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2024-08-20

广告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精选12篇)

广告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第1篇

广告学专业培养具备广告学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工作的广告学高级专门人才。一起来了解一下广告学专业大学排名吧!

排 名 高校名称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中国人民大学 309
2 中国传媒大学 309
3 北京大学 309
4 暨南大学 309
5 复旦大学 309
6 武汉大学 309
7 福建师范大学 309
8 湖南大学 309
9 华中农业大学 309
10 浙江大学 309
11 南京大学 309
12 山东大学 309
13 厦门大学 309
14 四川大学 309
15 上海师范大学 309
16 吉林大学 309
17 华东师范大学 309
18 广西艺术学院 309
19 华中科技大学 309
20 南昌大学 309

学科背景

广告学专业是将广告以学术性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专业。它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消费心理、美学,来增强人们的消费意识,产生社会心理共鸣。

专业简介

广告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科学。有关广告的知识,起初只零星地见之于新闻学科和经济学科的部分章节内,且很不成系统。广告知识是这些学科的组成内容之一,如新闻学、市场学、企业管理学、商业心理学等都论述到广告的内容。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广告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广告策划、市场营销和实施能力等基本训练,掌握广告实施与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知识技能

(1)掌握广告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现代广告的策划、创意、制作、发布的基本知识、具有市场调查与营销的基本知识和进行市场分析的基本能力,能从事经济贸易广告的设计和制作;

(3)熟悉有关广告的政策法规;

(4)具有公共关系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公关能力;

(5)了解有关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

(6)具有自学能力,及时了解中国广告和国外广告事业的发展动态;

(7)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四级水平;

(8)具有系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9)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广告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第2篇

翻译专业大学排名

排 名 高校名称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上海外国语大学 267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67
3 浙江大学 267
4 西安外国语大学 267
5 山东大学 267
6 华东师范大学 267
7 黑龙江大学 267
8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67
9 复旦大学 267
10 华东政法大学 267
11 华中科技大学 267
12 重庆交通大学 267
13 大连外国语大学 267
1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67
15 暨南大学 267
16 华中师范大学 267
17 四川外国语大学 267
18 武汉大学 267
19 河北师范大学 267
20 西北师范大学 267

简介

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其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的翻译。是增强促进人们社会交流发展的重要手段。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娴熟的口笔译技能,能够胜任外事、商贸、科技、文化、教育等部门翻译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并为翻译硕士和博士教育输送优秀生源。

知识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2.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3.具有扎实的相应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4.了解我国国情和相应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5.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

6.具有第二外国语的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

笔译板块课程主要有英汉翻译技巧、汉英翻译技巧、文学翻译、商务笔译、科技翻译、法律翻译、旅游翻译、新闻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等,口译板块课程主要有视听译、随同口译、政务口译、商务口译、同声传译入门等,以及跟翻译能力紧密相关的其他专业选修课。

就业方向

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外事接待、商务、旅游等口笔译工作,在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从事外语翻译教学及与翻译有关的科研、管理等工作。

其他信息

翻译的具体形式

有口译、笔译、机器翻译等,从翻译的物质形态来说,它表现为各类符号系统的选择组合,具体可分为四类:

(1)有声语言符号,即自然语言的口头语言,其表现形式为电话通讯、内外谈判和接待外宾等;

(2)无声语言符号,包括了文字符号和图象符号,其表现形式为谈判决议、社交书信、电文、通讯及各种文学作品等印刷品;

(3)有声非语言符号,即传播过程中所谓的有声而不分音节的“类语言”符号,其常见方式为:说话时的特殊重读、语调变化、笑声和掌声,这类符号无具体的音节可分,语义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信息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得以传播的,比如笑声可能是负载着正信息,也可能负载着负信息,又如掌声可以传播欢迎、赞成、高兴等信息,也可以是传递一种礼貌的否定等。

(4)无声非语言符号,即各种人体语言符号,表现为人的动作、表情和服饰等无声伴随语言符号,这类符号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性,比如人的有些动作,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所表示的语义信息完全不同,不仅如此,它还能强化有声语言的传播效果,如在交谈时,如果伴有适当的人体语言,会明显增强口头语言的表达效果。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

考试性质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 CATTI)是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托,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China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Administration)负责实施与管理的一项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试,已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项在全国实行的、统一的、面向全社会的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认证,是对参试人员口译或笔译方面双语互译能力和水平的评价与认定。

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是我国翻译系列职称评审制度的重大改革。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与原有翻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制度相比,更体现了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报名参加考试人员不受学历、资历和所从事专业的限制。取得各级别证书并符合翻译专业职务任职条件的人员,用人单位可根据需要聘任相应职务。在资格考试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之前,新旧体系会有一个并存期。翻译专业资格考试将分语种、分级别地逐步推开,随着考试逐步推向全国,旧有的翻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制度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考试目的 设立这一考试的目的是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加强我国外语翻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翻译专业人才水平和能力,同时进一步规范翻译市场,加强对翻译行业的管理,使之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从而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服务。

考试报名条件 该考试是一项面向全社会的职业资格考试,凡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人员,不分年龄、学历、资历和身份,均可报名参加相应语种二、三级的考试。获准在华就业的外籍人员及港、澳、台地区的专业人员,也可参加报名。

考试语种 考试分7个语种,分别是英、日、法、阿拉伯、俄、德、西班牙语等语种;四个等级,即:资深翻译;一级口译、笔译翻译;二级口译、笔译翻译;三级口译、笔译翻译;两大类别,即:笔译、口译,口译又分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个专业类别。

