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中心创新思维的演讲稿

2024-07-25

广电中心创新思维的演讲稿(精选8篇)

广电中心创新思维的演讲稿 第1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如果您不了解十年前的**电视台,我可以用一位老观众的顺口溜儿给您形容一下:“一看听不清声儿,看不清影儿,二看节目少雪花儿多,三看《**新闻》隔天播。”您还别笑,这可是真实的写照。现在的**电视台呢?新闻、专题天天有,影视剧、晚会样样全;有限、无线两个频道每天累计播出18个小时。十年间,**广电中心的固定资产总穿越小说网 http://值从700多万元飙升到现在的近6000万元。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力量推动着**广电事业的飞速发展呢?今天我论述的题目就是答案——《创新思维牵引广电事业飞速发展》

我认为,“创新”是一种思想,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精神。“创新”就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改变和突破。

**广电事业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在区府东迁之后的这十年里,实现了“新闻宣传的新突破,科技装备的新进步,事业发展的新高度”。探究这种“聚变式、超常规发展”的根源,正是“创新思维”产生的结果。

首先是创新思维使新闻宣传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1999年的盛夏,4个小伙子只用一台电脑,一套对编机在老台的一间小屋里完成了**电视台首次改版的全套包装,从台标到片头,从音乐到字幕,都焕然一新,非常具有时代感。九月一号,凝聚着全台策划编播人员心血的《**新闻》和十档专题节目在每天黄金时段陆续与观众见面。在那段时间里,**电视台节目改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成为了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话题。

就是在这种创新思想的指导下,本着“三贴近”的原则,**台连续实施了五次规模化的节目改版,先后推出了《实事报告》《三农零距离》《满意新居》《百姓今天》等一批具有思想性、贴近性和欣赏性的品牌栏目。其中,《三农零距离》栏目还是我们区委聂书记给亲笔给题写的片名。2006年,这个节目还获得了全国对农电视节目评比的二等奖,我们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级电视台。

在实现常规性宣传新突破的基础上,我们还实施了“精品工程”,十年间先后有上百部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的电视专题片和广播节目获得了市级、国家级的奖项。其中,《走进**》这部大型形象宣传片就是一部代表力作。04年策划的时候,我们大胆选用了电影胶片拍摄的手法,投入多航拍、大制景等大制作。片子刚一完成,就被选用在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周口店》的现场直播节目中播出。之后,这部片子还被推荐到香港电视台旅游频道多次播放。五年过去了,《走进**》依然以它超前的艺术表现力展示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龙乡人民的智慧与热情!

根据这种创新思想,我们还尝试依托各种社会资源策划举办了几十场大型综艺活动,比如《情牵ftv》、《巾帼十杰颁奖晚会》《魅力新农村评选》和历年的《新春团拜会》,这些影响力大、互动性强的节目,为构建和谐**营造了积极的社会氛围。

“创新思维”使**广播电视节目突破了地域局限,向“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迈进了一大步。

其次是创新产业发展方式,加强阵地建设。

广播电视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是它的政治属性。如果要从时代发展创新思想的高度加以认识,广播电视还具有产业功能,尤其是具有文化创意产业的潜能。

我们正是在坚持政治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不忽略经济效益,运用辩证统一关系使政治属性与产业功能两个轮子一起转,利用媒体广告、节目赞助、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媒体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突破了事业发展资金瓶颈的制约。十年间,广电中心的固定资产总值增长近十倍,用于节目宣传运转和设备更新的所有投入超过一亿多元,其中80%都是靠广电自身产业化运作而获得。广电人不辱使命地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阵地建设,实现了事业建设的新高度。

“高科技、高投入、高消耗、重装备” 这“三高一重”说的就是广电行业的特点。**广电中心正是以产业化运作的创新方式突破了“高投入”的资金瓶颈,实现了“高科技装备的新进步”。

第三是以科技创新带动装备更新,提升竞争力。

今年4月,我们捧回了全国唯一区县级电视台获得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奖”。支撑这个奖项的,最关键的就是不间断的技术设备更新。几年来,我们直接用于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资金累计超过5000万元,建成了一个400平方米的高标准、现代化的演播厅和4个80平方米演播室;更新了26台数字标清摄像机,15个数字化制作编辑站和4个数字广播音频工作站,建成了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存一体网,数字化率达80%以上,无论是节目的制作数量还是质量都在远郊区县前列。

第四是以创新人才机制,增强团队凝聚力。

众所周知,现代媒

体的竞争不仅是科技装备的竞争,更是专业创意人才的竞争。正是有了这种高度的认识,我们才始终重视人才发展战略,推行人才机制创新,大胆实施了“四个转变”:

第—是由“论资排辈”向重能力、重业绩选拔人才转变。

第二是由传统的管理型向专业型、技能型、经营型的复合型人才转变。

第三是由单一的感情留人向事穿越小说网 http://业留人和待遇留人转变。

第四是由区域型招聘人才向开放型招聘人才转变。

广电中心始终在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把德才兼备作为主要标准,从全国范围内招聘了50多名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出一大批业务骨干,任用了一大批既讲政治、又懂宣传、还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破格提拔了20多名中层干部,大大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因此我们获得了国家广电部、人事部、组织部颁发的“全国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峥嵘岁月十年路,风雨兼程创大业。回首过去,**广电事业可谓是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我们在创新、在拼搏、在进取的同时,更会积极应对现代媒体改革和竞争,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作用,不断保持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富裕、靓丽、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当好舆论先锋。我们将以极强的历史责任感、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继续创造**广电事业新的辉煌!

广电中心创新思维的演讲稿 第2篇

从2010年3月初开始,我校组织开展了以 “让科学走进生活”为主题的 科技创新系列活动。本次活动以科技小制作、手工、棋类活动为主要内容,开展科技展览、科技活动、科普知识展板、挂图宣传,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创新活动是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的重要体现,是增强青少年科技意识、提高科技能力、促进科技发展、引导广大青少年懂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重要举措。为此,我校就如何开展好此项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专门制作了科技展板、科普知识挂图宣传资料。并要求各辅导教师成员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活动创新意识,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责任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有效推进这次“让科学走进生活”系列活动。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我校结合实际,组织科技教师进行培训工作。参加培训人员十余人,发放培训宣传资料20余份。

(二)开展科普宣传,送科技活动入校。

活动期间,我校制作、收集10余张科技展板、宣传挂图悬挂、展览、讲解,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的热情。我校精心组织了科技小制作、机器人、手工、棋类四个科技活动,师生参与度达到98%。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科技意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二)通过下乡进校,辅导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手把手的宣传讲解和指导,使学生们听得清楚、看得明白、易于掌握。

(三)有些孩子受经济条件、家长意识等因素影响,参观科技展品、接受科普教育的机会特别少,科技馆进校园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普遍受科普教育的机会。老师们纷纷表示这种形式很好,特别欢迎能经常开展。

广电中心创新思维的演讲稿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广播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

1“互联网+”下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状况

在“互联网+”环境下,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媒体间竞争进一步加剧,广播电视行业实现媒体融合和战略转型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2015年上半年,我国广播广告收入74.87亿元,同比下降0.39%;电视广告收入535.59亿元,同比下降2.06%。2015年电视广告形势最为严峻,电视广告投放总量首次出现下滑。但同时,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61亿,截至2015年年底,网络视听产业营收超530亿元,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1987亿元,增长率为31.39%。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受众可以自主选择的媒体越来越多元化;随着互联网、4G、Wi-Fi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设备的普及,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因此,广告主可以选择的媒体也越来越多元化,并倾向于选择新媒体,而不是广播电视媒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打造“T2O”模式,将电视媒体、电商平台、实体产业和移动客户端组合起来形成一个闭合的产业价值链,丰富了广播电视媒体广告的营收方式[1]。广播电视媒体用“TV+”重构广播电视媒体生态圈,打造“TV+汽车、TV+中小企业服务、TV+美食、TV+教育、TV+婚恋”等产业集群[2]。但这些举措,仍然无法阻止广播电视媒体广告收入的下滑和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

