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体育的教学质量论文

2024-05-18

如何提高高中体育的教学质量论文(精选10篇)

如何提高高中体育的教学质量论文 第1篇

如何提高高中体育的教学质量论文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提出,学生除了要有一个好成绩,还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然而,由于体育课程不作为高考重点科目,很多的学校忽略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学生上体育课的权利。面对这些问题,教育者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更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让学生上体育课时可以真正地学到体育知识技能。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素质教育

一、学校、教师、学生要重视体育课的作用

面临高考的压力,很多的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逐渐不重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与学习。这样的想法已然是不正确的`,学生上体育课除了能够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锻炼学生的优秀品格,这些是学生在文化课上所学不到的知识。所以,学校、教师和家长、学生首先应当意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使教师引起体育备课的重要性,从而逐渐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二、教师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够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那自然而然会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视线。如,在遇到天气情况不利于上体育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室内给学生上课,从网上下载一些羽毛球比赛的视频、乒乓球比赛的视频等,这样可以在课上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让学生在激烈的比赛视频中激发学习羽毛球、乒乓球的兴趣。这样学生能够不断地产生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在课外教给学生喜欢学习的项目,从而提高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教师适当举办体育竞赛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多举办体育项目的竞赛活动,通过激烈的比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够使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得到他人的肯定与尊重。教师也应当在比赛中肯定每一位学生的精神和实力,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社会的逐渐发展,使得现当代只有全面的人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高中学校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成绩,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知识技能。体育课作为高中生极为有意义的课程,学生不仅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提高自身素质,锻炼自身的品格。所以,这就更要求我们的高中体育教师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体育知识。

参考文献:

1、曹军。高中体育课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成功:教育,(03)。

2、新课改高中体育教学论文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如何提高高中体育的教学质量论文 第2篇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关系密切。但相对来说由于农村初中场地差,器材设施不全,教学内容枯燥,运动形式单一等因素,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制约着农村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在将近三年的农村体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此,本文特就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作如下探讨:

一、教学手段多样化

新课标在教学内容上,给了我们较大的选择空间,我们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合理的教学步骤,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上体育课时,学生一般都渴望学会正确的动作,教师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学生就觉得没劲。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学不会某种运动技巧,上课就打不起精神,可是当他初步学会,并且逐渐熟练后,就越练越想练。

二、初中体育教师应加强备好课

大多数人认为:上体育课很简单,用不着备课,上课时,教师安排学生运动就是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体能训练的课,它与其他科的课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否则无法达到目的。那么,怎样才算备好课呢?我认为备好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要求,熟悉教材内容。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要熟知其动作要领;并能估计到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能定出行之有效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第二,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任务、重点、难点,为解决重点、难点设计好辅助性练习内容,让学生顺利掌握重点,攻克难点。

第三,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的实际,确定最佳的组织、教学方法。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效果

“体育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内容,教师所采用的教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法的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师的教,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和教法的研究。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只研究教法不重视学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1)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

(2)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体育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合作,无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合作,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指导、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

(3)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鼓励他们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加强教法的改革。

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实施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应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传统的教学方法:不管体育教学如何改革,我们都离不开传统教学方法,它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讲解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比赛法等。

(2)探究式教学:教师先让学生练习体会,然后教师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分层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组,对不同水平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确保每一名同学都有进步。

四、竞赛游戏多样化

学生的好胜性较强,都喜欢比高低,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对比赛和游戏感兴趣。我曾对两个初一年级的班级做这样的实验对比:甲班安排慢跑后做徒手操,然后,让学生进行球类活动,有篮球、排球等。有的学生活动几分钟后就坐下来休息了,有的甚至坐到一边乘凉去了。至于乙班,我从开始集合整队完毕后,就开始进行“渔夫捕鱼”的游戏,虽然开始组织时有点乱,但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也集中了,从效果上看,明显要比甲班好。所以在一些纪律比较差的班级,对一些锻炼目的性不明确,自觉性不高的学生,要运用竞赛游戏来刺激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先把兴趣激发起来,然后运用兴趣迁移规律,组织学生学习锻炼。决不能一上课就是队列操。做不好,一做就是十几分钟“玩耍”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甚至二十几分钟,学生一个个愁容满面,一点积极性也没有。

如何提高高中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第3篇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生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形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课堂教学兴趣化呢?

