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弊审计范文

2024-08-25

舞弊审计范文(精选6篇)

舞弊审计 第1篇

曾经做过一个采购舞弊审计,做到后来,老板不给审下去了,在审计出问题后辞职了几个采购员,再继续审下去,人都跑光了,就没人干活了,现招也来不及。现在把这个过程分享给大家。

当时,我刚跳槽到一家单位,面试的时候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提到一句:曾经做过某个举报事项的审计,加上面试时其他方面表现可能还算不错,就被录用了。

入职不到一个月,接到第一个审计项目就是对已经辞职的采购经理做离任审计。我入职、采购经理离职时间刚好是一致的,从头到尾,我都没与此人见过面。领导布置任务了,就认真开始做吧。

说实在的,刚进公司,一头雾水的,就接到这么一个审计项目,压力很大。采购水很深,做采购流程审计原本就是一件比较复杂的审计,还要我查出这个采购经理有什么问题,就难上加难了。

我根据采购循环的要求,一步一步,循规蹈矩的做审计,耗时约一个月,仅查出一些小问题,比如合同不规范存在风险、比价资料不全等。老板对我的期望值在逐渐下降,我的压力是越来越大!

大概入职3个月吧,我萌生了退意,开始找下家了。

同时,我抛开传统的审计流程,从每一笔订单开始。公司用的是ERP系统,我就天天坐在电脑前,查订单、合同、比价、供应商.......,系统中约10万份有效订单,30多万行,我大概查了不到1/2订单,每天看订单,看到要吐!看订单很辛苦,但对我来讲,相当于身临其境的把以往的采购流程走了一遍。渐渐的,有眉目了。问题集中在20多个供应商上,我从系统中导出了全部供应商信息,比对订单,重点查有问题的供应商。

突破口是一笔不起眼的,金额不大的小订单,采购员在这个供应商只买了一次,没有比价信息,没有招标信息,供应商信息不全,问这个采购员怎么回事,采购员先说需要的比较着急,就随便找了这家,后说记不清了。

然后我就查了采购员的个人信息,通过人力资源,发现采购员是从其他公司跳槽过来的,之前任职的公司注册地点与这个供应商注册地点很近。然后找了工商局的关系,查到此供应商的监事是该采购员之前任职的公司的老板。再继续查存在质疑的几家供应商,都有类似的相互牵扯的关系,什么A公司的会计是B公司的董事之一,B公司的经营地址与C公司的一样了,C公司对外宣传登记的手机号码是某采购员老婆的手机了....差不多就是拔出萝卜带出泥那种,一搞一串!还有D公司因为质量有问题被我们公司踢出合格供应商名录,立马就有个新注册3天的E公司被神一样的采购员从茫茫人海里找到了,并且开始大规模签约采购了,而采购员这么做是因为采购经理要求的。更搞笑的是,因为某几家供应商在系统中登记的信息不全,我要求采购员和这些供应商联系,提供完整的信息,结果几天后发现系统中信息被人为修改过了,被我发现后,该信息的采购员一周内神速辞职!

然后领导就让我写报告了,把已经发现的问题做个总结,其他就不要继续了。

总共3人辞职,1人受到处罚,其中辞职的一个人是老板司机的侄子。已经离职的采购经理也被叫回来谈话,要求他采取措施,弥补损失。

再然后,我的座机、手机被采购部某些人拉黑了。

从这个审计中,我得出几个结论

1、采购的水真不是一般的深!是TM的太深啊,没事别去搅合,除非万不得已

2、换位思考很重要

3、不要小看基础工作,不要忽视金额小的订单

4、办法总比问题多

5、新来的人要做好被考验(或者是当炮灰)的准备

审计结果还算万幸,不管怎样,在我入职最困难的时候找到了突破点,交了份还算满意的答卷,至少交差了。最后说下我的工作背景:上市公司审计经理(不是审计部经理)工作时间满20年了,内审工作时间5年

舞弊审计 第2篇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相关利益者;审计对策

一、财务报表舞弊定义

财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者是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

财务报表舞弊是指通过对财务报告中列示数字或报表附注进行有主观性错报或忽略,从而达到欺骗报告使用者的目的。一般而言,财务报表舞弊包括多种多样不同的手法,最常用的手法有夸大资产和收入;错误不充分披露或披露遗漏;少报负债和费用。在财务报表审计实践中,注册会计师按照规则,通常只关注下列两类舞弊行为:由于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而产生的错报和由于侵占财产所导致的错报。

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舞弊包括故意的财务报表金额错报和故意的财务报表披露遗漏两项内容。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管理层出于利润最大化动机,企图通过操纵利润达到影响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业绩和盈利能力看法的目的;二是压力和动力可能使这些行为上升到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程度;三是由于承受迎合市场预期的压力或者追求以业绩为基础的个人报酬最大化,管理层可能故意通过编制存在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而导致虚假财务报告。

