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聚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2024-05-24

目光聚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选8篇)

目光聚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第1篇

目光聚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新闻中心了解到,近日,天津市召开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会议对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以及“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荣誉称号的蓟县、静海县西双塘村、西青区水高庄园、津南区松江乡村俱乐部、塘沽诺恩渔业生态园进行了表彰。也有消息称,农发行海南省分行,近两年来该行积极探索“旅+农”的信贷模式,已累计发放贷款5.5亿元支持海南省省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开辟了新农村建设的新领域。

从种种新闻和统计数据不难看出,休闲农业规划与乡村旅游开发已成为投资、开发者竞相争取的发展方向。由于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所以国家在农业、农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政策上也是有很大的支持力度的。目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也成为了加快旅游产业内容的重要组成。山合水易以其独到的、预见性的眼光,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骤加疯长前就发现了该领域的发展空间与前景,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此类项目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所以山合水易成为了最早接触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开发的单位之一。

乡村旅游规划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在经历了“吃农家饭,住农家院,采农家果,享农家乐”的四个阶段后,必然要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创造性的提出了“打造中国第五代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思路,如我院做过的《福建漳州山重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概念性规划》项目就成为了山这一理念的成功践行者。

因为山重旅游的发展正处于观光、休闲度假交替的时代,观光与休闲的孰轻孰重,需要伴随时代发展,逐步显现。所以山重旅游开发中不能够完全摒弃观光,而是在观光的基础上,融入更多休闲、度假、体验的色彩,观光核与休闲核并重,构建未来成为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山合水易创造性的提出以双核驱动”模式,打造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

山重景区原名“古山重”,是以文化为资源特色的古村落。山合水易建议将其改为“山重”,这一变化意味着项目的更多可能性。通过对环境、对农业、对村落等资源的利用,山重必将朝着乡村旅游综合体的方向发展。我院将项目的定位-从“古山重”引申到“七彩山重”,成功塑造了当地的乡村旅游度假综合体。

现在古山重乡村旅游开发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春节前后油菜花盛开时节,能够吸引大量的自驾车游客前来赏花。其他方面,包括乡村创意客栈与民宿集群已经实施,超星级乡村度假酒店已经完成方案设计,总体上项目的开展与推进状况良好。

休闲农业规划

在休闲农业领域,经过几年的发展,以“根植大地,师法自然”为设计理念的山合水易,也累积了非常多的项目经验,如我院的《大连能是休闲有机农场》项目、《广西中国东盟休闲农业博览园项目概念性规划》项目、《北京蓝调国际庄园概念性规划》项目等,都受到了客户及业界的很大肯定。

山合水易会一如既往的专注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探索与研究,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客户谋实利,为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添砖加瓦!

若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信息或案例,可以登录山合水易的官方网站进行查询,也可拨打我们的热线在线咨询。(咨询:/400-650-6990)

目光聚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第2篇

最近,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会议提出的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村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学习领会这些精彩表述,令人振奋,记忆深刻!城镇和乡村应该是城镇化发展的两翼,新型城镇化肯定是城镇与乡村的共同发展,中央会议的精神,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和全国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依托旅游业、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的乡村旅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发展共识、政策基础、市场需求、产业规模、带动效应和推进机制等方面出现了可喜的景象。如何在小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的旗帜下,加快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我以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一股强劲的东风,“美丽乡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标尺。

“记住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坐标,是构建区域特色的文化符号,是老百姓小康家园的心灵慰藉,是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的魅力所在,是休闲旅游时代的文化体验。是我们小康社会品质生活的向往,也是中外游客品质旅游的追求。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学习研究,我以为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美丽乡愁”的实现有多种途径可以探索:

一是把“科学发展”的理念,渗透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首先从地方官员的观念更新着手,从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从经济社会有规律的阶段发展和环境资源可持续的健康成长入手。坚守科学的理念、科学的主导、科学的管理。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首先将环境保护、旅游组织、休闲行为、康乐选择、就业机会、生活质量作为政府政策干预的考量。欧盟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推动地区发展和结构调整。欧洲乡村旅游发展的著名战略就是积极倡导乡村“社区参与”的发展模式,公众与私人联合,共同制定发展战略和一系列公众、私人在社区尺度上乡村发展的革新。

二是让“乡村意境”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规划。

乡村旅游在全球蓬勃发展的趋势,是从风景名胜区发展为各种乡村区域,并深入小镇村庄,使之更加乡村化。政府视休闲旅游为社区发展与变革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乡村旅游特色化、品牌化,乡村社区旅游规划成为休闲乡村与社区变革的主要举措。工作中,我有个重要体会:项目建设坚持规划第一,规划工作坚持文化第一,文化挖掘坚持特色第一,特色物化坚持市场第一。“乡愁”是精神文化层面的情感代码,要保护好这份珍贵的记忆,必须始终坚持让“乡愁”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规划的“底线”,尤其是休闲乡村产品开发和主题小镇建设中。前不久召开全国人居工作现场会的浙江省桐庐县,坚持科学统筹、生态为本、文化引领,既塑造了形神皆备的乡村旅游意象,延续了“道法自然”风景桐庐的历史神话,又勾勒出走向未来的人文山水画卷,被称之“中国画城”。

三是使“见山、见水”成为生态保育的基本要领。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就体现了对传统乡愁文化的保护。宁波市的东钱湖镇十余年来一贯坚持规划为纲,基础先行,生态保育,见缝插绿、见缝插色,打造大地景观和林相艺术,从而使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资源环境品质同步提升。福建省泰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资源禀赋,呵护生态环境,开发特色产品,赢得了“安养小城”的赞誉。“见山。见水、见人、见物”是乡村发展旅游的最重要基础,我们应该尽力让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结伴而行。

四是使“文化符号”成为资源整合的统领。

纵观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不少地区明显存在着“低”、“散”、“小”等问题。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无序竞争。究其根本原因,是政府缺乏统筹的力度,规划缺少整合的招数。我们特别希望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美丽乡愁”能够成为资源整合的主线。山东省蓬莱市委市政府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时,就很好地抓住了仙境、海岸、葡园、酒庄等特色文化元素,既很好地营造了“醉美蓬莱”的文化氛围,又扎实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五是让“美丽乡愁”印记品牌塑造的标签。

