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化先进社区汇报

2024-07-23

创建文化先进社区汇报(精选7篇)

创建文化先进社区汇报 第1篇

文章标题:创建文化先进社区汇报

扎实开展文化创先活动推动社区文化事业发展

**社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的中心地段,辖区总面积15.3万平方米,东傍田安路,南接东涂街,西起丰津路,北临**街,户数2657户,居住人口8958人,辖区内有事业单位11家,企业单位27家。由于社区内居住较多的省、市、区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被誉为

泉州的“中南海”。社区自93年成立居委会以来,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创建省级文化先进社区的目标,深入扎实地开展文化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社区文化取得可喜的成绩。社区先后荣获全国“亿万妇女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省第三届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省第八届文明社区、省、市敬老模范居、市、区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区政治思想工作先进单位、区农村学习“三个代表”先进单位、区双拥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列为省500个高质量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之一。是市、区两级精神文明建设对外接待单位,多次接受中央、省、市、区各级领导的检查指导,现将**社区创建文化先进社区工作汇报如下:[好范文-,找范文请到]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社区领导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把它摆上重要工作议程,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为加强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文化创先活动的深入开展。社区成立文化创先领导小组,实行社区主任亲自抓,社区党建共建成员单位共同抓,社区居民、社区单位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召开文化创先工作会制定创建计划和工作方案明确创建目标,使社区文化工作目标明确,组织有序,工作到位,有力地保证了社区文化创先工作的扎实开展。

二、广泛宣传,增强文化创先意识

为提高社区居民、社区单位共同参与创建文化先进社区的思想认识,我们把创建文化先进社区活动作为整合后推进社区建设的一个重点进行广泛宣传。一是利用公共场所、主干道旁的宣传栏、社区墙报开辟专题宣传,设置固定宣传标语牌,为扩大文化宣传阵地,使文化宣传更贴近居民群众,社区于2002年8月投入18000元,在社区内每一楼幢楼梯处安装文化宣传花絮,定期张贴科普、卫生保健、家庭防火、法律知识等材料。二是在科技活动周、“四五”普法、道德新风进万家、老年节与区科协、文化局、司法局、市、区邮协等相关单位联合开展宣传咨询活动。三是把文化宣传工作与各时期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如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学雷锋活动月我们把文化活动结合进去,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社区单位共建文化先进社区意识,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活动,使创建文化先进社区活动家喻户晓,从而营造浓厚文化创先氛围。

三、加大投入完善设施配套建设

我们在创建工作中,重视完善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社区内有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棋牌室、文化活动中心、健身路径、羽毛球场、篮球场等文化活动设施,社区积极争取市、区民政局的支持,申请专项资金建设老年福利星光计划,于2002年11月投入5万元扩建老年文体活动中心第三层,建成室内文体活动室,进一步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社区以创建文明市民学校示范点为契机,投入资金1万元添置会议桌、椅子、讲台、黑板等教学设备,为更好做好社区文化工作奠定基础,推进社区资源共享。社区以党建联席会为载体,经过协调和利用社区单位资源,社区内市第二实验小学、**幼儿园、航空酒店的多媒体电教室、音体室、图书馆、多功能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均对社区居民开放。增加了文化活动项目,拓宽了文化活动阵地,丰富了社区居民文化活动。

四、选准载体,活跃社区文化

社区注重发挥社区单位、共建单位、社区文化人才的资源和优势,开展警民共建、校居共建等具有社区特色,社区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科学、教育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与共建单位**消防大队联合举办“消防进社区”**社区消防现场培训会,组织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市第二实小、**幼儿园的学生到场参观学习,学习培训内容广泛,学习消防常识,现场培训正确使用灭火器,家庭防火、救火,火场实地逃生,高空救助取得很好的培训效果。有效地提高社区单位、社区居民的消防知识水平。通过警民共建活动开创了共建新局面,**社区与**消防大队于2002年8月被评为省第三届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社区为活跃社区文体活动氛围,经常利用重大节假日组织开展文明、高尚的文化、体育、妇联等一系列活动。如在“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七一”党建、国庆、元旦、老年节举行社区广场文化活动、文艺会演、宣传咨询、文体竞技比赛,吸引众多居民热情参与,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文化需求,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

为促进社区居民接受再教育,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社区以文明

市民学校、人口教育学校、老协理论研讨班、老体协文体辅导站为载体,充分发挥社区教育阵地作用,邀请市、区党校优秀教育、区科协、区文体局、共建单位**消防大队、武警大队等单位的业务骨干来校授课,举办政治时事、科普文化、法律、国防消防知识等各类学习班和专题讲座,扎实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夯实社区文化基础。

2002后七月份省精

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在泉州召开,与会代表一行250多人,其中厅级干部105位,在省委宣传部荆福生部长的带领下,到我社区参观指导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了解四进社区工作情况,代表团对社区文化工作成效表示满意,给予了高度评价。

几年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社区两委、社区成员单位和社区居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我们将以创建文化先进社区为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把文化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深入,推动社区文化工作不断上新水平。

《创建文化先进社区汇报》来源于,欢迎阅读创建文化先进社区汇报。

创建文化先进社区汇报 第2篇

北郊社区东起码头路,西至西郊路,南起县街,北至环城北路;辖区面积37万平方米,现有居民1710户,人口3965人,成立于2007年10月,居民小组25个,社区拥有门球场3个;地掷球场2个;篮球场2个;健身路径1套;兵乓球室4个;羽毛球场3个;排球场1个;文体室1个。社区居委会自成立以来,在县委、镇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体育局和县、镇老年体协的关心下,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立足社区实际情况,以社区为载体,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社区体育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推进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积极开展各项体育运动。社区拥有室内外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达4900多平方米,人均1.24平方米。近几年来,社区相继被评为省级社区示范档案室、“ 省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市“和谐社区”、文体示范社区等荣誉。现将北郊社区开展体育活动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把体育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

北郊社区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将发展社区体育事业列为日常工作计划,把加强社区体育建设作为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于2008年3月成立了社区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由

1社区居委会主任任组长,体育爱好者为成员的体育领导小组,并落实专人负责。共有居民体育领导小组人员11人具体负责组织社区开展各种比赛、评比和各项体育活动。每年定期二次主持召开两委班子及社区居民体育小组会议,研究、部署社区体育工作。二是制定、完善规章制度。体育领导小组完善了工作职责、会议制度、体育组织的章程及管理规定、档案管理规定等制度,并在工作实践中对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会议、活动记录、照片和健身人员的档案。三是制定好计划,抓好落实。社区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体育工作,制定体育工作计划,使社区的体育工作按照计划要求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一年上一个台阶。落实经费保障,2008年投入体育经费

1.95万元,2009年投入体育经费2万元,2010年投入体育经费2.1万元,2011年投入体育经费2.2万元,达到人均体育活动经费5元以上。四是加强了体育组织的建设。社区结合辖区实际,设立了北郊社区体育活动点9个;拥有体育组织7个;体育骨干(志愿者)25人;社区体育指导员14名;并组织了居民体育骨干负责社区体育组织工作,在2009年成立了北郊社区排球真情俱乐部,由34人组成。

二、活动小型多样、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普及大众型体育健身活动

一是体育活动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了让更多的居民加入到大众健身队伍中来,社区居委会在体育活动的形式、内容不断推陈出新。新增了回春医疗保健操等队伍。

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广大居民对社区举办小型

多样的比赛要求也越来越强烈,我社区应居民的需求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2008年3月在人民广场举办镇第二届老年运动会,6月28日在千秋广场举办邻里节社区擂台赛、趣味运动会,10月份举办社区第一届综合运动会,12月份参加湖州市老年综合运动会; 2009年4月份社区举办邀请赛,10月份参加县第二届邻里节社区趣味运动会,12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镇兵乓球、羽毛球比赛;2010年3月在镇活动中心举办拔河比赛,5月份举办北郊社区第二届综合性运动会,10月份参加镇第三届邻里节趣味运动会; 2011年3月6日在清溪体育馆举办羽毛球、兵乓球、趣味扑克比赛,9月份参加浙江省全民健身浙北片区“种文化”太湖风情体育活动,10月举办旺旺杯气排球邀请赛并参加镇第二届综合运动会和第三届老年运动会。从2008年开始参加每年8月份在人民广场举办的“全民健身走”,并每年社区联合幼儿园举办2次幼儿趣味体育活动。在组织、发动过程中,得到了社区许多退休党员、热心的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和各楼群居民积极配合,组织参赛,把全民健身活动引导到楼群和家庭。形成“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氛围。2008年组织社区体育活动5次,参加总人数达到600人;2009年组织社区体育活动6次,参加总人数达到850人;2010年组织社区体育活动6次,参加总人数800人;2011年参加社区活动6次,参加总人数700人。共获得各类奖杯、奖状38个。新颖的体育活动充分调动了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文体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广大居民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增强了居民之间的感情,同

时为社会治安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没有了孤独,消除了寂寞,业余文化生活多姿多彩,成为和谐社会的一角。

