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管理实习报告

2024-07-02

文化产业管理实习报告(精选8篇)

文化产业管理实习报告 第1篇

实习报告学院艺术与传播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学号学 生 姓 名指导教师姓名

一、实习单位简介

济南湾仔餐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在经营实践中秉承着“专业为本、服务至上”的宗旨,“辅助企业、共塑品牌”的使命,将恪守“诚信为本、厚德成事”为企业宗旨;推行“快捷、高效、专业、细心”的服务;潜心为企业及产品提供品牌创建、推广、应用维护等个性化、务实化、市场化,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全面而卓越的服务,不断创新发展。

二、实习的过程及感悟

2.1过程

大学四年了,我们都将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把自己大学三年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大学四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我深信大学三年我的努力没有白费,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到我喜欢的工作上。

为了让自己更能适应社会,更为了让自己能在今后的事业和前途充满信心和资本,我加入了汉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个大集体,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实习,任职文案策划。

公司属于典型本地小公司,小规模,多业务,从我1月上旬应聘进入公司至今,公司员工稳定在30人以内,公司有两个经理,因为公司规模不大,内部员工可以灵活的交叉运作,我也得以参与数个项目的文案、创意、客服等方面的开发和交流,获得很多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奏响了美妙的实习旋律。

2.1.1 实习前奏

在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因为对公司工作都不熟悉,所以我们经理安排我协助同事完成工作任务。当时,主要是协助业务部经理彭先生搜索信息;协助客服部接听客户反馈的建议和意见,并把所接听的信息记录下来,及时向客服部传达信息;由于公司刚成立不久,员工入职手册尚未健全,出自于本职工作,对员工入职手册进行完善,期间,也对公司的规章制度,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在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工作中的电话交流,了解了接听电话的交谈技巧,学会了有礼貌和客户交流,也在工作中学会了细心和责任。

2.1.2 广告词创作的间奏

在工作了一个星期后,经理开始让我着手文案策划的工作。由于公司刚成立

不久,目前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广告词,因此,广告语设计的任务便落在我的身上了。当时,我拿到了这个任务时,既兴奋不已又忐忑不安。兴奋不已的是,终于轮到我大展身手的时候了;忐忑不安的是,我刚踏入社会,更没有为公司起广告词的经验,完全属于菜鸟级别,对公司的运作也不是很熟悉,怎么办?我赶紧从公司的书库借了几本关于广告词的书籍,并从网上搜索广告词的创作,还查看了关于广告词的经典案例。

在这次广告词创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广告词在表现方式上,最好是六个了或七个字,这六个字中必须有一个动词,一个名词,发音最好是升调。整条广告词所主张,承诺,倡导的东西务必是肯定的,正面的,包含品牌价值的;在音节上的讲究对仗和压韵,容易阅读和传播。而起一个优秀的广告词,考虑的方方面面,更加首先要切合品牌或企业所要传播的定位,其次,广告词必须要有冲击力和感染力,这样,才能打动消费者,并且易于传播。因此,在掌握广告词的要点和阅读书籍的基本上,再结合了公司的经营运作,起了将近二十个广告词,唯一幸存下来的广告词即是,点缀品牌,领航未来。品牌,是一个象征,一个方向,一个标识,独树一帜,标新立异。点缀品牌涵盖着两层寓意:1为企业设计包装,提升品牌溢价;2为企业塑造品牌形象规划推广,实施点金之术,提高企业竞争力,起画龙点晴之效。领航未来,与汉诺文化传播的LOGO相呼应,旨在具备超前的思维,细致的洞察,敏锐的嗅觉,能够担任舵手,掌舵方向,领航企业未来,开拓广阔的蓝海。

经理对我第一次起的广告词颇为认可,便让我为某茶具公司所属产品,旅行茶具想个广告词。有了第一次写广告词的经验之后,我不再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而是,静下心来,认真分析旅行茶具的特征,而经理从某茶具公司带来了实物,这让我能更好地了解产品。仔细端祥着,旅行茶具有别于家居茶具,就是小巧玲珑,而且,拿起来时,显得格外的轻松,因为它的材质是铁,重量较为轻,瞬间,灵感眷顾于我,广告词也因此诞生,轻便茶具,轻松旅行。由八个字组成,展示了商品的特征,同时也突出了卖点,而在发音上,好读易记,有利于传播。以“轻便”二字,体现旅行茶具的特点,外观轻巧,方便携带。“轻松旅行”,暗示带上茶具,也能给旅行带来轻松自在的闲致。

2.1.3 软文撰写的伴奏

现在对于广告词的把握总算有感觉,正当沾沾自喜的时候,经理又分配了工

作任务了,为公司宣传写软文。软文的撰写也是这次实习中,挫折感最强的一个项目。写了五六次软文,都被老板一一否决。曾经一度心灰意冷,但想到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于是,重新振作,并在写软文中,慢慢摸索着,体会到了,软文要以记者的口吻,不露痕迹的,抓住消费者的关注点,进行广告推广,而且在表达中需要含蓄,透出一丝丝文化气息,信息的传达不是大声的叫卖,而是静静的以自己的品位去感召每一个受众,让受众在欣赏广告的文字中知道商品的展示。但切忌,不是卖弄创意,炫耀文字。广告不是我们最初想像的那么单纯的一件事情,它是以客户的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它是沟通,讲究沟通能力,在这场磨合当中,客户的意见与消费者的反馈一样,对于一个广告公司至关重要。最后,我以银装素裹的冬季为背景,通过轻舞飞扬的雪花,与孩子们天真的阳光笑脸想结合,营造着愉悦的氛围为主题,写了一篇软文,经理看了,也点了点头,示意通过。

2.2感悟

在这段与其说是实习倒不如说是工作的日子里,我接触到了很多的人与事,现实也很赤裸裸的展现在我面前,对现实社会的残酷我也备受感触。工作,讲究效率、质量。要提高效率,首先要了解工作流程,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有条不絮地进行;其次,要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才能更 好更快地做出适合客户的设计,让客户点头称好;第三,要懂得同事之间的协作,要好好培养之间的默契,要保持与客户的良好沟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学习,讲究主动、积极性、自觉性。要学习就要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自己的能力,完善自身,不怕烦,不怕累。做事还是要用心,不能像布偶那样只是单纯的听从别人的操控指挥,而自己不思考。做每一件事之前都要思考过,问过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反思,才能进步。还有,不懂就要问,问清楚了才好办事。我还要继续努力。继续虚心向学,继续踏实工作,不逃避,不推搪,不给自己找借口。见过跟我一样的大学毕业生到处碰壁找不到工作,刚开始真的很替他们难过,但是经过我所在公司面试的过程中,我知道其实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大学生自己在大学期间每怎么努力的结果。所以经错一连串的事情,我明白了,只有付出努力才可以得到收获。所以什么都可以不要,学习的动力绝对不能没有,要时刻记得给自己充电,才可以让自己的工资越高让自己的福利越好。所以我要在我毕业前,好好努力,多看书多学习!

文化产业管理实习报告 第2篇

第一、从实习单位反馈的实习鉴定表来看,所有实习单位都对实习学生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多数意见认为,我院学生态度端正,做事严谨,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上手快,能在短时间内有效辅助实习单位的工作。

第二、从学生提交的实习总结来看,学生更多地提到了个人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与学校和社会对接中的困境与突破。需要承认:学校教育与实务操作存在着空隙,学生初入社会会有种种不适应。但庆幸的是,大多数同学都能很快在角色身份的转变中完成对自己的再认知与再定位,迅速的进入工作角色,参与到实习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去,运用所学知识为实习单位做出自己的贡献,相当多的学生也获得了物质、精神上的汇报。

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们的专业教育和实践的需要有一定差距。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普遍反映,工作中需要的很多知识在学校中没有学过。这说明我们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实践的需要存在着脱节现象。

第二、实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毕业实习时间的安排与部分学生的研究生考试的时间相互冲突,严重影响专业实习的质量。

第三、小部分学生实习态度不够端正,实习材料撰写不够规范。据指导教师反馈,上交的毕业实习相关资料中,小部分学生实习日志完成不够认真,明显敷衍了事,实习报告有抄袭痕迹。

改进措施

第一,改善教学方法。我们的专业教育应当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具体说就是要处理好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以课堂为主题,通过实践将理论深化。

第二,考虑调整实习时间。考虑将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四下学期的前两个月,一则能避开考研时间,二则这时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已经开题,并且进入收尾阶段。带着论文中的问题进行实习,可以更有针对性,也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摆脱毕业论文空对空的现状。

第三、要强调实习日志的撰写。实习日志的作用更多是给予学生在实习后,反思实习过程中的得与失,为自己在正式工作后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打下了基础。故必须重视实习日志的撰写工作,在实习开始前,向学生说明并强调。

文化产业管理实习报告 第3篇

本文认为, “文化产业园风险管理体系”由“宏观环境风险”、“布局风险”、“运营风险”、“竞争风险”和“管理风险”五部分组成, 各部分之间通过内部各层次要素的有机关联, 组成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文化产业园的风险决策和评估, 需全方位考量上述险要素及各层要素, 从而获得科学、全面的结果[1]。由此可见, 文化产业园的“布局风险”是文化产业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要模块, 对其要素的分析, 将为构建完整的文化产业园风险管理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一、文化产业布局模式概述

文化产业布局模式有两类:平衡发展与不平衡发展模式;梯度推移与反梯度推移发展模式。

前者是通过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地区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来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文化产业从不平衡趋向平衡发展的过程, 是资金、劳动力、技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流动, 导致了区域发展逐渐趋向平衡;文化产业在经济扩散的作用下, 在不同地区间逐渐趋于平衡;同时, 区域开发过程的交替变化, 也促进了文化产业内部和地区的平衡发展。

后者指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导致的文化产业发展差距。一些地区的文化产业受地理环境等影响, 会呈现梯度分布的局面。文化产业梯度推移的动力源于产业创新, 伴随新技术、政策、文化的出现, 产业会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有序推移, 该有序性受不同梯度地区接受创新转移能力的差异性决定;反梯度理论则认为, 技术革命将会为落后地区带来超越发展的机会。

二、我国文化产业布局模式分析

(一) 企业自发集聚

该模式的形成条件是, 如果某一区域的市场、文化、环境等产业要素, 在该企业看来具备统一的行业认同感, 可以用于满足企业的利益需求和发展目标, 因而利用这些要素在该地区空间上自发形成集聚, 由此形成具有一定群体竞争优势、具备规模效益及品牌特征的文化产业园。例如“北京798艺术区”、“杭州LOFT49”等。

(二) 政府规划建设

该模式根据城市区域规划发展的要求, 政府利用城市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及氛围, 以老厂房、老仓库等作为空间资源, 汇集高素质文化人才, 由政府牵头规划、改造和建设, 形成文化产业在该区域内的集聚。该模式的优势在于, 园区入驻企业可获得政府的产业扶持和税收、贷款、补贴、人事等多方面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扶持, 对当前国内尚不成熟的文化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上海8号桥、中关村软件园等。

(三) 龙头带动

该模式是当一两家著名文化企业进驻某地区后, 由于该企业的影响力吸引了大量消费人群, 并使该区域产生适合产业发展的创意环境, 从而吸引文化产业链上各环节中小企业向此集聚, 产业集聚化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益由此产生, 最终经过政府认定形成文化产业园。如以歌华文化集团为龙头建立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上海的“创意仓库”;“苏锡常”地区的动漫产业园等。

三、影响产业布局的要素

(一) 市场

1.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由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预期、商品的品种、商品的质量、国家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构成的。因此, 文化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 必须随时洞悉消费者需求的改变, 并及时改进产品或服务, 甚至开发出新的产品或服务, 只有灵活快速的创新和升级, 才能在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

2. 市场容量:

每个市场容量都有限, 文化市场的容量也不例外。当生产达到一定规模时可以节约成本并提高效率, 从而促成规模经济的效果。但当生产规模超过该地区市场的容量时, 若将产品远销, 那么追加的运输费用可能会抵消经济利益, 这就变得不“经济实惠”了。所以, 大规模生产的企业注定需要选择市场容量大的地区布局。很多企业除了生产主要产品之外, 出于经济角度的考虑, 可能会生产出很多副产品, 那么在布局中, 也要考虑到这些副产品的市场容量问题。

(二) 劳动力

广义的劳动力指全部人口, 狭义的劳动力则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这里指文化产业园建设中需要的人才资源, 主要对产业区位造成影响。劳动力影响产业布局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质量”两方面。二者相比, 劳动力成本的问题更为重要, 原因在于不同的产业中劳动工资占产品成本的比重不同;不同的地区中劳动工资的空间变化幅度也是不同的;劳动力不完全流动时, 劳动密集型工业对劳动工资的空间变化也比较敏感。

(三)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对文化产业园选址、空间布局、园区结构的形成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基础结构对于产业区位而言, 不仅与运费有关, 也与运输投入的其他非金融方面 (如服务质量) 有关, 这里的交通运输涉及到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 人力资源和信息的传送。在这里, 交通运输的要素包含了航空、铁路、公路, 例如在公路中应包含路况、里程、路网分析、车辆数量等要素。

(四) 资本

资本主要对产业的区位造成影响。资金比劳动力更具流动性, 资金可以在寻找投资机会时到处流动, 寻找劳动力更为廉价的地区进行投资建设。一个地理区位主要通过相对高的利润率、较低的风险、资本流动的管制程度和资本流动的其他因素等作用来吸引资金的流入。

(五) 土地、水、能源及环境

这些因素主要对产业区位的选择造成影响。鉴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 土地价格对产业区位会产生重要影响, 出得起高地价的产业园才可以选择市中心的区位。水的分布比较普遍, 对文化产业的影响较小。能源是产业必备的资源, 由于近年来交通运输业和能源转化技术的发展, 能源的可运性大大增加, 产业区位受能源产地的限制也大幅减少。环境污染的防治是区位选择的要素之一, 鉴于文化产业的独特性, 污染的影响则非常小。

(六) 政府政策

政府政策主要对产业布局造成影响, 方式有两种:直接干预性和间接诱导性。前者由国家政府为刺激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 采取的政府直接投资或审批制、许可证制、配额制等强制性政策;后者为贸易与关税政策、信息服务、财政补贴、融资支持等。

综上, 产业布局的要素体系可以通过如下表1表示。

四、产业布局风险管理参数分析模型

产业布局风险决策是一个高度抽象的决策集, 每一个决策都受到一个或多个因素影响, 决策者必须面对多准则决策问题。层次分析法可以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 利用较少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 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2]。

根据层次分析法, 首先将影响产业布局风险决策的因素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目标层 (XK) 是寻求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准则层 (Y) 是衡量影响因素大小的各个指标, 指标内容可以根据每一层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层 (Z) 则由“产业布局要素体系”中各层要素构成, 如图1所示。

这种层次分析法不仅适用于上述一种情形, 还可以把 (XK) 设置为影响产业资本的主要因素, (Y)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Z) 则是该层要素涉及到的各类子要素。

关于“产业布局风险”的具体风险评估方式, 应该从表1框架最底层的要素, 由下至上一层层分析。首先根据递阶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具体方法为:每个具有向下隶属关系的元素作为判断矩阵的第一个元素 (位于左上角) , 隶属于它的各个元素依次排列在其后的第一行和第一列[3]。假设目标层XK的下层元素有Y1, Y2, …Yn, 建立判断矩阵:

接着, 两两对比构造出yij, 表示对于XK, Yi对Yj的相对重要性, yij的重要性标度值按表2取值。

计算准则XK时, 下层元素Y1, Y2, …Yn间的优劣排序, 当Y通过一次性检验时, Y的最大特征根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经标准化后就是所求的Y1, Y2, …Yn优劣顺序。

考虑到层次分析法容易受决策者主观意识影响, 本文引入熵权法进行客观赋值。在具体使用中, 熵权法根据各指标在竞争意义上“相对激烈程度系数”, 利用信息熵计算各指标的熵权, 再通过熵权修正各指标的权重, 可以使结果更科学合理, 也更具实用价值。

假定“准则层”有m个准则, “方案层”有n个方案, 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步, 对“准则层”判断矩阵单层次归一化, 求得权向量

其中, 权向量W=[W1, W2, …, Wm]T, i, j=1, 2, …m

第二步, 对“方案层”中m个判断矩阵单层次归一化, 建立m个n×1阶矩阵, 按顺序构建n×m阶矩阵

其中i, j=1, 2, …n

第三步, 对“方案层”矩阵进行标准化

其中, i=1, 2, …n;j=1, 2, …m

第四步, 求“方案层”指标的熵

第五步, 计算“方案层”指标的熵权

第六步, 计算指标的综合权数

第七步, 计算可行性方案的欧式距离, 根据结果排序

最后根据判断矩阵和熵权法求出各层要素按重要性程度排序的结果。相对主观赋值法, 这种基于熵权法的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 在计算权重时客观性更强, 能够更好的解释所得到的结果。

由上可见, 文化产业园的产业布局风险管理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对要素的优先性排序, 从而在产业园建设之初, 就对其产业布局是否具备可行性实现有效的判断, 同时也可以为相关部门审批文化产业园立项内容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提供决策依据。

摘要:文化产业园的产业布局风险是“文化产业风险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该文对产业布局的风险要素进行了全面梳理, 并认为可以借助数学方法, 对其要素进行优先性的排序, 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风险决策。

关键词:文化产业园,风险管理,产业布局

参考文献

[1]李飒.文化产业园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管理现代化, 2014 (2) .

[2]宋雨屏、王忠伟.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产品物流园区选址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 (3) .

文化创意产业系专业调研报告 第4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培养方案;调查研究;发展建议

1 调研的目的、思路、对象与方法

1.1 调研目的

为了面向昆山及周边地区的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和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以服务当地产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宗旨,依托学院地理位置优势,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高职教育中,作为创意产业的不可或缺的文化创意产业系是我们探索这片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经过多年的积累,文化创意产业系办学已经逐步成熟,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专业,每年的招生和就业呈现出了相对稳步的发展态势。

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为了进一步办出专业特色,进一步深化专业教育改革,增强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指导专业及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设专业和收缩专业。同时,进一步拓宽文化创意产业就业领域和毕业生就业渠道,开展此次调研活动。

1.2 调研的基本思路

从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系各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入手,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及岗位要求的变化,来研究分析高职院校文化创意产业系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能力与素质结构,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现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次参与调查的人员:文化创意产业系教学团队的全体教师、毕业班班主任分5组赴昆山、苏州及上海的20多家企业,通过问卷、座谈、电话访谈等方式开展了专业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

第一,区域行业产业(目前江苏和苏州的主要产业和“十三五”要重点发展的产业、行业,以便确立重点建设专业)对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第二,专业产业分布调查情况(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和新项目投资等情况,寻求校企间的深度合作);第三,人才需求情况企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对学生核心技能具体要求、所需的知识结构等(含数量、规格、职业能力等,进一步修订及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第四,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第五,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表(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第六,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便于安排实习、工学结合等);第七,相关企业管理人及專业技术人员(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第八,专业课程体系的架构;第九,与专业对应的规模企业、民营企业的情况分析。

1.3 调研的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对昆山及周边地区室内装饰设计公司、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平面及广告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服装设计有限公司、影视动画设计有限公司的调研、行业协会的调研。

1.4 调研的方法

采用询问法、问卷调查、走访法进行调研数据的采集及分析。

2 调研结果

根据2015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概览——2015》数据显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一项的数据位居前三,特别是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达89.6亿元,表明赢利能力强,其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亮点。

根据江苏省2014统计年鉴数据,全江苏省的就业人数达到200多万,其中创意设计管理人员约占30%,总人数达到60多万;每年增长的与文化创意产业岗位有关的职位人数约占5%,即20万;在原来的队伍中,自然减员和企业岗位人员更新也达到5%,约20万。

2.1 就业岗位

从调查情况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类高职毕业生主要分布于室内装饰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及加工一线、服装销售、影视背景设计、影视修型、影视后期制作、影视上色合成、影视特效及渲染的环节等基层岗位,占调查总数的82%,而市场经理和区域经理由于层次比较高,只占其中的12%,还有其他岗位占6%。由此可知,基层的设计软件操作类岗位是我们培养的首选目标岗位,而设计经理岗位则是发展岗位。

2.2 学历要求

从实际调查来看,江苏省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人员的学历层次偏低,中专文化及中专文化程度以下占42.5%,大专生有48.3%,本科及以上的仅占9.2%。

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管理层认为高职或专科以上的学历能胜任单位的基层管理工作。

2.3 知识要求

(1)企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学生基础知识要求。在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大专毕业生基础知识方面,受用人单位重视最高的知识的前六位的是计算机基础、英语、思想道德修养、设计构成、素描。由此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比较重视大专毕业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也重视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又由于目前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设计图纸现场沟通需求,计算机基础和设计表现能力也受到重视。

(2)企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类人才专业知识的要求。用人单位最为重视的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大专毕业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体现在设计创意、专业设计表达上,具体体现在与职业相关的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影视动画和平面设计。

(3)企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人才其他知识方面要求。根据调研情况显示,用人单位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毕业生所需要掌握的其他知识中,排在最前面的是个人与团队管理,电子商务和成功素质训练。

2.4 素质和能力要求

(1)素质要求。调查表明,企业最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类人才的素质包括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工作经验、身心健康。

(2)能力要求。日常工作基本能力:用人单位最重视的日常工作基本能力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和网络搜索与传输能力、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使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的能力。其次,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行为能力、企业常用文书写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日常英语口语会话能力都有超过50%的用人单位选择。专业工作能力: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高职毕业生的专业工作基本能力当中最为重视的能力包括专业设计能力、专业设计图纸表达能力、与客户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企业最为重视的能力: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最为重视的能力包括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以及团结友爱,有团队合作精神这几方面的素质。其次,自学能力、领悟与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道德品质高尚和独立工作能力都有超过40%的用人单位选择。

2.5 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

第一,希望学校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社会活动能力,加大就业推荐的力度。第二,希望学校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多开设上机(软件课)、实训课程,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加实践。第三,努力与相关单位探索和构建订单式培养模式,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加大和相关企业的合作,争取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为毕业生提供真正的实习机会,了解社会、了解工作,提高就业技能。

3 调研结论

第一,在花桥、昆山及周边地区,甚至全省及上海市,从行业需求及企业发展上,都对文化创意产业类专业人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第二,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的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亮点。第三,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服装设计等专业人才需求相对更为迫切。第四,我院文化创意产业类学生的就业面非常宽,初期就业岗位大多为助理设计师(如绘图员)及较小项目的设计师。企业特别看重的是专业设计表达能力(如计算机设计表达能力、手绘表达能力),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以及团结友爱、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抗压能力等,因此我们应该在校内强化素质教育及专业技术水平。第五,可重点合作的企业及合作方式(如表1)。

4 文化创意产业系发展建议

4.1 调研分析

从调研情况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行业用人存在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

第一,缺乏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第二,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第三,创意设计能力不足。第四,所学知识系统性、连贯性不强,学生的实际制作效率低。第五,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第六,承受压力能力不足。

根据相关专业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调研,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体现在沟通表达能力、设计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基本工作能力的工作要求水平,文化创意产业的毕业生满意度为90%,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基本能力,具體表现:创意设计能力、设计表达能力、专业软件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

4.2 建设建议

(1)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上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要关注企业需求变化,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与培训方案。相关行业、企业要深入地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要在确定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2)在教学方法上推广体验式教学,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要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采用“模块加小项目”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4.3 发展建议

文化创意产业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设计流程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三方面入手:一方面在课程改革中,按照企业的岗位工作流程组织课程教学,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又自觉掌握了企业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中贯穿行业标准和设计规范,从一开始规范学生的设计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中多让学生亲手测量、绘图、设计、交流,强化学生的执行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4.4 专业建设规划

