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风雨辉煌

2024-06-08

90年风雨辉煌(精选11篇)

90年风雨辉煌 第1篇

风雨兼程90载,峥嵘岁月铸辉煌

七月的辉煌,谱写华章!

忆往昔峥嵘岁月,四海翻腾,五洲震荡!

历史的赞歌吟唱一个永恒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九十年前,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他就是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风雨历程,九十年的光辉灿烂,使我们的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他们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十世纪初,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长夜难眠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复杂环境和条件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当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序幕。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土地革命和武装统一的总方针,在当时各种条件都很艰苦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

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河,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成就了一段段不朽的传奇。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在卢沟桥悍然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回溯历史,那一幕幕的惊心动魄,依然让我们热血沸腾,那一段段的峥嵘岁月,依然让我们难以忘怀,在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广大人民英勇奋战,消灭了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束缚,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历史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站在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大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

我国国情的口号,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坚持改革开放,并紧紧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之一。

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延续,只有把握今天,方可把握住明天,党的 “十一五”以来,昆区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发扬党的革命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三带三区”发展战略,加快构建自治区科学发展先行区,不断推进全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五年来,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发展机制不断优化,城区建设日新月异,民生改善扎实有效,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党的建设稳步推进。

“十二五”是昆区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富民强区”战略的关键时期。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科学发

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90年的风雨洗礼,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坚韧的毅力。带领着中国人民冲破艰难险阻,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名文体战线的普通工作者,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承诺,我们将以党组织为指路明灯,紧紧跟随党的步伐,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全新的姿态去迎接时代的挑战,共铸文体事业新的篇章!

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让我们以满怀豪情再创新世纪的辉煌。

昆区文体局(文化馆)李俊芳

2011年6月30日

90年风雨辉煌 第2篇

前言:值祖**亲六十年华诞之际,再次打开新中国近代史的缤纷画册,细细翻寻着音貌还存的成长轨迹,默默聆听炎黄巨龙的声声呐喊,感受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分享过去的阵阵悲怆与页页辉煌,一时心潮难平,感慨万千,谨以此文献礼抒怀。

60年前,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震荡环宇,响彻天际,从此我国背负着亿万人民的希望,踏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60年后,一个跻身世界综合国力前六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屹立在人民面前,并以其蓬勃的发展势头、不断提升国际地位谱写着一幕幕精彩的华章。

在这里,60年,既是一圈漫长的年轮,也是一个国家成长的足迹„„

60年,是一部迈向统一的巨幅史诗。从西藏的和平解放,到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凝聚了一粒粒集体智慧的结晶,打造了“一国两制”的旷世创举,祖国大陆终于告别屈辱的历史,带着全国人民的共同期望,向宝岛的顺利返航铺平了道道坦途。

60年,是一张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从实行改革开放,到南方讲话、加入世贸,改革开放全面铺开、累累硕果,冲破了一层层思想的壁垒,开创了一个个经济的神话,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封建的束缚,带着无数创业者的勤劳双手,为全球经济的发展腾飞注入动力和希望。

60年,是一幅征服寰宇的美丽画卷。从“东方红”人造卫星的一飞冲天,到载人飞船“神州七号”的太空漫步,挥洒了一代代科学巨人的汗水,带给我们一次次不同的感动,中国人民终于迈出了遨游天际的第一步,怀揣着全人类的梦想,向更遥远的宇宙奥秘探索和进发。

60年,是一场体育竞技的博大盛事。从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赫尔辛基体育场升起,到70年代毅然退出奥运五环,再到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经历了一次次尊严与荣誉的抗争,演绎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佳话,“东亚病夫”的帽子早已不复存在,炎黄子孙们用每一个动人的神奇时刻呼号着一个体育大国的傲然挺立。

60年,是一空民主法制的冬日暖阳。从文革对法律与民主的严重践踏,到宪法的不断修正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方略的提出、各项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体验了一个个民主的巨大进步,见证了一次次法制的洗礼与升华,伟大的共产党正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引领着我们正确的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开辟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60年,是一杯科教文卫的香醇美酒。从三大改造到“863”计划,从恢复高考到义务教育的普及,从扫文盲、推广普通话运动到“百家争鸣”,从落后社会医疗到当今的蓬勃发证,蕴含着一片片良苦用心,酝酿着一份份美好愿景,年轻的下一代承载着整个中华大地的深深寄托,在“科教兴国”总战略的引领下,迈进属于他们、属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未来。60年,是一场战争与和平的激烈角逐。从“抗美援朝”、“中印、中越自卫反击战”到中美、中日正常邦交和在世界范围的和平共融,流淌着一滴滴神圣的血液,树立着一位位烈士的英魂,华夏儿女为维护国家的尊严、人民的幸福挺身而出,为全球的和谐主题殚精竭虑,才有了当今世界的旷日持久的和平篇章。

60年,是冬与春的交替,是秋与夏的共融。60年,是雀与雁的转化,是蛹与蝶的蜕变,是„„

沧桑60年,感动60年,辉煌60年,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祝愿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90年风雨辉煌 第3篇

一)

划/执

2000年, 新世纪开始的第一年。2000年, 也是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历程中最红火、最关键的一年。当年的10月, 教育部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 随后, 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随着三份通知的下发, 全国中小学掀起了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大浪潮。十年, 我们经历了从计算机课程向信息技术课程的艰苦蜕变。

