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的活动方案

2024-07-26

劳动实践的活动方案(精选8篇)

劳动实践的活动方案 第1篇

“体验劳动的快乐”劳动实践活动方案

指导思想: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劳动的基本技能,感受收获的快乐和喜悦,并从中体会收获是靠艰辛和努力获得的,从中让学生们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从而珍惜劳动成果,珍惜眼前的学习生活。我校准备开展“体验劳动的快乐”劳动实践活动,具体的工作安排如下:

一、活动时间:2013、5、20

二、活动范围:全体师生

三、活动内容:根据学校和基地人员商议,对本校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劳动实践的锻炼,去基地摘黄瓜。

四、活动过程:

1、学校德育办公室下发活动通知,由班主任通知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如:不要穿皮鞋进入田地……班主任老师要在班内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下午第一节课准时到楼前站队,德办负责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守纪律教育,然后前往基地。

3、各班按照提前划分好的区域进行劳动,在劳动中要充分体现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比干劲。

4、活动结束后,整队回校。

2013年5月

劳动实践的活动方案 第2篇

设计意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浪费现象也在不断地增多。在学生中间,学习用品的浪费,水、电、粮食的浪费,时间的浪费,都不难发现。本课意在通过调查、采访、搜集、学习、表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来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从而,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基础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2、懂得勤俭节约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3、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调查、搜集、组织、表演能力。

2、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活动形式:调查、采访、搜集、学习、文艺汇报演出

活动准备:

1、分组搜集资料,向长辈了解,去工厂调查。

2、计算器,照相机。

3、制作头饰,小品排演,整理资料,编写儿歌。

活动过程:

起动阶段:

1、分组、分工,确定活动时间。

2、准备、筹集活动用具。

实践阶段:

1、小队分组合作,走出校园,走进家庭,走上社会,寻找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的来历,把它们用文字记下来,用录音机录下来,用照相机、摄象机拍下来。

2、寻找人们的生活中间的浪费现象,也用文字记下来,用录音机录下来,用照相机、摄象机拍下来。

汇报阶段:

一、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

主持人:勤俭节约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党和政府号召全国人民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制运动,这是利国利民的长期任务。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小记者:感谢班长给我提供了这一个采访和学习的机会。怀着向大家学习的心情赶来参与机会,谢谢大家。

班长:下面请来看一组小品,你肯定会发现,原来在我们身边还真有这样的事呢? 小品A:队员甲站在会场中央,伸出右手做水龙头状。队员乙肩扛书包,大汗淋漓,在龙头上洗手。队员丙踢着小足球上。乙和丙同时洗用一个水龙头,争抢起来,互不相让,后来干脆用手打仗。忽然传来上课铃声,乙和丙欲走,水龙头将他俩拉住,定格

班长:请看,这属于什么行为?

小记者:不象话,这不是浪费水吗?

小品B:一队员带着春游的食品、水壶、面包等,边饮边磕上长,吃不下,摇摇头。把半个面包扔了,定格。

班长:请看,像这样的行为你见过吗?看了有什么想法?(队员自由交流)小品C:一个化妆成铅笔的队员上来,叹息着: 生在森林野山,长在工厂车间,为小学生服务,咱心甘情愿。谁知主人无聊,削铅笔当作好玩。三毛钱一支铅笔,几分钟剩下半段。随手扔进垃圾里。如此浪费现象,实在令人心酸。

班长:这就是一支铅笔的自述,听得叫人脸红。铅笔头到处乱扔,练习本撕下一张又一张,就是丢失一分钱,也是不愿意伸手捡,这种浪费现象十分普遍。班长:请大家想一想,现在国家还不富裕,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丢。所以,我们少先队员要开展一字节约活动。从自己身边做起,节约一分钱,一粒米,一张纸,一滴水。

小记者:你说得对!一中有百,有千,有万„„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二、看一看,我们的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1、听各小队调查采访的录音。

2、看相关的图片。

3、说调查采访中的小故事。

4、队员谈感想。

三、听一听,一点一滴是多么的重要。

班长:最近我们中队分工对一粒米、一滴水进行了算帐,下面,请队员说一说。第一小队小队长:

我们小队里的队员都在校吃午餐,可是有人经常吃不完,把许多剩菜剩饭倒掉。有人还

说这有什么稀奇,小意思。今天,我带来了50克大米,请大家数一数,(小队队员分了米粒,然后加起来)

第一小队长:如果全国十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有多少千克?(队员拿出计算器计算)第一小队长:一年呢?

