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打击乐活动教学方案

2024-07-01

大班打击乐活动教学方案(精选14篇)

大班打击乐活动教学方案 第1篇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串铃、圆弧板演奏|-—-—|---—|的节奏型。

2、根据指挥的手势演奏乐器。

3、爱护乐器,学会轻拿轻放。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件打击乐器,串铃和圆弧板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春天来了》

1、齐唱歌曲,唱出歌曲的欢快活泼和连贯优美。

2、学习接唱,教师先唱两小节,幼儿接唱两小节,并以此类推,最后四小节师生齐唱。

3、幼儿先唱,教师接唱,全体幼儿分两部分,互相接唱。(接唱过程中,注意观看手势暗示或指挥动作)

二:学习打击乐《剪羊毛》

1、幼儿随乐曲两拍一下地拍手。

2、边听音乐边拍|-—-—|---—|的节奏型。

3、比较前、后节奏的快慢,并随乐曲练习|-—-—|---—|的动作。

4、学习分声部做动作。

把全体幼儿分成两部分,请一半幼儿拍手,另一半幼儿拍腿,并随乐练习。(教师用相同的动作进行指挥)。

5、幼儿用打击乐器演奏。

要求幼儿轻轻地把乐器放在腿上。

学习看指挥。“教师面对串铃划拍子就是指挥你们演奏,面向圆弧板划拍子就是指挥你们演奏。”

随乐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

6、轻轻有序地在音乐声中把打击乐器放到指定的地方。

大班打击乐活动教学方案 第2篇

一、有些流行歌曲可以形象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音乐教学可以形象地利用歌曲形象地进行思想教育。在音乐课上,我让学生聆听《大中国》,学生很多都会演唱了,于是就跟着音乐唱了起来。之后我问他们这首歌曲重主要是歌唱什么的?学生很快就答出是歌唱我们伟大祖国的。我便乘机开导他们:“看来我们歌唱祖国的歌曲也不一定都是那些老掉牙的歌曲啊,刚才这首不就很好听吗?”从课后的学生议论来看,效果好于以往的音乐课。

二、课外流行歌曲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一点不假。如果没有兴趣,不管干什么也无论怎样去干,也得不到预期效果。教材上的歌曲虽动听,但总唱难免会有些厌烦;而流行歌曲则以其新鲜的感觉吸引人,使学生能积极且精神饱满地去学习,如果在这个状态下讲授一些重点内容和知识,复习一些常用的理论是能事半功倍的。在学生音乐鉴赏力还不高时,可以利用一些流行歌曲进行欣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当学生欣赏能力有所提高了,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了,再欣赏教材中的重点曲目,这样形象地进行欣赏教学,学生就会稳步提高欣赏能力了。

三、流行歌曲可以拓宽知识面,也可对接受能力快的学生进行培养。

教材上的内容虽比较全面,但对于音乐这一大的范畴来讲,其范围过于狭小,适当地引入一些流行歌曲教学,可拓宽知识面,拓宽学生视野。引入一些流行歌曲进行教学也是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如果死抓住教材不放,那些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就容易被束缚住,发挥不出他们能发挥的水平,也发展不到他们应该发展的程度,那么,对于教者来说也就会有误人子弟之嫌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给学生加入一些课外内容,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大班打击乐活动教学方案 第3篇

腰鼓文化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腰鼓活动能充分体现出各种韵律节奏、腰鼓鼓点等。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具有丰富节奏类型的一种音乐活动形式。我们结合主题活动“欢庆腰鼓”设计并组织了“拥军花鼓”打击乐教学活动, 让幼儿在充分感受乐曲浓郁的民族特色、欢快热烈活泼的曲调风格的基础上, 在自由探索、主动学习, 用鼓的不同位置发出不同的声音, 为乐曲伴奏并配上打击乐器演奏的过程中, 体验与鼓为伴, 与鼓同乐的快乐, 感受腰鼓民族艺术的魅力。

二、案例呈现

第一环节:与教师共舞, 感受音乐情绪。

师:“孩子们, 让我们听着这首好听音乐, 跳起来吧!”伴随着拥军花鼓的音乐, 跳着具有民族特点的秧歌舞步进场, 在浓郁的民族氛围中进场, 初步感受了音乐欢快的特点。

第二环节:看节奏图谱, 学习切分音。

教师出示各种幼儿学习过的节奏图谱。问:“我这里有许多的节奏谱, 都是你们学过的, 想不想来挑战一下?看谁拍得又快又对!”话音一落, 幼儿就被老师的话激起了浓厚的兴趣, 个个跃跃欲试。

第三环节:听音乐、整体感知图谱, 练习拍节奏。

待幼儿全部挑战成功后, 所有的节奏谱都贴在展板上,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图谱 (《拥军花鼓》) 。接着, 教师故作神秘地告诉幼儿:“其实这是一首乐曲《拥军花鼓》的图谱,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师:“听了这首乐曲, 你有什么感觉?”幼儿纷纷举手回答:“很快乐!”“很喜庆, 像过年一样!”“很热闹哦!”……孩子们对乐曲的感受很准确!师:“让我们边看图谱边欣赏这首欢快、热闹的乐曲《拥军花鼓》吧!”在听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主动地拍起了节奏。教师:“这些节奏, 你会拍吗?哪些节奏不会拍?”幼儿思索片刻, 指出了切分音。于是, 教师带领孩子用儿歌的方法再次巩固了切分音。师:“让我们一起听音乐看图谱, 完整地练习节奏吧。”

