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随笔

2024-07-07

三国演义读书随笔(精选7篇)

三国演义读书随笔 第1篇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名叫《三国演义》的书,作者是罗贯中。这本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描绘了从汉末群雄割据到三国归晋的历史画卷,其中,细致生动地展现了魏蜀吴之间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而且把刘备,关羽,张飞……这些人刻画得栩栩如生,把三国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都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当我读到关于董卓的故事,我不紧对历史动荡时期的那些英雄们无比痛恨!东汉末年,董卓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坏蛋。利用手中的兵权,当了太师,废少帝,立献帝,卧龙床,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后来,王允使用美人计杀死了董卓。看到这里,我觉得大快人心。他的义子吕布不过只是一介勇夫,背信弃义,为金钱杀丁原,为美色杀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最后被曹操杀死在白门楼,董卓和吕布都是罪有应得的。

我又对那些英年早逝的英雄们感到痛心。周瑜,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将,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被诸葛亮三气致死,埋没了一肚子的才华。庞统曾与孔明合称凤雏卧龙,但在落凤坡中了张任埋伏,被乱箭射死。可惜!可惜!

我还敬佩那些有才华的英雄,诸葛亮他奇计百出,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记得那天,我正在为客人倒茶,煮水就要五分钟我何不在这时间内做些事,先拿出茶叶,分在杯里,这时,水也煮好了,我赶忙把水倒入杯中,客人很快就喝到了茶,还夸我聪眀。

我敬佩张辽威震逍遥津,跟随曹操屡建战功;我敬佩赵子龙在曹操的百万大军中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人称常胜将军;我还敬佩张飞在长坂坡,单枪匹马,独自一人吓退了曹操百万大军,并且把夏侯杰吓得肝胆破碎,一头栽下马死了。

关羽骁勇无比,当十八路讨伐董卓大军的俞涉和潘凤两员大将都被华雄所斩杀时,关羽请求出战,曹操很高兴,温了一杯酒给关羽壮胆,关羽却把酒放在桌上,说提了华雄之头再饮酒,当他把华雄斩下,头提上来时,那杯酒还冒着热气呢。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武艺高强,勇猛无敌,同时又展现出他十分自信。但随着他的年龄越来越大,打的胜仗越来越多,渐渐自大起来,变得刚愎自用。最后因为骄傲轻敌,中了吕蒙之计,导致自己败走麦城,被吴侯所害死。这就教育我们做人要有自信,但不能盲目自信,正如美国的罗斯福说的“自信过分和自鸣得意都是我们的死敌。

《三国演义》不愧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他把众多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成为今人的一面镜子!

三国演义读书随笔 第2篇

最近看《封神演义》,有一些想法不吐不快。故事当然精彩,但重复之处颇多,冗长而又繁琐。

语言模式化,人物没有鲜明的`个性。姜子牙一派开口就是:“武王之德,恩及草木,纣王无道,罪累老少。”闻太师一派则俱言:“武王大逆不道,不守臣节,纣王虽失政,众臣应力谏之,劝其改正。”两军对垒,必要喊话,无非就这么几句,读起来索然无味。

都说武王乃仁义之君,书中的武王却是个懦弱腐朽之辈,文不足以安邦,武不足以定国,整日唠叨:“我等不如早早归国,各守本土,以尽臣忠。”姜子牙也与人们期望的相距甚远,折了一两员大将就闷闷不乐,遇到一两个高手就请人帮忙。不见大智慧,唯有小聪明,我对他的评价只能是“幸运老头”。

书中的人物还都喜欢吹牛,水平极高,亏是没生活在今日,否则沙尘暴要天天刮了。什么“吾乃天朝元帅,快快滚鞍下马,免你一死”,什么“休要以卵击石,自取灭亡”等。孔夫子曾言“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些人往往是“先言,其行难后从之”,说了大话兑现不了,最后成了笑话。

