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湖水说课稿

2024-07-06

清澈的湖水说课稿(精选9篇)

清澈的湖水说课稿 第1篇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环保”这一专题,选材新颖别致,贴近儿童生活。课文中的主人翁小洁宁可长时间地把面包纸攥在手里,也不愿弄脏那“清澈的湖水”,从点滴小事中反射出了小洁美好的心灵。教学目标是: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3、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根据课文内容,我将这一课的教学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第二课时,品读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背诵喜欢的部分。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结合本次的研究主题“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熟成诵?”给大家作个简要的介绍: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在阶段目标中还明确要求第一学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而古人也有“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因此,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中同时要求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以及在优美的语言描写中展示出了风景的优美和人物心灵的美好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时力求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中,展开想像、感悟课文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诵读中感受风景美

课文通过小洁的眼睛给我们展现了蓝天白云、碧水青山,跳跃的“青蛙”、展翅的“雄鹰”、赛跑的“龟兔”,栩栩如生,美不胜收。对于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处理我把重点放在反复诵读“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让孩子们跟随着小洁的目光一起欣赏感受美景。我想对于这样浅显而又优美的内容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同时也就达到了感悟语言的目的。

1、激发兴趣,想记

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要诵记的内容感兴趣了,才会有想要记下来的欲望。课文中以优美的语言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我在引导学生感受湖水清澈时,当学生读到:“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我问孩子们“想看看这美丽的画面吗?”然后告诉她们“这美丽的画面就在你们的脑海中,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把句子多读几次就能用心看到。”利用孩子们想要看到美景的心理,激起诵记的兴趣,使语言文字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形成生动的画面。然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画卷,在欣赏的过程中让画面又回归成语言文字,深深印入脑海。除此之外,我还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诵记兴趣,如“把这句话多读几次,记住小鱼的可爱吧!”……

2、方法指导,会记

方法得当往往会事半功倍。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在短时间里记住这些优美的语言,我同时注重诵记方法的指导如在感悟山石的有趣“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这一环节时,在引导孩子们对这有趣的山石产生喜爱之情后,我顺势提出“谁有好办法快速地记住这句话?”这时孩子们开动脑筋各找各的好办法,有的说:“用心多读几次。”有的说:“想动作记。”还有的找到动物的顺序:“青蛙DD雄鹰DD石兔、石龟”这些都不失为诵记的好办法,老师又告诉大家还可以按“那边DD这边DD半山腰”这样的顺序记。然后让孩子们各自用自己的好办法记一记,比比谁最先记住。这样一个长长的句子要记下来就不再是难事了。我相信孩子们也一定会把在这里习得的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之中。

3、多形式展示,乐记

在学生已经熟记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指名背、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师生同背等形式,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在个性化的诵记之中学生已悄然把这一学习当作了一件快乐的事。大家也许还记得在体会小鱼的可爱一环节处,当我在让学生充分试背之后提出“男生和女生来比一赛看看谁背得好!”时,孩子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耶”的欢呼。这是多么童真的体现呀!在记山石的有趣时,有的手舞足蹈,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在心中默默诵记这不也是快乐的学习吗?加上展示过程中不失时机的评价与鼓励激起学生的信心:“你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能背下来了!”“背错了没关系,相信他在课后多读几次一定能背好。”……久而久之我想这样的乐记将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个习惯。

二、自主阅读中体会心灵美

当文中的主人翁小洁吃完面包正想把面包纸扔进湖里的时候,她看见“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在这一瞬间小洁控制住了自己正要撒开的手,攥紧了面包纸,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进了应该放的地方。这部分内容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我让孩子们“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3、4、5自然段,看看小洁吃完面包后是怎么做的?”在班内交流中一方面抓住小洁的行为让孩子们站在小洁的角度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体会小洁心灵的美好;另一方面对于比较难理解的“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我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质疑,同学相互解疑,在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将扔香蕉皮的小孩与小洁的行为对比,在对比中进一步认识到小洁的心灵美、感受湖面的变化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我又鼓励孩子们“记住小洁的不满与企盼吧!”从而在诵记中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三、拓展升华、揭示主题

“环保”是本组课文的主题。在理解课文之后,我引导孩子们与文本中的小伙伴展开对话“面对这如画的美景,文中两个小伙伴一个扔香蕉皮一个紧攥面包纸,学到这里你想对他们说点儿什么吗?”孩子们针对两个小伙伴的行为,联系自己的生活各抒已见。在对话中明晰了保护环境、热爱自然这一主题。教师及时性总结“同在蓝天下,美好的环境给我们带来愉快的心情,健康的身体。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能像小洁一样,从小事做起自觉爱护环境,那样天会更蓝、水会更清、草会更绿!”使主题进一步得到升华。

