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06-16

定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精选6篇)

定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1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定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定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定州发展层次最高、变化最大、势头最强的时期,具有里程碑式重大意义。特别是省直管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决策部署,适应新常态,融入京津冀,戮力推进“五大专项行动”,“十二五”胜利收官,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坚定发展自信,有效应对经济下行挑战,经济增速跨入全省前列,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双过三”,分别达到300亿元和31亿元,年均增长9.5%、1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6.6亿元增加到16亿元,城乡居民收入由10590元、5720元增加到2.3万元、1.2万元,实现了三个翻番;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2%,城镇化率、农业产业化率分别提高5个和4个百分点。7项、至少5项指标增速在全省13市排第一,其他居前列,重点项目建设名列前茅,经济竞争力居全省第17位。全市发展实现了逆势跃升。

我们勇立时代潮头,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宏观战略,省直管改革扎实推进,协同发展强势开局。相继被确定为新型城镇化、农村土地征收改革、投融资改革、健康促进等11个国家级试点,部分领域已经取得突破。城市总规达到100平方公里,被命名3个全国重点镇,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获批1个国家级、4个省级园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列入全省40个对接京津平台。编制完成协同发展《纲要》,一批京津企业和院校落户。定州正在成为上下关注、各方青睐的热土。

我们把握主攻方向,聚力转方式调结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速,新兴产业逐步壮大。经济开发区列入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年销售收入近300亿元。四大企业入围全省“百优”,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列入8个示范集群,纳税超亿元企业达到7家,新能源汽车、正阳工业园、医药产业园、养殖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建成双天、朝晖两个省级创业辅导基地,北方再生资源基地、体品小区入驻企业260多家,为全省产业转型、治污减排探索了新路。新型工业化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

我们紧盯工作主题,开展城市建管攻坚,市容市貌发生巨变,新兴区域中心城市具备雏形。累计完成城建投资200多亿元,干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编制上百个规划,被确定为全省“多规合一”试点。古衙署、博物馆等标志性工程主体竣工,古城恢复列入全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定州东站及站前广场一期、跨高速立交桥竣工,迎宾大道、市民中心等加快建设,新区框架基本形成。完成旧城改造182万平米,实施12条街道提升和贯通工程,新上一批公园绿地、供水供气、路灯夜景、综合管网等基础设施,推行网格化、数字化、社会化城管,洁美亮绿序水平大幅提升。河北国际机场定州航站楼运营,京港澳高速完成拓宽并新增一个上下道口和服务区,曲港高速启动征迁,定魏路升级为国道。来往宾客无不为定州变化而惊叹。

我们着力夯基固本,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现代农业崛起,农村发生积极变化。粮食生产“十二连丰”,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及蔬菜、花木核心产区。首农、伊利、四方、德胜等龙头企业快速扩张,食品、苗木、幸福邑等产业园开工,“三品一标”认证17个。首家部省共建农业信息化示范市启动,金融支持农业发展工作得到农业部肯定。开展农村交通、电改、环境、改厕四大攻坚战,新改建公路1200公里,完成电改300个村,森林覆盖率提高5.5个百分点。实施124个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了全国文明镇、文明村。农业和农村由传统向现代华丽转身。

我们保持高压态势,科学精准治霾,依法铁腕治污,大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日见好转。出重拳压能、减煤、控车、降尘、治企,172家钢网、铸造、防水卷材企业完成煤改气改电,拆除燃煤锅炉239台、砖瓦窑45座,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8779辆,推广洁净型煤4.1万吨,城市公交等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549辆。电厂4台机组全部超低排放,城区集中供热达到380万平米,旭阳焦化综合整治工程全国领先,中德合资生物天然气项目得到省主要领导肯定和支持。圆满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年荣获环保先进、唯一未被扣缴生态补偿金的县市。中央电视台、《中国环境报》等媒体报道了我市的经验做法。

我们坚持革故鼎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率先深化行政审批、商事制度改革,取消302项审批事项,建成网上审批平台,制定负面、权力、责任三个清单,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五年实施超亿元项目104个,总投资592亿元,市场主体增长近5倍。近两年组建20家集团公司,注册企业、规上工业企业、限上贸易企业全部翻番。稳妥推进机构、财税、养老金、供销社及农村综合改革,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运营。中行河北省首家县级分行挂牌,城建投集团运营,金融存贷比上升4.7个百分点。组建强有力的科技联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7家。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

我们牢记为民宗旨,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公共资源向民生倾斜,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升。五年来民生支出151.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6.5%。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0%和100%,城乡医保补助标准分别增长2.9倍和3.2倍,企退人员养老金、公教人员工资连年上调。建成保障性住房余套,改造农村危房2300户,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面达到65%。公开招聘902名基层教师和医护人员,新定州中学、人民医院住院楼投用,中医医院、精神病院迁扩建竣工,改造6所卫生院、21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文体事业多次在全国全省获奖。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食药安全、信访稳定、民族宗教、社会治安等领域平稳,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统计物价、妇女儿童、扶困助残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成绩。

20,我们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治污染、惠民生、防风险,科学施策、精准发力,在钢材和焦炭大幅降价、保障阅兵任务的大背景下,生产总值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均大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国土、环保等重项工作获得国家部委通报表彰,全市PM2.5浓度下降20.6%,优良天气增加41天,重污染天气减少38天,为“阅兵蓝”作出了贡献。在世界经济疲弱复苏情况下,完成出口总值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增比居全省前茅。畅通961890热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群众监督,办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243件,满意率达到100%。

各位代表!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前进中新旧矛盾交织:结构性问题突出,传统产业、四大企业占比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起步晚,调整转型尤为迫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和生态修复任重道远;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升;财政收支矛盾凸现,保民生、保运转吃力,还有1.6万贫困人口;营商环境不优,“中梗阻”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干部对新常态不适应,精神状态欠佳,“四风”问题还未杜绝。对此,我们一定直面应对,破冰前行,用市场、法治、改革、创新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特别是省直管以来的发展历程,困难前所未有,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善用解放思想“金钥匙”,摒弃县城标准,摆脱换档焦虑,创造性地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力推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点工作;我们牵牢创新驱动“牛鼻子”,推动体制、科技、金融、园区等方方面面创新,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我们坚守执政为民“生命线”,优先保障民生投入,着力解决事关群众的利益问题,凝聚了谋发展、求跨越的强大合力;我们严把作风建设“总开关”,践行“三严三实”,坚决纠正“四风”,锻造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干部队伍,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各位代表!“十二五”取得的成就,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任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接力奋斗。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驻定州单位干部职工、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定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定州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作用愈来愈加重要。赵克志书记给我们提出“双百”目标,张庆伟省长要求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特色功能节点城市。能否承担好这些重大历史任务,内因至为关键,理念尤其重要。必须坚持新型城镇化全域整体推进、统筹新“四化”,向设区市看齐,与百强县对标,奋起赶超,跨越腾飞。

“双百”工程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行动纲领,通过十年努力,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到2030年建成百万人口城市。实现这一目标,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必须坚持功成不必在我,一个工程干到底,一锤一锤往下钉,“十三五”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做优产业,优化结构,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0%以上,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翻一番,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十强。做强城市,常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和45%以上,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城市群中特色区域中心城市、京廊保石轴线上重要节点城市、北上南下和东出西联的重要物流基地。做美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高于以往、好于周边,PM2.5浓度比20下降4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7.2%,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做好民生,构建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各项事业创一流水平,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总体要求是: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实现市委“一二二一”目标,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树立发展新理念,把握工作主基调,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为建设新兴区域中心城市、实现“双百”目标夯实基础。

主要任务是:

(一)崇尚创新,构建活力之市。按照赵克志书记要求,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贯穿到一切工作之中。高标准完成国家级试点工作,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土地、资金、政策等瓶颈,为全国提供有益借鉴。突破既得利益格局,深入推进“放管服”工作,建立行政审批局,推行网上审批,下放审批权限,实施精准优质服务,打造最优政务环境。落实工业、农业、金融十条措施,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每年新增市场主体3000个以上。围绕制造、能源、环保、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组建新的科技联盟,力争进入国家和省级层面,构筑以企业为主体、以联盟为支撑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

(二)注重协调,构建特色之市。正确把握中央总体布局,把协调发展作为制胜要诀,实施城乡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动产城教融合、市镇村统筹、差异化发展,完成古城恢复三期工程,打造京津冀旅游目的地。新增城市建成区30平方公里,旧城功能和形象大幅提升,形成区域性经济、文化、医疗、教育中心。提升交通干道,谋划城际交通,增强辐射力和带动力。围绕“五改四美”目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特色高铁小镇,扩张3个全国重点镇,创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

(三)倡导绿色,构建生态之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突出煤烟治理,国华电厂稳定超低排放,集中供热向城郊和园区延伸,全面取缔城区燃煤锅炉,农村推广清洁能源。推进传统产业入园发展,实施生物天然气、焦化综合整治等项目,为全省提供成功模式。工业企业全面推行清洁化生产,建筑工地严格执行标准化管理,健全城乡污水垃圾处理体系。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逐步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实施城乡绿化工程,推广中水回用,全域生态修复取得突破。

(四)厚植开放,构建制造之市。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成立专门组织,积极推介定州,准确掌握京津产业外溢信息,引进“央企”、“京津企业”和国内外500强企业20家以上。按照“三个精准”要求,创建千亿元开发区、国家一流农业科技园区和文化园区,构筑承接京津功能疏解的平台。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引进战略投资,扩大有效供给,加快信息产业与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新兴服务业深度融合、互动攀升,推动产业产品向中高端迈进,培育纳税超亿元企业20家以上,国家和省级农业龙头10家以上,打造河北高端制造中心、绿色煤电基地、现代物流走廊和服务京津的绿色食品基地。

(五)推进共享,构建和谐之市。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我们肩负的政治责任。加快培植各类产业小区,壮大村镇经济,加强帮困扶贫,推动充分就业和全民创业。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加强学前教育和养老事业规划建设,解决好“一老一幼”短板问题。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各项事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推进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强化社会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防范各类风险,建设平安定州。

机遇承载使命,挑战考验担当。我们面临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持续“探底”、投资和内需拉动不足、工业品降价等不利影响,更有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等重大机遇,随着一批国家级试点和战略项目实施,增长势能、创新动能、内需潜能集中释放,改革红利、转型动力、政策合力融合叠加。尤为重要的是,省委、省政府对定州寄予厚望,各级领导都给予特殊支持,广大干部群众创新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具备了跨越腾飞的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相信,通过五年努力,一个更加富强、美丽、幸福的新定州,必将崛起在燕赵大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重点工作

筑造对接京津新平台。采取一园多区摸对经济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首农现代农业循环园区、再生资源基地等各类特色园区,进行重点打造,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强功能,提升承载能力,引导我市优势产业进区入园、创新升级、释放新动能,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以培育和对接新兴产业,打造占地100平方公里、知名度较高的协同发展示范基地。对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实施封闭管理,下放更多的自主权和审批权限,建立一级财政,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新开2条道路,新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各一座,启动11万伏变电站建设,推动环境、设施、产业、管理等整体升级,成为京津冀地区优质的项目承接平台。

