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发展范文

2024-06-16

工业企业发展范文(精选9篇)

工业企业发展 第1篇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统计学中,一般以年主营业务收入作为企业规模的标准,达到一定规模要求的企业就称为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也分若干类,如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等。

目前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1998年至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全部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法人企业;规模以下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和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从2007年开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这一界定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将年主营业务收入不足500万元的国有工业法人企业不再作为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即目前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规模以下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和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

2011年3月8日,国家统计局据悉,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调查从今年1月起,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统计起点标准提高后,起报点以上的企业或单位逐一进行调查,未达到起点的则进行抽样调查或科学核算。

工业企业发展 第2篇

通过调研,获悉企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企业普遍缺乏技术人才,人才引进困难。即使勉强留住的人才也因待遇问题容易跳槽。人员流动性大,许多人员走后不转养老保险,根据养老保险政策等于给企业方面造成资金浪费。

2、单一经营缺乏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受限严重。省药品实行“三统一”,对市场竞争有很大影响。

3、收入分配是职工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总体看,职工的收入在稳定、持续提高,但收入增长的幅度、速度各具差异,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一方面企业经营追求利益最大化、管理高效化,另一方面一线职工收入普遍较低,工资涨幅与职工期望值有很大差距,企业党组织“边缘化”和群团组织不健全,职工思想工作难以深入,直接影响了劳动关系和谐及职工队伍的稳定。

4、矿产品经营受地方政策影响,市场面窄,得不到公平买卖。各项收费增加,收费没有随矿产品市场调整,企业得不到优惠政策,从而发展困难。

5、民爆物品供应形成恶性竞争,爆破员培训费用高,民爆物品运输费用高。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对企业党组织建设必要的考核和管理体系,部分企业负责人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态度冷漠、存在戒备心理,党组织负责人没有独立工作条件,身份仅是“政治荣誉”,缺少报酬待遇和精神奖励,不能找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表现为重视抓生产促经营,轻视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和党建工作,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缺乏长远规划,致使企业党建工作停与表面,流于形式。同时,由于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把党建工作经费列入企业预算,已建党组织普遍存在党员活动无场地、教育培训无经费、党建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未建党组织的企业由于务工人员流动性强,党员队伍很不稳定,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保障“主人翁”地位,企业对困难党员的走访慰问带有福利性质,不能切实调动党员为企业谏言献策的积极性。

7、村容村貌落后,村领导班子不团结;群众小额贷款担保困难;教育和医疗水平差,缺乏好医生、教师。

二、对策建议

1.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要深入开展“排查整治突出问题,服务保障跨越发展”活动,全力提升政府形象,打造优质外部环境。一要重点解决破坏企业生产秩序、干扰企业经营活动的问题;二要重点解决政令不畅、作风漂浮的问题;三要重点解决企业发展负担过重、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问题,建立健全监督检查、举报反馈、跟踪落实等行之有效的制度,通过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和机关效能监察平台,坚决杜绝违规检查、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以及强制收费、随意罚款、“吃、拿、卡、要”等违法违规行为,真正使政府部门做到无事不扰、有事不推,全力为抬商引资和

企业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2.着力完善工作制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要把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企业负责人正当利益相结合,真正把群众路线落实到“能力关怀、情感关爱、心理关注、成长关心、利益关切”上。一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制度,完善以平等协调集体合同制度为基本内容的劳动关系协调制度,创新以扶贫帮困、激励关怀为主要载体的救助服务制度,通过制度体系的整体合力和综合效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利益;二是健全群团组织,创新工作方法,发挥职能作用,建立群众利益诉求制度,拓宽维权途径,增强维权实效,让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三是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设、群众性活动,为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搭建平台。

浅析工业企业发展中融资趋向问题 第3篇

一、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发展中的主要融资渠道

企业融资是指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 根据企业未来经营与发展策略的需要, 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 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一般来讲, 我国工业企业目前主要采用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信贷融资。

信贷融资是市场信用经济的融资方式, 按信贷规则运作, 注重资产安全和资金回流。但由于责任链条复杂, 追索期较长, 加之信息不对称等客观因素的存在, 银行在选择客户时条件比较苛刻。新成长的企业如化工等行业, 因未来发展前景不明, 除获得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之外, 很难获得其他信贷融资。同时, 企业对于项目投资的判断往往只是取决于少数高层决策者, 银行的业务性质以风险控制为原则, 一般不愿冒太大的风险。

