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及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2024-08-11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及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精选10篇)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及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第1篇

岑巩县新兴二小2014-2015学第一学期

五年级科学教学及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圆满结束。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在工作中求真务实,勤勤努力,精益求精,为学校科学教学质量地提高以及学生素质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为了查缺补漏,能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将本学期的科学科教学及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新年伊始之际,我五年级组科学教师已保质保量完成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科学(下册)》中全部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了有一定深度和高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不断形成与提高。同时,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向学生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知识渗透,使学生懂得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

二、学生学习情况

本年级有6个班,共有学生349人,其中一班69人,二班68人,三班70人,四班70人,五班70人,六班72人。本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态度迥然各异,能力水准千差万别。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学生都勤学上进,学习目的明确,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观念„„以上诸方面给实施新课程教学带来了不可低估的阻力。

三、主要教学经验与体会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经过一学期的精心工作,在科学课程的教与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认清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从思想上重视课程改革目标的能动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 1 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培训材料,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新课程的结构、理念。

3、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真正做到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严格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

实验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

5、创造性的挖掘课程教学资料,布置探究式的课外作业。为了结合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与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课外作业尽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课题。虽然那些课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但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在科学学习的兴趣与探究能力上有长足的进步。

6、学生实验能力不断提高。本期共指导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了12个分组实验和4个演示实验,确保了分组实验与演示观察实验开出率双双达到100%。

7、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日趋完善。在学期科学知识综合检测中,学生到考率达100%,成绩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在期末实验考核中,学生的实验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

8、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知识渗透,使学生懂得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本学期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有待日后改进:第一、对新课程理念体会有待深入;第二、教学改革力度有待加强;第三、可供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的材料有待补充;第四、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有待丰富。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1)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3)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4)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总结人:蔡金华 2015年1月5日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及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第2篇

第二单元第一课《精确时间的步伐》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三单元第一课《寻找热能》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1精确时间的步伐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关于钟表的资料,并与同伴交流。2.统计整理信息资料,比较分类,并说明工作原理。3.选择感兴趣的钟表,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深入研究。4.养成认真细致工作态度和不懈探究的科学态度。5.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教学重点:

搜集关于钟表的资料,并进行表达交流。教学难点:

统计、整理、比较有关钟表的资料,并说明原理。课前准备:预习本课,并搜集有关计时工具的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预习本课,搜集有关计时工具的资料,并思考工作原理。

(二)整理汇报:

1.学生以组为单位整理有关计时工具的资料,根据特征分类,并

思考工作原理。教师检查各组搜集资料的情况,并出示教师的搜集资料补充。

2.小组代表汇报整理结果,并说明各种钟表的工作原理,其余倾听、思考、补充,教师相机评价鼓励学生。

3.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大家讨论交流,教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钟表继续探究。

(三)计划与组织:

1.小组讨论选择感兴趣的钟表,思考交流研究方法。2.小组计论制定书面研究计划,并详细分工。

3、展示各组探究计划,大家讨论优点与不足。

4、各组讨论修改探究计划。

(四)延伸探究: 1.运用钟表发展史,教育学生继承发扬人类不懈探究的科学精神,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坚持不懈的进行科学探究,将来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2.学生课下分组探究,做好实验记录,并相互交流探究结果。3.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附 板书设计:

1精确时间的步伐

一、搜集钟表资料,并进行交流。

二、比较分类,并说明工作原理。

三、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深入研究。

3.1寻找热能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热能。通过学习交流,知道热能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表达与交流的方法把自己知道知识与同伴共享。3.能把掌握的热能知识运用到生活中。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教学重点:

了解热能,以及热能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

拓展思维,利用热能知识服务人类生活。教学时间:1课时。教师准备: 铁丝、食谱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是来自外星系的小科学家友友。我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地球上的热能。你们能协助我考察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资料,认识热能。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热能知识或课前查到的资料。(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习,使学生把自己获得的资料予以展示,给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我们的外星系朋友能顺利的完成地球上的热能考察任务,首先,我们要根据这位客人的要求,帮助他选择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下面我们就来完成这个任务,看谁完成的最好,最合理。

1.根据友友的要求,帮助他安排住宿环境。

住宿条件:当地年平均气温15℃左右,空气清新,污染小。分组合作学习,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及世界不同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表,帮助友友选择出适合他生存的地理位置。(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出示世界不同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表。)