侵占资产,是指被审计单位资产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或员工以非法手段占用,包括员工盗取较小金额且非重要资产和管理层通过难以发现的手段掩饰或隐瞒侵占资产的行为。侵占资产的方式主要有:贪污收到的款项;盗窃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使被审计单位对未收到的商品或未接受到的劳务付款;将被审计单位资产挪为私用。

二、财务报表舞弊的成因

在资本市场效率方面向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司未来前景的相关有用信息的重要角色是盈利数字。当公司试图满足或者超过分析盈利预测的战略迫使管理层达到盈利目标或者当管理层的花红与报告盈利相关联时,管理层选择可能导致盈利错报的会计行为会受到鼓励。由于管理层在从事财务报表舞弊时可以获得诸如提高薪酬,增加个人所持公司股票的价值,获得职位提升等个人收益,因此管理层通过凌驾于控制之上实施财务报表舞弊。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得在正常经营渠道下无法得到的超额利益,在股票市场上“圈”到更多的资金,导致目无法纪,肆意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行为。因此,超额经济利益也是财务报表舞弊产生动因之一。使公司获得信用长期融资或额外的资本投资;维持或创造有力的股票价值;隐瞒绩效方面的不足;隐瞒虚构的销售或错报的资产;临时解决各种财务困难,这些都是促使财务报表舞弊产生的原因。

由于财会人员是财务舞弊的直接参与者,长期不够重视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公司没有制定会计职业准则,且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为了满足公司领导的不良心理,从而违反了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此外,个人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也导致部分财会人员故意伪造,变造,隐匿和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舞弊。

三、财务报表舞弊的危害

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对上市公司本身健康生存和长远的发展产生危害,例如“原野”、“琼民源”、“红光”、“郑百文”、“张家界”等公司的倒闭,都是源于财务报表舞弊泛滥与企业内控机制瘫痪。当前企业管理决策层依赖于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实现对企业过去的成绩与不足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做出合理预测、决策和有关规划。企业管理层通过财务报告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舞弊行为,这是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但是应当看到,从长远来看如此虚假的会计信息显然不足以满足未来管理决策要求,也严重削弱了会计应有职能;最终会导致管理当局决策失真,如果长期持续下去,这必然会削弱企业的基础管理与内控机制,制约企业竞争力提高。

不仅如此还会对相关利益者的有关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利益主体多元化趋势是市场经济的客观现实;而经济利益则是多元化利益主体经济活动的驱动力,包括潜在投资者,企业员工和政府部门。投资者可以据此决定是否投资企业;企业员工可以以此争取他们应有权益并了解企业目标与自己的目标契合度,以此做出职业发展决策;政府部门则可以实现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掌握,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实施调控政策,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有序运行。虚假的会计信息会掩盖经济运行中潜在问题,政府部门如果以此作依据,势必会破坏正常经济环境,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舞弊审计 第3篇

自从公与私的概念出现, 舞弊的种子也就深深埋下, 舞弊带来了不公平的竞争和分配结果的不公平, 舞弊破坏了正常的道德价值观念, 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1、舞弊的定义。1998年乌拉圭世界审计组织第18届大会将舞弊确定为一个法律概念, 即为了获得某种不公正的或不正当的利益而采取的欺骗、隐瞒或泄密行为, 也就是两个实体之间的非法交往, 其中的一方通过虚假的表现故意欺骗另一方, 以谋取非法的、不公正的利益。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对舞弊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舞弊指的是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各种违法手段, 谋取或者损害经济利益, 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美国《国家审计准则第82号通知》对舞弊的定义是:为了得到他人的信任, 故意歪曲事实真相, 并且明知是违法的或者是错误的行为, 舞弊者因此行为获得利益, 同时对第三者因此行为造成损失。此条定义可以说是目前在美国最高的、最具权威性的定义。我们从舞弊的定义可以清晰的看出, 舞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内容:首先, 舞弊是一种有预谋、故意的行为;其次, 舞弊具有欺骗性;再次, 舞弊行为具有违法违规的特点:最后, 舞弊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利益。

《亚洲审计组织反舞弊和腐败指南》认为舞弊包括以下表现方式:1.伪造、虚报或篡改记录或文件;2.挪用/滥用资产;3.从财务记录或文件中掩盖或省略某些交易行为的影响;4.会计分录没有凭证支持;5.滥用会计政策。

2、关注舞弊的必要性。作为内部审计人员, 从舞弊的动因和舞弊性质的重要性的方面看, 有必要对舞弊进行相应的关注。

⑴动因:《亚洲审计组织反舞弊和腐败指南》认为动机与机会是导致舞弊和腐败的一般性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经济动机———经济需求或利益是导致舞弊和腐败最主要的动机。参与舞弊和腐败的人员常常会抱怨他们承担着无法忍受的经济压力, 却无法通过合法手段获得解决。2.贪婪———拥有权力和权威的人经常会由于贪婪而进行舞弊和腐败。3.特权或公众认可———人们可能总在希望拥有更多的特权和公众认可。这些人常常会由妒忌、报复、气愤或傲慢驱动而进行舞弊和腐败。他们常常认为自己比他人优秀, 认为自己精明能干, 足以骗过他人, 他们总以为自己能够进行舞弊和腐败却不被发现。3.精神上的优越感———人们也可能由于感到比受害方优越或在某些情况下比管理者聪明而进行舞弊和腐败。

