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岗位设置和管理

2024-06-06

课题组岗位设置和管理(精选6篇)

课题组岗位设置和管理 第1篇

以技能大赛引领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课题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

1、调研背景:自2007年始,国家和省每年都要举行各类型职业技能大赛,这既是对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检验,也是推动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手段。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是展示职业教育成果,进行经验交流,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平台。“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技能大赛的成绩逐步成为一所职业学校办学好坏的重要标志。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各个职业学校为了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往往把大赛看成是一个突击性、临时性的工作,功利化倾向严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资金集中投入在几个学生的身上,推行“精英教育”,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不计成本向参赛学生倾斜。把大赛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以赛代考、以赛代学,没有把大赛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培训中,严重背离了职业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

如上所述,每年的技能大赛,我校都非常重视,但技能大赛与平时教学的联系衔接却不甚紧密。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及《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对中职教育提出“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

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培养指导思想,并要求在这一思想下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所以我们广大教师如能将技能大赛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以技能大赛引领课程设置、以技能大赛引推进教学改革,检验教学改革成果,将技能大赛内容、模式有机地融入到平时教学中,反映到教学过程中去,则定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基于以上职教发展的要求、技能大赛和教学现状,我们《以技能竞赛引领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课题组,在上面所说的背景下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希望能以技能大赛来促进我们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方面的改革。

2、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技能大赛对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的引领及其对平时教学的促进情况,强化技能竞赛对中职学校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目标、质量的导向作用,形成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对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形成以赛促教大幅度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调研对象

:本校电子技术应用、数控、计算机专业近几年省市技能大赛情况(包括竞赛机制、训练模式、学生获奖及能力提高情况等)、技能大赛与平时教学相衔接情况、技能大赛对老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及对学生的的专业素养培养情况。

调研方式

1、调查研究:通过研讨、座谈等形式了解参赛学生的训练方法、训练模式、学生专业能力提高、及技能大赛的整套机制其对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的的促进情况。

2、文献资料研究:了解我校技能大赛相关制度及学生获奖情况、近几年学生的专业能力情况,我校电子专业双师型教师情况。

3、行动研究:通过把技能大赛训练模式、方法用于平时教学,从而研究技能大赛对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的引领情况,从而对整个教学质量提高的促进情况。

调研时间

2014年9月——2014年12月

调研内容:

1、技能竞赛的模式、内容、机制、成绩

2、技能竞赛对学生、教师能力提高情况。

3、电子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及教改情况。

4、技能竞赛对学生兴趣培养、职业素养促进作用。

六、调查结果:

1、技能竞赛的模式、内容、机制等情况

近五年来,我校涵盖四、五个专业(电子、数控、计算机、幼师)的十多个项目参加市、省级以上的技能大赛中,有70多名同学获省市奖励,比赛成绩十分突出。

(1)、组织健全、领导有力、制度保障

校成立一个分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以教务、教科、教研、学科组相配合的技能竞赛管理协调中心,对各专业各项目的参赛、训练、人员、耗材管理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组织实施校内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使得竞赛的组织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合理。

课题组岗位设置和管理 第2篇

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是参与课题研究人员对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探索,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加以考察、探究、收集、整理、分析、概括,广范深入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从而提示教育现象本质和规律。目前我市城乡中小学都很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教育科研工作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已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科研成果显著,促进了我市教育事业和科研工作的长足进步与发展。科研课题的档案管理是课题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重点和大家交流一下科研课题中的档案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有关内容。

档案管理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课题的设计、课题的实施、课题的成果等所形成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类、提炼、规范、装订、立卷和保管。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是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

实记载了一个科研课题从策划、立项、研究到最后结题的全过程,同时也能准确的反应出研究进程中的每一步,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成果,是科研人员辛勤劳动和汗水的结晶。它不仅是课题的佑证材料,课题验收的重要依据,而且是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基础和依据,使实践升华为理论。材料的真实、客观、可靠程度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结论和成果的质量。所以课题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尤为重要。下面从三个方面具体说明如何进行科研课题的档案建设和管理。

一、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课题研究资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事实资料、文献资料和历史资料。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的占有量及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课题研究成果的质

量,全面收集和保存课题研究资料,是课题档案管理的中心工作。

大量的事实资料是通过课题研究积累起来的,是课题研究教程中的第一手材料,是课题档案的主体部分,如观察记录、调查问卷、访谈记录、考察资料、教案、教学反思、研究反思、研究课实录、学生德智体心理测评资料、个案调查、各种统计数据、阶段性研究成果等都属于事实资料。如果进行了调查问卷,就需要对问卷进行统计和分

析,并形成文字材料留档,收集事实资料必须做到原始、全面、完整、真实,不能为应付检查或结题而拼凑、编造、恶补。

文献资料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重点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资料,如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会议资料、报刊文章等。文献资料可以是原件、节选、摘录、截剪、文献索引等。

历史资料是指曾经在国内外教育史上发生过的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如对同类问题的认识、观点、做法、经验、教训等。

对收集到的资料必须进行认真整理,在大量的原始资料中筛选出真实的、典型的、有用的资料,为课题研究得出科学结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档案的建立

教育科研课题档案应根据课题研究的特点形成独立的档案体系,其具体要求是:

