从电子设计竞赛谈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4-06-21

从电子设计竞赛谈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精选8篇)

从电子设计竞赛谈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1篇

从电子设计竞赛谈实验教学 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廖继红

[摘要]在实验教学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实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促进作用,以及关于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激发学生的主动、竞争、创新意识的思路与体会。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廖继红(1966-),男,湖北荆门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通信技术系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通信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研究及高职通信类、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实验教学对于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体现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体制、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它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主办,是一种不分本专科的全国性竞赛。竞赛要求参赛者在规定的4天时间里,在竞赛主办方派出的专家的全程监控下,3人一组完成从题目选择、方案论证、电路设计、电路安装、软件设计、系统调试到论文写作等一系列工作。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的特点是:实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水平发挥余地大。所涉及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有:低频电路、高频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电子测量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有:电子线路实验课、单片机原理实验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可选用的器件有:分立元件、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单片机等;设计手段可以采用传统的,也可以采用现代电子设计工具,如PSpice辅助分析与CPLD在系统可编程等。不难看出,电子设计竞赛的试题既反映了电子技术的先进水平,又引导了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这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特别是电子线路实验课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将谈谈如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来促进电子信息类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配备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实验教师队伍

传统教育观念重理论而轻实践,认为实验课只是一个辅助环节,实验课的老师可以随意配备,任课老师只要会示波器、信号源等简单仪表的使用就可胜任实验课的教学任务。这种看法在今天看来是行不通的。

现代的实验课不单纯是让学生学会仪表的使用,学会测量几个实验数据,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树立一种系统的概念,培养他们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这些不仅要求任课老师有很强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有很强的业务能力。为此,我们必须为实验课配备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双师型”实验教师队伍。笔者主张加强实验课教师的学历建设,实验课教师应大多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且最好大多来自企业的电子产品研发部门,这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二、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

为了建立面向21世纪的电子信息科学基础实验教学新体系,必须重新认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二者都是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其先后顺序也不是固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其实就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就认识而言,可以在课堂上认识,也可以在实验室里认识;而就实践而言,也同样可以在课堂上实践。在这样一种认识的基础上,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不求按部就班,而求高效率地向学生传输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于有些知识内容可以通过反复的认识、实践过程来掌握,为此,我们应大胆地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L)》《电子测试仪器仪表使用》等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课程提前到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对电子技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励学生带着很多尚未认识的问题来学习后续理论课程,从中去学习和解决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这样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每两年举行一次,通常在9月初开赛。高职院校参加竞赛的同学主要为大三的学生,参赛前他们已系统地完成电子线路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并学习了一部分单片机和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但是,由于所学各门课程比较独立,同学们普遍缺乏面对实际工程问题、设计制作较大规模应用电路的工作经验。因此,我们主张应为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开设《电子技能训练》选修课,历时两个学期。在第一个学期,这门课程应由简入繁,教师应教导学生从识别电子元器件、使用常用仪器仪表开始,配合理论课程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小产品。在该门课程开设的第二个学期,教师可以为同学们介绍当今最先进的电子器件的应用、各类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最新电路设计手段,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强化同学们的工程概念,并给出多种设计制作的题目供同学们练习。在电子设计竞赛的启发下,我们主张在课程的实际设计制作环节中,可以仿照竞赛的要求将同学分组,从较简单的应用电路开始,要求每组学生完成数个难度递增的实验电路设计、制作与调试,并写出详细总结报告。在制作每个电路的训练过程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案实现,锻炼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实验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一般根据基础理论的进程,分为电工基础实验、电子线路实验与综合系统实验三个层次。这种层次符合人的认知过程。但在每个层次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方法上存在着内容陈旧、形式呆板、方法单一等问题。如授课模式基本是沿袭老一套的方式: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等。这种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空间的发展。实验的内容则是过于紧贴理论教材,验证性实验居多,特别是过多地研究分立器件构成的电路,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如分立元件的电路设计起来公式繁多,计算复杂,调试费时费力,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能够适应21世纪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授课模式与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在实验中注重了新技术、新器件的运用。在实验课之前我们把实验器材按两人一组的方式发放给学生,提前布置实验内容,要求学生课外独立思考、自行设计、搭建电路。在实验课上,首先,老师讲解的重点应是元器件的选取原则,电路的设计方法和与本实验内容相关的新技术、新器件的运用。例如在运算放大器实验中,在器件的选取方面教师应重点讲解带宽增益积的概念;在电路设计中,教师应重点讲解直流平衡原则。其次,老师讲解的重点应是新技术和新器件的运用,应着重讲解一些高性能运算放大器的运用,如高速、宽带、可程控、高共模抑制比等高性能的运算放大器。在实验阶段,由学生自行拟定实验方法及步骤,调试电路,测试电路的性能参数,对电路的参数指标进行改进。课外还可以要求学生按科技报告的格式要求,写出设计报告。此外还可以增加大量的简单设计性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并注意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电子线路软件仿真实验的内容,借助EDA技术开展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丰富实验教学手段。在电子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将传统的集中实验教学方法,改为开放式实验教学。开放式教学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时间上的开放和内容上的开放。时间上的开放,即在规定了学生的实验内容以后,学生可以在相当大范围内选择完成实验的时间,这样学生可以在时间上有较大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内容上的开放,是指学生们在实验里除了可以进行规定的实验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爱好,选择规定以外的实验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此外,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开放实验室供学生练习。在开放实验室除了配备信号源、示波器、万用表等常规实验设备外,还应配备单片机开发器、DSP实验板、计算机等实验设备,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进行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提供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