十年之间, 我们经历了许多的喜悦。2003年,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颁布, 使得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正式确立下来。2004年, 全国4个省份开始了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

十年之间, 我们见证了许多的成长。许多的信息技术教师成长起来, 得到了认同和认可, 成为各自单位的骨干教师, 或者走上了学校的领导岗位。信息技术教师逐渐在理论上成长起来, 不但听从专家的指导, 还勇敢地提出自己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和见解。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等也在逐渐成熟, 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十年之间, 我们目睹了许多的艰辛。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承担着许多的兼职工作, “打字员”、“维修工”等都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代名词。信息技术教师虽然工作辛苦, 却仍然得不到领导、同事的认可。信息技术课程仍然作为“小学科”, 处在尴尬的地位。

十年之间, 我们感到了许多的迷茫。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迟迟得不到更新。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被纳入到综合实践活动领域, 课时被压缩, 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着再就业的尴尬局面。小、初、高内容重复, 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技术操作学生都掌握以后, 教师还要教给学生点什么?

然而, 面向未来, 我们仍然看得到希望。2010年成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信息技术学科成为其中一个独立的小组。信息技术课程专家将为信息技术课程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江苏省等地先后出台了地方的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 规范了地方的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将全面走向普及。

三十年风雨,铸就三十年辉煌 第4篇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前身是1985年3月成立的中国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1989年8月更名为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10年9月17日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更名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新闻出版专业研究机构。主要业务是研究国内外出版业的现状、趋势与历史,为政府和业界提供全方位的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同时,还承担着组织制定出版业的相关标准,组织编撰、出版出版专业类书刊,发布国内外出版资讯,组织或承办出版界大型行业活动等工作。

一、机构建设三十年

三十年来,随着中国新闻出版业的迅猛发展和新闻出版科学研究视野的强力推进,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形成了学科体系健全、布局合理的科研格局,为新闻出版学科建设和新闻出版科研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科研部门设置为“七所五中心”——出版研究所、传媒研究所、印刷研究所、市场(发行)研究所、数字出版研究所、标准化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所和调查统计中心、工程研发中心、人才研究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对外交流合作中心。此外,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也设在研究院。

从经营格局来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拥有“一网一社四刊”——中国出版网站、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出版参考杂志社、传媒杂志社、新阅读杂志社,还有北京希普斯文化咨询有限公司等多个相关机构。

二、科研成果三十年

30年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艰苦中创业,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跨越,以“服务国家、服务总局、服务行业发展”为宗旨,在服务中发展,在服务中提高,在服务中引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据不完全统计,1996-2015年的20年间,研究院完成包括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及各种委托课题共700余项;承担科技部、财政部的科技项目、文化产业项目10余项;30年来研究院科研人员编撰的学术著作和专业图书200多种,科研人员每年发表的专业级学术论文100余篇。2002年至今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图书3800多种,其中编辑出版类的专业图书约800种。1985年至今,《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刊登专业论文6800余篇,《出版参考》杂志刊登各类文章16000余篇,《传媒》杂志刊登论文5890余篇。研究院由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小研究所,成长为一个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在行业内有重要影响、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新闻出版研究机构。

1.智库建设成果

作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的研究机构,服务总局党组中心工作是研究院的首要任务,为总局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是研究院的职责,30年来,研究院的智库建设成果主要有:

参与了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阅读促进条例等法规的制修订工作;参与新闻出版业从“九五”到“十三五”多个五年规划的制定工作;连续实施了新闻出版业调查统计工作、出版物进出口监测工作、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率调查工作、国民阅读调查工作等基础调查统计工作;承担着海外新闻出版资讯库、走出去重点项目库、新闻出版产业项目库、新闻出版职业资格考试、中国出版政府奖数据库等有关司局委托的项目工作。

2.应用研究成果

作为新闻出版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新闻出版研究机构,跟踪、服务行业的改革发展是研究院重要的任务,30年来,研究院深入全国各地的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围绕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应用性研究。主要成果有:

与一些出版社、出版集团合作,制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谋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承担了多项出版集团及民营出版企业上市募投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作;开展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等数字出版领域关键技术研发,服务于出版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升级;组织制定了新闻出版领域多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工程标准,开展了新闻出版标准的研究工作,服务出版管理与出版产业的发展。

3.基础理论研究成果

研究院成立以来,一直把出版学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先后承担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的编辑出版思想研究课题;整理、挖掘老一代出版家、编辑家的编辑出版思想和出版工作实践,编辑出版了总署老领导的文集,启动了出版人口述史的工作;在出版学、编辑学、发行学、出版史学、出版工具书、出版文化等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完成了出版词典、编辑百科、出版人名辞典、中国出版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编辑出版教材等多个大型图书的编撰出版工作;持续开展行业宏观形势研究,推出了中国出版蓝皮书、数字出版蓝皮书、国际出版蓝皮书、动漫出版蓝皮书、民营书业蓝皮书、印刷业蓝皮书、出版物发行报告等系列蓝皮书或研究报告。

