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要求

2024-06-13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要求(精选14篇)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要求 第1篇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要求

(一)目标

1.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对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

2.提高学生调查、收集、加工各种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专业知识面,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实际开发能力。

5.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二)选题原则

1.选题必须符合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专业特色,只有与软件开发和网页设计有关的课题才能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

2.在满足综合训练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与本地区、本单位实际需要相结合的题目,力求通过毕业设计为单位和社会作出贡献。

3.选题要有利于深化所学专业知识和拓展所学的知识面。

4.课题任务要有一定的设计、工程量,以保证每个学生能有明确的分工和具体的设计任务。

5.选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当,以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够以较高质量完成。

6.应尽可能一人一题。若项目较大,可将其分成几个子系统,由几个学生共同完成(但是不得超过3人一组),每个学生在考虑自己系统开发的同时,要首先熟悉整个课题的开发背景,在进行设计时要遵循整个项目的开发原则与方法。每个学生必须有明确分工,保证每人独立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

(三)毕业设计要求

1.根据课题任务制定合理、可行的设计计划。

2.进行课题任务调研、资料收集和文献阅读。

3.制定适当的技术方案,并通过与其它方案的比较加以论证。

4.完成系统设计,并给予技术实现。需要有一定的基本代码量和规模。

5.学生应掌握系统开发的规范,熟练掌握所选定的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系统,以指导自己的设计与开发。

6.毕业设计为本专业学生的必修环节,不得免修。

7.毕业设计结束后,学生必须提交毕业设计报告,并进行答辩。

8.毕业设计时间不得少于7周。

(四)毕业设计报告

毕业设计报告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是反映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主要内容。

1.每个学生应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报告的撰写。

2.毕业设计报告应结构完整、观点明确、分析和设计合理、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结论明确。

3.毕业设计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前言、正文、结论、并附主要程序清单。

4.毕业设计报告应重点阐述分析设计方案、技术实现等。

5.毕业设计报告要统一格式,统一封面,统一使用a4紙进行打印及装订。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成绩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五等。要严格控制成绩优秀的人数比例,一般应不高于20%。

1.优秀(90~100分)

(1)全面完成课题要求,选题新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专业性和可行性。

(2)分析研究方法正确,方案设计合理,能正确、灵活地综合运用专业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3)观点鲜明、正确,结构完整、格式规范、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设计成果有应用价值。

(4)软件功能全面,演示操作顺利,回答问题准确、重点突出,语言简练。

2.良好(80~89分)

(1)按要求完成课题,选题适当,有一定的实用性、专业性和可行性。

(2)分析研究方法基本正确,方案设计基本合理,能综合运用专业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3)观点正确,结构完整、格式基本规范、文字比较通顺、技术用语比较准确。

(4)软件功能全面,演示操作比较顺利,回答问题正确,语言比较简练。

3.中等(70~79分)

(1)按要求完成课题,选题适当,有一定的实用性、专业性和可行性。

(2)分析研究方法基本正确,方案设计基本合理,能综合运用专业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3)观点正确,结构比较完整、格式基本规范、文字比较通顺、技术用语比较准确。

(4)软件主要功能全面,演示操作基本顺利,回答问题基本正确,语言比较简练。

4.及格(60~69分)

(1)按要求基本完成课题,选题尚可,有一定专业性和可行性。

(2)分析研究方法基本正确,尚可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3)观点基本正确,结构比较完整、文字比较通顺、技术用语比较准确。

(4)软件主要功能全面,演示操作基本顺利,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5.不及格(59分以下)

(1)不能按基本要求完成课题,选题无实用性和可行性或偏离专业。

(2)研究方法不正确,存在较明显的观点错误或观点不明,基本理论和知识运用错误。

(3)材料虚假或不齐,逻辑混乱,结构不完整,格式不规范,未能达到毕业设计报告撰写基本要求。

(4)软件演示操作不能进行,大部分问题不能正确回答。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结束后,由电大分校复审,确定最终成绩。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要求 第2篇

(1)纸张大小:A4复印纸

(2)页面设置

页边距:上、下2.54厘米;左、右3.17厘米;

行间距:1.5倍行距;

(3)字体:宋体;

(4)字号:标题用“小三”加粗,正文用“小四”;

(5)文档格式:WORD文档。

毕业设计成果装档案袋顺序

封面

1.毕业设计任务书

2.申报表和进度表

3.摘要及关键词

4.目录

5.引言

6.毕业设计正文内容(包括文字部分和计算书部分)

7.参考文献

8.致谢

附件(图纸)

论文题目及指导教师:

第一组:(软件技术论坛设计)王彬

要求:基于ASP.net+sqlsever的具有应用价值的网络论坛系统。

第二组:(新闻解析系统设计)万涛

要求:用xmlhttp-5 asp实现抓紧其他网站新闻页面的程序,能生成本地新闻网页,解析时速度快,准确率高。

第三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宋飞逸

要求:用VB net+sql

第四组:(职介网站设计)陈浩

基于jap+javabean 实现职介绍网站系统完成求职人员注册,企业注册。

第五组:(网上购物系统)包玉珍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要求 第3篇

1 云计算服务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

在传统模式下,客户的数据和业务系统都位于客户的数据中心,在客户的直接管理和控制下。在云计算环境里,客户将自己的数据和业务系统迁移到云计算平台上,失去了对这些数据和业务的直接控制能力。存在诸多潜在的风险。

(1)客户对数据和业务系统的控制能力减弱及与云服务商之间的责任难以界定。客户数据以及在后续运行过程中生成、获取的数据都处于云服务商的直接控制下,云服务商具有访问、利用或操控客户数据的能力,增加了客户数据和业务的风险。缺乏数据安全的责任主体界定的问题。

(2)可能产生司法管辖及容易产生对云服务商的过度依赖问题。在云计算环境里,数据的实际存储位置往往不受客户控制,客户的数据可能存储在境外数据中心,改变了数据和业务的司法管辖关系。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接口,不同云计算平台上的客户数据和业务难以相互迁移,导致客户对云服务商过度依赖

(3)数据保护更加困难,所有权保障面临风险。云计算平台采用虚拟化等技术实现多客户共享计算,资源,随着复杂性的增加,实施有效的数据保护措施更加困难,客户数据被未授权访问、篡改、泄露和丢失的风险增大。