除了广告收入从广播电视媒体流向新媒体外,广播电视媒体的优秀人才也纷纷流向新媒体。因此,广播电视媒体除了在内容生产、盈利模式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同样面临压力,如广播电视媒体在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时的组织结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激励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面临严峻的考验。

2“互联网+”下我国广播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的现状

2.1 我国广播电视媒体体制机制老化

在新媒体冲击下,人力资源管理在广播电视媒体的地位越来越高。目前,广播电视媒体处于双轨制运行,是具有企业化运作特征的事业单位。但这种体制机制跟不上广播电视媒体的产业化运营,导致用人机制和人员结构出现问题。一方面,老化的体制机制具有很深的组织壁垒,不利于组织沟通;另一方面,老化的体制机制导致人员结构复杂,事业编、台聘、公司聘、频道聘、栏目聘和派遣制等多种用工方式出现在同一个广播电视集团中,不利于组织统一管理。

2.2 我国广播电视媒体优秀人才流失

我国广播电视媒体有其行业的特殊性。在新媒体冲击下,广播电视媒体面临巨大生存压力,其从业人员也处于重压之下,“写稿机器”“新闻民工”现象频频。我国广播电视媒体从业人员主要采用“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福利”的薪酬模式,一般没有加班工资,但从业人员加班写稿子、剪片子的现象很常见,这种疲于奔命的工作状态容易产生职业流动和职业焦虑的负效应。然而,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自由度高、工作回报多、工作归属感强,使广播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纷纷流向新媒体。另外,新媒体向广播电视媒体挖人,也使广播电视媒体从业人员流失加剧。

3“互联网+”下我国广播电视媒体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3.1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陈旧

“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广播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陈旧。我国多数广播电视媒体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而不是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长期的人才发展战略,且还停留在简单的考核、培训、人事分配和薪酬管理模式上。在“互联网+”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的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转变,但仍不能改变其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在信息沟通方面,领导“一言堂”现象普遍,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渠道,信息流通速度慢。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必须与时俱进。

3.2 绩效考核体系欠科学

“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绩效考核体系不科学。第一,缺乏柔性化考核方式,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差,且主观评价多,公平性欠佳。第二,重个人绩效、轻团队绩效。广播电视行业考核大多以个人绩效为主,缺乏对团队绩效的科学考评。第三,考核结果只与薪酬挂钩。没有把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到员工培训、工作改善等方面,没有把考核结果作为员工去留、晋升和培训的依据。第四,新媒体部分岗位设置还没成型,岗位体系尚未建立,KPI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也没形成[3]。

3.3 激励机制不健全

“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第一,薪酬激励模式单一。一方面,我国广播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的薪酬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福利三部分构成,缺乏股权激励、岗位工资、特殊津贴和多样性福利等薪酬激励方式;另一方面,单一的薪酬激励模式只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从业人员对物质财富的需求,无法对其进行全面激励。第二,不重视人才培训开发的激励作用。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对从业人员重使用、轻培养。根据调查显示,50%的从业人员愿意选择培训,放弃提职和加薪。但由于培训需要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而且培训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是立竿见影的,因而广播电视行业通常忽视人才培训开发的激励作用。第三,缺乏对从业人员职业生涯的规划,不能满足员工的长远发展需求,使其跳槽、改行现象频频。第四,不注重长期激励。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大多采用短期激励方式,如过节费、公费旅游等,不注重培训激励、股权激励和职业发展激励等长期激励方式,没有将员工自身利益和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无法实现员工激励的持续性和长期性。

4“互联网+”对广播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

“互联网+”对于广播电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越来越深远,除了“互联网+招聘”外,在员工关系管理、组织结构设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资福利管理等方面,都可以践行“互联网+人力资源工作”的理念。

4.1 组织结构设置

“互联网+组织结构设置”,促使了广播电视媒体组织结构的企业化和股份制改革,促使了广播电视媒体组织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式转变,并且出现了自组织、创客组织等多种形式,这需要广播电视媒体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4.2 招聘与配置

“互联网+招聘与配置”,促使了招聘方式的互联网化和人才库的数据化。借助网络,互联网平台能聚合大量数据。基于大数据管理的招聘与配置系统,能对人才进行数据化分析,能对岗位进行匹配度分析,能为人才招聘与配置提供决策依据,促使招聘与配置工作的高效进行。

4.3 培训与开发

“互联网+培训与开发”,促使了培训方式的互联网化。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员工培训中,能使培训课程的安排公开可见。此外,还能实现扫码签到、在线听课、实时互动、在线答疑等。也可以结合员工自身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培训方案。

4.4 绩效管理

“互联网+绩效管理”,促使了绩效管理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改变了人与组织的关系,形成了“去中心化”的绩效文化。互联网改变了广播电视媒体的商业模式,广播电视媒体服务的对象不仅是广告客户,还包括手机屏幕背后的员工。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建立实时互动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全面认可的激励机制,让绩效管理充满移动社交化功能,使绩效管理更快速、便捷,更有人情味。

4.5 薪资福利管理

“互联网+薪资福利管理”,促使了薪资福利管理的转变。可以用电子保密薪资单取代纸质保密薪资单,薪资福利专员和员工都可以在线浏览薪资、五险一金等历史记录,使薪资福利的审批工作也能在线完成。

4.6 员工关系

“互联网+员工关系”,促使了轻松、便捷的员工沟通模式的出现。社群运营,社群活动使员工既有正式组织,也有非正式组织。运用社交化软件使得员工互动性提高,使联系更为便捷、高效,节省了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组织壁垒。

5 广电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思维

5.1 在组织结构上,构建“中央厨房式”和“产业集群式”

在组织结构上,一方面构建“中央厨房式”模式,将板块状内容生产模式转变为网状中央厨房式模式,实现高效优质的节目直播。“互联网+”加速了广播电视的媒体融合,不仅是媒体产品、媒体终端上的融合,更是媒体组织结构的融合。“互联网+”环境下的广播电视媒体的组织结构呈现网状形态,网络化经济效应加强,组织运行的中心有可能是每一个层级的员工[4]。这种变化,不仅要求广播电视媒体从业者从“专家”变成“杂家”,也就是全媒体记者,还要求广播电视媒体进行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再造。在组织结构上,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建立全媒体中心,由“中央厨房”实现“一次采集,多元分发,多屏互动”,从而改变了原有组织结构。“中央厨房式”组织结构分工明确,实现全流程责任到人,并且前后方灵活对接,实现传播效率最大化[5]。

在组织结构上,构建“产业集群式”经营管理模式,可实现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处于发展和探索中,广播电视媒体的组织结构变动较多。构建“产业集群式”是以广播电视媒体的业务链和系统为基点,用“互联网+媒体”的思维,打造“TV+”产业集群。按照每个产业集群进行组织结构再造,打造项目型组织和管理型组织。网格化、打破组织壁垒是项目型组织的特点,且任何一个贯穿产业链的项目都有相应的项目负责人,使每一个“TV+”产业良性发展。扁平化、交叉管理是管理型组织的特点,使每一个“TV+”产业运行有速[6]。广播电视媒体通过精简组织结构,用“TV+”拥抱“互联网+”,打造“TV+汽车、TV+中小企业服务、TV+美食、TV+游戏、TV+求职、TV+旅游、TV+金融、TV+教育、TV+婚恋”等产业集群,能打破组织结构体制机制性障碍,构建广播电视媒体新型生态圈。