四、重视创新教育

与本科生、研究生一样,高职生同样是创新人才的一部分,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应该得到关注和培养。高职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创新的基本原则,把创新贯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这里所说的“创新”是指技术、工艺流程的应用创新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用性创新,而非理论创新。

因此,高职院校应将创新教育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之中,我们可以为大学二年级学生开设为期两个学期的《电子技能训练》实践课程。该课程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规范、守时、协作等综合素质,使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该门课程开设的第二个学期,教师可以将综合性设计制作训练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它包括有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开题答辩、研究设计过程、撰写设计报告、结题答辩六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己选择一个具有新意的制作课题,利用学校实验室、企业或其他途径所提供的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制作过程,最终提供规范的开题报告、设计报告及制作实物。课程进行中可以采用讨论、交流、讲座、答疑等较为自由灵活的课堂形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还可结合专业和个人特点,使学生从单纯模仿到个人创造,从依赖辅导到独立设计,从被动接受项目到主动发现项目,实现个人创新能力的飞跃。

创新需要个性,在实验教学中除了为达到某一实验目的而进行的共性训练外,更需要加强个性培养。为此在《电子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设立专门的开放实验室,提供分层次可操作的实验平台,使学生的个性培养在时间、空间、内容和条件上得到充分的保障,使学生的独立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够在自发、自主的学习环境下形成。

[参考文献]

[1]林伦伦,郑国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高林,鲍洁,等.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方案选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简祖平,李振陆.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课程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5(21).

[5]徐国庆.论职教课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4(13)

从电子设计竞赛谈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2篇

摘要:学科竞赛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改革,推进了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竞赛与教学改革互促,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学科竞赛也有助于创新平台的搭建,科技创新氛围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学科竞赛;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2-0131-02

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1-2]学科竞赛是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效应,可有效地推进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的改革。学科竞赛的开展有助于教改成果的转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项目驱动、案列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成果的体现倡导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通过学科竞赛的开展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对营造良好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学科竞赛能够促进教学改革

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存在“学而不习、知而不识”的现象与风气。“学而不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注重课前课后的预习与复习等环节,缺乏对学习的消化、理解和巩固的过程;“知而不识”是指对信息接收或获取后没有及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等处理。“识”是体现创新性,我国大学课堂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的传授,以传承性教学为主,重“知”轻“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有助于授课教师以学科竞赛为引导,有意识地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由知识的积累向注重综合能力培养转变、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学科竞赛的辐射效应,以带领少数、培训多数到激励提高全体的金字塔式的培养模式使教学效果从点到面辐射到全体。

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3],从而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科竞赛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可以有效推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建设,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反过来,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提供知识保障;学科竞赛与课程教学改革之间互相促进、相互支撑。

1.学科竞赛促进理论教学改革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教互促,良性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有助于授课教师以学科竞赛为引导,有意识地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向注重综合能力培养转变、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提高学习效果。

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课程教学的改革。如大学英语教学可以依据教学特点引入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按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特点开展递进式的竞赛活动:英语美文朗读比赛、英语话剧表演大赛、英语演讲大赛、英语写作竞赛等。例如“英语话剧表演大赛”,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以英语话剧表演的形式进行竞赛。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编写英文剧本、排练表演,几个人组成一个团队,分工合作,将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全部应用到竞赛过程中,在教学环节有效地结合各阶段的竞赛活动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课程教学,吸引学生积极参赛,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软件设计大赛与“软件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相融合。采取“项目驱动教学法”,整门课程从头至尾围绕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展,并采取案例式教学法进行授课,并且在竞赛题目上进行创新设计:对C/C++、VB、VB.Net、C#等语言设计题目,结合课程设计,每年不断更新、补充新的题目,引导学生课下去自学更多的计算机知识。

