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白庙中心小学观摩有感

2024-07-26

赴白庙中心小学观摩有感(精选3篇)

赴白庙中心小学观摩有感 第1篇

赴白庙中心小学观摩有感

2010年12月17日,在区局和学区的牵头组织下,我们中心小学一行8人怀着敬慕的心情于12月17日早上8点钟赴白庙中心小学取经、观摩、学习。向他们拜求课堂改革的经验,求取新课改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全面实施的步骤,向他们学习新形势下如何将新课改贯穿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如何时学校的整体面貌买上新台阶,如何使教育教学质量迈上快车道,下面我就赴白庙中心小学观摩填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新理念,新形象。在新的教学理念思潮的冲击下,白庙中小学充分利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学习“洋思教学理念”、“杜郎口中学教学理念”的契机,在深入研究本校实情后,逐步提出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在新理念的指引下,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首先是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不管哪里,校园围墙上,还是教室的外墙亦或教室内的布置上,不管在什么时候,上午还是下午,扑入眼帘的是文学底蕴对视觉的冲击:六年级教室门前是催人奋进,积极进取的“励志故事”,五年级教室门前是大文学家苏轼那气势磅礴,气吐万里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四年级教室门前是感人至深,荡气回肠、不忘恩情的“感恩故事”„„而回荡在耳际边的是浓浓的古文化思想的熏陶。一下课,每个教室门前朗朗的“三字经”就回荡在校园上空,荡涤着孩子幼小的心灵„„这一切的一切不仅是文学底蕴对视觉的冲击,更主要的是里面蕴含的博大精髓对思想、对心灵的一次次默默地浸透、感染和净化和最终心灵境界的升华。这让我想到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校,最主要的缺什么?缺的就是浓郁、独特的校园文化气,学校里到处不是白墙,就是红砖,虽是学校,但恰恰缺乏的是学校应起码具备的浓郁的文化气息。在这里,感觉不到文化的氛围,没有文化的气息,而这里仅仅是一个给学生传授知识场所罢了。此外,有一支朝气蓬勃的年轻教师队伍。好的学校,需要好的老师,需要朝气蓬勃的年轻教师队伍。在这个学校里,除一个老教师外,其余教师

中最大的29岁(校长),最小的20岁。也许,这个偏僻的农村中心小学在新课改的进程中,之所以能在众多的城乡学校里脱颖而出,也许正是因为有一群风华正茂,年轻有为,敢作敢当的教师队伍,敢于打破传统的藩篱,敢于创新的年轻人,他们活跃的思想,全新的知识结构,使他们接受了“洋思”新理念并很快形成自己学校独特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新课堂,新质量。“洋思教学理念”在白庙中心小学生根发芽,在白庙中心小学里,他们在学习外来理念的基础上,努力研究其精髓,大胆尝试,进行课堂改革。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改革的过程中,及时总结、比照,并且两次派人再赴泾川飞云、平凉八中学习其先进经验然后,在此基础上,白庙人再探索,再研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课堂教学模式:白庙中心小学七模式教学法。即:语文课文教学模式、语文复习课教学模式、作文课教学模式、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数学练习课课堂教学模式、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英语课教学模式七大教学模式。同时,为上好课,他们在探讨出教学模式的同时,提出了低、中、高年级的形式不同的导学案模式。这教学模式和导学案的形成,为白庙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新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指引下,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从而使得教育教学质量得以大跨步迈进。看到此,我自惭形秽,同是中心小学,同赴飞云,但洋思教学模式所造成效果截然不同,白庙中心小学经过探索研究,不仅形成了具有特制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形成了低中高不同层次具有完整体系的导学案模式。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而我们学校却止步不前,首先在教学理念上并没有一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的角色也没有转变过来,师的教,仍是学生获得知识主要途径和来源,总是“授人以鱼”,而没有给学生“授之以渔”。教师的学案虽然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注重动手、动笔、动脑,但仍然缺乏创新,缺乏对学生实情的结合,缺乏对学生心理的把握,缺乏对教材开创性的学习研究,缺乏对教法以及学生学法的探究,往往“有案无法”,亦或流于形式,成了模式化、毫无指导意义、千篇一律的给领导看的所谓“样子货”,不一而足。同时,从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目标来看,学校缺乏明确的导向和目标,学校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和计划,也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组织队伍,自然教育教学的改革就缺乏激情,缺乏活力。因而,自然而然难于形成一种具有指导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案。另外,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白庙小学的成功最主要归功于全体教师的努力,归功于教师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识。而我们学校教师缺乏的恰是这种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年轻有为的开创性,因而对他们的观念的改变、教育教学理念的重塑和学习则显得刻不容缓。此外,学校的发展,资金的大力支持必不可少,否则,软件的变革往往成了水上浮萍。由于资金的紧缺,有些硬件支持往往可望而不可及,只能羡慕罢了。