读书随笔三则 第3篇

叔本华说, 当你阅读的时候, 你的大脑就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我在书店里徜徉的时候, 不知从哪本书里看到这句话, 印象极为深刻。其实, 阅读有两种, 一种是吸收的阅读, 一种是创造的阅读。当你想进行吸收的阅读时, 你就得让别人的思想在你的脑子里跑个痛快。这需要你有足够的鉴别力, 时时刻刻保持警惕, 防止自己被你认为不适合你的思想和思想方式感染。当你进行创造性阅读时, 你的思想会在别人为你提供的运动场上跑个痛快。这时, 书中的话题成为一个运动场, 你会和作者一起跑。这才是阅读的佳境。但是, 你就是跑赢了作者, 也不应觉得光彩, 因为这运动场是作者为你开辟出来的。阅读的更重要的功用, 应该是在阅读之后你还能在荒野之中自己开辟出一个运动场, 以自己的方式跑一跑。练就这种能力, 需要阅读, 更需要从阅读中学习独立思考。

二、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

在《瓦尔登湖》一书中, 梭罗写道:“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 与这个王国相比, 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个卑微小国, 犹如冰天雪地里的小雪团。可是, 有的人就不自尊自重, 却枉谈爱国, 为了维护少数人的利益, 却要大多数人献身。他们喜爱上了他们将来的葬身之地, 却漠不关心那使他们的身体重新具有生命的精神。爱国仅仅是他们大脑的凭空之想。”余杰说:“在梭罗心中, 瓦尔登湖比一个帝国更重要, 而他自己也比一个国王和总统更重要。这不是自怜, 这是自尊。”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王国, 一个人的躯体和他所有的思想、行为、财产, 都是这个王国的成员。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这样一个王国?不能说没有, 我们平日里更多地是将躯体与财产当作这个王国成员的全部, 如果他们被侵犯, 我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去保护, 甚至去宣战。但我们却很少意识到, 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也是这个王国的成员, 而且相对于躯体与财产, 它们是更具有标志性的成员。没有了躯体与财产, 这个王国依然存在, 而没有了思想与行为 (更重要的是思想) , 这个王国早已不复存在。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这样一个王国, 意识到这个王国里最重要的成员是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是何等的重要。有了这样的意识, 我们才会知道, 捍卫我们的思想, 捍卫我们的行为, 才是我们作为国王的首要任务。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

电影《特洛伊》中有这样一场戏:斯巴达王迈尼劳斯和他的兄弟迈锡尼王阿伽门农兴兵讨伐特洛伊。桀骜不驯的英雄阿喀琉斯被从家中找来参加讨伐特洛伊的战斗。两军阵前, 他飞身跃起, 一剑刺死敌方身材高大的战将。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叹服之余, 把自己的权杖递给阿喀琉斯, 说:“把它送给你的国王。”阿喀琉斯望望身后的军阵, 轻蔑地说:“他不是我的国王。”看到这里, 我被震撼!

除了自己, 没有谁能够主宰自己的王国, 没有谁是自己王国的国王!自己的王国里的一切, 尤其是思想、行为, 理应由自己主宰!当你的思想与行为被他人主宰的时候, 你失去的不仅仅是思想与行为的自由, 还有整个王国。我们自己也将不复存在!

我的命运, 把握在造物的手里;我的尊严, 我的王国的尊严, 把握在我自己的手里。

尊严就是一个人能主宰自己的王国。维护尊严, 就是维护自己主宰王国的权力, 维护自己王国的存在。在一个美好的环境里, 每一个人都关注、维护, 起码是不侵犯他人的尊严。而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 一个人的尊严仅仅把握在自己的手里。你把手握住, 就拥有尊严;你把手松开, 就失去尊严。在多数情况下, 一个人的尊严只能靠自己去维护, 不能靠别人给与, 也没有人会把你的尊严拱手奉送给你。保住尊严, 有时要学会放弃, 放弃很多, 很多。

三、安静练习给我们的启示

《童年的秘密》是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写的一部幼儿教育专著。在讲到教育的方法时, 蒙台梭利讲了这样一个例子:蒙台梭利抱着一个只有四个月大的婴儿到教室里。这个婴儿显得很安静。蒙台梭利决心让教室里的孩子一起来分享这种安静。她对孩子们说:“她毫不作声。”“看, 她站得多稳啊……你们谁也不能像她那样好。”这时, 教室里所有的孩子都一声不响地把他们的脚并拢在一起不动。蒙台梭利继续说:“注意, 她的呼吸多么柔和, 你们谁也不能像她一样平静地呼吸……”孩子们开始控制自己的呼吸了, 没有一个孩子发出可能使人感觉到声音的动作。教室里于是出现了一种令人难忘的安静。平时难以听见的挂钟的滴答声开始听到了, 平时难以听到的诸如远处滴水和鸟鸣那样的声音也开始传到了教室里……

