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祖国历史文化的古诗词

2024-06-29

反映祖国历史文化的古诗词(精选8篇)

反映祖国历史文化的古诗词 第1篇

1、《望洞庭》――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忆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4、《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望岳》――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8、《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10、王维《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11、《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2、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4、《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5、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6、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7、《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8、王勃《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9、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破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0、《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颖是银河落九天。

22、《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4、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反映祖国历史文化的古诗词]

反映祖国历史文化的古诗词 第2篇

1】钱学森 资料: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钱学森早年留学美国,后通过外交手段于1955年10月8日抵达广州,10月28日到达北京,受到祖国人民和科学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在北京去世。2011年12月11日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之际,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故事:

一、克服重重阻碍艰难回国

上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在美国,钱学森可以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钱学森却一直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得现在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美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为钱学森知道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在克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回到祖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导弹的发射,到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到我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他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

二、名利观

美国曾多次邀请钱学森访美,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称号,但仍被他拒之门外,抛在脑后。他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外国荣誉。” 附:钱学森爱国的名言

(1)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2)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3)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2】李四光 资料: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揆,蒙古族,湖北省黄冈县人,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中国古生物学、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开拓者。他是大清的工科进士,中华民国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创立大地构造理论地质力学,对亚欧大陆东部山脉体系的形成原因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是现代板块构造理论出现之前的大地构造理论之一,对中国的能源、地震、矿产资源等方面都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故事: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

3】黄继光 资料: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19日),原名黄际广,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营讯员。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阵亡,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2009年9月10日黄继光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故事:

(一)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于1951年3月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要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高兴地把一朵大红花带到了他的胸前,并对他说:“到了朝鲜,要多多杀敌,报答祖国和人民。”带着母亲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黄继光来到了朝鲜前线,被分配到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当通信员。虽然是当通信员,他时刻想着要多学本领,刻苦地锻炼自己。他工作积极,学习认真,进步很快。1952年7月25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二)1952年10月14日,美国侵略军开始向上甘岭597.9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敌人在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小高地上,动用了两个多师的兵力,在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配合下,连续向537.7高地和597.9高地疯狂进犯,月夜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黄继光在战斗打响后,担负在炮火下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线,背伤员的任务。连续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度过了4天4夜。

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第6连奉命事先夺下6号阵地,再夺取5号、4号阵地,必须在天亮以前拿下0号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战斗开始后,进展情况比预想的要顺利。这时,突然发现山顶上有一个敌人的集团火力点,使志愿军部队受到压制不能前进。营参谋长立即命令第6连必须炸掉它,同时组织爆破组。从黄昏7时30分到夜晚10时30分,6连已经向敌人发起了5次冲锋,仍未催毁敌人的火力点,许多战士都壮烈牺牲。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不拿下0号阵地,就等于没有按计划完成战斗任务,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就会受到影响。在这关键时刻,站在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站出来坚定地要求:“把任务给我吧,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保证完成任务。” 参谋长非常信任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现在我命令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他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友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他们趁照明弹的亮光巧妙地前进,开始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当离敌人火力点只有30多米的时候,两名战友相继倒下了。黄继光的左臂和左肩中了两弹,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人中心火力点前进。只剩下八九米的时候,他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两挺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死命地吼叫着,志愿军的冲锋又受到阻止。黄继光再次受伤倒下。这时天就要亮了,40分钟的期限就要到了,黄继光跃身而起,冲着那狂喷火舌的枪口,冲着那侵略者的顽固堡垒,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正在喷吐的火舌突然熄灭,正在死命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他那年轻的生命,开辟了志愿军胜利前进的道路。

刹时,但任攻击任务的战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高声呼喊“冲啊!为黄继光报仇”!他们踏着黄继光爬行的道路,很快占领了0号阵地,守在高地上面的敌军两个营——1200多人,全部被歼灭。

为了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布命令,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于“ 特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追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铭刻在上甘岭背后的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和不朽的业绩,像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永恒。4】钱三强

资料: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名钱秉穹,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生于浙江绍兴,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7年留学法国,在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1948年回国后,他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计划局局长,二机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作为原子能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科技计划地制定者,对中国原子能事业、“两弹一星”计划做出了巨大贡献。1992年6月28日逝世。故事:

在法国11年的勤奋使钱三强获得了最高的奖赏,也赢得了留法中国人中学术水平最高的地位。在这样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下,钱三强却要回中国。

1948年,钱三强找到了中共驻欧洲的负责人刘宁一,提出要求回国的心愿。刘宁一鼓励他,“回国大有作为。”

钱三强也把自己要回国的打算告诉了导师约里奥。听了学生的要求,身为法国共产党员的约里奥满意地说:“要是我,也会作出这样的决定。”钱三强又去向约里奥的夫人话别。约里奥—居里夫人语重心长地说:“我俩经常讲,要为科学服务,科学要为人民服务,希望你把这两句话带回去吧!”

