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

2024-07-10

学习贯彻《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精选9篇)

学习贯彻《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 第1篇

关于学习贯彻《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的通知制发机关: 市南区人事局

成文日期:

文号: 南人事„2004‟41号 索引号: ***200802

32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

为开发公务员人才资源,促进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国家人事部印发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从政治素质、工作能力、职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公务员必须具备的九种通用能力,即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要求各地、各部门在公务员的录用、培训、竞争上岗和考核等工作中,认真作好标准的试行工作,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的制定和试行,明确了新形势下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标准,为加强公务员管理,提升公务员的行政水平指明了方向。

为认真贯彻《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加强我区公务员的能力建设,围绕标准框架的要求,区人事局组织开展了 “每月一讲”等一系列公务员基本能力素质的培训,并将在今后的培训、考核、任用等管理环节中继续抓好标准框架的试行。为将标准框架的各项要求落实在公务员的日常管理和工作学习中,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现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转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并结合实际,查找本单位公务员在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知识水平中的差距,结合 “我与市南共发展”活动,开展以 “五会一讲”,即“会鉴别、会办文、会办事、会执行、讲礼仪”为基本要求的服务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搞好机关岗位流程再造,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附:《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

市南区人事局

2004年6月7日

学习贯彻《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 第2篇

框架(试行)》的通知

(2003年11月18日 国人部发[2003]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部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求,进一步开发公务员人才资源,促进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现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印发给你们。各地、各部门在公务员培训、录用、竞争上岗、考核等工作中,要以标准框架为参考依据,体现通用能力的要求,并根据不同职务公务员的特点制定细化的标准。各地、各部门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在试行中有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部公务员管理司联系。

联系电话:(010)84214983、84214986

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

一、政治鉴别能力

——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

-1-

——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判断形势;

——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依法行政能力

——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法制观念;

——忠实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

——准确运用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依法办事,准确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以权代法; ——敢于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维护宪法、法律尊严。

三、公共服务能力

——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诚实为民,守信立政;

——责任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有较强的行政成本意识,善于运用现代公共行政方法和技能,注重提高工作效益;

——乐于接受群众监督,积极采纳群众正确建议,勇于接受群众批评。

四、调查研究能力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事求是,讲真话、写实情;

——坚持群众路线,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现状和产生的影响;

——积极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预测发展的趋势,提出解决问题-2 -的建议;

——善于总结经验,发现典型,指导、推动工作。

五、学习能力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有良好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明确,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知识与经验;

——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及时更新和掌握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知识、技能;

——拓宽学习途径,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

六、沟通协调能力

——有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

——语言文字表达条理清晰,用语流畅,重点突出;

——尊重他人,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

——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能够建立和运用工作联系网络,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

七、创新能力

——思想解放,视野开阔,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勇; ——掌握创新方法、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方式;

——对新事物敏感,善于发现、扶植新生事物,总结新鲜经验; ——善于分析新情况,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3-

——有效掌握工作相关信息,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制定可行预案,并争取把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

——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 ——面对突发事件,头脑清醒,科学分析,敏锐把握事件潜在影响,密切掌握事态发展情况;

——准确判断,果断行动,整合资源,调动各种力量,有序应对突发事件。

九、心理调适能力

——事业心强,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爱岗敬业的热情;

——根据形势和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

——自信心强,意志坚定,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

对通用水泥国家标准的反思与建议 第3篇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是在大量研究试验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当时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状况和产品质量总体水平, 对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六大水泥标准进行规范和整合, 于2007年11月9日正式发布。该标准实施以来, 为水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 促进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 随着水泥工业的迅猛发展, 行业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质低价不高的突出矛盾。笔者根据多年在水泥和混凝土行业工作的切身体会, 对现行通用水泥国家标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现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通用水泥生产和使用现状

据中国水泥协会统计[1], 截至2012年底, 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共1 637条, 熟料产能达16亿t。仅2012年新投产生产线就多达124条, 新增熟料设计产能1.6亿t。另据统计[2], 截至2013年5月, 尚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和粉磨站在建项目432个 (均已开工建设) , 熟料产能3.5亿t。若按1t熟料生产1.55水泥的行业惯例推算, 所有在建项目全部投产后, 国内水泥总产能将达到33亿t之巨, 全国人均水泥拥有量达2.54t。乔龙德[3]先生认为, 当今水泥工业已经进入到发展的阶段性转折期, 水泥总量已经出现全方位和全局性的过剩。在这种背景下, 水泥工业的发展应该转为向产业链两头延伸, 即一方面向混凝土和水泥制品延伸, 另一方面向矿山骨料以及与自身有关的燃料动力等相关产业延伸发展。

目前, 绝大部分水泥是通过混凝土搅拌站以商品混凝土的形式进入工程建设领域。但有些混凝土企业反映水泥实物质量虽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但混凝土表现出的各项性能却愈来愈差。换句话说, 随着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 满足通用水泥国家标准要求的水泥, 其品质可能不满足混凝土使用寿命的要求。

2 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

2.1 32.5级水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近年来, 水泥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淘汰落后产能。然而, 对于我国庞大的水泥产能, 落后产能只占很少一部分。以2 500t/d (含) 产能为淘汰界限, 全国处于这一界限下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共计866条[4], 产能约8.7亿t, 远不能解决当前水泥产能过剩愈演愈烈的问题。由此可见, 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并不完全是由落后产能造成的。

从水泥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看, 目前我国32.5级水泥约占总产量的75%, 由于资源综合利用减免增值税政策的助推, 32.5复合水泥占据绝大部分。以新疆为例, 2012年水泥总产能约7 500万t, 实际生产水泥4 300万t, 其中32.5复合水泥占比约72%, 42.5级以上水泥占比不到30%。如按32.5复合水泥中混合材平均掺加量为30%, 石膏为5%计算, 平均1t 32.5复合水泥仅消耗0.65t熟料。换句话说, 32.5级水泥产量庞大是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高长明先生估算, 当42.5级以上中高等级水泥占总量70%, 熟料系数为73%时, 将促使水泥产能减少16%[4]。