⑵在性质上的重要性:舞弊最常见的表现方式是故意欺骗、隐瞒某单位记录或汇总的信息, 它的影响与会计错误类似, 相应的审计对策包括测量、检查是否发生或披露等。从审计的角度来讲, 舞弊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因为它通常与隐瞒、篡改、误导某单位的会计记录和报告相联系。无论所涉及的金额大小, 舞弊都在性质上被视为重要的。舞弊若不加以制止, 会迅速的蔓延。舞弊的存在, 说明控制存在薄弱环节。舞弊意味着对整体将会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隐瞒、欺骗的行为可能是由该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 这种行为导致许多单位经营失败, 从而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二、舞弊审计的具体程序和方法

(一) 积极评估舞弊风险

在审计工作运行的过程中,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该注意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 进而能够更好地评估舞弊风险。一般情况下, 内部审计人员对舞弊风险因素意识的淡薄, 这样就容易造成审计失败问题的出现。同时, 通常在工作环境压力很大、审计工作人员缺乏诚实的品质的情况下, 出现舞弊审计的风险就会越大。所以说, 内部审计人员一方面对舞弊情况进行调查, 进而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 另一方面要关注舞弊暴露的情况。

相关实践数据表明, 除了不遵守规定的控制风险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中的缺陷两种情况外, 出现舞弊审计风险的情形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被审计单位在审计过程中存在异常交易。比如说:支付给招投标单位显著不合理的酬金;期末发生对盈亏有重大影响的交易等。其次, 被审计单位受到外部压力。例如:被审计单位因开支过都导致资金不足或财务弹性不好;被审计单位经费不足;被审计单位财务决策不合理等。再次, 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高。在审计过程中,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由一人或少数人把持, 同时审计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的严重缺陷, 既无正当理由又迟迟不加以改正;主管会计和财务人员离职率高, 会计部门人员长期不足, 法律顾问或审计人员经常更换等;被审计单位内部结构不够合理。最后, 审计人员难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这主要包括包括:会计处理不适当, 存在账目不明的现象;证明交易凭证不适当的情况;还有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单位的函证回函与账簿记录不相符的情况等。

对于舞弊风险评估问题, 美国审计准则中详细规定了规定外部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对舞弊风险评估做出结论, 这一结论必须写入书面文件。除此之外, 内部审计准则应该建议内部审计师在实施业务时进行舞弊风险评估。

(二) 准确评审内部控制, 关注舞弊环境

从内部审计的情况来看, 因为被审计单位管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漏洞, 内部控制有着相对薄弱的环节, 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舞弊情况的产生。同时, 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舞弊审计的过程中, 需要全面的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和审查。内部审计人员应确定被审计单位有没有建立了现实的组织实施目标, 有没有建立和保持了相关的授权政策, 有没有书面政策来规范各种行为, 有没有制定了用以控制一些活动和保护资产的政策机制, 有没有准备能保证控制的控制环境, 有没有提出一些协助防止舞弊的建议等情况。

详细来说, 审计人员在舞弊审计中要检查和评价计划、组织和领导过程, 以确定是否存在适当的能完成任务和目标的保证, 并据以总体评价内部控制系统,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 审查财务和经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衡量、鉴别、分类和报告这些信息资料所使用的方法;其次, 审查为保证遵循那些对经营和报告有重要影响的政策、计划、程序相关的组织系统, 并进一步确定该组织是不是遵循了相关的要求。再次, 审查用于保护财产免受各种类型损失的各种方法, 在必要时应采用适当的审计程序来核实财产的实际存在情况;第四, 审查是不是已经建立了了用于衡量资源使用有效性的经营标准, 能能够更加详细的分析和识别出经营标准是否准确, 并切要向相关的负责人进行通报。最后, 审查组织的循环性活动或特殊目的的活动, 从而能够更好地确定结果和目标是不是相一致, 同时, 还要确定是否按预定计划进行。

还需要注意一点: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评审并不意代表着对内部控制的减负负有相关的责任。管理当局对舞弊的责任与审计人员对舞弊的责任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但是却不完全相同。所以说, 审计人员对舞弊的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管理当局对舞弊的责任。审计人员在实施舞弊审计时, 应当明确并切实履行其审计职责, 尤其要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目的的审查与评价, 从而能够更好地经济有效地完成舞弊审计任务并降低审计风险。

(三) 优化舞弊审计的查证思路与技巧

审计师具有清晰准确的审查思路, 是十分重要的。美国加州注册会计师教材《舞弊审计规划》一书中, 详细阐释了一种在销售、存货、固定资产、利润方面调查舞弊的共同思路:首先, 要学习和掌握这些账户通常会发生哪些舞弊行为;其次, 分析研究容易发生舞弊行为的环境线索;再次, 检查分析舞弊发生后留下的迹象;最后, 进而确定采取审检舞弊的步骤和方法。