二是发挥社区体育骨干的作用,提高社区体育活动质量。开展高质量的体育活动是提高居民身体素质的关键。因此,社区居委会建立完整的社区体育指导员档案,随时为辖区居民提供科学、优质的健身指导。同时,社区居委会将居民中的体育教师、体育干部和体育积极分子作为社区体育骨干人员,邀请他们参与社区各类体育组织的领导与管理工作,以点带面、以面带片,推动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2008年组织体育宣传、培训活动4次,参加总人次80人;2009年组织体育宣传、培训活动3次,参加总人次70人,2010年组织体育宣传、培训活动3次,参加总人次50人,2011年组织体育宣传、培训活动3次,参加总人次60人.三、整合资源、优化设施,实现社区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资金和场地是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社区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了“资源共享、共联共建”的发展战略,打破了资金和场地的制约,推动社区体育运动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整合资源,开拓体育场地。为了给社区居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有档次的体育设施和场所,社区居委会主动和德清四中、清溪小学、县委党校、镇老年体协联系,设立了晨晚锻炼点,在社区成功的实现了资源共享,社区有活动都可以到德清四中、县委党校、清溪小学、体育场和镇人民广场去举办,平时居民要锻炼和健身也可去门球场、地掷球场。二是想方筹措,保障资金投入。为了保障体育经费的投入,社区居委会采

取向辖区内的共建单位求助,得到了共建单位的鼎力帮助和支持,使社区的体育活动得到很好的开展。

四、今后计划及打算

社区各项建设依靠社区广大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来实现,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县、镇各级领导的关系分不开,社区将逐步健康发展,走出自己的路子,练出健壮的身子,使社区的文体活动及其他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北郊社区居委会将在县、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体育局的指导下,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不断加强和完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各项制度建设、基础建设及管理力度,把体育健身活动贯穿于社区的各项工作中去。社区居委会和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开拓思路,不断创新,吸收新的体育骨干,充实较有实力的技术力量,使社区的体育健身活动进一步扎实有效地开展,全面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真正做到社区体育活动为社区居民服务,丰富广大群众生活,提高居民文明程度,争取把社区建设成为有着强大凝聚力和亲和力的新型文明社区。

北郊社区居委会

创建具有先进居住文化的小城镇 第3篇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先进居住文化,人居环境,规划

1 先进居住文化理念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1.1 内涵

居住文化的概念最先产生于意大利,即把居住看作人生活的中心问题,看作一种生活方式,推广崇尚良好的建筑、崇尚良好的居住环境风气。意大利建筑学界认为,广义的居住文化包括家居、城市和领土规划。

随着现代生活与国际接轨,先进居住文化的理念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专家的意见,所谓的先进居住文化应该是与国际接轨的居住文化理念,包括先进的居住条件、居住方式及环境。

1.2 基本特征

1)多元化的先进居住文化。

它在同一地区或城市范围内体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原因包括:a.不同时代的住宅体现不同的居住文化,不同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演化造就现代居住文化的多元表现形式;b.不同目标客户体现不同的住宅文化;c.对不同海外居住文化的吸收和创新会引进一些新的居住文化,与当地居住文化相融合。

2)时代性。

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不同年代建造的住宅在不同程度上渗透着属于各自年代的居住文化特征。不同的居住文化在同一时代共存,但它们之间具有某种程度的关联性和相似性。

3)技术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先进的居住文化已不仅仅体现其文化内涵和价值,而且文化的营造和维护还需要硬件的支持。就是说先进的居住文化还必须有相关配套设施、智能化设备、建筑设计结构等相关系统的合理配合,才能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提升住宅的文化价值。

4)时尚性。

在不同的时代,不论是新营造的居住文化,还是吸收外来文化后经创新融合的居住文化,在当今的时代中,已体现出它独特的时尚特征,体现在领先的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中。

5)原真性。

现代化的大潮下,原真性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居住文化特征之一。生活原真性是居民生活中自然而有机的组成部分,失去了原真性,传统文脉也就无法保存和继承下去。

1.3 小城镇建设需要先进居住文化理念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建设具有先进居住文化内涵的社区对于提升小城镇的文化品质,提高国民素质,并与国际小城镇的标准相接轨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设具有先进居住文化的小城镇住区是小城镇现代化的象征,是城市郊区化发展模式的升华,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楷模,是市地产开发新的经营理念创建活动。

2 我国小城镇建设对居住文化重视不够

2.1 缺乏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小城镇建设中破坏性建设严重。城镇发展建设对一些重要生态功能用地造成了新的破坏;由于城镇发展环境管理落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污染加剧;城镇周边农村生产和生活污染依然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环境质量的改善;一部分乡镇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很少考虑“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甚至把在大城市无法立足的污染企业转移到小城镇,使小城镇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2.2 基础设施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

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缺乏完善的道路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也不完善,绿化水平低,缺乏公共绿地。人民的生活不但没有得到改善,而且农民所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占用。虽然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完善福利制度以及给予一定的补偿,但是在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潜在的社会隐患。

2.3 人居环境缺乏人文关怀

小城镇建设中,农民的原有生活方式受到冲击,建筑形式单一,很大程度上存在趋同性、粗放性,建筑单体还是“白瓷砖,方盒子”,城镇成为简单排列和堆砌的聚居地,建筑风格缺少特色,使城镇缺乏吸引力,从而失去原有的生活氛围和场所感。小城镇建设中对速度和规模重视,而对人居环境关注却很少。建设先进的居住文化,人居环境是重点,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就谈不上文明、现代化的社区。

2.4 资源利用率低

1)小城镇建设中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土地是小城镇建设最重要的资源,但在小城镇建设中,用地大都以协议出让为主,造成小城镇建设使用土地普遍存在廉价、土地使用率低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2)能源利用率低。我国现阶段的小城镇建设在能源利用方面还很落后,人们对自然能源的利用还未引起重视,更多依赖于不可再生能源。

3 规划新型小城镇住区,创建中国特色新农村

3.1 新城市主义对于小城镇规划的指导意义

新城市主义鼓励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创新,中国有自己的传统,可以发展自己的传统邻里文化。在中国自然主义传统的基础上,来发挥新传统主义的优势。中国新传统主义中蕴涵着和新城市主义相吻合的东西,如人们强调的传统氛围、场所感、邻里交往模式等。实现中国新传统主义的复兴是人们的追求。新城市主义本质上说是和地方传统相连的,新城市主义对现阶段的小城镇建设是颇具启发性的。新城市主义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会影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3.2 城镇住区规划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1)小城镇住区规划与建设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整合性、历史连续性和公众参与性。所谓超前性,就是住区规划必须具有超前意识,留有较好的发展、调整和可供改造的余地,也就是住区规划制定的各项条款要有一定的伸缩性,即弹性。这可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城市规划系统设置两个层次,“一个是长远而又具有弹性的概念蓝图,另一个是短期而又具体的大新加坡发展蓝图"。历史连续性注重的是文脉主义,要求在规划和建设新的住区时,要认真地考虑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古建筑,并显示出其独有的特色,这样,居住区才会有识别性。住区住宅居住价值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居民生活得更加舒适愉快。因此,制订住区规划要与居民合作,让居民有参与、评估和修改规划的机会,特别是要让现有旧区居民有机会参与城镇建设工作,城镇当局须公布城市规划意图,广泛听取居民意见,使居民对自己的住区有一种主人翁的使命感、责任感。

2)注重小城镇人居环境的建设。小城镇只有通过创建优美的人居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的服务设施,才能吸引人才,拉动投资,小城镇的发展才会有希望和后劲。因此,小城镇规划的核心和目标应该是努力提高城镇质量,建设更加宜人的人居环境,更加适合发展经济的良好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重视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突出规划的个性和特色。

3)重视生态能源的利用,节约资源。在这方面,我国的专家学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小城镇科技发展重大专项——绿色住宅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经专家组评审,通过了课题验收。课题完成了全国小城镇住宅产业化技术和产品集成、小城镇住宅节能技术和产品集成、小城镇住宅室内环境控制技术和设备集成、小城镇住宅绿色度评价及选型,建立了小城镇住宅实态调查数据管理系统。同时,还要提高人们利用自然能源的意识,另外,可以向国外学习经验。

4 结语

21世纪是一个人居理念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人们更多的关注居住生活的多元化、个性化,我国小城镇建设仅处于初级阶段,而居住文化的建设更是面临机遇和挑战。在这个历史性的关键阶段,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规划师和建筑师,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时刻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我国小城镇的特点,发展自己的城镇特色,从而使人民的生活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周向红.现代城市住区规划与可持续发展[J].城市开发,1999(7):42-43.

[2]何建清.“小城镇绿色住宅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通过课题验收[J].小城镇建设,2006(4):57.

[3]余庆年.江苏小城镇发展中的用地问题及对策[J].生态经济,2001(1):29-31.

[4]于今.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协调城乡发展步伐[J].小城镇建设,2006(4):64-67.