GB175—2007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32.5和32.5R普通水泥, 为遏制当时普通水泥名不符实的行业乱象发挥了重要作用。标准继续保留了32.5级水泥, 尤其是32.5复合水泥, 为低等级的32.5级水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提供了政策依据。

2.2 水泥品质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2.2.1 混合材品种和掺量的影响

GB175—2007根据水泥品种的不同, 对混合材种类和数量进行了不同的限定, 其中复合水泥只要求混合材总掺量为“>20%且≤50%”。虽然标准对“活性混合材料”和“非活性混合材料”做了定义, 但并未对混合材的具体种类做出严格限定, 由此造成复合水泥中混合材种类繁杂, 乱掺滥用情况十分普遍。大多数企业是就地取材, 价格低廉就行, 而现行国家标准还没有检测组分类别和掺量的有效方法, 基本上是由企业自行控制和掌握。尤其是混凝土生产本身对砂石骨料中的含泥量有严格限制 (C25以下混凝土, 含泥量≤2.0%;C25~C55混凝土, 含泥量≤1.0%;C60以上混凝土, 含泥量≤0.5%[5]) , 而一些混合材本身就是泥块物质, 无疑对混凝土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

相关研究显示[6], 不同种类、不同掺量的混合材, 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水泥性能劣化。由于32.5复合水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其混合材的掺量范围广且种类复杂, 不同批次水泥中混合材种类和掺量不尽相同并对外保密, 致使混凝土企业在生产混凝土时, 不得不迁就水泥性能的波动而不断调整设计方案, 造成混凝土配制方案调整频繁, 质量可控性差, 无规律可循。

此外, 为了经济利益或是满足特定场合的使用要求, 混凝土企业通常在生产时又二次添加掺和料, 如矿渣粉和粉煤灰等, 减少了水泥用量。由此产生的叠加效应将大大改变混凝土的性能, 极易产生干缩现象, 导致混凝土早期开裂, 影响其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2.2.2 水泥高细化的影响

按GB175—2007标准, 水泥细度为选择性指标。目前水泥企业大多采用筛析法或比表面积法来测定和控制水泥的细度, 但该指标并未随水泥技术进步而进行调整。由于超细粉磨技术大量应用于水泥生产, 许多技术力量薄弱, 不能通过增加C3S和C3A等高强、早强矿物来“增强”的企业, 通常采用提高比表面积的技术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早期强度。这一做法虽然满足了企业对强度指标的需求, 但由于比表面积没有上限控制而愈来愈大, 高细化现象日趋严重, 多数水泥的比表面积远高于400m2/kg, 80μm筛余几乎为零。

水泥的高细化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极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影响混凝土施工性能。在水灰比一定的情况下, 水泥越细, 混凝土流动性越差。实际施工中, 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需加入外加剂, 但水泥细度越细, 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越差[7,8,9]。二是影响混凝土力学性能。随着水泥比表面积增大, 混凝土早期强度提高, 但水泥早期水化热会随之增大, 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乏力, 甚至出现倒缩现象[7]。三是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资料显示, 水泥的水化热与比表面积呈线性关系[10], 对同龄期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而言, 随着水泥比表面积增大, 其干缩率和自缩率都随之增大[11,12], 从而影响混凝土的综合抗裂性能、抗冻性能和抗侵蚀性能等。

2.2.3 助磨剂的影响

GB175—2007规定, 助磨剂在水泥中的加入量应不大于水泥质量的0.5%, 且明确规定通用水泥中Cl-含量的上限为0.6‰。不可否认, 优质的助磨剂能够提高粉磨效率, 优化水泥颗粒分布, 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提高了水泥质量。但就目前我国助磨剂实际生产和使用情况看, 受利益驱使, 助磨剂厂家片面夸大助磨剂的使用效果, 如提高水泥强度、多掺混合材、增加产量等, 诱使企业在生产中大量使用助磨剂, 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与外加剂的相容性不予考虑, 给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此外, 由于助磨剂行业准入机制不健全, 大量非专业小型企业或个人涌入市场, 导致行业发展良莠不齐。据统计, 全国助磨剂生产企业数以千计, 大多数企业产品配方单一或不完整, 以次充好, 针对性不强, 有效性差, 不能适应水泥厂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13]。一方面, 水泥企业投入使用的助磨剂种类繁多, 质量波动大, 部分企业只见投入, 不见回报。少数大型水泥企业已发文暂停使用或全面停用助磨剂[14]。另一方面, 部分无氯助磨剂在水泥生产中使用混乱, 加上助磨剂本身成分不合理, 导致水泥品质下降, 从而影响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如:含有尿素和有毒化学品的助磨剂会危及人体健康;含有大量碱和硝酸盐的助磨剂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与混凝土外加剂的相容性不良, 混凝土和易性差等。很显然, 通用水泥标准所表达的良好愿望难以在水泥实际生产中得到体现。

2.3 国内外水泥标准比较

我国水泥标准基本沿用了欧洲EN系列或ISO系列标准。但仔细比较, 仍存在较大的区别。

就组成和分类而言, GB175—2007根据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将通用水泥分为6类共8个品种, 其中混合材的最高掺量不超过70% (粒化高炉矿渣) 。而EN197-1:2000[15,16]根据通用水泥的组成分为5类共27个品种, 其中混合材的最高掺量达95% (粒化高炉矿渣) 。相比之下, 英国标准完全采用了EN197[17]。德国标准引用了欧洲标准中的3类, 仅采用了12个品种[18]。美国水泥则按是否掺加混合材进行了区别和分类, 将无混合材水泥划分为5类, 又根据混合材的种类及掺量划分出4个品种, 其混合材掺量与我国相近[19]。日本水泥[20]的划分与我国标准有类似之处, 根据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划分为4大类, 但在品种的划分上更为精细和准确。韩国标准与日本类似, 只在掺量上有少许变动。

