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成长日记范文

2024-06-07

心灵成长日记范文(精选14篇)

心灵成长日记 第1篇

心灵成长日记

中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多年来有很多教育家和从事教育的人都在苦苦寻找一个最合理的方式方法。成功的经验也很多,但是近几年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家长的溺爱,环境的影响,教育手段的落后等等,致使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经不起风吹雨打,也养成了许多的不良的行为习惯——自私、暴戾、任性、懒惰、不求上进、我行我素、自我为中心、缺少爱心、不懂友爱、自主性差、吸烟饮酒、甚至打架伤人。心理上也存在许多问题——自卑、厌学、焦虑、抑郁、早恋等等。

那么怎样才能最有效的把握孩子的心理,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呢。有的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上心理健康教育课,有的学校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等等。但是这些做法都存在着人力不足,学生难于接受,简单粗暴等方面的`不足。

为了实现全面、全体、多角度的辅导和教育,我校开展了以《心灵成长日记》为载体的德育教育和心理辅导活动。实现一对一的教育与辅导,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化解学生的矛盾,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养成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水平,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春风化雨的作用。把外部的教育化作学生的学生的

内心动力,把“三个一”工程中的改掉一个不良行为习惯的工作具体化可行化。

一、《心灵成长日记》的构成:

1、日记人手一册,只限于班主任和学生本人之间交流。年末交学校存档。

2、内容的确定:

(一) 班主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开展教育专题。班主任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和特点开展个体辅导和教育。

(二)学生自主自我教育,学生可以写出对生活中事情的看法和认识与班主任进行交流,也可以书写自己的心理烦恼进行自我解脱。

3、日记的书写要求 字迹工整,书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倾诉自己的心声,事件真实具体。

4、日记的交流与辅导 班主任随时布置,并阅读,及时批注,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防患于未然。

二、《心灵成长日记》的篇目参考

七年级:《我可爱的新班级》,《我的新学期学习计划》,《父母给我的爱》,《我的一天学习生活》,《我的理想》,《我长大了》,《为了班级的荣誉我努力》。《-------事件的反思》

八年级:《青春的魅力在于学习》,《我的理想》,《成功的快乐》,《我的偶像成功的经验》,《法制报告会的观后感》,《友情助我成功》,《老师的爱》,《我为父母做件事》,《-------事的认识》

九年级:《中考前夕计划书》,《我的理想的实现靠什么》,《可爱的父母二三事》,《老师我想对您说》,《什么是自律,自律的重要性》,《青春的魅力在于拼搏》,《我为什么而学习》

三、教育的专题:

1、文明礼貌教育

2、感恩教育

3、青春期教育

4、生命教育

5、理想教育

6、法制教育

7、安全教育

8、自律教育

9、爱国主义教育

10、人文教育

四、《心灵成长日记》的操作流程:

班主任每学期初要求每名学生准备一本日记本,自己设计扉页,并写上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这本日记只限于班主任和学生两人之间交流并绝对保密。教师布置教育篇目学生书写,教师批改并进行辅导,学生犯错误时写出反思与认识。对于有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上报学校及时辅导化解问题。期末以班为单位统一上交政教处存档。

心灵成长日记 第2篇

幼时的我们爱谈小人书——把自己的小人书搬出来,找到自己喜欢的漂亮的人物,和小伙伴们谈论。少时的我们爱看故事书——拿出故事书,和朋友们一起看。现在的我们爱品文学书——翻出文学书,津津有味的看。从幼时到现在的我们,思想上和心理上都大有不同,从幼时到现在,我们长得越来越高,当然,我们需要的知识也要越来越多,从而看的书也越来越对我们有帮助。

我们在上小学时的学习生活与初中的学习生活是不一样的。在小学,我们只是为上初中扎下基本功,而在初中,不但要为高中扎好基本功,在学习中,同学之间还有竞争关系,所以小学的学习方法不适应在初中,为了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还要先改变自己:不能每天依赖于家长,要学会独立;帮助家人做一些体力活儿,让生活充满意义……在制作自己的学习方法时要学会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安排时间,根据老师的教学方法制作合理的学习方式。

幼时无知的我们在考试后不管是多少分,都是笑嘻嘻的,而现在的我们,分数只要低于九十分就会十分沮丧。

从小到大,许多烦恼围绕着我们,当我们不知所措时会听听音乐,打打篮球,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从而避开烦恼。

课外阅读:心灵成长的土壤 第3篇

张掖市碱滩镇中心学校距离城区20公里,5月23日(星期四)是小学部大阅读课时间。

在学校阅览室里,刘海全正装订班级图书“预约单”。他是学校美术老师,同时兼图书管理员。图书室面积有80平方米,四周书柜和中间的三个新书架上的书摆得满满的。

记者发现,其中的一个书柜摆的都是“四大名著”。“四大名著版本多,就放在一个柜子里。1~6年级学生都可找到适合的版本。”刘海全老师谈起图书如数家珍,“图书室藏书达到17000多册,小学14个教学班,500多名学生,人均图书达到30多册。”

“现在图书种类很多,能基本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副校长申文峰介绍说。“去年‘两基’国检,配备了许多新书,中间的书柜也是去年添置的。”

办公室主任张儒泰告诉记者,为确保月月有新书“上架”,学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但凡见到好书,老师先买来,学校报销。老师不论外出学习,还是到新华书店,都会买一些儿童读物回来。张儒泰算了一下,学校年花费约1万元左右。

“每个年级学生的喜好不同。”谈起班级图书角,张儒泰说,“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校配备的,也有一部分是学生自带的。”

图书室:学生课外阅读的“最爱”

“图书室以前是每周开放三天,现在全天开放。”申文峰说。

学校规定:学生上课,图书室关闭;学生下课,图书室运行。记者看到图书室前有好多石凳子。“课外活动或是下课时间,学生借来就地读书,这成了校园最独特的风景。”

在图书室预约登记册上,记录着4月6日四(2)班预约的书目,共29册。刘海全把图书编成电子目录上传到校园网,班级和个人可随时登陆查阅,提前预约。

在五(2)班讲台上,有一份图书预约单,上面是学生要借阅的书名:张斌,《漫画史记》;李丹阳,《世界伟人巴赫》;高镇立,《病毒世界》等,共有39本书,这个班的学生是39名。为了让学生读到喜欢书,班主任陈海红把借阅书的权利交给了班委会。班委会征求每一位同学的意见,最终确定预约书单,上传图书室,集体借阅。

五(2)班规定:书可以带回去读,借阅期限为3天。但要求凡学生借阅的书,须包上书皮。至于限定期限的原因,陈海红说:“第一是提高阅读效率,第二是防止转借,三是确保快速流动。”

