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是底线

2024-08-16

尊重学生是底线(精选14篇)

尊重学生是底线 第1篇

尊重学生是底线

・・  尊重学生是底线  新视野  袁新文在《人民日报》撰文称,领导莅临视察、学生夹道欢迎的事儿屡见不鲜。为了迎接某些领导,有时会让许多学生在烈日下或在寒风中苦等几个小时,学生们有苦说不出,家长们敢怒不敢言。这表面上看是官本位在作祟,实质上是一些教育管理者无视教育的基本原则,缺乏对受教育者应有的尊重。  学生是谁?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在教育界已基本形成共识。教育是充满人文情怀的事业,身为学校校长、教育局长,起码应懂得为人师表的道理,懂得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尽可能地呵护、关爱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撑起一把伞,撑起一片天。至少不能忘了: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底线。    把春游还给孩子  姚孝平在《新华每日电讯》撰文称,现在的学校不敢组织学生春游,措词多半是:为了安全、避免发生事故。但是,玩也是一种受教育的权利,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培养团队意识,也是种积极向上健康的教育方式。春游过程中学生面对未知的花草树木和各种新鲜事物,还要不断发问,能激发求知欲探索欲,还会发生些有趣的`小故事小插曲,这些都能成为一生的美好回忆。春游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学校的义务,而且是种寓教于乐的好方式。其实,只要学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落实责任、采取必要保护措施,春游一定会得到家长支持,会开展得很好,不能因为怕出事就因噎废食干脆取消,这也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尊重学生是底线 第2篇

前段时间在一个咖啡馆里翻看香港作家毕明的书,他教读者如何品尝美酒。作者除了讲关于酒的许多故事,还给出了很多品酒的建议。其中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建议是:当你在餐厅点了酒单上的某一款酒,侍酒师(照顾顾客喝酒的专业人士)给你倒酒,让你试喝的时候,如果你真的觉得这个酒不好喝,千万别客气,一定要提出换酒的要求。

我非常欣赏他的这一建议。明明自己的酒难喝,你有权利去换却不换,因为不好意思,于是勉强自己喝下那不喜欢的酒,餐厅老板或侍酒师不仅不会感激你隐忍懂事,不给别人添麻烦,而会在心里取笑你、瞧不起你。关于你对酒的感觉和喜爱程度,他们从你喝第一口酒时脸上显露的表情就能准确知道了。酒难喝却不要求更换,你忘了自己花钱是大爷这一点,更重要的一点是你不尊重自己,所以他们会在心里瞧不起你,嘲笑你。你因为不喜欢喝那个酒,大大方方,理直气壮地要求换酒,这样的做法,尊重了你自己,也等于尊重了那杯酒,还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换句当下时髦的话讲,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的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更好的爱。

我的一位咨客L和我分享了她经历的一件小事。某一天,她坐公交车回家,坐车会晕车的她感到身体很不舒服,塞着耳机,听着音乐,低头闭目坐在位置上。车的中途上来一位母亲,带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站在L面前。小孩站了一会和母亲抱怨站累了,母亲回应他:那有什么办法,也没有人给你让座啊!L听了内心纠结,想着要不要让座,但是自己晕车真的很难受,她决定还是让自己坐着不动。没过一会,这位母亲让售票员帮忙找个位置。售票员跟L说,小姑娘你让个座吧。L回答:我晕车很难受,如果我不晕车肯定会让座的。于是售票员让其他乘客给带小孩的妇女让了座。后来,车上又上来一两个老人,售票员也许是担心他们会要求L让座,提前和老人说,那个小姑娘晕车。

L一直是一个过分在意别人看法和感受的人,这么多年来她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活在讨好别人的疲惫与痛苦之中,为了让自己轻松和快乐一点,她封闭起自己,尽量减少与别人的交往和接触,因为一个人的时候她才能够做真实的自己。这次公交车事件是她第一次懂得和做到尊重自己,爱自己,做真实的自己,不被别人的目光所左右,不因他人的评价而为难自己。L告诉我,她下车之后,内心的情绪非常复杂,有尊重自己,疼惜自己的温暖和感动,也有自己过去这么多年来一直不懂爱自己的心酸和苦涩。L的故事让我感触万千,再次学习了自爱的功课。

有好几位读者曾写信问我,怎样才叫爱自己?爱自己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即尊重自己。我们的文化和接受的教育里从来就没有“尊重自己”这一点,更不要说“爱自己”了。何为尊重自己呢?自己尊重自己叫自尊,一个高自尊的人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可爱的,有价值的,是值得被人尊重的,对自己需求的主张、对自己个人幸福的追求是持肯定的态度,他认为自己有资格,值得拥有快乐和幸福。