考试科目 二、三级笔译考试均设《笔译综合能力》和《笔译实务》2个科目;口译考试均设《口译综合能力》和《口译实务》2个科目,其中二级口译考试《口译实务》科目分设“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2个专业类别。报名参加二级口译考试的人员,可根据本人情况,选择口译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个专业类别的考试。报考二级口译交替传译的人员,参加《口译综合能力》和《口译实务(交替传译类)》2个科目的考试;报考二级口译同声传译的人员,参加《口译综合能力》和《口译实务(同声传译类)》2个科目的考试;已通过了二级口译交替传译考试并取得证书的人员,可免试《口译综合能力》科目,只参加《口译实务(同声传译类)》科目的考试。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前未获得二级或二级以上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的,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参加二级口译或笔译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并可免试《综合能力》科目,只参加《口译实务》或《笔译实务》科目考试。

考试方式 二、三级《口译综合能力》科目考试采用听译笔答方式进行;二级《口译实务》科目“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以及三级《口译实务》科目的考试均采用现场录音方式进行。

二、三级《笔译综合能力》和《笔译实务》科目考试均采用纸笔作答方式进行。

考试时间 二、三级《口译综合能力》科目、二级《口译实务》科目“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考试时间均为60分钟;三级《口译实务》科目考试时间为30分钟。

大学广告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讨 第3篇

1大学广告教育存在问题

1.1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 我国许多高校老师是半路出家, 系统的理论和专业的技能还有一定的欠缺,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是在师资力量和相关设施根本不健全的情况下设立广告学专业, 从艺术、工科到财经、师范类院校, 虽然广告学的分布面越来越广, 但始终受着实际条件的限制, 量多质低, 整体专业师资水平堪忧。“照本宣科” 的封闭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使学生丧失了专业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热情。理论研究的落后和师资力量的薄弱成为阻碍中国广告教育发展的直接原因。

1.2课程设置与实践脱节

我国广告学专业目前所属院校性质不一, 所属院系也各不相同。各个大学、院系从不同的领域和研究方向设置课程进行广告教育, 大家互不交流, 只埋头钻研自己的领域, 忽视与广告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割裂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联。课程设置随意, 重专业必修课, 轻广告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 致使广告教育未能摆脱应试教育模式重知识传授, 缺少对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对基础综合性学科的设置不够重视, 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并未反映在课程中, 学生虽懂各种理论和复杂的模式, 但对国际经济的现状缺乏认识也感受不出科技变化对长期竞争力的影响, 这种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片面, 缺乏系统性, 难以胜任较高层次的工作。

1.3硬件设施配备不足

如在教材建设方面, 还存在着滞后的现象, 教材不能跟上鲜活的现实, 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大。此外, 经费不足, 设备缺乏, 也使广告专业教育缺乏发展后劲。

置身于国际广告和国内广告的激烈竞争之中, 培养能够在国内外从事整合营销、广告信息传播与公关活动、具有多学科知识、不断追求创新、迎接新技术挑战的复合型人才, 也应该是我国广告专业课程设置与广告人才培养的一个基本目标与思路。高校广告教育急需进行现代观念转变和课程内容实践创新。

2广告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2.1大学广告课程设置观念必须从“认同性”课程向“创造性”课程转变

“认同性”课程的是指课程传授“有用”的知识、技能及行为规范, 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数量上达到高效率及行为变化上达到高质量, 但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地位, 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 创造性“构想”及技术更新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为宗旨的“创造性”课程必将成为学校课程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而进行的改革方向。

现代社会知识激增, 各行各业变化加剧, 掌握一门技能便一劳永逸的传统逐渐被打破。要解决知识无限膨胀与学习能力有限的矛盾, 要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就必须掌握最基本的、系统的、方法的知识, 因为只有这些知识才具有更强的迁移力。另外, 应该教给学生科学前沿的东西, 扩大学生的新视野, 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教育认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应得到加强, 教师要创造使学生易于发挥的学习情景, 鼓励学生的探索与讨论, 在教学环节上, 教师要努力提供更多的资源以供学生自主性学习, 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商学习, 以及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都是十分重要的。它更强调的是反应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鼓励幻想, 提倡多样性、个性的发挥。