“乡愁”是忧伤的,也是温暖的;是怀旧的,也是美丽的。“乡愁”是乡村旅游最重要的文化体验,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乡村旅游品牌的塑造,来源于特色“乡愁”的挖掘。只有这样才能从“低、散、小”,走向“新、聚、大”,才可能从产品创新走向业态多元,进而实现产业融合。浙江省鄞州区的湾底村在发展中,就让“乡愁”印记品牌标签,乡村旅游的“天宫庄园”既成了都市里的村庄,又成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这方面,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以及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休闲乡村专业委员会的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城乡互动研究中心、乡村文态研究中心和乡村音乐创作研究中心都有不错的研究和探索。

我在工作中曾经提出乡村旅游的发展——“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用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对于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品牌打造和农村美丽家园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体会特别深刻。

目光聚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第3篇

从当前乡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来看, 这两者的关联性极强, 从定义上来看,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旅游场所, 以旅游为目的, 针对乡村内部一切原生态事务的观赏、参与以及感知, 包括民情、民俗、乡村风味等。相比来看, 休闲农业则主要是侧重于让旅游者体验农村生活, 品尝农村风味, 例如当前最令人熟知的“农家乐”就是休闲农业的典型之一。两者从内容上来看有一定的交叉性, 但是从整体涵盖情况来看, 休闲农业更倾向于是乡村旅游的一个子集。现如今, 虽然乡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极为迅速, 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具体而言:

1.1 产业多而杂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为了发展地区经济, 提高农村经济收入, 开始重点扶持乡村地区发展旅游经济, 但是受市场波动及群众发展盲目性等问题的影响, 导致农村地区休闲农业及旅游产业多而杂, 但却很难发展出一个主导性产业, 多数农产品依然只是初级产品, 商品化率低, 特色化不足。

1.2 同质化问题严重

现如今, 我国乡村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的发展项目多以观赏自然山水风光、品尝农家乐、乡村表演等, 个性化、互动性的休闲娱乐项目较少, 且很难形成体系化的旅游产业链。不仅娱乐项目定位同质化严重, 就连农家乐提供的菜品都极为相似。

1.3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从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情况来看, 多数劳动力外出谋生, 往往在农村生活的多数为留守老人、妇女及儿童, 这部分人群对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等新生事物接受能力有限, 对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不足, 也正是因此使得该产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尤其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从而使得产业发展受限。

2 乡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2.1 强化引导规划, 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虽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注重原汁原味的生态化, 但要避免发展的盲目性, 以专业性、精准性发展代替“多而杂”的现象, 尤其各城市要针对下属区县的产业规划要有特色化、前瞻性, 对于重点乡村旅游路线 (包含自驾游) 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及串联, 从而形成乡村旅游产业链, 并实现“一村一品、一路一景”的目标。

2.2 以“旅游+”引领产业特色化发展

第一, 通过“旅游+”实现产业融合。乡村旅游的发展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尤其应通过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入与嫁接来提高农村物产的增值, 例如“旅游+民俗”、“旅游+农业”、“旅游+乡村生活”等, 从而形成新型乡村旅游特色产品, 以提高农村收入来源;第二, 强化宣传及市场营销。当前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有很多, 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产业发展理念已经落后。对此, 各乡镇部门应将市场营销理念融入到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的发展中, 尤其要注重对旅游产品、特色美食、乡村特色风景等进行强化宣传。与此同时, 在发展过程中, 有关部门还应注重广泛开展市场调研, 重点选取发展潜力大的旅游项目, 扶持特色明显的旅游产品, 并利用这些产品辐射带动作用来延伸产业链条。

2.3 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发展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业需要专业化人才。对此, 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强化政策引导, 改革各高校及职业院校的教育方向, 以提高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充实该产业的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及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队伍;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严格该产业从业人员准入机制。由于当前农村地区在发展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业过程中普遍存在服务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 政府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 针对景区庄园内的各个服务人员 (包括接待人员、讲解人员、餐饮服务人员等) 要设置相应的资格准入门槛, 例如讲解人员必须要有导游证等。与此同时, 景区也应定期针对相关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学习工作, 以保证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的不断完善。

2.4 保护乡村农业资源, 完善基础设施

第一, 政府要着力保护乡村生态资源。当前许多城市所谓的乡村旅游往往只是伪生态, 这样并不能真正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对此, 政府部门要注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 针对乡村地区要设定严格的重点开发、限制开发以及禁止开发项目, 构建乡村地区生态安全格局;第二,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部门要根据当地乡村特色积极培育龙头产业、龙头企业, 并着重对古镇、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古建筑等进行升级改造, 并提升特色农家乐、特色饭店、特色住宿等服务软实力;第三, 发掘地区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应进行特色化包装, 包括乡村旅游体验、绿色养生、奇特地貌等, 以丰富和完善景区业态, 尤其要注重从地区特色出发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重点开辟周边市场, 加大旅游吸引力。

摘要: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逐步加大, 许多城市居民都极为向往乡村旅行, 当前我国许多乡村地区自然及人文景观极为丰富, 能够发展成为乡村旅游的资源也较多。但是随着旅游业竞争压力逐步加大, 这些地区在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上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转型升级, 本文着重从此方面予以分析研究, 希望能够为增进生态环境与旅游业的和谐共进提供一定的对策参考。

关键词:休闲农业,建设,乡村旅游

参考文献

[1]张晓亮.陕西凤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目光聚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第4篇

四川第三季度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求职供给

省就业局消息,第三季度四川各类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向社会提供各类岗位53.9万个,入场求职者达50.9万人。与上季度相比,需求岗位、求职人数分别增加6.4万个、4.1万人,劳动力市场出现岗位需求大于求职供给的现象。

第九届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开幕

第九届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于10月26日~11月4日在成都隆重举办。本届美食旅游节主会场设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以“麻辣四川·世界味道”为主题,举办了“全球美食联展”,“品牌农产品惠民直销”,“川菜原辅料及调味品展”,“茶叶茶具品茗会”以及“乡村旅游精品展”等系列展示展销活动。图为美食节活动现场。