要做到尊重自己就要求你先得有自己,有自我。中国人是普遍缺失自我概念的族群。我们活着不是为了“是”一个自己,而是为了“做”一个别人认可的“好人”。“是”一个人要求你去面对自己,以自己的本来和真实的面目在世人面前呈现,保持自己独立完整的人格。“做”一个人则是为了别人去“做”一个人别人认可的角色。无论这个角色你自己是否认可,反正你做人先得考虑别人。我们中国人特别喜欢讲“面子”,讲“丢脸”,讲“没有脸面做人”之类的话。父母给孩子的教育也是“乖”“听话”“别给我丢脸” “为我争气,争面子”之类的。我们从小被教育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却从来没有教育我们要爱自己。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前二三十年接受的教育其实是一个“去自我”的过程,他们从小被教导要听话懂事;无欲无求;助人为乐;吃亏是福;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不步海阔天空……然后他们习惯无视自己内心真实和正常的需求,压抑自己真实的情绪和想法,丧失自尊和自我意识。

我们的个人意志受到两股压力的阻碍。首先我们不是我们自己的,而是父母的、领导的,或者其他什么人的。其次,外界或者社会观众对我们自己的看法比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更为重要。结果就是,我们读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找一个怎样的恋人我们都要考虑别人的目光,看看自己是否符合世俗意义上的“很有面子”这一潜规则,甚至家里的沙发买什么颜色和样式最先考虑的是客人来了会怎么看,怎么评价,而不是先考虑每天坐在沙发上的自己是什么感受。在中国,大多数人都是在为面子而活,很难有什么“个性解放”,一个人要遵循自己选择的道路发展也十分不容易。所以,大多数人无法忠于自己的内心,活得郁闷迷失,随波逐流。

尊重学生是底线 第3篇

全国人大代表叶青曾经说过:“当前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让我们担忧——不是他们缺乏敬业精神, 也不是他们缺乏专业修养, 而是他们的生存状况。”的确, 当下的教师生存状况堪忧, 我们不妨看一看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超平调查得出的一组关于教师生存状况的数据: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 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其实, 教师生存出现如此令人担忧的窘况, 这都跟他们的权利丧失有很大关系。例如, 教师的休息权无法得到保障, 经常超时劳动, 早读要提前到校, 中午还要上课, 放晚学后还得留下来提优补差, 夜晚备课、批改作业更是家常便饭, 甚而节假日还要进行家访;教师的监督权无法发挥, 学校账目从不公开, 即便是张贴在“校务公开栏”中, 也只不过是应付检查的一些不痛不痒的数字;教师的话语权丧失, 一些学校, 教师通过职代会参与学校管理基本流于形式, 学校内部政策的制定权, 基本垄断在行政领导手中, 导致利益分配越来越向后者倾斜。更有甚者, 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了“权力通吃”现象, 一些校长和中层干部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中占尽先机, 普通教师则处在弱势地位;教师几乎没有评价的资格, 过多僵化的考核评比, 工作得不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 所作的工作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根据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师享有以下权利:

(一)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 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 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 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 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底线是用来尊重的 第4篇

从几大乳业巨头“摁下葫芦起来瓢”式的经年对掐,到几大瓶装矿泉水企业绵延数年的恩恩怨怨,再到两大凉茶企业为商标所有权的旷日持久的对簿公堂……

当我们撇去这一场场口水战激荡起来的纷繁泡沫,俯身审视中国快消品这弯深不见底的浑水时,除了能够看到企业利益之外,有一个魅影一直与这些纷争形影相随,挥之不去。

这,就是公关公司。

回溯中国公关公司的成长史,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在广告业的浅薄浮躁引发的浮夸之风泛滥,无限夸大功能与效果,或堆砌、玩弄辞藻,或生造概念……导致传播效应递减,企业信誉危机丛生之际,媒体公关业粉墨登场了。

应该说,因为媒体公关业的出现,中国经济领域的确平添了许多精彩。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媒体公关业对中国经济某些微观领域(至少包括快消品营销)技术性分析的功力不足,使其在纷繁芜杂的“中国式营销”面前屡屡露怯,而受到公关公司操纵的媒体则神经质地对中国的快消品市场虎视眈眈,随时准备着给时常处于提心吊胆状态的消费者,送去一个个骇人听闻的“石破天惊”。