从图书室—教师借阅—班级学生—教师—图书室五级借阅环节,变成了现在的图书室—班级学生一图书室的三级借阅链条,更加方便了学生。

成娅婷是三(1)班图书角的管理员,成娅婷的任务就是每天登记借书,然后收回来。翻开登记本,上写着:5月23日,李向阳借《吕氏春秋》、张东借《鲁迅散文精选》等。

“开展阅读活动,必须开放图书室,我们打算以后在校园任何地方设置图书柜,让学生伸手可得。营造处处是图书、人人有书读的良好阅读环境。”校长孟登峰说。

常态化:课外阅读的追求

在一(2)班,张乐乐正津津有味地读着“图说幼儿小百科系列丛书”之成语故事。书中有彩色配图,汉字是注了音的。班主任高艳从图书室借了46本,都是图说幼儿小百科系列丛书,她自己也借了两本。

关于一年级学生阅读,她认为,一年级学生阅读重在兴趣,她每节课给学生讲一个成语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

在张乐乐的语文书中夹着一张纸,上面是必背的30首古诗词。“按照课标,小学生必背50首古诗词,我们分解到各年级,除此之外,还分学期、分年级段背诵《弟子规》《三字经》《诸子名言》。”

张乐乐的记忆力特别得好,《弟子规》已背得很熟了,30首古诗也背会了15首。

在三(2)班的黑板左边,写着三句《三字经》里的话。班主任吕艳丽每天比学生早到10分钟,在黑板上抄写《三字经》。

四(1)班的读书明星是黄毅,他认真地读着《漫画史记之司马迁》。每天,语文老师张红兵还给他布置《同步阅读文库》中的一篇阅读篇目。班级规定:学生每背一首古诗词奖一颗星。在班里,黄毅得到的星是最多的。他被班主任推荐参加了学校古诗词诵读比赛,还得了年级组第一名。

下午放学,在教学楼前,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列队站立,跟着校园广播,一起诵读《弟子规》。“学生除了每周星期四的大阅读时间,学校创造性地开展了晨诵、午读、暮吟‘三段式’阅读活动。”

副校长申文峰说:“早上10分钟时间,学生集体诵读经典古诗词;中午提前10分钟开展午读;下午放学集会,学生随广播吟诵中华经典诗词。”

据学校调查:现在学生中边读边做笔记、卡片或摘抄的占90%。不动笔墨不读书成了阅读常态。

家庭:学生课外阅读的“伤心地”

张掖市碱滩镇中心学校对家庭作业有明确规定: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1小时,五六年级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学校每天抽查反馈。

三(2)班学生吕艳丽介绍,如果抓紧时间做,在学校基本能做一半。学校一位老师说,学生5点放学,按中等水平,1小时就能做完。如果9点休息,晚上还有两小时空档。

二(1)班班主任张春萍告诉记者,学生阅读的阵地在学校。学校也作过调查:70%的家长认为学生主要任务是学好数学、语文和英语,有些家长一年只能为学生买一本课外书。她所在班级,家庭藏书10本以上的仅占20%。

张春萍告诉记者,父母读书习惯决定孩子的读书习惯,受文化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95%以上的学生父母在空暇时间不阅读书籍,更谈不上督促子女读书。

开家长会,张春萍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孩子家长讲解阅读的好处。并提醒家长,对孩子最好的奖励是是书,而不是新衣服。

将小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到底

韩国栋是一(1)班的语文老师,他作过统计,班级90%以上家长都是初中以上学历,完全有能力给孩子读故事,讲故事。韩国栋认为,保持阅读的持久生着力点是推动“亲子读书”。

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因此,在上课时韩老师先通过给学生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自我阅读兴趣。然后,每天利用语文课前5分钟,安排两位学生讲故事。到一年级后半学期,他开始到图书馆借阅“图说”之类的书让学生读。

班上也允许学生带书回家,倡导与家长共读。“这一招挺灵的,现在,学生在家经常和父母同讲故事,学生积累的故事都在40个以上。”韩国栋很欣慰。

“读是为了积累,最终是表达。”碱滩镇中心学校把读落在写上。从三年开始,学生有摘抄本和积累本,班级开展写循环日记和轮流周记活动。

在碱滩镇中心学校,写不仅仅是学生的“专利”,也是老师提升专业能力的“利器”。“教师写心得交流,校长要亲自批阅,每周还选两篇优秀作品交流。”副校长张希豹说。

“开展好课外阅读,关键要转变评价方式。”为防止阅读走向功利化的死胡同,学校把阅读能力考察作为考察语文能力的主要内容,并在学业测试中增加了阅读分值,以评价的改革推动阅读健康开展,同时把建立“书香学生”、“书香家庭”作为评价“书香班级”的重要指标,实行硬考核。

成长日记——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第4篇

我对学生交上的成长日记总是认真阅读、精心点评,它已经成为我们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记录着我们心灵碰撞的火花。每次的成长日记批阅后发下去,学生都急切地翻看我的评语。我高兴地看到学生的小毛病改掉了,紧锁的眉头舒展了,学习更用心了,班级和谐自然、积极向上的气氛形成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融洽了。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导,师生心灵相通,学生感受着老师的温情,老师也幸福地享受着学生健康成长的快乐。

一、成长日记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记得刚开学时,我发现班里有一个学生性格内向,上课从来不发言,作业总是不能及时交。我耐心地询问、开导,也未能使他开口。看到他不愿与我交谈,我就对他说:“我知道你有你的想法,晚上把它写在成长日记里好吗?”他点头答应了。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把成长日记交给了我,我针对他成长日记中的心里话逐一写了自己的看法。他看了我的评语后,思想终于开了窍,逐渐改掉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取得了进步。事后,同事们问我是用什么方法撬开那位同学的“金口”的,我说,是成长日记这把金钥匙打开了他的心灵之门。

二、成长日记是对师生谈心活动的拓展和补充

谈心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对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并非所有的学生面对老师时,都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心里话讲出来。据有关专家不完全统计显示:只有10%的学生会“与班主任无所不谈”,只有14%的学生“经常找班主任谈心”。写成长日记不像师生面对面谈心时那样严肃,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因此他们能毫无保留地把心里话说出来,使师生的交流变得轻松、自然。