第四环节:自由探索腰鼓不同位置发出的声音。

教师出示腰鼓问:“你知道腰鼓可以发出哪些声音吗?”幼儿很自信地回答:“咚咚的声音!”教师:“哦?除了咚咚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呢?”幼儿争先恐后地回答“啪啪啪、哒哒哒……”师:“敲腰鼓的什么位置可以发出那些声音呢?请你试一试!”孩子们在教师的鼓励下进行自由的探索, 有的敲鼓面、有的敲鼓身、有的敲鼓槌……。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幼儿个个踊跃回答, “老师, 我发现敲鼓身可以发出“哒哒哒”的声音!”“我发现敲鼓槌可以发出“嚓嚓嚓”的声音!”教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原来敲“鼓面、鼓身、鼓槌”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并分别出示“鼓面、鼓身、鼓槌”的图示。

第五环节:为乐曲配乐演奏。

师:“你想不想用腰鼓发出的不同声音为‘拥军花鼓’进行配乐演奏呢?”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想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我想用鼓身”“我想用鼓面”“我想用鼓槌”,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方法, 如果只用一种声音没有变化, 演奏出来的好听吗?”幼儿摇摇头, 教师提问:“那怎样才更好听呢?”子涵迅速地举手说:“我们可以将敲‘鼓面、鼓身、鼓槌’声音分开配!”听了子涵的回答, 小朋友们都表示赞同, 于是师生共同协商将不同的敲击方法配到不同的乐曲中, 每8小节变换一次。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 最后确定配乐方案。大家齐声说:“我们想演奏一次。”于是便开始了第一次看图完整演奏。

三、案例反思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在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幼幼互动。

1. 难点前置, 加深印象

俗话说“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 重难点的准确把握是一节活动课的关键, 根据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对音乐活动中已掌握的节奏知识结构, 我将重点定位为探索腰鼓不同位置发出的声音进行配乐演奏, 难点定为学习演奏切分音, 将难点前置, 加深幼儿对切分音的印象及感知, 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体验自主配乐的快乐。

2. 层层递进, 层次分明

通过具有挑战性的游戏环节中学习单小节的切分音节奏型, 难度的加深和层次的递进, 将乐曲中的切分音小节呈现, 引导幼儿充分感知和学习乐曲中的切分音小节, 从而加深了幼儿对乐曲中难点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为乐曲的完整学习与表现做好充分准备。

3. 主动探索, 快乐打击

在充分感受乐曲特点、探索鼓声的基础上, 自主为乐曲配器演奏, 采用师唱曲、幼配器的方式, 进行了有效的师幼互动。同时, 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思考每段乐曲的特点, 能自我见地地为其配乐谱演奏, 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本首乐曲的节奏性很明显, 再加上之前我们已经练习了节奏性, 故而孩子们能自觉地跟着音乐, 看着图谱, 进行演奏。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 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大大采用赏识激励法, 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大班打击乐活动:奶粉桶变奏曲 第4篇

奶粉桶是我们班小舞台活动区中孩子们共同收集的道具,每天看着孩子们快乐地敲打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时,我就在想怎样让孩子们在随意敲打奶粉桶的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让孩子感受乐曲中节奏的变化,获得相关节奏的知识,并让孩子体验利用日常物品敲敲打打为乐曲伴奏的快乐,于是设计生成了这节打击乐活动“奶粉桶变奏曲”。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奶粉桶的不同部位进行| x x | xx x |、| xx xx | xx x |节奏型的打击。

2.感受利用奶粉桶进行乐曲打击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已熟悉音乐并会进行歌曲表演。

2.奶粉桶、筷子等。

3.| x x | xx x |、| xx xx | xx x |节奏型图谱,完整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表演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幼儿进行歌曲表演,回顾、熟悉音乐。

教师:昨天我们学唱了一首好听的歌曲《爱我你就抱抱我》,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表演给客人老师们看看!

2.教师出示奶粉桶,进行打击乐表演,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要用一种特殊的乐器来表演这首歌曲。能猜出来是什么吗?你们看,这是什么?(奶粉桶)下面请看表演,音乐!

教师:奶粉桶也能当乐器好不好玩啊?你们想试试吗?试一试敲一敲奶粉桶的桶身、桶盖、桶底,听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请你们自己选一个吧。

(评析:在我引出用奶粉桶进行打击乐表演时,孩子们个个都跃跃欲试地想进行尝试,这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部分)

二、看图谱探索、尝试用奶粉桶不同部位,进行| x x | xx x |、| xx xx | xx x |节奏型打击练习

1.探索了解奶粉桶不同部位的音效。

教师:有小朋友发现筷子上的蓝色标记,就我们手握着的地方!

教师:你敲的是哪里呀?你们感觉敲哪里好听?桶盖敲起来像什么声音?桶身、桶底声音感觉什么样?怎么拿桶敲出来的声音才好听呢?

(评析:为了激发孩子表演的兴趣,我在完整示范后,让孩子们先尝试敲打桶各个部位,让孩子自主选择确定最终敲击的部位,并在这个环节让孩子自己尝试不同的抱桶姿势哪种方便敲打、怎样拿筷子等,为下一环节学习敲打不同的节奏型减少障碍。)

2.出示图谱1,打击| xx x |节奏。

教师:瞧,老师带来一张节奏图,你们认识吗?你们能用奶粉桶打出这个节奏吗?

3.出示图谱2,打击| x x | xx x |节奏

教师:那我再添上两颗爱心,你们还会打吗?咦,这个节奏听起来像我们歌曲里的哪句啊?那我们就试试边唱边打。

(评析:节奏型的出现由易到难,每一次节奏型的出现,我都先让孩子们尝试着打后,我再明确要求,并用语言提示,然后用手势和眼神以及体态来指挥幼儿练习,最后通过不同形式的表演熟练掌握| X X |、|X X X |节奏型,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有节奏的敲打中、轻松的状态下准确地打出节奏。)

4.出示图谱3,尝试打击| xx xx | xx x |节奏

教师:这个节奏图和刚才的节奏图有什么不一样?我们都来试一试?谁愿意上来试试?歌曲里的哪句就是这个节奏呢?