2 云计算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的要求

采用云计算服务期间,为了能够保障云计算服务的安全,需对客户和云服务商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提出要求。

2.1 安全责任及安全管理水平不变

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不应随服务外包而转移,无论客户数据和业务是处于内部信息系统还是云服务商的云计算平台上,客户都是信息安全的最终责任人。承载客户数据和业务的云计算平台应按照政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进行管理,为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商应遵守政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政策及标准。

2.2 资源的所有权及司法管辖关系不变

客户提供给云服务商的数据、设备等资源,以及云计算平台上客户业务系统运行过程中收集、产生、存储的数据和文档等都应属客户所有,客户对这些资源的访问、利用、支配等权利不受限制。

客户数据和业务的司法管辖权不应因采用云计算服务而改变。

2.3 坚持先审后用原则

云服务商应具备保障客户数据和业务系统安全的能力,并通过安全审查。客户应选择通过审查的云服务商,并监督云服务商切实履行安全责任,落实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

3 云计算服务的信息安全技术能力的要求

云服务商在提供云计算服务时,要相应具备云计算服务的信息安全技术能力要求,以保障云计算环境中客户信息和业务的安全,具体要求如下。

3.1 系统开发与供应链安全及系统与通信保护

云服务商应在开发云计算平台时对其提供充分保护,对信息系统、组件和服务的开发商提供相应要求,为云计算平台配置足够的资源,并充分考虑安全需求。云服务商应在云计算平台的外部边界和内部关键边界上监视、控制和保护网络通信,并采用结构化设计、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方法有效保护云计算平台的安全性。

3.2 访问控制及配置管理

云服务商应严格保护云计算平台的客户数据,在允许人员、进程、设备访问云计算平台之前,应对其进行身份标识及鉴别,并限制其可执行的操作和使用的功能。云服务商应对云计算平台进行配置管理,设置和实现云计算平台中各类产品的安全配置参数。

3.3 维护及应急响应与灾备

云服务商应维护好云计算平台设施和软件系统,并对维护所使用的工具、技术、机制以及维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控制,且做好相关记录。云服务商应为云计算平台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并定期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重要信息资源的可用性。

3.4 审计及风险评估与持续监控

云服务商应根据安全需求和客户要求,制定可审计事件清单,明确审计记录内容,实施审计并妥善保存审计记录,对审计记录进行定期分析和审查。云服务商应定期或在威胁环境发生变化时,对云计算平台进行风险评估,确保云计算平台的安全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云服务商应制定监控目标清单,对目标进行持续安全监控,并在发生异常和非授权情况时发出警报。

3.5 安全组织与人员及物理与环境保护

云服务商应确保能够接触客户信息或业务的各类人员上岗时具备履行其安全责任的素质和能力,还应在授予相关人员访问权限之前对其进行审查并定期复查。云服务商应确保机房位于中国境内、机房选址、设计、供电、消防、温湿度控制等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云服务商应对机房进行监控。

4 结语

本文通过云计算服务中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云计算服务信息安全管理及技术能力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云计算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及技术能力的具体要求,从管理及技术方面确保云计算服务的信息安全,保障云计算服务安全。

参考文献

[1]GBT 31167-2014信息安全技术[Z].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2014.

[2]GBT 31168-2014信息安全技术[Z].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2014.

浅谈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要求设计 第4篇

关键词:雷电破坏类型;防雷防护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1

Lightning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Design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

Xu Yongju1,Li Weimin2

(1.Shangrao Radio and TV University,Shangrao334000,China;2.Yingt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Yingtan335000,China)

Abstract:The lightning attack is a computer information security is facing a major threa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ways lightning damage,

and from the relevant aspects of the desig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attacks.

Keywords:Lightning damage type;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

计算机信息系统随技术发展在不断提高,然而由大规模的集成电子电路组成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实际上是比较敏感和容易受到电击损害的,强烈雷击电压极有可能从计算机的数据线,电源线,接地线等进入从而破坏计算机系统。一旦计算机遭到电压,电击尤其是雷电的突袭,那么极有可能使计算机系统完全中断,机器受损,以及信息丢失等带来的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规避这种问题。建立恰当的电压屏蔽,电位联合等一系列保护措施,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这要求计算机信息系统有一定的防雷设计来维护。

一、破坏性雷电的分类

雷击破坏计算机的途径有很多种,不同的雷电对计算机造成的危害形式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破坏方式。

(一)直击雷破坏。雷雨天气时,雷电对大地放电,直接通过高建筑物突出部分通过室内通道进入计算机房。强大的电流击穿计算机系统设备,直击雷电电压可达五千千伏。从而直接破坏计算机。

(二)感应雷破坏。雷电发生时,雷电流会产生电子感应现象,同时在放电通道通近旁的导线或电设备上发生雷电感应,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同时发生作用,使之产生极高的感应电压,这些电压分摊到计算机系统设备周围的电线上造成击穿计算机设备烧毁计算机等一系列破坏。

(三)传导雷破坏。雷电在有些时候,远处的电击也有可能造成计算机系统的破坏,被电击中的线路因电磁感应有可能产生很高的电压,电压通过传播通道,传到建筑物上从而破坏计算机设备。

(四)电磁波辐射破坏。在雷电发生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脉冲,这些电磁脉冲有可能被灵敏的计算机系统设备接受,在计算机系统设备在接受到电磁脉冲达到一定强度时,这些电磁就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较强干扰从而造成计算机信息丢失,系统发生错误指令,若这些干扰强度很大时对计算机造成破坏就会是永久性,无可挽回的。

二、计算机系统防雷设计

以上破坏形式,极有可能造成计算机系统瘫痪,工作停止,进一步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信息失效的。这就要求我们应从多个方面以多种形式全面综合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

(一)外部防雷保护措施设计。针对于直击雷的破坏,设计一定的外部防雷保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外部防雷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接避雷的针、网、带、线。引下先以及接地装置,以此来保护计算机。接入以上装置可将近一半的雷电流引入地下。因此在外部的防雷保护措施中,还应包括外部屏蔽等。