总之这节课我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本次研究主题“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及课文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在诵记的过程中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实现了教学目标。但是,从整个课堂来看,在教材的处理上对于小洁的心灵美突出不够,加上教者本身缺少对课堂的灵活驾驭,教学之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这里敬请各位同行各位、各位专家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您的指导将是我在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清澈的湖水说课稿 第2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7课《清澈的湖水》。

一、说教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寓德育、审美、环保于一体的文章。课文记叙了一位名为小洁的女孩自觉保护环境的故事,小洁不仅是保护环境、珍惜美的孩子,还是一个会发现美、欣赏美的孩子。文本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好像是自己生活镜头的再现,通过学习本文,教育孩子们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美景,做一个会欣赏美的孩子。

二、说理念:依据新课改精神,本次教学设计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通过“自读自悟”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并结合文章图文并茂的特点,启发学生思考想象,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熏陶;通过自我感悟,升华主题,并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达到“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

三、说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用“像„„像„„好像„„”的句式练习说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能力。

(2)情感意识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

(3)态度习惯目标:养成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习,参与实践。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赏析、品读,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教学方法:采用我校校本研究教法“分类整体品读法”、情景导入法、媒体辅助法等

学法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自读自悟的指导。

四、说流程:

(一)、进入情景,感知美:

1、景色美与行为美的和谐是本文的主题,所以我先要让学生感受课文为我们呈现的美景。我以俄国作家契可夫的话引入课题:“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呢?随即,我出示课本插图,指导学生观察,进行简单的说话训练。把学生带入这样的情景之中:一湾清澈的湖水,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岸边的山石奇形怪状,湖水中的小鱼活泼可爱,暖暖的春风轻轻地抚摸着游人的脸庞。

2、正当学生畅游在这如画卷般的湖面上时,我随即出示课件:小船和小洁一家人。引入新课:这游船上的人怎么样呢?立刻抓住了学生进入文本的需求。

(二)、走进文本,感受美:

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理解课文就有层次有目标地进行朗读。这里采用“四步品读法”。第一步:让学生读准、读通课文,想想课文是什么体裁的文章;接着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第二步:请学生小声读课文,提出本课的统领性问题:小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在自己学习和思考后进行汇报交流:小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可能只能想到小洁是个会“保护环境”的孩子,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小洁还是个会欣赏美,懂得珍惜美的孩子。

(三)、品读文本,欣赏美

在理解了人物的特点之后,我们就和孩子一起走进文本,进行第三步:品读文本,欣赏美。这时用课件出示课文1、2、3和第4自然段的前一部分文字,引导学生品析小洁是个会欣赏美的孩子。

在朗读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这里我先让孩子自己读文字,让他们思考哪些语句能表现出小洁是个会欣赏美的孩子,并用笔圈划出相关词句。依据孩子的回答,分别引导学生理解:小洁欣赏到山石奇妙、湖面平静、小鱼有趣。并相机指导朗读。

品读文本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解基础上,这里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欣赏”?然后让学生汇报哪些语句能说明小洁是个会欣赏美的孩子,先让孩子说自己的见解:为什么这句话说明她会欣赏美?就因为她发现山石奇妙、湖面平静、小鱼有趣,想象力非常丰富。这里要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展翅欲飞”“变幻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理解词句的方法很多,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展翅欲飞”,用学生的亲身经历理解“变幻的山峦”,用想象来理解“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感情朗读是建立在一定的情感基础之上的,怎样利用学生对这山水的感情,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我想用富有指引性的评价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这么奇特的山石,你会欣赏吗?读给大家听听吧!”“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那可爱的小兔子。”“你让我看到了小鱼跃出了水面。”“你真会欣赏小鱼的表演。”再用诗一般的语言引领学生进入那如诗般的情景,师描述深情描述,生闭眼想象:“湖水清澈平静,像面镜子,湖水里倒映着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变幻如梦的山峦,小船悠悠,微风拂面,小洁觉得自己在天上飞,又好像在水里游,多么奇妙的感觉啊!你愿意把这种感觉带给大家吗?”