(评析:教学的重点就是学会打击| x x | xx x |、| xx xx | xx x |节奏型,围绕活动目标,我在此环节运用了活动性的图谱帮助孩子学习不同节奏型。先引导孩子们比较图谱中爱心的数量不同与变化,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节奏型的变化,并尝试看图谱练习,以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

三、看歌曲完整图谱,尝试进行打击乐表演

1.认识歌曲的图谱。

教师:你们想不想用这几种节奏来表演《爱我你就抱抱我》这首歌曲。(出示完整图谱)图谱上有什么地方看不明白?

图谱上黄色的爱心表示唱的部分,两边的两条竖线、两个点叫反复记号,就是要表演两遍的意思,空心的爱心表示打到这里要停一下。我们一起来看图谱唱一唱。

(评析:我们平时使用的乐谱,其结构体系十分复杂,对于认知水平有限的幼儿来说,要很好地把握,是很困难的。为此,我专门用了一些生动的、形象的符号来代替,设计了一个爱心图谱,比如用黄色爱心表示唱歌的部分,红色爱心表示打节奏的地方。)

2.看图谱商讨乐句中打击的奶粉桶部位。

师:小朋友,先打哪里呢?你们一起商量一下。

3.根据幼儿讨论变化的奶粉桶部位尝试打击乐表演。

4.分角色变换多种形式进行打击乐表演。

师:小朋友表演得真棒,这首曲子有唱的部分有打击的部分,谁愿意来表演唱的部分?其他小朋友进行打击。看看你们配合得怎们样?我用手势来提醒你们。

(评析:此环节运用多种变换形式让幼儿进行打击乐表演,幼儿熟练掌握后教师可恰当地退出,让幼儿挑战一下无图谱演奏。)

四、完整表演展示

师:好听的歌配上有趣的打击乐,我们请客人老师拍手打节奏和我们一起表演。

教学反思:

打击乐教学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组织幼儿的打击乐活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让幼儿达到整齐敲打悦耳的声音,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而且打击乐活动是一个经验慢慢积累的过程。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怎样能将打击乐活动做到更好呢?通过多次的研讨与尝试,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首先,选择的乐曲要合适。最好选择节奏鲜明的乐曲,因为节奏特点明显的乐曲容易敲打出效果。这首歌是孩子都熟悉的歌曲,孩子们在用这首音乐表演打击乐活动时就简单容易多了。其次,把握好活动的重难点。再次,有效地利用图谱。每个幼儿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在活动中,幼儿的手、眼、脑并用,使大脑建立起复杂的神经联系,让头脑变得灵敏、聪慧,而利用图谱能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的性质。

我们平时使用的乐谱,其结构体系十分复杂,对于认知水平有限的幼儿来说,要很好地把握,是很困难的。为此,围绕活动目标,我运用了活动性的图谱帮助孩子学习不同节奏型。先引导孩子们比较图谱中小花的数量不同与变化,并用语言“两朵小花挤在一起了”、“四朵小花挤得更紧了”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节奏的变化,并尝试看图谱练习,以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

大班打击乐活动教学方案 第5篇

2、教学目标(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学习创造性的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来表现乐曲形象。(2)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

3、教材的重难点音乐是门整体艺术,只有整体的感知,形成整体音响表象形象条件下,音乐的学习才具有情趣和效果,幼儿园打击乐演奏活动,是幼儿不断深入欣赏过程的一部分,因此,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知。重点是创造性的运用身体动作和打击乐器来表现乐曲形象。

二、说教法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形象性特点,幼儿园音乐教育常常通过刺激幼儿的感知觉,去理解音乐中生动的艺术形象,情感与思想,为此,在教法的运用中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具法,引导创造法,整体感知法,为什么采用以上的方法呢?因为,音乐具有形象性的特点,直观教具法可以使幼儿通过借助音乐电视、图形乐谱这些视觉材料帮助幼儿更好的感知音乐的情绪,风格,节奏,创造法是根据幼儿学习打击乐的特点而决定的,我班的幼儿从小班开接受欣赏、打击乐方面的训练,对音乐的风格、结构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动作总谱、配器的设计,使幼儿能积极的运用自己所熟悉的音乐技能进行创造活动,在创造中获得了音乐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获得了快乐。整体教学法根据打击乐的整体教学原则,从整体布局入手教学,使幼儿获得整体音响效果,促使幼儿在合作中注意自己与他人声部的协调性。

三、说学法通过以上教法,循序渐进,逐层地深入的了解音乐作品,表现音乐形象,促进了音乐能力的发展。

四、活动准备

大班打击乐活动《彩云追月》 第6篇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的旋律和内容,感受音乐优美轻柔的性质。

2.根据图示拍出相应的节奏型和选择乐器,学习看指挥、图谱用打奏乐器演奏乐曲,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节奏火车图、彩云追月图谱、打击乐器、磁带。

活动过程:

一、玩节奏小火车。

出示节奏小火车,请幼儿拍出相应的节奏型,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随音乐根据老师的指示完整地变化着玩节奏火车。

二、讲故事。

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星星在天空中呆腻了,他们来到了小池塘,一会儿跳到这片荷叶上,一会儿跳到那片荷叶上,荷叶也乐得跟着他们摇动起来,小星星踮起脚尖转呀转,跳起了圆圈舞。一会儿小星星们又钻进水里游呀游呀,水面上荡起层层涟漪,他们好高兴好高兴呀!跳着跳着游着游着,小星星们有点累了,他们依偎在一起,慢慢地闭上眼睛睡着了。

三、看图谱,听音乐。

你们喜欢小星星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优美的音乐,讲得也是小星星在池塘里玩耍的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提问:这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你从音乐中听出小星星在池塘里怎么玩的呢?从图上的什么地方也能看出小星星在……?谁知道图上的<=是什么意思?(反复标记)最后的小星星有什么不同?