根据学院“立足昆山、立足花桥、立足台企”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系实际,经过充分调研,我们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对系部专业布局进行适当调整。

重点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特色发展服装设计和广告策划与制作专业,其他专业维持现状。

4.5 师资建设规划

一是引进(或柔性引进)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优先考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重点建设专业);二是通过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三是通过实施职称晋升和学历提升计划,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四是采取企业锻炼、职业资格考证等措施提升双师素质。

4.6 实训室建设规划

在争取企业支持的前提下,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的方式建设集上课、学生创业、对外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校内实践基地,以满足实践教学、学生创业、社会服务的需要。

5 主要困难

第一,校内实践条件不足。由于校区迁建等原因,缺少专业实训室,很多实训建设项目因场地限制无法落实,导致有些实训不能进行。第二,师资力量薄弱,高级职称比例过低,师资比例不够合理。兼职教师专业课授课达不到教育厅要求。第三,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一是企业更加注重效益,对于不能直接产生效益的校企合作问题重视程度不足,双方合作难以深入。二是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大多数企业看重的是短期利益,在直接利益的驱动下,多数企业看重的是人才需求,而不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从而使得校企合作仅浮于表象,难以真正深入合作。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实习周记 第5篇

(一)、创建特色中队,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接手了六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后,我马上进入了紧张的工作状态。实习的第一周,我便开始构思班级的班级文化建设。从购买材料到布置,从打印到剪字,我一共花了两周的时间,都是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完成的。两周后,一个全新的班级已经焕然一新。在学生啧啧不已的赞美声中,我们的永荷中队终于成立了。

我们班取名为永荷中队的理由有二:其一,永荷,代表永远的荷花,其二,咏荷,代表歌咏荷花。我们班取名为永荷中队的目的:让学生学习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保持优良的学习作风,不要养成“老油条”的懒散习惯。我希望在我的细心教育下,我们班的学生能改变以往不好的习惯。

我们的班训:点燃荷香,塑造荷魂。书香能致远,我希望我们的班级能成为具有浓浓书香的班级,学生在我的带领下,能够学习荷花的精神,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成为一名品格清淡,不求名利的学生。

我们班的班级布置:分为小荷文坊、小荷画廊、阳光育荷、小荷诗联、荷花榜、荷之约、荷之书、荷香园、清荷区几个栏目。这些栏目分别用来张贴学生的优秀习作、美术作品、钢笔字等。阳光育荷是我们班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评比栏。荷花榜是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评比表,荷之约是我们永荷中队的班级公约。荷之书是我们班级的图书角,荷香园见证了我们班参加学校各项比赛所取得的成绩。清荷区则是我们班级的卫生角,是希望学生能做好值日生工作,保持教室的整洁。

经过两三周的准备,我把每个版块都布置得满满的,把班级布置成展示学生才华的一个舞台,使学生很快地喜欢上我这个新班主任,并且以最好的状态来上我的每一堂语文课,我的默默付出及辛苦努力没有白费。在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评比中,我们班获得了第一名,在后期的跟踪评比中,我没有掉以轻心,及时更新每个版块的内容,因此,我们又拿到了第一名。两次的评比,我们班以美观大方而实用获得了学校班级文化建设评比的第一名。

(二)、创设文明班级,抓好班队教育活动。

班主任只有在尊重理解信任平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让学生都能成为班级的主人,都形成主人翁的态度,才能形成“团结互助”的班级体。“真爱是能够让人有智慧的。当你没有任何私心地爱你的学生的时候,你的智慧会层出不穷的。”本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想法,凭着一股对学生无私的爱,在学校少先队工作的指导下,我们班坚持每月一次的主题班会,每周一次小班会,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主题,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我们班先后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我们长大了”“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做一个合格的小学毕业生”等主题班会。通过知识竞答、歌唱、诗歌朗诵比赛、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联欢会、课外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了尊师爱校、热爱学习、强身健体、生命安全等教育。使学生在形式活泼的教育中轻松地接受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

“让每个孩子昂起头颅,扬起自信的风帆。”自信教育是我们班永恒的主题。“做一个最好的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我经常在学生面前说的一句话,在我的教育感染下,学生的士气大大提高,在学校举行的各项比赛中,从三等奖一跃为一等奖,其间流下了我们师生的多少辛苦的汗水,“荷香园”里那一张张鲜艳的奖状一一见证了我们迈出的足迹。在学校举行的“体育艺术周”活动中,我们班取得了60*8迎面接力赛的第一名,及团体总分第一名,跳绳第二名的好成绩。

(三)、做好家访工作,加强家校交流联系。

“如果在你的班主任工作中忽略了家长这力量,你永远是一条腿走路。”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不能马虎的就是家访工作。“对每一个老师来讲,你的学生可能在你的班级里是百分之一,但在每一个家庭来讲,这个孩子就是百分之百!就是父母头顶上的一片天!”在家访中,要注意家访艺术,不可一味批评学生,要善于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向家长汇报,才能得到家长的好评。

一接手班级,我就在班里公布自己的电话,让学生有事随时打电话给我,并回家告诉家长。请家长有事时可以保持联系。平时一发现学生有不好的苗头出现,我都会马上打电话和家长联系,与家长讨论解决方法。

期中考试后,期中考试语数成绩不平衡,很多家长都提出了意见,我耐心地向有看法的家长进行解释,在我的再三解释下,家长都了解到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也放下了心中的成见。

虽然全面家访比较费时费力,但是,这使我对学生有了更深的了解。经过家访,我发现班里的学生很多都是跟在爷爷奶奶身边生活,家里条件都还不错,班里有电脑的同学很多,有一半以上,因此,学生花在网上的时间也比较多。为了杜绝学生因为上网而影响学习的现象,我经常在班上为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文学网站,鼓励学生去投稿,教育他们不可过于迷恋游戏。此外,我还经常打电话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一发现学生经常上网玩游戏,马上在班里进行提醒批评。

每次外出家访时,总会受到家长们热烈的欢迎,当细心的家长发现我还没用餐时,都会热情邀请我留下用餐,我总是婉谢了家长的好意。一些家长总会体贴地为我送上一杯水,一瓶饮料,这些细微的关心总是让我更加明白肩上的重任,我只有更加尽职,才能不负家长所托。

两个月来,我用爱心、耐心、细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和他们一起努力,一起成长。经过我的努力,我与学生建立了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都乐于上我的课。因此,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比较理想。春风化雨入生心,诗情画意添班彩。有苦有甜,有忧有乐,既须付出体力,又须花费脑力,这就是当班主任的乐趣。

存在问题

文化产业管理实习报告 第6篇

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蓬莱市文化产业人才建设,大力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开展蓬莱市省级示范基地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本次调查统计采用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我市重点文化产业品牌,被确定为“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蓬莱阁旅游景区、被确定为“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运用统计的方法对两家示范基地的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查找问题,思考对策,为加快蓬莱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文化人才队伍调查概况

本次调研的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文化产业领域工作,并在本职工作岗位作出贡献的人。统计调查显示,截止目前,蓬莱阁旅游景区各类管理人才合计440人。其中按学历分:研究生以上学历占调查合计数的1%,本科学历占30%,大专学历占29%,中专学历占40%。按专业技术职务分:初级99人,中级51人,副高4人。按年龄分:35岁以下70人,36-40岁58人,41-45岁138人,46-50岁92人,51-55岁56人,55岁以上18人。按人才专业分:演艺娱乐业1人,广播影视业1人,文化旅游业1人,艺术品业3人,其他4人。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各类管理人才合计233人。其中按学历分:研究生以上学历占调查合计数的10%,本科学历占10%,大专学历占80%。按专业技术职务分:初级15人,中级20人。按年龄

分:35岁以下10人,36-40岁15人,41-45岁30人,46-50岁13人。按人才专业分:演艺娱乐业10人,广播影视业10人,文化旅游业50人,艺术品业20人。这种现象表明,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目前处于成长期,人才有一个逐步集聚的过程;依照行业发展特点,旅游业所需人才更多是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学历与能力不一定成正比。

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表明,随着旅游景区服务半径的不断扩大,景区管理职责的增多,使得人才严重不足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员工年龄结构老化、学习层次不高、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现状与岗位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高中初比例严重失调,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极大的阻力,已经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三.人才需求情况。

1.技能型人才。需要具备一定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的人才。

2.知识性人才。需求一批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学历水平的人才,带动单位人员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

3.复合型和全能型人才。需要一些专业水平高、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和全能型人才,能够多方位、多岗位的胜任各项工作。

四.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1.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不断探索各类人才选拔任用的新形式新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作用,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严格遵循德才兼备、求实务实的选拔原则和公正、客观、择优的选拔方针。着力构建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和长效机制。逐步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人才选拔的工作力度,从一线岗位选拔培养业务骨干,形成老中青人才梯次配备的局面。

2、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范围

将业务骨干纳入专业技术人员推荐的范围,严格按照“专业技术岗位确定原则”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考试)申报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申报选拔。

3、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双重激励作用,规范和完善各类人才奖项评选标准和办法,实现有效奖励和有序奖励;强化精神鼓励,大力表彰和宣传重大创新成果和突出人才,继续完善人才表彰制度,定期开展评选表彰活动,不断激发人才活力,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4、健全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坚持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绩效目标为核心,健全评价标准、细化考核指标,积极应用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等考核评价办法,从岗位胜任能力、职业道德、实际业绩、综合素质等维度对人才进行综合评价。

5、创新人才培训机制

文化产业课程报告 第7篇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2013年5月6日

序言

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自己特有的规律,而每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自从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IE)学科于20世纪初在美国诞生以来,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工业化强国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受益于工业工程。特别是战后经济恢复期,日本、德国等均在工业企业中大力推广工业工程的应用和培养工业工程人才,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美国著名企业家艾柯卡先生,是美国福特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首位总裁,他就是毕业于美国里海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日本丰田生产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创建以来,至今仍风靡世界各国,其创始人大野耐一的接班人——原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生产调查部部长中山清孝说:“所谓丰田生产方式就是美国的工业工程在日本企业的应用。”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均于20世纪60年代起步工业工程,当时正值亚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大陆因文化大革命而错过此次发展机会)。台湾的工业工程发展与教育是相当成功的,经过30年的努力,建立了工业工程的科研、应用和教育系统。20世纪90年代初,全台湾60所大学有48所开设了工业工程专业,至今人才需求仍兴盛不衰。更重要的是于1992年设立了工业工程学门。目前,在大陆的台资企业都设有工业工程部和工业工程工程师岗位。在亚太所有地区的学校无一不广泛设立工业工程专业。工业工程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论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及实践途径

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并以极快的的速度发展成为社会产业链中势头强劲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人才则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目前社会所急需的人才,于是越来越多的学校纷纷增设文化产业专业。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对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消费需求。

一、文化产业的特点及其属性

文化产业的特点:特点1:文化产业以快于GDP平均发展速度增长,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点2:以国家标志性品牌为核心,全面打造本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特点3:跨国公司成为各国文化产业发展和竞争的主角,传媒业垄断趋势更加明显。特点4:大众文化快速发展,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呈现泛娱乐化趋势。特点5:美国文化产业独霸全球,国际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 特点6: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1、文化产业的概念。

英语中的产业一词为Industry,它不仅指工业,也指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大至部门,小到行业,从生产到流通、服务等的各行各业,都可以称之为“Industry”即产业。文化产业定义

我国定义:“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文化产业这个概念是指那些包含创作、生产、销售‘内容’的产业”。文化产业的范围为:

(1)、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实物形态文化产品的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

(2)、为社会公众提供可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服务和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

(3)、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务,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

(4)、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所必须的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活动。

(5)、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所必须的设备、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生产经营活动。

(6)、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活动。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 , 是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 “21 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 “ 朝阳产业 ” 或 “ 黄金产业”。