1、独立建档,实行一题一档制

教育科研课题档案独立建档,应与教育教学档案分离,不能混淆。一个课题建立一套独立的档案,这是构建独立完整的教育科研课题档案体系的基础。

2、分期建档,呈现研究过程轨迹

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分别建立前期、中期和后期档案,以便通过课题档案能够清晰明了地呈现课题的研究轨迹。

前期档案是开题及以前的课题准备阶段形成的档案材料(此部分为课题开题卷),主要包括课题申报立项材料,即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研究任务下达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论证材料、开题报告、开题会材料(即主要领导的开题动员讲话、课题组负责人的表态发言及参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等)。

中期档案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记实材料(为课题研究卷),是课题档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调查、统计、实验等数据分析资料,研究过程中撰写的论文、教案、课堂实录等阶段性成果和阶段小结等详实材料。在研究过程中,还要注重声像资料的积累,做为研究过程真实性的见证。

后期档案是课题研究的结题验收阶段形成的档案材料(为课题结题卷),主要包括课题结题报告、研究报告、最终成果、通过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课题研究中的各项获奖证书等材料。

档案材料的积累主要遵循了三条原则,即完整性、真实性、适用性。完整性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要保证档案的完整齐全、连贯衔接,重要资料不要缺失;真实性就是反映过程性的材料要真实、可靠,不要造假档案或抄袭各种资料,使人一看就觉得是弄虚作假、应付了事、蒙混过关。结题时评审专家会一目了然,当然也不可能顺利结题;实用性就是入档的材料要经过精心细致筛选,要有一定的质量,有保存和使用价值,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和作用。

三、课题研究资料的装订和归档

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所有资料是课题研究到最后阶段要形成的课题记载的综合材料,这就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合理的归类、装订、建档,装订成册,以方便应用和查阅。

1、资料的装订

装订是对课题研究的系统整理转化成课题档案的具体表现形式。基本要求 是:

(1)、课题档案的主卷与副卷应分开装订,按资料形成的时间顺序和内容的内在联系分册装订。主卷是科研档案材料中的主要内容,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材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文件,是需要长久保存的课题档案材料,包括开题卷、研究卷、结题卷中的各种材料。副卷是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实验材料,是形成主卷中各种结论、成果的原始根据,是主卷的佐证材料,如调查问卷、备课笔记、试卷、作业、实验课录像、研究记录、各种会议记录、考察记录、查阅所依据的文献、论文等。

(2)、每卷档案资料里的材料都要按顺序编号,体现资料的形成过程,反应资料结构上的隶属关系或程序上的衔接关系。每一页均需编上页码。

(3)、设置卷内资料目录并放于卷首,标清每份资料的顺序号、页码起止及撰写人,使之查阅卷宗一目了然。

(4)、设计档案封面标签。课题档案封面要注明卷宗名称、课题编号、课题名称、课题承担单位、课题主持人、卷内内容等,以便查阅和方便结题送卷,避免丢失、遗漏。

2、课题研究资料的归档

课题研究档案形成后应由学校或课题承担单位的档案室或材料室专柜保存、专人保管。归档工作要及时,一般一个阶段结束后,要进行归档,待课题研究全部结束,再一并综合整理,把全部课题资料完整无缺地分类归档并保管好。

总之,课题的档案建设和管理是一项较为细致的工作,这就需要课题组负责人或课题档案管理人员精心细致地按照课题档案管理的要求认认真真地做好课题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档案的建立、装订及归档的每一步的细节工作,使得我们为之付出辛勤劳动和汗水的每一项课题研究内容和课题的结题工作不应该 因为档案的建设和管理不尽人意而受到影响。

教育科研课题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就说这些,有遗漏或不足的地方敬请指正和补充。

附:

课题档案建设图示

课题档案建设图示

卷(永久保存)课 题 档

案 卷 宗

研 1 课

开 题

2 3 4 5 6

课 课题 课 课课 题 题 题

2 1

课 课 题 题

任 申 务 请 下 书

达 书

3 4 5 6

课 课 课 课 题 题 题 题 研 论 开 开

究 证 题 题 方 材 报 会 案 料 告 材 料

究 题 研究研究 题 典研究研

究 计 划 中的型 过程调阶段 阶 中撰

活写的查、总结 段 动 统论计、报告 性 文、声

课 像 实验(反成

等数思)堂实

资据分果 录等

析材料

1 2 3 ① 4 ① 5 6 7 课课 课 调其 教成获 课

案 题 查 果

奖 题 结 题 题 报它 文

集 推结告 题 研 最 物 广 推 验 验究 终 收

卷 报 成

申告 果 请 题

化 成 果

评广 收 价

证 鉴 材

书 定 料

② ② 论文

专著 课 件

③ ③ 经验 成 果音 2 调 备查 课问 笔卷

记4 5 6 7 8 9

学实 各 考 访 引 统生 验 种 查 谈 用 计 试实

卷 课 会 记 记 文 验

作录 议 录 录 献 对业 像 记

笔 录

记录

总结 像

制品

课题组岗位设置和管理 第3篇

课题经费是科学研究单位经费来源的重要组成部份, 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保证, 没有课题经费, 科学研究就无从谈起, 而课题经费运转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科研的出成果和出人才。经费管理在整个科研项目的进程中如影随行。首先是课题的申报, 在课题申报期间, 要进行课题经费的预算;在课题执行过程中, 需要按批复的预算进行经费支出的核算和控制;课题完成后要进行课题验收, 而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又是进行整个课题验收的前提, 财务验收不通过, 课题验收就会一票否决。为了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 多出成果和人才, 提高科学研究单位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 就必须加强和规范课题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二、课题经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目前科学研究单位的课题经费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题经费预算编制随意或编制虚假预算

