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解题秘诀

2024-06-14

高考语文阅读解题秘诀(精选8篇)

高考语文阅读解题秘诀 第1篇

一、合理安排顺序,把握题目关联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角度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理解文章的主旨;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在高考考场上,学生担心时间不够用,压力会很大,因此不能像平时训练时那样从容淡定,常常会出现对文章理解不透彻,甚至误解的情况,这也是阅读的大忌。

教师在指导高中生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时,要让学生先通读全篇,把握行文的一般规律,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详细审题,带着问题回读文章,归纳答案。在阅读时要尽快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并画出自己认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为答题做铺垫。其实阅读题的答案往往就来自于文章本身,只要学生能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认真揣摩,反复领会,就一定能够做出准确的回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出题顺序通常是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所以,建议考生在高考中按照题目顺序进行答题即可,不要进行跳跃式答题,避免在考试中出现丢题的现象。现代文阅读的各个题目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考生要善于挖掘,这样对解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利用主旨句,找准突破口

一篇文章的关键词通常出现在标题、开头句、结尾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反问句等处,文章的主旨句恰恰就隐藏在这些包含关键词的句子里。所以,学生阅读时必须高度重视,尤其是体现作者观点和文章中心的词语。

在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中,有时候会出现判断正误,这样的题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命题者通常会跟学生玩文字游戏,改变句中的定语或者状语,从而改变句意,出现以偏概全、正话反说、因果颠倒、无中生有等现象。当做这类题型的时候,学生首先要找准答题的突破口,也就是找到备选答案中哪个地方是与原文表达的意思不相符的,从而快速地选出答案。

三、理解字词意义,明确解题思路

一般来说,高考语文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不仅仅局限于表面意思,往往会考查更深层次的引申义,这样才能符合考纲的要求,更好地拓宽高中生的知识面。在现代文阅读题中,经常会出现“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某句话的深刻含义”等类型试题,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对此,学生要找到这句话中的重点词语,明确解题思路,透过表面的意义去体会深刻的内涵,然后联系具体语境和上下文,做出正确的解答。学生要谨记命题者既然出了这道题,那么答案就一定会在文中。

如高考语文湖南卷,现代文阅读《一朵午荷》中有一道题: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这是个典型的“炼字型”题,答题应在本义和象征义中寻找。“午”的本义是指看到荷花的时间是在午后,而象征义则指这朵荷花像时间停留在午后,永远不会凋谢。所以在答题时要全面、准确,既要体现出欣赏荷花时间的本义,还要表达出暗寓荷花的生命状态,在作者心中永不凋谢。学生在答题时要发散思维,从多个维度去思考问题,筛选重要信息,提高解题效率。

四、弄清文章结构,理清答题要点

弄清结构是现代文阅读的基础,从结构和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学生把文章结构层次弄清了,就基本上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阅读文章时要设法找到文章的主线,然后根据主线去弄清各段落的层次。在考试中经常会出现概括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高中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做概括题型的思路是依据主旨句进行总括,把文章内容具体化;通过提炼要点进行概述,紧扣文章主题。同时,近年来开放性试题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频频出现,以“请谈谈你的理解”为主要表现形式。学生在答题时必须要认真、仔细,语言要精炼、准确、简洁、清晰,突出重点。

如20高考语文山东卷,现代文阅读《她只能活七小时》中有一道考题为: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要高度重视注释的作用,这篇报道发表于二战期间的1943年8月,曾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答题时要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经过仔细分析,就能得出答案要点:对生命的尊重;世间有大爱;在战争年代对人性、爱的期盼。

高考语文阅读解题秘诀 第2篇

2012-03-17 09:35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点击: 183 主题说明 :快乐

快乐是一种哲学。李渔说:“乐不在外,而在心。心以为乐,则是境皆乐;心以为苦,则无境不苦。”快乐与不快乐的感觉并不单纯是外在的一种状态,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一个达观的人,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他都能保持快乐的心境。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只有快乐能化解痛苦。只有在经历过痛苦之后所获得的快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痛并快乐着吧。

德国哲学家康德也曾说过“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是的,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要不要快乐由你自己决定:快乐的多少来自于满足自己内心需求、愿望的多少,快乐的大小来自于内心需求强度的大小,快乐的长短来自于正面焦点关注享受快乐过程的时间长短,快乐的深浅来自于事情在你内心地位的深浅„„