(一)导入课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我在导入课堂时(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还是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有时场地采用的是多方位、或半圆形的、梯队形的、五角形的、马蹄形的、梅花形的等不同常规的场景设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受。热身活动时,有时采取否定上位的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有时安排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一起自编自舞或模仿各种动跳跃的随乐活动和无拘无束的唱游等。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了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二)新授课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目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地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要改变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而存在的现象,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学,积极地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问题,采用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的五公文序号标点须知的(三)“1”、“2”、“3”和“A”、“B”、“C”后面用齐线墨点“.”。

根据上述精神和人们养成的习惯及美观角度,拍数的后面用为“·”更为恰当。

该套操充分吸取前八套广播体操优点,继承了前八套广播体操的结构,具有“健身性、针对性、时代性”等特点,整套操易学易记,符合大众锻炼实际与需求;易练易普及,不受时间、场地限制,是最经济、实用和科学的健身方法之一;学习人数之多、影响之大是其他项目难以比拟的。因此,广播体操在发布、推广前需进行科学验证,认真审查各种相关资料,这样才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中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了新授知识的内容。如我在新授“前滚翻”内容时,场地安排是把垫子摆设在斜面上,在带着学生来到布置好的场地前时,用直问与曲问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进入学习角色;问题有:垫子的用处?为什么要放在斜面上,等等?这时学生便围绕教师的问题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再用重问与轻问相互交替的方法,抓住重点,引出关键问题,使学生能分清主次;最后教师再运用近问与远问的相互配合,对知识和技能进行纵向连贯。

(三)安排练习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在前滚翻练习时,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和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拨、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快速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教给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要把体育教学单一地理解为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觉学习、自觉锻炼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自练通行,自学得之”的目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因地制宜的组织学习材料,使教材中的图案、文字表达方式能够符合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确原理,掌握方法。高中生要求按照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进行独立思考,经过质疑问难,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在课前主动了解课文知识、思考课文内容、探讨知识疑点等。

(二)教给学生练习的方法

体育教学的知识结构虽然相当复杂,但知识间往往存在着某种类同或相同的成分。在安排练习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的素质情况,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差异性,还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练习方式,所以教师在教给学生的练习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而定。

(三)注意评价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对知识点简单分析的活动空间。这种活动既是对学生组织不会因为一些细节的问题影响广播体操的权威性,才不会让人对“国操”提出质疑。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编.第九套广播体操手册.2011年10月第3次印刷.

[2]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第九套广播体操图解.与上配套.

[3]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第九套广播体操.DVDCD与上配套.

[4]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标准)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

1 3. 批准发布1996-06-01实施.

对小学体育训练队训练和管理的探讨

程永山

(宿迁市实验小学,江苏宿迁

摘要:本文对小学体育训练队训练、生活管理和需要处理的六个关系进行了论述,以期为小学体育兴趣训练队的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小学体育训练队训练管理

小学体育训练队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在运动员的选材、科学训练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而且要在训练时间上有保证。如何组队、训练和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是每一所学校都希望的,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对体育训练队组队训练和管理的分析

1.理智宣传,合理选材。

体育教师在宣传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宣传体育训练队应该具备的具体条件,希望有条件的同学参加到体育训练小组中来,但也热忱欢迎其他有兴趣但条件有缺陷的同学进入这一集体。文化成绩比较好,而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和身体素质较优异但文化成绩较弱的同学加入到训练小组中,形成比较合理的团队。这对参加训练的同学来说是十分有利的,成绩好的能形成一定的文化氛围,素质强的能形成一个较好的竞争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帮助,更好地发挥团队效应。

2.依据现实定好目标,加强教育引导。

思想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这是达到教育目的的关键,在训练前要告诉体育训练队队员选择体育会遇到的困难、苦与累、学习时间的减少等,同时也是磨炼人的意志和抗挫折力的较好方法。思想上要认识到位,真正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与训练中。在日常的学习与训练中,还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当出现讨厌训练的时候,杜绝采用简单的粗暴的方法去处理事情,而要采用有效的方法。

3.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和加强目标管理。

在训练中一定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与运动小周期,适当地逐步增加运动负荷强度,即让运动负荷从小到大适应、再加大到再适应的过程。特别注意处理好量和强度的关系,量是基础,强度是保证,质是关键,同时要注重训练的恢复,采用各种积极的与自然的放松恢复措施,控制好负荷的节奏。教练员应掌握各种训练方法和手段及其特点,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正确地、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从而更有效地提高队员成绩,因为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训练。

4.因地制宜,大胆创新,采取符合校情、学情的训练方法。

各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器材及小学生情况有差异,在采用训练手段时必须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可供训练的室内场馆,这就给雨天、雪天的训练带来许多不便,严重影响到训练计划的实施。如雨雪天气,跳远的训练,可运用在走廊里放垫子进行,解决原地跳的系统性问题。正常的天气里,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带学生到田野间、河堤上进行越野跑,以及专门性的上坡或下坡跑,从而提高学生跑的能力。

二、训练和管理中需要协调处理好六个关系

1.协调好体育教师与领导的关系。

体育训练队的训练工作不仅是体育教师个人的事情,而

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竞争、巩固知识的理想场所。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是真正把开启知识的钥匙交给了学生,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