于是,看似花里胡哨的所谓“精彩”往往归于残酷。

近20年来中国快消品领域的一次次危机,让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企业有一个由来已久的顽疾:可以为假大空的促销广告一掷千金,却对产品的质量标准、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和消费知识的传播惜墨如金。而恰恰中国又拥有着世界上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消费者群体:一方面因为对消费知识的一知半解而形成并沿袭了许多极具自戕色彩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又因为与公关媒体操作手段的信息不对称而呈现出对某些负面信息近乎丧失理性的敏感。正是企业公关战略在消费教育领域的习惯性缺位,与个别操守欠佳的公关公司的恶意合谋,在中国快消品领域导演了一出出以消费者利益为祭品的闹剧。

中国的快消品行业固然有着诸多不堪,为消费者知情权和健康权考虑,媒体对其适度曝光也是必要的。但是当以打击竞争对手为目的的公关操作掺杂其中后,所有这些努力就势必将荒腔走板。盘点过往的诸多次以快消品为噱头的媒体公关大战,我们依然鲜见操盘手们通过媒体对产品的质量标准、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和消费知识的传播,听到的只有公关公司发出的兼有铜臭气息的阵阵聒噪,看到的只是其搅起的让人找不到北的重重迷雾。

由于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尤其不具备专业技术手段,消费者无法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来判断消费品的质量优劣,更无法估量劣质产品对消费者健康造成的伤害程度。不良公关行为的介入,造成了消费者知情空间的污染,而作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不仅被排斥为无奈的看客,作为“沉默的大多数”被习惯性忽略,切身权益被侵害之后,往往连一句真诚的道歉都得不到。

消费者的权益,应当归于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范畴,是一种当仁不让的神圣存在。企业之间可以商战,但是不得伤及无辜的消费者,这应该是公关公司从业起码的职业操守,也是所有快消品生产商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

尊重学生是师德的根本所在 第5篇

在教育行业工作了,常常看到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发生,也经常从媒体上看到体罚学生致使学生致残的报道。对于这些现象,大多数人将其归因为教师的素质不高,师德水平欠佳。但这样的分析太空洞,根本没有触及问题的根子。其实,认真分析一下,我们就不难发现,教育教学中种种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种种伤害学生身体和人格的.现象,都是缘于对学生的不尊重,缘于教师缺乏对人的尊重意识。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人首先要学会尊重人。只有在尊重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学会尊重,教育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尊重学生应该是师德的底线。所谓尊重学生,就是要将学生看作是与教师“平起平坐”、有着平等人格的活生生的人,一个和教师一样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尊的人。只有具有了这样的意识,教师才不会伤害学生的人格,才不会无视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想法;才会在批评学生时,顾及学生的面子和尊严;也才会在和学生谈话时,将身体蹲下来,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尊重是什么中学生话题作文 第6篇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甚至有些人不惜破坏别人的名誉来保护自己。不用说,这些人,都是卑鄙可耻的,将收到人们的鄙视。因此,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就必须学会尊重别人。

有人是受人尊重和敬佩的,而蒋介石却遭到后人无止息的唾骂。我非常尊重,是他引导了中国人崛起,走向光明,我立志要像他受人尊重那样。但是,却事事都不能如人愿。受到的尊重,真是少之又少。

我渴望尊重,并不是我没有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是,那一丁点尊重是渺小的,就像一张薄纸,随时会捅破。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我帮别人做事不图回报,但并不能得到我想要的结果,如果尊重那么可贵的话,我情愿付出我的一切。

小时候,天真的我不懂得尊重的可贵,可我也不去追求尊重,那种日子无忧无虑,真的让我回味无穷!长大后,我渐渐明白,受到别人的尊重的滋味是那么的幸福,但是,尊重,它不是呼之而来的。

它,不像钱,可以去挣;它,不像风,可以给予我们一丝凉爽;它,也不像雨,可以滋润大地。它是可以使我们快乐的,它比一切都可贵。书里说:被尊重的人是快乐的,他得到的尊重是付出努力的。是的,于是,我更加尊重每一个人,多说一声谢谢,多报以一个微笑,多给一点掌声……

人人也都有得到受尊重的权利,因此更要珍惜。蔡伦,受人尊重,是因为它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包拯,受人尊重,是因为它刚正不阿,清廉;雷锋,受人尊重,因为它乐于助人,无私奉献……而我,也想受人尊重。

尊重和宽容是给学生最真的爱 第7篇

【摘要】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能使孩子变的乖觉懂事,积极上进。纵使父母之爱――这寰宇之最爱,有时也事与愿违,抱憾终生。在一些糊涂无度的,没有原则和理性的溺爱和纵容中,以为孩子是父母的私有物和附属品,不顾及孩子内心感受,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失去理性的粗暴干涉,都使许多孩子走向叛逆骄横,甚至是违法犯罪,自我毁灭。因此,要给学生真爱,就是给他们适度的、理性的、讲原则的爱。尊重却不纵容,宽容却不迁就,愤恨却不记恨,严厉却不苛刻,喜爱却不溺爱,赞扬却不推崇,民主公平,是非分明,奖罚有度,才能使学生明理尚德,谦虚上进,身心健康,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中国论文网 /9/view-13005235.htm