(二) 证券融资。

证券融资是市场经济融资方式的直接形态, 具有广泛的参与性。随着金融市场法制的不断完善, 证券市场的监督是企业融资渠道中最为严格的, 要求也最高,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证券融资主要包括股票融资、债券融资两类, 与信贷融资不同, 证券融资是由众多市场参与者决策, 是投资者对投资者、公众对公众的行为, 直接受公众及市场风险约束, 风险也由投资者直接承担。

1. 股票融资。

发行股票是一种资本金融资, 投资者对企业利润有要求权, 但是所投资金不能收回, 投资者所冒风险较大, 因此要求的预期收益也比银行高, 从这个角度而言, 股票融资的资金成本比银行借款高。但是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 借助股票市场大规模聚拢资金, 同时通过信息披露与分红塑造企业形象, 提高企业声誉。股票融资还有无需还本, 无定期付息压力等优势。

2. 债券融资。

发行债券的优缺点介于上市和银行借款之间, 是一种实用的融资手段, 其关键是选好发债时机。债券种类很多, 国内常见的有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以及可转换债券。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 其好处在于还款期限较长, 附加限制少, 资金成本也不太高, 但手续复杂, 对企业要求严格, 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我国债券市场尚不完善。

(三) 留存收益融资。

留存收益融资属于本文引言部分描述的内部融资, 实际相当于股东将企业税后利润追加投资。随着企业发展, 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留存收益融资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本文对此部分不再赘述。

二、西方融资啄食理论与我国企业融资现状

“啄食理论顺序”由梅耶斯于20实际80年代提出, 其主要内容是:当公司要筹集长期资本时首先考虑使用内部盈余, 其次采用债务融资, 最后考虑股权融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股票的发行成本及对公司自身要求均高于债券的发行成本;二是股票的永续性使其期限风险高于其他债务融资;三是从节税角度考虑, 债务融资成本 (利息) 准予税前扣除, 而股利在税后分配, 无法起到节税的作用。与西方国家成熟的融资理论不同, 我国企业在融资时有自己明显的特征:

(一) 我国企业股权融资偏好

在我国, 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尚未完全成熟,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普遍趋向于不发红利或以股票股利代替现金红利, 造成上市公司在吸收大量投资的同时却不给投资者现金回报。另一方面, 国家对股利征税也使投资者不愿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 而是希望公司将资金用于再投资形成增值, 投资者通过买卖股票赚取资本利得。同时股权融资还有无需偿还, 没有还本付息压力等优势, 使我国企业在选择融资渠道时更偏向于股权融资, 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顺序有明显的差异, 根本原因还在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现阶段的资本市场需要完善。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企业股权融资偏好会逐渐被扭转。

(二) 我国工业企业股权融资困境

受我国股市发展的初级阶段影响, 企业在享有上市后“圈钱”的明显优势时, 同时也受到明显的制约:一是由于我国股市市场容量有限, 企业上市审批时间长, 手续繁冗, 难以满足企业紧迫的融资需求;二是我国股市的不成熟, 使上市企业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残酷环境中, 需要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另外对于工业企业来讲, 股权融资无法尽快的形成生产能力, 因为股票融资吸收的一般为现金, 需要通过购置和建造形成生产经营能力。

(三) 融资渠道单一, 加大非上市工业企业财务风险

受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不断推动, 我国银行业不断增加自身发展能力, 金融体系已经充分具备资金融资、资金配置等方面的功能。在2008年全球经济受到经济危机重创的时刻, 中国政府投入四万亿元进行国家建设, 并扶持相关产业发展。在这四万亿的投资中, 中央政府资金为主导, 地方政府进行配套投资, 银行贷款为投资的主要支持点, 在此种大环境下, 工业企业发展中获得了大量的银行贷款。但是刺激性的投资带来的负面效应已日益明显, 各地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 使得地方财政已力不从心, 地方融资平台也难堪重负, 非上市工业企业单一的银行借款融资渠道, 已使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加大。

三、未来我国工业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选择

工业企业发展在面对上市难, 融资渠道单一, 政府投资及融资平台越来越力不从心的窘境时, 寻找新的融资渠道已成为我国工业企业发展中的必经之路, 尚未完全成熟的债券融资逐渐进入我们的视线。之所以说债券融资是未来我国工业企业发展中的融资趋向, 是因为他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 政府引导债券市场发展日趋完善