5.2 在招聘培训上,构建“网络+平台+社区”

在招聘培训上,运用大数据理念,通过互联网构建“网络+平台+社区”模式。“互联网+”是一个互联互通的“零距离”时代,是一个基于大数据的知识经济时代[7]。在“互联网+”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在招聘培训上,可实现网络招聘、网络培训、实时互动和在线交流社区等,达到员工随时随地参与的目的。

第一,广播电视媒体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招聘。一是招聘网站,如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网和中华英才网等。二是两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一方面,招聘网站的巨大流量能在短时间吸纳大量求职者;另一方面,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服务号、手机客户端发布的招聘信息在短时间呈裂变式传播,能让求职者在短时间向媒体投递简历。在互联网平台上聚合简历数据,可根据大数据理念,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岗位匹配度筛选,还能构建人才储备库。

第二,广播电视媒体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社区化学习型组织进行培训。一方面,利用网络能有效改变内部员工的培养计划和内容,打造多层次培训,将面对面的授课模式转变为远程教学模式。将培训视频和讲义上传到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服务号,员工利用移动学习平台可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且员工的在线交流与反馈能为广播电视媒体更新培训资源提供建议。另一方面,构建社区化学习型组织进行员工自我培训。人力资源部可以统筹规划,让员工自行发起组建跨部门、跨岗位的兴趣学习型组织,将新闻业务、广告业务、经营管理业务等工作与兴趣爱好结合起来。

5.3 在激励机制上,构建事业合伙人机制

在激励机制上,“互联网+”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和员工之间的信息是对称和透明的,能实现即时反馈沟通,使人才激励方式发生了极大变革。在“互联网+”环境下,需要广播电视媒体对员工任何有价值的行为予以及时有效的激励,充分认可员工价值。

传统的激励机制多为绩效薪酬激励,如员工聘任制,推进“任期+目标管理+竞岗”,专业首席双通道,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等,都是在践行以岗定薪、绩效挂钩的绩效薪酬激励模式。将收视率、收听率、广告收入等与薪酬挂钩的激励模式,有时会打击员工工作积极性,因为员工付出巨大心血和工作时间的节目,常因为收视率、收听率和广告收入等问题得不到应有回报。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推行员工创客化,构建事业合伙人机制,可以将单一的薪酬激励模式变为薪酬激励与利益共享并重模式,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构建事业合伙人机制,是跟上小微组织结构的要求。加快探索事业合伙人制度,实践员工持股计划等激励机制,推行独立制片人制、主持人中心制、工作室制度等,让员工从“打工者”变为“我是创业者”。并鼓励员工创新创业,分享政策红利。采用灵活有效的市场机制,对外开放合作,如合资组建公司、项目合作、锁定利润、年薪制等。鼓励员工自由发展,为其搭建创业平台,使员工工作更有激情和活力。

5.4 在人才培养上,构建新型哑铃状人才布阵

在人才培养上,优化现有人才结构分布,构建新型哑铃状人才布阵。过去广播电视行业人才结构是橄榄式的,大多是采编播人员。现在,“互联网+”环境对广播电视媒体人才队伍提出了新要求。

在“互联网+”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需要既懂节目又懂技术的新媒体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投融资人才等复合型人才,形成哑铃状人才矩阵。我们用“中央厨房式”模式生产广播电视产品,用“产业集群式”模式经营广播电视行业。这需要我们建立以顶层设计式的策划为核心、突出前后期协同合作和资源整合的集团化新闻采制新机制,这需要流程清晰、职责明确的分工。要保证“中央厨房式”和“产业集群式”模式高效运转,这使广播电视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

在“互联网+”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进一步深化,两微一端的产品,要求把产品精准投放给不同需求的用户。因此,生产产品前需要策划、研发,产品出来后需要营销推广,这需要精通研产发一条龙的人才,最好还懂新媒体技术。也就是说,广播电视媒体现有的采编人员为主的人才队伍不能胜任“TV+”战略,需要吸纳各种类型的人才,形成哑铃状人才矩阵,为“TV+”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5.5 在员工关系上,构建EAP员工帮助计划

在员工关系上,构建EAP员工帮助计划,让员工获得个性化关爱,使其处于身心健康的工作状态。“互联网+”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所有节目都要实现“互联网+”,实现两微一端的实时更新,记者都要成为全媒体记者,这使员工工作强度和压力进一步增大。由于广播电视媒体从业人员工作内容复杂程度高,工作时间长,工作过程难以监控,工作价值难以量化,广播电视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中,很多从业人员不能适应职业生涯转型,导致人岗不匹配,人员流失等问题出现。由于从业人员是知识型员工,有其独特性、流动性、自主性和专业性,如果纯粹地把这些从业人员当作“写稿机器”“新闻民工”,会影响其工作状态和身心健康。构建EAP员工帮助计划,即对员工个人生活和生涯规划与发展进行帮助计划。通过在线平台实时测评,获取并挖掘数据,观察员工身心健康状况,同时通过大数据资料库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EAP帮助计划。这种计划能更好地关注员工成长,有针对性地对其个人生活或工作状态进行帮扶,使其能高效投入到工作中,创造出更多的工作效益。

参考文献

[1]何芳.我国电视节目T2O模式发展的现状与路径[J].编辑之友,2015(12).

[2]王茂亮.用“TV+”重构广电媒体生态圈[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9).

[3]傅娟.地方广播新媒体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新闻传播,2012(9).

[4]相琼颖.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初探[J].经济师,2016(4).

[5]徐瑗,胡芳,熊修奇.“中央厨房”锻造超级大直播[J].新闻前哨,2015(8).

[6]李岚.生态式改革:广电转型全媒体的体制机制创新[J].视听界,2014(4).

广电中心演播室的灯光技术探讨 第4篇

【关键词】广播電视中心;演播室;灯光技术

电视照明电光源的要求。色温均匀稳定,显色性良好,调光改变工作电压,色温和显色指数也能稳定;发光亮度高,并光通量稳定,效率较高,热耗散低;电光源电路简单,瞬间重新点亮。电视照明电光源的性能指标。主要有额定电压和电流、额定功率、光通量和发光效率、色温、显色性、全寿命和有效寿命。电视照明灯具。分为热辐射光源、气体放电光源和激光等类型。广播电视中心演播室灯光技术是广播电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播放中非常重要,广播电视中心演播室必须重视此项工作。

1、广播电视中心演播室的灯具

灯具是固定电光源通过一定的光学结构对其放射光线的方向和性质进行控制的器具,它的作用是支撑光源,对光源的出射光线进行控制,实现光量的重新分配,对光束范围和光线软硬性质的控制。通常它可分为聚光型灯具和散光型灯具。前者是硬光型灯具,一般在内景照明中使用,如摄影室和演播室等,能模拟无云彩遮挡的阳光直射大地的日光效果,其灯具的投射光斑集中、亮度高,边缘轮廓清晰、其大小能调节,光线的方向性强,方易控制,可把被摄物出现明显的阴影,照明时可做主光、逆光、造型光和效果光。后者是柔光型灯具,效果象阴天的天空散射光,灯具投射的光斑发散,亮度低,边缘成像模糊,散射面积大,光线无指定方向,能减弱硬光型灯具形成的阴影,掩饰物体表面的起伏和缺陷。照明时一般作辅助光、基础光和背景光。