(1)根据提供的资料,帮助友友选择每天的热能食谱。

地球人可以从不同的食物里获得热能,来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那么,我们的朋友“友友“也和我们一样,需要从食物里获得热能来维持生活,他每天所需热能也和我们差不多。下面我们就根据他的需要为他设计一份热能合理的食谱,看那位同学能最先为友友设计好。(出示食物热能资料卡。)

提示:友友每天食物中的热能需要8000多千焦,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及提供的食物中的热能资料,自己动手设计食谱卡,等候进行交流学习。

第二课时

一、动手实验,体会生活中热能的产生过程。我们已经帮助友友安排好了住宿和饮食,下面的主要任务就是我们要帮助他完成热能的考察任务。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怎样产生热能,请把你的方法与外星系小科学家交流一下,也可以通过演示的方法介绍,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分小组进行交流,由小组长进行记录,然后全班相互交流学习。)生1:反复折铁丝,可使它发热。

生2:将两只手互相搓一搓,产生热能。生3:电炉通电后,可产生热。

我们和友友通过交流学习,他对我们如何利用热能很感兴趣,我们也学到了很多有关热能的知识,经过紧张的工作和学习,我们都觉得有点热了,怎么办呢?能运用热能的知识解决这个难题吗?现在我们就和友友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二、热能在生活中的运用

通过交流,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热能,以及热能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怎样才能把学到的热能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教材第29页的内容“制作冰淇淋”。

(1)指导学生看材料超市中需要的材料。(2)探究制作方法与步骤。

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进行探究,活动。可单独活动,也可几个同学结合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 源。

第三条 本法所称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四条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四、课后小结。

热能与我们的生活十分密切,只要我们留意生活,就能发现很多知识,让我们携起手来,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为人类造福吧!

附 板书设计:

寻找热能

一、为友友安排食宿

二、热能的产生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及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第3篇

1 课堂教学中“融合式”方法研究

课堂中的“融合式”是指在课堂中利用各种方法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这种课堂教学中“融合式”方法有很多。

1.1 利用榜样, 巧妙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 教师在课堂上对一件事物的看法和做法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如果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 并且能够在课堂上做出榜样, 学生将会跟随教师的步伐, 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人本身协调发展的意识, 进而转化为学生可持续生活的方式。

1.2 利用游戏, 有效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育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时, 学生学习精力集中、思维敏捷、记忆深刻、想象力丰富。7~9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 思维活跃, 自制力比较差。在科学教学中运用游戏法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可以加深学生理解, 强化记忆, 提高学生探究世界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1.3 依托案例, 拉近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距离。

依托案例可以拉近科学课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距离。依托案例也就是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说明道理, 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 其操作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

1.4 创新实验, 在实验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创新实验、绿色实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实验中的体现。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实验。教师可以抓住实验这个机会来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倡导绿色实验、创新实验。

1.5 采用头脑风暴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头脑风暴就是把某一主题相关的人员集中起来, 让他们充分发表观点, 以集思广益。同一般的讨论相比, 头脑风暴更加自由, 更加灵活。它试图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 让每个与会者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它的主要规则包括:当有人发言的时候, 其他人必须仔细的倾听, 不能中间插话对他人发言做任何评价。当没有其他人发言时, 你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会者的观点也许有些不成熟或者不恰当, 但是他的发言可能会激发他人的思维, 产生新的观点。

1.6 利用自主学习方式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以对学习效率和学习技巧的反馈为基础, 选择和运用自主学习策略, 以获得渴望的学习结果。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 发展自身主体性的过程。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 独立性和异步性。自主学习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 还能够学到很多学习方法和技能, 利于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可以利用自主学习方式来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2 课外活动中的“结合式”模式及策略

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够达到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目的。

2.1 课外活动中的“结合式”模式。

通过对课外活动中结合可持续发展教育方法的研究和分析。课外活动一般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三个阶段对于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同样重要, 所以各个阶段都要结合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准备阶段要结合可持续发展教育, 确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 策划活动具体实施步骤, 策划步骤中也要结合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阶段也就是实践阶段, 更加要结合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 针对突发事件或者突发问题, 解决方式也要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总结阶段是对整个活动的总结, 梳理思绪, 沉淀收获。在总结阶段, 教师要指导学生不仅要总结科学知识, 还包括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收获。

2.2 课外活动中的“结合式”策略。在实施以上“结合式”的模式时, 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找准结合点, 突出教育性。初中科学教材中设计了很多课外活动, 其中有些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联系, 在初中科学课外活动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 这样就能够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了。课外活动开展要具有两方面的教育性, 即科学课教育性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性, 只有结合点妥当才能够实现其教育性。如果结合点不合适, 会显得很生硬, 反而影响科学课外活动的开展。