中队长:小记者。如果把这些粮食全部给你吃„„ 小记者:啊,大概可以吃上千年吧!第二小队队员:

我们学校里有一个自来水龙头,每天有许多同学在那里洗手,洗抹布,有时,水白白的流掉。总共能流掉多少立方米?让我们也来学学第一小队,算一算用水帐。如果每人浪费50克水,就这些水,全国有一亿三千万少先队员,每人如果浪费50克水,要浪费多少水?

队员甲:我们也算算,啊,有6500吨水。

班长:这些水如果让你喝„„

小记者:哈,你干脆叫我在里面游泳得了。班长:作为一名学生,心中应该时刻有一字。

第三小队长:现在就让我们的队员做个汇报:一度电可以做些什么? 小记者:对对对,现在全国各地都在闹电荒,这个问题提得好!

第三小队长:如果每家没户每天节约一度电,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么样?(小队成员一个一个描绘)第四小队齐声朗诵:《节电倡议书》

小记者:太好了!这则倡议短小精悍,内容扎实,我举双手赞成。(鼓掌)齐:我们坚决响应。

班长: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邓奶奶的话:我希望你们热爱祖国,热爱党,珍惜劳动成果,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荣,以追求奢侈豪华、铺张浪费为耻,并把我的希望变成你们的行动,形成良好校风,这对国家、人民和你们自己都是有益的,你们说对吗?

小记者:太好了!你们牢记老一辈无产革命家的教导,并把它付诸于行动。班长:队员们,让我们勤俭节约,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一做起。齐:对,勤俭节约,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一做起。

四、辅导员讲话

赵场中学开展课外劳动实践活动

4月4日下午,伴着和煦的阳光,赵场茶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赵场中学的学生们。学生们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来这里开展课外劳动实践活动。孩子们的到来,给寂静已久的茶园带来了欢乐的笑声。

学生们在认真聆听了茶园工作人员采茶要点的介绍后,就争先恐后地拿着采茶工具三五成群地跑到茶园里采起了茶。他们个个兴致浓厚,场面热烈。0九级1班的李梦学同学在采茶时,手不小心被茶树枝划破了,但她仍然兴奋地说:“划破了手,有什么关系!以前,只看过别人采茶,今天自己来采了,才知道原来采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采茶虽然很辛苦,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

校长袁显明告诉记者,学校开展劳动实践基地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形成刻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从而也让学生们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快乐!

简报

(第三期)

宜宾市翠屏区赵场初级中学校2008年4月25日

赵场中学组织团员清扫街道

4月25日,赵场中学组织部分团员同学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到赵场街道附近“山门口”清扫垃圾,为我市卫生工作出一份微薄之力。

劳动实践的活动方案 第3篇

一、小学劳技教育的尴尬现状

1. 劳动与技术教育跟综合实践活动的其它几个领域共用1个课时, 实际操作时如何把握?

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 其作用和价值毋庸置疑。据笔者和部分小学相关教师所作的初步探讨, 大部分学校对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设置和课时安排的“不合理” (注:此处仅是个人观点) 仍然大量存在着。按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纲要的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课时是每周3课时, 但许多学校往往在安排教学计划时把这3课时这样设置: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 信息技术1课时, 班队活动1课时。班队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却占着每周1课时的时间, 四大领域之一的信息技术教育也占1课时, 而唯独传统的劳动技术教育却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这三大学习领域共用1个课时。这样的课时量能保证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正常开展吗?事实上, 在研究性学习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是可以比较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 但以劳动操作性与技术性为主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却与其较难整合, 这样共用1个课时, 劳动与技术教育该如何有效实施?“人人要获得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经历”这一学生的基本权利能得到保证吗?试想:当大多数学校依然热衷于分数,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停留在口头上居多的今天, 劳动与技术教育不就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吗?难怪有教师这样问了:小学劳技还开不开?这样的课时设置, 对一线老师来说确实存在着操作上的难度, 盼望相关部门出台一些建设性意见供大家参考。

2. 和传统的劳技课程相比, 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有被弱化的倾向, 这是不是我们认识的狭隘?