每个人都有烦恼,但并非人人都不快乐。普普通通、家境贫寒的平凡人不一定不快乐。地位显赫、身家丰厚的成功人士也不见得终日笑口常开。懂得快乐、善于快乐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一种气魄。【名家选文】

快 乐 梁实秋

天下最快乐的事大概莫过于做皇帝。“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至不济可以生杀予夺,为所欲为。至于后宫粉黛三千,御膳八珍罗列,更是不在话下。

在穷措大眼里,九五之尊,乐不可支。但是试问古今中外的皇帝于地下,问他们一生中是否全是快乐,答案恐怕相当复杂。西班牙国王拉曼三世(AbderRahmanⅢ,960)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于胜利与和平之中统治全国约五十年,为臣民所爱戴,为敌人所畏慎,为盟友所尊敬。财富与荣誉,权力与享受,呼之即来,人世间的福祉,从不缺乏。在这情形之中,我曾勤加计算,我一生中纯粹的真正幸福日子,总共仅有十四天。”

御宇五十年,仅得十四天真正幸福日子。我相信他的话。宸谟睿略,日理万机,很可能不如闲云野鹤之怡然自得。于此我又想起从一本英语教科书上读到的一篇寓言。题目是《一个快乐人的衬衫》。某国王,端居大内,抑郁寡欢,虽极耳目声色之娱,而王终不乐。左右纷纷献计,有一位大臣言道:如果在国内找到一位快乐的人,把他的衬衫脱下来,给国王穿上,国王就会快乐。王韪其言,于是使者四处寻找快乐的人。访遍了朝廷显要,朱门豪家,人人都有心事,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都不快乐。最后找到一位农夫,他耕罢在树下乘凉,裸着上身,大汗淋漓。使者问他:“你快乐么?”农夫说:“我自食其力,无忧无虑!快乐极了!”使者大喜,便索取他的衬衣。农夫说:“哎呀!我没有衬衣。”这位农夫颇似我们禅门之“一丝不挂”。

常言道,“境由心生”,又说“心本无生因境有”。总之,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吃饭睡觉,稀松平常之事,但是其中大有道理。大珠《顿悟入道要门论》:“有源律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饿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律师杜口。”可是修行到心无挂碍,却不是容易事。我认识一位唯心论的学者,平素昌言意志自由,忽然被人绑架,系于暗室十有余日,备受凌辱,释出后他对我说:“意志自由固然不诬,但是如今我才知道身体自由更为重要。”常听人说烦恼即菩提,我们凡人遇到烦恼只是深感烦恼,不见菩提。

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叔本华的哲学是:苦痛乃积极的实在的东西,幸福快乐乃消极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谓。没有苦痛便是幸福。再进一步看,没有苦痛在先,便没有幸福在后。梁任公先生曾说:“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看着一件工作的完成。”在工作过程之中,有苦恼也有快乐,等到大功告成,那一份“如愿以偿”的快乐便是至高无上的幸福了。

有时候,只要把心胸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有其丑恶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不令人看了觉得快乐?就是在路上,在商店里,在机关里,偶尔遇到一张笑容可掬的脸,能不令人快乐半天?有一回我住进医院里,僵卧了十几天,病愈出院,刚迈出大门,陡见日丽中天,阳光普照,照得我睁不开眼,又见市廛熙攘,光怪陆离,我不由得从心里欢叫起来:“好一个艳丽盛装的世界!”

“幸遇三杯酒美,况逢一朵花新?”我们应该快乐。

(选自《梁实秋散文集》,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学生例文】

寻找艳阳天 李英南

“你真该去见见雪儿”,每每看见我面无表情地发呆时,志宣总会说,“你不知道她有多乐观,多阳光,如果有一天你能像她那样快乐,我也就放心了。”

不管怎么说,我得承认我有与生俱来的孤僻。我会无缘无故地烦心。我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我会躲在一个小小的黑影中很久,不逃也不前进。我很消极,这是事实;我的世界里没有阳光,这是事实;而这些事实的规模在爸爸妈妈有了各自的新家庭后无疑更大了。

于是我决定去看看雪儿,我并不是害怕孤独,我也自信我的世界里可以没有朋友——除了志宣,我只是想看一看这个让志宣三番五次提起的女孩。“雪儿已经在轮椅上过了十一年。”路上,志宣告诉我说。“是吗?”我平淡地说,开始想象雪儿的样子。“并且,雪儿看不见东西。”“嗯?”我开始感到了雪儿的不幸,“真的?”“嗯,雪儿曾经是个漂亮的女孩,十一年前的一场意外让她失去了双腿,并且双目失明。”

