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二单元作文范文

2024-08-11

八年级下册语文二单元作文范文(精选14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二单元作文范文 第1篇

春天来了!田野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那田间苏醒的万物则是无数美丽的鱼儿,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冬去春来,杨柳吐绿,和煦的春风吹绿了一望无际的麦田,吹皱了静静流淌的小河,吹绽了枝头的花苞,吹醒了春雨姑娘……瞧哪,甘甜的春雨像针一样细,像线一样长,密密地、柔柔地、悄悄地滋润着世间的万物,这可真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啊!”

春天来了!万物皆恢复了生机。那枯黄的杨柳变得青翠起来,好似一串串翡翠,在枝头左摇右摆;那枯萎的小草变得生机勃勃随风摇摆,好不可爱;那冰冻的小河,摘下了冰面罩,唱起了春天的赞歌:“哗啦啦,哗啦啦,春天到来啦!”

春天来了!樱花盛开,一团团,一簇簇,倩影绰绰,翩翩起舞……微风拂过,一片花雨向我袭来,站在飞舞的花瓣丛中,嗅着迷人的花香,不由得惋惜:花瓣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呼吸着春的气息,感受着万事万物的勃勃生机,身体不由得清爽起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浑然不觉中我被春的气息感染,化为一阵春风,吹过高山,吹过原野,吹过树梢枝头……春的美丽尽收眼底!

春天已然来临,万物蓄势待发,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八年级下册语文二单元作文范文 第2篇

水塘,是鱼儿自由嬉戏的家园

泥土,是花儿吐露芳香的根源

大地,是人类生存的家园,永远充满希望

没有友谊,就像一只断翅的小鸟,无法飞翔

没有永恒,就像一只无眼的鱼儿,失去生活

没有朋友,就像花儿没有绿叶,永无芬芳

友谊,一颗真诚而火热的心,永远相依相偎

世间百态,一切只在小小的友情中流淌

美好,人人向往,她是充满青春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追寻友谊的脚步

充满着至诚至爱的梦想

去为自己的未来留下回忆

留下一条无形的线

八年级下册语文二单元作文范文 第3篇

本单元围绕“诗意童年”这一主题, 安排了31篇文章, 其中“一主”人教版教材中课文5篇, 《同主题拓展阅读·校本教材》文章16篇, 《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0篇。

教学这组教材的目的: (1) 让学生通过读书,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童年时光的珍贵, 丰富情感体验, 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2) 通过对比阅读, 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 丰富语言积累; (4) 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设计理念】

以单元主题———“诗意童年”为主线, 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 以“以读代讲、批注式阅读、情感式诵读”为重点, 完成31篇文章的阅读。在分享阅读的基础上, 让学生感受诗意童年的美好和难忘。

【教学目标】

1.读背单元导读。

2.精读《儿童诗两首》, 感知本单元主题“诗意童年”。

3.阅读《主题式·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同主题同步拓展阅读》中的《班长的苦恼》等。积累背诵《童年》。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

2.学会怎样表达诗意童年。

【教学准备】

PPT课件、MP3音乐《童年》

【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自学《儿童诗两首》中的生字、词语, 熟读诗歌。

一、单元导入 (方法:读一读, 背一背)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诗意童年”这一主题单元, 首先我们来读一读单元导读 (出示单元导读:童年, 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 , 那么, 童年是什么呢?让我们来读一首优美的小诗《诗意童年》。

2.诵读单元导读 (全班读、男女生读、个人读) , 进行批注式阅读。

3.背诵单元导读。 (限时 2 分钟)

二、批注式阅读学习《儿童诗两首》, 精读指导《我想》

(一) 导读引入, 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 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 诵读诗歌, 感悟想象

1.读一读:生自由读诗、指名分小节读诗。

2.想一想:想想每个小节写什么。

3.说一说: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议一议: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 为什么?

5.品一品: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屏显:“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如, 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 谈感受。)

6.生展示读, 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 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 回归全诗, 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 边读边想, 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的?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 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 如, “悠呀, 悠———”“长呀, 长──”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 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三、自主略读, 迁移运用

小组内自主批注式阅读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 自读自悟, 理解大意

屏显:1.请同学们进行批注式诵读全诗, 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 概括主要内容。如, “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划出优美的词语, 写上自己的感悟。

3.指名读诗, 交流自读所得, 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 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 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二) 赏读诗句, 学习借鉴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 反复诵读, 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2.欣赏交流佳句。如,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等语句, 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 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三) 比较鉴赏, 模仿习作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默读两首诗, 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感悟。

4.师小结: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 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 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 有一种动态的美, 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5.想一想自己的童年生活, 是否也曾有过无数的梦想, 也曾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 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 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6.生动笔习作, 教师巡视。

7.交流作品, 师生互动点评。

四、同主题阅读链接, 自主略读与分享

《主题式·经典诵读》让我们一起走进《班长的苦恼》 (课件出示) (齐读、对读, 积累背诵) 。

师:请同学们进行批注式诵读, 划出优美的词语, 写上自己的感悟。想一想, 你从哪一句中体会到班长的苦恼的?读一读。

五、总结谈话, 结束教学 (略)

六、作业超市, 课后“延学”

1.搜集歌颂童年的名言或诗句。

八年级下册语文二单元作文范文 第4篇

三、请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14分)

1.用“充”组词并填空。(3分)

(1)( )的阳光和雨水,使植物生长得更快。

(2)服装颜色鲜亮耀眼,( )体现了非洲人民对色彩的喜好。

(3)生活虽然忙碌,但我们过得很( )。

2.按要求写词语。(7分)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语重心( ) ( )步如飞 ( )不可言 手( )眼快

敛( )屏( ) 精神抖( ) 放( )无礼 手( )脚( )

(2)根据提示写词语。(3分)

形容人物外貌的四字词语: 、 。

形容人物神态表情的四字词语: 、 。

十全十美(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 、 。

3.用“√”标出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4分)

(1)欧洲 亚洲 湖州 北美洲 非洲

(2)雄狮 大象 梅花鹿 丹顶鹤 斑马

(3)果断 武断 斩钉截铁 当机立断

(4)粮食 水果 蔬菜 小麦 服装

四、请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这一种境界耐人寻味。(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2.读了《金钱的魔力》这篇课文,使我受到很大的教育。

修改为:

3.读句子,用加点的词写一句话。

无论是乡村、市郊还是城里,到处都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

4.只见大象面对着他,行了一个屈膝礼,好像是在道歉。(照样子,写拟人句)

五、请写出下面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填写序号)(4分)

①动作描写 ②肖像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描写

1.一语未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 )

2.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 )

4.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 )

六、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选自《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半夜,戏院散场了, ,走上了各自 。 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 ,传来一片 。(选自《威尼斯的小艇》)

3.《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小说《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小说《 》。

七、阅读短文,认真答题。(21分)

(一)威尼斯的小艇(节选)(7分)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用横线画出。(1分)