劳动技术教育在过去一直以课程形态设置, 在过去肯定是必修课。而在新课程中, 劳动与技术教育只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个“学习领域”, 虽然在目前国际性的课程综合化的趋势中,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综合形态推出, 无疑是顺应了改革的潮流, 它必将使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综合性能和实践品质得到展示, 使课程的内容得到结构性重组, 更有利于建构富有弹性的目标体系, 也拓展了劳动与技术的学习空间。对此, 我们毫不怀疑把传统的劳技课程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价值, 但从原本一门独立学科转变成一个学习领域, 不免让人有被“弱化”的感觉, 而且在实际操作时又没有硬性、统一性地规定它的具体课时。就算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比较正规、常态的学校, 劳动与技术教育这一块对它而言能分配的课时也是十分有限的。笔者观摩过很多综合实践活动, 也阅读过很多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大多没有把劳动与技术教育融入其中, 劳动与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似乎很难找到其踪迹, 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在我们看来, 新课程无疑是削弱了劳动与技术教育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这是有违新课程的初衷?还是我们狭隘的认识所致?

3. 劳动与技术教育不等同于单纯的劳动教育或科技活动, 又该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支撑点?

在人们的观念中, 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仅仅看作是动手劳动的课, 学生能动手就行。有的老师认为, 劳动与技术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比如打扫卫生等,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 回到家能帮父母干点家务已经蛮不错了, 如今许多父母都没事做, 泡在麻将里, 叫孩子能做点什么呢?也有的老师认为, 现在的孩子应该让他吃点“苦”, 适当的劳动是必需的, 作为教师在帮助学生提高自理能力的同时, 也应该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 可以和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结合起来。笔者认为, 这个想法确实有一定的新意, 劳技教育和科技教育的相同之处都是讲技术。其二者的有机结合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至少通过科技实践活动实现让学生获得操作与体验的学习经历。但劳技教育和科技教育毕竟是有区别的。劳技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 而科技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两者不能相互代替。

事实上, 新课程理念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既包括传统的劳动教育 (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 , 也包括技术教育 (技能练习、工艺制作、简易设计、技术试验、发明创造、职业体验等) , 它是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的有机整合。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必须突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技术性”, 增加教学内容的技术含量, 把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技术应用、技术评价和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因而, 无论是劳动教育还是科技教育都不能替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功能, 都不能涵盖它的全部。面对劳动与技术教育, 我们又该寻求一种怎样的突破?

二、困惑中的思考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 确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 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作为最能体现新课程亮点、最能体现素质教育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在推进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其中的一个学习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小学的新课改中却可有可无, 走在消亡的边缘, 这实在有违新课改的初衷。该如何规范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置和安排课时?如何有效操作?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1. 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 适当调整课程设置。

笔者认为调整原先的设置, 综合实践活动包含四大学习领域, 既然信息技术能单列安排每周1课时, 那何不效仿把劳动与技术也安排每周1课时?剩下的1课时就是常规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 取消传统上单独设立的班队活动课。师资的安排也要考虑同一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技术由同一教师来指导。这样有了课时的保证, 又落实了指导的教师, 劳动与技术教育才有可能真正地实施起来, 不至于这一“人人都必须经历的学习领域”出现可有可无的尴尬, 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浙教基[2005]36号文件《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 其中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学校必须开足开好体育、艺术、品德、社会、劳技等课程, 严禁利用这些课时补习其他文化课”, 从中看出劳动与技术教育不仅不能减, 而且要做足加法。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推进, 特别是对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作必要的宣传, 以便更好地指导学校开足课时, 在开足课时的基础上努力开好劳动与技术教育, 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的真正落实, 以确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整体推进和顺利进行。

