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历年试题及答案

2024-07-26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历年试题及答案(精选7篇)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历年试题及答案 第1篇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历年试题及答案

(二)电大《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2015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30 分)1.(C)在1861 年出版的《幼儿园教育学》,标志着学前教育学独立。A.夸美纽斯 B.杜威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2.学前教育的构成要素是学前教育者、学前受教育者、(B)。A.教育手段 B.学前教育措施 c.保育设备 D.教育内容 3.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于1903 年建立在(A)。A.武昌 B.长沙 c.汉口 D.上海 4.情感体验性原则是(D)的基本原则。

A.幼儿体育 B.幼儿智育 c.幼儿德育 D.幼儿美育

5.为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形成提供思想指导的是(A)。A.杜威 B.福禄培尔 c.蒙台梭利 D.欧文 6..“最近发展区”属于以下理论中的(A)。

A.社会文化理论 B.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c.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7.(D)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公立的独立幼师。A.陈嘉庚 B.熊希龄 c.陶行知 D.陈鹤琴

8.以下哪一个不是幼儿园教师的主要专业素养?(D)A.儿童观 B.观察幼儿的能力 c.与家长交流的能力 D.进行科研的能力

9.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中要求教师要在了解幼儿特点与需要的基础上,为幼儿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与能力培养提供环境条件及经验的支持,同时,又要给孩子提供主动练习的机会。这一要求体现了一日生活活动组织的(D)。

A.保教结合原则 B.连续性与一致性相结合的原则 c.全面管理与个别照顾相结合的原则 D.支持性与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10.放大镜、天平、水箱等材料应投放在(C)。A.操作区 B.木工区 c.科学区 D.积木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 分,共15 分)11.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

12.幼儿园环境: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部环境,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3.幼儿能力适应:能力适应是指儿童具备进入小学之后所必须具有的基本学习、交往等各项能力。包括学习上基本的听写能力、简单的背诵和复述能力、计算能力、以及阅读理解等学习能力;生活中基本的交往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在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问题;任务意识,能否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主动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等。

三、简答题(每题10 分,共20 分} 14.简述国外近现代有哪些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1)欧文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欧文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以欧文等人的幼儿学校理论的传播和应用为特征而形成的,理论代表是欧文和怀尔德斯平。(2)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福禄培尔学前教育流派是因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的传播、应用而形成,理论代表是福禄培尔及其支持者。(3)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流派: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围绕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传播、应用而形成的,理论代表是蒙台梭利及其支持者。(4)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美国,对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均有所批判。(5)苏联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学前教育理论。理论代表是克鲁普斯卡娅、乌索娃、福辽莉娜等。

15.现代社会,幼儿教师必须承担多重角色,请讨论一下有哪些角色需要幼儿教师扮演?

(1)教育者:①班级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创设者;②幼儿的观察者和研究者;③幼儿的榜样和示范者;④幼儿学习的引导者。(2)公共关系的协调者。(3)幼儿游戏的伙伴。(4)幼儿的第二任母亲,也是幼儿的知心朋友。(5)既是学前教育实践者,也是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和建构者。

四、论述题(1 5 分)16.怎样正确理解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如下:①发展决定教育。儿童发展的状况制约着学前教育的难易程度,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儿童发展制约着教育,教育从属于发展。比如,3-6 岁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尚未达到抽象逻辑思维的水平,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就最好是建立在表象水平的基础之上。又比如,幼儿园孩子的生活能力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在生活与游戏中进行随机的教育成了最恰当的教学方式。②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育可以创造发展。没有教育,儿童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能是一个纯粹的生物体,所以教育决定了发展,制约着发展。③教育对发展的创造并不是任意的,教育所创造的发展必然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符合发展的自然进程。因此,教育与儿童发展相互制约,相互决定。结合实际(5 分)。

五、案例分析(20 分)(字数不得少于300 字)17.春天,万物复苏,两位老师带着两组幼儿到郊外写生。刚到目的地,孩子们还来不及喘口气,更没有来得及顾暇周围宜人的环境,只听第一组教师说“开始作画吧,你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幼儿不知如何去观察,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则“埋头苦作”偏不看,十分钟过去,第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而第二组的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叫幼儿画,而是让幼儿去仔细观察他们喜欢的花和树,先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孩子们三三两两的四处观察,有在柳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的,有弯着腰嗅花香的,有正在争论那些树的造型是人工还是自然生成的,老师也蹲在孩子们中间一起观察讨论。又是十分钟过去,当第一组已结束了绘画活动时,第二组幼儿才开始作画,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画画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

请根据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分析教师两种不同的指导方式给幼儿带来的学习体验有何差异?要求:(1)结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2)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统一,语言通畅;(3)分析文字在300 字以上。

要点:(1)儿童的学习是其好奇心的表现,是积极、主动、持续的过程,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第一,操作,这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形式;第二,游戏,这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形式;第三,模仿,这是儿童学习的基本形式;第四,交往,这是儿童学习的积极形式,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应该基于儿童学习的方式。(2)教师的指导对儿童学习很重要,因为教师是开启儿童智力之窗的建筑师。首先,体现在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丰富幼儿的知识橄念;再次,体现在教师培养幼儿的技能技巧;最后,体现在教师提高幼儿的智力智能上。而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第一组的教师对儿童的指导较少,而且不考虑儿童学习的特点和方式;第二组教师先让儿童观察花和树,让儿童与花和树木充分接触,感受花和树木的特点,并通过让儿童自己讨论、和教师讨论等方式促进儿童的学习,充分考虑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习的方式,为儿童提供了积极的体验。(3)这两种学习方式给儿童带来了不同的学习体验:第一组儿童的学习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儿童在这样的活动中没有感受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第二组儿童通过充分与环境相互作用,不仅了解和掌握了花和树的外形和特征,而且整个学习过程是非常快乐的,最后画面也是为了表达内心的这种体验与感受,这组进行的学习才是儿童真正的学习。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历年试题及答案 第2篇

说明: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课程考核:形考(比例50%、手段网络);终考(比例50%、手段机考)。

形考任务一

试题及答案

[题目]教育

[答案]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题目]教育学

[答案]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教师如何更科学的有效的培养人的科学。教育学是在人类的教育活动进行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过程之后才逐渐出现的,先期仅仅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随后才诞生具有初步体系的教育学。

[题目]教育科学

[答案]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称。

[题目]教育思想

[答案]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题目]教育规律

[答案]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题目]义务教育

[答案]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或者:(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中的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题目]学制

[答案]即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题目]终身教育

[答案]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看,终身教育包括整个教育过程,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按照某些预订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方向的发展。