三、成长日记是师生建立和谐关系的桥梁

有位学生考试屡考屡差,心里非常苦闷。他在成长日记里写道:“无论我怎样做,结果总是失败,我不知人生对我还有什么意义。”我看后很震惊,在他的日记后面肯定他对我的信任,并告诉他:“老师愿永远做你的知心朋友,与你分享快乐,为你分担痛苦,给你指点迷津。”然后,我用长跑冲刺前总得经历一段让人非常难受的生理极限作比喻,告诉他渡过难关,前面就会有鲜花和掌声,并给他介绍了两种释放郁闷的方法:听音乐或适当运动。果然,他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后,心理负担轻多了,心情也愉快多了。随后,他在成长日记中写道:“老师,我永远忘不了成长日记给我带来的安慰和帮助,我们永远是朋友。”

我的心灵成长日记作文 第5篇

还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听到大人们说起“xx”,可是我一点也不知道“xx”到底是什么。有一天晚上,我和亲戚们一边吃饭,一边看着电视新闻,外公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小宁,‘xx’是什么呀?”我顺口回答:“是xx个大人在开会。”听了这句话,亲戚们哈哈大笑起来。父亲告诉我说:“小宁,‘xx’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召开的第xx次人民代表大会。”

现在,我长大了, 已经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了,已不再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可爱”了,我会自己扎头发, 会自己挑衣服穿,会自己整理房间,会自己去上学…… 我有空时还会帮母亲做一些家务活,父亲母亲累了,我会用我的小手为他们按摩按摩。

昨天,阿姨单位加班,她把弟弟带到我家,让母亲临时看管一天。没想到,爷爷来电话,说奶奶身体不舒服,叫母亲陪她去医院。无奈,管弟弟的差事就只能交给我了。母亲临走时很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要我照顾好弟弟。母亲走后,顽皮的弟弟一会儿在床上蹦来蹦去,一会儿拿起扫帚说:“俺老孙来也!”危险动作一个接一个,这样下去可不行,我想,弟弟平时最喜欢听《孙悟空三打百骨精》的故事了,于是,我使出了浑身解数,弟弟果然听得津津有味。接着,我教弟弟拼拼板、画画、做数学题……很快已到了下午四点,母亲回来了,看到这情景,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的心灵成长日记作文 第6篇

每个人都有一个欢乐又难忘的童年,我也不例外。没事的时候,母亲会给我讲小时候的点点滴滴,现在看来,那时候的我真的很可爱。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记得我四岁那年,父亲母亲决定让我自己睡觉,我也感觉我应该自己睡了。可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就开始害怕了,已经答应父亲母亲了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只好乖乖的上了自己的床,我当时心里非常的恐惧。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听见父亲在那屋早已经打起了呼噜。我心里却冒出了魔鬼的声音,它说:“快睡吧,快睡吧,睡着了我就把你吃掉。”我心里想要是魔鬼真的把我吃掉了,那可怎么办呀。我马上大声叫母亲,母亲过来问我怎么了。我告诉母亲怕魔鬼。于是母亲就在我旁边陪我睡,可是等我睡着了,母亲又走了。半夜我醒来发现母亲没了,我有“哇哇”地哭了起来,父亲母亲根本就没有理我,我只好鼓励自己说我一定会睡着的,结果真的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母亲早上起来告诉我说我自己睡了一晚上。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从那以后,我每天鼓励自己我一定能行。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坚持,不要轻易放弃自己。

我的心灵成长日记作文 第7篇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他们害怕我们吃苦、受累、受伤、不开心!不管在天涯海角,父母总是与我们心连心,也只有父母想着时时刻刻保护我们不受一点伤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抱”。我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让他们开心。我经常帮母亲做家务,洗衣服、做饭、打扫房间,好好学习,做一个乖乖女,让母亲放心、开心。有一次,我见母亲回来了,便倒上杯水,然后,我端着水走到母亲面前,对母亲说:“母亲,您辛苦了。洗洗脸吧”又帮母亲捶腿,捏肩,母亲夸我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我心理比吃了巧克力还甜呢!

老师——辛勤的园丁,是他们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感受生活,如何珍惜幸福,如何自我发展。他们不仅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要学着去感恩别人。是老师和蔼的微笑,温和的话语就像快活的音符一样奏出美妙的乐章,让我们如痴如醉。老师每天都非常辛苦,我想:让老师少操一份心就让老师减轻了一份压力。于是,我做到了上严格遵守纪律,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作业书写工整,学习成绩优异,把老师交给的任务圆满地完成,让老师开心。

心灵的成长 人生的启示 第8篇

1.感知丑小鸭的成长历程。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丑小鸭的心理成长历程。

3.收获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

【课前交流】

师: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是什么?

生:《丑小鸭》。

生:《海的女儿》。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师:你们为什么喜欢读这些童话故事。

生:很感人, 而且很真实。

师:同学们, 小时候, 我们都是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聆听着童话故事。今天在这个温暖的教室里, 张老师也要和大家一起学习这个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张老师不是一个人来的, 我还带来了一位朋友, 看看这是谁? (大屏幕展示) 他就是从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里走出来, 翩翩地向我们飞来的白天鹅。说到他的故事啊, 我们还要从一只蛋来说起。 (大屏幕展示一只天鹅蛋落在了野鸭蛋中) 就这样一只天鹅蛋被遗落到了野鸭蛋中, 显然这只是故事的开头, 后来又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曾经让我们爱不释手的童话故事之中, 共同见证丑小鸭辛酸却美丽的成长经历。 (板书课题, 并请一位学生来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探求新知

1. 速读课文, 寻觅成长经历

师:通过刚才那只蛋, 大家知道丑小鸭诞生了, 后来他又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这中间肯定发生了很多故事, 下面就请同学们速读课文, 说说丑小鸭经历了哪些事情?张老师还要提示大家圈画文章当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 也会有助于找到答案。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如果有叫不准的字词, 老师还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识词的小助手, 帮助大家。

生:在第1段, “他处处挨啄, 被排挤, 被讪笑, 不仅在鸭子中是如此, 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师:很好。她能迅速地找到原文中的答案, 那能不能概括一下, 丑小鸭都经历了什么事?

生:他在鸭子面前, 遭到了排挤和讪笑。

生:他遭到了自己兄弟姐妹和鸡的讪笑和排挤。

师:还有吗?

生:在第3段, 没有人走近这只可怜的小鸭, 连他自己的兄弟姐妹, 都说他这个丑妖怪。

师:在他离开家之后, 他又经历了什么呢?

生:在灌木林里, 忍饥挨饿。

生:丑小鸭碰到了猎狗, 但并没有把他带走。

师:能用更简洁的语言, 概括一下接下来发生的事吗?

生:他后来逃到了一个破旧的小屋子里, 受够了母鸡和猫的冷嘲热讽。

师:随后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呢?

