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约束为题初二作文

2024-07-25

以约束为题初二作文(精选15篇)

以约束为题初二作文 第1篇

以约束为题初二作文

同样的一个教室,是哪个角落在讲台传来的数次警告下,仍以絮碎小语表示满不在乎,享受老鼠躲猫的乐趣?哪个座位安静得过分,纸笔摩擦声都没有只剩下鼾息?此刻,那个埋头苦读不闻外世的,便可以称作“自律”了。然而,我们班上配得上这个词的人,好像并不多。

纪律就像根有魔力的.麻绳,你觉得它束缚,挣扎,它就更紧;你安安分分地不去触犯,也就觉得宽松了。制度是同一个,心态却有好几种。你把规定看成是紧紧的束缚,抱歉,你的愿望成真了。你觉得它有点吓人,便老老实实地待在它划的圈里,小心地不去触碰,这下不紧了,正正地套在身上。但你又觉得不能乱动,烦心。你也可以选择完全无视它,还不被束着,但这可不容易――能做到这样的人,不是没有东西束缚着,而是在他自己的心里,有一根给自己套下的隐形麻绳。这根麻绳柔柔软软,却约束得最妙。

其他班相比,我们的制度算是挺严格。几乎没有人做到从不违纪,这当然也正常。那些说明书没写过几篇的人,是怎么做到的呢?归根到底,约束他的不是所有人统一的那个大制度,而是一个更严格、更残酷的制度。听起来很傻,是吗?那么,他们少写了多少字的说明书,少吃了多少苦头?

一些人费尽心思地钻空子,趁人不注意偷个懒,但能换回什么?抓包、批评、出糗、后悔。另一些人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自己约束自己,不管外面的束缚多松多紧,只顾自己心甘情愿钻进去的那个小小束缚。这种心态,就是自律。

约束不可怕,可怕是因为你觉得它可怕。当你把自己管理好了,完全不必担心被勒到,它就变得和蔼可亲、笑眯眯了。与其掏尽心思让它变松些,不如竭尽全力适应一个自己定下的约束。愿终有一天,最适合我们的约束,都来自自己。

以约束为题初二作文 第2篇

那是我五岁时去新加坡旅游买的,那时我正在看沈石溪的《狼王梦》,狼的勇敢、机智、无私的母爱让我如醉如痴,在玩具店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

从此,我就爱上了这匹小狼,写作业时把它放在铅笔盒上;吃饭时把它放在桌边;睡觉时把它放在床头……这匹小狼让我着迷,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小狼的眼睛是粘上去的,所以很容易掉落,也不知道它的眼睛掉过多少回,可每次我都会小心翼翼地把它补到最满意的位置。

有一天早上,小狼的一只眼睛又掉了,我把眼睛捡起来放到了桌子上,准备晚上有空了再补。可放学一回到家,我却发现我的小狼不见了。我急忙问妈妈,“小狼呢?”“那东西那么旧,早上就扔啦!”妈妈的话犹如晴天霹雳,让我脑子一片空白,我急忙跑到垃圾桶边,可哪还有小狼的影子?我放声大哭,直到我想起了那颗眼睛,我跑到桌边,啊,它还在那里!我破涕为笑,欣喜若狂。

以“难”为题作文分类点评 第3篇

“难”这个字,读nán的时候,意思往往与“易”相对。做起来费事叫“难”,使人感到困难叫“难”,不容易、不大可能也叫“难”。和“难”相关的词语有很多,比如,难处、难度、难题、难点、难免、难为、难保、难怪……

请以“难”(nán)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立意】

提示语中“做起来费事,使人感到困难,不大可能等”可归结为“不容易”这一内涵。做起来费事,重心在“费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使人感到困难,重心在“困难”,仍然在“不容易”这一层面。

对“难”做生活(包括工作、学习等)、哲学、审美等层面的解读,均视为切题。在生活方面,比如不向困难低头、挑战难度;在哲学方面,比如与“易”的辩证思考,以“易”写“难”、以“难”写“易”、表面写“易”实则写“难”等,通过对比或者辩证思考突出“难”的主题的,视为切题。

因此,“难”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读,第一层是因个人(自我、内心)而“难”(感到为难,觉得艰难),个人学业、事业上的困难处境,情感纠结,人生选择的为难,命途的艰难感慨,等等。第二层是因他人而“难”,主要从处理人际关系之难的角度去思考,父母与子女(养育与理解之难)、师生(教育之难)、同学同事(相处之难)、领导与百姓(服务与监督之难)、穷二代与富二代(因差距与歧视而“难”)等。第三层是指因国家(民族社会,大众百姓,历史文化,道德精神)而“难”,老百姓看病难(医保)、出行难(春运买票)、办事难(上头没人)、维权难(不懂法),生活样样都难,越活越难,不活不难。扶起一个跌倒的老人有那么难吗?调查清楚,说清事情的真相有那么难吗?承认错误,担起责任,给公众一个交代有那么难吗?少一些“三公”消费,多买几辆校车有那么难吗?

写作时,要特别注意“难”字在文章中的具体解释。即便用“难”组词,也要将重心放在“难”上。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真实体验,写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或展开具体细腻的情感体验描写,或深入挖掘表达自己对某一领域问题的深刻思考和见解。写作时应注意一个化大为小的问题,切不可罗列或泛谈各种“难”。其实就集中写家庭关系难协调、农民工买票难、做个好人难、爱一个人好难、自我人生中追逐与放弃之难等,不需要在不同层面和角度都提到一些,展开时又“平均用力”,这样的文章往往没有侧重,表达也不鲜明。应当使文章内容更典型,更有针对性,这样的文章才实在。审题思考时可以放开,具体构思布局时就应收拢,切入角度明确,可以的话加入些辩证思考(难与易是相对的),适当深入拓展一下。

【分类点评】

苏州一考生

我从未在舅爷爷口中听到过一声“难”,无论是调侃还是哀叹。

在他回来的前几年,他常常这样告诉我:“人只要能读书,肚子里有了墨水,天下事都不至于一个‘难’字了事。”说这话的时候他蹲在低矮的红砖平房前翻动着晒在场上的草药,屋檐下吊挂的龟甲轻微地摇晃着。

舅爷爷读了一辈子的书,可读书似乎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他是当年下乡的知青,全村敲锣打鼓送出去的唯一大学生,回来时却只带了满面的风霜和到了如今也养不好的一身瘦骨。

不是没有人背地里说些闲话的,仿佛当初的歆羡如今一股恼(脑)儿地变作了毫无道理的轻蔑。除了闲言碎语,舅爷爷的生活也很不宽裕。几十年在外,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可他从未抱怨过一声“难”,也不接受任何人的帮助。凭着在大西北自学的中医,他在医院谋了一份工作,即便上班的路程要骑两个小时的自行车,他也乐此不疲。