四、听音乐说图谱。

让我们随着音乐和小星星一起走进小池塘。注意反复和星星累了,睡觉了,声音要渐渐轻弱下来,还要把音乐优美轻柔的情感表现出来。

五、配器。

出示小铃、响板、铃鼓。星星可以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响板演奏哪一部分呢?“游”用什么乐器?小铃清脆的.叮叮声可以表现出星星的活泼、调皮;响板的哒哒声就像星星跳到这片荷叶上,又跳到那片荷叶上;铃鼓听上去像哗啦啦的水声。

六、演奏。分发乐器。优美轻柔地演奏,同时注意反复和星星累了,声音要渐渐轻弱下来。——交换乐器演奏,感受成功合作的快乐。出示荷叶、水波图贴在最后星星渐弱下方,小星星睡了,小池塘里波动的水也平静下来了,荷叶也不动了,音乐的最后我们可以加入铃鼓、响板,小铃、响板、铃鼓合奏表现湖面渐渐平静下来。

大班打击乐活动说课稿 第7篇

说教材主要是对作品的特点及其所蕴涵的教育价值的分析。《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乐曲欢快活泼、节奏感强,很容易把幼儿带进热情洋溢的气氛之中。我班幼儿活泼好动,喜欢音乐活动,喜欢合作和接受挑战的活动,开展《喜洋洋》打击乐演奏活动,除了能享受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更能促进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确定为三个层次的理由是:

二、说目标

(一)本活动共有三个目标。

第一条目标是“音乐”素质发展要求,既是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能将随乐动作转换成身体动作总谱并进行打击器乐演奏。

第二条目标是“学习”素质发展要求,既在原有的随乐动作表演的基础上,能根据已有的节奏型为乐曲设计出打击乐配器方案。

第三条目标是“做人”素质发展要求,既能集中注意看指挥演奏,并与同伴的演奏保持协调,进一步体验活动的愉快。

制订这三条目标的理由:

1、根据《纲要》精神。新纲要教育理念给我们这样一种启示:儿童是一个整体,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儿童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也是一个整体。因此,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绝不是人为地强加各个学科教育的任务,而是教育向儿童提供的一切实践活动能够完成、而且应该完成的任务。因此我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除了有音乐素质发展的目标,还加上了“学习”素质发展和“做人”素质发展方面的目标。

2、根据本班幼儿情况和教学的现状。我本幼儿节奏感强,有一定的演奏经验,但由于受“合奏时不要去听别人的,只要演奏自己的节奏就行”的影响,幼儿演奏过程中协调性感受不足,故想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在自己的声部中感知整体音响效果的能力,以及在知你、知我、知他的基础上达到配合一致。

3、这三条目标的难度适中,既是他们可以接受的,又可以对幼儿的发展构成挑战即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二)本活动的重难点:

1、重点:音乐是门整体艺术,只有整体的感知,形成整体音响表象形象条件下,音乐的学习才具有情趣和效果,幼儿园打击乐演奏活动,是幼儿不断深入欣赏过程的一部分,因此,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在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知的基础上尝试跟随音乐进行打击乐演奏。

2、难点:是打击乐演奏的连贯性和合拍演奏。连贯性(每个乐句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但幼儿在演奏时容易出现交替不衔接――节奏不准或注意不集中),合拍演奏(在演奏时经常出现知道是怎样演奏但没有听音乐,往往自己节奏比音乐快,加上双响筒演奏时值较快,幼儿难以控制)因此难点这样定。

三、说活动过程

第一层次:欣赏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放风筝”的游戏熟悉了解乐曲的曲调和结构。

第二层次:韵律活动,其目的就是掌握随乐动作,(动作图谱,用要演奏的节奏型编成的律动)随音乐节奏合拍地动作。

第三层次:演奏活动。运用幼儿前2次活动的经验进行器乐匹配,并合奏。(三个过程做简要的说明。)

意图:

一是克服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足:

1、从分声部入手,单纯使用示范、模仿的教学方法,目的着眼于学习的结果,学会演奏某个打击乐作品。

2、教师没有让幼儿充分的感受音乐,以至幼儿对音乐的整体结构、曲式结构了解不够,在活动中出现了幼儿不是听音乐来打击乐器而是在教师指挥下来打击乐器。

二是体现循序渐进,就是从游戏――语言节奏、动作节奏――配器、合奏,即从整体、笼统感知――具体细节――完整表现。

四、说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具有随乐动作的经验。(所有三个活动的准备都要写,并说明目的)

2、物质准备:节奏图谱一份、双响筒、碰铃、圆舞板等乐器若干、大鼓一个、磁带。

五、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力求达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本次活动采用的主要教法有:

(一)激趣游戏法:如第一层次,我们通过做风筝、放风筝、收风筝的游戏和律动来感受、表现乐曲。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乐曲结构和音乐形象。

(二)直观教具法: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形象性特点,幼儿园音乐教育常常通过刺激幼儿的感知觉,去理解音乐中生动的艺术形象,情感与思想,如……幼儿在活动中借助图形乐谱这视觉材料帮助幼儿更好的感知音乐的曲式结构、节奏。在图形乐谱的设计上注意把通用简谱、身体动作总谱、图形总谱结合在一起,使其更具体形象。(结合图谱进行介绍)