另一方面, 获得充分可靠的证据是舞弊调查的关键, 掌握取证的技巧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说, 调查人在对事件有一个整体了解的基础上, 要考虑哪些问题需要自己直接做出判断, 哪些需要通过调查才能做出结论, 需要做出结论的应当搜集哪些证据, 以及这些证据在何种前提条件下是可以接受的。

证据是做出正确结论的有力依据。证据分为三种:书面证据、会见笔录及证人证言、各类会计资料及分析资料。最为可靠的证据是从独立的第三者手中获得的书面证据, 而说服力最低的是直接从被调查者那里得到的会见笔录。对于所获得的书面证据, 审计师必须确保其真实可靠, 因而需要审查这些书证是否被涂改、签名是否绝对真实、书信是否被拆封等等。对于由被调查者所提供的正式文件, 审计师务必明确文件是何人所做, 是否经某些人的授意所做, 审计师获得文件的途径对文件的效力是否有影响, 文件由谁打印, 电脑文件要明确是否由其他人使用过电脑等。

(四) 内部审查舞弊的常用方法

由于管理人员往往认为内部审计师对组织的业务和控制都比较熟悉, 管理层特别重视开展内部的舞弊审计工作, 因此, 与外部审计人员相比, 内部审计人员更容易发现舞弊问题。另外, 内部审计人员在本质上关注的是控制, 这自然就包括对舞弊的控制在内, 因此, 实施舞弊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职责之一, 与组织内的其他职能部门相比, 内部审计人员更有优势发现舞弊嫌疑。在这样的背景下, 内部审计人员实施舞弊审计的方法也日臻完善, 逐渐形成体系, 具体形式有:

第一, 发展诚实方案, 实施检查特权。组织内的有关职能部门携手并肩, 全面检查舞弊行为, 促进组织内员工朝着诚实的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要求下, 高级管理层的特权将受到全体员工的监督与检查。此外, 提倡职业道德, 避免利益冲突, 避免管理层滥用职权, 鼓励检举揭发, 使舞弊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受到限制与制约。

第二, “红旗”标志法。其实, “红旗”标志法的实质是组织内的管理层在总结以往舞弊情况发生的基础上, 整理归纳一整套舞弊发生可能性最高的相关经验, 并用文字将之展示出来, 以警示他人注意舞弊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的特征和基本状况。当然, 这种警示内容表现为组织内部控制系统薄弱的一些主要环节, 它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受“红旗”标志法的制作者的经验、专业知识、工作深度和广度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因而, “红旗”标志法在舞弊审计工作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三, 制造错误法。其含义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舞弊审计时, 制造真正的错误以观察其能否通过控制系统, 以此评估控制系统的缺陷和易受舞弊破坏的一些环节。制造错误并发现他们的处理过程, 其优点是能够使组织中可能存在的舞弊暴露的具体信息变得一目了然。

上述三种方法在舞弊审计工作中使用的较为普遍, 也比较灵活, 但审计人员必须注意, 不能将他们割裂开来加以理解。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 有助于提高舞弊审计的质量。在运用每一种审计方法时, 都应考虑如下三个主要标准:一是现有条件招致违法行为的风险:二是组织内拥有权利和责任的个人或集体出于某种拥有原因或动机从事违法活动的可能性;三是组织内拥有权利和责任的个人或集体, 工作态度或道德观念有问题, 以致进行违法活动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 内部审计人员深入考虑管理当局的压力、重要业务审计的难度、关联方面的影响、控制环境薄弱等相关因素, 确保审计方法实施到位。

三、保持职业谨慎, 关注法律责任

内部审计人员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 应关注舞弊审计的法律后果。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不断寻找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寻找事实来证实或反驳疑点, 查找并汇总那些表明舞弊和腐败行为可能已经发生的证据, 确定舞弊和腐败问题可能出现的程度。

《亚洲审计组织指南》第25条规定:审计人员在报告舞弊及腐败问题时, 应当借助包括第三方证据在内的原始凭据加以证实, 以确保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审计人员要认真确定需要收集多少审计证据来支持审计结论。审计人员还要认识到, 他们收集的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将可能成为法律或纪律处理的基础。

审计人员必须保持应有的谨慎。这包括谨慎地编制计划, 谨慎地确定、搜集和评价证据, 谨慎地报告调查结果、结论和建议。 (第2.2.40段) 亚洲审计组织指南第15条:由于在审计舞弊和腐败问题时可能无法获得全部完整的证据, 最高审计机关在做出审计结论时必须保持应有的谨慎。在很多情况下, 需要进行更多的测试, 需要搜集比通常认为足以得出审计结论更多的证据。亚洲审计组织指南第16条:在调查和报告舞弊和腐败问题时, 最高审计机关应当意识到可能面临的风险, 即舞弊和腐败者以诽谤的名义起诉审计人员, 从而企图掩盖其行为。最高审计机关应当考虑让立法部门修改相关法令, 以保护审计人员免受这种指控以及可能的司法程序的影响。

总之, 由于舞弊及舞弊审计的复杂性, 在实际的工作中, 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需要其他相关专门力量和专业人士的配合, 如公检法部分、法律界人士及相关专业人的技术人员等。只有各方面力量协调运作, 才能高质量的达到既定的审计目标。

摘要:文章分析了舞弊的基本定义和关注的必要性, 阐述了舞弊审计的具体程序和方法。并指出作为内部审计人员, 应保持高度的职业谨慎, 关注相应的法律责任。

关键词:内部审计,舞弊,舞弊审计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亚洲审计组织反舞弊和腐败指南》, 王鲁霞、邢剑锋译, 2002年.