2、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y):“那些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企业”。其中包括在各种媒介上的印刷品(报纸、书籍、杂志等);电子出版物(联机数据库、音像制品服务,以传真及光盘为基础的服务以及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电视、录像、广播和影院),还有一些定义把部分软件业(包括课程软件)也放进去了。所谓“内容”,主要就是指文化产品所包含的信息、知识、思想性和艺术性。文化产品的“内容”:知识、信息、思想、理论、观念、美感

文化产品的功能: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增加知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娱乐身心,涵养性情,丰富审美,宣泄情感等。

内容产业:内容要健康、内容要有益、内容要充实、内容要新颖、内容要丰富、内容要引人入胜。

虽然国内的文化和媒体界对时代-华纳并购案的反映还未见报道,但是我们相信国际上内容产业的兴起必定也会引起我们文化艺术和其它传统媒体企业的思考。在迈向知识经济的道路上,当然不能只要“比特”不要“原子”,然而按旧思路靠制造业(即使是制造电脑或铺设光缆)来发展经济,边际效益越来越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新的经济形态决不会不要物质生产,但是越来越呈现出以信息和服务带动制造业的态势。加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精神消费将渐渐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构成部分。国外内容产业的兴起给我们的启发之一是,文化艺术和传统媒体可以理直气壮地进入新经济。网络时代的我国文化艺术事业,除了履行意识形态方面的重要功能外,也要实现其价值,而且不仅要在票房和拍卖场上体现,更应该在领导时代前进的主流经济中成为关键角色。

然而内容产业的文化意义还远不止于此。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孕育了伟大的华夏文明。我们要形成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基础之上、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新文明。

3、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意产业实指文化创意产业,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份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它通常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等。此外,还包括旅游、博物馆和美术馆、遗产和体育等。狭义的创意产业指运用创造性智慧进行研究、开发、生产、交易的各种行业和环节的总和。目前人们在使用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时,基本上混同了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甚至在智慧产业和文化产业层面上错误地加以使用。

创意产业,又叫创造性产业等。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份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文化创意产业是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势必所需的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是复合性的。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可以定义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性内容密集型产业,它有以下三方面含义。(1)、创意产业来自创造力和智力财产,因此又称作智力财产产业。(2)、创意产业来自技术、经济和文化的交融,因此创意产业又称为内容密集型产业。(3)、创意产业为创意人群发展创造力提供了根本的文化环境,因此又往往与文化产业概念交互使用。

创意产业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它与文化——艺术、设计、体育和传媒行业相关,二是它是新创业的有新的文化创意和运作方式的企业,三是从事创意工作的雇员超过先前同类行业10%。后一条甚至成了划分是否成为创意产业的实操标准。

近年来,中国创意产业有很大发展,尤其是香港、台湾地区,创意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深圳、成都、北京等城市积极推动创意型行业的发展,正在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

我国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已有相当的基础,一批全国及各地的文化产业发展的蓝皮书出版,一批西方文化创意产业的报告和著作发表,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案例研究也已发布,成果是显著的。与飞速发展的现实相比仍不相称。特别是对总体发展战略的研究还很不够,对国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政策制定、产业布局、人才战略的研究还十分肤浅。对美国、英国及欧盟其他国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创意产业的各自特色与取向还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因此,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仍然需要一个更加富有开拓性的理论先导,需要与全世界创意产业专家共同探讨它的发展、危机和困境,共同寻找未来发展的道路。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还是市场不成熟、需求不稳定、产业链尚不完整的风险产业,又是有效需求高速增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经济效益非常诱人的朝阳产业。正是具有如上的这种相辅相成的特点,文化创意产业才需要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高效的政策支持机制,高技术的基础设施,相互接驳的产业链条,打破原有行业界限的重组场域,迅速顺畅交换传播的数字网络和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交易平台。

创意产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人才和科技支撑是创意产业起飞的前提条件,也是保证创意产业持久发展的最重要条件。

二、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文化产业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之一,它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十六大以后,我国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重点战略的高度,“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应有以下几点:

1、要有厚实的文化意识素养

意识就是对认识的认识。文化基本上是群体的认识。文化意识就是对群体认识的认识。文化的本质属性即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2、要有较高的创意策划能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人才要有创意策划能力,是指人才要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头脑,有专业或特殊技能为手段。主要包括具有原创能力和技术能力,有个人的创造力,如设计、策划人员等;将创意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能力,即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文化产品的能力。

由于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紧密结合,也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使原始的文本和创意必须通过他们的技术手段才得以转化为文化产品。

3、要有较强的市场调研能力

不仅要懂传媒,更要懂经济,懂市场,能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需求。这样才可以应对市场变化及时作出判断,不会出现调研片面性的错误。

4、要有较强的市场经营能力

能够对产业环境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把握,从而制定出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拔创意人才,对策划、设计、生产、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规划、统筹和运作,并能站在行业的角度审视本企业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资本运作能力,熟悉金融领域同时又有较高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水平。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具备将专业知识与其他领域的知识相联系的能力。

5、要有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

不仅有较高的专业理论,设计水平,还需要有丰富的阅历和社会体验。懂文化艺术又懂经营管理,抑或擅长项目策划、文化经纪、市场营销、资本运作,有丰富经验的高层次、高素质的经营管理理念。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运作有帮助。

三、文化产业人才素质的实践途径

文化产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很严格,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要求,我们自己应该从现在起就开始做起。

1、要大量阅读中外文学艺术名著

我们不仅要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立足实际,具有面向市场的开放意识,还要阅读中外文学艺术名著,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品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2、要认真学习文化产业理论知识

我们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即为理论基础。从事文化产业的工作不同于其他技术类行业,文化的本质属性即要求我们就必须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必须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学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在学校系统的学习关于文化管理的理论知识,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学好理论知识只是第一步,我们还必须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才能有意识的在学习中有侧重点。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在学习中我们所学不到的东西,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自己去领悟。

4、多观察学习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

要学会借鉴别人的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事物要学会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看待。看到别人成功了,不要只是羡慕,要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用心学习。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会少走很多弯路。

5、多亲手策划一些创意项目

文化产业管理实习报告 第8篇

一、《广西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实施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

(一) 《广西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颁布实施

2011年8月8日, 《广西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下称《规划》) 正式颁布。《规划》提出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力争到2015年,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基本实现全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 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较好保障;文化创新体系基本建立, 艺术精品力作、优秀广播影视节目和出版物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逐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创业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力争到2015年广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达到5%;文化市场更加繁荣有序发展,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多彩;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基本建立, 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文化交流传播体系初步形成, 文化交流活动更加有效开展;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初步建立起充满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文化的凝聚力、创新力、传播力、保障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充分发挥, 广西文化的影响力显著提升。形成与广西区位优势相媲美的文化优势, 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合的文化环境, 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力。建设北部湾文化产业圈以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发展聚集区, 探索创建国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实验区、国家民族和谐文化建设示范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实践区和千里边境文化带, 发展具有广西气派、壮乡风格、时代特征、开放包容的广西和谐文化, 建设民族文化强区, 为把广西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规划》还提出了实现总体目标的主要任务: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大力繁荣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不断深化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按照《规划》要求, 到2015年, 广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000亿元, 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对全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就业增长的贡献率大幅跃升, 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5%左右。构成了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重要物质基础。

与此相配套, 广西还出台了《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两个规划成为“广西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两个《规划》的颁布, 推动广西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 广西将建设成为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 成为对东盟文化交流的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 成为我国西部文化产业高地和北部湾文化产业圈, 成为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

(二) 五象新区建设构筑民族文化强区重要文化设施

作为广西“首善之区”, 南宁市大力实施“文化立城、文化建城、文化强城”战略, 按照把南宁市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目标, 把五象新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城, 未来更将成为南宁城市形象新的代表, 使五象新区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先试区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这是广西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 对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具有重大的意义。

2011年10月31日,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 自治区主席马飚在南宁市五象新区考察调研时强调, 南宁市和自治区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增强文化自觉, 树立文化自信, 突出文化产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以更大力度、更大气魄、更实措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努力把五象新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城。规划中的广西文化产业城、广西体育产业城、“三馆三街” (广西规划馆、美术馆、铜鼓博物馆和金融街、文化街、民族风情街) 、五象新区总部基地、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龙象谷项目、南宁—台湾健康产业城等七大板块, 正组合构筑出一个璀璨的五象新区。

(三) 以文化改革发展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2011年, 广西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区7家经营性图书出版社和仍属事业体制的19家新华书店顺利转制为企业, 9家音像电子出版单位中4家停办注销、5家完成转企改制。组建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制定广西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出台全区文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柳州市整合市歌舞团等4个剧团和文化艺术中心, 组建柳州市艺术剧院。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电影制片厂在全国率先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转企改制基础上组建广西电影集团。在全国率先完成整省区城市有线电视和数字化整体转换。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分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先进企业。

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方针, 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为重点, 把改革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有机统一起来, 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实行“四分开”, 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 深化内部机制改革,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 逐步转制为企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要求, 在2012年前完成全区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和全区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 组建全区性的新华书店集团。完善和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推动股份制改造, 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支持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 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 使之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成为广西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

2011年7月5日, 广西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开始组建, 2011年8月19日, 广西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正式宣布成立。根据自治区政府的批复, 广西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战略定位为: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共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平台;自治区人民政府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实施平台;广西文化资产资源整合平台;广西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文投集团兼并重组演出公司、广西展览馆、广西博物馆等, 自治区财政厅成立政府引导、社会多元化投资的财政厅文化产业基金, 并与与文投集团产业孵化平台相匹配, 与金融机构的文化授信金融产品创新相结合, 从而拉开了广西文化产业进入大集团大园区大资本运作的时代大幕, 初步构建广西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二、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和惠民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一)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有成效

2011年, 广西继续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文化资源共享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 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和惠民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投资1.28亿元, 建成80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成立955支文艺队、880支篮球队。有32个设区市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列入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库。投资3994万元, 建成了9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大力开展全区全民读书活动, 全区国有图书馆新增图书54.87万册、接待读者1475.68万人次。大力推进“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 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免费开放实施方案》, 实现全自治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 全部免费开放, 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自治区财政厅下拨了“三馆一站”免费开放补助资金10821万元, 其中, 中央补助资金8768万元, 自治区配套2053万元, 广西“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成果显著。

(二) 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丰富多彩

广西全区105个公共图书馆, 共开展培训516次, 举办展览205次, 组织讲座409场。全区121个文化馆, 开展培训1098次, 举办展览279次, 组织讲座319场。全区1127个乡镇文化站, 开展培训2108次, 举办展览1206次, 组织讲座1239场。这些活动为更多的人们免费走进公共文化场馆学习知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完成2010年共享工程9个县级支中心、192个乡镇基层服务点和4447个村级服务点的设备招标、配送和调试工作, 新增八桂诗词库等一批数据资源。深入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群众文化活动, “天天演、周周训、月月比、季季赛、年年奖”群众文化活动及基层文化骨干培训行动红红火火。积极做好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开展中小学生书法普及教育工作。来宾市入选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罗城县乡镇文化站规范管理入选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培育和发展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组织修改了全区文化先进县评比标准。东兰县等12个县乡入选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三) 农村书屋覆盖乡村

2011年, 新闻出版系统继续加强公共服务建设, 加快全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尽快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 看书难”的问题, 积极完善出版物发行网点规划, 建立覆盖全区城乡的出版物发行网络。将农家书屋设在行政村, 每个行政村都建有农家书屋。2011年, 全区已经建成农家书屋12288个, 2012年将新建2638个, 全部建成时为14926个。2011年全区出版物发行网点总量发展到5456家, 网点人口比例为1∶9253, 其中便民书店发展到4601家, 书城发展到28家, 中型书店发展到235家, 专业书店发展到171家, 电子出版物店发展到398家, 连锁经营发行企业发展到8家, 中外合资发行企业发展到10家, 出版物集中交易市场3个 (其中出版物批发集中交易市场1个) , 总发行单位1家。