按照国家科研项目申报的有关规定, 在课题项目申报期间, 课题的经费预算, 应当由课题负责人协助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课题负责人只是按自己的意思自行填报预算, 什么内容想多开点, 什么内容想少开点, 都由自己说了算, 或者干脆编制一些虚假的预算, 套取国家资金, 因此预算编制有很大的随意性, 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与课题预算的编制原则即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三个原则相去甚远。

2、在课题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一个全盘监控

在课题的预算执行过程中, 经常出现一些情况, 比如:科研课题经费并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的内容进行核算, 或者没有预算的内容也在本课题中支出了;课题在上报课题经费年度财务决算报告时, 出现没有完成当年预算执行进度的情况;课题尚未结束, 但是在年终进行课题结转成本, 收入与支出相抵, 结余要结转到下年度时, 出现了经费超支现象等等。以上种种原因, 造成课题负责人无法全面了解和控制预算的执行进度, 无法了解课题经费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一个能够全盘监控的执行者, 那么课题经费就很难能够按预算执行了。

3、课题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预算产生较大的偏差

科研项目立项后, 课题经费一经下达, 就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课题预算执行, 一般不予调整。但在课题经费的实际支出中, 会出现与预算不符, 产业较大偏差的问题。由于课题主持人对课题经费的财务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认为是自己的课题, 经费支出的自主权在自己手中。因此在课题经费下达到本单位财务部门时, 课题主持人并没有将课题的合同和预算书送到财务部门备案, 而财务部门只能按课题组报账的内容进行财务核算, 根本无法与预算进行比对, 无法起到管理和监督的作用。等到课题结题验收, 进行财务审计时, 才发现有的科目开支多了, 有的科目开支少了, 或者是超范围使用经费等等, 这时要调整也来不及了, 极大地影响了科研活动的开展。

4、课题预算中规定的开支范围与课题财务核算科目不一致

在课题下达的预算书中, 详细规定了课题的开支范围, 但是课题规定的开支内容与财务核算科目是不一致的, 课题的财务决算报表设计也是根据预算书中规定的开支范围而设的。在课题中期上报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和结题时填报财务决算验收报告的时候, 就出现了无法直接从财务账目中取数的问题。课题财务决算报告要求是按预算书中规定的开支范围编制报表, 而本单位财务部门都是按国家规定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核算的, 那么在填报过程中, 就要对原始的财务账目进行调整归类为按课题预算中规定的的开支科目, 才能将数字填写到报表中。在调整的过程中, 就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不利于对课题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三、科研单位课题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课题预算编制, 应当由课题负责人协助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共同编制

由于课题人员对国家规定的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方面不了解, 而财务人员对科研项目的专业知识也存在欠缺, 任何一方单独编制预算都会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 在课题编制预算期间, 需要财务部门参与, 和课题人员共同完成预算的编制。财务人员可以从财务方面的角度看问题, 提出符合财务制度的预算;而科研人员则从课题研究需要完成的目标出发, 拟出符合科研发展方向的预算, 最后二者再进行综合协调, 最终制定出合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预算。

2、在课题实施期间, 需指定一个课题执行人, 对课题进行全盘监控

在课题实施期间, 需要指定一个课题执行人, 对课题实施过程进行实时全盘的监控。课题执行人是财务部门和课题主持人的之间的联系人。在课题执行过程中, 课题执行人应根据批复的预算书, 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课题预算执行进度, 定期向课题主持人汇报课题经费支出情况。课题执行到哪一步, 需要开支什么内容, 课题执行人、课题负责人和财务人员三方都要及时沟通信息, 保证课题按执行期有序地进行, 杜绝弄虚作假, 截留、挤占和挪用课题经费, 违反规定转拨、转移课题经费, 超预算、超标准、超范围使用经费等等现象的发生。

3、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对每一个课题分别设置一套课题经费支出辅助明细账

课题经费下达到课题承担单位后, 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 单独核算, 专款专用。课题主持人应将课题的合同和预算书复印件送到财务部门备案, 由财务部门按照规定的课题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 并参照课题预算书中规定的开支金额, 办理课题经费的支出。同时在每个课题的课题执行人手中, 设置一套课题经费支出辅助明细账。课题经费支出辅助明细账按预算书中规定的经费开支范围设置明细科目, 课题的每一笔开支, 财务部门除了记入本单位账户外, 还要同时分门归类记入辅助账中, 由课题执行人实时监控经费支出情况并定期与财务部门对账, 定期将经费支出情况汇报课题主持人, 如出现实际支出与预算产生较大偏差时, 可以及时进行调整, 保证课题实际支出在预算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内, 确保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4、统一和规范预算中规定的开支范围和课题财务核算科目