且是整个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主管教师要经常向主管领导汇报沟通,争取学校给予人力、时间和经费的支持,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提高体育训练工作的效率,这样可以为训练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

2.协调好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关系。

小学体育训练队员的特点是好动、贪玩、自律性较差,在管理上是比较困难的事,对他们的训练管理时要加强跟班主任的联系,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对他们学习、训练、生活也要时刻关心,这样更有利于管理和训练。为了提高运动的成绩还需要与各任课老师协调,在思想上多引导,在学习上对症下药多辅导,在生活上多给予爱心。

3.协调好训练队员之间关系。

体育训练小组是一个集体,需要营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的氛围。平时教师要深入他们的生活,了解各位同学的思想,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之间存在的矛盾,并通过结对子的形式,让他们进行优势互补,增强他们的感情,以及运用不定时随机分组竞赛的方式,提高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为大家全面提高成绩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4.协调好学习与训练之间关系。

合理安排训练与文化课学习,尽量不占用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和必要的休息时间。教练还要积极帮助学生学习文化课,保证学生体育和文化课成绩同时得到提高。要注意锻炼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品质,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防止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只要做到恰当地处理好文化课学习与体育训练的关系,制订好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好训练内容、手段及运动负荷和强度,效果一定是显而易见的。

三、结语

对小学体育训练队队员做好训练的基础性工作是前提,对队员进行优化组合、系统管理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策略,成绩就是在收获与遗憾的感悟中一步一步积累的。理论的形成是以实践为基础不断总结的,实践又是在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下不断进步,以上的探索来源于工作的感悟和思考。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编写组.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6.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编写组.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4.

[3]易东艳.学生可与训练体制的探讨[J]天中学刊,199

[4]刘绍曾.对我国学校课余学校训练现状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21(1).

[5]章林.合肥市中小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01(1):35-39.

[6]韩鲁安.天津市学校课余训练现状及发展对策[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谈如何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第4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 积极性 兴趣

教师不管上什么課,如何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是每位教师上课研究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试想如果学生上课一点积极性也没有,那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尤其是上体育课是学生上课没兴趣,不仅教学目标完不成,有时还会出现危险事故,所以上体育课,如何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本人就结合自己上体育课的一些实践经验和体会,来浅谈一下如何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利用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活动的心理原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积极性的核心。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可分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种,直接动机是与体育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动机,它是以自己直接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动力。例如:他们看到,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正在作各种活泼的游戏,一场激烈的精彩的足球赛在进行着时,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学习要求,即直接的学习动机。但是,这种动机是不会持久的,一旦在满足了暂时的需要之后,就会消失。譬如:一个饥饿的人吃饱了以后,对食物的兴趣就消失了。而间接动机是由自己的意志和社会的需要所产生的,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作为其学习动机的。例如:冬季,学生在室外上体育课时,有的学生看到天气寒冷,不愿意把手拿出来活动,也有一些同学由于懂得了锻炼身体的好处,懂得德、智、体三者的辩证关系。因此,他们能克服天气寒冷的困难而努力上好课了。由此可见,间接动机对于提高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直接动机有更重要的意义。要善于把学生从对直接感兴趣的学习动机,引导到间接动机上来。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讲明学习的目的,还要要求学生把锻炼身体同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联系起来,使他们懂得身体好与学习好的辩证关系,启发他们为实现“四化”而锻炼身体,掌握知识的重要性,树立他们从“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的正确学习态度,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法,启发和引导他们。但是,正如在实践中看到的那样,还应注意根据他们不同年龄的特征,分别采用一些与他们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相符合的教法,来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学生兴趣与注意力的培养和运用

注意是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心理过程,是对事物的感觉、思维的反映。例如:学生注意老师指挥学生做操而发出的口令,就是学生对刺激物的反映。注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心不在焉或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好所学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或伤害事故。注意分被动与主动两种,被动注意是属于本能的,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它是由条件刺激或个人爱好所产生。例如,上体育课时,新奇的道具,显目的标志,宏亮的口令,都能引起学生们的被动注意,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带有强制的意思,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譬如:有的同学对长跑这个教材并不感兴趣。但由于“长跑”是“达标”的一项指标,而“达标”又是评“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为了实现自己当“三好”学生的愿望而不得不集中注意力上好“长跑”课了。在教学中,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和保护学生的时候,要向学生讲明锻炼身体的意义,每节课、每个动作的目的和要求,指出完成动作的关键和难点,尽可能利用那些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因素,把学个从被动注意引导问主动注意上来。例如:教纵箱分腿腾越时,先可在纵箱的远端贴上胶布一条,作为明显的标志,引起学生的被动注意,经过多次练习,学生有了肌肉感觉,知道了手必须撑到箱的远端,才能完成好这个动作。兴趣是个人对事物所持的选择态度,它是属于感情和情绪的状态,兴趣是产生注意的源泉,二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的时候,就会集中注意,专心专意去做。注意也能引起兴趣,若经常注意某一事物,也能引起对该事物的兴趣。例如,当学生听到自由体操那种悦耳动听的伴奏音乐时,引起了他们对表演的注意。当看到运动员那种优美、惊险的动作时,便逐渐对体操发生了兴趣。在体育活动中,有兴趣与无兴趣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持久和集中注意。学习时主动积极,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去克服,产生愉快的情绪。而没有兴趣,会使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厌倦。教师还应善于利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启发学生积极练习一些他们认为枯燥无味的教材。例如,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足球和竞赛的兴趣,先让他们进行足球比赛,从中抓住他们由于不能控制球而失掉很多进攻和防守的机会而感到苦恼时,再讲明学习基本技术的必要性,进行正确示范。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这个教材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如:教师的目光暗示,表扬、鼓励与批评,及时纠正错误,正确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游戏、竞赛、直观教具等。教师要善于灵活安排教材,采用多种教法和组织措施,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高中体育的教学质量论文 第5篇