124个项目进入天府新区项目库

截至今年6月底,成都高新区已申报124个重大建设项目进入天府新区项目库,总投资1240.16亿元。截至9月底,高新片区社会投资在建项目77个,总投资779亿元;拟建项目36个,总投资453亿元;竣工13个项目,投资额62亿元。一个融合了“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特征的新区域正在加速从规划蓝图变为现实。图为天府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图。

四川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成立

四川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近日在成都成立。基金会将重点针对四川西北部高原、岷江流域等地,依靠龙头企业、科技力量,开展治荒公益活动、资助治荒科研项目等。图为四川若尔盖村民在沙化土地上种草。

成都将建地震预警及应急系统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状调查 第5篇

姓 名:明 敏

1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发达地区城市居民对休闲观光、度假娱乐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怡情山水、回归自然,游览休闲农庄,已成为当今时尚.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休闲农庄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由于旅游休闲农庄在国内还是较新的产物,缺少有效的规划设计理论的指导,此文是本人暑期重点对我市郊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状进行的深入调查所得。

关键字:休闲 乡村 旅游 农庄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形态;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乡村旅游是以远离都市的乡野地区为目的地,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而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旅游方式。

一、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现状。

怀化市安江镇位于湖南省边缘,地理位置十分偏僻,旅游业也发展的十分缓慢,但也正因为偏僻的原因所以生态环境保存的十分完好。同时,安江镇还被称为“稻都之乡”。这里拥有空气新鲜的乡野环境,幽静的农家宅院,从地里刚摘回的新鲜蔬菜,老腊肉、农家米酒、土鸡、石磨豆花等特色农家饮食以及对农活的劳作体验,对久居都市的游客,无疑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我市的休闲旅游农业自上本世纪初才开始兴起,随着我市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五.一”、国节长假、双休日的实施,许多工薪阶层喜欢到这些新兴的休闲旅游农庄去放松自己。到今年,全市共有各种形式的农家乐8家,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一)我市休闲农业呈现出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1、经营模式多样。全市休闲旅游农业不断创新经营方式、拓展经营领域,形成了四种主要经营模式:一是休闲娱乐型。它是我市休闲旅游农业的主要形式,游客不但可以充分领略青山碧水的田园风光、感受绚丽多姿的乡风民俗,还可以亲身体验农家生活,吃农家饭,喝农家酒,住农家屋。有兴趣的游客还可品茶、1(姓 名:明 敏出生年月:1990.7 性别:女 院 系:东方科技学院年

级:2009级专 业:英语学 号:200941908328)

打牌、下棋、垂钓捕鱼,从而满足了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如飞龙酒家、友好酒家。二是观光型。在山地景区地带,利用风景资源,为游客提供观光、避署、休闲娱乐、食宿等,如碧湖山庄、龙虾山庄。三是综合型。集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如鸡公界假村。

2、发展前景广阔。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我市地处重庆、达州、南充的金三角中心,丰富的山水资源,秀美的田园风光,厚重的文化底蕴,优越的区位条件,形成了发展休闲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发展,将休闲农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促进休闲农业逐步步入规范、健康的发展轨道。

(二)休闲农业在我市建设中的作用。

发展休闲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切入点,它有效休闲带动了我市的餐饮、住宿、交通、购物、文化等关联行业的发展,促使单一的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转变。同时,还促成地方公用基础设施的改造,投资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改善,交通能力的提高以及其他服务业的繁荣,从而有力地促进我市的现代农业建设。

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加快我市城乡交流和乡风文明建设。我市农民具有的勤劳、淳朴、善良的优良传统美德值得发扬光大。但同时不可否认农村经济、文化落后,也有一些不良习惯长期延续下来,如环境卫生差、不文明的用语依然存在。发展休闲农业,随着城市居民的到来,这些不良习惯会不断改善。为了吸引休闲者农民必须学会讲究卫生、保持卫生、保持村容、院落整洁。

二、我国目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现状。

我国的乡村旅游尽管起步较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但目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生力军,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繁荣,促进城乡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主体产品是吸引附近的大中城市居民前往短期度假、休闲;吸引远程游客的主要是体现民族民俗和历史文化的参观考察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魏小安研究员将我国的乡村旅游目前的形式概括为五种模式:一是大城市近郊的农家乐;二是高科技农业观光园;三是农业新村,特点是经济发达、乡村城镇化,在发展中有意识地使本村成为有特色的目的地;四是古村落的开发;五是农业的绝景和胜景,如桂林的龙胜梯园和云南的元阳梯田等。

虽然乡村旅游最近几年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又有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正所谓“起步容易,提升艰难”。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去乡村

参加自然资源保护行动;乡村空气清新,环境清雅闲适,人们可以亲近自然以缓解日常城市生活的压力;有些地方地形复杂,刺激冒险,有的地方历史文化厚重,遗迹丰富,可以给大众提供参与运动和从事个人兴趣爱好的机会。另外,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化,并将其影响全面渗透在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中,乡村旅游因此也受到这种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社会背景

1.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2005年全国人口总数已达13.06亿,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2.99%,为“乡村旅游 ”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客源,农村人口众多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众多劳动力和发展空间。2.我国经济基础落后,与旅游直接相关的民航、铁路、公路、航运交通业还很不发达。这种人多车少、交通不便的局面,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变,所以,旅客受阻或滞留等情况是常有的事。这就极大地阻碍和限制了旅客作远距离旅游。3.人民的生活还不很富裕。据官方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的货币收入为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人为3587元,扣除其吃穿用等必需消费后,真正能用于行和游方面的消费并不多。4.发展乡村旅游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不少地方把发展旅游同发展当地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在促进当地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解决劳动就业、美化城市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如五台山下的台怀镇、武当山脚的武当山镇、张家界所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都因发展旅游而从贫困落后走向了繁荣富强。