为了避免课题在填报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和结题财务决算验收报告时取数的困难, 避免填报的随意性, 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 应统一规范预算中规定的开支范围和课题财务核算科目, 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对经费支出及时归类整理, 这样才能通过预算对课题经费支出进行控制, 起到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四、结束语

科学研究单位的课题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还有很多, 以上只是分析了存在较为突出的一些问题和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只有加强和规范科学研究单位课题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提高课题经费使用效益, 才能提升科学研究单位的综合竞争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使科研研究单位能够争取更多的科研课题, 研究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涌现出更多的高端科技型人才, 并将科学技术及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为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目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科学研究单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国家对于科学研究给予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 因此科学研究单位承担了绝大多数的科研项目, 每年以课题和项目的形式下拨的科研经费也在逐年递增, 与企业的横向课题也不断增多, 那么课题经费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性就日益突显出来。本文就如何加强和规范科学研究单位课题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提高课题经费使用效益, 使科学研究单位圆满完成科研工作, 多出成果, 多出人才, 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而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科学研究单位,科研经费,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娟, 科研预算方法及财务管理研究, 会计之友, 2007.9

[2]赵建华, 浅谈课题经费预算管理与支出控制, 当代经济 (下半月) , 2007.5

[3]刘燕, 如何提高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能力, 会计之友, 2006.24

[4]张亚丽, 科研课题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初探, 会计之友, 2009.7

课题组岗位设置和管理 第4篇

1. 制度性资料。学校工作包括很多方面,有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等。但不论是哪方面的工作,我们都应有个规范,有个制度,科研工作就更不例外了。学校要搞科研,就应该制定出科研工作制度。这可以包括很多方面,如科研评价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教师培训制度、课题组会议制度等等,还有科研室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能、学校科研领导小组机构及职能、课题组成员及职能等。这些就是学校科研工作的“制度性资料”。

2. 基础性资料。基础性资料也可以看作是课题的前期材料。包括申报材料,立项批准书、开题会材料以及实验之初的背景材料等等这些最基本的资料,就构成了课题的“基础性资料”。

3. 计划性资料。课题研究其实跟我们的常规教学工作是一样的,首先对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有一个规划,那就是课题的实施方案,这是一个总的计划,所以把它归到计划性资料里。因为课题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的时间段很长,我们可把这个时间分成几个阶段,一般来看,可按年度分,也可按学期分,这个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每个阶段之初都要写出阶段性的计划,使一学期或一年的工作有个目标,有个方向,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年末或期末写出阶段性总结。学期初拟定的科研工作计划、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研究阶段计划,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方案等等,分装起来就变成了“计划性资料”的档案了。

4. 过程性资料。过程性资料主要体现在课题研究中期阶段,它是课题档案材料的核心部分,反映了研究的扎实程度、管理力度。

(1)調查问卷及数据统计分析:在研究初期进行相关调查,可以掌握原始情况,日后进行对比。在研究中期进行相关调查,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认识问题。这些都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手段。如果要整理档案的话,这本档案里就应包括样表、原始表、数据统计、分析及改进建议。

(2)组织培训,召开会议的记录。作为课题负责人应该定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实验的相关培训,组织课题小组的研究活动等。每次组织活动都要有时间、地点、人员、主题、主持、会议纪要等基本情况记录。不管是培训还是会议,都要有活动方案、活动总结、培训讲座材料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发设计适合本校的课题研究活动记录,如不能成本,至少成表、成册。而且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培训及研讨活动,并有专人负责做好记录。这样每个学期的研究过程也就一目了然了。

(3)阶段性总结展示会议等材料。在课题实施过程当中,我们必不可少的要开展研讨或展示等一系列活动。这就涉及到活动的一些材料。如教学素材、各种竞赛活动资料,包括教师的教学活动,如观摩课、汇报课、教师的课堂设计、反思,学生竞赛等方面的资料。这里要强调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课题负责人设计组织好各年级、各阶段的活动,并且每开展一次这样的活动,都要写出活动的方案,在方案中讲清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同时做好课题实验活动记录,活动后有总结,要写出此次活动的收获。这样一项活动就有了系统性。

5. 总结性资料:每学期或每年度的课题阶段性总结、实验教师阶段性总结、课题的中期报告、阶段成果报告等所有总结性的资料都属于这一类。

6. 效果性资料:效果性资料是体现课题研究效果的材料。如个案变化、群体变化资料、检测统计成绩、实验前测与后测对比资料、教师和学生的获奖情况、荣誉证书统计等都属于这一类。

7. 成果性资料。我们研究课题的目的是取得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一个课题如果没有最终结果,那课题研究就没有完成。所以课题研究必须取得最终的成果。那么成果性的资料就包括:结题审批书、课题实验报告或叫研究报告,研究论文集、成果体系、课件集等。

档案中有了这些材料,不仅使文档丰富而有质量,同时,它还可以使管理者对各个研究项目有了细致的了解和把握,防止研究者将研究流于形式,为督促与检查提供了事实依据。

二、课题组成员个人研究档案材料的积累

为鼓励和培养研究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积极提倡各校,根据学校的研究课题,建立教师个人的课题研究档案。