(三)整体教学法:借鉴许卓娅老师的打击器乐整体演奏教学法,根据打击乐的整体教学原则,从整体布局入手教学,从示范、模仿的教学方法过渡到引导、创造的教学方法,让幼儿用丰富有趣的身体动作对音乐节奏感受,然后把动作节奏转化为乐器演奏节奏,最后合奏,整个过程使幼儿获得整体音响效果,促使幼儿在合作中注意自己与其他声部的协调。这种方法着眼于学习过程,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也注意学习的结果,使幼儿能够较完美地演奏作品并享受演奏的乐趣。

(四)创造法:是根据幼儿学习打击乐的特点而决定的,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动作总谱、配器的设计,使幼儿能积极地运用自己所熟悉的音乐技能进行创造活动,在创造中获得了音乐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获得了快乐。本次活动中的配器就设计让幼儿来尝试,幼儿可根据音乐节奏的长短来选择,如二分节奏选碰领或三角铁,因为其乐器音的长短较长,象音色比较短的串铃、木鱼等就比较适合节奏比较快的四分、八分节奏;也可根据身体动作总谱来选如乐曲中O O,身体动作是用右手轮流拍左、右腿,幼儿就很容易匹配到双响筒;也可在教师的引导和讨论中来匹配,如乐曲的第一段都是八分节奏幼儿可能都会选串铃、木鱼、圆舞板这三种乐器,哪种乐器先那种乐器后呢,我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是越来越热闹,让幼儿自己去尝试比较三种乐器怎样使用才会越来越热闹。

六、说学法

(一)循序渐进法。首先以游戏形式感受乐曲的曲式结构,接着用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相结合,具体掌握节奏型,最后匹配乐器进行合奏。让幼儿逐层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表现音乐形象,促进了音乐能力的发展。

(二)多渠道参与法: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动作和材料的操作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因此,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跳一跳、说一说、看一看、拍一拍、敲一敲等丰富的活动,让幼儿不知不觉的完成学习目标。

(三)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在活动中我们不断的设障,让幼儿不断接受挑战,如让幼儿自己尝试配器、加大鼓、指挥等,让幼儿通过商量、比较,使思维活跃起来,创造出更合适的演奏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

1、大环节,第一环节是什么……

2、分为?大环节的理由是:

第一、二个层次是为了第三演奏活动做准备,现就第三个层次重点说明

第三层次:

1、教学目标:

具体的过程是:在说具体过程最好也要尽量交代为什么要有这个小环节,当然不是每个环节都要交代,可以做重点交代

1、组织幼儿复习层次(二)中的随乐动作,要求幼儿合拍律动。

2、幼儿一边观看老师动作,一边用拍手的方式将随乐动作的整套节奏型抽取出来。

3、观看图形乐谱,进一步了解整体音响的横向(句子和段落之间)结构和纵向(声部与声部之间等)结构。

4、结合图形乐谱,学习将随乐动作转化为身体动作总谱。

身体动作总谱:拍头、拍肩、跺脚、拍手、右手轮流拍腿。本环节注意指导幼儿掌握好各个身体动作的衔接及右手轮流拍腿的合拍。

5、看老师的指挥,分声部徒手身体动作总谱,为持乐器合作演奏作铺垫。

在熟悉掌握总谱的基础上,进行分声部徒手练习,练习时重点要求幼儿互相倾听、相互配合,共同创造出心目中已初步建立的整体音响效果。

在这一步骤中应开始学习看老师如何指挥,首先提出明确要求:“请小朋友来看老师的指挥,指挥到你,你就来做动作。”然后用手势和眼神以及体态来指挥幼儿练习,可适当的加一些语言提示,要求幼儿根据老师的指挥动作,学习迅速准确地做出节奏动作反应。

6、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探索配器方案。

7、引导幼儿持乐器练习分声部打击乐演奏。

(1)无配乐练习。要求不能随便发出声响,要看老师的指挥方可开始演奏,培养幼儿良好的打击乐器演奏的常规。

(2)持乐器看节奏谱演奏。老师一定要引导全体幼儿注意倾听,体验合作演奏的快乐。

(3)加大鼓。让幼儿讨论大鼓应该加在什么地方合适,讨论后进行尝试。

(4)在老师的帮助下,请个别幼儿指挥,集体演奏。老师可鼓励担任指挥的幼儿部分改变原定的配器方案。但是,在这一步骤中,因为已进入多声部乐器演奏,所以每次方案改变后,老师一定要引导全体幼儿注意看指挥并注意倾听,比较整体音响在结构和情趣上发生了何种变化。

(5)幼儿交换乐器演奏。为了提高幼儿演奏的情绪,可以选几名幼儿到前面表演,其余幼儿做为乐队为其演奏。

大班打击乐活动【森林狂想曲】 第8篇

——打击乐《森林狂想曲》

【活动名称】《森林狂想曲》——打击乐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看图谱随音乐进行打击乐活动。

2、体验参与打击乐活动的乐趣;充分感受乐曲优美的情绪。【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准备:图谱(指图图谱、节奏图谱)、PPT(指图、乐器节奏)、音乐视频。

2、幼儿经验准备:(1)幼儿对音乐已很熟悉,会相应的身势动作。(2)能正确的使用打击乐器。

3、乐器准备:三角铁、碰钟、响板、铃鼓。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再一次回忆音乐的旋律

请幼儿和客人老师分享这首好听的乐曲的名称:《森林狂想曲》,客人老师也想听一听这首好听的曲子,请小朋友用“mi”或者“la”的音唱出来(要求:声音不能高过乐曲的声音)。

二、身势动作:

1、集体做身势动作。(1)跟着老师巩固一次。(2)跟着音乐做一次。

2、教师指挥。

(1)看老师指挥分两组做一次。(2)看老师指挥分四组做一次。

三、指图:

1、出示动画1。

2、出示指图PPT2,幼儿学习指图。

四、讨论配器:

1、配器,跟着老师的乐器节奏谱进行演奏。

2、幼儿讨论配器方案(出示PPT3)。

(1)动画中的植物/动物,你觉得该用什么乐器演奏?