2.2广告专业课程设置必须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3年或4年的广告教育不可能为广告行业培养出具有管理客户、懂得市场、操作策划、工于文案、长于设计等能力的通才。广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一般有三种模式:技术型、策划创意型和两者兼容型。技术型人才培养侧重于广告人才的技术技能, 它要求被培养人在通晓和把握各类广告展现技术的基础上能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 将一定的广告创意构想通过恰如其分的形式设计予以表现;策划创意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重心在于为实现广告目标而进行总体策划创意。它的基点不在于对广告各种展示手段技术运用的把握, 而在于按一定广告目标对广告活动全过程的整体驾驭;兼容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将上述两种类型的培养模式结合起来。这种类型的人才较之技术型和策划型人才具备更为全面的发展潜力, 在广告人才竞争上更具优势, 然而, 实施兼容性专业定位的院校必须具有相应的软硬件设施, 也应考虑学生自身的条件, 目前国内做出第三种定位选择的院校不多。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以及课程体系等层面上, 建立统一的培养教育模式是不科学, 不可取的。这种一元化模式不符合我国广告学教育多元化的实际, 不能满足广告业对广告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就整体而言, 尽管大学处于一定社会条件的教育目的有大致的相似性, 但由于学校各自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大学背景有差异, 因此各校所持有的教育目的理念及由此产生的人才观有多样性, 就此衬托出培养人才也富有个性, 每一高校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 对国家教育部关于广告学人才培养目标各校的理解角度不一, 为此在限选课、任选课上高校应有所侧重或保有特色。一些高校已做出了有益尝试。如北京广播学院广告系在人才培养上, 重在“通才教育、一专多能”。他们强调所培养的人不是拉广告的, 也不是纯技术制作人员, 而是熟悉广告学活动整体作业流程, 对营销活动整体把握的管理人才。因此他们增加了“市场战略与广告”、“媒介战略与广告”、“广告表现研究”、“广告运动个案研究”、“广告市场个案研究”等特色课程, 效果良好。如果不尊重客观实际, 舍其长求其短, 那么在培养广告专业上, 就会力不从心。比如, 新闻传播类的广告学专业, 其生源多为普通高考文科类考生, 学生的艺术基础不能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相比, 若它把培养广告设计制作人才作为目标定位, 实是强人所难, 强己所难。

2.3广告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淡化学科界限, 强调学科的相互渗透

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 广告学专业教学计划里的课程按其性质分为四大类, 即公共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制性选修课和任意性选修课。

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是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规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课程。按照广告学教学专业教学计划, 公共必修课为学校统一安排设定。

2.3.1 专业必修课的确定

广告学的学科体系应由三大部分组成, 即广告学原理、传播学、广告实务。广告专业必修课安排应是对其学科体系的直观反映;市场营销学、心理学、新闻学、文学是构成广告主干的四个课程;广告媒介、市场调查、消费行为学、社会学、中外广告法规等均成为广告主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成为必修课里的专业基础课;广告设计、广告摄影、平面、立体设计软件、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创意、广告策划、广告效果研究均列入广告实务之列, 成为必修课里的专业技能课。这些课程是广告专业培养目标的体现, 是专业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2.3.2 实行学科结构综合化改革

在广告学科结构上, 应从把各自学校培养人才的层次性、类型等实际情况出发, 有特点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以实现多学科交叉, 这是世界高等教育和改革的一个大趋势。综合指多学科打破独自为营的局面, 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合作, 它是有机的联合, 而不是简单的合并。广告专业课程设置上以该系学生主攻专业为基础, 学习相关广告课程。如艺术设计专业以平面和包装设计为主;影像技术专业以广告摄影为主;而广告专业则以策划为方向, 定位以商业广告策划为特色。在三个专业集成过程中, 课程设置相互渗透、互补支撑, 使各学科的集成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综合性特色鲜明。

2.3.3 设计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专业选修课

限制性选修课是要求广告专业学生必须选修的专业选修课。内容包括本专业范围内未能列入必修的较重要的专门化知识和技能, 以及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相关的学科知识。学生在完成专业教育的最基本要求之后, 也应为学生设计了在培养原则的指导下获得个性发展的新方案。而新的培养方案既有共性要求, 又有宽松灵活的特点, 以基本学分表示培养的基本要求。将专业选修课的内容扩大, 做成菜单式的课程, 让学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选修课共分5大组块: (1) 文学欣赏, 世界文明史、中西比较文化研究、企业文化研究; (2) 艺术、古代文明、电影、历史; (3) 科学史、人文科学、音乐、哲学; (4) 经济学、管理科学、组织行为、心理学、社会学、知识产权管理; (5) 计算机科学、材料工程、环境研究、统计学、广告案例研究、广告设计作品评析、时尚与流行、娱乐学等。开设如此丰富的课程, 使教学计划成为一种“建议”, 是学校向学生推荐的最佳课程组合,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不完全接受教学计划, 只要符合培养方案的最低学分, 可以为自己订做“个人学习计划”。希望通过这些课程设置使学生不致过早关闭智力的视野, 使他们在不受职业限制的广泛课程学习中获得有利探索真理的全面知识和有助于理解的理论。加强基础教学, 合理划分公共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制性选修课和任意性选修课在总学时中所占比重, 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合的课程体系。只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 才能实现文理渗透、打破专业壁垒,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志愿从中进行选择。

摘要:广告行业的快速发展, 为广告专业人才的就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如何使广告专业的课程教学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挑战, 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针对大学广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思路和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广告教育,课程设置,对策

参考文献

[1]郭娅莉.知识经济时代与高等教育改革[J].现代传播, 2001, (3) .

[2]张欣.我国高等院校广告学教育基本现状及[Z].人民网.

[3]王春英.高校课程设置: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 2001, (8) .