蒙台梭利由此受到启发, 开始让孩子们进行安静练习。她在不远处低声叫孩子们的名字, 听到了自己名字的就走到她面前来, 并且走的时候不要发出任何声响, 其他孩子则安静而耐心地等待着;她还教孩子如何绕过各种东西而不碰撞它们;她教孩子如何轻快地走路而不发出任何响声。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清楚地认识到:“每一项含有纠正错误的练习, 如这种安静制止喧闹的练习, 对儿童完善他的能力来讲是有帮助的。重复这种练习能使儿童在完美的行为上得到训练, 而这仅仅通过言教是很难获得的。”

蒙台梭利创造了许多教育方法, 这不仅仅是幼儿教育的宝贵财富, 也对中小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安静练习就是其中一例。

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不仅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 更给人们带来越发紧张而快速的生活节奏与越发浮躁与不安的生活心态。这种状态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校园。静可胜躁。教给学生安静地学习、生活、做事、想事就显得尤为重要。

安静是什么?是一种生活的氛围, 也是高水平生活的标志。安静意味着一个人教养的形成与心灵的完美。古人说:“非定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梁漱溟先生曾经深刻地指出:“人心之特征要在其能静, 不其然乎?”教会学生安静不仅应是教育与教学工作的一项内容, 而且也应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层面。教育者应教会学生安静地学习与生活, 教给学生如何轻声地翻开书本、打开铅笔盒、收拾书包, 如何轻声地起身和坐下等等;还应教会学生如何保持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安静, 教给学生如何轻声地走过他人的身旁, 如何轻声地说笑与谈话, 甚至如何轻声地擤鼻涕;除此之外, 更应教会学生如何静下心来想事情, 而不是靠激情与冲动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学生生来是喜欢安静的, 学生因安静而变得沉静。教师应当培育学生对安静心态的认识和需求。

读书随笔三则 第4篇

《武林旧事·卷三·西湖游幸》载,南宋淳熙年间,上皇游西湖,见断桥边某酒肆甚雅洁,店内素屏风上有人书《风入松》词一阕:“一春常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湖边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上皇称赏良久,问何人所作,答日:太学生俞国宝。上皇笑道:此词甚好,但末句不免穷酸气。因改定云:“明日重扶残醉”。果然增色不少。

“重扶残醉”确实比“重携残酒”更上一层楼。重携残酒太过写实,而且写的是文人的穷愁潦倒。而重扶残醉,是一种虚化,描绘文人的风流潇洒,当然高下立判。

不过我觉得从斟词酌句虽可以如此说,但此词格调不高。因为,从词中感情来看,不外是及时行乐。美景美酒美妇使人沉醉流连,“重携残酒”的穷酸也好,“重扶残醉”的潇洒也罢,不过五十步与百步。这样的“醉”,消磨人的意志,毁坏人的精神,使人沉溺不能自拔。而若再以此为风流、俊逸,真可使败家亡国,也就难怪时人讽刺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好酒是一面,好色是另一面,酒色从来携手同行。词中“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来寻陌上花钿”,无不透出浓浓的脂粉气。而作为旧时文人眼中最有吸引力、最娇媚的女子,除了容貌体态外,有一点不可或缺,这就是“懒”。

这里的“懒”,并不是懒惰,而是作为一种娇媚的“懒”,即娇慵。实际上,这是一种娇态。词中对这种娇态的描绘非常之多,比如素负盛名的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就是非常典型的慵懒。慵懒出娇柔,这点连《红楼梦》中薛蟠薛大傻子也会欣赏,他作歪诗咏美女还知道说“朝慵起”。

文人醉酒,女子求媚;文士携酒追欢,陌上寻花问柳;女子懒起画眉,人前娇慵作态,确为末世之写照。好在从整体来说,中国的文人群体还是以国计民生为念,尽管有醇酒妇人的疏狂放荡,但未形成主流。而以温庭筠为首的文人对女子的狎玩心态,也终只是花间而已,不登大雅。所以,中国诗歌的主流还是健康向上的。