避雷针主要通过引起雷云电场畸变,以此,吸收雷电,安装避雷针只能将此雷击破坏的几率,因此可适当增加避雷针的个数来减小受破坏的概率。

引下线可以将雷电引入地下之中,这种基质主要有外墙铺设而引下线电压装保护层来进一步确保及安全性。

计算机接地系统主要包括独立接点的系统和共同接点的系统。为确保相互之间不受干扰,计算机可采用独立接地方式,设计一个独立的接地方式可以避免大地线路之间相互干扰,从而保护计算机系统设备。

(二)等电位链接防护措施。通过电位链接可达到导体间电位差的目的。一般采用电位链接导体电流保护器等。将电子设备的一些金属外层,比如机架、金属柜、金属管等,以等电位方式连接起来从而形成等电位整体,可以达到分担电流,均衡电压的目的。因此可以保护计算机系统设备不受侵害。

(三)不过链接与电位时,要注意光缆的链接,光缆不仅会传输电流,然而包裹在光缆外部金属的层以及光缆内部的金属芯,却有可能发生电位感应,造成火灾,爆炸等毁坏。因此也要对光缆做一定的电位连接措施。

(四)静电屏蔽防护措施设计。建筑物屏蔽,计算机设备屏蔽,机房屏蔽以及各种电缆的屏蔽是计算机系统难蔽的两项主要内容:

一般设备屏蔽要做多级屏蔽通,通过对金属导体、金属架、金属板、电缆屏蔽层做一系列的电位链接,来达到屏蔽层的厚度。屏蔽层的材料等对屏蔽的效果都有极大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一般它的钢筋结构就能存放的达到电放射该屏蔽体的作用,这种屏蔽可减少电磁作用对电气、电子设备的干扰。

机房屏蔽采用多面屏蔽特能,创建雷电防护区,使主要电子设备,机房、机器安全的被保护于防护区内,防止雷电电流进入此区域。

屏蔽网的网格孔也对屏蔽效果有较大影响。将用线缆屏蔽可以减小电流与电子设备系统内的感应电压及感应电流,采用金属屏蔽层会流入电缆铺设的方式。对于一些非金属外表的电子设备,必要的要设计金属屏蔽网。

(五)接地电阻保护措施设计。信号机房的防雷接地接地电阻值一般小于4欧,多种接地共用一套接地装置时,电阻也应小于4欧。有时,接地装置不能达到国家要求的范围,或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时,可采用降阻剂和仿佛接地极。

(六)放电用保护措施设计。为确保电压,浪涌电流过大而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安装电涌保护器----SPD是一项必要的防护措施。对与电源进线,要求用特定的金属材料电缆,而对于电源线路,也需要安装电源防雷器。雷电袭击一般经由线路入侵,在高压端应安装避雷装置,低压端需要做多及防护措施。

三、结语

防雷工程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研究项目,加强计算机防雷防护,保护信息安全,避免雷击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是当今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受侵害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会带来突破性的进展,我们相信未来的防雷设计会越来越科学,完善安全。

参考文献:

[1]蔡纪鹤,陈峰,杨振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防雷设计[J].工程设计.低压电器现代建筑电气篇,2009,14

[2]赵桂萍.浅谈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J].中国科技信息,2008,9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要求 第5篇

毕业设计题目门户网站的规划-以新浪为例毕业设计类型方案设计

一、基本任务与要求

第1章 门户网站设计的一般技术

2.1 门户类型网站功能分析

2.2数据库设计软件介绍

2.3 界面设计软件介绍

2.4 后台设计软件介绍

第2章 门户网站设计技术分析

3.1 门户网站介绍(包括功能,栏目,网站地图、界面特点、主体颜色等)

3.2 门户网站的功能模块(各个一级栏目或者导航栏的功能、下级栏目介绍)

3.3 门户网站的数据处理(哪些数据需要保存,如何调用,如何传输,需要哪些表等)

3.4 门户的主要设计技术(前台开发技术,后台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交互技术等)

第3章门户类型网站的规划

4.1 门户类型网站的一般特点和功能透视

4.2 门户类型网站模块划分原则和常用模块

4.3 门户类型网站的数据处理方法

4.4 门户类型网站主页的设计方法

4.5 门户类型网站页面规划

4.6 门户类型网站的管理

二、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

1.选题:11月21日

2.撰写开题报告:11月21日-11月30日

3.收集资料及实施设计:12月01日-12月15日

4.完成设计说明书初稿:12月16日-01月15日

5.完成设计说明书修改稿:01月16号-02月15日

6.完成设计说明书定稿:02月16日-03月-15日

7.答辩:05月-06月

三、答辩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

毕业实践报告任务书

开题报告

中期报告

毕业实践报告

毕业设计指导记录表

答辩ppt

答辩评定表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计算机信息管理毕业生专业简历 第6篇

语言能力:(本文来源于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请注明)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良好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能进行Oracle数据库管理与维护,java编程;

擅长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

个人自传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第7篇

1.网站设计: 体育爱好者专题网站设计制作

2.网站设计:身体保健主题网站设计制作

3.网站设计:环境保护专题网站设计制作

4网站设计:军事天地专题网站制作

5.网站设计:电脑爱好者专题网站制作

6.网站设计:汽车之家专题网站制作

7.网站设计:家居装饰专题网站制作

8.网站设计:热爱大自然专题网站制作

9.网站设计:生命在于运动专题网站制作

10网站设计:养生知识专题网站制作

11.网站设计:节约用水专题网站制作

12.网站设计:食品安全专题网站制作

13.网站设计:美食专题网站制作

14.网站设计:旅游专题网站制作

15.网站设计:法律知识专题网站制作

16.网站设计:交通安全专题网站制作

17.网站设计:网上购物网站设计制作

设计要求:

1.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网站,不能含有空链接,至少包含20个页面。

2.必须按所给定主题制作,内容充实,链接完整,页面美观,自己主创内容须达80%以上。

3.所有页面要求布局合理、颜色搭配协调、美观大方;网站的各个页面尤其是首页,要内容充实,有技术含量。

4.每张网页的宽度均不超过900像素。

5.网站中所有文件、文件夹的命名全部使用英文字母和数字,不得使用汉字或全角符号,否则,将出现死链接。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要求 第8篇