[2]、阮滢, 《内部审计人员对雇员舞弊的审计》, 《中州审计》2003年1期

[3]、郑艳茹, 《浅谈企业舞弊审计的层次》,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4年19卷第1期。

[4]、G·杰克波·罗格纳、罗伯特·J、林德?奎斯特著, 《美加两国查处舞弊技巧与案例》, 张玉译, 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年

[5]、李晓梅、丁瑞玲, 《美国关于舞弊的审计准则》, 《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 1999年第12期。

[6]、时现, 《舞弊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中国内部审计》, 2001年第8期。

[7]、时现, 《舞弊审计的特点及对内部审计的要求》, 《中国内部审计》, 2000年12月。

[8]、《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 理查德·L·莱特里夫、温特·A·华里丝、格兰恩·E·萨姆那、威廉·G·麦克弗兰特、吉姆斯·K·罗贝克, 《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翻译组, 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版

[9]、王利昌, 《舞弊及舞弊审计分析》, 财经视点, 2008, 年11期。

舞弊审计 第4篇

【关键词】审计环境;舞弊;审计处理

一、舞弊审计的定义

舞弊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始终坚守职业的谨慎原则,是在充分的预测和分析之后,确定舞弊行为已经、正在或者将要发生,从而进行的以揭露为目标的审计。这种审计,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行为,因此,舞弊审计不仅是对舞弊行为发生之后的审计调查,还包括针对舞弊正在或将要发生的防范和监管活动。与常规审计相比,舞弊审计具有以下特点:它是一种发现性的活动,具有重要性、随机性、广泛性和风险性。

二、审计环境的新变化

1.审计责任

受托责任理论认为,审计因受托责任的产生而产生,并伴随着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在明确受托责任后,就产生了委托人对受托人的监督。为了降低受托人伪造财务报表、管理层舞弊的几率,委托人就必须实施审计。

2.审计内容

在信息化社会,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知识等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信息使用人员越来越关注无形资产的价值。其次,信息使用人员往往站在企业整体效益角度,希望掌握更多的企业在履行责任方面的数据。故而,审计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活动,而是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展。

3.审计手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交换和处理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人们的审计方法和手段更为灵活,与此同时,审计的空间也被进一步拓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传统手工会计方式暴露出诸多不足,无形之中增加了舞弊与错误风险,故而,需要在这方面加强监督审计。

审计环境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也影响着舞弊审计目标的达成。传统预防管理层舞弊、保证信息准确的舞弊审计目标已无法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在新环境下,审计风险进一步提升,舞弊手段更加隐蔽、高明,若审计人员不懂信息技术,就会影响审计效果,例如大量抽样审计的方式,很可能遗漏重要问题,严重影响审计质量。因此应将审计目标拓展到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方面,同时与税务、工商等管理部门积极配合,从根本上预防舞弊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舞弊行为的影响。

三、基于审计环境变化的舞弊审计处理策略

1.完善舞弊审计制度

随着审计内容、手段、内容等环境的变化,舞弊审计难度明显上升。新形势下,必须建立健全舞弊审计制度,全面加大审计力度,规范各项财务流程。审计人员必须时刻保持怀疑精神,严格按照法律规章制度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还应保障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审计人员敢于揭发舞弊事件。与此同时,还应全面加大社会监督力度,通过社会舆论监督舞弊行为,进一步加大舞弊审计力度。

2.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舞弊审计对审计人员的技能水平、业务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全面掌握审计知识、财务知识,还需要掌握风险防控知识、内部控制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知识等。此外,审计人员还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业务知识、行业背景有所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在源头上控制舞弊问题。故而,审计人员必须全面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降低重大错误风险、揭示管理舞弊,全面提升审计质量,进而赢得公众信任。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积极聘请资深的审计管理人员开展审计、舞弊审计管理讲座,普及舞弊审计知识,使舞弊审计理念深入人心。还可开设相应的舞弊审计课程,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软件操作水平,预防操作失误。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培训考核,对培训过程进行不定期培训,并制定针对性奖罚措施,奖优罚劣,进一步激发审计人员的学习与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舞弊审计水平。