对于强度和龄期, GB175—2007标准不分品种, 统一规定了3d和28d龄期的强度指标要求。而EN197中, 除32.5级水泥设置7d和28d龄期强度指标外, 其余品种水泥强度龄期均为2d和28d。日本硅酸盐水泥根据特性不同, 分别设置了1d、3d、7d、28d和91d共5个龄期强度, 要求满足其中的3~4个, 而对掺混合材的其他品种水泥也都规定了3d、7d和28d的指标。美国标准中强度及龄期的规定则更具多变性和产品适应性, 无论是不掺混合材的水泥还是掺混合材的水泥, 标准都针对其特性精确地进行了龄期和强度指标的设计, 甚至少数品种大胆地取消了7d和28d龄期要求。

纵观国内外水泥标准, 除欧洲标准外, 美、日、韩等国均不涉及复合水泥, 德国标准所规定的波特兰粉煤灰矿渣水泥, 其混合材掺量控制在20%以下, 与我国普通水泥规定的混合材掺量相当。各国水泥标准强度龄期和指标设置也不尽相同。显然, 基于目前我国水泥中混合材种类和掺量混乱无序的局面, 通用水泥组成与分类的精确性与合理性仍然值得商榷。

3 讨论与建议

3.1 取消32.5级通用水泥

目前, 我国普通建筑物的平均寿命只有二三十年。导致这一结果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是32.5级水泥的大量使用, 尤其是32.5复合水泥。大量研究结果也表明, 高等级水泥在提高建筑物耐久性和节能减排方面效果显著。但受标准产品结构的限制, 高等级水泥市场占有率尚不足30%。因此, 建议采取技术措施, 取消32.5级水泥, 提高42.5级以上水泥市场占有率, 无疑是解决产能过剩的有效手段之一。

有专家提出, 取消32.5级水泥会对全国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带来严重影响。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 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首先,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财税[2008]156号文中明确规定, 只有4类废渣可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 即采矿选矿废渣、冶炼废渣、化工废渣和其他废渣 (指粉煤灰、淤泥、淤沙和建筑垃圾) , 包括高炉水渣在内的其他废渣均不在政策范围内。其次, 石灰石废石、煤矸石和电石渣等大宗固体废物主要在生料制备阶段使用, 用作混合材的数量相对较少。第三, 大多数冶炼废渣和粉煤灰等可加工成微细粉, 在混凝土制备时使用要比用作水泥混合材效果好。第四, 有些大宗固体废物并不适合用作水泥混合材, 更适合制备生料, 如淤泥、污泥和建筑垃圾等。

水泥工业利用固体废物切不能以牺牲水泥和混凝土质量为代价, 否则将得不偿失。水泥工业利废的途径应由混合材利废提升到生料利废, 通过提高生料制备技术水平来大量消耗固废, 这也是当前水泥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方向。

3.2 规范混合材的使用

尽管GB175—2007标准起草单位对“随着混合材料掺量增加水泥性能变化的趋势[21]”开展了大量研究, 并对各品种水泥混合材的掺加量做了相对合理的设定, 也在1999年标准的基础上引用了GB/T12960, 增加了水泥组分检测的要求。但标准将此项检测要求交由企业进行, 并未列为强制检验项目, 致使该指标形同虚设。其次, GB/T12960只对粉煤灰、矿渣、石膏和石灰石等组分进行检测, 在没有基准混合材作对比时, 检验误差很大, 尤其是对混合材种类繁杂的复合水泥而言, 其测定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十分有限。因此, 制定并出台一套完善的检测方法, 并规定按企业明示混合材种类检测其掺加量显得十分必要。

混凝土生产中掺加矿渣粉和粉煤灰等微细粉已成为行业共识和发展趋势, 而在水泥生产中为调整强度等级, 降低生产成本, 大量掺加各类混合材也是一种传统做法, 两者矛盾十分突出。因此, 明确划分水泥混合材与混凝土掺和料的界限很有必要, 而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对现行标准进行适度调整, 要求水泥企业在产品包装或供货单上明示混合材的种类及掺加量等技术指标, 并将其作为水泥实物质量是否合格的强制性指标。

3.3 合理设置细度和颗粒级配选择性指标

随着水泥粉磨技术的发展, 目前我国水泥80μm筛余大多在2%以下, 有的甚至为0。而GB175—2007仍要求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不小于300m2/kg”, 其他四类水泥细度满足“80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的选择性指标, 实际上已完全失去了对水泥生产的指导意义。

试验研究证明, 细度涉及水泥的流变性、开裂敏感性、外加剂相容性和抗渗性等多项性能, 进而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因此, 建议标准增设水泥筛余最低控制限值和水泥比表面积最高控制限制, 或规定水泥颗粒级配选择性指标, 作为引导企业控制水泥质量的依据。张大同[22]等提出将45μm筛余和比表面积两者相结合作为控制水泥合理颗粒组成的方法, 确有可取之处。

3.4 限制助磨剂的使用

鉴于当前助磨剂滥用现象, 以及存在的不正之风和对混凝土质量的潜在危害, 国家标准应当取消水泥中可以使用助磨剂的规定, 或是在标准中设定较高的进入门槛, 规范助磨剂企业行为, 净化市场, 确保水泥和混凝土质量不受影响。

3.5 建立与混凝土性能相适应的水泥检验方法

水泥强度评定采用单一水灰比, 与配制混凝土采用非单一水胶比控制条件相比, 其性能发生了变化。同时, 水泥企业为满足标准要求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对混凝土性能带来的影响是优是劣, 尚存争议。因此, 建立与混凝土性能相适应的水泥检验方法, 尤其是将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的相容性检验列入通用水泥国家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 为与混凝土强度检验方法相衔接, 提高两者数据的相关性和可比性, 水泥抗压强度试块尺寸可以调整为与混凝土砂浆试块一致, 即 (70.7×70.7×70.7) mm立方体试块, 取消抗折强度指标。强度成型方法由现行的振实台法改为混凝土用电磁震动法,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噪声, 保护检验人员身心健康。

