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文艺部活动总结

2024-09-14

2009—2010文艺部活动总结(精选3篇)

2009—2010文艺部活动总结 第1篇

2009—2010年秋季初一体育教学总结

薛素蓉

转眼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日子,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我能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一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这学期我们主要是以广播操为重点,在体育课中我们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宗旨,通过体育教育教学使学生生理、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只片面地对学生体质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型化的教学模式,使整堂体育课处于一个枯燥无味的情境当中。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倦、逃避的心理。而快乐体育则需要体育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一切有益于改善学生对体育课的手段。使学校体育更好实施,以达到其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过高要求也是不利快乐体育的实施。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教师可以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成功。如:在单足跳的练习中,可允许学生换一次脚。这样就使学生尝到成功的滋味,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既要求学生严格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自信心的方面,还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同时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首先,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杜绝上课的随意性,我能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并对活动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学他人之长处,补己之短处,借鉴那些好的教学经验促使自己在教学中能更近一步。其次,这学期重点抓了广播操,这套操同学们没有学过,同时这套操难度较大,花了较长的时间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很认真的去学习而且能够积极配合,很值得表扬。在教操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在强调动作的标准性以及协调性,教过一遍之后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探究。在做操的过程中我们也运用了情景教学,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从开始就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如果一旦学生养成坏习惯,再纠正就困难了。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对广播操进行教学的。

1、在做示范时一再强调动作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这样学生才能学习的更加标准。反过来,如果老师做的就是不规范的动作或是错误的动作那么学生做的也对不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操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

2、在课上讲解要少而精,留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机会较多。

3、教师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有所理解。

4、口令要清楚、洪亮、准确。

5、纠正错误动作要及时。

再次,在教操的过程当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

本期学校开展体育赛事,能积极组织和配合学校、教研组、班主任的工作,组队—训练—比赛,学生对运动参与的热情较高,为今后的体育教学和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结写完了,并不代表这一学期或今后的任务已完成,还需认真总结哪些方面今后要加强改进,另外多于其他体育老师交流和向有经验丰富的老师虚心请教,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提高。

2009—2010文艺部活动总结 第2篇

一、大型文艺演出对地方文化服务优势分析

1. 让地方观众能够拓展视野, 活跃地方文化

文艺演出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是各国之间、各地之间文化交流的传送枢纽。应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 各省市的文艺部门积极举办大型文艺演出。运用多样的表现形式, 请明星、大腕, 大导演, 异地文艺节目融合当地的特色文化, 秉承文艺演出的宗旨, 将个性化的文化带向世界各国各地。如广西历年举办大型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不但把广西优美的民歌推向全国,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反复演绎, 宋祖英的一首《大地飞歌》使广西民歌飞向全国飞向世界。可以说大型文艺演出不受任何的地方限制, 能够为广大观众随时随地的提供观赏性极强的演出内容, 大体包括大型歌舞、杂技、相声、小品、情景剧等。这些都值得地方文艺演出的借鉴。可见大型文艺演出中所包含的文化与艺术色彩呈现多元化、个性化, 表演方式呈现灵活性、独特性。这极大地影响着地方文化的发展, 有利于地方观众扩展视野与活跃地方的文化。

2. 引进商机,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现阶段的大型文艺演出, 经费来源于多数是地方财政, 然而大型文艺演出耗资巨大, 政府每年给文化事业的固定经费是远远不够的。-般大型文艺演出政府买单居多也伴随着招商引资的进行。广西举办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就是在“两会一节”即:“东盟高峰论坛会”“东盟博览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进行的。这种大型的文艺活动, -般遵循活动的宗旨:“博览会”的规模、“高峰会”的对象、演绎出特定“民歌节”的内容。显然, 广西这“两会”推动了“一节”成为品牌活动项目;“一节”为“两会”增添了光彩, 为地方引来无数商机。还有些大型的文艺活动靠企业赞助, 所以融入企业理念的形式或加入广告词, 为所提供赞助的企业进行宣传。同时采取发放有关企业小礼物的手段, 不仅可以为文艺演出掀起高潮, 还极其有利于外地企业进驻本地企业。也就是说, 首先通过文艺汇演的宣传, 将活动主题、内容或企业的知名度打响, 其次通过当地观众的口口相传, 有利于活动主题、内容或企业形象的建立。对于这些便于活动主题、内容或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而言, 很大程度的为当地经济引来商机。可见, 大型文艺演出有利于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