(二)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首先,开发经营者的思想认识不足,不能把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乡旅游业是一种农业和旅游业相交叉的产业,其产品是一种旅游新产品,同时又是一种现代农业管理方式。受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人们对乡村旅游业认识不足,从而产生了两种误区:一是只注重其旅游功能,未以生产为核心,无农业经营收入,仅靠旅游收入来维持其发展,结果旅游地收入在淡季无农业收入补充,波动起伏较大;二是农业经营者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单一经营思想,认为旅游业可有可无,次要的一个补充收入。其次,景点建设和项目开发上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导致盲目投资,粗放式经营。目前,我国乡村旅游项目的投资极为盲目。一发现某地有资源可以利用,便仿效别处进行盲目投资,在开发经营时,为了节省开支而采取粗放式经营,在当地资源吸引力减弱时便转移目标,形成“打一个抢换一个地方的短期投资”。一些己建的乡村旅游点,没有考虑旅游功能和分区,修路造房、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环境破坏现象严重,而且旅游项目单一,缺乏内涵和特色,完全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再次,产品单

一、同质化,系列化、深度化不够。按照产品的功能,乡村旅游大致可划分为观

光型、参与型、度假型三种类型,目前乡村旅游产品大多停留在观光型阶段,对于挖掘民俗和乡村农耕文化方面还做得十分不够,参与型、度假型产品不多见。同时,由于个性的缺失难以形成有特色的产品,极易被复制克隆,造成很多产品的同质化。另外,未能形成产品体系,既缺少主打产品,又缺少衍生产品和伴生产品,产品的谱系和延申不足。资源形态未深加工为产品形态,产品深度化不够。最后,经营理念与经营意识不强。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对于乡村旅游地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如地方特色、乡村环境、服务水平与质量往往重视不够;他们乐意在主体建筑、设施设备上花钱,而不愿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社区环境方面投入;他们多以经验经营,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的要求不强烈;单兵独战多,团结协作少,致力于树立景区形象的意识不强。

三、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

改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理念。从今年起国家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各级政府应帮助那些有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乡村,加快解决交通、通信、供电、饮水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利用旅游项目的牵引,调动农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加大对食品卫生、公共卫生等直接关系到游客身心健康的设施建设的改造力度,引导和教育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自觉养成讲卫生、爱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购置一些必要的卫生消毒设施,抓好各项卫生防范措施,为游客营造洁净、健康、卫生的旅游环境,让游客吃住放心,娱乐舒心。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农民办旅游的能力。一是对从业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对其进行旅游相关基础知识的培训;三是对其进行服务技能培训;四是对其开展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方面。

注重产品宣传,完善营销网络。相对于目前旅游风景区大规模的宣传促销,乡村旅游还是叭羞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所以要加大宣传营销力度。首先,要突出乡村意象。乡村意象在乡村旅游中所起的作用,如同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所起作用一样,具有导向性。如江南“水乡之冠”的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同单,以及“梦里老家”车溪,便属此类。其次,要鼓励旅行社等企业推介乡村旅游,以专业的市场促销吸引更多的乡村旅游者。另外,政府有关部门也可为乡村旅游营销搭建有效平台,例如,法国农会为促销法国的农业旅游,专门建立了名为欢迎位临农场”的组织网络,还出版了各种宣传和指导乎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政府部门可借鉴法国的经验,把建立包括农村家庭旅馆在内的网上预订系统作为服务工程的重点来抓,真正提升乡村旅游整体的市场化程度。

发展旅游项目,增强旅游体验性。由于乡村旅游开发深度不够,使游客的体验类型单一,如西部一些乡村,不管是否藏区、有无藏文化,晚上都开展锅庄晚会活动,最终导致旅游缺乏个性,缺乏竞争力,生命周期短。游客的终极目标

是为了追求快乐的体验,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应设计丰富、生动的体验项目,来满足游客的体验经历以及他们的个性化旅游需要。挖掘出新的丰富的乡村活动,如:笨猪赛跑、野鸭放飞、松鼠散果等动物表演,开展有特色的田间劳作,如田间放羊、放鸭、果园采摘、烧柴做饭以及农家喂猪等。同时,也要设计使游客完全沉浸其中的深度体验项目,可推出 “当一天农民 ”、“做一回渔夫 ”等旅游项目。此外,要加大传统工艺品和农产品的开发力度,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纪念品,增加游客的消费支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一个能同时解决三农问题、兼顾“三生一体”、带动三产融合的多功能跨界型新型行业,是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朝阳产业,我们应该在把握好行业发展规律的同时,思考、总结、借鉴、创新,有效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和制定科学的发展纲领。参考文献:

[1]席闽生,《县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方法研究一以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为[J].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严海涛,刘学录,《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湖南农业科学,2009

[3]龚健,刘艳芳,刘耀林,《农村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初探—以湖北省保康县为例》,《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

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第6篇

(海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联合考察组2013年9月29日)

一、基本情况

应台湾有关方面邀请,2013年9月12日至19日,省农业厅组织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人员、休闲农业企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共19人赴台湾考察学习培训。在台期间,考察团分别参观了台北农产品运销公司(中原食品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台一教育休闲农园、阿里山有机茶叶农场、台南走马濑休闲农场、台南莲花生物科技公司、台南兰花生物科技休闲园区、立康生物科技健康养生有限公司等,听取了台湾企业负责人介绍,并进行意见交换;拜会了台湾休闲农业学会段兆麟博士,参加了段兆麟博士关于“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实践”的培训。活动期间,还与台湾农会、休闲农业协会有关人员、高雄市议会议员等相关人士就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休闲农业用地、休闲农业资金筹措、休闲农业等级评定等问题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农产品产销体系、台湾农会的作用与地位、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等。

培训考察期间,全体人员不仅认真参加有关培训,虚心学习台方经验,而且不断探讨新问题,提出发展新思路。同时,我们与台湾有关企业进行对接,磋商加强琼台农业合作的有关事宜,台湾有关方面建议在海南 “冬交会”上增设台湾休闲农业专馆和农产品加工品专馆,展示台湾农业发展经验和成果,并洽谈投资海南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相关项目,进一步推动琼台农业交流合作。通过培训考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达到了学习交流、借鉴经验及寻找差距的目的。同时,广交朋友洽谈合作,达成了许多共识。在与台湾农业界、休闲农场人士和朋友的接触和交流中,也感受到了台湾接待人员的热情,增进了双方的了解。

