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育人范文

2024-06-08

以爱育人范文(精选9篇)

以爱育人 第1篇

走 进 心 灵用 爱 育 人

--《师德启示录》观后感

吉凤云

近日观看了关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系列教学片《师德启示录》,这部电视片构建了师德的历史与现实的精彩画卷,在这个画卷中展现了中国古代、近代思想家、教育家,以及外国思想家、教育家的学说,他们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做出的理论贡献,使我深刻感受到师德的博大精深。而胡安梅、包全杰、王思明等那些偏远山区农村教师身上表现出的高尚道德风范,更使我感动不已。

在教学片中,那些偏僻山村简陋的学习生活条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教师们忘我的奉献精神,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在实践师德过程中,表现出了无比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也令我想起三十年前自己从教的学校的教学条件的艰辛与无奈。

陕西省延长县下西渠村王思明老师,放弃很多能够走出深山、挣大钱、出名的机会,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扎根山区教育事业。他为了父亲留下的“无论如何不能误了孩子”的遗言,为了改变黄土高原几代人面朝土背朝天的贫穷面貌,用自己的热情和道德责任感,和学生一起勤工助学,不但改变了学校的校园环境,而且也教会了学生一技之长,在劳动中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王老师经常告诫自己:要教会孩子们学习方法,将来他们会学会老师不会的知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做到了爱岗敬业,尽心竭力,表现出了师德的熠熠光辉。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像王思明、胡安梅,像全国优秀师德标兵、辽宁丹东凤城东方小学校长包全杰等这些诚实质朴的人民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值得我敬重和爱戴,更值得我学习。我认为教师的道德实践,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教师的道德实践,应该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准绳,时刻铭记着。

我们都知道,教师在实践中要遇到如何看待教育对象的问题。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一种道德实践,比如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常称成绩差的学生为“差生”,教育者本身不自知,认为这种称呼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对于被冠以差生之名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副沉重的枷锁,容易使他们更加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差生”一词反倒可能成为这些学生追求上进的思想障碍,销毁他们原本不多的自信,助长他们的自卑心理和自卑情绪,致使他们走上自暴自弃的歧途。怎样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的尺度。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变这种称呼和看法,我们为什么只看到他们的差的一面,为什么不发现他们的闪光面呢 ?再差的人都有优点,我们为什么不去发现呢,这种无意间给学生造成的心灵创伤怎样弥补?孩子们在生活中就会自觉的或不自觉地形成了自我意识,我不会的。我是最差生。孩子们的自信轻易地被我们剥夺了。

教育心理学表明,任何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在于教者能否善于发现。许多成绩差的学生智力并不差,他们爱劳动,乐于助人,会办事,会玩耍,动手能力强等。但是他们这些能力的发展容易受到束缚。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所谓“差生”的精神压力更大,由于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他们的心理上带有创伤,其个性不仅得不到一定的发展,而且还会被扭曲,变形,形成不必要的心理误区而导致人格的残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去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让我们的孩子渐渐走出心灵的阴影,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回快乐,找回自信,从而快乐的成长。

教育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淘汰一些旧的东西,增添新的内容。献身教育,重在实践师德。

以爱育人 第2篇

——学《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心得体会

近日,我深入学习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感受颇深。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重要性,尤其是他对事业观和理想的讲话发人深省,让人受益匪浅。对于我这样一名身处基层的普通教师来说,这一番讲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航向。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人力资源保证。同时,习近平同志在今年教师节之际在上海会见优秀教师的会上说道:“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呕心沥血、默默耕耘,为推动上海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努力让教师成为社会上受人敬重、令人向往的职业。希望广大教师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殷切希望,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水平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习总书记的讲话使我深受鼓舞,我们正值青年,应当树立崇高的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是纯粹的,执着的,坚韧的。青年是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的希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当前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让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基层教师,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我们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自律,不断提升,树立队伍形象。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保持对党和事业的忠诚,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国家和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引路人。我作为一名教师,深感自豪,又觉得责任重大。我认为,教师的素质重在师德,师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教育事业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的职业是光荣的,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但更多的是艰苦和责任,教书育人需要付出感情、时间、经历乃至全部心血,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这是做不到的,也是做不好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崇高的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理想,这样才能担当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重任。天降大任于教师,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能担此大任。因此,做好教师工作,必先具备奉献教育事业的热情。

二、热爱学生是师德的表现

教师只有把心“掏”给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芳心”,才能教好学生,这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就是关心、爱护、包容、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下学习、成长。热爱学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的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刻画的教师的独立人格。热爱学生,既是教师爱岗敬业的核心,又是高尚师德的具体表现。