2. 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 创新劳技教育实践体系。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门兼具操作性、实践性的学科, 目前由于一费制的实行, 给相应配套材料的征订等方面带来了限制。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征订, 这给教师教学、学生的操作实践带来了困难。但学校和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优势, 结合学校特色、当地经济创新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践体系:以劳技教育为平台, 充分发挥劳技教育的主体性、引领性、学科性的优势, 恰当地引进研究性学习方式, 注重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 整合发展其他教育资源和学习板块, 以基地为载体, 重新构建劳技教育学科, 突出其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 使其更丰富、更丰满、更成熟, 进一步发展这一学习领域。

在劳动与技术实践操作过程中, 作为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技术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 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拓宽学生的思路。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其中, 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操作思路, 也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可以把作品的制作过程, 从怎样做变换成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办法把作品的质量做得更好。通过这样的引入, 使学生有主动探索、寻找资料, 创新成果的意识, 也使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有所依据, 不至于感到茫然或手足无措。例如, 指导学生设计制作畚箕这一活动时,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究:传统的畚箕在倒垃圾时, 常有被风吹走垃圾的现象, 如何来改变这一现象呢?学生经过分析、讨论、思考, 再让学生去调查人们在防止吹落垃圾上采取了哪些措施?然后让学生去研究如何制作出效果更好的防风畚箕。几天后, 一个蕴含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防风畚箕诞生了。这样的整合更具有技术的成分、研究的味道, 实践的效果也会更好。

3. 整合实践资源, 开发实践内容。

(1) 与科技活动相结合。科技教育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在开展劳技教育时, 我们可以将其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设计方案, 自己制作, 自己实验, 然后分组总结、分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 拓展思维, 锻炼能力。

以下是我校 (注:此处指浙江省海盐县于城镇中心小学, 下文同) 3-6年级科技型劳技教育的活动板块, 可供大家参考。

(2) 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 可以把校园内的场地、树木花草、建筑、橱窗以及教室的墙面、绿地等划分成包干区, 让学生清理、布置与维护, 使学生获得劳动技术的实践与体验。此外, 学校日常生活中的清洁卫生工作, 学具的收拾和整理, 课桌椅的简单修理都是学生劳动技术实践与体验的资源。

其次, 校园内可开辟生态园。学生们根据各自班级的实际, 分别在生态园里种植了花卉、水果等绿色植物, 他们常去松土、捡石块、拔草, 播种、浇水、移栽、施肥, 遇到疑难问题时向有经验的农民伯伯请教。当植物成活时, 又分组开展护理活动, 并经常性地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这样的生态园给学生提供了劳动技术实践与体验的机会, 使学生在劳动参与中研究问题、增长知识, 培养能力, 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 陶冶美好情操, 这是传统的教科书所无法做到的。还可在教室内开辟生物角, 在生物角里种花、养小动物,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与校外实践体验基地相结合。我们学校与四家农业特色种养殖大户建立合作关系, 开辟综合实践活动校外体验基地。并利用这个基地, 让学生参与一些农业劳动。适当的劳动, 不仅可以使身体形态, 生理机能得到很好的发育, 而且可以提高运动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而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如葡萄的栽培, 学生不仅要学习除草、疏果, 而且要采摘, 在学到栽培技术的同时, 又加强了运动, 锻炼了身心, 可谓一举两得。当观察发现有病虫害时, 还要去研究得的是什么病, 侵害的是什么虫?又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都需要学生去研究、讨论、请教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完成, 还能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蔬菜、水果, 农具, 以及部分农具的实际操作。

(4) 与家政、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出教室, 参与家庭劳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家长会等多种渠道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不要过分溺爱孩子, 也不要只偏重学习而放松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 应给孩子安排必要的家务劳动, 如洗衣、钉纽扣、打扫卫生、做菜、烧饭、整理房间等劳动。除了让孩子学会一部分家务外, 还要给孩子安排一些固定的劳动岗位。如吃饭前拿碗筷;每天晚饭后扫地、倒垃圾;每天早上起床整理自己的床铺, 折叠好被子。使他们在劳动中获得更多地学习锻炼的机会。

其次, 还可组织学生打扫社区街道卫生, 清理乱张贴与卫生死角, 到敬老院打扫卫生, 为老人做事, 给孤寡老人带去欢乐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 乐于助人的品质。

劳动与技术教育要不断地挖掘本地、本校的各种资源, 其内容的整合, 既要与本地的生产实际、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又要与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水平相适应, 便于学生操作、教师指导。这样, 有利于技术探究活动的展开和学生初步设计能力的形成,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需要素质全面的人才。劳动与技术教育尽管目前还在在着许多困难, 但只要大家重视这门学科, 适当调整课程设置, 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 创新操作体系, 整合实践资源, 开发实践内容, 就有可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开创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纲要 (3-6年级) (试行) [Z].