我终于感觉到了志宣平淡的话语的重量,短短几句话,那是一个女孩的一生。

雪儿真的很漂亮。这是我见到她的第一感觉。虽然她坐在轮椅上,虽然她的眼睛已没有了正常的光泽,但她平静而又温暖的笑容着实让我感到了被暖流包围的快感。“其实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雪儿的声音柔柔的,“孤儿院的阿姨和朋友都对我很好呢!”“孤儿院?”我莫名其妙。“是呀,志宣没告诉你吗?我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听阿姨说我是个弃婴,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的爸爸妈妈。”雪儿仍然笑着。

我惊诧于她的微笑。“你不觉得命运对你太不公平了吗?”我忍不住问道。“没有呀。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很幸福。我虽然没有爸爸妈妈,可还有别的好多好多人关心我啊。而且我觉得最幸运的是,十一年前的那次车祸竟然没有把我带走,这不是最让人快乐的吗?”

我沉默了,我想着雪儿的双腿、双眼和刚才的话。“瞧我,只顾说自己,其实你才幸福呢。”她又说,“你可以走路,可以看见东西,可以见到爸爸妈妈,嗯,你还有志宣在身边。”“不,”我低声道,“我的爸爸妈妈不在一起了,他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那你岂不是有两个爸爸,两个妈妈了?比我想象的还要幸福呢。”

我惊诧于她说的话,我看见志宣正看着我笑。回去的路上,志宣一句话也不说,我在静静地思考着。“我们下周再来看雪儿好不好?我喜欢跟她聊天。”我对志宣说,无意间就笑了起来。

志宣静静地看着我,说:“知不知道,你笑起来很美。”“阳光才美呢!”我挣脱他,大叫着从路旁的树阴冲进了阳光里。

站在阳光中,我忽然发现,原来生命里的那所谓的阴影是那么微小。走出去,才发现,前面正是艳阳天。

(山东郓城一中)

高考语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第3篇

一、通读文章, 抓其精髓

阅读理解题目虽然主要在“理解”二字上, 但是“阅读”才是做题的第一步, 也是最基础的步骤。当学生拿到题时, 先浏览一遍材料, 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在浏览时会出现找不到主次关键的现象, 这就需要老师在一旁作指导,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出现的关键句词, 并做好文章结构的划分, 能总体上了解文章所讲述的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二、题型分类及解题思路

通常遇到的阅读理解题型一般有分析修辞手法类、分析表现手法类。

当遇到分析修辞手法类的题目时, 学生需要先写出修辞手法, 在写明修辞手法的作用, 最后再结合原文进行分析其作用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分析修辞手法这类型的题, 一般是要求学生就文章的某一段或者是某一句话进行分析, 总结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只要学生能理清解题思路, 对于此类题目就可以做到迎刃而解。高中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并不多, 学生需要记住以应对考试。第一种就是拟人, 拟人这种修辞手法的目的, 就是使文章的内容更生动形象, 通常是赋予事物以人的情绪、动作及状态, 给读者想象和启发的空间。第二个是比喻, 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丰富文章内容, 使文章更生动, 增加阅读的趣味性。第三个是排比, 排比句很好识别, 和一般的句子有很大差别。排比句句式结构工整, 读起来会有韵律感, 读者一般对于排比句印象更为深刻, 有利于文章对于主体的说明和突出。第四种是反衬的手法, 一般是使用正面或反面事例来突出文章写作主体的, 能更为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态度和情感色彩。

表现手法类型的题目同样也需要学生明确常见的表现手法, 象征手法就是其一。为了使文章的更具有鲜明的特征, 可采用引申的手法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含蓄地表达。当明确了文章所用的表现手法后, 学生依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对题目进行论述, 决不可出现脱离文章内容作答的情况发生。

其实, 无论是什么题型的题目, 把握好文章的主旨才是关键, 任何题目的作答都是以文章内容为主体, 不可脱离文章而空谈。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思想, 在日常的学习中老师需要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归纳和概括能力的培训, 引导学生能靠自己的力量, 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同时在答题时不少学生会出现答题不完整、不全面的现象, 老师可以通过平时的训练加强学生对文章的全面理解, 使学生在答题时能全方位, 客观作答, 找到得分点, 高效答题。