爱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教师不仅仅要爱那些优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教师这里享受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从而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如果你的爱能让学生真真切切的体会到,当他们看到你的诚心诚意,他们就会很自然的对你产生欢迎倾向,积极的回应你的爱的付出,从而在教学上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爱是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成果的极其重要的隐性前提。

三、学无止境是师德的重要内涵

我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今天的教师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对今天的老师来讲,教师在教给学生一杯水的同时你必须要有一眼泉,而且是一眼活的泉水。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技发展一日千里,这不仅会使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变化。教师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必须了解科技发展动态,必须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以适应信息化教育带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引领学生不断开拓创新,发展自己。

四、为人师表是师德的行为准则

法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自传体小说《爱弥儿》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重任以前,你自己是否造就成了一个人?你自己是否是人心中的模范?他的这句话就是说,在我们敢于担当培养别人教育之前能否扪心自问,你自己是否是一个大写的人字。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也在告诉我们:教师,你的职业、你的学识、你的人品,直接决定你的事业的成败;直接决定你教育对象的成败。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化身、自身行为的楷模。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一教书育人为崇高职责,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渲染学生的纯洁,以自己的人性美去塑造学生的人性美。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用积极的态度带领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五、善于合作创新是师德的时代精神

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与创新。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绝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竞争”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繁荣。又为教育事业增光添彩,“合作”则减少了教育过程中的内耗,形成去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创新”点燃了当代学生心灵中积极向上的火花,是教育事业永不枯竭的力量泉源。

以爱育人 用心教人 第3篇

关键词:学生观,因材施教,赏识教育

我校是吉林省敦化市唯一的朝鲜族完全中学, 现有12个教学班, 200多名学生。由于生源少、缺乏竞争机制、单亲无亲生多等种种原因, 我校的学生中尖子生少、基础差的多, 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我们立足实际, 以爱育人, 用心教人,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师德修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的学生观又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观是教育方针、教育思想在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上的反映, 是教师修养的具体表现之一。我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而且学困生多, 所以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成绩, 必须因材施教、个别辅导。而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 需要教师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要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常常组织师德教育专题讲座, 或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 或通过网络听取专家的报告, 谈感想、写心得, 教师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 找出自己的不足, 坚守岗位, 勤奋工作, 扎实完成教学任务, 保证了我校教育教学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以爱育人, 因材施教

1. 把爱洒向每一名学生

我校的单亲、无亲生占全校学生的70.5%, 这一群体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和学校的发展。学校提出了“爱你所从事的事业, 爱你所教的学生”的口号, 并把它列为评选学校师德标兵的首要条件, 我们的教师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关心学生的生活,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思想上的问题, 使学生轻装上阵。同样的话出自教师之口和旁人之口分量不一样, 我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浓浓的师爱, 精心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能, 把对他们的期待融化于对他们的爱之中。“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 学生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慈母般的关怀, 体验到人间情感的温暖, 从而引起共鸣, 达到“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

2. 进行赏识教育, 帮助学生增强信心

学困生的心理非常脆弱, 需要教师的百般呵护和耐心的疏导, 我们从班主任到任课教师从不放弃一名学生, 教育他们树立自信。在几年的工作中, 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再平常不过的一句鼓励, 能给学生莫大的鼓舞, 使他们奋勇前进;一句无意的话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给他们泼冷水。所以我们在教学中, 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艺术。很多学困生在教师一次又一次恰到好处的鼓励和赏识中树立了信心, 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完成了高中的学业, 有的还考上了大学。

3. 师生结对, 效果显著

我校根据学困生多的实际, 进行了师生结对 (每一位专任教师每学期负责一名学困生) 安排。教师与学困生结对以后, 常找学生进行个别谈话、进行辅导, 学困生因为有专任老师负责、重视他而感到高兴, 学习态度很快有了较大转变, 逐渐改掉了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纪律散漫等不良习惯, 加上教师的耐心辅导, 学困生的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师生结对工作有领导、有检查、有总结, 与教师考评、教研组考评挂钩, 每学期对师生结对工作做得好的教师进行单项奖励。

