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汇报

2024-07-09

姜堰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汇报(精选12篇)

姜堰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汇报 第1篇

姜堰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汇报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和本次会议安排,现将我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所谓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城市居民在家庭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按其物理性质又可分为有机物、无机物、可回收物以及无法分辨的混合物。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越来越多,处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为各地政府治理城市环境的重要方面。

1、垃圾处理情况:一是垃圾产生。目前我市城区主次干道清扫面积约为240万平方米左右,小区清扫面积约130万平方米,城区日产生活垃圾150至180吨左右,夏季高峰时期最高日产生活垃圾达200吨以上。二是工作职责。根据职能配置,城管局和姜堰镇共同负责城区环卫作业,其中姜堰镇主要承担背街里巷及居民小区的保洁工作,城区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和所有垃圾的清运、处理工作均由我局环卫处负责。三是经费。垃圾处理经费由政府财政投入和生活垃圾收费两部分组成,财政每年投入240万元,收费每年400万元左右,而城区环卫处正常运转费用每年近800万元,经费缺口较大。

2、垃圾处理流程:生活垃圾的处理通常包括垃圾的收集、中转和最终处置三个环节。目前城区生活垃圾采用垃圾混合、容器分散的随时投放方式收集。小区居民的生活垃圾袋装后就近投放到住宅区内的垃圾容器内;公共场所、街道垃圾用保洁车、果壳箱和垃圾桶收集;沿街单位、店铺和住户的生活垃圾在袋装后摆放到指定地点定时收集。随后,各收集点垃圾由环卫工人使用人力三轮车装运至垃圾中转站,经中转站集装密封或压缩后由机动车辆运至垃圾处理场,经过机械推平、压实、再消杀,最后覆土,力求实现卫生填埋处理。

3、垃圾设施建设:自1999年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以来,我市环卫投入不断加大,生活垃圾设施建设也逐年好转、逐年优化。城区现有各类垃圾收集容器1023只(座)。其中,垃圾房433座,果壳箱400只,垃圾桶190只,与城市规模基本同步,初步满足城市建成区群众生活需要;城区现有5座垃圾中转站,其中3座集装吊装式,2座为压缩式(根据环卫专业规划和我市实际需要,城区应设置垃圾中转站9座,数量偏少,档次较低);现有垃圾运输车6辆,大部分年久老化,超年服役;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姜堰镇前堡村,占地面积为55.5亩,于1999年6月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检查验收前建成运行,总投资140多万元。设计填埋容量为15万吨左右,设计使用时间3年,目前早已过了使用期,且根本达不到无害化的标准。

二、目前生活垃圾处理常用方式和我市的具体进度 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长期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生活垃圾问题越显凸出,垃圾围城现象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降低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各地政府都在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纵观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无害化卫生填埋是基础性的常规措施,大部分城市均采用这种方式;无害化垃圾发电和垃圾堆肥处理是更为科学化的处理方式,能够充分实行资源循环利用,目前技术逐步成熟,有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实施。近年来,我市非常重视环卫工作,环卫投入逐年加大,环卫水平逐年提升,但由于基础较为薄弱,投入难以到位,我市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面明显滞后。当前,我市全面推进“五城同创”活动,申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均有明确规定,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为第一“入场券”,不达标的将“一票否决”,显而易见我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五城同创”工作的软肋。特别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蓬勃开展,城乡垃圾统筹处理势在必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到城区处理将使垃圾日处理量骤增至500吨左右,这是对我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严重挑战。从当前的创建任务和长远发展来说,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当前我市一项紧迫工作,必须抓紧进行。

应该说,我市已充分意识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于去年底提出新建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场的构想,确定了“立足于建,辅之于送”的总体原则。作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主要职能部门,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履行自身职能。一是大力添置垃圾箱(房)。按照环卫专业规划要求,结合居民区、街道人口密集度统筹设置垃圾收集容器,严格实施环卫设施建设与建筑工程建设“三同时”制度,新建小区、街道均因地制宜设置垃圾收集容器,确保方便群众生活。二是优化中转站建设。为解决中转站偏少与中转效率偏低的矛盾,今年春节前,我们通过技术改造,改变原有的中转方式,在高家园垃圾中转站集装吊装式的基础上改造为压缩式,该中转站已在春节前投入使用。压缩式与集装吊装式相比,中转运输量比以前增加了40%,具有降低运输成本、减轻作业噪音、提高垃圾中转效率等优点。同时,根据市规划调整,我市原磨具厂中转站将拆除迁移至三水大道原城西批发市场北侧。目前已完成前期土地划拨及一书两证的申领,预计在9月底前建成运行。三是做好新建垃圾场规划工作。我们今年春节前组织专业人员利用一个多月时间,跑遍了姜堰城区周边镇村,按照生活垃圾场选址标准,初步提出在沈高境内新建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场的用地建议,并多方学习调研,在比较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拿出我市新建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初步方案。该场计划使用年限为12年,预计一期工程总投资7000万元左右。

三、关于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下一步打算

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关系到“五城同创”活动的整体推进,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大局,关系到我市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我局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着眼超前谋划,着手机制调整,着力自主实施,全力推进我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一是突破资金瓶颈,启动建设无害化垃圾处理场。拟在今年6月前,完成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址论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规划设计等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同时,协同有关部门向上争取资金扶持,力求在争取国债资金方面取得新进展。二是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项目。拟订专项优惠政策,发动兄弟部门招商引资,积极寻求实施高科技含量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前期,我局正与深圳绿色动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初步接触洽谈,该公司已派人来我市进行市场评估调查,我们将继续跟踪对接。三是落实生活垃圾转运处理事宜。积极与泰州市、如皋市等地政府联系,加强与相关城市城管同行的沟通对接,洽谈生活垃圾转运处理协议,计划利用泰州、如皋现有垃圾场的优势,确保解决我市短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问题,保证“创模”验收顺利通过。四是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体系。出台新的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办法,进一步理顺征收渠道,加大征收力度,特别是强化社区收费工作,保证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率大幅提高,缓解环卫经费不足的矛盾;五是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进程。做好沈高、溱潼、娄庄等镇城乡垃圾统筹处理试点工作,构建市镇一体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健全“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指导各镇建设配套环卫设施,研究出台垃圾有偿处理办法,明确各镇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和缴纳方式,拓宽生活垃圾处理资金筹措渠道,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以上报告,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姜堰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汇报 第2篇