[5]戴晓晖.全球化背景下大都市郊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以上海崇明陈家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6(1):80-85.

创建文化先进社区汇报 第4篇

服务中心示范区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中心全体职工对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检查我中心的创建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将我中心的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我中心在省、市、区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了“创建全国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区”活动,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内容的指导思想下,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着力发展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区各项关于扶持和发展中医药工作的政策和制度,加强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做好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方面的突出作用,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辖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一、中心的基本情况介绍。

中心全称为榆阳区青山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于2007年11月,由区中医院部分转型改建成立,隶属于榆阳区卫生局,属公益事业单位,与榆阳区中医院资源共享。中心服务面积6.5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居委会。服务总户数25374户,人口53200人。中心现有职工20名,中医药岗位人员占30%,9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经过系统的社区卫生服务相关岗位培训。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设置了全科诊室、中医诊室、预防接种室、妇幼保健室、健康教育室、康复理疗室、健康信息室、观察室、残疾人康复训练室等,中医特色专科有中医脾胃科、中医理疗科和中医哮喘科。与区中医院资源共享的科室有中西药房、药库及中医保存和煎药室、放射科、检验科、心电B超室等,共享的医疗设备有CT机、X光机、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监护仪和动态血压监测仪等,中药房备有中成药品种不少于180种,中药饮片350种。中心覆盖常乐路、建安路社区,下设保宁路、文化路、柳营路、福安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加大对基础设施、基本设备的投入,强化服务网络的软硬件建设。

中心成立以来,在市、区卫生局的领导下,坚持求真务实、稳步推进,严格按照中、省、市出台的各项文件的要求,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并充分利用与区中医院资源共享的优势,突出中医药文化氛围。

先后由政府投入建设资金180余万月、设备资金30余万元。历时一年半,全面完成了标准化建设和基本设备的投入。对中心及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要经过改造建设,达到统一标准、统一设置、统一标识、统一工作规范。在将服务网络建设成为配置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适应居民不同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新体系的同时,突出体现中医药特色和文化氛围。

三、认真开展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政策落实工作。

(一)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榆林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前后出台了众多的关于扶持中医药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的同时,在全区乃至全市掀起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按照上级要求,中心及时成立了“青山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同时每年都以红头文件下发各科室、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做到做到项目分解到科、责任落实到人。

(二)严格按照创建要求,规范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基本服务和技术操作要做到规范统一。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国中医政发[2010]46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的通知》(国中医药政发〔2010〕48号)的要求开展中心及各站科室设置,人员及技术资格准入管理,确保我中心各项工作高效推进、规范有序运行。

(三)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医保、合疗及药品采购“三”统一政策,积极把中医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注射制剂等费用纳入到报销范围,并将比例提高5%,同时将针灸、按摩、推拿、药物熏洗、拔罐等非药物治疗也积极纳入报销范围,并将比例提高10%。

通过这些政策的落实,客观上也提高了中心的中医药特色氛围、医务人员开展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和中医药服务对患者的吸引力。

四、加快中心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质量。

(一)为加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的培养,中心以区卫生局下发的三套《基层中医药适宜建设手册》系列丛书为教材,通过开展医、防、保、健康教育、卫生管理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学培训,以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医全科医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比武、岗位练兵活动,使医务人员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明显提高。努力造就一支以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或系统掌握中医药知识的全科医师)为骨干的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每年开展内部培训4次,从而加强医务人员中医药能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充分利用“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扶持中医药发展契机,大力加强中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招录、招聘力度,缓解中心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对新进人员加强中医药知识的岗前培训。为做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心每年送出培训3人次,通过与区中医医院的帮扶机制,开展以区中医院为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全面实现了全员基地培训。

(三)加大中医药人才引进力度,提升所需中医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吸引、录用中高级职称中医类别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中心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为加强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中心将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政策支持和制度倾斜,为着力引进高级中医药卫生人才,促进卫生工作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创造条件,返聘退休人员2人,聘用中医专业技术人员4人。通过骨干培养、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中心中医药医疗技术水平。

五、深化内涵建设,突出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中的作用。

为努力促进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全面突出中医药特色,使“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更加完善,使大多数社区居民能够获得安全、经济、有效、便捷的服务。

(一)中心通过建立健全辖区居民健康档案中医药特色内容,加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在完善信息科基础建设的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将现有的健康档案和各项、各类表格逐步加人中医内容,其中必须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资料,进一步融入中医体质辨识内容,提供中医体质养生和个性化指导,进而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医疗服务。

(二)在计划免疫和传染病防治等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参与的服务;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重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充分发挥中医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继续保持传染病低发水平,加大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结核病、性病等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群预防传染病中医药知识知晓率;使宣传覆盖面要达到90%,居民知晓率达到80%以上;为加强中医药参与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中心建立和完善了具有中医药内容的各项应急预案,建立统一领导、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每年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1次,组织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行病学、应急处置的模拟演练1次,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注重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以高血压、慢支、糖尿病为重点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全面开展慢病管理,将实施常见慢性病社区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规范化管理作为社区卫生的重点工作。全面落实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支等常见慢性病人群实施社区中西医结合防治的规范化管理,强化常见慢性病人的健康中医药管理和非药物干预管理,同时有效降低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目前中心管理糖尿病患者1201人,管理高血压病患者1115人,管理慢支患者2000人。

(四)把中医药适宜技术引入孕产妇、儿童保健的系统管理工作中;中心大力运用中医药开展医疗和保健服务。日常诊疗工作中,做到能用中药的不用西药,逐步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同时做好妇幼中医药卫生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充分利用 “三八”妇女节、“六一”国际儿童节、“母乳喂养宣传周”、“世界艾滋病日”等节日和宣传日,大力宣传妇幼卫生法律法规及婚前保健、母乳喂养、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等中医药科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保健意识,目前管理孕产妇231人,每年开展中医药诊疗活动一万余人次,每年开展活动4次。

(五)在指导伤残人员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活动中全面开展中医特色全方位服务。

(六)加强中医精神卫生工作,规范社区精神病人的管理。加大免费中医药服务力度,增加免费中医药服务次数,大力开展社区精神病人中医康复活动,使辖区精神卫生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目前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19人。

(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在每日中医门诊量占总门诊量50%的同时,积极开展家庭巡诊、出诊、护理和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等基本医疗服务。让居民的基本健康需求能在社区得到较好的解决;进而充分利用与区中医院共享资源的优势,积极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保健需求。

(七)加强在社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促进活动、举办医疗保健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形式方面,利用各类宣传日,开展多种形式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突出宣传中医药知识,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深入开展中医健康干预行动,探索以中医药健康促进和行为危险因素干预为主要技术手段和工作内容的慢病综合干预措施,每年开展中医健康教育讲座4次,开展中医健康促进活动2次、开辟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专栏5期、发放中医健康教育处方12种近万余份。

(八)充分利用中医药内涵,创新服务模式。

中心全面推行了居民健康责任医师签约服务模式,强化中医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建设,在继续推行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的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强化全科医师责任团队中医药化建设,以居委会为单位,中心及各服务站组建了6支全科医师责任团队,成员至少5人,其中必须包括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要求覆盖率达到100%,并逐步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中包含中医药服务。实现中医药服务网络化、责任网格化、管理信息化。真正建立“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基本实现每位居民都拥有自己的中医药家庭医生和具有中医特色的电子健康档案。

(九)深化运行机制改革,用制度激励工作人员积极开展中医药服务。

在积极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同时,中心建立了具有生机、活力的推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的绩效考核制度,在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的高度上突出体现扶持中医药适宜技术发展思路,吸引优秀的中医药医务人员到我中心工作。

(十)不断完善和畅通与上级医院的业务合作和病人转诊机制,建立合同式的双向转诊制度。

通过签订合同,完善双向转制度,建立了与区中医医院合作的制度化,在积极开展双向转诊工作中,通过区中医院的疗效和中医药人性化服务,突出中医药特色。围绕中心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基础性工作,利用优势,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医特色。通过双向转诊,充分利用辖区及周边中医药资源,建立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培训基地,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知识及技能培训,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

(十一)制定辖区居民适宜的《中医保健方案》。

中心在区卫生局组织的专家组的指导下,通过认真的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健康需求的调查,做出了初步的社区卫生诊断,并依此制定了辖区的《中医药保健方案》,内容包括“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及菜单式服务项目”、“糖尿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及菜单式服务项目”、“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及菜单式服务项目”、“老年人中医药保健方案”、“妇女、孕产妇中医药保健方案”、“儿童中医药保健方案”、“亚健康人群社区中医药保健方案”、“中医体质分类辨识方案”、“中医体质养生保健方案”、“中医防治‘非典’方案”、“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辖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同时也更加增强了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信任度。

六、配合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参与环境整治,扩大中医药文化氛围和社会影响。

中心中医药工作人员,积极利用中医药有效手段,配合街道办事处和各职能部门,参与对市容环境、城中村及区间结合部卫生、集贸市场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场所及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除四害、社区和单位卫生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活动,并建立了长效机制,在巩固和扩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同时突出体现了中医药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影响。中心每年开展上述活动至少3次,尤其在开展城市清洁日和爱国卫生月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中医药作用,推动了爱国卫生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七、切实做好中心中医药对各站的支援工作