4. 对学困生进行无偿课外辅导

我校的高中生全部来自我校初中, 为了给高中多输送一名合格的高中生, 我们多年来, 在初中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学科组织学困生辅导, 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实际, 给他们弥补以前学过的知识, 紧跟课堂手把手地领他们做练习, 不少学生通过辅导, 重新燃起对学习的信心, 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我们根据学生少的优势, 高中的辅导主要以一对一的个别辅导为主, 开学初在学年会上研究确定每位教师的重点辅导对象后, 教师们利用中午、晚自习、休息日进行个别辅导, 仅高三教师一年个别辅导次数达560多人次, 其中数学、化学教师个别辅导达到80~90次。此项措施非常有效, 不少个别科目较差的学生, 在个别辅导中解决了不少问题, 成绩逐步提高, 最终考上本科。

5.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学生少, 不由自主地就进入了小班化, 为此学校从实际出发进行大胆尝试, 研究小班化自主学习模式, 教案改成了学案、以小组为单位摆放桌椅、课堂上教师精讲多练、教师和学生多进行互动, 结果课堂上睡觉的学生不见了, 出现了学生思维被激活、小组间互相竞争、学生人人参与展示的喜人局面。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做到教育无痕

多数学生的父母远在韩国打工, 这些父母常年在外, 只是在金钱上、物质上满足学生的要求, 很少与他们进行交流, 学生缺少约束、缺少关爱、缺乏对别人的理解, 抗挫能力差。我们根据单亲无亲学生的心理问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 在心理活动课和主题班会中组织了《学会合理消费》《学会感恩》《追求与挫折》《做人·成才》等活动, 学生自编自演小品《幼小心灵深处的伤疤》《从西方升起的太阳》《隐藏的爱》等。在活动中学生建立了和谐、融洽、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 增强了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调控的能力, 从而树立其积极向上、不畏艰辛、顽强拼搏的乐观的人生态度。读几封在韩国打工的父母给孩子的信, 组织学生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 充分表达对父母的挂念、关心以及感谢之情。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父母浓浓的爱, 无亲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教育效果远胜过教师枯燥的说教。此外, 我们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 去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 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 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通过活动进行渗透,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爱育人 第4篇

案例背景:

我班的张弛同学,自七年级第一学期入学以来,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乱说话影响别人;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不管上课还是下课,总爱说一些笑话,引得班里的同学哄堂大笑,使得班里的纪律非常涣散;还常常引发同学间的矛盾,许多同学都指责他,讨厌他,不和他一起玩;各门作业几乎不做……几乎每天都要惹出一点事情。

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我真诚地跟他说他是班上最聪明的孩子之一,也应该是最懂事的孩子。他总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让人讨厌不已,他口头上答应的很好,可事后仍一如既往,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作为班主任,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不能因一个学困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不然,他可能会带坏一群立场不坚定的男生。

案例过程: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于是我多次进行家访。家访中,我了解到他从小是由姥姥带大的,姥姥对他十分溺爱,妈妈的话他一句也听不进去,妈妈说他一句,他能顶妈妈十句,这学期父亲在外打工,根本没有时间管教他。因此在家里他就是个十足的小霸王。通过多次家访后,了解到姥姥和妈妈拿他无能为力,任之放任。他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所以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

“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调查清楚情况后,我思忖着必须慎重地采取措施,否则会适得其反。我试着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劳动积极主动、踏实,为人诚实,所以,我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交谈,了解情况,相机鼓励他、激发他“你干活儿那样能干,在学习上只要自觉,你一定能行;只要你好好对待别人,同学们一定能喜欢你”。通过几次的接触启发,我与他慢慢沟通了。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再次找他谈话:“你的学习成绩在班里能排到十二、三名,这说明你很聪明;你作文写得好,同学们都很羡慕你,但是你现在的表现却令老师很失望,你完全可以把你优秀的一面表现给大家,做一个老师喜欢,同学敬重的好学生,我希望你能遵守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大家融合在一起,希望你从做人,做事方面奋力追赶。你现在对班级的生活、学习中的事情都漠不关心,如果我也放弃你,大家都不再理睬你,你会觉得生活有意思吗,你希望出现这种局面吗?”他重重地摇了摇头。“是啊,你很聪明,道理一点便通,我们一起努力,好吗。”他微微一笑,眼睛立刻生动起来。我心想:“看来这个学生还是有希望的。”自此,每当他有丁点进步时,我便适时鼓励与表扬他。还借助班干部的力量共同帮助他,使他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还和家长沟通,汇报他在学校的进步情况,家长也很高兴。我又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在鼓励他进步的同时,融进对他的要求,不能一味的由着他,满足他的无理要求。也就是要爱得有度。

通过老师和家长一学期共同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按时上交 ,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各科任老师都夸奖他,比以前进步了许多。

案例反思:

通过这个案例我认为班主任的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对于张弛同学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了错误。