4.重大工程项目

在总局及科技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研究院正在从单纯的政策理论研究向政策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研究院建立了数字出版多媒体实验室,标准符合性测试实验室;开展了数字出版标准符合性测试关键技术、绿色柔性版出版物印刷关键技术、国际化按需出版数字网络平台、动漫UCG创意资源平台、华文教育数字出版平台、国家知识资源服务平台、多语种语料库、数字农家书屋等技术研发与平台建设。

三、品牌活动三十年

科研成果必须转化为出版生产力才能够真正实现其价值。30年来,研究院始终坚持出版科研为实践服务的理念,服务于政府决策,服务于行业发展,通过会展、论坛、培训等各种形式,开展了大量的出版学术交流活动。

由研究院定期举办的出版学术研讨会、数字出版博览会、传媒年会、期刊年会、民营书业论坛、出版业网站建设年会,输出引进版优秀图书推介活动及各种高端培训,已经成为业界进行信息交流、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其中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全国民营书业高峰论坛等活动已成为全国品牌性活动。

受中直国家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和总局机关党委委托,研究院承办的“强素质、做表率”读书活动至今已近7年时间,共举办80余期,在中央机关和国家机关各单位中已形成较好口碑和品牌。

四、国际交流三十年

研究院秉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方式,积极推动新闻出版走出去。三十年来,不仅承担着服务总局“走出去”的相关业务工作,还通过承担课题、举办活动、外事出访等形式,响应“一带一路”号召,努力推动新闻出版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研究院十分重视国内国际的出版交流与合作,与国际出版商协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及美、英、法、德、日、韩等国家出版业界有着广泛的业务联系。

在当前“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历史机遇和出版全球化的时代格局下,研究院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构建中国出版的话语权和传播力,提高中国出版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并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懂国际出版经营之道,熟悉国际出版业务,能够用外语开展国际出版活动和专业出版人才。

40年风雨 铸一辈辉煌 第5篇

——纪念肇庆学院40周年华诞

十一月的肇庆,清爽明丽。在这个满山绿荫,放眼紫荆的北岭山下,我们满怀喜悦迎来了肇庆学院40岁的生日。为此向肇庆学院致以最衷心的祝福与亲切的问候!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40年的道路并不漫长。回首创校之初,风雨沧桑。40年来,凝聚了学校几代领导和老师们的心血,凝聚了40届校友们的努力和奋斗。可谓四十度春秋、四十轴画卷、四十级台阶、四十个起点、四十座丰碑、四十章礼赞。4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肇庆学院人呕心沥血、甘为人梯、为国育才。40年的磨砺,造就了母校的坚毅;40年的拼搏,成就了母校的辉煌。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是肇庆学院的优雅风貌;勇担责任、追求卓越,是肇庆学院的坚定信念。

短短的40年,肇庆学院从幼苗破土,到如今已是枝繁叶茂。万余名莘莘学子,如芬芳桃李,遍布五湖四海,那是母校各级领导和各位老师的辛勤耕耘、敬业施教,为莘莘学子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各位老师的耳提面命,遵遵教诲教诲给莘莘学子增添无穷的知识和力量,在各战线上施展才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贡献,取得骄人成绩。

教坛千古业,桃李满园春。今天,我们为肇庆学院而骄傲。因为,我们知道是肇庆学院教给我们的科学文化知识,贯穿我们人生主线是在肇庆学院塑造的“责任”意识。因为,肇庆学院谱写了一部“厚德、明智、博学、力行”的发展史。肇庆学院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是智慧的源泉。

遥望天际,那美丽的晚霞,放眼山边那葱茏的绿荫,我知道,那一定是为庆贺肇庆学院40岁生日而绽放的绚丽。愿我们的肇庆学院承载着梦想与信念,乘风破浪,续写新篇,愿我们的老师,怀抱着无私与包含,孜孜不倦,再创新业;愿我们的校友,秉承理想和希望,勤奋学习,扬帆起帆。

六十年风雨历程 六十年美丽辉煌 第6篇

岁月如歌,我把青春镌刻在你的流年里。时光荏苒,带走你的,也带走我的,青春年少。六十年,你像个孩童般日渐茁壮。庆幸参与了你的成长,也因此丰盈我的人生。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六十年风雨浸润流岚岁月,积淀下沉沉履步;六十年峥嵘穿透纯净书声,抒写出精彩华章。往事如歌,未来如诗,如椽大笔写不完激情岁月,千言万语抒不尽满腔深情,长歌豪迈待我们挥斥方遒。

六十年历程光阴流转,六十个春秋薪火相传。铜川市七一路小学——这片浸润着我们青春热血和辛勤汗水的沃土,记录着我们教师们的师德风范,记录着那些学子的童年成长,记录着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风雨历程……

时光轴里的记忆:年,怀揣着儿时的梦想,走向三尺讲台,坚定着桃李芬芳的信念。虽然没能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但是绝对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看着那些渴望知识的一张张天真纯粹的笑脸,我感到的更多是温暖,是欣慰。没有这些迫不及待汲取养分的花朵,哪来我这辛勤灌溉的园丁。无论是花朵还是园丁,我们都离不开这肥沃的土壤,七一路小学,六十年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锻炼着一批又一批的教师。2012年,伟大一年。这一年,我们党胜利召开了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中对教育也进行的新的论述,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