三、文章类型分析

在高中时期常见的文章类型主要有3 种, 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阅读理解题目一般出现的文章是科技说明文和文学作品的选段, 其中文学作品包含的范围很广泛, 有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题材。虽然题材上千差万别但是多数文章都是通过对具体事件或事物的描述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背景和社会现象的看法, 文章蕴含着浓厚的思想情感和人文气息。

学生在做题时, 不仅要能清楚区分各种文章类型和写作表达手法, 还要能找寻出考查的知识点。由于新课改的实施,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逐步提高, 这使得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像原来一样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 而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优势, 做学习的主人。在做练习时, 老师不妨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 然后多采用引导和暗示的手法, 让学生自主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对于同一篇文章的不同见解, 老师要多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 不能武断否定, 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善于总结积累

阅读理解题目虽然在文章类型上有些许差别, 但是对于常见的问题都是有可循规律的。学生可以将日常的题目和答案记录在本子上, 通过对比分析, 寻找答题规律和技巧。采取厚积薄发战术, 学生通过日常的点滴累积帮助自己提高在阅读理解题目上的正确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任何质的飞跃都需要量的累积, 学习也是一样, 只有把日常学习的点点滴滴都记录收集起来, 才能在最终的考试时做到得心应手, 平时的积累会反映在考试成绩上, 打破学习懒惰性, 积极主动地去累积知识。

高考语文阅读解题钥匙 第4篇

关键词:高考;语文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中阅读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比以往高考阅读题,近年来题目难度呈下调的趋势,鲜有怪题、偏题出现。但是许多高中生对于阅读题目的解题方法还是没有系统的掌握,大多只知道一些零散的技巧。这就需要教师系统地总结与概括相关解题思路,为学生更高效答题提供基础,有效提高得分率。除此之外,有效的阅读技巧也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与精神水平的必要条件。

一、答题需条理清晰

阅读答题需要清晰条理。一方面阅读题目大多是陈述性的主观题,是需要学生发挥主观意识进行语言组织的题型;另一方面阅读题解题大多是分层分点从各个方面阐述问题的,需要全面解答才能得分。

许多学生在答阅读题的时候,得分偏低,但是教师在讲解阅读题答案的时候,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中所说到的是一个意思。这就是条理不清晰所致,所用表达方式并没有按照合理的顺序,答案密密麻麻,给评卷老师造成阅卷困难。

阅读答题需整合要点条目,抓住阅读中的关键词,关键词也应尽量从阅读的文本中寻找。目前学生在答阅读题的时候有一个通病,就是语言比较啰嗦,喜欢猜测答案而写出各种可能与之相关的答案,这就导致学生阅读题的答案都是密密麻麻的,各种观点汇聚。这样的答案大多不是老师想看到的,所以,教师往往在面对众多考卷时,没有太多的精力把这些没有条理的答案仔细看完并比对标准答案给分,无法避免会有疏漏,在本来就已经有较强主观性的阅读题上,答案的对错往往也只在评卷老师的一念之间。

所以关于答题条理性方面,笔者建议还是分条、分段、分层次,如在写论文提纲时,有序且合理的排列观点,一方面节省答题时间,使排版干净;另一方面使条理清晰,减少阅卷疲劳。这是阅读解题的基础,也是得高分的前提条件。

1.阅读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是解题基本思路的反映,合理的阅读步骤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

2.粗读原文,疏通文脉

在考试时,特别是高考阶段,学生在解答阅读题时,因自身心理因素与外在压力等条件影响,会有一些紧张。这种紧张带到答题过程中时,多表现为一目十行,等过渡到落笔答题阶段,其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张冠李戴,答不到问题要点上。

教师在关于阅读题如何阅读方面,应该指导学生尽量平静地阅读,在较为轻松的心理因素下阅读有助于更清晰地梳理文章脉络,把握作品情感。议论文阅读答题应该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关注每一段、每一层次的中心句或中心语,理清议论文论证结构,是总分总结构还是递进结构或者是并列结构;关于抒情性的散文或杂文这类文体,仔细观察文章中有无表明主旨的主旨句,或者前后照应、互相呼应的句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蕴含的情感;而说明文则主要需要学生在文段中找到所说明对象的特点、特征,分别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在明确以上条件之后,总结说明物的特点。这些阅读的步骤看起来虽然和解答阅读题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有效提高学生解题思路的清晰性以及回答问题时的表述方式是否有条理。在保证上述阅读步骤完整进行之后,学生的答题结果往往更加全面和具体,不至于因遗漏某一两点而扣分。