2.学科竞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一方面,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格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及创新的重要内容。学科竞赛的广泛开展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不断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范围,对实践教学建设和改革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1)学科竞赛有助于实验课程水平的提高。学科竞赛的经验积累促进了竞赛项目不断转化为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完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不断开发创新性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依据学科竞赛成果已经转化的实验项目的完善程度,又可对进一步增设实验设备、扩大实验室规模提出设想与建议,对不断增强实验室功能、提高实验室课程开设的水平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智能小汽车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和机械创新竞赛等实物性竞赛,其竞赛题目经过整合后许多都转化成相关课程的实验项目,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4]

(2)学科竞赛促进实验管理制度完善。学科竞赛活动的广泛开展推动了实验室开放制度的完善。为确保学校其他相关教学基地、各级示范性实验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全校各类实验室都能作为学生创新与学科竞赛训练的基地,对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设备。为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促进实验教学改革,逐步形成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学校逐步推进实验室开放制度。为保障实验室高效、规范、有序的运行,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通过信息化建设,学校在网站上设立实验室开放信息平台,公布各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场地、设备、可开展的实验项目和指导教师等信息,学生可通过此平台选择并预约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训练。

(3)学科竞赛有助于指导教师水平的提高。学校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制度上鼓励教师加大投入指导竞赛的精力。例如:根据在竞赛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补贴;学生获奖后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配套奖励措施;设立竞赛专项教改项目基金申请、在职称评聘中给予获奖指导教师的加分、津贴补贴等激励措施有效提高了教师对竞赛指导和对实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学科竞赛活动的有序开展促进了指导教师积极参与新型实验仪器设备的研制与应用开发;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上更多地体现设计、综合、创新思想,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将教学、科研、技术、生产结合起来,使内容更接近生产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促使教师实验与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励教师提高自身水平的积极性。

二、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软硬件、师资等方面的支持,为学生的团队创新活动提供了平台,同时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校园科技和创新实践氛围,为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作出贡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提升信息获取能力、独立研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逆境处理能力等,从多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技能。[5-6]

1.学科竞赛有助于搭建创新平台,形成创新文化

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有专业素质较高的指导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咨询和辅导,有学校为竞赛专门配备基础实验室、练习场地,企业也会应邀参与进来承担赛前培训、赛中评判、赛后应用等工作。专业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为学生的参赛提供理论积淀;企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实践检验;教师、学校、企业的相互合作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搭建了平台。

学科竞赛推进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更强,吸引更多的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在校园内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通过竞赛活动的参与过程,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实践过程对创新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对新知识努力探索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创新意识的不断提高促使校园创新文化的形成。

2.学科竞赛有助于培育创新思维,提升创新技能

(1)有助于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7],开展内容丰富的学科竞赛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科竞赛要求学生自主选题、设计、制造、修改、交流、答辩,要求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发现并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指导教师鼓励学生们开拓思维、细心观察、深入思考,学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发现问题,教会学生用创新的思维去考虑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2)有助于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技能的提升。创新技能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在确定选题后需要通过网络搜集、文献检索等多种方式收集资料,结合资料与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提升了信息获取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参赛过程中需要学生不仅有创新思想,还要将思想投入实践,亲自动手制作,边学习边实践,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参赛成果,提升了实践操作能力;完成参赛目标,还需要学生们的团队合作,通过团队的合作交流发现新思想,通过头脑风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升了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有助于创新人格的形成。创新人格是指创新的个性品质,如想象力、应对挑战的能力等。创新人格的形成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学科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不断在失败中总结不足、反省自身,学会承受压力、在逆境中求生存,增强应对困难、保护自我、激励自我的能力,提升了逆境处理能力,初步形成创新人格。

三、结束语

基于学科竞赛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学改革为主体,以学科竞赛为引导,促进了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了教学质量,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动手实践能力;有效的教学改革成果对学科竞赛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学科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动手能力,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等诸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从电子设计竞赛谈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3篇

由河北省风景园林网主办,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承办的河北省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大赛从2011年的首届试点至今已经成功地举办了3届。为促进风景园林行业的交流和发展, 提高风景园林行业的创新意识及园林设计水平, 活跃学习气氛、展示学子风采, 建立全面互动、展示、学习、交流的平台, 提高我省风景园林院校的教育水平和质量, 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进而推动园林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推动河北省普通高校园林设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美术系参加了第一、二、三届的园林规划设计竞赛。在2011年举办的第一届大赛中, 有7个队参赛, 其中1个队获三等奖, 2个队获优秀奖;在2012年举办的第二届大赛中, 有2个队参赛, 其中1个队获鼓励奖;在2013年举办的第三届大赛中, 有5个队参赛, 其中2个队获优秀奖。这些成绩对学生的鼓舞很大, 要求参赛的学生逐年增多。

参加过园林规划设计竞赛的学生, 他们在系统设计、方案论证、图纸编排、效果表现及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在毕业设计和科研中, 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较强, 受到了教师的欢迎和好评。电子大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一些著名企业来我校招收毕业生时, 对参加大赛与获奖的学生, 以优惠条件优先录用。

