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议论文作文

2024-08-08

弘扬工匠精神议论文作文(精选12篇)

弘扬工匠精神议论文作文 第1篇

日本赛车手井田在职业生涯结束后开始着手改装汽车,每一辆保时捷都由他亲手只用眼睛与彩笔在模具上画出,精心打磨剪裁一星期甚至一个月后,才安装在车体上,完美无缺。不得不讲,日本人的工匠精神着实让人佩服。

工匠精神是少而精,不求利。

德国人生产的汽车每年都会限量,但他们只用半年工资便买得起,每一辆汽车都可以使用二十到四十年。对于工匠精神,可谓完美的诠释。

相反,马虎与凑合终酿恶果。

旧时,有一位画家在画马时觉得不像,便将其改成了老虎。他的两个儿子问他时,他便解释道一个是马,另一个是老虎。于是他的儿子出去打猎时,一个将马误看,射死了一匹千里马,另一个将虎误看,骑上去被咬死了。凑合看着像,却终酿成了悲剧。

中国目前的工匠精神是稀缺的。

在如今这个变化万千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安静下来,持之以恒般做一件小事。但不论是身边微末之事的变化,还是宏大的社会政事变化,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在万千改变中却总有一些东西历久弥新。它们经历时间的淬炼,依然散发出灼灼的光芒,就如我们头顶的苍穹一般,日升日落,亘古如斯,那便是工匠精神的产物。

我们必须具备工匠精神。或许现在的我们如少年般浮躁豪言差不多,但成熟后,反观自己的不足,由虚而实剥落浮华,将自己从一弯急流瀑布点化为静水深流时,我们才会发觉工匠精神如此重要。所谓工匠,亦是认真细致。

弘扬工匠精神议论文作文 第2篇

学者笑了笑,有走到另一位砌墙工人身边问道:“你在干什么?”那人差异的看了看他,然后用手比划着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大大楼说,我在盖一座高楼。这两个人的回答令他大失所望,但当转身欲走的时候,一阵歌声吸引了他,在忙的焦头烂额的工地上竟然还有人唱歌,这位学者狐疑的循着歌声找了过去,原来是一位目光囧囧的年轻人,只见他麻利的砌着转,同时哼着一首首老歌。

“你在干什么?”学者又问了他一个问题

“我在建设一座美丽的城市。”这个人爽快的回答道。

十年之后,这位学者因为某一课题又来到了这个工地进行调研,凑巧的是,他发现一件令他非常震撼的事:“十年前的那几个人,第一个还在工地上砌墙,第二个成立图纸设计师,而第三个,却已经成立他们的老板。”

弘扬工匠精神议论文作文 第3篇

关键词:产业经济,工匠精神,中国智造,建议

工匠精神, 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 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 不断改善其工艺, 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概括地说,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一、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精神品质

⒈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工匠精神要求:一是热爱你所做的事, 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钱;二是精益求精, 精雕细琢。精益管理就是“精”“益”两个字。在日本人的概念里, 把产品品质从60%提高到99%, 和从99%提高到99.99%是一个概念。立志做世界上最好的产品。日本在二战后的废墟中用了20多年时间塑造了日货的高品质口碑, 并成功向世界输出了日本式的“匠人精神”。他们做事都是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力求卓越的精神, 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⒉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业要追求科技创新, 技术进步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 就是一种投入和敬业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营生, 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 极度注重细节, 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 给客户无可挑剔的感受。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 做出动人心弦的一流产品。

工匠精神落在企业家层面是企业家精神。它表现在:⑴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企业家通过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全面创新, 从创新中寻找新的商机, 在获得创新红利之后继续投入, 促进创新, 形成良性循环。⑵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有了敬业精神, 企业家才会有全身心投入到创新中的不竭动力, 把创新当作自己的使命, 才能使产品、企业拥有竞争力。⑶执着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在经济处于低谷时, 其他人选择了退出, 惟企业家选择了坚守。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执着的工匠精神。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充分体现了创新、敬业、执着的工匠精神, 在最危难的时候不放弃、不言败, 阵脚不乱, 越打越强, 终于低开高走, 重新登顶世界之巅。

⒊工匠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品质

工匠精神的反面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短、平、快”的粗制滥造。诚然, 从事制造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 工匠用他的工作获得金钱, 但不是为钱工作。一个人选择的职业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 一生的职业是他志向的表示和理想的所在。相比粗制滥造赚快钱, 坚守工匠精神更苦更难, 能够忍得住寂寞, 守得住清贫, 顶得住诱惑, 管得住小节。

小野二郎是东京一家著名寿司店的米其林三星大厨, 在日本被称为“寿司之神”。他做的寿司味美到连素食食客都欲罢不能, 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许多慕名而来的世界各地食客都得提前几个月预定, 只为品尝“寿司第一人”超过50年的精湛技艺。但凡吃过的食客都会赞叹, 这是“值得一生等待的寿司”。店里仅6个座位, 小小的店面也从未扩张过, 坚持“一根筋”经营半个多世纪。因为东京著名小吃店的门面都很小, 而且只做一样料理, 店主们要把食品做好做漂亮, 关键不在于数量, 而在于对事物追求至善至美过程中的愉悦。

瑞士表匠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 他们精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表匠们的眼里, 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 最终瑞士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如今自动化、“互联网+”取代了小作坊, 但“工匠”的内涵和精神却不会变。能够在风雨中岿然不动或风雨过后看到彩虹的, 永远是那些坚持自我、坚守“工匠精神”的企业。

二、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最强烈地呼唤传承工匠精神

⒈世界上长寿企业长盛不衰的秘诀是它们都在传承着工匠精神

我国历史上, 工匠延绵不绝。木匠鼻祖鲁班、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一直是工匠的楷模。据统计, 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 日本有3146家, 为全球之冠, 德国有837家, 荷兰有222家, 法国有196家。它们的产品长盛不衰的秘诀是它们都在传承着一种工匠精神!