况的汇报

××××××:

为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意见》(××××〔2013〕13号)文件精神,我乡高度重视,认真抓好相关工作,现将我乡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垃圾处理情况:

一是垃圾产生。目前我乡集镇及公路沿线主次干道清扫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左右,日产生活垃圾5至7吨左右,夏季高峰时期最高日产生活垃圾达7吨以上。二是工作职责。环卫承包组负责集镇大街小巷的清扫、保洁及运输,城管办负责督查、考核。三是经费来源。垃圾处理经费由政府财政投入和生活垃圾收费两部分组成,主要用于每年环卫工人工资、节假日加班费、年终奖、维修基础设施等,但收取的垃圾处置费和财政投入还不能维持工作运转,经费缺口较大。

二、垃圾处理流程:

目前我乡生活垃圾采用垃圾混合、容器分散的方式收集。集镇居民的生活垃圾袋装后就近投放到移动式垃圾箱内;公共场所、街道垃圾用果皮壳箱和垃圾桶收集;沿街单位、店铺和住户的生活垃圾在袋装后摆放到指定地点定时收集。随后,各收集点垃圾由环卫工人使用机动车辆运至双冲

垃圾临时堆放场,最后覆土,力求实现卫生填埋处理。

姜堰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汇报 第3篇

据了解, 以2009年4月13日自治区林念修副主席的工作约谈为标志, 全区包括防城港、北海、来宾、崇左、贺州、贵港、玉林等7个城市迅速召开会议, 紧急部署, 采取强力措施, 积极排除困难, 扎实推进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截至4月28日, 全区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已完成与12个地级市关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发放的对接;统一设计、宣传与统计报送工作取得新进展;配合自治区招商局开展专题招商工作;及时向自治区人民政府上报相关情况;完善和充实自治区污垃办职责和办公室管理制度;及时办理工作文件等。

周卫副厅长在汇报中认为, 尽管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 但工作中还存在有以下问题: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 部分市县原定目标任务未能如期完成, 部分市县统一设计工作进展缓慢;二是有10多个项目反映在办理用地手续时困难较多, 要求协调, 以加快项目进度;三是污水处理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采用的工艺如较之可研有变更, 在评审阶段遇到较大阻力, 需要重新评审可研, 耗费大量的时间等, 特别是统一设计项目, 地方有关部门及业主意见很大;四是在项目进展的关键节点上缺乏明确的界定标准, 造成有关部门在上报及督查时判定项目进展情况时标准不一;五是在月报中缺乏污水处理厂COD减排量和负荷率的权威统计数据;六是由于各种原因, 各市县对国开行贷款要求的条件不明确, 造成贷款工作没能进一步推进;七是对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征收还没有全部到位;八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项目建设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推进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理 第4篇

《经济》:目前东城区对于生活垃圾分类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谢申:根据《北京市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折子工程》,我区已完成45个居住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工作,逐步实现了垃圾分类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在二次分拣、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三类垃圾三条处理路线分类处理的方式。一是“厨余垃圾”就近消纳、资源再生。全区有10个小区安装并运行了厨余垃圾就地处理机,厨余垃圾可当日进行就地消纳处理,合计每日能消纳1吨左右的厨余垃圾;另外,有40个小区的厨余垃圾由政府专业收运队伍在固定的时间到各小区进行上门收运服务,并分别运送至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和顺义新日月环保公司进行资源化处理,合计每日消纳8吨左右的厨余垃圾。二是“其他垃圾”密闭运输、有序转运。各小区的“其他垃圾”由物业公司或街道环卫所运至小区附近指定的密闭式清洁站,再由区环卫服务中心对接市环卫集团统一转运。为此,我们为小区垃圾清运单位配备了“桶换桶式电动三轮车”等运输工具,要求收运时直接用空桶换满桶,避免垃圾散装造成的二次污染、垃圾遗洒、散发异味等问题,保证运输过程的密闭清洁。三是“可回收物”就近直运、便民回收。各小区保证与一个以上的具有资质的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享受上门回收或送就近回收点两种再生资源回收服务;部分可回收物由区环卫服务中心与各街道办事处在指定地点、指定时间对接,走“桶车对接”直运方式,进行区县统一集中处理,进一步保证了回收效果,较好地促进了垃圾减量。

《经济》:在解决垃圾问题上,城管委有没有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在基础设施方面有没有进一步的完善?

谢申:为优先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我区以建设生态、循环、可持续的垃圾处理系统为宗旨,着力构建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在大力开展垃圾分类的同时积极投入垃圾处理设施的技术研发与项目建设,不断探索科学技术与管理机制的双项创新。

2010年初,我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建设完工并开始试运行,日处理能力30吨。通过餐厨垃圾高温好氧发酵技术,不仅能够将餐厨垃圾中的固体物质制造成有机肥料或饲料添加剂,餐厨废油还可以交予炼油厂进行提炼,生成生物柴油,实现了“物尽其用”的资源化处理效果。

同时为解决我区北片餐饮单位相对密集、餐厨垃圾处理难,计划在北二环建设一座厨余垃圾处理站,设备处理能力为每天30吨,可满足安定门街道、北新桥街道等街道居住小区的厨余垃圾处理与消纳。

我们“牵手”河北省大厂县,筹建了餐厨垃圾处理及再生资源利用基地,引进先进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届时,我区产生的餐厨垃圾经过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的初步加工后,将被运至该基地,进行进一步精细化处理,预计日均可处理餐厨垃圾超50吨。同时,为解决冬季落叶及绿化日常养护产生的枝叶、草末等自然垃圾的外运处理问题,我区因地制宜在北京游乐园南门和地坛公园南门设立了两处落叶打包点,通过机械挤压的方式,将区内冬季落叶等绿植垃圾压缩成35千克左右的方块,统一打包运送至基地内,沤成农家肥并制造沼气,供基地及周边居民使用,还可以用来烘干餐厨垃圾等,在内部形成生活垃圾的循环再生利用体系,达到垃圾源头减量的目标。