认真贯彻区卫生局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日常业务管理和指导精神。按照全区统一要求,开展中心中医药对各站的支援工作,建立中医药人员交流、培训和业务协作的长效机制,将中心中医药专家资源和技术引入到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病的协作管理机制。提高中心和站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满足社区居民的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并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八、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中心各项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深化医德医风建设。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坚强保证。创建活动中,围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多次开展中医药专家义诊活动、中医药工作者社区咨询、宣传活动、创中医名科、名医等活动,广泛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将结果纳入考评,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并将发挥中医药特色项目纳入“三好一满意”活动中,有效促进医德医风建设工作。创建以来,中心共有三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产生优秀团队一个(保宁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通过开展“创建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活动,使我中心面貌焕然一新,业务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开展创建活动以来,我们虽然单个处方收入减少了,但是中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大家都觉得发展中医药事业有奔头,越干信心越高、热情越高,在创建过程中省、市、区各级党和政府对我们给予了高度的关怀和支持,省卫生厅多次派出专家督导组来我中心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市、区卫生局对我中心的创建活动进行了大量投入,区卫生局多位领导来我中心蹲点包抓,使中心全体职工更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创建全国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工作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进而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对我们的创建工作多做指导,多提宝贵意见,无论批评、表扬我们都将真诚接受,认真总结,保持优势和成绩、整改问题和不足,力争紧跟全区创建步伐,不拉全区后腿,为我区创建成功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创建文化先进社区汇报 第5篇

实地模拟检查情况通报

为迎接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估检查,创建办于2012年2月12日至16日按照《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单位检查评估细则》对我区10个中心和2个站进行实地模拟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1、各中心(站)均能把创建工作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在2011年12月省级评估验收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与改进。各单位能延续开展中医药宣教工作,利用展板、影像资料、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如孝陵卫中心宣教力度较大,挂横幅、下社区、开讲座,使居民的满意度和知晓率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2、各中心(站)在原有基础上想办法充实中医药人才队伍,聘用本系统和南京市专家,拓展中医药专科建设。如孝陵卫外聘了4名专家开设了中医内科,兰园增设中医儿科和中医妇科,红山、玄武湖聘请了1-2名专家开设中医专家门诊。

3、各中心(站)均安排了专人整理和收集创建资料,目前各类资料正在延续汇总之中。

4、卫生系统的中医药培训基地自1月11日以来,已持 续进行了13次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各中心(站)也在加大

培训力度,延续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能力。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各中心(站)要培养自己稳定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做到中医、针灸和推拿等科室全日制门诊,尽可能多地引导居民到社区就诊,增加中医特色专科诊疗服务。检查期间,部分中心(站)“人气”不旺,甚至无中医门诊病历可查。

2、检查过程中电话随访居民,对中医药常识知晓率、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较低。因而对中医药服务满意度也不高。部分居民直接回答不知道。

3、访谈各中心(站)中医类别、临床类别医师,普遍 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缺乏了解,如对2009年国务院22号文件的名称及主要内容不知道;临床类别医师对中医适宜技术8法不了解,更不会掌握应用。

4、各中心(站)康复病历不健全,部分单位未按照要求建立康复病历;已有的康复病历存在记录简单、中医内容偏少。

为确保创建成功,在现阶段创建工作的基础上,需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将创建工作作为今年上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精心部署、组织落实,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中医药宣传氛围,确保创建成功。

2、加强政策法规和《评估细则》学习。各单位要组织医务人员进一步加强对医改政策、社区中医药相关政策和《评估细则》的学习,中医、临床类别医师作为重点人员必须做到人人掌握了解。

3、加强中医类别和临床类别医师的培训。加大对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药应用原则等中医药基础知识的培训力度。由于时间紧迫,各单位务必延续前阶段的培训计划,持续开展专题培训,使中医类别和临床类别医师都明确了解和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和相关知识。

4、完善中医适宜技术临床应用。增加对中医、针灸、推拿等相关科室的投入,尽可能多地开展中药、针灸、推拿等适宜技术,把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贯穿到医疗、预防、康复、保健全过程,丰富中医药服务内容。

5、规范中医病历和处方书写。各单位中医病历和处方质量存在较大缺陷。各单位需根据《江苏省中医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严格组织培训、规范使用。按要求准备康复病历。

6、加强社区宣传,提高居民知晓率。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努力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积极运用现代传播手段,通过制播科普录像、开展科普讲座、赠送科普读物、中医团队进社区、进家庭以及义诊等多种形式普及中医药常识,切切实实提高社区居民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和中医药服务满意率。

7、完善和充实资料。各单位根据创建标准进一步细化充实创建资料,逐条对照,逐项充实。资料要能充分反映以往所做的每项工作,如工作计划、总结、统计表及相关记录等,做到资料汇集封面整洁美观、内容详实清晰、支撑材料丰富多样。如中医宣教进社区照片要体现具体时间和地点。各单位资料在4月底前装订成册。

由于时间紧迫,各单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准备,迎接全国评估检查。

附件1.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地模拟检查得分表

2.实地模拟检查病历、处方情况汇总

3.实地模拟检查健康教育督导情况反馈

4.实地模拟检查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等情况反馈

创建文化先进县汇报 第6篇

县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领导小组:

创建“省级先进文化县”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小康美好生 活,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实践的重要载体,是大力提高社会文化水平、公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有力手段。历年来,县总工会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报告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总工会中心工作,以提高工会系统职工群众的文化素质,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为目标,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开展文化县创建活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从理论学习抓起

工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方针,坚持和完善在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把抓好在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作为创建文化县的首要工作,结合工作实际,主要采取以集中统一学习、自学、辅导讲座等形式,努力营造起人人抓学习、人人爱学习,以学习来促创建活动全面开展的良好氛围。

1、健全制度:一是成立了总工会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领导小组。二是明确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要求,并按照计划制定的时间、内容认真组织学习,严格做到制度、内容、时间、人员“四落实”。三是为检查学习情况和效果,经常性的组织在职干部进行理论讨论,切实加强机关干部政治思想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强化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的教育,做到学习上有安排有检查。

2、丰富内容:一是及时学习上级下发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学习的相关篇目文章。二是以党报党刊为依托,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订购两报一刊,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完成指令性计划任务。三是学习工会文化知识的相关书籍。

(二)积极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

创建先进文化县是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实践,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载体,是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实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组成。

1、总工会依托工人俱乐部成立了群众文化工作组织,建立了30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 活动中心。

2、全年共组织职工文化活动4次,参与人数达10050人次。

3、今年我县为全县文化活动及各项文化宣传经费共支出10000余元。

XX县总工会

二00八年十二月三日

**镇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总结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市创建指挥部的

统一指挥下,在市有关领导特别是市政协孙桂芳副主席的关心指导下,在市规划、建设、城管等部门的大力

支持下,带领全镇干群全

力以赴做好创建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建成9

个特色社区和5个样板小区,新增市民文明学校6所、居民活动场地720平方米、便民服务点120个、小区健身

点6个、宣传栏18个。二是环境卫生全面整治到位,硬化道路1.7万平方米,封闭灌井式垃圾箱80个,清运垃

圾3300余吨,清除乱贴乱画广告10万余张,刷新墙体2.7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482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

800平方米。三是完成人民路样板街部分路段的立面改造和三条责任路段的整治任务。四是深入开展文明村创

建活动,精心准备了东南村、柏木村2个备检点,布置了别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景点。五是扎实推进市民素

质教育,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等阵地,宣传应知应会知识,印发创建宣传资料近8万份。通过创建,社区、小区的软件、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小街小巷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一些沉积多年的矛盾和问题得

到彻底解决,创建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以科学态度为指导,务实开展创建工作

创建工作是难事、大事,也是必须要搞好的事。在创建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及时统一了全镇干群的思

想认识,牢固确立起三种意识。一是“创建没有份外事”的意识。镇党委、政府多次强调,创建省级文明城

市,**镇既是主战场,也是主力军,只要是创建方面的事,就没有我们份外的事。全镇干群在这一思想的指

导下,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在创建任务面前,不讲一个不字。对市创建办的交办任务,总是高效率、高标准

办理,创建期间,共完成89项交办件,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呼声强烈的问题;对各路段长单位所管辖的路

段,总是积极配合,尽我所能,协调处理有关矛盾;对职责不清的事,总是从大局出发,主动承担,及时解

决了景馨花园小区南侧(老航运公司住宅楼)的环境综合整治、横港北路西段的保洁、同心新村暴露性垃圾 的清理、安宁路环境整治等一系列问题;对职责之外的事,总是服从大局,积极面对,按照市创建指挥部的