生:“于是小鸭就走了, 他一会儿在水上游, 一会儿钻进水里。不过, 他因为样子丑, 所以, 所有的动物都瞧不起他。”

师:他真是很可怜, 经历了那么多, 在冬天还差点被冻死。

2. 品读课文, 探寻心灵世界

师:他在沼泽地里饥寒交迫, 在农家的小窝里受尽冷嘲热讽, 在寒冷的冬天里还面临着几乎要被冻死的厄运。那么面对这些厄运, 丑小鸭又是怎么面对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品读课文, 探寻丑小鸭的心灵世界, 思考丑小鸭是怎么面对这些遭遇的?当思考比较成熟之后, 你可以在小组讨论中继续丰盈你的想法。下面开始吧。 (生品读, 思考。)

生:我想谈一下, 沼泽地里丑小鸭的饥寒交迫。在文中, “不过只要你不和我们族里任何一个人结婚, 就对我们也没什么很大的关系, 他根本没想要和谁结婚, 他只想在芦苇地里喝一点沼泽地里的水。这只丑小鸭只想喝水, 他费劲心机讨好野鸭。”

师:哪些语句能看出他费尽心机讨好野鸭呢?

生:“‘你是什么人啊?’他们问, 丑小鸭一会儿去这边, 一会儿去那边。尽可能对大家恭恭敬敬的行礼。”

师:这能表现出小鸭什么样的心理。

生:很着急, 希望马上能待在沼泽地里喝点水。

师:在沼泽地里喝点水为的是什么呢?

生:活着。

师:丑小鸭此时心里最直接的一个想法就是, 我要生存, 我要活下来。老师想到我们前一段学习过的一首诗当中的一句话:“在饥寒的年代里, 理想就是温饱。”那么接下来的遭遇, 他又是怎么面对的呢?

生:天气越来越冷, 小鸭不得不在寒冷的水面上游来游去。可他游动范围一天比一天缩小。我感觉到丑小鸭很坚强。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丑小鸭坚强的?

生:他不停游动。

师:那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丑小鸭不停地游来游去。

生:他想活下去。

师:他这个时候在哪?在水面上, 那我们刚才不是分析了他在农家小院里吗?现在他为什么跑到这来了?

生:他受不了农家小院中猫和母鸡的冷嘲热讽。

师:受不了排挤能满足温饱就可以了, 这不就是丑小鸭的愿望吗?这个时候, 他的愿望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呢?

生:丑小鸭想外面的世界更广阔。

师:别人赞同他的想法吗?

生:从“我们不了解你?那么请问谁了解你呢……我先不提我自己。孩子, 你不要自以为了不起!对于你现在所得到的照顾, 你应该感谢上帝才是”这句中, 我觉得是不赞同。小鸭需要的是一种自由, 而不是在这里受气。

师:母鸡是怎样评价丑小鸭的想法的?

生:怪念头。

师:“他的这种想法, 是突发奇想吗?文章中有没有这样的语句告诉我们。

生:“小鸭在这里经受了3个星期的考验, 可是他什么蛋也没有生下来。”

师:文中有一个词, 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他已经积蓄了很久, 现在一定要把它说出来。

生:他现在实在是忍不住了, 这个东西一定要把它说出来。

师:他现在的理想不再满足于温饱, 而是要追求他自己应该要追求的东西。现在我们来看下面的遭遇, 就更容易理解了。他在寒冷的冬天里, 面临那种几乎要被冻死的厄运。他是怎么对待的呢?

生:他在冰上, 如果是别的鸭子看见冰逐渐的扩大, 就会有一种等死的想法。丑小鸭仅仅想活下去。

师:他仅仅是想活下去吗?

生:他想挽留那种好不容易挽留的自由。

生:他想活下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是支持他的力量。

师:人要有信仰的话, 那你的脚上会有一双翅膀, 让你跨越所有困难。丑小鸭经历了严冬的考验, 通过努力的抗争, 终于迎来了美丽的春天。老师现在要给大家朗读一下。请同学们用心听:

我想飞向他们, 飞向这些鸟, 可是他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接近他们, 但这比被别人打死, 被鸭子咬, 被鸡群啄要好得多。于是他飞到水里, 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 这些动物看到他们, 马上就竖起羽毛, 向他们游来。请你们弄死我吧。这只可怜的小鸭说, 他把头低低的垂到水上, 只等着死。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我这样读课文意思没有改变, 但是效果好不好?

生:“想”代表一种想法, “要”表示已经下定了决心。

师:“高贵”去掉好不好。

生:不好, 这些天鹅就是高贵的。

师:他的理想也是高贵的。这样几个字的变化, 丑小鸭这样的坚定就被减弱了。我们要怎样通过朗读将丑小鸭的坚定信念表现出来呢?

生:能表现丑小鸭情绪低落的句子, 语调要降低。能表现坚定决心的句子, 语调要升高。

生:对“要”“高贵的”这些词要重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练习朗读。 (生投入朗读。) 同学们朗读得很投入, 现在老师要把这个展示的机会给每一位同学。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生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精彩, 为你自己鼓掌!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学过的内容。在饥寒交迫的岁月里, 他获得了生存的权利。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中, 他证明了自己的觉醒, 在面对被冻死的噩运时, 他用自己隐形的翅膀作斗争, 在自己美丽的春天里, 他用至死不渝的决心勇敢地追求梦想, 因为丑小鸭对美的无限追求, 他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三、拓展迁移

1. 寻找生活中的丑小鸭

师:我们记忆中, 有没有像丑小鸭一样追求自己的梦想, 不放弃的人呢?

生:牛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牛顿小时候家里特别贫苦, 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做一些模型。他最后坚持努力, 有了很大的成就。

师:其实本文的作者安徒生就是一个丑小鸭 (在音乐伴随下, 师介绍作者) :

安徒生小时侯很贫穷, 11岁父亲死后, 生活更加贫困。安徒生从小观察敏锐, 想象力丰富, 14岁告别家乡到丹麦首都, 下决心要当个艺术家, 却面临走投无路的困境。1829年, 安徒生创作的一部喜剧在皇家剧院上演的那一天, 他静静地坐在大剧院的一个角落里, 望着那些他所创作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观众面前, 听着观众的喝彩, 他的眼里不禁流出一行行热泪。10年前, 他几次想在这个剧院里找到一个小小职位, 都遭到了嘲笑和否定。10年, 那是一段多么艰苦和漫长的过程!今天, 他终于成功了, 得到了公众的承认。

师:在生活中, 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 但是一定要像丑小鸭一样执著、坚强, 用心地呵护我们的梦想, 只要梦想在, 那么我们的成功就在不远的前方!