内容摘要:

本文根据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通过选用体育教材,改变组织教法,发挥学生之间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怎样提高高中女生体育兴趣、积极性所进行的探索。关键词:

体育兴趣 组织教法 积极性前言:

女生进入高中阶段已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日见完善,她们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地向成熟发展。

在生理方面,此时期高中女生身体形态发展已不断完善,这一阶段她们的皮下脂肪增厚,但仍保留青春期的一些特点,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第1和第2信号系统的活动相互关系更为完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了。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但恢复较快。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机能迅速发展,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

在心理方面,高中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她们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倾、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嘲笑、锻炼积极性不高等等。

鉴于以上特点并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高中女生体育课的内容要尽量安排刺激性小,难度适中,运动量、动作频率便于自我调节的项目并注重全面身体锻炼。宜围绕发展其运动器官,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向。在组织教法上运用多样、多变、多层次的方法,采用启发、鼓励、循序渐进等教学方法,发扬她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创造性,提高她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一、合理安排体育教材,是提高女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为了合理地安排体育教材、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我在高二女生中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女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羽毛球、乒乓球,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排球、篮球,最不喜欢的运动项目有:800米、铅球、。从调查结果来看,高中女生喜欢运动量不大,易于练习的运动项目,而对于诸如800米铅球这样运动强度大,脏的项目则有明显的排斥心理,调查中还显示由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某些项目的学习周期太长,不集中练习,学生容易生疏、忘却。达不到教学效果,比如:排球,从小学到中学都有练习要求,而调查表明有74%的同学不懂得如何打排球,有23%的同学表示从未打过,她们对排球的了解仅从电视上的得到的一点经验。

综合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等特征,和调查情况,我在高二年级女生体育教学中选用了排球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什么要选用排球作为主教材?

(1)中国女排在世界上辉煌成绩的影响。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曾在电视上看到中国女排队员们奋力拼搏的场景,她们的每一次矫健的跳跃,娴熟的挥手,振奋人心的呐喊,热泪盈眶的拥抱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排球运动的特点,排球练习时运动量不太大,强度可以随时调整,没有大量的奔跑,和相互的碰撞和冲突,适合女同学练习。在调查中有学生提到体育课四十五分钟,剧烈运动后回到教室,特别是夏天,满头大汗的,下一节课又是文化课,老师看到会有不满,自己上课也难免因疲乏而精神不集中。女同学特别不方便。

(3)学生的意愿。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认为,初中体育课排球教学时间很短,还没有学好就结束了,根本无法练好,但是还是愿意学习排球,希望高中能继续学习。

但是在教学中并不是仅仅练习排球,而是在教学中还利用排球进行投掷、短跑、跳跃和耐

用心

爱心

专心

久跑的练习。一年的教学效果非常明显,用学生的话说“感到身体的柔韧性,力量等方面都有所发展。特别是力量方面,令同学们刮目相看。由于排球还要左右奔动、跳跃等,平时最薄弱的长跑在平时没有锻炼的下也可以及格,这是感受最深的。” “我只是不在讨厌跑八百米了(虽然我跑得不快)因为有时打一节课排球比跑八百米还累,但在练习中不感觉到累。”

二、组织教法得当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节课如果教法组织的好,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即使是铅球等一些枯燥的教学课。反之如果教法组织不当,即使是游戏等一些学生爱玩的运动,学生练习起来也如同嚼蜡。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意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精心设计,布置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极大的兴趣,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比如在教排球移动时,我没有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而是在教之前,用绳子绑住球,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排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

其次,注意循序渐进,有浅入深。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要求。通过调查反映,虽然高中学生在初中有的已经学过排球,但是他们并没有排球基础。因此,我在给高二女生教排球过程中,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她们就会不满足,自己就会要求学习较难技术。如在高三教排球扣球以后,有些同学就不满足四号位扣球,要求进行快球进攻学习,而且兴趣很大。