师德征文 以爱育人 第5篇

---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在一个招聘中,校方出了这样一道题:“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先喜欢你的学生还是让你的学生先喜欢你?请选择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其中一个人是这样回答的:“我希望我的学生喜欢我,但是我必须首先喜欢我的学生!因为,作为教师,喜欢自己的学生是学生喜欢自己的前提。”说到这里,你会怎样回答呢?我相信大家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是,我在这里之所以把这个事例讲出来,主要是让大家明白师爱的重要性。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儿童。”陶行之先生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由此可见,教师的爱多么重要啊!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学生一种内心渴望。教师只要真诚真心付出爱,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还很容易打动学生。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可以增进师生友谊,产生情感共鸣,启迪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理智,就可以达到“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的境界,从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谛。

我们知道,在班级里,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一些表现好的孩子。在老师和学生的眼里,他们都是优等生,老师宠着,同学敬着,在他们的周围只有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可我觉得,如果这些孩子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话,他们将来遇到困难时就不能承受得了了。所以,我在必要的时候,也会适当的批评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也有错的时候,应极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更完美。例如:我们班的崔嘉文,她学习成绩优秀,品德高尚,遵规守纪。可是在课堂上,她却很不喜欢说话,而且胆子小。因此我总会叫她起来读课文,培养她的胆量。我用真诚的眼神看着她,她又把课文流利地读了一遍。为了让她彻底改掉这个毛病,课下我还经常找她谈话,告诉她一定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在上课的时候显得太懦弱。经过我的教育和她自己的努力,她终于克服了毛病,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爱可以使好的学生充满信心,不断改进、提高,积极向上;爱可以使学生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所以,只有教师用真诚的爱去对待学生,才能打动学生,教育好学生。

二、用无私的爱感化、关爱差生: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爱聪明、漂亮、健康、学习好的学生,还要爱反应迟钝、调皮捣蛋、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杜绝偏爱优生与歧视差生。“植而不修则歪,教而不育则差,育而无方则罔。”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爱要无私!和优等生相对立的,正是一些学困生。这些学生有的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也不好。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很厌烦。可是我认为如果经常批评他们,冷落他们,那他们还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吗?所以对待这些孩子,我总是不厌其烦地用爱心感化他们、关爱他们。我不是一味的批评指责他们的过错,而是对他们的优点、成绩我都及时加以肯定,使他们自己能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有信心去做好每一件事。

我认为教师在对待“差生”问题上要以全部心血倾注在他们身上,全心全意,耐心细致地进行转化教育工作,不仅不嫌弃、不歧视,而且多加爱护,对他们常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太好不说,行为习惯也我们班里有个特别淘气的孩子不好,总是打架,;多表扬,少批评。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这样,转化差生就不再是“老、大、难”的问题了。我们班的崔少涵,在对他的转化过程中,他学习成绩不理想,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没有无私的爱心,他可能就掉队了。在课堂上,别人回答很难的问题被鼓励,对于他只要把最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就可以得到掌声。这时他的眼里充满了喜悦,充满了自信。这样,他就没有时间去影响其他同学了。最难改的还是他的行为习惯,一下课他总会第一个冲出教室,一上课他又最后一个回到教室。上课之前总会有同学告他的状。别人做游戏他给人家捣乱,经常惹是生非……我课下和他聊天,他保证以后再也不调皮了,可过几天好像又忘了,又开始有同学告状。光聊天不管用,后来我发现他爱好体育,于是就利用业余时间让他与我比一比,看谁跑得快,看谁出色。这样,不但让改变了以前骄傲自满的缺点,而且还培养了他的特长,一举两得。从此以后,我看到了这个男孩崭新的面貌,同学们也不再告他的状了。

三、宽严相济,显露真爱: 宽容与严格是矛盾的统一体。宽容是另一种意义的严格。这里说的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策略。它的前提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有效的接受真理,承认和改正缺点、错误。教师要对差生“严中有爱”,对优生要“爱中有严”。

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能只用严厉的批评、叫家长、写保证书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压服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他们也会在爱的力量下变聪明,会进步的。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充分尊重相信学生,是师爱的表现。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用“将

心比心”的方法,实现了学生“以爱换爱”的目的,对我们今后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严守师德以爱育人 第6篇

我在过去的一年,由于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同志的热心帮助,本人在班级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就本人的一些认识和具体做法与大家交换一下意见,以求共勉。