《经济》: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提了很多年,但是大多数居民并没有真正做到在家里就把垃圾分好类,请问东城区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谢申:小区居民卫生保洁费用由小区物业收取,本着谁收费谁处理的原则,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要列为小区物业管理的重要工作,由小区物业管理单位负责。小区物业要承担起居民垃圾分类的监督、组织和实施责任。区、街道和社区必须把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小区物业管理单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制定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进行经常性的检查、指导和考评。小区垃圾处理自成体系,进入区垃圾处理循环体系的生活垃圾必须是分类垃圾。物业管理单位必须建立小区生活垃圾管理服务站,集保洁、分类指导和收集运输于一体,推动小区分类工作落实。

另外,我们还将逐步建立起生活垃圾产生量以小区、街道为基础计量单位的管理模式。由小区物业、街道环卫所和区环卫中心三方,根据产生量进行总量结算。区和街道以每年居民产生量的平均数为基数,超量加价收费,减量少收费,分类达标免收费并奖励,通过奖励和加收费用,促进物业管理单位责任落实。

《经济》:东城区自实行新的垃圾分类措施以来,取得了哪些显著的成绩?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谢申:自我区大力实行垃圾分类、推行源头减量以来,有效促进了城区垃圾产量稳步递减,全年全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45.05万吨,比2009年同期减少2.47万吨,同期下降5.21%,垃圾减量化成绩显著,保持了五年来持续减量的良好成绩。

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汇报. 第5篇

一、我县生活垃圾处理流程及现状

随着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生活垃圾问题越显凸出,垃圾围城现象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降低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县城区生活垃圾的处理包括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等四个环节,通常采用垃圾混合、容器分散的投放方式收集。小区居民的生活垃圾袋装后就近投放到住宅区内的垃圾容器内;公共场所、街道垃圾主要用保洁架子车收集;沿街单位、门店和住户的生活垃圾在袋装后摆放到指定地点定时收集。各收集点垃圾由清运工人统一运至垃圾处理场,经过机械推平、压实,最后简单覆土,基本上做到了卫生填埋处理。

县城的规划控制面积4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城区清扫保洁面积119万平方米,全县共有环卫工人118人,人均清扫保洁面积1万平方米。垃圾收集架子车30辆,垃圾清运车辆6辆(系清运工私人所有)。2009年我县的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为1.314万吨,垃圾日产量为36.5吨。其中:居民区垃圾日产量为 31.94吨,人均日产生活垃圾1.7公斤。我县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坚持政府投资为主,全县统一规划建设。充分体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要求,依靠科技控制垃圾源头产生量,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现有简易垃圾处理场1座,占地500 亩,位于化音村扎尔墩滩,国债项目投资800万元建设的新式生活垃圾填埋场距城区8 公里,现阶段选址论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规划设计建设等工作均以完成,因未验收尚未投入运行。该场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计划使用年限为10年,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垃圾产量增加迅速。2007、2008、2009年我县的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分别为1.245万吨、1.2724万吨、1.314万吨;垃圾日产量分别为34.5吨、35.34吨、36.5吨,呈逐年攀升趋势,垃圾减量化目标难以实现。二是垃圾成份差异性大。垃圾普遍混装混运、混合处理,难以达到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的要求。三是垃圾运输车辆均为清运工私人所有,车型不够先进,运载能力不足,垃圾收集容器与专业垃圾车不配套,跟不上垃圾增长的客观需求。四是垃圾收运设施不配套,管理环节薄弱。五是生活垃圾积存、暴露处置的情况还比较突出,监督管理措施还需要深层次的探讨。六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投入难以到位,我县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面明显滞后。七是环卫工人工资普遍偏低,无社会保险和其它福利待遇,现行用工制度的合法性存在质疑。

三、关于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下一步打算 一是探索和实践环卫用工制度改革,形成垃圾处理良性运行机制。本着谨慎、稳妥、管用、创新的原则,定编、定岗、定薪酬,合理配置现有人员,落实监管和奖惩制度,努力做到环卫队伍专业化、管理技术标准化、日常运行规范化、垃圾处理无害化,打造一支效率高、靠得住、作风优良的环卫队伍。

二是结合新式垃圾填埋场的验收工作,补充、更新环卫作业机械,创造条件逐步组建环卫部门自己的清运车队,提

高作业质量,增强垃圾运输能力,为广大市民营造干净整洁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增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自觉维护和参与环境卫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和培养人们绿色消费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其配合环卫部门开展工作。

姜堰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汇报 第6篇

临潭县人民政府(2011年10月12日)

省政府督查组:

今天,省政府督查组一行在百忙中莅临我县巡查指导临潭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关心和支持。首先,我代表县四大班子和全县15万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临潭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项目基本情况

该项目委托甘肃金桥给水排水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可研于2009年10月经省发改委以甘发改投资(2009)1220号文件批复,初步设计于2010年6月经省发改委以甘发改环资(2010)672号文件批复,批复总投资3343万元。其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污水处理厂厂址拟定于县城南部、干戈河东侧,占地面积14.28亩。设计污水处理能力0.4万吨/日(2015年),铺设污水收集管网22.56公里,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本工

程污水处理采用CASS工艺,二氧化氯消毒。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脱水处臵工艺,泥饼外运卫生填埋。本工程处理后的污水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18--2002)中一级B标准。

二、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土地预审、环评、地质灾害评估等各项前期工作于2010年4月前全部完成。2010年由于实施城区集中供热管网敷设及城区道路改扩建工程,为了避免重复开挖道路,避免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提前实施部分道路管网埋设工程,并于8月1日由甘肃七建进行施工,兰州华铁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至2010年底,完成西大街、西进街西段、西环路北段、南大街(车站至城关镇门口)管网埋设2552米,完成投资355万元。今年3月30日进行了招投标,第一标段生活污水处理厂区土建工程由甘肃安顺电力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中标承建;第二标段污水收集管网工程由酒泉远达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标承建;第三标段电气自控及仪表工程由西安成诚自动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标承建;第四标段设备采购安装及调试工程由宜兴市环球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中标承建。总中标价为4828万元。截止目前,完成了15.96亩的污水处理厂场区及道路土地征用、场区平整、临时道路建设工作。污水处理土建(构筑物)于2011年5月中旬开工建设,已完成了护厂河堤砌筑、场外道路回填、场外河道清理疏通、围墙砌筑、鼓风机房主体、办公楼主体、车库及机修间主体;锅炉房、CASS池、消毒池、集泥池、脱水间等正在支模、浇筑混泥土;粗、细格栅正在浇筑基础,累计完成投资1150万元,预计明年十月前完工。同时完成西进街东段、南大街(城关镇门口至杨家桥)、北环路、金花路等路段污水管网敷设2298米,完成投资320万元。