导师的话,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

钱三强临行前,两位导师在自己的花园里为钱三强夫妇饯行。1948年5月钱三强和他的夫人何泽慧,抱着刚半岁的女儿,带着丰硕的科研成果,带着导师的重托和法国同行的深情厚意,离开了巴黎回国。还随身带着一份珍贵的文件,这就是导师给钱三强在法国学习与工作的鉴定。

鉴定是这样写的:“钱先生表现出科研人员所具有的特殊素质,在我们共事期间,他的这些素质又进一步得到加强。他已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有些是非常重要的。他心智敏慧,对科学既有满腔热忱,又有首创精神。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我们实验室学习并在我们领导下工作的同一代科学家中,他是最优秀的。我们曾委托他领导几批研究人员,他用自己的才华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困难的任务,并受其他的法国和外国学生的爱戴。”“我们的国家对于钱先生的才干业已承认,并先后赋予他重任,先是任命他为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接着又聘任他为研究导师。他同时也是法兰西科学奖的获得者。”“钱先生还是一位优秀的组织者。他具备了研究组织工作的领导者所特有的精神、科学和技术素质。”

1948年夏,钱三强带着法国朋友的友谊和祖国人民的殷切期望,回到了阔别了11年的祖国,迈上了新的里程。5】邓稼先

资料: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怀宁人,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核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曾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1986年7月16日国务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逝世。故事:

(一)毅然回国

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个大学毕业生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是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许德珩的长女),1956年,邓稼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了原子弹、氢弹等的研发,整整28年没有和妻子见面。

(二)奇迹诞生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道他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10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 年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细胞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国务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同志离开人世。他,是个把一生献给祖国的人。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6】华罗庚

资料:

(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卒于日本东京,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1984年4月30日华罗庚在美国正式接受美全国科学院授予的外籍院士称号。1985年6月12日应邀到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报告结束后突然心脏病发倒在讲台上,送院后证实不治,终年74岁。他一生著有200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还有10余部科普作品。故事: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7】刘胡兰

资料:

刘胡兰(1932-1947),别名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著名的革命先烈,抗日游击队队员。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4岁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刘胡兰是唯一一个三代领导人题词的少年英雄,2009年,她被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故事: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从本质上讲是一场新型的农民战争,是用先进阶级的思想发动和武装千百万原来是小生产者的农民。刘胡兰作为一个14岁的农村少年便能加入共产党,这首先在于她从儿童团起就接受了党的教育,并看到党领导的土地改革给贫苦农民带来了根本利益。为了捍卫本阶级的利益,她能不贪财、不惧死,最后面对敌人的利诱,只回答说:“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在刑场上,她又大呼:“怕死不当共产党。”当时,匪军曾从现场的群众中拉出几个人,要他们去打刘胡兰,但没有一个人动手,这也恰恰表现出当时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

反映祖国历史文化的古诗词 第3篇

关键词:古诗,婚嫁文化,策略,技巧

诗歌是表达感情的最真切的一种方式。爱情与婚姻成了历代文人无可回避的一个主题。东西方文学中对这一亘古不变主题的阐述更是数不胜数。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给诗歌翻译带来了障碍。面对这些“文化缺项”,有很多学者提出诗歌的“不可译论”。然而面对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人民要求交流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作为翻译工作者,也应该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基于上述目的,该文选取颇具中国特色的婚嫁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从读者反映论的视角,强调读者给予文本生命力,读者的理解是文本意义的所在,从而探讨中国古诗词英译中婚嫁文化因素的翻译应对策略及翻译技巧。

1 读者反映论的理论渊源

早在17世纪,英国诗人,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约翰·德莱顿提出了翻译的三分法,从而突破了传统二分法(直译法和意译法),带来了西方翻译史上的一大发展。他提出译者要考虑译文的读者和对象,主张在翻译原作中的方言时应以译作读者能否接受和理解为准绳,并可适当借用外来词,但对外来词的使用必须字斟句酌,适可而止。(廖七一,2004:12)

现代解释学派代表人物Paul Ricoeur提出:“文本将写作与阅读两种行为过程断然分离,两者之间没有任何交流可言。”颇具影响力的“读者反映论”在此找到了理论支持。

然而“读者反映论”的推崇者Wolfgang Iser则采取了一种中庸的文本阐释方式。他强调了读者及其行为的主动创造性,提出了文学作品存在“艺术性”和“审美性”两个支点,“所谓艺术性是由作者创造的,而审美性则得益于读者而实现。而文学作品的平衡点则位于两者之间”。因此作者不再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但也未消失殆尽,而是与文本、读者处于平等的位置之上。

而奈达的“读者反映论”在中国翻译界最为人所知。奈达的“读者反映论”以源语文本为基础,强调文本的内容而非形式,他坚持翻译是翻译意思而不是词。奈达的“读者反映论”主张从译文读者的角度来考虑译文的成败与否,强调尽量使译文流畅自然,通俗易懂。“读者反映论”的核心思想是:读者给予文本生命力,读者的理解是文本意义的所在,每一次阅读都是对文本的又一次全新的诠释。(谭载喜,1999:18)