针对阅读理解采点打分的原则,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先总体浏览,然后分段阅读、分段总结。确定每一层次所述内容之后,提炼出一个连接一个的中心语句,最后体悟作者情感,从而为答题增加科学性。

二、理清题干,找准角度

阅读题目的基础是充分阅读,而阅读题目的关键在于解题。学生在充分阅读之后,需要厘清文章题干,找准解题的角度才能更好得分。

每一个阅读题目,在出题者心中都是有答案的。这就是出题者所希望学生思考的方向,方向的确定是在充分阅读理解之后才能得出。虽说一万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莱特,每一个人的理解都可能是不同的,但是毕竟“文以载道”,所有的理解都是无法脱离作品本质的。关于理清题干与找准解题角度,这就涉及阅读题目时,对已阅读文论的理解程度。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需要思考。思考是与阅读同时进行的,在阅读到有疑问的部分,注意联系上下文以及各部分中心句,带着思考阅读,更有助于学生找准解题角度。

三、筛选信息

阅读的文本大多字数较多,即使是选取某一文段,依然是信息量比较大的文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筛选信息。特别在说明文阅读这类文体中,为原文列出简单的提纲,理清各个层次,然后用一句话总结该层次。这样将大大提高阅读效率,去除无效信息。有助于答题切中要点,而不至于因字数过多而显得混乱。

关于高考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方面在于阅读方面的技巧,一方面在于答题过程中思考的技巧。教师要不断挖掘新思路,耐心讲解。

参考文献: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第5篇

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

2.局部内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

①.缺要素

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

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第6篇

・ 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 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 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 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 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 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总结多年的经验,在考场上遇到阅读理解类的考试题,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较为快捷有效,当然这个程序不光指记叙文阅读,对其他文体的阅读也适用。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二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三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四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五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从长远角度考虑,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最新信息,多阅读名家名著,开阔视野,增加实践,培养对语言的品评、赏析、感悟的能力,培养学习语文、陶冶性情的兴趣,在多读深思中进入学习语文的崭新境界。

有些同学做阅读题时,全凭自己的感觉答题,其实,答阅读题也是有技巧可寻的。以下是针对《考试说明》,提出的几种答题技巧:

一、看分值答题法:

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

答案是:3种。“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二、用原文答题法:

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

道听途说,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驱使 ; 执策而临之 ,策,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 “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2022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思路 第7篇

1.加强整体感知,明确所写之物、所抒之情和所阐之理。细读标题,浏览开头、结尾,筛选反复出现的词、句(尤其抒情句、议论句)。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

3.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阅读区间,有时阅读区间跨度比较大,注意筛选、截取符合题目要求的语句。精心概括,合理重组,必要调整,适当转换。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

5.联想感悟型: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

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

6.句子的作用: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

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

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步骤

阅读理解成绩分数不高很多时候是因为步骤不明、思路不清造成的,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明确阅读理解答题步骤,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在考试中才能思路清晰,才能有条理的答题。

1、做语文阅读理解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语文阅读理解的万能模板

同学们都想知道语文阅读理解有没有一个万能的模板,这样就能一劳永逸了,虽然在这里准备了语文阅读理解的万能模板,但是仍然有必要提醒各位考生,阅读理解题型多变,因此,核心还是要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某句话在文中作用

1、文首 开编点题 渲染气氛(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 设置悬念(小说) 为下文做铺垫 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散文) 深化主题(记叙) 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句子本身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 拟人 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写出了 + 对象+特征

2)有气势 加强语气 一气呵成 强调了+对象+特征

3)设问 引起读者思考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高考语文阅读解题秘诀 第8篇

平时阅读和做高考阅读题是有所区别的。平时阅读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 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 增强自己的文学情趣;而做阅读题则是为了准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有条理地表述题干所涉及的问题。因此, 在平时广泛阅读的基础上, 复习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技巧性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一、粗读原文, 疏通文脉