理解课文是基础,让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并自己学会如何应用,这是语文的工具性作用的体现。在学生理解了小洁是个会欣赏美的孩子之后,我问学生:你想不想做个会欣赏美的孩子?于是我出示多种图片,(天空白云、弯弯的月亮)请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理解来欣赏它们,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

“ 像,像,还像。”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从理解“欣赏”到“小洁会欣赏”再联系实际“我会欣赏”。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孩子真正学到了东西。

(四)、品读文本,珍惜美

从哪里能看出小洁是个懂得珍惜美的孩子?这里的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我出示学习要求:请读课文4、5段,看看哪些词语能说明小洁懂得珍惜美。用铅笔划出来。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学习由扶到放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这里,还是要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生怕”“攥着”“企盼”。小洁企盼看到什么?这里的理解是全文的中心,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企盼看到小鱼再回来表演,企盼再看到那平静的湖面,企盼看到变幻的山石,企盼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映,企盼看不到湖水的皱纹,企盼沉入湖底的香蕉皮早点变成肥料„„” 小洁“紧紧攥着”的是什么?仅仅是面包纸吗?还有她珍惜美,爱护环境的美德。

在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让孩子体会小洁此时的心情变化,读出小洁的美好心灵。

(五)、文本拓展,延伸美

这是本文的最后环节,是体现“用语文、语文生活化”之处。首先我要让学生了解不文明行为,激发他们对破坏环境、不讲文明行为的厌恶感。课件欣赏不文明、不环保的行为,然后请学生谈谈观后感。激发学生要保护环境、珍惜美景的愿望。

如何珍惜美,保护环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的点滴小事中。倡导学生们“争做环保宣传员”。这里的设计有两种,请学生任选一种训练。

一种是口语交际训练:如果你看到地上有纸屑你会怎么办?如果你看到有人乱扔垃圾,你会怎么办?如果你参加北京奥运会,你会把什么带给大家?

一种是仿写训练:

《清澈的湖水》词句教学片段赏析 第3篇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时, 很多老师抓住文中描写山石、湖水和小鱼的句子展开教学, 进行朗读训练或语言文字训练。最近听了两位老师执教这篇课文, 他们的整节课的教学大环节基本相似, 都是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 找出课文2~4节中写美景的句子 (即写山石、湖水、鱼儿的句子) , 再围绕这三句话, 展开朗读训练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从教学句子的细节安排上, 两位老师教法迥然不同, 教学效果也大不一样。现选取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作一下比较, 或许我们能从中有所感悟。

教学内容:湖水像一面镜子, 映出了蓝天, 白云, 还有变幻的山峦。

案例一

师:小船继续缓缓向前行驶, 我们跟随小洁又看到了什么风景呢?

生 (读句子) :湖水像一面镜子, 映出了蓝天, 白云, 还有变幻的山峦。

师: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像镜子一样的湖水吧! (出示湖水的图片)

生:哇!

师:你们看到的湖水是怎么样的?

生:我看到的湖水很清很清。

生:我看到的湖水像镜子一样。

生:我看到的湖水很美。

师:多美的湖水呀,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出示句子指名读, 齐读)

案例二

师:你们还喜欢看到的什么美丽的景物呢?

生:湖水。

出示描写湖水的句子, 句子的生字“镜、映、幻、峦”变红。

师:句子中有几个生字, 同学们能自己学会吗?

(学生自由认读并记忆字形之后, 师让学生开火车认读并给生字组词。)

师:读这个句子的时候,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变幻的山峦是什么样的?

生:湖水为什么能映出蓝天、白云和变幻的山峦?

(把学生的问题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

师:你们很会学习!能自己发现问题, 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我们不懂的问题。山峦谁知道指什么?

(生迟疑)

师:让我们请教一下字典老师吧!

(生查字典, 明白了山峦指小而尖连着的山。)

师:现在, 你们知道变幻的山峦了吗?

生:因为湖中有鱼儿在游动, 湖面晃动了, 山峦的倒影就发生了变化。

生:因为船在行驶, 看到的山峦都不一样。

师:让我们来看看小洁看到的山峦和你们说的是不是一样。

媒体播放一段山峦在水中的变幻的倒影。

师:你们自己已经解决了刚才不懂的问题, 真了不起!谁能帮助解决第二个问题:湖水为什么能映出蓝天、白云和变幻的山峦?

生 (提出该问题的学生) :因为湖水很清, 所以能映出蓝天、白云。

生:我觉得是因为湖面很平, 就像一面镜子。

师:让我们再一次欣赏那像镜子一样的湖水吧! (出示图片) 谁能把自己感受到的湖水送到句子中去?