加入WTO以来, 中国债券市场加快发展, 2004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要求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2010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2012年, 根据中央文件精神, 河南省财政厅及河南省人民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联合印发了《河南省金融业发展专项将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办法中对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给予补贴进行了明确, 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综合各项政策, 国家对于融资结构改善,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的目标已十分明确。

(二) 债券融资有效改善企业融资结构, 降低融资成本及风险

工业企业发展中融资渠道的选择应逐渐偏向债券市场, 一是可以改善企业融资结构, 尽快摆脱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局面, 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二是乘着国家债券市场发展的东风, 享有各项补贴降低融资成本, 同时随着债券融资规模的增加, 规模化效应会影响直接成本逐渐降低;三是根据税法约定, 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所支付的利息计入成本, 从而具有节税利益。

(三) 债券融资有效保护企业控制权, 降低地方融资压力

债券融资有效的保护企业控制权, 一方面避免因权力分散带来的管理风险, 同时可避免流通性强的股票交易而可能发生的恶意收购;同时债券融资有效的降低了财政及地方融资平台压力, 因为债券融资由众多市场参与者决策, 是投资者对投资者、公众对公众的行为, 可以有效的将我国逐渐增加的居民储蓄及社会闲散资金有效转化为投资。

四、工业企业进行债券融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尽管债券融资突显出越来越大的优势, 但是工业企业在进行债券融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实时关注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完善出台的各项制度, 保持企业债券融资与市场的高度一致, 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及风险;二是由于我国债券市场目前仍采取严格的额度管制, 并且设定了企业债券的最高利率, 使得企业面临募集资金不足的发行风险;三是我国企业债券目前发行量较小, 种类偏少, 同时发行期限多为中短期的现状虽然正在改善, 但短期内仍将限制企业债券融资;四是企业债券的资信评级工作有待加强。不过随着政府政策引导, 可以预见我国债券市场将从各方面快速完善, 以上问题也会得以解决。

总之, 资金紧缺仍是制约我国工业企业发展中的主要瓶颈, 企业融资则是企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而融资渠道的选择是其最重要的一环。相信随着我国证券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 债券融资势必会成为继银行贷款后的主要融资方式。同时, 工业企业发展中融资渠道的选择不仅需要严谨的科学论证, 还需要借鉴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的融资经验, 提高企业的融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文博, 罗红雨, 范兴洲.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策略探析[J].价值工程, 2013 (06) .

[2]李德.中国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J].金融与经济, 2011 (03) .

[3]王铭泽.我国企业债券融资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 2013 (01) .

呼唤工业精神 促进企业发展 第4篇

目前,中国以规模化扩张的制造业发展模式正在遭遇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挑战,但随着产业集中度提升,大型工业集团的形成为制造业工业精神的产生于弘扬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全产业链品牌管理,对形成产品的各环节建立供应链品质管理,并对供应商输入工业精神内涵、全面提升供应商品牌意识、带动全社会追求品质的工业思想传承将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需要建立与自身工业化相适应的精神大厦。这座大厦的基石是合作精神,这座大厦的框架是契约精神,这座大厦的构造是效率观念,这座大厦的细节是精品意识,这座大厦的整体是科学观,这座大厦的设计原则或依据是持续发展观。

当前国内“工业精神”主流思想有:一是以格力电器董明珠倡导的实干类“工业精神”论。她在2003年就提出“工业精神”,应该是指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全心全意关注消费者需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用企业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所有行为都必须对未来负责任的精神,简单说就是“吃亏精神”。韦桂华在2008年发表文章说:“工业精神的要义,包括专业化精神、务实精神和执着精神等。这些要义,应当植根于众多中国制造企业的灵魂深处。”汪中求在2012年出版专著《中国需要工业精神》,指出“工业精神”所有行为都必须对未来负责任,其内涵包括合作精神、契约精神、效率观、质量底线、科学观与创新精神、持续发展观、城市精神等。二是以钟朋荣为代表的专业化“工业精神”论。钟朋荣在2006年8月《英才》杂志发表《稀缺的工业精神》,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工业精神”,包括专业化精神、务实精神;追求效率第一而不是规模第一,认为工业化的本质是深度分工和深度合作。三是科學化、规范化、流程化、严谨的“工业精神”论。孙健耀定义:“工业精神就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以创造顾客为目的,以科学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与合作意识为基础,追求不断进步的精神。”曾伟提出“中国制造必须建立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工业精神”的本质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不把工厂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厂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喜欢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四是置于全社会中对工业产业投入的“工业精神”论。赵云指出,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后来者的追赶压力下,逐渐让出自己的工业地盘,并在很大程度上放弃制造业,放大了虚拟经济的能量,由此导致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在这里,“工业精神”不是指的企业的精神取向,而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对待制造业的态度与价值观。