2、广播电视中心的电气调光设备

灯光控制器材是对灯具发射的灯光的投射方向与范围、光线软硬和色温等性质进行二次控制的器材。有挡光板、反光器材、柔光器材、色温滤色纸和专用调光器材。

2.1 电气调光设备

电气调光设备一般是通过控制电光源的工作电流方式,但实施对灯光强度的控制,其功能如下:满足各种场景对照度变化的要求;实施场次预选,以提高演播室使用效率;延长电光源的使用寿命。

2.2 可控硅调光设备

它是通过调整与电光源串联的可控硅的选通脉冲定时,改变流过电光源的工作电流,进行调光。可控硅是功率半导体器件,能划分为单向可控硅、双向可控硅,它容量较大、功率较高、控制特性较好、寿命长和体积小,是演播室照明调光控制的主流元器件。

2.3 调光控制系统

电视演播室许多灯光,集中在调光台实施调光控制,调光控制系统要具备较好的集中控制功能,一般包括调光器和调光控制台。电脑数字调光设备由电脑调光台、数字智能调光立柜及二者之间的信号连接线组成。电脑调光台一般是通过控制调光立柜使其各个光路的输出电压在0~220V之间,实现控制灯光亮度目的。数字灯光控制系统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特点。

3、广播电视中心演播室灯光的技术

对电视图像的清晰度和彩色再现的特性,要求光源满足摄像机照度和色温条件,有其良好的显色比。

3.1 对照度的技术要求

摄像管式彩色摄像机的最佳照明条件是:镜头光圈在F4位置,照度2000lx,目前电荷祸合器件彩色摄像机降低了对照度要求,镜头光圈在F5.5位置,照度2000lx,电视演播室灯光配置要保持在摄像机的最佳照度,取1000~1500lx一般合适。

3.2 对色温和显色性的技术要求

演播室光源色温要满足彩色摄像机的色温特性3200K,或在通过滤色镜调整到接近彩色摄像机所要求的色温范围。光源显色指数Ra要在85以上,以取得良好的色再现效果。要多选用色温3200K、显色指数Ra达97~99的卤钨灯作为演播室照明光源,而演播室内必须防止混用不同色温的光源。

3.3 数字电视演播室对灯光的技术要求

数字电视对照明提出非常高的要求,由于数字16:9电视画面包括的内容很多,所以,在传统画面上体现不出或看不清的物体或光影,尤其是演播室表演区的侧光、侧地流光和侧面的景物光,在高清的画面上清晰表现出来,给照明增加相当的难度。智能化自动灯具电脑灯为数字化照明提供了非常的解决方案。数字高清摄像机的灵敏度提高,照度要求比以前明显降低,新型的电脑灯采用较大的光源功率和发光效率高的新气体放电光源、新型的光学透镜和反光镜,使电脑灯的光输出有了较大的提高,能满足现代电视灯光的不同技术要求。

4、广播电视中心演播室的布光、调光的系统调试

4.1 布光控制系统的调试

检测系统接线状况;电源工作状况;使用布光控制台对控制点进行调试,控制要准确无误,显示和指示要正确,做到不粘连,不串号;分别调试水平吊杆,调节行程限位开关,使所有吊杆在距设备层1.2m与距地面1.5m的行程范围平稳、安全运行,启动要顺畅。使用手持遥控器重复进行工作,使布光控制系统一切设备都能正常工作。

4.2 调光系统的调试

检查全部接线准确;测试三相电源间和每相对零、对地的绝缘电阻;检测电源电压状况;在未安装调光组件前,进行通电测试;装入全部调光组件,关闭一切调光组件的保护开关,进行通电检查;打开所有调光组件的保护开关,通电检查;检测调光信号线接调光台端的电压;接通电脑调光台,测试所有光路,直到全部灯具均正常工作;多个光路同时打开、关闭,检测同步与否、线性一致;再打开全部负载的75%保持1.5—2h,检测电源电压波动状况,电力电缆的电流和温度,空气开关的表面温度,调整光柜的运行状况和散热系统,直到调光系统全部设备可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 田凤斌:灯光照明技术的发展与实践研究,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

[2] 林锋:福州电视中心1000m^2演播厅类光调光系统,广播与电视技术,2000.12

[3] 王健等:HDTV中立体声转化为5.1声道环绕声的实现,电声技术,2011.2

[4] 李远达等:光源特性简介及舞台应用对比,艺术科技,2011.1

[5] 熊兵:关于计算机音乐制作中立体声声像定位的研究,咸宁学院学报,2010.1

广电中心创新思维的演讲稿 第5篇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或意境,表达人们的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音乐最善于细腻地表达人们不同的情感,其中溶解着各种思想,贝多芬称它为“人类精神的火花”。人们的感觉器官对声音信息的刺激特别敏感,若用不同的感情说同一句话,由于音调和语气不同,引起听者的情感反应也不同。音乐正是充分利用并发展了这个特点,通过有组织的流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深入而细致地表达了人们各种不同的内在情感及其发展变化过程。这是语言符号艺术以及绘画、雕塑等空间艺术不可比拟的优点。比如《梁祝协奏曲》中“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以及“楼台会”等乐段,把梁祝二人情投意合、愉快幸福、委婉缠绵、深沉的痛苦等千丝万缕的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表达、美术作品是难以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的。

人们常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实则是作者充沛感情的自然流露。任何一篇作品都包含着作者的丰富感情。由于音乐长于表达感情,也最容易触发听者的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很容易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因此,把音乐引入语文教学,作为情境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就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亲睐。笔者对此亦情有独钟,作过一些探索。如《醉翁亭记》的教学配上一段古典名曲《月儿高》,其中的音乐形象使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景色优美,乐曲所表达的诗情画意深深感染了学生,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白杨礼赞》的教学配中以《我爱小白杨》烘托白杨树的伟岸挺拔的形象,收到了震撼心灵,引发激情的理想效果。下面笔者就《安塞腰鼓》的配乐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安塞腰鼓》是一篇宏扬激荡的生命,歌颂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本文气势恢弘,词语简洁,语句铿锵节奏鲜明,表明了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而力量又带动生命奔腾升华的情景。

对本文的教学,不少的老师主要采用朗读教学,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文章铿锵的短句、激昂的排比、疾猛的节奏特点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朗读教学的基础上,辅之以音乐手段,选择《锦绣中华》,此曲在气势、节奏等形式上有共通的地方,在生命和力量的主旨上也有相通的地方。

在上《安塞腰鼓》之前,先放全曲,以求引人入胜。并要求学生听后以简短的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以乐曲带入 新课,并为学生理解作品作一个铺垫。

在教师表情范读文章后,学生配乐小声跟读。教师提出整体感悟文章内容的要求。(要求学生能用关键词来表达出感悟的内容)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热烈、豪放”等总体印象。

教师再次播放《锦绣中华》,让学生边听边默读文章,思考文章在内容、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准备就这些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通过讨论学生能较准确地把握这些内容。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高原人跟文中恢宏气势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领会到黄土高原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领悟到黄土高原人“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的豪迈气慨。

作以下课堂小结后再次播放《锦绣中华》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本文的特点体现了音乐的独特的美,我们刚才也以音乐的力量来体现文章排山倒海的气势,宏伟壮阔的场面,快速跃动的节奏,展示出强大的力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黄土高原上的主人也正是用这种震天动地的鼓点展示了自己伟大的力量,也渲泄了长期闭塞的郁闷和痛苦,向人们庄严宣告:那隆隆的鼓声就是进军的号令,他们要向建设现代化新中国的目标出发了。