第一组花(叶子):碰铃

第二组花(叶子):响板 第三组花(叶子):三角铁

蜗牛、蝴蝶、鸟:铃鼓拍奏或者摇奏 牵牛花:铃鼓摇奏

(2)根据幼儿讨论的方案进行演奏。

大班打击乐活动:音乐喜洋洋 第9篇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尝试跟随音乐进行演奏。

2、探讨与歌曲节奏相匹配的乐器,并进行合作演奏。

3、在演奏中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欣赏过乐曲,会随音乐简单律动。

2、物质材料准备:图谱,乐器(圆舞板、木鱼、串铃、铃鼓、双响筒)活动过程:

一、复习韵律活动“喜洋洋”,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旋律与节奏。

1、播放音乐,幼儿欣赏。

2、教师表演动作,幼儿欣赏。

二、引导幼儿将节奏用手拍出来,初步感知演奏的节奏型。

1、提问:老师表演的是什么?

2、教师跟随音乐表演动作,幼儿拍节奏。

3、幼儿和老师一起跟随音乐表演动作。

三、结合图谱,了解演奏方案。

1、观察图谱,练习节奏型X XX X |X XX X| XX |和

|X —|X —| X XX X |X XX X|

2、与幼儿探讨配器方案。

四、根据配器方案,幼儿持乐器完整演奏。

1、提问:我们演奏的时候是不是都一起啊?

2、幼儿演奏两遍,交换乐器演奏。

五、小结。

大班猴子学样打击乐活动教案 第10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猴子学样》,了解音乐的基本结构及欢快的情绪。

2、在游戏动作的`基础上,创编节奏型,并匹配乐器进行演奏。

3、体验与同伴合作共同演奏乐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墨西哥草帽舞》节选

2、幼儿初步欣赏音乐,学会游戏《猴子学样》。

3、乐器:鸭舌板、圆舞板、串铃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猴子学样》。

1、老师扮演爷爷,幼儿扮演猴子,进行游戏。

2、请幼儿与同伴自行安排角色进行游戏。交换。

(二)根据游戏动作,创编节奏型。

1、幼儿创编节奏型。跳舞。

2、教师根据幼儿的创编,抽取节奏型。

3、幼儿跟音乐拍节奏。

4、幼儿看教师指挥,分声部拍节奏。

(三)配器演奏。

1、教师出示乐器,演示演奏方法。

2、幼儿根据乐器不同音色进行配器。

大班打击乐活动教学方案 第11篇

1、感受进行曲鲜明节奏、雄壮有力的特点,体验打击乐所带来的快乐。

2、感受不同的节奏类型,初步尝试边识谱边使用不同的乐器合奏。

3、能徒手进行节奏练习,并看指令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ppt课件。

2、歌曲《玩具进行曲》。

3、教师自制图谱。

4、碰铃、响板、铃鼓。

5、经验准备:已熟悉过音乐和节奏型。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歌曲,幼儿自由表演感受进行曲的特点。

(1)教师播放音乐《玩具进行曲》,鼓励幼儿根据音乐的特点自由创编动作表演。

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玩具进行曲》这首歌曲吗?(播放音乐)听完这首曲子,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2)幼儿回到分好组的座位并举手谈一谈自己听完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师:是的,这个首歌曲听上去特别的神气、特别的欢快。让人想跟着一起做有节奏、有力量的动作,这就是进行曲。

(3)教师谈话引导幼儿进入情境。

师:到底这么神气的音乐背后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第一张ppt,玩具正在一起开心的聚会)

2、通过情境,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节奏型。

(1)延续情境,出示ppt和节奏型。

师:哇,原来是玩具们正在举行盛大的音乐会,你们想去参加吗?可是玩具们住在高高的城堡里(出示第二张ppt)城堡有三扇大门上(出示第三张ppt)你们看看这三扇密码门上都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门上的节奏型)昨天我们已经熟悉过了这些节奏密码,让我再来一起徒手试一试。

(2)鼓励幼儿徒手进行合奏练习,巩固对节奏的认识。

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用不同的乐器进行合奏。

(1)教师出示第四张ppt,引导幼儿发现新的任务。

师:你们实在太棒了!可是呢,玩具们对你们有了更高的要求(出示第四张ppt)看看这是什么?(逐一认识图谱上的乐器)

(2)鼓励幼儿根据门上的乐器及节奏指示进行练习。

师:原来我们不仅要用手拍对密码锁,还需要用不同的乐器,第一扇大门上的乐器是什么呢?请你们低头看一看椅子底下有碰铃的小朋友请你们拿出碰铃一起来练习下第一扇大门上的节奏型。(教师引导幼儿正确使用乐器的方法,其他组的幼儿徒手进行练习)

(3)依次引导幼儿使用乐器进行节奏练习。

师:第二扇大门上的乐器密码又是什么呢?请第二组的小朋友拿出响板和老师一起练习。(第三组拿出铃鼓演奏)

(4)鼓励幼儿尝试进行合奏。

师:原来加上乐器的感觉这么好,小朋友们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让我们一起用乐器合奏密码门上的节奏同时打开大门,去参加玩具们的聚会吧!