(四)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受欢迎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是自治区人民政府201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广西广电系统各级部门积极落实“一年一村放映12场电影”的工作要求, 努力奋斗, 全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82650场, 完成年度任务的106%, 观众达到3171.72万人次。超额完成放映任务的广电局有:河池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22205场, 完成率123%;柳州市广电局11801场, 完成率105.3%;桂林市广电局20643场, 完成率104.8%;玉林市广电局16524场, 完成率100.52%;贵港市广电局12946场, 完成率100.35%。这些公益电影的放映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地区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深受欢迎。

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一) 文物考察和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成果

2011, 历时近5年的广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任务圆满完成。经国家文物局核定, 广西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0495处, 其中新发现5562处, 顺利地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指导编制刘永福旧居、白龙炮台、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容县近代建筑群黄绍竑故居夏威夏国璋别墅、武宣文庙等10个维修保护方案。对连城要塞遗址及友谊关、合浦汉墓群、顶蛳山遗址、灵川江头村和长岗岭村古建筑群4项保护规划进行修改完善。继续实施花山岩画本体一期保护工程。组织开展大遗址保护, 指导编制和建设《桂林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 (一期) 项目建议书》。组织指导合浦至河唇线铁山港铁路等30余项基本建设工程用地范围内的文物调查、勘探、发掘等工作, 抢救保护一批文物。组织、指导兴安灵渠、左江岩画、北海海上丝绸之路编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重设预备名单申报文本。积极指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检查评估工作, 加快推动特色文化型名镇名村建设。百家博物馆工程加快推进, 柳州工业博物馆等14个博物馆动工建设, 广西城市规划展示馆、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等14个博物馆建成开放。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入选全国首批5家生态 (社区) 博物馆示范点。有9个设区市级博物馆列入国家“十二五”地市级博物馆建设项目库。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等9家博物馆列入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名单, 全区免费开放博物馆增至45个。行业博物馆、民办博物馆扎实推进。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 组织2011年广西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月活动成效明显。切实加强文物安全执法。会同公安厅开展文物系统三级以上风险单位的博物馆及馆藏文物的安全检查, 会同气象局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专项检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建立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预备名单制度, 确定壮族会鼓等93个项目列为广西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预备推荐名单。加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 确定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九大类的121名传承人为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广西传承人达到240人。完成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工作, 推荐周瑾等31名自治区级传承人申报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推进自治区级铜鼓文化 (河池) 生态保护区申报国家级生态保护试验区取得进展。命名靖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东兰县铜鼓习俗传习基地、永福彩调罗锦镇林村传习基地、宜州市彩调传承展示基地、靖西县壮族织锦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桂林黄昌典毛笔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自治区级彩调传习基地和桂林市彩调艺术传习基地为第二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展示中心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壮族织锦技艺被列为第一批4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举办有1350多人参加非遗保护工作、非遗法解读等培训班。广西“京族独弦琴艺术”、“密洛陀”、“壮医药点线针灸疗法”、“广西八音”、“藤县舞狮技艺”、“田阳舞狮技艺”、“瑶族黄泥鼓舞”、“侗戏”、“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等九个项目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古籍保护工作初见成效。完成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推荐。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二批广西珍贵古籍名录120部。《中华古籍总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卷》编纂工作加快推进。编辑出版《第二批广西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等一批图书。命名广西图书馆等4个单位为自治区级古籍修复中心。

(二) 文艺创作和演出活跃繁荣

1. 文艺创作成果丰硕

2011年是广西的文化艺术创作年, 自治区政府对艺术创作加大了资金投入, 从2011年开始, 将连续3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 用于艺术创作生产。实施打造广西气派的舞台艺术精品成效显著, 硕果累累, 产生了现代壮剧《天上恋曲》、新编历史桂剧《七步吟》、粤剧《海棠亭》等大型优秀戏剧作品, 创排了歌舞剧《壮·美》、木偶剧《拇指姑娘》、话剧《小麻雀变凤凰》、交响声乐套曲《刘三姐随想》等一批文艺精品, 大型民族交响乐《壮族诗情》在北京世纪剧院进行首演获得成功。以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艺晚会《旗帜颂》为重点, 组织开展了桂剧《刘胡兰》、《红色经典·京剧现代戏精粹》等系列文化庆祝活动。举办了为期半年的第六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 推出了一批新作, 培养、锻炼了一批演员。圆满完成“紫荆龙情在广西”文艺晚会演出活动。赴京承办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纪念招待会文艺演出活动, 受到了国务委员戴秉国和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的肯定, 外交部来信致谢。美术家初步完成历时三年的广西近现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37件作品, 进入后期完善工作。

2. 文艺精品频获大奖

2011年, 广西文艺佳作频获大奖。由广西壮剧团创作排演的现代壮剧《天上恋曲》被评为2009~201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项目;由广西桂剧团创作排演的新编历史桂剧《七步吟》入选2010~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群舞《成人礼·上刀山》、双人舞《连就连》、独舞《我俩》获第九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三等奖;小品《夫妻应聘》获第八届中央电视台小品大赛三等奖;粤剧《海棠亭》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群舞《猎山谣》获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群舞组表演铜奖;群舞《绣缘》、双人舞《阿哥阿妹》获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展演十佳作品;杂技《力量的抗衡———皮条》在第八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三次全国杂技比赛中获最佳演员奖, 排在八个单项奖的首位;在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中, 《壮族社会民间信仰研究》获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 《中国民间创世史诗集成·广西卷》获民间文学作品奖;瑶族长鼓《鼓动瑶山》获民间鼓舞鼓乐奖, 壮族芭蕉龙获舞龙大赛金奖, 绝技“铁齿钢牙云中燕”获民间艺术表演奖银奖。

2011年, 广西文联协助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做好第六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评奖活动, 共有13个门类的66件作品获奖;广西文联还举办或参与举办了第四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颁奖、第四届广西小小说颁奖、第六届壮族文学奖暨第二届壮文文学奖颁奖、2011《南方文坛》年度优秀论文奖颁奖暨校园文学座谈会、第五届广西音乐金钟奖颁奖等奖项, 表彰了一批优秀作品。据不完全统计, 2011年, 广西文联和所属各协会组织参评作品获全国性奖项51件 (人) 。

3. 文艺理论研究扎实推进

2011年, 广西文联进一步加强文艺理论评论工作, 举办多次作家作品评论活动, 编撰出版文艺理论家丛书, 推出一批理论研究成果。7月30日, 举办“《潘琦文集》首发式暨潘琦作品研讨会”, 对《潘琦文集》18卷作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探讨。2月17日, 与广西文化厅联合举办“戏曲人物写意画———张忠安戏曲人物画展”, 11月10日举办“2011中国桂剧论坛”, 10月, 举办广西曲艺创作研讨会;11月12日举办林焕平百年诞辰和学术思想学科建设研讨会。广西桂学研究会首次设立招标课题20项, 全面展开广西地方文化研究。2011年, 广西文艺理论家参与第六届广西文艺铜鼓奖评奖, 有《文艺制度论》、《文学桂军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个重要作家群的崛起及意义》等4部理论著作获奖。

(三) 推动广西文化“走出去”成效显著

1. 举办图书会展, 带动版权贸易

广西新闻出版系统推动文化“走出去”成效显著。在推动出版“走出去”方面, 2011年广西出版系统实现了新的突破。一是成功举办2011中国—东盟出版博览会。本届出版博览会由新闻出版总署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广西新闻出版局和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承办、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和广西新华书店集团协办, 中国和东盟10国出版界人士汇聚一堂, 首次在中国同台集中展示展销中国和东盟10国的1万多种精品图书, 达成了《中国—东盟出版界合作南宁共识》, 签订了出版合作项目12个。中国—东盟出版全面合作交流机制首次落户广西, 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10国出版文化合作交流的前沿和窗口。本届出版博览会为影响越来越广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增加了丰富的文化内容, 为中国与东盟出版界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又一个重要平台, 得到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在工作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以书传情, 以展会友, 很好!”。二是成功举办2011柬埔寨、印尼中国图书展销暨版权贸易洽谈会。这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一周年系列重要纪念活动之一。现场展出中国优秀图书近5000册, 总码洋近20万元人民币。达成输出60多种图书、期刊版权的合同和意向。自2008年以来, 展销会连续成功举办4届, 产生了广泛影响。新闻出版总署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为在总署交办的由省级出版单位承办的“走出去”活动中, 广西新闻出版局做得最出色、效果最好, 并指出这一展销会已逐步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国家品牌。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蒋建国作出重要批示:“这个博览会意义重大, 而且这几届越办越好, 成效越来越明显。”三是桂台图书出版合作交流活动成果丰硕。4月份, 广西新闻出版局赴台湾成功举办了台北广西图书展、桂台出版单位版权贸易签约仪式、桂台出版界座谈会、向台湾有关单位赠送桂版精品图书等一系列活动, 现场展销桂版图书1.5万册, 与台湾出版社签订了20项版权贸易项目协议。自治区马飚主席和自治区党委沈北海常委代表广西向台湾方面共赠送价值30万元人民币的桂版图书。2011年, 广西出版系统推动桂版图书走向世界取得新的成绩。广西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版权贸易、合作出版合同的图书300多种, 开展版权贸易已成为广西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2. 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丰富多彩

2011年, 广西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也十分频繁, 活动丰富。4月26日, 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在台湾开幕, 论坛期间, 广西文化厅成功举办了以文化参访、广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展示、广西少数民族歌舞和地方戏曲 (原生态) 综合展演为主要内容的“2011台湾·广西少数民族艺术节”, 进行11场交流演出活动, 观众达1.5万人次, 深受台湾民众欢迎。为庆祝中国文莱建交20周年, 组织广西艺术团赴文莱举行“魅力广西”文艺晚会获得成功。赴京承办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纪念招待会文艺演出活动。受文化部委派, 组织艺术团赴哥伦比亚、秘鲁开展文化交流演出活动, 举办了中秘两国建交40周年专场晚会、第17届太平洋书展中国主宾国专场演出。为庆祝中泰建交36周年, 广西艺术团赴泰国参加2011年“欢乐春节”演出活动, 赢得泰国社会各界的好评;为庆祝中马建交37周年, 广西派出“海丝情缘”艺术团赴马来西亚演出大型历史舞剧《碧海丝路》, 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2012年1月16日至2月12日春节期间, 广西文化厅组派了广西文化代表团、广西青少年艺术团、广西柳州艺术团、广西民族民俗文化展演团共4个“欢乐春节”活动代表团150余人, 在新加坡、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韩国等6个亚洲国家进行演出交流, 为这些国家人民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纷呈、民族风情浓郁的文化盛宴, 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是广西有史以来组织的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活动区域最广、活动时间最长、节目内容最为丰富的春节文化活动。圆满完成了中央和广西交给的文化外交使命, 载誉而归。据不完全统计, 广西4个文化、艺术代表团在亚洲6国表演、展示期间, 共演出44场, 共有200多万人参与、观看了广西海外“欢乐春节”系列活动。

广西文联发挥优势、创新文艺平台, 不断深化对外文艺交流与合作, 充分展示广西优秀文化。为纪念中越建交61周年, 在越南河内举办书画摄影展, 共展出书画摄影作品132幅。广西书画研究院组织开展艺术家走出国门, 开展桂越柬老采风和桂印采风活动, 组织了一批著名画家深入南宁、崇左、桂林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挝、印尼采风写生, 举办采风作品联展。与台湾文艺界的交流进一步扩大。在台湾花莲县举办广西·花莲书画名家作品联展, 并与花莲洄澜诗社签订了长期友好文化交流合作协议书, 同时成立了“广西花莲文化交流合作联络小组”, 协调今后双方文化交流合作事宜。组织广西文化艺术考察团赴澳大利亚、斐济、新西兰进行文化交流, 魔术艺术家赴美国参加国际 (兄弟) 魔术家协会年度大会魔术节目比赛等活动。这些对外交流活动开阔了广西文艺工作者的视野, 同时也为宣传、推介广西文化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窗口。

(四) 广西新闻出版事业繁荣发展

2011年, 广西新闻出版系统在履行国家意识形态职能、服务国家文化建设、繁荣新闻出版事业等方面, 作出了新的成绩。2011年, 广西共有报纸72家, 期刊184家。全年出版图书9600多种, 其中, 新书3600种。