广告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第4篇

据QS统计,今年中国内地共有48所大学有一个以上的专业位列世界200强。同时,有95所中国大学发表的学术论文在至少一个专业中被其他国际学者引用。据悉,该专业排名考察了全球2858所大学的学术声誉、雇主评分、学术论文引用以及其他关键指标,对包括土木工程、经济学、法律、计算机科学以及许多其他主流30个专业进行了综合评测,选出了各项专业全球最顶级的200所大学。

理工专业排名快速上升

从专业看,中国大学在理工、科学、数学等方向的专业排名快速上升,有更多大学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大学在材料科学、化工、机械、电气和电子工程、土木工程,以及数学、化学、统筹学、农学和环境科学上有超过10所中国大学得到世界认可,位居世界200强。其中,中国大学在材料科学上实力最强,有20所大学名列世界前200名。与去年相比,仅材料一个专业,就有8所中国大学新入选世界200强,增长2/3。此外,中国大学的化工专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也令人惊叹,仅今年一年世界大学200强中就新增7所中国大学,比去年增长88%。电气与电子工程以及环境科学各自有4所中国大学分别跃居世界200强,年增长率分别达到44%和67%。

文科综合表现有待提高

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教育学和历史学的排名中,每项排名仅有不超过3所中国大学达到世界200强水准。在社会学中,中国仅有北京大学一所院校入选世界200强,今年全球排名仅有64位,与去年相比(37位),下降了27位。

专业排名还看北大清华

动物药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第5篇

动物药学专业大学排名

排 名高校名称开此专业学校数
1江西农业大学23
2南京农业大学23
3华南农业大学23
4武汉轻工大学23
5湖南农业大学23
6东北农业大学23
7吉林农业大学23
8西南大学23
9河北农业大学23
10沈阳农业大学23
11长江大学23
1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3

设置背景

动物药学专业培养掌握动物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在兽药生产、管理及检验等相关部门从事药物研制、开发、生产、销售、管理、检验、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为提高我国动物药品质量和竞争能力服务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学生应具有宽厚而系统的动物药学和动物生物制品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动物药物和生物制品研究、开发及使用的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思维和实验训练,具备该领域研究、开发、教学和管理的能力;毕业后能从事药物剂型及制剂的设计和制备、药物及其制剂的分析检验、动物临床药学、药品质量评价监督、药品营销和药物资源开发利用策划等工作。

知识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掌握技能:

· 药物成分的分析和鉴定;

· 动物药品的检验规程及其检验技术;

· 药物制剂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

· 国内外药政管理的现状及有关政策法规;

· 动物药品及添加剂的应用。

主干课程

动物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动物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制剂学、药物分析、兽医生物制品学。

动物药学专业的主要课程:英语、计算机、家畜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动物免疫学、动物毒理学、制药工艺学、药物制剂学、实验动物学、生化制药学和药事管理与法规、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临床诊断学、动物病理学、中兽药学、兽医学基础等。

动物药学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专业文献综述、毕业论文、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科学研究基础训练、社会实践等。

动物药学专业的主要专业实践:药物分析实践、兽药生产实践、动物药理学实践、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兽医生物制品学实践、药物制剂及中兽药学实践、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

发展前景

毕业生毕业后可以到药品生产、检验、销售、研究开发等制药企业、保健公司、药检局、防疫站、现代养殖场、科研院所、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药学有关的药品配方与生产、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还可以自主研发动物药品,申请专利,独立建场,独立创业。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基础兽医学学科的药理学与毒理学方向硕士学位。

动物药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可以到药品生产、检验、销售、研究开发等制药企业、保健公司、药检局、防疫站、现代养殖场、科研院所、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药学有关的药品配方与生产、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还可以自主研发动物药品,申请专利,独立建场,独立创业。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基础兽医学学科的药理学与毒理学方向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

地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第6篇

排 名 高校名称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58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58
3 长安大学 58
4 同济大学 58
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58
6 成都理工大学 58
7 中国矿业大学 58
8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58
9 西南交通大学 58
10 南京大学 58
11 河南理工大学 58
12 安徽理工大学 58
13 西北大学 58
14 中南大学 58
15 吉林大学 58
16 兰州大学 58
17 西安科技大学 58
18 河海大学 58
19 山东科技大学 58
20 昆明理工大学 58

主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外语》、《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工程制图》、《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程序设计语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地史古生物》、《工程物探化探》、《工程力学》、《测量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原理》、《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质勘察》、《地质工程设计》、《基础工程》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在国土资源、工矿企业、工程设计院、资源勘查与评价,环境评价,城市与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开发、科研与管理工作。

专业相关

治安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第7篇

排 名高校名称开此专业学校数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9
2浙江警察学院29
3江苏警官学院29
4山东警察学院29
5四川警察学院29
6新疆警察学院29
7云南警官学院29
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9
9华东政法大学29
10铁道警察学院29
11西北政法大学29
12河南警察学院29
13江西警察学院29
14吉林警察学院29
15山西警察学院29

详解

治安学专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为公安机关培养具有坚实的法学理论和治安学理论基础,掌握公安工作的专业技能、适应公安机关实际工作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主要课程:刑法学、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侦查学、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治安管理学基础、治安案件查处、治安管理处罚、交通管理、消防管理、出入境外事管理、保卫学、刑事照相、痕迹检验、文件检验、缉查战术、擒敌技术、射击、汽车驾驶、户政学、安全防范技术、公安学基础理论]等。

专业学制:4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相近专业:侦查学、行政管理。

就业前景:主要到公安、边防、国家安全等部门从事治安管理、出入境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安全保卫、预防和控制犯罪以及治安学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分布院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江西警察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黑龙江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商学院、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学院、湖北警官学院、辽宁警察学院、甘肃政法学院、四川警察学院,吉林警察学院、湖南警察学院。

学科:法学

门类:公安学类

专业名称:治安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而献身的精神,熟悉我国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系统掌握治安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公安、边防、国家安全等部门从事治安管理、出入境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安全保卫、预防和控制犯罪以及治安学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治安学、行政法学、行政管理学、安全防范技术、侦查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公安行政执法和犯罪预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管理社会治安,预防处置治安案件、治安事件与治安灾害事故,指导和监督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治安学、行政法学、行政管理学、安全防范技术学、侦查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治安管理方法和安全防范技术;