【关键词】尊重;宽容;爱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283-02

我们滔滔不绝,声嘶力竭的说教并不是每次都能起到理想的效果;我们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气势并不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屈服;更有甚者,我们倾心的真情付出,换来的是学生不屑、抵触、愤恨、和逆反。这一刻,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于是,有智者高呼――爱吧,爱学生吧,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吧!一切的教育的隔膜与障碍都会被爱的蜜汁所消融!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说过:“伸出充满热爱的双手,这就是英才教育。”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反之,则可能消磨学生的天才。

尊重就是对学生的真爱。尊重是人与人坦诚交流的基础,是打开心扉,跨

越障碍的金钥匙,尊重能使学生找回尊严,重新拾起上进的信心。

我常对学生说,从伦理角度讲,我们是师生,长幼有别,但从人格上讲,我们是平等的,因而要互相尊重。在教育实践中,我也十分注重尊重每一个学生,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尽量不当众斥责学生,注意表达措辞,即使再愤怒,也决不侮辱学生。在我十二年的教育生涯中,几乎没有和任何学生产生过激烈冲突,学生并不因为我的教育方法平和直白而轻视我,反而在多数情况下都能接受我的说服和教育,心甘情愿地改过自新,重新积极的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因为他们感到人格受到了尊重,委屈得到了倾诉和理解。老师只是平等的,象朋友一样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改正缺点,而不是居高临下,蛮横武断的随意发号施令,强制他们违背意愿,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却从不顾及他们的感受,不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

“老师,您很特别,您是我遇到的

最好的老师,我本来以为你会狠狠地骂我一顿,你却没有!谢谢你,我会记住您的劝告,尽最大努力走出当前的困境的,请您放心。”这是我和一位高三早恋男生谈话结束时他的表白。原来,在他来办公室之前,就知道大事不妙,做好被老师责骂、痛斥的充分心理准备。周围的同学发生的类似问题,大多都会被师长们骂个狗血喷头,限期整改,想来,他自认为也不能幸免与难。我首先告诉他,少男少女间的吸引爱慕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并不是下流见不得人的事,千万不要自卑,不要有过重的心理压力,要抬起头,去勇敢的面对。这显然大大出乎他的意料,紧绷着的戒备的神经逐渐放松下来,为接下来的交流定下了很好的基调。于是,我们先交流了各自对这件事的感受和看法,他也讲述了自己心理的矛盾和挣扎。然后一同分析了现状对他们的利弊,以及怎样克服当前的困难等问题,在很多方面我们都达到了共识,谈话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后来,在我的多次劝说鼓励下,这位同学终于斩断情丝,又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高考复习中,最终金榜题名,跨进大学的殿堂。

宽容也是一种真爱。宽容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是信任,理解和对学生的尊重,宽容是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是对学生无声的挚爱。宽容能使老师全面的评价每一个学生,更容易发现学生的长处。但宽容决不是毫无原则的放任、纵容或迁就,而是对无心之过,偶尔为之的谅解,对已过之责的有意的忘却。面对因犯错惴惴不安的孩子,不要因为他给老师惹来麻烦而烦躁、愤怒甚至怨恨,也不要时时惦记已经发生过的过错。须知,学生就是在不断对正确知识的积累,错误经验的感悟中一天天成长起来的。要较为理性的,全心全意的教育和帮助他,使学生正确的认识错误,尽快从失意,挫败,自责的阴影中走出来。特别是那些经常犯错的学生,他们情感脆弱、敏感而多疑,心理失衡,缺乏安全感,适度的宽容也许会使他们受到关爱而感动。

小扬是一个让任何人都头痛的双困生,曾经和以前的老师发生严重冲突,是年级有名的刺头,习惯差,对学习和生活都不求上进,班里的同学都躲着他,没有几个同学愿意和他交往。开学以来,迟到、早退、旷操、上课睡觉,事故频出,还不时编谎,我找他单独谈话,了解到他有些自暴自弃,“反正老师同学都瞧不上我,再怎么努力也与事无益。”他漠然地说。我告诉他:“老师是觉的你能变得更好,才来找你谈话的。别人可以瞧不起你,但连你也看轻自己,那就全完了。只要你能取得进步,哪怕是一点,我都很高兴。”这次谈话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但我没有气馁,等待适当的机会。过了几天,班里要收班费买大课间健身活动器材,小扬多交了五元钱。班长很气愤,说他是在故意摆阔,提议把钱退给小扬,被我制止了。以前,我没有过多的批评你,因为我始终相信,有