第三,注意考试的运用。现在一提起考试,我们就会想到应试教育,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还提倡应用考试,好象有点不合时宜。其实,巧妙地运用考试,也会对技术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排球学习垫球时,很多女生怕痛,而且没垫几个就飞了,积极性下降。这时我要求进行排球垫球考试,考试要求不高。只要大多数学生稍加练习就能达到,这样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刻苦地进行练习,考试时很多同学都感到意外“我也能垫满分”,积极性一下子又提高起来。高二(7)班俞靓同学写道“这次考试我得了满分后,对排球一下子就有了兴趣,不知不觉间我的排球有了进步,个人垫球可到200多个还能与同学合作垫球”。

第四,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教学中不要把学生限制住,而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如固定的队形、同一个教材等,固定的队形不利于同学之间的自由组合,同一个教材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因此在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多用激励的语言。

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从不会到会,在这其间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会出现反复。有进步,也会有波动;有成功,也会有失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启发,帮助解决;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肯定,失败时要及时帮助找原因,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中我多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练习,有些学生在练习排球时,垫球很差,产生不想练的想法,我就说以你的条件一定能够练好的,注意动作节奏和方法,根据老师所教的方法去尝试一下,别人能行你为什么不行呢?在我的鼓励和激励下,那些不想练的学生又恢复了信心,提高很快。高二(4)班袁虹在体育感想中写道:头上的用心

爱心

专心

汗水和手上的痕迹渐渐地多起来,换来了我的一种奇妙感觉,第一次我觉得身体是如此轻敏,和排球是如此默契配合,当然看球也很顺眼!

用心

如何提高高中体育的教学质量论文 第6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1 当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结合相关资料可知, 大多数高中生都想要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体操和游泳等, 因为这种项目更具时代气息。但是, 在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中, 教学的项目仍然是以排球、篮球及田径等项目为主, 这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高中生的要求了。同时, 由于当前高中体育课堂中, 其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内容没有新意, 无法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如何提高高中体育的教学质量论文 第7篇

体育教学质量

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练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建设合格人材的具体体现。所以,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长时间来致力研究、探讨,努力解决的课题。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我认为:要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备好课,其次要上好课,再次要优化教学过程。

一、备好课。

大多数人认为:上体育课很简单,用不着备课,上课时,教师安排学生运动就是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组织体能训练的课,它与其他课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否则无法达到目的。那么,怎样才算备好课呢?我认为备好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要求,熟悉教材内容。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要熟知其动作要领;并能估计到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能定出行之有效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同是也要掌握所教技术动作与前、后课的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二、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任务、重点、难点,为解决重点、难点设计好辅助性练习内容,让学生顺利掌握重点,攻克难点。

第三、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的实际,确定最佳的组织、教学方法。

二、上好课。

在体育课中,学生一方面要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动作,一方面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样,要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往往要体脑结合,既要领会技术动作,又要通过不断的身体练习

1来掌握技术动作和增强体质,因此,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疲劳感觉,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要认真上好体育课,使学生感到技术动作容易学,身体锻炼乐无穷,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那么,怎样上好每节体育课呢?

第一、动作讲解言简意赅、具体形象。言简意赅、具体形象的动作讲解,学生容易抓住动作要点较快领会动作。因此,教师在讲解动作时,应突出重点和触类旁通,并尽量把一些抽象概念通过准确精练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使之具体、生动和形象。例如:教学前滚翻动作时,使用低头、撑臂、抬臀、前移(重心)、蹬地、着垫(脑后)等词语来讲解,并把动作过程比喻成“皮球滚动”。又如教学原地推铅球时,运用蹬、送、转、挺、推、拔等学生熟悉的动词来讲解。这样的讲解,学生容易在脑海里建立起清晰的运动表象,从而较快理解和掌握动作。

第二、示范动作准确、轻松优美。教师准确、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使学生便在大脑中留下正确的动作印象,并产生动作优美易学的感觉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一定要熟练掌握所教动作,并在上课前演练几次,确保在课中示范时做到动作准确、轻松优美,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身教,为后面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第三、组织教学的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学生实际采用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例如:弯道跑教学时,对动作要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关系,我暂时不讲,只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沿圆圈跑时人体的感觉是怎样的?(即身体怎样,脚掌怎样着地)。然后让学生沿弯道跑三次(慢、中、快)体会动作,再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上述的问题,学生基本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这时我就把学生作答加以整理、概括为:克服离心体放松,身体向内沿倾斜,两脚着地有不同,左脚前外侧,右脚前内侧,左臂离身前后摆,摆臂幅度外大内较小,右肩稍前沿线跑。这就是弯道跑的动作要领。又如:在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分析动作时,教师分别请一个动作准,一个动作错误(带普遍性)的同学示范后,问:“刚才两位同学所做的动作,好在哪里,错在哪里?”在学生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后,教师用鼓励的语气教学,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四、组织教学的形式、方法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的,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