在最珍视“工匠精神”的德国, 没有一家企业是一夜暴富的。他们往往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某项产品的“小公司”, 极少有“差公司”, 更没有“假公司”。这就是一个仅有8000万人口的德国, 竟然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这就是德国人的工作态度, 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极为重视, 生产世界一流的产品。

⒉我国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短期利益, 无形中压抑了精美商品的研发

而今民风浮躁, 人心难古。求利益, 轻信仰;求效率, 轻品质;求表外, 轻灵魂;求短益, 轻长远。遍观中华大地, 尽是追名逐利;纵览历代史书, 不乏投机取巧。但凡誉之尽心者, 凤毛麟角;称之为工匠者, 已是数若晨星。

我国制造业的知名品牌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自主品牌和供销网络很少。其实我国并非没有能力造出质量一流的好产品, 而是一些商家不愿意这么做。原因是在不大影响产品使用用途的情况下, 粗制滥造产品的成本售价低、销路好、盈利快, 习惯了这些低档商品的消费者也乐于接受这样的便宜货。不指望产品长久不坏, 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短期利益, 忽略了精美产品的研发。在优质优价的定律下, 优质产品的价格势必高昂, 消费者的审美观不同, 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里愿意选择使用几十年不改样、质量不变化的商品的消费者已是凤毛麟角。然而国内外制造业残酷竞争的表明, 制造业不肯花钱去转型升级, 就得面对倒闭的噩梦。

我们已经可以载人航天探月、北斗导航、拥有超级计算机、高铁等世界顶级高科技产品, 却没有让老百姓满意的电饭煲、马桶盖, 反映了中国制造的弱点和缺陷。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都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我国当前既存在低层次的产能过剩, 也存在高端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供给侧滞后于需求升级, 说明内需不足是表象, 供需错配才是实质。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 而是需求升级了而供给产品的档次、质量和服务未升级。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导致大量“需求外溢”, 消费能力严重外流。居民到境外抢购奶粉、马桶盖、电饭煲、感冒药说明国内供给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信誉保障的要求, 是中国制造的耻辱。过去过于注重对消费、投资、出口进行需求侧管理, 导致中低端产品多, 高端产品少, 不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改革开放至今, 我国出现了一个数量可观的中等收入群体, 其消费需求已从生存型向舒适享受型过渡, 消费升级实际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对住房、电信、娱乐、旅游、养老等需求升级趋势加强, 绿色、时尚、品质消费空间很大。迫切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升产品品质。而国内大部分商品却在进行低质低价式的竞争, 既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更不利于技术创新与行业进步。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促使企业对产品质量精心打磨, 对品牌精心呵护, 职工对产品生产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2. 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需要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落实到国家层面, 就是要变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先进制造业是一国永久强盛的脊梁。它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国家实力的支柱。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制造业, 永远成不了经济强国。在当今和未来的竞争中, 谁执制造业的牛耳, 谁就在市场上赢得先机。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 多而不优, 竞争优势层次低,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紧迫。需要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通过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 使经济增速向经济质量转变, 由给国外代工向中国品牌转变, 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3]。

从世界产业发展历看, 三流的产业和企业追求利润, 二流的产业和企业追求垄断, 而一流的产业和企业追求的是标准制定者的位置。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换代, 最需要“攻占”的高地是“占有标准”。这是“中国制造”未来不可或缺的发展方向。

完成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归根到底依托的是李克强总理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的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有前者, 才有制度的不断创新;有后者, 才有产品的精益求精。

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离不开工匠精神

国无精神则不强, 人无精神则不立。

1. 培育和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需要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

一是政治上要有待遇。着力开辟优秀技工的上升通道, 完善技能人才的评价机制与优秀技能人才奖励制度, 大力评选表彰杰出技能人才, 树立工匠精神先进示范。如果我国能够更多地培养出像李瑞环这样优秀的木匠、袁隆平这样杰出的水稻种植专家, 郎平这样的排球世界顶级教练, 会大大净化我国的政治生态、经济生态和体育生态, 我国的国际地位会大大提高。要用美好的前景吸引人, 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激励人, 用高福利待遇留住人。确保技能人才充分发挥专长。

二是有条件的企业逐步实行终身雇佣制, 逐步建立充满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大幅提高能工巧匠的收入待遇, 让他们无需为基本生存烦忧, 充分享受自己的精心劳动成果。当今日本的企业普遍实行终身雇佣制, 倡导团队精神, 很好的解决了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协调共同发展的关系, 为员工提供丰富多样的培训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为员工提供相对人性化的弹性工作安排, 员工对企业普遍存在着较高的忠诚度和敬业精神, 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着休戚与共的关系, 很少跳槽。员工与老板极少对簿公堂。员工只要爱岗敬业, 不出大差错, 退休时可享受企业退休中层干部的待遇, 日本企业用优厚的待遇留住了工匠人才, 员工以企业为家, 爱岗敬业, 凝聚力强, 这就是日本的百年老店居世界之冠、产品行销天下的主要原因。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认为, 强化企业命运共同体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强调将普通人培育为有能力的人[1]。

在我国, 员工在与企业的协调发展上明显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没有法律约束, 加上很多企业负责人人品素质低, 任人唯亲, 对员工管理缺乏人性化的关爱, 使员工对企业没有归宿感, 忠诚度差, 跳槽频繁, 甚至对簿公堂和发生冲突也屡见不鲜。

没有熟练的产业工人难以实现“中国智造”。我国有世界上能吃苦耐劳、智商不低的人民, 但缺乏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有庞大的生产能力, 但难以造出技术先进的成套生产设备。原因之一是企业单一追求利润, 仅仅把员工视为会说话的赚钱的机器, 不善待员工, 企业文化建设荒芜, 员工自然没把企业当家, 导致企业没有凝聚力, 一盘散沙, 人才大量流失, 造成磨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过高, 员工像流沙一样经常变换职业, 绝大部分工人难以在一个技术工种上从事较长的时间, 产业技能难以提高, 何来工匠精神?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 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2]。

三是社会上要有地位。匠心需要打磨, 工匠精神需要坚守。应该充分认识、高度重视工匠的作用, 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人才、认同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的主流价值观念, 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者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追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企业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本。文化优则企业强, 重视人、尊重人的人本思想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中占据首位。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企业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是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只有增强凝聚力, 更好地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残酷的竞争中长盛不衰。

2. 培育和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需要营造环境

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需要文化再造。中国的经济要创新发展, 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 要适应消费者日益“挑剔”的需求, 必须补上工匠精神之课, 大力提倡专注、标准、精确、完美的工匠精神。

从电饭煲到马桶盖, 都属于传统产业, 但它们是否“日薄西山”、无利可图, 完全取决于技术和理念的创新。世上本无夕阳的产业, 而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 对此日本人用工匠精神创出了一片新天地。而打磨匠心, 需要爱岗敬业。与普通工人不一样的是, 工匠的工作不仅是为了谋生, 而是从工作中获得快乐, 这就是工匠很少跳槽的原因。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术技能的极致化, 靠着传承和钻研, 凭着专注和坚守,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参考文献

[1] (日) 松下幸之助.实践经营哲学[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 1989.