目前, 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 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推动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许多专业都开设了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成为许多高校的通识平台课程。

计算机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应用, 不同行业对计算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因此, 高校中对应的不同专业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要求也会不一样。

我们不妨将计算机的研究和应用简单分为以下4种类型: (1) 计算机学科研究和应用类; (2) 工程技术和工业控制中的应用类; (3) 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类; (4) 其他方面的应用类。这样可清楚地看出不同类型的专业对计算机的不同要求。

1. 计算机学科研究和应用类的教学要求

计算机学科研究和应用类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

这类专业的特点是研究的目的和对象就是计算机本身, 因此,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 会把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原理与结构讲得非常全面和深入, 以使学生具有研究与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这种类型的学生将来主要在IT行业就业。

2. 工程技术和工业控制中的应用类的教学要求

这类专业较多, 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土木工程中的工程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

这类专业研究的目的和对象各不相同, 但其有两个共性:一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工程技术和工业控制中的各种问题, 即属于工程类和计算类的问题;二是其对计算机的要求主要是应用, 即应用计算机快速解决问题。因此,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 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几种工具软件或计算软件, 解决工程中的问题即可, 而没有必要对计算机系统内部的原理与结构作过多过深的教学。这种类型的学生将来主要在工业制造业或一些工程类、计算类的研究所就业。

3. 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类的教学要求

这类专业有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等专业。

这类专业也有两个共性:一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管理和商务中的各种问题, 它们属于管理类;二是它们对计算机的要求也主要是应用, 即应用计算机提高管理效率, 减少差错。这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会计算机能干什么, 而且要学会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特点, 去规划和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因此,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 对计算机的各种应用要学习比较多的内容, 特别还要将计算机的应用与管理相结合, 但仍然没有必要对计算机软硬件内部的原理与结构作过多过深的教学, 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般的了解就行。这种类型的学生将来主要在一些管理类或信息类的行业就业。

4. 其他方面的应用类的教学要求

计算机还可在教育、医疗、数字多媒体及其他生活方面应用, 相关学校也开设了相关专业, 如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艺术素养, 还要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这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主要就是讲授计算机在一些专门领域的工具软件的应用, 如利用计算机进行动画设计等。

综上所述, 不同类型的专业和领域对计算机的应用和要求有很大的差别, 学科所跨的领域也比较宽, 不可能也不应该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甚至名称类似的课程可能由于专业特点不一样, 教学的内容的侧重点也应不一样。所以, 一个学校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完全靠一个计算机系或计算机学院来统一开设, 是不科学的, 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只有每个专业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要求, 进行计算机教学模式和内容的研究, 开设适合本专业的计算机课程, 才能将专业特色体现出来, 才能将专业建设得更好。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特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既不同于计算机专业, 也有别于管理专业, 更不是计算机专业与管理专业的大拼盘, 而是基于现代管理理论, 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工具进行信息管理和信息处理的学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的一个专业。在该专业中计算机类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素养和技能、支撑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其在课程设置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因此, 构建适时、科学、合理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体系是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点, 决定了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特征, 即以管理为基础, 以信息科学为支撑,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管理与技术并重, 培养以应用为目标, 管理、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技术型管理人才。这一方向和目标要求在教学中以计算机作为工具, 注重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融合, 树立“技术进步促进管理理念的发展, 管理理念通过技术实现”的思想, 让学生获得信息化管理与决策的专业技能。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各高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方向上主要有信息技术导向型、管理导向型、信息资源导向型和公共管理导向型4种模式, 这些模式虽各有自身特点和优势, 但无论何种模式, 其课程体系的共同特点都是计算机类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且计算机类课程与管理类课程分界明显, 不能充分体现计算机技术与管理思想的融合与及本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特色需要。

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习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 提高加强管理的水平, 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该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培养具有信息分析能力与企业管理创新的知识, 具有驾驭信息资源知识与能力的新型管理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指学生能够在某一领域内将与其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具体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成为理论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高级技术工作者。其不同于研究型和学术型人才, 也不同于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来的技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 侧重于对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 没有必要对计算机系统内部各个组件的原理、结构及工作过程作过多过深的介绍, 而是应该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把计算机同管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应以计算机如何为管理服务或管理中如何应用计算机为主要宗旨, 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程序和案例贯穿其中。

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 构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核心内容, 体现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内在规律性, 使其区别于其他专业。

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几个要点

(1) 多用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 可以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以及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还可以达到帮他们进行复习的效果。

(2) 多用实例或多媒体演示。对于一些难点, 或不好理解的知识, 老师应多举一些实际例子或现场操作加以辅助说明, 如有可能, 应利用一些多媒体手段 (如动画、电影片段) 进行演示,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多做课程设计。有条件的课程可打破传统的作业模式, 将做习题改成做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尽量来源于实际工作中, 通过做课程设计可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

(4) 不断完善实践体系。各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有步骤、分阶段地来完成。这里每个阶段的内容设计, 都必须和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相关联, 如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信息化调研与咨询、网站设计、软件项目外包等。实践教学环节是能否实现信息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5) 灵活的考试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有条件的课程可打破一次考试定成绩的考核方法, 实现考试多样化, 采用笔试、口试、操作演示、开卷、闭卷、小论文、项目规划、项目设计或开发、答辩等形式全面考核学生整体水平。

三、结语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展, 不同的领域和专业对计算机的要求各不相同,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也无法用同一标准来统一, 只有深入研究各领域和各专业的特点, 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研究, 才能更好地促进各领域的发展。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类型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和教学模式, 然后专门分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模式和几个具体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吕永林, 师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类课程体系设计[J].计算机教育, 2010 (6) :15-18.

[2]王学颖, 黄淑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4 (3) :378-381.