二、主要收获

1、了解了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历史

80年代初,台湾开始推广以观光、休闲、采摘为主要内容的观光农园。台北市政府率先在木栅推行“观光茶园”计划,标志着政府部门正式开始辅导休闲农业。到了80年代后期,政府又着力推行“农业+旅游业”性质的休闲农业。1990年台湾农委会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力度。1992年台湾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规定面积50公顷以上为设置休闲农业区的条件,并编印指导教材,成立相关团体,此后,台湾休闲农业开始蓬勃发展。短短20年时间,台湾农业逐步从传统的种植农业到种植加观光农业,再发展到现代的种植加观光加休闲度假的农业结构,使农业的功能进一步得到了拓展。

休闲农业是台湾近二十年才涌现的一种新兴的农业经营发展形态,它对突破农业发展瓶颈、提高农民收入及繁荣农村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思路,是利用农业及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息、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满足现代人对休闲生活日益扩大的需求。历经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模式,主要有乡村花园、农家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牧场以及市民农园、教育农园等,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不仅有上规模的农耕田园、渔业风情、森林旅游、乡野畜牧活动,还有别具特色的农耕教育、生态保育、民宿体验、乡土民俗等休闲活动项目。

其中台南走马濑、台一等规模比较大的休闲农场是最具代表性的类型。台湾休闲农业是由有一定规模的农场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坚实的第一产业和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基础上,农业生产需要拓展和发展之际,由农场主和农业生产者自然转向而成,即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如台南走马濑农场,经过被台南农会称之为走过“五级农业之综效经营”才达到如今的规模的,即一级农业:牧草苗圃;二级农业:牧草加工品;三级农业:农业休闲及农场游憩;四级农业:农业体验为主题和农业科教;五级农业:创意性产业及文化展演。依据2007年台湾休闲农业学会进行全面性调查统计的结果,台湾休闲农业的产业规模为1244家,平均每个乡镇市区约有3.8家,提供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休闲农业年产值达到18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台湾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业的主题代表。

2、总结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1)管理机构完善,政府支持力度大。

台湾休闲农业由“农委会”主管,“观光局”和“经建会”协同管理,在“农委会”下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处,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机构,从上到下形成了休闲农业管理和辅导体系。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和审批规划,安排资金补助和贷款,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与旅游部门的联系等。经“农委会”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并由“农委会”拨出专项经费,经费一般用于修建从主路到农场的支路、水电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农园、科研、展示厅、科普教育以及组织文化宣传等方面的补贴。

(2)法规制度完善,保证有序发展。

为保证休闲农业有序发展,台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90年代初由“农委会”颁发的《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主要法规内容包括:休闲农业区设立的基本条件(如实施主体、面积、经营内容等)、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休闲农业标章核发使用要点、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等。观光局出台了检查评证许可,对休闲农业开创开办实行验证许可制度。台湾经过土地改革后,农民的土地大多都是私有化,农场主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休闲农场,经营项目经过台湾农委会的严格审批后,休闲农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允许占项目建设总面积:一般来说一些小规模的采摘、休闲型的占5%左右,综合休闲类型的占10%左右,农委会认定的大型示范企业占20%左右。2001年又出台了“国民旅游卡”消费政策,设立国民休闲消费特约店,鼓励和支持把政府公务活动安排到休闲观光农业点,同时把公务员的年休假制度与到休闲观光农业消费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使游客享受法规赋予他们的优惠,拉动民众的旅游消费,另一方面又能够使休闲观光农业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政策还规定把休闲农场作为中小学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基地,有计划安排中小学生到休闲农场学习和体验生活。

(3)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休闲农业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台湾于1998年成立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协会是由休闲农业经营业主组成的人民团体,是联结产、官、学界的桥梁,兼负着休闲农业发展的使命。协会接受“农委会”委托,致力于休闲农业的法规制定、资源整合、资讯传递、产业辅导、行销推广、环境保护及农村文化的传承、发扬等工作,促进休闲农业产业化,提升休闲农业竞争力,扩大农村就业机会。在开展具体工作中,协会制订出各种辅导策略及执行方案,协助辅导从事休闲农业管理及服务人员,提升经营企业的服务品质、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推动整合营销等,同时肩负起社会教育的责任,对整个休闲农业产业的规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高度重视休闲农业规划和检查评证。

台湾对休闲农业进入门坎要求非常严格,2007年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已达到1244家,但经过农委会、观光局准设许可的只有456家。“农委会”与协会合作推动休闲农业的检查和评证,并颁发认证标志。“农委会”规定,对准备发展休闲农业的景点,需聘请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与评估,通过详细的规划设计,并由乡村社会、社会心理、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园艺环境工程、旅游观光、农村建设、地政等各个方面有关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组成“休闲农业咨询小组”,执行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决策咨询。台湾休闲农业检查评证分别以核心特色、园区规划、创意运用、解说与行销、组织与人力管理、环境与景观管理、社区参与、观光资源等八项进行评证。对获得评审核定的休闲农业区,均由“农委会”认定挂牌经营,并提供资助经费,用于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台湾对休闲农业发展既持鼓励支持态度,又强调法制管理,使企业依法经营,既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又限制和制约了一部分人利用休闲农业的名义,进行超范围建设和经营,有力地保证了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5)系统开展休闲农业宣传促销活动。

台湾较重视对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各旅游景区企业则密切配合,形成高效率的旅游营销网络。通过网络信息,游客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了如指掌”。台湾休闲农业网站内容主要有:新闻发布、景点介绍、游区地图、旅游路线推荐、住宿餐饮服务、留言系统,乃至网上定房、定门票服务等。促销手段也较为多样化,在机场、车站设置统一识别标志的旅游服务中心,向游客推介旅游路线、景点;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展旅游宣传和电子商务;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编印“台湾休闲农场”观光旅游地图,各景区点都有自己编印的主题特色宣传画册。