1. 参与课题研究总的实施方案;

2.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3. 每学期的计划、总结;

4.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素材、课件(软件)、学生的作品、获奖证书等。

5. 结题报告。

课题组岗位设置和管理 第5篇

一、充分认识开展这个重大课题研究的意义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2009年,人均GDP达到3700多美元。中国用30多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道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等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在中国短时期同时展开。发达国家在不同时期渐次出现的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在我国相对集中的较短时间里显现出来,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有些问题将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产生,我国社会管理已经并将长期面临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妥善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应对各种社会风险,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社会管理是维系社会正常秩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营造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活动。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必须搞好社会管理,也只有加强社会管理,才能促进科学发展。从现实情况看,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各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趋于明显,全国刑事犯罪、社会治安案件居高不下,群体事件易发多发。社会管理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存在着不少空白点和薄弱环节。城乡社区治理思路不够明晰,社会组织、基层自治与行政管理的关系不顺,社会服务需要加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协调各社会

阶层、群体、成员间的利益关系,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促进各类社会组织和基层社区健康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建设包括发展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扩大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方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社会管理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远远不如我们对经济管理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这里十分重要的,是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不断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水平,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各项工作。伟大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支持。这就要求,必须对我国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和把握社会管理规律和特点,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体制机制,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实现到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丰富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强调要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等。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作用。总的来看,当前我国的社会管理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管理模式。在思想观念上,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在管理主体上,重政府作用、轻多元参与;在管理方式上,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在管理环节上,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在管理手段上,重行政手段、轻法制规范和道德自律。这些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模式,具有很大的紧迫性。总之,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必须对社会管理基本理论、社会管理存在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立足中国国情,借鉴世界上一切有益的社会管理经验,提出加强和创新我国社会管理的思路与对策,为党和政府完善社会体制、制定社会政策,推进社会管理,提供科学决策的参考依据。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特别强调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是中央全面审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新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因此,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课题研究。

二、准确把握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和重点方面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研究”这个课题,涉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多个领域。为了开展好这个课题研究,必须把握好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和重点方面。

(一)如何科学认识社会管理的内涵和边界。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对管理的内涵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对社会管理的内涵就形成了不同的认识和界定。有人认为,社会与自然界相对,社会管理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管理,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广泛的领域和范围。有人认为,社会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相对应的,社会管理是对人类活动的社会领域的管理。有人认为,社会是指与政府、企业相对应的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等社会性组织,社会管理是指社会组织所进行的社会协调与管理。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似乎都不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需要从纷纭多样的认识和主张中作出科学的分析、研究和回答。弄清楚什么是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的主要内涵是什么,边界在哪里?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

(二)如何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原则是根本性的问题。不同的原则会产生不同的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视野和方法。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所遵循的原则,一方面应当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放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深刻认识和总结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一些共性的原则和有益做法,为我所用。更重要的是,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从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出发,根据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基本国情,找到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深入探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任务和举措。

(三)如何全面总结我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积累的新鲜经验。近些年来,不少地方在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例如,强化基层社区建设的“楼宇党建”、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枢纽型组织”、强化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责任、提高公民社会管理参与度、在社会管理中引进专业社会工作,等等。如何总结升华这些鲜活的经验,从中找到可以推广的思路和做法,进而上升到理论层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课题研究应当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有所突破。

(四)如何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如何全面认识和理解这样的格局、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把握?包括如何理顺社会管理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使这个格局的运行机制制度化,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发展;包括需要准确界定社会管理的主体权责关系、各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等;从而建立起一整套定位科学、权责统一、彼此联系、相互协调的社会管理格局。

(五)如何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现代社会管理与传统社会管理有哪些不同特点?如何理解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社会治理,它与社会管理有共同之处,也有区别,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治理起码有两层含义:其一,社会治理是目标,管理只是手段,为实现治理目标,要发挥多元主体的管理作用,所有社会的参与者都应当是管理者。其二,社会治理的手段不限于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单向管理,而是包含国家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基层社会自治和公民个人自我管理等多种方式。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理念、丰富社会管理内涵?如何科学界定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责、范围和方式,明确政府公共服务的义务?如何推动党委、政府之外的各主体力量进入社会管理领域并有效发挥作用?如何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教育、道德等手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除了以上问题,如何在社会管理中强化法治的作用?如何加快培育社会管理人才?如何加强社会管理投入?如何建立社会管理评价机制?如何研究我国历史上和国外社会管理的有关经验?如何加强社会管理的能力建设?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大家深入研究和探索,力求作出科学的回答和解释。特别是社会体制创新是更为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正如我国经济改革首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样,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也应完善与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还要着眼于探索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体制,推动社会体制改革创新。

三、坚持正确的方法推进课题研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研究政治性、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涉及的领域、范围和问题很多。为了开展好研究,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

(一)坚持明确任务、服务大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进步的要求、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我们进行研究工作要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既要作基础性、战略性、长远性研究,又要作实证性、应用性、对策性研究。特别是要紧紧围绕今后一段时期内社会体制和社会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以及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任务、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建言献策。