2. 畅谈学习感受

师:张老师今天非常高兴, 因为和同学们一起重温了这篇我们儿时都非常喜欢的童话故事。张老师5岁时读这个故事, 我收获的是一份快乐, 今天再读这篇文章, 我收获到了更多的东西。那么哪位同学谈一谈你有什么启示?

生:面对梦想要不断奋进。梦想总在前方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

师:老师也相信你是一个有梦的女孩, 你也一定会成就你自己的梦想。

让阅读滋养心灵让日记伴我成长 第9篇

让我们喜欢阅读吧!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贾平凹说:“书可以使我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读书将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当我们遭遇不幸时,书中有故事激励我们,“不幸对弱者是万丈深渊,对强者则是宝贵的财富”;当我们被别人误解而郁闷时,书中有大师劝诫我们“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我们无所事事虚度时光的时候,书中有故事教育我们“时间就是生命,时光如梭,时不我待”……书是最美的精神食粮,书更是你最忠实的朋友。你可以带在身边,放在床头。劳动累了可以读,学习烦了可以读;家里可以读,旅途也可以读;只要你愿意,你可以随时和书交流,它不会“死机”,更不会“黑屏”。一册书在手,你讀过了,亲朋好友还能读;你现在读过了,以后还可以读。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一个常读书的人,不知不觉中,谈吐文雅了;不知不觉中,心态平和了;不知不觉中,心胸开阔了。父母爱读书可以熏陶孩子,孩子爱读书也能影响父母,一个终身阅读的人一定是个充实幸福的人,一个书香满屋的家也一定是幸福的家。

让日记做我们的朋友吧!“花儿虽艳总有凋谢的时候,燕语声声总有南飞的一天,唯有日记,可以让花儿永艳,让燕子常在。”日记能储存美好的往事,能积累丰富的素材,能释放压抑的郁闷,能锻炼自己的思维。坚持写日记,你收获的不只是语文能力的提高,你的意志得到了磨练,你的修养得到了提升,你更为幸福生活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山西临汾吉县一中

我的心灵成长日记作文 第10篇

一上幼儿园小班,就感觉幼儿园比以前整天待在家里好多了。那里有好多小朋友,我可以和他们一起在幼儿园里欢快的玩耍,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新知识。我非常高兴。

到了中班,我就觉得我了不起了,仿佛我就是校园里的一把手,心也傲慢了起来,因为我的级别比小班高一级(是有点幼稚哈,但是谁让我当时是小屁孩呢?!)!

到了大班,我的心就越来越不满足了。总觉得幼儿园里的我们不如那带着鲜艳的红领巾的哥哥姐姐们好。幼儿园得严格听从老师的指挥和命令,一不听话,老师就摆开老虎的架势,批评的唾沫星子随之而下,滔滔不绝。而到了小学就不用听那么多磨得耳朵起泡的话了。每次想到这里,我会不由自主的高兴起来,希望早上小学。

随后的一个阶段,就是到了我盼望已久的小学了。一进校园,映入眼帘的就是两座雄伟的大教学楼,楼和楼中间巧妙的建了一个天桥,让我好生羡慕!

进了教学楼,开始上课了。我们的班主任胡涛老师文质彬彬,一看就是文采很高的老师。老师每次在课堂上给我们传授一些东西后,我们都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然后老师就开始提问,老师问一题,我们就答一题,一节课其乐融融。

可是,一件事都是有两面性的。到了下午,老师开始布置作业:1、……2、……作业布置得越来越多,我越听头越大,仿佛这作业永远做不完一样,心里一直“砰砰”的跳。再回想当时在幼儿园,幼儿园哪有这些作业呀!

小学生心灵成长日记作文 第11篇

你可否知道?你是我心中的天使,自从我第一次看到你从天而降,我便为你那雪白的花絮,绵绵的柔弱,漫漫的飘落而感动,而震撼,而心动……

我爱你,你简单而富有生机,单调而不乏色彩,柔弱而执著美丽……

我爱你,你纯真 ,你浪漫,你宽容……

我爱你,你心中有爱,你给予我爱的感悟,让我懂得爱的含义……

我爱你,因为你是冬天的颜色……

你和他们玩得如此快乐,我却一个人在窗内哭泣,我好想微笑,好想努力地翘起嘴角,好想和你尽情玩耍,可,我做不到,我不可以做到像你一样释怀,更不可以忘却所有的悲痛,我好郁闷,好无奈,好迷惘,雪啊!我这一迷失方向的小船该驶向何方呢?

清晰得记得一个寒冷的冬天,你从天飘落而至,我在笑,是发自内心的笑,那时我觉得我好幸福,我伸手去迎接你,捧住你那柔弱的躯体,可你匆匆吻过我的手,便留下一片泪水,我问你,你为何哭得那么伤心呢?你沉默了一会儿,深沉地说道:“人应该是缄默的,我只是苍茫人海中的渺小一粒,只是匆匆过客,不要留下认真的感情,不要专著地去爱,不要痴心地追求。”当时好傻,听不懂你爱的告诫。

又是一个飘雪的冬天,你和你的兄弟姐妹躺在马路之中,制造了一场骇人听闻的车祸,我怎么也不愿相信,我最爱的雪,洁白无瑕的雪,纯真美丽的雪竟会是杀人凶手,你怎么会如此残忍呢?看看你,已变成了黑色的,我的心好痛,为什么?为什么?我一个人抱成一团,这时,你拍拍我的肩膀,说道:“不要哭了,不要任性了,有时这个世界并不像你想象的一样那么完美,它是有缺陷的,它有美好的一面,但也有残酷的一面,而你又不得不接受它,你心中有爱,是很好的,但不要被爱冲昏了头脑,更不要盲目地对待一切,认清事实。来,站起来,坚强,不要被困难打倒……”当时依稀有些明白,可还是盲目地错了下去。

现在,你又来到我身边,我捧住你,想留你一辈子,可我越是使劲,你越挣扎,最终,你还是离开了,我问你,为什么走,你笑而不答,只是用一种朦胧的眼神望着我,悲痛地对我说:“我离开你,是因为我不可能留在你身边的,你也应该知道,不现实的因素很多,不要再错下去了,如果爱我,就放在心里,默默地关注着,默默地去爱……”

心灵成长日记 第12篇

题引:我曾跟教师们交谈过关于走向生动语言源泉的“旅行”的思想。我把幼儿就他亲眼所见的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所作的富有表现力的充满情感的简短的讲述叫做这种“旅行”。