[题目]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答案](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题目]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案](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2)重视早期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题目]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答案]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题目]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答案]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即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与个性,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想目标具备坚实的基础。其次,素质教育的实施还要落实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如教学、教育实践或实习、课外活动等,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完成全面素质教育的任务。

形考任务二

试题及答案

[题目]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

[答案]

生理前提作用

[题目]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等各方面。

[答案]

教学内容;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教学方法、教学设备

[题目]教育内容受如下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答案]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社会文化本体

[题目]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等规律。

[答案]

不平衡性;

顺序性;

阶段性

[题目]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答案]

政治经济制度

[题目]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答案]

人口数量;

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

[题目]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答案]

不平衡性

[题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答案]

环境

[题目]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答案]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题目]心理学理论为我们认识人的发展及其规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是()。

[答案]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题目]受教育权利是受()制约的。

[答案]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题目]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多元的目标,其内容包括()。

[答案]

教师素质现代化;

教育内容现代化;

教育观念现代化;

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

教育管理现代化

[题目]人口增长率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教育因素()。

[答案]

教育质量;

教育结构;

教育发展规模

[题目]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答案]

个别差异性

[题目]教育产业作为其他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前提产业,决定了其在社会大系统中具有()的产业地位。

[答案]

先导性;

全局性;

基础性

[题目]赞科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

[答案]

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

高难度原则;

高速度原则

[题目]人类历史上的狼孩事例,说明了()。

[答案]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题目]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

[答案]

(1)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由内因与外因构成的,共同推动人的身心发展;(2)顺序性;(3)阶段性;(4)不均衡性;(5)个别差异性。

[题目]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案]

(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3)教育是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4)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

[题目]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案]

(1)传递-保存文化功能;(2)传播-丰富文化功能;(3)选择-提升文化功能;(4)创造-更新文化功能.[题目]如何理解教育优先发展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答案]

所谓教育优先发展有两个内涵,其一是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其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因此教育优先发展又可称为教育超前发展或教育先行。

教育优先发展在当今世界成为各国政府的战略决策并加以推行,其理论根据就在于从教育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即教育的三性——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出发。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一系列要素和机制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的,但从根本上是由一代代人主体地位的上升、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的。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决定作用,这种决定性和教育本体功能向社会功能的转变,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确认提供了理论基础。单一科技和经济的进步并不能导致社会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人的素质的提高是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一切先进的科技与文化、现实的生产力与非现实的生产力都是由人所创造的,教育产业是所有其他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前提产业,即基础性、全局性产业。由于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决定作用,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培养未来人,这就表现了教育对各行各业的先导作用。

(2)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高速度的态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总量在激增,知识更新的周期在迅速递减,教育周期却不能因此而缩短。由于教育对国家和个人的重大作用,出现了教育时段向两端的延伸,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未来人的超前性。

由此可见,教育优先发展已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题目]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被认为是教育经济学的创始人。他说: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其作用是远远超过被看作实际价值的建筑物、设施、库存物资等物力资本的。在谈到人力资源时说: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

舒尔茨根据其人力资本学说,对美国历年高等教育费的收益率进行了计算。结果是,美国1929年到1957年教育投资在增加国民收入中作出贡献的比率是33%。由此出发,请谈谈你对教育所担负的经济功能的看法。

[答案](1)从辩证唯物主义者的立场以及辩证法的观点看,人在生产过程中是到关重要的,因此对人的教育投入就是对将来经济增长的最好投入。

(2)有人说:教育是生产力,这一点都过分,因为决定生产力高低的人的素质,即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高低。

(3)教育投入与成效的周期是漫长的持续的。

(4)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水平的高低,即人力资源水平的高低,完全控制着经济水平的高低。

形考任务三

试题及答案

[题目]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等。

[答案]

涂尔干;

孔德;

那托尔普

[题目]人本主义者所持的教育目的观是()。

[答案]

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生活本位论;

文化本位论

[题目]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主要包括()。

[答案]

前言;

术语解释;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题目]规定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性质、总方向、总目标的是()。

[答案]

教育方针

[题目]课程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答案]

学习年限;

时间分配;

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

[题目]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从小学至高中设置了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

[答案]

社区服务;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劳动与技术教育;

社会实践

[题目]1993年,美国政府在()中,确定了美国国家的八大教育目标。

[答案]

《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题目]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形式包括()。

[答案]

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科书

[题目]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它们是()。

[答案]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认知;

学会生存;

学会做事

[题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内容包括()。

[答案]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研究性学习;

劳动与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

[题目]规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要求或共同标准的是()。

[答案]

教育目的[题目]咨询与指导的主要内容有()。

[答案]

心理咨询与指导;

学习指导;

职业生涯指导;

休闲指导

[题目]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

[答案]

咨询与指导;

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

[题目]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如下多种智力的组合()。

[答案]

人际交往智力;

自我反省智力、自我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

视觉/空间关系、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

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

[题目]现代社会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案]

现代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开放性;(2)群众性;(3)多样性;(4)补偿性;(5)融合性。

[题目]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答案]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的学习;(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题目]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答案]

个人全面发展的涵义:(1)量的方面——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2)质的方面——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3)度的方向——个人智—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本质和核心是:每个社会成员在智力和体力上都得到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的发展。这一思想的本质特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全面发展的人的量的方面规定性—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

多方面是指发展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尽可能是指在考虑社会条件和个人自身发展的差异和可能性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主观努力,尽可能地多方面地发展。

第二、全面发展人的质的方面规定性—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充分是指个人的智力和体力两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对发展的深度和程度的要求和规定。

第三、全面发展的人的度的方面规定性—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

统一的含义包括两个要点:

第一,统一于个体;

第二,统一于物质生产的劳动过程中。

[题目]试述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

[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培养学生综合探究能力为目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感受生活、学以致用的体验性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不同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教育途径,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丰富生活体验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实践为取向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实践意识的养成,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在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过程。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得各种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实现理性认识的巩固和升华,学生通过走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显示,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方式,能够增长直接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第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体验为核心的活动,为学生打开了一条通往现实生活世界的通道。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加强了学生和社会的联系,使得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寻求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渠道和空间多样化,学习方式情趣化、生活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融入到完整的社会生活中,得到丰富的生活体验。

第三,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形成学生的服务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把获得社会实践知识、获得社会认识、掌握服务社会的本领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勇于担负社会责任的社会观念和服务社会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同时,形成公民应具有的良好素质,从而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能力等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

总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题目]一位语文老师走进二年级一班的教室,准备给同学们上新教材《小山羊》这一课。他刚走上讲台,只听教室的窗外传来消防车的警笛声,同学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警笛声吸引,呼啦离开各自的座位,趴在临街的窗户上,好奇地观看消防车,边看还不停地边议论。这位老师没有把小学生制止住,让他们回到各自座位上,认真学《小山羊》这一课。而是把消防车作为一种绝好的课程资源来加以利用,因势利导,让小同学们围绕着消防车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听说读写训练课。