去年以来,我们通过共同努力,优化服务,承诺践诺,一大批项目落地,投资洼地效应初步形成,但也有部分项目因种.种原因未能落地。对此,要认真梳理,找准症结,下大力解决问题。要以吸纳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乃至国内外的增量产业为目标,组建一支常年专驻北京的队伍,领导带头上门招商、定点招商、精准招商,发扬蚂蝗吸血的劲头,一对一联络,一对一盯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招商不成绝不回头,引进重大产业项目5个以上。健全推进、退出、考核机制,限期未开工项目收回土地等要素供应,对66个超亿元项目逐一签标立状,明确时间节点,硬化推进措施,新开工产业项目20个以上。

(二)着力转方式,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转型升级是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抓手。要积极对接国家创新并扩大有效供给七项重点,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动产业向高精尖、集约型、效益型迈进。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建链、补链、强链”,推动四方、长安、电厂、旭阳、首农等企业创新升级,谋划实施一批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项目,打造国家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城市。推进长安汽车研发中心、新能源汽车、GTM专用车等项目,正阳、万通、生态养殖光伏发电等特色园投产,做强高端制造、新能源、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基地,尽快使新兴产业成为顶梁柱。

推动传统产业去产能、去库存,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实现集约化发展。北方再生资源基地全面开展招商,积极争取与中节能全面合作,确保废旧轮胎深加工、家电电子拆解再利用等3-5个超亿元项目落地。体品小区一期全部投产,引进滑雪器具及运动装备等项目,提升产业附加值与知名度。各乡镇都要围绕“一乡一品、多乡一品”,挖掘与保护现存产业,打造新的增长板块。统筹把握好平衡点,善于运用市场的办法去产能,对“两高一低”和僵尸企业停止要素供应,引导减量转型,进军其他领域。

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开展降本增效专项行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搭建更高的研发与对接平台,打出一套组合拳,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渡过难关。着力补齐金融支撑短板,扶持1-3家企业上市融资。推广保定银行“再生贷”产品模式,鼓励银行开发设计金融产品,组织企业项目、产品、需求与银行精准对接,引导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输氧造血”。对接首创、广发证券等各类基金,建立产业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政策性基金,促进企业资产证券化,降低企业融资门槛。

把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口,推动神华物流中心、电商产业园、铭正通达物流园、中铁综合物流园等项目,引入红星美凯龙、东明国际等家居连锁品牌,打造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健全“万村千乡”市场网络,启动新一轮汽车下乡政策,推广应用长客新能源车。把旅游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引入知名企业和专业队伍,立即着手景区规划、线路谋划和产品策划,融入京津冀大旅游格局。推进微软定州、数据中心、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壮大科技、金融、信息、法律等服务业态,增加服务业比重。

(三)着力提品质,塑造中心城市新形象。按照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把城市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把城市建设作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按照城市功能定位,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大力发展城市经济,解决“人往哪里去、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筹”的问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使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和待遇,加快农业人口进城速度。扎实推进国家农村土地征收改革试点,加大“空心村”治理力度,稳妥推进村庄整合撤并,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资源,优化土地开发利用布局和结构。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注入,启动河龙线改造、自来佛街南延等PPP项目,拓宽融资渠道。

认真落实赵克志书记关于“提质、扩能、攻坚、特色”的要求,深入开展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发展战略研究,高标准完成“多规合一”规划和全市域详规编制,一张蓝图管到底。加快既定工程建设,古衙署、博物馆、贡院广场、开元寺竣工,古城区片全部开放。启动王灏庄园、中心南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造条件。迎宾大道及综合管廊、市民中心、兴定路东延等投用,推进高铁新城综合开发、清风北街立交桥、五星级酒店等项目,现代化新城初具规模。旧城改造以强功能、改形象为重点,地表水厂及供水管网、所有主干道贯通改造工程竣工。按照县城标准对李亲顾进行规划布局,抓好清风店、开元等全国重点镇和高铁小镇规划建设。长安办、西城区、庞村、高蓬、周村等有产业聚集的乡镇办,以及东亭、东旺、大辛庄等有产业基础的乡镇,要通过园区建设,发展优势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面向农民农村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产业支撑、人口聚集,推动农民就地城镇化、乡村向新型农村社区迈进。杨家庄、大鹿庄等城郊乡镇,要强化城镇意识,加快村改居步伐。其余乡镇坚持差异化发展,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加强城市治理创新,整合数字城管、智能交通、智慧环保、公共服务等信息资源,推行智能化、网格化、规范化城管,落实“门前三包”,加大对违章建筑、马路工厂、背街小巷、死角死面、城市出入口的综合治理,杜绝车辆、门店、噪声、广告、垃圾等违规行为,主要街道实现“路面每平米浮尘不超过15克,垃圾落地不超过15分钟”的环卫目标,逐步向更高标准迈进。

积极配合曲港高速、石津高速和息子线建设,争取国省干道养护管理权,新改建农村公路100公里以上,构筑涵盖全市的1小时辐射圈。及时跟进跟踪京石城际铁路建设,扩大定州交通优势。大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全面完成低压电改,灌渠节水改造竣工。推进唐河、沙河综合整治和未利用地开发整理,保障建设用地需求。加快宽带提速降费和重点公共场所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为打造智慧城市夯实基础。

(四)着力促统筹,书写美丽乡村新篇章。实现新型城镇化,必须把“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解决,加快改变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发展全产业链生态循环现代农业,是改变农产品品质差、附加值低、产业链不完整的有效举措,是实现农业由大变强的根本途径。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以做大各类龙头企业为抓手,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对接品牌、资金、技术和产业,推动畜牧养殖业向粪便产沼气、沼渣作肥料、肥料增产农作物、农作物变饲料、饲料推养殖的循环模式转变,谋划畜禽养殖基地及屠宰中心、无害化处理场建设,严格定点屠宰,鼓励肉食品深加工,逐步建立生态循环、全产业链融合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依托苗木科技园建设,延伸苗木花卉产业链条,拓展经营范围,逐步形成繁种、育苗、种植、营销、物流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扶持绿化公司上档晋级,新增高档花木1万亩以上。粮油加工业立足原材料优势,探索生产基地、深加工企业、食品工业园、多布点市场、全方位物流的闭合产业链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各类资本进军农业,各乡镇办至少规划建设一个新的标准园、示范园、科技园。通过对产业的提升,美化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加大龙头培育力度,推进首农园区、农大幸福邑、粮食科技城等项目,新增省级以上龙头2家。创建1-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争取入选“引领型”示范园区。新增节水灌溉14万亩,紧盯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搞好田间机耕道路建设,确保粮食总产全国先进。组建农业综合数据中心、农业发展基金,推进部省共建农业信息化示范市、金融支持农业发展、林权证抵押贷款、农村产权交易等工作。确保定州鸭梨、中山松醪认证国家地理标志,培育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新增2-3个国家、省级知名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与首创集团、交远公司及北京岳各庄、东郊等市场对接,提高在首都农产品市场的占有率。

建设美丽乡村,是全省未来五年需要突破的重点领域。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以乡村旅游环线为重点,抓紧制定整体规划,启动城东区片及15个省级重点村建设,改造提升36个高铁沿线村,实施民居改造、改水改厕、环境治理等12个专项行动,做到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

(五)着力治污染,创造蓝天绿水新环境。正确处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以生态约束倒逼发展转型,以发展转型保障生态改善,努力让全市百姓享受更多的蓝天白云、清水绿地。

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完成长客、长安喷漆车间气体治理,推进旭阳旧厂搬迁及综合整治工程,生物天然气项目上半年投产。以钢网、铸造、塑料等行业为重点,全面推行清洁化生产,工业锅炉全部煤改气。推广洁净煤、型煤,坚决杜绝用烟煤等劣质煤取暖,加快集中供热工程。强力推进建筑、采砂等扬尘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土小企业非法生产,狠抓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李亲顾、高蓬两座污水处理厂运营,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和两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完善垃圾分类管理,实现污水垃圾达标处理。全面落实水污染“国十条”和“省五十条”,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200个以上村环境整治工程。

推进全域生态修复,强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启动众春园工程,中山公园二期、唐河湿地公园竣工,新增城市绿地330万平米,确保省级园林城市通过验收。开展沿高铁、高速、河道绿廊建设,积极推进田路分家和公路绿化,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改变缺水少绿的现状,让水在城中、城在绿中成为常态。

严格执行新《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及《条例》,抓好环保执法队伍垂直管理的衔接,对各种污染源,实施网格化、智能化、无缝隙执法监管,强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

(六)着力推改革,增强跨越腾飞新动能。我们当前面临的困难,归根结底是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必须敢闯敢拼、善知善行,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增动力。

把国家级试点作为最大优势、最大红利,组建机构,统筹推进,年内取得初步经验。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集中优质资源,做大做强城建投集团。完成农商行组建,加大对商业银行的考核力度,积极争取地方专项债券、专项基金、转换债券和银行信贷授信,推引金融租赁、PPP合作等新的业态。完成农村“四权”确权发证,建立农村土地信托中心,调规和放量工作取得突破。

着眼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开展企业帮扶年活动,建立企业需求“直通车”、涉企收费“一单清”制度,着力解决用地、融资、审批等难题,创造宽松的营商环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5家、限上贸易企业和规上服务业企业各15家以上。加快企业改革扫尾,扶持更多企业上市。继续推进省直管体制改革、李亲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财税、公车、供销社、农村综合改革,有序开展电力、天然气等领域价格改革。

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鑫海科技大厦、开元科技城、四方国际合作基地建设,力争武汉大学、天津大学、渤海大学、河北农大等重点实验室落户,引进中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建成创新创业园,制定高新技术产业三年倍增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年内分别达到11家和227家,实施技改项目30个以上。企业、企业家、创业群众和传统产业业主是我们“双创”的中坚力量,要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模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七)着力惠民生,开启全面小康新征程。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按照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部署,重点抓好“八保”,让百姓享受更有保障、更为公平的生活。

保就业稳定,落实援企稳岗、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抓好重点人群就业和再就业,新增城镇就业64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650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保民生底线,加强低保兜底、全民参保登记、特困人员供养、城乡医保一体化,开工保障性住房1400套,改造农村危房100户。实行农村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贫困人口基本脱贫。完善救助体系,困难群众受助及时。

保基本养老,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农村五保补助水平,加快华北医疗养老康复中心、劲松养老服务中心、李亲顾民生联建等项目建设,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保均衡教育,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河北农大分校、定州技师学院、二中新校区建设,新改建73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普及高中教育。

保基本医疗,健康促进市试点通过验收,实施卫生服务提升工程,第二医院新址、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竣工,推进省七院迁建及6个卫生院改造,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救治。

保公共服务,启动农村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造一批文艺精品。组织经常性群众文体活动,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保群众增收,引导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适时调整公教人员工资,推进公积金扩面,下大力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使居民增收幅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保群众参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结合961890热线,开通政府官网微信,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密切与百姓的联系。