2 文化因素的应对策略:归化与异化

从读者反映论的角度来看,文化因素翻译时的应对策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归化和异化。

1813年,施莱艾尔马赫(Schleiermacher)在《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提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将前者概括为"foreignizing method"(异化法),后者为"domestication method"(归化法)。但绝对的归化和异化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归化、异化的选择,“是在接近作者和接近读者之间找一个‘融会点’。这个‘融会点’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居中点’,它有时距离作者近一些,有时距离读者近一些”。所以,异化到归化是一个从原文作者走向译文读者的过程,可以视为一个连续体。对于归化、异化的选择,孙致礼教授认为有一条基本原则可以遵循,即“文化上要尽量争取‘异化’,尽量避免‘归化’;文字上不得已进行‘归化’时,也要以尽量不引起‘文化归化’为前提。”但此条原则过分强调异化而忽略了归化在当前文化交流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翻译是为了使读者能否从译文中理解、欣赏、接受源文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如果“异化”而译文读者看不懂,“虽译犹不译也”(严复)。而适当的归化能保证读者更好的欣赏译作,缩小审美距离。总而言之,归化和异化的程度要看读者的现有的接受程度。因此,读者在跨语言翻译中的地位是绝对不容忽视的,这又回到上文所谈到的“读者反映论”。

以下将从读者反映论的角度,对古诗英译中婚嫁文化翻译中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技巧进行探讨。

3 古诗英译中婚嫁文化的翻译策略及技巧

在这种文化传译的过程中,“归化”和“异化”这两个策略应在读者反映论的指导下加以综合利用。在这种策略的引导下,以下将探讨古诗词英译中婚嫁文化的翻译所能采用的具体翻译技巧。

3.1 增补词语提示法

增补词语提示法主要用于处理民俗类问题。中国各地域、各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在婚嫁方面更是如此。例如,婚前有“议婚”,应行“六礼”,新婚之后有“拜见公婆”等程序,婚姻嫁娶的相关习俗可谓数不胜数。一个词组甚至一个汉字就可以牵涉一连串繁琐的礼仪程序。对于这一类诗词,如果采用对等的方法,则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汇。采用音译的方法则目的语读者根本无法了解这类词汇所传达的文化含义。而若采用释义的方法则不能保持诗歌的形式美和韵律美,达不到形式上的美学效果。所以,在处理这类民俗问题时,译者可以采取文化增补法,对原文因假设读者已具备了相关文化背景而略去的内容稍加补充,在不破坏诗词所要求的基本格律的前提下,使那些即使对原文的文化习俗背景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依照生活常识加以理解。例如,王建的《新嫁娘词》:

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许渊冲先生的译文如下:

Married three days,I go shy-faced

To cook a soup with hands still fair.

To meet my mother-in-law's taste,

I send her daughter the first share.

本诗是一首以新婚后的习俗为主题的叙事诗。文中的“三日”是指新婚后的第三天。按照中国古代的习俗,这一天是新娘展示持家能力的一天。这一天,新娘要亲自下厨做饭,不仅是显示她的厨艺,也是为了礼敬灶神。所以,这餐饭做的好是新娘得到婆婆认可的重头戏。诗中新娘想做好这餐饭,但是对婆婆又不熟悉就先做好了汤让小姑子先尝,她必定知道婆婆的喜好。诗中用“三日”这两个字写出了在第三天这一时刻妙趣横生的民俗习惯,对于有文化背景的中国读者马上就能联想到那一天的情景。而在翻译时译文就补加了"married"这一词,使“三日”变成了新婚三日,显出了具体时间,使读者了解到诗作所叙之事发生在新婚之时,从而做到了文化补足。

3.2 肯定与否定转化法

在汉语中,一些肯定的陈述句表达方式往往不如一些否定句的表达方式来得程度深,同时中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面也存在这差异。因此在英译时,译者可以根据原文的基本含义,结合自己的理解,以否定的方式将一些本为肯定表达的语句意译出来,有时甚至可以舍弃部分原文不译。肯定向否定的转化使诗句的语气更强,感情更深。下面以元稹的《遣悲怀》为例,原诗如下: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吴钧陶的译文:

You were the most pampered girl of your beloved father.

Since you crossed my threshold,lots of grieves you'd met therein.

To clad me with fine dress,you ransacked your wardrobe;

Implored to buy me wine,you care not your gold hairpin.

Having wild plants for meals,you never felt unpleasant;

For lack of fuel you get leaves from a locusttree.

Now my salary counts more than one hundred thousand;

Let me call some priests to pray for divine blessings on thee.