请分析,该教师的做法是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答案]老师的做法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了研究性学习这个新的课改方针。

(1)课程标准只是对学生某一学习阶段的行为描述,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的,渴望而不可及的。

(2)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科书。

(3)研究性学习是针对接受性学习而言的。与传统的接受学习比起来,研究性学习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的研究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来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本案例就是运用消防车这一实际场景,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4)教师通过消防车这一实际场景,因地制宜的,灵活生动的一改原来准备的教学计划,而是生动的。活泼的,在很难出现的实地场景中,运用学生的兴趣、好奇来激发学生的获取知识、回忆知识的教学模式,符合新教改的精神。

形考任务四

试题及答案

[题目]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

[答案]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题目]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答案]

无歧视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儿童权益最佳原则;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题目]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

[答案]

安全的权利;

受教育的权利;

受尊重的权利

[题目]下列答案中哪些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案]针对性;

权威性;

终身性;

感染性

[题目]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

[答案]

活动中心;

社会中心;

儿童中心

[题目]教师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有:()。

[答案]

教师专业知识;

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精神

[题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是:()。

[答案]

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

教师职业职能的转变;

教师职业被认定为专业性职业;

教师的终身教育得以实施;

教会学习是教师职业的新的工作方式

[题目]道尔顿学校模式要求教师的工作坚持三项原则,即()。

[答案]

时间预算;

合作;

自由

[题目]社会教育(狭义)

[答案]

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题目]教师教育与师范教育

[答案]

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师范教育是指按照教师的规范、标准培养训练教师的教育,主要是指教师的职前教育;教师教育则是统合了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个概念的新概念。

[题目]教师职业专业化

[答案]所谓教师职业专业化是说: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要按照专业标准,使教师职业成为专业性职业;教师职业成为专业,需要一个过程。

[题目]三种教育力量整合的重要性有哪些?

[答案]

(1)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教育在时空上的相互衔接;(2)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整个教育方向上的高度一致;(3)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加强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

[题目]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策略(或可能性)是什么?

[答案]

(1)提高教师职业对教育理论的依赖性;(2)延长教师培养年限,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3)严格教师的入职和解职标准,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性;(4)厉行严格的教师职业规范。

[题目]当代学生的时代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案]

(1)主体意识增强;(2)信息获取方式多样;(3)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4)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题目]请你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教师教育的发展轨迹和变化特点。

[答案]

(1)职前教育由低向高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如中等师范教育已被高等师范教育所取代;(2)教师培养模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即综合大学培养教师已经成为潮流;(3)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化,教师培养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已经达成共识。

[题目]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促进教师在业内获得发展的(如果你是教师,则谈谈你是如何在业内获得发展的)?

[答案]

(1)所谓教师职业专业化是说: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要按照专业标准,使教师职业成为专业性职业;教师职业成为专业,需要一个过程。但目前教师职业离专业标准还相差很远,还处于半专业状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努力。

(2)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素质,这包括在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都得到提高,为此就必须提倡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进行业务进修,同时严格教师的入职和解职资格、厉行严格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

(3)就促进教师在业内获得发展来说,其影响因素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因素又包括系统外因素和系统内因素:前者是指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因素;后者是指学校内的因素(如果你是校长或教育行政人员,可以着重从教研活动、学校制度、教学条件等方面来谈此问题)。主观因素包括教职观、情感、教师知能和遭遇等(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可以着重从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看法、自己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等方面来谈此问题)。

[题目]2003年全国十杰教师朱兆林曾教过一个叫赵宁的学生。这个有着领袖能力的男生,曾经带着自己的足球队员偷偷翻过围网进场踢球;曾经为了保护小同学和人打架留下青紫的伤痕。他各科成绩倒数,却有一个威武的绰号——将军。将军十分喜爱军事,不论上什么课,赵宁都会借回答问题开始军事话题讲演。

一天,朱兆林刚进课堂,赵宁就又成了被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向朱兆林报告今天将军闯祸的经过。她听了一会儿,扬手让大家安静:同学们,我清楚了,他又‘挺身而出’了是吧?停顿了一下,朱兆林大声说:挺身而出才是合格的军人!也许未来共和国将军中就有赵宁的名字,他很可能是我们的骄傲!全班默然。从此,将军被提审的次数越来越少,他对朱老师发自内心地折服了。一次,他没完成作业,朱兆林批评了他。转天,一份诗经体的检查放在朱兆林的案头:呜呼悔矣,未完吾题。浩浩优化(指作业),所作无几。面对检查,羞愧至极。痛心疾首,满面流涕。呜呼惜矣,错失良机。心中悔恨,难以平息。高考已近,不思进取。恩师------

心碎,无颜见伊……敢望恩师,严加看管。下不为例,决不再犯!

朱兆林读着这份整整800字的检查,深受感动。课堂上,她浓墨重彩地评说了这份检查,全班同学听得痴迷。这个入学初成绩全年级倒数的学生,最后竟以550分的高考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大学,踏上了他跨向将军的人生之路。临行前,赵宁把他在国家级围棋赛上获得的奖品——一支金笔送给朱兆林作纪念。告别老师时,赵宁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他动情地说:朱老师,收下。您不是说我能当将军吗?等我得了军功章,再拿它换这支笔好不好?

结合上面的事例,请你谈谈对当代学生观的理解。

[答案]

(1)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的发展,人们的许多观念发生了变化,对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也随之改变。其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视学生为发展中的人、依法施教、重视教师的自我教育已经深入人心。

(2)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以人为基点、从人出发又向人复归的教育思想。教育首先要尊重人,尊重人的个体生命和个别需求,尊重人的精神世界,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赵宁虽然各科成绩倒数,但十分喜爱军事,这就是赵宁的个性。朱老师充分尊重赵宁的个性,并因势利导,这是他取得成功的奥妙所在。

(3)尊重学生,首先要做的是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也就是对所谓差生和成绩优异的学生平等对待。在一般老师眼中,赵宁也许要被视为差生,但朱老师不但不歧视他,反而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之点,以此为突破口,并加以鼓励。这无疑是符合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当代学生观的。

(4)为什么要尊重所谓的差生?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还不是成熟的个体,所以不能把一个学生暂时的状况看死。赵宁由各科成绩倒数到考入军事院校的过程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形考任务五

试题及答案

[题目]晏阳初在实施乡村教育中概括出的三大方式是()。

[答案]

家庭式;

学校式;

社会式

[题目]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

[答案]

教育者;

教育手段;

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

[题目]咨询与指导的主要形式有()。

[答案]

心理咨询与指导;

休闲指导;

职业生涯指导;

学习指导

[题目]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该话出自()。

[答案]

《学记》

[题目]未来的学校教育将呈现以下的特点:()。

[答案]

追求教育的终身化;

追求教育的国际化;

追求教育民主化的纵深发展;

追求教育的多样化

[题目]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

[答案]

安全的权利;

受教育的权利;

生存的权利;

受尊重的权利

[题目]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

[答案]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题目]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

[答案]

针对性;

感染性;

权威性;

先导性;

终身性

[题目]赞可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

[答案]

掌握学科结构原则;

高难度原则;

高速度原则

[题目]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等方面。

[答案]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教学内容;

教育目的;

教学方法、教学设备

[题目]学校教育

[答案]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题目]义务教育

[答案]

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或者:(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中的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题目]研究性学习

[答案]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各种探索活动,获得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题目]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有哪些?