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报告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对教育从低位、质量、改革等方面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想无论是我们教师,还是求学的孩子们以及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都将会享受到党给教育所作的努力和贡献。此时此刻,我怀着感恩、激动的心情,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真诚的祝福。

时光不停地转动着。日子向前,回忆向后。转眼,六十年。感恩相伴十周年。十年,像一座里程碑。从无到有。新校舍,新教学设备,让作为老师的我们以及学生和家长们都能感受到与时俱进的教学氛围。十年,风雨兼程,从未退缩。

不管面临多大的挑战,面对多大的困难,七一路小学的任何一员都从未放弃。因为我们都坚信坚持不懈,就会拥有收获。勇往直前,就能不断创新。

青春,一段不知疲惫的旅程。在七一路小学已经10年了。我奉献了我的青春。我的青春,刻在你的流年时光里。无数挥洒的汗滴,见证了我的羽化蜕变、坚持、奋斗。因为奋力追逐过,所以不悔。因为热爱着,所以不怨。感谢你让我离自己的梦想如此接近,给我机会让我实现人生理想。

辉煌90年征文 第7篇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每次站在学校升旗礼台前,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着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徐徐奏响的时候,我的心异常澎湃。我知道,那是一种对祖**亲的敬意,是一种身为华夏儿女的自豪,更是一种虔诚的感激。

穿越岁月的峰头,走过历史的云烟,在人类浩瀚的旗海中,始终闪烁着一面鲜明的旗帜,那是用生命树立起来的旗帜,那是用精神高举着的旗帜。这面旗帜饱含着一代代革命者为祖国富强、为民族振兴而作出的突出贡献,饱含着一代代热血青年为踏循革命足迹、征服坎坷路途而付出的血汗艰辛。她就是中国共产党。

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党走过了艰辛曲折的路程,有失败的痛苦,更有成功的喜悦。

90年前,在内忧外患、满目疮痍的中国土地上,一个光荣而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她的诞生犹如在黑夜里点亮了一盏明灯,为饱受凌辱,在痛苦中挣扎的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与道路,带来了新的希望。

80年前,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侵略中国的图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各地群众抗日武装直接同日本帝国主义展开了英勇斗争。学生罢课、工人罢工,越来越多的人投身革命,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抗日高潮。

70年前,在日军的大扫荡中,英勇的中国军民创造性地开展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围困战等多种武装斗争形式,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60年前,国家百废待兴,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成绩逐渐向世人证明: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也传来了胜利的捷报。

30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也吹响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号角,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从此踏上了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国家越来越富强,人民越来越幸福。

10年前,新千年的钟声刚刚敲过,WTO的大门向我们敞开,中国人民意气风发,一起走进新时代。

九十年的耕耘,建起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安定家园,迎来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荡了13亿人民的欢歌笑语。

九十年的沉淀,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金牌第一的梦想,达成了体育强国的愿望;世博会的精彩展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辉煌。

九十年的积累,神州飞天,嫦娥奔月,日新月异的科技,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的力量。

九十年的积淀,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自然灾害没有击跨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却点燃了华夏子孙的爱国热情。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我以生在这样的国度而自豪。

儿时,老师常教我唱《歌唱祖国》、《五星红旗》、《红旗飘扬》„„这一首首优美动听的爱国歌曲,一直温暖着我、感动着我、鞭策着我奋发向上。

2母亲说她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我们这一代及后来者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母亲的意思很明白,讲我们是幸福的。是的,我们是幸福的,五星红旗见证了一切幸福的由来。在这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上,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用红色的信念铸造灵魂,用赤热的鲜血捍卫民族的尊严,用辛勤的汗水浇开改革开放的春花秋实„„是他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因此,如今有10多年党龄,早已身为人民教师的我,沐浴在党的恩泽下,定当继承革命传统,为祖国的的教育事业尽献绵薄之力。作为一名小学副校长,我定会结合自身实际,找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向优秀党员学习。力争做一个“有型”的思想者和管理者。

一、做一个“智慧型”管理者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著名教育家孔子

学校德育工作千头万绪,不一而足。这就需要管理者运用智慧处置,灵活应对,所谓智慧一出,方能驾驭自如,游刃有余。

智慧从何而来?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要”:一要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让自己的思想观念紧跟时代步伐,紧扣创新脉搏。二要不断实践和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对教育实践重新回顾、思考,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勇于突破自我,突破传统,不断创新,敢为人先。只有通过教育活动,践行教育思想,智慧才会“源头活水”。三要注重人格魅力。要有

3崇高的品行、良好的心理品质、善于合作的精神、对事业的热爱。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选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引领教师,形成合力。

二、做一个“情趣型”管理者

“教育的问题不在于教他们各种学习,而在于培养他们有爱学习的兴趣。”——著名教育家卢梭

作为学校管理者不但要有“思”和“想”,还要有“情”和“趣”。无论是教师大会还是班主任例会或是学生集会,都要把它看作是一次与师生心灵交流与对话的机会,因而要力求讲得富有“情趣”以及“理趣”些。管理者一方面在致力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另一方面还要追寻以人为本的宽松、愉悦的管理空间。

学校管理者要懂得老师的苦,懂得老师的累,懂得老师的幸福,懂得老师的追求,要给老师和学生制造快乐和生活趣味,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三、做一个“人性化”管理者