——摘自苏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以上“题引”是从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这部书中的其中一个章节——“蓝天下的学校”中摘引而来的,实际上,有幸读过“苏”的著作的读者朋友大概都明白,诸如此类令人心动的词句在其教育著作中几乎随处可见。这是一所属于他与孩子们的“蓝天下的学校”——与孩子们在大自然中上课。他用自己对教育“充满紧张思考与实践探索的一生”向世人证明了:如何真正做到把自己所有的教育理想、信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始终贯彻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在对其满怀无比崇敬及发自肺腑的钦佩、羡慕的同时,我不得不为自己经常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畏缩不前或彷徨犹豫深感惭愧。

任教已将近七年,我担任了三年的数学科教学,以及将近四年的语文科教学,语数学科的教学可谓是交替进行的。在这不算太短的七年教学生涯期间,学生的日记一直是我最关注最乐意批改的作业。因此,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的一堂课是什么?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本学期来我跟孩子们共同“商量着上”的每周一节的日记课。

这学期开始不久,我便与孩子们一起怀着兴奋、期待的心情,终于作出这样一个“重大”决定:将每周五下午的第一节语文课“挪用”为专门评讲交流日记的“日记课”。不过,说这决定“重大”,却可说既是经过慎重考虑,同时又是迫不及待甚至是仓促草率的。何以这样说呢?关于日记,就我自己而言,近两年来,写日记已成了我每天必须完成的并且越来越乐此不疲的一项日常作业。因此,我的各种思想上、精神上的重大或零碎的起伏变化的点点轨迹,几乎全部可以从日记上得到较为真切细致的反映,而且,我在工作、学习上、思想观念上的或多或少的进展与收获也大都与它有很大关系。此外,在这近两年的语文教学中,从开始时孩子们不喜欢写、不会写日记,直至绝大多数孩子喜欢上写日记,并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的这过程中,我是颇费过不少心思的。在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得人心之际(以及近来大力提倡的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我不由常想:能不能或有没有必要从语文或其它课程中特别地安排出一节课,用来专门地交流评讲孩子们喜欢的日记?然而,这样想的同时,我又不得不担心地反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把日记正式纳入专门安排的课程内,会不会反而像其它专门安排却形同虚设的不少“正规课程”(劳动、地方、科技等)那样使学生对它变得毫无兴趣以至腻烦呢?并且,在作出这一重大决定前,我没有拟定过什么详细周密的计划、方案,以及要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等。其实,之所以现在才作出这决定,除了个人原因外,更重要的是由激励我的这样一种思想作出的:关注孩子们的心灵世界,这始终应放在一切教育工作的首位并贯穿于一切教育教学工作中,而我坚信,写日记正是我们深入了解并走进孩子复杂丰富的心灵世界的最佳手段之一。

任何所谓的“教育信念、思想”,[莲~山 课件 ]只有真正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加以实践、检验,才能在不断地探索中得到修正、完善、发展,也才能够真正价值与意义所在。这也是我近两年来对“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思考中不断确立的重要信念之一。因此,现在尤其迫在眉睫的是:我必须把这种在有些人看来是“心血来潮”的思想在自己的每一堂课中去实践,或者努力从我们的每一堂课中能够充分体现自己的教育信念。于是,我首先便在自己的“作文、日记专用笔记本”上急切地写下了这几行字:

1、共同交流评讲由教师挑选出来的日记。

2、每个学生每节课前选好本周内自己最满意或最愿意与人交流的日记。

3、交流写日记的心得、体会。

4、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争议的话题来讨论(或学校、班级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并记下来,或可尝试如教育家魏书生那样每周与学生共同选定一个主题内容作为“命题日记”。之后我还记下几句注意:选择那些最有代表的、最能说出学生“心里话”的日记,交流评价时除了语言表达技巧,更重要的是内容中体现出的真实想法。切记,评选日记时学困生优先。教室“学习园地”设立日记专栏,用于及时张贴每周评选出的学生日记。这只是激动之余的条件反射般随手记下的还未经过深思熟虑、详细计划的一小段“临时备课笔记”。并且,时间似乎也来不及容我事事“三思而后行”,不过我会尽力地从每堂课中获取更多的经验以及时地分析、修正总结。于是,我们的日记课便这样开始了。

短短几周来的事实证明了: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变化正是我们所期盼出现的,同时却又是超乎我原先所预想的。我们的日记课给孩子们带来了其它课程所无法替代的乐趣。孩子们时而静静地听着老师或同学的朗读与评价,时而争先恐后地想把自己的日记与人分享。尽管孩子们的日记、口头表达等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不足、错误,这些知识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或将要学习的内容之一。但,我更是欣喜地看到了一些可贵的“细节变化”:有不少调皮厌学的学生或者平时难得主动发言的“学困生”(或后进生),一张张小脸蛋因把心里话说了出来或受到了老师同学的表扬而透出了平日难得一见的红晕,眼睛里露出了可贵的柔和而真诚的“亮光”。一个孩子甚至提出建议:应该把这些最受人欢迎的日记编成一本“班级学生日记专集”……我还需要说什么呢?我与孩子们的心都突然变得那么亲切、真切,这不正是我们一直所向往的自由、幸福的“心灵之旅”吗?

现在,我想细致、反复地回味并深入思考这几周来挑选出来并细心收藏于专用资料袋里的孩子们写的日记,因为这里面饱含着孩子们特有的思想、情感、企望和看法——

日记1:今天中午,我回到家才想到坤伟出麻疹,我奶奶再三对我说不要去坤伟家,而我总是偷偷去看望他,我不知道他的病会不会传染给别人,可是我已经好几天都没看见他了……

教孩子学会怎样关心人,能感受并尽力去减轻、分担别人的痛苦,这是孩子人生中多么重要的一课。而大人们的世界总是过于现实,甚至常常是自私、冷漠的。当然,“奶奶”这样做同样也是出于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关心。然而,我总想,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更不能忽视了孩子的情感、精神上的需求。因此,我在课上首先肯定了这位奶奶对孩子的关爱,随后更是真诚表扬了这位不顾奶奶劝告偷偷去看望小伙伴的同学,鼓励同学之间应该学会相互关心。

日记2:……下午,我在书桌上写作业。正写着,便看见书桌旁边有一本漫画书又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克制着自己不去看它,可是,当我一见封面那么可爱又那么活泼的卡通人物,又立刻被吸引过去了。张老师,你能告诉我怎样才能克服这种“贪玩”心理吗?……