第二, 注重活动的实效性。课外活动的内容比较灵活, 形式多样, 但是在注重形式多样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活动的实效性。要落实实效性应该做好策划, 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 这个活动是否能够切实起到作用。

第三, 注重实践性, 突出主体性。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最大差别是其实践性。通过课外实践, 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 去学习, 去体验, 这样的收获会更大, 印象更深刻。在活动的策划、实施和总结阶段, 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策划应该有学生参与,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第四, 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 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比较灵活, 涉及很多资源, 这些资源都潜藏在学校、所在的社区和地方。如学校中的优秀的文化传统、悠久的历史、办学特色;地方的地理位置、气候、水土、物产等;国内国际重大事件, 如环境生态问题等。这些都可以从中生成很多课外活动的主题, 可以根据主题开展讲座或者社会实践活动。

3 潜在课堂中的“熏陶式”研究

潜在课堂又称隐性课堂是与正式课程等相对应的一个范畴。在学校的教学中, 除了我们看得见的课堂, 还有很多潜在的课堂, 比如学校的环境, 教师的言行等等, 我们把这样的课堂叫做潜在课堂。利用潜在课堂同样可以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3.1 潜在课堂中的“熏陶式”方法

“环境塑造人”的说法不无道理, 校园环境对人的熏陶和感染是不可低估的, 比如教师的言行举止等, 这些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利用潜在课堂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我们称之为“熏陶式”。

3.1.1 教师言行熏陶法。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教师熏陶的方法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 教师为人师表应体现在细微之处。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 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引领者。学生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与教师一起度过的, 而学生是极具模仿力的一个群体, 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 关注着老师的言行举止、一举一动。教师要注意自己言行的细节, 在说话和做事之前要想清楚, 是否对学生有不利的影响。其次, 教师的熏陶要持之以恒。只有教师的熏陶持之以恒, 对学生的影响才能够具有持续性和连惯性。

3.1.2 人际关系熏陶法。

教学活动其实也是一种社交活动, 师生关系也是属于人际关系, 是发生在师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由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关系, 在交往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如人与人之间公平的观点, 相互依赖的观点等等。如果师生关系融合, 情感和谐时, 学生往往对学习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和热情, 思维活跃, 心情放松, 有更多自由表达的行为, 由此可见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3.2 潜在课堂中的“熏陶式”策略

由于潜在课堂中的“熏陶式”不同于其他两种方式, 这是一种长时期的工作, 没有相对固定的模式, 所以没有阐述潜在课堂“熏陶式”的模式。

3.2.1 教师需要转变观念, 注重潜在课堂的作用并树立可持续发展教育意识。

潜在课堂的开发, 首先要从观念上予以重视, 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潜在课堂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将隐性课程真正作为一门课程对待, 转变观念, 营造氛围。此外, 教师要树立可持续发展教育意识, 把可持续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只有教师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 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 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 才能够指导自己的行动, 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熏陶、影响学生。

3.2.2 教师注重生活中的细节, 我们知道教师

言行对学生的重要性, 那么教师不仅要做好自己业务方面的工作, 还要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更多。教师要及时反省自己的语言、行为、态度等, 注重生活中的细节, 从自然状态下自发的、无意的影响, 转变为有意的影响。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及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第4篇

花梨镇中心小学教师

李端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负数的初步认识;多边形面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的策略;用字母表示数。

(一)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用字母表示数。等内容。

(二)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包括多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方面

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四)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内容。

三、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条形统计图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 理解数学。

6、给后进生和弱智生更多的关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六、课时安排

小数除法————————————————(11课时)。渗透《乳品质量安全监督条例》第十四条:从事奶畜养殖,不得使用国家禁止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以及其他对动物和人体具有直接潜在危害的物质。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及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第5篇

教学设计、说课、反思

教师 :尹开荣

【教学内容】教科书59页,例4及相关练习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

5、渗透法制内容:

(1)《全民健身条例》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第二是二条 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2)《城市垃圾管理办法》 【教学重点】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教学关键】

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

(二)计算:

268÷ 4 224÷ 4 256÷ 6 345÷ 15

1、分组指定一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重点说一说224÷ 4怎样算。

3、老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20表示什么? 24表示什么?

二、教学新课

(一)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1、出示题目,创设情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暑假期间,老师也参加了清晨健身行列。在广场老师四天跑了22.4千米的路程。你能算一算老师每天跑多少远吗?