[答案]

(1)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2)受教育者及其活动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3)受教育者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4)受教育者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5)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6)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他们各自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和创造性,有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能动性。

[题目]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教育的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是什么?

[答案]

(1)追求教育民主化,发展全民教育;(2)实行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倡导学会关心,加强人文教育;(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构建学习化社会;(5)谋求教育的国际化,注重教育的本土化。

[题目]简述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答案]

(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

(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4)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教育和社会实际;(5)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课程评价基本只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

[题目]简述教学的任务。

[答案]

(1)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2)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题目]老师被起绰号茶煲

扇全班学生耳光

日前,从化太平中学初中一年级某班的同学,因有人将班主任老师花名为茶煲写进周记,而让班主任知晓自己花名被学生叫了个遍,班主任一怒之下先让40余名学生自掌嘴巴,其后这些学生又被该老师几乎逐个扇了耳光。

问题:从依法施教的理念以及师德两个角度分析该教师的行为。

[答案]老师被起绰号茶煲

扇全班学生耳光:

(1)依法施教的理念: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其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我国相关法律也规定了青少年儿童的如下权利:生存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安全权。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历年试题及答案 第3篇

齐齐哈尔市广播电视大学自2000年开始招收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的专、本科学员,至今已培养了近十届的毕业生。该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法学理论知识和相关法规,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处理各种法律实务。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大家深刻地认识到,我们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以外,还要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实践中去,从实践中学习,为现实服务。因此,依据我在担任知识产权法和民法等课程辅导教师工作时的具体实践,也总结出了一些法学专业教学实践环节和集中实践环节的经验和教学模式,为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根据法学专业的课程特点,突出“掌握和应用”内容的教学实践

1. 安排实践教学的意义

法学专业各主干专业课虽各有特色,但其共同点是实践性较强。因此,学生仅学到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能够将这些理论在案件的侦查、审理、宣判等各个环节中实现具体参与,才能使学员真正掌握并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开放法学专业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

2. 教学实践活动的安排

为保证教学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将教学实践纳入形成性考核、将学员的课程实践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形成性考核是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测评,或者是对学习者学习课程的阶段性考核。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及时反馈学习信息,以便指导教学,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也可以对学员的课程实践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以此来从每一个细节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从教学经验来看,笔者建议在集中实践环节上采取“五效合一”的办法来加大和提高实践教学的力度,即学员的集中实践环节上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1)撰写毕业论文。即根据中央电大和省电大法学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的各项要求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

(2)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即要求每名学员毕业前必须结合本地区实际,进行一次实地社会调查,并结合实际调查中发现的法律问题撰写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3)撰写实习报告。即要求每名学员毕业前必须进行一次与法律专业相关的社会实习活动,可以在学校的实习基地进行,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其他地区或部门进行。实习内容要与法学专业相关,并结合实习感受撰写一篇实习报告。

(4)撰写听审报告。即每名学员在毕业前必须参加一次正式的庭审活动,并对听审内容进行评析,然后撰写一篇听审报告。

(5)进行模拟法庭的实际操作并撰写小组总结报告。在完成以上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参考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知识的运用,对学员进行分组,每组学员担任不同的角色,模拟一次法庭开庭审判案件的过程,并撰写出小组总结报告。

通过以上五项内容的实践教学,客观上强调了学员自身必须去进行实践,使整个集中实践环节开始由以往“弄篇论文就毕业了”的惰性思想向“我想参加实践环节、我要参加实践环节、我能参加实践环节、我必须参加实践环节”的积极方向发展。这样不但在具体的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员能够真正掌握司法实践中的每一个程序和步骤,同时也使僵硬、死板的理论知识在这些环节中变得鲜活起来,大大增强了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学员对于撰写各项实践材料的认真程度和数据的准确性都得到了提高。

为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进一步狠下功夫,还可以聘请有多年司法实践经验的高级法律顾问或知名律师来学校做报告和讲座,把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和教师。或者聘请一定数量的高级律师来学校兼职授课,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带动校内法学专业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根据开放教育学员在职学习的特点,以非集中实践教学为主,重在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个过程

由于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大多数学员属于在职学习的情况,所以对于他们的实践教学,在完成教学内容时并不强求统一时间、统一地点,更主要的是体现过程的完整性。

1. 非集中实践教学的要求

非集中实践教学要求学员要避免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和普通高等教育法学专业教学的形式进行,而要根据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规律和学员自己的空余时间、工作条件、所从事行业与就读专业的关系等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完成实践环节。这样既为学员提供了比较宽松的实践环境,同时又为整个实践环节的完整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例如一些学员本身就是在公、检、法机关工作的人员,每天都在从事具体的实践工作,如果要组织其在指定的时间、地点集中参加某一次庭审活动,不仅有很大的现实困难,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一些学员的心里会觉得学校就是“教条”,这也从根本上背离了试点项目培养人才方式的初衷。所以根据开放教育学员在职学习的特点,我校法学专业教学实践环节始终贯彻以非集中实践教学为主,重在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个过程的原则,使学员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问题深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总结形成观点,最终完成整个实践教学环节。

2. 非集中实践教学的意义

非集中实践教学是在不影响学生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的,既符合开放教育就读学员的现实情况,又简便易行,不但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而且还可以为学员解决工作中遇到许多疑难问题,学员通过具体的社会法律实践工作,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践操作。同时学生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反映在工作中的优异表现也使社会对电大的学员刮目相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大的知名度,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三、建立实践教学小组,发挥成人在职优势,进行互助式实践教学