[2]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R].2016-10-19.

弘扬中国传统工匠精神 第4篇

高尚的“工匠精神”是任何时代都绝不可缺少的,若忽视了工匠精神,那社会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持续走向辉煌就会受挫。在当今社会,只有把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拥有竞争的优势,才能具有真正的不可替代性,企业才能永远在复杂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不仅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生活精彩,人生出彩的基石所在。我们需要重拾工匠敬业、勤奋、执着、创新精神,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化和价值观。

敬业创造财富

回顾中国历史,春秋时期,鲁班发明了木工工具、农业器具等,被视为工匠的典范与祖师;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北宋沈括撰写《梦溪笔谈》、明朝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增广贤文》言:“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底层人眼里,再多的财富也有失去的时候,唯有一门手艺可以保证自己衣食无忧。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认识,民众愿意学手艺,为了饭碗的坚固,才愿意将手艺练得越来越好,无形中,形成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

中国古代家具的设计和制造主要靠手工劳动来完成,设计、制作往往是同一人,在学习技艺上也完全采用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凭经验和记忆,伸展绳墨、竹笔画线、刨子刨平、再用量具测量,制作成各式各样的经典家具和工艺品。

我国明代,木匠把日常生活的床已经做到了极致,一个家庭有一张好床,就是拥有了一笔财富。《金瓶梅》第九回说西门庆用十六两银子为李瓶儿买了一张黑漆描金床,他又用十一两银子顺手买了两个丫鬟。潘金莲知道西门庆为李瓶儿的屋里买了一张好床,就闹了起来,不得已西门庆旋即用了六十两银子买了一张螺钿敞厅床。可想一张床相当于多少个丫鬟的身价。

工匠的执着精神,还表现在农具的发明创造方面。据周昕《中国农具发展史》载:古代工匠经过长期反复实践,发明了高效实用的耧车。它是一种用畜力牵引的播种器具,能一次完成开沟、下种、覆土等作业环节,达到行距一致,深度一致,疏密均匀,既提高了播种质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播一顷”的效果;元朝棉纺织专家黄道婆对我国棉纺织技术进行不断的改革,创造出一套赶、弹、纺、织的工具: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她的敬业精神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使我国古代的棉纺织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勤奋促进发展

古代工匠的勤奋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它促使我国农业生产的排涝浇灌器具的发明也走在了世界前列。传统水车,即人们通常所称的“翻车”和“筒车”,是一种能从江湖河塘地表中不间断持续汲水的大型农业机具,它不仅能用于高地提水、低田排水等生产领域,而且在济漕保运、沿海制盐等非农业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的先进技术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从机械学原理的角度来看,水车结构复杂,有连杆曲柄机构、轮轴齿轮机构、链轮调节机构等。从动力学看,由人力、畜力逐渐上升到水力和风力自然能的应用。据方立松《中国传统水车研究》载:“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在动能利用上的卓越成就,它与耕种等其他农具系列配合,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在那个时代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国汉代就已有了畜力碓和水力碓,用来加工粮食,脱壳磨面。据张力军、胡泽学主编的《图说中国传统农具》载:到魏晋南北朝时的崔亮发明了用一个水轮推动八个磨盘的“八磨”机,使粮食加工的工效一下子提高八倍。西晋时有人将水轮转动改为用牛牵引,达到“策一牛之任,转八磨之重”,这样就可以在没有水源的地方也能用上高效的“八磨”等工具了。

除了以上古代工匠为我们留下很多宝贵文化遗产外,还有大家知道的大彬的紫砂、江千里的螺钿、黄应光的版刻、周翥的百宝嵌、方于鲁的制墨、张鸣岐的手炉、朱氏三松的竹雕等工艺品。这些工匠可称得上是举世闻名的能工巧匠。

执着铸就辉煌

古代工匠的执着精神为我国陶瓷的发明、发展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不但把人物形象表情刻画得逼真生动,而且规模宏大,成队成阵,不愧为世界奇观。唐代的三彩陶朝着更为精致的方向发展,人俑、马俑、骆驼俑,色彩鲜艳,各具形态,有很多细微的动作和表情。

唐宋以后,瓷器的工艺越来越精,出现了许多名窑名瓷。唐代绍兴有名的“越窑”青瓷,有“类玉”的美称。河北内丘的“邢窑”,则以出产白瓷闻名。湖南长沙一带的彩瓷,不但有绘画,还使用贴花、模印,装饰性很强。河南的钧窑、汝窑、柴窑,浙江的龙泉窑,河北的定窑,陕西的耀州窑等名窑所产瓷器,都驰名海内外。当时的瓷器有“青如天,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说法,被一般家庭争相收藏。中国的瓷器,从唐代起就通过陆路和水路传到亚洲、欧洲和世界各地,赢得了全球人的赞叹。

说起中国人的传统服装,不得不说一项令国人自豪使全球人惊叹的伟大发明——丝绸。毫无疑问,我国是世界最早养蚕和织丝的国家。祖先们很早就发现蚕吃桑叶吐丝又 “作茧自缚”的现象,经过仔细观察和实践,大约在六千多年前,就掌握了养蚕、缫丝、织帛的全套生产过程。聪明的古人们把蚕茧用开水煮烫,去掉胶性,抽出丝头,合成丝线,再织成绸、缎等帛品。这个过程说起来一句话,做起来难上加难。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服装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但重量仅有 49克,衣服可谓轻若烟雾,举之若无,让人着实惊叹当时的织造工艺如此精湛。到目前为止,用现代化的工艺都很难复制。丝绸的发达,促进了服饰、染织、刺绣业的发展。与丝绸密不可分的刺绣,它的艺术创造,商代就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形成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中国的刺绣与丝绸伴随着工匠的执着精神,名扬世界。