些错误和过失,你也不是故意的,只要你愿意,你就能及时改正错误,希望你能不断取得进步。”他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说:“老师,你这样宽容信任我,我就试试吧。”这次谈话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小扬开始逐渐在转变,愿意和老师交流,能接受我的一些批评和建议。先是上课尽量不睡觉,然后,逐渐克服了一些其他的缺点。鉴于此,我在班里对小扬多次提出表扬。但由于他自由散漫的习惯形成已久,自律能力差,还是不时地出�羁觯�但我并不气馁,及时找他谈话,每次谈话,我都以表扬为主,进而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我告诉他,每个人都有变优秀的潜能和渴望,但优秀的实现是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没有谁能随随便便的成功。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现今的小扬,克服了大多缺点,很好的融入集体,开始认真的学习,快乐的生活了。我的宽容取得了不错的回报,我倍感欣慰。

是呀,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以情

尊重和保护学生权利是治校核心 第8篇

首先, 学校制定的管理规则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学校的很多管理措施和制度, 会对学生的权益产生直接影响, 如学生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资源, 获得学业评价, 获得奖学金及其他奖励、资助等, 都要求制定的制度或者规则符合公平、公正的要求。

其次, 学校实施学生管理, 要体现公平公正和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基本权利。对学生实施管理是学校的法定权利, 在依法治校的背景下, 如何实施好这一权利, 关键要建立正确的依法管理、权利本位的理念, 使管理为教育和培养人服务。学校实施学生管理的过程中, 要遵循法律保留的原则, 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 不能采取有辱学生人格和剥夺学生人身自由等基本权利的管理方式, 不能把学生管理简化为惩戒, 一味在管理要求和惩戒措施上从严, 而应当从多个角度提升管理的水平。学校也可以在法律的框架内, 创设有自身特色、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管理方式, 丰富对学生惩戒和教育的方式。

再其次, 学校要改革完善处分学生的程序与规定。处分学生要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依据充分、程序正当, 重教育效果。事实清楚就是要求学校处分之前要查明事实, 全面进行调查, 只有事实清楚了, 处分才能做到不偏不倚, 令人信服。同时, 学校也要有搜集和固定必要证据的意识。定性准确, 就是要求学校根据查明的事实, 根据校规准确判断学生行为是否构成违纪、构成何种违纪, 并且对行为的性质作出判断, 如是否构成情节恶劣等。实践中, 有的学校在处分学生时为起到警示作用, 从严定性、加重处罚, 造成学生过错与所受惩罚不符合比例原则, 往往容易产生争议。依据充分, 就是要求学校对学生的处分, 要有明确的规定, 并且正确适用。学校也要参照“法无明文不为罪”的原则, 即如果校规中没有规定, 不能临时创设规则作为处分的依据。程序正当, 就是要求学校建立并完善学生处分的程序, 在作出不利处分前, 应当给予学生陈述与申辩的机会, 对未成年学生应当听取其法定监护人的意见, 必要时, 学校还可以举行听证会查明事实。程序正义是法治的重要内容。学校传统上不是十分重视处分的程序, 认为只要是事实清楚了, 实体正义了, 就达到了法律的要求。实际上, 程序正义不仅仅是实体正义的保证, 其本身就是法治精神和尊重学生权利原则的体现。保障学生的陈述权和申辩权, 这既是保证处分公平公正不可或缺的环节, 也是使学生受到法治教育的过程。

最后, 学校尊重和保护学生权利, 还要积极作为, 保障学生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受教育权不受非法侵害。学校要通过依法治校, 杜绝以下情形的发生:第一, 要杜绝对学生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行为。学校也要禁止教职工采取限制学生人身自由、侵犯学生人格的教育方式或者手段, 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利。第二, 学校不得违法违规向学生收取费用。如有的学校在采购教辅材料时, 学校或者教师从中获得折扣。这一行为, 严格意义上是一种商业贿赂行为, 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因此, 学校要予以认真重视和防范。第三, 要杜绝因学校责任造成的重大学生安全事故。学校负有对学生人身安全的保护与管理职责。如果学校没有尽到对教育、管理和保护的法定职责, 行为上存在过错, 按照《侵权行为法》的规定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此, 学校要加强管理和教育, 建立严密的安全风险控制和管理责任体系, 杜绝由于自身过错而出现的学生伤害事故, 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第四, 学校要认真重视和坚决杜绝教师、学校工作人员对学生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出现此类事件, 当事教师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但其所在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没有尽到对教师的教育和管理责任, 校长和主要负责人也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尊重是底线,也是一种境界 第9篇

