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招生须知

2024-07-10

广东省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招生须知(精选5篇)

广东省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招生须知 第1篇

广东省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招生须知

高职院校一般指高等职业院校。高职包括专科和本科两个学历教育层次,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非师范、非医学类的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广东省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招生须知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报考条件

(一)全省统考

具有广东省户籍或属于外省来粤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符合报考地(以地级市为单位)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报名条件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二)公费定向

1.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定向培养需求计划来源县(市、区)招生。

2.面向汕头市定向培养乡村小学全科教师。

全省统考、各类型公费定向的具体报考条件,详见粤教考函〔2021〕1号文。

二、招生院校及专业

2021年招生院校及招生专业计划详见粤教考函〔2021〕1号文。

三、全省统考报名

今年实行网上预报名加院校网上审核后考生网上确认的方式。考生须在2021年3月16—21日进行网上预报名并选定文化课考试地点,经院校网上审核后,于2021年3月22—23日进行网上确认,办理成功者方可取得考试资格。报名信息一经确认不予修改,未进行网上确认的考生不予安排考试。报名流程具体如下:

(一)登录报名系统。

考生登录“广东省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招生报名系统”(网址:https:///zkptgz)后,须设置登录密码和密码保护,自行注册进行网上预报名。每个考生可报考2所院校、每所院校可填报3个专业志愿。考生登录密码、密码保护和考生报考信息在院校审核通过前都可以多次登录系统进行修改。

(二)做好诚信确认。

考生登录系统后,首先需认真阅读《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单独招生考试考生守则》和《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单独招生考试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确认已阅读及承诺遵守相关要求后,阅读考生防疫须知,自觉进行考前14天自我健康观察,每天如实在“粤康码”中进行个人健康状况上报,同时下载并如实填写考前14天个人健康信息申报表(,此表与“粤康码”须在领取准考证和接受考前检查时出具),然后在《2021年广东省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单独招生考试报名登记表》(以下简称“《报名登记表》”)中逐项填报个人信息。符合报考地报考条件的外省来粤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考生还需填报完整的《广东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五年一贯制招生考试报名资格审核表》(以下简称“《随迁子女资格审核表》”)。

(三)填报个人信息。

考生报考信息由考生的基本资料、联系方式、简历、家庭关系、选择报名点、选择文化课考点、选择术科考点(需参加术科考试的考生建议选择与文化课相同的术科考点参加术科考试)、填报志愿等信息组成。填写报考信息并保存后,系统自动生成一个预报名号。考生须记住本人的预报名号和个人登录密码,在下次登录报名网页时,必须输入预报名号和登录密码方可进入系统,以便查询考试成绩和录取结果。

(四)釆集个人相片

考生通过关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官微(微信号:gdsksy),使用“相片釆集”功能模块中的考生端上传考生本人相片。

(五)上传个人资料并提交审核

按报名系统提示上传以下考生资格材料并提交审核:

1.本人二代身份证(正、反面)

2.居民户口簿(首页、户主页、父亲或母亲页(或监护人页)、本人页)

3.学生证原件或学校开具的确认该学生为2021年本校应届初中毕业生并符合2021年报考地中考报名条件的证明。

随迁子女考生除上传以上个人资料外,还需上传以下材料:父母身份证、居住证流水、社保流水、户口本全户人员信息(能体现监护人与考生的关系)。各种证明材料请按考生及其父母身份证、户口簿及就业、居住、社保保险和学籍材料等顺序叠放上传。

(六)经招生院校审核通过后考生在网上确认报考信息

1.考生必须认真逐条核对报名信息。考生在报名系统中完成个人信息填报及成功上传个人资料后,要认真核实《报名登记表》、《随迁子女资格审核表》中填报的各项内容,补填漏(错)输信息,尤其应逐字核实考生本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就读中学、报考志愿、考试地点等信息;参加术科考试的考生必须认真核对术科考试信息。

2.考生必须对自己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报考信息确定无误后,由考生在报名系统上点击“确认报名”,完成报名,未进行网上确认的考生不予安排考试。家长和考生所在学校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要求,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及时指导考生按报考要求及程序进行报考。考生的考试、录取以及入学后的学籍管理和毕业证书电子注册,都将以考生网上确认的报名信息为准。考生须认真核对报名信息,如有疑问须向家长和老师咨询,确保提供的报名信息真实、准确。各报名点应认真做好宣传及信息审核工作,确保考生信息的准确、完整。《报名登记表》《随迁子女资格审核表》一经确认,所有的报名信息不得更改。因考生录入错误或不认真校对而造成不能参加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七)缴纳考试费和领取准考证