创新超越世界

我国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工匠们除了以上各种发明创造外,还具有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 700多年;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年;中国人于公元前5世纪发明了双动式活塞风箱,西方于16世纪才用双动式活塞风箱,比中国晚了两千一百年左右;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旋转式扬谷扇车,到18世纪初,西方才有了扬谷扇车,比中国晚了两千年左右;公元前1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独轮手推车;而西方到公元11世纪才出现独轮车,比中国晚了1200多年;东汉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 “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等等。

我们在传承中国工匠精神的同时,也要研究中国工匠精神的内涵。将这些宝贵文化遗产与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并引入科学研究范畴,拓宽中国工匠精神与人文研究的视野,加深我们对中国工匠精神在企业文化中不可替代性以及提高员工地位的再认识。

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的民族、不甘落后的民族,今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我们要呼唤中国古代工匠那种敬业、勤奋、执着、创新精神,以此为企业铸魂。企业更要为冲锋陷阵者、为敢于亮剑者、为勇于改革者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激励机制,让人人敢担当、个个能出彩,使中国成为创新大国、制造大国。清代郑板桥有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了这种精神,定能实现我们的强国之梦。

弘扬工匠精神作文 第5篇

我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回忆研制核潜艇经历时曾提到:当时他们没有什么高科技来控制潜艇的重心和重量,就想了个“土办法”――在船台入口处摆了磅秤来记录进出的东西,绝无偏差,这体现的不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吗?

但是,工匠精神是什么?有人觉得它很缥缈,孤傲,与我们不切合,如谪尘仙子不尽人世。但事实上,工匠精神普遍地像垂杨。来来往往的旅人在垂杨下休息,只顾着欣赏江上美景,而忘了青翠葱茏的它。许多人行色匆匆,却忘了自己的本心,忘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匆匆的旅人,停下脚步吧!抬头去捕捉垂杨的婀娜,品味工匠精神的深层积淀!

工匠精神自古便有,从不断绝。《庄子》中谈到:“庖丁解牛,技近乎道。”北宋徽宗时烧制的汝瓷,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重碧波翠色来”,赞曰:“似玉非玉而胜玉”。曾侯乙编钟高超的铸钟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学者称为“稀世珍宝”。工匠精神融铸在中国历史的浩浩长卷中。

工匠精神也烙印在当代的印章上。胡双钱就是其杰出代表。“一个零件要100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24毫米。”胡自述道。24毫米,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但他却仅用了一个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通过检验。他真正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

其实,不仅是中国,工匠精神也是世界必不可少的成分。因为当今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瑞士制造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这才成就了瑞士手表。

尽管如此,有人还是以“坐观垂杨”的心态来对待工匠精神,他们愧对“工匠”这两个字,他们不会明白“工匠”的重比泰山。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严谨与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与敬业,淡泊名利。它们凝聚了时代是的魂魄,是时代的养颜露。工匠精神是梅,傲立残冰;工匠精神是冰,聚焦光明;工匠精神是光,温暖人境。如果没有了工匠精神,这个时代将黯然失色;如果没有了工匠精神,这个社会将密布尘埃;如果没有了工匠精神,这颗人心将失去湿润。

弘扬工匠精神作文通用 第6篇

德胜洋楼聂圣哲说:当你把工作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的时候(要我干),那仅仅是完成任务,并不能把一项工作做好;只有充满激情的时候,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得出色。所以我们的程序化工作要执行,同时还要唤起自己对本职工作的热情。被动地执行程序,也就是完成任务而已。只有充满热情地去工作,才会取得完美的成果。

也许我们受了情绪的影响,也许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要完成什么样的结果,只管我在做这份工作,我做了这份工作,至于工作的结果和质量跟我没什么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品管工作重质,向来要求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原则性强,化验室更是如此。化验结果和化验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原料及成品的质量。

“用心做事”是一种人生原则,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学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态度决定一切。

当近红外上线后,很多化验员担心自己会被机器取代,认为化验这一行没有出路:其实这种担心完全不必,近红外的一切结果均来源于湿化学,近红外需要我们时时的维护,验证。足够的细心、信心,你的工作绝对出类拔萃。姑且认为这是海大企业为我们化验员搭建了实现价值的平台吧,维护好近红外的有序运行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化验员是文员,每天要像文员一样花时间在做报表统计化验工作,报表多而繁复;化验员是生产工:化验室就是一条严谨的流水线,但产品不是实体的,而是一窜窜严谨的数字:原料到货,化验室会在第一时间内出结果再安排卸货,争取不浪费司机及卸货工人的一分一秒;成品出库,化验室争取第一时间出检测指标,尽量不让一吨的化验指标不合格成品流入市场;生产异常,化验室也争取第一时间出结果,尽量不再产生一顿的不合格成品,协助控制生产成本;采购送样,检测必要指标,协助选择优质供应商;市场样抽检,巡检关键指标,以市场为导向,为配方师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作为普通的一名饲料检化验员,在普通的岗位上做着普通的工作,认真执行每一步检测流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工作繁琐不抱怨,实验失败不气馁,工作重复需励志,工作责任勇承担,实现自己工作价值的同时,也为茂名海龙的饲料质量管理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但是磅礴的力量。

弘扬工匠精神作文篇2

政府报告里的新词汇“工匠精神”,这几日备受关注。“工匠精神”的理念就是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

当下,“我国制造”正在向“我国智造”强力迈进,我们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让它为我国腾飞,做出积极担当。

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欲速则不达”、“萝卜快了不洗泥”告诉我们,无论是企业发展、人的发展,太强调“快”和“立竿见影”,注定会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记。无法让人永久记住。因此,需要在踏踏实实方面下功夫:不贪多求快,不好高骛远,不眼花缭乱,不惜力,不怕费事。甚至费尽周折没有收获也无怨无悔,不轻言放弃,用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艰苦磨练,产品和技能才能不断攀越,走向精致。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自己的行业干了35年,“在车间里,他从不挑活,什么活都干,通过完成各种各样的急件、难件,他的技术能力也在慢慢积累和提高”。