呼唤工业精神,首先要切实增强企业家的使命感。要让企业家认识到中国工业的重要性,进而激发自身使命感,提高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要健全培养体系,造就企业家素质能力提高的终身学习机制。国家应该从企业健康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和学习,逐渐提升他们的战略视野和使命感。其次,要重塑员工的工业精神。工业精神是从事工业行业人员形成的统一的价值观。它基于钢铁和机械、创业和发展、拼搏和奋斗,贯穿了世界工业发展的全过程。工业精神有很多外在的表现形式,比如:德国人的刻板、美国人的固执、日本人的缺乏变通,但其实都是工业精神的作用,其内涵就是对科学规律的尊崇,对规则、制度、标准、流程的坚守,从本质上说就是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今天我们依然要强调工业精神,因为技术可以升级,但工业精神中的精华需要传承和发展。工业化必须以工业精神作为支撑。如果仅仅是引进了工业技术或成果,而抛弃了蕴含其中的工业精神,或者用农业思维来运作工业化,孕育出来的工业集合并不代表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有形无魂的工业化形成也更不能说明民族工业化时代真正到来。

重塑工业精神。第一,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培育。重塑工业精神,起点在制度与标准,终点在员工本身,而其中的过程则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与落实。工业精神是一种文化,真正的工业永远都是有文化支撑的,那是一种对细节近乎痴迷的专注和追求。因此,必须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我们的工业精神重建。第二,要加强对员工人文素养的培育。工业精神是要靠人文精神来滋润的。工业精神并不是机器钢铁般冰冷无情的,相反,它是火热的,是激情的,是作用于人内心深处的。只有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工业精神才能更加灵活、更加稳健地在员工心中落地生根。第三,要加强制度观念的培育。技术在变化,但不变的是保障技术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存在。工业要发展,就必须尊重制度,执行制度,坚守制度,视制度为生命。也许有些刻板,但正是这些刻板的制度,保证了我们的产品万无一失。

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5篇

一、全县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工业企业经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总体工作要求,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工业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逐步形成以轻工、煤炭、建材、化工、焦炭为骨架的工业体系。进入2008年第四季度,全县工业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面对严峻的形势,全县工业企业在危机中求生机,争投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力地遏制了工业经济下行趋势,2009年后半年逐步呈现出企稳回暖的好势头,2010年企业发展信心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整体持续向好发展。截止今年8月底,全县中小企业个数达到492户,从业人员23950人,销售收入217800万元,同比增长15.16%,实现利润8600万元,上缴税金3020万元,劳动者报酬2400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27户,完成工业增加值13483万元,增长68.23%,完成年下达任务的47.2%。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全县非公经济实体达到33250户,销售收入完成372000万元,同比增长15.59%;完成增加值150800万元,同比增长15.84%。

(一)工业生产总量稳步提升。全县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12.99亿元增长到2010年8月的17.56亿元,保持了年均18.0%左右的增幅,总量增长了4.57亿元。主要产品发展已具规模,具有了原煤120万吨、水泥25万吨、焦炭10万吨、电石21万吨、磷肥40万吨、脱水菜2000吨、机砖机瓦50000万块的年生产能力。

(二)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年均以双位数的速度增长。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4.23亿元增长到2010年8月的5.98亿元,年均增速为29.6%。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企业户数逐年加大,比重、户数分别由2007年的39%和20户提升到目前的45%和27户,其中年产值过千万元企业14户,年产值过亿元企业3户。

(三)重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增加。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辐射带动力强的重点工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发展势头强劲。2007年,项目总数8项,完成投资9600万元。其中德炘园食品有限公司饼干生产线和甘肃天辰脱水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脱水菜生产线等项目当年投入生产;2008年,项目总数9项,完成投资11880万元。其中晖泽化工公司1台25000KVA电石炉生产线、甘肃长河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新建的膨化食品生产线项目和万家兴集中供热三期工程等项目当年投入生产;2009年,项目总数16项,完成投资15500万元。其中嘉瑞陶瓷公司西式瓦生产线、金杞福源、宏达矿业生产线等项目当年投入生产。2010年,项目总数13项,截止8月底完成投资7087万元。三年来,全县重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共46项,完成投资44067万元。