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的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例如耐力跑练习,采用3分钟变换跑。方法是篮球场跑“区”型,每跑一圈变换一种跑姿。可采用左右侧向并步跑、左右交叉步跑,后退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等。这种方法由于跑姿和跑动路线的不断变化,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兴奋性,3分钟跑下来虽然个个都满头大汗、气喘嘘嘘,可没有一个人叫累。又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组,按顺序每人投篮5次,整组投完后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通过投篮比赛练习,不但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第五、合理安排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一堂好的体育课应该是既能使学生较快地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又能使学生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长发育规律、运动的能力,合理安排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在正常条件下,准备部分脉搏应在110次/分至130次/分之间,平均120次/分,基本部分130次/分至150次/分之间,最高峰170次/分,平均140次/分左右,结束部分130次/分至至90次/分,平均110次/分左右,课的密度35%,平均脉搏124次/分左右。这样使运动曲线、练习密度、运动心理比较科学合理,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体育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当代学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方式,使师生耗费最少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最优化要求全面考虑教学和教育的规律、原则、形式、方法、现有条件及所教班级和个别学生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使教学教育过程能按既定标准发挥最有效的(最优的)作用。最优化不是某种特别的教学方法或方式,而是教师在按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教育过程,自觉地、有科学根据地(而不是自发地,偶然地)选择具体条件下课堂教学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

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培养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努力做到德、智、体有机结合、全面发展。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从单向教学目标向多项目标转化;从单纯生物观向生物、心理、教育、社会观转化;从注重局部教材教法的效益向注重整体效益转化;从单调体育向愉快体育转化;从微观的体育教学管理向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向转化,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主体性原则

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农村中学实际、因地制宜,使学生有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过去的从属型的师生关系向合作型转化,从被动型的学习方式向主动型的学习方式转化,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

3、普遍性与指导性原则

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要符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所获得的效果要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所以在选择方法与手段上,要有针对性、实效性,简单易学,锻炼效果好,课堂练习密度合理,运动量适宜,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4、完善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

要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各项都全面发展。

依据优化的实质和要求,结合在初中多年的实验研究,我认为优化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与内容,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从学校实际出发,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为先导,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适应社会建设的人才和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奠定基础。

2、探索学校体育教学的规律,研究符合学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学校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研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社会要求,体育教学怎样适应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3、根据社会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特点,探索中学《体育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为制定中学实用的《体育课程标准》和教材,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4、通过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总结出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如何提高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质量 第8篇

一、提高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

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学策略,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创设生动、活泼、愉快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正确引导,加深学生对于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比如,教师根据新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的教学实施,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在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了体能。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前滚翻”这节课时,首先要做好场地的准备,如检查用于学习“前滚翻”的垫子是否干净,学习“前滚翻”的环境是否使学生产生安全感,然后进入学习和练习环节。在学习“前滚翻”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教育,即不是单纯由教师做示范动作,而是结合“前滚翻”教学图解,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前滚翻”技术要领是“低、蹬、团、抱、起”,使得学生在做“前滚翻”动作之前,就在脑海中形成初步的动作要领,并在体育实践中予以体会,然后,经过多次练习,真正掌握“前滚翻”技术。需要强调的是,因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有些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回避体育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比如在“前滚翻”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部分学生因为害羞和矜持,或者因为胆小怯懦而不愿或不敢学习“前滚翻”动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打消学生顾虑,积极引导并做好保护工作,向他们指出在学习“前滚翻”动作中需要掌握的“含胸、低头、全身团紧”等动作要领,鼓励他们勇敢地做“前滚翻”动作,并在反复练习中掌握“前滚翻”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不要一直带领学生反复练习一个动作,而要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利用教学辅助设备,在体育教学的间歇,根据学生的要求,为学生放上一段舒缓或激昂的音乐,使学生的身心在音乐中得到恢复和放松。此外,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在“前滚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应教会学生学会动作的技巧,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学习该项技能的意义。还是以“前滚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适时向学生说明,通过“前滚翻”的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的灵巧度、柔韧度、协调性和定向能力,对于增强关节和韧带,发展平衡器官,有着显著的作用。当学生加深了对于“前滚翻”运动技能在健康方面的重要意义的理解的时候,学生从思想意识上就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学习就更加认真了,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学内容的重要场所,是增强学生体育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过程,是学生形成运动爱好与专长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的过程,是发展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过程,是增强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的过程,是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塑造学生健康体魄的过程,是提高学生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的过程,是逐步形成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之间友爱交往、团结合作、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并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专长,发展爱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掌握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此外,教师要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浓厚的体育兴趣,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体质,陶冶学生性情,增强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并在体育锻炼中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形成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乐观的生活态度。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语言、表情、仪表及示范动作甚至不经意的个人习惯动作,对于学生都有意想不到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于尚处于敏感和模仿时期的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鉴于此,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从而能够将教学内容讲解得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将示范动作做得准确、到位和优美,而且要讲求大方的着装、整洁的仪表、亲和的态度、风趣的语言。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精神状态饱满,学生的学习信心就足;教师表情愉悦,学生心情就轻松愉快,没有压力,学习效率就能够得以显著提高。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多加鼓励和及时肯定,比如,在“跳远”项目的“助跑结合踏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掌握了要领而做得好的学生,教师要适时地喊出一个“好”字,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而对于要领掌握得不到位的学生,教师可以先适时地鼓励一下:“不错!”然后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提出改进要求,如:“助跑加快!”或“上板快些!”等,从而在得到肯定的前提下,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得更加充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高中体育的教学质量论文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体育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13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不断推进和发展,高中体育的课堂教学质量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高中体育的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否,之所以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一方面是受到高中体育这一学科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优势影响。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被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占据着,很少有锻炼自我和放松自我的机会,而体育这一学科的存在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强身健体,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之外,还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放松和减压环境,以调节学生的学习节奏,缓解学习压力。另一方面,重视提高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是和教育教学需要迫切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和教学弊端的要求。重视体育教学能改善当前高中阶段教学整体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状态的新发展。除此之外,在具体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还有很大的改善和进步的空间,为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思想来武装自己。