2 园林规划设计竞赛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促进作用

园林规划设计竞赛对我系园林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也是对教学改革工作的检验与成果的肯定。

2.1 园林设计实验课改革成果

在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中, 我系就对园林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 成立了一门独立的实验课, 即“园林设计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以综合性实验为主, 将设计任务书发给学生, 组织学生踏勘场地、讨论、评图改图, 最终完成一整套方案阶段的图纸设计, 内容则需要涵盖周边环境分析、场地各要素分析、总平面图及重要的单项设计, 以及局部详细设计等。学生对综合性的实验很感兴趣,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我系逐步形成了以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园林设计实验课教学体系。

由于我系实验课改革成果得到了巩固与提高, 并能长期坚持下来, 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作为评定实验课成绩的依据。所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明显提高, 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欢迎和好评。在2011年举办的第一届园林规划设计竞赛中, 我系是第一次参赛, 指导教师没有经验, 学生也没有经过培训, 但参赛学生发挥了较好的水平, 获得了1个三等奖, 多个优秀奖的可喜成绩, 为衡水学院争得了荣誉。所以园林规划设计竞赛是检验教学改革工作的一种手段, 是一次高水平的考试, 也是对我系园林设计实验课改革成果的肯定。

2.2 园林规划设计竞赛促进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园林规划设计竞赛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从前几届园林规划设计竞赛的试题来看, 命题实用性、综合性强, 所涉及的园林专业的课程有: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造景、园林工程、园林建筑等;设计手段可以采用传统的手绘表现, 也可以采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工具, 如Sketch up辅助分析和动漫等。不难看出,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竞赛的试题既反映了先进的设计理念, 又引导高校在教学改革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为此, 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进行了以下工作:

2.2.1 以园林学科为依托, 进行机构调整与课程的整合与优化。

将园林专业分为园林植物方向和园林设计方向, 这样分别设立不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室。园林设计方向实验室开出的课程有: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工程及园林设计实验课等。目前, 教学基地有4间基础实验室, 1间综合设计实验室、1间创新设计实验室, 总面积1065m2。

2.2.2 调整与合并园林实验系列课程, 建立现代园林设计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将园林建筑实验、园林规划设计实验、园林工程实验、计算机辅助制图实验及课程设计等系列实验课进行整合与优化, 归并为园林基础实验、园林设计实验及课程设计三大实验课程。其中园林基础实验主要面向园林类专业的专科生或一、二年级的本科本。园林设计实验主要面向园林类专业的大二专科生、大三本科生, 课程设计等综合性设计课题, 主要面向大四本科生。

2.2.3 建立4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

①基础实验:教学内容为水彩、马克笔应用的基础实验, 老师示范, 学生自行临摹创作, 旨在培养学生对表现技法的认知与理解能力。采用理论讲授、课堂示范、学生练习、讲师点评等手段循环往复, 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提高学生对基础实验的兴趣。②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为组织学生踏勘场地、讨论、评图改图, 最终完成一整套方案阶段的图纸设计, 内容则需要涵盖周边环境分析、场地各要素分析、总平面图及重要的单项设计, 以及局部详细设计等。采用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 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各类园林空间组织创造以及表现的能力。③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为教师给定设计任务书, 要求学生在1小时内完成相应设计图纸, 设计内容与强度均模拟考研与应聘面试的设计要求。通过快题设计实验, 使学生掌握快题设计的应试特点、合理有效安排应试时间、恰当选取有效的设计方法以及充分表达图面效果, 对于学生成功获得深造或就业机会起到一定的指导、帮助作用。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快速表现的综合设计能力, 强调各种设计方案的实现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 鼓励创新与突破。④设计研究性实验:教学内容包括与园林学科相关的科研课题或学生自拟的课题 (向学校申请的创新设计基金课题) 。要求学生自拟设计方案并自行设计, 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可1人1组也可多人1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 科学研究能力与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的能力。要求学生发表研究论文。

3 培养创新设计能力的措施

3.1 建立现代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研究的环境, 展现新思维、新设计的舞台, 拟定建立现代创新设计实验室。实验室的设备先进, 配置比较齐全。拟有100台高配置计算机联网, 9间100m2画室, 2台手持式GPS, 6台台式计算机。创新设计实验室面向学生骨干、参加园林规划设计竞赛学生等优秀本科生开放。

3.2 因材施教, 鼓励创新, 培养拔尖人才

在园林设计实验课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 对有创新设计思想, 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 可以免做普通实验的内容, 安排难度较大的实验课题或学生自定课题, 要求他们自拟设计方案, 实验室提供所需的特殊器件。对实验课题完成较好的学生可以免考, 并给予较高的成绩。