二、大型文艺演出对地方文化服务劣势分析

1. 增加财政压力, 打击地方文化建设和发展

当今社会, 越来越多的大型文艺演出不断的在地方上演。无论是打着宣传企业理念的文艺演出, 还是旨在交流文化的文艺演出, 或是宣扬传统节日的文艺演出, 所需要的经费都不在少数。少则2-3百万元, 多则5-6百万元, 有些1千万元左右。就地方财政部门而言, 这无疑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再加上当地文化部门需要解决明星、专家以及演出人员的食宿问题与交通问题, 舞台的搭建与演出的宣传问题, 特别是组织当地演员、甚至学生、工人、部队, 包括后勤人员的配合, 搞得“全民皆兵”。这不仅抢占了地方人力资源利用, 造成社会怨言, 也抢占了地方文艺活动的演出机会。一些地方办了几次所谓的“艺术节”, 每次大型文艺演出都花几百万元, 可当地文艺团体要求建-间排练场或买一台练习钢琴, 一拖再拖不能兑现。大型文艺演出增加了财政的压力, 某种程度地打击了地方文化建设与发展, 是显然易见的。

2. 加快公共设施的损耗程度

一场大型文艺演出的举办, 离不开众多部门、公共设施的支持, 尤其是公安、交警、消防以及电力、卫生等硬件和软件配套设施。从布置舞台开始, 我们就需要运输大量的建材、照射用具、音响设备等;到晚会当天嘉宾与观众到场;再到演出结束之后人员的疏散与设备的撤离这些都离不开治安、消防、卫生以及交通运输。导致了强大的交通运输、安检、场地等问题给地方带来了压力和损耗。就其他公共设施而言, 大型文艺演出的进行伴随着大量的人员流动, 人员在段时间内的急剧性集中增加, 无疑对于公共设施的使用频率增加, 也就自然而然的加快了公共设施的磨损程度。

三、转变大型文艺演出对地方文化服务影响的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的发展, 信息技术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着国家与国家之间, 地方与地方之间经济和文化的相互交流与相互借鉴, 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 文化在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而文艺演出就为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就大型文艺演出与地方文艺演出之间的关系来看, 我们应该发扬优势, 避免劣势。将大型文艺演出中值得借鉴的演出形式与舞台效果融入地方文艺活动中来, 将地方的特色文化融入到大型文艺演出中去。同时政府应控制大型文艺演出与地方文艺活动的举办频率、规模,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财政支出, 公共设施的加速损耗以及阻碍和谐社会的发展的状况。加大对地方文化的资金投入, 使大型文艺演出与地方文艺演出相互融合, 将特色文化以舞蹈、歌剧、相声、小品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 从而做到大型文艺演出与地方文艺演出相互促进, 相互借鉴, 共同进步, 共同发展的交相辉映的景象。这样的景象大大有利于我国文化的发展与地方文化传承。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热潮, 文化与社会也得到了发展。现如今文艺演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是我国各地方文化交流的平台。本着和谐发展的原则, 本文对大型文艺演出与地方文艺活动之间利弊影响做出探究, 希望以此可以推动二者之间按的共同发展, 形成一个娱乐、文化传播、经济发展于一体的, 雅俗共赏的艺术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程平.韩娜.当代中国与西方文化冲突下的文化危机[J].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8.6.

[2]刘守宽.发挥本土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鲜明文化品牌[N].铜川日报, 2005.1.

如何开展农村群众文艺活动 第3篇

【关键词】 农村群众;文艺活动;开展

农村群众文艺活动的发展,渐渐成为大众关心和讨论的焦点话题。这既是当下人们经济生活繁荣伴随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增加的现实性反映,也是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建设的政策导向。日益增长的经济,为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奠定了物质基础。不可否认的是,农村群众的文艺活动取得了重大进步,农民的文化生活有了较大的丰富与充实,农村的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创新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然而,农村仍因其固有的缺陷,如资源分布不均、人才缺乏、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限制了农村文艺活动的长足发展,使得更具文化内涵与高层次、专业化的文艺活动难以正常举行,这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不断完善。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多民族国家,民俗文化覆盖面广,参与群众之多是其他文化群体无法比拟的。而我国地大物博的农村,更是许多民俗文化的起源地,农村群众文化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互联网的四通八达也更加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人们的选择更加自由与多元。而我国农村群众的文艺活动并没有跟随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繁荣,相反面临着许多困境。要解决我国农村群众开展文艺活动面临的问题,就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阻碍我国农村文艺活动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虽然政府在不断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但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干部群体因自身素质低、责任意识差、群众思想薄弱、轻视文化教育等,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认为文化建设见效慢,从而将大部分时间精力放在能够增加经济指标的事业上,不重视甚至忽视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为农村群众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艺活动,也就被边缘化了。尽管我国农村地区有着历史悠久的文艺气息,但比较零散,多局限于小区域,未形成自身的特色及品牌,影响力及号召力有限。