2、根据题意,渗透法制教育

(1)启发式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与我国的哪部法律中的规定有关吗?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2)学生讨论。(3)出示: 《全民健身条例》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第二十二条 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4)学生读读。(5)教师点拨。

(二)提出问题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有困难时可求助同学和老师。

(三)交流问题

1、小组内交流答案并互相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相信每一位同学所得出的答案都有自己的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吧,把不明白的弄明白,比比看,看哪个小组解决困难问题最多,要加油噢!

2、小组内交流,师收集相关信息。

(2)分小组在指定的黑板上进行板演。强调全组人员参与。在交流后,指定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板演,全组参与。

(3)全班分组展示。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适时的知识冲突,突出学习目标。

(四)算法展示

1、对每一道的算法进行展示 生1: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 生2:22.4÷4=5……2.4 生3:先把22.4扩大10倍,变成224,用224÷4=56,再把商缩小10倍,得出结果是5.6。生4:直接算出22.4÷4=5.6 生5:列竖式计

师:分别介绍你是怎样想的?听明白了吗?5的后面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呢?

2、比较算法间的不同,择优。问:会用竖式计算了吗?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3、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五)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

1、第一步用22除以4,商5余2。这里的24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又怎样算?

2、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观察这个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

3、我们今天所学的22.4÷4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除法224÷4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除法呢?(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列竖式计算。

25.2÷6 34.5÷15

2、计算下列各题。9.42÷6 94.2÷6 87.64÷7 876.4÷7 反馈后教师问:如果计算出第一题的结果是1.57,你能估计出第二题的结果吗?已知第三题的结果是12.52,你能说出第四题的结果吗?为什么?

生:看被除数的小数点。师:看被除数的小数点想什么? 生:想商的小数点。

3、根据5823÷3=1941,口算下列各题。58.23÷3= 5.823÷3= 582.3÷3=

四、课堂小结

(一)启发学生总结本堂课的知识。

(二)教师归纳总结。

五、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完成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2、课外作业:完成同步练习。

《小数除以整数》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数除以整数,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几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4-25也例

1、例2的内容,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学习了表内除法,三年级下册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了整数除法的基本方法,这节课以整数除法为基础,为下面学习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的小数除以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打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小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占位以及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4、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四、教学策略

采用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成为教学学习的主人,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力求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注意力较低年级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教学中抓住这些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简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个环节我设计变了几道整数除法的计算题 268÷4 224÷4 345÷15 采用分组指定一题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复习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明确这里的224表示224个一。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促进者,也要做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给予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我对教材提供的问题情景重新设置,教材上创设了王鹏坚持晨练的情景,让学生解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的问题。由“4周跑22.4千米”的信息列出算式:22.4÷4,我把这个情景调整为:在超市购物中,我去超市买了4盒奶,总共花了22.4元,每盒奶多少元钱呢?通过解决“每盒奶多少元钱”列出算式22.4÷4。购物和计算单价更接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在计算中,如果转化成整数除法来做,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计算难度大,不易口算。而元角的进率是十,便于计算。

其次,估是算的基础,在处理22.4÷4计算方法前,可以先让学生估算结果,并说说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接着让学生比较22.4÷4与224÷4的不同,揭示课题,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知识,先让自己尝试计算,有困难就和同伴商量,并在小组嫩交流一下你的想法,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汇报时学生可能会产生这几种做法:

方法一:22.4元=224角 224÷4=56角 56角=5.6元

方法二:先把22.4扩大10倍,变成224,用224÷4=56再把商缩小10倍,得出结果5.6 方法三:列竖式计算(一种224不带小数点,一种22.4带小数点)新课程故里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所以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都应给予坑定。

当学生介绍第三种方法是,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224或者22.4表示什么?5的后面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

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计算法则,突破教学难点

在探索新知之前,已经复习了整数除法算理,孩子应嘎可以想到5表示5个一,6表示6个十分之一,所以为了区分商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5的后面要点上小数点。而这里的224和22.4都表示224个十分之一,教师可以告诉孩子既然都表示一样的意义,为了简便,小数点可以省略不写,直接写224就可以了。

然后,让学生比较被除数的小数点和商的小数点,224÷4和22.4÷4的竖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孩子会发现小数除以整数是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最后,说说列竖式解决22.4÷4是,你对哪个地方感触最深刻,加强学生的记忆,并让孩子做一下第16页的做一做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所以反馈时让孩子说清算理。