原诗作者回忆了与已故妻子相濡以沫的生活,描写了妻子健在之时与当时穷苦还未发达的作者同甘共苦的婚姻生活。作者选取四件生活小事,虽有夸张的意思,但是情真意切,生动地刻画了一位为满足丈夫要求甘愿作出牺牲的贤妻形象。这样的妻子,与中华传统礼教中贤妻标准完全契合。中国古代礼教中,“男人是天”,丈夫的要求妻子一定要满足。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观念也决定了即使是苦,妻子也要无悔受之。翻译时,应该着重展现妻子的贤良淑德,使目的语读者对中华传统美德观念有所了解。所以此时译者采用否定译法,把原诗中的肯定句式“拔金钗”和“甘长藿”分别采取否定句式和双重否定句,将它们译作"you care not your gold hairpin",和"you never felt unpleasant",深入的表现了妻子一心只为丈夫的感情,使目的语读者也为她所感动,同时也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3.3 错位修辞

错位修辞即是汉语中的通感修辞法,在翻译诗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错位修辞的方法,达到传神的效果。例如辛弃疾《清平乐》上阙: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许渊冲的译文为:

The thatched roof is slanting low;

Beside the brook green grasses grow.

Who talks with drunken southern voice so sweet?

A white-haired man and wife in their retreat.

原诗描写了乡间白发夫妻悠闲的幸福生活。在译文中,译者对“醉”字的处理非常精妙。“醉”字可以是饮酒之醉,同时也是沉醉在彼此甜蜜的言语中。译文中巧妙的翻译成"drunken southern voice",用"drunken"来修辞"voice"同时给目的语读者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达到了艺术的空白再创感。

4 结束语

中西传统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婚嫁文化在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在古诗词的英译中,中国传统的婚嫁文化如何顺利的传达到目的语读者中去是值得译者思考的问题。该文以读者反映论为指导,认为在古诗词英译中在婚嫁文化传递这方面可采取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指出可采用增补词语提示法、肯定与否定转化法和错位修辞法来更好的传递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吴钧陶.唐诗三百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4]许渊冲.宋词三百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6.

考试反映出的公共文化 第4篇

每位考生可在3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考试时间为4个小时。考试从法国时间早上8时开始,中午12时结束。2012年普通类会考各科考生的哲学试题如下:

文科考生试题

题目1: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了什么?

题目2: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

题目3:解释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的一个节选段落。

理科考生试题

题目1:我们是否有寻求真理的义务?

题目2: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

题目3:解释卢梭《爱弥尔》的一个节选段落。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

题目1:是否可能存在天生的欲望?

题目2:工作,是否仅仅为了有用?

题目3:解释乔治·贝克莱《消极服从论》的一个节选段落。

“据我在法国留学的博士生透露,今天是法国‘高考’(BAC)的第一天,考试科目为哲学,总共4个小时,就一特定题目撰写论文。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法国有那么多的哲学家,而中国只能盛产应试者了。”

6月19日晚,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在新浪微博上发布的法国“高考”哲学考题引发网友热议。

巧合的是,备受关注的南方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复试也于6月19日上午在全国8省同时开考。南科大是国内首家自主招生选拔且自授文凭的高校。这场复试共有1357名考生参加,尽管仍采取笔试形式,但考题却让考生们眼前一亮。比如,让考生在7分钟内连续写出1到300的数字且不能涂改;在40秒内记忆10个双音节汉语词,然后默写;在一大堆无序数字中找出相邻两个相加为10的数字。大多数考生都提前交卷,面带微笑地离开考场,他们纷纷表示试题简单、新颖、好玩,不考知识点,完全可以“无备而来”。而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则表示,复试主要考察考生的记忆力、想像力、注意力和洞察力——考生如果能在两个小时内全部答对或答出,他的智商就是相当高的;如果半个小时就做好的话,那他不是天才,就是不够小心。

在2012年高考刚落下帷幕的今天,法国“高考”的开放性考题和南科大复试题的探索都成了热门话题。面对当下的众多考试,人们不禁要问,到底该如何出题考查我们的后代。就此,《东方早报》记者专访了许纪霖教授。

法国“高考”首考哲学,法国更重视人文教育

记者:请谈谈你最初看到法国“高考”哲学考题时的印象,你为什么会在第一时间将这些考题发布在网上呢?

许纪霖:最初是我在法国留学的博士生发邮件给我,我看了之后很震撼,我想贴出来可能也会给网友一些思考。说实话,这些考题,我们中国大学的哲学系研究生能否做得出来,我有点怀疑。如果要我来做,我也得做些准备。这些题目非常有深度,有思想。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法兰西民族为什么那么有智慧,出了那么多大哲学家,这不是偶然的,因为他们是从童子功练起的。在法国,不管孩子以后学文科、理科还是社会经济科,他们从小就有很好的哲学训练。在中学阶段法国就开设了大量哲学课程。有一位法国人留言说,他是文科生,当年高三每周上8个小时的哲学课。他们的中学毕业会考(BAC)考7天,第一天考哲学,第二天考历史,第三天考法语,然后才是4门其他课程。由此可见人文学科所占比重之大,而总分里哲学的权重最高。

这些题目出得真好,比如:“我们是否有寻求真理的义务?”寻求真理是古希腊的传统,而法国今天也被后现代思潮冲击,这个题目可能是在古希腊传统与后现代思潮交锋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若在中国,这可能是哲学专业博士生考试的题目。“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这些都是很有深度的题目,简单明确,但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比如:“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了什么?”关于劳动,马克思、亚当·斯密、阿伦特等哲人都有很多精彩论述。如果你没有这种发散性思维,你也可以解释卢梭的《爱弥尔》或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的一个节选段落,这些都是欧洲的经典,它也没有指定段落,而是让你自己选择。总的来说,这些题目既让你有发挥的空间,又让你有选择的空间,这给我们的高考命题以很大启发。

记者:有些网友认为法国“高考”考题似乎与考生的日常生活、道德思考等更具有直接的相关性,你怎么评价?