尊重,是人类最起码的道德共识,是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有人说:“尊重是最好的教育”。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应该是平等的,学生在人格和法律上应该得到教师的尊重。作为教师,尊重学生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尊重学生是教师实施教育工作的一个底线。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尊重学生方面就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有一天,陶行知校长看到一名男生正要用砖头砸同学,立即将其制止,并让他到办公室等候。陶校长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校长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随后,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着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校长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由此可见, 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当然,要做到尊重学生确实不容易。特别是当学生认“死理”的时候,当学生不按照“正常”的教育轨迹思考和操作的时候,在我们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下,学生还要老是犯类似错误的时候,多数人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其实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我们做的是认真思考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没有实效,思考我们是否找到了这个学生真正的思想根源,思考我们的教育措施和策略是否符合这个学生实际,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改进,而不应该是简单处理,更不是放弃。例如三个学生又去“旅游”回来,被家长们带到了学校,找到班主任老师,要求让他们回校上课,于是,班主任对他们(学生)给予了必要 教育之后,就让学生认真写检查,反省自己的问题。学生的表情却有些无可奈何又有些无所谓的样子。我实在看不下去,同学生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我们当老师和做家长的会尊重你们的选择,只要你们觉得那真是你们要走的路。”我又向家长们说“反正是周末,带他们回家,让他们自己好好思考,不要强迫他们来读书。”从那以后,几个学生再没有用上课时间去“旅游”了。在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到,尊重学生的想法,将错就错,把学生从幻想引导到现实中来,沿着他们的思路走下去,走不通了,不好走了,他们自然会掉转头考虑你指的路。如果要是只会用教育,甚至惩罚的方式把我们的观点强加给他们,他们就会同我们“对着干”。

不可否认,老师对学生的教育都是有一定道理、有一定依据的。但我们对学生的那一丁点“理由”,是不是自己有点觉得“微不足道”,而学生却感觉非常重要?当我们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换位思考过吗?联想过自己小时侯对类似经历的感受吗?正如一个小孩子尿床,在我们大人看来是不足为怪的,但在小孩子看来却是非常羞耻的事情,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别人知道的“大事情”一样。我们要认真思考学生的想法和认识,我们更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和需求。

我们在以“正常”的教育措施和教育策略教育学生的时候,其实基本上还是从成人的角度对学生的成长进行简单的设计和教育,而不是从学生生活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生认识、接受能力的实际出发。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或不能完全理解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所以我们的教育还是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以命令或暴力逼迫孩子按照成年人的意愿行事,虽然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却会破坏孩子积极上进的内动力和伤害其人格尊严,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更严重的是,在人格尊严不受尊重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同样也不会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许多情况下,对于不懂得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人而言,知识越多,能力越强的人,越是可怕。因为,这样的教师越是放不下自己的“架子”或者“自尊”,他就越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结果最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甚至使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走上轻生道路。纵观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矛盾,无一不是起于“尊重”;每一个被通报的学生自杀、报复老师的事件背后,大多是起因于“尊重”的问题。

相反,当学生在感觉到被充分尊重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能够激发他的积极性和潜能,就能做到教育“无痕化”,其效果就比较理想。请看这样一个事例:

一天,一个英语小组长来找我,说:“老师,某某同学说,他听写英语单词只要对60%就算合格,而英语老师却说他必须达到80%才能算合格。你说该怎么办?”“请你把他给我叫来,好吗?”我说。当那位同学来到我面前时,我问:“你听写英语单词对多少才应该算合格?”“三十个单词对二十个算合格。”“你的依据是什么呢?”“我不知道。”“有些同学对得还少些,我就可以认为她合格了,你能理解吗?”“我知道,你说的是哪个。能理解,她是因为自己懒,不然她怎么会这么差。”“你希望像她那样吗?”“我不。”“那你要对多少才能够体现你的水平呢?”沉默了一会,“二十五个。”“能达到吗?”“能达到!”“好,你去把对自己听写的标准告诉你的组长吧。”他非常愉快地下去了。

在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用命令或强迫的方式进行教育,学生会发自内心的抵触而使我们的教育目标难以实现;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我们的教育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内化为学生的内心需求,就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挖掘他们的潜力,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面对优秀的学生,觉得还能较好的尊重他们。当我们面对的是“差生”的时候,特别是当学生老是要犯同样错误的时候,当学生把老师气得够呛的时候,我们老师还能从心理上对学生没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觉得自己需要认真的分析和改进方法教育他们,还能做到充分的尊重他们。这就不仅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境界。是我们老师应该追求的境界。

尊重学生是底线 第10篇

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比方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人,也敢埋;自己喝得五迷三道,那车也敢开;明明里面住着人,那房也敢拆。还有“共和国脊梁”这样的桂冠,也敢戴,全不管那奖多么野鸡,多么山寨。

于是冲突迭起,于是舆论哗然。不是“当惊世界殊”,是“世界当惊殊”——怎么会有这种事?怎么会这样?

