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茶有关的爱情故事

2024-09-10

与茶有关的爱情故事(精选13篇)

与茶有关的爱情故事 第1篇

他爱上她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女孩子是如此地爱喝茶,而他从来不喝茶,入口就是苦涩,所以,冰箱里总是各式各样的饮料,而她总是笑着说,早晚有一天,你会爱喝茶的。

他想,婉约的女子大概都爱喝茶吧,一杯上好的龙井或者普洱茶往往就是一首诗呢,这是她说的。所以,他以后去出差,总是买了最好的茶给她,爱情就是这样吧,如果爱了,就愿意给爱人最好的。

而他依旧喝他的饮料,从冰箱里拿出来,打开即喝,不像她似的要那么讲究的茶具,还要一步步慢慢地运作,他像在看茶艺表演,多累啊。他总是笑话她,说她注重过程比结果更甚,而她说,没有精彩细致的过程,怎么会有好的结果?

但他爱看她喝茶,她手捧一本旧书,放了古筝的曲子,长发柔柔地飘下来,然后手执那精致得不像样子的茶具,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真是一幅好画,仿佛仙女下凡吟诗,那一刻,他是喜欢的。

她和他说过,一斤茶叶要采许多许多幼芽呢,那一刻他惊住,不相信要那许多芽头才得这一斤茶?她笑说,就像好的爱情,也许要历经很多次的风雨才能达到吧,而他不信。当然,依然坚持喝自己的饮料,这般的方便和刺激,像广告上说的,晶晶亮透心凉,夏天里一杯冰凉的饮料,多爽啊,比喝那热热的茶要舒服多少?

后来结了婚,她依然是积习难改,只是生活的忙碌让他有些看不惯她的作派了,永远一副懒散的与世无争的样子,像泡在杯子里的那温温的茶。其实,她的性格也像那茶,温润的、散漫的、自然的,只是他,越来越不习惯了。于是他说,别把那些光阴浪费在那些茶上吧,你也可以尝试着喝饮料啊。

而她笑说,不习惯。第一次,他讨厌她那慢吞吞的样子,永远和现实有一步距离,不像那些和他一起泡酒吧的女孩子,真炫啊,什么都敢喝下去。而她,单薄到只是喝茶,而且长年一个人在家里喝,一个姿势,仿佛永远不厌倦。

但他倦了,对于婚姻的厌倦就像讨厌那屋子里散发着苦涩味道的茶香。很快,他们分开了。她走了以后,屋子里没有淡淡的茶香,开始他觉得很好,还找了一大帮臭味相投的人来家里喝酒聊天,结果弄得乌烟瘴气,烟草味混合着酒精味,家里再也没有那种清香的气息了。

他一个人过了很久......

他还是喝饮料,但久了才发现,这种东西喝多了胀胃,而且色素太多,刚喝下去很刺激,时间越长胃越不舒服。有一天,他一个人实在闷,整理旧物,忽然看到抽屉里还有一罐封存得很好的普洱茶,于是他找了一套她留下的茶具,然后自己简单地冲了一壶茶,放了一年多的茶,居然还是那么幽香。很快,茶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他忽然感觉到眼睛酸酸的,这么久了,他才知道,那些气息对于他来说是如此的熟悉,甚至有了一种久违的亲切。

他喝了第一口茶,苦涩,先是舌尖,然后迅速达到舌根,他皱了一下眉,然后再喝,居然喝出了温润,一下到了胃里,极温暖,像是一把熨斗在熨。他想起她说过的话,喝茶是在品生活的味道,喝到第二杯,如在空灵的雨中禅寺,于是想起恋爱时她喝茶的样子,那样的清丽与不俗,喝到第三杯,已是有了淡淡的甘甜,他才知道,茶到三杯原是淡淡的香和淡淡的甜,只是,他一直没有耐心喝到第三杯,就像他们的爱,没有等到好好体会到爱情的美好就中途散了场,落得了无言的结局。

后来,他也爱喝茶了。当然,又结了婚。新婚的妻子问他,怎么这么爱喝茶啊?他总是笑着,淡淡地说,茶苦茶香,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品味出来的,因为很多人没有耐心品到茶的甘甜就放弃了。