闲暇的时候,他总爱给我们讲述在大西北的见闻,善于“引经据典”的舅爷爷能将简单的故事润色成一波三折的传奇。待到众人听得唏嘘不已,正神游其中的时候,他便猛地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露出已然稀疏的牙齿。在这些故事里,我们忽视了漫天的黄沙,忘记了干裂的土壤,也没能在难以下咽的干菜里体味到某种艰难和辛酸。很久以后,我才懂得了那种快意潇洒后到底是怎样的“不难”。

每当这个时候,舅婆婆总会端着做好的饭菜出来,用她带着西北腔的尖细嗓音打断他的侃侃而谈,再讥讽上两句,也不忘送上个白眼。她总爱抱怨舅爷爷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也对他所谓的“读书无难事”的理论嗤之以鼻,却放任他将屋子堆满了书和工具,时不时还会帮忙整理。

舅婆婆越是跟他叫板,他就越是起劲,仿佛在这种“难”与“不难”的争辩里能获得某种快慰。可这种争辩也戛然而止了。在舅婆婆突发脑溢血去世后的那几天,舅爷爷第一次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闪烁的泪光,时不时的喃喃自语,一度让我们担忧不已。

如今他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健谈,又似乎比往日更多话,有点喋喋不休,也不像以前那样妙语连珠。

只是他仍然不说一个“难”字,或许是不知说给谁听。

我去看望他,最后在告辞的时候,他依然告诉我:“要读书啊!就没什么是难事。”说着,眼里有泪花在闪动。

【评 析】

文章摘取了舅爷爷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段,如舅爷爷年轻时坎坷艰辛的经历,舅爷爷返乡后对自己的“传奇”的描述,以及舅爷爷与舅婆婆对“读书无难事”的争辩,一层层地引发了读者对“难”的思考。同时,细节描写精炼传神,如“便猛地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露出了已然稀疏的牙齿”,“闪烁的泪光,时不时的喃喃自语”,一个不畏艰难、重情义、豁达乐观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文章语言朴实真诚,字里行间汩汩流动着家庭成员间的亲情。舅爷爷的口头禅“要读书啊,没什么是难事”在文中反复出现,既串联全文,使文章衔接自然,浑然一体,又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加深了讀者对“难”的感悟。总之,此文写出了有血有肉又有性格的舅爷爷这个人物。综合评分:68分。

徐燕笑

当青少年争相推崇名牌效应,当青少年对“快男超女”顶礼膜拜,当青少年对中性越来越痴迷,如何恢复青年的豪情壮志已成为难题。

是的,如何恢复青少年的纯洁已成为难题。

青少年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早已经不起物质的诱惑而迷失了自我。他们对耐克、阿迪趋之若鹜,极度追求物质享受。据说,有位年仅17岁的孩子,仅因为要买一部苹果手机而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尼采曾说:“成功只会在远离市场的前提下才会产生。”试问,这样的青少年,还会取得怎样的成就?还能担当得起祖国的未来吗?

是的,如何找回青少年的壮志已成为难题。

我们迷失在“温一壶月光下酒”的柔情中,失去了目标,找不到方向。我们是父母眼中的珍宝,富裕的生活让我们不必为温饱而奔波,于是“富二代”“官二代”出现了,于是有了“郭美美炫富”“我爸是李刚”等事件。青少年的志向坍塌了,那么,中国的明天又会在哪里呢?

是的,如何找回青少年的霸气已成为难题。

我们沦陷在“人似黄花瘦”的婉约中,早已没有了“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的豪放。当年“五四”运动中激情澎湃的青年,当年高呼“内争主权,外惩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的青年,如今又在哪里呢?

是时候了,青年们,起来吧!做一个像谭嗣同一般“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做一个“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战士。

nlc202309010829

如陈嘉庚一般,有“敌未退出我国土,有敢言和者,以汉奸罪论处”的豪情,有温总理“吾身虽瘦,必肥天下”的壮志。

在《敬告青年》百年之后,我要写下:

战争的而非妥协的;

激烈的而非婉约的;

精神的而非物质的;

热情的而非柔媚的;

在死亡到来之前,

让生命与日月争光辉!

【评 析】

文章抓住提示语中的“难题”展开论述,针对当今青少年中存在的缺乏“豪情壮志”的现象分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批驳,立意准确,切中时弊,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文章脉络清晰,内容旁征博引,语言热情洋溢,震撼人心。文章的不足在于对“难”缺少进一步的正面解读,内容略显单薄。同时,结尾部分还可适当点题,最后几行语意欠明。综合评分:58分。

沈 烨

世上之事,有难易之分。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难,如前进途中的绊脚石,绕过它,也许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难,如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难,如穷途末路的悬崖峭壁,退一步则海阔天空。

因此,我们要愈挫愈勇,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吳。前进途中的绊脚石不可避免,但不论多难,只要不放弃,坚定信心,就可克服那道难关。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忍辱负重,成就“史家之绝唱”——《史记》;孙子遭到陷害,膑脚后写下《孙子兵法》;左丘明失明,写下不朽著作《国语》;孔子四处游说不成功,编著《春秋》。这些人无不遭遇难关,可他们不畏艰险困厄,完成了自己的理想,留名千古,为后人敬仰。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楚霸王项羽,兵败逃至乌江仅余二十八骑,乌江亭长为其准备一小舟,助其渡江,可他却说:此乃天之亡我也。遂于乌江自刎,留下无限遗憾。试想,若楚霸王渡过乌江,重见江东父老,那他与刘邦的鼎力之势,也许会更为长久,胜负输赢更是一个未知之数。因此,我们不应被眼前的难关吓倒,而应放眼未来,抓住机遇,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历览中华上下五千年之文明,其间困难重重,可中国毅然挺了下来。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朝长期封闭的大门,西方的物质文明开始进入中国,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自身的落后,开始了救亡图存的道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一代代志士仁人前赴后继,走上民族复兴之路。抗日战争之中,全民族心手相连,共同抗日,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尴尬境地。由此可见,只有不畏难,才能赢得自由。

难与易,不在客观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自身。只有不畏艰难,奋发自强,才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彼岸。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评 析】

本文从“难”与“易”的辩证关系入手,围绕面对“难”该怎么做展开文章,切合题意。但文章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首先,文章思路混乱,从“要愈挫愈勇”到“末路之难”再到“中国的不畏艰难”,各分论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层次感。其次,文章素材的使用不够典型,同时因为对材料分析不够,有硬贴标签之嫌。综合评分:45分。

以眼睛为题初二作文 第4篇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爱护眼睛,不要让它们受到伤害。然而今年4月份近视了,戴上了眼镜。但是这些天,当我看着远处的东西时,我有点模糊。感觉过了一个暑假眼睛距离近了30度左右。最近我妈看了一下学校的眼睛检查表,最后一次是左眼0.5,右眼0.6。但是现在左眼0.3,右眼0.4,有点近视。另外,检查表上还说有一点散光。没办法。我和妈妈决定去绍兴市人民医院眼科检查。我们一大早就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大概8333.6万小时后,我们开车去了。一路上,我看着路边的绿树和前面的标志,试图看看我不戴眼镜是否能看得清楚。