许纪霖:法国比美国更重视人文教育。法国的10大高中尤其精英高中很重视读经典,比如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这些都是法国高中生的必读书。所谓西方古典文明的一些基本经典,在中学阶段就要求读,而且要读原著,读完还要讨论,所以他们的人文素养很深厚。这也是为什么法国是一个文明大国,到今天法语文化还能和美国所代表的英语文化相抗衡的原因之一。法兰西当年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是近代文明的代表,到今天它还在坚守这种从古希腊、古罗马一直到近代启蒙的文明,而这种坚守不是所谓精英的坚守,而是通过制度化的教育来坚守。

民族的整体素质取决于基础教育

记者:一些网友在你发布的微博后面评论说,怪不得法国乃至欧洲是出思想家的地方,而中国的高考似乎更多的是在强调记忆,法国的哲学考题似乎更注重自由阐释。在你看来,高考考题的价值导向与整个社会的公共文化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许纪霖:有什么样的考试,就反映出什么样的公共文化,这一点非常清晰。我越来越发现,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一旦要运用哲学的时候,就变得特别傻。无论是在傳媒的报道中,还是在一些会议上,一些非学术工作者发言,通常会用他们学到的那套哲学,如“一分为二”“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等。这些未经思考的语言主宰着人们的思维,这种思维就形成了一种公共文化,而这种文化具有很大的教条性和封闭性。

当今中国要怎样成为一个人文大国?我想首先要从基础教育开始。而当今中国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应试教育,不仅高中是应试教育,现在的大学也如此,越来越强调所谓的客观题,然后设定了各种各样的标准答案。实际上人文学科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它是开放的,它可以有多种解释和理解,只要你持之有据、言之成理,那就行了。没有标准答案,这是人文学科的特点。但中国今天的高考,甚至包括研究生入学考试,包括历史学在内的4门学科,都是全国统一考试,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学历史都像高中生一样,完全是死记硬背,抓知识点。我想我们真的要好好地反思:中国这么一个有智慧、有哲学头脑的民族,再这么折腾几十年,大概会成为世界上最愚蠢的民族——只会赚钱,不再会思考。

nlc202309010330

记者:也有网友质疑说,法国这种考题阅卷教师很难评分。

许纪霖:实际上,法国这种考题阅卷是有参考答案的,但只是参考而已。它出开放性考题并不意味着阅卷老师就可以随意评分,其中某些知识点是需要你掌握的,但这些知识点并不是评分的硬性规定,而容许你有一定的发挥。所以,这些试题既有达成共识的一面,也有让你个人发挥的一面。法国在这方面比较灵活,而且它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教育。在法国,中学教师资格证是非常难考的证书。过去那些大哲学家,比如萨特等,都有过在中学教书的经历。所以,一个民族,不仅要看知识精英怎么样,还要看民族的整体素质如何。而民族的整体素質实际上取决于基础教育。

有个性化表现空间,中国教育才有希望。

记者:作为高等教育改革试点单位的南科大,其自主招生复试题也引起很大关注。这些题目与中国传统的高考试题明显不同,比如要求考生7分钟内从1连续写到300不许更改,对此你怎么评价?

许纪霖:我不想对这些具体的考题作评论,但我觉得南科大的考题体现了朱校长的风格。朱清时校长一再强调,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要有想像力和创造力。现在我们的应试教育都是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而不去考查学生潜在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我想南科大的考题大概体现了朱校长心目中对优秀学生的理解。当然,结果怎么样,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但是我一直认为,一般的大学可以采取统一考试的方式,但一流的大学应该放开,应该容许它们有自己的招生方式,然后形成各个大学的不同风格和模式。英、美真正的大学一定是有个性的,它们对人才的选拔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日本一流的大学招生时会在统一考试的基础上设加科考试,这个加科考试就体现了这所大学的特点和自主性。中国现在的考试是一根筋,从考北大一直到考大专、职业学校,都是同一套试题和同一种模式,这对中国教育最有杀伤力。所以,我觉得应该多一些南科大这样的探索,让各种类型的大学在自主招生和常规考试当中,都有个性化表现的空间,这样中国教育才有希望,才能打破今天这样一个应试教育的“血统”。

记者:对比法国“高考”和中国高考命题方式,以及南科大考题的探索,你觉得作为知识和价值导向的中国高考命题,应在哪些方面继续完善?