摒弃浮躁、宁静致远。也就是所谓的职业心境的从容淡泊:外边的世界很热闹,自己却不轻易盲从;灯红酒绿中的诱惑很多,自己却坚守“初心”,一切“走心”,像田野一样安静,像诗歌一样平和。“静能生慧”,“静能生乐”,所以,工匠们才能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枯燥的专业发展中,拥有不知疲倦的技术性快乐。让技术发展,离浅入深,不断飞跃。比如“大国工匠”毛腊生,是给导弹铸造衣服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很无趣,甚至连个爱好都没有,有时甚至连表达都成问题”。“39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他将“木讷”当做淡定,将“无趣”当做安静,浮躁少了,当然就能造就技术的辉煌。

精致精细,执着专一。《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在技术竞争、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要想谋求更辉煌的成果,“差不多的思维”要不得,它会让自己流于庸俗,止于轻薄、肤浅和粗糙。发展思想不精细,产品就上不了档次。所以,我们要有“人有我优”的技术追求,选定一个目标,努力用一生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精心打造,永不放弃,不遗余力,精益求精,甚至用强迫一样的思维,让技术和产品“从99%到99.99%”的过程中,迂回推进,不厌其烦,努力坚守,把每一个生产产品,当作工艺品一样精雕细刻、耐心打磨。久而久之,就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发展奇迹、震撼效应。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35年里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在这里面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精细到了何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人人都有“工匠精神”,“我国智造”、我国品质,自然就能更上一层楼。

弘扬工匠精神作文篇3

当前,“工匠精神”重新回归我们的视野,成为各行各业追求卓越的代名词,彰显出了独特的时代价值。在文艺界,工匠精神也被关注和热议,人们都在呼唤文艺百花园中的“大国工匠”。笔者认为,在文艺创作中要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须锤炼好禀性、耐性、韧性、心性这“四性”。

锤炼精益求精的禀性。文艺创作如同耕耘,容不得半分懈怠,唯有满怀敬畏之情,躬耕其中,秉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能有好的“收成”。古往今来,文艺精品无不是精耕细作、厚积薄发的结晶。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成就了“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鸿篇巨制《红楼梦》。今天有一位编剧叫高满堂,为了创作《老农民》,花了5年时间,走访6个省,采访了200多人,才成就了这部史诗般的作品。《诗经》有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离开了切磋琢磨的细功夫,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粗制滥造,只能徒增文化垃圾。

锤炼甘于寂寞的耐性。文艺创作是一场苦旅,静不下心来,耐不住寂寞,就不可能有所建树。作家严歌苓说她写作是“自讨苦吃”,“一直到现在一天不吃点苦,给自己没法交代”。也许有人会不理解甚至嘲笑作家的这份痴迷、傻气,殊不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虔诚的热爱,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其间的孤独与寂寞便不再沉重,反而化作了一种云淡风轻。在这样的精神境界下,才会有尘世喧嚣中的默默耕耘,才会有众声喧哗中的清净自守,才会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问世。

锤炼锲而不舍的韧性。艺术创作要经历一个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摸索。面对创作过程中的各种瓶颈、挫折,没有直面失败的勇气、没有锲而不舍的坚持、没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就不可能达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境界。自媒体人罗振宇非常形象地用“死磕”二字来定义互联网时代的工匠精神,在艺术创作中,又何尝不需要“死磕”精神呢?有了“死磕”精神,才会几十年如一日钻研、深挖,才会有技艺上的日臻完美、纯熟后的推陈出新。

锤炼淡泊名利的心性。“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文艺工作者不能简单地把文艺创作视为赖以谋生的手段,更不能作为沽名钓誉的工具。当前我国的文艺创作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丰沛期,但量的增长并不代表质的提高,真正有情怀、打动人心的作品还不多。文艺评论家毛时安感慨:“在相当多的剧作中,我们看不到艺术家的个人冲动,却可以一眼看出遵命之作、受命之作的明显痕迹,看到赚钱捞钱的强烈欲望和非审美的功利欲望冲动。”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文艺工作者不能随波逐流,而应志存高远、淡泊名利,把浮躁的心静下来,认真严肃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这才是一名文艺工作者应该有的使命和担当。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创作的态度,更是一种做人的态度。艺品如人品,如果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都能够锤炼“四性”,塑工匠精神、讲责任担当,我们的文艺百花园何愁不能繁花似锦。

弘扬工匠精神作文篇4

在宽度为0·16毫米的焊点上给火箭发动机焊接,高凤林把看似简单的焊接技术做到了极致,让人叹为观止。航空手艺人胡双钱专注打磨飞机零件,做到了无人替代的“零差错”,让人钦佩不已。

什么是工匠精神?有坚定的目标,有顽强的毅力,有卓越的才干。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工匠的潜质,也都有练就成工匠的可能性,关键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做到脚踏实地,精益求精。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美好明天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实现。我们只有具备大国工匠的条件,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我总以为工匠离我们很远,只知道商场里有很多精美的商品,让人看一眼就忘不了,自从看了央视新闻推出的《大国工匠》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工匠无处不在,我们的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工匠。

惊叹钦佩之余,我们也深深地懂得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正含义。对于焊接工作来说,一点小小的瑕疵可能就会导致一场灾难,因此,高凤林对每一个焊接点的位置、角度和轻重,都要进行缜密思考,35年间,他专注地把焊接技术做得炉火纯青,用执着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无悔追求。

对处于学生阶段的我们,也是未来的工匠,只不过我们现在是学徒而已。每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内容全掌握。我对学习乐此不疲,虽然也体会到其中的苦闷,但想想谁会随随便便就能成功,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弘扬工匠精神作文篇5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但梦的背后,有太多辛酸,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血与泪。一个人,太渺小,生活能轻而易举地将他击倒;一个工匠,形单影只,聚不起社会的力量,中国制造跟不上工业4·0的步子。大国工匠梦的背后,工匠精神的背后,需要我们用网来守护。

《墨子尚贤》中语云:“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国之贤者,高于之爵,厚与之禄,重之以令。”是也,工匠亦然,倘若以全社会之力而形成一张梦的保护网,梦不会碎。

高与之爵。德国有许多蓝领工人,却是比白领经理更令人尊敬的存在。他们靠自己的劳动和技术为生,地位较高,虽是工人,却也体面得像个绅士。这是社会给予他们的肯定,给予他们那双劳动后布满老茧的手以崇高的敬意。