总之,一趟白庙中心小学之行,让我们耳目一新,茅塞顿开,为我们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高效课堂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明白了自己努力地方向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赴白庙中心小学观摩有感 第2篇

一、表达:指向语用,丰富多彩

体育馆会场的作文课有湖南的“情境体验作文”、湖北的《跟我走吧———学写导游词》、四川的“学写读后感”等6节,口语交际课有《丰富的音响世界》《有趣的动物、植物》《保护有益的动物》3节,阅读课型只有6节。表达系列的课占了半壁江山。这些表达课在观赏上可能不如以前的阅读课那么流畅、煽情,但看到孩子们课堂上在利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描述自己的观察,抒发心中的感受,仍觉得这样的课才有魅力,才有味道,才能让孩子成长。

这几节表达的课都很有看点,都把表达课的特点和操作的手法展现了出来。湖南的习作指导课直接把鸟笼提到了课堂上,把生活体验和语文教学无缝对接,浑然一体,让学生浸润在大语文的情境中,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思维和表达训练。当然,在体育馆这样几千人的课堂上,把一只鸟笼提上来,不仅学生,就连听课老师的心中自然也会有很多的联想、很多的揣测:鸟儿会飞走吗?它是怎么被抓来的?它飞出去过没有?这些想法和逗鸟出笼的做法让人兴奋不已,这样的习作指导首先已经解决了内容的问题,不仅不用担心学生无话可说,而且还牵动了学生的心。有了这些兴趣作为催化剂,语言的实践活动就变得积极主动起来,语文的素养就变成了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更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对心理活动“幻象”写法的指导。借助三次擦燃火柴产生的幻象,通过比较赏析,让学生明白了“幻象和 人物处境 、内心渴盼”合宜地呼应,能“隐晦巧妙、隽永浪漫”地表现想要表达的中心。如果没有了课文的“例子”功能,没有了这个向上攀登的“脚手架”,学生就很难达到应用这种“亦真亦幻”手法倾吐存在于自己心中的感受。这是表达课和阅读课的巧妙对接。

在《跟我走吧———学写导游词》的指导中,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家乡有特色的、好吃的、好玩的都不拘形式地进行交流,在你一言我一语中,生活经验中的元素逐渐呈现,学生的言语系统也渐渐丰满,“说”为后面的“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消除学生习作畏难情绪最有效的策略了。

在“学写读后感”的教学中,学生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评价,既充分又有效,尤其是星级评定的办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就是表达系列课交流环节产生的魅力。表达的目的就是交流,没有了交流,表达就变得没有意义。一如微信微博的“点赞”,没有了“朋友圈”的关注,有谁能坚持把它写下去!

还有教师的示范,在表达课的指导中也占有很大比重。多数一线教师不愿意教习作,不知道如何教习作,其实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教师不喜欢写作。可以做这样的推理,不喜欢写作的教师,很难与作者成为知音,也就很难去解读文本,去理解作者表达的顺序,去理解作者用词构篇的妙处。可以说,一个不喜欢写作的教师,很难把阅读课上得很好。这次的观摩活动,选手们无疑都给大家做了榜样和示范。书写规范工整,口语清晰流畅,表达声情并茂,这给阅读课、表达课做 了最好的 注脚 ,即“教师就 是课程 ,教师就是语文”。

综上所述,“从内容入手”“先说后写”“注重激发兴趣”“读写结合”“加强交流评价”等习作教学指导的原则在这次表达课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样的示范让广大教师受益匪浅。

二、阅读:指向表达,共生共进

语文教学一直存在阅读和表达关系处理不当、用力不平衡的现象,这阻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突出表现为两大类型:一种是重阅读的文本解读型,以解读文本思想内容为主线。主要流程为读通读顺,整体感知;细读精读,理解感悟;拓展延伸,深化感受。充分彰显人文性,但对于工具性目标达成度不够,吕叔湘曾为此大声疾呼“不是讲得太少,而是讲得太多,好像是为了学讲语文,而不是为了学会用语文”。另一种是重表达的技能掌握型,利用语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流程是初读课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技能练习,反馈矫正。教给表达的方法,写作的技巧,但缺少了语文的韵味和美感。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不仅获取文本的意义,还获取了文本的语言。同样表述一件事,有的人平淡如水,有的人生动如茗,就是语言起了作用。其实,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与了解课文表达形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相结合才是语文教学之道。在这一点上,江苏的管建刚老师更是“赤裸裸”地指出“阅读教学要指向写作”。阅读只有指向写作,教材才真的成为了一个例子。