3.具有管理大、中城市社会治安、处理各种治安问题的初步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公安工作及社会治安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通讯、驾驶、射击、自卫擒敌等技能,身体素质达到规定标准;

6.掌握公安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公安学基础理论、犯罪学、公安管理学、侦查学总论、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自卫擒敌、射击、安全防范技术、道路交通管理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调查、见习和实习等。学生在公安机关见习6周,毕业实习10周。

修业年限:四年

广告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第8篇

近几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台湾时报金牍奖、one show青年创意竞赛等等全国各类广告艺术大赛每年都在全国高校中掀起狂潮,由于这些比赛的命题内容均取自市场实战的一手资料,命题涵盖众多行业,方式灵活多样等优势让广告专业学生通过比赛不仅能了解客户、熟悉企业和市场,还能将所学的策划、创意和设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在激发大学生创意灵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对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策划能力和综合能力。

一、创建特色实践教学平台

目前,广告大赛的实践教学方法正是为解决广告专业实践教学困境应运而生的,这种以专业比赛为依托的实践教学平台,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主的教学实践方法。

通过广告大赛这个平台,学生不仅能发现自己在专业上的不足,为今后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找到方向,还促进了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带动了校内外同专业同学间的切磋与学习,这些都是平时在课堂和书本上无法学习到的。此外,作为一次比较好的实战锻炼机会,比赛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团队协同作战的能力,也收获了同学的友谊、加深了师生感情。同时,与比赛合作的企业还为获奖的学生提供了实习、就业岗位,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以广告大赛为平台能够把专业实践教学和课堂内外的交流程度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专业意识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发现教学问题和总结教学经验的途径之一。

其中,通过赞助企业提供参赛“策略单”,让学生学会在策略单中找的突破口,并学习从如何开展和实施创意,这一切进程都是伴随教学任务来开展的。这种特色的实践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边讲边练,让理论教学与项目实战有机结合,让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也检验了学校的专业教育质量和水平,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一次良好契机,同时也给缺少实践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教学平台。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当前,高等院校广告专业教学所面临最主要的问题一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多表现在学生毕业上岗后不能尽快找准角色适应工作需要,动手能力差,广告作品有新意的少、不合适市场需求。事实上,广告人的创新能力主要来自源于丰富的社会经验以及市场实践经验,这些都是目前大学生毕业前所缺乏的,所以参加专业性比赛是将学生直接推向社会与市场,提高创新及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认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三大基本素质。通过在广告专业实践教学中融入广告竞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的转化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价值与实践探索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参与转变为师生互动的过程。每当同学们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脑力激荡时,这种不受固有思维束缚的创意及创新能力都在不断激发,更好的鼓励学生在创作中抓住创意的鲜活性、独立性和原创性,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强化教学实践环节

一般而言,大部分高校广告专业的实践教学包含课程实践、综合实践月活动和毕业实习三部分,但就目前部分高校现阶段的师资队伍和办学资源来说,明显存在着不足。如实践目标与内容模糊,缺乏系统标准;实践形式五花八门,没有规范;实践效果参差不齐,无法保证质量;实践管理流于形式,缺乏监管等不足。究竟大学生广告大赛能够给我们的广告专业教学提供什么呢?首先,专业的广告竞赛成为高校学子交流沟通的共同舞台,同时具有高水平的评委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了参赛学生的指导教师,无论获奖都能从每一次比赛中有所收获,提高了自身专业能力。其次,以参加专业竞赛在实效来看,增强了各高校和各地区企业、行业间的交流,培养参赛学生的市场意识,提升参赛学生的策略及创作水平,与以往传统的广告实践教学相比,这是无非是广告专业实践环的节另一种创新。

总之,将广告大赛融入在广告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能有效解决高校广告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弥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欠缺,是广告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也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深刻变化。作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该积极努力地去探索创新教学的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全国广告大赛,共同参与到学生能力培养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广告实践教学体系和风格,提高广告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摘要:高校广告专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本文通过探索高校广告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将广告大赛融合广告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更好的解决高校广告专业教学困境,为高校广告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广告大赛,广告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岳丽.论高校广告大赛对广告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作用[J],广告大观,2009(6).

[2]陈坎友.基于广告大赛的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3]齐爱荣等.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机制研究——以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2).

运动康复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第9篇

运动康复专业

排 名高校名称开此专业学校数
1上海体育学院67
2北京体育大学67
3苏州大学67
4武汉体育学院67
5天津体育学院67
6首都体育学院67
7哈尔滨体育学院67
8大连理工大学67
9吉林体育学院67
10河北科技师范学院67
11湖北中医药大学67
12赣南医学院67
13西南医科大学67
14河南中医药大学67
15山西医科大学67
16广西医科大学67
17川北医学院67
18南京体育学院67
19沈阳体育学院67
20成都体育学院67

人才培养

毕业要求

1.熟悉国家体育卫生的工作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

2.掌握运动康复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了解中外运动康复方面的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

4.具备独立思考、合作精神和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实际能力。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运动康复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受到运动康复学的基本训练,具有处理基本疾病的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康复治疗技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实践教学