2、教学例2 出示例2,先让学生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列出算式5.6÷7 在探索506÷7的计算方法时,我首先做一个“放”,让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独立解决,汇报时有的学生会出现这几种错误:

商会得0.8;商只写了一个8,商写了小数点没写整数部分的0,这时我做一个“引”,让全班同学帮忙改正竖式中的错误,并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做。从错误中改错,学生会意识到当小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时,要商0占位,使后进生能在交流中能把自己没理解的知识弄清楚。

三)分层练习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几道有层次的计算题 7.83÷9 4.08÷8 0.54÷6 14.21÷7 第一道和第二道都是小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需要商0占位的小数除法,但第二道角第一道不同的是用40个十分之一除以5时正好除完,所以这里检验了学生对整数除法的掌握程度。第三道是商的整数部分和十分位都需要商0占位的小数除法。第四道是商的十分位需要商0占位,小数的整数部分正好除完的小数除法。通过这几道题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回顾小结

让学生说说列竖式解决小数除以整数的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五)板书设计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及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第6篇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海子街小学 胡乾坤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法制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法制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领作用。

法制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在教材中挖掘法制教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法制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因素,把法制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第一、在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宇简便计算/3》中,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第二、在第九单元《总复习》中,第九题,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又了解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法制教育的素材的。

三,多角度分析便于在教学中进行法制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

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法制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法制、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及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第7篇

一、科学史的认识

1. 科学史内涵

“科学史”, 跟“历史”一样有两个层次的意思, 其一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述说, 其二是指对述说背后起支配作用的观念进行反思和解释……这是把科学史教育的重心落在了科学实证知识的积累上, 关注的是科学本身, 即科学的“内史” (主要研究科学本身发展的过程, 包括重要的事件、成就、仪器、方法、著作、人物等等, 以及与此相关的年代问题) 。然而, 科学的发展既包含科学自身逻辑性对科学的推动作用, 也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促进作用, 即科学史的“外史” (侧重于研究科学发展过程中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以及科学在历史上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性质, 而这外部环境可以包括政治、经济、军事、风俗、地理、文化等诸多方面) 。因此, 对科学史的全面认识应该“内”“外”相结合, 科学史教育也应兼顾两者之间的关系。

2.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史的必要性

科学史渗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选择与教学相关的科学史内容, 将科学的运作方式传递给学生。换言之, 就是将知识产生的真实背景和历史经过, 或者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发展过程, 根据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和简约化教学原则有选择地再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充分感受前人的智慧能力、思维轨迹、认识路线、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探索的艰辛。

(1) 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科学史体现了科学理论的真实发展过程, 有助于小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史体现了科学方法的发展过程, 有利于小学生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培养。科学史教育融合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有助于教学过程的实施。科学史的引入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有助于知识的习得。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引入史料图片、科学家故事、科学发明简述等形式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具体感知, 促进新知识的理解记忆。

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史存在的困难

1. 教学理念上的困难

我国广大科学教师对于把科学史融入教学的教育价值认识还不深刻, 一般多认为科学史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培养科学态度和爱国主义精神, 而忽视了科学史在促进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概念、学习科学方法, 以及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等方面的价值。在我国的课程标准中, 虽然很多都提及了对科学史的要求, 但很少将科学史教学与理解科学本质直接相关联。

2. 搜集和处理科学史材料存在困难

虽然现行教材以及相关参考书中也出现了很多的科学史料, 但这些科学史料往往对科学探究的过程都做了简单化处理, 很难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本质, 发展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因此, 需要教师采用其他的途径搜集资料并进行选取, 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这些还存在着困难。第一, 很多的史料散落在不同的地方, 很不容易搜集到;第二, 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的压力, 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做资料搜集的工作。另外, 通过科学史融入教学的方式来展现科学概念、规律或理论的历史发展, 并不是要事无巨细地罗列所有细节, 要有所取舍, 取舍的时候是既要展现科学发展的基本外貌, 使其生动地体现出该过程中所蕴含的科学本质要素, 又要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使其能够领悟到科学的本质。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很难做到这一点, 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绝大多数教师缺乏科学本质相关课程的训练, 因此他们本身对科学本质认识就比较模糊。而要他们从史料中选取那些能凸显科学的特质材料并进行处理, 确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尤其要求小学科学教师要站在教育者的高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去分析“史”的地位, 分清教学中涉及的“史”从属于“作为历史的科学史, 作为科学的科学史, 和作为教育的科学史”中的哪一部分, 实属不易。