指名读, 学生朗读入情入境。

师:你们读得真美啊!让我感受到那湖水真清啊! (板书:湖水清)

案例评析及反思

案例一中, 教师对文本中句子教学目标的把握比较模糊, 把本句的教学目标笼统地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教学的过程中, 虽然教师也力图通过直观的画面创设文本情境, 让学生感悟湖水的美, 但没能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文本的情境, 学生对文本的内涵的理解只是表面的、肤浅的, 对语言文字表达的方式基本没有什么体会或领悟。所以在有感情的朗读训练时, 学生并不能达到教学要求——通过朗读表现湖水的清静美, 因而显得空洞。且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看图、说话、朗读, 体现出的是老师牵着学生的传统教学观念。整个教学过程过于简单, 教学的策略单一, 所以教学的效果可想不会太好。

通过两则案例的比较, 第二则案例中有许多显而易见的值得欣赏探究的地方。

1. 教学目标定位突出文本的特点。文本中的这句话充分表现了湖水的清静美, 在教学中老师把这个句子教学的总目标定位在感知湖水的清静美, 通过朗读表达语言文字描述的画面之美。在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达成落实字词的教学目标、提升语文能力等目标。本案例中教师紧紧抓住总的教学目标, 细化落实分目标, 紧扣教学重点, 分散教学难点, 各环节的实施合理到位, 教学效果明显。

2. 落实教学目标清晰而有层次。教学中师生紧扣教学目标, 从字到词, 从词到句, 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活动。低段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的任务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达成这一目标, 教学中老师把字音、字形、字义的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任务, 舍得在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中花时间, 下功夫。如在学习“变幻”词语的意思时, 师生花了大量的时间查阅字典, 孩子不仅懂得了词义, 语文学习的能力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为了能达成朗读目标, 教师让孩子们在对文本语言充分探究理解的基础上, 利用媒体视图创设了直观的情境, 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之后, 再指导朗读, 学生读起来入情入境, 水到渠成。

3. 凸显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 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脱离出来, 走向了多样自主探究的学习,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变幻的山峦”是这个句子中的教学难点, 对“山峦”一词学生初次接触比较难理解。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直接提问, 而是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发现问题:变幻的山峦是什么样的?湖水为什么能映出蓝天、白云和变幻的山峦?学生有了问题之后, 教师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 而是引领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在学生充分思考探究的基础上, 再让学生通过媒体画面的观赏, 直观领悟文本的内涵。通过这样深入的探究学习, 学生对语言文字内涵的理解是透彻的, 对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美领悟是深刻的。在此基础上的朗读是有情有调, 有滋有味的。

《清澈的湖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4篇

1、认识12个生字,指导书写“眼、睛、船”三个字。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欣赏、变幻、映出”的意思。积累词语。

4、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的美,进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

联系上下文识字、生活识字、字理识字。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欣赏、变幻”这两个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学生质疑(预设:清澈的湖水上发生了什么事?湖水为什么清澈?清澈的湖水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在看课题质疑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学生读书要有疑,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们在“读课文,学生字”的过程中去到课文里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课文。

2、出示读书认字步骤:

① 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② 同桌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学生按要求学习。

3、教师出示句子和课文,检查字音、指导长句、问句的读法。(指名读)

1、船头两侧卷起白色的浪花。

2、她一边吃面包,一边欣赏两岸的风景。

3、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

4、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5、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6、突然,一个小孩把香蕉皮扔向小鱼。

7、她跨步上岸,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顺课文中的句子。首先让学生们端起书,竖起小耳朵听老师读课文,要求学生们听清字音。然后出示学习的要求,让同学们按照要求去自己主动地学习,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交流、合作学习。

三、再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随着学生的汇报,顺学而导,在交流中学词认字。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们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去读文,去学习生词,理解生词的过程中去认字。

学生汇报:问题(一)

清澈的湖水是什么样的?

1、船头两侧卷起白色的浪花。

识记“两侧”,摸一摸桌子的两侧,换词:两边、两旁。

2、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①识记“映”,看图,联系“日”字旁识记。

②识记“镜”,联系生活识字。问:你在哪里还见过这个字?

练习: 像 。

③识记“变幻”: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变幻的山石吧!

a联系上文理解:

出示:(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教师指图与学生一起读(认识“龟”字,字理结合图识字).

b教师读学生想像(还想到了哪些形状的山石?)

师:像这样,山石的形状在没有规则的改变,这就是“变幻”。

c拓展:变幻的( )

【设计意图】在看图中理解变幻的山峦是什么样子的,形成表象,在拓展中进一步地理解“变幻”的意思,进而认识“幻”字。

3、她一邊吃面包,一边欣赏两岸的风景。

问:如果你真的来到这么美的山石之中,你会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看呢?

师:像这样,享受着美妙的山石,领略其中的趣味,这就是“欣赏”。

你们曾欣赏过什么?

能用“欣赏”说一句话吗?

让我们再来欣赏着读一读这一段话。齐读。

出示: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 ,这边的山石像一只 ,半山腰的 、 ,好像正在 呢。

学生练习背。

指名背。

【设计意图】前面的指导学生们在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过程给学生们的背诵课文奠定了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与学生们一起来合作读文,最后以填空的形式降低学生们背诵课文的难度,一步一步的达到背诵课文的教学目标。

问题(二)清澈的湖水上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说一说。

问:你是在哪一个自然段读懂的?这段里有三句话中有生字,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1、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2、突然,一个小孩把香蕉皮扔向小鱼。

3、她跨步上岸,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

学生读上面三句话。

问:看到小鱼的表演,你会怎样?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再读一读这句话。

问:你们也想跟小鱼一样表演几个动作吗?