2.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3.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用“ ”一词概括。(1分)

4.联系全文,补充威尼斯的景色或人物的活动。(3分)

我的眼睛忙极了,我看到 ;看到 ;还看到 ……

(二)真理需要坚持(14分)

一天, 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

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吩咐 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

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这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吗?”这名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发布 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许多时候,我们已经接近了真理,但因为缺少自信,而离开了真理。柏拉图坚持真理的勇气就源于对事实的(艰 坚)定信念。通往真理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要想不被假象所迷惑,关(健 键)就看我们是否对真理坚持到底。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一帆风顺”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2分)

一帆风顺: 。

2.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2分)

3.哲学家苏格拉底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为什么拿出一个苹果呢?(3分)

4.读完短文,你觉得坚持真理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会与真理擦肩而过呢?(3分)

5.读完这篇短文,你的感想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下来。(4分)

八、语言实践。(5分)

我们也是国家的小主人,关心国家大事理所当然。我近来搜集了两条新闻,我为你们简要介绍一下。

九、习作天地。(25分)

八年级下册语文二单元作文范文 第5篇

我们要怎么找春天呢?采一朵花?钓一桶鱼?我和弟弟商量了一番,决定出去拍几张照。我们带好各自的相机,一切准备就绪,事不宜迟,快出发吧!一晚的风雨过后,空气十分清新,高高的大树上还沾着几滴露珠,空气中也混着淡淡的泥土芬芳。弟弟一出门就撒腿乱跑,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拥抱春天了。我们一路步行来到滨河大道,哇!真是人山人海,出来踏青的人可真多!有采花的的、打球的,还有放风筝的……为了不让弟弟要这要那,我带着他疾步来到了河边。看!河边的花都开了,金黄的迎春花、粉嫩的桃花……还有许多我叫不出来名字的花。快来看!弟弟的一声招呼,把我从花的世界里拉了回来。过来了!我连忙跑过去。顺着弟弟的方向看去,哇!一只小蜜蜂趴在花蕊中,吮吸着香甜的花蜜。蝴蝶在旁边翩翩起舞,我刚要拿起。我刚要拿起相机拍下这个画面,可弟弟一吹气,把蝴蝶和蜜蜂给赶走了。无奈,我只好拍了几丛花后,又去寻找下一个春天。

咦!那是什么?哦!原来是一片叶子上的露珠要掉下来呀!如果能拍下就好了!还没等我拿起相机,它已经掉进湿润的泥土里了。唉!又没拍成,我就不相信我拍不成,我气得直跺脚。这时,弟弟跑过来拉着我跑到一边:姐,快看这个。我抬头一望,一群燕子围着一棵刚刚发芽的柳树转。这下我可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失误了,我拿起相机咔嚓一声,耶!拍下来了!太棒了!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第6篇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 (20分)

1.给加点字注音。(4分)

荆棘( ) 漂泊( ) 叱( )骂 凌侮( )

隘( )口 山巅( ) 蹲踞( ) 敕( )勒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 (4分)

只有你不肯把我______/在我将要_______的时候/_______我的鼻翼/在我生命如丝的时候/_______着我呼吸

A.忘记 死了 掀动 陪伴 B.抛弃 窒息 掀动 陪伴

C.忘记 窒息 打开 看 D.抛弃 死了 打开 看

3.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各选择一个贴切的比喻,把序号依次写在括号里。( )

(4分)

①这柔和月光下的北戴河, 隐隐约约朦朦胧胧的。

A.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儿似的。 B.像一幅美丽的山水油画儿似的。

C.像一张美丽的山水照片似的。 D.像大连的棒棰岛海滩似的。

②我见过苏州的绸缎,像朝阳、像晚霞、 。

A.像天空 B.像幕布 C.像银河 D.像薄暮升起的轻烟

③警戒的战士走动着,刺刀尖上一明一暗的亮光, 。

A.好像黑幕上缀着的宝石。 B.正像他那双明亮的眼睛。

C.就像一只追绕他的荧火虫。 D.仿佛是天上闪烁的星星。

4.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4分)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嘁嘁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⑤①②③⑥④ B.⑤③⑥①②④ C.⑤③②⑥④ D.⑤①⑥③④

5.仿照下面的句式,在横线上续写两个语意连贯、句式一致的`句子。(4分)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 ;

, ……

二、现代文阅读 (50分)

(一)一道小河 (10分)

平平荡荡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平沙万里――

自由的,

沉寂的,

他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

曲曲折折地流将下去,

中经达高山深谷――

险阻的,

挫折的,

他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我的朋友!

感谢你解答了

我久闷的问题,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

青年的快乐

在其中荡漾着了。

6.这是冰心八十多年前出版的诗集《春水》中的诗句。那时的诗人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天真地,又是苦苦地探寻着世界与人生之谜的谜底。她从生活现象中获得了微妙的生命体悟,并且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你觉得作者感悟到了什么样的内涵?(3分)

7.诗人用“平平荡荡”的河流和“曲曲折折”的河流比喻两种生活现象,一种是 ,另一种是: 。(4分)

8.快乐是一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愉悦惬意的感受和状态;快乐是一种美德,是对生活的坦然和热爱。请你结合诗歌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3分)

(二)秋雨声声(8分)

傅天琳

窗外的雨声,

淅淅沥沥地说个不停。

窗内的语声,

叽叽咕咕地说个不停。

窗外的说些什么?

问那树,那花,那小溪;

窗内的说些什么?

问这笑,这吻,这眼睛。

窗外和窗内都说了一夜,

雨声和语声融合着梦境。

天边的霞光哟脸上的红晕,

化一朵神女峰前飘飘的云……

9.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第一节把窗外雨声和窗内语声加以对照,以此笼罩全篇,统率全诗。

B.第二节中,没明写说话的具体内容,实暗写说话内容。

C.第一节写雨声、语声的热闹,目的是以动衬静,以写出夜半恬静的气氛。

D.本诗的目的是写人与人之间的融洽感情。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诗题“秋雨声声”让人联想到秋雨中的人语,以秋雨的细腻连绵写出窗内人的甜蜜的情感。

B.第二节中,作者虽没有正面回答说些什么,但从树、花受到雨水的滋润中,可见笑、吻给对方心灵的慰藉。

C.诗句“天边的……飘飘的云”把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写,用大自然的美衬托人的美。

D.雨声和语声融合的梦境即指第二节中表示亲密感情的笑、吻、眼睛。

(三)《星星和花》(8分)

一对可爱的姐妹,

大自然――母亲把她们养大。

天上的花叫星星,

地上的星星叫花。

彼此虽隔天涯,

却有着同样的色香。

星星的亮光,花儿的笑,

交映在中宵的良辰。

当东方露出鱼肚白,

当天上的花终于凋零,

看哪,一滴滴晶亮的白露,

人间的星星泪珠儿盈盈。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武继平沈治鸣 译)