完成网上报名的考生需在4月9日前,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出示“粤康码”、经本人签名确认的《报名登记表》(可从系统下载打印)和考前14天健康申报表,到网上报名选定的文化课考点缴纳考试费(收费标准按粤教考函〔2021〕1号文规定执行)并领取准考证。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实行网上缴费。具体领取准考证的时间和缴费方式以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为准。

四、公费定向报名

公费定向报名按粤教考函〔2021〕1号文规定执行,由各有关地级市招生办负责组织实施,具体报名及志愿填报方式按照安排有招生计划的地级市招生办规定执行。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

各地各校要提前谋划,在开展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招生考试工作中切实做好疫情防控,要始终把广大考生和涉考涉招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各地招生部门、各招生院校、各考生所属学校要严格按照依法依规落实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疫情防控总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增强大局意识,压紧压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积极主动协调本地医疗防疫部门对报名工作进行指导,科学制定报名工作标准、程序和考试安全应急预案,确保五年一贯制招生考试各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二)加强规范管理,确保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1.做好招生章程的编制和发布工作。各招生院校要按照粤教考函〔2021〕1号文要求,认真编制本校招生章程,按时报送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审核备案。经审核通过的招生章程于3月16日前向社会公布。

2.做好考生报名和资格审核工作。各地招生考试机构、各有关中学要加强对考生网上报考工作的指导,帮助符合条件的考生按报名要求完整上传个人资料顺利报名。各招生院校要严格认真审核考生网上提交的报名材料,要求在2021年3月21日前院校网上完成审核所有考生提交的报名材料的.审核工作。

(1)各招生院校要严格认真审核考生网上提交的报名材料(本人二代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学生证或学校开具的确认该学生为2021年本校应届初中毕业生并符合当年报考地中考报名条件的证明),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一律不予报名。

(2)对外省来粤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考生,各招生院校要认真审核《随迁子女资格审核表》,对考生填写内容不完整的,一律不得接受报名。随迁子女考生的《随迁子女资格审核表》须在录取前经报考所在地级市招生办审核通过后,该考生才能获得录取资格。各招生院校在报名结束后,须及时填写《广东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五年一贯制招生考试报名情况汇总表》连同《随迁子女资格审核表》于4月15日前统一交省教育考试院(考招二处),再由省教育考试院整理汇总后转交相应地市招生办复核。

3.做好新生录取资格复核工作。被高职院校录取的考生,在新生入学报到时,需提交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居民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本人初中毕业证书。录取院校要对新生提交的个人资料与其在报名系统上传资料进行严格对比复核,对不符合录取条件、弄虚作假的,一律按规定取消入学资格。

4.严格执行考试招生纪律。严格落实教育部和省考试招生“十严禁”、“三十个不得”等工作规定,严肃考风考纪和招生工作纪律,严禁中学教师、社会中介机构或个人有偿为招生院校组织生源,严禁招生院校向中学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支付与五年一贯制单独招生考试有关的任何费用。对违反有关规定或徇私舞弊的,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相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级教育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执纪监察力度,对招生考试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查处招生考试违纪行为。

广东省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招生须知 第2篇

一、条件

1、应届初中毕业生

2、最好是重庆籍学生,但外省学生需要转户口。

二、提供证件

1、户口薄、身份证(无身份证必须提供户口薄全套),无身份证必须马上办理。

2、应届初中毕业证原价的复印件。

3、中考成绩(最好是中考成绩单,无中考成绩单的出具中考成绩说明〈所在初中学校盖章/教务处盖章〉)

三、入学通知单的发放。

由中招办统一制作模板,学校发放通知(我校7.20号后陆续发放通知书。)

四、学费

见通知书(一般2000多/年,中专段国家补贴2000/年,次年元月份发放给学校),代收费500,住宿费按不同标准收取。

五、专业和计划

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三项共200个计划。

六、转段考试

由全市统一命题考试,上了录取成绩方能转段。[语数外+专业]

七、开学时间和学费

广东省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招生须知 第3篇

一、五年一贯制学生的特点及管理难点

1、五年一贯制学生入学年龄小, 管理难度大。

五年一贯制学生入学时大多为14-18岁。该年龄段是青少年向成年转变的阶段, 更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阅历浅, 思想不成熟, 看问题容易片面走极端;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这一阶段的学生, 道德感、美感、社会责任感等均欠缺, 可塑性极大, 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2、依懒性强, 自律性差, 纪律法制观念淡薄。

