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单位意见

2024-06-21

同等学力单位意见(精选8篇)

同等学力单位意见 第1篇

2018年长春市事业单位面试备考:数字化阅读理应

得到同等重视

热点概述

数字化阅读的兴起引发了人们对于传统阅读方式的担忧。特别是数字时代“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更激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探讨。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表示,阅读方式的差异并没有所谓的高下之别,只要是阅读,都值得鼓励。

预测题目

有人认为数字化阅读是对阅读的背叛和破坏,不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美好,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有人认为数字化阅读是对阅读的背叛和破坏,不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美好这一观点显然与时代客观的发展规律背道而驰,观点过于狭隘。

在很多人眼中,阅读仅指手捧一本书,花费大把时间静心品读。同时,这类读者标榜阅读的“神圣”地位,潜在地将阅读局限在吟诵经典,特别是文史哲类的书籍当中。殊不知,这种“霸王条款”与当下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显得格格不入。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方便、快捷、突破时间、空间局限已然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因此,各行各业的人们运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移动终端,在各种场合快速浏览信息,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一行为并不应该被苛责。况且,现代意义上的阅读内容要更为广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极大地满足了当代人的知识需求。此外,据权威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超过3亿网民,其中80后、90后占比达64.1%。数字化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阅读的范围,也扩大了读者的数量,对于重塑中国人的阅读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传统阅读有利于系统、完整、细致地掌握阅读内容,更有助于消化吸收。而数字化阅读也可能会带来“碎片化”的影响。但是这种所谓的“碎片化”多与部分网络作家对经典文本断章取义的写作手法有关,数字阅读本身并没有错。就像韩馆长所描述的,走进国家图书馆的大量读者,并不一定正襟危坐专心致志地阅读几个小时,或许只是随便翻翻杂志报刊,也同样受益于阅读带给他们片刻的静谧时光。

所以,我们应该相信,数字阅读与传统纸媒阅读是相互促进,共生发展的。阅读文化和阅读精神在中华大地上的蓬勃发展,需要的我们有更为宽广的发展理念,以及对于阅读本身的敬畏之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智慧以及自身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上是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为考生做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

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同等学力单位意见 第2篇

职称晋升晋级类

XXX同志,男,XX年出生,于XX年大学毕业就分配到我司参加工作。该同志政治素质强,从未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身作则,任劳任怨,服从组织安排,坚持以大局为重。

该同志基本功扎实,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业务水平、专业能力极强,成绩突出,有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讲究方法,注重时效,以实际行动抓好了公司工作质量、计量、工艺技术参数、统计、原料成品出入库、均化等技术管理工作,保证了XX科研工作正常运转。从XX年~XX年都获单位特别嘉奖。任期内每年度考核优良。

将该同志工作业绩、业务水平、基本情况于XX年XX月在公司公示六天,群众无异议。

同意推荐XXX同志中级职称任职资格。

XXXXXX公司 XX年XX月XX日

学习深造类

被推荐人XXX同学在校期间在学习和工作等方面都表现的很出色。

学习上,该同学刻苦努力,研究生阶段学习成绩为XX,处于学院前列,并获得奖学金。工作上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学院研究生会、校研究生会以及校志愿者协会任职期间成功地策划组织了多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活动。因其在学习和研究生工作方面的突出表现,该同学先后获得XXX、XXX等荣誉称号。学术上,该同学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潜力。研究生阶段,参与多项基金项目的研究,在XXX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XXX篇,具备了扎实的学科基础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该同学于XX年XX月通过资格考核,转入博士阶段学习。

该同学目前所从事的XXX的研究是目前XXX领域重要的科研前沿问题。但是目前国内仅局限于XXX的基础理论研究,而XXX(留学单位)的XXX(具体实验室)实验室在该领域具有一流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在该领域已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出国学习,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回国后可以在该领域展开研究,以期缩小国内外差距。

同等学力单位意见 第3篇

2012年2月15日, 财政部办公厅印发《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征求意见稿) 》 (以下简称《第一稿》) 。2012年9月10日又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征求意见稿) 》第二稿 (以下简称《第二稿》) 。《第一稿》规定“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第二稿》对准则的适用范围简化为“本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但都没有对事业单位的含义做进一步解释。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称呼, 相当于国外的“公立”非营利组织。事实上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实行了改制或正在改制中, 因而迫切需要重新定义事业单位的含义。

因此, 建议在准则中定义事业单位的含义或者采用公立非营利组织的称呼。一是因为非营利组织的称呼适应会计国际趋同趋势;二是因为相对于非公立的非营利组织, 我国称其为民间非营利组织, 还专门制定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称呼为公立非营利组织便于与民间非营利组织统一, 进而实现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统一。

二、会计核算基础的规定无法适应权责发生制的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方向

征求意见《第二稿》和《第一稿》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的规定中没有什么变化, 都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 但部分业务或事项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部分行业可以在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采用权责发生制。”这说明准则仍规定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主, 尽管规定了权责发生制的可选择性, 鉴于事业单位和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现状, 执行中必然会出现以收付实现制为主, 避免选择权责发生制的情况, 使全面应用权责发生制的可能性极大降低。