(八)着力防风险,再创安全发展新局面。定州特殊的地理区位,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研判分析,提高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能力,保持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采取有力措施,严禁违规建设、无证售房行为,落实旧城改造社会风险评估办法,积极消化房地产库存。严格整顿金融秩序,规范各类非金融机构,依法打击非法集资等行为,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建成群众工作中心,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下大力化解企业改制、建筑领域、土地征收等领域遗存矛盾。

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规范化建设,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智能食药安全信息化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妥善处理民族宗教事务,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深入开展“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拥军优属、优抚安置、民兵预备役、军民融合式发展等工作,争创国家级双拥模范城。

四、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双百”目标,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以新理念引领政府改革建设、总揽政府职能转变、贯穿政府各项工作,努力在新常态下实现新作为。

力推理念创新,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聚焦“八破八立”,全面向党中央看齐,向省委、市委看齐。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和经验,坚决破除思想障碍,厚植发展优势,以新理念引领和促进改革发展,以无愧于时代的使命感、无悔于机遇的紧迫感、无畏于挑战的责任感,闯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大事业。

力推依法行政,把遵守宪法和法律作为施政的根本原则,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坚持行政权责依法分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制约。建立常态化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完善部门法制机构建设和“四个清单”制度,坚决杜绝权力“任性”。

力推职能转变,由抓审批、抓收费向抓监管、抓服务转移,勇于向破坏环境的行为亮剑,坚决取消一切束缚发展的行政权力,坚决免除各类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坚决砍掉伸向企业的黑手,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方便企业、方便基层。

力推正风肃纪,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用实干实政打好发展翻身仗。困难面前敢于担当,不逃责、不惧险、不避难,关键时刻冲得上去、拿得下来。开展工作加档提速,把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作为常态,把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作为准则,盯紧目标定位,真干实干、苦干巧干、干成干好。推动落实严督实查,建立督考合一制度,健全责任、激励和问责机制,坚决消除“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

力推廉政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准则》和《条例》放在心中,把“两个责任”、“一岗双责”扛在肩上,追求道德高线、严守廉洁底线、不踩法律红线。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持续形成强大威慑,凝聚树正气、讲团结、聚合力、促转型的强大正能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勤劳智慧的定州人民创造了丰硕成果;展望未来,跨越腾飞的宏伟大业落在了我们肩上。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一心、主动作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双百”目标而努力奋斗!

定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2篇

现在,我代表定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工作的回顾

已经过去的20,是我们战胜严峻挑战、取得积极成就的一年。面对复杂经济形势和各种不利因素,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在创新中前进,在攻坚中突破,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主要呈现为“五个提升”。

(一)全市经济平稳增长,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完成生产总值144亿元,增长10.3%;完成财政收入13.11亿元,增长14.2%;一般预算收入4.79亿元,增长28%,占总收入比重

提高3.9个百分点。粮食再获丰收,菜、肉、蛋、奶产量持续增长,国香养殖、四方畜牧设备等项目进展顺利,我市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加工基地县。工业形势好转,入统企业实现增加值30.2亿元,增长18%。河北长安、国华电厂、河北旭阳纳税居保定市前列,其中河北长安整车产销25万辆,增长60%,创造了连续7年超常规发展的“长安速度”。商贸流通活跃,全国首家长安汽车超市运营,新、改建万村千乡工程农家店90家,家电、汽车下乡销售额居保定市首位。多渠道筹资2亿元,完成24家企业改制,8家企业进入改制程序,实现了国有企业基本退出目标。总体看,经济运行实现了速度和质量“双提升”。

(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发展后劲稳步提升。实施投资超千万元项目31个,年度完成投资28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4.2%和18.9%。聚力推进园区发展,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新增项目占地近3000亩,新增企业5家,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重点产业聚集区、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河北长安新区扩能项目如期开工,定洲电厂二期工程、河北旭阳20万吨甲醇等项目相继竣工,重点项目建设在保定市考核中名列第一。加快传统产业集聚,双天、朝晖工业园升格为省级创业辅导示范基地,体品产业被确定为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对接京津力度,引进省外资金21.4亿元,城市供水、养殖与光伏发电等项目扎实推进,争取中央、省扩大内需项目35个,到位资金在全省名列前茅。

(三)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建管水平稳步提升。深入落实“一主三次”发展战略,“三年大变样”工作位居保定市前列。坚持规划先行,城市规划设计、技术标准、政策法规实现三个全覆盖,镇村规划编制率达到100%。加快旧城改造,河北文博园一期拆迁基本完成,13个区片改造工程启动,完成拆迁17.6万平方米,一批高层住宅小区竣工。改善农村环境,5个新民居工程开工建设。新改建乡村公路183公里,河龙线拓宽改线南段通车,公路养护和治超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东亭110千伏变电站和4座35千伏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竣工。炸窑复耕400亩,开发整理土地35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9万亩。建成20个村自来水厂,解决了5.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狠抓污染治理,两个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工建设,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启动,关停违法排污企业120多家,保定市挂账督办的塑料、电镀行业污染治理实现“摘牌”,主要污染物减排超额完成任务目标。加大节能力度,新增太阳能及光电、地能应用128万平方米,新建沼气池6300个,铁西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竣工,秸秆利用和禁烧工作在全省推广。深化“洁美亮绿序”城镇容貌综合整治,新增城市绿地面积位居保定市前列,荣获河北省“燕赵杯”竞赛金奖和保定市“星城杯”竞赛优胜奖。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稳步提升。下大力促进就业,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4%和8%。城镇新增就业、安臵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劳务输出、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均超额完成任务,就业再就业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分别达到84.1%和87%,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150元和42元,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中心建成投用,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到50%。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启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二以上上线3456人,净增人数和幅度居保定各县市之首,清华、北大上线11人,摘取“省理科状元”和“保定市文科状元”两项桂冠,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被评为河北省、保定市教育工作先进市。建成2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4个农村文化活动室和12个新农村书屋,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单位。计生工作在全国性别比治理现场会作了典型发言,被评为全国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建设先进市。公共卫生建设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和甲型流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统计、审计、科技、双拥、气象、通讯、老龄、助残等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五)政府建设得到加强,行政效能稳步提升。严格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公务员法》,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建成市行政服务中心,实施项目审批“一章制”和领办代办制,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传统产业规模小、链条短、耗能高、污染重,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在政务环境、人文环境、治安环境、城市环境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优化。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予以解决。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基于对市情的准确把握,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定州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题是跨越发展。这是对定州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机遇综合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全市经济积聚了一定基础,财政具备了一定实力,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由初期向中期发展的关键阶段,推进跨越发展是我们的现实选择。这一主题的确定,既是全市人民的愿望,也完全符合定州实际。

首先,我们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四大立市企业成长为全省同行业领军企业,正在向四大产业基地迈进。唐河园区作为新的增长极加速形成,传统产业聚集发展步伐加快。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二、三产比重首次突破70%,标志着工业化进程正在加快。定州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吸纳力逐步增强,全市经济跃上一个蓄势待发的新平台,正在实现由粗放扩张向升级提速的新跨越。

其次,我们将进入城市的加速扩张时期。目前市区常驻人口超过30万,城区与唐河园区连为一体,将形成占地8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规模,达到中等城市标准。近几年相继实施路网建设、旧城改造、公园绿地、高层住宅、星级宾馆、综合商厦等重点工程,并谋划了河北文博园、京广和京石两个火车站改造建设等重大项目,城市规模和品位将逐步提升。

第三,我们面临着重要的宏观发展机遇。中央继续出台一系列激励增长的措施,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各级政府产业振兴规划相继实施,“三年大变样”和“一主三次”战略深入推进,为我们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创造了有利条件。环渤海经济圈加快崛起,京津冀一体化加速形成,为我们对接京津、扩大开放带来了重大机遇。定州作为首批扩权县和重点培育的中等城市,优势更加凸现。

第四,我们凝聚了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去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扎实推进,公务员队伍的精神状态、工作状态明显转变,率先发展、强市富民成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识。广大干部群众以发展定州为己任,同心同德,奋发进取,创造了40天完成京石高铁定州段拆迁、30天基本完成河北文博园拆迁、20天完成河北长安新区征迁工作的“定州速度”,展示了热爱定州、发展定州、建设定州的强烈愿望和真挚情怀。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咬定经济建设不放松,就一定能够战胜新的挑战,创造新的辉煌,把定州打造成更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审视市情,研判形势,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跨越发展”这个主题,加快建设中等城市,打造实力定州。做到“六个坚定不移”。

一是坚定不移快赶超、争进位。这是跨越发展的具体体现。快速跟进不等于跨越,亦步亦趋更不能跨越。必须始终立足于“超”字,能快则快、全力加快,确保城市建设快变样、速变样,经济发展保持在保定市领先位臵,在全省综合排位逐年前移。

二是坚定不移攻项目、保增长。这是跨越发展的重中之重。必须全民发动,全面开放,最大限度地扩大招商引资,全力主攻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现代产业体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定州起到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同时抓好基础设施项目和富民惠民项目,强力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三是坚定不移夯基础、扩总量。这是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准确把握负重前行的阶段性任务,从最紧迫的问题入手,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通过多做打基础、聚能量的工作,突破发展的瓶颈,增强发展的后劲。坚持抓大扶小相结合,在加快骨干企业扩张的同时,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培育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产业群体,全面提升经济实力。

四是坚定不移提层次、上质量。这是跨越发展的本质要求。跨越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积累,必须坚持“好字优先”,走生态发展之路,在产业层次、城市形象上高标准定位,高水平推进,加快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五是坚定不移抓统筹、促协调。这是跨越发展的关键之举。必须强化科学发展意识,注重统筹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化互动”。坚持工农并举,在壮大工业的同时做强农业;坚持城乡并举,将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坚持经济社会并举,以经济跨越带动社会跨越。

六是坚定不移惠民生、建和谐。这是跨越发展的核心目的。必须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工作向民生用力,投入向民生倾斜,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干好事、解难事,使全市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各位代表!推进跨越发展,建设中等城市,打造实力定州,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全市人民的心愿。我们将时刻铭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与重托!