“管理者要做到尊重别人就必须真正地了解别人,才能适度地肯定别人、赞美别人,达到激励别人之效果”——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教育家卡耐基

时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人性化管理”。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与教师保持广泛的沟通和接触,与教师产生密切的联系。在沟通中消除隔阂,形成共识,增进友谊;在与教师的接触中了解教师,倾听教师的声音,在更广泛层次的联系中交流思想、融洽感情、传达信息。人性化管理是在“制度化”管 4

理的基础上渗透了“人性”的因素,将“人”视为管理的主题和核心,强调要关注“人”的需要,开发“人”的潜能,从而使管理充满“人情味”和激励作用,更加容易被教师所接受。

在当今教师职业压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学校管理尤要突出“人性化”管理。它能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需要,它能使每位师生都深深地感受到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最终它能有效地促进学校办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请让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呈上我一份庄重的承诺,做一个“有型”的管理者,用燃烧的生命之火在教育岗位上书写着火红的誓言;同时也献上我一声深深的祝福——愿我们伟大的党永远年轻!鲜红的党旗永远高高飘扬!

长山中心小学顾海英

90年风雨辉煌 第8篇

徐济超在讲话中指出, 60年来, 郑州航院主动适应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和河南经济建设的需要, 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校风学风建设和校园基本建设, 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成为航空工业和河南省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和河南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学校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 明确发展思路与目标定位, 综合实力迅速提升, 从一个单一的管理院校发展成为一所“管、工、经、文、理、法”等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在河南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徐济超希望郑州航院以60年校庆为新的起点, 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针, 继续保持优良的办学传统和蓬勃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努力成为河南

省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为“科教兴国”、实现中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会宣读了省委省政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来的贺信。贺信指出, 郑州航院建校以来, 大力发扬“航空报国”的优良传统, 秉承“严谨求实、开拓进取”的校训, 确立了在航空工业管理和技术研究领域中的较强优势, 成为培养优秀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贺信希望郑州航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以60年校庆为新的起点, 继续弘扬“德育首位、教学中心、质量至上、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发扬传统, 勇于创新,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输送更多的人才。

副省长徐济超致辞

省内外兄弟院校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魏志敏, 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 郑州航院杰出校友代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顾惠忠等分别在大会上发言, 对郑州航院建校60周年表示祝贺。

郑州航院院长施进发介绍了学院60年的办学历程。郑州航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始建于1949年, 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的以“管工结合”为特色的经经理理、党组成员顾惠忠讲话。

多学科本科院校。学校在办学过程中, 着力推进以“航空”为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专业方向、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方面充分挖掘优势资源, 现已建设成为拥有管理学、工学、经济学、文学、理学、法学6大学科门类、46个本科专业、管理学科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本科院校。建校以来, 学校先后为祖国建设各条战线尤其是国防工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10余万名, 一大批毕业生相继成为所在单位的高级管理人才或业务骨干, 为我国尤其是航空

“90后”与“90年”共铸辉煌 第9篇

——题记

19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日子,直至2011年,我们伟大的党又走过了第90个年头。回首往事,90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历程,党将燎原之火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神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锦绣山河。那熊熊的火炬永远指引着我们走向胜利与辉煌。共产党员这顶桂冠,也成为了中国最先进群体胸前最神圣的勋章。

我,是一名90后的孩子,生在红旗下,沐浴着党的雨露,度过幸福的童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进知识的海洋。在孩提时代,我心目中的党神圣而伟大,可亲又可爱。我学会唱的第一支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是照亮心灵的灯,是点燃信念的火,永在我脉管里流淌,在血液里穿梭,在心里头铭刻,伴随我一天天长大进步。

党把我从一个无知的乡村孩童,培养成为一名理论与技能并重的海门中专学子。2009年,我如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团员;2010年,我如愿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团干。在我即将年满十八周岁之际,通过努力,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参加我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习的资格。回想过去,我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因为它是我经历了漫长等待的一个梦想。共产主义成为我一生的信仰,一批批优秀党员:雷锋、焦裕禄、邓稼先……成为我一生的楷模。我默默地为之努力,我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涓流,无以成江河。只有信仰,能使生命充满意义,唯有奋斗,才使生活更加充实。

有人说,90后的孩子,是“垮掉的一代”,是“迷惘的一代”,他们成长于经济最繁荣的信息时代,更多的诱惑分化了他们,使他们的心灵、信仰、理想渐渐缺失,反叛意识、功利欲望却与日剧增,人们对他们的看法总是质疑有余而褒扬不足。诚然,在我们的群体中不乏有这样的个别,但是,我们90后,也是杰出的一代。

看,5·12四川汶川大地震,“90后”新生代的沉着镇定、坚强勇敢不得不让抱有成见的人刮目相看,一个个年幼孩子的英雄故事不由得人们不敬佩不已、感动不已。他们直面灾难、毫不退缩,奋不顾身、舍己救人,敢于担当、勇于负责,“90后”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改观了人们以往的评价。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大量的“90后”青少年充当了世博园区内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亲临一线投入了世博园区的服务和保障,他们的表现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好评。其中,被俗称为“小白菜”的志愿者们还成为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谁说,我们90后的生活百无聊赖,我们的意志无比坚定;谁说,我们90后的热情百无一处,我们的热血无比高涨;正是因为有着光辉历史的熏陶,正是因为周围有着90后的默默付出,我们对未来才更加充满信心和希望。我高兴、我自豪加入了这样的队伍,我要用我的一份热,发出那小小的一束光,为我们90后的明天奉献、出力,为党的90华诞献礼!