3.创新审计目标与方法

首先,审计目标创新。审计环境发生变化后,审计人员必须及时更新审计目标。在新环境下,一方面需要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进行审计;另一方面要对无形资产的效益、公司治理情况、审计客体的可持续性与风险性、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其次,创新审计手段方法。新形势下,舞弊审计人员应及时改变传统监督审计的方式,逐步向风险导向审计迈进,从而更好地保障审计人员权益、适应审计环境的发展。还应充分结合计算机技术与高新科学技术,积极创新审计工作方法,提高审计问题处理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积极应用新型软件,在降低审计人员任务量的同时,提升审计质量。在具体工作中,审计人员不能将目标局限于某一方面,而是要站在宏观角度,全方面、战略性地认识被审计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審计工作。舞弊行为与环境因素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若形成了舞弊条件,就很容易出现舞弊现象。故而,审计人员不能单纯分析舞弊行为的表面结果,而必须着重分析产生舞弊问题的环境因素,深入研究舞弊产生的环境特点,从源头上降低舞弊可能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审计环境的新变化为切入点,从审计制度、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审计目标与方法等角度,详细论述了基于审计环境变化的舞弊审计处理策略,多角度入手,旨在更好地应对审计环境新变化要求。

参考文献:

[1]白丽芳.浅析审计环境变化对舞弊审计的挑战[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0).

[2]吕子玲.试论审计环境变化对舞弊审计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9)

上市公司舞弊审计研究 第5篇

摘要:由于我国社会有很多方面和快速稳定发展的经济不相适应,财务造假严重,每年都会爆出大量的上市公司舞弊案件,有些案件至今都有很大的影响。中国势必会加大力度扶持企业以发展经济,让更多的公司能够上市发行股票,从而企业能获得更充足的资金能够开展较大的项目。今年股市情况大好,投资者在选股的时候更加注重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上市公司通过虚增收入、税务造假、不披露重大事项等手段来粉饰财务报告。

关键词:上市公司 防范策略 财务舞弊

一、上市公司的主要舞弊手段以及案例分析

(1)虚增收入及少计提坏账准备

虚构销售是公司造假最惯用的手段,用来增加营收入或者减少成本和额外的支出,而虚构销售往往涉及的金额巨大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损失。

键桥通讯在2009年至2012年间,虚构了四份合同,而签约后并未履行便确认收入的合同有六份,四年间一共虚增的营业收入为3404万元。在2009年,键桥通讯向广州炜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采购价值756.11万元的存货,但是对应的应付账款却为884.655万元,这之间虚构的存货成本为128.544万元。既然存货成本增加,那么营业收入也会增加,利润也会增加。上市公司的业务繁多,特别是应收应付款项的凭证尤其多,审计人员采取的是抽查方式,几份凭证的数字与事实不符很难发现。

(2)出口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造假

南纺股份在2006年至2010年这五年间虚增的利润高达3.44亿万元,而实际上是五年均为亏损,按真实的业绩来看,股市上应该早就不存在南纺股份了。南纺股份除了运用虚构交易等惯用手段,作为进出口贸易公司它还在税款上造假,骗取进出口税。据调查,在2010年至2011年出口货物的单票中就有五十四份为造假,涉及的税款快达到两千万。在造假技术纯熟的现在,伪造的单据只靠人的肉眼识别很难辨别出来。而仅是伪造单据很容易被发现,现在的企业有了更高明的手段,用假的业务来开出真实的发票。

(3)掩盖关联方交易

随着经济的多元化,企业间的关联方交易已经很普遍。关联方交易能够充分地使内部资源得到优化的配置,降低成本,以达到资本运作的目的,但在带来更多利润的同时,这个也成为了企业调整利润、掩饰企业问题的手段。利用关联方虚构销售或者使关联方交易的非关联化来操纵利润常见,但关联方交易的非关联化,审计中介机构等很难发现的。

普洛药业2014年的营业收入为42.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54%,而在营业收八中有4447.48万元是通过掩盖关联方交易而虚增的,因此多确认利润为213.44万元。普洛药业先将货物销售给某个贸易公司,该贸易公司再销售给其的关联方,其关联方再将同一批货物销售给另一个贸易公司,最后再由这个贸易公司销售货物给普洛药业。根据证监会调查,这些贸易类公司与普洛药业的这些业务并没有实际的货物运输,而同一批货物只是经过了贸易公司其实质也是关联方交易,属于合并范围的交易,在合并的财务报表中应当予以抵消,而普洛药业披露的年报并未进行抵消。

二、舞弊的原因

(1)为了取得上市资格。股权融资的低成本高收益使得许多企业费尽心思地去取得上市资格,高管人员们最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提高发展壮大企业,而是如何通过最简便的办法来拥有上市的资格。有些企业甚至上市前三年的财务报告均存在重大的舞弊现象,企业上市的决定只是为了利润,改变企业亏损的状态。亏损了几年的企业是不可能仅因为资金充足能够盈利的,企业更需要的是有能力的管理者领导企业以及优秀的员工。

(2)粉饰财务报告以避免退市。上市公司如果连续2年都是亏损,那么证券交易所对公司股票进行特别处理,即ST制度。如果企业在亏损了两年之后再亏损则其股票的流通会被暂停。虽然这些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让市场活跃起来,使得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能够切实维护到众多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但这个制度显然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上市公司进行舞弊造假的动机,反倒使得投资者的风险增大。