“清”字解

许多用于文学上的词汇,想明白地给出一个确定、清楚的含义,几乎不可能,因为,它只是人们的一种感觉,例如“清”。

清,从不单用,可由它修饰的字词非常多。如:清秀、清爽、清赏、清丽、清正、清高、清贫、清官、清静、清真、清越、清歌、清操、清逸、清光等等。

这些词语,意义千差万别,如:清秀、清丽、清瘦,指形貌;清纯、清狂、清真,指气质;清凉、清爽、清新、清香,指感觉;清澈、清澄、清荫、清风、清光、清景指事物;清芬、清正、清高、清贫、清官、清操指道德操守;清供、清赏指雅趣;清越、清歌指声音之美;清逸、清影指身形之美;两袖清风指做官,一清二白。

清,无所不在,连《西厢记》中莺莺在十里长亭送别张生时,抒发离愁别绪,尚唱道:“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很多事物都可以用“清”来修饰。那么,这“清”字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清,首先是一种氛围。犹如驾一叶扁舟,月夜游于江湖,四望烟波浩淼,水天相连,一片空明澄澈。其次是一种心态,宁静恬淡。“清”与“静”密不可分。将空明澄澈的境界和宁静恬淡的心态结合起来,便形成一种最难达到的美好。所以,“清”给我们明净、凉爽、纯洁的感觉,使我们适意,让我们追求,令我们仰望。因而,“清”是审美的一种标准。清,其实融合了我们对人间和自然的所有希望。美好世界,美好自然,美好人生,都笼罩在一派清光之中。但愿人人都能在未来以拥有清白人生而最终收获清平世界。

一词一字总关情

诗歌当中,一词一字用在恰当处,其妙无穷。如唐李商隐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世人都说李商隐的无题诗最好,好就好在给人留下无数想象、揣度、玩味的空间,乃至聚讼纷纭,乐趣无穷。可想留下这种空间并不容易,难就难在必须制造出许多意象来造就它。

即如这首《无题》,“昨”字运用得匠心独具。若换成“今夜星辰今夜风”,诗味便没有了,而“昨”却蕴藉无限感情。为什么这样说?生活中,“昨”夜属于过去,而凡是已消逝的时间,其实就是已消失的生命,不管它有时看起来多么短暂,也永远不会回来。因此我们总是充满感情地对待过去,并似乎总是能在那里头寻得某种慰藉又留下某些遗憾。“昨夜星辰昨夜风”就是这样在时间上引起联想。下旬“画楼西畔桂堂东”则是在空间上留下想象,“西”、“东”两个字勾出一个虚虚实实虚实结合的处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由这两句推想,作者指的是自己所爱的一位女子。这位女子是谁?相识还是不相识?初见还是屡见?什么身份?什么容貌?一概没有,一无所知任由想象。这四句诗里,作者用“昨夜”、“西、东”、“双飞翼”、“一点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无限美妙的想象世界。

鲁迅在《唐朝的盯梢》一文中,引用过一首唐人张泌的词《浣溪纱》,其开头三句是:“晚逐香车人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这里的“斜揭”和“慢回”是点睛之处。“斜揭”表面上好像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深处却有挑逗的意义;下一句,“慢回”,讲女子慢慢将眼光转向少年,充满娇媚之态,与上句“斜揭”所含的挑逗义正相配合。若把“斜揭”换成“吹起”,诗的感觉会损失很多。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第5篇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

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义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要学习他的“忠”字,他是认定了刘备,就再也没有投靠别人,这让我很敬佩,想起当日本人向我们的国家进攻时,我们中国人可是出了不少汉奸,诸葛亮就像是当时跟着共产党的将军,不是小人,不会为了那个人的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放弃了自己的朋友或战友,在那么险恶的时期里,他能那样的忠义,真是不简单!

说点儿难听的,如果说咱们世界又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那时还会有几个站在自己国家的,不跑向科技发达的国家的(尤其是那些小的国家),恐怕那时就屈指可数了吧!