经过半个小时的旅程,我终于到达了医院。我闻到了医院里的空气,有一股很难闻的消毒剂的味道。我们很快挂断了电话。到了眼科,看到几个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同学在检查眼睛。我终于等到了医生让我先测视力。左眼0.3,右眼0.4。我心想,跟报告上写的一模一样。医生仔细看了眼,让我先去验光室检查。我心想:“结束了。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我不会每只眼睛都在500度左右。”。等了一会儿,轮到我考试了。医生让我坐下来看机器里的图片。大约1分钟后,我扎了两次眼睛。过了一会儿,我把报告拿给主治医生。他给了我一瓶糖浆,让我每只眼睛滴一滴糖浆。关5分钟。这种情况连续发生了四次。漫长的20分钟后,我去验光室检查。医生换了。然后我把成绩单给了主治医生,主治医生说没有散光,然后每只眼睛都是近30度。他还跟我们说这个情况还可以,让我好好保养眼睛,多看看绿植绿叶,给我一瓶抗疲劳眼药水。

这次来医院最大的感受就是让我知道少看电视,不玩电子产品,然后注意写字姿势,保护眼睛。

以眼睛为题初二作文 第5篇

我每天回到家都要进行严格的不可藐的“检查”,面对“检查”我很为难,我又不是什么“罪犯”,进出会拿把枪,但是妈妈却不听我的诉说,我只能在心里暗暗叫苦: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而这一切,都源于我偷偷把零食带回家,把家中弄得像进贼一样,而获此待遇。妈妈回回都用装有侦察机的眼睛对我进行扫描,能抓住我身上任何蛛丝马迹。我妈眼睛还像“刀子”,如果你不从实招来,定把你的皮“刮下三层”,就算是脸皮比城墙还要厚的严嵩,在我妈面前,也就是幼儿园阶段,来我家一日游,回去躺在床上都要直发抖,更别说我这位皮“薄”的,可经不起“眼刀”的问候。

某次,我把数学考试考了一个“历史上最低分”,看着这个挂红灯笼的成绩的时候,想起我妈妈那“河东狮”地怒吼和锋利的“眼刀”的“刮蹭”时,心里一哆嗦,就差没有口吐白沫,翻白眼昏过去。我想这次应该是九死一生,不,是十死无生。在回家的路上,双脚就像挂了铅球一样沉重,我来到单元门前,其它房子的顶梁都阳光明媚,唯独这栋飘满了乌云。我进了家门,看着妈妈那闪着红光、着火的眼睛,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我不敢直视妈妈的眼睛,但是妈妈的眼睛会散发“寒气”,我背地一颈儿凉,我知道“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我连忙地坦白自己考低分的原因,并保证下次不会再犯,妈妈眼中的怒火才逐渐微弱,而在那微弱的.怒火后,我竟发现有一丝爱意……

以眼睛为题初二作文 第6篇

昨天下午上学时,刚走到楼西边的小路上,她就有新发现:“妈妈,没有下雨,这路边怎么是湿的呢?”我“噢”了一声,还没反应过来,她就找到答案了,“妈妈,是那辆出租车,刚在这冲洗完,你看它停到前边去了。”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然,水迹的尽头停着一辆洗得干干净净的出租车。“你真棒呀!现在会自己找答案了。”我夸奖了她。心里真为她能自己发现并找出答案而感到高兴。

今天下午上学时,走到一中门口,她对路边高架起来的暖气管线发生了兴趣,问我:“妈妈,这大管子里是什么呀?”“这是暖气管线呀!”我拉她到一处表面有些破损,露出里面结构的地方,尽我所能地告诉她:“外面一层主要作用是防水、防尘的作用,里面像毛毡一样的材料和像海绵一样的都是隔热层,防止热量向外散发,里面是一根大钢管。”“不是,我是问钢管里面是什么?”敢情我费了半天劲还没回答到点子上,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钢管里面在供热的时候是锅炉房烧热的水,不供热的时候里面就什么都没有了。”她这才满意,眼睛又瞄到别的地方去了。

以反腐立法约束权力 第7篇

中国新闻周刊:你呼吁加快反腐败立法,初衷是什么?

周光权:腐败问题,其实质在于权力的滥用。基于此,可以考虑以“集中型”与“分散型”相结合的方式,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在宏观上整体指引,在微观上从三个方面(预防性法律、惩治性法律和监督性法律)加快和推进反腐败立法,从而形成完整的反腐败立法体系。

3月6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要重视基层风气问题,下大气力整治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不良行为,对随意插手基层敏感事务、截留克扣基层物资经费、处事不公、吃拿卡要、侵占群众利益等问题,必须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要使反腐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使反腐工作能具有长期效应,形成以“打击”为基础,以“控制”为特征,以“预防”为重点的综合治理体系。

所以我呼吁加快和推进反腐败立法,应体现惩防并举、综合治理、从严惩处、慎重准确、特殊犯罪特殊处理等原则,并注重可操作性。我认为,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的核心,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看来,目前打击腐败还存在哪些障碍?

周光权:我认为,当前反腐败面临三方面的障碍,一是观念层面的障碍。很多地方领导(尤其是县、乡两级领导)长期习惯于任意行使职权,权力受到的约束很小,观念上很难转变,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很难在短时期内养成,因此腐败问题难以根治。

二是制度层面的障碍。目前,我们还缺乏约束地方领导的有效机制;缺乏有效的追责程序和机制,违法成本极小,被追责官员很容易“复出”;选人用人上的腐败被查处的几率很小,干部被带病提拔、甚至越腐败提拔得越快的现象屡见不鲜,遵纪守法的人上升空间有限,依法办事的激励机制没有真正建立,以法治为核心的一系列反腐败配套制度远未建立。

三是操作层面的障碍。法律法规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潜规则”盛行,买官卖官现象不是个例。目前,腐败现象盛行与地方政府不依法办事有关。无论国家层面制定多少有效的法律,只要地方政府不依法行政,政府违法就每天都在发生,就会出现很多不符合法律精神的行政行为,腐败就难以避免,法治中国建设就难以实现。

因此,在当前法治中國建设面临方方面面挑战的大背景下,通过反复梳理不难发现:通过国家反腐败立法,规范和约束权力,就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抓好立法工作,在当下刻不容缓。没有好的立法,依法治国、法治反腐都无从谈起。

建成反腐体系,在立法的层面,最为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出台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其内容包括一些综合性与程序性的规定。具体内容为国家反腐败机关的职能、权限、职责、公职人员行为准则、任职方面的限制、相关立法的咨询程序、反腐败程序相关条款等等。

在未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中,要进一步完善现有刑事法律中的贪污、贿赂犯罪的内容。当前,对贪污、贿赂犯罪的规定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打击腐败的需要。

为此,《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修改了贪污受贿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加大对行贿犯罪的处罚力度,完善行贿犯罪财产刑的规定,进一步严格对行贿罪从宽处罚的条件。草案的规定,有着现实的合理性。今后,应该增大贿赂标的物的范围,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扩大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犯罪对象的范围,删除渎职犯罪中徇私的要求,降低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罪的定罪门槛,以促进和加快反腐败国家立法。

中国新闻周刊:你提出,加快和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必须建构预防性法律体系,对此该如何理解?