(6)强化园区产品深度开发与推广。

台湾休闲农业十分注重企业园区的产品开发,根据企业的特点特色研发出自己的主导产品、系列产品、创意精品,如中原食品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蔬菜、水果系列产品、台一教育休闲农园的蜂蜜系列产品、阿里山有机茶农场的茶系列产品、走马濑休闲农场的牧草系列产品、莲花生物科技公司的莲花系列产品、兰花生物科技休闲园区的兰花系列产品、立康生物科技健康养生有限公司医药系列产品等,食品、用品、药品、保健品、旅游纪念品,让游客目不暇接;做工上乘、质量保证、包装精美、携带方便,使游客爱不释手。企业本着一乡一品牌一产业的经营理念,成功深度挖掘企业产品、研制、开发,增加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带动了商品的发展,延长了产品链条,增加了企业收入,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7)注重景点导游培训。台湾休闲农业十分注重对景点、产品导游的培养,景点和产品解说是台湾休闲农业的一个亮点。

不论你是10人的游览团,20人的游览团,还是30人的游览团,景点导游总是十分负责任的尽情解说。矫健的身板,热情的笑脸,丰富的知识,清晰的吐字,纯正的台音,流利的话语,娴熟的解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跟游客互动,为游客服务,随时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台湾休闲农业的导游是农会要求企业选派到专门的培训机构严格培训,取得导游证书才能上岗的。台湾休闲农业景点经久不衰,除了严格精致的管理之外,还与能拥有一支训练有素本领过硬的景点导游是分不开的。

三、启示与建议

纵观台湾休闲农业20多年的发展经验,结合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起步建设阶段,相比之下,得到一些启示与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是做好海南休闲农业的前提条件。

台湾政府部门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包括政策宣传、景点整体形象宣传、休闲旅游线路宣传、特色产品宣传等。建议: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大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2)完善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是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台湾休闲农业从起步、发展、壮大到今天的强大,每一步都是在“农委会”、“农会”以及“休闲农业协会”的引领、监督、呵护下完成的。我省虽然率先于全国成立“省休闲农业发展局”,但仍然挂牌省乡镇企业局,大部分市县都没有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建议:省政府将省休闲农业发展局作为省农业厅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配备专门的工作班子和人员,专门负责全省休闲农业发展行政管理工作。省农业厅可成立“省休闲农业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发展规划等事业性的工作,市县各级政府部门成立相对应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工作班子和人员,专门负责休闲农业行政管理工作,打破目前市县休闲农业管理职责不明,分工不清的局面。同时加快成立“省休闲农业协会”作为政府联系企业的纽带和桥梁,加强行业的自律,共同推动休闲农业发展。

(3)制定政策法规,规范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为保证休闲农业有序发展,台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内容包括:休闲农业区设立的基本条件,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休闲农业标章核发使用要点、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等。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从一开始就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政策法规,当务之急是省政府应尽快出台《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若干意见》,从企业基本条件、土地使用、资金扶持、税收缴纳、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员培训、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范和优惠扶持。土地使用,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首要条件,在用地上建设硬性设施占地比率,要借鉴台湾的经验,不同类型分别对待,适当放大比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土地使用用途要借鉴台湾的做法,做出在不改变土地使用用途硬性规定的前提下,租赁、承包期可适当放宽到50年。资金投入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保证,借鉴台湾休闲农业资金投入与资金投入使用办法,建议海南政府部门设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发展基金,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补贴。

(4)做好发展规划是稳步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

台湾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与台湾政府部门长期注重休闲农业的规划是密切相关的。目前,海南休闲农业仍处在自发发展的起步阶段,与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初期相类似。因此,建议借鉴台湾经验,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全面调查研究,摸准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优势、潜力和特点,理清发展思路,编制全省近期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将纳入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市县也要根据本地区的优势特色做好规划工作,形成省、市县、乡镇三级一体的规划蓝图。策划规模项目,突出特色,合理布局,避免雷同,避免走弯路,稳步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5)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是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由于起点不同,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方面要借鉴台湾的发展经验,另一方面是发挥自己的优势:

一是2009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指出“积极推动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制定实施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支持计划,建设示范基地,拓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空间”,是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好机遇。

二是海南省委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打造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实施“绿色宝岛大行动”,“建设美丽乡村”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最好的切入点。

三是自然环境优越,区位优势突出,农业发展条件良好;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完备;民族文化丰富,海南有汉、黎、苗、回、壮等37个民族;旅游业发达,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是文明生态村建设比较完善、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

五是奇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源泉资本。总之要充分挖掘利用各地区各市县各乡镇独特品牌优势,打造“一乡一品牌一产业”,“一县多品牌多产业”的格局,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气候中,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快速发展。

(6)以“农”为本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

台湾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规定,规划休闲农业区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我们考察的台湾企业,无不是以发展农业为依托的。建议海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做好定位,以农业为本,以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为目的。发展“三生”(生产、生活、生态),服务“三农”(农村、农业、农民)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根本,单有“休闲”,没有“农业”,不是休闲农业。要充分利用各种农业资源,采取“公司+农民”、“公司+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发展农业生产,调整结构,促进增长、增加收入,同时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实施“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新格局,实现共赢。

(7)坚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从80年代发展至今天,台湾休闲农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除了有一个强有力的严密的管理机构,一套切合实际政策措施支持以及一个因地制宜的合理规划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台湾休闲农业始终坚持了可持续发展,坚持自己的特色,坚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坚持以创意产品支撑。因此,建议海南定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一定要与大宗鲜活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区别开来,突出创意产品,在精致品牌特色上做好文章。继续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评定活动和休闲农业创意产品大赛等活动。

(8)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体系。

借鉴台湾休闲农业产学研相结合和人才培养的做法,建议各级主管部门要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培养,重点加快创业型人才培训,将休闲农业技能人才培训纳入阳光培训工程,组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与服务知识、风土人情知识、诚信意识及行业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提高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整体素质。