在远程开放学习当中增加交互的方式很多,组成学习小组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远程学习的学生居住都是比较分散的。虽然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在教学机构所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下进行,但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实践教学问题,还是要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才能得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学习小组是远程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法学专业来讲,在进行具体的社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员会面临很多困难。例如选择哪些领域的法律问题;调查实践要从哪个方面入手;在遇到具体案件和问题的时候,理论规则和实践操作条件发生冲突如何处理等等,这都是学员们必须要面对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在苦苦探索,怎样才能从管理和组织的角度去为法学专业的开放教育学员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支持服务。经过几年实践教学的尝试,我们感觉到:建立实践教学小组,发挥成人在职优势,共享社会资源和群体智慧,进行互助式的实践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也验证了这一点。

所谓互助式实践教学就是在组织实践教学小组的时候,要考虑学员的年龄差异、工作性质差异、工作环境差异、工作经验差异等因素,在进行分组的时候使每个实践教学小组成员的整体情况基本实现互补。例如年龄大的与年龄小的形成互补、从事过司法实践的与未从事过司法实践活动的互补、有工作经验的和没有工作经验的互补;这样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利用公共的资源,达到最佳的实践教学效果。比如我校在2002年与齐齐哈尔市法院系统进行学校和法院的合作,为法院的在职职工提供学历提高教育。在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时候,为每个实践教学小组都安排了一名在法院工作的同志来具体指导其他学员进行实例模拟操作,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也充分调动了广大学员的参与积极性,为我校的实践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历年试题及答案 第4篇

关键词:电大招生;存在问题;影响;措施

电大作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主力军,往年的招生都是十分火爆的,但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迅猛发展,其招生规模总体上出现了下降的趋势。面对这样不利的环境中,电大如何保证招够生源,是一个需要探讨的课题。文章主要阐述了电大招生存在的问题,结合电大招生的具体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要尽可能发挥电大特色;注重宣传的持续性和可靠性;重视就业指导和职前教育的结合;加强媒体宣传;提高服务意识等,才能实现电大招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目前电大开放教育招生工作现状

1.高等院校逐年扩招造成潜在生源不断减少

随着普通高等院校逐年的扩招,升学率也得到增加,大量学生进入了普通高校继续学习,这样就造成电大招生的潜在生源越来越少。

2.快速发展的远程教育对电大的招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现代远程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各类网络教育学院在2003年在校人数已经达到230万,已有3000多个校外学习中心,在校人数和办学点日益逼近电大。近年来,成人教育由于受到利益的驱动竞争变得无序,造成了教育市场环境恶化,电大教育的招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据有关数据表明,在多种选择条件下,选择电大这一学习模式的人数已经在不断减少。

3.目前城市生源已经接近饱和,从而造成了宣传难度加大

目前,本科层次主要还是城市生源,但是”一村一名大学生”和专科主要是农村生源。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生源市场是电大以后招生工作的重要方向。由于农村生源比较分散,有些地方还比较偏远,从而给招生宣传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

二、电大招生措施

1.加强对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做到以质量求生存

要改变原有的课程体系,做好扩大同科类课程互通范围,加强公共选修课的管理,为学生提供人文素质教育、实用技能、通识基础、现代科技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素质教育。首先,要加强基础课程,使学生知识广博、基础扎实。其次,做好文理课程的融合,培养学生运用多个学科知识,从不同学科角度去解决实际问题。对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创立边缘学科、跨学科课程。第三,为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当设置人文文化课程。

由于教师队伍建设是电大发展中的一项紧迫性问题,因此电大要想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优秀人才。要建立稳固的师资队伍,科学地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并且要不断地对教师队伍进行优化和壮大。

2.加大开发农村生源

农民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对学历的渴望度还不高,表明农民还没有意识到知识的重要,知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不明显,所开设的课程以及专业设置的合理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 不断完善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范围

电大的招生宣传能否取得突出成绩主要是靠自身的竞争力,主要包括难以取代的教育产品、难以模仿的办学模式、创新性的办学理念、定位准确的办学特色。但是,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成人教育生源竞争也非常激烈,招生工作也变得非常重要。目前的招生宣传要改变传统模式,以”网络媒体、户外媒体、电波媒体、印刷媒体”四大类宣传媒介,通过搞一些商业活动进行宣传。同时也可以采取通过学生帮对帮、口传口的宣传建立福建电大的品牌形象。要做到全方位宣传,使宣传范围得到扩大。要想确保招生工作顺利完成就应当加强宣传工作,如果仅注重品牌建设和机制创新,没有进行有效的招生宣传,招生结构就会很不理想。所以,要对招生工作引起重视,在招生工作中要讲究宣传技巧。

第一,随着4G网络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有了很大的改变。可以借助微信、微博、博客等宣传平台进行宣传,要做到与时俱进,让更多的人关注电大教育。

第二,要坚持进行常规宣传,招生广告的宣传应当借助多种媒介。常规宣传主要是针对那些对新兴媒体接触比较少的人,所以说很有必要进行常规宣传。招生部门要对宣传计划进行科学制定,要保持一定的宣传周期,要做到紧密结合固定宣传,才能使电大招生宣传有一定的效果,才能有更多的人关注电大教育,为电大教育的招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要利用电大教育中体现正能量的事情借助媒体加大宣传,向社会展现电大教育的良好形象,从而起到宣传的目的。第四,在进行广告宣传的基础上,要借助毕业生、在校生、教师等人脉进行大量宣传。另外,还有加强利用招生网站的宣传力度。随着因特网的普及,上网人数逐年增加,要借助招生网站进行有效的宣传,扩大影响面。生源竞争越激烈,越有必要进行宣传,因此利用好招生网站进行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网站宣传具有保存时间较长,信息量较大,内容形象,可以随时访问等特点,能够较好地满足需要,并且还能够做到及时交流沟通。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大招生工作目前面临着许多困难,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要想解决电大招生问题,并不是纯粹论招生就可以解决得了的问题,电大只有把招生工作与学校整体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行考虑,才是解决招生工作的根本出路,并采用以上的相应措施,如加强对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做到以质量求生存加大;开发农村生源以及不断完善宣传方式和扩大宣传范围,才能真正实现电大招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嘉晖.开放大学背景下电大招生创新思考[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2] 刘臣,郑勤华.中国电大开放教育招生规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0(10).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历年试题及答案 第5篇

2.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3.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核心与主要途径是艺术教育,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入的和谐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4.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

5.对审美发生的研究,考察的史前艺术类型包括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始造型艺术、原始歌舞、原始神话。

6.社会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美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的,感性显现。

7.语言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包括形象的间接性、题材与内容的广阔性、审美情趣的共鸣性。

8.按照审美类型区分,与“优美”相对的是“崇高”,与“喜剧性”相对的是“悲剧性” 。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9.电影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