11.带着感情默读全诗,分别用“/”和“・ ”直接在上文的最后一节标示出它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12.有人说,这首小诗艺术上最成功的地方是它新奇的想像。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加以说明。(4分)

(四)思 念(24分)

舒 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有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3.用“/”标出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6分)

①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②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③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④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14.这首诗有朦胧、深远的意境,这种意境是怎样产生的?请说说你的理解。(5分)

15.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16.诗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4分)

17.这首诗表达了女诗人什么样的情思?请谈谈你的思考。(5分)

三、写作(30分)

1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们一直在追问、在寻找。其实,幸福原来就是父母给你的一杯清茶,老师给你的赞许的目光;幸福原来就是你给别人的一声喝彩,你对别人的一次宽容;幸福原来就是亲近自然的经历,战胜自我的心路……

请以“幸福原来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猎豹快速奔跑是长处,羚羊灵活跳越是长处,大树参天、小草铺地也是长处:每个生命都有长处。聪明好学是长处,朴实勤劳是长处,孝敬父母、善于合作也是长处: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一种长处都值得我们欣赏。

请以“长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选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

要求:①请先写出完整得题目。②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1.略 2.B 3.A;C;B 4.B 5.示例: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

二、(一)6.要点: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的快乐在其中荡漾着了(或生活中有坦土途,也有坎坷);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快乐面对。 7.生活中的坦途);生活中的坎坷(意近即可) 8.提示:扣住“愉悦”、“惬意”、“坦然”、“热爱”中的一点作答即可

(二)9.C(提示:诗中并未点明“夜半”时间) 10.D(提示:人们用笑、吻、眼睛来表达感情,“梦境”应指诗中没写出的对幸福的追求、憧憬等) (三)11.示例:当东方/露出/鱼肚白,当天上的花/终于/凋零,看哪,/一滴滴晶亮的/白露,人间的星星/泪珠儿/盈盈。理由:每句三次停顿,读来有节奏感,能体现诗歌的音乐美;把重音标在动词和形容词上,强调了星星消失,花儿承露的形态变化,渲染了诗中的悲剧美。(3分,节奏划分1分。重音不独记分,与理由阐述能自圆其说2分。) 12.略 (四)13.①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②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③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④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14.这首诗扑面而来的是“挂图”、“代数”、“琴”、“桨橹”“蓓蕾”、“夕阳”等意象,它们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和“思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诗产生了朦胧深远的意境。 15.比喻,通过比喻表达出了时间的缓慢和距离的遥远。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引发心里的焦灼感和迫切感。 16.这种思念已深人心灵,深入灵魂。 17.示例:因思念而产生的焦灼、烦躁、惆帐、失意等情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训练 第7篇

一、基础知识平台(16分)

1.看拼音写汉字。(4分)

tuì()尽污huì()bânɡ()射

罪niâ()踌chú()蜿yán()

zhàn()开执niù()

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释词语。(4分)

由于靳尚等人的谎言欺骗,群众不明真相,以为屈原真“疯”了,宋玉也趋.炎附势而去,只有侍女和弟子婵娟对屈原的品格笃信不移。.......

(1)趋炎附势:

(2)笃信不移:

3.判断正误(4分)

(1)鲁迅在《雪》中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了作者称赞的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

(2)高尔基用充满激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海燕勇敢的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3)《浪之歌》中,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

(4)《雨之歌》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文中记叙了发生在雨天里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4.名句积累(4分)

春天是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咏春的诗篇,请写出两组咏春的名句。

二、综合性学习实践(44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海燕》选段回答问题。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文中画线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些动词运用得好,请把它抄写在下面,并简析运用这些动词的妙处。(4分)

2.“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具有怎样深刻的寓意?(4分)

3.面对暴风雨,勇敢的海燕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那么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你是怎样做的,请用一组排比句来表述。(4分)

4.请写出高尔基自传性三部曲。(2分)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26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风景在心

①风景是水光山色,也是一种精神。三峡的神女峰,黄山的天都峰,庐山的小和尚拜月„„每一处景点无论其大小都有个传说。那矗立的奇峰怪石本是鬼斧神工,而那寓意深刻、妙趣横生的故事则是人类的情结。很难想象,没有传说的风景会是怎样的黯然!也很难想象,见了灵动的景物不去寄托情思的人是何等木然!风景因人的创造而变得神奇。人因风景的陶冶而变得滋润。

②苏东坡贬谪海南,见海南人衣者竹皮,食者竹笋,庇者竹瓦„„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耶!由好奇到称颂到喜爱。“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竹在苏东坡心里不止是自然景物,已化作了一种精神风光。竹在世人的眼中也崇尚为君子。南岭的狗很难见到下雪,所以,一旦遇见天降瑞雪就惊慌,狂吠不已,而柳宗元便将粤犬吠雪作为一大风景寄给友人„„而此时的柳、苏二人正遭贬谪、寓居穷乡。

③风景是精神的诠释。即使最落魄的时光里或最偏僻贫困的地方,总也有一二处风景点缀生活,让人可以赏可以慰。

④在山区扶贫的日子里,生活清苦,没有娱乐活动,电视也会因停电因山高而看不成。每日三餐吃干饭,那饭是早晨用蒸笼蒸熟,而且隔天的饭都在早上蒸

好,凉在簸箕内。干了浆的饭硬邦邦的难以咽下。所以,日子过得沉闷。然而,住所外勃然出的几丛甜竹,竹干高大,笔直的刺入云端。在寂寞的时光里,注目那几丛甜竹,其感觉不亚于见到了泰岱长松,潇湘修竹,匡庐飞瀑,太湖明月,峨嵋古雪„„品尝一抹嫩绿,精神为之一振,点燃意趣。有时站在竹荫下,目光顺着竹子伸向天宇,阴天心逐流云,晴日心遨太空。如果专注于青竹所指的那方遥远而又逼近的苍穹,心愁淡释,会萌生出振翮高飞的意愿。转而便想:我所住的时日不长却深感寂寞难耐,而生于斯长于斯的山里人呢?继而又慰:此处风景都市未必能有,此时心情从今往后不会再来„„霎时,胸怀如去茅塞,陡见清朗,心底也生出稍许惬意„„