从探索性的实践中,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以乐传情,使学生得到文学美学与音乐美学的双重熏陶。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音乐的感染可以强化主题氛围,引人入胜,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通过音乐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三,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学作品,可用音乐来传达,使文学与音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师生共同感悟文章的精妙。贝多芬大师曾说过:音乐应从男人心中烧出火来,从女人眼中带出泪来。此语道出了音乐与激情融为一体的关系。

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临其境,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自身去体验,感悟那些难以言传的弦外之妙,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辅之以音乐艺术,能在一定范围达到这一目的。这不失为一种颇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00三年元月

创新思维演讲稿 第6篇

“事实上哲学源于文字,目的是解决人们做事的依据问题。古希腊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创制的哲学其目的是解决人们做事依据问题,就是在探讨人性的原理。然而传统的西方哲学自第欧根尼拉尔修起,将哲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自然哲学、精神哲学和逻辑学,从那时起哲学好似一匹脱缰的野马,无疆无沿的奔驰,其结果使一个能够直接指导人们做事的哲学失去了她应有的价值。因此,在这个千载难逢的世界哲学讲坛上,宣布我的研究成果:哲学应该回到故乡——“希腊”,我的心情如长江汹涌澎湃的江水跌宕起伏。”这是我的希腊感想的一段话。

一、文字是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

汉字这个象形文字起源于古代仓颉。有一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腓尼基字母主要是依据古埃及的图画文字制定的。相传,有一个叫卡德穆斯的腓尼基木匠,是远近皆知的聪明人。有一次,他在别人家里干活,需要一件工具,恰好忘记带来了。他随手拿起一片木头,用刀在上划了点什么,然后让一个奴隶送给在家中的妻子。卡德穆斯妻子看了木片,什么都没说,就递给了奴隶一件工具。奴隶惊呆了,认为他的主人是在用一种神秘的方式,通过木片上表示出他需要的东西。据说,卡德穆斯在木片上划的就是腓尼基第一次出现的字母文字。许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来向卡德穆斯求教,卡德穆斯就将他发明的字母文字教给了其它人。这样腓尼基字母就逐渐传播开来。

中、西文化上的差异根源是文字。早期人类的文字都是图画文字,希腊文在腓尼基文字基础上发展成拼音文字,即西方的字母文字(拼音文字),为了说明事物的性质,提出了知识这个词汇,因为知识中的定义就是要说明事物的性质(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就是事物的本质特性即事物的性质)。这样西方文化就多了一个定义,即种加属差的定义,定义能够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解释。

中国汉字是象形文字,它能代表事物,然而它并没有机会说明事物的性质。因此,中国文化就缺少了说明事物性质的定义,同时也就没有创造知识这个词汇,继而也缺少了对人性的解释的学问——哲学。由于缺少哲学,也就缺少对法律的探讨和弘扬,同时也就缺少对科学技术探讨的机会。

二、对知识讨论的历史

从已掌握的资料分析探讨知识分为四个时期:古代(即古希腊时期)、近代哲学(洛克、莱布尼茨)和古典哲学(德国的费希特)和当代。

这四个时期如果按由近及远来讲的话,当代是对希腊柏拉图的知识是什么的解释。“知识是证实了真信念”,从哲学研究的角度,当代都是这种观点。

古典哲学中的费希特对知识的讨论是从科学与哲学的问题起始的,他认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至于为什么是科学的科学,他的依据是知识是包含科学的,而且又是科学的基础,对于他的这种理念,德国哲学家罗蒂在他的《哲学和自然之镜》中说:“哲学与科学的最终区分是由于下面的看法而得以形成的,即哲学的核心是‘知识论’,它是一种不同于各门科学的理论,因为它是各门科学的‘基础’”(第124页)。

文艺复兴后的近代哲学,典型的代表是英国的洛克和德国的莱布尼茨,他们一致认为“知识是一种知觉”。他们讨论知识是从知识的起源开始的,也正是通过人类的理解真理来说明的。洛克在讨论文字或语言时就涉及到了这些内容,他说:“各种字眼最后都是由表示可感观念的那些字眼来的——我们如果注意字眼是在多大程度内依靠于普通的可感的观念的,那我们社会稍进一步认识到我们意念底起源,和知识底起源”(384页)。事实是人类对于知识的接纳都是通过传授而得到的,无论如何对于数学中的勾股定理并非是每一个人通过感观而观察得到的,这除最早的勾股定理的发现者和证明者。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如果从资料的角度,有两个最伟大的作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他们留下的著作中,对于知识的讨论可以说是相当详尽的。如柏拉图不仅在《泰阿泰公篇》中就知识是什么做了讨论,而且还在《克拉底鲁篇》就知识这个名称进行了讨论。除此之外,柏拉图还在《斐多篇》、《法篇》等诸多篇中对知识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然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至今没有人认为他讨论过知识,其原因就在于许多哲学派别缺少资料和迷信教条的缘故。实际上,对于知识的讨论,亚里士多德除在《大理论学》中讲了“知识是关于可知的东西的,而这要随着证明和原理才能获得”(8,288)他在《后分析篇》给知识下了本质定义,并对知识的组成进行了证明。

人们对知识的讨论出现个误区,认为知识就等于科学知识,实际上知识比科学知识更宽泛的概念,知识包括科学的成果科学知识,因为科学的成果包括对普遍者和那出于必然的把握;同时知识也包括知识本身,知识本身就是名称加定义这个知识自身。近代洛克和莱布尼茨他们探讨就是指人类社会怎样获得科学知识这样的真理过程。而事实上古希腊哲学家探讨知识这个词汇是从立法家制造知识这个词汇开始的,首先他们认为制造知识这个词汇时有比喻知识像事物这个身体的灵魂,形象点说事物是肉体,那么知识就是事物的灵魂,他们依据知识这个事物的这个性质来造知识这个词汇的。这就是说古希腊哲学家讨论知识是从造词的性质开始,然后找到知识这个事物的公式或知识自身,知识的公式就是真实的信念加差异的解释,这是柏拉图的话,如果把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概念加定义。如果详细解释,真实的信念是人对他针对的客观事物对象而言的,那么我们把它用文字来代替就是自然给事物的名称,人给事物的代号叫名称,而自然给事物的代号当然就被称为概念;差异的解释,就是这一事物区别其他一切事物,用公式就是种加属差的定义。亚里士多德在《后分析篇》进行了证明,对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的一切知识就是对事物是否存在和揭示事物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证明。

三、知识

(一)知识的定义。1.知识的定义(知识是什么)。“所谓科学知识,是指只要我们把握了它,就能据此知道事物的东西”。如果我们详细一点解释:知识是事物的知识,拥有知识就把握事物。

2.知识的公式(知识的形式定义)。

(1)知识的公式的提出。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说:“所以现在你应该试一试,寻找一个适用于多种知识的公式”。

(2)知识的公式的回答。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说:“所以,对‘什么是知识’这个问题来说,我们的定义会答以‘正确的信念伴以差异的解释’,因为,按照这个定义,‘添加解释’的意思就是说出差异”。

柏拉图说的知识是什么,实际上是回答了知识的形式定义,即知识的公式或知识的组成。我们从柏拉图的著作中可以归纳出,知识是事物的知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对事物认识的结果,他由“名称”和“定义”组成。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也对知识的公式进行了解释,他说:“一切知识都是关于某种存在或种的,并对之进行考察,而不是关于单纯的或作为存在的存在,也不对它的是什么作出说明,而是由此出发,或者使它感觉上更加明显,或者把是什么当作一个假设,这样或者较为必然地或者较为松散地说明他们所研究的种中的固有属性。………,因为揭示事物是什么和说明它是否存在属于同一种思想进程。………,我们应该揭示是其所是和定义如何存在,离开了这一点我们的寻求将一无所得”。这段话也说明知识要考察两个方面,即考察“存在的存在”,也考察“事物的是什么”,对其中的一个考察不成其为知识。