[3]张基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与设计[J].计算机教育, 2005 (8) :48-5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要求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思考;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高职院校近些年来比较重视的一门专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怎样为社会培养具有高技能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比较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使得我国的大批企业蓬勃兴起,这种现状一方面使得毕业生的就业领域被拓宽,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对就业者的各方面技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加上近些年来高等院校不断施行扩招的政策,导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信息专业在开设和施教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只有不断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完善教学的课程设计体系,推动课程的合理化,才能使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教学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促进课程的专业化发展。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目前的教学现状

1.缺乏实习实训类课程的设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保证学生的顺利就业,为社会培养具有高技能知识和专业技术储备的人才,技能型人才才是高职院校培养的重点对象,但是,就现在的教学现状来看,高职院校在课程安排上,过分看重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反而忽视了对实习实训类课程的设置,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口头表述,背离了创新教育的本质,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太过落后和枯燥,不仅不利于学生培养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习热情,而且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成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受到很到的教学限制,不能充分地得到发挥,与高职人才的要求相悖,不利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学习内容不断增加。近几年来,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增加学生的课程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专业课的学习负担,学生学习的课程数量不断增多,课程的内容和难度也在不断提高,不可否认,高职院校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初衷是希望将压力变成动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但显然学校并没有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这样的教学改革不但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有效地把握,而且使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削弱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没有真正实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效果,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偏失。

3.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加快。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各大院校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不仅要求教师也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还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不断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加快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新自己的教学策略,这种思想本身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很多教师在施行该思想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偏差,过度重视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却忽视了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地整合和系统化,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知识的“求新求异”上,显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劲,而且也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做到系统的掌握。

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改革的思路

1.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高职院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就业,因此,在课程设置时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做一个详细的了解,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相关的课程,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高技能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才的就业,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将课程的设置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更加有针对性和应用价值,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更是如此,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一定要对本专业的就业信息进行相关的跟踪性社会调查,认识到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展开对课程的设置,使教学的课程体系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打破课程的界限,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地整合。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比较复杂,教师对课程的改革必须要以岗位对人才的知识需求结构为要求依据,建立合理系统的课程体系,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来设置课程吗,包括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领悟能力、学习基础、认知水平等都要做一个详细的调查了解,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取向以及所要面临的就业岗位对人才的需要等方面做好系统的课程内容整合,以知识结构为基本框架,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和專业素质进行培养,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操作、社会适应能力等的培养,在设置课程内容时,要把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融入到学生的实习实训当中,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的把握和理解,增强学生对理论性知识的感性认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加深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就业目标,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改革课程的教学形势,加强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传统的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公共课组成,这样的课程体系比较古板和陈旧,已经不适应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对自己的课程体系进行积极地改革实践,使之符合学生的就业要求,建立起由专业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所构成的新的课程设置体系,打破原先的课程自称体系的封闭状态,将专业课当作课程设置的中心,使专业基础课和基础课都围绕着专业课来展开教学,突出对实践课的重视,以专业课为核心,形成与其他课程横向衔接的发展态势,教师要根据专业技能培训的需要,做到每一课程的设置都要相对独立,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逐步接触和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另外,教师也应当在整体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实践实训练习的重视,为学生的实践操作制定专门的实训计划,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录用需求,鼓励学生多考一些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就业时的市场竞争力。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1.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边讲边练。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课程内容的讲解局限在了课堂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高职学生大多是一些文化基础课基础较差、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因为高考成绩不够理想而选择进入高职学校的,这些学生本来在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就与其他高等院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想在毕业后取得与高等院校学生平等的就业机会,就必须要加强对他们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求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本专业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学会边讲边练的方式,将课本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学生的感性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到计算机的组装和维修这一节的时候,教师只有引领学生到专业的教室去上课,让学生亲自进行动手实践操作,才能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结构以及功能在头脑中产生较为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在学生的能力训练方面,教学的思路首先是要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在学生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展开实践性的练习和训练,对于理论性的知识要求比较高,进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走的是理论——实践——理论的路子,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学校必须重视起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但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实践——理论——实践的新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动手实践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加强对学生的实践锻炼,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要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听教师的理论课程,从理论课程中找到解答问题的思路,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3.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设计必须要充分关注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加强对学生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能够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是创新类的人才,只有创新型的人才才能在社会上获得自己的发展空间,各企业对企业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都在不斷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提倡学生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来统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四、结语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有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也给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训练放在首要位置,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薇.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6

[2]滕艳平,郑影.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优化整合[J].高师理科学刊,2007,3

[3]崇岩,廖锦玉.论面向岗位的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教育[J].科技信息,2008,30

[4]刘修生,胡鹏.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现状与实践[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0,4

[5]杨馨,陆科.基于CC2005的高师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科技信息,2010,26

[6]罗汉云,宋勇.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科技资讯,2008,25

[7]王金矿.计算机硬件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要求 第10篇

1、学校综合管理系统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3、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

4、物资的购、销、存管理

5、电子商务管理系统

6、库存与成本核算管理

7、人事综合管理系统

8、交通管理系统

9、超市管理系统

10、高校学生管理系统

11、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

12、探索新型国际化战略

14、浅论网络营销

15、高校科研与技术开发管理

16、高校教学与课表制作管理

17、城市居民户籍管理

18、商品销售与市场预测管理

19、电信业务管理 20、工商税务管理

21、计量标准化管理

22、银行储蓄业务管理

23、城市供电管理

24、餐饮业管理

25、房地产管理

26、股票行情分析管理

27、大中型医院管理

28、数字图书馆管理

29、辅助决策系统 30、生产过程管理系统

31、贷款业务管理

32、财务管理

33、计算机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34、信息系统开发工具的设计与研究

35、论经济增长,创新的制度,创新的技术与企业家。

36、浅论企业文化是现代激发高业绩的竞争战略。

37、论述信息时代的管理改革。

38、浅析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要求 第11篇

一、论文基本要求

(一)论文应是学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论文的学术观点必须明确,且逻辑严谨,文字通畅。

(二)学位论文的字数。8000---10000(大约30页)

二、论文撰写要求

论文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封面

2、论文目录(中英文)

3、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4、正文

5、结束语 56参考文献

7、致谢

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题目不超过20个汉字。

2.中文摘要:300---500字。包括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等。

3.中英文关键词:3-5个,用分号“;”隔开。

4.英文摘要:300---500字。

5.正文:论文的核心部分。

(1)引言(综述)

该部分重点阐述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包括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尚未解决的问题);本论文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

(2)具体工作

该部分是论文的核心,也是作者的具体研究工作。要求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语言规范。