奇怪并不奇怪,不奇怪才怪,因为突破的都是底线,比如“恻隐之心”,比如“敬畏之心”,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杀人偿命,借债还钱”这些原本都是常识,却被丢到九霄云外。被严令禁止的“毒奶粉”,自然会重现江湖。

守纪律是底线 第11篇

王紫玉

党的纪律是指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遵守的党内行

为规范。它涉及党内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有: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人事纪律、群众纪律、经济纪律、保密纪律、外事纪律等。党的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党的规矩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第二,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第三,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第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一个人,没有规矩,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没有经律和规矩,就注定成为一盘散沙。

“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并提出“五个必须”的重点要求,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划定了基本守则。

众所周知,前苏联共产党,20万党员时建国、200万党员时卫国、2000万党员时却亡国——苏共垮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治纪律动摇、政治规矩失守。党员公开反对党的决议、对抗党的政策,从无视规矩到破坏规矩,从思想混乱演变到组织混乱。教训不可谓不惨痛!殷鉴不远,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如果党的政治纪律都沦为“稻草人”和“聋子的耳朵”,就会造成“破窗效应”,从无视规矩,到蔑视法纪,看似小小不言的问题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开来,最终必然严重危害党的肌体。

党的干部要“心中有党”,这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一个根本的要求就是,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不能说;哪些该这样做,哪些该那样做;哪些要请示,哪些要报告,按纪律来、按规矩办,才能不踩雷、不越线,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领导好改革发展,赢得群众信任与支持。

然而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却不明白这么基本的道理,规矩意识开始动摇:或是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或是唯我独尊、无视组织,或是口无遮拦、任意妄为……眼里有权、目中无党,任由此类现象蔓延开来,只会涣散了党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严明纪律作为重要任务,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2014年来,一个个违纪违法案例的查处,数位高官的落马,彰显了中央和地方维护纪律严肃性的坚强决心,令人警醒。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这并非一个空洞口号,而是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不越底线。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从严治党,靠的就是严明的纪律和规矩。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不成文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党纪国法是“看得见”的规矩,而优良传统则是岁月的陈酿、时间的沉淀,是“看不见”但“摸得着”的规矩;守纪律是底线,守规矩则靠自觉。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的重要考验和对忠诚度的重要检验。

能不能守纪律、讲规矩,是领导干部党的观念强不强的试金石。心中明明白白,牢记纪律和规矩,才不会走岔了路、走偏了向。多少腐败分子,不就是从不讲规矩始、以腐化堕落终?从这个角度看,守纪律、讲规矩,对领导干部既是约束更是爱护,既是限制更是保护。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务必严一严规矩、紧一紧纪律,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2013年7月,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在一块红色展板前久久驻足。“

一、不做寿;

二、不送礼;

三、少敬酒;

四、少拍掌;

五、不以人名作地名;

医疗安全是底线 第12篇

2009年的11月份对于“三医”人来说是一个值得书写和纪念的时日,处于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风口浪尖,“三医”人的头脑始终保持着清醒,尽管前进的步伐依然是那么的坚定和充满信心,实现新跨越的目标一次次被刷新,但丝毫也不影响决策者们自省、自警的思考和探索,2009年度医疗安全事件讲评会和医院业务大会紧锣密鼓如期召开,掀起了我院医疗安全、医疗质量自查、自纠新高潮。围绕南院今年来发生医疗事件过多,赔偿金额过高这一情况,院党委院行政高度重视,组织专家对12份医疗安全事件病历逐一分析,找原因,定责任,找差距,剖症结,出方案。讨论会上专家见仁见智,出谋划策,讲评会上院领导敢于亮丑,直面不足,痛定思痛,奖惩分明,对于责任心欠缺及责任意识极差的病历惩处决不手软,并号召全院干群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要求全院中层干部狠抓各项核心制度的落实,吸取经验教训,防微杜渐,彻底杜绝安全隐患。

为提高医院业务水平,倡导“优质服务理念”,医务科、护理部经过三个月的精心筹备和组织,“三优”竞赛活动如火如荼,涌现一大批在理论、实践操作、病历质量评比及优质服务方面成绩突出的受表彰典型。会场掌声迭起,爱岗敬业的主旋律将永远激励着三医人奋进的步伐。

医疗安全是底线,医疗质量是命脉,业务水平是根本,优质服务是目标,人们啊,请你们时时牢记!