3.6 修订2011版凝结时间测定方法

GB175—2007规定,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安定性的检测按GB/T1346进行。新标准 (2011版) 变动的内容主要是基于减少检验误差的目的, 统一了操作步骤和操作细节, 但一些变动的内容反而降低了试验的可操作性, 增加了检验误差, 与标准变更的初衷相悖。

新标准将水泥浆装模捣实方法由2001版“拌和结束后, 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 用小刀插捣, 轻轻振动数次, 刮去多余的净浆”变为“立即取适量水泥浆一次性将其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 浆体超过试模上端, 用宽约25mm的直边刀轻轻拍打超出试模部分的浆体5次以排除浆体中的孔隙, 然后在试模上表面约1/3处, 略倾斜于试模分别向外轻轻锯掉多余净浆, 再从试模边沿轻抹顶部一次, 使净浆表面光滑。在锯掉多余净浆和抹平的操作过程中, 注意不要压实净浆, 抹平为一刀抹平, 最多不超过两刀”。在实际操作中, 新标准的方法不可取, 轻拍5次的操作难以排除浆体气泡, 达不到装填密实的目的。表面上是步骤细化, 实际是增加了手工操作的次数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因此, 建议对2011版凝结时间测定方法进行修订, 减少手工操作不合理的步骤, 可以采用与流动度测定类似的设备完成振捣, 减少人为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3.7 增设水泥保质期的规定

尽管水泥在使用过程中是以半成品的形式存在, 并不是终端产品, 但却是以产品的形式投放市场的, 存在特定的使用要求。然而, 作为产品的水泥在整个商品流通过程中却始终回避了一个重要指标, 即保质期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中明确规定:“限期使用的产品, 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众所周知, 水泥强度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损失。储存三个月的水泥, 强度下降10%~20%, 六个月后降低15%~30%, 一年后降低25%~40%。当然, 这与水泥储存管理、包装质量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比如南方潮湿气候下储存的水泥较北方干燥气候下储存的水泥更易受潮结块, 加速强度衰减;细度高的水泥较细度低的水泥强度衰减快。但从产品角度而言, 这恰恰说明水泥存在一个合理的使用期限, 一旦超过这个使用期限, 其性能指标就得不到保证, 会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

GB175—2007没有对水泥的保质期进行规定。正是由于标准的这一缺失, 在实际流通使用过程中, 供需双方都忽视了这一特定使用要求, 极易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够等质量事故, 出现纠纷, 难以协调解决。尽管部分建筑施工规范对这一缺失做出了相应的补救, 例如GB50204—2011中7.2.1强制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 (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 时, 应进行复验, 并按复验结果使用[23]”, 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

因此, 建议标准增设水泥保质期的规定, 考虑全国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 水泥保质期确定为60天或45天为宜。

4 结束语

1) 通用水泥国家标准应与水泥工业技术进步相适应, 做到既符合国情, 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又体现标准的先进性, 满足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需要及水泥市场的需求。

2) 水泥检验技术应与水泥生产技术共同进步, 检验方法的制定应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为目标, 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学习贯彻《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 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师;通用能力标准

G715.1

中职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也是提高教师质量和地位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探索和建立中职学校教师通用能力标准,推动职教教师整体素质和质量提高,使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是当前中职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举措。

一、中职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现状

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和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是中等职业教育。但是,中职学校教师的培养培训现状与蓬勃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要求相距甚远,教师的素质、能力与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很不适应,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职学校教师先天不足。在中职学校中,一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根本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培训,即使是中专、技校的老师以及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虽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和方法还很欠缺(如:以行业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和方法)。第二,相当数量的中青年职教教师来源于普通师范院校、综合院校、理工院校,他们从普通大学毕业后,就到职业学校任教,缺乏职业教育的理念、技术、方法,没有行业经验,实践教学能力普遍很低。第三,中职学校教师在职接受培训提高的机会和时间不多。即使有机会参加培训,也往往因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缺乏职教特色和行业参与等原因,使得培训质量与效果难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更难以适应行业发展对职教师资培训质量的要求。第四,更为重要的是,全国所有中职学校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能满足中职教育教学需要的能力标准,既无法依据一个统一标准开展培养培训活动,也无法按照一个统一标准去鉴定、评估、指导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能力与专业发展。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教师的培养培训及专业发展,迫切地需要制定一个科学、通用的能力标准,并按照这个能力标准科学有效地开展培养培训和鉴定评估工作。

二、中职学校教师通用能力标准研究的内容

职教教师通用能力标准是中职学校教师从事职业教育工作所必须具有的、集知识、技能和态度于一体的,能够产生绩效的基本能力准则。它强调教师产出教学成果的实际能力。通过对中职学校教师的职业分析以及职业发展的预测,我们开发出有职教特色的八个领域的通用能力标准。

(一)示范和传授职业道德的能力

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度量衡,是引领知识和技能的航标。中职教师在工作中应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对学生能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此能力标准着重强调职教教师爱国、守法、诚信;爱学生、尊重学生和公平对待学生;增强和注重环保意识;谙熟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等内容,以倡导、规范、维护和促进中职教师的职业道德。

(二)开展行业联系能力

职业教育是与行业紧密相连的教育。这是职教区别于普教最鲜明的特色。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教师,必须具备行業意识、行业的联系能力和专业技术的操作技能。此能力标准着重强调教师收集行业信息、开展行业联系活动、获得行业实际经验以及提供行业咨询和培训服务的能力。