风雨阳光90年 第10篇

法学系2010级涉外班吴秋燕 这是二十一世纪一个普通的早晨,从中国西部大凉山一个小小的村庄到北京的中南海颐年堂。在胡景涛总书记朝霞氤氲的胸襟里,在温家宝总理万马奔腾的书案上,闪跳着,一个值得时代讲述的故事,和那赤子花开一般的名字——林强。

他,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共党员;一名人民军队的转业干部;一个平民家庭忙碌中孕育出的普通的儿子,却成为泱泱华夏一种榜样的标识,千万公仆的化身。谁家孩子没有学上,他就把学费奉上;谁家孩子没有人养,他就是亲爹亲妈!从此,乌衣乡便多了一个“林乡长”,他从家中拿来十万的积蓄,为黎乡建起第一所小学;为老人盖起第一座新房;为乡村,送来第一台彩电。让第一面党旗,在案子里飘扬。五年啊!整整五年,风雨无阻,春秋不忘。从那一天开始,他办公的案头,便堆满了一张张贫穷山乡的照片,一篇篇求助的文章,一封封的建议稿、规划函。带着雷锋的心愿,带着焦裕禄的热肠,带着孔繁森、任长霞的忧忘,飞进省委大院的门窗,投递进州县领导的心房!在阿布洛哈村,他就是人间的太阳!党,给他光和热,他,再去把别人照亮。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边缘,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90岁的生日。九十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九十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一句句的歌声,把我们带回了当年硝烟纷飞的年代。血雨腥风中,倒下了

多少的英雄好汉;枪支弹雨下,又击碎了多少的生命辉煌,他们以五千年长夜中亘古未有的荣光使历代风流人物黯然失色;血溅单刀,多少仁人志士的鲜血染红了天边的云霞,多少勇士用尽一生忠贞实现了共产党的漫漫长路,以热血筑中华。春风走过玉门关,中国被冰封过,被绊倒过,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斗志昂扬,我们奋勇向前。我们永远不会忘记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那一刻,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罕见的震撼人心的特大地震,瞬时之间,地动山摇,天崩地裂,一座座楼房眨眼间陷入地下,无数房屋倒坍,道路中断,通讯中断,成千上万的人被埋在废墟之中。在汶川大地震中,至少7万同胞的生命被吞噬,无数可爱的孩子音容笑貌永远离我们而去。

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中,我们的共产党员没有丝毫的畏惧,挺身而出。家门不入,亲人不救,日以继夜,用双手,用鲜血,用生命抢救生命。如同在战场,到处都有共产党员的突击队,到处都有鲜红的党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冲锋陷阵,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奔忙的身影。在抗震救灾一线,党委书记张学会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有好几次被同事们强行送进医院,整个人瘦了一圈。压力、病痛,都没有让她放下风雨中的乡亲们,救灾工作在她执着的坚守中稳步推进。而她至今也没来得及回家看望一眼90岁高龄的老母亲。震灾无情,人间有爱。一笔笔捐款、一份份情意,传递着共产党员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意和无限牵挂。

经历共产党走过的九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当耳盼听不到马蹄声碎,那阑深夜,请让我们用心记忆那一种孤喘;当林先生没有了天方业绩,万马奔腾的荡气回肠,请让我们用心记忆,那一种雄魁;当开国大典上,震聋当今的礼炮响与耳际,请让我们用心记忆那一段岁月的艰辛与峥嵘;当改革开放的春风洒遍大地,让我们记忆那个岁月的拼搏与奋力。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九十年征程岁月峥嵘,九十年征程金光灿烂。香港回来了,澳门回来了,那些曾经蔑视我们为东亚病夫的列强,一个个低下了自命高贵的头,就连大洋彼岸那个自恃天下第一的超级大国,也不得不一次次为他们的傲慢和无礼道歉。我们这个曾经饥寒交迫的民族,已经可以骄傲地告诉世界:一个伟大的党正带领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小康,走向富裕。请问,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政党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风雨阳光九十年!

90年风雨辉煌 第11篇

团结奋进创辉煌

——和硕县第一中学民汉合校十周发展历程回顾

2011年是和硕县第一中学民汉合校十周年,十年的发展历程,在坎坷、挑战与困难中,学校上下自强不息、团结奋进,在负重中不断前行,终于迎来了今天的发展成就,从2005年至2011年连续七年,学校高考上线率连续七年始终保持在80%以上,先后获得了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卫生红旗单位”、州级“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民汉合校工作先进集体”、“绿色学校”、州级“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县级“优秀基层党组织”“民族团结模范先进集体”等许多区、州、县级荣誉称号。