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

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

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运动训练基地、医药卫生系统、社区康复治疗师;体育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各级各类教学单位师资运动训练基地、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专业运动队、各级医院的康复机构、体育运动基地、健康休闲俱乐部、职业运动俱乐部、养老院、社区、健康与康复科研所、体育与卫生行政部门等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健康测定与评估、健身指导、卫生保健、医疗监督、科学研究及行政管理的工作。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康复医疗机构和健康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及健康服务与管理的高级康复治疗师。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就业岗位包括:健走教练、健康管理师等等。

就业前景

人文教育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第10篇

人文教育专业

排 名 高校名称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杭州师范大学 11
2 怀化学院 11
3 长春师范大学 11
4 百色学院 11
5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11
6 信阳师范学院 11

专业概述

人文教育本科专业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为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的新兴师范类本科专业,整合了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地理学、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形成了核心学科覆盖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的综合性人文教育课程体系。重视人文教育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如美国MIT、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等都纷纷增设人文社科专业与课程,实行文理渗透,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培养目标

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技能,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能胜任中学综合文科“人文与社会”课程教学需要,又能适应历史、中文、政治分科教学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人才。

培养规格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当具有宽厚扎实的历史、中文、政治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胜任中学语文、历史、地理、政治、人文与社会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继续提高和深造的基本条件。具体规格为:

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忠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国情意识、开拓意识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道德高尚,为人师表。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历史、中文、政治、地理等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本专业的学科发展有所了解,初步具有从事中学综合文科课程教学能力和历史、语文、政治分科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调查能力和分析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能力。

3、掌握古代汉语、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古代汉语、一门外语阅读古今中外历史典籍、文学作品和相关资料;能够熟练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检索、分析电子资源,制作网页、课件等;能掌握历史学、语言学、文学、政治学、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

4、具有本专业以外的较广博的人文艺术、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修养,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从而具备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素质以及文明的生活习惯。

授课方式

人文专业强调学生广泛阅读文化经典,以批判的精神和态度对待其独特的研究对象,树立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建立研究方法、模型。课程安排由课堂理论教学、实习、实践教学组成。实践调查一般安排在大学一、二、三年级的假期进行,而专业实践实习安排在大学四年级。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基础教育文科教师,从事中小学综合文科、历史与社会、地理等人文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务员、新闻、秘书等其他社会工作,在各级党政机关部门,旅游、各类企业、服务业等经济实体从事多方面的管理或服务性工作。

主要课程

自然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人文地理、地理教材分析、地理微格教学、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含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世界历史、古代汉语、政治经济学、文学基本原理、史学理论与方法、法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古代文献教程、中学人文学科教学论、人文科学概论、中外历史比较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社会学、现代汉语、地理学概论、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论文写作等。

相近专业

教育学(040101)、学前教育(040102)、特殊教育(040103)、教育技术学(040104)、小学教育(040105W)、科学教育(040108W)、言语听觉科学(040109S)、华文教育(040110S)

开设院校

海洋技术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第11篇

排 名 高校名称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中国海洋大学 24
2 厦门大学 24
3 浙江海洋大学 24
4 同济大学 24
5 天津大学 24
6 江苏海洋大学 24
7 南通大学 24
8 山东科技大学 24
9 国防科技大学 24
1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4
11 齐鲁工业大学 24
12 大连理工大学 24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知识及海洋高新技术开发研究的能力,能从事海洋高科技、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工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海洋高科技和海洋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海洋新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海洋调查和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海洋高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海洋工程评价方法,具有从事海洋开发的基本能力;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我国海洋科技、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海洋科技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

5.了解海洋技术的发展动向,能跟踪国际海洋技术的发展方向;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课程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VB程序设计、大学英语、海洋科学导论、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态海洋学、海洋测量学、卫星海洋学、微波遥感、海洋遥感应用技术、海洋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卫星定位与导航、声学基础、声呐技术、海洋管理信息系统、数字海洋工程等海上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12周。

相近专业:海洋科学 海洋技术 海洋管理 军事海洋学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水产、饲料、鱼药、生物技术等相关行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工作。

可从事海洋遥感监测、遥感影像处理与分析、遥感编程开发、水声信号处理、声呐及水声对抗系统与设计、或在国防工业领域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环境遥感应用与建模、应用水声技术与设备研制等工作

开设院校

广告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第12篇

一、世界主要大学排名简况

目前,全球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区域性和世界性的大学排行体系,大学排名可谓名目繁多,“品种”齐全。根据样本代表性、资料可获取性及排名的影响力, 本文选取世界上8个大学排名对其基本信息进行简要介绍,如表1-1所示。

资料来源: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ARWU) 官网 (http://www.shanghairanking.cn/resources.html) 及各。

在指标体系方面,由于各大学排名具有不同的排名目的、理念、原则及方法,其指标设置及权重不尽相同,但也有一些共性特征。有学者将大学排名的质量指标归为七类:新生质量、教育投入—师资、教育投入—资源、教育产出、最终成果、科研及声誉。[2]

二、大学排名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一)大学排名对地区及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

尽管大学排名自产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赞成与质疑之声并存,但大学排名已无可辩驳地被一些国家及地区视为建立一流大学、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及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工具。