⑤每遇我伫立竹下,心思宁凝时,老季就会粲然一笑。“生活不习惯啊!”我则不敢承认。老季是上海知青,在这山沟里生活快三十年了,全县只有寥寥几个还扎根着,他是其中之一。他不仅不觉得寂寞,而且非常乐观,不再回忆上海的往事,甚至不说上海话,一口地道的当地语音。老季当初也许比我更寂寞,更枯燥,然而,他娶了妻子,生了儿子,寂寞的生活被他营造了两处风景:享受妻子的温柔,亲抚小儿的娇嫩。心底的爱耶、乐耶、忧耶、恼耶皆倾注有处,清苦便浑然不觉了。每遇乡政府休闲,老季便推出那辆又重又笨但在山乡路上可以不惧坎坷的老式永久牌载重自行车,去朋友家的山上采茶叶,或摘毛栗,最无聊的时候,他也会坐在电视机前用心调试„„今年春节,老季把年逾古稀的父亲从上海接到山旮旯里来住。这位在大都市里泡了一生的老人,居然说这地方好,清静,空气新鲜,没有噪音,没有污染。老人怀揣一架收音机听天下新闻,夕阳西下时分,漫步于山间幽径,田野阡陌。山风悠悠,满目苍翠;宿鸟归林,播撒一行行歌声„„这是上海都市无法撷取的情调。老人乐不思沪,忘情于独具韵味的田园。而每见季氏父子的乐观笑容,我心头也豁然亮起一片旖旎的风光,随之陷入沉思默想之中:哦,哦,“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⑥我又想起我的一位老师。他老年中风,半身不遂,其妻每于晨昏便搀扶着他沿着校园的小路走动。老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师母每天教他重新学说一二三,认字读词。老师的儿子是个愚型儿,一个记不清楚,一个不会记忆,父子俩也常坐在一起扳手指头。每当出现这情景,师母的心情特别愉快,她的儿子终于可以为她分承一份重负,她的丈夫终于可以跟儿子比划了。在她眼里儿子、丈夫是她一生中无法再找到的好风景,而老师和他的儿子呢?不也是由她这片无比珍贵的风景养育着么?

⑦风景是美,但风景不止有青山绿水、动物、植物,也有风暴、地震以及天外来物„„因其丰富复杂才多姿多彩。彩虹和雨水是孪生的,没有雨水就没有彩虹,有了彩虹雨就有色彩。

⑧人若能对所面临的都视作风景,静心接纳,安抚就在其中,欢乐也在其中。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惬意()寥寥()..

旖旎()坎坷()..

2.第①段“风景是水光山色,也是一种精神”,为什么说风景“也是一种精神”?

(4分)

3.苏东坡、柳宗元遭贬时亦有其风景点缀生活,使当地风景因有人的参与而变得灵动生辉。请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因有人的参与而成为旅游胜地的人文景点(一二例即可)。(2分)

4.文中④⑤⑥段叙述了几个事例,请简要概括。说一说这几个事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5分)

5.老季是上海人,但生活在偏僻的山沟也是自得其乐,从老季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6.你怎样理解第⑥段中画线一句话的含义?(4分)

7.读罢全文,你怎样理解文题“风景在心”?(4分)

(三)文学放飞(4分)

痛苦和磨难造就伟人,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为哪几位伟人写了传记,其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人,为什么?

三、作文(40分)

题目:生命

提示:可以“生命”为题,也可按你要写的内容,在“生命”两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如:“热爱生命”“有价值的生命”“生命的宣言”等,然后按自拟的题目完成此文。

作文要求:要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1.褪秽迸孽躇蜒绽拗

2.(1)趋炎附势: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

(2)笃信不移:深信不疑。

3.(1)√(2)√(3)√(4)×

4.(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一)1.抱,摔到,摔成。

这些动词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和行为,写出了风的猖狂的气焰,海浪与狂风生死搏斗的激战场面,以壮阔的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

2.比喻、拟人、反复。

寓义: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有着坚定不移的必胜的信念。

3.略(能从不同的角度,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表述自己对人生暴风雨的态度即可)

4.《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1.qiâliáoyíkě

2.能成为风景的地方,往往不在于它的自然美,往往含有人文精神。

3.岳阳楼、寒山寺、滕王阁。

4.三个例子,①在山区扶贫的日子里,清苦的生活,没有娱乐,心中寂寞,然而有修竹为伴,胸怀顿时开阔,清朗见底。②上海知青老季扎根此处,寂寞、枯燥的生活浑然不觉,因他有两处风景享受:爱妻的温柔,亲抚小儿的娇嫩,继而又接在沪的父亲,父亲则忘情于独具韵味的田园。③一位老师照顾老年中风、半身不遂的老伴和愚型儿子。

共同点:三个例子都是因为自己的创造丰富而成了风景,同时因风景的陶冶而滋润了心田,面对困难,坚韧、快乐、美好的精神才是最美的。

5.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6.人才是最好的风景,对于师母而言,老师、儿子,是她的风景,在培育风景的过程中,自己也成了最美、最珍贵的风景。

7.风景是情思的寄托,悲观的眼睛看到靓丽的风景也是灰暗的,乐观的眼睛看到黑色的风景也是炫目的,风景其实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

(三)《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

喜欢贝多芬。为他独特音乐天才所折服,也为他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崛起而折服。

八年级下册语文二单元作文范文 第8篇

米勒教授把我从柏林特格尔机场接到住处已是晚上11点多了, 为我和房东贝克太太互相介绍后便告辞离去。贝克太太领我看了一下厨房、客厅和浴室等共用的生活设施后, 把两个大纸袋放到我租住的房间的墙角, 告诉我其中一个专门放废纸, 另一个装用过的饮料瓶罐等, 其他生活垃圾则放到厨房的垃圾筒内, 装满后放到门外由管理员收走。这是我抵达德国的当晚接受的一次环保教育。

我每天去学校途经的选帝后大街是柏林最为繁华的商业街, 就像上海的淮海路和北京的王府井, 而从这里仅仅再步行十分钟, 就进入了Tier Garden, 一个占地几千亩的原生态林区。林区内茂盛的树木遮天蔽日, 繁密的花草争奇斗艳;鸟雀于花木间自由地鸣唱, 野鸭在湖泊中悠闲地游荡, 时逢秋日更是色彩斑斓, 美不胜收。我专门去了几次都逢阴雨, 未能尽兴。而我学习的学校就坐落在选帝后大街边上, 离这一片原始林区只有百步之遥, 于是后来去学校时便随身带着相机, 当看到窗外天色转晴、阳光普照之时, 就匆匆锁起资料, 出门一头扎进这清新的大自然中。

德国有近2000个这样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在柏林这个欧洲最大的工业城市, 有四分之一的面积被森林、湖泊和公园覆盖, 而这个地处市中心商业黄金地段的天然林区在世界大都市中都是极其罕见的。它是一个天 然大氧吧, 净化着城市的环境, 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空气。

复印资料时, 我注意到纸张都是再生纸, 远不如国内的光洁厚实, 但毫不影响复印的清晰度和使用。在德国的造纸工业中, 废纸的再利用率已超过50%, 达到350万吨左右, 这意味着每年节约了相当于5000万棵树木的原料。在超市购物后, 购物袋需花钱购买, 这样市民手中的购物袋便会被多次使用, 减少了一次使用后即丢弃的浪费。地铁站和商场内的电动扶梯是感应的, 有人踩上去即刻启动, 没有人时戛 (jiá) 然而止, 避免了不必要的电耗。便桶的冲水箱比国内常见的规格要小, 但设计的出水力度极强, 犹如洗衣机内的水流上下翻腾, 这样就只需要国内水箱一半的水量便足以将便桶冲洗干净。还有一种放水量可以手控的设计, 一按就冲, 抬手即停, 无须一次放光一箱水。此外, 早在20世纪90年代, 德国政府就要求所有机动车辆安装废气催化装置, 并提倡使用无铅汽油, 因此在柏林车水马龙的大街上, 几乎闻不到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味。在柏林两个月的学习和生活中, 我只要稍加注意, 便可发现环保的理念渗透在这座欧洲大都市的方方面面以及市民自觉的日常行为规范之中。

(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自主阅读》,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八年级下册语文二单元作文范文 第9篇

[关键词]读写结合写作目标课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11

语文教学历来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但现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隔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呢?