三、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2010年下达投资计划135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000万元,县级自筹350万元)。截止目前,完成投资2105万元。支付污水处理厂土建资金622万元,支付污水管网埋设资金910万元,预付污水处理电气、自控仪表工程资金135万元,预付污水处理设备安装及调试工程资金145万元。

四、中标价高于批复投资的主要原因

一是因临潭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是2010年6月份下达的,其批复投资按2009年下半年的市场指导价为准测算,而项目招投标于2011年3月份进行,其投标价按照2010年下半年的市场指导价进行测算,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二是从2010年7月份开始,人工费相对2009年上调

30%。三是现用的计价取费和2009年的取费不一样,多出五项费用,有:社会保障费、住房公积金、意外伤害保险、工程排污费、企业可持续发展基金。致使项目招标中标价超出批复投资1485万元。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由于中标价超出初设批复投资1485万元,加之污水处理厂新增加场外道路、三通一平、护厂河堤、围墙大门、电缆沟、厂内道路等分项工程未在招标范围内,经县政府研究决定于2011年5月23日签订了599.78万元的补充合同。使项目总投资达到5427.78万元,项目缺口资金达2084.78万元。由于县级财政十分困难,无处筹措上述2084.78万元的缺口资金,恳请上级部门帮助解决。二是由于县城东环路、北环路、西进街等路段房屋拆迁工作滞后,跟不上污水主干管埋设的总体进度,使相关路段管网埋设工作延误。三是污水处理厂进厂道路长约2000米,且经过村庄,道路平均宽度不足3米,大重型车辆不能直接进厂,材料只能二次搬运,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投资,更严重的是污水管网不能直接埋设,直接影响着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急需进行拓宽道路,估算拓宽资金358万元,急需上级部门协调解决。四是我县处于高寒地区,雨季较长,施工周期短,加之道路污水主干道埋设较为分散,使项目建设总体进度较为缓慢。

姜堰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汇报 第7篇

情况汇报

(初稿)

市治理办:

为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我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1】50号精神和《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内府办【2012】6号文件)精神,我县结合自身实际扎实开展了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现将该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措施

我县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统筹把握了分类收集和转运、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监管等重要环节,落实了收运和处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着力构建“城乡统筹、技术合理、能力充足、环保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一)扎实推进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1、严格按照环保标准修建无害化垃圾场及渗滤液处理站并投入使用。

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于2005年8月获国家发改

委批准,是第一批三峡库区影响区的国债资金项目,占地128.9亩,采用厌氧性卫生填埋工艺,日处理垃圾200吨,库容量为108.6万立方米,设计服务年限14年,处理方法符合《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及《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89)的规定,该工程于2008年8月开工建设,总投资2907万元,其中国债1740万元,其余资金为地方匹配。于2010年12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垃圾填埋场投入试运行以来,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减少环境影响。一是对垃圾清运车辆进行封闭、消毒处理。二是采用生物除臭灭蝇办法,坚持每天消毒、灭蝇和除臭。三是垃圾填埋场库区内建设导气石笼,集中排放沼气。四是适时对垃圾采取碾压覆土。五是将产生的渗滤液排至新建的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

县垃圾填场渗滤液工程于2010年11月经隆昌县发改委隆发改投资(2010)271号文件批准立项,四川省环科院进行环境评估并经省环保局批准。采取“中温厌氧+MBR+反渗透”工艺流程。项目总投资规模530万元(其中:工程直接投资480万元),日处理渗滤液140吨,日产清水100吨。于2011年3月20日开工建设,2011年7月18日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工程投入试运行以来,已完成菌种培养,运行基本进入正常状态,每天运行24个小时,日处理渗滤液100余立方米,经环保部门抽样检测超过国家标准,处理达标后的清水采用管道直接排放到隆昌河。

2、全面推进垃圾分类

(1)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动员社区、家庭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把好垃圾分类的第一关。

(2)建设垃圾分类环卫设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县城区共安装垃圾分类式的果皮箱 个,满足了零星垃圾分类的需要。

(3)认真做好垃圾运输的分类工作,将县城餐厨垃圾等实行定点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2015年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处理。

(4)在全县推进废弃含汞荧光灯、废温度计、废电池等有害垃圾单独收运工作。

3、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建设

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是我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城乡环卫统筹和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县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为每天200多吨。其中城区生活垃圾150多吨,每天由环卫所16辆封闭式垃圾车进行“日产日清”,有13个乡镇生活垃圾由各乡镇自行安排封闭式垃圾车辆将生活垃圾运输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

逐步建立了与生活垃圾减量化收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相衔接的生活垃圾收运网络,按照密闭、压缩、环保、高效的要求,升级改造现有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体系,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乡(镇)运输、县处理”的方式。

(1)2013年底以前,按照环卫设施建设规划,完成县城区、乡镇、村垃圾收集点、中转站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工作。

(2)80%的乡镇、村实行垃圾一体化集中处理工作,乡镇成立了环卫队,配备了环卫清扫、清运工具,实行专业化清扫保洁机制,负责各乡镇及其村的清扫保洁和垃圾转运工作。

(3)建立和完善了城乡环卫作业管理考核机制,实现全县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

(二)切实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监管

1、执行法规,完善标准

(1)改进垃圾处理运行管理。生活垃圾处理严格执行各项工程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切实提高设施运行水平。垃圾填埋场制定作业计划和方案,实行分区域逐层填埋作业,缩小作业面,做好雨污分流和防飞散工作,科学实施消杀除臭,防止垃圾渗滤液和填埋气体无序排放,有效控制垃圾异味。

(2)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加强了对生活垃圾的全过程管理。

(3)县治理办及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省的现行标准和规范,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标准规范体系,制订和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工程验收、污染防治和评价等标准。

(4)按照“易于识别、便于投放”要求,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标识。

(5)改进城市生活处理统计指标体系,做好与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指标体系的衔接。

2、建立考核评价制度

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部门建立了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已建成投运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状况和处理效果的监管。自2011年起,考核评价每进行1次,其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