7.注释:论文中凡属原文引用他人的观点、结论、数据等,须加注释。注释应作为脚注在当页下分散著录,圆圈标注,例如①②„„

8.结论:概括性语言,要求精炼。着重总结研究工作中创造性的成果(新的见解、发现和发展),以及在相关领域中的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

9.参考文献

按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的顺序,列于文后,格式应规范,一律用右上标的格式。

1)文献为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 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 年份, 期数, 起止页码(参《太原科技大学学报》).例:[1] 王磊磊.一种基于全景图的三维房间导航方法.软件学报, 2002, 13, 31-35.[1] Lei-lei Wang, John Smith.Error Analysis of the Pure Rotation-based Self-Calibration.Chemistry Institute, 2002, 13, 31-35.2)文献为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年份,起止页码(参《山西大学学报》).例:[1] 王磊磊.三维房间导航方法.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2, 54-56.[1] Lei-lei Wang.Error Analysis Methods.Cambridge, Cambra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54-56.3)文献为其他类型成果(获奖、专利、鉴定等)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 作者.项目名称.获奖名称、等级或鉴定单位,时间.例:[1] 王磊磊.由富烯配体合成茂金属化合物的研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1120415,2004.[1] Lei-lei Wang.Error Analysis of Pure Rotation-based Self-Calibrat.Patent, Patent number: ZL01120415, 2004.10.致谢:对在论文完成过程中给予的各类资助、指导及协助完成论文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的单位或个人表示的谢意。

三学位论文排版要求

(一)论文封面论文封面的题头写“太原科技大学200X届毕业论文”。字体为二号宋体加粗。

论文题目用小一号宋体加粗,居中。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学科专业等提问项用四号黑体,个人相关信息用四号宋体。

(二)中文目录

“目录”二字为三号黑体,每字间空一格(注:“一格”的标准为一个汉字,以下同)。一级标题为小四号黑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为小四号宋体。要求自动生成目录。

(三)英文目录要求三号黑体,题头“Contents” 要求三号Times New Roman加粗,一级标题要求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二级三级要求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四)中文摘要

1.“中文摘要”四字(小三号黑体),每字间空一格。

2.“中文摘要”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

3.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宋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五)英文摘要

“ABSTRACT(小三号Times New Roman加粗)”下空一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四号Times New Roman),摘要内容后下空两行打印“Key words(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其后关键词小写,(四号Times New Roman),每个关键词的首字母大写,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六)正文

论文正文和参考文献为宋体小四号字;一级标题为三号黑体,段前段后各空0.5行;二级标题为四号黑体,段前段后各空0.3行;三级标题为小四号黑体。

(七)页面设置

1一律用A4纸双面打印。

2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各2.75cm,左右各2.8 cm,页眉1.9cm,页脚2.2cm,行间距固定值22磅。

3从正文开始标页码,单页码标在正面,双页码标在反面,页码居中。

(六)页眉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要求 第12篇

1 、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设计

2 、MIS中的业务构件模型应用

3 、电子商务中的业务构件模型应用

4 、基于工作流的MIS实现

5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6 、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7 、基于网上评教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8 、基于B/W/S模式的MIS开发

10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绩效评价模型

11 、物流管理系统的实现

12、财税库行联网系统接口设计

13、财税库行联网系统中的数据库设计

14 、社区管理系统的实现

15、校园网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研究

16、网上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7、论网络经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8、中小企业的ERP研究

19、中小企业的SCM研究

20、中小企业的CRM研究

21、网上银行的安全性研究

22、网上支付的安全性研究

23、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

24、论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25、网上购物的安全性研究

26、论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共享

27、网上审计中数据转换研究

28、商务智能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29、多Agent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30、网上交易的诚信研究

31、论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集成

32、数据挖掘技术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研究

33、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

34、构件技术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35、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研究

36、论管理 .组织和技术在MIS的关系

37、IT项目招标研究

38、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实现策略

39、论信息系统风险管理

40、论信息系统中的项目管理

41、论各类人员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42、论信息系统维护策略

43、中小企业信息化体系结构研究

44、论我国软件外包的发展与对策

45、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实现

46、基于WEB的信息系统实现

47、SOA在信息系统的实现研究

48、农村信息化研究

49、数字矿山研究

50、制造业信息化研究

51、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要求 第13篇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我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于2002年开设, 原专业名为“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 2004年根据《全国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改名为“计算机信息管理”, 隶属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 (软件学院) 。2012年, 本专业有“ERP应用与服务”和“ORACLE数据库管理与维护”两个方向。本科层次的信息管理专业在专业目录上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 而在高职层次上则隶属于电子信息大类。对此, 我们的理解是:该分类是以培养人才的层次不同为依据的。因此,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应将IT产业主流技术作为专业的发展内涵。

通过调研行业企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 我们对近三届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了跟踪调查, 确定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 本专业的岗位指向如图1所示: (1) 初次就业岗:ERP专员、数据库专员、IT信息服务员 (IT产品销售员、客服人员、系统售前助理、系统售后服务员、系统技术支持员等) ; (2) 目标就业岗:ERP助理工程师、数据库助理工程师; (3) 职业发展岗:项目经理; (4) 拓展岗:测试员、软件开发工程师等。

基于高职的使命和市场背景, 我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熟练掌握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方法, 掌握信息管理和数据库应用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具有ERP系统的实施与服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与管理等能力, 拥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 适应‘珠三角’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及先进制造业等行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的“信息、服务与管理”型信息技术人才, 既区别于普通本科信息管理专业高端人才, 又区别于计算机学院下的其他信息类专业人才。“信息”指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 具备信息技术使用和信息处理能力;“服务”指学生具备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思想理念, 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IT产品采购、IT产品营销、技术服务、IT业务咨询服务等服务型岗位工作;“管理”指学生具备企业行业的知识, 熟悉一般的企业业务流程。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根据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遵循“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原则的基础上, 专业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性实践、专业拓展能力、拓展素质等6个模块构成。根据专业群建设的需要, 按照“平台+模块”的方式进行课程组合与课程教学组织。该构建过程如图2所示。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需求的原则要以专业调研为基础, 深入分析专业面向区域内的就业岗位、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能力要求、任职资格等, 关注“珠三角”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信息管理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新趋势, 准确定位, 使课程体系既具有学校特色, 又能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校企深度融合共建专业机制的原则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实际, 突出“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理念,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及“教学企业”的作用,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订单培养以及“校企双主体”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基于工作过程 (项目导向) 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原则要以就业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 (项目导向) 的课程体系。要按照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围绕职业岗位及核心技能培养设置课程,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和任务的、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现代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同时, 实现课证融通。