3.3 设立创新设计基金, 制定奖励政策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和鼓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设立了校创新设计基金, 制定了多项奖励政策。创新设计基金主要资助运用新思想, 新技术的园林规划设计的课题, 学生每年都可以申请。为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制定了多项奖励政策, 如: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 将课外科技活动取得的成果纳入学分。设立主讲教授和主讲教师岗位, 安排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多讲课并提高课酬。设立校、系教学改革课题基金, 计入工作量。教学改革成果、教学研究论文与科研成果、科研论文同等对待。

综上所述, 园林规划设计竞赛对推动我校的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成果进行了检验与肯定。深入持久地进行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 这是参加全国园林规划设计竞赛的最终目的。

摘要:从衡水学院参加河北省风景园林设计竞赛的情况及所产生的显著效果, 谈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介绍了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园林专业所进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模式与创新能力培养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竞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以一, 周克荣, 顾蕙若, 等.工科学生实践性设计竞赛活动的组织方式[J].高等建筑教育, 2001 (2) :42-44.

从电子设计竞赛谈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4篇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电子信息工程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高等教育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组成部分,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要重视实践环节[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实践教学没能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在教学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是纯理论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四大学科竞赛之一,是由教育部和前电子工业部共同倡导和主办的[2]。我院于2000年首次派出代表队参赛,共取得全国二等奖一次,全省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多次的优异成绩。以上这些优异成绩凝聚了老师心血和同学们的汗水,更证实了我院近几年来,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管理体制、加强实验室建设等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吸引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类竞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对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我们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之路也是伴随着参与电子设计竞赛工作逐渐展开的。竞赛要求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涉及到80%的专业课程知识,因此竞赛题目具有实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水平高、技术水平发挥空间大的特点。每组参赛队员协作完成从题目选择到方案论证、从软件设计到系统整体调试、从电路的独立涉及到电路安装调试完成、最终的论文写作等全部工作。涉及实践性教学环节有:专业实验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因此若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在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要脚踏实地,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相关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如下:

1 结合实际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根据我院培养人才的需要,积极探索和改革实践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与内容,构建适合学分制相配套、开放式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前提,创新人才培养为主导思想,将实践教学改革融入到教学改革的总体中,强化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实践教学对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相结合,建立不断更新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机制,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模式。统筹规划,逐步形成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基础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以及研究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方式共存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逐步分层次开设实验课程,因材施教,在大学不同学习阶段设置不同类型的实验课程。由单一性质实验向综合性实验转变,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实验转变,形成适应现代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改革,逐渐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系统化、实现实践教学考核过程化。多年来我们坚持务实方针,脚踏实地的构建和完善我们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并经过检验效果是良好的。

2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为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专业首先确立以“理论、实践、研究”三位为一体为主导思想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一主导思想的指导下,确定实践教学的两个重要目标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根据这两个重要目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实验内容与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整合实验内容,创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对实验教学体系的层次划分为四个逐步递进的层次。首先,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基本工程概念和基本工程理论的学习;其次,是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动手能力的训练。第三层是工程应用能力的训练和专业技术结构理论的学习;第四层次是以实现工程应用和创新为目的,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领域的内容进行综合训练和学习。通过以上逐层递进式培养,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建立起高校科技创新平台

为了给学生们的科研活动提供便利的场所。我们还在校内实验场地非常短缺的情况下建立了开放式实验室,无条件地向参加各类科技和创新活动的学生开放实验室,为同学们的科技活动提供了场所。为了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我院还注重学生梯队的培养。能够充分利用本院的师资力量,首先培养一大批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骨干,发挥学生骨干专业导向作用。通过开放实验室的训练,为参加各类设计大赛选拔人才、输送人才,促进专业的建设和专业的发展。

利用本院的科研优势和师资力量,专门组织师资力量为学生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学生在低年级就能够参加学院老师主办的科研活动,如201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的三位参赛选手,均参加过教师的科研任务。

学院定期举办“院电子设计竞赛”,专门组织、聘请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出题和进行集体评审,赛制完全模仿全国竞赛的比赛形式,这些比赛既锻炼了学生的比赛经验,也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4 重视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电子设计竞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途径。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校内建立了电子设计训练基地,在电子设计训练基地,免费为学生提供常用仪器仪表,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是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可以任选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实训。同时,基地的实验实训活动面向不同年级学生、灵活多样,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如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选实验,也可以选择学生科研实践项目竞赛等。以上是我们在实践教学改革上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特别强调的是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了危机意识,从而形成了动力,同时这项赛事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通过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能够发挥学生在高校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们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们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们创新精神的培养。

我们专业过去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的成绩,更多的得益于我们学院多年来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结果,为此我们将继续重视实践教学改革,坚定不移的走实践教学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潘蕾.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4):107-109.

[2]郭云林.重视电子竞赛推进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1):63-66.