首先,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将知识学习和体育技能的提高相结合。在以往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往往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同时在教学态度上很多教师也不够认真,存在应付学生的不良教学心态。具体来讲,教师在安排授课的时候,往往随意地安排教学内容,很多时候教师都不会体统进行体育训练,体育课程是由学生们自由上自习的,甚至有的时候体育课的课时会被其他学科所霸占。教师以无所谓或者是自习的方式来应付体育课堂的教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们的课外运动的机会,其他学科占课的现象更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体育学科最大的教学优势就在于它能够通过运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然而,教师的实际教学却恰恰违背了这一教学原则,忽略了这一教学目的,一味以高考为学生学习的风向标。

教师要想改善这种教学现状,就需要正视体育课程,并加强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为此,我们可以将体育教学安排为课内授课和课外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可以借助这种方式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放松。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安排多样化的运动项目,以此来充实学生的体育学习内容。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项目的体验中,能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培养出特定的体育爱好,为自己找到学习减压的方式。

其次,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在以往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将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在对课堂的安排上也是从自身出发的,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完成教学计划,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安排的内容接受了多少,对课堂教学内容学习到了多少,学生是否有兴趣接受教师的课程安排,都是教师很少考虑的方面,也是极有可能出现教学偏差的地方。为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这些方面的融合,并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加以改善。

具体来讲,教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堂,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高中生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计划,比如对于男同学来讲,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活动;而对女学生而言,教师则可以安排一些运动量较小的教学活动,比如羽毛球训练、乒乓球比赛等。当然在准备不同的项目运动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说,教师只有在组织活动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特点,就能够实现促进学习效果提升的教学目的。而与此同时,在运动教学时,教师还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和安排的空间,让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活动,这样能够充分实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需求出发的教学目的。

最后,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以往的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惯用的教学流程一般都是先组织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然后让学生集体跑步,最后还有剩余时间的话,就留给学生进行自由活动。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安排下,教师将过多的教学重点放置在了跑步、简单的准备活动练习这些教学内容上,反复循环的课程教学,会让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为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成为教师应当注重改善教学内容之一。

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者是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兴趣。比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一方面,在很多学生的生活中,篮球本来就是一个他们很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另一方面,比赛的方式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从而进一步带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学习的乐趣,将繁重的体育运动的压力转变为能够促进自己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因素,同时,游戏的方式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他们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毕竟,学生通过这种集体合作、互动交流的方式,会获得更多的与其他同学相处和交流的机会和空间。

除此之外,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来加强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为此,体育教师可以和学校的其他部门相联系,并能够借助学校活动的大平台,让学生的体育运动的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的运动实力得到发挥和展现。比如,学校可以在校运动会的举办期间也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和趣味运动项目,比如简单的花样传球、羽毛球比赛等,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利用学校附近的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活动等锻炼。

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论文 第10篇

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容易尝试新鲜事物,常以直接的兴趣作为学习动力,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有助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善于运用体育游戏,以游戏的形式,有目的地实施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帮助孩子们在乐中练、玩中练,这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游戏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合乎儿童发育规律,它有歌、有舞、有动、有静,容易满足儿童生理及心理需求,它对全面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技能,提高活动能力等有着积极作用,特别是通过体育游戏的规则约束,可有效培养儿童的组织纪律性,并有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果断等优良作风。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特别为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的小学生打好健壮体格的基础,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体育游戏特点,并采取正确方法,有效开展体育游戏。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能够掌握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规律,提出一系列运用体育游戏的对策,目的为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1认识体育游戏