周光权:我呼吁推进反腐败的国家立法,不是仅仅制定《反腐败法》一部法律,而是要制定一系列法律,形成“法律群”,来制度化地约束和规范公权力,有效防止腐败,从而达到治本的目标。

我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需要完善:一是抓紧制定规范化选任地方行政官员的法律。地方官员选任仅仅靠制度、政策还不够,还要靠法律。通过制定法律和改革现有选任制度,把没有实干精神而只懂得投机钻营的干部排除在选任范围之外;需要通过立法形式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

二是制定《行政决策法》《行政执行法》等行政程序法。目前,国家制定了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但它们都只是规范特定种类的行政行为的法律。除此之外的其他大量行政行为(包括行政决策行为、行政检查行为、行政收费行为等),都缺少相关法律规范。只有制定《行政决策法》《行政执行法》等涵盖重大决策、行政执行等程序在内的行政程序法,才能有效解决地方公权力不受制约的问题;要依法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权力,约束政府的行政审批权、执法权,限制、取消某些地方自行设立的执法机构。

三是制定《行政绩效评价法》。目前,因为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地方的政绩观错位,地方政府为追逐经济GDP,维护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不惜牺牲国家利益、损害法律尊严,使得地方政府没有诚信,也没有威信。例如,个别地方政府参与、纵容野蛮拆迁,容忍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等,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要纠正唯经济GDP马首是瞻的做法,建立“法治GDP”,把依法行政作为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通过立法确定科学合理绩效评价机制,约束地方政府权力,使之有所畏惧、“有所不为”,法治中国建设将无从谈起。

四是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作为防止腐败发生的有效手段,起源于240年前瑞典的家庭财产收人申报制度被称为一项“阳光法案”,反腐效果已被众多国家所验证。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当制定《公务员家庭财产申报法》,内容包括金融实名制度、家庭财产申报制度、遗产税与赠与税制度、公民信用保障号码制度等一系列科学的反腐败制度。在实行公民信用保障号码制度的前提下,实行金融实名制和家庭财产申报制度,将个人收入与财产拥有更加透明化。同时,扩大财产申报的财产范围和主体范围。财产申报的财产范围包括整个财产状况,除了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以外,还包括因继承、受赠、偶然所得及证券、股票等风险投资所得等等。财产申报的主体范围包括申报本人及其近亲属。财产申报的种类包括初任申报、离职申报。让公务员的财产状况始终处于有效监督之下,使腐败无处藏身。

五是建立预防和惩治贪官外逃的反腐败国际合作制度,预防并解决贪官外逃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你还提出,加快和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必须建构惩治性法律体系,具体内容是什么?

周光权: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整合力量,通过立法建立统一、独立、权威的反腐败机构。目前,我国实行多元化的反腐败组织架构,在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反腐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这种反腐败组织体系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使反贪促廉工作存在“交叉带”和“空白带”,多个机构在案件受理、查办、移送、处理等工作环节中可能存在不协调之处。因此,需要通过立法整合反腐败力量,并赋予其全面执行反腐败法律的各种权力,高效地开展反腐败工作。

另一方面,制定《行政渎职行为问责法》。权力不受制约的重要原因是责任追究不到位。当权力行使主体认识不到自己的责任,违法零成本或者成本极低时,自然就会随意行使或者滥用权力。制定行政问责的专门法律,对于从源头上约束和规范国家公共权力,减少公权力的滥用、预防腐败有特殊意义。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很多腐败案件线索来源于群众举报,对此有何立法建议?

周光权:我认为要制定《公民举报保护法》。当前,大量的腐败案件线索都来源于群众举报,这已经成为反腐败的重要手段。

但是,一方面,群众的举报量往往随着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大气候而上升或下降,处于起伏不定的状态;另一方面,部分举报者遭受打击报复的现象也比较突出,严重地挫伤了群众举报的积极性。因此,制定公民举报保护法,进行制度性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公民举报保护法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受理举报的制度,包括受理机关的种类及其职责,受理程序和方法;二是对举报人的保护制度,主要包括对举报者信息的保密、对举报者的奖励以及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惩治等;三是肯定匿名举报,制定有关处理规定。

中国新闻周刊:媒体监督也是发现腐败线索的一个渠道,对此有何建议?

周光权:我认为应该制定保障舆论监督的相关法律。舆论监督能有效地发现腐败,将腐败公之于众,是反腐败的强大武器。

但是,我国目前的舆论监督仍然有待完善,监督的力度和范围有待加强,特别是市县级的舆论监督较弱,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情况比较突出。要加强舆论监督,实现舆论对遏制腐败的作用,就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新闻监督法,保护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利,从制度上规范舆论监督,让监督有法可依。

中国新闻周刊:近些年,网络反腐也逐渐增多,在立法上应该如何进行规范?

周光权:我认为应该通过立法规范“网络反腐”,确定其法律边界。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导致公共政策合法性供给的广场化,一切公权力的运行都必须在阳光下,接受公众的监督、评判和检验。当体制内反腐的动力不足或公信力流失时,网络反腐就会出现。

以眼睛为题初二作文 第8篇

我非常喜欢去南桥的奉贤图书馆,因为那儿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美丽又千姿百态的海宝,每当看见他们,我心里就想:世博,你终于要来了。今天,我又要去图书馆了,远远望去,只见有一个小男孩站在海宝的身边,我想:他和我一样喜欢海宝嘛?现在他在干嘛呢?我可要好好看一看。再走近一些,发现那小男孩手里拿着什么,在海宝身上擦来擦去,我走到他跟前,一看,我惊了,海宝这么脏,她的身上布满了灰尘和脏土,那男孩呢?则一手拿着抹布,一手扶在海宝身上,被他擦过的地方现在已经焕然一新了,阳光下发出大海般蔚蓝的光泽。小男孩踮起脚尖,想要擦海宝半抬起的手,我见此情景,走上前去,对他说:“小弟弟,我来帮你擦吧!”“姐姐,谢谢你,我能行的,我已经要靠自己的能力来把海宝擦干净。”小男孩发出纯真的童音,眼睛里还闪着执着的光芒。我心里在暗暗的佩服小男孩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海宝小手的每一个“指缝”都被他擦得干干净净。小男孩退后了一步,看着自己的杰作,他笑了。夏日的炎热,火辣辣的太阳,猛烈的照着他,脸上露出了晶莹的汗珠,乌黑的头发也被汗水浸湿了。正在这时,他好像发现了还有什么没擦,哦!原来,海宝的眼睛上还有一块黑色的斑点,他拿起抹布,在海宝的眼睛上擦了又擦,却怎么也擦不干净,怎么办呀?他眼睛咕噜一转,用嘴对着海宝的眼睛哈了一口热气,然后又用抹布擦了擦。哈!果不其然,黑色的斑点不见了。海宝的眼睛亮晶晶的。

那小男孩不仅擦亮了海宝的眼睛,还擦亮了我的眼睛,我想他还会擦亮更多伤害市民的眼睛!