三、的工作目标与重点

今年是决战“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承前启后之年,我们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使命更加光荣。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的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跨越发展”主题,更加注重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更加注重城市引进企业15家以上。启动沙河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和设施建设,尽快把两大园区建成南北两大产业隆起带和经济增长极。

强攻项目。实践证明,大企业裂变扩张是推进项目建设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对四大企业后续项目及其他重大项目,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套班子,牵头市领导直接挂帅,相关部门全程跟进,明确目标,强化责任,确保投资落实、项目落地。河北长安新区扩能项目要竣工投产,30万台发动机项目要加速运作。河北旭阳96万吨焦化和20万吨甲醇项目开工建设,20万吨醋酸、40万吨甲醇和20万吨二甲醚项目达到开工条件。伊利儿童奶生产线、四方畜牧设备一期工程投产。积极谋划定洲电厂三期工程,加快推进国香养殖及光伏发电、东方铸造风电铸件等重点项目。年内实施投资超千万元项目30个以上,年度完成投资48亿元以上,切实增加投资拉动力。

全力招商。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制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加强项目库、人才库和招商网建设,营造全党动员、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对签约、意向、洽谈项目专人盯办,力促落户。围绕园区、城建、旅游、农业等重点领域,组织3-4次专项招商活动,全方位、大力度宣传定州,推介项目。加大对接京津、联结长珠的力度,瞄准国家部委、省厅和大企业、大集团,主动加强联络,吸引更多战略投资者。认真做好中央、省新增投资的项目申报备工作,力争得到更多的支持。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把项目作为主要载体,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十二五”专项规划。多方融资。强化融资搞发展、财政保运转的思想,做活经营文章,资金难题。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主体作用,积极引进外地金融机构开展业务,下大力抓好银企对接,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以国有资本为主,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加快筹建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扩大唐河园区开发公司、土地储备中心、城市开发投资公司融资规模,保证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加强税收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持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在抓大、聚小、扶优、汰劣上下功夫。

做大支柱产业。对能源、汽车、煤化工、乳品“四大主导产业”,重点推进企业扩张和产业配套,尽全力培育2-3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加快建设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汽车城及零部件生产基地、煤化工基地、能源基地和乳品生产基地。对铸造、钢网、建材、体品、绿色农产品“五大传统产业”,加快集聚发展和产业升级,努力培育行业品牌。

深化企业改革。把企业改革作为关注民生、维护稳定的全局性、战略性任务,进一步创新思路,规范运作,围绕国有企业特别是较大企业、重点项目区域涉及拆迁的企业、矛盾隐患较多的企业等重点,用足用活国家政策,解决好养老保险核销、退休职工医保等难题,多方筹集资金,妥善安臵职工,年内市属国有企业全部退出,集体企业改制全面启动。着眼改变传统产业“小、散、弱”的状况,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组建行业协会,推进兼并重组,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能力。

壮大民营经济。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营骨干企业研发、技改、扩建和治污,促进提质升级、做大做强。扶持双天和朝晖两个创业辅导基地发展,抓好小城镇特色工贸小区规划建设,引导民营企业进园入区,实施双天机械、东泰金属、至信制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引进人才,壮大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技能职工三支队伍。完善服务体系,推进全民创业,鼓励在外定州人返乡投资。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传统产业嫁接改造,培植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搞活第三产业。把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扩张总量,提质增效。坚持文物旅游与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相结合,加大景区、交通建设及绿化、美化力度,打造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扩张汽车、焦炭等物流企业规模,完成鲜活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和胜利市场搬迁。结合“三年大变样”工作,加快“退二进三”步伐,黄金地段优先用于服务业发展。推进“万村千乡工程”与“家电下乡活动”,引导企业完善销售网络,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12个,形成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用好用足外向型经济促进政策,力争外贸出口实现新突破。

(三)以服务“三农”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真贯彻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方略,将更多公共资源投向农村,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以基地建设为载体,以精细农业、循环农业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全面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重点抓好6个示范村建设,东亭依田有机蔬菜示范基地竣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达到6.5万亩,做强定州蔬菜品牌。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支持国香养殖等企业扩张发展,新增奶牛规模养殖小区3个,肉、蛋、奶产量稳步增长。稳定苗木花卉面积,大力发展高档花木。健全市场监管体系,推进农产品和动物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各类专业协会建设,下大力扶持现有龙头企业,积极吸纳国内外知名的农业产业化企业落户定州,加快提升农业的素质和效益。

全面改善农村设施。认真谋划包装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抓好农村路、电、水、气建设。开展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三年大会战,实施定深公路李亲顾段、安承线中段修复工程,改扩建乡村道路38条、100公里,杨家庄孟良河大桥改建工程竣工,谋划推进西城乡沙河大桥、西坂唐河大桥项目。推进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2个村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增节水规及重要路段、节点的城市设计,科学划定功能分区,健全规划体系。将唐河园区纳入市区一体化规划,同步建设管理,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加大规划控制和监督力度,实行网格化管理,坚决杜绝违法建设。

加大建设力度。重点实施八大工程。一是旅游设施。对“城中城”整体规划,全面推进河北文博园一期工程,谋划推动博物馆和中山公园二期、自来佛公园项目。二是旧城改造。推进王庄子、杨庄子、东关等区片改造,完成拆迁30万平方米,5个以上小区竣工,新建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三是车站建设。启动京广铁路定州站改扩建及周边区片改造工程,完成保运三公司、齿轮厂搬迁。加快京石高铁车站广场规划建设,培育新的商贸区域。四是路网体系。两座下穿京广铁路框构桥开工建设,完成兴定东路、环公园路、博陵南街、龙泉街修建,启动综合管网改扩建工程。五是新区开发。启动行政中心规划,推进定州中学分校建设,谋划文化艺术中心、广播电视中心等项目。六是公共事业。城市供水一期工程竣工,逐步改造供热管道,提高供水、供热保障能力。七是水系景观。推进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护城河返清工程,引水入市,提升城市灵性与活力。八是小城镇建设。优先发展李亲顾镇、清风店镇,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构筑“一城两翼”城镇体系。强力整治市容。围绕城市出入口、主干道、重要节点、公路收费站等重点部位,以景观

建设、建筑包装及广告牌匾、占道经营、交通秩序整治等为重点内容,制定方案,分步推进,每年持之以恒地办成几件大事,坚持不懈地抓好一些小事,尽快培育城市亮点。突出抓好中山路文博园以东历史文化街区、以西现代商业街区整治,打造城市标志性中轴线。进一步充实城管大队力量,配备大型环卫设施,制定市、城区、社区三级分类管理办法,推行精细化管理,主次干道全天保洁,努力实现干净有序、整洁规范目标。规范建设秩序。充分发挥规划委员会作用,严格规范土地出让和规划审批,严格规范房地产业税费及土地出让金收缴减免,严格规范建设管理程序。坚持政府主导规划设计、土地收储、拆迁安臵,坚决杜绝违法拆迁、无序建设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以土地征用、工程招投标、建筑质量、商品房预售为重点,组织联合执法,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业市场秩序,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五)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确保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今年是节能减排的要账年、问责年,必须不计代价,全力攻坚,保证完成“十一五”任务目标。

强力推进各类污染减量化。以水源保护为核心,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制度,抓好重点行业、企业、工程和领域的集中治理。对钢网、铸造、塑料加工、防水材料、化工行业进行综合整治,严厉打击小造纸、小炼油、小洗油,严防“十五小”、“新六小”企业反弹。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统计、监测、考核“三个体系”建设,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强力推进设施运行常态化。深化“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年”活动,加大自备井封堵和“两费”征收力度,确保两个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加强协调服务,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大型垃圾转运站竣工。规划建设小城镇垃圾中转站,完善乡村垃圾储运机制,为垃圾焚烧发电厂常态运行创造条件。

强力推进生产生活节能化。严把准入关口,强化监督管理,完成6家企业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大力推广电、气、地热等清洁能源,建设清洁能源示范市。推进油改气工作,完成300辆出租车改造。在全社会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营造“人人节约资源能源、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强力推进城乡环境生态化。深入开展“蓝天行动”,加大分散燃煤锅炉取缔改造力度。加强秸秆禁烧工作,大力推广各种综合利用技术。以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企业污染和土壤污染整治为重点,推进“百乡千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契机,积极开展环境优美城镇、环境友好企业和“五绿单位”等创建活动,城乡新修道路全部绿化,森林覆盖率净增0.5个百分点,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7%以上。

(六)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开创和谐定州新局面。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核心目的、政府的根本职责,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上级出台的惠民政策全部落实到位。

努力扩大城乡就业。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扩大生产就业,开辟公益岗位,突出抓好零就业家庭、低保对象、残疾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年内城镇新增就业2200人以上。规范劳务输出管理,严格中介机构审查,切实减少劳务纠纷,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突出抓好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维权三项重点,提升就业再就业工作实效。

定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3篇

2014年3月18日湖北威力狮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向沙市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要求法院认定2014年政府采购汽车维修协议供应商招标行为违法, 撤销荆州市财政局所作的政府采购投诉处理决定。沙市区人民法院经审查后立案, 于2014年4月23日进行了公开审理, 并于2014年5月30日作出判决, 维持荆州市财政局作出的荆财采[2014]1号《政府采购投诉处理决定书》的决定。

事情还要从2013年11月荆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织对2014年度市直政府采购汽车维修协议供应商招标说起。对政府采购协议供应商招标是执行协议供货制度的重要环节, 推行协议供货管理是为了方便采购人, 提高采购效率, 减少重复招标, 对通用性、标准化产品和服务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一定数量的协议供应商的一种采购模式。而市直政府采购汽车维修协议供应商是荆州市市级政府采购协议供应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市直公务用车维修的采购服务。按照政府采购汽车维修协议供应商实行“一年一招”的制度要求。2013年11月8日荆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2014年度市直政府采购汽车维修协议供应商组织了公开招标, 招标结束后, 湖北威力狮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三家未中标, 于是, 向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提出了质疑,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质疑作出了回复, 三家落标质疑供应商对回复意见不满意, 2014年11月17日向市财政局投诉。政府采购办按照监管职责和投诉处理程序, 经审查受理了投诉, 并依据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调查、核实, 于2014年1月6日下达了《政府采购投诉处理决定书》 (荆财采购投[2014]1号) , 驳回投诉, 维持原中标结果。湖北威力狮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荆州市全中天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对财政局的投诉处理决定不服, 于2014年3月10日向沙市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阳光心态, 积极应对

2014年3月27日自收到沙市区人民法院发来的传票和应诉通知书后, 政府采购成了被告一种不光彩的感觉油然而生, 心中不满、委屈的感觉交织在一起。面对领导的关心、市直单位关注和知晓此事后社会各界对此事的种种议论、猜测, 政府采购工作人员倍感压力。为确保制定招标文件合规、科学, 协助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组织与汽车维修相关的7个部门11个评审专家进行论证;为确保竞争公开公平, 细化了评分条件, 公开了评分细则;为确保投标人准确理解标书, 组织召开了开标前答疑会;为确保有序开标、评标, 还专门邀请了市纪委的相关人员全程监督、实行全程录像监控。

但工作要继续, “官司”必需应对。冷静下来, 换位思考, 无论原告是何动机, 提起行政诉讼, “民告官”是国家赋予公民的一种权利, 是政府采购相关当事人的一种法律救济途径, 应当得到维护, 这也是体现国家民主法制的进步, 体现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群众法制观念的进步。既要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 也要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广大投标人的权益, 检索整个依法依规进行招标的过程, 必须正确对待, 积极应对, 让法律来检验我们对规则执行的坚持。

因此, 针对原告诉讼的三个诉讼事项, 调整习以为常的行政工作思路, 按照法律要求重新梳理2014年度荆州市直政府采购汽车维修协议供应商整个招标过程和每个环节, 对市财政局作出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举证, 主要为6个方面:即主体是否合法;主体是否具有相应的职责;程序是否合法;证据是否确凿;认定事实是否清楚;使用法律是否正确。在这次行政诉讼中, 自己既是代理人更是收获人, 通过参加这次行政诉讼, 弥补了自己在法律上的空缺, 深刻领悟了“士凭文书官凭印”的要义, 真实体会了“以法律为准绳, 以事实为依据”的内涵和实践。