“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改革的原则课程设置提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设计, 融“教学做”于一体。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 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重视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以及模拟教学等,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学生为本, 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的原则要注意因材施教,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积极创造条件, 并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给予学生选择工作岗位方向、课程模块、课程及学习进程的自主权, 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的提高。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工作过程系统化是当前高职课程建设的最新理念。具体步骤是根据职业岗位群职责, 分解该岗位包括的典型任务, 分析典型任务对应的行动领域, 明确学生所需的知识、素质与能力, 推导出相关的学习领域。在课程构建过程中, 首先确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目标岗位群是ERP助理工程师和数据库助理工程师, 在归纳出6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 分别分析每个工作任务的行动领域, 完成每个工作任务都需要两种以上的职业能力, 细化行动领域可以得出各个岗位对应的学习领域, 如表1所示。在对信息管理岗位群能力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整理的基础上, 可将职业能力归纳为计算机应用能力、数据库应用能力、网络应用能力、ERP应用与实施能力、系统开发能力等五大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与职业岗位的关系如图3所示。其中, 网络技术、操作系统和Office系统是各个工作岗位的行动能力基础, 由学院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组成, 软件开发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在课程体系结构图的最上端, 由ERP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组成, 对应信息管理专业的两个方向, 这些课程模块分别支撑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

以专业群为依托进行课程组合和教学组织专业群是高职院校教学组织的新形式, 根据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群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特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和另外两个专业“软件技术”和“游戏软件开发”共同组成“软件与应用”专业群, 专业群中的软件技术专业2010年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群背景下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以重点专业为龙头, 面向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节点的课程体系, 是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我们依托专业群进行课程组合和教学组织, 建立了“平台+模块”式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如图4所示。该课程体系建立了学院平台课、专业群平台课、两个专业方向的核心能力模块课程和两个专业拓展能力模块课程 (选修) 。每个专业核心能力模块包括5门课程, 每个专业拓展能力课程模块包括3门左右的课程, 基本素质课程模块 (必修) 包括军训和入学教育 (含军事理论) 、政治理论、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就业指导等课程;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选修) 包括人文、艺术、创业方法与实训、现代信息技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各种特长类项目、各种竞赛类项目、各种技能训练项目和各种社会服务项目等内容。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特色

我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定位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立足珠海, 遵循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 坚持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与素质为重点, 坚持改革创新, 坚持“订单班”的特色教育, 坚持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 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专业课程体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依托国际合作的课程体系建设2009年, 我院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进行了国际合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首先, 与ERP业界市场排行第一的德国SAP系统服务商合作开设了“SAP Business One订单班”。其次, 积极与世界上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企业软件供应商Oracle联系, 成功加入甲骨文公司的Oracle Academy教育培训合作项目。“SAP Business One订单班”共育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 课程体系由双方商议确定, 解决了“订单班”学生100%企业实习和80%从事SAP工作 (SAP相关岗位是业界广泛认可的高薪、职业发展前景良好的岗位) 的问题, 实习学生受到企业认可和好评。在合作过程中,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负责ERP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课程教学, 企业负责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软件应用, 进行项目管理和软件实施等课程教学。实习环节由企业工程师直接指导和管理, 学生以员工身份接受任务, 按照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开展工作, 最终完成合乎企业标准要求的系统定制开发或实施任务。Oracle公司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开展合作, 赠送给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Oracle数据库、中间件、开发工具等软件价值约二百万元, 同时, 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免费提供了大量信息技术相关课件、教师师资培训资格及学生认证考试优惠券 (OCP在欧美业界属于年薪10万美金以上的顶级IT证书) , 双方在教学资源国际化、教学过程企业化等方面开展了合作。

系列化的实践平台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积极与ERP生产与服务企业、ERP应用企业和现代服务企业等合作, 校企联手设计了课程体系并开发了课程。本专业构建了系列实践教学平台, 利用金蝶K/3 ERP系统、金蝶BOS开发平台、企业沙盘模拟系统等作为ERP课程体系的实践平台;采用Visua Studio、SQL Server数据库、Oracle数据库平台等作为软件开发和数据库课程的实践平台。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做”训练、项目实训、社会实践、技能考证及顶岗实习五个环节, 采用多层次、分阶段的教学形式, 实践教学做到三年不断线, 逐步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实现了学生向企业“准员工”的转变。

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我院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 积极承担各种社会服务进行辅助教学, 主要方式有:各类纵向项目、面向企业的信息化项目、面向学校的信息化项目、面向行业企业的培训和服务等等。近年来, 专业群共承担包括校企合作项目在内的省、市各类科研项目13项、教改项目9项, 其中, 有“粤港重点攻关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通过校企合作完成了包括珠海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知证网”在内的21项技术服务项目, 完成产品自主研发2项, 为广东远光软件有限公司等单位培训员工1680人次。

课程体系融入层次化的专业技能本专业实行证书递进制, 为学生分层次就业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学生在校期间, 相关专业技能证书考试贯穿始终。这些证书包括:会计证、高新技术各模块认证、金蝶K/3ERP工程师各模块认证、Sap businessOne认证和Oracle OCA认证等等。这些证书的获取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的认可, 同时, 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经过重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我院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上走出了一条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新路子。目前, 本专业与多家国内外知名的ERP和数据库软件厂商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并在2011“金蝶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上荣获广东省二等奖, 本专业的特色教育使我院2010、2011届的毕业生成为直接受益者, 两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高达98.5%, 2011年本专业5月份初次就业率统计数据为95.08%, 优质就业率达到60%以上。我院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虽然在专业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仍需继续努力, 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 坚持“订单班”的特色教育, 坚持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 争取将本专业建设成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的特色专业。

摘要:在提出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 对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ERP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 旨在总结该课程体系构建的特色。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2011-04-20].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3907/n11368223/13718738.html.