所以,他总是还会想起她来,只不过是在那偶尔喝茶的午后,因为是她教会了他——原来,爱是一个慢慢等待的过程,就像茶苦到茶香。

与茶有关的爱情故事 第2篇

1)春节前调休--答案:茶

2)春来人间木先苏--答案:茶

3)春来人心宽--答案:茶

4)二十载归塔里木--答案:茶

5)目光相遇人含羞--答案:茶

6)人间二十春--答案:茶

7)人在残花败柳中--答案:茶

8)人人种好一草一木--答案:茶食

9)人间草木遍山丘--答案:茶陵

10)子龙井--答案:儿茶

11)西岭一枝春--答案:山茶

12)人用草和木,全由水上来--答案:油茶

13)仙人隐在草木中--答案:山茶

14)一品大红袍--答案:试茶

15)滴水观音--答案:泡茶

16)江边树草人承包--答案:泡茶

17)口渴无水思龙井--答案:喝茶

18)春到人间草木知--答案:绿茶

19)洞庭夜巡·梨花格--答案:茶壶

20)龙井有多少--答案:茶几

21)人到三十方为春--答案:茶叶

22)人间草木有谁知--答案:茶盘

23)人间草木知多少--答案:茶几

24)人居草木中--答案:一合茶

25)人世何所归,零落同草木--答案:茶叶蛋

26)山人隐入草木中--答案:半岩茶

27)万紫千红总是春--答案:醉茶间

28)龙井茉莉值千金--答案:茶花女

29)人间草木费千金--答案:茶花女

30)一盏香茗值千金--答案:茶花女

31)酒香直飘云雾间--答案:酥油茶

32)龙井一壶相对啜,古梅半树卷帘看--答案:杏仁茶

33)板--答案:残茶剩饭

34)草木有知亦觉寒--答案:人走茶凉

35)椿--答案:茶余酒后

36)空腹不宜喝龙井--答案:茶余饭后

37)敲门试问野人家--答案:过期饮用茶

38)崖悬百丈冰,云黯一枝春--答案:冻顶乌龙茶

39)人声鼎沸啜茗楼--答案:话剧·茶馆

40)雁来不觉雨前寒--答案:人一走茶就凉

41)春到人间草木知--答案:白酒,混合茶

42)大闹狮子楼--答案:武松,茶馆,复仇

43)人在草木中--答案:茶

44)桃花开后燕归来--答案:茶

45)王孙折柳赠伊人--答案:茶

46)杏花前头人依恋--答案:茶

47)梅花半放正宜人--答案:茶

48)人到弱冠正逢春--答案:茶

49)提前春来--答案:早茶

50)岁首梅花今先放--答案:山茶

51)人在困中苦求变--答案:茶叶

52)花前表初衷,自述动春心--答案:茶道

53)一枝春花人俱往--答案:茶具

与茶有关的茶姓 第3篇

说起中国的姓氏文化丰富多彩,上面所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姓,其他的不说,单说“茶”姓。茶姓源出多头并且均与茶有关。通常当我们发现对方跟自己同一个姓时,就会倍感亲切,认为同姓是老乡,“五百年前是一家!”实际上这并不可信,研究表明,一个姓均有多个来源,大姓来源有时多达上百个,比如中国的大姓“李”,有些来自“蠃”姓,有些来自“赵”姓,唐朝时“李”姓被皇帝李世民分赐给了开国元勋,甚至在后魏时期,鲜卑的复姓也有改成“李”的。关于“茶”姓,尽管人不多,但来源也是多头的,例如:

1源于姜姓,出自上古神农氏炎帝陵寝,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神农氏炎帝发明了茶,他逝世后,人们便将其葬于茶陵(今湖南茶陵),护陵族人因地为姓氏,称茶氏。

2茶氏系殷时旧姓,出自子姓,茶即屠阝, 即郃阳屠阝城(今陕西合阳),居者以地方名为姓氏。

3齐太公之后有茶氏。源于姜姓,出自西周初期齐太公姜尚(姜太公、吕尚)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汉朝时期学者王符在《潜夫论》中称:“茶氏,殷旧姓。齐太公之后有茶氏。”西周初期,齐太公之后有在周王朝和齐国为茶师者,专职制茶并侍奉国君、主公用茶,后逐渐成为各诸侯国中的茶大夫,唤茶正。其后因以为姓氏,称茶氏。茶氏族人在西汉朝中期有渡海赴扶桑倭国者,扶桑倭国在东汉时期归附汉王朝,受封倭奴国金印,茶氏族人后在倭奴国生息繁衍,成为今日本国中的大姓家族,分衍为樽茶氏、博茶氏、吉茶氏等。

4源于陆姓,因故改姓。唐时竟陵人陆羽, 嗜茶,著《茶经》3篇,被奉为茶神,其后代有姓茶者。

5宋时三佛齐国有茶氏。

6源于开明氏,出自战国时期蜀王之弟葭萌, 属于以技艺为氏。葭萌国之地,即秦、汉两朝时期的茶氏郡,其国被秦国灭亡后,国人多有以“葭萌”、“苴”为姓氏者,后简化为“茶”,统称茶氏。特别是在后来的彝族人群中,茶氏更是为多, 如在明、清时期云南大理府保山县鲁掌土千总的茶氏,即系彝族人。

7白、羌、哈尼、僳僳等民族也有茶姓。

8明、清时云南大理府保山县鲁掌土千总有姓茶者,系彝族,因此现今彝族有此姓;一说为,原云南大姓蒙氏避难,子孙改姓茶、字、左等姓。

茶姓分布颇广,全球许多国家或地区诸如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孟加拉、伊朗、新加坡等地,均有茶氏族人分布。我国多分布于云南、贵州、江苏、浙江、江西、广西、四川、福建、和台湾等省。继有关部门发掘出南京城的茶姓的“六朵金花”后,在江苏省其它地方又找出男男女女总共107位姓茶的人,并且分布苏南、苏北各地区,据初步了解,他们多数是从云贵地区迁来或嫁来的。

与茶有关的书法作品 第4篇

怀素,以书法而闻名,其狂草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突出地位。“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全帖只有十四字,通篇章法气韵生动,神采飞扬。从中可以看出怀素对茶的渴望心情。

蔡襄是“宋四家”之一,一生好茶,作书必以茶为伴。《精茶帖》也称《暑热帖》《致公谨帖》。其文曰:“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公谨左右……”

《苕溪诗帖》是米芾的一件代表作。诗中记述了他受到朋友的热情款待,每天酒肴不断。一次,米芾身体不适,便以茶代酒,后作了此诗。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板桥是他的号。在“扬州八怪”中,郑板桥的影响很大,与茶有关的诗书画及传闻轶事也多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角茶轩”,这三字是典型的吴氏风格,其笔法、气势源自于石鼓文。落款很长,以行草书之。所谓“角茶趣事”,是指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和他的妻子李清照以茶作酬,切磋学问,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依然相濡以沫,精研学术的故事。

总而言之,书法与茶一个是国粹,一个是国饮,从古至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茶以书法助兴,书法以茶释怀,相得益彰。它们共同体现出了中国文化幽远的意境和超凡脱俗的人文精神。

(文惜忆选编自“书法网”)