综合实践活动视阈中的劳动教育 第4篇

【关 键 词】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劳动教育以其特有的方式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从内涵到特征改变了人们对教学方式的认识,形成了以教师为设计主体的课程。因此,重新认识劳动教育的内涵,促进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衔接,将有助于推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3-0143-02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劳动教育在培养儿童主体性,发展儿童动手能力,促使儿童获得自我意识,体验自我价值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劳动教育自身特点所限,人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够明确,致使劳动教育不够系统化和规范化,其核心价值难以体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全新的课程领域,改变了人们对传统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认识。因此,把劳动教育放在综合实践活动视阈中重新审视,对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地位进行再认识,对于改变劳动教育现状,促进劳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与传统学科课程中的各个科目一样,都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侧重点在于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等。但综合实践活动又区别与传统的学科课程和课外活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

1. 从课程内容看。传统的学科课程有现成的各科目的教科书作为载体,教师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课程内容,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没有现成的内容与主题。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是灵活的、随机的、富于变化的,既可以是学生喜欢的某项种植养殖活动,也可以是某个调查考察活动,又可以是某种手工制作或科学实践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活动经验来选择和编排这些活动,以便通过活动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书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获得综合信息,提升综合能力。[1]

2. 从课程组织形式看。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教师采取“宏观调控”的方式,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囿于定时定点的课堂活动,而是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使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克服被动等待的局面,真正实现“做中学”。可见,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就充满了人性化色彩,这是传统学科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3. 从课程评价看。综合实践活动考查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应试水平,侧重于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而非书本知识的再现。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是比较放松的,除了积极参与活动本身之外,再无额外的课业压力。学生可以不拘一格地展现自己的才干,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自我的价值,提升自己的能力。[2]

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与传统的劳动教育似乎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比如,二者都没有固定的内容;二者的教育形式都是比较灵活多样的,二者都关注的是学生参与到活动过程之中。如果把传统的劳动教育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就必须对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内涵进行重新认识。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背景下对劳动教育的再认识

传统意义上的劳动教育主要指通过学生参与校内外体力劳动,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道德修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统化。社会各方面要积极为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提供场所和条件。”在新课改浪潮的推动下,人们对传统意义上的劳动教育进行了反思,也看到了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给传统劳动教育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可以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劳动教育的新发展,因此劳动教育的内涵、地位、价值、形式都与以往有所不同。[3]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扩展

目前,学校所开展的劳动教育不单指体力劳动,而是引导学生把传统劳动教育的范围扩大到脑力劳动,与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在掌握一些生产技术、劳动知识和从事劳动的基本功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把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学校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劳动材料,开展更深层次的劳动教育,促进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互衔接,形成鲜明的劳动教育特色。

(二)劳动教育的价值予以提升

在综合实践活动背景下,应该对劳动教育的价值重新认识。传统的劳动教育缺乏系统性,目的性也不够强,只是以通过体力劳动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为主。目前来说,学生劳动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全面开展劳动教育,扩展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助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应该说,劳动教育并不是只重视实践能力,也非常重视综合性知识的获得。[4]因此,把劳动教育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视角去组织和设计,就能进一步挖掘劳动教育的这些潜在价值,使劳动教育的作用由单一走向多元化,发挥出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劳动教育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内容选择比较随意,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因而很难发挥其固有价值。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去考量劳动教育时,不难发现,劳动教育应该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调整,应该从综合实践活动的高度去开展劳动教育。其内容选择不应当只由教师说了算,而应当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与现代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选择那些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主题活动,将劳动、技术教育、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信息技术以及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设计、制作、研制、种植、养殖、服务、信息发布等活动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类型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的衔接