1. 国家政策新给力

2011年4月26日,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 广西新闻出版系统获得国家政策强力支持。该《实施意见》提出, 新闻出版总署将从十个方面全面支持广西新闻出版业的繁荣和发展, 包括: (1) 支持广西加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 支持广西出版更多公益性出版物和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 支持有关重点出版项目申报国家相关资金; (3) 将广西纳入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实施范围; (4) 支持广西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 (5) 支持广西调整优化新闻出版产业结构布局, 建设产业发展基地、园区; (6) 支持广西开展面向东盟国家的多渠道、全方位国际出版交流和合作; (7) 为支持广西实施国家北部湾经济发展战略和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战略, 在出版资源配置上机遇政策扶持; (8) 支持广西加强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 (9) 支持广西加强出版物市场监管, 提高“扫黄打非”工作能力; (10) 支持广西开展版权保护工作, 帮助做好政府机关和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实施意见》还指出, 支持广西新闻出版事业繁荣发展的各项工作, 主要通过加强和改善服务及提供项目支持的方式进行。对于《实施意见》中涉及的项目, 按国家有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 通过评审、论证后, 由新闻出版总署给予资金、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积极争取得到了国家的资金支持。一是向新闻出版总署申报“中国—东盟文化产业 (传媒) 人才培养基地”等11个项目已纳入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 其中“中国—东盟文化产品 (出版物) 物流园区”和“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排版制版技术开发”两个项目已分别获中央财政2010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各1000万元补助。2010年, 广西获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补助155万元;2011年, 广西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获国家资金支持443万元。二是帮助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申请各种专项资助。近两年, 广西报刊共获得国家各类出版专项资金180万元, 其中《广西民族报》 (壮文版) 共获得120万元, 《三月三》 (壮文版) 共获得60万元。

2. 体制改革新进展

2011年, 广西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当年推进新闻出版总署批复的广西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第一批转制单位共31家, 至年底时完成20多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 并已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第二批计划在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前基本完成。2011年12月,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文同意批复广西上报的《广西新华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方案》, 这是广西发行体制改革历时8年的重大突破。2011年12月5日,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广西新华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方案》, 12月21日, 自治区文化体制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召开了广西新华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工作动员部署大会。12月27日,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以桂政办发[2011]221号文件向全区正式印发该《组建方案》。根据该方案确定的时间进度表, 广西新华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预计在2012年上半年组建完成。目前已进入清产核资阶段。

广西将考虑通过促进出版企业上市融资等手段, 进一步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十二五”时期, 广西将培育新型出版主体, 打造文化产业领域的战略投资者, 力争到2015年有3家左右的出版企业通过内涵式发展或兼并重组, 成为品牌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出版企业;要有2家左右新闻出版系统的出版、发行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并上市融资。广西还将积极推进出版企业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和跨所有制发展, 打造广西资产超过百亿元、销售超过百亿元的“双百”亿大型出版企业集团。“十二五”期间, 广西新闻出版业力争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广西GDP增长速度, 总产值占广西生产总值的2%以上, 成为广西文化产业的龙头产业。

3. 图书出版新成果

2011年, 广西出版系统做好重点图书和重大主题出版工作。5月23日, 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公布了《“十二五”时期 (2011~2015年) 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该“规划”规模为2030种, 其中图书1730种, 广西共有《中国模式丛书》《东盟文库》等31种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选题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 入选总量位居地方省市区前列。其中,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入选18种, 占入选总数的58%;接力出版社和广西人民出版社各入选3种;广西美术出版社、广西科技出版社和广西民族出版社各入选2种;广西教育出版社入选1种。从内容看, 这31种图书选题服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 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 唱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 注重学术研究和文化积累, 体现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为庆祝建党90周年, 广西新闻出版局与有关单位联合策划、摄制作了历史文献纪录片《红星照耀左右江》, 并出版了其音像制品, 自治区领导郭声琨书记、马飚主席、沈北海常委、李康副主席等均对该片的拍摄制作作了重要批示, 自治区财政划拨了专项资金40万元予以资助。指导出版单位策划出版了一批庆祝建党90周年的重点图书, 其中, 《新时期的好军嫂韩素云》等6种图书被列入广西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文艺作品出版项目, 并获得自治区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200多万元扶持。围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策划出版了《辛亥:摇晃的中国》等10余种图书;与有关单位共同策划、摄制作了文献纪录片《辛亥革命:孙中山与广西》, 自治区财政划拨专款给予资助。该片在2011年10月10日前出版了音像制品, 并在广西卫视黄金时段两次播出。为了做好重大主题出版工作,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筹集350万元资金策划党建类选题。广西新华书店集团和各市、县新华书店设立庆祝建党90周年图书专柜, 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2011年, 广西图书在国家、省部级奖项评选和重大出版项目申报中屡获佳绩, 共有3种图书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6种图书入选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4种图书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目录;6种图书入选全国首届百种优秀民族图书目录;5种图书共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1651万元;3个项目获国家古籍整理出版项目资助180万元;4种图书共获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100万元。

4. 新闻传播新特色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精心策划, 认真组织, 着力实施新闻宣传创新战略, 强化舆论宣传, 创新新闻传播特色。2011年, 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把做好建党90周年宣传报道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切实抓紧抓好。在宣传报道中, 广西日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精心设计了“红旗飘飘”、“伟大历程”、“党旗耀八桂”、“广西各族人民心向党”等特色专栏, 在同一题材的报道中独树一帜, 清风扑面。中宣部《新闻阅评》以《内容丰富层层深入特色鲜明广西日报庆祝建党90周年报道高潮迭起》为题, 给予充分肯定。

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报道中突出了广西特色。博览会常办常新, 新闻报道也常报常新。对今年的博览会, 广西日报动员了全社采编力量, 精心组织, 集中版面, 宣传到位, 氛围浓厚, 形成气势。在做好常规报道的同时, 别出心裁地推出博览会特刊, 中宣部阅评员对此高度赞扬, 称之为“一份宣传广西、推介广西、让世界了解投资贸易的指南”。

广西第十次党代会的宣传报道获高度肯定。广西第十次党代会宣传报道工作要求严、时间紧、责任重, 广西日报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紧紧围绕全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总体要求, 以建设西部经济强区、民族文化强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等为主题, 在报道规模、广度和深度、贴近性以及实效性上, 力求突破富有新意。为第十次党代会的圆满召开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保障,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领导“特别满意”, 并对广西日报“特别表扬”。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掀起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宣传热潮。广西日报在要闻版开设系列主题专栏:“改革创新繁荣文化———广西文化发展巡礼”, 全面介绍了广西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惠民、对外文化交流等情况;开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栏, 宣传介绍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就和经验;开辟专家访谈专栏深入解读与阐述会全的精神, 为广西文化发展进言献策。在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同时, 进一步提升了广西日报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

在舆论宣传中融入人文精神上, 凸显主流价值取向, 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西日报在重要版面开设“凡人好事”专栏, 倡导积极健康、催人向上的人文精神, 相继推出“中国达人”卓君、覃俊、王辉、王远文、韦寿增等凡人好事典型, 在全区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反响。2011年4月, 报社派出一线骨干记者赴融安实地采访报道身患重病的融安县纪委书记覃俊, 在全社会树立了党的领导干部良好形象。中宣部阅评员认为:广西日报的报道“饱注情感, 催人泪下, 让人们领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和气节, 理解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和忠诚。”10月, 广西日报联合海南日报深入采访, 共同推出长篇通讯《生如夏花》, 追记在海南见义勇为的广西青年伍思东的英雄事迹, 也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发挥优势, 形成合力,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各子报子刊子网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构筑了广西日报系列品牌新格局。各子报子网在媒体定位、扩大影响力、策划活动、广告经营等方面呈现喜人气象, 各子报子刊子网各展所长, 新闻宣传有声有色。

5. 科技创新新手段

一是北大方正电子与广西新闻出版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 双方将共同推进中国―东盟数字出版基地 (北部湾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建设, 在数字出版平台搭建、数字内容加工生产、数字出版技术研发推广、数字出版版权贸易、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同时, 双方将共同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数字出版交流与合作, 推动“出版走出去”战略实施并共同推动传统新闻出版产业转型, 推进广西新闻出版产业的升级。另外, 为促使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处理的发展, 为广西少数民族电子出版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正电子将凭借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方面多年经验积累, 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 将“广西民族文字出版”、“全民阅读”、“数据库出版”、“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广西出版“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落到实处, 共同推进广西数字出版公共服务建设。二是中文在线和龙源期刊网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2011中国―东盟出版博览会期间, 中国著名的数字出版企业中文在线和龙源期刊网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文在线2000年成立于清华大学, 是中国网络出版的开创者之一, 中文数字出版服务领导者。通过与国内300余家出版机构、逾1000名知名作家、2万余名网络作者的正式签约授权, 中文在线每年可提供7万~10万种电子图书, 占每年出版图书 (纸制) 市场的30%~50%, 大众图书 (纸制) 市场的70%。中文在线和龙源期刊网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的战略合作, 双方将共同推进中国―东盟数字出版基地 (北部湾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建设, 在数字出版平台搭建、数字内容加工生产、数字出版技术研发推广、数字出版版权贸易、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6. 互联网监管新举措

广西新闻出版局加强对广西互联网出版的监管, 改进互联网出版监管手段, 实现监管的智能化。广西新闻出版局与北大方正电子政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广西互联网出版监管系统, 系统于2011年1月开始试运行, 经过一年时间的运行测试、修改完善, 目前已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借助该系统, 广西新闻出版局对本辖区互联网出版工作的监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效率大大提高, 有效净化了网络舆论环境, 维护了国家网络文化安全。加强对广西互联网出版的监管力度, 净化广西互联网文化环境, 维护互联网文化安全, 规范网络出版, 防止有政治导向问题、低俗淫秽色情内容登载、传播。根据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产业部《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 广西新闻出版局积极加强对广西涉及网络出版的网站进行监控, 建立审读员队伍, 加大审读和查处工作力度。2011年, 依托广西互联网出版监管系统, 开展日常在线审读工作, 全年共审读各类网络作品520部, 论坛帖子2500多篇。审读发现18家网站的51部网络文学作品, 14家网站论坛的28条帖子存在淫秽色情低俗等内容, 1家网站的1部网络文学作品和6家网站论坛的23条帖子存在政治性有害内容。根据审读结果, 下达了4次删除互联网淫秽色情低俗出版物的通知, 责令有关网站删除低俗淫秽色情网络作品;口头通知有关网站删除存在政治性有害内容的网络作品;对登载、传播有严重导向问题的网站进行批评教育, 并做好违规情况记录。

(五) 广播电视成绩显著

1. 舆论引导能力有所提升

广西各电视台与电台加大机制改革创新的力度, 激发和提升了新闻报道与舆论引导的能力, 促使新闻栏目日趋丰富, 新闻报道不断提速, 新闻发稿量和信息量大幅增加, 播出覆盖人口逐渐增长, 收听率和收视率有所提高。例如, 据不完全统计, 广西电视台的新闻发稿量达61755条 (次) , 其卫视的全国覆盖人口增至7.62亿, 覆盖率达58.3%, 与2010年同期相比, 增长了近1300万人。各市电视台和电台也有较大进步。在电视新闻播发上, 南宁台8497篇、贺州台5658篇、玉林台6690篇、贵港台6024篇、河池台4578篇、百色台7009篇、北海台4493篇、钦州台8900篇 (次) 等。在广播新闻播发上, 南宁台8330篇、来宾台2200篇、贺州台3653篇、玉林台4400篇、贵港台6333篇、河池台2959篇、百色台5948篇、北海台1300篇、钦州台5880篇 (次) 等。全区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5.2%和97.2%。