“写和读密切相关。它们各自的过程并非孤立地发生发展,而是互相作用、互相转移的。”我们的教材虽然把阅读和写作分开,但它们实际是紧密连结的,有着共同的过程。“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以学习阅读为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阅读教材来指导学生写作。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为例,笔者在学期初就思考着如何构架课文阅读教学和单元写作目标之间的联系,在备课过程中心中始终牵挂着单元写作目标这个“纲”,在具体的教学中适时调整自己阅读教学的步骤及相关内容。以下便是笔者践行读写结合,将单元写作指导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的几个方法。

一、水到渠成,课后归纳总结写作方法

当写作目标与该单元课文的教学目标有一致之处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文阅读教学结束后来个“顺水推舟”,水到渠成地将其作为写作方法传授给学生。

比如,第一单元的写作目标——记叙的线索。它包括以下内容:

1.记叙文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2.记叙的线索可以是人物、事件、一个具体的事物、情感的发展变化等。

3.写作时可以设计明、暗两条线索。

4.记叙的线索应该隐含在文章中,与文章内容吻合。

其中第三点提到记叙线索可以设计明、暗两条线索,这也是该单元第一课《藤野先生》的一个重要的写作特点。《藤野先生》的叙事线索有两条,一条是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另一条是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已经讲解清楚了,那么在总结课文内容时,就可把它作为写作方法直接传授给学生。等进入单元写作训练时,学生对这一方法也就驾轻就熟了。

二、移花接木,将单元写作目标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有些单元写作目标可能不是课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但它与课文内容又有一定内在的联系。这时需要教师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给予“植入”,也就是将写作训练目标部分迁移到课文阅读教学中。

如第六单元的写作目标——学写游记。具体要求是:

1.写游记要写清楚游览的经过,以游踪为线索。

2.在写景时,可以移步换景,也可以定点观察。

3.游记要注意详略得当,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

4.还可以适当介绍与游览地相关的知识。

该单元的四篇文言文以游记为主,但很难说以上四点是它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毕竟又是文言文,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很容易忽略其写作方法的指导,那么就可能错失很好的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的良机。

因为有了单元写作目标这个“纲”,所以笔者从一开始备课的时候,就在寻找它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契合点,最后发现完全可行。就单元写作目标的第一点而言,要写清楚游览的经过,以游踪为线索。柳宗元写《小石潭记》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的:“从小丘西行……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潭中鱼……潭西南而望……坐潭上……”其中既有移步换景也有定点观察。教师可以边讲授课文内容,边补充说明这便是游记的写法之一——交代清楚游览的经过。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单元写作目标也迎刃而解了。

再举写作目标的第三点来讲,游记要注意详略得当,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我们可以举《满井游记》为例,课文对满井初春的景色进行了细致描写,尤其是山光水色,最后作者用一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画龙点睛地表明了自己對初春景色的喜爱。如果仅仅依据教参的要求,只要解释清楚这议论语句的内在含义即可。但如果教师能把其作为游记的写法之一传授给学生,这既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又部分完成了单元写作目标,何乐而不为呢?

可见,只要教师心中有写作教学这根弦,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将单元写作目标这朵“花”移植到课文阅读教学这棵“树”上,那么植根于课文阅读教学的写作指导必将“盛放”。

三、深入挖掘、提炼、归纳和总结

教材编者在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里都附上了“写作导引”,它一方面简要介绍单元写作的要求,另一方面还结合具体的课文篇章加以举例分析。这样理论和实践结合,学生的确容易理解和体会。但仔细研究:“写作导引”里所举的课文实例是有限的,有些甚至是“过时”的。那么,是否可以引用单元课文内容来作为写作指导的实例呢?回答是肯定的。

以第四单元为例,其写作目标是: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具体要求为两方面:其一,写记叙文时,往往要在一些重要的地方加入适当的描写。描写能让文章更加具体、生动,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还可以突出重点和中心。其二,在记叙文中适当加入抒情,能使作者的情感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为了说明描写的作用,教材以冯骥才的《泥人张》(第四单元)为例,即作者通过对“海张五”的外貌、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目中无人的恶霸形象。对于抒情的作用,编者以朱自清的《背影》(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文中几句简短的抒情,道出了作者的追悔、思念,及内心的五味杂陈……

如果教师仅是把这两个案例和学生交流或解读一遍,学生对写作要求的理解很难说是深刻的。其实,我们阅读教学的课文资源既丰富又鲜活。

就这个单元而言,教师可以举的课文实例是不少的。《云南的歌会》中作者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分别侧重于人物、环境和场面的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欣赏和赞美,其中对人物(年轻女子)的描写是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

还有《端午的鸭蛋》中的“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句,一个简单的动作细节描写就把吃鸭蛋的动感和快感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语言诙谐幽默,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和自豪。而《春酒》中描写和抒情的语句更是俯拾皆是。结尾“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可见,这些记叙类文章中描写和抒情的手法都运用得十分巧妙。教师可采用串讲的方式,将其写法加以提炼、归纳,经整合后传授给学生。比如,以《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春酒》中有关描写的语段为例,告诉学生记叙文中描写所起到的作用,也可以举《端午的鸭蛋》《春酒》等中有关抒情的语段,和学生阐述记叙文中抒情的意义所在。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写作技法的认识,而且也是对文本的又一次解读,可谓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我们的语文教材在与时俱进,无论是作为阅读教学的课文篇目,还是单元写作设计都在改变,日趋完善。而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也必然是一种趋势。针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笔者先摸透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再将单元写作目标分散、渗透到单元课文阅读教学中,或是根据单元写作目标的要求,对单元课文的相关写法做提炼和整合。这样的过程算是读写结合的一个有益尝试吧。

[参考文献]

[1]黄厚江.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M].苏州: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2]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中华书局,2015.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10篇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29、《数星星的`孩子》