以眼睛为题初二作文 第9篇

情深深,雨绵绵···

那,是一个清晨,我在这所,曾有过我成长足迹,的学校 ,我··或许,还能再到这儿我是一个即将成为毕业生的人,今天就是毕业的日子了,陪我来的,是我的母亲 ,一直以来,她已经为我做了很多了,她对我···真的很好。

我默默地,坐在这个教室里,等待着, 等待着··· 老师悄悄的脚步踏了进来,一场悲剧也即将开始了,因为 , 这一次还得拿成绩报告单呢, 每一次,我的成绩都不理想,所以这对我是很大的打击,我期待着,也许,拿成绩会永远如此,可我还愿更好,因,对感恩父母的心啊····

成绩出来了,可我的心还在跳,跳的速度格外快 ,我先是期望,后是心痛,我的成绩可想而知啊,竟是优,良,良,啊,啊····我凝视着,窗外,那张脸,苦苦的,探着头,一个劲地向往里面 凑啊,她,也许很想知道,我的成绩,可·····我还是让她失望了 。

当我,听到老师的话时,我呆了,竟只差零点五分呀,不,不不,我···不希望这样啊,天哪,我的天,我又失败了,啊,啊···我简直要奔溃了,听着别人如此好的成绩,我没脸抬头,毕业天理结束了,我走出了这个教室,本以为妈妈会骂我,所以我心中一直带着自卑的心,出来的,正准备挨骂呢,可妈妈,并没有骂我,而是很沉稳的对我说;下次再努力啊。这是我想不到的,嗯,我一定会更努力的,更努力的,我一定不会然你失望的 ,一定不会的。

初二以友爱为题作文 第10篇

因为刚上完课,地上到处都是小石头,把我手、腿上的皮都蹭破了,手上还流了血。大家见了,都惊慌失措,一溜烟跑走了,只剩下同班同学姚嘉豪了。他急忙跑过来,说:“冯奕捷,你怎么样?要不要去找苏老师?你怎么弄伤的?”我站了起来,眼泪汪汪的,可怜地说:“刚才我们玩捉人,我在水坑里滑到了。”“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扶你去医务室吧。”因为要到三楼,台阶很多,腿一伸一缩有一股钻心的痛,基本上我自己没怎么走,是姚嘉豪一步一步艰难地把我抬上去的。我的眼泪在眼眶边上直打转,他以为是我痛极了才哭,于是说:“冯奕捷,你平时不是暴力男吗?咋变成这样了呢,不准哭!”说着,他装出一幅老师的架子,瞪圆了两眼,好像要把我吃掉似的,把我弄得破涕而笑。

刚刚走到二楼,上课铃响了,我说:“姚嘉豪,你回去吧,我自己去医务室。”“不行,帮人要帮到底啊。”终于,我们走到了医务室,涂了药。我们来到班级门口,我向老师说明情况,大家都称赞姚嘉豪乐于助人。

以约束为题初二作文 第11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不但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而且对腐败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不但看到了腐败内生于权力的本性,如套用邓小平的句式可以说,腐败现象既不姓社,也不姓资,资本主义社会有,社会主义社会同样会有,而且,反腐的理念也在不断转变。我们党抛弃了过去那种靠政治运动和暴风雨式的工作方式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极左做法,不断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最近在全党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来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使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与此相应,从权力约束上寻求治本之策,已成为今天反腐败的特点和全党共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入,反腐也正进入攻坚阶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反映了全党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飞跃,即“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十七大强调“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这标志着,制度建设已经作为反腐的治本之策得到确立。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一方面,反腐败的力度明显增大,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社会参与的力度也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增强。另一方面,腐败现象影响着党的公信力。不少方面腐败发展的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说明我们已有的反腐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俗话说,每一次日出都是崭新的。在经济全球化和风险弥散化的形势下,推向纵深的改革没有成例可循,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同样,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不能说完全掌握了反腐倡廉的规律。那种执一御万的想法和制度设计,是不现实的。基层党组织的探索和加强顶层设计是不矛盾的,二者有机统一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规律性认识之中。

顶层设计,着眼的是全局,把握的是规律,发挥的是威慑力量。顶层设计说到底是加强制度,目的就是要把反腐纳入法治的轨道,靠制度来推动反腐倡廉工作,使权力受到有效制约。顶层设计绝不是描绘美好愿景的蓝图和空洞说教的教条,而是在法治的轨道上依法反腐,按照法治的要求和规律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搭建一个有效反腐的体制机制和平台。这样才能够从根本意义上来遏制住腐败高发易发的现象。当前,国家层面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进程不断加快,顶层设计日趋科学,主干法规制度逐步完备,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但与之相衔接的地方性法规制度建设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适应的问题,制约了制度的执行落实,影响了制度建设的实际效果。例如,权力结构科学配置的问题、权力监督体制改革的问题、法治建设提升的问题等都亟待突破。此外,一些具体领域,如工程建设、政府采购、选人用人、财政预算等领域,腐败持续高发,也需要从深层的制度和体制上去解决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根本在于紧密联系实际,加大创新力度,不断完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顶层设计,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

以眼睛为题初二作文 第12篇

巫婆告诉他们,他们其中有一只神兔,也就是嫦娥仙子的灵兔,因为不小心遗失在人间,就用巫婆的水晶球预测并感应到了自己的灵兔就在森林深处,可是兔子们都长的一样连嫦娥仙子都无法区分,所以就请求巫婆来帮她找灵兔。

灵兔身体深处藏着一股可以抵抗千年寒冰的热能量,因为它整天呆在广寒宫里已经忍受了极其寒冷,所以只要那只兔子能爬上雪山并采摘下来山顶好处的雪莲花就是那只灵兔,兔子们都希望自己就是那只灵兔,就想尽一切办法去爬上陡峭的雪山,兔子们成群结队的向雪山出发,一路上他们忍受了严寒风暴和雨雪,途中被冻死冻伤的有一半,爬到山腰,有的兔子已经确实没有力气了,风雪将他们掩埋,最后登上山顶的只有三只兔子,其中一只兔子已经被这个诱惑迷失了心智,一心只想得到雪莲花,一念之间将其他的两只兔子推下了山崖,自己一人独享那只雪莲花,等到那只兔子,捧着雪莲花回来的时候,巫婆说没想到你们这群兔子还真能帮我拿到雪莲花,而且为了这朵花不惜相互残杀,说话间夺走雪莲花就走了,就下一句,一群傻兔子,什么灵兔全都是骗你们的,只有你们才能抵抗风雪根本没什么灵兔。笑声会放着整个树洞,巫婆骑着扫把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以窗外为题的初二作文 第13篇

写着写着作业,正好累了,我放下笔,走到窗前,看着天空。哦,才发现,窗外的景色如此美好。天是湛蓝的,白云悠悠,飘过几缕青烟,渗入蓝天白云间,显得那么的和谐,没有一丝瑕疵。