(3)地方政府监管不严。企业的规模、利润等与地方官员的政绩息息相关,不少官员为了增加本地的生产总值而与企业勾结,对企业存在的问题睁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帮助企业造假,并没有很好的履行政府的监管职能,督促经济健康的发展。

三、防止上市公司舞弊的策略

(1)加强公司的内部治理。上市公司应改变传统观念,实行分级管理,采取正确的平衡观点,挖掘无形资源,促进员工资源增值,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要实施内部控制,提高员工风险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内部控制不仅要强调强制性规定,还应该提倡指导规范,并鼓励员工自我控制,提升其主观能动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应以培养适应性学习能力为主线,促进企业发展。上市公司要改善内部控制、遏制财务舞弊,应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消除欺诈动机,降低财务欺诈行为发生的概率。

(2)政府应积极履行监管职能使其确实有效。我国的国家审计局应该认真了解每个上市公司的背景,与上市公司有良好的沟通,不应该因为企业创造的产值小就不放松监管力度,审计每个上市公司的时候都应该有第一次审计的谨慎性。近年来的很多上市公司舞弊案都是由媒体曝光的,政府应该积极发挥媒体的力量,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财务舞弊。

(3)完善法律提高违法成本。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使得注册会计师执业法律责任的压力日趋加重,所以法律法规应更明确其行为的规范,部分法条用词需要更为具体具象更容易掌握,过失责任的认定应该更加明确。法律的执行力需要加强,执法定要严格,不然就会为动机不良的企业提供了更多造假的机会,有利于财务造假活动的滋长。

(2)实现审计分析方法的改进完善

就审计分析方法来看,传统的审计分析方法多为抽样审计,或者运用相关因果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审计分析。其准确性相对较低,无法实现对整体信息的完全掌握。为实现内部审计价值的有效提升,使得其在风险预估能力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就应将审计分析方法转变为全面审计,对大数据进行逐一分析,实现审计分析由抽样审计向全面审计和关联分析转变。借助于数据挖掘技术,将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数据作为审计对象,快速全面地对其进行筛查,并通过对数据间的关联式分析,打破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区隔。这样一来,企业业务发展的未来趋势和潜在风险信息均能被及时发现,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3)实现审计分析内容的扩展延伸

在庞大的大数据储存库当中,仅有少数为结构化数据信息,绝大部分为非结构数据信息,包括图片、视频和位置信息等。传统的审计模式下,仅能对结构化的信息进行审计分析,因其审计对象不全面,获取的审计信息存在遗漏,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得不到有效保证。为此,应当实现审计分析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将非结构化数据作为审计分析对象之一,对其中隐含的内涵和价值进行充分挖掘。利用非结构化数据分析技术,结合高级分析技术和工具,使得非结构化数据居于审计分析触角延伸范围之内。审计分析内容更加广阔,审计结果更具准确性,审计价值也就得到了有效提升。

(4)实现审计分析思路的拓展

实现审计分析思路的拓展,是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大数据分析技术中,内部审计平台搭建起来后,其接受到的信息来源多种多样,数据类型也各不相同。如利用传统的审计模式,必定对数据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有所忽视,导致其关联性带来的审计结果被遗漏。拓展审计分析思路,即对于接受的所有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并通过模糊识别和模糊分析方法,对于数据中的隐蔽信息和潜藏信息进行有效挖掘。审计结果在发现和揭示趋势性风险方面的能力更强,其对企业风险防控上的助力更为突出。

五、结语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内部审计只有经由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对于传统模式进行优化和改革,才能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才能在大数据时代愈趋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获得生存和长足发展。虽然由传统向未来转变需要面临多种阵痛,需应对复杂多变的问题和难点,但只有变革和发展,才能实现内部审计价值的有效提升。在管理模式、分析内容、分析方法和分析思路不断革新的同时,还应注重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云审计平台的打造和搭建,并实现整体审计运作机制的完善,才能切实提升未来企业内部审计的价值,并充分发挥其增值作用,为企业风险的防控和未来的稳健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个人所得税的舞弊表现及其审计 第6篇

一、引言

个人所得税自18世纪末产生以后 发展 得非常迅速,已成为许多国家的主体税种,它的地位如何反映了一个税制体系的先进程度,在国家的宏观 经济 管理,实现政府的 社会、经济目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在税收领域的具体表现,个人所得税涉及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很多领域,因此个人所得税调控是税收调控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它应当尊重客观经济 规律 的基础上依法进行,由此可以看出个人所得税的调控受到经济原则和 法律 原则的双重制约。随着国家税制的完善和征税的日趋正规化,个人所得税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很多时候会因舞弊行为而被扭曲,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收入最大化是每一个经济主体的追求,但令纳税人痛苦的是,他们必须将其中一部分作为赋税上缴给国家。作为纳税人总有将保留给自己的份额最大化(上缴金额最小化)的倾向,舞弊正是纳税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税收和法律领域的体现。因此具体深入细致地 研究 个人所得税,查找出其偷税漏税逃税等具体舞弊形式,并对个人所得税设定审计目标、内部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等审计程序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个人所得税的舞弊表现