3、加大监管力度,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部门切实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监管队伍建设,按照分工认真履职尽责,加强对垃圾处理工作及设施建设的监管,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节能量化指标,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四、加强组织领导

我县各乡镇(街道)、县级各部门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实加强对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领导。

1、明确分工

我县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是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主体和责任主体。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县治理办、发改局、监察局、环保局、住建局、城管执法局要对各乡镇的相关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对推进生活处理垃圾工作不

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追究责任。

2、落实责任

(1)我县城管执法局负责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行业管理,推动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修定完善相关标准,组织开展设施运行考评,牵头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联系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县住建局负责审查、核发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负责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

(3)县环保局负责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定污染控制标准,监管污染物排放和有害垃圾处理处置,并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纳入节能减排考核工作。

(4)县发改局负责汇同城管执法局、住建局、环保局,编制全县规划,协调综合性政策,办理项目审核及争取投资等工作。

(5)县科技局汇同有关部门,负责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创新工作,加强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和成果转化。

(6)县经信局负责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装备的研发,以及清洁生产宣传和推进废旧资源再生利用工作。

(7)县财政局和地税局、国税局负责落实支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财税政策。

(8)县人社局负责研究和落实逐步提高环卫职工待遇,保障环卫职工合法权益的政策。

(9)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按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用地标准,保障建设用地供应。

(10)县农业局负责生活垃圾肥料资源化利用后的肥料登记工作。

(12)县商务局负责城乡生活垃圾中可再生资源回收管理。

(13)县供销社负责城乡生活垃圾中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和资源化利用工作。

3、注重宣传引导

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及六创联动等工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了垃圾源头减量和回收利用,要将生活垃圾处理纳入中小学教材和课外读物,引导城乡居民树立“垃圾减量和垃圾管理从我做起,人人有责”的观念,新闻媒体要加强下面宣传引导,广泛宣传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的各项政策、措施有成效,形成有利的推进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舆论氛围。

隆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姜堰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汇报 第8篇

1 项目概况

姜堰市城区污水处理厂位于姜堰市姜堰镇城北村。服务范围为城区生活污水和开发区工业废水,部分区域为合流制,其余为分流制。服务面积8.75 km2,服务人口23万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6×104 m3/d,一期已完成3×104 m3/d。该厂总投资约4 000万元,运行费用0.49元/m3,运行电耗0.22 kW·h/m3。该厂于2007年2月调试运行,2007年5月通过泰州市环保局验收。

1.1 设计进、出水水质

姜堰市城区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执行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具体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1。

注:*:8为水温大于12℃时的控制指标;15为水温不大于12℃时的控制指标

1.2 工艺流程

工程占地为68亩,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脱氮除磷工艺,工艺流程见图1。

2 各处理单元的设计参数

2.1 粗格栅及进水泵房

粗格栅间与进水泵房为合建式,采用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粗格栅2台,回转式格栅除污机,栅槽宽度为1 200 mm,栅距20 mm,栅前水深为1.1 m;进水潜水泵3台。

2.2 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

为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和无机砂砾设置了细格栅间和旋流沉砂池,采用合建式。细格栅2台,固液分离机,栅槽宽度为1 000 mm,栅距5 mm,栅前水深为1.0 m;旋流沉砂池1座,池直径3.2 m,深4.1 m;旋流沉砂除砂器1台,搅拌叶轮转速V=17 r/min,吸砂泵流量Q=50 m3/h;砂水分离器1台,处理量12 L/s~20 L/s,分离效果(粒径不小于0.1 mm)75%。

2.3 CAST生化池

CAST反应池共有4格,矩形混凝土结构,每组池分为:选择区、缺氧区和主反应区(好氧曝气区)。

CAST池设计运行参数:污泥负荷F/M=0.08 kg BOD5/(kg MLSS·d),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4 000 mg/L,水力停留时间HRT=19.2 h,污泥龄SRT=15 d,混合液回流比R=20%。每周期每格CAST池的运行为进水和曝气(同时进行)为2.5 h;静沉为1.3 h;滗水1.0 h。即每周期4.8 h,每天为5个周期。

2.4 鼓风机房

鼓风机房平面尺寸23.4 m×11.0 m,内装有3台BK9030型三叶罗茨风机,出口口径D=300 mm,风量Q=72 m3/min,风压ΔP=60 kPa,转速n=1 150 r/min,电机功率N=110 kW。

2.5 储泥池

为提高剩余污泥的浓度,设有2座储泥池,钢筋混凝土结构。储泥池平面尺寸15.2 m×16.0 m,池深4 m,单池按3×104 m3/d规模建设,一期一次建成。为搅拌均匀和提升污泥浓度,池内各设有一台潜水搅拌器,每天2 h间隙运转,其功率为1.5 kW。

2.6 污泥浓缩脱水机房

污泥脱水单元由污泥脱水间和污泥堆棚组成。脱水机房平面尺寸34.2 m×16.0 m,污泥处理采用DNY2000-N型带式浓缩压滤一体脱水机1台,处理能力为50 m3/h,二期增加1台,设置水平螺旋输送机和斜螺旋输送机各1台,N浓缩段=1.5 kW,N压滤段=2.2 kW。浓缩前污泥含固率0.8%,浓缩后污泥含固率3%~5%,脱水后泥饼含水率80%左右。污泥调理采用化学调理法。即向污泥中加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助凝剂,其分子量为800万,配药浓度为1.2‰,用量为0.65 kg PAM/t干污泥。

2.7 消毒间

消毒间为加氯系统服务,消毒药剂采用液氯,设计最大加氯量5 mg/L,消毒池停留时间为20 min。

2.8 自动控制系统

实时控制系统由PLC控制站、操作员站上位计算机和工业以太网络构成。在进水和出水处以及CAST池等必要的位置设置在线检测仪表和在各构筑物上设置的闭路电视系统,将检测结果和生产情况送至中控室,中控人员在中控室可以了解各个构筑物的运行状况和池面情况,从而进行中控操作或现场控制。

3运行效果及分析

3.1运行效果

该工程运行至今已两年多,目前工艺运行稳定,设备运转正常,自动控制系统运转状况良好。对2009年第一季度数据统计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各项出水水质均优于设计值,其中NH3-N的去除率为66.3%~89.6%,TP的去除率为73.5%~83.3%,达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另外,温度对活性污泥法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