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本教育形式。在新课改推动下,促进二者的衔接不但可以发挥出劳动教育固有的优势,而且能够使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二者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该在教育目标的制定、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过程的实施,以及活动评价等方面保持一致,自然衔接。

首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教师应当摆脱传统劳动教育的局限,从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角度来制定活动目标,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理念运用到劳动教育中去,从劳动知识的获得、劳动态度的培养、劳动技能的掌握几方面来制定完善的教育目标。其次,在选择劳动教育的内容时,应当开阔眼界,从“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各种有益的劳动教育内容,既可以是体力的;也可以是脑力的;既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既可以是自我服务性的,也可以是社会公益性的……这样一来,劳动教育便从内容上适应了当前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符合课程发展的方向。第三,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将劳动教育当作一种综合教育活动去实施,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方法,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广阔舞台,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动手动脑活动中促进主观精神的全面成长。最后,劳动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活动结果时,不要只看一时一事所呈现出来的结果,而要将目光放长远一些,用发展的视角去看待学生的成长,这正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

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视阈下的劳动教育已不是单一的个别化的活动,而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重新认识劳动教育,积极开拓劳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重视劳动教育的价值,开创劳动教育的新局面,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汉清,杨秉瑾.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6.

[2]张迎春,袁丫丫.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当代教师教育,2008,9.

[3]赵荣辉.劳动教育:儿童确证自我的媒介[J].教育学术月刊,2011,10.

[4]魏哲峰.也谈劳动教育的地位问题[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5.

[5]王楠楠.从实践哲学视野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课改研究(课程与教学),2011,6.

劳动实践活动方案 第5篇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进行,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成果,促进地方教材的进一步开发和建设,并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步地探索———研究———总结—————反馈————整理————逐步调整教学活动环节完善教学活动过程,最终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落到实处。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对我们这些农村一线教师来说,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首先要明白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点,增近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主题活动内容: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新时期崭新的任务面前,21世纪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和职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大改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学校一项开发研究的一门校本课程,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占椐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科学家、生物学家们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过去从手的延伸到脑的扩张,今天人们用脑用双手创造了原始社会无法比的成就。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科学种植,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特点,提高他们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对提高小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作用是其他学科、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具有实践性。从心理、生理的发展规律来看,具有独特的创造意识。因为通过学习基础知识,认识自然并进一步改造自然。

学生从小能在自己不断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接触,与大地接触,逐步了解植物生长的特点,懂得科学种地给人们到来的益处。懂得只有通过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更有意义和价值。

三、主要活动内容:

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园内的花池和试验田里种花、种草、种白菜、韭菜、栽葱、种树等。在不同的时间及时对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

四、活动年级(班级):

门东小学小学三年级

五、活动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大国,当农民也要做一个有头脑,懂科学会种地,种好地的农民。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小参加劳动实践,掌握劳动技能和科学的种植方法,做个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小农民

3、通过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接触,与大地接触,种植各种植物,逐步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特点。

4、使学生懂得科学种田能给农民带来很多好处,提高生活质量。

5、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提高科学种地的意识。

6、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更有意义和价值,懂得劳动最光荣。

7、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做好不同季节植物生长过程的记录。

8、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利用科学知识科学地指导种田。

六、活动重点:

通过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接触,与大地接触,逐步了解植物生长的特点;掌握劳动技能和科学的种植方法,做个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小农民;懂得科学种田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七、活动难点: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更有意义和价值;懂得劳动最光荣。

八、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照相机,学生准备铁锹、钉耙、锄头、铲子、各种植物的种子、须根花、草、记录本等。(记录本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课前动员,使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做好笔记了解植物不同季节的生长、发育过程。

九、活动时间安排:

每星期四下午综合实践活动课,记录的时间要求可以采取不定时记录。因为,植物生长的环境(地方)不同,生长的速度也不同,还受施肥、浇水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十、活动用具和场地安排:

活动用具包括照相机进行拍照,电脑进行收集相关数据,长皮尺和钢卷尺在学校进行实地测量,笔记本进行真实数据的.记录和计算等。

场地安排包括学校教室、各功能室、灶房、走廊、围墙等。

十一、活动的不同阶段: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总结与交流阶段;

4、展示学生记录的植物生长过程和学生的劳动成果阶段。

十二、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

(一)准备阶段:

1、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前动员。(学校为了使同学们从小懂得科学种植,给同学们提供一片实验田和花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种上自己喜欢的花、草、蔬菜、粮食作物、树木等。既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了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中掌握科学种植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又能美化学校的环境。

2、通过课前动员激发学生的种植兴趣。

(二)实施阶段:

1、教师带领学生平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自己喜欢植物的种子和实验地。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组、选负责的组长。

(1)按组分配任务。第一组,种玉米;第二组,种金娃娃萱草;第三组,种韭菜、葱;(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要详细、全面)。

(2)安排小组人员开始观察、记录、并在不同的阶段拔草、浇水、施肥各负其责;

(3)教师对学生要进行不定期观察记录的检查和指导。

(4)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与交流科学种植的小窍门。

(5)教师要为学生及时提供农用肥料、浇水用的工具等,为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提供及时的服务。请学生及时汇报自己负责种的花、草、蔬菜、玉米等的长势情况,对植物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护理工作。如,除草、浇水、施肥等。

十三、具体的指导内容: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为学生提供科学种植的书面材料进行讲解,并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指导。

2、电脑查找科学种植技术的方法,要与北方地区气候差异区别对待,多请老农进行指导,正确处理种植方面出现的有关问题。

十四、选择实践方式:

教师指导,父母点拔与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

十五、确定成果展示:

到了秋天教师请学生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小档案一起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和我们一起感受丰收的欢乐,感受到自己劳动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十六、具体内容的指导:

1、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选择种植的植物。

2、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跟踪指导。

3、请学生把自己小组的小档案与其他小组记录的小档案经常拿出来相互进行交流,丰富自己的种植经验。

4、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让学生把自己种的植物种子收集起来,蓄根花的根用箱子保存起来,为明年的再次下种做好充分的准备。

十七、活动组织后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校本开发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活实践性。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开展各项活动,这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提供了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亲自体验,进行劳动、学习、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方案 第6篇

学会生存作为学校绿色教育的组成部分和本世纪世界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对于当代中国独生子女的未来发展来说具有非常急迫的现实意义。生存教育,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权威解释,是指发掘儿童自身的潜能,以适应世界和时代的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它将引导着教育目标的返璞归真。学会生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方向。不管学生今后面对的社会如何,都需要我们的孩子具有发现、思考、行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需要具有守纪、关爱、坚强等良好的适应社会变化的个人素质。

二、实践活动参考内容:

1、学会自理——基本的生存知识和技能。包括衣、食、住、行方面。

2、学习劳动——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包括劳动工具(尤其是农具)的认识和使用;体力劳动实践等。

3、学会关爱——开展“关爱教育”活动,体验人情事理与公民常识,尤其是理解别人的痛苦,分担别人的痛苦,从中学会关爱。

4、学会探究——运用“小学研究性活动课教学实践”科研课题的成果,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习对问题进行研究与调查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要利用当地农村的地理、人文资源,设置若干研究专题,指导并且带领学生亲身走近农民、农家、农村,调查“三农”问题;走近动物世界,感受自然的魅力,激发中学生作为21世纪主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5、学会坚韧——意志磨练和挫折体验学习。这是生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通过军训等方式来实现。

三、实践活动实施建议:

1、为了保证此次基地教学活动达成目的,在内容设置上不考虑学科教学,把时间集中起来,紧紧围绕生存教育和学会探究这个宗旨来开展上述四个方面内容的活动教学。各活动班级,在这个宗旨下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和能够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优势,创造性地开展一些有助于学生形成生存能力的教学活动,而不必受这个方案的内容约束。

2、各活动班级在基地的学习中,要认真学习“中学研究性活动课教学实践”的有关成果,并灵活地进行。必须切实转变教师角色,从习惯于单纯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此,一般采取小组合作形式为基本组织方式来实施全程管理和教学,特别强调小组合作机制中的组员分工与协作、民主与纪律;在研究性学习中,辅导教师要切实按照所设计方案的“四环节”来规范操作。

3、为了使学生真正获得基本的生存知识和技能,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不能把基地活动的学生当成小犯人或者危险分子似的监控起来,处处都受到成人的关怀、照顾。比如在吃饭问题方面,就不能按照以前由学校包办的办法,而是让小组轮流值日帮厨方式。