许纪霖:我也不赞成全部放开,中国一放开就乱了。所以,我认为教育部应该分类进行:一般的大学目前仍采取这种统一高考的方式,但是要放开一些优秀的大学、一流的大学——首先从“985”大学开始,让它们有像日本那样的加试模式。一步一步来,中国问题切忌“一刀切”“一窝蜂”,全部放开的话也会乱,因为中国很多大学在这方面缺乏经验。

现在高考客观题越来越多,主观题越来越少,这不利于选拔一些最优秀的学生。现在的高考模式只考查学生的一种能力——应试能力,它没有办法检验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今天中国内地科技界为什么拿不到诺贝尔奖?我可以说,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也拿不到诺贝尔奖,就是因为中国只能做山寨大国——它适应能力很强,你有什么东西,它马上适应和模仿,而原创能力很弱,这和我们的考试、基础教育很有关系,法国和我们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

整个考试改革要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让考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有发挥的空间,而且这种改革要先从一部分高校开始实行,慢慢形成一种导向。

反映祖国历史文化的古诗词 第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新学期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商“诗词进校园”之大计,近年来,我们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诗词进校园,诗词强素质,诗词育新人”的活动,通过文化熏陶,道德教化,情感激发,探索了一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子。我校是2008年10月被批准为浏阳市第三批诗教实验小学,为了创造书香校园,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诗教工作开展得很好。2009年被评为浏阳市诗教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湖南省诗教先进单位。回顾四年诗教工作,点滴思考与工作方法向各位汇报如下:

一、积极作为、争取领导重视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诗教出现振兴势头,但各地区发展是不平衡的。察其原因,与其领导人对传统诗词的认识、态度密切相关。若重视,则诗教兴;若忽视,则诗教式微。如欲兴诗教,则必争取领导支持。

我校在诗教开始阶段遇到很多阻力和难题,后来我们在各级诗词学会的大力支持下,首先在学校内部取得共识,从抓宣传入手,开发领导层,初步扭转了被动局面。一是加强宣传,向各级领导送材料,请新闻媒体造声势,学校组织活动,千方百计邀请领导参加指导,扩大影响,争取重视; 二是与浏阳六中紧密配合,为诗教建立保障机制。

1、定领导。学校组成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语文教研组长一起的诗教活动领导、督查小组。

2、定时间。各班每周安排一

节诗教课,诵读经典古诗词。另外,利用早读时间、午间活动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做到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3、定人员。学校有专管诗教的领导,课堂有诗教老师,活动有人负责。

4、定内容。各年级均编有教材,有必备古诗词40首。

5、提供经费。投入资金制作诗词匾牌,学生优秀作品展、板报专栏,以创造浓厚的诗教氛围。三是争取有关部门和诗词学会会员单位的资助,保证诗教活动正常运行。

二、多管齐下,激发学生诗趣。

要诗化校园,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为此我校采取多管齐下的做法。

1、活动激趣。学校开展了如下活动:阅读欣赏、唱诗、古诗配画、看画诵诗、配乐诵诗、看画猜诗、古诗接龙、办手抄报、制作扑克牌式诗词记忆卡片,班级每周一诗、指导学生撰写诵经读典的心得、体会和感受等多种形式。

2、推介激趣。推介与课文相关的优秀古诗词,推介必读诗词、选读诗词、提倡自由阅读、鼓励学生家长推荐。

3、主办大型活动。学校每学期举办全校性的大型活动。如已开展了以抄诗为内容的硬笔书法、毛笔字竞赛;三年级古诗配画竞赛;四年级诗词创作竞赛;五年级“中华诗词”主题手抄报设计竞赛、古诗词知识竞赛,还有各年级的诵读擂台,并评出了班级之星、年级之星。本学年开展《每周一诗》系列活动,各班级黑板左上角写上每周要学习的古诗词,各班利用每节课前2分钟,吟诵古诗词内容,采用

学生齐读、优生领读、男女轮流读等形式,组织学生诵读。每班学生人手一本古诗词摘抄本,学生将所学古诗摘抄在本子上,配上与诗意相关的图画,写上诗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学校定期进行检查和评奖,并对获奖学生颁奖。学校利用每周升旗时间,进行全校的古诗词吟诵,每班将本周所学的一首或多首古诗按照从高年级到低年级的顺序有感情的进行背诵,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加。

三、培养典型,展现诗教工作成果。

五年级的郭琢同学创作的《我想》,已在浏阳日报上发表,我相信,大桥学校会培养出更多的小诗人。中、高年级学生能背诵不少古诗,诵读活动已融入学校的肌体,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引发着学校由内而外的变化,对学校儒雅风气的形成,学校文化的重建,学生的成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

在“诗化校园”的创建上,我们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第一,定期举办诗词知识讲座及诗歌征文活动,普及诗词文化,激发广大师生学诗、写诗的兴趣,扩大学生积累古诗词的内容。

第二,拓展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式。对除了诵读之外,还可以有理解、讲述、应用(写诗)等相互结合,采用师生互动、亲子共读、同伴探究等学习方法。

总之,从小让学生直面古诗文,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大功德无量的事。我们将义无返顾地把播撒传统文