3. 选择合适的科学史融入教学方法、手段存在困难

科学史融入教学的方式也有很多种, 如历史个案研究、互动式历史小品、历史调查研究、角色扮演、历史对话、重复历史上的重要实验、小组讨论等等。但不管选择何种方式, 最重要的是能针对不同的主题, 选择合适的能充分展示科学探究理解方面的一些教学方式, 这需要科学课教师一个长期的累积过程, 即科学课教师要花费一定功夫研究通过多种途径运用科学史, 如:以不同形式运用科学史, 根据科学史在教材中的地位可以分别以背景材料、例题与习题、相关资料插入、扩展性阅读材料、科技活动素材等形式加以引入。以不同手段运用科学史, 如通过视频的方式播放科学史剧、科学动画片, 通过课外读物讲述科学小故事, 通过小抄报的制作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科学史等。

三、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史教育

1. 利用教材, 找到“史”与教学的结合点

教材引入的科学史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及科学家的品质等, 教师要细心研读教材, 首先找到看似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科学史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 巧妙地解释两者之间的联系, 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下以苏教版《科学 (3-6年级) 》三年级 (上册) 教材中科学史内容进行统计与分析。

2. 使用教材, 进行合理整合

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 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科学史积累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或补充。如“登月之旅” (选自《探索宇宙》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 本节教材出示了“嫦娥奔月的示意图、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宇宙及其发现的介绍, 在插入模拟实验的内容之后又出现美国登月的历史事件图片。科学史所占篇幅较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分析和梳理, 要避免“糖葫芦串”似的吞食内容。首先根据教材中呈现的科学史内容的特点, 按照时间的顺序从各个时代拎出具有代表性的传说和史实, 对教材中的示意图及资料图加以梳理和补充, 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人类探索宇宙的独特性及各个时期之间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即教师要通过自己对教材的认真钻研和对教学的精心设计让教材充满张力和空间, 让学生感受人类世世代代为理想而努力、坚持的精神, 体会科学发展几代人的付出与艰辛, 从而创造充满生机的科学课堂。

3. 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的相似过程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学习科学的知识, 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和技能,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 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 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由此, 小学科学探究不在于让学生获得伟大的科学发明, 也不在于让学生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关键在于学生“经历”了过程, 目的在于“学习知识和技能”, 本质在于“提高科学素养”。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 在科学教学中可以以某一历史事件、某一特定环境或某位科学家的故事为生长点, 创设一个情境, 预设问题, 简单模拟历史上某一科学概念或理论的研究过程, 激发学生解释其中的问题和矛盾, 调动他们的思维, 让学生在探索历史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如以“地球的形状” (选自《我们的地球》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中涉及的科学史教学为例, 进行说明。本节教材介绍了古代中西方对地球形状的不同猜想, 分别呈现了古印度“大象驮海龟”、古中国“天为锅地为盘”、张衡“天如鸡卵地如黄”、古希腊“地球近球形”的示意图。对于这一内容的教学, 教师首先要把握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大胆猜想, 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因此, 要避免简单地对图片进行欣赏和介绍, 在学生了解了示意图的内容后, 可以让学生扮演古人的角色描绘一下古人的各种猜想, 从而感受猜想的奇妙及古人思想的广阔与智慧。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 学生“亲历”了大胆猜想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从而自觉形成大胆猜想的科学精神, 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此外, 本节还介绍了麦哲伦航海证实地球是圆的故事。教师可以从这两部分内容出发, 创设古代和近代两个时代的情境。首先出示古人站在地平线上仰望天空的图片, 引导学生进入这一特定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猜想地球的形状, 并与麦哲伦航海情境图进行比较, 发现前者用肉眼观察而后者乘帆船求证的区别, 让学生感受随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科学发现与发展的作用。

4. 开发校本资源, 多形式进行渗透

科学史作为辅助性知识不能占用教材太多篇幅, 不能占用课堂太多时间, 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开发校本资源。首先, 丰富学生科学史读物, 教师可以把科学史按时代、国别或所涉及的领域加以改变,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编写出图文并茂的读物, 丰富学生知识的积累。其次, 定期播放关于科学发明及科学家故事的动画片、电影, 以多媒体的形式传播科学史知识或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专门设立“科学史上的今天”、“一句话科技集锦”等栏目, 学生轮流负责, 及时发布最新的科技信息。再次, 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科技馆, 这可是一本鲜活的科学史教科书。同时向学生推荐信息来源。

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史教育原则

1. 去粗取精

对科学史的内容去粗取精, 要做到: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选取的内容应该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能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启迪, 避免为写史而写史;削枝强干, 使教材中的科学史线条单一、脉络清晰。

2. 尊重历史

科学固然注重创新, 但继承是根基, 尊重历史, 需要重视科学发现的背景, 要把科学放在导致它们产生的那个背景中来学习, 要克服世风浮躁对教育的负面影响, 将有助于学生脚踏实地的学习。

科学史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实现教学目标, 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科学史。当然, 要掌握适度原则, 要做到不片面强调科学史的教育而忽略科学知识、技能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吴国盛著.反思科学[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 2004.108.