1.1涵义

体育游戏指的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及陶冶情操为主要目的特殊的体育活动,其既有游戏的特点,又富有体育的特征。

1.2特点

趣味性其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趣味性较强,能充分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好动、求新和求异的心理需求,深受他们欢迎。

情节性小学体育游戏具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小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扮演某些角色,如“老鹰”、“小羊”、“花朵”及“战士”等,这些角色能够符合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喜欢情境的烘托,有助于引导小学生懂得社会规范,了解人际关系,解决体育活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竞争性游戏一般以对抗形式开展,在对抗过程中存在竞争,充分满足小孩子的好强心理。

简约性多数游戏比较简单,只需定几条规则即可进行活动,由于“简约”小学生需从简单中寻找成功的.方法与途径,这有利于启发小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分析和果断决策的意识和行为。

教育性既可以培养小学生遵守纪律、团队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又能培养其勇敢、顽强、机智等优良品质,从心理学、运动生理学及教育学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2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意义

2.1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许多内容枯燥乏味,加上传统教法不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致使其在锻炼中容易出现疲劳现象,而运用体育游戏教学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能够消除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枯燥乏味的现象,提高锻炼兴趣。

2.2开发智力

在游戏过程中视、听、想和练的有机结合,各类体育知识及技能的综合运用,从而在其大脑皮层相应的运动区及言语区建立多种复杂的神经通路,有效改善和提高其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均衡性与灵活性,充分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使他们变的更加聪明。

2.3陶冶情操

将小学生的品行教育寓于体育游戏中,通过其对角色的揣摩及反复体验,可发展其思维和情感,培养其品德与行为,帮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生活的光明。

2.4培养合作意识

富有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作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体育游戏多是集体活动,要求小学生在游戏中各自承担一定责任,又在协作中共同完成特定“任务”通过人与人间的交往,共同完成任务并一起承担结果可有效培养其合作意识。

3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策略

3.1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体育游戏的选材是组织游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既可以反映游戏的具体内容,又需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既要考虑趣味性,又得顾及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游戏教学的育人效果。趣味性作为体育游戏的特征之一,若没有趣味性,则失去游戏的特性,就难以吸引学生,要让学生在情趣盎然中得到锻炼,但也不可抛弃游戏的思想性及教育功能而单纯追求趣味性,应坚持以学校体育目的为准则,将游戏作为育人的积极手段,使小学生在游戏中,既能自觉锻炼身体,又可以得到良好品质的教育。

3.2活泼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欢快活泼作为游戏教学的一大特点,一旦失去活泼性,则就失去游戏的趣味性,所以,教师在组织小学生游戏活动时,要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生动活泼的参入游戏,以提高小学生在游戏中的整体质量,但单纯注重活泼性,而缺乏科学的组织管理,不仅会引起课堂纪律松懈而影响教学效果,严重的会因此发生运动事故,带来不良后果,因此,要求教师在注重活泼性的同时,刻意加强组织管理的科学性,规则执行的严肃性必须予以规范化与制度化。

3.3评判时真实性与鼓动性相结合

游戏结束后的评判作为游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小学生对游戏的结果,特别对于胜负的判定极为重视,所以,教师需根据规则对游戏的胜负情况实事求是地作出公正的评判,并启发学生将课堂游戏教学中的收获渗透到曰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勤奋向上,争做德、智、体协调发展的好学生。

3.4内容和对象要富有针对性

体育游戏的针对性要与体育教学的任务实现有机结合:(1)准备活动中的游戏活动,应该以一般身体活动内容为主,符中小学生注意力及热身两方面要求,并考虑与接下来的基本部分教学内容有机衔接,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强度要适宜且有一定的兴奋性。(2)基本部分的游戏活动,应该以促进技术和技能的掌握为主,对技术技能的掌握能起到诱导练习和辅助练习的作用,帮助小学生在轻松、欢快活动中锻炼身体和掌握知识技能。(3)结束部分的游戏活动,应该以轻松及娱乐性强的游戏为主,目的使小学生的情绪得以调节,将其身体恢复到安静状态,从而帮其以较好的状态投入到其他课程的学习。

3.5安全第一,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作为体育教师,需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预防,游戏的难度要根据学生年龄和性别等特点来确定,不能随意超越学生的体质、技术水平等客观条件,另外,在从事运动负荷大的游戏之前,需做好准备活动,以防止发生关节扭伤或肌肉拉伤,在课前准备及游戏进行中,应该想到游戏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且做好万全之策,确保小学生玩得愉快、玩得安全。

4结语

上一篇:管理创新心得体会下一篇:大学的教学方式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