一、思想修养 坚持不懈

思想是一个人动力的源泉。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一直不断加强思想修养,提高认识水平,完善和改造世界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按照《中学德育大纲》等要求,创造性地做好德育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思想学习活动,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认识其内在涵义,做好学习笔记,写出心得体会。

有人说“思想教育是空虚的”。是的,从表面上,它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我总认为它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定势,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影响着工作的导向和态度,特别是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更是高于一切的事。今年春天,我爱人由于操劳过度病倒在床,在村一个诊所治疗一个星期,我没有陪伴她,就在她治疗后赶回家的傍晚,饭还没有吃一口,可我又要去学校了,我爱人说:“今天星期一,不是没有课,就甭去学校了吧!”,“那不行,今晚学习《教师角色的转换细节》!”,“‘转换细节’学习少去一次行不行?你还要不要我的命了?”,“你的命比我的‘角色转换’还重要吗?”,我打趣了一句,毅然决然地赶到了学校。我愧对妻子,但我的获益是家庭事情事务所远不能比的,也正是由于自己思想修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课程的教育教学之中,无愧于“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誓言。

二、精于管理 人尽其才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是联结任课教师的纽带和桥梁,是指引班集体工作不断前进的灯塔和航标。

一年来,我始终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指导学生的纲要,结合本班实际,大胆开展工作,创出一条适合本班特色的管理之路。学年伊始,我就同全体学生和任课教师建立了《班级文明公约》,作为班级工作的细则。我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提高认识,进行心理内化。在日常实施中,我在学生的纪律、学习、品德等方面设表现基础分,对良好的行为适当加分,对不良的行为适当扣分;每周周会进行一次小结,既评出优秀个人,又按学习组得分情况评出优胜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对有一定差距者找出差距之所在原因,制订整改措施;在期中和期末进行总结,融入德育考评之中,作为评选三好生、优秀团员和优秀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由此,学生们时时有激励,有鞭策,有榜样,有方向,使班级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人人争光的风气。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合理指导,皆可成材,班级工作何尝不是如此?不同的学生除学习上因材施教外,管理上也要大胆使用,以期人尽其才。

有两同学性格内向,但学习非常勤奋,成绩优秀。我就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带领同学们释疑解难,认真学习,共同进步,在他们的带动下,班级浓厚的学风悄然形成,他们两个也在2010年高考中顺利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

还有两同学是“头上有角,身上有刺”的不敢管、不能理的学生,我认真观察,深入了解,发现他们最大的闪光点是善于管理学生,且为人热情大胆。于是,就让他俩分别负责班级的纪律和卫生。于是乎,“强马”变成“良驹”,班级各项工作井然有条,纪律、卫生经常获得学校的流动红旗;抓住时机我又不断鼓励、谈心,他俩的学习劲头也逐步提高,由班中的问题生转变为优秀学生,更为欣慰的是,在他俩的影响下,其他几个不良学生也变好了。申海党老师说:“你用的是啥门,‘制服’住了这几个学生?”我由衷地说:“不是制服,而是‘榜样俘虏’,这两同学是功不可没啊!”。对于这两个同学,我始终有着特殊的感情。1

对于班主任这个角色,我始终认为是班级中的导演,看你如何授课、用人,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使人人皆有用武之地。

三、以情动人 爱生如子

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渗透,传统的教师观又融入了新的内容,作为老师总是一副刻板严肃的面孔,竭力维持师道尊严而远离学生的观念,已不能适应现代高中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了。我及时转换角色,把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变成“老师+朋友”的关系,不用‘高压’政策,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古人云:师之如父母。对学生我总是付之以慈母般的爱,父亲般的情,耐心细致地进行思想教育,和谐融洽地进行心之沟通,使其对老师产生兴趣与激情。

我班有个女生,由于在市里组织的一次调研考试中,她的成绩在班里倒数第七,自卑心远远超过上进心,并萌发了退学的念头,我发现了这个苗头之后,就主动与其谈心,谈人生的道路,谈自尊,谈有自强不息作后盾的道理,使其精神面貌重新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最终成为班中学习的佼佼者。

对于家庭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更是我考虑的重点。一个学生的弟弟因车祸丧生,她的父亲由于常年的繁重劳动已不能出动大力,她的母亲身体虚弱,经济来源近乎无,对于上学,别说交书钱了,生活也成了大问题,她整天愁眉苦脸,失学的事很明显的摆在了面前;我得知情况后,带领班干部到她家中慰问,并号召大家为其捐助,这个同学的心情由阴转晴;可当学校收书钱时,她又一次犯愁了,准备辍学,我急在心头,同校领导联系先由我垫上暂缓交钱,使其重返课堂。时间过了很久,虽然那钱由于她家庭贫困仍未归还,但我心里却十分欣慰,因为我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托起了一颗希望之星。