与茶的句子 第5篇

2、苦茶久饮,明目清心。

3、粗茶淡饭健康家,生吃萝卜淡饮茶。

4、若要茶,冬季挖。

5、拱拱虫,拱一拱,茶农要吃西北风。

6、茶过立夏,一夜粗一夜。

7、冬季不收割,春季不种茶。

8、粮收万担,也要粗茶淡饭。

9、客来敬茶,礼仪人家。

10、茶好客常来。

11、采茶半箩筐,手中留余香。

12、茶来伸手,饭来张口。

13、若要迟一脚,丢在山半边。

14、茶树本是神仙草,不要肥多采不了。

15、贡茶产自梅子垭,子垭名茶贡皇家。

16、萝卜进了城,医院关了门。

17、茶叶是枝花,全靠肥当家。

18、茶逢知己千杯少,壶中更抛一片心。

19、要想杀青好,锅底要烧白。

20、壶中日月,养性延年。

21、茶叶好比时辰草,日日采来夜夜炒。

22、人不见机总吃亏,红白喜事光挑水。

23、壶中日月,养生延年。

与茶的句子 第6篇

2、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3、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白居易《琴茶》

4、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大须《暮雪》

★ 精选关于茶的唯美句子

★ 关于茶的唯美句子

★ 酒与茶散文

★ 描写茶的唯美句子精选

★ 爷爷与茶作文1000字

★ 心情随笔:人生与茶的感悟

★ 茶与人生的感悟散文

★ 茶语

★ 关于茶的范文

与茶的美丽诗句 第7篇

清茶静心壶

一壶冲古意,

千秋有同心。

常论是非者,

不作饮茶人。

一胃知足壶

日日把玩知足壶,

绿茗香菡一胃舒。

弱水三千非吾饮,

君子恬啜石瓢露。

归隐壶

倦鸟归深林,

清泉入壶中。

茶饮有仙趣,

南山自在翁。

铭自制壶

嘴尖肚大耳偏高,

才免饥寒便自豪。

量小不堪容大物,

两三寸水起波涛。

和梅公仪赏茶

寒侵病骨惟思睡,

花落春愁未解醒。

喜共紫瓯吟且酌,

羡君潇洒有余情。

尝茶

生怕芳丛鹰嘴芽,

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

照出霏霏满碗花。

石碾轻飞瑟瑟尘,

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

闲对茶经忆古人。

贾世韬:《神州茶》长篇古风诗篇

茶根自古在神州,茶史悠悠数千秋。

神农采药中毒日,七十二回肿咽喉。

地转天旋双目暗,七窍殷殷鲜血流。

奈何毒深无解药,凤凰飞过也怀愁。

野鹿忽来衔嫩叶,哀唤神农声呦呦。

神农半醒食嫩叶,嫩叶入口明双眸。

忽觉眼前别样绿,六腑清新四肢柔。

神农随鹿觅嘉树,遥见葱茏茶满丘。

神农欢呼凤凰舞,从此采茶青山陬。

茶叶芬芳作名饮,润肺清脑亮歌喉。

长江黄河龙国水,一壶茶话万古流。

连绵丘陵种茶树,日照茶园绿油油。

熏然茶风吹大地,茶香弥漫月桂羞。

千邦万国夸瑰宝,岁岁年年梦九州。

西汉张骞通西域,运去茶叶与丝绸。

中国茶史入神话,万里驼队连亚欧。

陆上商旅三万驮,海上使臣九千舟。

初来华夏学茶道,茶俗淳厚茶味稠。

波斯印度拜茶祖,高丽日本称茶侯。

盛唐茶艺愈光大,烹茶饮茶重研究。

万国友人生感慨:丛丛茶林遍原畴!

黄河以南植茶树,长城内外茶栈修。

始入长安恨眼少,茶市十里任君游!

朱雀大街茶行盛,大雁塔下多茶楼;

茶坊茶垆接茶肆,茶壶茶盏并茶瓯。

壁画茶姑采茶舞,犹闻茶园鸟啁啾;

茶叶青青如翡翠,纤手摘茶装竹篝。

茶国诗人赴茶会,茶诗万首喜唱酬。

醉人不只真美酒,好茶三盏醉心头。

曾闻茶圣名陆羽,久居茶山自清幽;

茶经三卷传后世,茶俗茶艺一览熟。

皇帝无茶懒理政,百姓无茶食不周;

一盏清茶香四海,天下茶友俱忘忧。

茶运亨通赞永乐,郑和载茶驾宝舟:

七下西洋大贸易,航程万里水悠悠;

喜将名茶赠远国,似海深情一壶收。

文明古国重茶事,茶歌唱绿五大洲。

三大名饮茶最妙,世界人民争相求。

白毫银针佳且美,祁门君山双冠优;

龙井形秀屯绿碧,乌龙芳馨普洱稠。

都匀毛尖铁观音,庐山云雾凯里球;

洞庭春茶碧螺春,黄山毛峰滇红俦;

玉龙雪茶苍山雪,茉莉花茶香气流;

蒙顶甘露竹叶青,南山白毛太平猴;

金坛雀舌武夷岩,峨蕊黄芽俱清幽。

红茶绿茶茉莉茶,茶饼茶坨茶砖头。

自古名茶负盛誉,品茗斗茶佳话留。

中国茶诗难写尽,宏篇茶赋吟不休!

与君酌茶怀往事,赞颂茶农功千秋。

神农陆羽今犹在,一壶新茶醉寰球!