大国工匠,也需要这样一张来自社会的保护网,不受人白眼,深爱着自己的职业。

厚与之禄。梦,也是需要金钱为代价的。当商人等不及一个个精细打磨的手工瓷器出路,市场上流动的就只能是统一形态的碗和盆。何不多给工匠们一些时间,一些支持,助他们圆梦,他们梦圆的时候,中国才能真正走入工业4·0,这张金钱锻造的网,少不了。

重之以令,给予工匠们礼遇、荣耀,就像《感动中国》所做的那样,给予那些不知名的英雄以最最光明的舞台,这是一张荣耀之网。网住的是人心,是感动,也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工匠精神。我想,带着如此满满的感动,工匠们的心底也必是充满暖意,他们定会制造出更为精良的匠心制作,匠心筑梦,也定会吸引更多的匠人,怀揣着工匠精神,一同筑梦。

梦,需要网的保护。社会要动起来,织一张地位、财富、礼遇与荣耀的大网,网住了工匠精神,网住了中国未来。

弘扬工匠精神作文800字 第7篇

一位朋友,几年前迷上了漆艺,原以为他只是兴趣使然,不会持续太久,因为他平日工作太忙,没想到最近再去看他,已经成为国内该领域小有名气的专家,这些年他将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在这个爱好上,制作的漆器作品也从供朋友欣赏升级为高端定制。

身边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一位媒体朋友因为喜欢钻研美食,专门做了一个厨艺分享网站,如今竟有了数量可观的会员;一位律师朋友,爱好武术,多年苦练,最近在国内比赛上已拿了几块奖牌;一位一直研究古诗词的同学,在业余时间开设了自己的诗词评析公号,现在已走上大学讲堂,和高校学生分享心得……

这些成功看似偶然,但细细揣摩,从业余爱好走向专业认可,是缘于几个共性的原因,其一,在兴趣的指引下,找到了自己的爱好,专注投入,只求技艺精进,不抱功利之心;其二,因为水平的提升,得到市场和专业领域的认可,不仅拥有了“粉丝”,而且实现了以技养艺的反哺。

而在两者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工匠精神,热爱、专注、精益求精。

在一些人看来,工匠精神听来多少有些“高大上”,但其实,技艺水准或许有高低,仅就精神追求而言,每个人的心中都可驻进一位“工匠”。认真修手表也可以从技师成长为大师,专注于唱歌也可以让歌声引起他人的灵魂共鸣,躬耕于美食也可给周围的人带来身心愉悦……不管怎样的职业、不分行业和领域,在真诚热爱的基础上精益求精,拥有诚心、耐心与专心,这都是对工匠精神的诠释。

让心中驻进“工匠”,需要心怀热爱与欣赏。正如那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寓言:面对同样盖房子的工作,在第一位工匠看来,只是在做砌砖的工作;在第二位工匠看来,是在盖房子,让人有所居;在第三位工匠看来,自己的工作是为了让这个城市变得更美丽,让住进房子的人能够更开心、幸福。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心存热爱,才能更长时间地坚持与付出。

让心中驻进“工匠”,还要有足够的恒心与毅力。喜欢一件事不难,但难的是持之以恒,不懈坚持。以毅力和耐力去经受各种磨炼,以钻研精神始终力求精进,方能不断取得进步。

尤其是当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的普及,“快”似乎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最重要节奏,而在这样的节奏中,坚守工匠精神,有沉潜之心、躬耕之力,就愈加弥足珍贵。当然,互联网的迅捷和快速,也使得坚守“工匠精神”的匠人,不再只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寂寞,不再“酒香也怕巷子深”,而是可以更快传播,更有机会获得知音共赏、市场青睐。

教师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第8篇

职业无贵贱,除了身份不同,其内核是一样的:你我都是“匠人”。就教育而言,“工匠精神”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因材施教”的精神理念,即通过改造客观对象来体现自身价值。若“匠气”多于“匠心”,教学就会机械、重复、固执和守旧,会成“教书匠”;“匠心”多于“匠气”,意味着执着、专注、完美和情怀。显然,后者是教育所需要的“工匠精神”。

教师的“工匠精神”,首先需要一颗纯粹的心。匠心就是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始末如一,初心不改。秉持“一生只做一件事”,永远记得为了什么而出发,执着而纯粹。对于教师,匠心就是一颗纯粹的教育心,并一以贯之。于漪老师一生秉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初心,本色不改,在喧嚣中独守一片平淡,在繁华中坚持一份简单。她的内心疆域清澈澄明,栖息着一颗晶莹宁静的灵魂,有着非凡的穿透力。身为教师,一生只为“教育”这一事,且让我们专注地做好这一件事。

教师的“工匠精神”,还需要一颗创造的心。“技”的表现启示着“道”。匠人的工作多以重复居多,但出色的匠人,能从重复中发现其中的“巧”,自出心裁,这便是创造。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安东尼·豪设计的主火炬台抢尽了风头。这个不断运动着的风动力雕塑作品介于雕塑和装置艺术之间,既不像传统雕塑那样静态,也不像源于极简主义的早期装置艺术般强调观念性;相反,将两者结合,使用“风”这一他一贯迷恋的元素激活静态的雕塑,以雕塑的运动拓展出新的维度——而这不仅发生在空间的层面,且发生在隐喻的层面。教育,看似重复劳动,实则在重复中充满了各种可能与变化,决定了这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劳动。由技入道,道技结合,让教师自身享受这种人生。

教师的“工匠精神”,少不了一颗宁静的心。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灵魂”的工作,而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内心宁静的时刻展开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更需要一颗活泼而宁静的心。只有把心归于宁静并坚守这份宁静的教师,才能寻找到它的本真和美好。世界再嘈杂,教师的心必须是宁静的,在安静中找到力量,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时下,教育部正在对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进行治理,特别是紧盯学校开学及教师节等重要节点而展开的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这不是对教师的“苛刻”要求,而是教育人的“底线”。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其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这是朱光潜先生对艺术家的一段精妙论述。其实,这同样适用于教师。一个教师若没有诗心,便难以萌发美好的教育理想;若没有匠心,美好的教育理想多半流于空想。惟有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用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教育的高峰,才能实现教育的尽善尽美。

弘扬工匠精神800字作文 第9篇

当下,“我国制造”正在向“我国智造”强力迈进,我们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让它为我国腾飞,做出积极担当。