“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一次次谈心激起了学生们心中的浪花,一次次家访产生了新的动力。我们班的师生关系始终相当融洽,学生尊敬每一位老师,老师爱护每一个学生,并自发产生了我要对得起老师、对得起父母、对得起班级的意识,班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学生面貌为之一新。

当然,对于学生只管一学年,我认为是不够的,我总是心随学生走。学生考学走了,我仍与他们联系沟通,要他们扬长避短,在高校展现精彩的人生,即所谓“风雨之中,送你一程,师生情意浓”。而学生也没忘记我,有时间就与我通电话、交谈,可谓“常回家看看”。

四、汗水桃李 任重道远

师德论文-严守师德-以爱育人 第7篇

在开展师德学习的基础上,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早在很久以前,韩愈就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清楚的概括了教师的职责,“传道”在前“授业”在后,可见“传道”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首要任务。而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有“道”才能“传道”所以,良好的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产生极大影响。现在,结合我从教几年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教师品德修养的认识:

一、爱教育

苏霍姆林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各行各业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今天,教育也不例外的。教师的劳动很平凡,几乎也可以称得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事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实则繁难的职业,需要经过复杂的过程。要把一个有如一张白纸的孩子了造就成一个会做人,会做事的人,做为教师,身上的担子是非常艰巨的。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投身平凡,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的动力。如果对教育事业没有热爱之情,那教师工作的意义和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尊重自己的选择,只有怀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显示出价值,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鲁迅先生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可见各位名家对教育工作也有着相同的理解,那就是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

二、爱学生

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苏霍姆林斯基还说“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可见,乐于把爱奉献给全体学生是我们必备的道德素质。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隐私。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常常换位思考,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爱因斯坦说:“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只有坚持爱孩子,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树起良好的师德形象,才能不断推动教学工作向前发展。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三、有素养

中学生善于模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灵,造就着学生的品质。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环下,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模范的品德去教育和影响学生。我在师范学院受到的教育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现在,从教十几年,对这句话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社会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我们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到生活,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应体现教师应有的品质和精神面貌。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说做为一名素质教育下的中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肩负着整个社会发展的重任。

四、有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手中所掌握的是世界上的无价之宝─人。”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很高,把孩子送到同样期望值高的学校和教师手里接受教育,是对学校和老师的一种高度信任。只有教师自身具备很高的文化素质,才能教出高文化水准的孩子,才能对得起“无价之宝”对我们的信任。陶行之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只有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方面下功夫,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和运用,做一块善于吸收的“海绵”,以博学的才华,赢得学生对我们的敬佩,赢得家长对我们的赞赏,赢得时代对我们的认可!

以爱育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第8篇

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明白了“师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爱所从事的事业,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是学习好的还是学困生,内向的还是活泼的,金凤凰还是丑小鸭,都应该一视同仁,无私地给他们慈母般的爱。用自己的方式爱孩子,孩子也用他们的方式爱着老师。

一、奉献真情,感动心灵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处于众星拱月的位置,娇气,自理能力差。教师要教他们知识,教他们做人,教他们与人合作,教他们关心他人……要教的东西太多了。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尊重学困生,拉近与学困生的距离,尊重他们的人格。我校五、六年级教师积极开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进步”的教育活动,为基础知识差的学生义务补习,与单亲家庭学生家长积极沟通,树立班风鼓励同伴互助,开展班会活动发挥学困生优长,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赏识教育理念,欣赏学生,尊重学生,特别是宽容学困生。因此,我校高年级学困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二、宽容理解,爱心育人

只有以爱心为主导的教育才会结出丰硕的育人之果。特别是那些后进生和学困生,他们更需要师爱。课堂上,教师给学困生发言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错的,教导全班同学耐心倾听,大家再一起研讨,从问题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培养全班学生探究行为习惯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全班同学感受到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爱。

三、慷慨赞美,真心鼓励

如果一个学生在他的学生时代,没有体验过这种被肯定而产生的庄严高尚的心理,那么,很难说他的心理是健康的。通过肯定学困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与信任。在日常与学生交往时,注意慷慨地赞美学困生的每一次最细小的进步,真心鼓励他们。

教育就是一种对成长者的加油喝彩,对成长者的完善更新。教师对学生身上蕴藏的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闪光点,应选择时机加以肯定和表扬,让他们获得信心和动力。