1.大学排名对地区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

大学排名对地区高等教育的影响在欧洲表现尤为突出。尽管现代高等教育起源于欧洲,但欧洲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却一直处于不利地位,与美国相比更是捉襟见肘。 如在201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只有3所欧洲大学进入前20名,而美国有17所, 在前50名中,美国有35所,而欧洲仅有11所。[3]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20132014世界大学排名中,欧洲大学也处于劣势,仅有4所欧洲大学跻身前20名,而美国有15所。[4]欧洲高等教育在全球的表现引起了欧盟朝野的一片震惊,欧盟早已对此作出了回应。在高等教育战略规划方面,欧盟发起了一项高等教育交流计划——伊拉斯谟世界计划 (Erasmus Mundus Programme),其目标是提高欧洲高等教育质量、加强欧洲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推动国际合作及第三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欧洲于2002年成立的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 (LERU) 也不断扩大其成员,使更多欧洲大学跻身世界一流的行列;另一个主要但稍有争议的策略是建立欧洲理工学院 (EIT),使其成为欧洲的“麻省理工学院 (MIT)”。在财政预算方面,“里斯本战略”提出将研发(R&D)经费及高等教育资助分别提高到GDP的3% 和2% 以提高高等教育绩效;最近的预算分配包括向欧盟第七框架研发项目提供为期7年、总额为500.5亿欧元的预算,成立欧洲研究理事会以向创新、突破性基础研究提供长达7年、总额达75亿欧元的预算。[5]

2.大学排名对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

大学排名尤其是世界大学排名对各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学者指出,一些大学排名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并被政策制定者视为“国家成就的象征”。[6]如法国总统萨科奇不满于法国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的地位,指出高教部的目标之一是使两所法国大学能跻身世界前20位,10所能够跻身前100位;[7]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发起了“卓越计划”(德国大学科技研究和学术创新计划),资助特定的杰出大学以提高德国大学的国际地位;韩国政府加大了对国立首尔大学、高丽大学等公私立大学及韩国科学技术院 ( KAIST) 的经费投入,以期改善韩国大学在特定领域的国际表现;日本政府也设立了一项旨在集中投入研究资源的“世界顶尖大学计划”;[8]英国和新西兰分别引入了研究评估制度 (RAE) 和基于绩效的研究资助 (PBRF) 以对卓越的研究进行鼓励和奖励;瑞士也在考虑建立一个精英系统,加强对大学的资助力度以保持他们的地位并提高质量;澳大利亚政府为应对排名,提出了研究质量框架 (RQF) 计划。[9]由此可见,大学排名对政府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各国在大学排名中的表现影响着政府的高等教育规划及资源配置。

(二)大学排名对高等院校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大学排名会对高等院校的发展战略与规划、资源配置、人事招聘、 组织形式、招生及收费政策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在此仅探讨大学排名对高校发展战略与规划、人事聘用及招生政策的影响。

1.大学排名对高校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影响

大学排名正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决策和规划过程,各大学为了提高在排名系统中的位置而制定政策和发展战略。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目标是到2015年跻身世界研究型大学前25名;[10]沃维克大学校长明确提出了大学的发展目标,即到2015年建校50周年时进入世界大学前50名,并制定了相应的战略措施;[11]美国新兴大学克莱姆森大学的特色是汽车教育与研究,该校公开宣称的战略目标就是进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公立大学综合排名前20名。哈泽考恩(Hazelkorn)在2006年就 “大学排名对高校行为的影响”对高等教育领导者和高层管理者开展了一项国际调查。 结果表明,分别有93% 和82% 的领导者意欲提高其国内国际排名;70% 的被调查者希望本校处在国内前10%,有71% 希望处在世界前25%;63% 的高教领导者会采取战略、组织、管理或学术行动;50%的受访者会将大学排名作为宣传工具;仅有8% 的受访者未对大学排名采取任何行动。[12]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 (HEFCE) 对91所英国大学进行了类似的在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众多大学已经将排行评估的绩效指标用于制定自己的战略目标并推动机构内部改革。总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学排名会影响高等院校的战略规划与政策制定。

2.大学排名对高校人事聘用及招生政策的影响

大学排名会对高校的人事决策产生微妙的影响。首先,大学排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领导者的聘任,如马来西亚最古老的研究型大学之一马来亚大学因其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排名中下降了80名,直接将其副校长解聘,而实际上其名次的下滑是由排名方式变化所致。[13]其次,大学排名也会影响教师的招聘,例如,由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将教师薪酬列入其排名指标,所以诸多高校以较低的待遇雇佣更多的全职讲师承担教学任务,以节省资金提高终身教授的薪金;[14]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指标包含“获诺贝尔科学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且这一指标占20% 的权重,英国和爱尔兰的大学纷纷招聘诺贝尔奖获得者;[15]另外,某些大学排名 (如THE排名)将“国际性”作为排名指标,大学也随之鼓励雇用国际教师以提高其排名和声誉。

由于许多大学排名将生源作为评估大学的指标之一,因此大学排名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的招生政策。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将“新生选择性”和“学生保持率” 列入其排行指标,大学招生处面临降低录取率和提高持续注册率的双重压力,这使得许多大学通过提前录取、提供大量优才资助、大力投资满足学生利益的设施项目等措施来提高其“学生选择性”,进而提高其排名。[16]