(三)从事课程开发能力

职业教育与社会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一方面是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新行业、新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一方面是劳动分工的复合化,职业技术的综合化趋势,使得职业教育的内容也必须不断地变化,以适应和服务丰富多彩的经济社会。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具有针对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进行新课程开发的调研行业、设计课程、编写教材、评估课程的基本操作能力。此能力标准着重强调教师根据社会需求、行业变化而设计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体系中最基础、最能动、最能展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部分,它强调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过程教育的教学观,强调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主动全面的关心而不仅局限于知识的传递。要求教师具有根据行业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设计教学活动,开发教学资源,鉴定学生学习成果和职业能力等一系列设计、实施和管理教学过程的能力。此能力标准强调教师设计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方案,引导和帮助学生如何学习,设计和管理学习资源和环境,鉴定学生能力和评估自己的教学情况,从而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构建知识和能力进而去创造。

(五)指导职场健康与安全能力

职业教育强调职场的健康和安全。该能力要求教师掌握相关行业健康安全的法规制度,在学习环境中识别、分析潜在的健康与安全危险和申请控制危险,以确保学生安全健康及其树立职场安全健康意识,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提高专业发展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强调的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评估,从而确定自身专业技能发展的方向和机会。此能力标准要求教师要自觉地、有规划地把自己的教师工作作为专业职业来研修,做职业生涯的设计,强调终身学习和成长,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应用现代科学教学手段的意识、成长意识和研究意识。

(七)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能

中职教师与行业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家长的联系频率比较高,这是中职教育的一大特点,此能力强调中职学校教师具有较强的交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八)指导就业与创业能力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的教育。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此能力强调中职学校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正确地规划职业生涯,并能激励学生大胆地、有计划地、科学地去创业和尝试创业。

中职学校教师通用能力标准的确立,可以实现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理念、方法和课程的跨越性改革,对切实提高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提高中职学校教师对职教的贡献和社会地位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育锋.论职业教育教师标准[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1998,(9):20—23.

学习贯彻《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 第5篇

适用于省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的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执行),标准分厅级、处级、科级、科办员四级各12项指标,具体构成如下:

厅级公务员能力席位标准

1、学习能力:及时学习理解党和国家新的政治理论和重大方针政策、基本法律法规;快速捕捉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新的难点和热点,并与工作充分对接;能够掌握本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熟知网络、office等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办公工具;善于营造学习环境和条件,指导下级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2、政治鉴别能力: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政治立场坚定,能在重大政治斗争中把握方向、明辨是非;能够在了解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洞察问题的本质、将来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向。

3、调查研究能力:全面、熟练地主持大型调研活动;深入思考政治、经济领域以及本系统工作中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现状和产生的影响;熟悉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指导撰写高质量研究报告,善于总结经验,发现典型,指导、推动工作。

4、表达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流畅、准确、富有条理地表达思想;交流中能较好地控制全局,注重培养媒体素养,自觉维护党和政府在媒体与民众中的形象及影响力;熟知公文写作规范;能主持完成工作总结、调研报告等大型文字材料。

5、依法行政(办事)能力:精通与本系统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具有高度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组织的依法行政(办事)能力;指导在系统内建立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做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熟悉本系统在全省的依法行政(办事)情况,从宏观上把握本系统的法治建设进程。

6、科学决策与推动发展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发展、辩证、战略的视角把握全局,谋划发展;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对当前形势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正确把握、采纳与协调社会经济形势变化中的各类意见,及时准确地作出决断。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部署,狠抓落实。在系统内大力培育执行理念,倡导执行文化,强化执行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效能。

7、管理创新能力:熟悉相关业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探索本系统新的发展规律和实践路径;能建立促使公务员能力提升的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公务员创新能力提升的文化氛围;领导组织下属进行工作创新。

8、公共服务能力:精通相关业务的工作流程与机制;领导、督促本系统内各部门逐步提高依法办事的操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服务基层和服务企业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推进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建设。

9、党风廉政建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意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做到廉洁奉公,拒腐防变;指导和监督下属保持清正廉洁,不断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要求和管好配偶、子女及亲属;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生活作风正派。

10、战略性团队建设能力:前瞻性思考本系统发展战略,并以此为基础合理调配人员、组建团队,善于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在本系统内形成科学、合理的人员培养、流动与选拔机制,提升工作效能。

11、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精通运筹管理和应急管理的相关政策、理论,指导制定本系统的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整体应急能力;在突发事件中能够驾驭全局并控制整个事件的发展;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能够着眼长远和整体;对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缘由、处理的得失以及反映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能够及时总结和应对。

12、身心健康与调适能力: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态度;崇尚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具有胜任工作的身体素质和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有效地进行心理调适,合理调控情绪;能够指导下属进行心理调整。

处级公务员能力席位标准

l、学习能力:学习掌握党和国家各项政治理论和重大方针政策、基本法律法规;关注和思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新的难点和热点;主动学习并熟悉网络、office等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办公工具,实现网上办公;在管理范围内倡导学习,提高化常为专的能力,指导下级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2、政治鉴别能力:熟知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及其变化;能够在充分了解信息的基础上,透过现象看本质;熟练运用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导和开展业务工作。

3、调查研究能力:坚持群众路线,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指导或者撰写高质量研究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思考和谋划管理范围内各项工作。

4、表达能力:熟练运用普通话,在公开场合或会议发言中,能以严肃权威、清晰流畅、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的语言准确地传达有效信息;熟知公文写作知识和运行规则;能起草工作总结、调研报告等大型文字材料。

5、依法行政(办事)能力:熟知与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情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合法、合理和有效行政(办事);重视制度建设,抓基础性、长效性工作,指导、检查和督促下属依法行政(办事),推进依法行政(办事)工作进程。

6、参谋与策划能力:准确领会省委、省政府有关重大时政方针,谋划和推动本机关管理过程中的重大工作事项、重要工程和重要项目;按照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或思路,并根据上级的指示将相关建议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措施或实施方案。

7、工作创新能力:掌握相关业务的新理论或新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在工作中提出创造性、实效性的管理思路或方式;能够领导、组织下属进行工作创新。

8、公共服务能力:掌握相关业务的工作流程与方法;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牵头组织、协调完成相关政策、制度的论证、送审工作;监督下属公共服务的效果,提高本部门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解决复杂矛盾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