《径山采茶歌》清金虞

天子未尝阳羡茶,百卉不敢先开花。

不如双径回清绝,天然味色留烟霞。

石泉松籁春无那,惊雷夜展灵芽破。

峰回寺掩路丫叉,恰喜茶歌相应和。

半阴半晴谷雨时,一旗一枪无几株。

氤氲香浅露光涩,颇觉深山春到迟。

紫黄落脚空名重,白绢斜封充锡贡。

拼向幽岩觅翠丛,年年小摘携筠笼。

《谢人寄蒙顶茶》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灵根托高顶,胜地发先春。

几树惊初暖,群篮竞摘新。

苍条寻暗粒,紫萼落轻鳞。

的砾香琼碎,蓬松绿趸均。

漫烘防炽炭,重碾敌轻尘。

惠锡泉来蜀,乾崤盏自秦。

十分调雪粉,一啜咽云津。

沃睡迷无鬼,清吟健有神。

冰霜凝入骨,羽翼要腾身。

落人真贤宰,堂堂作主人。

玉川喉吻涩,莫厌寄来频。

《萧员外寄新蜀茶》唐五代-白居易

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琴茶——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桃山时代的“灰”与茶陶 第8篇

“灰”与茶陶的最原始审美倾向在于它们都是茶道的组成元素, 并以茶道为整体反映出来自道教和禅宗的影响, 而这一影响主要体现于道教和禅宗的“相对”和“虚”这两个理念。道家认为绝对即是相对, 通过领悟真理相反的一面而得到真理, 如同在南天而见到北极星之术。“虚”我们则可以理解为“能够容纳”、“周围”。通过一个器皿我们可以看到“虚”, 器皿的材料和它呈现的形状是虚之存在的基础, 盛水的空间即可以理解为“虚”—只有“虚”才能体现实在。在“道和禅的世界”天地之间人运动的空间是“虚”, “虚”可以容纳一切, 而人相对“虚”却微不足道。“灰”的存在对于人, 如同人的存在对于“虚”, 都是微小的。“灰”当属人自身的隐喻。茶道也是体现这种微小之美的具体形式。茶道追求不完美并关注微小是通过它的“幽玄美”理念来完成。“幽玄”似乎不可言传, 大概可以理解为:枯淡、空寂、孤寂。日本庭院的枯山水是“枯淡”的具体体现。而茶陶则通过不规则形和工艺缺陷的利用体现出茶道对不完美的崇拜——这正是“空寂”的具体表现形式。

“空寂”是千利休提出的茶道思想, 就像随着冥想和衰老而越加“看透一切”一样, 空寂最能说明解脱的含义。孤寂则是体验在空旷中独自的快乐的感情, 它会带来清醒。道教和禅宗的对世俗之美的崇拜非常强调体验完美的过程, 而非体验完美本身, 基于此, 茶道的一切在选择上都有了很严格的规定 (比如建造茶室的材料、大小, 仪式的动作和细节) , 尤其是对茶陶的选择, 在工艺、作风、重量、和尺寸方面做了严格的要求。如果茶碗是圆的, 那么花生应当是有菱角的;如果水指是备前烧, 那么建水就不能再是;而且大多的茶人都会选择不同的陶器、铜器、竹器来营造不重复的气氛。这正是为了完美而有的过程, 以此来体会不完美的快乐, 这是在追求对不完美的崇拜。由于对不完美的情感喜好, 所以不对称的美学法则成为茶道的美学宗旨, 这种不对称, 体现在茶室的设计、布局, 室内的摆设以及茶陶的形式等。已有研究归纳出“桃山时代”不完美的十二种形式为:火间、灰被、赤、目迹、指迹、缩面皱、釉垂水、粘连、被白挡、茶流、兜巾、景色, 这十二种形式有工艺和效果两方面含义。从对“不完美”崇拜的表达这一审美取向来看, “灰”的神奇之美则是在“一伊贺、二备前、三信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伊贺烧

伊贺烧的作风非常明显, 由于烧的很充分, 坯体总是出现自然丰富的变化。一部分被碳化;一部分被烧焦;另一部分呈现出自然流动的灰釉。而这种灰釉中的“灰”应当是来自伊贺当地的松树灰或橡树灰。伊贺烧的茶陶, 也最充分的体现了茶道的“禅意”和“茶气”。

图1 (伊贺耳付花生)

图2 (伊贺耳付花生)

图3 (伊贺耳付花生)

图1是一个伊贺耳付花生, 是桃山时代的作品, 是典型的伊贺作风。由于烧的充分, 底部被轻微的碳化, 呈现深棕色。腹部是因为强火而被烧焦变的发紫色, 同时腹部也有伊贺作风的另一特色:竹刀刮纹, 但并不强烈。灰釉流动的痕迹已经不是很明显, 但还是能看出作品被涂上了一些灰釉。作品某些局部因为强力的“火间”冲击出现了坍塌, 形成了“粘连”和一些不均匀的焦目。给人温暖稳重的感觉, 作为茶陶是再好不过的佳作。

图2中的作品也是伊贺耳付花生, 与图1的伊贺耳付花生不同。它显得润泽中有点热烈。全身都被烧焦。除了底部被碳化是深色外, 剩下的都是火的颜色, 如同窑火在它身上留下自己变化的轮廓。它的腹部留下了较强烈的竹刀刮纹, 但是已经被火覆盖了。

图3是一个很“平民化”的伊贺耳付花生。同样的底部被碳化显黑色。作品局部涂了一些灰釉经过烧造熔化为淡淡的草绿色自上而下流动着。陪着很淡的红色做背景。虽然显示出伊贺烧的强烈对比作风和感觉, 但是如此清淡的伊贺烧却很少见到。图4中作品是伊贺耳付水指, 铭破袋。从外形看类似“古伊贺”。有很强烈的歪斜、裂、破的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在伊贺烧的登窑中由于强烈的“火间”冲击而出现的倒塌、变形。这种由于“火间”而有的偶然效果是伊贺烧的最大特点。它的表面涂有灰釉, 显很清的绿色。还有很明显的“被白挡”的痕迹。正是这种“火间”的破裂感和“被白挡”的痕迹, 体现了对不完美和不对称的崇拜。

图4 (伊贺耳付水指铭破袋)

图5 (备前肩冲花生)

图6 (备前失筈口耳付水指铭破家)