(9)加强两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互动交流。

台湾发展休闲农业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刚起步的海南休闲农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学习借鉴。建议:一是同台湾休闲农业协会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双边交流。邀请台湾的专家学者和经营者来琼指导和交流,同时派遣我方不同层次的团体、人员赴台考察学习,研究借鉴台湾成功的经验,指导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二是策划建立若干个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项目,引进一批有经验有实力的台资企业投资创业,以点带面推动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三是建议每年的“冬交会”邀请台湾相关休闲企业参展,让海南人民感受和认识台湾休闲农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四是制定有关政策保证台商在海南投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权益,在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来琼投资台商提供更多方便,从而加速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台湾休闲农业联合考察组:邢诒铁、张洪波、张洪溢、文彤明(执笔:文彤明)

目光聚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第7篇

关于申报2014年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示范企业的申请报告

区农业局、区旅游局:

云云实业有限公司生态园,公司成立于2001年11月,公司法人,公司位于社区,离市区3公里,交通便捷,占地1080亩,总投资2600余万元,进行农业综合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取得“发改农经备案[2010]02号投资项目备案证”,按照“农业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庄园化、庄园经济品牌化、品牌经济市场化”的思路,园现已建设成集养殖、种植、餐饮客房、运动健身、民间歌舞、四季水果动手采摘、户外自助休验式餐饮、认领认养蔬菜绿地、休闲垂钓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示范企业。

为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展示农耕文化、普及农业科技、促进人们对绿色健康饮食的转变,推进当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创业,促进态园的发展,公司决定申报2014年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认定,现申报如下:

一、示范带动作用强

生态园位于曲靖市道庄社区,离市区3公里,这里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背靠“城镇上山”示范区,这里农业设施完善,水利条件较好,城郊道路畅通。公司2010年通过“发改农经备案[2010]02号投资项目备案证”后,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我公司也积累了十多年的养殖、种植、农业综合开发和餐饮娱乐、休闲健身的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使态园建设成规模大、配套全、效益好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优秀企业,2007年2月,被曲靖市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007年7月,被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009年12月被农业函授大学评为“先进教学点”,2007年3月,被牧局批准为“秀特种养殖示范园”,2008年12月,被牧局验收成为“2008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通过我们的示范作用,吸引了城郊居民亲近自然、体验农业、展示农耕文化、普及农业科技、促进人们对绿色健康饮食的转变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村经济结构,每年接待体验休闲农业和乡村观光旅游的人员12万余人,带动当地的运输业、加工业、餐饮住宿服务业等行业发展。近年来已带动发展周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户100余家,带动农户130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带动面积2100亩,直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解决社区失业人员就业2000人,间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解决社区失业人员就业7500人,二、经营管理规范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实守经,依法经营,依法纳税,热心公益事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证照齐全,勤劳守法,多次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011注册了“大富人家”农业果蔬类的商标,2011年9月被评为“捐资助学先进单位”,2012年九九重阳节,被为遵老敬老先进单位,2012年2月入选为“云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会员单位,2013年1月当选为“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在食品安全管理上,严格遵守“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请食药局同志帮助指导,制订了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杜绝了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的食品出现。在安全生产管理上,请驻地派出所片警指导,安装监控设备和消防设施,防火防盗,排除隐患,培训广大员工的正确操作技能,遵守安全生产规范制度。建立了正规的人事财务制度和成立了工会组织,按劳分配,奖惩分明,保障职工的福利待遇和合法权益,通过规范管理,近三年来,没有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无拖欠职工工资和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现象。

三、服务功能完善

过近五年的建设,现已建成有机蔬菜地582亩,名特优新品种水果种植基地213亩,供应园林城市绿化的乡土苗木357亩。畜禽水产

2养殖总面积67亩,餐饮休闲建筑面积6000 m,形成体验劳动、创造物质、供应餐桌的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转换。服务功能项目特色鲜明,功能突出。

1、休闲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观光有主体

休闲农业方面现已发展蔬菜乡土品种和高新特品种21类,水果种植樱桃、杏子、李子、油桃、冬桃、梨、甜柿、杨梅、冬春季草莓等四季水果3万颗,栽种培育绿化苗木和乡土苗木20万余株,成功饲养训化繁殖了大批的高原野猪、灰天鹅、绿头野鸭、甲鱼、螃蟹、及生态土猪等,建成了供游客垂钓的鱼塘56亩,建设了绿色蔬菜果园观光长廊。

乡村旅游观光接待方面现已建设餐饮台位1210个、客房60间、运动健身2所、四季水果动手采摘园地120亩、户外自助休验式2餐饮3000 m、认领认养蔬菜绿地36亩、休闲垂钓56亩,年可接待省内外乡村旅游观光和农家餐饮消费顾客12万人次。种、收、采、吃、玩、游等休闲旅游方式配套全面,功能完善。

2、农耕文化和农业科技普及有展示

农耕文化展示方面,建有中国农业文化发展的原始农业文化和传统农业文化的宣传栏,在餐厅的墙面,实物挂了农业劳作用的斧头、车梨、背篓等工具和劳作而来的粮食,因为它是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为目的。农业科技普及有设施大棚、喷灌滴灌、水果套袋、训化繁育的动物、新特优的果树、人们自种蔬菜地,自行管养收割,自助休验式餐饮烧烤的展示,被曲靖市科协命名为“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3、亲近自然,体验农业,寓教于乐有创新,这里是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区、曲靖市绿化苗木基地,这里空气清新,道路便捷,适宜人们步行、骑车、驾车等来到这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这里,有漫步在田间地头,领略现代农业丰硕成果的人群;有租用认养一块土地的人群,全家周未假日动手耕种农田;有自带蔬菜肉食,呼朋唤友,体验自助烧烤的体闲美食;有动手采摘各季节新鲜水果的人群; 在寓教于乐有创新上,努力打造节庆活动,活跃城乡经济,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依托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基地,突出展示地方历史和文化人圆月圆家团圆,8.15中秋赏月活动 等节庆活动;顾客自带烧烤菜品、肉食、酒水等,举办单位团体户外自助烧烤长街宴。