9、党风廉政建设能力: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自我约束规范能力,对自我行为进行客观评价,及时纠正和调整自我错误或失当行为;接受上级领导的党风廉政政策指导,并监督下属的实施情况;严格要求和管好配偶、子女及亲属;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生活作风正派。

10、团队组织管理能力:主动利用包括行政网络平台在内的各种沟通交流渠道进行内外联系和沟通,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充分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形成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合理地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到人岗匹配、各司其职,强化执行意识,提高团队执行力,迅速有效地落实各项任务和要求。

11、应急管理能力:熟知运筹管理和应急管理的相关政策、理论,在需要危机管理应对时,能适时地作出准确判断;能够通过收集舆情并进行分析研判,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群体性事件;危机事件发生时,能第一时间出现在事发现场,将事件处理在初始阶段;掌握与媒体交往的各种规律与方法,了解社情民意和舆论导向,以媒体为信息传播平台,积极引导舆论,及时化解矛盾分歧。

12、身心健康与调适能力: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具有胜任工作的体能和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了解下属心理状况并给予指导。

科级公务员能力席位标准

l、学习能力:学习了解党和国家各项政治理论、重大方针政策、基本法律法规,主动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化常为专的能力;主动学习并精通数据库、网络、office等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办公工具。

2、政治识别能力: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及其变化;政治立场坚定,是非分明;能够在工作中坚决、及时贯彻上级的政治决策。

3、调查研究能力:能够收集、整理、分析与本业务有关的信息资料;熟悉机关行政中的各种数据、图表和模型,能够通过信息和数据的分析找出问题的实质和获得科学的结论,并能够撰写高质量研究报告。

4、表达能力:普通话标准,言语流畅、思路清晰地表达观点;涉外工作中能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熟知公文写作知识和运行规则;能独立完成工作中的文字材料。

5、依法行政(办事)能力:了解与本职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程序性规定,以及各类文书种类和样式;能够严格按照法定职责权限和法定程序办事,坚持法律原则性与政策灵活性相结合。

6、工作执行力:具有扎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办事能力和执行能力,及时有效地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任务。

7、工作创新能力:熟知系统内业务的新理论或方法;具有创新思维,能够不断改进本岗位的工作方式、方法,创造性、主动性地开展工作。

8、服务基层能力:熟知系统内相关业务的工作流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服务公众、企业和社会的意识;能够不断改进服务机制和方式方法,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按要求向企业和基层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能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任务,及时向上级汇报难以判断的事态。

9、自我规范与约束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在工作中严格规范与约束自己,服从上级指导,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10、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通过沟通主动融入工作团队;能够独立承担组织战略规划中的具体工作。

11、应急能力:了解应急管理的相关政策、理论;在工作中能够协助领导进行组织内部的应急管理;能够组织处理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发现敏感问题并及时汇报。

12、身心健康与调适能力: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具备胜任工作的体能和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技巧,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调整能力和抗压、抗挫折能力。

科办员公务员能力席位标准

l、学习能力:学习了解党和国家相关政治理论和重大方针政策、基本法律法规,能够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能在上级指导下主动学习、熟知新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方法,掌握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办公工具。

2、政治认知能力:知晓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基本法律法规及其变化;政治立场坚定,是非分明;能够在工作中坚决贯彻上级的政治决策。

3、调查研究能力:通过文本学习与社会实践,具备信息搜集、储存与分析的能力;能够按上级要求收集、整理、分析与本业务有关的信息资料,在上级指导下撰写调查报告。

4、表达能力:普通话标准,言语流畅、思路清晰地表达观点;涉外工作中能运用外语进行基本交流;熟悉公文写作知识和运行规则;能及时完成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文字材料。

5、依法行政(办事)能力:知晓与本职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程序性规定;在上级指导下按照法定职责权限和法定程序办事。

6、工作执行能力:清楚相关业务的工作流程与方法;能在上级指导下完成处室内一定难度的工作任务;能独立、及时、有效完成日常工作。

7、工作创新能力:知晓系统内业务的新理论新方法;能够在上级指导下不断改进本岗位的工作方式、方法,主动开展工作。

8、服务基层能力:能够按要求向企业和基层提供公共服务;及时向上级汇报难以判断的事态。

9、自我规范与约束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在工作中严格规范与约束自己,能够服从上级指导和监督。

10、团队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通过沟通融入工作团队;能够在上级指导下完成组织战略规划中的具体工作。

11、应变能力:知晓应急管理的相关政策、理论;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在工作中根据事态变化、民情变化和局势变化,灵活调整思路;能够协助领导处理部分应急事务;能够及时发现敏感问题并及时汇报。

12、身心健康与调适能力: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了解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技巧,具有胜任工作的体能和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工作中保持平和心态。

——摘自《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务员局〈湖北省省直机关公务员通用能力席位标准(试行)〉的通知》(鄂办文[2010]56号)

厅级

处级

科级

科办员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 2 政治鉴别能力

政治鉴别能力

政治识别能力

政治认知能力 3 调查研究能力

调查研究能力

调查研究能力

调查研究能力 4 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 依法行政(办事)能力 依法行政(办事)能力

依法行政(办事)能力

依法行政(行政)能力 6 科学决策与推动发展能力 参谋与策划能力

工作执行力

工作执行能力 7 管理创新能力

工作创新能力

工作创新能力

工作创新能力 8 公共服务能力

公共服务能力

服务基层能力

服务基层能力 党风廉政建设能力

党风廉政建设能力

自我规范和约束能力

自我规范和约束能力 10 战略性团队建设能力 团队组织管理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11 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应急管理能力