二、备前烧

备前烧是很古老的工艺, 充分体现了“灰被”与“被白挡”这两种茶陶的形式。图5中的作品是一个备前肩冲花生。轱辘成型然后用手工变形, 在坯体上留下了竹刀的痕迹。经过烧造, 呈现为丰富的青胡麻、黄胡麻和火间。图6是备前失筈口耳付水指, 铭破家。备前烧穴窑的燃料赤松木, 用灰色、细腻的陶土做坯, 经高温赤松木灰与油脂飘落在灰色的坯体上, 形成由“灰被”而导致的青胡麻、白胡麻和紫苏色的色彩变化, 成品显得朴素沉稳。图7中的备前花生是最能体现由于“被白挡”而导致的牡丹饼效果。

图7 (备前花生)

图9 (信乐一重口水指铭柴庵)

三、信乐烧

最早的信乐烧没有故意的釉, 是一些偶然由“灰被”和“釉垂水”形成的ビードロ (窑内高温下, 附着于器物表面的薪灰熔解后自然生成一层润泽的釉膜;无意识的自然釉, 与灰釉不同) 效果。后来灰釉的使用是为了掩饰胎体上存在的缺陷。很多信乐烧茶陶甚至名物都是茶人们处于自己的喜好将信乐的农用杂器用来当做茶陶使用。如同信乐烧特有的筛土、蛙目、逆釉, 感觉如此随意和自然。在这种随意和自然的制作烧造之后信乐总会使人感到苦涩和淡泊。这也体现了“幽玄美”中的空寂。

当现代的我们把日常生活不再看作是在“现实”与“利益”驱使下“过日子”的时候, 把生活作为享受一切感受一切并珍惜生活珍惜时间时, 我们也许会强烈的感受到“灰”。或许还会去使用灰釉的器皿, 用歪歪扭扭的碗吃饭, 用破裂的瓶子装饰或者用每个都不一样的杯子招待客人。那时, 施“灰”制釉的陶器或许已经进入普遍的使用而变的实用。

微小的“灰”不仅对我们有着实用的价值。它还作为一种启发, 能够使我们重新观察周围一切微小之物的力量, 这种力量其实来源人类自身, 当我们参悟到“微”即“伟”时, 才有了超越自我, 实现心灵恬淡, 并以此丰厚我们不够完美的生活。

摘要:灰作为早期釉料, 在桃山时代有着广泛的应用, 多变的呈现方式低调地表现出对“不完美”这一审美旨趣的追捧, 与其原始色彩千里之别的表现, 对应着“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 使其被世人推崇至今。

关键词:灰,灰釉,茶陶,茶道

参考文献

[1]郑宁.日本陶艺[M].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5, 4.

[2]郑宁.陶艺的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7.

[3]叶渭渠.日本文化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8.

野人与茶的故事 第9篇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晋武帝时期,安徽宣城人秦精常常深入一座名叫武昌山的大山采茶。有一天,他突然遇到了一个人,从山的北面而来,只见那人身长一丈有余,遍体是毛。秦精很害怕,暗自琢磨,估计自己小命不保了。那人径直向秦精走来,牵着他的手臂就往山的深处走,等到了一大片茶树林中后,就撒手放开了他,自己独自离开了,也不去伤害他。于是,秦精开始采茶。过了一小会儿,那人又回来了。而且还从怀里掏出20枚又甜又美的大橘子给秦精。后来,秦精就带着橘子和采来的茶叶回家了。

满身是毛,身长一丈,这不正是影视作品中标准的野人形象吗?茶本是文明的象征,现在它却和象征野蛮的野人联系在了一起,甚至可以猜想得到,那一片茶树林正是由野人看护的,为什么会把文明和野蛮放到一起呢?

在我们现代人的眼里。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场景多半是小桥流水处粉墙黛瓦,柳树炊烟下鸡犬相闻,人们过着自然、自得的生活。这让现代人羡慕不已,但是古代人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环境已经遭到了破坏,这样的生活已经不自然了,所以,早在2500年前就提出来要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了,认为只有回归自然的生活才是最文明的生活。凡是物品,都以天然不加人力的为最好,即使加了人力最好也要师法自然,因为只有得到了所谓的自然之灵气和天地之精华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东西,而人为恰恰是跟自然相反的。他们倡导以茶为饮,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要追求一种清淡的自然之韵。野人虽野却是天然不加雕饰的,是真正文明的代表和守护者。因此,将野人和茶放到一起,茶的身价自然就会大升的。

非常可惜,这个故事好像才说到一半就结束了,否则,我们应该能够看到,由野人指点采来的好茶一定会受到秦精亲朋好友的一致赞赏的。不仅他们会赞赏。我也曾经赞赏了一把。去年一位朋友送了我一些安徽池州地区所产的野茶,尽管我根本分不清它跟人工茶园里的茶有什么区别,但是喝起来也总觉得它就是从当年野人带秦精去采茶的地方采来的,喝起来感觉真是“味道好极了”。

因此,常常也能听到茶人们对安徽茶业的抱怨:安徽有这么多好茶,有这么多有据可查的茶事典故,怎么不去好好开发开发昵?就以《搜神后记》星的这篇为例,一个戛然而止故事,不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充分调动想象力的空间吗?《加勒比海盗》、《哈利波特》、《星球大战》拍了一集又一集,甚至连《西游记》之后还有《春光灿烂猪八戒》,之后又有《福星高照猪八戒》、《喜气洋洋猪八戒》,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溢,秦精的故事怎么可以就这样躺在故事书里原样不动呢?