[2]张德芬.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9) :32-35.

[3]唐文晶, 李红.德国职业学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8) :92-95.

[4]陈健, 田祖佑.高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5) :19-20.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要求 第14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2

计算机信息管理是科技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之间进行技术战斗的重要屏障工具。高职院校是培养该方面人才的重要力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对该专业进行及时更新。同时,教师应该灵活地安排专业课堂,完善专业实验训练基地的规划及建设,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及能力,及时地改进教学模式,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创新。

一、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目标

1.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明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创建新型实践教学结构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即将“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并倡导“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培养模式。这不仅是一种理性思维,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对现代经济生活的一种对接与呼应,要求高职学生在专业技术方面实际动手能力强,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安心在第一线工作,具有沟通、合作、组织、管理与协调工作能力和相关技术熟练应用并产生效益的能力。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施行一书多证制

在高职教育发展中,尤其在信息社会的网络环境中,面对着教育观念、教育对象、教育资源以及教育过程的开放,这本身就意味着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可能适应,这就需要改革。将学校教育和社会考核结合起来,做到实践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一致,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以促进学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增加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3.改革课程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创建高职特色课程

一是理论课程适当的压缩和增删,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调整理论与实践学时数的比例,加重实践课程教学的学时数,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环境;二是增加了实用性、新颖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色课程,以满足信息技术行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4.改革落后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加技能性考核,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等教学手段应用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中,以现场教学为核心,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实践现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立学生的直观认识和能力训练,以学生掌握的专业课程技术水平的高低来考核和评价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思考、独立设计、独立实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理论联系实际,安排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走工学结合的道路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理论与实际联系松散的现状,加大与中小企业的联系,使学生有机会参加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转变观念,走入到现实社会中去;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和社会经验;训练学生的适应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善于沟通和虚心学习的精神。真正走求学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

二、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与素质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属于高新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由计算机技术学科及管理技术学科交叉而成的学科,其在偏重计算机技术学科的基础上,与管理技术学科相联接,进行融会贯通,旨在帮助人类通过计算机的操作完成各种信息管理知识方面的运行。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计算机信息为主体的科学技术革命的进程在不断加速,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逐渐受到重视和广泛运用,学校则成为培养该专业高素质的人才的部门,教师成为塑造人才的重要性决定条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将学生培养为合格的公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其次,教师在完善自身专业素质的前提下,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专业实验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最后,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方面的计算机硬件构成组装,掌握软件开发的知识,熟知计算机系统维护,能够熟练地进行准确的信息统计分析,在以上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网络运行维护及管理。

三、从社会现实着手,进行技术培养

现在,人类文明的进程轨迹已由工业化社会模式转为信息技术化社会模式,在这个全新的社会化模式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最具潜在发展能力的专业,也是一个对社会发展极具推动力的专业。

近年来,计算机信息资源成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战略资源,计算机信息专业与管理专业的有效结合成为各国在经济及科学技术领域的竞争点,同时也成为衡量国家与地区现代化发展情况及当地基本综合能力的重要评价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相伴而来的是新一轮技术性的挑战及调整,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作为培养此类人才的学校及教师,更应该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打破旧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此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普及率,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技术性人才。

1.产学结合,“零距离”培养人才

产学结合是培养高素质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性人才的新模式。其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是把行业准入标准导入教学内容,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实训计划。产学结合引发教学改革,涉及到课程内容的重组、教材、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变革。其目的是与企业人才规格接轨,与劳动就业接轨。充分利用教室、实训室、企业实习场所,做到三个“无缝对接”,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训环节与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对接;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重点是把行业职业(准入)资格导入教学内容,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实训计划。

1.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理论内容的重组以主干课程为核心,以产业技术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载体为框架,建立了多技术一体化的、动态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适用的基础理论,满足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并使学生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1.2实训教学与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对接。应用型人才强调实践性,即动手能力,在教学计划中,需安排大量的课时(约60%左右)作为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循序渐进、覆盖面较广、针对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配套且独立设置的实训项目,给学生以充分的动手能力培养。

1.3实习场所,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学校需加强同企业的合作,条件允许可将学生放到企业中去,利用企业工作现场和最新的生产技术,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学生在企业接触到生产实践或工程项目,充实了实际工作经验,使教育、训练、应用三者的有机结合。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注重学生适应技术及其应用发展能力的培养

对合格毕业生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是:能适应、甚至受益于计算机信息管理发展和应用发展一直保持的快速变化。怎样在实践中完成这样的目标呢?一方面,高速发展向教师们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必须更新课程的内容并对教学实践设备进行升级;另一方面,要求教学从知识的单向传输转变到鼓励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模式上来。

从本质上来,这就要求教育能够教导学生去按照适应未来需要进行学习和修养,除了给学生较扎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外,还要时常向学生灌输一种能激发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持续学习的思想,使学生建立需要不断学习的观念。

3.以课程建设为主线

课程建设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落脚点也在抓课程建设,通过课程建设将整体专业建设落实到行动中。在进行课程建设时要遵循以下原则: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相一致的原则;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创新,形成特色的原则;技术及时更新的原则;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原则。

在专业课程建设中,人们往往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学生技能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对于课程本身所应蕴含的教育意义(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有所忽视,而这恰恰是教育的终级目的。当前,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应注意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贯穿于专业课程中,尤其是网络道德的培养更应该由各门专业课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在国外进行的相关研究中,在专业课中进行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效果会更好,在其课程建设中应用这一研究成果。

课程建设的质量评价包括二种类型:首先是定性评价;其次是定量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是才是科学的课程建设评价。在课程评价中还应坚持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要涵盖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对课程建设的评价要全方位进行。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要遴选出重点评价内容,加大其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既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又注重评价的重点性。在评价过程中善于发现所建设课程的特色与优点。

参考文献:

[1]钮邵芳.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网站建设与管理方向人才管理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2(9).

[2]李蓉.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内涵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5).

[3]樊月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C].2012(06).

[4]丁水娟.运用目标激励理论,夯实高职学生就业之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5]章蔚中,张兴旺,等.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3,(2):35-37.

上一篇:海科社区年终述职报告下一篇:我健康的生活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