(3)知识公式的证明。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解释和说明知识的是什么不是告诉我们知识的本质定义,而是告诉我们知识是由“正确的信念”和“差异的解释”两部分组成的知识的形式定义,即知识的公式。“正确的信念”就是柏拉图的自然“名称”,我们所说的概念。然而柏拉图的自然“名称”并没有彻底解决,后来被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是其所是”所代替;后面的“差异的解释”就是定义,关于定义是亚里士多德用证明科学,即第一格的三段论证明的种加属差的公式。

3.知识公式的组成(概念和定义)。自古希腊以来学术界对知识这个东西一直以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我们可以从他们关于知识定义的解释来证明。

(1)概念。由名称到概念;概念是代表事物本质的符号,是见诸于思想的事物。

(2)定义。定义是事物是什么的解释或揭示事物本质的短语,是对事物的解释,同时也是对概念原理(种加属差的公式)的说明。

四、知识的意义

(一)传授。知识的传授(老师拥有知识、然后老师交出去,即教;学生把知识学来,即学习)。

1.知道,即拥有知识。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解释说:“苏格拉底 他们说,知道就是持有知识。泰阿泰德 对。苏格拉底 让我们做一个小小的修正,该知道就是拥有知识。泰阿泰德这样说有什么区别?苏格拉底 也许没有区别,但是让我把我们想法告诉你,你帮助我对它进行考察。泰阿泰德 如果能做的话,我会做的。苏格拉底 持有在我看来与拥有不同。如果某人买了一件上衣,拥有了这件上衣,但是现在没有穿着这件上衣,我们会说他拥有这件上衣,但并没有持有它。泰阿泰德对。苏格拉底 现在想一想知识是否也是非曲直种你可以不持有但仍旧可以拥有的东西,就像一个人捉住了上些小鸟,鸽子或其他,把它们关在家中的鸟笼中。当然,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他持有它们,就像他拥有它们一样,对吗?泰阿泰德对。苏格拉底但在另一种意义上,尽管他已经控制了这些小鸟,也可以让它们飞走,只要他喜欢,他愿意这样做几次就做几次,但仍旧可以说他并不持有它们。泰阿泰德 是这样的。苏格拉底正如我们前面想象我们的心灵中有一块蜡板,现在我们再次设想每个心灵都包含着一个装有各种鸟类的笼子。这些鸟有些三五成群,有些独栖一处,随处飞跃!泰阿泰德 就算如此,再往下呢?苏格拉底我们以鸟比喻知识,如果我们还处在婴儿时期,我们就得说这时候鸟笼是空的,每当一个人获得某些知识,便将之关在鸟笼中,我们必须说他学到了或发现了被称作知识的东西,这就是知道的意思”(《全集》第2卷,第730页)。

2.教与学。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说:“苏格拉底 当他把知识交出去的时候,我们称之为‘教’,而当别人从他那里得到知识时,我们称之为‘学’,当他把知识关在他的鸟笼中,在此意义上拥有它们时,我们称之为‘知道’”(《柏拉图全集》第2卷,732页)。

柏拉图的讨论告诉我们,知道就是说明我们拥有了知识,教就是把知识交出去,得到知识就是学。

3.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把握就是正确理解定义,理解种加属差的定义。例如,偶数,勾股定理,法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有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

(二)尺度。认知事物的尺度,亚公在《形而上学》中说,“根据这同样的道理,我们说知识和感觉是事物的尺度,因为借助于它们,我们才有所认知。”

(三)依据。做事的依据之一,“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实践活动的演绎也具有本原和始点,这就是某种目的和至善。”

五、创新思维

(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在登上雅典卫城后,我步入了雄伟的帕特农神庙,我仔细观看了建于2400多年前的耸立刚健的石柱,让我思绪万千,在2400多年前的物质条件下,希腊人就有这样的精湛技艺实在叫世人折服;希腊是欧洲和西方文明的发祥地,一位欧洲思想家曾说:“没有古希腊文化及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和西方人现代化的今天。”记得2009年7月初我与希腊驻中国大使文化专员艾兰娜交谈时她问我为什么研究古希腊哲学时,我回答她,因为我对西方人所说的“中国人是形象思维,西方人逻辑思维”的观点存有疑义。研究哲学,直至研究古希腊哲学才使我找到了答案,人类不存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方式问题,而存在着思维的方法,当我们掌握了思维方法,我们就有了所谓的逻辑思维方式了。哲学起源于古希腊,而且是希腊人创造了哲学,世界其他民族是没有的。如果西方人是逻辑思维,那么希腊人首当其冲,因为希腊民族是西方文明之源的民族后裔,那为什么现代科技却比不了同处于欧洲的卢森堡和挪威呢?这个事实又证明了我研究的结论的正确性,不但不存在思维方式问题,而且哲学也没有什么逻辑学之说,也就是说传统西方哲学的三分法是错误理解了古希腊哲学。实际上,哲学应分两个部分,即思辨哲学和实践哲学。思辨哲学一部分讨论形式因,即讨论知识的,也称谓第一哲学;另一部分讨论动力因,即讨论事物存在的原因的,称谓物理学或第二哲学,这两者组成思辨哲学。实践哲学从人的目的性开始讨论人们做事的依据或根据,最终的结论告诉我们,人们的实践活动依据知识和法律才能达到人们的实践目的,这就是区别了人类和其他动物;其他动物是生存,靠欲望的生存,而人类是生活,是有目的的生活。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哲学是揭示人性原理的学说。除此之外,在第一哲学讨论知识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还告诉了我们认识事物获得知识的方法。获得知识的方法柏拉图称谓认识,亚里士多德说认识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归纳推理,另一种是演绎推理。这个结论就解除了思维方式的问题,即不存在人种的区别。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也证明了这个事实,现实的希腊与卢森堡和挪威同处于欧洲,为什么经济差别如此之大,我们分析是经济结构的不同,深层次是技术含量的不同,这就找到了前者和后者的思维问题而影响到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掌握吗?肯定不是,因为现代的希腊人也是古希腊的后人,他们祖先的智慧和思维方式没有遗传下来吗?还是嫁接到欧洲其他民族了?所以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个命题是不成立的。因此,我们国人不应该相信什么思维方式的区别,而是掌握认识方法,这样我们就能够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就能够靠科学技术立国、强国。

(二)中西思维差异的解释。1.农耕民族与城邦民族的思维差别。1947年,冯友兰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中国哲学简史》讨论中西哲学的区分时说:“诺斯罗普教授说过,概念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用直觉得到的,一种是用假设得到的。他说,‘用直觉得到的概念,是这样一种概念,它表示某种直接领悟的东西,它的全部意义是某种直接领悟的东西给予的”“农所要对付的,例如天地和庄稼一切都是他们直接领悟的。他们纯朴而天真,珍贵他们如此直接领悟的东西,这就难怪他们的哲学家也一样,以对于事物的直接领悟作为他们哲学的出发点了。”“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中国哲学里,知识论从来没有发展起来”。“希腊人生活在海洋国家,靠商业维持其繁荣。他们根本上是商人。商人要大交道的首先是用于商业账目的抽象数字。然后才是具体东西,只有通过这些数字才能直接掌握这些具体东西。这样的数字,就是诺斯罗普所谓用假设得到的概念。于是希腊哲学家也照样以这种用假设得到的概念为其出发点。他们发展了数学和数理推理。为什么他们有知识论问题,为什么他们的语言如此明晰,原因就在于此”(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第21、22、23页)。(他的依据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诺斯罗普教授的《东方和西方的哲学》1946年版。)