理解是中学生尊重父母的生命线 第13篇

那么, 怎样才能让中学生尊重父母, 消除他们之间的矛盾呢?

一、让父母的爱温暖孩子

1.理解孩子, 尊重孩子的选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他们的一言一行, 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重视孩子的独立个性, 是创新教育所提倡的。正如美国作家爱默生所说, 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天赋、爱好, 接受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去施教。事实上, 有些家长往往不理解孩子, 不尊重孩子的选择, 认为孩子永远是受事者, 父母永远是施事者, 孩子的所作所为都要在父母的监视甚至控制下完成, 从来不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久而久之, 轻者孩子会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 重者孩子会讨厌父母, 甚至同父母反目成仇。有这样一名学生, 小学时一直品学兼优, 上中学后父母硬是让他参加英语兴趣班, 他死活都不答应, 最后父母用强制性手段让他参加了英语兴趣班, 可不到一个月, 他感觉压力太大, 一气之下出走了。现实中, 类似这样的事情太多了。父母要理解孩子, 给孩子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空间, 尊重孩子的选择, 让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做朋友式的父母, 建立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

固然, 父母和孩子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 但地位是平等的。父母不要以“权威”自居, 要放下父母的架子, 蹲下来认真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让孩子表明自己的思想。如果是对的, 充分接受孩子;如果是不对的, 应正确引导, 充分说理。不能不分时机、场所和方式一味训斥, 应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更要避免站在成人的立场上, 从成人的角度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 让孩子被动接受。父母给予孩子的应是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符合孩子个性、切合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的教育, 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心灵伤害。

二、理解是孩子尊重父母的生命线

1.让孩子也做家庭的经济人

让孩子了解家庭的收入, 知道每一个月家庭开支的项目及费用, 是孩子理解父母的一个重要保障。家庭开支的公开很有必要, 这是因为大多数孩子根本不问钱从哪里来, 只知道大手大脚地花费, 从不考虑父母挣钱的艰辛, 从不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安排孩子做家庭经济人, 公开家庭的开支, 不仅有利于增强孩子在家里的平等地位, 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为维持整个家庭的付出, 从而理解父母。

2.从比较中理解父母

一位哲学家说过, 不要以为自己渺小, 如果善于比较, 同样会发现自己也是伟大的。首先, 安排孩子同比自己家庭条件差的孩子比较, 可让他们参观贫困生的家庭环境, 包括住房条件、家庭设施、生活用品等, 还可以让他们亲自动手帮贫困生干一些家务, 尝尝贫困生家里的饭菜, 然后再同自己的家庭条件比较。其次, 安排孩子同父母比较, 可从衣服穿着、零用钱等方面进行。通过比较, 孩子会发现他们的开支要比父母的开支大, 特别是在穿着方面, 父母一年的开支很少, 而自己的开支占全家一年开支的绝大部分。通过以上两种比较, 孩子会改变对父母的看法, 更进一步理解父母。

为人师者尊重学生是基本 第14篇

试问一下,怎样才能提高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呢?身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班集体作为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德育成长发展的一个摇篮。那么,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做表率则是提高班集体凝聚力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教师要用完美的人格激励学生,用丰富的知识感化学生。所以说,对学生做到尊重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动力点,一个有效途径;对学生做到尊重是提高一个班集体凝聚力的前提,是搞好班集体工作的一个切入点。

今年,我班转来一名学困生,他的家人都认为他基础差,可能这学期他读不完,我把他作为一个重点帮助对象,没有先给他谈如何学习,而是在课外活动时有意识地接近他,同他交心,同他一起找学习困难的根源。他告诉我,由于小学三年级时上课不注意听讲,被教师羞辱,从此他恨教师,不愿意上学。为了帮助他克服这种心理障碍,我主动关心他,给他补习功课。渐渐地他觉得教师可以信任,真心对他好,产生了一种“情感报答”的心理,第一次月考前,他说:“崔老师,我怕考不及格。”我说:“不要紧,教师还可以帮助你。”他说:“不是这个,我是怕考不及格对不起你,你对我这么好,其实我考试都是为你考。”我抚摸他的头说:“既然为教师而考,你一定要加油啦!”同时,安慰他:“不要紧张,虽然你基础差,但你很刻苦,而且大家都是在同一起跑线,只要你认真复习,认真做题,一定会考及格的。”在临近考试几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碰见他,一定要询问复习情况并把这件事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最后,这个学生很争气,门门都及格了。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爱,会对学生起到激发内省的作用,这样师生间的情感升华成为一种凝聚力。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教师在尊重学生中教育学生。班集体的凝聚力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得到增强,成为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力保证。

上一篇:银行房贷新政策下一篇:生产管理心得体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