蓝天之下,是我家的院子。一棵老树耸立在窗前,枝叶繁茂。苍翠的叶片镶嵌在棕黑的古木上,耀耀生辉。奶奶坐在树下摘拣着菜,她的双手爬满属于老人的痕迹,却仍旧利索。那只毛色黑得发亮的狗懒洋洋的趴在树下,做着美梦。鸟儿停在枝丫上歇息,木香混杂着泥土的味道侵进我的大脑,往事的痕迹,出现在窗前。

那一夏,我们绕着老树跑,仰视着美丽的蓝天,俯视着那在树根旁安家的蚂蚁,在每个清晨餐风饮露,聆听自然。那个冬天,老树的叶子掉光了,枝干光秃秃的,似乎病了,爷爷奶奶在它光秃的枝下守候。那一天,犯了错,在老树下被爸妈训话……在那一寸土地上,有过许多我的美好回忆。那里,简单的诠释着成长的欢喜,那是属于我生命中那美丽的色彩,那途经朝露的历练,浸染了多少年华过往。窗外有景,浸染了我的童年,多少年,与我同在。清风吹拂窗外,老树下的嫩草与野花随风摆动,这便宛然了一道波痕。调皮的猫儿往树上跃起,意欲捕鸟,受惊的鸟儿扑腾着翅膀飞到空中,末了,又愤愤不平的折回来去啄打我家猫。我不禁想发笑,窗外的画面总是如此美好,总让我从内心深处喜爱。

老树,花草,蓝天,白云,与那随时间改变的人和物。

以窗外为题的初二作文 第14篇

那是一大片爬山虎,以前是非常小的一片,没人注意过它,但不知何时它已长得生机勃勃、碧绿一片,我叫它们――小虎。小虎,已经2岁了,在我和妈妈有精心照顾下,它慢慢长大。

有一定,突然下起雨来,正在写作业的我听着窗外的雨声越来越急、越来越大,“小虎不知道怎么样了?”想到这儿,我赶紧叫上妈妈撑伞去看一看。走到楼下,定眼一看,小虎已经被雨水打得遍体鳞伤,叶子散落一地,小脑袋耷拉着垂到了地上。“妈妈,咱们去家里拿几根支架吧,支在小虎的茎下面,帮他撑着点。”“好呀,可怜的小虎这次伤的不轻啊。”妈妈伤心的说着。支架拿来后,我和妈妈把小虎的茎用绳子牢牢的固定在一起,雨水打湿了我的手臂和衣服,但看着被保护好的小虎,我感动了一丝欣慰。

一夜过后,清晨醒来的我迫不及待的推开窗,经过雨水冲刷后的空气特别潮湿,望向小虎,茎上剩下不多的几片叶子碧绿碧绿的,伴着叶子上的水珠宛如身着绿装的仙女,冲着我微笑。太好了,小虎没事儿。几天后,果然不出我和妈妈的意料,小虎又长出了许多新芽,恢复了生机。

以约束为题初二作文 第15篇

关键词 财政支出;总量约束;支出构成约束;支出结果约束

Abstract The control of fiscal expenditure must be based on the standard procedure, but the procedure can’t ensure the outcome will be correct. On the basis of the aims of fiscal expenditure management, we must construct a restraint framework which contains restraint of fiscal expenditure aggregate,restraint of expenditure’s structure and restraint of expenditure’s outcome, so it can promote to achieve the aims of fiscal expenditure management, advanc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rocedure and will be beneficial to form mutual supports between procedure and aims.

Keywords Fiscal expenditure;Restraint of aggregate;Restraint of expenditure’s Structure;Restraint of expenditure’s outcome

一、引言

二战以后,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出现了财政支出迅速膨胀的现象,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显著上升,其结果是政府膨胀且效能低下,财政状况恶化,赤字和通胀严重,宏观经济失衡,经济与社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20世纪80年代以来,财政支出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掀起了世界性的公共预算改革浪潮,各国政府纷纷展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重构财政运动,这场改革可以说将会持久地进行下去[1]。

关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世界性公共预算改革情况,已有很多论著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实践和财政支出管理目标,对财政支出控制提出一个三重约束的建构框架,进而形成和明确财政支出评价的基本方法。

本文的讨论将基于以下两个前提:一是已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二是政府奉行宪政主义原则,且政治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具有民主特性。事实上,这两个前提是建立公共财政模式的最基本的条件,是公共财政模式得以有效运作的宏观制度背景,也是广义上的财政支出控制机制的组成部分。给定这两个前提将使讨论不再涉及宏观制度背景,而集中于财政管理体制。这样做主要为了使分析更加具体、明确,并且在假定的宏观制度背景下讨论财政支出控制问题并不影响讨论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因为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和宪政体制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确立的共识,是建构现代财政或公共财政的前提;另一方面无论从理论角度看还是从现实来看,宏观制度背景与财政管理体制问题都是公共财政模式确立过程中优先性不同的、一定程度上可相对分离的两阶段的任务。

二、财政支出控制的三重约束框架

财政支出控制问题一直是现代财政支出管理的一个中心议题。关于如何有效控制财政支出,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公共预算程序规范化,即建立健全预算程序及规则,并通过规范的程序实现自我控制,保证财政目标的实现。预算程序规范化观点隐含这样一种判断:如果预算程序是合理的,那么其结果也是正确的。即对结果的评判应该通过产生这些结果的程序而不是独立的标准来进行。运行状态良好的预算过程所产生的结果一定是正确的。

无疑,财政支出控制必须以规范化的程序为基础为前提,规范健全的程序和规则是有效管理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因为规范化的程序建立了在政府内部进行支出控制的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财政支出信息的准确、统一和及时。如果程序遭到破坏,那么政府就无法有效开展财政支出管理。然而规范的程序并不能为有效控制财政支出提供充分的基础。

首先,预算程序的规范化无法解决财政支出总额应该是多少的问题。根据规范的程序来运作意味着财政支出总额是通过支出申请者之间的相互竞争来决定的,只要竞争是全面(无预算外支出)、公平(无专项拨款)、和权威性(无不正当支出)的,那么就可以认为预算结果是正确的。然而由于没有一个支出机构需要对支出总额负责,而财政资金又是共同财富,这样每个支出机构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申请尽可能多的财政资金,最终会出现“公地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财政支出总额难以控制,财政状况会趋于恶化。并且由于现实中的财政支出竞争极其复杂,不同支出部门的动机各不相同,规范的程序难以防范竞争中的合谋。如果竞争变成了合谋,那么正常的程序将无法保证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支出机构不必压倒其他竞争对手,它们可以通过相互串通从共同财富中得到更多的资源。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财政支出总额就会被个别的支出决定所控制,预算规则和程序也会遭到破坏或不能有效运作,并且这还会削弱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2]。