4、每天活动结束之后,要及时要求和指导学生完成一天的口头和书面小结,对一天的学习要及时予以评价。在回到学校后,必须有详尽可信的全面总结报告(带队行政);年级组长负责组织本年级学生学习成果集中展示活动的实施。

5、学校和参与活动的教职工、相关人员,要有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但是,反对为了安全就过多地限制学生的正常活动。

6、所安排的学习日程,要看天气情况及时调整实施。

四、实践活动实施保障:

1、调动必要的社会资源,尤其是社会智力资源,为基地教学提供一定的智力及其它相关保障;

2、作好家长的解释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

3、组织学习有关基地活动的组织和纪律条例;

4、班主任教师要作好学生的各项准备工作。

劳动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精选 第7篇

一、目的意义:

为了加强本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爱科学、爱劳动的习惯,提高环境教育意识,使全校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二、建立《基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

组员:

三、实践计划:

1、我校德育处、少先队将校内劳动基地划分给全校十个班级,作为各班的劳动实践基地。

2、请老师介绍种养知识,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3、各班要做好活动安排,充分利用班、队会时间和课余时间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在本班的劳动实践基地种植农作物或蔬菜、锄草、施肥、收获。

4、同学要进行劳动实践,并写出各项劳动实践情况的心得体会,体验日记等。

5、各班级可以互相结合、参观学习,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生长过程,管理方法各不相同,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同时进行德育教育。

6、班主任做好组织、记录工作,刘国荣老师协助做好每次活动的摄影。

7、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和团队合作精神。

劳动实践的活动方案 第8篇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

(一) 课程设置不合理

虽然很多小学都认识到综合实践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但是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很多小学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依据相关规定, 小学院校综合实践劳动课程需要保证每周三课时, 但一些小学院校在劳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将小学劳动和技术教育与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的领域相融合, 并且只有一个课时。这样的课时设置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是不相符的, 很多教师对此也很茫然, 因为多领域的融合不知道教学活动的开展该如何下手, 甚至一些教师对劳动与技术教育采取忽略的态度, 基于此, 小学院校对于课程设置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二)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地位不明确

以往劳动与技术教育在教学中以单独的课程存在, 并且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 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劳动与技术教育被归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框架下, 将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良好地呈现出来,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空间也变得更为广阔。但是需要明确的是, 原本作为一门单独学科的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 为了满足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 融入综合实践课程的整体框架之下, 使得很多教育工作人员对于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视有所弱化,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也不能融入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的内容,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地位不明确, 对于课程教学改革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思考

(一) 提升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小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提升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合理、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 这样才符合课程教育改革的初衷, 进一步扩展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空间。虽然劳动与技术教育被归纳于综合实践课程框架之下, 但是对于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时也需要保证, 同时还需要安排专业的教育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使得劳动与技术教育得到了重视, 没有对课程教学改革造成不良影响, 还能使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内容落实到位, 小学教师不必再为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感到困惑, 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 落实探究性学习, 健全和完善劳动技术教育体系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课程教学改革后, 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的征订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我国很多的小学院校对于劳动与技术教育学科应用的教材并没有征订, 给教师教学活动的落实、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多阻碍。因此, 小学院校以及相关的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特别是教育工作人员要注重创新, 以小学院校的特色为基础, 创建符合小学院校教学实际情况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体系。教育工作人员在教学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 还需要落实探究性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实际探索、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 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明确劳动与技术学科的地位, 同时也促进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促进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劳动与技术教育被归纳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院校和相关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对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不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从而促进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进一步扩展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空间, 更好地保证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摘要: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主要就是使小学生通过实践劳动体验,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但是通过深入调查发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存在着很多的不良问题, 没有将教育活动开展的意义全部发挥出来, 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教育工作人员对此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积极找寻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 从而保证我国小学生健康成长, 全面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框架,劳动与技术教育,思考

参考文献

[1]王慧燕.小学劳动与技术新课程疑难问题与对策探究[J].新课程:小学, 2014 (08) .

上一篇:第六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下一篇:参观科技馆观后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