(四)企业抗波动能力得到增强。面对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县工业各行业不同程度的侵袭,企业正确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千方百计寻求金融危机期发展机遇。2009年第四季度,工业整体运行态势逐渐呈现出企稳回升态势,但回升基础不稳固、不平衡,内在动力很不足,在这当务之际,企业坚定信心,注重调整结构、着力转变发展方式,2010年,回升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运行态势逐步向好发展,企业抗波动能力有所增强。

(五)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逐步升级优化。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传统工业逐渐向高新技术靠近,产业结构逐渐向新型工业迈进。支柱行业中,以电石和焦炭为主的冶金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原煤采掘为主的煤炭业、水泥和砖瓦为主的建材业竞相发展,2010年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27750万元、19216万元、9018万元、8552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43%、30%、14%、13%。园区建设深入推进,刘川工业区已完成总体规划文本,9月底进行论证,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79.4万元,重点企业开始向刘川工业集中区聚集,目前入园企业已达4户,总投资2.1亿元,完成投资1.1亿元,产业聚集进程正逐步推进。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刘川工业区与兰州高新区正式签定了共建兰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银刘川工业园合作协议,将按照“一区多园”管理模式进行规划建设,从而搭上了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开发区的快车道。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已组建担保公司2家,运行情况良好。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累计为110多户企业担保贷款1.3亿多元。

六硍工业企业经济跨越发展 第6篇

近年来,地处六万山山区的六硍镇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特别是将矿业作为工业发展、财税增收的支柱来抓。

该镇结合实际,积极协助浦北县铅锌矿有限公司实施科技兴矿。同时抓好安全生产,沉着应对金融危机,努力实现矿产业的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矿业产值达4200万元,销售收入4100万,纳税超千万元;积极协助木格、垌表矿区勘探开发工作,投资39万元修建了长3.5公里的门楼至垌表四级公路。克服重重困难,帮助扶持企业工业在逆境中得到发展,铅锌矿产值销售由09年上半年的亏损回升到全年的盈利,实现全镇财税收入超额完成县分配任务,确保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

全市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7篇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分管工作实际,围绕“发展工业企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课题开展调研,通过深入企业一线走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解难题、增信心、促发展,实现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调研背景。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开门红”“开门稳”开展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园区和企业一线,主动靠前服务,上门倾听企业家诉求和呼声,认真梳理全市工业企业发展短板和弱项,分析我市在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和行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调研方式。

先后于1月下旬、2月中旬分批次带队组织部门走访了x、x、x等工业园区重点项目、行业重点企业、龙头企业,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察看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改造、市场拓展等情况,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详细了解工业企业发展情况及发展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同时,通过现场解忧纾困,勉励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共同探讨我市营商环境优化建设工作,基本达到了摸实情、找症结、解难题的目的。

三、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壮大经济的重要抓手。据统计,2021年,全市x家规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x元,其中民营规上企业x家、占比x%,民营经济从业人员x人、占全市规上企业劳动就业的x%。主要产业中,x家食品加工企业均为民营企业,实现产值x元。民营经济已是我市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了《工业领导小组》《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新能源产业领导小组》,相继研究出台了《x市企业奖励办法》《x市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产业的实施意见》《x市工贸企业应急保障金管理办法》、《x市工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制定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挂钩服务工业企业制度》,进一步充实强化了工业发展领导力量。

(二)合理布局产业。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先后多次开展促进工业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明确了我市工业发展思路和产业布局,立足本地资源,坚持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延伸,壮大产业经济。抓住新能源产业契机,引进发展以新能源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工业质量和产业层次。进一步明确近期以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平台建设为主,远期以工业区为主承接产业的工业产业布局。

(三)扩大招商引资。

今年初,我市制定了《2022年x市产业项目招商工作方案》,明确了x元工业项目招商预期目标。截止目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带队赴x、x、x等地对接洽谈招商,考察对接了x、x、x等项目,招商洽谈工业制造业项目x个,总投资x元,产业招商成效明显。

(四)突出项目支撑。

近年来,随着我市产业招商力度持续加大,工业大项目好项目先后落地,x、x、x等一批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支撑带动作用正在增强。同时,每年市委、市政府还通过筛选一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作为“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项目实施。2021,我市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共安排x个项目,总投资x元,计划投资x元。经过几年蓄力,全市工业发展的稳健度、支撑力明显提升。