动作识字:“演”“扔”“跨”“卷”。

问:读一读第三个句子,小洁在寻找什么呢?解决问题(二)(湖水为什么清澈?)

【设计意图】看字表演动作的游戏中让学生认识“扔、跨”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根据字的偏旁表示字义的特点来认识这两个字。

2、认读不带拼音的词。把词分为三组,指名读。

3、认单个的生字。游戏:扔香蕉。

4、换语境。出示儿歌学生们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们把生字从课文的大语言情境中脱离出来,从句子到词语,从词语到单个的字,再帮助学生们换一个语言环境去识字,这样一步一步地达成认识12个生字的教学目标。

四、写字。

1、生字按结构分类。说一说每一种结构的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指导书写“眼睛”。

学生观字。说一说“眼睛”两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师教给写字方法,范写。

“眼睛”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其中的“目”字旁有什么变化?

学习写字方法:品头论足

“眼”是头齐脚不齐,“睛”是头不齐脚也不齐。

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生的字。

3、学生运用学到的写字方法写“船”。观察舟字旁与舟字有什么区别。

观字,议字,教师范写,生生、师生互相评价。

清澈的湖水说课稿 第5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所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十七课的《清澈的湖水》,下面我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反思8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寓德育、审美、环保于一体的文章。课文记叙了一位名为小洁的女孩自觉保护环境的故事,小洁不仅是保护环境、珍惜美的孩子,还是一个会发现美、欣赏美的孩子。文本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好像是自己生活镜头的再现,通过学习本文,教育孩子们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美景,做一个会欣赏美的孩子。

设计理念:

依据新课改精神,本次教学设计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通过“自读自悟”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并结合文章图文并茂的特点,启发学生思考想象,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熏陶;通过自我感悟,升华主题,并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达到“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过程与方法

1.了解游览时所见的风景、事、人,体会人物的心情。

2.学习课文将景与人和事有机结合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作者游览时的所见所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赏析、品读,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教学方法:采用我校校本研究教法“分类整体品读法”、情景导入法、媒体辅助法等

学法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自读自悟的指导。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景,感知美:

1、景色美与行为美的和谐是本文的主题,所以在导入部分我直接提出“谁能带着小洁荡舟湖上那愉悦的心情朗读课文的1、2自然段?”接着学生就能概括出“山石的有趣”。

2、我随即出示课件:“自由读课文的3、4自然段,画出描写湖水清澈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引入新课.立刻抓住了学生进入文本的需求。

二、走进文本,感受美:

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理解课文就有层次有目标地进行朗读。因此在本文我采用“品读法”。第一步:在第一课时就让学生读准、读通课文;接着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第二步:请学生出声朗读课文,让学生提出本课的统领性问题:小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在自己学习和思考后进行汇报交流:小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可能只能想到小洁是个会“保护环境”的孩子,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小洁还是个会欣赏美,懂得珍惜美的孩子。

三、品读文本,欣赏美

在理解了人物的特点之后,我们就和孩子一起走进文本,进行第三步:品读文本,欣赏美。这时在第一课时用课件出示课文1、2自然段,在第二课时用课件出示课文的3、4自然段的部分文字,引导学生品析小洁是个会欣赏美的孩子。

在朗读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这里我先让孩子自己读文字,让他们思考哪些语句能表现出小洁是个会欣赏美的孩子,并用笔圈划出相关词句。依据孩子的回答,分别引导学生理解:小洁欣赏到山石奇妙有趣、湖面平静清澈、小鱼调皮快乐。并相机指导朗读。

品读文本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解基础上,这里首先要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什么是“欣赏”?就因为她发现山石奇妙、湖面平静、小鱼有趣,想象力非常丰富。这里要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展翅欲飞”“变幻的山峦”“湖水像一面镜子”“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理解词句的方法很多,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让学生在边度边想象中理解“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同学们都闭着眼睛听一位同学来读,去想象、去感受,然后再去读。最后通过配乐的图片展示让学生在读中再次欣赏到美。

感情朗读是建立在一定的情感基础之上的,怎样利用学生对这山水的感情,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我想用富有指引性的评价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你的朗读让我似乎看到了活灵活现的小鱼。”“你让我们看到了小鱼真的跃出了水面。”“你真会欣赏小鱼的表演。”