第 一课时

范庄学校 主备人:杨荣芬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29、《数星星的孩子》

第二 课时

范庄学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30、《爱迪生救妈妈》

第一课时

范庄学校 主备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30、《爱迪生救妈妈》

第二课时

范庄学校 主备人:杨荣芬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31、《恐龙的灭绝》

第一课时

范庄学校 主备人:杨荣芬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31、《恐龙的灭绝》

第二课时

范庄学校 主备人:杨荣芬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32、《阿德的梦》

第一课时

范庄学校 主备人:杨荣芬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 语文园地八-我的发现 》

第一课www.wenku1.com/news/55CE9DC646E84471.html时

范庄学校 主备人:杨荣芬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日积月累》

第二课时

范庄学校 主备人:杨荣芬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 口语交际 》

第三课时

范庄学校 主备人:杨荣芬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展示台 》

第二课时

范庄学校 主备人:杨荣芬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11篇

本单元课文是以走近科技世界为主题编排的,生动的文字,精美的插图,可谓图文并茂,篇篇文章引人入胜;茫茫的夜空,璀璨的群星,那个数星星的孩子能否数的清?移居到月球,旅游在星空,这难道仅仅是阿德的梦。几面镜子聚拢微弱的烛光,昏暗的房间,顷刻变得明亮!不可一世的恐龙巨大而凶猛这庞然大物,缘何今日无影无踪?一个个奇特的大问号,吸引着孩子们,也等待着我们和学生一起去朗读课文,感悟语言,探索发现。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47个生字,会写43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分角色读课文。

3、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4、在朗读中感悟,并注音积累词句。

5、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筋,多动手,善于发现的意识。

6、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7、有科学幻想意识。

三、重点,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悟积累词句。

4、多动脑,动手,善于观察思考。

四、课时安排

数星星的孩子2课时

爱迪生救妈妈2课时

恐龙的灭绝2课时

阿德的梦1课时教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二单元练习2 第12篇

(二)命题人:王玉堂

审题人:王锋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璀璨()鞭挞()褪尽()翡翠()....长xū()短叹

千山万hè()xī()利 罪niè()2.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题。(4分)

大地是人类生存的永恒根基。人在大地上生活着,人类的喜怒哀乐均是大地给予的。不管是严寒的冬季,还是 ① 的夏日,人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大地千姿百态的美丽,一幅幅风景秀丽的图画——寒冷严肃的冬雪图,② 的迎春图,随意洒脱的夏绿图,③ 的秋收图——更是点缀着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④。

⑴在①、②、③处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

⑵请从下列各句中选一句填入④处横线中,使文意连贯自然。(2分)A.岁月被变得多情多趣,有滋有味。B.多情多趣,有滋有味的岁月形成了。C.使岁月变得多情多趣,有滋有味。D.岁月成了多情多趣,有滋有味的了。

3.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又认识了几位中外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又让我们的思想和心灵经历一次洗礼。请你从中选择一位,写几句话(其中包含作家、作品、阅读后的感想几个要素)。(2分)

4.按要求填空。(4分)

⑴ 风声一何盛。(刘桢《赠丛弟》)

⑵,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⑶ 春天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试写出有关春的诗句。

如:(作者)说:。

(作者)说:。

5.联想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为了塑造更好的企业形象,打了一则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请认真品味这则广告,回答下面问题:(4分)

(1)广告中的“联想”一词,有哪两个方面的含义?

(2)请你说说这则广告妙在哪里?

6.星期天,肖林到济北公园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济北公园怎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肖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2分)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7——11题。(14分)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7.作者写“江南的雪”,是写的眼前的景物,还是回忆中的景物?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2分)

8.在第四段的开头,作者用了“但是”一词,请你说说作者这样用的用意。(2分)

9.作者对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各有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4分)

10.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了塑雪罗汉,试分析两文的写法有何不同?(2分)

11.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不少于50字)(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2——15题。(12分)

下雪了。

这是北方的雪,下得很大,寿命很长,长得像长白山的梦,长得让兴安岭的大森林开几个月的梨花。

铺天盖地的大雪,瞬间便染白了北方的一切,给南方人的口头文学丰富了许多传说、许多神话,北方成了寒冷和洁白的代名词。

雪无声无息的飘落着……给小河捎来一面光滑透亮的镜子,给橡树林围起了一条温暖似棉花似羊毛织成的大头巾。森林里的音乐家远走高飞了。几个猎人从雪地上走过,悄手悄脚,只留下两行沉默的脚印。雪是天公送给北方冬季不可缺的礼物。雪本来并不是粉饰这世界这生活的,可雪毕竟掩藏了许多陷阱许多沟壑许多垃圾,好似这世界并不存在任何暗算、任何污浊、任何朽败。

雪的出身洁白无暇,白得耀眼,洁得令人陶醉。生活的辩证法既是相辅相成又是相反相成,越是洁白的东西越容易显现出被沾染的黑污,越是容易被黑污沾染。

雪是诚实的,却也充满着欺骗,或许是由于人们受现象蒙蔽而自欺欺人。你看雪多像鹅毛多像棉絮,给人们目光的感觉是无比温暖的。可是你不能去触摸,它欺骗不了手感,雪给手指的信号是寒冷是冰冻是战栗。

雪的形象和生命往往存在于瞬间,当三月的阳光投射到北方的大地,雪渐渐地化为一池一池的春水。可是雪对自己的死亡一点也不遗憾,它用灵魂和另一种生命去灌溉土地,去滋润五谷,去换取丰收。所以,雪也是无私的,雪是奉献者。

12.文章开头从哪几方面来写北方的雪?(3分)

13.写雪“铺天盖地”“洁白”“似棉花似羊毛”有何作用?(3分)

14.雪“用灵魂和另一种生命去灌溉土地”,这“灵魂”、这“另一种生命”指的是什么?(3分)

15.本文紧扣“雪”字,写雪,议雪,以雪寄情,寄托了怎样的情?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2——15题。(14分)

①雨,来自天国,是有灵性的。②“山色空濛雨亦奇”,那只是属于西湖的;“小楼一夜听春雨”,那只是属于江南的;“渭城朝雨邑轻尘”,那只是属于关中的。可我生在北国,有雨的日子并不多,因此一下雨就有一种窃喜的感觉。

③春天的雨是()的,也是吝啬的。“像牛毛、像细丝……”,那是艺术家的感悟,我没有这种感觉,但我很欣赏无声润物的轻柔,它好像怕搅扰甜..睡中的人一帘春梦,好像怕抹淡了粉红色春花的娇容。风也识趣,斜牵丝雨潜....入大地而不动其形,听它轻叩小窗而静止于耳,若有若无,似隐还现。竖耳潜听,莫非是仙女抚动了她的瑶琴?“此曲只应天上有”,如杜少陵闻之,怕也会这么说。

④夏天的雨是()的,虽无“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霸气,却如安塞腰鼓,动则声势喧天。看火蛇裂破长空,漫天爬行;屋檐挂一壁明晃晃的水幕,洁白清亮。雨落尘埃,只感觉地下的水往四下里挤,向上翻卷的水花让人有些悚,正如老舍所说“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收则一滴也无,很有些北方汉子的豪爽和干脆。

⑤秋天的雨是()的,它没有“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的隐晦,却耐性十足。迷茫茫的雨包裹着白茫茫的花,宛如祁连山上的皑皑白雪,但有了风,“雪”便舞起来,前浪刚起后浪便压过去,宛如仙女踏云飘然而至。有人说:秋雨是冬天的哭泣。可我说:秋雨是醉人的,你不见老农额头的皱纹正是因为经雨而展平吗?