个人所得税是指在 中国 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而依法征收的一种税。在我国由于法制不完备,由于税率、稽查率、罚款率、征税人违规(如接受纳税人的贿赂等)、税收征管不力等原因导致的逃税相当普遍。由此有必要对个人所得税的舞弊形式进行研究探讨。个人所得税的弊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纳税人以减少申报收入的方式直接逃税。我国 目前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主要是工薪阶层,而不是高收入阶层。高收入阶层逃税比较严重,个人所得税的实际负担并没有落在高收入阶层,反而由工薪阶层负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初衷被扭曲,个人所得税对收入的调节作用不明显。同样的收入水平,诚实的纳税人缴纳税款更多,而少申报的逃税者则少缴纳税款,不符合公平原则。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前,对高收入者和高收入行业个人所得税的监管是非常薄弱的,并且税务机关的查处率和处罚程度也相对较低,因此导致偷逃个人所得税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社会普遍选择。二是纳税人选择低报个人所得的方式逃税。由于稽查率、罚款率、心理成本的 影响,逃税者选择更易于隐蔽其收入的职业,比如通过在地下经济中寻找工作来欺骗政府,通过利用税法上的各种漏洞尽量避免纳税义务。三是多缴住房公积金逃税。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相关规定,每月所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是从税前扣除的,也就是说住房公积金是不用纳税的。而公积金管理办法表明,职工是可以缴纳补充公积金的。也就是说,职工可以通过增加自己的住房公积金来降低工资总额,从而达到减少应当交纳个人所得税的目的。四是保险投资逃税。居民在购买保险时可享受三大税收优惠:第一 企业 和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的 金融 机构缴付的医疗保险金,不计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二由于保险赔款是赔偿个人遭受意外不幸的损失,不属于个人收入,免缴个人所得税。第三按照国家或省级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缴付的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存入银行个人账户所取得的利息收入,也免征个人所得税。五是个人所得税分次申报逃税。个人所得税法对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七项所得,规定按次 计算 纳税。其费用扣除按每次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分别规定了定额和定率两种标准,如果能把一次取得的收入变为多次取得的收入,就可以享受多次扣除,从而达到少缴税收的目的。税法规定,属于一次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如果支付间隔超过1个月,按每次收入额扣除法定费用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而间隔期不超过1个月,则合并为一次扣除法定费用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所以纳税人在提供劳务时,合理安排纳税时间内每月收取劳务报酬的数量,可以多次抵扣法定的定额(定率)费用,减少每月的应纳税所得额,避免适用较高的税率,使自己的净收益增加。六是利用捐赠抵减逃税。据相关规定,个人将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 教育、其它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 自然 灾害地区、贫困地区捐赠, 其赠额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30 %的部分,计征时准予扣除。金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 %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这就是说,个人在捐赠时,必须在捐赠方式、捐赠款投向、捐赠额度上同时符合法规规定,才能使这部分捐赠款免缴个人所得税。只要纳税人按上述规定捐赠,既可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又能免缴个人所得税。七是教育储蓄逃税。教育储蓄可以享受两大优惠政策:第一,在国家规定对个人所得的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免除个人所得税(利息的20 %);第二,教育储蓄作为零存整取的储蓄,享受整存整取的优惠利率。其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国家规定免征利息税,单此一项,教育储蓄的实得利息收益就比其他同档次储种高20%以上。八是把个人收入转换成企业单位的费用开支逃税。把个人的应税所得变成了个人直接消费来躲避个人所得纳税。采取由企业、公司提供一定服务费用开支等方式,虽然减少了纳税人的收入,但同时也减少了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比如,由公司向纳税人提供伙食、交通 以及其他方面的服务来抵顶一部分劳务报酬。对公司来说,开支并没有增多,无损利益;对纳税人来说,这些伙食、交通等开支是纳税人的日常开支,若由纳税人用收入购买往往不能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扣除。

所得税是对企业和个人,因从事劳动、经营和投资而取得的各种所得所课征的税种的统称,或者说是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而课征的税种的统称。我国目前的所得税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包括内资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两种方式。以下表描述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情况:

由以上表看出,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税收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税收收入增长速度看,所得税在逐年增高,其中个人所得税是我国近年来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税种之一。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经济利益的诱惑,个人所得税的舞弊普遍存在,我们必须对其审计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做好防范措施。

三、个人所得税的审计

(一)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审计目标,为实现个人所得税审计指明方向

个人所得税审计目标具体包括:(1)明确个人所得税 内容 的真实性。(2)明确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的合规性。(3)明确个人所得税适从税率的合法性。(4)明确个人所得税减、免的合理性。(5)明确个人所得税纳税的时效性。(6)明确个人所得税 会计 报表列示的恰当性。

(二)确定 科学 的个人所得税审计程序,使个人所得税审计不偏离审计目标并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上一篇:城乡医疗一体化下一篇:销售部管理制度2012.3含出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