会计学者此前对事业单位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进行了大量研究, 普遍认为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对于建立内部权责明晰、运行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以及科学实施业绩评价和绩效考核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普遍认为权责发生制是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方向。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两次征求意见稿对会计核算基础的规定, 与会计学者此前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改革预期明显相去甚远。

尽管相关解释说《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上述规定是为了逐步实现权责发生制, 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在事业单位会计标准体系中是具有统驭地位的, 这一规定, 会束缚事业单位的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 必然使整个事业单位会计标准体系仍然以收付实现制为主。

三、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的规定不符合事业单位公益事业性质要求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两次征求意见稿都规定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目标兼具“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 但在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的范围上进行了修改。《第一稿》规定“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单位、债权人、事业服务的接受者和社会公众等”, 而《第二稿》中则规定“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 (上级) 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等”, 即把“事业服务的接受者和社会公众”修改成了“事业单位自身”。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一条明确规定“本准则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事业服务的接受者和社会公众必然应该成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且随着政务公开等政府管理机制的改革, 事业服务的接受者和社会公众不仅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也将成为会计信息的监督者。把事业服务的接受者和社会公众排除在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之外是不符合事业单位公益事业性质要求的。

四、在会计要素的概念界定上改革没有取得进展

本文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征求意见稿) 》两次征求意见稿和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997年发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 比较情况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除净资产和支出 (费用) 要素外, 资产、负债、收入要素都存在着在概念界定上《第一稿》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一致, 而《第二稿》与1997年《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基本一致的现象。净资产要素从1997年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到2012年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两次征求意见稿都没有什么变化, 支出要素相对来说修改最大, 但是其变化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方面是将名称由“支出”改为“支出 (费用) ”, 这是因为在事业单位中支出要素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 而实行权责发生制的事业单位, 与支出相对应的会计要素被称为费用。因此结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征求意见稿) 》会计核算基础的可选择性, 两次征求意见稿都将其称为“支出 (费用) ”;另一方面基于基本建设投资会计的单独核算的要求, 事业单位的支出 (费用) 概念不再包括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了。除以上两点之外, 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对支出要素概念界定《第一稿》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一致, 而《第二稿》与1997年《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基本一致。因此我们可以说2012年发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征求意见稿) 》第二稿, 又退回到了1997年的准则规定, 在会计要素的概念界定上改革没有取得进展。

尽管《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征求意见稿) 》还存在不足或是不清晰之处, 但是随着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征求意见稿) 的不断反馈, 以及广大会计工作者的积极思考、探索和研究, 最终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一定会更完善、更科学和更加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需求。

摘要:2012年财政部发布了两次《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征求意见稿) 》, 尽管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征求意见第二稿》更加有利于操作, 实务性更强, 但《征求意见第二稿》在事业单位含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和会计要素的概念界定上仍存在不清晰之处。对比《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两次征求意见稿, 进行剖析, 以期能够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有深刻的理解和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同等学力单位意见 第4篇

《指导意见》分为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完善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等9部分。

《指导意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以解决。

《指导意见》还明确了改革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今后5年,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基本完成,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管办分离、完善治理结构等改革取得较大突破,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实现改革的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征求意见单位名单 第5篇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经贸委,泉州、三明、龙岩市环保局。

单位推荐意见 第6篇

该成果立足于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开辟了行业高校属地化管理后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高效培养现代工程人才的新途径;探索构建了一套跨领域、跨学科、跨国界多维协同的工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该项目构建的本科教育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研究生教育跨学科、重创新、贴行业的本研贯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以推广本科专业认证的形式引入了工程人才培养的国际标准,提高了学生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本事。

该成果惠及全校的工科学生,培养成效显著,受到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成果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特色鲜明,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对同类院校的工程人才培养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基层单位意见 第7篇

该同志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积极要求进步,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该同志是生产技术骨干,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服从安排,能够完成交给的任务,业绩较突出。

该同志理论基础较(尚)好,专业理论知识较系统全面(能够自觉扩充完善专业理论知识)。在工作中虚心求教,能够将所学知识正确运用到设计工作中。该同志业务能力较强,能够在上一级工程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中、小型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的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工作并参与完成了较多大型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的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工作,在设计中能够结合现场情况并考虑施工状况。能够积极总结经验,具有较好的团队精神,并能够指导下一级设计人员的设计工作。该同志外语水平较好(尚好)。

同等学力单位意见 第8篇

一、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 不断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 稳步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体制改革, 积累了有益经验, 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事业单位提供公益服务总量不断扩大, 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当前,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 政事不分、事企不分, 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 供给方式单一, 资源配置不合理, 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 监督管理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以解决。

3.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 是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 充分认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 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坚定不移地把这项改革推向深入。

二、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4.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 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 以科学分类为基础, 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 总体设计、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先行试点、稳步推进, 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