⑥冬天的雨是()的,虽稀少却耐人寻味。虽说只有皑皑白雪才能展现出北国的雄浑与沉稳——因为那是北方独有的精蕴,可大自然就是这么奇怪,有时的晴空丽日,忽一片风裹云而至,雨中夹杂着雪粒,顷刻间为大地铺上一层银装,然而就在你一眨眼间,又化为乌有。

⑦雨,来自天国,洒落心头,它是有灵性的……

(选自《语文报》)

16.将“狂放”“迷人”“冷峻”“喜悦”归位于文中括号,其顺序是怎样的?(3分)17.品读第③段,简答(注意加点的词语)。(4分)①具体写春雨“轻柔”的句子是:(2分)

②“风也识趣”的实际意义是:(2分)

18.细读第④段,用文中的两个双音节的词语概括夏雨的特点。(2分)

19.第⑤段中的“雪”打引号的作用是什么?它实际指的是什么?(3分)

20.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许多美点,请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三、写作(40分)

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情当你亲临其境之后,往往思想受到启迪,身心感到愉悦。偶然忆起,就如品香茗,又如含青榄,清香久远,令人难忘……

请以“ 值得品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名。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练习

(二)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càn tà

tuì fěi 吁 壑 犀 孽(4分)

2.⑴①炎热(或酷热)

②温暖柔和(或活泼鲜亮)

③富足从容

⑵C(4分)

3. 只要句子通顺,言之有物即可。(2分)

4.略(每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3分)5.(1)一指一种电脑品牌,另指一种想象力,思维方式。(2)一语双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难以忘怀。(4分)6.你这个孩子太不懂礼貌了!(2分)

二、现代文阅读

7.主要写的是回忆中的景物。“我可记不真切了”。(2分)8.作者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2分)

9.对江南的雪的感情是在赞美中流露出些许遗憾,对北方的雪的感情是在竭力赞颂中将它比作雨的精魂。因为北方的雪有着与江南的雪不一样的美丽,这种美是经过磨炼并能保持长久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了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2分)10.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仅仅是一笔带过,而作者在《雪》中却对塑雪罗汉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3分)11.略 语句要通顺有序。(4分)

12.从两方面来写,即:雪下得大,寿命长;洁白。(3分)13.为下文议论“掩藏陷阱”“被黑污沾染”“欺骗”作铺垫。(3分)14.灵魂是指雪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另一种生命是指雪融化后的另一种形态“水”。(3分)

15.本文紧扣“雪”字,写雪,以雪寄情。文章一开始,作者就以优美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北方冬天美丽的雪景,雪下得大,“铺天盖地”,雪中的小河、树林是那样的洁白,飞鸟、猎人是那样的沉静。接着围绕着“雪”展开议论;洁白的雪容易被黑污沾染,诚实的背后也有欺骗。作者由“雪”悟出了社会和人生的哲理。最后以雪寄情,表现出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在文中作者写雪是为了写人,在写雪中寄托着对人的思考,对人的分析和对人的评价。只要意思到即可(3分)

16、迷人 狂放 喜悦 冷峻(3分)

17、①它好像怕搅扰甜睡中的人的一帘春梦,好像怕抹淡了粉红色春花的娇容。②指微风轻拂、温馨柔和。(4分)

18、豪爽、干脆(2分)

19、表特殊含义(2分)

20.从修辞和句式答题即可(4分)

三、写作(40分)

八年级下册语文二单元作文范文 第13篇

一、复习的目的要明确

复习的目的是通过知识的复习与整理,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沟通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但是,复习却不能理解成简单地重复的学习,或者是大量的练习。复习应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复习时要有深化和提升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案例】二年级下册《数运算》单元复习涉及数运算的主要两个单元的知识,一是《有余数的除法》,二是《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我听过一位教师这样上课:课上发给学生一张练习纸,做一题讲一题,到最后,很多学生明显地已经浮躁,不愿意听了。而另外一位教师却独立放手,先让学生对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梳理,还要比一比谁整理得又多又全,这无异于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最后学生整理出这样的表格:

学生自己尝试对知识进行复习与整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由厚到薄”的提炼过程,学生对知识复习与整理全过程的参与,有利于形成学生综合的学习能力。这也正是数学知识复习与整理活动过程中所体现的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复习目标要明确

复习课目标的制定比新授课更重要,既不能照搬新授课的目标,也不能照搬课标要求,因为课标是完成学业后要达到的要求,不适合单元复习课或者是专题复习课,缺乏可操作性。再者,目标的制定要与习题一致,即目标设置后要有所评价。复习重点也要在目标中体现。

【案例】二年级下册《数运算》单元整理这一课,课堂目标就是通过整理复习,让学生明晰算理、算法,会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算理、算法,初步学会估算,会用估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教师设计了完整的练习纸:

通过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针对性的习题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发挥了习题的反馈作用。习题形式的变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依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将知识前后连贯,理清知识点,扩大知识面,形成知识链。

三、理清整理复习的流程

复习课的教学流程应该十分非常清晰,第一,知识点梳理;第二,基础题巩固;第三,易错题辨析;第四,拓展题提升。

首先引领学生在课前自主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知识点的梳理,然后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后进行有针对性、综合性、拓展性的练习。使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构建起了知识网络体系、在练习中加强了知识应用的训练。通过易错题的辨析让学生进一步强化知识点。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明白对某一类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不仅是一节课,而应该是一个过程,就像《数运算》单元整理一样,知识点比较多,对知识应用的范围更是非常的广,需要让学生掌握的东西很多,一节课的时间是绝对不能完成全部复习任务的,教师千万不能心急,企图在一节课上解决所有的问题,只能导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所以教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复习计划,将全部内容安排在几节课中完成,每节课分别完成什么都要精心设计。教师要下足功夫钻研教材,构建起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对学习的重点难点了然于心,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心中有数;有很多教师上复习课不备课,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复习课备课需要比新授课更用心、更用功,否则就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案例】在《数运算》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有余数除法经常会出现哪些题型呢?