其次,预算程序的规范化不能保证决策者和管理者拥有预算选择所需的足够信息。预算结果受到决策者和管理者在使用财政资金方面掌握的信息的影响,支出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可获得充足的计划和操作方面的信息。但在信息获取方面,规范化的程序并没有特别功用。由于搜集并传递信息的成本较高,并且信息提供者对信息使用者在覆盖面上具有优势,决策者常常没有适当的信息来做出有效的预算选择。预算的结构则使高层依赖于中、低层,这加剧了信息的不足,因为支出者总是会通过提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来“控制”预算制定者,虽然预算制定者总试图通过改变信息规则或加强监督来纠正信息的失衡,但这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支出者很快就能找到恢复其信息优势的对策。

再次,单纯的预算程序规范化也容易导致财政支出管理走向片面和僵化,容易固化预算控制者与预算支出者之间的关系,强化两者之间的对立,使支出者处于被动接受规则和遵守规则的地位,因而容易刺激支出者拒绝提供信息或歪曲信息以便在与控制者的对立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削弱控制者的形式上的权力。

战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财政改革主要是以预算程序规范化为中心目标而展开的,但改革实践证明,运行良好的预算程序不能保证对财政支出的有效控制,也会从体制上导致人们不希望的财政结果,也会产生低下的效率。

由于规范的程序并不能为有效控制财政支出提供充分的基础,因此控制财政支出必须进一步探索其他途径。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展开的财政改革实践及其经验教训来看,现代财政支出管理突出目标管理、强调财政支出的实际执行结果是极其必要的。所谓突出目标管理是指以规范化的程序为基础、以要实现的财政目标为中心为导向来推动包括规范程序建立在内的各项管理工作。其意义在于:一是预算程序及规则的运行不会失去目标或偏离目标,程序及规则将以目标为导向进行重建;二是程序与目标(结果)紧密结合可构造有效的责任机制与监察机制,明确责任对象,有利于减少信息需求和信息不对称及其造成的影响;三是以要实现的目标为中心为导向来统帅各项管理工作,能够切实推进和保证预算程序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形成程序与目标相互支持的运作架构。

突出目标管理并不是要否定规范的程序,相反是为了让程序得到充实和补充性支持,是为了让程序在反复的运作中能真正把常规性的东西明确和固定下来,以提高程序效率。解决财政支出控制问题应以财政支出管理要实现的基本目标为中心来展开各项具体的管理工作,这是实现财政支出管理目标的必然要求,也能从根本上推进和巩固预算程序的规范化,从而切实提高财政支出管理的效能。

根据公共预算过程,从管理要素来看,财政支出管理的基本目标有三个:财政支出总量控制、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运作效率。与此相对应,财政支出控制应包含财政支出总量约束、财政支出构成约束和财政支出结果约束三个层面。这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三个层面,从管理角度来看,三个层面的约束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互补的体系,对于实现财政支出收益最大化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对于财政支出控制,确立财政支出总量约束、支出构成约束和支出结果约束的框架是合理的,也富有现实意义。这样一个框架是对传统的公共预算程序规范化观点的扬弃,因为它肯定规范程序的基础意义,但不局限于此,有助于我们确立新的分析问题的完整思路。

三、财政支出总量约束

控制财政支出,首先必须对财政支出总水平进行分析评价。一定时期的财政支出总量应如何确定呢?总的来讲,财政支出总水平必须与宏观经济状况相协调,否则,大量的或不断增加的预算赤字将产生宏观经济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性取决于赤字弥补方式。国际比较的证据表明,稳定的、较低的财政赤字与较高增长率、投资以及经常性账户的平衡是联系在一起的。可行的财政支出水平取决于可持续的预算赤字以及这一赤字的构成。计算可持续的赤字需要估计在给定的货币需求函数、可取的通胀率、实际利率以及经济增长率条件下未来的债务占GDP的比例。如果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在未来会增长,这种赤字就是不可持续的。

分析赤字可持续性时,公共部门的界定应尽可能具有综合性,尤其当公共部门赤字的相当部分由其他各级政府或金融部门来承担,或者被转移到其他各级政府账户上时。综合赤字的计算可通过加总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共实体的赤字(不包括这些实体之间的资金转移)得出,它不仅应包括中央政府,而且还应包括各级地方政府。在我国虽然预算法不允许地方政府的预算编制列有赤字,但实际地方政府的赤字现象很严重,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增长很快。这种状况使我国赤字汇总受到了资料可获得性的严重限制。另外,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赤字和负债,由于最终要由政府来负担,也应汇总到公共部门的赤字中去。赤字的汇总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将一些关键性因素综合进去,会严重歪曲财政支出总量与宏观经济状况的协调性。

在给定的可持续赤字条件下,应对赤字的构成(即收入与支出的组合)进行分析。在评价赤字构成时,可持续的收入可按最小扭曲成本的税制结构条件下的收入,或者参照具有类似税制结构的其他国家的税收收入来计算[3]。要注意的是:由可持续赤字与收入之和计算出来的最大可能的支出总量并不必然是最佳的,如果它会挤出更有效率的私人部门的支出;在某些情况下,实践甚至显示最大可能的支出总量仍然是不充分的,它不能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因此,财政支出总水平的确定不能仅依据计算得出的最大支出额,从理论上讲,财政支出总水平的确定还应结合运用支出选择标准对总支出水平满足社会需要的支出构成所进行的分析(支出构成分析将在下文进行)。

确定财政支出总水平时,应将预算置于一个前后一贯的、有约束力的中期宏观经济框架中,确立中期财政支出框架和预算总额的中期制度。这样可使人们能从较长时期来考虑问题,将目前利益与未来利益相结合,同时可减少操纵财政数字的动机和机会,有效控制人们对财政控制的回避。财政支出总水平应该在对预算的各个具体部分作出决定之前就确定下来,并且不受其干扰。

支出总水平确定后,总额控制的实施将涉及很多因素。假定支出构成问题已得到合理解决,这种情况下实施支出总额控制,首先,应建立规则,明确财政支出总额是硬性目标,必须在整个财政年度执行,同时规则应严格限制预算外活动和预算外资金,防止通过预算外方式回避总额约束,对于违规行为应明确和严格惩罚措施。中央政府可以运用法律明确规定财政支出在GDP中所占比重或赤字与负债的最大规模,建立对公共债务、财政支出增长率或税收负担的限制,严格控制预算外行为,公开违规处罚措施。其次,应调整预算权力。规则不会自动实施,很多国家都曾出现过总额限制无法发挥作用的现象。在建立起可靠的内部控制制度之前,要有效控制财政支出总额应赋予中央财政部门足够的实施预算制度的权力,以便他们能够在预算实施过程中有权阻止那些会导致超出预算限额的支出行为,特别是保证他们在面对支出机构反对时也能够执行支出总额规则。再次,应强化信息提供与披露机制,应及时和广泛地向社会公布中期财政支出框架和预算总额的中期制度以及年度各项总额指标、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察情况、违规行为的处罚情况。

四、财政支出构成约束

如果不同时控制财政支出构成,那么就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够有效地控制财政支出总额。在预算过程中普遍存在总体与部分之间的紧张关系,如果没有严格的财政支出构成约束,那么总体就会成为各个部分的总和,财政支出总额就会被突破。