只因为从危机和困难中走来,才觉得今天的成就不易。回顾和总结这段历史,不仅彰显了学校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办学理念和精神,特别是对今天决心努力再创新高的和硕县第一中学各族教职工来说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民汉合校初期,不仅办学条件简陋,而且因为生源流失、师资 缺乏,学校遭遇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2001年,我县本着集中办学、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原则,将原来的汉族一中、蒙古族二中和维吾尔族三中合并成为和硕县中学,成为全县唯一一所民汉合校的完全中学。合校初期,作为校址的原和硕县一中只有一栋2400多平方米的旧教学楼,学生桌椅板凳缺乏、破旧,教师还在使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陈旧办公桌,大部分办公桌都比使用它们的年轻教师“年龄” 都大,因为只有一栋陈旧的教学楼,教室有限,虽然名义上合校了,但是维文班级还是在原来三中平房教室当中上课,学生还是在四面漏风的平房中住宿,教学办公生活条件都非常简陋。比办学条件的更紧迫的是合校以后年级多、班级多、民族多,规模骤然增加,原来三个学校原来都有不同的办学特点和管理方式,怎样让合校以后管理融合、观念融合。与此同时,民汉合校初期,正值全州兴起大办高中的热潮,州域内市县学校纷纷扩大办学规模,引进高中师资人才,形成了严峻生源竞争、师资竞争局面。简陋的办学条件、有限的师资力量、不高的教学质量,特别是合校以后没有及时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在这场竞争中学校迅速处于被动,陷于劣势,合校以后的2003年,学校终于陷入办学以来前所未有的危局:因为师资流失而导致当年高三毕业班在高考前最关键的几个月,有些课程没有教师上课,不多的高三学生被迫转学,造成了和硕一中发展历史上2003届高三学生断档。突发的局面一下震动了全县,传遍了全州,全校各族教师十分痛心、着急,学生、家长一时也对县一中失去了信心,社会各界在拷问:和硕一中怎么啦?这所全县唯一的高中究竟能不能继续办下去?由此学校也陷入了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在挫折和困境中,锻造出一个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不仅使学 校在危难中振兴,也为教育系统培养了许多管理人才

在和硕县第一中学发展的危难时刻,2003年8月,县委县 人民政府果断调整的学校领导班子,选调具有十几年基层学校管理经验的邵玉龙同志和在县教育局从事多年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热沙来提〃买买提同志担任党政主要领导,组建新的的学校领导班子。上任之时面对上级领导殷切的重托、学校涣散的人心、社会各界失却的信任,他们倍感压力。他们首先从凝聚人心、重振信心入手,诚恳地和每一位教师座谈,从广大教师的期待中找到了学校发展的动力和希望。健全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重新整理出台了一大批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较好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经过努力使学校的局面不仅很快稳定下来,各项管理逐步走向正规。要管理好这样一所刚刚民汉合校的完全中学,必须培养一支有一支多民族组成的管理队伍,只有一只好班子才能带出一所好学校。很快经过选拔一批年轻富有朝气同时又具有一定教学管理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走上了学校管理岗位,虽然来自汉、维、蒙不同民族,但是他们互相学习,实际工作中注意团结协作,很快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使学校管理水平迅速提高。经过几年的锻炼和培养,这批当年学校的中层管理骨干,先后有7人走上一中、二中、一校等学校的校级领导岗位,为和硕教育事业的发展输送了一批宝贵的管理人才。还有一些中青年教师在经过学校的历练以后,走上了其他单位或部门的领导岗位。直到今天,注重培养年轻干部、骨干教师成为学校发展和重要理念之一。

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师生办公、教学、住宿、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和先进学校差距逐步缩小。

合校以后的几年,正值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科教兴县”的战略,开始加大教育投入,2002年新建了一栋2700平方米的教学楼,2004年新建了一栋学生公寓,2006年又投资新建了5000多平方米的实验综合楼,使得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学生都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冬天再也不用靠生炉子取暖。学生住宿实行公寓化管理以后,考虑到很多学生来自农牧区,家庭经济困难,学校一方面主动降低了住宿费,另一方面为每间位制作了储物柜,统一配发了床单、被套、烟缸等生活用品。学校也想方设法自筹资金,改善教学、办公、生活条件,先后安装了六个高标准实验室,均达到自治区一类实验室标准,建成了现代化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建成了教师电子备课室7个学生多媒体教室,现在学校已经拥有257台教学和办公用计算机,具备了网络培训、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功能。运动场、篮球场、水冲式厕所、学生餐厅等教学生活附属设施齐全。在2009年“两基”迎国检当中,新建了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长廊,根据民汉合校的特点,建成了“十二木卡姆”“马头琴”“电子琴”等特色音乐教室,音乐教室配备了两台钢琴,为培养学生才艺设臵了100多平米宽敞明亮的舞蹈排练室,体育器材种类齐全。这些教育教学设施和器材,基本满足了教学和工作需要。

与此同时,学校也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开展对贫困学生 的帮扶工作,使他们安心学习。除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企业设立奖学金、师生为特困学生捐款献爱心等形式外,还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为许多家庭苦难学生就学提供帮助。仅2011年,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等发放了各类助学资金就达到近百万元,是困难学生家庭感受到了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温暖,也实现了学校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辍学的诺言。

科学谋划学校发展、准确定位学校方向,形成切合实际的 办学理念,不仅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也使学校近几年 获得了较快发展