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欲速则不达”、“萝卜快了不洗泥”告诉我们,无论是企业发展、人的发展,太强调“快”和“立竿见影”,注定会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记。无法让人永久记住。因此,需要在踏踏实实方面下功夫:不贪多求快,不好高骛远,不眼花缭乱,不惜力,不怕费事。甚至费尽周折没有收获也无怨无悔,不轻言放弃,用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艰苦磨练,产品和技能才能不断攀越,走向精致。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自己的行业干了35年,“在车间里,他从不挑活,什么活都干,通过完成各种各样的急件、难件,他的技术能力也在慢慢积累和提高”。

摒弃浮躁、宁静致远。也就是所谓的职业心境的从容淡泊:外边的世界很热闹,自己却不轻易盲从;灯红酒绿中的诱惑很多,自己却坚守“初心”,一切“走心”,像田野一样安静,像诗歌一样平和。“静能生慧”,“静能生乐”,所以,工匠们才能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枯燥的专业发展中,拥有不知疲倦的技术性快乐。让技术发展,离浅入深,不断飞跃。比如“大国工匠”毛腊生,是给导弹铸造衣服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很无趣,甚至连个爱好都没有,有时甚至连表达都成问题”。“39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他将“木讷”当做淡定,将“无趣”当做安静,浮躁少了,当然就能造就技术的辉煌。工匠精神作文800字。

精致精细,执着专一。《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在技术竞争、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要想谋求更辉煌的成果,“差不多的思维”要不得,它会让自己流于庸俗,止于轻薄、肤浅和粗糙。发展思想不精细,产品就上不了档次。所以,我们要有“人有我优”的技术追求,选定一个目标,努力用一生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精心打造,永不放弃,不遗余力,精益求精,甚至用强迫一样的思维,让技术和产品“从99%到99.99%”的过程中,迂回推进,不厌其烦,努力坚守,把每一个生产产品,当作工艺品一样精雕细刻、耐心打磨。久而久之,就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发展奇迹、震撼效应。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35年里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在这里面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精细到了何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弘扬工匠精神优秀作文 第10篇

当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我们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让它为中国腾飞,做出积极担当。

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欲速则不达”、“萝卜快了不洗泥”告诉我们,无论是企业发展、人的发展,太强调“快”和“立竿见影”,注定会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记。无法让人永久记住。因此,需要在踏踏实实方面下功夫:不贪多求快,不好高骛远,不眼花缭乱,不惜力,不怕费事。甚至费尽周折没有收获也无怨无悔,不轻言放弃,用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艰苦磨练,产品和技能才能不断攀越,走向精致。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自己的行业干了35年,“在车间里,他从不挑活,什么活都干,通过完成各种各样的急件、难件,他的技术能力也在慢慢积累和提高”。

摒弃浮躁、宁静致远。也就是所谓的职业心境的从容淡泊:外边的世界很热闹,自己却不轻易盲从;灯红酒绿中的诱惑很多,自己却坚守“初心”,一切“走心”,像田野一样安静,像诗歌一样平和。“静能生慧”,“静能生乐”,所以,工匠们才能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枯燥的专业发展中,拥有不知疲倦的`技术性快乐。让技术发展,离浅入深,不断飞跃。比如“大国工匠”毛腊生,是给导弹铸造衣服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很无趣,甚至连个爱好都没有,有时甚至连表达都成问题”。“39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他将“木讷”当做淡定,将“无趣”当做安静,浮躁少了,当然就能造就技术的辉煌。

精致精细,执着专一。《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在技术竞争、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要想谋求更辉煌的成果,“差不多的思维”要不得,它会让自己流于庸俗,止于轻薄、肤浅和粗糙。发展思想不精细,产品就上不了档次。所以,我们要有“人有我优”的技术追求,选定一个目标,努力用一生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精心打造,永不放弃,不遗余力,精益求精,甚至用强迫一样的思维,让技术和产品“从99%到99、99%”的过程中,迂回推进,不厌其烦,努力坚守,把每一个生产产品,当作工艺品一样精雕细刻、耐心打磨。久而久之,就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发展奇迹、震撼效应。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35年里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在这里面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精细到了何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弘扬工匠精神议论文作文 第11篇

精品绽芳华,工匠立新功。以“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为基本内涵的“工匠精神”,深情承载着对技术工艺的艰苦磨砺和执着坚守,倾情描绘着“大国创造”的必备技能和精神品质,成为激励一代代劳动大军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强大动力。献礼国庆,赓续新时代“工匠精神”,怀匠心、践匠行、出匠品、做匠人,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劳动光荣、建功有我”的氛围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怀匠心,让“铸忠诚、存大局”的根本源“强”起来。天下至德,莫大乎忠。这是一个民族、亿万人民得以延续传承的立德之根、修身之本、力量之源。要将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始终放在涵养“匠心”的首要位置,把准政治方向,坚守理想信念,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塑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价值取向,不忘初心铸忠诚,勤勉敬业敢担当。要常学“高处着眼,严处着手”之论,常思“身在兵位,胸为帅谋”之法,常用“观大势、谋全局”强基固本之策,统一认清大局、服务大局,与时俱进、矢志奉献。要在直面困难、应对挑战中将锻造“匠心匠造”的精神谱系与“实干兴邦”的时代精神融合起来,充分发挥理

论成果转化、榜样示范带动、实践经验积累等显著优势,为现代制造文明发展夯基垒台、造形铸魂。

践匠行,让“尊技能、重巧工”的最风尚“热”起来。《诗经·卫风·淇奥》中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庖丁解牛、木雕泥塑到“上天”“入海”打造“国之重器”,一分一寸中,一毫一厘间,无不凝聚着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高度融合的卓越智慧,无不彰显出研机析理、精心打磨的工匠之行。要建立健全尊崇“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保障措施,在全社会营造多元、稳定、和谐的“大美之美、美美与共”的“匠行”最风尚,同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团建、职业技能大赛等实践活动,让践行“工匠精神”主阵地向基层一线延伸、向青年学生拓展。中国自古有“尊技能、重巧工”的优秀传统,要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教育引导衔接优势,积极探索“双导师制”下工学结合、干训联动模式,高度提炼传统与现代工艺技术,突出“传帮带”作用,形成“全员参与、全面指导、全程监督”的良好态势,驰而不息、矢志奋斗。