不管现在的人高不高明,原文的作者还是很高明的,留一点想象空间给读者就多了几分神秘感,反倒更能抓住读者。

我曾经做过一本关于茶叶旅游的书,去过一些茶乡,在每个茶乡都收集到了一些当地茶叶的美丽传说,故事的内容多半都是菩萨、神仙或者野人把茶送给了一位像秦精一样的普通百姓,后来广为传播,形成了今天的气候。当然,这里面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上天很看中当地环境,所以要把好茶赐给他们。这些故事一般都不会跳出这样的套路,听多了也就烦了。

这让我想起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叫:“第一个用花来比喻美女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来比喻美女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来比喻美女的就是蠢材。”野人赠茶出现在《搜神后记》里是创新,而现在只是换了一层皮,把地点和人物名称改一下,随处都去搬用,就流入俗套,变得下三滥了。同样地,我们的传统戏剧里,故事情节无非就是情定后花园、落难书生中状元,但是观众却百看不厌,可是《夜宴》一出来就被指责情节落俗,因为看上去像是《哈姆莱特》,原因跟上面的茶叶故事一样,“蠢材”讲的故事总不招人喜欢。

茶叶里的各种营销方案不也是这样吗?十几年前,新茶上市的时候,有人在茶庄门口支起大锅,从茶树上采来鲜叶,为顾客现场炒茶,人群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那场景可是相当壮观的!可是现在,大家都去现场炒茶了,往往,炒茶的、讲解的和服务的人还要比看的人多。茶叶拍卖也是这样,最初的时候,一款茶叶拍出上万块钱一斤就可以登上报纸头版头条了,现在一斤拍出一百万来,要是不给记者点车马费,连中缝夹层都上不了。再以重走茶马古道为例,2005年,茶马首次进北京,茶市上可是万人空巷,现在隔三差五就有一次马帮重走××路,搞得马儿跑累了,人也看累了。看来,做茶叶的人,想要做出点成绩来,还是要自己多动动脑筋,多搞几个原创来。

再来说说《搜神后记》吧。传说它是由大文学家陶渊明所作,但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却说陶渊明的文章多不称年号,而以天干地支来纪年,加上陶渊明逝于元嘉四年(公元427年),而书中却有元嘉十四年和十六年发生的事,由此种种可以断定是后人伪托其名而作。也许陆羽也并不认为《搜神后记》是陶渊明所作,因为,他并没有把陶渊明列入茶人的行列。但是,就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不否认,《搜神后记》成书于唐代以前,而从文风来看,其中不少文章都有陶渊明式的潇洒飘逸,因此,说不定《搜神后记》就是陶渊明所作呢,只不过当中又由后人增添了一部分。关于这一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研究。在这里,我们不妨再将其中的另一篇与茶相关的故事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原文是这样的:

与茶相关的随笔 第10篇

记得《清茗》完稿的那天是的9月28号晚上。我一个人在家里站着,看了会儿电视,又给金鱼换了换水。我好像还在屋里来回走了几步,然后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有时候,人要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其实是什么都想做。是的,我什么都想做,我想立刻就把儿子接回来,想去逛街,想看那些我从来没好好看过的杂志,想看我淘回来的盗版DVD,我还想在网上看《越狱》,看《绝望的主妇》……但是,我什么都没有做。我的心里莫名其妙地空旷起来。当我终于把一个庞大的故事勉强讲完的时候,心里却忽然因为曾经的拥挤而变得空旷起来。

是的,空旷,无知无觉,什么都没有,比雪地还干净,比大海还广阔。我后来才知道,这种感觉应该叫幸福,境界最高的幸福。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2

知道这句诗的那一年,我去了武夷山。武夷山里有一座寺庙,名字叫天心永乐禅寺,而在我的小说里也有一个天心永乐禅寺。确切地说,我小说里的那个天心永乐禅寺就是这个天心永乐禅寺,虽然为了情节的需要,我让书里的天心永乐禅寺站得离崇阳溪近了一点。

在这座寺庙的四周,有永远开不完的四季桂花和成片成片的毛竹。我常常一个人在寺庙的茶室里坐着,想一些不着边际、深不见底的事情。师父在大殿里诵经,渺茫的经声和缭绕的青烟一起从风里传过来。然后,我站了起来,从师兄手里接过一杯茶。

那是一杯正宗的武夷岩茶。颜色是金黄色的,夕阳一样的金黄色,而且,在那金黄色的水面上,停泊着一缕兰花的味道。

我像每个武夷山人一样,把茶嘬进嘴里。然后,夕阳便流到了我的心里,而兰花,也开到了我的心里。

3

如果顺着天心永乐禅寺下的山路一直往下走,我们就可以和崇阳溪相遇;而如果我们沿着崇阳溪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梅溪。

梅溪不曲折,更不妖娆。她流过的地方,山不高,但是山色很绿。顺着她一直往前走,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叫下梅的村庄。村里有许多老屋,有马头墙和小石桥,有孩子,有老人,有猫,有狗,还有船。不过,当你背着包想要靠近它的时候,就会有人走出来,问:“你买门票了吗?”

如果你从远方而来,你要买门票。

而你只要买下这张门票,就可以买下下梅的一段历史。

下梅是个有很多很多历史的地方。

在那段历史里,这个村庄曾经很张扬。

它有一条穿村而过的人工运河和一个繁忙的码头。有一个宗支庞大的家族和许多分工明晰的作坊。它还有高大的祠堂和精美的砖雕,有祠堂里朗朗的书声和祠堂外争分夺秒的劳作。

在那段历史里,梅溪边上的下梅顺着梅溪走到了崇阳溪,走出了武夷山,走过了分水关,走过了鄱阳湖,走过了长江,一直走,一直走,走到了它能走到的那个世界的所有角落。

下梅之所以走得那么远,是因为它乘了船,一艘茶叶做的船。

4

茶真的是一艘船。

它载了一缕清香和一缕纯真,从武夷山出发,无所畏惧地上路。在沿途,它看到了寂寞的山谷,山谷中有石头铺成的.羊肠小路和马帮叮当的驼铃。山色清新,危机四伏。

有时,它可以看到喧哗的街市,看到街市上独自走着的小脚女人,看到神色匆匆的商旅和脚夫。一个拖着长辫子的民族正斜眼观察东南方微启的国门,而在那半掩的国门外,盘旋着资本贪婪疯狂的梦想。