2.汉字思维。象形文字为什么阻碍思维的发展,而拼音文字却与平等自由相关联,这一点从社会交流的角度是很好理解的。社会交流作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其所依赖的只是两个因素,一是交流方式,即语言,其次是人数。拼音文字比汉字更容易使用,使卑贱者和尊贵者在书面表达和交流这一点上相对更平等一些,就这点差别,被庞大的社会人口放大之后,就造成东西方社会在文化心理上的根本差异。这很好理解。

我想说的是问题的另一方面。汉字是模拟的,因为他是象形的,而拼音隔绝了字形与物象的联系,这使文字语言完全服从于在我的思维的形式,也就是说完全服从我的表达的需要。模拟的汉字展示在我们面前,无论多没冗长的文章,都不能避免就是一副高度符号化的画卷。实际上,我们习惯卷轴式的绘画,没准真跟文字有很大的关系。读画,读书法,读书,这三者难道不能找到某种渊源吗?汉字充当了在我和物之间的媒介,但汉字是从物来的。是我看到的物。离开这作为对象的物,就没有座为媒介的汉字。我们看到一匹马,为了记录它,把它画下来,为了交流,把它规范化,这就是汉字了。这个过程,是完全实用和模拟的,跟我们建筑学上的夯土技术相似,付说起于版筑之间,而那个时候,两河流域已经在使用砖了。类比于砖的出现在建筑学上的意义——第一次理性的跳跃。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从思维水平的角度,其实就相当于砖技术之前的板筑,一种纯粹模拟的,经验的,实用的操作。这绝不是偶合,板筑以后,我们从未把砖作为建筑的主要技术,木结构仍然是一种模拟架构的技术方式。我们掌握了砖技术,但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去使用它,至少不会把它当作主流的建造技术。

与之相反,西方人用砖,用拼音,他们在自己的产品里,物体的产品,文字的产品里从根子上抹去模拟的痕迹,建设期完全基于人类理性的系统。建筑就是一块有一块完全相同的砖块的组合,语言就是26个字母的排列组合。直到今天基于零和一的数字技术。 说白了,西方人从拼音和砖头开始,就进入了自己创造的世界,而我们一直徘徊在对物象的模拟上。从这个角度看,汉字的确阻碍了我们的思维。

(三)人类的思维方法——归纳和演绎

1.归纳和演绎是古希腊哲学的思维方法。古希腊哲学认为人的思维是人大脑的一种机能;思维最为明显的用途是语言的组织和行为的策划。因此,把握有效的组织语言和行为的策划规律,是揭示思维方法的唯一途径, “归纳和演绎是古希腊哲学中人的思维方法”,这个结论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著作中就就做过介绍,如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修辞术》对语言的讨论使用的有效方法归纳和演绎,以及他在《伦理学》中讨论了人们做事选择所依据的方法仍然是归纳(技术)和演绎推理。

2.历史的佐证。欧洲的三次学术革命也就是都得益与人们对方法的使用,希腊的极盛期就是得益于苏格拉底的归纳和亚里士多德对几何学的演绎的讨论和应用;十三世纪阿奎那和罗吉尔·培根的对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著作的翻译和推广,阿奎那对演绎的解释加大了这种方法的使用,罗吉尔·培根对归纳的翻译和宣传加大了对归纳方法的使用,特别是意大利的达芬奇的实验中的归纳被称为西方文艺复兴的一种精神;近代笛卡尔的演绎和弗朗西斯·培根两人对演绎和归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强调,加速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笛卡尔看到了数学的演绎力量,把古希腊的注重理性思维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艾略特曾著书说,“我们西方人有一样东西是东方人所没有的,这就是归纳的方法。西方近百年来的进步完全得力于归纳方法的运用。东方学者未尝用归纳方法来进行实验以求其真,所以驰鹜于空虚不实之中”。这就是对揭示科学方法的极好证明。

(四)思维方法的训练。训练归纳的途径:语文教学训练人的归纳问题。通常,如果一个人语文学得好,许多人会羡慕地认为这个人一定是文采斐然、精通诗词歌赋,而且能写出非常优美文雅的语句。而如果被问及在语文学习中最厌烦什么,相信绝大部分人会认为经年累月、日复一日的归纳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这是最令人厌烦的。

上面所说的归纳总结正是这样一种令人厌烦,但其实对我们极其有利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无论一个人从事何种工作或何种职业,抑或无论这个人是一个学生还是一个成人,条理性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归纳总结正是训练思维条理性的必不可少之手段,通过归纳总结,学生可以将一节授课内容乃至于整个课本内容的结构非常有条理地掌握在头脑中;而在面临实际任务时,条理性更可以使我们迅速地理清要点,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缺乏了条理性,一个人的思维会呈现出较为混乱或糊涂的状态,从而表现出抓不住重点,主次不分,反应不快,乃至于有时描述一件事情都不得要领。这显然是一种糟糕的状态,稍有自尊心的人都不会忍受针对自己这样的评语,“主次不分,抓不住重点、连话都说不清楚”。

所以无论是在校学生也好,或是教师、学校也好,都应该明确认识到:语文不是文学。应将条理性与逻辑性作为语文的主要培养目标,当然文采或文学修养也应该予以教育。但是,文采与前者相比,应该是第二位的。

所以学了语文,一定要明确学习的重点或真正目的。你可以忘记许多知识或常识,比如你可以不知道矛盾原名沈雁冰,你也可以不必知道“俊采星驰”是出自那篇古文,你也不知道《史记》是纪传体还是编年体,你当然也可以背诵不下来你所学过的某篇传世名作,这都没多大关系,因为这些在你日后生活及工作中占据不了什么重要地位。但是,你却不能忽视语文中的本质,也就是重要的能力及素质培养。这些能力素养就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条理性与逻辑性。

当然,在获得条理性及逻辑性的基础上,有了文采、修辞等文学修养这些,也是很好的锦上添花的事情。这些东西的确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生活品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但我们一定要明确,这些东西再重要,也是第二位的。只有你在衣食无忧后,你才有心情寻求这些。

因此,我想再说一遍,语文绝不是文学。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是培养智力的手段,语文是梳理思维的工具,语文更是智力成果的孵化器。

以上是训练思维方法的一个途径,还有一个就是从小训练,“淘小子出好的,淘丫头出巧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既然在教育方面习惯先于理性,身体先于思想,由此,显然预先应把儿童教育优先交给体育和角力教师”。

(五)归纳这个思维方法的应用

归纳对普遍者的把握。亚里士多德说:所谓归纳,是从许多个别的事物(有限或无限)中找出具有共性的过程。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跟一个个具体的事物打交道,首先是对个别事物的了解,然后在这些个别事物的基础上,归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这个过程就是归纳。

例如,毛泽东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的普遍者的把握,《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论持久战》,《反对本本主义》。兵民是胜利之本,这是我党总结的,白崇禧给它归纳是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此拖垮小日本。毛泽东接见留学生,世界是你们的!