反映祖国历史文化的古诗词 第6篇

1.邓世昌

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2.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3.陈露,中国第一位世界女单滑冰冠军[真冰] 让世界知道中国的滑冰界开始出现强人.4.李四光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5.邓亚萍小球(乒乓球)为国家赚来无数荣誉;.6.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沁园春·国庆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

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

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黎民多难,长夜茫茫。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换得新生红太阳。当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长。祖 国 颂

作者:周彦虎

在黄河壶口的惊涛里, 我听到一种经久不息的激情.在珠穆朗玛峰的雪海中, 我凝视一种未变的真纯。在东方明珠的塔顶上,我感受一种傲视一切的目光。在兵马俑的坑道里,我感悟一种雄浑和深沉。在异国他乡升起的一团烈火中,我体会一种祝福和真诚……

哦,祖国,您是什么 您就是脚下这块土地

曾经是金戈铁马狼烟四起的山河 曾经是秦汉雄风大唐雄立的巨人 曾经是八国洗劫岗楼林立的疮痍 曾经是赤地千里吃糠咽菜的土地 可是,您又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热土

如今,你又是春风浩荡与时共进的时代航母……

哦,祖国

您不仅仅是960万平方公里的山河 从黑夜牵出的一丝白发上 折射着您的沧桑和慈爱 从闻一多《死水》的绿波中 我看见了民族的苦难和峥嵘 从联合国的讲台上

我听见我们的代表发出的铮铮强音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 我听到13亿子孙的依恋和心声…… 您用鲜红的五星红旗 向世界注册 哪里有炎黄子孙

那里就有深烙五星钢印的灵魂 那里就有心仪长城的胸怀 您用巨大的铁锤镰刀 向世界宣言

用铁锤砸烂一个旧中国 也能用镰刀收获一个新中国 而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您用三种洪亮而方音极浓的汉语 向世界发布着中国的进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共产党用“三个代表”的思想 塑造自己 跨入新时代,走进新世纪

您在瞬息万变中追求着不变 您在不变中追求着千变万化 在历史中穿行的中华儿女 用拔地腾空的气魄 用自己的激情和执著

为您书写着壮丽的现在和未来

反映冬景的古诗词 第7篇

1、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2、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昇《雪望》

3、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4、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早梅》

5、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刘驾《苦寒吟》

6、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7、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9、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10、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11、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1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3、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14、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白居易《负冬日》

15、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16、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17、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古诗童童孤生柳》

18、夜久频挑灯,霜寒剪刀冷。——崔国辅《子夜冬歌》

19、长啸出原野,凛然寒风生。——李白《酬崔五郎中》

20、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黄庚《雪》

21、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白居易《风雪中作》

22、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黄庚《雪》

23、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李白《冬日归旧山》

24、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杜甫《公安县怀古》

25、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古诗孟冬寒气至》

26、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27、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28、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29、寒风响枯木,通夕不得卧。——晁采《子夜歌十八首》

30、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杜甫《阁夜》

31、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岑参《冬夕》

32、冶云赤天涨为黑,寒风余吹山拔木。--王安石《九鼎》

3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4、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陆龟蒙《冬柳》

35、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白居易《早冬》

36、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汉·《古诗孟冬寒气至》

37、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38、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39、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元稹《南秦雪》

40、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刘驾《苦寒吟》

4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落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42、寒风淅沥,遥天万里,黯淡同云幂幂。——紫姑《白苎》

43、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44、平明走马上村桥,花落梅溪雪未消。——贾岛《冬夜送人》

45、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杜牧《初冬夜饮》

46、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吕温《冬夜即事》

47、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谢逸《送董元达》

48、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谢道蕴《咏雪联句》

49、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50、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51、儿童冬雪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52、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54、十里向北行,寒风吹破耳。--白居易《早朝贺雪寄陈山人》

5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6、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风雪中作》

57、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58、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59、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60、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61、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62、寒风动地气苍芒,横吹先悲出塞长。——韦应物《送孙徵赴云中》

63、冻结南云,寒风朔吹,纷纷六出飞花坠。——白朴《踏莎行咏雪》

64、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65、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66、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67、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68、家贫亲爱散,身病交游罢。眼前无一人,独掩村斋卧。——白居易《冬夜》

6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70、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浅析古代诗词反映时代的特点 第8篇