(三)大学排名对学生与雇主的影响

随着大学排名的不断流行与影响力的扩大,其对学生择校决策与就业前景的影响也日渐凸显,下面从学生择校与雇主招募两方面进行分析。

1.大学排名对学生择校的影响

当今社会在看重“学历”的同时更注重“名校”,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受众和受益者,对“名校”的向往不言而喻,而大学排行则为他们的选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新生调查数据表明,在影响学生择校的21个因素中,大学全国性排名的重要性位居第10,这说明学生已将排名作为择校的主要参考工具之一。其他研究得出的结论更加明显,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61% 的英国学生在择校时参考了大学排名,70% 的学生认为大学排名重要或者非常重要;92% 的国际学生认为英国的大学排名对他们做选择是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HE)报道有60% 的准大学生“知道大学排名并将其作为参考信息之一”;在瑞典, 有1/3的国际学生将大学排名作为信息源;[17]我国有关志愿填报的调查也显示,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都会把大学排行榜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依据,甚至有45. 8% 的考生和50. 5% 的家长会把它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18]

另外,排名的变化也对申请者和学生的入学决定起着重要影响。还有研究表明,“职业”专业的学生比“学术”专业的学生更有可能使用排名,拔尖学生比后进生更有可能参考大学排名,[19]这说明大学排名对不同专业、不同学习成就的学生产生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但无论如何,随着大学排名社会影响力的扩大,其对学生择校的影响也与日俱增。

2.大学排名对雇主的影响

尽管社会对于学习成就与能力孰轻孰重争议不断,但事实已证明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就业竞争力要优于一般院校。大学排名能够影响雇主对毕业生潜能与资质的判断,雇主们往往偏好排名靠前的院校毕业生。如美国一些知名的律师事务所会参照美新周刊的排名来设定面试标准;英国苏克赛斯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雇主十分重视大学的声誉,而声誉的判定是依据《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的大学排名, 有25% 的被访招聘负责人将排名作为判断质量的主要参考;[20]我国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也明确要求毕业生来自于“985”“211”院校,这无疑与大学排名有关;一项对美国和英国的雇主调查也显示,大学的声誉是雇主招聘毕业生时最先考虑的八大因素之一,随着全球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毕业生是否来自一个国际认可的高等教育机构成为辨识申请者的一个标准。[21]

(四)大学排名的消极影响

大学排名自产生以来能蓬勃发展说明其具有自身的合理性。大学排名能为学生、 家长、雇主及其他关心高等教育的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填补高校与公众之间的信息空白,大学排名还能促使高校通过战略规划和组织变革提高高等教育绩效。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大学排名也不例外,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大学排名会加剧高等教育的不平等。大学排名往往采用一套指标体系对职能、定位、特色迥异的大学进行评价,其本身就值得质疑。由于不同的大学排名都侧重于某些排名指标,这些指标只有利于某些高校,因此大学排名本身就不是一个公平的竞技场。由于英语是国际学术界的通用语言,所以英语国家的大学比非英语国家的大学更容易融入国际学术界,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将“在《自然》(Nature)和《科学》 (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排名指标不可避免地有利于英语国家的大学;另外,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仅强调科研标准,这对注重教学而科研不突出的高校极为不利;《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排名指标明显不利于美国的公立院校,美新排名也从未把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社区学院列为排名对象;大学排名亦造成了学科间的不平等,大学排名(特别是一些国际性排名)更多地使用自然科学的文献引用指标,这对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的研究不利。同时,由于大学排名会影响政府高等教育政策及资源分配,因此,大学排名会加剧不同国家、不同高等教育机构及不同学科间的不平等,造成高等教育的层级化和“马太效应”。

其次,大学排名会影响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大学排名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会加剧高等院校间的模仿性竞争。各大学为了提高其在排名中的位置,往往采取改变发展战略、调整组织结构、重新分配资源等措施来竞相模仿排名靠前的“顶尖”院校,这将严重影响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如有学者指出,排名意味着高等教育机构会失去自由和独立性,排名将高等教育机构限定于一个模式中,会影响机构的多样性,从而影响高等教育机构内和机构间的运作方式。[22]

最后,大学排名会招致高等院校的不良行为。排名的流行和影响力导致高校企图对排名活动施加干预,人为操纵重要信息与数据。如美新排名所根据的数据由各校自行提供,基本上未经核实,美国一些高校为了提高自己的排名,故意虚增SAT分数和毕业率;俄勒冈州里德学院院长科林 · 戴弗说:“追求排名可能导致学校不惜改动数据或采取一些不合规矩的做法。”[23]另外,根据国际知名的传媒机构2009年底对30个国家350名大学师生的在线调查,有71% 的被访者认为“一些院校为了提升排名位次而操纵自己学校的数据”。[24]

大学排名虽招致非议但仍蓬勃发展,虽然社会各界对大学排名的批评屡见不鲜, 但大学排名的发展大势已不可逆转,并且,随着排名机构和类型的渐趋多样化,其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强。大学排名对地区及国家、高校、学生及雇主等利益相关者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排名在直接或间接提高高等教育绩效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作为高等教育评估的一种新形式,大学排名只能作为参考而不是唯一依据,因此, 各利益主体应以理性的态度应对大学排名,既不过分依赖也不盲目排斥。然而,如何根据高等教育机构排名的柏林原则 ( Berlin Principles) 科学合理地设置排名的指标体系并审慎地使用排名结果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还有待于各国进一步探讨和求证。

摘要: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学排名对地区及国家高等教育政策、高校发展战略、人事聘用及招生政策、以及学生择校及雇主招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与此同时,大学排名也会产生诸如加剧高等教育不平等、影响高等教育多样化等不良影响。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大学排名的消极影响,提高大学排名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是当前各国及全球大学排名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

上一篇:心妙小学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报告下一篇:上班作息时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