(5)出示最后一张ppt,弹奏《玩具进行曲》音乐,鼓励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师:孩子们,除了这种演奏方法,我们可不可以交换乐器来演奏一下呢?

(6)教师小结:孩子们,你们今天的表现太出色了,虽然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但是你们都勇敢的面对并克服了困难。你们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赞!

活动延伸:

大班打击乐活动教学方案 第12篇

课题来源活动的灵感来源于“超级玛丽”电玩游戏,这个游戏情节明了,人物的善恶清晰,孩子们都很喜欢玩。音乐原曲名《胡西尔??休西波尔卡》,是手风琴乐曲,曲风较欢快、诙谐,乐段清晰,稍作剪辑,便呈现出ABA结构特点。我将“超级玛丽”的游戏情境与乐曲结合,设计出打击乐游戏“玛丽波尔卡”,以“闯关”的游戏情境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活动目标1.熟悉乐曲《玛丽波尔卡》,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随乐合拍地做“走、跳和吃蘑菇长大”的律动,能看指挥进行打击乐演奏活动。

2.在图谱和口令动作的暗示下,大胆匹配乐器,尝试根据B段音乐的变化奏出“由弱变强”的音响效果.能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并进行合乐演奏。◆口令:

A段:走走走走,跳跳 B段:吃一个蘑菇,慢慢长大

3.体验多次闯关和升级所带来的挑战乐趣。

活动准备幼儿玩过游戏“超级玛丽”;图谱和音乐;铃鼓、圆舞板、小铃各6副,大鼓一套。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的段落结构,学做各角色身体模仿动作 1.提问引出超级玛丽的话题。

师:你们玩过“超级玛丽"的游戏吗?里面有哪些好玩的? 2.出示图谱,介绍内容,说说简单的口令。

师:这里有一幅图,图里的玛丽正在闯关.看看他遇到了谁?(特别强调乌龟的特征与应对的方法)3.倾听音乐,匹配图谱,感受音乐ABA的结构。

师:玛丽闯关的时候还有音乐,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看玛丽是按什么路线闯关的。

4.创编玛丽的动作,逐步完整表现音乐。

(1)师幼创编A段“走、跳、定住”动作,并随乐练习。

师:我们清楚了玛丽是怎么闯关的,谁来试一试?大家坐在椅子上学一学。(合乐练习A段)(2)师幼创编B段“吃一个蘑菇,慢慢长大”的动作,并随乐练习。

师:玛丽会怎么吃蘑菇、怎么长大呢?谁来试试?大家向他学一学。(合乐练习B+A段)师:我们合着音乐,把吃蘑菇和后面的走跳、放鞭炮动作试一试。

(3)完整练习(指图+动作)。

师:跟着音乐把你们刚刚编的动作完整做一次。(合乐完整练习)(评析:活动开始教师通过简洁的提问将幼儿的思维唤醒,回忆出电玩游戏中玛丽闯关的情境。随后教师出示相关图谱,启发幼儿观察其中的事物,并使用朗朗上口的口令帮助幼儿熟知动作模型和节奏模型。最后,强调音乐的ABA结构,为后面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随乐进行“超级玛丽”律动游戏,再次感受游戏的乐趣师:我们要进行闯关游戏了,记住,乌龟来了千万不能动哦!小玛丽们准备好了吗?

师:听!闯关成功了吗?(尾音显示成功)(评析:教师赋予幼儿“超级玛丽”的角色身份进行闯关游戏,帮助幼儿再次欣赏了音乐,并在玩中对音乐、角色、情节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结尾处加上代表成功的尾音,让幼儿自己辨别成功与否,增加了趣味性)

三、探索为乐曲匹配合适的“武器”,看指挥大胆地进行闯关游戏1.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匹配B段音乐,用圆舞板和小铃匹配A段音乐并分段演奏。

2.看指挥完整随乐演奏.初步感受用乐器当武器闯关的乐趣。(第一关)3.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进行合乐演奏。(第二关)4.交换“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闯关的乐趣。(第三关)(评析:此环节的游戏性更加明显,幼儿完全置身于闯关、挑战的情境中)

四、完整随乐闯关表演(终极挑战)1.部分幼儿做律动游戏,部分幼儿用乐器伴奏做掩护,进行终极闯关。

师:我们要进行最后的终极挑战了,只要你们闯过这一关就能变成超级玛丽!请每队的前四位小玛丽先上来闯关,其他超级玛丽在座位上用“武器”为他们做掩护。如果他们过关了,一会儿再掩护你们闯关。

2.表演与演奏的幼儿交换,继续闯关。

大班打击乐活动教学方案 第13篇

1、根据图谱暗示,拍出进行曲风格的节奏,并进行打击乐演奏。

2、为图谱中不同的角色,探索打击乐的配器方案。

3、根据教师的即兴指挥做出快速的反应,体验合作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图谱一张,束花,乐器(小铃、圆舞板、铃鼓、哨子)若干,大鼓一个。

2、录好的音乐带、录音机或电脑。

3、幼儿座成马蹄形位置。

活动过程:

一、复习活动《捏面人》

鼓励幼儿将自己最好听的歌声和最美丽的动作展示给客人老师听。

教师小结:“真不错!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曲子,听一听,这首曲子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整倾听音乐一遍)

二、学习音乐《波基进行曲》

教师提问:你认为这首曲子讲述的是什么事情呢?(幼儿展开想象)

教师小结:“这首曲子说的是士兵们打胜仗回来了,来到会场。想想我们会用什么方式来欢迎他们呢?”(幼儿展开想象:拍手、绸带„„)来,你们试着拍手欢迎他们!