《秦妇吟》开篇写作者在洛阳遇见一逃难秦妇, 借秦妇之口, 写她遭“丧乱漂沦”之事, 表现了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唐军与巢军的战争以及晚唐“四海尽滔滔”等历史事件。诗中先写战火前秦妇的平静生活, 接着概叙黄巢军攻入长安的突如其来。写长安市民的惊慌逃生, 写战火烧杀下的长安。然后描写东邻女被掳走, 西邻女不从被杀, 南邻女被杀及姊妹自杀, 北邻少妇逃上高楼被大火烧死。诗中用相当笔墨叙写秦妇本人被掳“陷贼经三载”的见闻。写秦妇眼中黄巢军官的丑陋、黄巢大齐高官的沐猴而冠。写巢军围困下的长安陷入饥饿, 甚至尚让、黄巢以树皮、人肉为食。从诗的开头起加以上内容, 用去了长诗146句约五分之三的篇幅。接着秦妇叙述了逃离长安的见闻。写长安城外的荒凉景象, 写华山一带的人烟断绝。写神灵:唐玄宗御封的金天神也丧失神通而入山避难。写秦妇出潼关后的轻松感受。写秦妇在洛阳附近新安遇到一老翁, 老翁财产“黄巢过后犹残半”, 但后来的唐军却“罄室倾囊”;财亡人散, “身藏蓬荻”。写汴路断绝, 唐军自相残杀。结尾写听说金陵“一境平如砥”, 打算去江南寻求平安。写前朝遗老的“天街踏尽”等句遭“公卿”“垂讶”。孙没有提到的, 写长安、洛阳两京“凄凉”, 绝不会讨当朝欢心。正如陈寅恪等先生所言, 写官军甚于黄巢, 无疑会是后来新贵的忌讳。即使写“陕州主帅”的忠且贞, 金陵长官的“惠爱生灵”等, 在晚唐摇摇欲坠的朝廷中, 说不定会触及到争权夺利中某位权贵的神经。即使写金天神的笔墨, 也是恢复了“神通”的金天神的疮疤。

《秦妇吟》写的是“丧乱漂沦” (秦妇语) ;“漂沦”二者同, 而“丧乱”为《秦妇吟》所独有。《秦妇吟》的“丧乱漂沦”更是写得“惊心动魄”[P40], 这是《长恨歌》、《琵琶行》所少有的。如写大难到来时人们逃难时的残忍、无奈场景:“家家流血如泉沸, 处处冤声声动地。舞伎歌姬尽暗捐, 婴儿稚女皆生弃”。如写西邻女的被杀:“西邻有女真仙子, 一寸横波剪秋水。妆成只对镜中春, 年幼不知门外事。一夫跳跃上金阶, 斜袒半肩欲相耻。牵衣不肯出朱门, 红粉香脂刀下死。”写南邻姊妹三人的命运:“南邻有女不记姓, 昨日良媒新纳娉。琉璃阶上不闻行, 翡翠帘间空见影。忽看庭际刀刃鸣, 身首支离在俄倾。仰天掩面哭一声, 女弟女兄同入井。”写北邻少妇被焚:“北邻少妇行相促, 旋拆云鬟拭眉绿。已闻击托坏高门, 不觉攀缘上重屋。须臾四面火光来, 欲下回梯梯又摧。烟中大叫犹求救, 梁上悬尸已作灰。”写秦妇的漂沦更是《秦妇吟》中的重头所在。写其被巢军所掳仓促离家云:“妾身幸得全刀锯, 不敢踯躅久回顾。旋梳蝉鬓逐军行, 强展娥眉出门去。旧里从兹不得归, 六亲自此无寻处。”写其在巢军中的生活:“一从陷贼经三载, 终日惊忧心胆碎。夜卧千重剑戟围, 朝餐一味人肝脍。鸳帏纵入岂成欢?宝货虽多非所爱。”写官军得势时巢军内部的恐慌以及巢军打胜后的得意:“逡巡走马传声急, 又道官军全阵入。大彭小彭相顾忧。二郎四郎抱鞍泣。沉沉数日无消息, 必谓军前已衔璧。簸旗掉剑却来归, 又道官军悉败绩。”写唐军围困下的长安:“四面从此多厄束, 一斗黄金一升粟。尚让厨中食木皮, 黄巢机上刲人肉。东南断绝无粮道, 沟壑渐平人渐少。六军门外倚僵尸, 七架 (萃) 营中填饿殍。长安寂寂今何有?废市荒街麦苗秀。采樵斫尽杏园花, 修寨诛残御沟柳。华轩绣毂皆销散, 甲第朱门无一半。含元殿上狐兔行, 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没, 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 天街踏尽公卿骨。”恐怕正是在无食养口的情况下, 秦妇才得以脱离巢军, 孤身东奔避难, 继续漂沦生涯:“霸陵东望人烟绝, 树锁骊山金翠灭。大道俱成棘子林, 行人夜宿墙匡月。明朝晓至三峰路, 百万人家无一户。破落田园但有蒿, 摧残竹树皆无主。”当秦妇出了潼关后, 似乎到了目的地:“蒲津主帅能戢兵, 千里晏然无犬声。朝携宝货无人问, 夜插金钗唯独行。”然而, 新安老翁的遭遇给她当头一盆冷水。老翁本来家道中康, 可是如今孤苦伶仃:“千间仓兮万斯箱, 黄巢过后犹残半。自从洛下屯师旅, 日夜巡兵入村坞。匣中秋水拔青蛇, 旗上高风吹白虎。入门下马若旋风, 馨宝倾囊如卷土。家财既尽骨肉离, 今日垂年一身苦。”那么, 能往哪儿去?“出门唯见乱枭鸣, 更欲东奔何处所?仍闻汴路舟车绝, 又道彭门自相杀。

上一篇:村民自治调研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劳动合同法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