[2]李文林“.三位一体”的科学史.中国科技史, 2007 (4) .

[3]张红霞.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3-6年级) (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于惠新.科学教育中融入科学史的思考[J].淄博师专学报, 2007 (2) .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及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第8篇

五年级2班 毛卫全

教学案例

(一)第三单元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渗透点: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全民健康条例》

2、《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或懂得应用

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教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 24-25 页,例 1 及相关练习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

5、渗透法制内容:(1)《全民健身条例》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 1 小时的体育活动。第二是二条 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 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2)《城市垃圾管理办法》

【教学重点】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 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

(二)计算: 268÷ 4 224÷ 4 256÷ 6 345÷ 15

1、分组指定一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重点说一说 224÷ 4 怎样算。

3、老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20 表示什么?

二、教学新课

(一)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1、出示题目,创设情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暑假期间,老师也参加了清晨 健身行列。在广场老师四天跑了 22.4 千米的路程。你能算一算老师每天跑多少远吗?

2、根据题意,渗透法制教育 24 表示什么? 邱天芬

(1)启发式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与我国的哪部法律中的规定有关吗? 请给大家分享一下。(2)学生讨论。

(3)出示: 《全民健身条例》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 1 小时的体育活动。第二十二条 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 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4)学生读读。(5)教师点拨。

(二)提出问题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有困难时可求助同学和老师。

(三)交流问题

1、小组内交流答案并互相说说是怎么想的。师:相信每一位同学所得出的答案都有自己的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吧,把 不明白的弄明白,比比看,看哪个小组解决困难问题最多,要加油噢!

2、小组内交流,师收集相关信息。(1)分小组在指定的黑板上进行板演。强调全组人员参与。在交流后,指定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板演,全组参与。(2)全班分组展示。

教学案例

(二)第三单元 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例11 渗透点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理解

方法:讲授、图示、直观教学。

课题: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3、向学生渗透法制内容《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教学重点:掌握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的学习,你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除法的运算,那么这节课我们将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你们见过奶牛吗?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她正在和爸爸一起挤牛奶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例11情境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奶牛、奶牛场、牛奶运输车、牛奶生产环节、三鹿奶粉中毒事件等,提问:养殖奶牛或生产奶粉时能添加任何直接或潜在的有危害的物质吗?向学生介绍《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六条:生鲜乳和乳制品应当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并根据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及时组织修订。

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应当包括乳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乳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通用的乳品检验方法与规程,与乳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以及其他需要制定为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内容。制定婴幼儿奶粉的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婴幼儿身体特点和生长发育需要,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

第七条:禁止在生鲜乳生产、收购、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添加任何物质。禁止在乳制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2、理解题意。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板书已知:3头牛 上周 220.5千克)

师:这些是我们已知的条件,那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板书求:每头奶牛平均每天的产奶量)

3、独立思考,尝试分析数量关系。

师:上周表示什么意思?3头牛和上周跟220.5千克有关系吗?如果只有2头牛,还会有220.5千克的产奶量吗?如果是2周呢,产奶量有变化吗?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这道题能一步算出每头奶牛平均每天的产奶量吗?如果不能,那么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独立思考。

师:谁愿意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根据学生分析板书: 220.5÷3=73.5(千克)220.5÷7=31.5(千克)73.5÷7=10.5(千克)31.5÷3=10.5(千克)

请你来说一说220.5÷3=73.5和73.5÷7=10.5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先算的什么?后算的什么?

(1)1头奶牛一周产奶多少千克? 220.5÷3=73.5(千克)(2)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73.5÷7=10.5(千克)分析第二种方法:

220.5÷7=31.5和31.5÷3=10.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又是先算的什么,后算的什么?