(五)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我市积极出台各项工业企业发展纾困政策,先后设立有工业发展基金x元,用于发展扶持工业;工贸企业应急保障资金x元,用于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商贸业发展专项资金x元,重点支持发展大宗物流项目引进、物流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培育、电子商务发展等。上述发展基金、专项资金在培育新规上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鼓励投资技改、品牌创建、促进做大做强、支持困难企业资金周转等方面,发挥了较好支持激励作用。今年,我市还印发了《x市进一步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引导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和x籍企业总部回归,推动有效投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六)加大帮扶力度。

我市坚持实行厅级领导干部和市直部门单位挂钩帮扶规上工业企业制度,通过定期走访规上企业,帮助解决生产经营、施工审批、融资贷款、用工等难题。持续重点跟踪服务x、x、x等一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落实“一对一”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引导创新型企业集聚要素资源、超常规发展,支持消费类企业开拓市场,帮助困难企业渡过融资难关。

四、问题及原因。

通过走访调研及摸排,我市工业经济及工业企业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经济总量少。

2021年,我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x家,产值x元以上仅x家;税收x元以上x家,税收x元以上x家,其余x家无税收。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实力弱,龙头企业少、无大型企业;传统产业生产工艺粗加工多、精加工少,科技含量水平高的企业几乎没有;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没有实现生产到销售的信息化管理。因此,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大多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造成停产减产。

(二)金融服务待提升。

虽然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工业和软环境建设等工作高度重视,但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仍未得到太大改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造成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我市依然普遍存在。大部分企业因资金受困,长期以来无法实施转型升级提升壮大,导致在缺少大项目拉动的情况下,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实现不了实质性的扩张。同时,金融部门在大环境影响下,对工业企业贷款不增还减、压贷减贷现象突出。部分银行金融部门为控制风险,对工业企业的贷款总量不增反降,有些企业运行正常也被压贷减贷,有的优质企业因为有效抵押物价值有限,或评估价低无法增贷,影响产能扩张;部分涉及关联担保或民间借贷等债务纠纷的企业纷纷停产倒闭;有的企业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产权证无法办理,得不到银行资金的支持。目前,政策性担保落实也较为困难,不少龙头企业盼望政府给予政策性担保支持。此外,金融部门为加强风控,将资金周转暂时困难而使用“无还本续贷”、“无间贷”、“政府应急保障金”等扶持措施的企业列入“关注类”进行信用降级,并采取压缩授信规模或有计划削减贷款量等,给企业融资过程造成新的障碍和困难,致使政府政策性担保资金作用收效甚微。

(三)经济下行压力大。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人力、土地、物流等成本逐步提升,国际贸易摩擦影响企业生产和预期,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偏慢,传统特色产业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人才不足,中高端产品偏少。以上问题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意见。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基本达到了摸实情、找症结、解难题的目的。针对我市工业经济及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大力实施精准帮扶。

由于我市工业基础差、底子薄、企业普遍规模小,振兴工业发展也需像抓精准扶贫一样,抓好企业的精准帮扶,继续落实好领导干部挂钩帮扶企业制度,扎实有效开展帮扶工作。针对个别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存在的政策无法解决的难点问题,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协调解决。工信、财政、税务、金融、住建、规划、审批、供电、园区等相关部门单位要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产权办证、融资贷款、债务化解、技改、减负等实际困难问题,并结合“放管服”改革工作研究完善体制机制,推进良好营商环境营造,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引导企业创新创造。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步伐,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尤其是食品加工产业,着力扩大以食品精深加工规模。支持龙头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重点跟踪服务x、x、x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创新发展。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项目的实施,做好项目协调服务工作。重点要加快x、x、x等项目建设,加快投产、达产,实现产值入库,壮大总量,促进工业结构升级,提升工业产业质量。

工业企业发展 第8篇

1. 制定企业创新政策, 完善企业创新环境。

良好的企业自主创新环境, 是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工作的前提条件。为了更好的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工作, 我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创新工作的政策措施, 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工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先后出台了《西安市关于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意见》、《西安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西安市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确认暂行办法》等。通过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 激发了企业创新工作的积极性, 促进了西安市技术创新工作开展。这些做法, 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认可及表扬, 同时也得到了省经委的表彰奖励。