对。综合艺术是指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元素,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们把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会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0.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对。优美的核心在于和谐,在审美类型中,优美是一种单纯的美,常态的美,优美感是各种美感中最单纯的情感,其本质就是愉快。

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简要说明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答:(1)形象性。

(2)主体性。

(3)审美性。

(每个要点及其解释5分)12.简述物质环境美的基本内容。

答:(1)自然环境美。

(2)社区环境美。

(3)居室环境美。

(每个要点及其解释5分)五、论述题(共30分)13.请结合审美实例阐述想象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

答:(1)想象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功能,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心理学上把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是人类在生活经验基础上再现出记忆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创造性想象是在经验基础上对记忆进行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

(2)在审美活动中,生活经验越丰富、越具有想象力,得到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也越强烈;

没有想象,人就不能形成审美理想,不能创造出比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更美的现实美和艺术美;

没有想象,人就不能在审美欣赏中显现诗情画意,不能领略自然的优美与壮美等等。

(3)审美想象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情感是想象的动力和中介,审美对象往往在想象中被涂上一定的情感色彩,同时,主观情感也在想象中得到自由抒发。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历年试题及答案 第6篇

2.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3.园林艺术:是指人类根据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文化所创造的既有实用功能又可供人休闲或观赏的自然景观,它利用一定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凭借山水、花草、林木、建筑等组合而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4.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8世纪中叶,德国的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5.社区环境美的主要内涵包括清洁卫生;

交通便利,服务设施齐备;

美观,有地方特色。

6.从表现内容分类,喜剧可分为否定型喜剧、肯定型喜剧、含泪喜剧。

7.现代审美心理学派中的移情说、距离说、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立普斯、布洛和克罗齐。

8.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创造力和塑造完美人格。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9.自然美和社会美都属于现实美。

对。现实美是指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的美,包括自然事物的美、社会事物的美。

10.“移情说”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不对。“移情说”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立普斯。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

四、筒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简述社会美的审美意义。

答:(1)社会美能够培养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人的尊严意识和高尚情操。

(2)社会美能够赋予人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跟腈。

(3)对社会美的欣赏使人更加热爱生活。

(每个要点5分)12.简述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答:(1)形象性。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有生动、具体、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形象。

(2)主体性。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美必须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艺术美的主体性不仅体现在艺术创作上,还体现在艺术欣赏中。

(3)审美性。艺术品必须具有审美价值,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每个要点5分)五、论述题(共30分)13.试述人物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答:(1)人的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人的美侧重于美的内容,而不是美的形式,即人的内在美是决定因素。

①人的美属于社会美,具有功利性,以善为前提。

②人的外在美往往是内在美的显现形式。

③人的内在美具有持久性,不因人的年龄增长而衰减。

(2)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是多样化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形式主要有三种:

①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

②内在美与外在丑的结合。

③外在美与内在丑的结合。

从以上分析得出结论:人物美侧重于内在美,内在美是人物美的核心。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历年试题及答案 第7篇

100%通过

考试说明:《美学原理》形考共有4个任务(01任务-04任务)。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

道试题,共

分。)

1.美学思想

参考答案:

美学思想: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2.美学

参考答案:

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3.摹仿说

参考答案:

摹仿说:“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4.游戏说

参考答案:

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观点认为,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二、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主要包括原始歌舞和原始神话两种类型。

参考答案:

不对。(2分)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类型除了原始歌舞、原始神话之外,还有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始造型艺术等类型。(3分)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参考答案:

对。(2分)鲍姆嘉通在1735年发表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提出了“美学”这一概念;1750年出版了《美学》第一卷,阐述了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同年,在他任教的大学开设了美学课程,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3分)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巫术说”是一种科学的审美发生学说。

参考答案:

不对。(2分)巫术说认为,神话、歌舞等在内的原始人类文化现象都是巫术仪式或巫术习俗的组成部分,因而原始艺术最早是作为一种巫术手段,为保证原始人狩猎成功而举行的巫术仪式。我们认为,审美与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不十分正确,因为原始艺术虽然具有很强的巫术动机或目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和人类早期认识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人们无法把握自身,更无法支配自然界,于是原始人便寄托于巫术,使得巫术与原始社会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都有了密切的联系。

三、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学习美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①学习美学时要自觉联系自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理解美学理论。(5分)②要掌握正确的哲学思考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3分)③要结合人类历史,尤其是审美实践的历史、审美创造的历史、美学自身的发展史。(4分)④要边学习边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3分)

2.探讨审美发生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①考古学方法。即从史前考古学角度对史前艺术遗迹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方法被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最重要的、使用最为广泛的途径。(5分)②对现代残存的原是部落考察法。即对现在残存的原始部族的艺术进行研究。(5分)③对儿童艺术心理学的探究。即通过对儿童艺术心理的研究,推测人类审美发生和艺术的起源。(5分)

四、论述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试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审美发生其实也标志着审美主客体关系的确立。作为审美活动主体的人与作为审美对象的客体之间的关系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使得人和自然界区分开来,从而有了主体和客体之分。伴随着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历史进程,主体(社会的人)和客体(自然界)之间,才逐渐形成了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等等在内的各种现实关系,审美关系也是主客体价值关系中的一种。

2.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审美意识;作为审美客体的审美对象,也不是自然存在的客观事物,而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与人为敌或与人无关的自然转变成的“人化的自然”。所谓“人的对象化”,则是指人在生产劳动实践中,通过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使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体现出来。因此说,审美客体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

3.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都是人类漫长实践活动的产物,它们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实践创造了人的对象世界,外部自然界被“人化”而成为审美客体;另一方面,实践又创造了对象的主体,主体的五官感觉也相应地被“人化”而产生审美感受。与此同时,也是实践使得主客体之间发生了关系,并进而形成了审美关系。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积淀在审美关系中,体现在客体便是审美价值的产生,体现在主体便是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感受的形成。

4.审美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又不仅是客体的自然属性;审美价值不是主观的产物,但它又并不是与主体无关。审美价值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实践基础上主客体的统一。因此,我们说,主体的审美感受和客观世界的美,都是人类漫长实践活动的产物。(每个要点5分,举例说明15分)

02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

道试题,共

分。)

1.自然美

参考答案:

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2.社会美

参考答案:

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3.造型艺术

参考答案: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艺术等。

4.实用艺术

参考答案:

实用艺术是指以实用为目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审美性的艺术种类。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

二、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美已经存在。

参考答案:

(1)不对。(2分)(2)理由:自然美是人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评价,自然美的产生是和人类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类产生以期自然的物质属性虽然存在,但自然是自在之物,不能自觉为美。只有在人类开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改造了人类自己时,自然美才产生了。

(3分)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参考答案:

(1)对。(2分)(2)理由:这句话就是强调客观现实是艺术创造的基础,自然美丰富生动,是艺术家创造的源泉;强调在艺术创造中,要以大自然为师,勤于观察客观对象。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艺术要靠艺术家用“心”去创造,而不是摹写自然,基本正确地反映了艺术创造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3分)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清明上河图》是以宋代都城汴梁市民生活为主题的长卷绘画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繁华的景象和自然风光,是历代风俗画创作的典范。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唐太宗乘步辇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也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虽然这两件作品所表现的对象大为不同,但是因为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使作品的艺术美超越了现实美,因而都是艺术珍品。

参考答案:

(1)对。(2分)(2)理由:现实美是艺术美产生的基础,但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是产生艺术美的关键。这两幅画都因为凝结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是艺术家对现实美的集中提炼、加工,从而创造了高于现实美的艺术美。

三、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欣赏自然美对美育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欣赏祖国大自然的美,可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情感第二,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第三,自然美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高尚情操第四,对自然美的欣赏,还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知识。

2.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

艺术美的主要特征便集中表现为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1)形象性,是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生动、具体、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形象。形象性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2)主体性,集中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家面对大千世界浩瀚的生活素材,必须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并且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等等主观因素“物化”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之中。(3)审美性,是指艺术美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更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四、论述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结合实例论述什么是人的美,人的美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人的美包括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人的外在美主要包括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内在美主要包括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

(一)人的外在美(15分)外在美是通过直观的外在形象体现的,能够给人直观的美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形貌美形貌美是指人的身材相貌的美,属于静态美。形貌美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统一,它是自然界长期进化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意识和观念不断发展的结果。大体上讲,人体的形貌是否美,可以从面貌、肌肤、人体各部分的比例与配合、内在活力四个方面来衡量和判断。2.服饰美服饰美是指人通过着装、发式、面部化妆修饰等产生的美感效果。形貌是人的自然资质,服饰则是人的文化生成。服饰美主要体现为服饰造型与人的形体及性格的和谐统一,服饰造型与所处的环境的和谐统一、服饰本身的色彩谐调、服饰配色与环境色调谐调四个方面。(5分)3.风度美风度美是指人的风采和气度的美,主要通过人的言谈、举止来体现。风度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文化修养、性格气质的外在反映。言谈举止作为人的精神的表现,是体现人物美的重要方面。

(二)人的内在美(15分)人的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在品质、性格的美,是人的美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1.精神美精神美主要是指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包括人的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丰富的美好情感和智慧、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修养等。

2.性格美性格美主要是指人的性格特征的美。性格指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方式。性格使人的精神具备了个性的感性特征。性格美的表现是热情、开朗、活泼、诚恳、果断、稳重、刚强、机智、幽默等,与此相对的不良性格特征是为人冷漠、暴躁、怯懦、虚伪、软弱等。

(三)人物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内在美是人的美的决定因素,或者说,人的美侧重于美的内容。

内在美是人物美的核心。(5分)

03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

道试题,共

分。)

1.优美

参考答案:

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之所以是和谐,其实质就在于它体现出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也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2.崇高

参考答案:

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

3.直觉说

参考答案:

“直觉说”也称“表现说”,审美心理学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克罗齐,20世纪初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派,这种表现主义美学为西方现代派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核心观点是:美就是直觉、就是形式,就是直觉的表现。在美感中,没有任何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美的全部意义就是对事物形式的形象直觉。这一学说的基础是唯心主义哲学,但他强调形象思维在审美中的重要性具有一定合理性。

4.格式塔

参考答案: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其意思是“完型”,是在人的知觉中呈现出来式样,具有整体性和独立性。

二、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对。(2分)(2)理由:这两句话是鲁迅先生讲的。“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揭示了悲剧的本质特征是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由于客观社会原因或历史的必然冲突,真善美、生命、爱情、信仰、理想等等“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损害或被毁灭,这个过程或结果使人们陷入剧烈的悲痛,但马上又被正面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所感染,被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所震撼,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即悲剧性美感。“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揭示了喜剧的本质特征是滑稽可笑的人物或事物披上了一件令人炫目的漂亮外衣,用来掩盖自己的庸俗或丑恶,而当这件漂亮的外衣被撕破时,不仅暴露出自己的本质原形,而且当众受到嘲笑、讽刺和否定。(3分)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喜剧艺术的本质特点在于“逗乐”,越是丑的东西越有审美价值。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不对。(2分)(2)理由:这种说法忽略了喜剧艺术揭示生活本质的要素。喜剧的本质特征是“寓庄于谐”。“逗乐”而不能揭示生活本质,不能称为喜剧,喜剧必须在诙谐形式中表现生活本质真实。(3分)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是“移情说”审美心理学说的代表人物。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不对。(2分)(2)理由: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人物,“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立普斯。(3分)

三、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如何在喜剧中“寓庄于谐”?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诙谐可笑。在喜剧中,“庄”与“谐”处于辨证的统一。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为喜剧。(2)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倒错中显真实”。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3)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之二是“以夸张揭示荒诞”。通过夸张乃至变形,揭示真实,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每个要点5分)

2.审美心理结构中有哪些主要心理因素?

参考答案:

审美心理结构中包含着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

(1)感知包括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所谓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所谓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等基本特征,它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感觉和知觉和称为感知。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3分)

(2)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心理学上把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大类。所谓再造性想象,是人类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再现出记忆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所谓创造性想象,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对记忆进行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在审美心理中,既有再造性想象,也有创造性想象。在审美活动中,人们总是把从感觉、知觉所得到的关于对象的完整表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的活动再造出来,或创造出新的形象。身后经验越丰富、学识教养越多,想象的翅膀也就越丰满,所得到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也就越强烈。(4分)

(3)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情感在审美心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审美心理是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那么,这些心理因素是如何在审美心理中统一起来的呢?它们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以情感作为中介所形成的有机统一。(4分)

(4)理解是审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美的事物不仅具有感性的形式和生动形象,而且还有内在的本质和深刻的意蕴。审美心理的理解因素主要包括:首先,对于审美对象的认识内容,不能脱离理解因素;其次,对于审美对象形式的认识,也不能脱离理解因素;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审美对象内在意蕴和意味的认识,更不能脱离理性因素。(4分)

四、论述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举例说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审美理论学说

参考答案:

1.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其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马斯洛先后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潜能和价值论”、“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等重要理论,奠定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之父”。(5分)

2.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关于人的七种基本需要由低到高、由下而上依次是:第一层,“生理需要”,即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或生理需要,这是最基本的需要;第二层,“安全需要”,包括人身安全、避免危险等,引申涵义还包括社会安定、生活保障等;第三层,“归属和爱的需要”,指人渴望在家庭、亲戚、朋友、单位、社会中找到归属感,在给予他人爱和接受他人的爱中享受温暖;