统一调遣,在测评期间组织112名群众文艺骨干分子支援马桥镇和春江花城,为创建全局作出了贡献。二是

“创建没有局外人”的意识。镇党委政府明确指出,创建是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都紧密关联的,全镇上下人

人都是创建主体,必须全员参与,全民动手。为把居民群众发动起来,除市里组织的各种宣传活动外,镇党

委政府向全镇居民户印发了《致居民群众公开信》和《关于开展居民户大扫除活动的通知》,各社区居委分

别组织50-80人的创建骨干队伍,与居民小组长一起入户宣传,全面发动。在创建迎检的紧要关头,无论是镇

领导班子成员,还是机关、街道居委干部、居民小组长和群众积极分子,都积极投身创建活动,无人置身事

外。8月26日上午,100多名机关、街道居委干部和40多名群众积极分子参加我镇组织的义务劳动,对靖安苑

小区进行了一轮全面的义务打扫活动,彻底清除了小区内的杂草、杂物。在临近检查的最后几天,全镇近200

名机关干部和160多名街道居委干部始终坚守岗位,与居民群众一起维护创建成果。三是“环境卫生无重点” 的意识。环境卫生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直观的问题,也是创建文明城市最为基本的要求。创建迎

检期间,全镇上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各街道居委进一步延长保洁时间,提

高保洁标准,共增加临时保洁员52名,每天保洁时间达16小时以上。为确保环境整治任务落到实处,镇党

委、政府从机关抽调30余名精兵强将,成立环境整治巡回督查组,由分管领导带队,负责巡回督查全镇的环

境卫生工作,有效改善了面上的环境卫生状况。

二、以高效组织为保障,强势推进创建工作

今年8月份,镇党委、政府把创建迎检工作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创建

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是挂图作战。对照市创建迎检工作方案和创建千分考核表,将考核测评中涉及我镇的

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制订了《镇创建迎检工作方案》,并及时印发给各街道、居委和村。各单位对照创

建方案的具体要求,实行倒计时挂图作战,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要求整改落实到位。二是包干落实。8月23

日,镇党委、政府下发了《关于领导班子成员包点落实创建工作的通知》,由镇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分驻到各

区居委和村,包点落实创建工作任务。在包点过程中,所有党政领导坐镇社区居委和村,落实创建任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全镇创建的整体水平。三是以查促改。8月底至9月初,镇党委、政府抽调部分机关干

部,组成20余个检查组,对全镇创建工作情况进行了两次拉网式检查,对排查出的60余个问题,立即进行交

办,并限时整改到位。在此期间,镇主要领导突出重点、兼顾全面,进行深入细致、多个回合地巡查,有力

敦促了重大问题的及时解决。四是全面布阵。9月2日,当检查线路基本确定后,镇党委、政府立即召开紧急

会议,部署迎检工作,抽调123名机关干部,组成18个工作小组,分派到各迎检线路、迎检点和社区居委,与

群众积极分子一起进行巡查,既充当“保洁员”,又充当值勤员,做到严防死守,有备无患。

三、以加大投入为推力,全面落实创建工作

创建期间,全镇上下积极破解各种难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有力地推动了创建任务的落实。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经费不足是创建工作的最大难题,为此,全镇上下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创建期间,全镇共投入560.49万元,其中,镇财政360万元、街道38.69万元、社区居委126.06万元、村35.74万元。上述

资金中,用于硬化道路354.08万元,社区软件和硬件建设57.98万元,日常保洁和清除各类垃圾56.79万元,新建、刷新、修复墙体34.3万元,增发保洁员工资22.7万元,绿化12.47万元,河道保洁2.16万元,垃圾箱改

造2.65万元,疏通下水道3.71万元,改厕5.2万元,其他杂项8.45万元。我们主要从4个方面落实资金渠道:

其一,镇财政拿出创建专项经费;其二,协调市结对共建和挂钩联系部门,落实一些资金;其三,各单位充

分发挥各自主观能动性,筹集一些社会资金;其四,对市里的交办件,先垫支,后结算。二是强化考核奖

惩。镇党委、政府按照“抓住人管事、抓住事管人”的原则,从镇财政拿出10万元资金,对创建工作进行考

核奖惩。考核主要依据8月29日、9月2日两次全面检查的结果,分别对各社区居委和村评出好、中、差三个等

次,按照两次检查结果各占40和60的权重进行评价,计发考核奖,有效激发了全镇上下的创建热情。三是

强化“块管”责任。作为“块管”责任的承担者,我镇往往要承担无限责任,面对创建中来自方方面面的批

评、意见和要求,我们不计一时的荣辱得失,坚持从事业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创建工作。我们主动协调

“条包”责任主体,与他们共同管好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积极克服管理权限上的困难,通过不厌其烦地做工

作,解决了一些权限之外的问题。

诚然,我们的创建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是:对市民的宣传发动和教育引导工作做得还不够;

社区管理还有一些不尽完善之处;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

认真对待,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立足自我,尽心尽责,切实抓好长效管理工作,进一步守住创建成果,深化文明

程度,为明后年我市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加强市民公德教育。把这项工

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来抓,通过一点一滴、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提升市民素质,提高市民

公德意识。二是加强环卫管理工作。千方百计挤出资金,加大对镇环卫工作的投入;继续实行环境卫生月检

查、月考评、月通报制度,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搞好小街小巷的卫生保洁工作;认真落实“块管”责任,督

促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搞好“门前三包”。三是加强社区和小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和小区的各类硬件设

施,经常开展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层次和水平。为使长效管理措施更加得力,我们建

议:

1、理顺环卫体制。从98年以来,我市实行市、镇两级环卫管理体制,通过最近几年的实践情况看,这一

体制总体上分清了市环与镇环的主次责任,能够较好地发挥两者的主观能动性,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仍然

保持了一定的工作水准。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环境卫生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低标准维

持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按照社会化分工、专业化管理的要求,现行环卫体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

足:一是部分地段职责不清,容易导致推诿扯皮。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市环与镇环交叉区域,由于职责不明

确,往往导致这些区域成为管理盲区,如:同心新村与双港路交界处、横港北路和部分新建道路等。二是我

镇缺乏行政管理职能,不能有序有效进行环卫管理。从管理职能上看,市城管部门是城市管理的综合执法部

门,拥有一定的行政执法权,而**镇和街道社区都不具备这一职能,因此,**镇无权处理一些问题,往往导

致管理缺位,难以达到一个更高的标准。为此,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落实环卫管理经费,实行环卫

一体化。

2、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在创建迎检过程中,由于小区物业管理不到位,往往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被

动。例如:颐园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带头违章搭建或默许一些单位、个人违章搭建,导致小区内违章成风,连规划部门在处理过程中都感到为难。靖安苑小区的环境整治问题一直难解决,最终是由城北街道办和所在

居委共同出资解决的。虹桥新村物管设施严重缺失,环境状况差,管理混乱。还有一些小区开发商在开发结

束后,对小区不闻不问,导致小区无人管理(荣盛小区、日月大厦、海南大厦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关

职能方面对小区物业管理不很重视,加之物业管理公司都已个体化,由于平时收不足管理费用,大都处于艰

难运行的境地,更不愿出资来搞创建。为此,我们觉得,理顺小区物业管理机制已经刻不容缓。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将物业管理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从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研究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同

时,今后新建小区应留足必要的社区公共用房,并由社区居委参与工程验收。

3、建议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一些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分批次对农夹居小区进行改造。

4、目前,**镇承担了一部分城市管理任务,然而缺乏相应的经费保障,建议市里明确经费渠道。

2005年9月16日

18日我镇成功举办了大型街头游行和灯艺比赛,各村、单位都组织了大龙、金龙、牛灯、采莲船、高跷、贝壳灯共26种民间艺术比赛.街上人山人海,观众人数达到10000人以上。

3、3月12日驻我镇大学生义务植树活动在镇河滨大道举行。4、4月22日镇骑游队进行团队骑游活动,活动区域扩大到成都市17个区县、什邡、绵阳、绵竹、安县、罗江、德阳、广汉、仁寿、三台、中江、眉山、乐山、等 5、4月14日我镇配合驻镇的汽车运动休闲中心成功举办了2006年四川短道汽车拉力锦标赛。6、4月20我镇挖掘和树立了先进典型1个(太和村党支部书记蔡武刚)并在农村党建刊物上发表了题为“村民致富的领头雁”的文章。7、5月4日我镇组织部分青少年免费参观县青少年宫、博物馆、防空设施展等活动 8、5月22日参加郫县地区农民摄影作品展,展出作品86幅,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9、6月10日我镇民歌队参加县上举办的望从赛歌会,新老山歌歌手均取得了获奖证书。10、6月28日,我镇在新街街头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观众达10000余人。11、7月4日在为现有镇文化活动中心的基础上新建设社区文化活动广场一个,使我镇有文化活动总面积增加约600平米。12、8月10日在县级示范村-长河村和镇级示范村(太和、平安、永定、宝华、石桥)等建立了“乡村图书馆”“群众综合文化活动室”等。13、9月10日驻我镇大学生在我镇各村级学校进行了义务支教活动。14、9月28日我镇机关干部“廉政歌曲合唱”比赛在成都理工广播年个十影视学院参赛,荣获集体三等奖。15、9月29日我镇在长河村举行了《府河放歌》“庆国庆、迎中秋”大型文艺汇演,同时开展了农技、法律、卫生等宣传活动,观众达6000余人。16、10月10日我镇永定村举办了“郫县__镇古尔邦节”,节日气氛非常热烈,参加节日的中外穆斯林达到5000余人。16、12月28日,我镇还将举办__镇庆元旦农民运动会

在__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以创建“省级先进文化乡镇”为契机,加快我镇县级新农村文化建设试点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好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提出提高全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以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新农村为主线,让更多家居农村的老百姓享受到城市人享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能从根本上缩短城乡差别,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康持续发展。

《创建省级先进文化乡镇经验汇报材料》来源于文秘114网,欢迎阅读创建省级先进文化乡镇经验汇报材料。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发表文章

全站搜索

收藏本文

QQ书签

百度收藏

公务员在线为您提供文章代写服务!