作者简介:柯洪娣(1977-),女,吉林德惠人,吉林工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智能仪器、智能仪表。

从电子设计竞赛谈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5篇

关于举办“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 与电子设计竞赛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自1994年开展以来,试题难度逐届加大,实用性、综合性越来越强,多学科交叉和渗透明显,留给参赛学生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大。电子设计竞赛不仅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对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将着重考核参赛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设计的能力、实践创新和独立及合作工作的基本能力、实验综合技能(制作与调试),在难易程度上,将为优秀学生充分发挥与创新提供条件。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推动了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内容的更新,为认真总结往届电子设计竞赛经验,进一步推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健康进行,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决定联合举办“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与电子设计竞赛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参与组织竞赛的专家作专题报告,交流工程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请各单位积极组织或选派有关人员参加。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研讨和交流内容

1.实验教学改革与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合作精神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与创新教育;

3.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管理和实验教学保障机制;

4.关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践与探索;

5.2011年度基于学生进步的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培训方法经验交流。

二、会议形式

会议采取专题报告、案例解读、现场互动和参观考察等形式进行,欢迎与会代表向会务组提交与会议议题和内容相关的作品或论文,我们视收到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结集成册。

三、参加对象

各高等院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教师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人员;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有关课程的教师、电子设计竞赛指导教师和各学校电子设计竞赛工作负责人等。

四、会议报告专家

本次会议拟邀请武汉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汕头大学等知名高校电子竞赛专家及工程教育改革专家到会做专题报告。

赵茂泰武汉大学教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专家组责任

专家,湖北省电子大赛组委会委员兼专家组组长,教育部中南地区高校电子信息教学研究会秘书长。

石光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国家级

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主任,中国教育部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陈后金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电子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陆小华汕头大学教务处处长。

五、时间地点(报名截止日期为开班前五天)

2011年6月10日—14日成 都

六、研讨费用与报名方法

研讨费820元/人,资料费实收。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请各单位接此通知后,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并在报名截止日期前将填写好的报名表传真至:

电 话:010-82986766010-82986755 传 真:010-8298675

5邮 箱:gaojiaobaoming99@163.com 联系人:张 玲卢 燕

北京市100096信箱068分箱(邮编:100096)会议秘书处收

秘书处将根据报名表寄发报到通知,告知具体会议地点、乘车路线、接站、食宿及日程安排等具体事宜。

中国电子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会高等教育分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二○一一年五月二○一一年五月

附件:

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 与电子设计竞赛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报名表

经研究,我单位选派下列同志参加:(加盖单位公章)

从电子设计竞赛谈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6篇

湖北省洪湖市大同湖初级中学(433221)刘爱善

物理学科建立在实验基础上,来自于自然也回归到自然,较之知能结构,新课标更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训练和陶冶。实验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新,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能力的重要保证。

一、激发实验探究的兴趣—创新思维的植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样是观察发现,多数人不会选择像爱迪生那样去孵鸡蛋。光学中做平面镜成像实验,向镜后杯中浇水而蜡烛不“灭”,这一构想就有新意,使学生生出疑问,激发探索欲。某些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如“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研究电磁铁”)由于内容的限定,不一定也不必追求实验形式上的新颖、奇特,但现象一定需明显可观。

二、引导、点拨—燃起创新思维的火花

问题提出之后,设想可能的原因或因素。有时学生的猜想由于问题空间的宽广而没有缘由,这时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就有必要。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的同学猜想:1.与拉动木块的人有关;2.与拉动木块的速度有关;3.与木板长度有关。虽然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索,但第三条猜想显然不合理,在实验探索前就可以指出。还有同学提出:如果长木板的纹理有扭曲,也会影响均速拉动木块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时教师应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三、拓展—深入探索的延伸面,创新思维的发散空间

电学测电功率的实验,给定的器材中减掉了电压表(或电流表),增加了一只定值电阻。这时就要求学生搜集前面的串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所在。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的基础上回答出:(1)实验如何设计的,步骤如何。(2)操作获得的数据。(3)怎样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

物理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必苛求学生表达的完善和方案的严密,智慧的火花会在责难中熄灭,探索的热情会在唠叨中湮没,没有任何一种探索是在一开始就是完美的。

2.多给予学生激励、赞扬,增强学生信心,发展学生个性。

3.多给学生一点自学和思考的时间,以期提出新问题或疑问。

4.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过多操纵学生的思维情感流动。

5.不要怕学生钻牛角尖,鼓励敢于大胆作设想的学生,有些探究活动可在课下指导和协作完成。

从电子设计竞赛谈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7篇

山东省龙口第一中学A区 刘明海

摘要:新课标下的物理教材,更充分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本文是从个人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角度,分析和研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强化实验创新设计,利用设计性实验等几方面阐述了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结合教学实际和普通高中实验教学现状,论述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形式下如何进行。