3.2运行参数

1)随着SV增加,污泥龄SRT延长,出水NH3-N下降而TP上升。所以将污泥龄SRT控制在8 d~12 d是较合适的;2)当进水CODCr<200 mg/L时,SV控制在10%~30%;3)当进水200 mg/L≤CODCr≤300 mg/L时,SV控制在20%~40%;4)当进水CODCr≥300 mg/L时,SV控制在40%~60%。CAST脱氮除磷工艺能同时达到较好的效果,不会出现飘泥,出水水质优于排放标准。

4结论与建议

1)经运行发现旋流沉砂池吸砂方式和砂水分离效率存在问题,所采用的提砂泵系统和阀门产生故障,导致沉砂池除砂效果差。建议吸砂系统采用汽提或曝气沉砂,对砂水分离器的内部结构进行改造,提高分离效率。2)CAST生化池中的主反应区中的微孔曝气器曝气不均匀,可能是管道内的污垢将曝气头膜片的小孔堵塞,严重影响了曝气效果。建议在主反应区安装反冲洗曝气头装置。同时,建议设置提升装置。3)现只有1台是变频风机,能耗较高。建议优化鼓风机风量调节能力,以满足工艺控制的要求,同时随着进水水量的逐步增加,在对溶解氧和曝气时间等方面的控制,可以进一步降低能耗。4)管网配套不齐全,特别是在老城区,以及开发区工业废水排污预处理效果较差,导致部分管网堵塞。应重视管网配套的建设以及提高预处理的效率。在姜堰市城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过程中,根据该厂的实际情况,确定采用CAST处理工艺,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参考文献

[1]王洪臣.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控制与维护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张统.SBR及其变法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房安富.CAST工艺在大连老虎滩污水处理厂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7,23(4):61-64.

姜堰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汇报 第9篇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分类标准,强化宣传教育,完善运行机制,在全县确定了X个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单位,努力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牵头、试点带动、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格局。现讲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拔高抓的层次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组织有关部门到江苏、浙江和我市的于都县、全南县等垃圾分类先行地区学习取经,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XX为组长,副县长XX为副组长,X个有关部门、各乡镇乡镇长和社区居委会为成员的领导组,专门负责全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统筹协调工作。印发了《XX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指导各试点单位和试点乡村,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组织召开全县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县分类办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月会议,分析研究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规范分类标准,健全抓的措施

我们借鉴先进地区和县区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分别采取了生活垃圾“四分法”和“两分法”,并明确了处置方式。在农村,将生活垃圾分为渣土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对煤球、煤灰等渣土垃圾,由村里清运车收集,就地填埋; 对纸张、金属类等可回收物,由农户或村保洁员收集,回收公司上门有偿回收; 对电池、电子类有害垃圾,每10天由村保洁员上门回收一次,每月由乡镇统一回收,送市清运车收集,送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县城居民小区,对剩菜剩饭、瓜果皮核等湿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送制肥厂发酵制肥;对可回收物,由居民或小区物业收集,回收公司定期上门有偿回收;对有害垃圾,由环卫部门一月上门收集一次,统一送市里有害垃圾处理厂处置;对其它垃圾,环卫部门逐日收集,送县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机关单位、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单位实行“两分法”,即可回收物和其它垃圾。可回收物由公共单位自行收集,其它垃圾由环卫部门逐日收集,做到日产日清。城乡生活垃圾的规范分类,为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建立长效制度,完善抓的机制

为保证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落地见效,我们重点建立完善了四项机制。宣传发动机制。开展垃圾分类“进家庭、进学校、进小区、进机关、进公共场所”五进宣传活动。根据不同场所、不同对象,印发了倡议书、分类指南、宣传彩页、指导手册等多种宣传资料4000套共10000余份,并在电视台、报纸播放、刊登垃圾分类宣传知识,在三路九街的LED显示屏流播垃圾分类宣传标语,让垃圾分类理念和相关知识逐步深入人心。示范带动机制。县城选取3个居民小区、3个城中村、8个机关单位、2个医院、1个宾馆、1个超市、2个学校共20家和12个乡村先行开展分类示范,积累经验。对各示范点,试点期间先期赊欠一部分垃圾分类设施,向小区和住户发放,确保分类投放硬件配置到位,示范先行,积累经验。正向激励机制。每年年底计划以5%的比例评选小区(村)住户,列为“五好卫生户”,媒体公开表扬,并给予每户适当奖励。监督考核机制。推行“双五”模式。在农村实行乡镇抓总协调、包村干部督导、两委主干主抓、村民小组负责、群众自觉参与的“五级监管”模式,对乡村两级干部及各小组长履职情况纳入考核,工作好的除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外,还在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对履职较差的,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在县城居民小区,实行领导小组抓总协调、物业督导、楼长主抓、组长负责、居民自觉参与的“五级监管”模式,对评为优秀物业、楼长和组长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通过奖惩措施,来调动各级主体抓好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姜堰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汇报 第10篇

自查情况的汇报

省建设厅:

根据省建设厅鲁建城函(2008)9号文件“关于做好生活垃圾填埋无害化处理场整改和自查自评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和评价,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沂源县生活垃圾填埋无害化处理场基本情况 沂源县生活垃圾填埋无害化处理场位于沂源县城东侧6公里处,坐落在自然落差较大的涝洼地中。工程采用卫生填埋技术工艺,规划设计总占地200亩,总容量125万立方,建设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200吨,服务年限15年,总投资概算3100余万元,整个工程计划分三期完成。主要包括:垃圾场主体工程,配套工程和生产、生活管理区等,其中主体工程包括:场区道路,场地平整,水土保持,坝体工程,封场工程,渗沥液导排、收集和处理,气体导出,绿化隔离带,防飞、消杀设施,土方挖运等;配套工程主要包括:进场道路,机械设备,供配电设施和供水设施等;生产生活管理设施主要包括:办公、宿舍、食堂等。垃圾场封场后,将及时对场区进行覆盖,覆土复耕处理后的场地基本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实现土地资源的再利用。总体规划设计项目的 建成,将在15年内较好地解决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问题。