出匠品,让“勇创新、求突破”的永动机“转”起来。非遗、老字号、“国”字头等变“国潮”“新宠”,是“匠心创造”为科技提供无限供给,也为改革提供无限机遇。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抓住企业创新主体的“牛鼻子”,始终坚持原创性、自主性、关键性统一,在公平健康、合理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深化合作互动,将“双创”中的“最大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在守业创业中坚

持革故鼎新、守正创新。要在多领域、多层级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推动转型升级、路径畅通,做大做强做优强国制造业,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惠及民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要持之以恒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本领,在危机并存中求突破,在转危为机中识变应变求变,精细打磨、雕琢、沉淀、转化成果,以文化人、乘势而上,实现优秀工艺、至上精品呈现“万类霜天竞自由”。

弘扬工匠精神 打造技能强国 第12篇

很高兴在这个多姿多彩的初夏时节,参加2016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职业教育一线的广大教职员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关心支持职业教育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自2008年以来,教育部联合天津市政府、国家有关部委、社会团体和行业组织,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八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展示了职业教育创新成果,有力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显著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去年,国务院决定将每年5月第二周设为“职业教育活动周”,李克强总理还专门为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作出重要批示,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今年是《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20周年,适逢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产生15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上,我们把职业教育活动周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两项活动放在一起共同举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纵观我国近现代发展历程,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息息相关,贯穿于中华民族探求救亡图存、追求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始终。从19世纪6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前,职业教育以振兴实业为主要目标,起步于民族危难之际,发轫于内忧外患之时,为发展我国的民族工商业,培养早期的产业工人,作出了积极探索。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壮大,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急需的人才,为国家建立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推进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提供了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印发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职教战线努力拼搏下,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开启了改革发展新征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日趋成熟,框架体系基本形成,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历史和国际经验表明,无论是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先机,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是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都需要重视技术技能人才、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我们把今年的职业教育活动周主题定为“弘扬工匠精神 打造技能强国”,这是国家的需求,也是时代的呼唤。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就是要培育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释放出巨大的人才红利,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打下坚实基础。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走过150年不平凡历程的职业教育,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三五”时期,职业教育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瞄准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紧扣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两大主题,着眼供给侧改革的需求,着力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加强建设,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服务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充足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为此,要特别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一技之长才能有更好保障”,强调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李克强总理也提出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各级政府要依法履责,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期盼谋篇布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把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发展,与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更新换代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求更加契合。要把职业教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到2020年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强化督导评估,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政府工作业绩考核指标,狠抓贯彻落实,建立问责机制,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要重视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大力宣传技术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消除社会的误解和偏见,消除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歧视,使全社会了解职教、体验职教、参与职教、共享职教改革发展成果,让职业教育受到尊重,让劳动者受到尊重!

二要进一步服务好国家战略。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势头良好,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正在实施。要紧跟科技和产业发展新趋势,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层次、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协调互动,加快培养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抢占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制高点。要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体系,落实好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等政策,统筹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实行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制度,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更大贡献。

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要更加解放思想,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抓住修订《职业教育法》的契机,推进教育政策、产业政策、用人政策的衔接配套,协调好教育、经济、劳动、就业等领域联动改革的关系,健全体现职教规律和特色的各类办学标准,打好改革的“组合拳”。要适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潮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创造和提供优质的教育供给。要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企业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教育和产业、学校和企业多元参与的治理结构,使办好职业教育成为教育界和产业界的共同行动。要积极推进试点试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定向施策、率先突破,探索行业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提升的有效形式。

四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仍有差距。要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培养模式、管理制度和育人文化,特别是结合产业特点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让我们的学生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社会道德,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推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强化实习实训环节,加强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训练。要教育学生崇尚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要教育学生敬业守信,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教育学生精益求精,掌握中高端技术技能,成长为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生力军。要教育学生敢于创新,提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等能力,将大量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更广阔平台,建好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立交桥,助力有志成才的孩子们创造美好人生。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办好职业教育,需要汇聚众智、齐心协力、久久为功。设立职业教育活动周、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发展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环境的重要举措。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在举办活动周、开展技能大赛等重大活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良好社会影响。今年,各地要精心安排,力求创新,进一步办好。要体现理念创新,把弘扬工匠精神、推进创新创业等体现在各项活动中,强调规范操作、团队合作、精雕细作,于细节之中见真功。要体现组织创新,今年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成员单位由原来的31家增加到37家,新增了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等6个部门,职业教育活动周也增加了宣传部门共同主办,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党政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要体现内容创新,做好开放校园、开放企业、开放院所、开放赛场、为民服务等各项活动,让全社会有机会参与和体验,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要体现形式创新,把活动周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等有机结合起来,既注重赛技能,又注重展风貌,多角度体现职业教育德技并重的育人理念。要体现风尚创新,务求实效、反对浮夸,既展示好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果和良好风貌,也加强对职教战线的引导和教育,廉洁、规范、按制度办好活动,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增添正能量。希望参赛的院校和师生展示出真才实学和扎实功底,力争上游、勇于拼搏,赛出水平、赛出风格,谱写出绚丽多彩的青春之歌。

本次大赛有近500万名职业院校学生报名参赛,大家非常踊跃,今天在座的同学们也是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借这个机会,我也向同学们提几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树立为国奉献、为民服务的远大志向。技术技能筑牢强国基石,职业教育成就出彩人生。打造技术技能强国的历史使命,为每个青年学子创造了建功立业、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同学们要将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在为国家民族人民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书写精彩人生。

第二,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掌握过硬的知识和本领。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也应该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同学们要脚踏实地,潜心钻研,夯实基础,既要掌握知识本领、身怀一技之长,也要积淀职业素养,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为将来建功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转变观念、鼓足干劲,积极投身实践。目前全国中职高职都已占教育的半壁江山,地位十分重要。同学们要树立“不唯学历凭能力”“行行出状元”的自信,用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打造职业教育金字招牌,用勤劳的双手、扎实的行动创造不凡业绩。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我们正处在伟大的时代,弘扬工匠精神重任在肩,打造技能强国正当其时。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解放思想、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努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祝2016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圆满成功!预祝同学们一展风采、再创佳绩!

上一篇:初二物理期中考试分析下一篇:药品招投标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