关键词:课程改革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正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物理实验探究,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及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高中铺开,实验教学的改革是否到位。作为高中物理教师面临更大的挑战。结合新课程课程改革和多年教学实际,谈谈我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看法和做法。

一、实验教学难于开展的原因

高考指挥棒的因素。虽然新的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弱了高考的”一考定终身”的作用,但目前来说,高考仍起到主体作用,分析多年各地高考实验题,仍注重数据处理和理论分析,对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

力及创新能力考查较少。结果导致教师忽视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高一物理教材中,我们可以尝试将“力的合成”改为“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在实验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及处理实验数据,总结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样让学生在实验中先获得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比起单纯地教师演示、讲解的效果,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强,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二、强化实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作为普通高中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知识不够,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高考中的实验题比例多年不变,教师认为通过讲实验就可以达到目的。很少有教师在实验教学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高考试卷分析中实验题的得分率较低。只有在讲公开课时才用实验教学“作秀”。

其次、面对教师的考核。上级部门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而涉及到与实验教学的比例很小。缺少这些动力就导致教师不愿在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实验教学。

再次、由于考查实验走过程。学生不重视实验教学。师生更加注重的是结果。因为考查时,学生不会操作或达不到合格要求的,仍能通过考查。这就导致实验教学开展的难度加大。学生做分组实验时,动手操作的学生逐渐减少。最终导致教师也无能为力了。

实际上,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创新能力正是现代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怎样通过物理实验的改革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尽可能的将演示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学生可以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并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包括教具的改进,实验过程的安排,问题的设臵及解决的办法等。这种创新设计对学生将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利用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真正塑造创造型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需要鼓励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发问,即便对那些已成定论的东西也不妨去重新审视或争论一番,使之不成为僵死的教条。诚如笛卡尔所说:“科学产生于怀疑”。充分利用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hθab例如:试用一根卷尺估测一堆砂粒间的动摩擦因数。

初看本题,可能无从下手,因为卷尺测得的长度与砂粒间的动摩擦因数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但是,我们可以这样来思考,要测定砂粒间的动摩擦因数,必须让砂粒间发生相对运动;再联想到力学中一个常见的斜面模型,如图a,逐渐增大斜面倾角θ使木块在斜面上将要发生相对滑动,受这一模型的启发,我们可将题给的一堆砂从高处慢慢漏下,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圆锥体,并不断增高以至高得不能再高,即表面砂粒将要开始滑动。如图b,此时的砂堆不就构成一个“蠢蠢欲动”的斜面了吗?隔离出其表面的任一颗砂粒,不就相当于斜面上的一木块了吗? 这样一来,通过θ这个中间变量即可把动摩擦因数μ的测量转

化为可用卷尺测量的长度(圆锥的高h和周长l)。

3、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室是学生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的重要场所,如果实验室只是用来做一些课堂实验,其利用率是不高的。由于人的个性差异,有些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课堂上所看到的或书本上所接触到的实验,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欲望,有些学生则动手能力不强,有时想自己试着做实验,又怕做不成功,在实验中往往处于旁观者的位臵。因此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既可以给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施展身手机会,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能力的便利。这样做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能有效地拓展学生创造的空间。

具体办法可以采取自愿参加、定时开放的形式,或根据兴趣爱好组织专题研究和探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复习已经学过的实验的操作,自主选择实验方法或自主选择身边的材料去做各种实验,完成自己设计的小实验等。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和基于何种目的,这些实验都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放实验室是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仍然是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教师要检查、修改学生的实验方案,指导参与学生的实验操作,质疑、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更高目标和要求。

实践证明:理论教学在学习物理中是很重要的,但实验教学是理论学习的重要支柱,由此可见,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能创建一种适合课堂教学的物理情境,能使学生以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掌握前

人已经认识到的真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都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因为他们通过多年教学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这些教师经常设计一些实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完整的物理概念、物理方法,奠定牢固的知识基础和物理思维方法。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科学作风,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新课改下,作为物理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实践,努力培养出更多的能够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参考文献】

从电子设计竞赛谈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8篇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一、电子设计竞赛的重要性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它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主办, 是一种不分本专科的全国性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 目的在于推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信息与电子类学科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推动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素质、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当今科学技术、经济和工业建设的飞速发展, 对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教委、地方教育机构以及有些著名企业、协会等为便于选拔优秀人才, 促进应用人才的培养, 纷纷组织不同规模的电子设计竞赛。

相应的, 在国际上不同范围内举办各种规模的电子设计竞赛, 同样对加速高科技人才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从国内外情况来看, 电子设计竞赛的选题是引进新的理论与技术, 是跨学科的、系统的和综合的, 使用的是先进的仪器设备, 其培训方法和手段更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大学生应该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协调能力, 强烈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等。电子设计竞赛正是对人才全面培养、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等起到了促进作用,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电子设计竞赛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 实践教学对于大学生, 尤其是独立学院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体现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教学管理体制、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主面的因素。