这篇日记是出自于一位学习勤奋、刻苦的学生。我想,每个人(包括我),总有自私、懒惰、贪玩的一面,尤其是自制力、自觉性比成人差的小孩子。因此,当念完这篇日记,很多同学也纷纷向我讲述了自己也经常遇到类似的苦恼……既想完成作业,又克制不住自己去做感兴趣的事。于是,我首先对孩子遇到的烦恼表示理解,再让大家就这个问题一起讨论:你是如何做到学会控制自己?如何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做作业)、生活时间……作为教育者,我们除了要充分到考虑并理解孩子们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烦恼,更要去耐心地引导他们敢于面对困难并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战胜困难。

日记3:今天下午,我在家看书。看到了一篇叫《太阳》的课文,上面写到:太阳表面有六千摄氏度,中心可能是表面的三千倍。还写到太阳有杀菌能力。我心里想:去年的“非典”病毒,还有今年的“禽流感”,太阳怎么就杀不死呢?课文里面写的肯定全部都是骗人的。……

从这孩子的日记中,我多么高兴地看到了孩子已经从阅读中开始学会了思考,而不仅仅只是纯粹的盲目的阅读或一味地相信书本。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教育者来说,尤其重要的是,绝不能错误地由此以为孩子不善于“读书”或好于挑剔而给于否定、扼杀其阅读思考的兴趣,要学会敏锐地发现,这是孩子们阅读上的一次极可贵的“质”的飞跃。于是,我首先充分肯定孩子敢于怀疑书本、不死读书、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的学习精神,随后对孩子提出的疑问尽力作出了合理的解答。

日记4:每个星期五下午的第一节都是令人愉快的日记课。今天的日记课更令我难忘。老师请那一天跟包老师一起去劝文艳来上学的同学,有把这件事写下来的请举手,几十个同学都举手了。老师还请鸿兆与晴晴(与她最要好的同桌)写得最好的同学上台念了日记。听了他们的朗读,我真后悔自己没有去,……我们不能失去这样的好同学。是的,我看到每个同学都那么关心自己的同学,不知怎么,我的泪水似乎就要掉下来,我支持同学们这样做。

对于这篇日记,我想有必要多作一点说明:一位一年前才转学来的外地女学生(文艳),由于勤奋好学,学习进步很快,与学生相片融洽,是个难得的自觉性高、责任感强的品学兼优的好同学。然而,由于家庭、个人等原因,来了两周之后却出乎我们意料地决定辍学了。于是,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她家,经过几次轮番劝说,终于使这位学生终于重返校园!这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啊。这同时也是一面极其难得的对孩子即时实施品德教育的“生动教材”——这是单从我们学习品德的教材或只是口头说教劝导的课堂上所无法学到的。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善于抓住并利用这样的教育良机,而我们的“日记课”正是使其发挥教育作用的最佳手段之一。

…… …………

心灵成长日记 第13篇

——[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

精神的荒芜,必然导致心灵的虚空,造成生命的虚无。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用书籍唤醒灵魂,以不断地完善精神与肉体的自我重塑。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意味深长地说道:“儿童的精神世界犹如一座神殿,把它弃置不顾,这无异就是教育的犯罪行为。有句民谚说得好:‘神殿荒芜,魔鬼作祟。’我认为,帮助儿童用人类创造的最美好的形象充实他们的独一无二的精神王国,向其中播下日后赖以形成信念、世界观和道德准则的崇高理想的种子,这是我的神圣天职。”教育教学及教师的神圣天职,就是通过书籍为儿童的一生建筑心灵的圣殿。让书籍真正为学生的精神生活打下亮丽、厚重的底色,为他们的生命奠基。教育从本原意义上来理解是对学生精神的滋润、心灵的涵育、价值觉醒的点化,它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进行。而许多教育家基本上都倡导通过“阅读”,然后,小心翼翼、关怀备至地触及儿童的心灵世界,将闪闪发亮的星星般的“种子”播撒下去,让其在潜移默化与潜滋暗长中发芽发展,并成为指引心灵的光芒。那么,教师如何通过阅读指导引领学生心灵的成长呢?

一、通过阅读指导引领学生拥有自由的心灵

心灵的自由是通过什么来获得的?生命之初,人们主要是通过静观风行水流,深赏草长莺飞,聆听溪声泉韵……通过自然世界的盎然生机来触悟我们心物交会,和着自然之节奏作自由舞蹈。人是自然的产物,同时,人也是符号的动物。随着符号文化的渗入,个体生命及自由往往需要通过文字的阅读而得以锤炼与凝聚。在阅读中,人才会在古今中外的文化经典与智慧精华的涵润中,心灵舒展、自由蓬勃,如长风出谷,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阅读的边界决定着思想的边界,阅读的边界决定着心灵的边界,阅读的边界决定着精神自由的边界。尤其是,在现实生活的重重逼迫与层层压榨之下,许多时候,许多人(包括儿童)心灵无法得到“随心所欲”的延伸与舒展。于是,阅读便成了最佳的“心灵漫游”与“生命充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是儿童心灵自由成长的“精神后花园”。

曾经听一位小有名气的教师在公开场合大谈特谈不能让孩子读《窗边的小豆豆》,其理由就是会给班级管理添乱、添堵。他振振有词地称,谁喜欢一个上课将桌盖开了合合了开上百次的孩子?谁喜欢一个上课老是做小动作的孩子?谁受得了那么调皮的小豆豆?……听课的老师会心一笑,几乎一致表示同意。

这是怎样的阅读逻辑?阅读的目的难道是为了寻找一本“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其实,在规范形成之前,我们更多的是要关注“心灵的自由”与“生命的嬉戏”。让孩子在自由的阅读中,发现心灵的自由、美好与快乐,从而促使他们的心灵自由成长。这些阅读能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自由、什么是顽皮、什么是生命的嬉戏、什么是自然发展、什么是美好、什么是热爱、什么是趣味、什么是快乐……不要一出生就把儿童的手脚捆住,防碍其自由舒展;更不要在童年时期就用无形的成人的僵硬标准将儿童的精神也如用襁褓一般严丝密缝地缚住,让儿童的精神不得动弹,不得生长,否则儿童的身心发展就无法自由舒放。这种以成人的旨意为标准的评判方式,就像有位文学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将三角形判处有罪,将平行四边形视为犯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深谙此理,笃行此道。在他的学校中,三十多年如一日,千方百计地鼓励与倡导师生阅读,用阅读来点燃校园生活。他经常开心地和师生们交谈读书的感受,还将学生引进了他拥有成千上万本书籍的私人图书馆……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写道:“每当我把我的每一个学生领进我私人的图书馆里时,我认为那时才是我同我的学生精神交往唯一可能、唯一顺利和幸福的时刻。”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这样将一个个幼小的心灵小心翼翼地带入精神生活(智力生活)的海洋。在书籍的哺育下,无依的魂灵渐渐学会在思想的王国中游泳,并不断地寻求属于自己的方向。只有获得精神生活的灌溉,才能有丰足的精神的成长。