体育馆的几节阅读课,在结合课文进行积累理解的同时,都利用适当的时机进行了有效的表达训练。例如,《第一次抱母亲》的授课中,把“我的回忆”作为语用选点,不但让学生理解作者写了什么,更让学生感悟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体会作者如此表达的用意,让学生在此驻足停留,解开作者的语言密码。在课的结尾,教者还设计了互换角色 (母亲,作为作者的“我”,护士,作为读者的“我”)体会人物内心的练习,把情感升华迁移到文字的训练上来。

在《寓言两则———纪昌学射》的教学中,教者对寓言语言精练传神的特点的品味涵泳也是关注表达的体现。如此种种,将阅读和表达共生互进,阅读是为表达积累素材、提供范例,而表达又促进对阅读的理解和积累。凡此种种,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三、课堂:朴素真实,主体凸显

观摩活动的课堂上还有让人惊喜的变化,那就是合作探究,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这才是我们追求的境界。表现在课堂上是教学更加朴素朴实,着力点都放在语言文字上,而没有了大段夸张的音像视频,多媒体只是辅助,为的是节省时间,突出重点,显示任务,加大容量。教师在学生的中间,和学生一起参与,平等对话,而不是站在讲台前,一节课猛戳电脑,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在屏幕上。

变化还表现在课堂上安静了很多。学生习作期间不播放音乐,不再害怕安静和冷场。台下听课的老师也都有了好课的意识,私下议论:“满耳朵若都是老师讲课的声音,这样的课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变化还表现在“分享”成了关键词。同桌互助,小组讨论,分享交流成了课堂的常态,学习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教着教着,教师就站到学生的后面去了;教着教着,教师就“不见”了。因此,每到学生读书读得不流畅,思考问题出现偏颇时,台下就格外安静,老师们都想看看执教者是如何从学生认知的原点出发,引向拔节生长的高度。所以,每一次的掌声响起,必是因为学生的精彩表现。

赴白庙中心小学观摩有感 第3篇

在才艺展示中,我发现老师们的才艺各具特色,真的很棒。有一位老师把朗诵,唱歌,跳舞融合在一块,很具特色。还有一位老师的毛笔字写得非常漂亮,他还和全班学生创作出版了第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书体法作品集。我相信这一个班的学生将来的字肯定都能写得非常的漂亮。从小让学生们把字练好,写一手方方正正的中国字,非常重要。我的字小时候没有注意写,现在还得每天花很多时间去练习写字,毕业之后要去教学生们学语文,如果老师字都写不好,怎么去教学生们写好字呢,一个好的示范真的很重要。

最精彩的还是课堂教学展示,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着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学习他们上课的过程中,难免也会发现一些小小的问题:

(1)上课关注学生写字的老师不多。小学期间抓好写字很重要,规范学生的写字很重要,但是这场比赛中,大概只有五位老师注意了这个问题。有一位老师在写字时,让学生们伸出小手一块跟着写,这样,就能减少他们笔顺写错的几率。还有的老师画田字格边写边分析字的结构和特点,这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有一位老师做了生字小卡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给他们排位置,找关系,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老师范读课文的太少。我觉得语文课,应该有所示范,在学生去感情朗读课文时,老师应该适当地给他们示范朗读,这样学生容易更好地把握感情。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情,自己去读,这样时间长了不利于他们朗读水平的提高。老师应在适当的时候多给一些指导,多做示范,学生才能把握好感情,读准语气,对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才会有更深的理解。

(3)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关注文章写法的不多。一篇课文有必要带若学生去关注写法,这样,学生才能从整体上去更好地感知,也有助于以后自己的写作。有一位老师在上《北京的春天》一课时,在黑板上列了一个表格,这张表格贯穿了整个文章,把一些事情都概括总结了,这样,学生们一目了然,就知道这篇文章的结构,思路更加清晰。

举办这样的大赛,真的很有意义,参赛的选手在比赛中学习着,我们也在观摩中不断地学习着。当一名语文教师就要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素质教育要靠一大批有思想的优秀语文教师去实现。大赛正好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自我提升的平台。立足自身,苦练内功,丰富向我。愿我们每位教师都在学生心中去做一个德高身正、学识广博、身心健康、热爱生活、品位高尚,对学生有爱心的人。

声情并茂地朗读,端正规范地书写,扎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思路敏捷的教学点评,这些我想也正是大赛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我们要自省,要日积月累,在教学中不断地锤炼自己,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上一篇:第一次写生作文550字下一篇:星辰,母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