传统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一般是根据理论课的课程进度, 分为电工基础实验、模电和数电技术实验、综合性实验三个层次。这种层次是符合人的认知过程的, 没有问题。但在各层次实验过程中, 所用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上存在着内容老旧、形式呆板、方法单一等问题。无论什么实验总是按照老一套: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结果、注意事项等。这种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人空间的发展。实验内容则是过多过紧地依附理论教材, 多为验证性实验, 特别是过多地研究分立元件组成的各种电子电路, 给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使他们渐渐失去对此学习的兴趣。

为了适应21世纪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适应电子大赛的要求, 我们应对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实验中应注重新器件、新技术的应用, 提前布置实验内容, 要求学生进行课外独立思考, 自己查找相关资料, 自行设计电路。

而在实验课上老师应重点讲解实验中所用的器件的选取原则和如何应用、设计方法和本实验中所涉及的新器件及新技术。

另外, 还可适当增加简单的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内容, 注重实验教学的多样性, 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的不同需要。

将传统的集中式实验教学模式改为开放式实验教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时间上的开放;二是内容上的开放。时间上开放就是规定好实验内容后, 学生可以在很大范围内选择时间来完成实验, 这样学生在时间上有较大的灵活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内容上的开放是指学生除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外, 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爱好来选择其他感兴趣的实验内容, 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此外, 还需设置专门的开放性实验室进行专门的学习。在开放实验室除了配备信号源、示波器、电源、万用表等常用设备, 还应配备各类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及开发板、DSP实验板、仿真器、计算机等实验设备, 还应配备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 为学生进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提供各个方面的支持。

三、促进创新能力培养

与一本、二本和研究生一样, 独立学院的学生也是创新人才的一部分, 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应得到关注和培养。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种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 更是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中之重。教育部近年来结合“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 也推出了一系列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举措, 要求把实践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特别是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来。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特色是与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的, 竞赛内容既有理论设计, 又有实际制作。从历届电子设计竞赛题目中不难看出, 电子设计竞赛的试题既考虑了教学的基本要求, 又适当反映了新技术和新器件的应用, 使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来源于实践, 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好处。电子设计竞赛是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一次综合测试。它不同于学校传统的课程考试, 不是单凭一张考卷来评定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对参赛学生来说, 他们是电子设计竞赛最直接的考验者, 拿到竞赛试题后, 从对题目的分析到选题、方案设计、元器件的确定、设计装配制作、调试、最后完成作品并写出论文都是在短短的几天内完成的。这对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软硬件综合应用能力、论文书写能力及品质意志、团结协作精神等是一个很好的考验。这些能力是实实在在的综合能力, 来不得半点虚假, 是检验各个高校创新实践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 这也是为什么各高校如此重视电子设计竞赛的原因之一。同时, 学生也是电子设计竞赛的受益者。无疑,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那些理论基础好、实践动手能力强, 特别是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学生提供了施展自己才能的良好机会, 但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 并不是每届学生或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的。

在电子设计竞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指引下, 为了扩大竞赛的受益面, 服从实践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创新人才的宗旨, 我校大学生创新教育基地以电子信息教研室为依托, 专门成立了电子实践创新教育基地,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育机会。学校还成立了科协、电子协会等社团组织, 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各项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活动, 在活动中有相关教师负责指导。如学校每年的科技文化节中就包含有“创新设计大赛”等相关创新实践竞赛项目。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活动, 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也为开展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造就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氛围。同时还进行了由电子设计竞赛引起的相关专业教学改革及建设工作, 所有这些工作都为更多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电子设计竞赛的形式与内容完全符合新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可以全面检验和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因此, 电子设计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形式。

四、结束语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探索出了创新实践教育改革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一种模式, 也是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一种途径。十几年的实践证明,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是对高校创新实践教育的一种有效检验手段, 竞赛的成功举办推动和深化了高校创新实践教育的发展。同时, 高校创新实践教育的发展, 也有力促进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成功举办。我们应当以电子设计竞赛为契机, 不断总结、改进和推广这些经验, 从而使我们的创新实践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庆欢.开展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韶关学院学报, 2006, 27 (9) :163-166.

[2]廖继红.从电子设计竞赛谈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7, (2) :132-133.

[3]张恒庆, 刘长宏.积极组织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 2007, (1) :34-36.

[4]罗正祥.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并重, 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1) :1-4.

[5]吴蔚.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实验教学改革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11) :160-163.

[6]赵升, 吴桂初.电子设计竞赛的研究与实践[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7 (2) :47-51.

上一篇:午夜经典诗歌下一篇:小学三年级英语作文:旅游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