在理解课文是基础,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这是语文的工具性作用的体现。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比如用填词的形式背诵,用填句子的形式背诵,最后直接自己背诵。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不仅让孩子真正学到了东西,而且还学会了背诵的技巧。

四、品读文本,珍惜美

再用诗一般的语言引领学生进入那如诗般的情景“小洁坐在游船上,一边吃着面包,一边欣赏着有趣的山石、清澈的湖水、调皮快乐的小鱼,吃完面包她是怎么做的呢?”这里的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我出示学习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3、4、5自然段,看看小洁是怎么做的?”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学习由扶到放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这里,还是要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生怕”“攥着”“企盼”。小洁企盼看到什么?这里的理解是全文的中心,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企盼看到小鱼再回来表演,企盼再看到那平静的湖面,企盼看到变幻的山石,企盼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映,企盼看不到湖水的皱纹,企盼沉入湖底的香蕉皮早点变成肥料„„” 小洁为什么“紧紧攥着”??在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让孩子体会小洁此时的心情变化,读出小洁的美好心灵。

最后回归到课文的题目,让学生说说对《清澈的湖水》的理解

五、文本拓展,延伸美

这一环节,我穿插到课文的讲读过程中,是体现“用语文、语文生活化”之处。首先在第一课时设计了用“一边„„一边„„”说话,用“像„„”说句子。第二课时用“一面„„”说短语,相应地说说带有数量词的短语,再用“像„„”说个比喻句。在结尾部分“你想对小洁说些什么?”“你想对那个小男孩说些什么呢?”“你想对你周围的小朋友们说些什么呢?”最后请同学们齐读公益广告,如果有兴趣也试着自己写一句保护自然的公益广告词吧”激发学生要保护环境、珍惜美景的愿望。

《清澈的湖水》说课材料

海拉尔区沿山路小学

《清澈的湖水》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第6篇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用“像……像……好像……”的句式练习说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能力。

(2)情感意识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

(3)态度习惯目标:养成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习,参与实践。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赏析、品读,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教学方法:采用我校校本研究教法“分类整体品读法”、情景导入法、媒体辅助法等

学法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自读自悟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景,感知美:

1、景色美与行为美的和谐是本文的主题,所以我先要让学生感受课文为我们呈现的美景。我以俄国作家契可夫的话引入课题:“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呢?随即,我出示课本插图,指导学生观察,进行简单的说话训练。把学生带入这样的情景之中:一湾清澈的湖水,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岸边的山石奇形怪状,湖水中的小鱼活泼可爱,暖暖的春风轻轻地抚摸着游人的脸庞。

2、正当学生畅游在这如画卷般的湖面上时,我随即出示课件:小船和小洁一家人。引入新课:这游船上的人怎么样呢?立刻抓住了学生进入文本的需求。

二、走进文本,感受美:

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理解课文就有层次有目标地进行朗读。这里采用“四步品读法”。第一步:让学生读准、读通课文,想想课文是什么体裁的文章;接着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第二步:请学生小声读课文,提出本课的统领性问题:小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在自己学习和思考后进行汇报交流:小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可能只能想到小洁是个会“保护环境”的孩子,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小洁还是个会欣赏美,懂得珍惜美的孩子。

三、品读文本,欣赏美

在理解了人物的特点之后,我们就和孩子一起走进文本,进行第三步:品读文本,欣赏美。这时用课件出示课文1、2、3和第4自然段的前一部分文字,引导学生品析小洁是个会欣赏美的孩子。

在朗读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这里我先让孩子自己读文字,让他们思考哪些语句能表现出小洁是个会欣赏美的孩子,并用笔圈划出相关词句。依据孩子的回答,分别引导学生理解:小洁欣赏到山石奇妙、湖面平静、小鱼有趣。并相机指导朗读。

品读文本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解基础上,这里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欣赏”?然后让学生汇报哪些语句能说明小洁是个会欣赏美的孩子,先让孩子说自己的见解:为什么这句话说明她会欣赏美?就因为她发现山石奇妙、湖面平静、小鱼有趣,想象力非常丰富。这里要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展翅欲飞”“变幻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理解词句的方法很多,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展翅欲飞”,用学生的亲身经历理解“变幻的山峦”,用想象来理解“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感情朗读是建立在一定的情感基础之上的,怎样利用学生对这山水的感情,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我想用富有指引性的评价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这么奇特的山石,你会欣赏吗?读给大家听听吧!”“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那可爱的小兔子。”“你让我看到了小鱼跃出了水面。”“你真会欣赏小鱼的表演。”再用诗一般的语言引领学生进入那如诗般的情景,师描述深情描述,生闭眼想象:“湖水清澈平静,像面镜子,湖水里倒映着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变幻如梦的山峦,小船悠悠,微风拂面,小洁觉得自己在天上飞,又好像在水里游,多么奇妙的感觉啊!你愿意把这种感觉带给大家吗?”