5.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 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分类指导, 根据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 实施改革和管理;坚持开拓创新, 破除影响公益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鼓励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坚持着眼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实现公益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样化;坚持统筹兼顾,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注意与行业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相衔接, 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 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今后5年, 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 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基本完成, 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管办分离、完善治理结构等改革取得较大突破, 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 为实现改革的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

7.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 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 予以整合。

8.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在清理规范基础上, 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 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 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今后, 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9.细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 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 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 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 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 划入公益二类。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四、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

10.严格认定标准和范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 按照是否主要履行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 从严认定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11.区分不同情况实施改革。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 特别是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涉及机构编制调整的, 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 主要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中调剂出来的空额逐步解决。对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要认真梳理职能, 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职能调整后, 要重新明确事业单位职责、划定类别, 工作任务不足的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对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可调整为相关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 确需单独设置行政机构的, 要按照精简效能原则设置。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 在过渡期内继续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履行职责, 使用事业编制且只减不增, 人事、财务、社会保险等依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实施管理。

五、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

12.推进转企改制。周密制订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方案, 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 核实债权债务, 界定和核实资产, 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转制单位要按规定注销事业单位法人, 核销事业编制, 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 并依法与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建立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 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深化内部改革, 转变管理机制, 并依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 逐步与原行政主管部门脱钩, 其国有资产管理除国家另有规定外, 由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

13.完善过渡政策。为平稳推进转制工作, 可给予过渡期, 一般为5年。在过渡期内, 对转制单位给予适当保留原有税收等优惠政策, 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在离退休待遇方面, 转制前已离退休人员, 原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 支付方式和待遇调整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 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在医疗保障方面, 离休人员继续执行现行办法, 所需资金按原渠道解决;转制前已退休人员, 转制后继续按规定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障等待遇。有条件的转制单位, 可按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要进一步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六、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

14.明确改革目的。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 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 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真正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 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 促进公益事业大力发展, 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

15.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政事分开, 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 创新管理方式, 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 强化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 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 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机构编制管理, 科学制定机构编制标准, 合理控制总量, 着力优化结构,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强化监督管理。

16.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 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 提高运行效率, 确保公益目标实现。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 要继续完善现行管理模式。

17.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 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 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 依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 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18.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 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结合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 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对其他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 实施绩效工资。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改革进程, 探索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 分步实施到位。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19.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政策, 逐步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 实行省级统筹, 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 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 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统筹考虑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水平。

20.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 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负责人奖惩与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加强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重要事项和年度报告要向社会公开, 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务事项要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

21.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 及时调整党的组织设置, 理顺隶属关系, 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促进事业发展、完成本单位中心任务中的领导核心或政治核心作用, 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事业单位的贯彻执行。

七、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

22.大力发展公益服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 不断拓展公益服务领域, 增加公益服务品种, 扩大公益服务供给总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不断增强公益事业发展活力。通过改革, 形成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公益服务新格局, 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广覆盖、多层次的公益服务。

23.强化政府责任。按照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 优先发展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公益服务, 促进公益服务公平公正。加快发展农村、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公益事业, 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益服务水平差距, 切实满足广大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医疗、教育、文化等公益服务需求。优化公益服务资源配置, 合理规划布局, 科学设置事业单位, 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划界限, 推进资源共享。创新公益服务提供方式, 完善购买服务机制,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4.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完善相关政策, 放宽准入领域, 推进公平准入, 鼓励社会力量依法进入公益事业领域。对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 在设立条件、资质认定、职业资格与职称评定、税收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 与事业单位公平对待, 并切实加强监管, 引导其健康发展。完善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赠公益事业。大力倡导和发展志愿服务。

25.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扶持政策, 充分发挥市场在公益事业领域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为社会资本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推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

八、完善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26.加大财政对公益事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 调整支出结构, 加大投入力度, 着力构建财政支持公益事业发展长效机制。制定和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财政政策, 形成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公益事业的投入机制。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 严格资金管理, 提高使用效益。

27.改革和完善财政支持方式。按照国家政策和以事定费的原则, 结合不同事业单位的具体特点和财力, 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财政支持办法, 合理制定标准, 实行动态调整, 健全监管制度,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用。对公益一类, 根据正常业务需要, 财政给予经费保障;对公益二类, 根据财务收支状况, 财政给予经费补助, 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28.推进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建立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 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 强化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与执行, 规范政府采购操作执行行为。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 严格收费项目和标准审批。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财务监督, 确保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

九、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29.加强领导。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任务复杂艰巨。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 坚定信心, 精心组织, 攻坚克难, 确保改革顺利推进。为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 建立中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负责交流改革情况、研究共性问题、提出工作建议等工作, 具体工作由中央编办承担。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新闻出版等部门要按照现行的领导体制和政策规定, 继续推动行业体制改革。中央和国家机关负责组织所属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要各司其职, 密切配合, 指导做好相关工作。各省 (区、市) 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的改革负总责, 要建立领导小组, 健全工作机制, 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并抓好组织落实。

上一篇:街司法所实习报告下一篇:“五一”安全自查自纠总结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