考试时, 学生在答到现代文阅读题时, 情绪虽然基本稳定, 但在那样的特定时间和场合还是会有些慌乱的, 表现为阅读原文一目十行, 草草过渡到落笔答题阶段, 结果张冠李戴, 不切要害, 正确率低, 得分偏低。教师要指导学生尽量做到平心静气, 无思想负担和答题压力阅读原文, 宏观上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想感情。这一环节类似于我们平时学习课文时的整体感知。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 议论文看一看有无中心段、中心句, 进而体会一下论证结构, 是总分, 是递进, 还是并列;抒情性散文有无主旨句, 有无提示性、照应性句子, 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段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说明文则弄清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 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这个环节似乎和答题没什么直接关系, 但它是做小题 (针对句子的命题, 针对段落的命题) 的基础, 做大题 (针对全文的判断、假设或猜测) 的关键。

对所给阅读材料进行总体浏览, 主要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及每一段的开头与结尾, 心中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确定所给材料是写社会人生的哪个方面, 是抒发人生情感方面的, 还是讨论文艺问题的;是重在叙事抒情、写景抒情、托物抒情, 还是重在说理议事、追溯缘由、辨明真伪。

文章题目往往是从一篇文章中提炼出的精华。它最先告诉人们作品要歌颂什么, 反对什么, 宣扬什么, 控诉什么。比如《报秋》的题目要告诉读者, 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都与“秋”有关。由此读者再沿着文章的思路进行整合联想, 从而领悟作品的真谛。

二、理清题干, 找准角度

平时阅读是在粗读原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 进行品读, 品析语言技巧, 品析艺术魅力, 品析思想内涵。解答高考阅读题则不然, 在粗读原文、疏通文脉的前提下, 应该认真研究各道试题的题干, 弄清到底问什么, 是考查纯记忆性的字形字音问题, 是对词语概念的理解, 是对原文隐含信息的筛选, 还是对原文阐述的道理进行的假设或推论。看看命题人问的是什么?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 哪些是较易的?哪些是较难的?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 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文本, 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个环节应同时找到答题所依据的原文区间, 就是弄清楚哪道题是根据原文哪句话、哪个段或整篇的哪个角度命题的。还应该弄明白哪些题目可以直接做答 (如字音字形) , 哪些题目可以直接选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哪些题目虽然依据原文, 但必须将原文的意思变为自己的话来答。这个环节还涉及一个解题捷径, 有的阅读大题 (往往是最后一题) 设计为对原文的评析, 四项当中有一项是错误的, 而有三项是正确的, 因此此题的绝大多数选项可以作为原文较为权威的注释。阅读技巧高的学生, 可以“倒拔皮”, 从最后一题入手, 在做完针对全篇的最后一题后, 再按次序解答其他题目。

三、回读原文, 筛选信息

平时阅读, 再读原文, 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或品词语, 或积累佳句, 或鉴赏艺术特色;高考阅读则应该在弄清题干, 找准答题区间和答题角度后, 有针对性地回读原文。着重研究题目是怎么问的, 原文是怎样表述的, 二者的切合点在哪里。针对词语句子含义的, 应在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下, 研究语言环境,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大一点的题目涉及的信息多, 往往涵盖几个段落,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分析文章的结构, 把握文章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把握文章内容, 进行推断和想象。

一般文章都是由若干自然段组成的, 每一段都有一个主要意思, 首句往往与本段内容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 就会发现作者写作的思路。整合首句, 能使阅读者迅速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四、整体把握, 推敲落笔

现代文阅读题分值虽然高, 但标准答案落实到字面上却不是很多。因此学生将自己的答案落实在字面上必须慎之又慎。近几年的高考题目有相对集中的趋势, 时间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讲都应该是比较宽松的。建议学生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参加考试, 都要在整体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先试答, 注意术语和层次, 打好腹稿, 推敲至草稿, 落实到卷面, 力争准确, 力争文面整洁。

深思熟虑、精确表达是阅读的最后一步, 这一步非常重要。在表达时, 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惟其如此, 才能给阅读画上一个较为完美的句号。

提高现代文阅读效率, 并非一日之功, 而指导学生探求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 培养学生临场阅读习惯, 训练答题技巧和方法, 对正确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文章是大有裨益的。近几年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现代文阅读的分值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比重逐渐增大, 从全国卷和分省命题的试卷看, 分值在30分至50分不等。把现代文阅读解题四步骤抓到位了, 就在高考中成功了一半。

摘要:做高考阅读题是为了准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有条理地表述题干所涉及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正确步骤为:粗读原文, 疏通文脉;理清题干, 找准角度;回读原文, 筛选信息;整体把握, 推敲落笔。

上一篇: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倡议书下一篇:中国橡胶机械行业概况(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