第四层,“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自重和为他人所尊敬,胜任工作、事业有成,从而得到肯定的评价和赞扬等等;第五层,“认知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求知、探索、认识和理解等,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的基本需要和内在动机,认知和好奇心分不开,人的认知天性推动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第六层,“审美需要”,包括对于对称、均衡、秩序、完美等形式美的追求等。马斯洛是第一位把审美需要当作人的基本需要的心理学家;第七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指个人特有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它是金字塔的顶尖,是人的所有基本需求中最高的目标,也是完满人性的体现。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有赖于前面各种需要的满足。马斯洛认为,各种基本需要都能得到满足的人,将会有最充分、最旺盛的创造力。(15分)

3.人的潜能和价值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从生物进化论和比较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马斯洛认为,人的潜能就是人的内在价值。潜能得到发挥,也就是价值得到实现。(5分)

4.“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最高追求目标,它强调完满的人性,强调以生物学为依据的人的本性的发展。这里所说的“完满的人性”主要指人的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等特性或潜能,这些潜能的充分发挥就被称为“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能够做到“自我实现”的人是人类中的一批杰出人物,他们有着坚强的信念和决心,都有着积极的创造性,对很多领域都有着深刻的见解,很少失望、焦虑、恐惧、悲观的情绪,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并获得创造的乐趣,同时在创造性工作中全面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更全面地享受生活,自然地发挥着全部生理、心理功能,他们的行为动机来自于发展潜力与实现潜能的需要。(5分)

5.“高峰体验”:马斯洛进一步指出,“自我实现”的重要特征便是“高峰体验”。峰体验的最大特征,就是人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时的一种体验,人在这种体验中会感到欣喜若狂、销魂落魄、如醉如痴,它是人的存在最完美、最和谐、最幸福的一种境界。高峰体验的时刻,人有一种反归自然或与自然合一的极度欢乐,人的心胸仿佛豁然开朗,体味到宇宙、人生的无穷奥妙,仿佛进入了天堂,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达到了一种尽善尽美的人生境界。“高峰体验”来自于创造的冲动和创造的激情,来自于科学发现和伟大的灵感,来自于爱情与异性的结合,来自于人与大自然的交融,更来自艺术创作活动与审美欣赏活动。(5分)

04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

道试题,共

分。)

1.大众文化

参考答案:

作为精英文化的对立面,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是在工业社会中以文化工业的方式出现、并且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传播的、以大众为消费对象的一种文化。

2.文化产业

参考答案:

文化产业是审美文化的一部分,包括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化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第二大类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演出业、娱乐业、游戏业、策划业、经纪业等等;第三大类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广告设计、形象设计、景观设计等等。广义的文化产业还包括体育产业、旅游产业、教育产业等等。

3.“生活艺术化”

参考答案:

“生活艺术化”是19世纪美国著名思想家梭罗倡导的一种审美文化观点。梭罗认为,单纯的知识算不上智慧,知识与美结合才能形成智慧。美好的生活不是通过积累知识和占有财产而达到的,只有通过对自然和人性美的敏锐感受才能达到。他提倡审美与生活的融合、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4.美育

参考答案:

美育是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和趣味教育,致力于完善人的基本素质,实现人类自身美化,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完美的人格,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二、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后现代文化的两大特征是“消解”和“复制”。

参考答案:

(1)对。(2分)(2)理由:后现代主义文化是后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它具有与过去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完全不同的文化特征,其中最重要的应当是“消解”和“复制”这两大特征。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衍生文化产品是审美文化现象之一种。

参考答案:

(1)对。(2分)(2)理由:审美生产是审美文化的一种,审美文化产品当中包括衍生文化产品。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参考答案:

(1)对。(2分)(2)理由:孔子提倡诗教和乐教,他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育思想,认为“诗”能够使人受到感动,引发伦理情感;“礼”能够使这种伦理情感转化为行为准则,树立人的思想道德准则;“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成为一个不仅具有良好行为规范的、而且真正懂得生活意义的、优秀的人人。这一观点充分强调了培养有教养的人,离不开美育。

三、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参考答案:

美育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是人们对美的基本观点与看法,它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家和教育家们都把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4分)

第二,提高审美能力。所谓审美能力是指审美过程中主体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审美鉴赏力。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鉴赏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实践的结果。(4分)

第三,培养审美创造力。审美创造能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能力,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发挥。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能动地改造世界,同样,人们感受美和鉴赏美的目的也是为了表现美和创造美。(4分)

第四,塑造完美人格。塑造完美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应当说是美育最根本和最核心的任务。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教育家们之所以特别重视美育,其主要原因就是美育在塑造完美人格上具有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3分)

2.美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参考答案:

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与此同时,自然美育和艺术美育也渗透其中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家庭美育。家庭教育是美育的起点。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生的起点,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一个人最早接受美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作为美的摇篮,甚至当一个胎儿在母腹之中尚未出生时,就已经可以开始进行美育了。

第二,学校美育。学校美育是美育的重点。学校是从家庭到社会的中间环节,它对学生施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因此,比起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来,学校美育的时间更有保证、条件更加优越、美育更加系统、效果更加明显。

第三,社会美育。社会美育是美育的大课堂。社会美育是指借助于社会上各种专门的美育设施和环境所施行的美育。比起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来,社会美育具有更加广阔的范围和鲜明的特点。

第四,自然美育。自然美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自然美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的美。自然美对人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体验人生、激发情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作用。

第五,艺术美育。艺术美育是美育的核心与主要手段。艺术美育在审美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作用。艺术美育是美育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与途径。艺术美育之所以具有这样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由艺术美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每个要点3分)

四、论述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举例说明美育的特点

参考答案:

美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第一,形象性。形象性是美育的显著特点。美育是从观赏美的形象开始,并且始终离不开美的形象,让受教育者通过美的形象来领悟美的内蕴。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它们首要的特征就是形象性。(9分)

第二,娱乐性。娱乐性是美育的鲜明特点。早在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强调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不仅可以使人们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而且还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9分)

第三,自由性。自由性是美育的重要特点。一般来讲,智育、德育等教育方式,都或多或少要采用灌输的方式来进行。智育、德育基本上是在课堂上进行,大多采用老师讲授和学生听讲的形式。而美育的特点,恰恰是采取自觉自愿的自由方式进行。(9分)

第四,普遍性。美的普遍性,决定了美育的普遍性。美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美育也就无时不可进行,无处不可进行。尤其是现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美和美育在人类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只是在学校的课堂或校园中进行,而是进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上一篇:市民政系统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总结工作总结下一篇:市场营销应届生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