二、垃圾场建设和管理自查情况

整个工程设计使用年限15年以上,工程选址符合选址要求。填埋场防渗系统采用了厚度3毫米的复合土工膜作为主防渗层,并按有关标准和工程需要铺设了地下水导流层,膜上30公分天然粘土,粘土上面再铺设30公分渗沥液导流层,完全达到了防渗的标准要求。场底铺设有连续的渗沥液导流层,渗沥液经过密闭的地下输水管线全部收集到集水池,经过初步处理后,再通过动力输送到县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具备完善的渗沥液收集处理系统。工程设计具有雨污分流设施和功能,并且按此功能进行了管理。按规范要求设置了气体导排设施,但由于填埋气体量小,无法集中燃烧或利用。按规定布设5点检测井,上游1眼,两旁各一眼,下游2眼。机械设备按要求配备齐全,配有50装载机1台、链条式摊铺碾压设备1台,能够完全具备垃圾处理机械化作业能力和水平。

由于从垃圾收集、清运源头上杜绝了医疗垃圾的混入,所以能够有效地控制有害垃圾进场,并做到了不定期抽检计量,以此作为平均值,健全了统计资料。垃圾填埋实行分单元作业,未填埋区和作业单元雨水进行单独导排,还杜绝了填埋区以外的客水进入,做到了雨污分流。垃圾进场后,先用装载机分层摊铺,再用专用设备按照规范要求分层压实,同时做到了每日覆盖。垃圾堆体边坡不大于1:3,终场边坡能够及时覆盖。落实消杀措施,保证场内蚊蝇密度达标,消杀效果良好。落实飘扬物污染控制措施,加强管理,做到了周围无飘扬物。建立健全了垃圾场运行作业、设备维护、消杀、防飞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场内各种标识做到了规范齐全,垃圾渗沥液集中收集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我们还定期委托环保部门对大气、渗沥液、地下水、地表水等项目的主要指标进行检测,场内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建设和管理资料规范齐全。加强垃圾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设施,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总体上看,无害化处理场运行规范、效果良好,达到了无害化处理的目的和要求。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打算

通过自查情况看,虽然按照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资金缺口很大,垃圾计量、垃圾检验、环境检测等设施设备不够齐全;进场道路还没有硬化;垃圾处理设备落后不足等。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全面完善,全面提高我县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为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姜堰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汇报 第11篇

事来办的建议的情况汇报总

xxxx: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也不可小觑。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农村最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在其产生环节、收容和输送环节以及处理环节中各有不同的体现,不仅严重影响了“村容整洁”,而且直接危害到村民的身心健康。为努力提高我县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水平,切实做好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四化”标准和结合实际,我近期工作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以农村垃圾治理为突破口,通过建立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解决当前农村环境的脏、乱、差问题,使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居民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逐步养成,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形成村民卫生、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的新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争取在2015年底,以镇单位建立全镇垃圾收集、中转、运输和环境卫生保洁体系和长效机制,各镇农村道路、河道畅通、洁净,村镇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农民卫生意识增强、生活质量提高,实现清扫保洁常态化、垃圾处理无害化、环境管理规范化。

三、时间安排第一阶段:在2011年,在我局的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下。现已获环境综合整治专项基金支持有xxx(500万元)、xxx(100万元)、xxxx(80万元),工程仍建设中,待完成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后,将建立完善的保洁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

第二阶段:在2012年初,我局将积极向上级部门支持,拟申报xxxx、xxxx、xxx,为下一批环境综合整治单位。

第三阶段: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局将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支

持,拟每年申报2至3个乡镇为环境综合治理单位。

十堰市张湾区生活垃圾收集站规划 第12篇

张湾区现辖4个街道(车城路街道、红卫街道、汉江路街道、花果街道)、2个乡(西沟乡和方滩乡)、2个镇(黄龙镇和柏林镇)和1个省管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堰市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张湾区总人口34.3万人,其中城区(4个街道办和1个开发区)总人口29.3万人,乡镇(两乡和两镇)总人口5万人。

1 张湾区生活垃圾现状

1.1 产生量与清运量

近年来,张湾区的生活垃圾产量呈逐年增长态势。生活垃圾由2009年的约8.64万t增至2013年的约9.52万t,平均年增长率约2.46%。这个数据和“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相比,属于较低增长水平。以张湾区城区2013年29.3万人计,人均垃圾产量为0.88 kg/人·日。此人均垃圾产生量和全国城市0.8~1.2 kg/人·日的水平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

张湾区城区近年来生活垃圾产生量见表1,张湾区2013年月垃圾产生量见表2,2013年月垃圾清运量见图1。

由表1、表2、图1可以看出,垃圾产生量及清运量的高峰期在7月,高峰变化系数在1.07~1.23之间。

表1 张湾区城区近年来生活垃圾生产量

万吨

表2 2013年张湾区城区生活垃圾月产生量

万吨

图1 张湾区城区2013年月垃圾清运量

1.2 生活垃圾组成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居民生活垃圾、集贸市场与商业垃圾、企事业单位垃圾等,另外还有粪便等。

张湾区生活垃圾成分调查见表3。

表3 张湾区生活垃圾成分调查

%

1.3 生活垃圾的收运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各级政府的对环卫设施建设也不断加强。目前张湾区城区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后集中处理。

张湾区生活垃圾收运流程见图2。

图2 张湾区生活垃圾收运流程

1.4 张湾区生活垃圾收集站现状

截止到2014年底,张湾区城区共有垃圾收集站10座。

张湾区城区垃圾收集站概况见表4。

表4 张湾区城区垃圾收集站概况

2 张湾区生活垃圾收集站规划(2014-2030)

2.1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包括两个层次的范围。

2.1.1 张湾区城区规划

城区规划范围为张湾区行政辖区城区范围。张湾区城区现辖4个街道(车城路街道、红卫街道、汉江路街道、花果街道)和1个省管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为246 km2。

2.1.2 张湾区乡镇规划

包括2个乡(西沟乡和方滩乡)和2个镇(黄龙镇和柏林镇),规划区面积为411 km2。

2.2 规划期限与人口

本次张湾区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期限与《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基本保持一致。

近期:2014~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近期(2020年)城区规划人口31.5万人,乡镇规划人口6.9万人;远期(2030年)城区规划人口39.5万人,乡镇规划人口8.3万人。

2.3 乡镇生活垃圾

2.3.1 乡镇垃圾产生量预测

根据同类城镇人均垃圾产生量,综合考虑张湾区各乡镇实际情况,本规划人均垃圾产生量取值如下。

规划近期2020年,镇区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0.7~1.2千克/人·日,农村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0.5~0.7千克/人·日;规划远期2030年,镇区生活垃t圾人均产量为0.8~1.2千克/人·日,农村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0.7~1.0千克人·日。