所以我要做一个不背信弃义、不为了那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战友和朋友的人。

从这本名着的时候我还收集了许多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董卓进京——来者不善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阿斗的江山--白送”。

读书心得《三国演义》 第6篇

高中时便买齐了四大名著,可那时年纪小耐心不足。卖完便束之高阁,偶然整理中才翻出了这基本布满尘埃的书籍。想来觉得甚是可惜,如此年岁还未拜读过中国四大经典名著。早前十分钟爱百家讲坛里易中天的演讲,钟爱三国里的英雄人物。因此寒假里便挑选了《三国演义》来细细品读。

《三国演义》是一部十分出名的历史小说,该书的背景是东汉末年,从宦官乱政、黄巾起义开始,描写在乱世中曹操、刘备、孙坚父子怎样运用人才争夺天下的故事。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演义让一个个英雄人物形象的在我心中出现。勇武过人的吕布、霸气十足的孙策、忠心护主的曹洪、老当益壮的黄忠。想象典韦拼死守寨门的悲壮、赵云血战长板桥的惨烈、周瑜纵火烧赤壁的快意、孔明病死五丈原的无奈。三国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我对以下几个重要人物说点感想:

曹操。自小就崇拜曹操,也许是他太有军事才能,也许他太有人格魅力,曹操为统一乱世做出巨大的贡献,更通过屯田制度解决了大部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白手起家,讨董卓、攻陶谦、伐吕布、征张绣、击刘备、战袁术、抗袁绍,更把汉献帝从西凉铁军中解救出来,统一了大半个中国。曹操有不少缺点,他因为好女色害死了猛将典韦和长子爱侄,他因为报父仇屠杀了许多无辜的徐州百姓。但是曹操毕竟是那么悲天悯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乱世的写照,他有着结束乱世的决心,有着天下太平的憧憬,这就足够了。曹操善用权谋,深得人心,挟持天子以号天下,他的气质成就了他的霸业。

刘备。演义中的刘备仁慈的太过了,十足一个伪君子。我一想到刘备,就想到关于他的两句名言,“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刘备是我讨厌的角色之一,但不得不佩服他的韧劲。他能有关张这样的兄弟,他能有屡败屡战的勇气,多次寄人篱下,却从未放弃过争霸天下的决心。他的眼泪威力不可谓不大,”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刘备虽然波折丛丛,但还是在取得西川,成功建立自己的政权。不得不说,刘备是一个让男人也敬爱的男人,以仁义之名行权术之实,多少贤人才士为他死心踏地,助其成就霸业,不由人不为之赞叹。

孙权。孙坚孙策为他打下了江山,他受兄长遗命保家业,压力不可谓不大。孙权的外交手段实在高明,在当时已经能熟练运用实力均衡的战争法则。在曹操百万雄师南下、刘表投降的时候联刘抗曹,结果周瑜火烧赤壁让曹操遭受了最大的挫折;在曹操败走汉中、关羽连场胜利直逼许昌的时候毅然联曹抗刘,吕蒙白衣渡江顺利袭杀关羽夺回荆州重创刘备实力。”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孙权军事实力不可恭维,但是政治手段的确高明。孙权最终顺利稳固政权,黄袍加身,这也是对他的最大肯定吧。”三国英雄,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诸葛亮。演义中的孔明整一个妖道,未卜先知、呼风唤雨、装身弄鬼、镶星续命,太多的妖化反而让我对他反感。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更是封建道德的典范。但是他在刘备托孤之后,集军政法大权于一身,实在不智,还给现在人以架空皇帝的借口。事无大小必亲自处理,这是领导的做法么?一方面大大限制了下属能力的发展,导致后来”属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六十多岁的老头打先锋反映了蜀汉后期人才缺乏;一方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整一个现在的共产党员,但精神可嘉,做法不可取,任谁也不是铁打的,结果把自己活活累死在五丈原,让人感叹让人反思。

三国的年代不过是一场争权夺利的斗争,曹刘孙都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凶手,都是封建地主豪强的代表,他们之间的战争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以前我看到曹操失败就伤心,看到刘备受挫就欢呼,现在看来也是演义中毒吧。学习三国演义,我们就应该学习古代人的长处,借鉴他们的做法,更好的完善自己,做一个对现代社会有用的人。

张咪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侵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老人与海》是一部真正的艺术品,它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它的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寻味,让读者时而为老人的机智与幽默会心一笑,时而为老人面临的困境焦躁不安。