与普通专科大学生相比, 五年一贯制学生依赖性强, 心理不成熟, 自控能力差, 存在心理问题和性格缺陷。一些学生禁不住诱惑, 染上不良习气, 或整天沉醉于网络游戏、QQ聊天等, 追求短暂的满足, 置正常的学习于不顾。且他们大多数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是非观念较弱, 处事不讲原则, 交友不作选择;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 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 做事易冲动。一些学生陷入起居无定、学习无规律的自由散漫状态, 在行为上表现为经常迟到、旷课、夜不归宿、喝酒抽烟、打架斗殴、破环公物等违纪现象。

3、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不强。

五年一贯制学生在初中所修文化课往往处于起点阶段, 文化基础相对较为欠缺、薄弱。入学后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基础文化课教材, 面对建立在高中文化基础上而形成的大学教材, 难度较大;同时受增设专业课的影响, 基础课的授课时间相对较少。他们想学好、愿意学, 但是专业课对知识积累的要求很高, 这使得许多基础薄弱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坚持后依然会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大大减弱, 乃至萌发“无所谓”“破罐破摔”等不良思想。

4、思想活跃, 个性鲜明, 但思想波动性大。

进入高职后, 五年一贯制学生获得了相对独立和自由的锻炼环境, 迫切希望在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以获得别人的关注。他们对团总支、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但由于思想不够成熟, 且缺少实际生活锻炼, 自我适应能力不高, 调节能力和承受能力较弱, 往往遇到挫折就悲观失望, 难以承受和面对, 或者稍感顺利就盲目乐观。

5、缺乏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

在价值观上, 五年一贯制学生逐步具备了独立、自主的判断和行为能力, 他们要求享有与成人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在进行行为取舍和价值判断时, 希望独立地处理自己面对的各种问题, 独立地进行思考和判断。但是在是非、美丑、荣辱上缺乏正确的标准, 他们既想追求真善美, 却又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在日常言行举止上表现为:脏话粗话脱口而出, 衣着前卫, 目空一切, 甚至明知违规仍公开与老师顶撞、狡辩。

二、针对五年一贯制学生特点, 构建有效的管理体系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增强全员育人的意识。

所谓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成长成人为本, 也就是说在处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上, 要明确学生在学校存在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 关注学生的权利, 尊重学生的人格, 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 以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以学生为本, 就要求学校全员参与育人。党政干部、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固然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但专业教师和员工也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专业教师应将思想品德教育自然渗透在教学之中。学校的职工, 特别是后勤服务职工, 要增强育人意识, 用自身良好的行为来感染、教育未成年学生, 注意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 使学生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随时随处能受到德育的熏陶。

2、建立健全五年一贯制管理规章制度。

学校可参照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有关文件精神, 充分考虑五年一贯制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制订出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有利于建立良好教学秩序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以确保学校依法管理、依法治教。从学校制订的《学生手册》到院系的学生管理制度, 再到班级管理制度, 都应体现出五年制学生的特殊性。如班级管理中, 要把学生在校的所有行为予以量化记分, 定期公布, 累计积分;将“三好生”“文明生”评选、奖助学金评比与平时操行评分绝对挂钩, 形成“好人好事有奖励, 不良现象有处罚”的风气。这样, 既可以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又能充分调动学生遵章守纪的积极性, 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3、注重特色,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优势和特色主要有, 一是学制一贯, 便于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较好地解决了中高职的衔接问题。二是学制五年, 有效教学时间长, 有利于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学生入学年龄小, 可塑性强。学制一贯是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优势所在, 在五年一贯制高职发展中要紧紧抓住这个优势, 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将中高职两个学习阶段有机衔接, 避免衔接中的学时损耗, 提高教学效益。质量是五年一贯制高职的生命线, 学校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加强教学管理,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注重职业意识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加强专业稳定性和归属感, 切实保证五年一贯制高职的质量。

4、正确认识班主任在五年一贯制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帅地位。

班主任与学生有着最频繁的接触, 其形象就是学生直接学习的榜样。其言行举止、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等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 班主任应根据所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并结合学校、班级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征等情况, 正确认识掌握学生生活规律, 真正做到将性格各异的学生在班级中凝聚到一起。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形成优秀的班集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作为班主任, 可将学生的个人情况收集汇总, 建立个人档案并不断补充新内容, 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个性特点, 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 经常性的进行交流谈心, 及时了解他的思想状态。根据青春期身心发展和当代学生个性、心理等特点及时的掌握其思想动态, 进行个别化教育。建立“安全防范联系卡”、“学习成绩提升奖”等系列档案, 根据他们心理面貌和思想特征两重性的特点, 在生活、学习、人际关系、道德品质、思维、意识、行为、性格和个人发展等方面, 给以必要、及时的指导, 促使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5、发现闪光点, 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