专业、优质、快速、经验丰富的代写团队为您提供人性化的代写服务!行业内最低价格,免费修改润色,精诚为您打造最满意的高质量文章!详情点击咨询>> 另诚聘各领域专业范文写手,兼职写作,待遇优厚。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工作职责》、《**小学教职工奖励条例》、《**小学依法治校管理章程》、《学校管理制度》之《教师篇》,包括教风(爱生、严谨、进取、表率)、教师的五种精神(①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②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③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④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⑤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工作基本守则、各部门岗位职责、教学常规管理

制度(备课制度、上课制度、作业批改制度、辅导制度、考核制度、听评课制度)、教师工作综合评价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执行对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学校全方位工作运转自如,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b.学生管理制度。制订了《**小学一日学习、生活常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小学学生尊师公约》、《学生考勤制度》等19项规定,各种规章制度强化了学生的规范意识,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校风学风的形成,在各项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下,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活动有序。

三、完善自我,促进师生发展——行为文化

学校着眼于人的发展,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在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超前性的改革,构建了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完备的“开放型教育模式”。它包括了“开发型教师发展性评价”、“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开放型活动课程”、“开放型校园文化氛围”及“开放型社会实践活动”五大板块。它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为一体,为教师和学生构建了大的、整体的学习与发展氛围。

例如:在“开发型教师发展性评价”探究中,我校独具创新,建立了一套《“星”“星”伴我行》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以促进每一个教师的发展,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为目标,以常规工作“星级化”管理性评价、激励性的“非常7+1”的明星系列评比活动及刚柔并济的“综合评价非常化”三部分构成,本着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绿色管理理念,形成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动态化的评价过程、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评价中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激发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与此同时,我校这一方案的实施受到了市、区领导的一致好评、认可,还在我区多所中小学内广泛推广。

再如,在“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中,学校精研了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把美育课题“语数课程审美对提高教学质量影响”融入其中,推行了“教师激励用语”、“微笑教师二十条”,开展了学生“最满意的教师”评选等活动。以思想、手段、形式的开放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师生、生生互动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求异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为主线;以情境创设和激励评价为动力。使课堂成为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堂”,使课堂成为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场所。我校本着“注重过程、促进发展、体现开放、强调多元”的原则,创建并实施了具有我校自身特色的“鱼跃龙门”发展性评价方案,引导学生形象地把自己当作一条自己喜欢的正在聚力跃龙门准备成龙的小鱼,让每个孩子都有跳跃的渴望,都亲历跳跃的过程,都感悟和掌握跳跃的方法、技巧,都感受成功的喜悦。注重以激励为手段,以发展为目的,评价时注重差异,方法多样化,采用“我的感受、同学的称赞、老师的叮咛、家长的期盼”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在新的评价中,学生收获着成功,收获着自信,快乐地成长着;教师学会了赏识,学会了理解,丰富、完善和提高着自我。鱼跃龙门,群龙腾飞,展示着龙的力量,龙的智慧,龙的美德,龙的精神。03年月11月,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上,我校就发展性评价问题作了题为《跳跃着,快乐着、收获着》的大会发言。现我校的评价经验又以《鱼跃龙腾》为题被收入教育部出版的《全新课程改革与校务管理》一书。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校园环境艺术化,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学校创建了以书法、乒乓球校本特色,让孩子们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中体悟艺术的魅力。创编刊印并使用了书法校本教材六册。学生的书法知识由无到有,书写能力、鉴赏能力快速提高,受到市、区领导的高度评价,也培养出一大批书法人才。师生书画作品580多人次在国际、全国、省、市各级比赛中获大奖。学校创办的各楼层的师生书法长廊,受到来校的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书协、区委宣传部、区文教局领导及市书法名人的高度赞誉,并惠留墨宝,把学校定为书法基地校。学校编写使用了《乒乓球》校本课程,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乒乓球技术,也了解了乒乓球历史、校园球星,更感悟了乒乓球精神。学校师生多次在区里比赛中获个人和团体冠军。前年,学校又与区体校联手创办了区乒乓球训练基地,书法及乒乓球文化成为我校行为文化的两大亮点。

四、展现自我,参与各项活动——活动文化

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展兴趣爱好,并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学生个性的潜在能力,增强自信心,让学生充分施展才华,发展个性。为此,我们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将常规性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有力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1、几年来,我们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与改革开放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以新学期升旗、开学典礼、学生表彰大会及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重要活动为契机,开展了“秉承传统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和“国不可辱、民不可欺、我当自强”教育活动;以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为主题,开展了“我爱祖国、我爱家乡、我爱学校”快速作文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增强了学生勤奋学习、爱国爱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社会主义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持续开展了“塑造文明学生形象”活动,开展了“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爱老、敬老、助老”系列读书活动,大力开展实践活动,坚持“爱心救助”、“社区援助”、“一助一”、“环保卫士”、“学雷锋讲奉献”活动。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弘扬了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3、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应使每个人都是校园文化主旋律中的一个音符。因此,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建学习型校园,做学者型教师”活动、“和谐教研室、年组评选”活动,引导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同时举办了教师科研明星、课堂明星、师德标兵、爱岗敬业先进个人、特殊贡献教师、我最喜爱的教师等七星评比活动,老师们在活动中展现自身才华,畅谈教育美景,形成了人人关心校园文化建设、人人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在班级中我们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示范班评选”“优秀中队评选”、“流动红旗评选”、“绿色班级评选”等活动,激发了他们爱我校园、建设校园、美化校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学生中,我们开展了“各方面进步奖评选”、“福娃形象小明星评选”、“龙腾少年评选”、“形象好少年评选”、“三好学生评选”、“行为规范小标兵评选”等小明星评比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深刻地领悟到建设美丽的校园要从我做起。

4、用先进文化覆盖整个校园。我校充分利用校广播电台、宣传栏、壁报栏、读书征文比赛,法制、安全、交通知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使校园到处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学习氛围。优秀中队评选活动、读书和征文比赛、主题班(队)会等活动以及“校园之声”广播台每周的“校园漫步”、“佳作欣赏”、“时事报道”、“成长之路”、“点歌台”等节目,深受广大学生喜爱。这些活动的设计和编排既弘扬了先进文化,营造了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先进文化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又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启迪了智慧,陶冶了情操。

5、以三节(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体育节上会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拔河比赛、接力跑、健美操表演、广播操比赛、队列表演等等。在体育节中又结合我校体育特色重点开展乒乓球比赛,活动期间,一至二年级进行基本功比赛,三至六年级乒乓球团体赛。赛场上队员们推、挡、削、拉、抽,用尽浑身解数,即使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也置之度外,同时比赛也显示出了同学们扎实的乒乓基本功。一旦比赛获胜,欢呼声、喝彩声彼此起伏。赛场上下,参赛队员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所有人员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都让人钦佩。整个比赛异常激烈,精彩纷呈。通过开展体育节活动,活跃了校园气氛,提高了学生参与健身锻炼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培养了同学们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我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建设。

读书节上,学校通过在校园挂横幅,班级出黑板报,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演讲等载体营造了浓浓的读书氛围。同时开展书香教室评比、读书笔记展览、读后感征集活动,组织老师举行了课外阅读指导经验交流会。各班制定了严密的读书活动计划,每天安排30分钟给同学进行课外阅读,及时记录每位同学的阅读进度,每周安排一次课外阅读指导课,并开展小报展示、古诗诵读比赛、书签制作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读书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热情,把同学们引进了一个无比丰富、无比精彩的阅读世界,使同学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举办艺术节是我校长期坚持的一项活动,现在看来也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活动中本着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原则,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让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艺术节的各项活动,活动包括歌咏比赛、器乐比赛、舞蹈比赛、校园课本剧比赛、摄影比赛、儿童画展示、书法展示等活动,教师和学生们都十分重视,每次都会以百分之百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之中。可以说,每一次的活动、每一次的体验给学生搭建了表现自我、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校德育和美育工作,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多样化、群体性、艺术性的特点。