四、因材辅导,廉洁从教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为他们每一个都创造成功的机会。

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现实问题,一个再好的班级,也会有一两个学困生。学困生对一个班的整体水平有很大的影响,把这个问题处理好了,班级学习成绩就会令人满意,所以,转化学困生,是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工作,我认为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分析造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做到心里有数,然后根据原因对症下药,不能所有的学困生都采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校教师努力做到了以下几方面。

(一)精心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只有教师对要讲的知识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的知识,真正减少学困生的数量。这里的备课,除了要考虑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外,教师更要关注学困生,要多从他们的角度思考,哪个地方学困生能掌握,哪个地方学困生需要指导,教师都要进行估计,以便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地辅导。所以,我们要在备课上下工夫,争取做到堂堂清。

(二)用心上课

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困生的想法,多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便确定自己精讲的内容,想好突破难点的策略。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及时观察学困生的做题情况,让学生板演时最好找学困生,因为,学困生往往会暴露一些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利用这个问题为其纠正,同时也提醒其他同学不出现类似的错误,这样效果非常好。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他们回答问题后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使其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三)耐心辅导

1. 在课前辅导。

大家都知道,数学的知识有些是在以往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迁移,演变成新知识。由于学困生对以前的知识掌握情况不好,所以,学习新知识前的辅导是很重要的。如,学习分数乘法前,我就为学困生辅导约分,只有约分会了,学生才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法。课前的辅导,实际上就是为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

2. 在课后辅导。

(1)师生一对一辅导。这种辅导利于教师发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面对面地与学困生交流、辅导,使其不断进步。

(2)结成一对一学习组。每个班都有一些聪明能干的学生,这些学生学有余力,学习感到很轻松。每个学期接班摸清学生情况后,我都给每个学困生找一个小老师,让每个学困生都要准备一个辅导本,要求小老师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配合,需要教师的创新教育。即使我们的学生不能取得伟人式的成功,只要他们能够在平凡的人生中获得健康成长,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取得与其天赋和才能相匹配的业绩就足够了。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如此,则高质量的教育指日可待。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育人目标就是实现了。

专家点评:

程悦副校长结合学校的管理工作,遵循“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理念,带领教师们开展了“以爱育人”系列教学活动,全校达成共识,师生通过活动的开展都有不同的提升。

以爱育人 共同成长 第9篇

一、“以爱育人, 共同成长”理念的形成

每当看到校园里嬉戏奔跑的孩子和步伐匆匆的老师,我时常在思考: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但是怎样教育人,靠什么培养人呢?要靠教师、靠课程、靠教学资源……但支撑这一切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大厦的基础。古今中外各种教育思想众说纷纭,但“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是其结合的焦点。基于此,我提出“以爱育人”的观点。

在观点形成初期,由于认识水平有限,“以爱育人”偏重于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爱。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我们重新探讨“以爱育人”的观点,深挖爱的多重内涵,明确了爱是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爱是校长对教师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对学校的爱;爱是使命,是责任,是宽容,是尊重;爱是学生成长的动力,是教师职业生命的幸福源泉。

我校地处寸土寸金的通州城中心地带,因旧城改造、居民搬迁等客观原因,学校的迁址、改造已等待多年,制约了学校正常发展。但是我想,评价一所学校的优劣不应当以有几幢漂亮的大楼、有多大的办学规模为标准,更重要的评价指标应当是校园里面的人,是学校内隐的价值观、做事态度和行为方式。我们应当明确现实条件下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放弃无谓的幻想,在可为之处做文章。

在此基础上,我们反复研究学校育人和发展的目标,在校园内涵发展上做文章。根据学校现实条件和环境,根据学校的区域位置,学校确定了适合自己特点的办学目标。主要有三点:选择有效的管理方式,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以人为本,以爱为魂,塑造有作为的教师;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性成才,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创建有特色的学校。以此来实现学生、教师共同成长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至此,我校“以爱育人,共同成长”的核心理念初步形成。

二、构建充满尊重与关怀的管理环境

要让“以爱育人,共同成长”的理念被全体教师认同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管理方式的选择与实施至关重要。

服务,就是把“以爱育人,共同成长”的理念渗透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把制度管理与情感沟通结合起来。淡化领导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做到服务到位、服务到人、服务到心。

服务到位:班子成员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注重研究管理目标落实的方式和方法,把工作做细,让教师们感到“爱”的存在。

服务到人:班子成员分到各个教研组,参加教研组的各种活动,每个班子成员都有重点的联系沟通对象,要经常走下去,进入教研组,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协商,解决各种问题。