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渔夫,他的坏运气使得他的情况变得很糟,他已经84天没有捕到鱼了,人们都觉得他已经不行了,然而老人并未安于现状,坚韧的他,再次起航。这次终于有了收获,一条他从未捕到过的大鱼,老渔夫与在大马林鱼周旋几天几夜,最终坚持不懈的老渔夫让胜利的天秤倒向了他那一边,然而更糟糕的情况出现了,大马林鱼的血腥味召来了鲨鱼的抢食。鲨鱼的出现,让老渔夫面临新的挑战,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最终突出重围,虽然只抢回了鱼架骨,但此时胜利变得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一部作品的呈现,它的灵魂,它的寓意,总是能够指引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海明威的老渔夫又给予我们什么?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最直观地展现了老渔夫的坚持不懈,不放弃的精神。平凡的岗位,多一份坚持,多一份希望,或许成功近在咫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老渔夫能够与马林鱼、鲨鱼周旋几天几夜,除了坚韧的意志,还需丰富的经验。工作中一次次经验的积累,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老渔夫教会我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自信人生三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冷嘲热讽之后,你是否有勇气重拾自信再来一次,老渔夫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自信与勇气的重要性。现实工作中,问题不少,困难挺多,年轻的我们是否能够敢于担当,披荆斩莿,实现自我价值,为企业持续创造新价值。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渔夫最终胜利呢!或许可以用小说中老渔夫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只要自已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谭金水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体会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通过它可以“看”到广阔的世界,“看”到银河里的星星,“看”到中华瑰丽的五千年,“看”到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对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积累、提高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我国伟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人人拥有一好书,人人读一本好书的读书工程的号召下,我买了一本李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当书到手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读这本书。读完后不禁觉得神清气爽,以前也曾读过一些书,读后似乎感觉都是一些空话,仅仅留给我一些无谓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看了这本书后,感觉与众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这需要我们每个人进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时候,大家都在审评对方,研究对手,却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实的语言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心门。他告诉人们:做人不是只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时的自省却能让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简单的树立理想就可以轻松实现,但是没有理想的人却一定无所适从;做人一定要有广阔的胸怀,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气度;做人要有勇气,真正敢于追逐自己梦想的人才能让更多的机会停留在自己身边„„他不仅提出了浅显易懂的“成功同心圆”说,而且运用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来阐述成功的秘诀。这些故事很值得我学习和品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指导我走向成功之路。

其次,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或许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样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现在看了李老师的“成功”学后,体会到:人和人之间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无论是所处地位与名望的高与低,拥有财富的多与少,只有发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又对社会和他人有益,同时还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抉择,但不需要为压力过重而苦恼,更不需要为了失败而哭泣,也不要让事情来主宰我们,而是要用积极的态度来主导、推动事情往更好的方向进展。

谭利平

读书心得——读《淡定的人生不寂寞》有感

但是爱情是什么呢,有人问过我你认为爱情真的存在吗?我的回答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在生活中,经常能听到“神鬼妖魔”的传说,说到神会崇敬,说到鬼怪会惧怕,或许有人见到过,但我没有,也不是很希望见到。爱情不也是一样吗,说到爱情都会憧憬,或许有人拥有过,但我没有。看完这本书后才明白,成熟的感情都需要付出时间去等待它的果实,爱情也一样,但我们一直欠缺耐心。不要束缚,不要缠绕,不要占有,不要渴望从对方的身上挖掘到意义,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东西。有谁会用十年的时间去等一个远行的人?有些爱情因为太急于要得到它的功利,无法被证明,于是显得单薄。爱,要经的起平淡的流年。但人的感情也是有底线的,与其苦苦等待不可能有的结果,还不如放弃。放弃也是一种爱!

幸福没有一种特定的模式,只能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对于大众而言,觉不会有事先安排的道路,更不会有上天赐予的幸福。所有幸福的产生,皆源于人们的不懈追求的价值的不断实现。鼓起生命的风帆,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对我来说幸福很简单,早起时伸个懒腰,刷牙时看到洁白的牙齿,上班的路上能及时赶上公交,到公司时看到同事们,晚饭时吃到大块的肉,一个人时耳朵里能有音乐的声音,洗澡时能有足够多的热水,睡觉时有暖和的被子,古龙曾经说过:真正的寂寞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空虚,一种令你发狂的空虚。纵然在欢呼声中,你也会感到内心的空虚、惆怅和沮丧。曾经有一段时间,手机只是当做钟表来用,走在大街上,会感觉过往的车辆人群都那么的让人烦躁,食堂的嘈杂更是难以忍受,音乐在耳边也显得刺耳,不想与任何人联系,常常会在噩梦中惊醒,动不了,黎明过后才慢慢睡去。这就是我感受到的寂寞。原来大可不必这样,如果在工作学习中不得志,不要悲观迷惘,静下心来好好审视和反思自己,积极乐观面对挑战;如果被爱情抛弃,不用悲伤更不要怨恨,守住一颗淡定而宁静的心,重新面对生活,珍惜身边的人,你会觉得生活依然还是那样美好。