五、塑造自我,突显学校个性——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主要指学校领导、教职工和学生共同遵守的基本理念、价值标准、道德风貌等,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校园文化和环境、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文化素养和社会舆论氛围等,是学校的一种气势,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校园心理现象,是一种学校内在精神和文化现象。

1、传承文化,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文化的传承不是文化现象的传承,而是“文化基因”的传承,而文化基因的实质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学校一年一年的发展,积累了许多优秀的传统,逐年沉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1)、明确办学目标,确立奋斗方向。

我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办学特色,提出了学校的办学目标:“以人为本,重在发展,追求一流,服务社会”,审美要求:“以美辅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德育方向:“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铭记“文明、勤奋、自治、自强”的校训,沿着创办现代化的新型学校而努力。(2)、总结办学经验,形成办学思想。

办学思想是学校为实现根本目标而在教学科研管理中的基本信念,是学校对人才培养方针、战略和策略的哲学思考。在建校近几年的历程中,历任领导都坚持办新中国新学校的思路,探索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深刻总结了学校的办学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德治校、坚持特色”,形成了“求真、务实”的办学思想。(3)、传承人和精神,打造团队精神。

作为**小学的老师都为我们的学校有良好的社会口碑而自豪,为女小有深受社会赞许的优秀教师集体,有全面和谐、生动活泼的学生而感到骄傲,我们都习惯把这种情结称作“人和精神”,即我校的团队精神。它是女小几代人求索的结晶;是我校办学特色的核心;是推动学校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4)、加强舆论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我校十分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努力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学校已形成了“自主、博学、健美、创新”的优良校风。

a.加强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政治学习、集体会议、升旗仪式、班会、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组织师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先进人物的事迹等,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b.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敬业精神。向师生讲述学校成功的历史,设计了校旗、校徽,创作了校歌(与国歌一起,每周一唱),统一了校服,提高了学校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

c.强化“三风”建设,形成学校精神。经过多年实践总结、提炼研究,形成了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以成为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发展的座右铭: 校风:自主、博学、健美、创新 教风:爱生、严谨、求实、进取 学风:乐学、善思、合作、探究

d.抓好宣传阵地,正确引导舆论。学校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了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辩论会等,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网(设立了学校自己的网站)、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每月一期)、文化橱窗(每月一期)、宣传栏、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不懈努力,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5)、创造和谐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学校的人际关系遵循了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通过学校多年努力,形成了和谐的人际氛围,领导与群众、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民主融洽,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学校也重视师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广大师生在这种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学习、工作、生活,每个走进一小的学生都是快乐的、健康的,每个走进一小的学生都是充实的、自信的。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我校在以正确的理念指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五部曲”交汇成悦耳动听的交响曲,和谐共鸣,成绩显著,硕果累累。这几年来,我校取得了很多荣誉,先后被评为“区德育工作示范校”、“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绿色学校”、“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优秀实验学校”、“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市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先进学校”、“市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等光荣称号。教师二十余人次被授予市、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德育工作者”、“创安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教师撰写的论文三十多篇次在国家、省、市刊物发表或获奖,有十余人次在市级以上竞赛活动中获奖。几年来,我校涌现出一批先进班集体和优秀学生典型,有20多个班级荣获市“行为规范班级”、“三好班级”等光荣称号,有三十多人次被授予市“优秀学生干部”、“三好生”、“优秀少先队员”、“雷锋式文明学生”等荣誉称号,有二百多人次在省市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结果。为了学校的更好发展,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前景打算从以下做起:

1、构建高品质校园文化平台。

2、谋划全方位人才的培养。

3、做到校园全面和谐,促进学校快发展。

对照**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量化评分标准,我校各项工作已接近优秀要求,我们坚信,经过努力,一定会达到优秀标准。俗话说:“花香时时修人性,绿篱道道筑爱心”,所以说校园文化建设最终目的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建设和谐校园,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我们相信,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创建文化先进社区汇报 第7篇

文化路街道办事处地处市区中心, 辖6个居委会, 人口39504人。每个居委会都建有文化室, 共有文体团队1 6支。海港镇辖区为市、区政府所在地, 共有26个行政村, 人口为1 5 98 1人。全镇有22个村级文化室, 有文体团队42支。东港镇位于市区东部与山海关区相毗邻, 下辖1 7个行政村, 人口1.8万, 有村级文体室1 7个, 有文体团队72支。

我们在对一街二镇的调查中深深感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础、社会的细胞, 越来越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生活在这个空间的人们不仅需要一个温馨的家, 更需要一个具有浓重文化色彩的和谐社区。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邻里关系好、居民整体素质提高, 有着“向上向善向美”的良好精神风貌, 而这些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社区居民润物无声的滋润。具体表现为:

首先, 各社区开展的文体活动日趋丰富, 群众自发的文体团队如雨后春笋。这一街二镇社区始终把“大众创造、全民参与、人人享受”作为社区文化的宗旨, 让居民成为社区文化的创造主体。他们组织的活动大致分为“文体娱乐、知识技能、公益环保”三类。

文体娱乐——化路街道办事处河涧里、红旗里社区的百人续发展。同时大力开发利用三坊七巷、朱紫坊等历史文化街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品牌, 与八一七北路、津泰路等现代商业街区形成古今文化兼具, 生态人文商贸文化并蓄的文化城区。

3.建设和谐文化, 进一步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 就是要大力加强道德建设, 营造团结互助, 和谐相处的社会风尚。要通过多种宣传资源, 如新闻报道、互联网、文艺作品等渠道坚持正确导向, 弘扬社会正气, 努力构建成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使之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鼓楼区重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 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通过开展公民道德教育进万家、邻里节等系列活动, 在辖区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 形成了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发挥高士其故居、林纾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加强净化文化市场, 充分利用健康向上, 积极进取的文化作品引导青少年,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4.繁荣文艺创作, 扎实推进精品战略。要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创作出更多反映人民现实生活, 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只有在创作方面, 弘扬主旋律, 提倡多样化, 不断探索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新途径, 推出贴进实际, 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佳作, 这样才能受到群众好评, 赢得市场青睐。改革开放以来, 鼓楼区的文艺工作者紧紧把握改革的春风, 紧紧抓住契机, 在文艺创作方面力争弘扬主旋律, 提倡多样化, 努力繁荣文艺创作。近年来, 密切围绕福州四大文化品牌之一——三坊七巷这个题材进行创作, 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主线, 创作出一批极具浓郁地域特色的闽都文化。如编创的舞蹈《古老一首歌》, 参加全国群星奖比赛荣获金奖;舞蹈《打肉燕的汉子》在全国民间舞蹈比赛荣获金奖;舞蹈《贻顺哥烛蒂》参加省首届民间舞蹈比赛荣获银奖;创作以反映明清时期三坊七巷的人文景光、民俗风情的舞蹈《古巷悠悠》, 在全国第三届“四进社区”比赛中获银腰鼓表演、新一街的空竹表演、团结里的民族舞表演、人民里的“爱我秦皇岛”摄影展、团结里社区居民77岁高龄的低保户赵淑敏大娘还举办了剪纸艺术展览等活动, 让本社区居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艺术享受。这几个社区还经常举办少儿绘画大赛、少年英才读书竞赛、家庭插花比赛、家庭联欢会、邻里姐妹同乐趣味游戏。使居民间建立了认同感、增加了亲情感, 形成了新的邻里关系。东港镇的电影放映周更是让农民拍手叫好, 《闪闪的红星》、《地道战》等深受几代人欢迎的经典影片着实让大高庄村及周边村的电影迷及老老少少几千人痛痛快快地过足了瘾。海港镇为使全社会尽快形成尊老爱老良好风气, 也使老人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成立了老年学校, 在这里老人们学习书法、美术、声乐、舞蹈。并提出“丢掉药罐子、挺起腰杆子"的口号。鼓励和支持老人们多参加文体活动, 这是镇领导时刻挂心的大事, 并且在每年的全镇运动会上专门为老人设项目, 如托球5 O米竞走、健身操比赛、开幕式文艺表演等。

知识技能——红旗里社区组织的家长学校不定期向家长教授《如何教养子女》、《谈谈家庭美德》等课程, 讲授O~6岁儿童的早期教育方法, 同时开办家长聊天室。海建里社区举办了工商服务进社区活动, 为居民上了一堂“辨别真假物品”指导课, 使人人成为明明白白的消费者。海港镇举办的摄影培训班更是让本镇的摄影爱好者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水平。