在资本的驱使之下,茶走了很远很远的路。一路上,白骨累累,一路上叮当作响的白银在弹奏胜利的凯歌。

而茶,却永远是茶。

它静静地沉于杯底,对杯盏之外的世事浑然无知。

夕阳在杯底,兰花在杯底。

而同样幽静的武夷山,也在杯底。

5

那真是一段奇妙的历史。

在那段历史里,温和迟缓的东方竟然和激情喧闹的西方站在了一起。不好说是西方的激情喧闹征服了东方的温和迟缓,还是东方的温和迟缓捕获了西方的激情喧闹。那是上层建筑的事情,而我,只看到了人,一个个,行走的人。

许多人在这段历史里行走。

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在这段历史里行走。

历史不能重演,而我亦不能走回从前。我只能把我的想象寄托于下梅村祠堂里悬浮的尘埃,借着那些尘埃,历史,忽隐忽现。

或者,我只能翻阅那些沉默不语的书籍,在那些字迹的缝隙里,搜索到历史些许的痕迹。

然而,历史真的不能重演。

我看到的,只能是我以为自己看到的历史。还有许多人的历史。或许,还有许多人的现在。

6

这是我第一次在我的文字里描述这样的历史。

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这个描述的过程就像分娩一样漫长和痛苦。更多的时候,是浮躁,和由此带来的崩溃。

不在崩溃中倒下,就在崩溃中重生。但是后来,我学会了在崩溃中妥协。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妥协,一场和命运的妥协。没有一个人可以原原本本按照最真实的想法生活,所以,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在妥协。在妥协中活着,也在妥协中坚持和不屈。

为了这样的坚持,我舍弃了叙述的完美,舍弃了细节的真实,舍弃了每个字句的斟酌,换来的,是一个基本完整的故事。

7

这个故事基本完整。

只能是基本完整。

知子莫如母。这故事就是我的孩子,我清楚地知道它身上的每一个斑点和瑕疵,知道每一处无法下笔的彷徨与忧郁。但,我无力改变它的美丑和优劣,因为它是我的孩子,而我,已经竭尽全力。

现在,我要做的,就是放下。

我放我的孩子走向它自己的旅途,从我将它带到人间的那一刻,它就只能自己行走于自己的旅途。

因为佛说了,莫向外求。

8

还是回到那座寺庙。

因为那一年的那一月,我常常在寺庙里,坐着等师父。

师父很忙,他的信徒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他们匍匐于他的脚下,只为了聆听佛的声音。

佛也很忙,因为众生都很忙。佛要聆听忙碌众生的声音,他听见一个人的欢笑,听见一个人的痛哭,听见一群人的欢笑,也听见一群人的痛哭。

然后,佛不语了。他因为沉默而更显高大,因沉默而更见包容。

最后,他瞥见了那只静默的茶盏和茶盏里更加沉默的叶子。他迟疑着将茶盏举了起来。

茶是金黄色的,夕阳一样的金黄色,而且,在那金黄色的水面上,停泊着一缕兰花的味道。

佛像每个武夷山人一样,把茶嘬进嘴里。然后,夕阳便流到了他的心里,而兰花,也开到了他的心里。

人生与茶的境界 第11篇

林清玄先生的文字我是读过不少的。他的文字轻盈灵动,如心灵的钥匙,轻轻

地开启人生的智慧。

而于丹老师的语言,则如灵动的虹桥,让先哲的光芒在当下熠熠生辉。于是,我静静地聆听两位国学大师的深入探讨,精彩交流。

林清玄曾写过一本《平常茶非常道》,在拆解“茶”字时,林清玄先生说,“茶”字的结构,其实就是人生活在草木之间,茶道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为什么茶道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因为茶其实是象征性的东西,它象征人跟天地,跟这个世界,跟境界的一种关联。人生有很多起落,经过滚烫的开水烫过以后,才知道人生的滋味,知道天人合一的境界,才会发现跟这个世界的草木

没有分别才会进入茶的境界。

而于丹老师对于茶的解读更是让人感触颇深。她说人生若如茶,那么人世就是那滚烫的水。她说人活在这世上,大多就是三种境况,第一种境况,有的人如鸡蛋,原本外壳坚硬,里面却是流动的液体,但经过水煮之后,内心渐渐变得生硬,不再灵动。这类人往往会成为愤世嫉俗的人。第二种境况,有的人如胡萝卜,放在人世这水里慢慢地煮,他逐渐变软化泥,这类人往往世俗圆滑,随波逐流。第三类境况,这种人如茶叶,在开水的煎熬下,茶叶逐渐舒展,散发着清香。经过开水煎熬后的茶叶依然是茶叶,而清淡的水却变成了一杯浓郁香

醇的茶。

所以于丹老师最后总结说,人生如茶,煎熬最后就会变成一种成全——她说,林老师让我懂得了品茶,现在我每天早晨把阳光放在茶叶里,一盏香茶隐隐滑升,一种馥郁缭绕在舌尖,在鼻息里,那种气让我一天身心柔软、宁静、从容。

节目中,两位国学大师对“舍得”的感悟也颇耐人寻味。

林清玄先生说,“舍得”是人生经常面临的一个困惑,在林清玄眼中要舍掉原来装满的东西,才可以加新的东西进来。他觉得一个人人生当中有物质、文明、灵性和境界三个层次,舍得其实并不是舍掉一切,舍得是舍掉那些使人沉重的、堕落的和走不远的状态,放下让人轻快的,或者向前迈进的东西,然后

人才会得到一些东西。

于丹老师说,舍和得是同步的。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得,就是舍分量,得质量。现在的人只会去做加法,却不敢做减法。