理解课文是基础,让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并自己学会如何应用,这是语文的工具性作用的体现。在学生理解了小洁是个会欣赏美的.孩子之后,我问学生:你想不想做个会欣赏美的孩子?于是我出示多种图片,(天空白云、弯弯的月亮)请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理解来欣赏它们,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

“ 像 ,像 ,还像 。”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从理解“欣赏”到“小洁会欣赏”再联系实际“我会欣赏”。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孩子真正学到了东西。

四、品读文本,珍惜美

从哪里能看出小洁是个懂得珍惜美的孩子?这里的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我出示学习要求:请读课文4、5段,看看哪些词语能说明小洁懂得珍惜美。用铅笔划出来。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学习由扶到放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这里,还是要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生怕”“攥着”“企盼”。小洁企盼看到什么?这里的理解是全文的中心,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企盼看到小鱼再回来表演,企盼再看到那平静的湖面,企盼看到变幻的山石,企盼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映,企盼看不到湖水的皱纹,企盼沉入湖底的香蕉皮早点变成肥料……” 小洁“紧紧攥着”的是什么?仅仅是面包纸吗?还有她珍惜美,爱护环境的美德。

在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让孩子体会小洁此时的心情变化,读出小洁的美好心灵。

五、文本拓展,延伸美

这是本文的最后环节,是体现“用语文、语文生活化”之处。首先我要让学生了解不文明行为,激发他们对破坏环境、不讲文明行为的厌恶感。课件欣赏不文明、不环保的行为,然后请学生谈谈观后感。激发学生要保护环境、珍惜美景的愿望。

如何珍惜美,保护环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的点滴小事中。倡导学生们“争做环保宣传员”。这里的设计有两种,请学生任选一种训练。

一种是口语交际训练:如果你看到地上有纸屑你会怎么办?如果你看到有人乱扔垃圾,你会怎么办?如果你参加北京奥运会,你会把什么带给大家?

一种是仿写训练:

我是一株小小草,请你注意你的脚。

我是 ,请你 。

你扔下的是 ,我捡起的是 。

《清澈的湖水》评课稿 第7篇

《清澈的湖水》一课,用清新美丽的语言描述了湖水变幻的景色,文章使用了大量的比喻,语言极富想象力,充满了童心童趣。小洁的心理变化刻画的细腻,委婉,是学生学习语言,激发想象力的典范之作。

教学中,张老师注重语文的工具性

1、新课程下的教师,不仅是语文教学的组织者,而且是他们的引导者,合作者。张老师为了巩固字词,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

2、教学中围绕“自读课文,把文中描写景物优美的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这一学习要求,让学生自主感悟,教师引领他们有重点地通过朗读学习以下句段:

一只游船在湖面上行驶,船头两侧翻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着一条长长的波纹。(请你想象这条白色波纹像什么呢?)

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好像在天上飞,又好像在水里游。(为什么小洁会产生这种感觉呢?)

3、仿写训练,创造语言。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描写细致,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充满了想象色彩。张老师通过做动作的形式让学生领悟了“正要跳起”“展翅欲飞”这两个词语的魅力。又让学生根据这个句子进行仿写训练,学生大胆想象,争相发言。

本环节让学生认读字词,有感情地朗读,仿写训练都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的特点。

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人文教育。

这篇课文品质精美,语言精美,贴近儿童生活,既能使学生通过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环保”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启迪。教学环节清晰、简洁,取而代之的是孩子自主的阅读实践。在自主感悟中,学生有机会,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倾听、观察、阅读去了解学习内容,明白其中的意思,以及倾听来自他人的声音,来自思想的声音。让学生直面精美的短文,与作者交流美好的事物,感悟作者美好的心灵。整体教学效果较好。

但教学中也有几点需要探讨的地方:

建议:1、课文可以抓住“清澈”一词,引发问题:读读课文,你从哪里看出湖水非常清澈呢?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景美,心灵更美”的意境。

2、注重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语言过渡,使其衔接自然

比如:学完第一段后,可以问学生:“还有谁在欣赏这样

的美景呢?都欣赏到了那些美丽的景色?”把学习内容巧妙的衔接到第二自然段。“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像在给游人表演呢!小鱼像在给游人表演什么呢?”又可巧妙地过渡到第四段

3、本课教学应适时恰当的出示相应图片

课文中以优美的语言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引导学生感受湖水清澈时,当学生读到:“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高度情感因素的内容,我们都会很容易记住。”因此,要运用一切手段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孩子的情感。所以,这时可选取多张相关优美的图片,图文并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欣赏的过程中让画面回归成语言文字,深深印入脑海,使语言文字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形成生动的画面。学生一旦被课文表达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所打动,那么这种情感就能成为记忆内化语言的催化剂。