本规划确定2015年人均垃圾量取0.7千克/人·日,2030年取0.8千克/人·日,高峰期系数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按1.1~1.3的范围取1.1计算。

张湾区乡镇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见表5。

表5 张湾区乡镇垃圾产生量预测

从表5可以看出,除黄龙镇外,其它几个乡镇至规划期末,垃圾日产量均在20 t以下。

2.3.2 垃圾成分预测

张湾区各乡镇居民燃气率较市区稍低,所以乡镇生活垃圾有机物含量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城镇能源结构的改善,城镇生活垃圾的结构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垃圾中厨余、塑料、纸张、织物和竹木类成分含量将会增加,有机易腐垃圾成分和可燃成分会稳步增长,无机垃圾成分会稍有下降。

2.3.3 垃圾收集站规划

由于规划期内除黄龙镇外,其它乡镇的垃圾量都在20 t/d以下,因此根据鄂办发[2013]26号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创建“美丽家园,清洁乡村”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应只在黄龙镇设垃圾收集站1座,其它乡镇的垃圾通过压缩式垃圾运输车进行转运。

但考虑到规划期内各乡镇的管理和收运实际情况,建议近期每乡镇各设1座生活垃圾收集站,远期不再增设。

张湾区乡镇生活垃圾收集站设置数量见表6,垃圾收集站建设规模分类及建筑面积见表7,收集站设置见表8。

2.4 城区生活垃圾

2.4.1 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表6 张湾区乡镇近、远期规划垃圾收集站

表7 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规模分类及建筑面积

表8 张湾区乡镇垃圾收集站设置

不同的城市,由于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的不同,垃圾产量会有所不同。对某一指定城镇,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工资收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高低会影响生活垃圾的产量。在本次规划中,以人口规模和人均日产垃圾量来预测垃圾产量。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我国500多个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统计分析,国内中小城市人均日生活垃圾产量介于0.8~1.4 kg之间,大中城市人均日生活垃圾产量介于0.8~1.1 kg之间,垃圾容重0.4~0.6 t/m3。居民生活水平越高,燃气普及率越高,人均日生活垃圾产量越低。

张湾区建成区现状人口约为29.5万人(2013年),年垃圾清运量约9.52万t,人均日产垃圾约0.88 kg。

这个数据偏低的原因是燃气普及率高,另一个原因可能与垃圾统计不全有关。

随着张湾区资源回收和垃圾减量法规政策的制定,人均垃圾产量将相应降低。根据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张湾区实际,比照周边其它地区的情况,规划确定近、远期年张湾区城区人均垃圾量均为1.0 kg/d。

近期2020年,生活垃圾日产量为31.5万人×1.0千克/人·天=315 t;远期2030年,生活垃圾日产量为39.5万人×1.0千克/人·天=395 t。

目前,张湾区生活垃圾主要为厨余物、瓜果皮、纸张等,其产生量受季节的影响很大。根据我国近几年生活垃圾高峰期变化系数统计,基本维持在1~1.2之间,因此本次规划垃圾高峰期系数按1.1计算,则高峰期生活垃圾产量为:

近期2020年,生活垃圾高峰期日产量为346.5 t;

远期2030年,生活垃圾高峰期日产量为434.5 t。

2.4.2 生活垃圾成分预测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城镇能源结构的改善,张湾区城区生活垃圾的结构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垃圾中厨余、塑料、纸张、织物和竹木类成分含量增加,有机易腐垃圾成分和可燃成分将稳步增长,无机垃圾成分会稍有下降。

2.4.3 垃圾收集站设置规划

依据建设部颁发的《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的规定,收集站的选址应符合以下规定。

(1)符合城乡规划、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以及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规定;(2)既易于安排垃圾收集和运输线路,又便于实施污染控制;(3)有方便、可靠的电源及供水水源;(4)不宜设在公共设施集中区域和人流、车流集中的地段。

收集站服务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人力收集,服务半径为0.4 km以内,最大不宜超过1 km;(2)采用小型机动车收集,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 km。

收集站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服务区域内每日垃圾产生量确定,并与生活垃圾转运和处理设施相协调。

张湾区规划近期31.5万人,高峰期垃圾产生量为346.5 t/d;远期39.5万人,高峰期垃圾产生量为434.5 t/d;现有10座垃圾收集站。综合考虑垃圾产生量和末端处理厂的场址,近期新建垃圾收集站8座,远期再建4座收集站,规划期末达到22座收集站。根据张湾区实际情况,考虑到规划期内垃圾收集逐步由人力收集向机械收集发展,以及本着收集站服务范围覆盖城区的原则,新建收集站的服务半径为1 km,部分地区扩大到2 km。

张湾区规划期内垃圾收集站设置见表9。

表9 张湾区城区垃圾收集站近远期设置

3 总结

垃圾收集站外形应美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操作应封闭、减容、压缩设备力求先进,飘尘、噪音、臭气、排水等指标应符合环境监测标准。

收集站配套工程及辅助设施应满足下列要求。①按站内通行的最大规格车型确定道路转弯半径与作业场地面积;②站内宜设置车辆循环通道或采用双车道及回车场;③站内垃圾收集车与转运车的行车路线应避免交叉,因条件限制必须交叉时,应有相应的交通管理安全措施;④可根据需要设置附属式公厕,公厕应与转运设施有效隔离,互不干扰。

摘要:通过对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生活垃圾收集流程的介绍,分析了张湾区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生活垃圾成分,并进行了生活垃圾收集站规划。认为,收集站的总体规划应依据其采用的转运工艺及技术路线确定,充分利用场地空间,保证转运作业,有效抑制二次污染并节约土地;收集站的总图布置应利用站址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姜堰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汇报】相关文章:

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09-25

泰州市姜堰区07-16

泗洪姜堰实验学校老师02-08

姜堰励才实验学校07-20

泗洪姜堰实验学校好么02-08

姜堰励才实验学校初二02-24

都江堰市09-07

都江堰市北街小学07-07

十堰市统计年鉴20008-22

十堰市驻村工作队08-01

上一篇:学雷锋精神精选演讲稿下一篇:熟悉初二作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