三、坚守本分, 认真履职

参与行政诉讼, 反思以往工作, 如能从中得到和提升点什么, 也许比官司胜诉的意义和收获更大。其启示主要有:

(1) 只有坚持依法行政, 才能防范财政风险。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企业和公民依法维权意识空前高涨。通过这个案例认识今后应要做到“一放三底”:“一放”就是要放下习惯于行政命令, 隐形于“以我为中心, 我就是当然的裁判”优越心理的监管者架子, 端平作为一个服务者的心态, 用为朋友帮忙的热情来为市直单位、企业和市民服务, 办好文办好事。“三底”就是首先要加强学习, 打好政策和业务的底子, 做到思路清, 政策明, 业务精;其次是依法行政, 规范工作程序, 按流程办事有底气, 做到履行本职不越位, 职责明晰不错位;最后是坚持原则, 把握住纪律的底线, 做到用法律的底线保护自己, 用道德的底线守住自己。

(2) 只有尊重规则, 才能最大程度确保效果和结果的统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 提出“要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落实到政府采购就是按照政府采购原则、方式和程序等规则规定, 通过市场平等参与充分竞争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确保采购结果和效果的统一。结合本案, 就是按照“管采分离”的原则, 市财政局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司其责, 市财政局负责监督管理,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执行操作;确定公开招标方式后, 严格按照程序和时效有序推进招标活动;发生质疑、投诉后按照救济途径, 依法受理、调查和处理。政府采购既是一项制度, 又是市场规则, 只有充分的尊重规则, 按规则办事、处事, 才能实现要求和需求的对接, 规则和效率的平衡, 结果和效果的统一。

定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4篇

本刊讯 (本刊记者 林松涛 通讯员 黄志勤报道)近日,福建省永春县吾峰镇党委政府及综治办,为加大辖区维稳工作力度,促进规范执法的有序开展,组织全镇基层综治协管员,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等五十余人参加平安工作促进会。

会议由吾峰镇党委综治副书记 黄志勤主持,会议打破常规,以排查矛盾纠纷为主题,现场汇报,现场讨论,现场落实,定人、定时、定点调处。采取“三个不放过”:一是纠纷未登记调处不放过,规范纠纷登记制度,每个纠纷无论大小均按照正规程序调处,包括口头调处一律制作法律文书,予以备案,防止反复;二是纠纷调处未果不放过,任何纠纷都必须依法调处,不管当事人是否接受或是否履行,都要做好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纠纷当事人一方未到场或双方不能马上达成协议,调处单位和调处人员必须跟踪调处,防止小纠纷酿成大案件;三是排查工作不明确不放过,所有民间纠纷或治安隐患都应全面掌握,坚持村民小组一日一排查,村委会一周一排查,执法单位十日一排查,不留纠纷死角,无排查或排查不到位,列入年终考评,取消其各项先进评选资格,因故意不作为酿成责任事故或恶性案件的,由司法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半天的平安促进会实实在在,有事说事,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主题,不“放空炮”。据悉,当日现场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隐患3起,已着手调处2起,安排细查1起。与此同时,综治办专门还布置了防止“邪教”排查宣传工作,发放宣传单800多份,与百姓座谈15人,民主测评12人,通过集中排查,分散调处,有效遏制了不稳定的因素,为百姓安居乐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endprint

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5篇

——2012年2月23日在池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池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赵馨群

一、2011年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市富民为主线,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形势,全面完成市二届人大六次、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372.5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56.8亿元,增长3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25元,增长18.3%;农民人均纯收入6908元,增长18.5%。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第一,坚持综合施策,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业经济发展加快。制定出台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和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政策措施,大力增加工业投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2.6亿元,增长41.2%,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工业增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引进光大银行在池设立分支机构,成立2家村镇银行、2家创业发展投资基金、1家典当公司、4家担保公司,18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九华股份上市力度加大,颐和新能源 进入上市辅导期;全年新增贷款79亿元,较年初增长30%,增幅位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亿元、增长22.9%,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户,工业化率37.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兑现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资金1.7亿元;131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8亿元、增长16%;天方集团成为全市首家国家级龙头企业,贵池梅里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东至东流、青阳九华进入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行列;新增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家,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个,省部级畜禽水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3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1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地理证明商标1个;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面积181.4万亩;新建蔬菜基地2210亩。农业总产值94.2亿元,增长4.6%;粮食总产69.4万吨,增长2.1%。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制定出台加快发展旅游业实施意见和旅游市场营销奖励办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75万人次、增长34.3%,实现旅游收入190亿元、增长37.6%,其中九华山接待游客490.1万人次、增长23%,创建4A级景区2家;“万村千乡”新建农家店38家,“新网工程”延伸网点158家,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新增39家;站前区专业市场营业额超过15亿元,江口物流基地三期、池州国际会展中心加快建设;成功举办2011中国·池州首届绿色运动大会和“三月三·池州杏花村诗会”,大型文化电视片《品读城市·池州》和原创动漫剧《九华小和尚》 在央视首播,九华山庙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愿文化园主体工程即将竣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1亿元、增长17.6%,服务业增加值131.7亿元、增长9.6%。

第二,明晰产业定位,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首位产业培育取得突破。将电子信息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引进龙头项目正威半导体产业园,以及磊鑫科技年产180万台平板电脑、派沃科技年产100万套空气能热水器等一批整机项目,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的触摸屏、注塑件等项目成功入驻。池州高新区成为省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加快。启动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计划、百户企业技改提升三年倍增计划,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47.2亿元,增长30.6%;完成工业技改投资80.3亿元。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创新型企业20家,筹建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8家,60家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73项;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1.4倍、6.5倍,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3.5亿元,增长46.1%,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第三,狠抓重大项目,经济增长后劲持续增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89.8亿元,增长30.4%;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198个,开工建设73个,竣工18个,完成投资170.7亿元,占计划的136.5%。重大工业项目进展顺利。投资亿元以上工 业项目落实103个,铜冠有色年产10万吨锌、海螺三期后两条生产线、勤上光电一期、贵航特钢、西恩新材料一期、四通光电产业园1条生产线、华尔泰年产10万吨二氧化碳、泰合森一期、富莱茵汽车部件、替克斯阀门1条生产线等53个项目按期竣工或投产达效。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九华山机场完成工作量的70%,宁安城际铁路线下工程完成80%,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开工建设,东九高速公路池州段正在开展征地拆迁,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北岸选址已经确定。项目谋划工作取得突破。全市重点项目储备库首次突破1000个,其中200个重大项目完成规划设计达到可操作程度,列入省“861”计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规模占总量的60%。开展未利用地整理,全年批准用地计划25281亩,争取“点供”用地重大项目3个。

第四,深化示范区建设,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力服务江南产业集中区发展,市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园区新拉开框架面积25.3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化厂房100万平方米,园区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67.3亿元、占全市的74.7%。新开工10亿元以上大项目7个。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新引进各类项目306个,投产项目158个,到位资金257亿元,增长42.8%。三一重工机械、普洛康裕生物制药、华孚30万锭色纺、利达40万台柴油发动机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年进出口总额2.58亿美元,增长20.6%。海关实现一分钟通关,与南通海关建立转关通关合 作机制。与瑞典斯文永阿市、韩国求礼郡等国际友城开展互访和经贸合作活动。

第五,推进统筹发展,城乡环境面貌日益改善。城镇化率达46%。中心城市建设进展加快。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城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在全省率先开展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平天湖-丰收湖水系贯通工程开工建设,清溪河等三大水系贯通工程18公里水上观光游线正式开通。主城区雨、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完成52.9公里,府儒学复建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清溪河堤顶道路维修等工程按期完工,秋浦河大桥、九华河大桥等18项市政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0.3亿元。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色县区建设步伐加快,青阳县获得安徽省第二届文明县城称号,东至、石台县荣获安徽省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先进县称号。完成水利投资5.5亿元,解决10.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6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开工,7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建设,5个万亩圩口达标工程启动实施、加固堤长36.4公里。10个乡镇启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升级改造国省县乡公路2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危桥加固工程38座,完工9座。完成池青九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开通大渡口-安庆跨江公交。139个村开展了为民服务“一网通”工程试点。生态建设持续强化。平天湖、秋浦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获批试点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国家级生态村3个,新增3个省级生态 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人工造林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完成19个矿区矿产资源整顿整合,减少矿山开采点45个。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第六,保障改善民生,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33项民生工程和19件惠民实事共投入资金18.5亿元,增长85%,民生工程在全省考核中位居第四。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镇新增就业2.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农民工技能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2.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实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和失业保险金标准调整提高,“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以及长期临时工养老保险等三类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70%。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7735套,竣工8155套。开工建设安置房145.6万平方米,竣工101.5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4673户。社会管理不断强化。扎实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和“四民”专题活动,为民办实事8192件。深入推进“平安池州”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列。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排查化解工作扎实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继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物价监测调控成效显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步回落。应急管理得到加强。和谐社区加快建设,基层基础不断夯实。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 划,贵池区被列入国家学前教育发展项目试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42.1万平方米,新建留守儿童之家165所。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实际补偿比提高11个百分点。建成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6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228个农家书屋,全年送戏917场、送电影6000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全面完成。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六五”普法全面启动。村务公开逐步完善。民族、宗教工作深入开展,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审计、统计、物价、人事、供销、气象、地震、对台、档案、保密、地方志、社会科学等各项工作得到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成效,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通过验收。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石台县获得省委、省政府批准比照执行大别山革命老区有关扶持政策。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工作成效明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注意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96件和政协委员提案242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健全网络政民互动平台,舆情应对处置机制逐步完善。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与时俱进地健全和完善制度,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回首本届政府任期工作,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安徽和温家宝总理视察池州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扩大内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成功战胜历史罕见自然灾害的重大挑战,有效应对百年不遇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受住了复杂多变宏观环境的严峻考验,经济社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发展成就。本届政府任期的六年,是池州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六年,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六年,社会事业投入最多的六年,人民群众受益最广的六年。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是2005年的3.1倍,六年年均增长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是2005年的4.9倍,年均增长30.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是2005年的4.6倍,年均增长23.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17.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5.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5.3%,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广大工 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池解放军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池州建设的中央和省驻池单位,向在我市创业的境内外投资者、建设者,向给予市政府高度信任和倾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业经济不强、县域经济薄弱、经济总量不大仍是影响我市全面发展的关键问题,做强产业、调优结构、转型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人才力量与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不相适应,土地、环境等要素约束加大,物价偏高压力仍存,部分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发展和2012年工作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部崛起、扩大内需、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体功能区战略叠加实施,池州开发开放的机遇前所未有。同时,宏观环境错综复杂,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转型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进 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奋力谱写幸福池州的新篇章。