应急能力

公务员通用能力学习心得 第6篇

——提高心理调试能力树立健康思维理念之我见

进入税务部门近二十年,经历了引起思想波动的两次重大变革,一次是1994年7月的国地税机构分设,另一次是2002年9月的机构改革。至于参加工作以来,我个人所经历的其他波折,就数不胜数了。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求学、工作和生活中都会遇到种种困惑,这是一种正常的过程。面对人生的种种困惑,如果我们用健康的思维去体会、认识、引导,我们的身心就能够真正得到愉悦,忧虑、压抑,都会得到释放。反之,则会不断埋怨、消沉下去,给个人的事业和人生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失,而这样的结果,问题还是出在个人思维方式上。近期,通过研读《公务员通用能力教程》,对提高公务员心理调试能力,树立健康思维理念,有了粗浅的体会。

思维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运用它。比如:“你好好想一想”、“你考虑考虑”、“你动动脑筋”等,这些话的含义指的都是思维活动。在心理学上则给思维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人的行为是思维的结果,思维就是这样的奇妙,它从来都没有离开我们,但是它需要你去体会它,体会到它的真谛以后,它就是认知的回归、人性的回归。

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是否会面临健康或疾病、成功或失败、昌盛或衰微;也影响着他寿命的长短、过得快乐还是忧伤。不良的思维习惯好比田地里的杂草,不用任何自然条件就会繁衍;而健康的思维习惯好比庄稼,需要人的精心培养和浇灌。成功人士大多拥有着健康的思维方式。而且,健康的心思意念并非先天遗传所决定,而是通过长期坚持良好的思想习惯后逐渐养成的。

在日常征管工作中,我们每个岗位每个人几乎天天面对新的工作分工、计划和目标,就工作内容和要求而言,有些是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有些是有难度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后者往往产生一些矛盾和畏难抵触情绪。调整不好,轻者工作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影响到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评价,重者给团队形象受到损害。

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健康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的。

我们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们的失败:

?1.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

?2.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

?3.我们在一项工作刚开始时的态度决定了最后有多大的成功。

?4.人们在任何组织中地位越高,就越能找到最佳的态度。

有了健康的思维虽然不能保证事事成功,保证他凡事心想事成,但肯定会改善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可是,相反的态度则必败无疑,实行消极思维的人必不能成功。因为我们从来没见过对工作报消极态度的人能取得持续的成功的。

面对困难怎么办?

所有健康思维的人,都能得到很好的成果,理由有很多。这样的人遇到困难时,不会恐惧、慌张。他们有实际而健康的人生观,懂得在任何困难的问题中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也就是说,没有困难的地方就无需动脑筋思索,所以前进的脚步反而会迟缓下来。健康思考的人,他的心灵和头脑都生机勃勃。人生旅途上遇到的一切问题,自己都能去面对和解决。

能这样面对人生的困难,才是精神健全的人。要了解某人精神是否健康,方法之一是调查那个人在突然遇到命运的残酷打击时是如何应对的。

相反,工作上突然遭遇困难,也能保持坚定明智的态度,相信自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毫不畏惧地面对困难,这才证明你是一个精神健全的人。

换句话说,能够做到健康思维的人,因为精神健全,不论面对怎样困难的问题,都必然会有最佳的结果。

感悟的方法

?儒家的经典《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意思是说,一个人应当歇下奔腾不息的心,使之心无旁骛、逐渐稳定;心稳定了就会渐渐趋于少欲寡求的宁静状态;心宁静了,杂念少了,人就会感到安乐;心在宁静和安乐的状态下,就能对自心和外境进行正确的观察和体悟;有了正确的观察和体悟之后,才能对心灵的运动规律以及外境的真相达到正确的认知和掌握。

当你遇到困难,心烦意乱的的时候,那么请暂且停下手头的一切,歇下所有的妄念,仔细观察这个最最重要的道理:“你就是你的心!世界就是你的所思所想!”只有领悟了这个道理,才真正睁开了智慧的取舍之眼!

态度决定一切

?我们多数人最早听到

这句话,是前国足主教练米卢蒂诺维奇教给大家的。不管是不是所有人都承认这句话,但是至少每个人都承认米卢是一位成功的足球教练,他带领四支不同的鱼腩球队打进了世界杯决赛圈。

一个人可以隐瞒自己得年龄、收入、学历、信用,但是没有人可以隐瞒自己的态度。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立即感觉出一个人对待别人的态度如何,周围的人受他的态度的影响并立即做出回应。如果他表现得健康、自信、容易接近,别人也会同样表现出健康、自信、容易接近的样子。

可以设想两位税收管理员先后去领导那里汇报月度工作。如果其中一个人表情拘束,缺乏自信,言语木讷,而另外一个人面带微笑,条理清晰,神态坦然,那么哪一个能得到赏识呢?是态度健康的那个还是消极的那个?结果不言自明!是的,每个人都喜欢态度健康的人,领导也是一样。让大家喜欢是非常重要的。人们越喜欢一个人,就越容易受他的影响,越愿意帮助他实现他的目标。

人都是感性动物,总是先靠感性来做决定,然后再用理智来从理论上证明它的正确性。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几乎完全受感情的左右,尤其是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在理智与情感的较量中,感情无一例外总是战胜理智。因此最受人们欢迎的人往往也是各个领域内最有影响的人。无论一个人做什么事情,健康的态度和成功都是密不可分的。“决定你成就如何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态度。”当一个人成为一个健康而乐观的人以后,人们就会向他打开那些对其他人关闭的机会之门。

几乎所有的消极思维都与人们曾经经历过的某段不愉快有关。而当一个人考虑到自己的目标时,他就会以健康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可以强迫自己去畅想未来而不是沉湎于过去,去想未来的生活方向而不是过去的所作所为。

另外一个方法是让自己忙于自己的目标和任务,以至于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别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惟一令人担心的就是没完没了的工作。像有的诗句所说:“我必须令自己忙于工作,以免迷失自我。”忙于工作的时候,所有忧虑和担心就会不翼而飞。