2. 广播影视创作繁荣

广西广播影视系统深入实施“广西广播影视剧创作生产繁荣工程”, 积极扶持和鼓励广播影视剧的创作生产, 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全区全年共完成《龙城风云》、《聊斋狐仙》、《天琴美人》、《起舞的蝴蝶》、《天地良心》、《鹭语》、《童年的稻田》等7部电影, 以及《瑶山飞狐》 (《瑶山大剿匪》) 、《马迭尔旅馆的枪声》、《老爸驾到》、《黑狐》、《追查》、《刘三姐》、《绝杀》、《文家的秘密》、《蓝蝶之谜》等9部258集电视剧的摄制, 另有5部电影已经进入后期制作, 18部电影、9部272集电视剧获得广电总局电影局备案公示。另外, 还完成了《献给母亲的歌》《格鲁花开》和《街长唐四》等3部广播剧的录制。在2011年度广西电视文艺作品评奖中有108部作品参评。广西区广电局6月2至3日在梧州市召开全区纪录片工作会议, 研究制定繁荣广西纪录片创作, 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 打造“桂派纪录片”的目标和任务, 促进广西纪录片的发展。广西电视台在综艺频道开设《纪录广西》栏目, 创作和播放了《方舟———桂林抗战文化城纪事》等纪录片。各市台也纷纷推出作品, 有南宁电视台的《洱海谣》、《烽烟往事》, 桂林电视台的《山与水》, 梧州电视台的《带饭上学的那些孩子》, 百色电视台的《邓小平手迹碑林》等。

3. 广播影视作品获得多项殊荣

在电影方面, 广西电影集团的《碧罗雪山》在9月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提名奖, 此外还在第十八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获评委会大奖及最佳影片奖提名、最佳导演奖提名、最佳新人奖提名、评委会大奖提名, 在第三届悉尼中国电影节获最佳导演奖、最佳女主角奖, 在伊朗黎明国际电影节获最佳导演奖。至年底, 该片在国内外共获得17个奖项。这是广西电影集团近十年来获奖规格最高、获得奖项最多的一部影片, 也是中国电影在国际A级电影节上单片一次获奖最多的影片。

在电视方面, 据不完全统计, 广西各电视台获全国奖44项。其中, 广西电视台获奖成绩最为显著。作品《广西钦州:大工业和白海豚的共存之道》和《千万巨匠风波》分别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 (2010年度) 电视消息和电视系列三等奖;《辽河源远》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三等奖;《文化惠民欢乐八桂———2011年广西电视台手拉手艺术团走进鹿寨》和《小兔乖乖———2011广西少儿春节联欢晚会》分别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春节特别节目最佳作品” (一等奖) 和“2011年度全国春节特别节目优秀作品” (二等奖) ;《传销乱相》、《“48小时”的困惑》、《一岁男孩被人偷走两年后终于回家》在2010~2011年度全国电视法制节目创优评先活动中, 分别获电视评论类节目一等奖、电视专题类节目二等奖和电视消息类节目三等奖。在国家广电总局的2011年度电视节目技术奖 (金帆奖) 的评选中, 获标清录制技术质量奖的有:《我的珠穆朗玛》获专题类一等奖、《欢欢喜喜闹新春———广西电视台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获综合文体类二等奖、《广西新闻》获新闻类三等奖;获高清录制技术质量奖的有:《千年之魂———坭兴陶》获专题类三等奖。栏目获奖有《走进农家》栏目获2011年中国广播电视对农宣传创优栏目二等奖和第三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优秀对农电视栏目奖;《时尚中国》栏目获得全国广播电视民生影响力电视60强栏目称号、中国十佳品牌栏目和中国名优电视栏目;《动漫乐园》和《周末队队碰》分别获国家广电总局2010年度少儿精品发展专项资金及国产动画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评选优秀国产动画栏目二等奖和优秀少儿电视栏目三等奖。

4. 广播电视设施设备建设有新成绩

在广播电视硬件建设上, 一批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完工与采购, 极大地提升了各电视台与电台的采编播能力。南宁市广电局加大科技项目的投入, 努力打造全区一流的节目制作平台, 全年投资5505万元, 完成南宁电视台和南宁广播电台的设备更新改造62项, 主要有1500平方米全景开放融媒体新闻演播室和南宁电台调频同步网二期建设工程。桂林广播电台、桂林电视台和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分公司共同投资3.5亿元建设桂林广电中心, 已经完成前期工作。桂林市广电局投入2000多万元, 对电台和电视台设备进行数字化更新和升级, 使之数字化率分别由2008年的29%和11%, 上升到2011年的65%和90%以上。柳州市广电局完成了全国第一家采用LED低碳环保型灯光的800平方米的演播室建设, 并投入1600万元改造了270平方米全媒体直播多功能演播室。来宾电视台采购了200万元直播车, 完成了电视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测试与验收。贺州市广播电台对直播区供电系统、新闻综合频道数字化、音频工作站、视频直播室灯光系统等进行了改造与升级。梧州市广电局完成了有线电视基础网络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建设、梧州市西江经济带影视传媒中心建设和梧州城乡广电网络改造工程等项目。贵港广播电视台投入500多万元、河池广播电视台筹集90多万元更新改造全台设备。北海市广电局巩固北海冠头岭、涠洲岛和合浦马头岭无线广播电视骨干发射台的设施和功能, 添置了8台广播电视发射机, 使无线覆盖得以完善。钦州市广电局投资260万元实施市级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工程, 投资250万元购买设备, 从而使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能力、播出质量和安全保障能力有所提高。崇左市广电局完成项目投资5000万元, 主要项目有崇左市广电中心大楼、采编播设备更新改造、数字高清双向互动和公安专网工程等。贺州市广电局筹资313万元加快对电视台和电台采编播设备的数字化改造。

5. 城市数字影院建设改造有新进展

在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上, 广西电影集团积极参与推进全区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改造工程, 认真进行调研和市场开拓, 参股投资凭祥电影城的建设。南宁市广电局启动了县级和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工程。桂林市电影公司投入73.2万元改造影院, 新增影厅1个, 3D设备一批, 4家影院各影厅实现了数字化。来宾市广电局支持的来宾市文化艺术中心影院已经建成, 有影厅4个, 座位800个。梧州市广电局启动了文化展览中心数字化影院建设项目。百色广电局2月份完成了地级市数字影院改造任务, 百色首家数字电影院正式对外放映, 结束了百色没有数字电影院的历史;3月份首家新建的数字影院———大地数字影院又正式对外放映。该影院有5个数字放映厅855个座位 (包括1个3D立体放映厅) , 可以实现全国和全球影片的同步放映。防城港广电局积极协调, 推进了由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2880平方米, 7个影厅, 880个座位的电影城的建设, 计划在2012年完工, 届时将结束防城港市无数字影院的历史。钦州市广电局一方面完成了灵山县电影院数字化改造, 另一方面又通过招商引资, 加快建设城区年年丰广场、青城广场两个数字影院。贺州市广电局筹资250万元对电影公司影城进行改造, 并在5月使设有3个影厅的中影星河数字影城开业。贵港市数字影院金晟电影院发展形势良好。

四、文化产业继续发展

(一) 文化艺术业

“十一五”期间, 广西文化系统产业平均增幅达20%以上, 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广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成为提升广西软实力和新形象的重要力量。2011年, 2011年广西文化艺术业总产出42.01亿元、实现增加值32.56亿元, 增加值同比增长12.43%。按照《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 广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000亿元, 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5%左右, 成为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中新的支柱性产业。“十二五”时期, 广西将重点发展文化娱乐演艺和美术工艺品产业、新闻出版产业、广播影视和动漫产业、文博和会展节庆业、创意设计和广告业、网络和休闲软件游戏新兴文化产业六大产业, 实施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精品生产、骨干文化企业培育、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产业示范点建设“七大工程”。坚持“重点抓项目、抓重点项目”的文化产业工作方针, 加快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2011年, 广西文化厅编制了广西文化产业城概念性规划及相关工作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启动广西文化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库建设, 征集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资源信息88项。桂林雁山动漫戏曲文化产业园、来宾金龟岛民族文化博览园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推进演艺产业的发展, 不断加强文化与旅游及其他行业的结合, 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11年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的纯利润达到9000万元, 文化演出业对周边产业的带动是1比7。靠这台演出, 阳朔的旅游及相关产业每年都有6个多亿的利润, 创造了当地发展的奇迹。大力扶持动漫产业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自治区文化厅等部门关于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明确了广西发展动漫产业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制订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动漫骨干企业、人才培养基地、试验基地、试验园区评选命名暂行办法》, 评选命名自治区级9个动漫骨干企业、2个试验园区、8个人才培养基地。自治区动漫游戏骨干企业桂林力港科技网络公司发展势头良好, 2011年的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230万提高到了8500万。南宁九金娃娃动漫有限公司、桂林云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入选文化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2011年通过认定的动漫企业名单, 实现广西国家级动漫企业“零”的突破。命名柳州蓝海科技公司等9家企业为第一批自治区动漫骨干企业, 南宁高新区软件园、桂林高新区创意产业园为动漫试验园区, 广西艺术学院等8家单位为动漫人才培养基地。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举办了全区文化艺术科研工作培训班。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推出33个招商引资项目分别进入文博会中国文化产业2011投融资项目手册等。推荐广西18个大类共88个建议目录 (其中广西特色建议目录26个) 进入国家西部地区鼓励类文化产业目录, 广西第一批40个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文化项目, 有4个项目已经完成招商引资工作, 4个项目已有部分民间资本到位。

(二) 广西新闻出版产业迈出新步伐

2011年, 广西区新闻出版业生产总值突破190亿元, 比上年增长18.75%, 为打造广西文化千亿元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图书销售新业绩

借助书业展会平台, 促进出版物销售。在2011年1月北京图书订货会上, 由广西8家出版社组成的广西展团参加了此次订货会, 共展出3000多种图书, 共设16个特装展位, 专业馆展位3个, 订货总码洋为10363.8万元。其中, 广西教育出版社订货码洋同比上升16%, 接力出版社同比上升4.5%。广西展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此次订货会, 图书订货数最高的是《新语文读本》 (修订版) , 订数高达24.57万册。在第二十一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订货总码洋6436万元, 在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达成版权贸易合同和意向的图书达200多种。

广西音像产业有成绩。2011年广西拥有音像电子出版单位5家, 音像制作单位3家, 音像复制单位3家, 音像批发单位16家, 音像零售单位2083家。2011年共出版音像制品163种, 复制132.63万张;出版电子出版物38种, 复制832.753万张。2009-2010年复制企业共生产和复制光盘6478万片, 总产值9878万元, 销售总收入9448万元。

2. 产业园区建设新面貌

2011年11月开始动工的南宁五象新区, 其中广西文化产业城有2000多亩的发展空间。中国—东盟文化产品 (出版物) 物流园区、中国—东盟传媒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东盟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中国—东盟印刷产业园区、世界图书公园等一批新闻出版领域重大项目已经规划, 正在实施之中。2011年, 五象新区安排基础建设项目120多个, 总投资60多亿元。到2020年广西文化产业城将成长为五象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单元, 成长为广西文化的新地标、广西对外文化交流的新平台。

3. 版权贸易新收益

搭建中国东盟版权贸易的新平台,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接力出版社入选“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图书《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大王书》系列进入“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图书《走进中医》和《黑焰》入选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资助项目。几年来, 广西出版系统向东盟国家输出了200多种图书版权。2011年, 广西出版系统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版权贸易、合作出版合同的图书有700种, 实现版权贸易图书发货码洋约1.7亿元。2011年在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达成版权贸易合同和意向的图书200多种。