4、基础设施健全

uuuuu,离市区3公里,这里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背靠云南省“城镇上山”示范区,这里农业设施完善,水利条件较好,城郊道路畅通,在公路上安有路标指示牌8块、园区内说明牌12块、路灯30盏、停车场500个车位,供电在电网区域内,安有125千伏安变压器一台,各个基础设施布局规范健全。按辖区公安消防要求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和制定了安全应急预案,无违规建筑和占用耕地乱搭滥建现象。建立了符合环保标准的污水处理和拉圾处理设施,并把养殖的粪水供农业种植用,生活的拉圾无害处理综合利用,保证了自建成后没有发生污染环境等问题。

5、员工素质较高

我公司现有员工120人,大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65%,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8人,每位餐饮服务人员办有健康证,保安人员持有保安证。公司建立了严格的聘用制度和培训制度,外聘教师定期开展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业务培训,上岗培训率达100%,周会例会班前会按时召开,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对劳动人事实行末位淘汰制、竞争上岗制、优化组合制的全面管理,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使我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全面提升和发展。

6、发展成长性好

我公司通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结合城郊经济的繁荣,把种植、养殖、农业综合开发和餐饮休闲、运动健身、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第一产业服务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反哺第一产业的经济模式。

由于我们企业环境位置好、发展早起点高、规模大配套全、管理规范形象好,主导产品畜禽产品远销昆明广州等,并吸引了贵州昆明曲靖的观光旅客前来体验瓜果采摘的乐趣和品尝餐饮美食的新奇,并带动了周边企业碧桂园地产、奥迪4S店、德润企业、乐汇KTV、金桥企业等众多公司企业前来举办“客户联谊会”、“职工运动会”,并打造了曲靖生态瓜果采摘一日游。

每年接待体验休闲农业和乡村观光旅游的人员12万余人,每年实现农业产值和服务收入1.02亿元,年利润620万元,上缴税金380万元,吸纳了当地农村劳动力占员工总数的65%以上。我公司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现特此申请认定uuu为2014年曲靖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

请领导批示,谢谢!

2014年8月28日

附:

1、曲靖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申报书

2、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 第8篇

关键词:休闲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经济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 通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 以推动观光旅游、农业休闲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高效农业。具有维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产业、保护农村资源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特点。我国休闲农业在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观光农业的概念、类型, 特定地区发展观光农业的资源、市场等条件的评价, 观光农业园区内部的空间结构, 观光农业区的区位特征研究等方面。休闲农业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一、休闲农业与经济发展

(一)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休闲农业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延伸了农业产业链, 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 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 促进了农民增收, 稳定了农产品市场, 实现了农业跨越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 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在世界农业发展进程中,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两类方式:第一类是农业产业结构效益优化, 即农业产业结构在演进的过程中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提高。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 农业第一、二产业转变为农业第三产业, 在转变过程中资金、技术、资源等实现了效益流动, 产业结构优化带来了农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第二类是转换能力优化, 其中包括农业产业对于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对于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产品市场供求的掌控能力以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能力。发展休闲农业, 可以充分整合自然及社会资源, 实现农业转换能力优化, 可以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数量及质量, 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休闲农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变, 将农业生产资源转变为农业资本, 将生态环境资源转变为生态资本, 将农村民俗资源转变为农耕文化资本。产业化经营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 我国现有2.5亿左右的农户, 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 产品单一, 利润低的问题, 休闲农业提升了农村产业结构, 对于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以广东省为例, 目前, 广东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涵盖了农业生产领域的方方面面, 种植业方面, 以花卉养殖、花卉观赏以及新农业生态园项目为主, 目前广东省有80多个观光果园, 每年接待游客40多万人, 收入达10多亿元;养殖业方面, 涉及到淡水养殖、海水养殖和珍稀飞禽养殖。

(二) 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

休闲农业促进了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一直是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之一。休闲农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休闲农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 投入较少, 就业成本偏低。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方向。休闲农业可以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带动农民在当地创业、就业和增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旅馆业以及旅游商品、纪念品加工业, 因此能促进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 农民从事休闲农业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休闲商品,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无形商品迎合了都市居民的休闲需求。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乡村旅游业就业的特点是就业面宽, 受众范围广, 特别是大量工作并不需要特殊的技术, 所以可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据世界各国统计, 旅游业直接就业所带来的关联就业机会的就业人数之比为1∶5,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据农业部的不完全统计, 截至2009年8月, 浙江、江苏、湖南、安徽等14个省市区, 共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43, 035家, 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2, 823家, 年实现收入806.7亿元, 带动就业近200万人, 其中农民就业达159.5万人;实现农民增收257.2亿元, 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352.5亿元。

(三) 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

休闲农业具有的观光、休闲特征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兼具了保护环境, 促进人居环境建设的功效。发展休闲农业促进乡村旅游, 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改造作用, 可以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使农村走上生态环保、文化传承等内涵式发展道路,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 休闲农业推动了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 用优美的大自然和农村环境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 休闲农业的出现, 可以充分发挥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叠加优势, 农民在从事休闲农业的过程中, 提高了人文素质, 增进城乡交流和互动,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缩减城乡差别, 客观上改善了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 塑造良好的乡村风貌, 从而顺应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优化休闲农业融资环境。

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长期以来, 发展资金的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融资环境对于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需要制定和落实扶持休闲农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联系, 争取金融部门把休闲农业列入信贷支持重点, 简化农业信贷的手续, 进行融资体制改革, 推出一些试点项目, 以期在竞争性领域形成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政府宏观调控的新机制。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为休闲农业企业融资打开方便之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推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 促进休闲农业规模化发展。

我国休闲农业起步较晚, 从事休闲农业经营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在经营上可以利用规模化经营有序推进休闲农业园区建设, 打造良好发展平台。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兴办建设规模大、产业基础强、服务功能全、经营效益好、游客满意度高的休闲农业企业, 同时发动周边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兴办特色各异、优势互补的休闲农业企业和农家乐, 建设成为产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功能多样化的现代休闲农业园区。

参考文献

[1].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2].马惠娣.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3].郑健雄, 郭焕成, 陈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美人居团购网合作经营协议书下一篇:企划部主管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