奖;舞蹈《花间曲》获“四进社区”文艺展演银奖;2008年创编的舞蹈《歌生坊巷间》参加第十届福建省音乐舞蹈节比赛获节目一等奖、创作一等奖。鼓楼的文艺创作呈现着百花盛开的新局面。近年来, 不论组织各项文艺汇演还是深入开展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文艺宣传演出, 都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和圆满成功的文化活动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 为鼓楼赢得了更多的观众和市场,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应该科学地把文化和经济相挂钩, 通过文化产业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 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群众对文化消费的要求不断提高, 需求量也不断增多, 文化娱乐、文艺演出、网络阅览、文化旅游等成为文化产业的主要内容。目前, 鼓楼区已把旅游作为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充分利用历史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资源, 大力修复和重新包装这些文化历史资源, 以文物资源为立足点, 以与旅游业、文化休闲业相结合为着眼点, 以文物资源为着力点, 精心打造鼓楼品牌、旅游精品, 吸引各方游客, 让旅游为鼓楼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党的十七大为文化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鼓楼区作为省市的中心城区, 肩负着重大责任, 要切实加强文化建设的力度, 充分调动文化队伍的主导性和创造性, 才能有效地推动鼓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

郑立, 女, 97年于福州市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 分配到福州市鼓楼区文化馆工作, 工作至今一直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多次参与省、市、区群众文化活动, 同时积极探讨群众文化理论知识, 撰写相关论文、调研等文字资料, 其中《关于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文获得鼓楼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三等奖。

公益、环保——这些社区不仅重视文体活动的开展, 也热衷公益事业、环境保护的宣传。白塔岭社区低保护贾秀彦已经考上高中的一双儿女由于交不起学费辍学在家。文化路办事处领导知道后亲自去家看望并出面与学校商量减免学费还安排了最好的班级。这一切给予孩子们极大的学习动力。去年高中毕业考上了邯郸师院, 办事处领导又送去了英语复读机并表示负担两个学生在校的生活费用。团结里社区的环保志愿者和组织起来的50余名学生不定期在本社区街道、花坛两边捡白色垃圾、杂物, 并向居民发放环保宣传手册。海港镇无偿组织节目参加由《燕赵都市报》报社和海港区文明办联合举办的港城邻里情景剧系列巡演活动。

近几年, 各社区的文体团队由小到大, 由弱到强, 并呈逐年增多趋势。从调查结果看, 三个单位文体团队多达130个。这些团队活跃在各晨练点、休闲广场、农民家门口。其特点为自愿性、自由性、自治性。由于团队成员情趣、爱好相同, 脾气秉性相对, 又来去自由, 而且有事大家商量, 老哥老姐在一起心情舒畅、其乐无比。因此团队大多都很团结, 也很稳定。它们所组织的活动积极向上, 很受群众欢迎, 社会效果很好。海港镇艺术团评剧队的节目有一半为自编自演。有歌颂家乡、提倡公德意识、正确对待黄昏恋、反对赌博的小评戏。为适应广场演出特点, 他们把大节目压缩为小节目, 并对现成节目进行改动, 老调老曲添新词就是新唱。舞蹈队的秧歌舞《笑舞丰收》在04年集发杯全国中老年秧歌大赛中力挫群雄获得金奖。威风锣鼓队天天有活动, 他们的鼓点打到了全市各个角落。东港镇成立了全省第一支农民足球队, 农闲时与邻村进行球赛;门球队曾接受了泰国的邀请去该国进行门球比赛;农家乐艺术团由于器乐占了多半, 所以不管农忙农闲, 每晚都要出来练练手, 谁愿唱歌就给谁伴奏, 情绪高昂时乐手也来两嗓。不仅如此, 文化路办事处还组织了多期粤曲、空竹、武术培训班, 并准备组建这三个项目的娃娃队。由于各社区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互动交往的公共关系平台, 在这里人们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更深的沟通, 因而人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其次, 一街二镇的活动突出了“特”。社区文化具有文化沟通、整合的功能, 是增进居民间感情, 使他们在生活中互相帮助、感受温馨的社区生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文化路新一街社区举办的社区“楼道节”让入耳目一新。04年为首届楼道节。按程序先是聘请了10位居民代表组成了“一长九大员, , 楼道管理组织机构——楼栋长、调解员、卫生员、计生员、治安员、妇代员、道德宣传员、环保监督员、爱心传递员、文明示范员。然后百余名居民在邻里关系公约上签字, 以实际行动为创建和谐社区尽一份力量。然后社区模特队、舞蹈队、空竹队进行了表演, 居民小合唱《左邻右舍》、党员合唱团的《我们的社区美》及诗朗诵《感悟平凡》赢得了阵阵掌声, 剪纸书法、布贴画等才艺展示也让人流连忘返, 包团圆饺子比赛让人们真正理解了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的真正含义。今年8月海港镇艺术团参加了《燕赵都市报》报社和海港区文明办联合举办的港城邻里情景剧系列巡演活动。他们表演的小品《学猫叫》让人看后捧腹大笑, 连连叫好。京韵大鼓《一百零三点》更是让人看不够、听不够。“实事多干点、风险多担点、正气扶着点、邪气顶着点、为官廉洁点、党员你要清醒点。”节目既贴近现实、贴近生活, 又说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被观众称为“巡演晚会开心大餐"的音乐戏曲小品《女陪客》则把反腐倡廉这一主题融于风趣幽默之中, 让人在轻松之余得到警醒。为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 文化路办事处组织了《永远的丰碑》大型图片展览。从05年2月开始他们根据中央电视台“永远的丰碑”专栏播出的内容然后在各大报纸上寻找相应的文字介绍进行剪辑, 最后将剪辑下来的资料制做成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于05年7月和本社区居民见面了。随着媒体宣传的不断深入, 他们的展板也在逐渐增多, 内容也更加充实。他们在宣传了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等一大批载入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史的杰出人物的基础上, 为配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 剪辑并制做了“抗日英雄谱”展板, 讴歌了近100位抗日英雄感天动地的感人事迹和百折不挠、不畏强暴的抗日精神, 刻画了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英雄形象, 再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抗日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接着在六个社区及辖区的私企进行巡回展览。此活动的发起人——原办事处副书记虽已退休在家还要亲自进行义务讲解。一些离退休老党员和社区小虎队成员参观了展览后还写出了观后感, 表达了自己对革命先烈等丰碑人物的缅怀并决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党的建设和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次, 社区文化的开展使群众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海港镇石山村村民陈殿忠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党员, 离休后一直坚持锻炼, 今年75岁的老陈身体硬朗精神矍铄, 既是本村秧歌队的负责人, 又在活动之余不计报酬地为本村群众送报刊、送信件长达十三年, 先后被市、区评为“优秀宣传员”, 被市老年协会评为“健康老人”。文化路街道办事处各居委会都组织了由小学生参加的“小虎队”, 每到节假日和寒暑假, 居委会的叔叔阿姨就会带领他们为本社区孤寡老人打扫室内外卫生, 帮助交警叔叔雒持各路口的交通秩序、协助盲人过马路, 为社区图书室捐赠图书, 排练小型多样的文艺节目去驻军部队慰问演出。海港镇小张庄村几年前请过外省市的二人转小队进村演出, 一场节目没演完村民发现有些节目不健康, 马上就把其退掉了。接着请来了镇艺术团, 在村里连演了三天节目深受村民的欢迎。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使先进文化进村入户, 入眼入耳入心。同时也使群众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 提高了觉悟, 增长了才智, 人人都在争先恐后自觉自愿从点滴的小事做起, 为身边的人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他们的精神又影响了一大批人, 让更多的人都在为和谐社区唱好“邻里之歌”, 做好邻里文化新文章。这种良性循环营造了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社区风尚和团结友爱、互帮互学、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几点启示

启示一: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保证。从对一街二镇的调查看, 这三个单位的领导无论是安排工作还是总结工作时都把本单位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内容列入其中。为本单位配备了热爱文体工作、肯奉献肯吃苦的专职文化人员。海港镇配备了二名专职人员, 这在其他单位也是少见的。使各级领导的构筑、强化和谐社区工作落实有了得力的抓手。其次, 在资金投入上各级领导也颇动了一番脑筋。从2003年一2005年海港镇投资30余万元修缮了镇文化站、成立了“海港镇文化艺术团”, 所属7个村共向文体方面投资五百万元之多。仅小高庄一个村就建了一万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提起此事小高庄村书记的一番话着实让人感动:这块地租出去或盖楼都来钱, 可这钱能花几年?建成文化广场那是几代人受益的事, 还是多为子孙造点福吧。东港镇近几年的投资也在二千万元之多。先是建起了四百多平方米的三层砖混结构的文教体中心, 后又修建文化广场8座, 而且全镇17个村都有灯光球场、健身路径。为保证这些运动场所的设施的增添和维护, 镇政府每年还要拿出15万元。再次, 领导重视还体现在他们身先士卒、亲自指导并参与大型文体赛事和示范性活动上。无论是在全镇全区性艺术节、运动会还是平日的晨练, 和与驻区部队开展的球类友谊赛都能看到领导们的身影。他们与民同唱同舞同流汗, 为先进文化占领社区阵地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有了各级领导如此重视, 社区文化建设才有了跨跃式发展, 从而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把党和政府的主张与社区民声统一起来, 传承共同理想, 共建和谐社区。

上一篇:讲责任讲奉献讲纪律社论下一篇:小学消防演练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