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市富民”为主线,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商贸活市、文化名市”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的幸福池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实现“六个翻番”,达到“一个赶上”、“一个同步”、“一个领先”,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服务业增加值“六个翻番”;人均主要指标赶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同步;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领先。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坚定不移加快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建设幸福池州的物质基础。围绕加快做大经济总量、做强经济实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目标,突出以工业化为核心,坚持有限目标,全力培育首位产业,抢占产业发展高位,加快特色 园区建设,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旅游业为突破口,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不失时机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建设幸福池州的强大动力。把招商引资作为开放型经济的第一抓手,大力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紧紧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早见成效。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分工合作。扩大外经外贸。完善落实扶持非公有制经济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倡导体制机制创新,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统筹协调加强城乡建设。统筹协调是建设幸福池州的基本要求。着力增强中心城市带动能力,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推进特色县城建设,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创建优美乡村。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便捷通畅的综合交通体系、稳定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现代高效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千方百计促进民生和谐。民生和谐是建设幸福池州的集中体现。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服务业,推动创业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平抑物价增长,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 量。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增加有效投入,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池州目标,更加注重打造特色产业,更加注重扩大有效投入,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新增就业1.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进工业强市,加快做大经济总量

突出工业强市发展战略,认真实施加快工业转型发展、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政策措施,推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壮大。全力培育首位产业。市和池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围绕电子信息首位产业,按照“首位产业、首位支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要求,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推进正威半导体产业园一期项目加 快建设,进一步引进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尽快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围绕贵池前江工业园的材料产业、东至县的生物医药化工产业、青阳县的机械加工及装备制造产业、石台县的旅游生态产业,加快县区主导产业的培育。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制定完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高端人才引进等激励政策,启动池州高新区科技孵化器建设,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领办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力争新增10家省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1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授权量600件以上,争创5件安徽省著名商标、3个安徽名牌产品。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0%。促进工业稳定增长。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认真实施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中小微工业企业贷款增量高于上年水平,加大地产品促销力度,扩大市内产品市场占有率。重点跟踪调度110个亿元以上项目,确保铜冠电子铜箔一期、磊鑫平板电脑、贵航特钢二期、利达40万台柴油发动机等重大项目按期投产,加快派沃空气能热水器、普洛康裕生物制药、超威新能源等项目建设,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户。加大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力度,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00亿元。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在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方面取得突破。积极谋划产业项目,争取新增项目储备规模300亿元以上,确保列入省“861”项目库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份额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增长28%以上。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抓好重点 行业、重点领域节能技术改造和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厂规范达标运营,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建设,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5家以上。强化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认真落实土地使用税征收和财政对节约集约用地的奖补政策,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顿规范工作,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强化水资源管理工作。

(二)着力壮大旅游经济,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

建立服务业统计、考核体系,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旅游特色经济。确保接待国内外游客2600万人次、增长30%以上,旅游总收入260亿元、增长30%以上。突出九华山龙头带动,以大愿文化园建成开放为契机,推动山上与山下旅游互动发展,推进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突出主城区在全市旅游发展中的中心地位,采取政府规划引导、市场引进知名旅游企业运作的方式,加大旅游景点的开发力度,加快杏花村建设,在主城区打造一流景区;推进旅游产品集成与后包装的品牌研发,建成一批高星级宾馆、快捷式酒店、经济型酒店、旅游停车场,完成池州旅游口岸项目前期工作,力争齐山—平天湖成功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突出市、山、县旅游联动发展,加快牯牛降、升金湖、九子岩等主要景区建设,升级改造景区旅游公路,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参与式、体验式旅游业态;建立市域范围内无障碍旅游机制,认真实施旅游市场营销奖励政策,充分 发挥旅行社、游轮公司和旅游直通车运营公司等市场中介作用,尽快形成全市旅游串点连线成面的良好局面。加快发展金融业。确保全年新增信贷投放80亿元。完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域外金融机构的引进力度,推进村镇银行的筹建和运营,发展担保、小额贷款、典当等业态,严格防范金融风险。扩大直接融资,确保2支以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挂牌运作,大力引进私募基金,推进九华股份和颐和新能源的上市进程,力争本届政府任期内实现3-5家企业上市。进一步整合提升融资平台,积极推广助保金、采矿权抵押、仓单质押、商标权使用权及旅游经营权质押、林权及水面经营权担保抵押等融资创新产品。繁荣发展商贸物流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和农超对接等工程,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进专业市场提升区域辐射力,全市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40户。推动站前区商贸物流园区与江口港区物流基地联动发展,加大站前区对外招商力度,争创省级现代物流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池州国际会展中心建设。规划建设站前区总部经济园。力争引进1-2家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

(三)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坚持以工业化提升农业、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一体化创新机制,推动“三化同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563”提升行动,制定转型倍增计划,全市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20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个。大力实施水 稻产业提升行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油菜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和畜牧业升级计划、水产跨越工程,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68万吨以上。完善蔬菜基地的产、供、销体系,着力解决蔬菜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让市民吃上“平价菜”、“放心菜”。力争新增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5个市级以上畜禽水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以及15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加强农资市场综合整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水利八大工程,完成除险加固重点小型水库48座,加快5个万亩圩堤达标续建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清溪河、九华河等5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推进双溪水库项目规划论证等前期工作,扩挖当家塘1000口,疏浚灌溉除涝沟渠100公里,加固堰坝100处,更新改造小型泵站3000千瓦,完成水利投资5亿元。完成县乡公路升级改造100公里,新开工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40个,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加快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分块连线成片统筹实施优美乡村创建、农村清洁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程,提升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康发展。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土地整治力度。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长效机制。继续推 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继续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

(四)着力抓好基础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着力提升城镇化水平,确保城镇化率达到47%。提升中心城市品位。按照“强化功能、提升品质、体现生态、宜居宜游”的要求,围绕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特色,完成新一轮城市总规报批和城市建筑风貌等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提升城市功能,市本级实施政府投资项目68个,今年计划投资28.1亿元,启动主城区城市森林公园、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加快平天湖—丰收湖水系贯通、污水管网等工程建设进度。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加强城市管理,健全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市政园林公用设施分类精细化管理,加快公交车辆线路延伸和城市公交一体化进程,加大市容市貌、征收拆违、交通秩序、超限超载超速的管理与治理力度。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九华山机场建成通航,力争宁安城际铁路池州段建成,加快望东长江公路大桥、东至—九江高速公路、秋浦河大桥、九华河大桥、迎宾大道、牛头山港区公用码头建设,坚定不移地推动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南沿江快速通道、殷汇—石台—祁门高速、池州—九江城际铁路、池州—九华山—黄山城际铁路、阜阳—池州—景德镇铁路池州段、江口港区铁路专用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池青九快速通道延伸至 青阳工程,启动尧渡—东流一级公路前期工作,力争吴田—红石公路列入省道拓宽改造,升级改造国省道路网80公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分类指导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考核激励措施,推进各县区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各县老城改造和新区整体联动发展步伐,完善提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按照小城市标准培育发展10个特色镇。深入推进生态建设。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大力实施城市园林、生态公益林、长江防护林、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工程,启动主城区清溪河等水环境整治,着力构筑“山水环绕、城乡一体、碧水蓝天”的城乡生态建设格局。

(五)着力强化招商引资,推进承接产业转移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开放合作,全面提高示范区承接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特色产业招商,全面摸排上下游配套企业和关联产业,充分运用和拓展延伸央企、知名民企、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五大合作”平台,制定“产业招商线路图”,主攻引进一批核心龙头型大项目和集群配套型项目。突出领导带队招商,按月调度通报签约项目跟踪落实情况。突出以商引商,完善招商政策体系并及时兑现,注重发挥各类商会、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企业、园区招商主体作用。突出优化环境招商,把招商引资作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严格招商引资考核奖惩,进一步营造重视招商、主动招商、支持招商、服务招商的浓厚氛围。确保全年引进规模项目300个,到位资金300亿元、增长20%以上。夯实产业承接平台。全力推进江南产业集中区建设,加快市区路网、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与集中区规划和建设的衔接,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集中区。推进市开发区进一步完善功能,提高辐射力和带动力。提升5个省级开发区的承载能力。努力扩大外经外贸。加快有色金属、机械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生物医药化工、节能环保等进出口产业基地建设,力争池州港二期列入国家“十二五”口岸发展规划并通过国家验收,进一步优化口岸通关服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六)着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以发展文化产业为重点,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大愿文化园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动漫产业基地的规划建设,大力开展文化产业项目的招商,力争文化产业项目库新增100个,引进5个千万元以上文化产业项目。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培育以游客为目标群体的演艺市场,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使用市广播电视新中心,建成开放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启动市综合档案馆规划等前期工作。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出一批 具有池州特色、符合时代特征的精品力作。完成《池州市志》编纂工作。切实增强文化凝聚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加强政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景区等创建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公共秩序。

(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认真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规划。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主渠道,在全社会掀起创业造富、就业增富、勤劳致富的热潮,推动愿拼搏的人创业、有技能的人就业、肯干事的人增收,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扎实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拓展提升民生工程。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滚动发展的原则,认真实施省33项民生工程,建立健全稳定多元的筹资机制,加强项目管理和考核奖惩,不断提高民生工程的质量效益。继续办好12件政府惠民实事,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培训,提高被征地农民就业能力。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工程,打造一批创业示范园区,不断提升园区企业入驻率和吸纳就业率,开展新型农民培训1.35万人、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0.9万人,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全面实行医疗、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完善统筹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019套,竣工13964套。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确保70%以上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实现标准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加强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巩固扩大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血防工程建设,抓好重大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继续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重要作用,加强外事、侨务、对台、供销、气象、保密、档案、地方志、防震减灾、社科研究等各项工作。重视养老服务、红十字和福利慈善事业,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八)着力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谐池州建设

坚持依法治市,着力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建设和管理重心下移,提升基层社会管理能力,配足配强社区干部队伍,推进社区服务用房和信息化建设,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推进为民服务“一网通”工作,促进政府行 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深化各级干部大走访活动成果,认真落实联系群众“一会三制”和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接访、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社会舆情分析研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长效机制,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和热点、难点问题,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深入推进平安池州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重点行业和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以及安全专项整治力度,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和改进价格调控,抓好涉及民生的价格监管工作。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预案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保持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积极支持驻池部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巩固发展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新一届政府的奋斗目标,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必须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升科学理政、依法行政、高效施政、廉洁从政的能力和水平。

(一)抓学习,强化发展意识。深入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学习研究宏观政策,顺应宏观形势变化,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敢于突破一切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式,不断提升工作创新能力。

(二)抓宗旨,强化群众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想事情、看问题、抓工作都能从大局和群众利益出发,立足长远,努力解决事关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三)抓法治,强化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合法性审查、事后评价制度。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切实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新闻媒体和网络监督。

(四)抓作风,强化工作执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电子政务、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提升行政效能。加强政务督查、效能监察和绩效评价,深入开展市直机关单位作风评议等活动,坚决查处影响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工作调度制、重大事项督办制,做到责任分解到人、措施落实到事、目标实现到位。

(五)抓廉政,强化制度保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制,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控“三公”经费。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以及政府性投资项目审计,进一步强化财政预算、政府采购、国有土地出让、岸线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资产转让、招投标交易、人事编制管理,坚持用制度管钱、管事、管资源。坚决制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对政府班子自身和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以敬畏心对待权力,以公德心对待社会,以责任心对待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公务员队伍。