(二)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我国经济社会处于迅速发展变化中,人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要善于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理论研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研究中,不能拘泥于以往不合时宜的结论和看法,要敢于冲破陈旧的观念束缚,善于学习和借鉴我国历史上和国外有益的社会管理经验,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的新理念、新任务、新模式、新措施。同时,社会体制改革、社会管理创新涉及许多方面,课题研究的根本点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因此,在研究工作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研究中,要坚持有利于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而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的模式和做法。这一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坚持突出重点、共克难关。社会管理研究问题涉及面宽,既涉及社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价值取向,也涉及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还涉及社会管理手段、方式方法以及能力建设,同时也涉及社会管理与社会体制、社会建设等问题,内容十分丰富。在研究中,要善于发现和抓住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要善于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的发展规律,避免一般性议论和罗列社会现象。不同研究单位之间要加强合作交

流,对于重要的难点问题可进行集体攻关。一些重要信息、重要情况要及时交流、通报,做到信息共享、成果共享,避免出现各自为战、重复劳动。要拓宽研究视野,提升整体研究水平。

(四)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要密切联系实际,认真总结和吸收近些年来各地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例如,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城市和地区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者,这些城市和地区目前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几年、十几年后其他城市和地区也会遇到的问题。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苏州等城市在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杭州、长沙、唐山等地也在社会管理的多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重庆、成都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城乡利益、改善城乡社会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些城市和地区的社会管理改革实践都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去深入调查了解、认真总结提升。

课题组岗位设置和管理 第6篇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教育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推动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语言文化交流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以下简称总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的相关研究课题。

第三条

本着科学、公正、高效的原则,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加强理论研究,强化应用研究,鼓励政策研究;扶持跨学科、创新型、有特色的科学研究;规范管理,择优立项;集中征集选题、开展申报、组织评审、公布结果;重点向有孔子学院和汉语国际教育相关工作经历者倾斜。

第四条

总部研究课题项目经费接受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课题项目责任单位是项目资金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项目资金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课题负责人是项目资金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和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五条

总部负责对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课题的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制定中长期科研规划、课题项 目管理制度和课题指南,确定课题项目资助方向和资助重点,批准课题项目,指导重大学术交流活动和重要科研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等。

第六条

总部政策研究处作为课题管理的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落实总部相关决定;

(二)执行总部科研规划,制定课题项目经费预算,发布课题指南;

(三)负责课题项目的受理、资格审查以及评审组织、公布等工作;

(四)负责课题项目中期检查,监督课题项目的实施和经费使用;

(五)组织课题项目研究成果的鉴定、审核、验收、发布和宣传推介;

(六)遴选和聘任相关专家,建立课题项目专家库,并根据研究课题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和专家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第七条

课题项目专家的主要职责是参与制定科研规划和课题指南,评审课题项目,提出项目资助建议,鉴定、审核、评介项目成果,提供学术指导和专业咨询。

第三章 课题类别

第八条

总部每年发布本《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教育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课题类别主要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委托项目等4类:

(一)重大项目:主要资助旨在解决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选题。研究期限一般为2~3年,资助额度20万元人民币。

(二)重点项目:主要资助对推进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教育学术创新具有支撑作用的基础研究。研究期限一般为1~2年,资助额度10万元人民币。

(三)一般项目:主要资助对推动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专题性应用研究。研究期限一般为1~2年,资助额度5万元人民币。

(四)委托项目:主要资助与总部业务工作联系密切,且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应用性的课题,由总部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委托专家团队实施,研究期限和资助额度由总部视任务情况确定。

第九条

研究课题选题应围绕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教育中亟需解决的相关问题设立,注重问题导向,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具备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努力构建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教育的科研创新体系。

第十条

研究课题申请人根据《课题指南》所列选题的研究范围和方向设计具体题目申报。课题名称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简明,一般不加副标题。

第四章 课题申报

第十一条

《课题指南》面向国内教学科研机构公开,实行自主申报、公平竞争、择优立项。第十二条

研究课题申请人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

(二)申请人须具有独立开展及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能作为项目实际主持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

(三)申请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不具备以上职称和学位条件的,须有2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同行专家的书面推荐。其中,重大项目申请人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备丰富的相关教学、科研、管理经历。

(四)申请人同作为主持人只能申报1个项目,作为课题组成员只能参与1个项目。课题组成员同最多可参与2个总部课题项目的申请。

(五)具有孔子学院和汉语国际教育相关工作经历者优先考虑申报、立项。

(六)已主持总部重大项目未结项者,不得申请总部新的各类项目;已主持国家级或省部级重大项目尚未结项者,原则上不得申报总部重大项目。

(七)已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立项的课题或其中的子课题,不得重复申报。不得以内容基本相同的同一成果申请多个项目结项。

(八)凡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总部课题项目,须满足论文或出站报告通过超过2年,并作出较大修改(需提交论文或研究报告原文,并附详细修改说明,注明申报成果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之间的联系与区 别)。

第十三条

申请人原则上应组成课题组申报。鼓励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优先组织课题申报。鼓励根据实际需要吸收境外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加入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对国际、科际和校际合作研究项目予以优先资助。

第十四条

申请人以《课题指南》为基础确定研究项目,认真、如实填写《孔子学院建设与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课题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并在规定的期限内通过单位统一向总部报送申请材料。