1、播放乐曲第一段

(1)、提问:你是用什么节奏拍的?(个别幼儿示范)

教师出示节奏卡××|×××‖,请一幼儿示范,其他幼儿学习。

(2)、倾听第一段音乐,并出示图谱第一段

教师:“来,我们跟着音乐试试看!”

2、倾听音乐第二段 教师:“士兵们看到小朋友这么热烈的掌声,走得可神气了!”那,我们怎样用鲜花来欢迎他们呢?大家试一试!

(1)、倾听音乐第二段,幼儿自由舞动花束

教师提问:你是用怎样的节奏来欢迎他们的?(幼儿示范)

(2)、听第二段音乐,幼儿按节奏练习举花动作。

3、出示图谱后半部分

教师提问:“她们走来的跟前面的一样吗?”(不一样,是兵丫头)。“但她们的节奏是一样的。”

(1)、听第三段音乐,幼儿拍节奏。

教师提问:“乐曲中的声音与前面的一样吗?”(不一样,是口哨声。)“我也给你们准备了哨子。”

(2)、练习第三段节奏

教师:真棒!瞧!又有一队男士兵走来了,观众们看得都一起欢迎他们了,他们有的拿哨子,有的拿鲜花,有的拍手,我们也一起欢迎他们吧。

3、完整集体练习节奏

4、分声部练习

(1)、教师:“好极了!这一次,我要比比谁的眼睛最厉害。

(2)、集体练习一次

(3)、教师:“记住哟!男士兵的地方有点变化哟!你们可要注意了。

(4)、集体练习第二次。

三、乐器演奏

1、乐器演奏一次

教师小结:结束的时候,这么多乐器的声音还不够响,我为你们准备了大鼓,什么时候加入最合适?用什么节奏?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乐器演奏第二次,并加入大鼓。

3、幼儿指挥。

4、多点乐器演奏。

大班打击乐活动教学方案 第14篇

1、感受演奏自制打击乐器(水杯)带来的快乐。

2、理解水杯内置材料影响其音色。

3、能看懂图谱(另附)并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1双筷子、6只水杯、1桶水;4张分谱、1张总谱课件;

幼儿探究材料(纸盒、石头、木头、塑料积木、布、黄豆等)。

活动过程

一、探究与八音盒近似的音色。

教师出示八音盒,让幼儿倾听八音盒的音色。

幼儿用筷子敲击各种材料(纸盒、塑料积木、石头、木头、玻璃杯等),寻找与八音盒最接近的音色。

幼儿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玻璃杯的音色最接近。

二、探究如何改变玻璃杯的音色。

1、可敲击玻璃杯的不同部位从而产生变化。

2、可在玻璃杯内放人物品(纸盒、石头、木头、塑料积木等)。

3、探究当玻璃杯内放置不等量的水时产生的效果。

4、教师鼓励幼儿在6只杯子里倒入不等量的水,通过筷子敲击倾听效果。

5、幼儿表述自己的探究结果:每个杯子产生的音色、音高均不同。

6、请幼儿将6只杯子(水量不等)按序排队。找找水最多的杯子、水最少的杯子敲一敲,听一听。

三、教师依次出示分谱,幼儿尝试理解图谱并演奏。

1、提问:X像什么?(小朋友手上的筷子)像什么?(桌子上的水杯)

(水杯从高到低,表示在6只杯子上滑奏)

(水杯从低敲到高,同上)

2、演奏总谱(4张分谱合起来)

第一次,幼儿单纯敲击水杯,无教师伴奏。

第二次,加入教师伴奏。

教师小结:往杯子里加点水,用筷子一敲就能发出美妙的声音,我们身边的许多东西其实都能成为动听的乐器,希望小朋友能找到更多天然乐器。

延伸活动

幼儿寻找身边哪些材料通过简单的改变、加工便能成为动听的音乐。

粗心的小画家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所表现的幽默、滑稽的情趣。

2、学习运用看图片理解和记忆歌曲的方法。

3、善于观察事物,知道做事情要认真、细心。

活动准备:钢琴、课件、丁丁画错的画、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丁丁

给孩子们介绍一位新伙伴,看看他是谁吧?(播放课件:小朋友们好!我叫丁丁)继续听听丁丁的自我介绍吧,让我们对他有更多的了解。(课件:我是一个小画家,有一大把彩色铅笔。我对别人讲,我什么东西都会画)

二、学习歌曲

1、引导前半部分歌词。

提问:丁丁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幼儿回答,教师用歌曲中的节奏小结前半部分歌词。

2、学习后半部分的歌词。

(1)出示图片,让幼儿观看。理解并记忆歌词,发现并指出图中的错误,如:四肢脚的螃蟹、尖嘴的小鸭、圆耳朵的小兔等。

(2)熟悉歌词。教师直接用歌曲中的节奏问一问。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边做夸张的动作边清唱歌曲《粗心的小画家》。

2、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并拍节奏。

3、在钢琴的伴奏下轻声学唱歌曲。

4、聆听音乐,注意提出难点:唱准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及最后

一句的弱拍起音的笑声。

四、表演歌曲

鼓励幼儿自由创遍动作,并结伴表演唱。

(教师可引导幼儿创编四只腿的螃蟹、尖嘴的小鸭、圆耳朵的小兔、没有尾巴的大马等惊奇有令人哈哈大笑的动作,充分体验到滑稽、幽默的情趣)

五、品德教育

1、提问:今天学了这首歌,懂得了什么道理?

2、小结:做事情要认真、细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不能骄傲,要虚心。

活动延伸:

上一篇:行评个人自查报告下一篇:乡村医生管理条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