学校领导班认识到,和硕县第一中学作为一所民汉合校的完全中学,必须立足县域实际,准确定位学校发展方向,经过充分总结学校民汉合校以后几年办学经验,学校确立了“抓住两个重点、实现一个突破”的发展思路,即:初中义务教育以实现巩固提高“两基”为重点,维、蒙民族教育以大力推进“双语”教学为重点,高中以实现办学规模、教学质量的突破“为目标,经过几年努力,“两基”巩固提高取得了新的成果,继2009年顺利通过国检以后,今年9月再次准备迎接自治区督导检查,双语教学也顺利推进,除原有的蒙文双语班外,今年九月学校又开始迎接维文初一双语班,一批接受了脱产培训的双语骨干教师已经学成归来,成为学校推进双语教学的主力和骨干。

与此同时高中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在校生人数由民汉合校 初期的三百多人增加到2011年九月的一千多人,维文初中可以保证所有毕业学生全部升入高中汉文,汉文高中更是由2003年的流失断档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由当年的每个年级两个平行班,到2006年发展到每个年级四个平行班,到2010年学校领导班子又审时度势,进一步扩大汉文高中招生办学规模,汉文高中由原先的每个年级四个平行班增加到六个平行班。2010、2011连续两年在生源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按计划顺利完成了招生任务,使县域内很多低分学生和家庭困难学生得以升入高中继续学习,满足了许多家长和学生接受更高质量教育和就近求学的需要。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学校高考上线率连续七年始终保持在80%以上,一批优秀学子被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重点名校录取,更多的农牧民子弟从这里走进了大学校园,圆了大学梦。

常年坚持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使民族团结像春风化雨,融入每个人的心间,把学校也造成了多民族的大家庭。

作为民汉合校的一所多民族学校,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首先领导班子成员身体力行,在各项工作中注重团结协作,在各民族传统家假日期间一起到各族教职工家中进行走访慰问活动。在日常工作当中也十分注意创造机会让各族师生接触了解,增进感情,例如学校按年级安排各民族教师交叉坐办公室,各民族班级之间相互结对子,在文体比赛当中混合组队参赛等。在民族团结教 育当中学校党总支统筹安排,学校各部门各组织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行民族团结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德育处统一安排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征文及黑板报比赛;“结对子班级”之间和各民族教职工之间的文体联谊比赛;教务处组织“双语口语”大赛等活动,每年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月,都要组织全校教职工推荐评选一批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通过这些扎实有效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使学校形成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各民族师生就像生活在一个团结、幸福、和谐的大家庭当中,2011年5月学校也被授予县级“民族团结模范单位”。

秉承“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重视校 园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作为办学理念,以办“和硕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把各项创建活动和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结合起来;和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结合起来,通过全校性创建活动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先后获得了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卫生红旗单位”、州级“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民汉合校工作先进集体”、“绿色学校”、州级“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县级“优秀基层党组织”“民族团结模范先进集体”等许多区、州、县级荣誉称号。这丰硕的成果,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当中,也创造性地开展了一些有特色 的教育教学活动:“值周班制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校园文化周”给学生展示才艺提供了舞台,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模拟法庭”用学生自己演绎法庭庭审过程林带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校园开放周”让家长走进校园使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共同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新生入学军训和国防教育”是新生一入学就接受国防教育、培养集体意识、养成纪律观念。“快乐体育运动会”、“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现了激情与活力。这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成为学校办学的亮点和特色。

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不断调整师资结构,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不断满足学校发展需要。

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把师资建设当作促进学校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着力点,根据各民族教学工作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师资机构,有计划的通过多种形式补充师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05年以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通过选调、招录、特岗等方式新增专任教师六十多人人,基本解决了部分科目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汉维蒙三个语种的师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特别是汉文师资队伍从合校初期6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一百二十多人,师资力量由当年的十分紧缺、甚至难以开齐部分课程,到现在基本上各科教师都能够基本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新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专业对口率等达到100%。在教师数量增加的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多种形式 的在职学习和进修,不断提高学历,每年寒暑假,都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分期、分批地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为推进双语教学,学校有计划的选派多名位素质较高、基础较好的年轻教师到北京、上海、南京、乌鲁木齐等地进行骨干教师脱产培训。现在都已学成归来成为双语教学骨干。学校还积极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和“双语”教学光盘等资源推广“双语”教学工作。通过少数民族教师的全员培训、校本培训,少数民族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通过不断努力,目前学校初中教师任职条件达标率、学历合格率均达到100%以上,校级领导、部门领导先后有多人参加了自治区组织的“校长书记上岗培训班”“德育骨干培训班”等,为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站在新的起点,展望新的发展蓝图,我们感受到了肩上的责 任,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近几年,在“两基”的到巩固提高的同时,普及和发展高中教育成为各地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处在跨越式发展时期的新疆也提出要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巴州也明确提出城镇高中入学率要达到90%的入学率目标。在此形势下,和硕县一中又处在发展的转折性关头,面对州上、库尔勒市一些重点高中做大、做强;环顾周边县属高中已基本分立办学,和硕县第一中学民汉合校完全中学的办学体制显然在今后的竞争中处在不利地位。就在此时,县委、县人民政府在今年8月及时作出决策,决定提早实现我县高中分立办学的目标,目前已经初步完成和 硕县高级中学的选址工作,基本落实了学校建设资金,学校教学设施设计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力争下半年正式开工建设。

上一篇:工商管理个人简历下一篇: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