过多的失败体验已经让部分五年一贯制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智力产生怀疑, 因此, 班主任要注意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他们的某种特长或潜能, 就应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 以积极鼓励的方式加以强化和发展。班主任还应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 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当学生根据班主任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人才培养任务时, 班主任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让其体会成功的喜悦, 在内心深处感受到“我也行”“我能行”, 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

6、开展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 丰富课余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 就必然死气沉沉, 缺乏活力, 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五年一贯制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 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 获得认可与成功。因此, 院系和班级应组织开展贴近生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 如联欢晚会、拔河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乒乓球比赛、歌咏比赛等, 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引导他们的兴趣爱好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又可以发掘培养他们的进取意识、团队协作精神、自立自理能力。

7、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形成教育合力。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五年一贯制学生由于年龄较小, 自控能力较弱, 在学习和生活上都需要教师、父母给予更多的引导。首先, 父母对子女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任何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都无法替代的, 因此, 家长是学生管理的一支十分重要的隐性力量。其次, 五年一贯制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表现, 也是根植于社会大环境之中, 学校教育无法取代社会存在和社会导向对学生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五年一贯制学生的教育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摘要: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学生既具有普通专科大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又在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殊性, 因此本文根据工作实际, 针对五年一贯制学生特点, 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学生管理工作体系的思路。

广东省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招生须知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课堂管理

G717

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教育模式是为了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需求,本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生产、管理、服务提供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高职教育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育模式既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赢得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但是,由于这些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和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等特点,在课堂管理中出现了一些个别问题,本文对这些个别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五年一贯制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差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无故旷课;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打闹喧哗,沉迷于游戏、小说等;自习期间没有目标;没有学习动力,没有学习兴趣,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差。

导致学生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没有目标,只是为了避免孩子在社会上惹是生非而将孩子送入学校;二是部分家长平时忙于工作,缺少与孩子的沟通,不能通过家庭教育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孩子对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出现旷课、厌学等诸多问题;三是部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使这些学生缺少一定的自信心,加上文化基础能力差,容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缺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薄弱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不善于与同学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不关心团队荣誉。当教师利用做乐赛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会对班级学生划分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比赛式教学,而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只是自己学习,不与同学进行讨论,也不在乎小组的荣誉,这就使得这种教学方法难以进行下去。

导致学生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大多数五年一贯制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从小受到无微不至全方位的呵护,自我意识极强,合作意识淡漠,自私、任性,这使他们很难融入集体生活,善于独来独往;二是大多数学生年龄较小,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差,造成个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3.自我约束能力差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自由散漫,不诚实守信,对老师布置交待的任务敷衍了事甚至编造各种理由推脱责任,甚至对老师的教诲置之不理,跟老师发生冲突,找出各种理由掩饰自己。

导致学生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学生缺乏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受社会及家庭周围个别不良环境的影响,只看到反面教材,但又对好的模范榜样无敬仰之心,正所谓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二是学生生理上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但心理上是断乳期,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非常强,勇于反抗,保护自我。

二、对五年一贯制学生课堂管理的方法及对策

课堂管理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工作,课堂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学校育人质量的好坏。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必须及时发现总结五年一贯制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1.学科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知识技能外,还要学习人文素养,特别是五年一贯制大部分学生出于各种原因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礼仪,做到“身正示范”,坚持“爱生重教”的原则;其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学科知识,将德育工作贯穿其中。例如在讲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中的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和临床表现时,可以通过播放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梅毒、艾滋病的临床表現,再借此教导学生正确处理恋爱关系,洁身自爱。

2.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首先,任课教师要根据五年一贯制学生特点制定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做乐赛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情景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知识的重要性。其次根据五年一贯制学生的特点,制定严格的考核方式,督促学生的学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性和重要性,让其认识到不努力学习,就不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会被社会淘汰。

3.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和提升团队意识

五年一贯制的学生虽然有诸多问题,但是也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利用这些闪光点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我们在实施小组讨论式学习时,将活泼好动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和安静内向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让活泼的学生带动安静的学生以达到小组讨论式学习的效果;也可以让他们组成团队以课堂知识为基础,分配任务,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开展课堂教学;总之,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既给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又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增强了自信心,促进了自我成长,锻炼了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又能够树立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还能完美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梦明.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2015:117-117

[2]杨微.高职五年制大专班级管理工作之思考[J].家教世界,2013:190-191

作者简介:

1.张丽丽,女,1985.10,山东日照,工作单位:山东现代学院,基础医学教学研究,硕士研究生,助教

广东省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招生须知 第5篇

一、“五年一贯制”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其中五年一贯制是我国较早实行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一种形式, 该模式包括由部分高等院校招初中毕业生举办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下伸式) 及在部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提升式) 两种情形。其入学考试与普通中专相同。一般分两个阶段组织教学, 第一阶段以公共课为主, 主要学习文化基础知识, 进行一般能力的培养;第二阶段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 主要学习专业技术理论和培养职业能力。五年学习期间, 通常前三年按中职学校学生学籍管理, 后两年按高职院校学生学籍管理。对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 颁发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证书。

在这一模式下, 学校可以根据培养目标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以上两个阶段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能较好解决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 避免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因专业方向偏差和教学内容重复所造成的学时损耗, 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效率。同时, 由于五年制学生入学年龄小, 可塑性强, 处于接受技能训练的最佳阶段, 只要引导正确, 就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意识。

不可否认, “五年一贯制”模式存在着修业年限较长, 学生缺少多次选择的机会等问题, 但总体来看, “五年一贯制”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最紧密的一种方式, 能够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学生知识、能力、方法、品质的培养, 教学与课程衔接较容易操作, 能有效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是一种较好的培养高职人才的衔接模式。

二、“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指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学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招生制度、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连接、承接关系, 其中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 中、高职衔接实质上就是二者课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和不重复浪费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

中高职课程衔接应遵循如下原则:首先, 改学科本位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为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模块式课程,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不仅能够克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叠, 减少课时数量和课程门数, 增强教学效果, 提高质量, 而且能够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其次, 统编专业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教育部应统编各类专业教学计划, 同一专业的中职与高职教学计划, 课程设计原则是“够用, 实用”, 而且应避免雷同设置。再次, 在课程结构的设计上, 要遵循“中职为基础, 高职为主导”的原则。最后, 设计“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实现教学目标全面对接。

三、“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模式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衔接的实践探索

海南某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 至今共招收学生339人, 基本学制5年, 弹性学制4~7年。

该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技能, 至少精通一门程序设计语言, 一种数据库设计方法, 突出“软件蓝领”技能人才的培养, 按照现代软件企业开发管理要求强化软件设计基础和实习实训, 将学生培养成为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应用, 具有较强的网页开发与网站建设和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并获得劳动部门或行业颁发的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行业技术 (水平) 认证和教育部门颁发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

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包括五个部分, 分别是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和综合素质拓展课程。课程的衔接设计如下:

(一) 在中职阶段, 学生侧重公共基础课程和职业基础课程的学习, 公共课程共开设12门, 职业基础课程共开设13门, 具体开设课程见下表一。

备注:带*部分是指该课程本学期为考试科目 (每学期考试科目前2学年为6门, 后2学年为4门) 。

(二) 高职阶段课程设置为职业技能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和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具体开设课程见下表二。

备注:带*部分是指该课程本学期为考试科目 (每学期考试科目前2学年为6门, 后2学年为4门) 。

(三) 中高职衔接中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实践教学作为职业教育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课程设置中,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分比例为1.5:1, 具体内容见下表三。

从以上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 在中高职课程的衔接上, 中职课程内容较注重基础性和操作性, 而高职课程内容则是对中职课程内容的深化和拓展。例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的《数据库基础》课程已经在中职学过,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数据库的相关基础知识。高职课程在此基础上, 开设《SQLServer数据库技术》、《Oracle数据库技术》、《数据库建模》等课程, 这些课程都是在中职课程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变化, 在该专业增设了《Delphi》、《网络安全技术》等专业课程, 并在高职阶段增加实训的比例, 让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认证、岗前综合技能培训、顶岗实习等必需课程。

此外,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改变原来的“学科中心”学科课程, 转向“职业活动中心”的活动课程, 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对文化基础课程, 部分采用学科课程, 以便奠定较宽广的文化基础, 对与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 以问题和职业活动为中心,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其课程具体开发流程如表四。

摘要: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在中高职衔接的模式中, “五年一贯制”是较好地培养高职人才的衔接模式。本文就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衔接的实践进行探究, 以期对中高职课程衔接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课程衔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庆原.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 2008:71.

[2]高原, 曹晔, 马四顺.中高职课程衔接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03 (3) :28-30.

[3]龚卫星.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问题初探[J].职教通讯, 2000 (11) :13.

[4]王炜波, 董兆伟, 韩提文.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3 (5) :89.

[5]刘育锋.中高职课程衔接:来自实践的诉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4) :34.

上一篇:二手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下一篇:队伍建设会议讲话稿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