服务到心:班子成员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影响教师工作状态的切实问题,做教师的主心骨、好参谋、好伙伴。

和谐,是指学校管理要打整体战,使学校各个部门、各种因素和谐共生,形成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有机体。

平衡:我校领导班子的工作原则是既各司其职,又合作互补,这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难解的课题。在学校分工上,我们尊重教师的个性和才能,注重能力的强弱搭配、性格的刚柔互补和年龄的互助组合,学校工作减少了内耗,步入良性循环。与此同时,我们关注教师内心的自我认同和心理和谐:对教育教学业绩突出、成绩显著的教师,我们大力表扬,为其成就喝彩,促其树立更高的追求目标;对一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付出的教师,我们通过“最爱我的老师”评选,彰显其功绩;通过“爱生标兵”的表彰,肯定其付出;通过“紫禁杯”优秀班主任评选,树立其威望。如此用其长避其短,使教师们感受到了工作的快乐和价值。

协调:学校的课程安排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哪一个链条上出现故障,都会影响全局。我们尽可能合理安排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工作中少了一份怨气,多了一份投入。我们及时调整各种微妙的人事关系,倡导“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相处之道,使教研组内互相理解、互帮互助,亲如一家。

关怀带来和谐,尊重产生动力。以2006年为例,我校荣获了“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区巾帼文明岗”及“区精神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及奖励。

三、以人为本,塑造有作为的教师

和谐校园的生存与发展,教师是根本,我们在教师发展上采取“引领、激励、成就”的思路。

1.抓反思,促提高

以学科理念为取向,给教师一个自我更新的机会,从专业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等方面提高素养; 以实践反思为取向,给教师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研究中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整体效应,并通过教学叙事、个案研讨等活动,提高其研究能力。

2.抓研究,上档次

课题研究研出兴趣。我校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两项,承担市级课题两项、区级多项,并连续三年获市级科研先进单位。2004年6月,我作为北京市小学界代表在全市教科研会上交流。

课改小组改出新意。我校是北京市课改样本校,多次被评为市区课改先进单位。我校低数组、高语组和自然学科等,分别作市区教学、教研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

教学比武比出干劲。在我区举行的“春华杯”、“秋实杯”教学比武中,我校届届榜上有名。

材料积累累积成册。教师的“反思日记”、每周一练,学生数学日记、作文集锦、阅读展台的积累,既使常规管理的内容形成了系统,同时也汇聚成了我校比较丰厚的教育教学智慧和资源。

校本课程形成特色。我校的“古诗诵读课程”、“艺术活动课程”、“学生自主实践课程”正在有声有色地开展,经验于2006年11月在区交流。

教育论坛论出水平。我们定期开设师德和教学论坛,教师们可以开诚布公、无拘无束地进行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教育智慧的交流探讨。教师优秀获奖论文集《杏坛春雨话情怀》已出版两本。

我校是一所老校,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文底蕴,有很多优秀教师。校长的责任心促使我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铺设台阶,让人人都感到受尊重,感到成功的喜悦,感到在中山街小学当教师的光荣与自豪。为此,我们对优秀的教师采取“引路子”、“压担子”、“架梯子”促其成才;对有特长的教师,用其所长;对年青教师,给他们搭建成长与展示的舞台。

四、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创建有特色的学校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亚斯贝尔斯)正因为有爱,才使教育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教师是托起太阳的人,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创建有特色的学校,是我们一贯的目标。

我们按年级,有层次、成系列地抓艺术教育,对大型团体艺术活动课程进行相对稳定的设计和安排。一年级:交警操;二年级:功夫操;三年级:腰鼓队、藏族舞、新疆舞、儿童集体舞;四年级:傣族舞、鼓号队;五年级:手工制作;六年级:民间工艺制作。

在全员参与、动静结合的基础上,我们设立了合唱、舞蹈、工艺制作等二十几个校兴趣组,挖掘和培养学生的特长,构建了我校“培养艺术兴趣,训练艺术技能技巧,提高艺术鉴赏力,发展学生特长”的多层次艺术活动系列。我校的艺术教育,做到了“广播里有声、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字、社会上有名”。

我校的合唱队、舞蹈队多次在市区艺术节、合唱节上获得殊荣;英语组、科技组、田径队多次在市区科技节和运动会上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小小交警团”的表演在通州区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声名远播。我们还分别举办了市、区艺术教育成果大型展示,被区教委评为“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区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并被团中央命名为“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中山街小学)

上一篇:给王菊投票标语下一篇:机关单位双语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