第十五条

本项目实行限额申报,每个责任单位同申请项目不超过3项。责任单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设有科研管理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开展研究工作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

第十六条

责任单位须对申请书和研究方案进行全面审核、统一报送,对申请人的业务能力、科研条件等签署明确意见,并承担信誉保证。责任单位要着力提高申报质量,适当控制申报数量,特别是要减少同类选题重复申报。

第五章 课题评审与立项

第十七条

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课题项目评审的基本标准:

(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或现实意义,与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结合紧密;

(二)课题具有前沿性,预期能产生具有创新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三)课题研究方向正确,研究思路清晰,目标得当,内容全面,论证充分,重点、难点突出,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调研计划科学、可行;

(四)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对申报课题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有相关研究成果和资料支撑,有完成研究工作必备的能力、时间和条件;

(五)经费预算安排合理。

第十八条

总部负责组织专家,对已受理的课题申请进行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评审工作须公开、公平、公正,评审专家和工作人员须严格遵守评审纪律,廉洁自律。

通讯评审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按照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就项目申请的研究内容、思路方法、预期成果等论证部分进行评审。

会议评审综合考察课题论证情况、申请人和参与人的研究经历、前期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内容是否获得其他资助等。

第十九条

总部根据本办法规定和专家评审意见,对最终评审结果进行复核,提出拟资助项目及资助经费数额并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对公示项目有异议的,在公示期内,向总部提出实名书面复审请求。总部对复审要求,自收到之日起30日内完成核审并回复核审结果。对评审专家的学术判断有不同意见,不得作为提出复审请求的理由。申请人只能提出1次复审请求。

第二十条

经公示或复审通过的项目,总部审批通过后,在1个月内向项目责任单位发出立项通知书等材料。通 过评审正式批准立项的《申请书》视为具有约束力的资助合同文本。课题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

第二十一条

总部相关课题管理工作人员及评审专家不得披露未公开的评审专家的基本情况、评审意见、评审结果等与评审有关的信息,不得干预评审专家的评审工作。

第六章 课题项目管理

第二十二条

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课题项目实行项目合同制管理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

项目经批准立项后,申请人填报的项目《申请书》即为双方的项目合同。项目合同是进行项目管理的依据,有关各方应严格履行合同规定。

项目申请人即项目责任人,一个项目只能确立一个项目责任人。项目责任人依照合同规定,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负责项目总体研究计划的实施,推动课题组成员间的协作研究。

第二十三条

项目责任人调入另一单位的,原责任单位需承诺继续负责项目管理至结项,或经原责任单位与现责任单位协调一致,由原责任单位提出变更责任单位的申请,报总部批准。协调不一致的,总部将终止该项目责任人所负责项目的实施。

第二十四条

为保证研究质量,课题项目实行中期检查制度:

(一)中期检查由总部统一布臵。一般在课题立项 后项目限期过半前一个月下发中期检查通知;中期检查的结果,作为后续拨款的依据。

(二)中期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是否按计划开展;研究进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阶段性研究成果等。原则上至少须有1篇项目参与者作为第一署名人正式发表的与研究主题相关的论文,或者专著书稿1部,或者1篇高质量的已被采纳的研究报告,或者按照研究进度应提交的阶段性成果,所有成果需标明“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课题XX项目资助”字样,否则中检不予通过。

(三)对没有进行实质性研究的项目、无故不接受中期检查或中期检查不合格的项目,进行通报批评并停拨后续经费。

第二十五条

课题项目经批准后不得随意更改研究计划,确需变更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项目责任单位在审查变更申请时应严格把关,并报总部批准。

第二十六条

课题研究项目实施中,因正当理由可以申请项目延期。原则上项目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年。

申请项目延期,项目责任人必须在资助期满2个月前提交书面申请,经责任单位报总部审批并备案。如有特殊情况,延期超过规定时限的,必须报总部审批。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责任单位应当及时提出变更项目责任人或者终止项目研究的申请,报总部审批;总部也可以直接做出终止项目研究的决定。

(一)项目责任人无力继续开展研究工作的;

(二)项目责任人在其他学术研究活动中有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或者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

(三)研究期满未取得实质性研究进展的;

(四)严重违反资助经费使用和管理规定的;

(五)存在其他严重问题的。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总部可以做出撤销项目的决定。

(一)研究成果(包括最终研究成果和阶段性研究成果)违反中国宪法、法律的;

(二)项目研究中有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或者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

(三)项目研究完成后不按规定进行鉴定结项或不提交最终研究成果的;

(四)项目研究逾期未完成且不提交延期申请的;

(五)存在其他严重问题的。

凡被撤销的项目,由责任单位追回已拨经费或其剩余部分;项目责任人3年内不得申报总部课题项目。

第七章 经费与使用

第二十九条

项目申请人在申报课题项目时,应按照《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办法》(2013年5月修订)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以及所在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参考总部公布的经费资助额度,根据研究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项目经费预算;评审专家审核经费预算,提出资助金额建议;总部对建议的资助金额进行复核后审批。确定金额 在立项通知书上明确。