4、抓住两个字“攥”和“扔”和“山石美、湖水美、小鱼活泼”三段话进行重点学习。

在理解课文之后,可以引导孩子们与文本中的小伙伴展开对话:小洁手中攥住的仅仅是面包纸吗?她还攥住了什么?男孩扔掉的仅仅是香蕉皮吗?他还扔掉了什么?孩子

们针对两个小伙伴的行为,通过“攥”和“扔”的对峙,去比较,去发现,学生的思维如泉涌,学生的理解超出了一般文本阅读的层次,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同时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滋润,得到了哺育。在对话中明晰了保护环境、热爱自然这一主题。

是湖水就该清澈澄明 第8篇

但要是现如今的课堂再呈现这样一则故事,作为高中生的同学们,恐怕会立刻与老师进行辩论,瞬间课堂气氛会变得高涨,不少学生会争得面红耳赤,纷纷举出无数例子,只为驳倒老师的观点。

就是这样的课堂,让我忽然就想起卢梭说的:“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可是言语是什么?是像学生口中经常说的,学校要求买校服,可是好不好、贵不贵,怎么就不告诉他们是如何定价的呢?还是说学校里的饭菜味道好了、差了,老师值班时为什么不去了解?当学生倾诉这些的时候,班主任可能会告诉他们:学校收钱,一笔笔账都是有登记的;食堂的饭菜是有专门的老师检查负责的,你们要是不信啊,什么时候可以带你们去财务处的生活部了解一下。再后来,“这个什么时候”就被时不时提起又遗忘,最后就变成“以后的以后”了。

而当语言太过浅白的时候,就需要行动来为你的言语做补充说明了。有句古话叫做:光说不做假把式,言语加上行动最容易让人信服。所以,当校监会走进学校大门,就为學校的一切言语做了补充说明。校监会的行动就好比老师上课,不再是拿着我们看不见的讲解书,而是为我们精心准备了一个明了的PPT讲义,让坐在教室里的每一个人360度无死角地看到老师怎么做,听懂老师怎么说。不论从哪方面来讲,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让一知半解与我们再无缘分。

一开始,校监会对于学生甚至家长来说,无非就是学校又一个花瓶部门。可事实发现并不是这样,从老师的告知到自己与这个“花瓶部门”接触后才惊奇地发现:传说中的“花瓶部门”是真材实料的碗筷啊,为学生多开了一张口,替我们在最佳的时间内传递更好的信息,让学校更加懂得了学生的需求,成了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高架桥!为学生多伸了一双手,充分做到监督检查的职能,让我们更加容易了解学校的信息,能够及时发现校领导以及老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后,悄悄带来的变化!其实校监会保护的不仅仅是我们学生,还保护了我们既是爹又是妈的老师们,让他们能少听我们的抱怨和家长的询问,耳根也多了几分的清静不是么?

正是校监会这一个既具有语言力量又赋有行动能力的部门,为我们的校园生活带来了改变,让我们了解到了学校不一样的一面!对呀!是绿地就该绿草如茵!是蓝天就该晴空万里!是湖水就该清澈澄明!

《清澈的湖水》优秀评课稿 第9篇

我听了张敏捷老师上的《清澈的湖水》一课,觉得她上课进步很快,再不象以前那么紧张了,而是镇定自若。她能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科学地对教材进行了处理。采用分两条线进行教学的方法,先让学生自由选择写景的内容学习,在充分领略到景色美后,再让学生找出描写小洁的句子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思维训练过程――即让学生由感受具体形象的景美,升华到领悟抽象的人美。具体表现如下:

一、最大的亮点就是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有选择性,在学习中让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自由,并给足够时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选择去大胆地探索。变以往的“一言堂”为“群言堂”。

二、课外拓展使学生余味无穷,从课内走向课外,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三、对学生每一点成功及时给予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贯穿课堂始终。把激趣贯穿于整个教学中。通过教学课件创设不同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乐学的.课堂氛围。

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材进行科学地处理。这篇课文,采用分两条线进行教学的方法,既抓住了课文的写作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老师把学生始终放在“美”的课堂节律和氛围中。情境、内容给人文字美、思想美,传媒给人景色美、变幻美,板书给人画面美、形象美,书声给人音韵美、评价给人情感美,课堂给人结构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最终达到知与情的和谐统一。

不足:

1、在教育监控方面对学生反馈的一些信息没有及时捕捉到。

2、老师语言激情做得还不够。

上一篇:描写日出的唯美经典语录下一篇:客服服务口号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