城镇的发展吸纳了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而留守农村的大多数是老弱病残。他们既缺乏文化知识,又不具备筹划文艺活动才干与体能,农村文艺活动主体的缺失,成为农村无法做大做强文艺活动的关键掣肘。这些留守农村的群众,茶余饭后的休息方式,不是看电视、打麻将,就是喝喝茶、话家常。如此单调、枯燥的娱乐方式,怎能让农村的文艺活动生龙活虎?因此,发展农村文艺活动,需要创新、多元,更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与文化素养的人才。

近几年来,农村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城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在文化建设方面,更是有着天壤之别。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资助的资金有限,难于真正扶持农村图书馆、文娱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且即使初期将图书馆、活动中心建起来了,但后期维护不足,设备更新换代滞后,难于真正发挥普及农村群众文化知识的作用,这也使得农村的文艺活动多无局而终、流于形式。

针对上述三个制约农村文艺活动发展的主要因素,要使农村群众的文艺活动取得长足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农村干部群体素质,挖掘农村文化特色,重视农村文艺活动的发展

我国广大农村的干部群体多数是农民出身,知识涵养不够,思维方式落后,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丰富、多元的农村文艺活动需要一群高素质、先理念的干部队伍来指引它、发展它。而轻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思想更是与时代前进的步伐相背离。因此,加强农村干部群体的素质教育,重视农村文艺活动的开展,极其重要。一方面。应对干部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文化洗礼,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只有自己重视文化知识时才能领导他人在文化道路上前进;另一方面,应从农村群众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艺术入手,引导和鼓励农村群众深入民间文化艺术,组织编剧音乐舞蹈类、戏剧艺曲类等文艺作品。同时,将农村群众自创的文艺作品编辑成册,将传统文艺传承后代,让传统文化重现活力。

二、创新农村文艺活动开展方式,丰富文化内容

单调枯燥的娱乐方式让农村文艺活动失去发展生机,因此创新农村群众的娱乐方式,为农民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举办适宜农村群众的电影展、话剧、演唱会、戏剧等文化活动,让农民在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领略我国的民俗文化,陶冶农民群众的情操。除此之外,还可以安排一些读书小组、纪念日等主题性文化活动,让农民了解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寻找生活的乐趣与动力。同时,充分利用学校、民间艺术团体、媒体等平台宣传农村传统文化,鼓励农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文艺活动的传承和保护,培育本土的优秀的“草根歌手”、“草根演员”等。只有当文艺活动真正给农民群众带来欢乐、带来进步,人们才会将其作为一件正事来对待,才会想法设法来完善它、发展它,从而继续为人们服务。

三、推动文艺设施、文艺队伍进农村,促进文艺事业发展

文艺设施,如健身器材、农村图书室等农村文艺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农村尚十分缺乏。为农村群众配置适量的建设器材,增添文化书籍,设立文艺信息共享中心,方便群众查阅资料,学习文艺知识。同时,农村应采用“挖掘+培养+带动”的模式,挖掘农村中的文艺能人,并培养新生代文艺专才,规范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挖掘一些有时间、精力、懂文艺的积极分子作为农村文艺活动的骨干,并培训拉丁舞、现代舞等知识,通过其带动整个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同时,在重大节假日,以和谐农村等主题活动为平台,通过开展歌舞话剧类比赛,营造农村良好的文艺氛围。

四、人才是开展农村群众文艺活动的关键因素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导致留守农村的人口以老弱病残为主,而这些群体多为需要社会关爱、辅助的人群,在农村经济及文化发展方面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要建设农村文化事业,抓住“和谐农村”的发展机遇,重点做好农村文艺事业,关键是要以人为本,发挥人才的资源优势。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条件,留住人才致力于农村文艺事业的发展。让他们不用千里迢迢奔走他乡,为生计奔波。同时,给予适当的晋升平台,让人才有伸展的空间;另一方面,要大力表彰、奖励在农村文艺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知人善任、鼓励创新。重视发现并培育土生土长的文化能人,传承民间文艺精品,繁荣农村民俗文化,才是发展农村群众文艺活动的关键所在。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人们的精神归属。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文化作为其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需要着力建设好。抓好农村群众文艺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各级党政机关的责任,也是群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不能因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专业人才匮乏,或者文艺活动发展见效慢等,就轻视农村文艺活动的实质性作用。正视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真正把握好农村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充分调动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对农村文化事业的财政支持倾斜,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缩小城乡居民在文艺活动方面的差距,促进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①贾小平.浅议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

上一篇:建筑工程资料年度总结下一篇: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