2011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6篇

一、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市政府在中共常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务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6.7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3.1%。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6.2亿元,增长32.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3.6亿元,增长23.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4.7亿元,增长18.5%。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6.7亿美元,增长18.1%。完成进出口总额222.8亿美元,增长47.7%,其中出口155.6亿美元,增长43.2%。新增高效农业14.1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0.9万亩。新增上市企业5家,通过审核待发5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2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637元,分别增长10.6%、12.9%。新增城镇就业8.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企业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继续保持在97%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99%。新增廉租房保障家庭1062户,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家庭724户,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实物配租855户,我市住房保障全覆盖的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西绕城高速、宁杭城际铁路、京沪高铁及其配套场站、常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常溧高速开工建设。沪宁城际铁路、常州客运中心和戚墅堰站建成投运。青洋路高架、中吴大道、飞龙东路、新机场路以及机场高架路等建成通车。“三河三园”工程全面完成。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承办十七届省运会取得圆满成功,成为江苏历史上最精彩、最圆满、最成功、最难忘、最和谐的体育盛会。我市获得奖牌第一、总分第二、金牌第三的好成绩。全新的城市面貌、精彩的开幕闭幕、一流的组织水平、超越的竞技体育、市民的文明素养,全面展示了常州的崭新形象,大大激励了常州人民“事事争当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奋勇争先精神。

各位代表,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它为我市“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完成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十一五”是常州经受巨大考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克服了铁本事件和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五年,是我市结构调整进展最快、成效最明显的时期;是民生改善最为突出、百姓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是城乡建设力度最大、面貌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也是我市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外形象迅速提升的时期。——综合实力跨上大台阶。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是2005年的3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到4550.5亿元和3011.7亿元,分别比2006年年初增加2900.9亿元和1898.4亿元。五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412亿元,外贸出口达到574.1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达到100.5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3.3倍、3倍、4.7倍。五年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的项目34个、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0个。五年新增私营个体企业45236户、个体工商户138967家、个私注册资本1284.9亿元,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14.4%、28.7%、133.8%。销售收入超百亿企业新增12家,累计达到13家;入库税收超亿元企业达到35家;五年上市企业新增11家,累计达21家。

——结构调整取得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3︰61.1︰34.6调整到2010年的3.4︰56.0︰40.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7387.8亿元,是2005年的3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79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1.4%,比2005年提高了14.8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09.7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国内外游客总数突破2700万人,是2005年的2.1倍。规模农业面积达到136.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61.4%,水稻单产实现全省“八连冠”。

——科技创新迈出大步伐。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3%,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以常州科教城为引领,探索形成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新模式。全市引进重大研发机构59家,实施产学研项目2000余项;新建企业“两站三中心”392家,累计502家。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引进海外人才1802人、创业团队300个。全市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76家,累计授权专利20241件,其中发明专利1412件。

——城乡面貌发生大变化。城市骨架拉大、功能完善、管理创新、环境优化。南部新城16.6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建成,西太湖整治保护开发利用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北部高铁新城全面启动。东大门21条主次道路建设全面拉开。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50平方公里增加到230平方公里。运河南移、城市高架、快速公交、城际高铁、空港改造、奥体中心、博物馆、规划馆、大剧院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运。建立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建成区数字化城管全覆盖,被评为全省优秀管理城市第一名、“全国交通畅通工程”A类一等管理水平同类城市第一名。累计新增城乡绿地11334公顷。市区60条河道全面整治,清水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所有村实现“三清一绿”,50%以上村达到“五化三有”。县乡河道全面疏浚,大中型水库以及病险小水库全部加固。——人民生活得到大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制度全覆盖,跨入全国地级市相对富裕城市前10名。新建和改造提升市政公园绿地57个,对中心城区所有公厕实施改造,公园公厕全部免费开放。对388条背街小巷、103个菜市场全面实施了改造提升。“公交优先”全面推进,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到100%,公交出行率从2005年的8.9%提高到2010年的25.8%。完成了1000多万平方米、125个老小区的综合整治,50万老小区居民受益。

——社会事业有了大进步。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所有辖市区均成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区)。江苏工业学院成功提升为常州大学。医疗机构布局合理调整,阳湖医院即将建成。以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完成了市属文艺院团和部分文化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任务,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3件作品获得国家、省“五个一”工程奖。和谐安民工程取得显著成效,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行政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审批事项集中度达82%。与此同时,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审计统计、人武人防、海关国检、药监质监、粮食供销、边防海事、档案地方志、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民族宗教、援疆援川、人口和计划生育、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十一五”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通过这五年的加速发展,我们同先进地区的差距开始缩短,常州在苏锡常板块中应有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对全省的贡献份额有了增加。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在中共常州市委正确领导下,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无党派及各界人士,向驻常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部、省驻常单位,向在常的中外投资者、科技工作者和所有务工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常州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调整虽然取得明显进展,但工业结构仍然偏重,现代服务业比重还不高,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虽然稳步增长,但增速偏低,对照富民的要求差距不小;生态环境虽然得到较大改善,但环境污染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对此人民群众还有意见;虽然社会总体保持稳定,但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和谐社会建设任重道远;虽然政府效能有所提高,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构想和2011年主要工作

从今年开始的“十二五”,是常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全面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四大战略,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新竞争力、生态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努力把常州建设成为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

“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

——在经济发展上,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8%以上,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并逐步成为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要实现新的突破,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争取达到50%。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00亿元,人均超1.5万美元。

——在城乡建设上,大力推进“三城融合,南北建新;东西协调,开发东部;统筹兼顾,城乡一体”。中心城区在进一步完善功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建成现代大气、环境优美、管理有序、宜居宜业的高品质中心城区。南部新城在着力提升核心城区的同时,重点开发建设滨湖新城,做到城市框架基本形成,重要基础设施和功能布局基本到位,成为凸显旅游休闲、生态居住、科技教育等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新城区。北部新城全面推进高铁枢纽、旅游动漫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个全新的高铁、商务、创意城将迅速在常州北部崛起。对包括戚区、天宁和武进东部270平方公里的东大门实行“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21条主次干道建设全部完成,轨道交通等重点特色产业初步形成,常州东部地区将成为现代化城市的一个新区域。城乡要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的一体化,全面提升城镇发展水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对外开放上,要用更宽广的视野,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开发区为重要载体,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全面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要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提高双自产品出口比重,增加外贸出口附加值。要鼓励企业大胆“走出去”,充分利用海外的市场、技术、人才和资源,拓展国际发展空间。要在更广领域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全面提高常州的国际化水平。——在人民生活上,要富民优先,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常州人民都能过上宽裕安康的生活。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在增加居民工资收入的同时,还要增加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1%以上。要采取切实措施扶贫帮困,进一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政府救助为主体、以社会救助为补充的救助体系,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并努力帮助他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社会建设上,要做到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显著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普遍提升。要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市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的精神,市政府编制了《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现已发给各位代表,提请大会审议。

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市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10%;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目标将根据省下达指标确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5分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年”活动,以60项重点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1)突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工业设计、科技服务、节能服务和商务服务业,推进100家制造企业主辅分离。创新金融服务业,确保信贷投放增长15%以上,中小企业贷款增长18%以上。组建5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引进1家外地金融机构,探索成立科技银行。力争10家以上企业境内外上市。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农村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完成创业投资5亿元以上。(2)突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推进运河五号等8个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卡龙动漫等5个骨干文化企业,培育手机报刊等3个新型文化业态。(3)突破发展旅游业。加快发展城市旅游,着力推进环球动漫嬉戏谷、东方盐湖城、中华纺织博览园等十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国内外游客突破3300万人次。(4)提升发展商贸市场物流业。年成交额超50亿元的市场达到13个以上,超100亿元的市场5个。重点抓好武进区花园街商业街、新北区通江中路商业街区等新型商业街区建设。(5)提升发展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优化房地产供应结构,加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建设力度。

2.加快发展新兴产业。(1)实施新兴产业三年倍增计划。重点扶持100家重点企业,实施100个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今年新兴产业中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5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以上。(2)扩大有效投入。推进100项工业重点项目,工业投入增长18%,新兴产业中制造业投入占全市工业投入的70%。(3)加大与央企对接合作力度。重点推进中石油、东风汽车等项目建设,力争央企在常投资企业产值增长22%以上。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1)推动企业技术改造。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2)实施品牌带动。全市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江苏省著名商标20件、境外注册商标80件,新增省级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2个。(3)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步伐。组织实施“十企示范、百企试点、千企升级”两化融合推进工程。

4.大力发展现代农业。(1)推进“双百万亩”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新增高效种植业10万亩、高效渔业3万亩。(2)推动规模农业发展。完成土地流转5万亩,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5万亩。(3)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家以上,建设武进现代农业产业园、溧阳曹山现代农业产业园、长荡湖河蟹产业园、新北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综合园区。

(二)强化科技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力

1.加快建设创新型园区。(1)增强园区集聚、服务和创新功能,把园区建成科技创新先导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和集约发展示范区。(2)完善健全工作和政策体系,集聚整合全市的科技、教育、人才和产业资源,促进“一核八园”裂变发展。(3)壮大园区产业规模,组织实施“一核八园”重点科技研发及产业化项目100项,8个园区实现营业收入480亿元。2.突出企业主体地位。(1)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0家、高新技术产品150只,100家创新领航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2)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创新联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新增产学研项目250项。(3)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1.2万件和4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2100件。3.建设创新创业平台。(1)加快科教城建设。科教城研发机构及高科技企业总数突破500家,研发人才总数突破1万人,产学研合作项目突破500项。(2)加大孵化器建设力度。积极申报国家级加速器试点,全市孵化器、加速器面积累计达3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3300家。(3)加快企业研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新增企业创新平台60家,其中省级以上“两站三中心”30家。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0家。

4.加快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和“龙城英才计划”,全年引进100个领军型海归创业团队和10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力争有25人入选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壮大创新创业型企业。促进领军型海归创业企业向成长型企业发展,全年企业销售额突破25亿元。(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创新创业人才扶持政策,组建海归创业服务中心。

(三)扩大对外开放,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1.提高利用外资水平。(1)确立新的理念。把利用外资从原来的注重规模转到“量质并举、以质为重、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的思路上来。(2)突破外资大项目。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或工商登记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35个,力争突破超10亿美元的特大型项目。(3)调整外资结构。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占制造业的比重达到5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到账外资比重提升5个百分点。

2.优化外贸外经结构。(1)优化出口结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25%,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60%,新兴产业出口占比达30%。(2)培育规模出口企业。通过市场开拓、品牌带动等措施,加快培育规模型重点出口企业,出口超亿美元企业达25家。(3)加强外经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推进企业建立境外产业基地,中方协议投资增长15%,外经营业额增长5%。(4)发展服务外包。吸引境内外大型服务外包企业进驻常州,培育一批服务外包重点企业和中高端人才,服务外包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3.推进开发区新跃升。(1)营造产业特色。鼓励各级开发区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形成鲜明的产业特色,开发区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2)促进提档升级。加快推进省级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园区,加快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区,各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过100亿元。(3)提高贡献份额。开发区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比重分别超过75%、50%和50%,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制造业项目占全市80%以上。