我们要倡导“儿童阅读”,也就是站在健康、健全的儿童观立场上来审视诸多书籍,不能以简单生硬的“道德教条”与“清规戒律”来看待甚至强制儿童应该读什么、不应该读什么。在“三从四德”的防范心理的作祟下,不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们爱不释手的作品,老师与父母都会极力反对、极力排斥。在童年的河流中,什么是让儿童的心灵更清明、更快乐、更纯洁、更透亮的元素?我们坚信,只有自由的心灵,才会有健康的人格,才会有儿童的道德。

二、通过阅读指导引领学生拥有澄明的心灵

雷夫·艾斯奎斯在《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写道,乐于阅读的孩子能和身旁的世界产生联系,最后具备超越现阶段想象范围的思考能力。他们会在角色、情境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并且把它当成做决定时的参考。某天晚上,我10岁大的学生演出了《亨利四世》中的“亨利王子”和“福斯塔夫”两个角色。不少犬儒之徒质疑孩子们是否能真正理解这两个角色背后的意义。事实上,孩子们的理解力比我们想象的更好:在认真思考亨利王子为了在一个无耻的世界中找到荣誉而奋斗所做出的挣扎和努力的同时,孩子们学到了日后在学校餐厅面临困境时的自处之道。

阅读是内在地打开学生感受世界的“心眼”。在童年时代,如果不幸没有经由细腻阅读的抚慰与调养的人,长大了往往就会变得缺点“心眼”——生活仅仅是穿衣吃饭,几乎很少有心灵的感动,有生命的激动,有人生的冲动……伴随一生的只是一律的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没有在书中浸润、融化,没有细致的情感滋育,没有经历一种期待后的悸动,没有经历一种因神奇而感受到的震撼,心灵就会处于未开窍状态。而这分开明暗清浊的“盘古开天”的事业,只能通过阅读、不断的阅读、深入细腻的阅读,来唤醒心中的巨人,从而“开辟鸿蒙”。心灵的启蒙从来就是一件细致入微、内在深层的呼吸与呼吸之间的“精神交换”,无法自外而内地、强制性地改天换地或长驱直入,只能是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和风细雨、润泽人心。教育的神圣使命就在于“培养自己的学生,从学生们的幼年起就让他们的心灵受到精神美的阳光哺育,使他们的心灵成为纯洁、细微而敏锐,并易于接受道德上的教诲……”而这种内在的澄明,是要通过日积月累的阅读浸润与渗透,方能修持圆润莹亮。

心灵的敏感力往往发生在无声无息与不言不语之中,所谓“于无声处听惊雷”。教师要善于营创与某一主题及情境相称的阅读环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不知不觉、不由自主地受到熏染。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向同学们介绍了一本好书,并且放在“思考之室”,后来他观察到一名叫季娜的女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她忘记了一切。苏霍姆林斯基理解阅读的内在力量,他认为不要去打断正在激动她心灵的思想和情感的潮流,也不必去问她:“你读了这本书有什么想法?它引起你什么样的思想和感情?”让她自己去理解那些思想,去经受内心的体验和激动。后来,季娜在一次讨论会上发言,“读了那本书,使我深信:人不是一粒灰尘,在生活的旋风里一掠而过,便永远消逝,不留任何痕迹……”若干年后,季娜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成了一位幸福的年轻妇女。她回校交流时说,那本书永远留在她心里,她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最喜爱的书。

寻找最喜爱的书的历程,因此也就成了寻找自己“澄明”心灵的过程,也是生命“突然觉醒”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是人生与生活走向精神的优雅与细致的过程一是精致还是粗糙?是内生还是外鹜?过一种怎样的人生需要阅读来引领:需要心灵听从阅读的召唤,或者阅读听从心灵的召唤!

三、通过阅读指导引领学生拥有丰富的心灵

人只有与世界同在的时候,心灵才会充实而丰富;否则,人的内心世界就会显得干瘪乏味、充满喧哗与骚动。有了阅读作为滋养,生命才会出现不断涌流的状态。“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发现学校里的图书世界,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智力生活的欢乐的话,那么,学校也不会给他什么,他只能怀着空虚的心灵走进生活中去。”

阅读丰富学生的心灵生活,在我看来,它不是简单的一次、两次的轰轰烈烈的大张旗鼓的“某某精神读书竞赛活动”就能毕其功于一役的,甚至,不客气地讲,这类声势浩大的“外在活动”,往往只能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学生们精神生活的“主心骨”、心灵力量的“主人”,在竞赛作答中往往被剥夺、被掠夺了,只剩下一些浮泛的宣言、颁奖、活动在刺激着他们的感官与欲望——阅读走向外化、走向物化、走向异化的道路,而没有通向心灵与精神。同时,阅读也不是一次、两次的针对某本书进行的“道德谈话”,把某本书中的某个话题作为一个引子,然后借题发挥进行“思想教育”,其结果,不但事与愿违,而且只能让学生对阅读心存反感。凡是令学生生命充实、精神笃实、灵魂诚实的阅读,一定是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不断地演奏着不同的“喜怒哀乐”的精神体验。

雷夫·艾斯奎斯在《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写道,我相信: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这个目标并未列入我们加州的课程标准上。阅读评估可以从标准化的测验分数开始,但我们最终必须用孩子们在发自内心阅读时发出多少笑声和留下多少泪水来衡量他们的阅读能力。笑声和泪水可能不会列在各州的阅读标准上,却是第56号教室的标准。这些孩子们将终身阅读,为人生而读。

阿根廷著名作家豪尔赫·博尔赫斯谈到:“事实上,诗与语言都不只是沟通的媒介,也可以是一种激情,一种喜悦——当理解到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不认为我真的了解这几个字,不过却感受到内心起了一些变化。这不是知识上的变化,而是一个发生在我整个人身上的变化,发生在我这血肉之躯的变化。”学生们就是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获得心灵的成长与精神的滋养的。在书香、书味、书韵、书趣的浸、刺、提、顿中,生命渐渐凸显出其幽妙精微的图像和风景。学生阅读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漫游与心灵的自在翱翔。在这一精神之旅的始终,教师要与学生有精神的感通与心灵的契应。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适当引导。

心灵成长日记 第14篇

上一篇:港务部统计员标准工作程序下一篇:《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数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