其实万物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老子说“光而不耀”,是一种亚光的色彩。内心的光明是含蓄的,不要刺伤别人。要有光而不耀的人格。

人生也就是如此,我们在成长的过程,要不断地舍弃一些东西,如青春、如热情、如活力。我们唯有在舍弃这些之后,我们才能收获成熟、从容、沉静。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我们要懂得舍其糟粕,得其精华,用一颗简单的心清淡相对,才能安然地行走在红尘之中吧。

此时,窗外的阳光正穿透玻璃,斜斜地照进来,满壁生辉。只见桌上的绿茶,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一阵春风来,茶香氤氲,伸手剪一束阳光,轻轻地放在心上。握一卷诗书,抿一口香茗,读片片闲云。绿水在手,阳

光满心,无酒亦醉。

1.茶字,サ+人+木,人在天地之间。举杯饮茶,专念沉思去品位那一刻的茶味,一期一会,以与爱人会面之心去品味;放下茶杯,悄声放下,以与爱人分别之情去感受。茶,是天下最高境界——天真、单纯、没有分别。茶,与水之不同,在于茶中有情感,有诗意,有境界。今天比昨天更知茶之味,人生也便是有滋味的,丰富起来……

世界好似滚开的水,蛋,进了水里慢慢变硬了;胡萝卜进去,久之软到无形;茶进水中,茶展茶舒,水亮味香……愿人生如茶,越煎越得滋味…… 2.愛,中间有个心字。愛,就是发于心,单纯地在意着……爱,是恒久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爱是无条件的。爱,不需要交换与回报。所以,不要错误地以爱的名义绑架别

人,也束缚了自己。3.人+谷:人往下走,就是俗; 人+山:人往上走,便成仙;

人+弗:弗,不是,人+不是,就是要丢掉那些负面的纠结,变可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4.疒+知,知识太多又纠结在一起,就是痴。古人云,“花未全开月未满”乃为最美之时。

好,大好,人生如茶……

林清玄——他的文字像轻盈的钥匙,30年中不断穿越海峡两岸,为两代人开启智慧人生;于丹——她的语言像灵动的虹桥,让先哲的光芒在当下熠熠生

辉。

与茶和雪的诗词 第12篇

2、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3、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薛昂夫《蟾宫曲·雪》

4、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毛泽东《沁园春·雪》

5、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朝京道上风和雪。——刘辰翁《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

7、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洪升《雪望》

8、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9、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10、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马戴《出塞词》

11、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12、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赵嘏《喜张沨及第》

13、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李商隐《对雪二首》

1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5、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16、晴浦晚风寒,青山玉骨瘦。——董以宁《卜算子·雪江晴月》

17、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孟浩然《南归阻雪》

18、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旂遥倚望春台。——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19、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20、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阴铿《雪里梅花诗》

21、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于武陵《赠卖松人》

22、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律然《落梅》

23、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陆游《落梅》

24、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25、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李商隐《对雪二首》

26、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陈维崧《虞美人·无聊》

27、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28、花似雪,东风夜扫苏堤月。——方以智《忆秦娥·花似雪》

29、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何逊《咏早梅》

30、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李白《公无渡河》

31、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

3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33、挼尽梅花无好意。——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34、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35、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36、满地霜华浓似雪。——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37、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高骈《对雪》

38、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39、莫道伤高恨远,付与临风笛。——晏几道《六么令·雪残风信》

与茶相伴的日子 第13篇

我对茶的热爱,源于爷爷的爱茶。每次饭后,或者闲暇之时,我爷爷家总会有热茶泡着,小时候的我渴的时候也就经常喝茶,闻着爷爷家的茶香,边喝茶边似懂非懂地听爷爷讲着过去的故事,品着茶香和爷爷的人生。

于是乎,工作后的我也喜欢上了茶,并将茶作为一生相伴的伙伴与挚友。不过我爱茶,不只是因为它是朋友,更主要的是,它有知遇之能、有解意之效、有传情之功。不是么?

人生总会有知遇之人,遇到知遇之人,心中的感激离不开茶的传递。当遇到自己的心爱之人,一杯茶,可以在寒冷的冬天让两颗心彼此温暖;当遇到细心教诲自己的恩师时,一包茶叶,可以让我充分表达对老师的尊敬,让老师沉浸在桃李满天下的成就与幸福之中;当遇到欣赏自己的领导时,一次茶聚,总有机会倾听领导对自己的要求与期望,茶的浓香伴随着人生的美好向往,使我领略到奋斗的快乐。

工作上难免不出失误。失误时,我总会感觉自己很无助。在无助情绪的影响下,免不了看淡前途,心灰意冷。于是我找个知心良友,一杯茶,浓浓的情谊随着茶香彼此传递,心中的不快与自卑,也随着茶香淡淡散去,心情释然了……当然,事业有成的时候,少不了朋友的相助,而在此时,茶对友情默契传递的功能,更是任何物品也比不了的。苦中带香,涩中带甜。

生活也不是一翻风顺的,失意在所难免。失意的时候,总是感觉生活的无望,在无望中,难免彷徨、难免失落,心中充满了愤懑与牢骚,在冲动占居上风的时候,泡上一杯热茶,慢慢地品,静静地思,心暖了,气消了,生活的本原慢慢回来了……当然,得意之时,也少不了茶的相伴。人生得意,志得意满,兴奋点燃了激情,生活无限风光,一片大好。在满腔热情不知天高地厚之时,一杯凉茶,使自己突然意识到,人生没有绝对的圆满,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须知,品茶总是先苦后甜,下一口依然是先苦。

其实,茶就是生活,茶就是日子,茶就是人生。在平淡的生活中,茶滋养着我们的心田,在我们的心田中,茶是人生的品读。与茶相伴的日子真幸福。

茶事百科

茶可清火去疾

上一篇:父亲节健康知识讲座邀请函下一篇:×镇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