学会友好相处

?孟子曰: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意思就是上下不能相互友好的合作,草芥就是看不起不重视,随意的处置,那下级也肯定不会对这种上级以心想对了,当然当做敌人了。与这句话相反的是: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与领导、同事以及纳税人和谐相处是一种必备的、不可缺少的素质。实践证明,大多数合作者是因为相处不和睦而分裂的,这一原因超过其他任何一种原因。健康开朗的人在几年之内取得的成就比消极的人在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成就还要大。人们都喜欢与乐观的人共事,因为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才会感觉非常愉快,言谈举止会很自如。把握自己的言行和举止,确保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对自己有帮助。一个人希望别人怎么看待他,他就应该以什么方式与别人交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用在什么时候都合适。

近年来的的干部管理制度改革,职工岗位调整频次增加,有的从外勤变为内勤,有的从机关下派到基层,还有的是从市区交流到郊区。一些同志思想较为活跃,在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上出现波动、摇摆,在认知上存在一定偏差。少数职工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缺乏理性、健康的思维,由此产生失落感,思想颓废,行为偏激,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不思进取,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个别职工甚至陷入自暴自弃的消极境界。

学习贯彻《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 第7篇

人事部日前印发《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要求,各地、各部门在公务员培训、录用、竞争上岗、考核等工作中,要以标准框架为参考依据,体现通用能力的要求,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

九项通用能力包括: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 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

公务员通用能力学习心得2 第8篇

几天的集中学习结束了,但是学到的知识将使我受益终生。我一定以这次培训为契机,切实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科学发展观,做一名让党和国家放心、人民满意的合格的公务员。通过公务员通用能力培训和自学,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国家公务员,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要有主观上的热情和干劲,还要求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作为公务员必须具备的能力,才能达到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不仅要学好科学发展观,更要在实践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公务员队伍是高效的团队,要求公务员精通业务知识和行政知识,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并且这些知识和能力也要随时代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更新。学习中我认识到要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学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初任培训只是打下了一个基础,面对今后工作中将遇到的各种问题,我要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加强学习。学然后知不足,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们更加感到了自己学识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加强与工作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实践的能力。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觉悟、一种修养和一种生活方式,当作提高工作能力的现实需要,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第二、树立法制观念,依法行政。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略。作为一名公务员,必须要时刻牢记依法行政,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依法办事,明确权限,不滥用职权,不推卸责任,树立责任意识。

公务员通用能力在线学习心得 第9篇

(二)通过学习,我系统地学习了公务员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公务员规范及基本技能知识。了解了---的发展形势。我要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加强学习。学然后知不足,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们更加感到了自己学识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加强与工作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实践的能力。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觉悟、一种修养和一种生活方式,当作提高工作能力的现实需要,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第二、树立法制观念,依法行政。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略。作为一名公务员,必须要时刻牢记依法行政,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依法办事,明确权限,不滥用职权,不推卸责任,树立责任意识。

第三、增强廉政意识。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廉政意识,严格自律。要做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信念教育;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现代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反腐倡廉教育。要充分认识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总结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和规律,从文化的高度广度来研究和解决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运用廉政文化作强有力的正面引导,使广大党员干部注重文化修养,自觉做到不义之事不为、不正之风不染、不法之行不干,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是要做到慎初,二要慎独,在与别人独处时,一定要把握住自己。

第四、社会精神创新。社会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心理力量,正确的社会舆论会使个体产生创新的积极性,良好的风尚习惯会形成强大的心理暗示,引导社会主体积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精神是人的创新本质的精神表现,是人在创新活动中反映的精神素质。培养创新的社会精神对推动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精神是一种怀疑精神。不迷信理论,不迷信权威,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创新精神是一种批判精神。批判就是研究,批判就是讨论,批判就是思想的交锋、互补和互动,通过交换达到思想的完整和提升。创新精神是一种科学精神。要求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把主观能动性和现实可能性统一起来。创新精神是一种自由精神。

其次,社会心态创新。心态就是性格加态度。性格就是一个人独特而稳定的个性特征。态度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心理反应,即一个人在思想观念支配下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心理状态的总和。良好的心态是创新的基础条件,应该包括健康的心理机制、健全的性格、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首先,应该充满激情,保持求知、求新、求变、求奇、求胜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看到希望,保持旺盛的斗志,发挥聪明才智,能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适应客观实际变化的要求。要使自己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并且以爱心和热情发挥这种习惯。积极的激情能够调动起全身心的巨大潜力,推动创新。其次,做到百折不挠,必须确立坚持的心态,调适自控,增加自己的耐性,以开阔的心胸包容所有事物,世界上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一而再的挫折正是成功路上的指路牌,愈挫愈勇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历程,务尽一切努力去赢得胜利,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坚持不懈。

最后、科学理论创新。理论来源与实践、高于实践同时又能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理论创新是在原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创新理论更适应于客观规律,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强。理论创新能够推动实践活动的层次、质量不断提高和更新,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成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理论的创新、与时俱进也能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所谓理论创新是人们通过创造性的活动而赋予理论以新的内涵,它是在扬弃原有的思想、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出新思想、新学说、新理论的过程。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看,要敢于否定自己,超越自我,古人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因此,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以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为动力和源泉,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创新是政府机关工作活力的源泉。这就要求公务员在工作实践中,能超越原有的观念,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要做到创新,必须首先具有创新工作的意识和勇气。要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和主观偏见的约束,敢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我国实际,提出了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把执政理想由追求经济增长转到关注人自身,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作为价值目标,提升了认识的新境界。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社会的发展永无止境,人的全面发展也要不断开辟广阔的空间。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全球化,已经把整个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人类不仅要在共同制定的规则下进行交往与合作,还要共同面对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恐怖主义、战争阴影。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是人的自由实现程度和解放程度,人的全面发展本质上是人的素质全面提升,具体包括人的认识能力、审美能力、道德情操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理论创新需要创新者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还要遵循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和原则。做到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辩正统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时刻牢记群众的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任何理论创新都是全面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结晶,要乐于并且敢于参加各种创新的实践,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和提高,与时俱进,永无止境。

上一篇:倡导文明的倡议书500字下一篇:初一英语复习《代词》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