曹操诗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林彪说,唱一首革命歌曲等于上一堂政治课。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 ,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立场坚定斗志强 ;学习雷锋好榜样, 艰苦朴素永不忘, 愿做革命的螺丝钉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学习雷锋好榜样 ,毛主席的教导记心上,全心全意为人民 ,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 ,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 学习雷锋好榜样 ,毛泽东思想来武装 ,保卫祖国握紧枪 ,继续革命当闯将 ,继续革命当闯将。

创新性思维演讲稿 第7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一个很热点的话题。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曾经说过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知识和经验,而在于思维方式!那我今天我要讲的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创新思维

有这样一句话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爱迪生的名言,让我们懂得勤劳和汗水可以造就出天才和成功。其实不然。因为在这句话的原文后面,还有这样一句关键的话:“ 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爱迪生向我们传达出什么?成功不单单是汗水那么简单,那灵感究竟又是什么?灵感,其实就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思考方法,引领人们发现新的途径的一种方式,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其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化身。

回顾历史长河,从古到今,小至企业发展,大至社会行业兴衰,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因子的渗透作用。勤劳并不能带来本质性的改变,汗水也不能提升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创新性和创作力,却能!时光车轮行至二十一世纪,世界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其中多个新的行业,如创意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石就是创新思维,人类的日常生活没有像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如此依赖创新思维的作用。由此看来,创新,我们别无选择。那么如何才能创新?

创新思维是一门科学,而创新思维训练则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三

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增强创新思维意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进行创新思维实践。方法得当,就会为创新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最后,我想用十六个字结束我的演讲:创新有法,思维无法,贵在创新,重在思维!

广电中心创新思维的演讲稿 第8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改变, 高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 导致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大学生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用人单位去高校签约毕业生时, 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学生更容易被企业关注。而在高校课堂教学中, 由于学生的水平、综合素质和能力存在着差异, 教师很难利用一种授课方式来提升每个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因此, 单纯依靠课堂教学的授课方法必须改革 (1) 。利用实践基地是一种有效提高同学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方式, 通过依托省级实践示范中心, 整合实践基地资源,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建立“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高校已经对实践教学开始重视, 但常规的实践教学模式仍以指导教师讲解、示范为主, 学生重复教师的演示步骤来验证结论, 往往学生刚刚熟悉实践设备的操作, 实践课程已经结束, 即便学生对实践有不理解的地方, 也没有时间再进行更深一步研究, 达不到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使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现代企业的要求不符合, 同时没有实践的时候实践基地是空置的, 造成仪器设备的极大浪费。因此加快实践基地教学改革, 建立“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 改革实践基地管理方法, 进行资源重组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2) 。

同时, 高校仅仅认识到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为学生提供较完善的实践环境以及高水平的实践指导教师。由于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科技学院一直以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提供大量人力、物力建立了硬件条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省级实践示范中心。因此可以利用原有实践场地, 采用“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 组织学生在业余时间到实践基地进行相关实践活动, 改变以往学生实践时间不足的情况, 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 对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依托省级实践示范中心平台, 通过多种方式, 将实践基地开放工作做好

1. 改革实践基地管理体制。

高校实践基地一般由实践管理办公室来进行管理, 但由于大学生无法单独进行科学研究, 在项目的选择、方案确定等方面均需要高素质的教师给予指导。因此要在每个开放实践基地配备专任教师来指导学生。同时本着突出学生自主管理的方针, 将实践基地日常事务交给团队中负责任、能力强的学生来管理, 学生可以全天候进入实践基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虽然“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的自主性, 但同时也要加强对团队的管理及监督,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基地管理制度, 如开放实践基地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创新实践团队项目负责人定期向本实践基地专任教师报告本团队实践项目的进展情况, 同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与指导教师进行探讨并明确目标, 如果实践团队连续无法完成预定的目标, 则暂停进入实践基地参与资格。管理办公室定期邀请一些专业教师或者企业技术人员来进行讲座或培训活动, 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科研思路 (3) 。

2. 建立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

“开放式实践”课程体系以实践指导理论, 理论促进实践。在实践过程中, 以工程项目为载体, 着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此我校共投资建设了30多个实践基地, 根据实践基地仪器配置不同, 分为基础实践平台、专业实践平台和创新应用实践平台三大实践平台, 满足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的需求。例如学生在基础实践平台中的PLC基础工程实践基地的实践过程中, 通过PLC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对PLC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了解和认识;再到专业实践平台中的工业控制工程实践中, 进一步熟悉PLC、触摸屏和变频器的使用;最后到创新应用实践平台中的PLC应用工程实践基地中, 运用组态软件、组网技术等模拟工程现场情况, 使学生具有独立利用PLC进行开发设计的能力。

其中基础实践平台主要针对大一、大二的本科生设立的, 主要包括12个基础工程实践基地, 在实践基地中配置了基本仪器设备, 同时为学生提供常见的元器件和耗材, 使学生可以在实践基地内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实物, 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的基础专业知识较为扎实。

专业实践平台主要针对具有一定设计能力的大三、大四年级学生和参加电子竞赛的学生, 主要包括13个专业工程实践基地, 配备了如数字示波器等较高级的设备。专业实践平台则根据各个基地的特点开展一些由学生自行设计的综合性的实践项目, 使学生对实际工程项目有一定的了解, 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应用实践平台主要针对具有相当水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包括5个创新应用工程实践基地, 其研究内容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 鼓励学生团队加入教师的课题组, 参与科学研究, 更好地提高学生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能力, 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有很好的帮助 (4) 。

3. 提高实践教师队伍水平。

随着“开放式实践教学”规模的扩大和影响的深入, 需要更多的教师加入到实践基地中, 形成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学习进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由于我院青年教师较多, 在实践教师的队伍建设上采用通过组织老教师进行示范授课的方式, 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工程实践教学方法。对于新参加工作的没有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 学院要求必须到工程实践基地中进行锻炼, 和学生一样独立完成实践项目, 经考核合格后获得工程实践指导资格证书, 方可指导工程实践。同时学院积极创造条件, 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 每年安排一定的教师去企业顶岗锻炼, 真正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过程, 避免青年教师从高校毕业直接上讲台的情况, 提高他们的专业业务水平。

4. 建立校企合作开放式实践基地。

在“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下, 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模拟工业现场的科研型工程实践基地, 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担任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 将企业的生产科研项目带到实践教学中。这样, 一批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科研型实践基地既能接受学校老师指导, 也可以吸收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经验, 通过工程实际项目可使学生实践内容与生产现场紧密联系, 培养他们综合创新能力。此外, 企业可以在共建实践基地内有目的地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 待学生毕业后直接招聘进入企业, 缩短培训时间, 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同时, 校企共建实践基地的运行与管理需要高校教师全程参与, 经过参与指导后, 使教师明确科研的研究方向, 提升了科研能力, 大大增强了教师科研积极性 (5) 。

四、实践基地开放的成效

依托省级实践示范中心平台, 我院学生成功申报完成了数十项全院大学生科研立项, 学生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 近几年相继获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 二等奖5项, 省级奖30余项, 多名学生考取研究生。同学们在查阅资料、创新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方面有很大提高,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独立科研工作的能力, 深受企业欢迎, 多人被世界500强企业录用。

通过指导工程实践, 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不但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同时也大大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课堂教学中理论结合实际, 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善了教学效果, 使青年教师很快地站稳讲台。近几年来, 有多名青年教师博士毕业, 晋升职称, 多人次在省、校级讲课大赛中获奖, 主持完成20余项省市级科研项目, 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0余部, 整个教师队伍十分稳定且素质不断提高。

五、结束语

在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目的下构建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 有效提升了实践基地的利用效率,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学风建设。

注释

1 元泽怀, 陈英俊, 李廷洪.学生与学校共建开放实验室新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27 (3) :156-158.

2 陈睿.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23 (9) :86-88.

3 俞莉莹.新模式在创新实验室建设中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6) :5-6.

4 张威, 张晓伟, 黄泳等.多层次开放实验室, 渐进式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 (8) :298-300.

上一篇:屋顶上的蒲公英作文700字下一篇:读《夏洛的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