2. 加强资金扶持, 强化技术中心建设。

技术中心建设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2007年, 根据《西安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我们在认真做好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工作的同时, 积极组织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和认定工作。经过对市里重点行业、领域的骨干企业摸底调研, 协助企业开展技术中心建设工作, 2007年, 市里有12户企业通过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每个中心均并获得财政专项资金30万元的支持。

我们还将市辖区内的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纳入到市里的企业技术中心日常管理工作中。按照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的相关要求, 对企业技术中心进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指导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在市里形成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年度目标考评的新机制。通过这些措施, 推进了西安市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截至2007年底, 西安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2家,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通过这些技术中心的带动作用, 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 发挥科教优势, 建立产学研合作新机制。

西安市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众多, 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教优势,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提高技术成果的本地转化率, 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是西安市2007年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采取措施, 通过与市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沟通, 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机制。一是针对产学研结合困难的问题, 我们向全市各企业征集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同时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征集技术已成熟、可以实现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项目, 并将征集到的难题和项目进行汇总分类, 编辑成《西安市企业技术难题册》和《西安市新技术成果项目册》, 通过互联网面向全国寻求合作伙伴, 促进产、学、研三方密切协作,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是针对技术难题比较集中的陕汽集团和陕鼓集团, 2007年, 我们在企业召开了“西安市企业技术难题发布会”, 针对企业发布的技术难题, 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交流对接,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成立了西安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配备了专业人员, 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 开展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工作。建立了西安市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网, 开辟产学研专栏, 发布技术难题、技术成果、行业技术动态等信息, 并积极开展网上产学研技术交易, 受到了企业与院校的欢迎。

4. 加快实施创新项目,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不断开发新产品, 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积极开发新产品, 2007年, 从西安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500万元, 扶持了21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同时, 我们组织实施了西安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陕西省新产品开发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对于符合要求的项目, 协助企业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新产品项目的实施, 提高了西安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2007年西安市实现工业新产品产值360.42亿元, 同比增长23.1%;特别是陕鼓集团, 先后有3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通过创新项目的实施, 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5. 注重名牌产品建设,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企业(工业)社会工作发展研究 第9篇

摘要:用企业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来探讨研究员工工作倦怠的问题可以很好的解决企业内部一些问题,也会为企业的和谐发展与生存创造新机。

关键词:企业社会工作;员工工作倦怠问题

一、企业社会工作概述

企业社会工作就是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于工业界(企业界)与工会,以协助企业员工、工会会员及管理者解决个人与家庭的问题、困扰,由英文名“Industrial Social Work”翻译而来。事实上,企业社会工作与其它领域的社会工作(如家庭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等),并无很大的差别,所不同的只是其所实施的对象、场所不同而已。企业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界的员工,实施的场所则大多在与工作有关的组织之中,如工厂,公司,工会等。但是其助人的本质是一样的。林万亿人为,工业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实施于工业体系或工业机构中,透过工业社会工作人员与其它的相关专家的协助,增进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良好的工作适应关系,充实员工职业生涯的成就,提升合理而有效的生产环境。

对大部分人而言,工作使人得到各种需求和满足,如经济收入、生活舒适、自我认同等,同时工作场所也是人们获得社会化及友谊的地方。由此可见工作对人们的重要性。但是,并非人们的工作就是坦途,一些个人或家庭及其它方面的问题会影响个人的工作表现,进而影响到工厂、企业、组织的运作,导致企业内部出现一些问题,如企业员工工作效率低,产品质量低劣,员工流动率高等。为了杜绝公司资源的浪费及人道主义的观点,社会工作界应致力于发展企业社会工作,一方面提供人性的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企业组织达成既定目标。

二、企业员工工作倦怠问题的探究与解决

企业是由其内部的员工按照一定的结构与规则组织而形成的,并以盈利为目的,员工个人能力水平的发挥会影响到企业整体的绩效。企业若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就必须使员工的潜能被最大化的挖掘。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程度扩大化,以及人与人之间交往出现的一些障碍,个人家庭婚姻问题的干扰,或者企业本身激励机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就会使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异常地状况,或疲惫不堪,或萎靡不振,士气低落,注意力很难集中,甚至厌恶工作,而给企业发展带来困难,对此可以称之为员工工作倦怠。