4. 广告收入稳步上升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告经营打出漂亮组合拳。2011年, 面对金融危机、宏观调控、新媒体冲击等不利因素, 集团广告中心从全局的高度对广告战略进行调整, 及时布局, 加强策划, 细化市场, 成效显著。《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的家电、商业广告强劲增长, 占了南宁平面媒体广告总量的70%。房地产广告也逆势增长, 2011年《南国早报》的房地产广告占南宁平面媒体房地产广告总额的80%以上, 处于龙头地位。《广西日报》发挥党报的独特优势, 抓好重大政治活动和重大节日的主题策划, 全面提高党报的广告总量, 成功策划了建党90周年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系列专版广告。特别是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期间, 连续策划了“开好局迎盛会”、“开好局创佳绩”等三个专题, 充分把党代会带来的经营机遇用好、用足, 在短短1个月就组织40多个版的专版广告。此外, 集团把市县广告开发作为2011年的开发重点之一, 精心策划, 市县广告较上一年增长了近50%。同时, 抓住国家“北部湾经济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 在广告策略上及时跟进布局, 大力开发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地广告市场, 有效地拓展了集团广告增长的区域。努力拓展省外广告市场, 先后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市设立了广告中心办事处, 省外广告比上一年有较大增幅。2011年,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经营的各项指标都实现了增长, 经营总收入超过6亿元, 广告业绩喜人, 首次突破4亿元大关。

5. 印刷业务平稳运行

2011年, 面对印刷行业市场低迷、竞争激烈, 印刷整体效益和利润下滑等现实问题,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印刷业务通过内部挖潜、外拓市场, 仍然实现了稳定增长。全年全厂报刊印刷量近11.5亿对开张, 经营收入达9609万元, 全年减少废报233.4吨。在商务印刷领域, 广西南国印刷责任有限公司实施“对内重组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 对外整合产业链、加强战略合作”的经营策略, 稳定商轮业务拓展平印业务, 着重开发包装印刷产品, 在稳定区内商印市场的基础上, 成功开拓了区内、区外包装市场, 公司全年商轮业务量稳中有升, 包装业务量与上年同比增长126%, 基本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经营目标。

6. 新兴产业显生机

2011年,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努力从现有传统产业激烈竞争中实现突破, 加快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并取得重要进展。2011年11月,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正式注册成立广西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有限公司, 并于12月15日举行了揭牌仪式, 以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突破现有产业布局, 促进集团多元化方向转型。此外,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积极发展会展业, 2011年, 集团各先后成功举办了广西 (南宁) 房地产博览会、南宁家装建材博览会、广西 (南宁) 儿童用品博览会、投资防城港发展论坛、南宁东盟商务房地产发展论坛、兴宁区房地产发展论坛等一系列展会及论坛, 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 由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独家承办的广西 (南宁) 房地产博览会从2002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0届, 2011年房地产博览会招商收入突破3600万元, 成为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多元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广播电视产业效益好

1. 产业收入增加

2011年, 全区广播影视产业总收入36.3221亿元, 比2010年增加了3.3221亿元。其中自治区级单位收入28.5568亿元 (含系统外企业收入2.7133亿元) , 市级系统收入5.6516亿元 (其中过亿的市级广电系统有南宁市1.8839亿元和柳州市1.1588亿元) 、县级系统2.1136亿元。全区总收入的主要部分是:广告收入11.0780亿元 (其中电视广告收入9.5197亿元、广播广告收入1.2357亿元) , 网络收入13.0500亿元, 电视收入9.2260亿元 (其中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8.6226亿元, 付费数字电视收入0.6034亿元) , 电影院线票房1.77亿元。以上4部分的收入与2010年相比均有两位数的增幅。增幅较大的单位有:广西电影集团增长136%, 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增长34.4%, 广西广电网络公司增长14.3%。

2011年, 广西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新增8家, 在年检中不合格而被取消影视制作经营许可资格的13家, 总数为74家。虽然这些制作经营机构的数量比2010年减少了5家, 但是总体实力和产值却有所增加。

2. 企业实力增强

广西电视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一方面从台里剥离出广西广电影视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广西广电移动多媒体传播有限公司;另一方面, 按照市场需求在年初将原来的体育频道转型为乐思购频道, 实现24小时播出购物节目。在2011年, 广西广电影视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始商业运作, 以影视剧生产为主, 并承接一系列大型活动电视制作和播出代理业务, 实现收支平衡并略有盈余, 完成全年预算收入115%。广西广电移动多媒体传播有限公司通过广告代理的方式运营, 与多家广告公司和文化传播公司合作, 取得了400余万元的效益。乐思购频道的全年销售额也达到6000万元。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积极拓展下属公司广西新广播传媒有限公司的业务, 积极探索制播分离的新途径, 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五、存在问题与实施建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战略, 提出在2012~2020年, 把广西努力建设成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 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目标明确, 定位准确。但是, 要把规划的构想落实到实处, 任重而道远。

(一) 把文化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盘子

长期以来, 对于文化工作, 各级政府多停留在文件与会议上, 表面形式多于实际行动。归根结底, 主要原因在于自治区党委、政府没有把文化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盘子, 形成一种政绩约束, 各级党委、政府在考虑工作就难以把文化工作摆放到“政绩盘子”和“财政盘子”中去, 文化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边缘工作”, 无关痛痒。

广西要实施“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战略, 实现民族文化强区、区域文化中心、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的宏伟目标, 就必须真抓实干。

第一, 把文化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综合绩效考核体系, 把是否干好“建设民族文化强区”作为各级党委、政府重要的绩效考评内容, 与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人的位置密切相关, 这样, 只有这样, “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战略才能得以真正实施, 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目标才得以实现。

第二, 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盘子, 为全自治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保障。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财政保障机制, 确保公共文化服务足额投入。

第三, 把中央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财税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执行到位, 完善自治区支持文化建设的配套政策。优惠文化税收政策, 加强对文化企业金融支持, 确保文化建设用地。

第四, 把文化建设纳入本地区总体发展规划、置于重要战略地位、纳入干部考评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

第五, 把文化统计纳入政府常规统计工作, 加强部门、全社会、全行业统计。

第六, 定期发布市县文化综合实力排行榜, 制定文化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第七, 加快地方性文化立法进程。适时启动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文化产业促进条例以及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等政府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制定的研究。

(二)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推动民族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第一, 实施大平台、大项目、大发展、大贡献的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我区民族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特色民族文化产业群建设。

第二,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工程, 统筹推进广西文化产业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第三, 以文化内容为核心, 加快发展以创意内容为核心的文化服务业, 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和动漫产业、会展节庆业和文博业。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文化产业, 最大限度地提升相关产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附加值。

第四,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着力培育文化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五, 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休闲娱乐产业。

第六, 推动文化与商业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时尚文化产业, 促进文化产业与通信、建筑、制造、会展、休闲、培训等行业的融合发展。

第七, 强化创意创新支撑, 培育发展一批创新型民族文化企业, 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品牌。

第八, 做大做强市县特色文化产业。要大力扶植有基础、有资源、有条件的市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构筑市县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第九, 加强文化市场诚信建设。大力培育和扩大文化消费。积极探索促进文化消费补贴模式, 提升文化消费意识, 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 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消费集聚区和示范区, 提高我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 解放思想, 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进一步推进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形成有利于文化改革发展的体制环境

第一, 要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方针, 转变政府职能, 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第二, 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推动股份制改造, 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逐步转制为企业。

(四) 加强文化传播阵地建设, 拓展文化传播途径和方式, 健全文化现代传播体系, 提升广西文化的传播引导能力

第一, 加强文化传播阵地建设。加大对自治区各级文化阵地建设的扶持力度, 特别是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兴文化阵地的建设、运用和管理, 扶持培育一批活跃在区内外文艺市场的知名文化团体, 催生出一批在国内外领先的文艺流派, 打造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竞争力的优势媒体文化企业、文化品牌, 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第二, 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 大力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 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民族文化交流新格局。实施广西与东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 建设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培训中心。提高和扩大文化阵地在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覆盖率。做大做强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广西文化舟等文化活动。深化与港澳台文化交流, 推动广西民族优秀文化项目及产品入岛交流, 加强与港澳的文化交流合作。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扩大广西民族文化产品和民族文化服务出口。

第三, 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加快推进广西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便捷化建设, 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西分中心和广西广电网络为主要载体, 加强政府文化门户网站建设, 按照共建共享互通原则, 加快对全区文化信息的数字化处理, 形成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库。逐步建立广西数字文化数据中心、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广西数字电影发行放映网络系统、网上剧场和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络, 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健全文化信息公开、发布机制, 发布全区重要的文艺演出、节庆活动、电影放映、体育赛事等信息, 为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便捷的导航服务, 促进文化消费。

(五) 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为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立智库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使之更好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 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 是一个整体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的重大工程, 必须做好增加发展资金、完善基础设施、重视人才建设, 改进政策和管理体制等工作。具体来说, 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需要克服“忽视”思想, 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两个不可替代”。把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实际成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综合绩效考评体系。

第二, 搞好规划, 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搭建平台。需要尽快出台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三, 建立健全全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重点建设广西社会科学院, 争取三年内广西所有地级市均设置社会科学院或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第四,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在南宁五象新区广西文化产业城内建立中国—东盟社科交流与培训中心。

(六)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文化人才培养机制, 崔生出高水平的文化人才群体

第一,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营造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在人才选拔上“不唯背景、不唯学历”选拔人才, 更不能用党政干部的标准苛求专业型人才;在人才管理上, 充分尊重特殊人才的个性, 调动其积极因素。

第二, 重视领军人物的作用, 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水平发展。培养造就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传承、传播和发展广西民族文化的领军人才。要充分发挥领军人物的示范带动效应, 凝聚一个个创新团队, 促进广西文化产业高水平发展。

第三, 需要坚持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激发文化人才的创造活力。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从根本上解决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普遍性矛盾和问题。要出台促进人才成长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 围绕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 以形成衔接配套人才政策体系, 营造人才成长发展的软环境。

第四, 在人才培养上需要由单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在人才培养上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 着力培养造就领军人物。

第五, 在人才选用上需要由“相马”向“相马—赛马”相结合转变。要特别注重从实践工作中选拔人、任用人, 做到“相马”与“赛马”结合, 特别是借重“赛马”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第六, 在人才引进上需要由“刚性”向“柔性”转变。“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比如, 在北京、上海等地成立文化产业机构, 就地招聘、延揽各类人才, 使那些优秀人才无须离开一线城市就能为广西工作。

第七, 健全奖励分配机制, 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设立广西优秀文化人才奖励基金, 重奖在文化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七) 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 繁荣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第一, 充分挖掘广西深厚文化资源, 不断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第二, 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 多出优秀作品,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第三, 实施打造广西气派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 加强对艺术领域引导力度, 构建科学的民族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第四, 加强民族题材、未成年人题材、生态题材创作等, 培育一批品牌节目、栏目和知名频率、频道以及有影响力的知名制作机构, 不断推出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民族特色剧节目。

第五, 通过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委托生产等方式, 扶持和培育一批活跃在区内外文化市场的知名文化团体、节目制作商, 培育和催生出在国内外领先的文化流派、文化品牌。

第六, 积极扶持少数民族特色表演艺术。挖掘民族文化资源, 创新民族文化艺术形式, 精心推出一批广西民族特色艺术精品, 促进桂剧、壮剧、彩调剧等广西特色表演艺术发展。

(八) 扎实推进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

第一, 稳步推进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传承民族文脉, 共建精神家园。

第二, 继续加强民族文化研究与民族文化古籍的发掘和整理工作。

第三, 大力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基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第四, 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 深入发掘民族文化宝藏, 把“文化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第五, 在城市建设中强调文化立城、文化建城、文化强城, 把文化发展繁荣放到城市建设的突出位置, 成为城市建设的核心和强力支撑。文化立城作为一种理念, 体现高度的文化自觉, 为文化建城、文化强城提供引领并贯穿于各项具体工作中;文化建城、文化强城则是文化立城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行动。让城市体现文化的品格、散发文化的高雅、展示文化的魅力、充满文化的活力, 使城市成为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典范, 成为提高民生幸福指数的美好家园。

摘要:2011年广西文化建设继续取得新成就,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 文化产业平稳发展。文章总结2011年广西文化建设各个领域和文化产业各个行业的具体情况和数据, 分析存在问题, 提出推进2012年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上一篇:服务党组学习 助推央企发展下一篇:做一个自信的人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