(四)改善民生办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1.加快推进富民进程,全面提高人民收入水平。(1)就业富民。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新增就业7万人,大学生就业3万人,技职校毕业生就业1.7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就业3000人,动态消除城乡零就业家庭。(2)创业富民。年内净增私营企业1万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万户,新增个私注册资本330亿元。组织各类创业培训1万人次,扶持创业5000人,创业带动就业3万人,建立实训基地、孵化基地60个。(3)保障富民。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分别净增参保3万、3万、2万人,实现应保尽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提高10%以上,市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80元,市区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提高到220元。(4)改革富民。继续推进农村合作改革,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覆盖率达到40%,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20家。(5)增收富民。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0%,企业签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数增长10%。鼓励城乡居民多渠道增加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提高集体经济分配股息、红利和承包土地流转收入。

2.加大救助力度,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切实保障。(1)市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月390元提高到430元,低保边缘困难家庭和特困职工家庭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1000元。(2)当季度平均物价指标达到或超过3%时,对城乡低保等九类低收入群体,按当地低保标准的25%发放季度物价补贴。当公用事业或公益性服务价格上调时,对低收入群体给予优惠补贴。(3)全额资助市区低保、三无、五保和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对市区低保、三无、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贫困家庭儿童及孤儿等困难群体实施医疗救助。对城区低保重症精神病人门诊自费部分实行全额资助,对城区低保边缘重症精神病人门诊自费部分资助50%。(4)开展大病、困难大学生等慈善救助,全年救助1500万元以上。(5)落实帮困助学金2200万元以上。中职1-2年级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中职农村家庭贫困学生和涉农专业实行免费教育。对具有常州户籍的城乡低保、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和特困职工家庭在园就读幼儿以及孤残幼儿、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子女、少数民族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给予每人每年保育教育费1000元的政府补助。

3.切实改善居住条件,提高住房保障水平。(1)新开工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12万平方米,续建35万平方米。三年增加实物配租廉租房、公共租赁房6500户,其中今年确保增加1300户。住房公积金扩面7万人,发放公积金贷款20亿元。(2)启动市区8万平方米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试点工程。对市区80万平方米左右的老住宅区进行整治提升,市区住宅小区增设停车泊位3300个。

4.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轻群众就医负担。(1)加快医疗机构布局调整。建成阳湖医院一期、新北医院、儿童医院病房楼。加快一院综合病房大楼、七院门急诊综合楼等建设步伐。(2)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居民在社区就诊比例达50%以上。(3)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职工医保个人住院现金自付比例稳定在30%以内,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制度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60%。新农合参保率保持100%,人均筹资达280元以上,住院补偿率达45%。(4)切实减轻就医负担。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做好医学检查同城互认和医疗费用控制工作,门诊和住院费用增幅低于同期物价指数增幅。

5.实施爱老助老工程,让老年人享受更多关爱。开工建设市老年康复中心和武进新东方颐养园等8家社会养老机构。运河山庄养老院、戚区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年内竣工,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800张。建成A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331个。市区增建老年人助餐点20个。完成培训养老专业人员600人次以上。新建区级老年大学2所,实现两市五区老年大学全覆盖。

6.推进残疾人帮扶工程,用爱心温暖残疾人。为4000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城区750名低保重度、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实施居家安养服务,为320户有需求的困难残疾人家庭装配无障碍设施,筹建残疾人康复医院和12家残疾人托养机构。创建5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培训600名残疾人,帮助1000名贫困残疾人脱贫。

7.加大农村公共投入,建设幸福新农村。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万人,创业培训2500人。为农服务社覆盖全市行政村达90%以上。每镇送戏不少于4场,每村每月送电影不少于1场,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万户。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4421户。综合整治村庄河塘856个,疏浚县乡级河道100条,建设桥梁100座。全面完成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建设任务。

8.深入推进“公交优先”,全面实施畅通工程。(1)大力发展公交事业,新购更新空调车874辆,市区空调车比例达100%。建设公交调度指挥中心、礼河公交综合枢纽。新辟10条、优化调整16条公交线路,快速公交一号线延伸至高铁站。(2)科学组织道路交通,实施白云路星园路路口、龙城大道潞横路路口等道口渠化。对机场路等70个道路路口实施交通信号“绿波”控制。全面推进交通文明行动计划。(3)切实解决交通堵点问题,重点解决广化街吊桥路路口、丽华北路、北大街、怀德路劳动西路路口、健身路关河路路口、通江中路以及局前街小学、二十四中、省常中等时段性交通堵点。

9.实施和谐安民提升工程,增强居民安全感。80万平方米老小区提升工程防范设施补建到位,实现老小区保洁、保绿与保安一体化管理。完成沿街商铺技防入户1.5万户,城镇居民技防入户10万户,农村居民技防入户25万户,技防覆盖率达到60%。新增治安复杂场所、易发案地区、背街小巷、居民区视频监控摄像机2000个,建成318所学校主要出入口视频监控系统。开展城中村和次新小区安防设施建设试点工作。

10.加大环保力度,营造宜居环境。推进京杭运河等8个小流域综合整治,确保3条入太湖河道水质稳定达标。对市区外围的40条黑臭河道实施整治,对市内已整治的60条河道实施长效监管。继续对全市13个区域开展废气污染专项整治,新建“禁燃区”54平方公里。加大对机动车、扬尘和餐饮油烟等污染的防治力度,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0天以上。

以上十个方面的工作也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件实事,我们一定要一件一件抓落实,件件实事见实效。

(五)加强社会管理,促进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1.推进教育均衡发展。(1)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建设、改造校舍25万平方米,对26所幼儿园园舍进行新建、扩建、改造。(2)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省优质中小学占比达70%以上,就读率达80%以上。省优质职业学校占比、就读率均达90%以上。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吸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达87%以上。(3)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完善减负增效工作机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新增市体育、德育、科技、艺术等特色学校90所,新创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100所。

2.繁荣发展文体事业。(1)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完成常州图书馆及少儿图书馆改造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各类文化阵地公益性演出1000场,低票价经营性演出1000场。培育10家民间非营利性文化机构和10支民间骨干业余社会文艺团队,提供多层次的文化服务。(2)保护开发历史文化遗产,全面启动青果巷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升。(3)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对户外健身器材实施更新改造,完成新建公园、广场、绿地的配套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积极备战省十八届运动会。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1)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加强社区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社区各项设施,推进和谐物管,实现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的良性互动。(2)健全群众权益维护机制。畅通民意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制度化,继续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和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3)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发挥应急中心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作用,提高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能力。(4)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提升综合监管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统筹发展各项事业。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提升全民素质。实施“市民卡”工程,年内发放100万张以上。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实施优生优育早教工程,提高婴幼儿素质。强化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监管,提高饮食卫生安全水平。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地方志、民族宗教、防灾减灾、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六)推进城乡一体,实现环境建设新跃升

1.推进“三城融合”。(1)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建设延陵路、中吴大道等现代商务集聚区,提升文化宫、南大街商业集中区品位。(2)加快建设北部新城。加快推进高铁新城区、旅游动漫等四大城市综合体建设,全面完成京沪高铁站配套工程,提升高新、电子光伏及出口加工区等五大片区功能。(3)强力推进南部新城建设。进一步完善武进区“十纵十横”的道路框架,加快延政路商务区等“八大街区”建设步伐,加快建设西太湖“滨湖新城”。启动花园街和晋陵路对接工程,龙江路高架南延工程建成通车。

2.合力开发东部。(1)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东大门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大明路、中吴大道东段、劳动东路东段等主次干道建设,促进东部地区交通路网与主城区的无缝对接。(2)完善区域城市功能。加快建设一批商业服务设施和居民住宅,促进人口集聚。(3)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玫瑰湖体育休闲公园,建成丁塘河主题公园。组织对圩墩小区等老城区的全面整治,提升市容市貌。

3.完善城市功能。(1)加快构建对外交通体系。常州西绕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泰州大桥接线常州段、常溧高速公路、104国道溧阳西段、241省道金坛北段建设步伐。京沪高铁、宁杭城铁建成投运。常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全部完工并正式投运。(2)完善城市路网。续建棕榈路、清潭西路等主次干道,新建新堂北路延伸、晋陵南路延伸等城市骨架道路,改造提升丽华路、劳动东路、永宁北路翠竹段等城市道路。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前期工作。(3)加快航道建设。完成苏南运河常州西段三级航道整治及戚墅堰大桥建设,加快丹金溧漕河、芜申运河溧阳段等三级航道网整治。(4)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大运河东枢纽、采菱港、藻港河南枢纽等城市防洪节点工程。(5)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加快电网改造,实施220千伏及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实施老小区和新北区农村水管网改造工程,加快江边污水厂三期、魏村水厂取水口移址工程建设步伐。新建燃气管网50公里。4.改善生态环境。(1)建成国家生态市。年内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在此基础上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市创建工作。(2)继续实施五大“特色绿化工程”。建成太湖湾嬉戏谷、高铁南北广场等绿地,完成蔷薇园和翠竹公园的改造提升,对新堂北路、晋陵南路等新建道路实施绿化,开工建设10个小游园,新增绿地面积355公顷。(3)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施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60项,加快建设城市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对100家重点用能单位进行监测,淘汰落后用能设备100台(套)。开展新一轮化工、工业园区和集中区专项整治,推进排污权有偿取得及交易工作。

5.深化长效管理。(1)提升数字城管。完善数字化城管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强化网格管理,提高城管水平。(2)美化市容市貌。对新堂北路、会馆浜路、劳动西路等道路两侧环境进行整治与提升,加大户外广告清理整治力度,维护城市良好形象。(3)改善环卫设施。完成工业固体废弃物安全填埋场一期、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提标扩能项目主体建设,生活垃圾转运站一期工程建成投运。

6.加快城乡一体。(1)完善城乡发展规划。修订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组织编制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实现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规划的全覆盖。(2)提升城镇发展水平。加快金坛、溧阳两个中等城市建设步伐,推进6个市级示范中心镇建设,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发展集约的现代化城镇体系。(3)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五个一体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市85%以上行政村的村级集体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增长10%。

(七)提升服务效能,优化科学发展软环境

1.推进依法行政。(1)规范行政行为。政府的各项工作都要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2)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处罚,进一步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3)自觉接受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2.探索管理创新。(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联审会办,行政审批时限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速20%以上。完善行政服务“两集中两到位”,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度提高到87%以上。(2)推行阳光政务。深化网上政务公开系统,优化在线服务办件系统,做到权力全覆盖、运行全透明、流程全受控。(3)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完善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充分利用市长公开电话、“市长与网民”、《每周一报》、《每月一告》等与市民沟通的渠道,倾听民意,汲取民智,呼应民心,为人民服好务、办好事。

3.强化工作落实。(1)提高执行能力。全体公务员要弘扬求实、务实、踏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为民服务能力。(2)敢于创新创造。要从常州发展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在工作中敢于试验、探索和创造,善于用改革的手段和创新的举措,不断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3)加大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效能建设问责体系,高效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4.加强廉政建设。(1)坚持廉洁从政。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三重一大”等重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管,全面推进惩防体系建设。(2)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积极预防和打击各种腐败行为。(3)优化支出结构。构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保障机制,公共财政要向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得益的事情倾斜。

上一篇:种子检验员考核方案下一篇:职称评审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