(一)案例

李太太是某公司的一名业务部经理,从她以往的工作经历中可以看出她是一名勤奋能干的经理。但是,李太太最近的表现却屡屡出错,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李太太讲述女儿刚上初中,换了新的学校,由于成绩和同学伙伴们相处的问题,经常显得孤独而抑郁寡欢。而李太太也有其他的身体、精神上的问题。这些都使她睡眠不稳,无法集中精力,以致她不能处理好所负责的工作,必须超时间工作以赶上进度,这样一来又限制了她与女儿每天接触交流的时间,甚至会给丈夫带来很大的压力,当李太太工作一天回家后,通常是三个人争吵的开始。

杨先生在某公司上班已经有数年了,最初刚进公司的时候,他的薪资是在两千元左右。当时在他看来这已经很高了,因此他的工作热情也很高,工作态度也认真负责。但是现在杨先生却觉得工作越来越没有动力了,工作了好多年,每天都是重复同样的内容,工资没怎么见涨,而且公司还会时常加班,加班的费用也不会及时给付。结果他不再那么认真工作了,甚至萌生了跳槽的念头。

(二)案例分析—员工工作倦怠产生的原因

案例1中的李太太不能很好的工作,或者说是对工作产生了倦怠,是由多种因素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人的客观原因如身体疾病,主观原因如精神疲惫,家庭亲子原因,对女儿的过分关注等。最主要的还是家庭原因,而李太太又不能很好的解决,致使李太太与女儿和丈夫之间关系紧张,从而影响到她的工作表现,又将工作给她带来的挫折与沮丧带至家中,使问题更加复杂,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实例2则是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导致的杨先生厌倦工作。员工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企业一旦失去了培养“细胞”的营养,“细胞”很快就会萎缩。在杨先生看来,公司已经对他没有什么吸引力了,这种公司内在文化动力的激励机制的缺失,使员工没有积极性,加之领导者与员工了解甚少,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几乎没有,使企业的目标很难与员工相挂钩,员工为此会遭受更多的挫折。

(三)解决方案 — 如何解决员工工作倦怠的问题

工业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旨在协助企业员工解决个人与家庭问题,以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的目标。据此,企业组织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立专门的社会工作者服务机构,来给员工提供专业的服务。

专门的社会工作服务队整体企业员工来说,可以起到指导、协调、预防的作用,更对企业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对于员工个人的服务来说,需要社会工作者运用细致而又专业的方法协助员工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以实现案主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其精髓在于“助人自助”。可以运用同理心、倾听、心理社会分析、行为矫治、危机干预模式等方法来协助解决员工的问题。

与此同时Jorgensen也指出,预备进入工商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应该加念企业管理、经济学、行政学、酗酒与药物咨商等课程。苏景辉认为社会工作者,除通盘的社会工作知识与技术外,亦应该具备劳工问题、劳工政策、劳资关系、企业管理、人群关系等知识。①

从根本上讲,每个员工出现工作倦怠的原因是不尽相同的。因此,针对个人员工提供具体的社会工作服务才是核心的,企业应从政策上、方向上关怀员工。这样,员工才会更有工作的动力,工作效率才会得到提高,工作倦怠才能被避免。

三、结语

企业社会工作不是一门全新的社会工作的领域,但随着劳动人口的增加,企业组织的结构与形式愈趋复杂化,同时社会对企业发展的关注、研究也愈来愈趋向于人性化,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与力量是不可轻视的。除员工工作倦怠的问题,还有企业青年劳工问题,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员工家庭婚姻问题预防与咨询等具体问题都需要运用企业社会工作的协助来有效地加以解决和提供相关内容的服务。

至少现在看来未有企业设立专门的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机构,而国家和社会都应该给与重视。这不仅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同时创造有利的机会,使企业界意识到企业社会工作者能够带来的效益,使企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负担与支出。同时,学校的社会工作教育要配合时代趋势培养工业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服务与企业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和谐生存与发展。

【注释】

①苏景辉.工业社会工作初探[M].辅仁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民国七十五年元月:67.

【参考文献】

[1]苏景辉.工业社会工作[M].台北:桂冠社会工作丛书,1989.

[2]林万亿.工业社会工作[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

[3]台湾省政府社会处编印〈台湾省劳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第七期,民国七十四年六月.

[4]苏景辉.美国的员工协助方案[J].《社会建设季刊》第六十四期,民国七十六年十二月.

作者简介:成琳琳,在烟台南山学院工作,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法学学士。

上一篇:简述劳动教养制度下一篇:水的断想高中生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