生1:口算题、竖式题……

生2:找规律题,比如△○□△○□△○□……照这样排列,第几个是(),第几个是()。

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当学生对一个事物充满兴趣时,他的感觉会变得敏锐,想象会变得自由,思维会变得活跃,构成了自由创新的心境,学习就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创造力。先是学生对常见的题型进行回顾,然后教师呈现例题,都是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的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在分析错因的过程中,寻找正确的解题策略。而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既发展智力,又提高能力,使复习课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获得实效。

四、复习课的误区

1.重复上课

简单地把上过的课再重复一次,缺少对知识的有效整理、更缺少对知识体系的建构贯通。这样就无法提升对知识的理解。

2.教师包办

不敢放手,仍然是一问一答,甚至教师直接代替学生在思考,完全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这样就导致学生的能力难以提高。

3.环节琐碎

讲一点练一点,难成体系,不能整合,同时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

4.练习盲目

缺少深入的研究与思考,这样就难以实现对知识应用的有效训练,制约着课堂内涵的丰富和效率的提高。

八年级下册语文二单元作文范文 第14篇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戏剧单元。学生对戏剧这种文学样式的了解相对缺乏,但对影视作品却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还是影视或影星迷,这就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切入口。教学时可先从师生都熟悉的一部影视作品切入,然后引出剧本的写作,介绍剧本的特点:有高度集中的矛盾冲突,跌宕起伏的情节结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本单元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为: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与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开展,把握剧本在语言运用、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上的特点,加深对现实人生的了解与体验,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均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日出》是戏剧大师曹禺的一部力作,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成就与创作风格。《钦差大臣》是俄国杰出戏剧大师果戈理的代表作,它所揭示的结构性腐败被称为“绝对的、永恒的、世界性的邪恶”,因而超越了时空,至今回响不绝。《放下你的鞭子》是我国街头剧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之一,产生过巨大的历史作用。这三个剧本,横跨中外,风格各异,有助于学生认识多样的人生和多样的文化。学生对本单元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较为陌生,教学中应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手段(幻灯片、录像)帮助学生了解作家生平与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全剧剧情,鼓励学生多渠道地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戏剧的特点,也为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戏剧作品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要通过分角色表演和课本剧排演,让语文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让学生深入体会戏剧冲突和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在活动中体味探究与创造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的基本特点:激烈的戏剧冲突,凝练的戏剧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

2.通过戏剧排演的指导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合作意识。

四、课时分配

本单元总课时为10课时:《日出》3课时,《钦差大臣》3课时,《放下你的鞭子》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写作1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

《日出(节选)》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日出》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和考虑戏剧特点的前提下,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排演课本剧的形式组织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阅读、探究的兴趣;二是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了解作家、作品和有关剧情,在丰富学生戏剧知识、帮助学生解读课文内容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一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审美愉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的语言特点,特别要了解课文是如何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的。

2.从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出发,把握作者憎恶腐朽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课本剧的排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戏剧特点,培养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家作品

(二)讨论感知戏剧情节

请几个同学口述课文梗概,互相补充和订正,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讨论探究

1.课文主要的戏剧冲突是什么?是怎样发展的?

2.从这几次矛盾冲突中可以看出黄省三怎样的性格特点?

(四)在把握戏剧内容和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1.理解这篇戏剧的语言特色。

(1)剧中人物语言不仅要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所处的特定环境。重点朗读黄省三控诉潘、李二人的台词,体会并读出黄省三的内心感受。

(2)试补出破折号后省略的话,并说说剧本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文中有三处破折号用得特别传神:

①那你还可以到街上要——

李石清故意不把话说完,想试探一下黄省三,看他有什么反应,他看到了黄省三脸红不安的样子,似乎有些幸灾乐祸。

②您说,要我去——

对黄省三这样一个胆小怕事的读书人来说,他不敢说出,也羞于说出这个“偷”字来,他没有这个胆量。

③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

黄省三被逼急了,心里发出绝望的吼叫“我非要杀了你”,但是面对潘月亭的怒喝,被吓住了,不敢说出“你”。对黄省三的怯弱李石清早已看透了:“他是说他要杀他自己——他这样的人是不会动手害人的。”

2.两人一组选择某一人物的某一段台词,诵读并解析,互相评议,进一步通过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心理。

四、拓展延伸

课后阅读《日出》。

《钦差大臣(节选)》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钦差大臣》描写了一个偏僻的小城里发生的一段故事:以市长为首的一群官吏听到钦差大臣要来视察,个个惊慌失措,竟将一个过路的贵族子弟赫列斯达可夫当作“钦差大臣”,对他百般逢迎,拼命贿赂、拉拢。课文节选的是第八场和结尾部分,也可以说是这部喜剧的高潮部分和最富讽刺意义、最精彩的部分。这部分很适合排演课本剧,宜在适当介绍时代背景和相关剧情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演出,在演出过程中体味作品漫画式的人物形象、辛辣讽刺的语言风格和独具匠心的剧情设计,从而充分发挥戏剧表演的学习功能。“哑场”一节,可引导学生认真揣摩此时各种人物的内心感受,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剧中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简约传神的舞台说明分析作者笔下漫画式的人物形象。

2.欣赏作者精巧独特的剧情设计和辛辣讽刺的语言风格。

3.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解这部讽刺喜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有条件的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钦差大臣》影像资料。学生为分组排演作必要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及相关剧情,导入新课。

(二)学生分角色朗读,目的有三:其一,进一步了解剧情;其二,揣摩人物语言和心态,把握人物的神态、动作和个性特征;其三,为短评写作奠定基础。

(三)分小组表演,思考问题:

1.以竞赛形式分两组演出,学生评点、交流。

2.剧中市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揭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3.市长和官员得知上了假钦差的当后有什么表现?想象一下,真钦差到了之后,他们将会有怎样的表现。(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4.画出赫列斯达可夫在信里对市长及其他官员的评价,以此入手,分析赫列斯达可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五、写作指导

自选角度,写一篇小剧评。参考题目:1.一幅绝妙的讽刺图——《钦差大臣》人物形象分析;2.讽刺戏剧的一个范例——谈谈《钦差大臣》的语言艺术;3.此时无声胜有声——试析《钦差大臣》的“哑场”设计。

六、拓展延伸

课后阅读整部《钦差大臣》。

《放下你的鞭子》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放下你的鞭子》是抗战初期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街头剧。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戏剧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欣赏戏剧的一般方法。故此,应让学生在独立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交流,把握人物性格、作品主题及社会意义。同时,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他们对戏剧特别是对街头剧的认识。运用本单元知识,尝试自编自演小话剧。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卖艺汉、香姐、青工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普遍的社会意义。

2.在整体把握剧情的基础上,了解街头剧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相结合的特点。

3.巩固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自编自演小话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交往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1.街头剧

街头剧又称活报剧、广场剧,多以大众关注的政治时事为题材,对观众进行形象化的宣传,是一种反映时事新闻的短小活泼的戏剧样式,因常在街头演出而得名。街头剧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它所反映的往往是当时最热门的话题。

2.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烈火燃遍中国。广大民众急需发动和组织起来进行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应运而生。它不管在哪里演出,都激起了观众对日寇的极大仇恨,不知有多少热血青年就是因为看了这部街头剧深受感染和教育而毅然奔向了抗日的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放下你的鞭子》这样的街头剧,成了团结民众、发动民众、鼓舞民众奋起抗战的有力武器。

(二)从整个剧情和相关台词入手,探究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编写小话剧

上一篇:9 11-12学习新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下一篇:浅谈农村客运发展现状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