二、小结

师:谁来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求出每头奶牛每天的产奶量的?(我们可以先算1头奶牛一周的产奶量,再算一头奶牛一天产奶量;也可以先算3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再算一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三、观察对比:

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分两步计算 不同点:第一种先算的是1头奶牛一周的产奶量,再算一头奶牛一天产奶量;第二种先算3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再算一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四、巩固练习P32做一做

读题分析数量关系,请学生从数量关系描述解题思路,并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五、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总结一下在碰到这类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做?(首先我们要看清楚题目要我们求的是什么,再根据条件来判断该用乘法还是除法,最后要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六、板书设计:

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头牛 上周 220.5千克 每头奶牛平均每天的产奶量? 方法一: 方法二:

(1)1头奶牛一周产奶多少千克?(1)3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

220.5÷3=73.5(千克)220.5÷7=31.5(千克)(2)每头奶牛每天天产奶多少千克?(2)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总结 第9篇

学期即将结束,今天我将自己一期来科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提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我本着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但由于知识难度的增加和基础较高,想再向前提高,需要做的工作就相当大了。其实我们科学老师是捡了一个大便宜,可又要因为这个便宜付出了很多,因为科学这门课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比较喜欢的,也许我们去问学生最喜欢哪门课。大部分同学都会说是科学,本学期我试着做一些大胆的尝试,我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在每次单元作业中,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科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科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尽量降低教学目标。学生对科学失去兴趣。这是我们每个教学工作者最为头痛的事。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科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对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深入浅出地分析,力求100%的学生理解,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科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时间,多给学生提问的空间,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平时科学试题中常出现科学探究内容,这对初中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在做电学实验中学生往往会碰到一些问题,此时我一般不会直接走过去帮他解决,而是让他看到现象然后猜想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些学习程度好的同学就会动脑思考,也会找到问题的根源。

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平时试题中涉及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的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今后将逐步加强,这就要求科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科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与老教材相比,新课标对学生要求起点较高,落点较低,但在平时的练习或单元考试中的落点还是比较高或者说是相当高,让师生都有些措手不及,所以有时候还是讲了一些难度相当大的例题,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营养午餐”。如在讲到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时渗透了很多老教材上的一些知识并适当用新课程的理念去分析。

五、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作为小学教师,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听完课后主动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探讨成功经验及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自己和他人更好的课堂效果。其实在给别人找不足之处时也是自己在提高的过程,我有我的教法,一些可取之处我也人向新教师学来自己用,如自己有更好的方法我也会不遗余力地与新教师分享,只有水涨船高才是真正的成功。

六、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实验竞赛活动。

教学过程中应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课后有一些新教材上提到了知识点但没有例题时,用一块小黑板写几题让成绩相当好的同学完成一下。这样既能让他们吃饱又能让他们吃好。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总结 第10篇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为了在以后的工作重更上一个台阶,现总结工作如下: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提高自身素质。

尽管我已经教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面对新教材,我还是积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杂志,更新观念,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提高学生的各种各种能力。

二、认真制定教学计划,为工作指明方向。

有人觉得教学计划是花架子,是让学校领导看的,我还是不太同意。如果随随便便写一个计划,肯定不会有太大的价值。如果是悉心制定的计划,价值就太多了。我刚执教科学才一年,有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我觉得有的放矢。在教学工作进行之前己对全册教材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对重、难点比较清楚,对学生上学期和现在存在的问题认识清晰,在教学中能把握先机,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注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有的课以老师讲授为主,介绍科技发展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等;有的课以活动为主,老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有的课要以学生搜集资料为主,在课上互相介绍自己的收获;能做实验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的,要尽量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在教学中,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更多教师工作总结网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评价有过程性评价,也要有结果性评价。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又要关注学生课上表现,如回答问题流利、简明,能用上自己生活中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课上听讲、做笔记情况等,特别关注学生自己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动手实验等。五四班的王新元等几名不爱学科学的学生,就是被我用为数不多的几次表扬调动起来的。五二班的差不多半个班学生在复习阶段给“表扬”出来了,复习时情绪高涨。也给了我一个惊喜。课上不闹了,比着的复习。

五、继续搞好实验工作,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习惯。在实验前进行安全和方法上的指导,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热情比上学期高多了,如做化石模拟实验时,学校里没有熟石膏,各班学生从家里零零散散带来不少,足够年级学生做实验用了。学生扦插、种种子和水泡的花卉,我拍照下来,发布在我的博客上,让全体学生欣赏和学习借鉴,达到带动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也“下水”做实验,如扦插金银花等。

六、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资源开展学习,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环境的的变化、关注世界科技发展和新成果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特别是网络资源,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丰富学习生活,开拓学生视野,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身边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上一篇:探寻的近义词及造句下一篇:小小班数学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