第三十条

项目责任人接到立项通知书后,应当按批准的资助金额编制经费预算,并根据要求填写回执,在1个月内将新预算回执报总部。

第三十一条

总部对项目预算回执进行审核,批准后将经费分期拨付项目责任单位,并公布所有拨付经费的项目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责任人、责任单位名称、资助的经费数额等)。

第三十二条

由总部资助的项目经费分期下拨项目责任单位,首次原则拨付资助经费的60%,中期检查合格后,剩余项目经费将结合中期评估意见分期拨付。

第三十三条

项目经费专款专用,不得用于与项目无关的开支。项目责任人按项目合同所列的各项经费支出范围,在责任单位财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支配和使用项目经费;责任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经费。项目资金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类。

(一)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具体包括:

1.资料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图书(包括外文图书)购臵费,资料收集、整理、复印、翻拍、翻译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等。

2.数据采集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调查、访谈、数据购买、数据分析及相应技术服务购买等支出的费用。

3.调研费,包括:(1)差旅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 开展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活动所发生的外埠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等;(2)会议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3)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赴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调研、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外国专家来华、港澳台专家来内地开展学术合作与交流的费用。

4.设备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购臵设备和设备耗材、升级维护现有设备以及租用外单位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5.专家咨询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

6.劳务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以及项目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的劳务费用。

7.印刷出版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项目研究成果的打印费、印刷费、阶段性成果出版费等。

8.其他支出: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必要支出,在项目预算中应当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直接费用应当纳入责任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二)间接费用是指责任单位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用于补偿责任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等间接成本,有关管理费用,以及激励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等。间接费用一般不超过项目资助总额的30%。

第三十四条

项目经费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以及批准的经费支出预算办理支出。责任单位财务部门对总部资助的项目经费实行统一管理。

第三十五条

项目一经批准,不得无故终止。所有被撤销的项目,总部停止拨款并追回已拨经费;终止研究的项目(指项目责任人因生病、死亡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研究的),总部停止拨款,并视具体情况收回部分已拨经费。做出信誉保证的法人单位要协助做好经费的追回工作。

第三十六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责任人应会同责任单位财务部门清理该项目收支账目,如实填写《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课题鉴定结项审批书》中的项目决算表,并附上财务部门打印和盖章的项目经费开支明细账(只反映总部的资助经费)。

第三十七条

成果鉴定费由总部支付;因成果质量问题需组织第2次鉴定发生的费用,从项目经费中支出。

第三十八条

项目责任人应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统筹使用。

第八章 鉴定结项与推广应用

第三十九条

课题项目完成后,均需进行验收和结项,履行必要的结项手续。项目的最终成果鉴定工作由总部或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实施,视情况采取通讯鉴定或会议鉴定的方式;成果鉴定合格者方可申请结项,并提交由鉴定专家签名的鉴定证明材料报总部备案。

申请结项须填写《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课题鉴定结项审批书》,提供最终成果鉴定证明及成果原件、成果摘要报告(含电子版),由责任单位审核、汇总后集中向总部报送。

总部对通过验收、确认可以结项者,颁发结项证明或鉴定证明,并将验收结项情况予以公布。

第四十条

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成果评价体系,注重成果质量,注重实际价值。

(一)最终成果形式可以是论文、专著、译著、咨询报告、软件、数据库、专利等;除学术成果本身外,项目责任人及课题组成员结合项目研究进行的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学术报告、咨询服务及其实际效果和社会影响等,一并纳入验收范围综合考虑。

(二)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是:项目责任人按项目申请书完成了研究任务;最终成果与立项时批准的“最终成果形式”相符,不存在署名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争议;经费开支合理合法。最终成果须在显著位臵标明“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课题XX项目”字样,否则验收时不予承认。研究报告类成果须有采纳单位的证明材料,并详细注明采纳内容和实际价值。

(三)项目验收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所有项目由鉴定专家在打分和投票基础上确定成果等级,总部予以审查并公布结果。

第四十一条

建立项目成果奖惩制度。对成果验收为优秀的项目,予以通报表扬并作为项目责任人下次申请项目的重要参考;对成果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一律作撤项处理,项目责任人3年内不得申报总部的各类项目。

第四十二条

强化成果转化意识,拓展成果转化渠道,充分发挥总部课题项目成果的社会效益。

(一)各类项目结项时,须同时报送2000字以上的成果摘要报告,简述本课题学术价值、创新内容、社会影响等情况,经责任单位审核后报总部。总部除择优选报有关部门外,还可向有关媒体推荐刊登,或结集出版。

(二)鼓励项目成果向课程、教材、教学转化,为培养优秀人才服务;向决策咨询转化,为总部决策服务;向社会转化,为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教育服务。

(三)项目责任人应注意收集本课题的引用、转载、采用、获奖或进入教材、产生效益的情况,由责任单位择优上报总部。对通过一个项目形成一个创新领域、一支创新团队、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要认真总结,并推广其成功经验。

(四)责任单位应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和资助项目优秀成果的出版,积极做好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工作。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咨询报告、调研报告,在提交总部的同时可报送有关部门。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是总部课题项目管理的一般性规则,各类项目可根据需要据此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构成本办法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四十四条

上一篇:律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202下一篇:初识大自然_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