财政支出构成约束是以实现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为目标的。在传统预算程序中,支出构成约束取决于所有部门申请预算之间的相互竞争。如果预算编制程序是规范的,中央控制者就可以评估各种各样的要求,确定先后次序,并分配资源。这种方法对信息的需求太大,缺乏足够的信息支持,强化了预算控制者与支出者的对立以及信息不对称,并且不利于促进支出者优化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从实践来看,这种片面集权的做法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应考虑适当分权,使支出者也承担支出构成控制职责,因为支出部门内部也存在资源配置问题,其内部支出构成约束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中央控制者对于支出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优化是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因此,财政支出构成约束应由中央财政部门与支出部门两个控制层次组成。在两个层次的构架中,中央财政部门决定战略性目标,并对部门之间的支出需求竞争进行裁决,财政资源的再配置及再配置的结果则由各支出部门管理者负责。两个层次的构架可大大减少信息需求,以及预算控制者与支出部门之间的预算冲突,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将预算控制者与支出部门的对立关系转变为预算控制者委托各支出部门将支出保持在限制范围内这样一种关系,使各支出部门管理者也有职责去实现配置效率。

从提高配置效率来看,优化财政支出构成约束应以对各个支出项目进行的分析为基础。对支出项目的分析一般应遵循三个步骤[4]。第一步,要分析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职责范围。财政支出应集中用于私人市场不能提供或者提供过少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单纯去替代私人市场或只对它的产出做有限的改进。因此,要分析需求和供给的性质,分析产品和服务的特性,进而明确公共部门的职责范围,同时还要不断根据经济、技术和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调整公共部门的职责范围,改进公共部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方式。这是分析支出构成或支出配置的一个首要任务。第二步,要分析支出与产出的效益,即要计算和比较各种不同支出方案的成本和效益,对各种不同的支出配置或投入组合所产生的结果要进行评估,并比较各种投入产出组合所产生的社会价值。这方面已经形成了多种适合不同情况的分析与计算方法,体现的是财政支出经济效率原则的要求。第三步,要分析支出的再分配效应,这是财政支出社会公平原则的必然要求。这方面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益归宿分析,它考察各个收入群体从财政支出中得到的利益的大小。

优化财政支出构成约束还应对财政支出的职能构成展开分析,目的是回答在给定的支出总量条件下应如何将资源分配到各个部门才能满足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支出的职能构成包括财政资源在部门内以及部门之间的配置,它表示根据支出的目的或履行的职能进行的分类。分析支出的职能构成时,可以IMF的四大类为标准,即把支出分为经济服务支出、社会服务支出、一般政府服务支出和其他职能支出(我国从2007年开始实行这种新的分类)。分析中要弄清各级政府职责的划分,分析时应根据上述支出项目分析的三个步骤,对各部门的支出项目进行具体分析,以鉴别哪些支出配置符合适当原则,并确定各种备选的部门支出组合的效果。

再次,要分析财政支出的经济构成。支出的经济构成表示支出交易对象的经济性质,通常分为资本支出和经常性支出。经济构成分析中,对资本投资的分析应采用四步骤分析法:第一步将项目书与公共投资计划和发展预算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全面评价各投资项目;第二步对主要项目的资本投资进行综合评估,以否定没有经济活力的资本支出项目;第三步评估经常性支出与资本支出的比例,以分析和解决项目中存在的支出不足与支出过度问题;第四步对主要部门的主要项目进行评估,以清除和推迟一些重大项目。对经常性支出主要分析工薪支出与就业和非工薪的营运维护支出。工薪支出与就业部分,主要分析工薪总额、从业人数和工资制度三个方面,其中工资性支出与非工资性支出的比例是否适当、编外人员数、非工资福利以及非货币的各种福利等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非工薪的营运维护支出部分主要运用标准成本分析法来确定支出标准,以判断具体项目经常性预算配置是否适当。

五、财政支出结果约束

财政支出控制不仅要关注财政资金投入,而且还应关注产出(财政支出结果)。如果财政资金运作效率低下、产出水平不高,那么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与财政支出总额控制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对财政支出结果的控制也是财政支出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传统的预算规则强调对程序规则的服从,使负责实际操作的支出部门的管理者产生了强烈的花掉所有可以利用的财政资金的动机,他们认为不把今年的预算花光,明年得到的预算资源就会减少,因此,一些支出部门常常要突击花钱[5]。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以提高财政资金的运作效率呢?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开展对支出部门管理者的产出或运作效率评估、对支出部门的管理者设置财政支出结果约束是极其重要的。

产出水平或运作效率在根本上取决于负责实际操作的支出部门的管理者是否愿意采取措施以减少运营成本或提高产出数量与质量。外部控制可以创造条件,鼓励运作效率的提高,但无法强行要求这种提高。提高效率的动机必须来自管理者自身。从这一点来看,财政支出结果约束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从两方面来拓展:一是要设立产出衡量、服务质量和业绩评价标准与规则,明确各支出部门管理者的责任;二是要赋予部门管理者在开展工作时广泛的决策权,使部门管理者在使用预算资金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其中包括保留一部分效率收益,并将某些未使用的资金移至下一个财政年度开支的权力。对于有关业绩的产出衡量,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支出部门的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衡量方法,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不仅要衡量产出的数量,质量、成本和服务对象的意见也应包括在衡量的范围内。产出的具体衡量方法应在预算或相关文件进行详细说明。为了保证业绩评价规则得到有效执行,使管理者对执行结果负责,对业绩的衡量应该由独立的审计部门来完成,审计部门应该有权指出不足之处并对补救方案提出建议[2]。对于部门管理者自由决策权的行使,应明确管理者是被要求在预算确定的额度之内展开运作,在财政年度执行过程中不得追加支出来应付超支的需要,当然,因不可预见的超支(部门管理者无法控制)除外。一旦预算确定下来,部门管理者在使用资源方面就可以拥有广泛的决策自由,在不违反具体规则或某些限额标准的前提下,可以决定用于雇佣人员、购买补给、设备和其他用途的资金数量。部门管理者拥有的资源控制权与其承担的对支出结果的责任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部门管理者也可以在部门内将对资源的控制权和对支出结果的责任下放给具体运作单位。

财政支出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三重约束的框架是立足于财政管理体制本身的建构,事实上还需要其他方面实施配套性的改进与完善措施。确立三重约束需要循序渐进、持续不断地努力。一般来讲,三重约束难以同时实施,由建立外部控制逐步向建立内部控制推进是比较稳妥的做法,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的情况下,不可赋予支出部门管理者以较大的资源使用决策权。另外,必须认识到,一个时期的改革可能会取得较大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规则变成惯例,规则的有效性就会降低,新的回避规则的手段就会产生,因此,必须把财政支出控制当作永久性的任务,定期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桑贾伊·普拉丹.公共支出分析的基本方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艾伦·希克.当代公共支出管理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3]丛树海.公共支出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布朗,杰克逊.公共部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王俊豪.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房产销售人员培训资料下一篇:饭桌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