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人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在体会过失去的痛苦以后才知道珍惜,但以前的永不再来,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坚守自己心中的本真,不去过多地考量别人的错误,不要在乞求他人对自己的理解中消耗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要从被动地适应他人中解脱出来,否则你就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最后被伤害的或者失去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一根手指指向别人的同时,会有三根手指是指向自己的,这就提醒我们:要平静下来,多反省自己,观照内心,宁静以致远。

人的心理是非常复杂的,寂寞、悲伤、愤怒、失望、抑郁、痛苦等等心态时常会出现,我们可以尝试着慢慢地去接受它们,这些情感也都是自己的一部分,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悲观时候的状态,平静淡然的去分析去反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疏。

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第7篇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罗贯中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代。元朝蒙古贵族的残酷统治和压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方义军,诸如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不仅与元军奋战,而且还进行着相互的兼并。这个时代背景给予了他灵感创作出《三国演义》这样的巨作的灵感。字里行间中看出作者对政治,军事,心理,谋略,人才,语言艺术等方面知识都有深刻涉猎,表现了其超人的智慧,对文学执著的追求。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确立了它在文学上的重要地位,被评为四大名著之一。

其章回的特点吸引住了读者,让人忍不住看下去,了解后面的故事。其成功塑造出的不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呈现在读者的脑海中,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三国演义》生动形象地画出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尔虞我诈的历史画卷,字字珠玑,发人深省。现实就有人把其当做一本教科书,既是一部兵书也是商场中的宝典,对为人处世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特点也给予了我反省与思索,曹操的多疑一直是其弱点被人反复的抓住使其无法挣脱,最后杀死了华佗也害死了自己,还不如简单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三气周瑜,被

孔明气死纯属自己气量小,做人要胸怀宽广,不能小肚鸡肠。关羽的太有才华而骄傲败走麦城而死,告诉我们胜不骄气不馁,不然恐怕就要乐极生悲了。司马懿能被诸葛亮死后用木偶吓走,并不是战胜不了对手,而是战胜不了对其的恐惧,他要战胜的其实是自己。曹操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其想统一天下的伟大抱负是那我们所钦佩的,他被描写的像乱臣贼子,但他是吗,不是,汉王朝就应该被历史所淘汰,它已经腐化堕落了,历史的潮流不忍许它存在,曹操应该是历史的开创者,没有他创立的魏国强大的根基,晋朝不可能一统天下。诸葛被描写的算无遗策,但并非是神化了只不过是把其失败描写的像胜利了似的,空城计就是,混淆视听而已,只不过是在失败的时候小小胜利了一把,其实大的方向还是败了。总想表现刘备是强的其实他是在挣扎的弱方,也就是说罗贯中写的再尊刘贬曹也改变不了刘是失利的一方,纵有五虎上将的勇,卧龙凤雏的智也没用。《三国演义》描绘了各种各样的战争,陆战中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两次战斗《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展现的淋淋尽致,对天时地利人和诸多要素刻画的极其深刻,没有许攸献计夜袭乌巢这人和这么会有官渡之大捷,历史随之改写,确立了曹操北方霸主的地位。没有长江天险地利孙刘两家怎么能联手抗曹,没有孔明借东风的天时恐怕铜雀春深锁二乔了,再也没有三分天下了。战争的胜负决定于被刻画人物,关羽的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赵云的大战长坂坡,张飞的喝退曹操百万雄兵,三英战吕布展示的是其勇猛,孔明草船借箭,空城计,关羽水淹七军,单刀赴会显示的是其智谋。战争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政治目的,政治的目的是什么——利益。黄巾起义是为了推翻腐败的汉王朝,自己当皇帝。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为了使自己更加壮大有更多地盘,赤壁之战刘备是为了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振兴汉室的正统,而曹操是为了一统天下。

《三国演义》演绎了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上一篇:加强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浅析下一篇:竣工验收整改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