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翻译范文

2024-07-25

长亭送别翻译范文(精选8篇)

长亭送别翻译 第1篇

作者:曾山整理 文章来源:会员供稿 点击数:

我深切休会了这几天相思的滋味,却原来比别离的愁苦还要深十倍。

【幺篇】青春年少呵,把别离看得很轻,情意淡薄呵,容易遗弃对方。全不想过去腿儿相挨,脸儿相依,手儿相携的情形与甜蜜。你给我崔相国家做女婿,算得上妻荣夫贵,只求像并蒂莲似的永不分离,远胜过状元及第。

(夫人说)红娘倒酒吧!(红娘倒酒)(莺莺唱)

【满庭芳】斟酒上菜太快,相对片刻,马上又要分离。如果不是酒席上母子间需要回避,真想和他叙叙夫妻之情。虽然只能相守得一时半会儿,也算是我们夫妻同桌共食了。眼里空留着深意,回想起其中的波折,差一点化成望夫石。

(红娘说)姐姐不曾吃过早饭,就喝一口汤吧。(莺莺说)红娘,什么汤儿咽得下去呢!

【快活三】拿来的酒和食,吃着就象土和泥。假若就是真的土和泥,也有些土的气息,泥的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的美酒,清淡得如同水一样,这里边多半是相思的泪水。眼面前的茶饭难道不想吃,只是愁恨塞满了肠胃。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却把一对夫妻拆开在两处。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里,一声接着一声长长地叹气。

(夫人说)套上车儿,我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一起回来。(夫人下场)(张生和长老辞别)(长老说)你这一走我没有别的话要说,我准备买科举后的录取名册看,你结婚酒的.茶饭还少不得我的。先生当心,一路上多保重!从今往后我无心诵习佛经,专听你高中状元的捷报。(长老下场)(莺茑唱)

【四边静】一会儿送别的筵席已经结束,我的车往东,张生的马儿向西,两情依依难别离,夕阳的余辉照在绿色的山岗上。不知他今晚住在哪里?即使在梦中也难寻觅。

(莺莺说)张生,这一去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地回来。(张生说)我这一去一定不费力地考取一个状元。正是“青天有路终会到,金榜无名誓不回。”(莺莺说)你这一次赴考我没有什么相送,吟诗一首,为你送行:“抛弃我的人现在何处?想当初对我那么亲热。(为防止恶意采集,请点击打开查看本文后半部分)

亭送别

王实甫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 、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旦唱)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旦唱)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h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jj惶惶的寄。

(做到科)(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旦唱)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旦唱)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科)(旦唱)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唱)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夫人云)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下)(旦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末云)有甚言语嘱付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

[翻译]

(夫人、长老上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我和长老先行动身来到了长亭,只是还没见张生和小姐到来。(莺莺、张生、红娘一同上场)(莺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本就是使离别的人伤感,何况又碰上这深秋季节,多么烦恼人呀!“悲欢离合都在这一杯酒,从此就要各分东西相隔万里。”

【正宫】【端正好】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红了?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太迟,怨离别得太快。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恨不能使疏林一直挂住那斜阳。张生的马慢慢地走 我和车紧紧地跟随,刚刚结束了相思之苦,却又早开始了别离之愁。听他说“要走了”,人顿时消瘦下来;远远地望见十里长亭,人更消瘦了:这离愁别恨有谁能理解?

(红娘说)姐姐今天怎么不打扮?(莺莺说)你哪里知道我的心里呵!(莺莺唱)

【叨叨令】看见准备着离去的车和马,不由得我难过生气;还有什么心情去插花儿、贴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妩媚;准备好被子、枕头,只要昏昏沉沉地闷睡,从今后,那衫儿、袖儿,只会揩满流不断的泪。怎么不愁煞人呀?怎么不愁煞人呀?从今往后,张生你要书信给我赶紧寄。

(到达长亭,拜见夫人)(夫人说)张生跟长老坐,小姐这边坐,红娘拿酒来。张生,你也上前来,都是自家的亲眷,不要回避。我今天把莺莺许配给了你,到了京城后不要辱没了我孩儿,努力争取一个状元回来。(张生说)小生我托夫人洪福,凭着胸中的才气,把考个功名看得就像拾根小草一样。(长老说)夫人的见识不会错,张生不是个落后的人。(斟酒后,坐下)(莺莺长叹)

【脱布衫】西风吹来,黄叶乱飞,染上了寒霜之后的枯草满地都是。酒席上斜偏着身子坐的张生,紧锁着愁眉,没精打采,呆呆发愣。

【小梁州】我看见他强忍着泪水而不敢任其流出,恐怕被人发觉;猛然间又看见他把头低下,长长地吁气,假装着整理着自己素色的绸衣。

【幺篇】虽然久后终成美好姻缘,无奈眼前这个时候,怎么不让人伤心悲泣!心意好象痴迷,心情如同醉酒,从昨夜到今天,细腰儿更加瘦减。

(夫人说)小姐斟酒!(红娘递酒壶,莺莺端着酒杯长吁叹,说)请喝酒!

【上小楼】团圆欢聚没多久,离情别绪相跟而来。想着我前天晚上私下订情,昨天晚上结为夫妻,今日却要分开。

我深切休会了这几天相思的滋味,却原来比别离的愁苦还要深十倍。

【幺篇】青春年少呵,把别离看得很轻,情意淡薄呵,容易遗弃对方。全不想过去腿儿相挨,脸儿相依,手儿相携的情形与甜蜜。你给我崔相国家做女婿,算得上妻荣夫贵,只求像并蒂莲似的永不分离,远胜过状元及第。

(夫人说)红娘倒酒吧!(红娘倒酒)(莺莺唱)

【满庭芳】斟酒上菜太快,相对片刻,马上又要分离。如果不是酒席上母子间需要回避,真想和他叙叙夫妻之情。虽然只能相守得一时半会儿,也算是我们夫妻同桌共食了。眼里空留着深意,回想起其中的波折,差一点化成望夫石。

(红娘说)姐姐不曾吃过早饭,就喝一口汤吧。(莺莺说)红娘,什么汤儿咽得下去呢!

【快活三】拿来的酒和食,吃着就象土和泥。假若就是真的土和泥,也有些土的气息,泥的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的美酒,清淡得如同水一样,这里边多半是相思的泪水。眼面前的茶饭难道不想吃,只是愁恨塞满了肠胃。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却把一对夫妻拆开在两处。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里,一声接着一声长长地叹气。

(夫人说)套上车儿,我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一起回来。(夫人下场)(张生和长老辞别)(长老说)你这一走我没有别的话要说,我准备买科举后的录取名册看,你结婚酒的茶饭还少不得我的。先生当心,一路上多保重!从今往后我无心诵习佛经,专听你高中状元的捷报。(长老下场)(莺茑唱)

【四边静】一会儿送别的筵席已经结束,我的车往东,张生的马儿向西,两情依依难别离,夕阳的余辉照在绿色的山岗上。不知他今晚住在哪里?即使在梦中也难寻觅。

(莺莺说)张生,这一去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地回来。(张生说)我这一去一定不费力地考取一个状元。正是“青天有路终会到,金榜无名誓不回。”(莺莺说)你这一次赴考我没有什么相送,吟诗一首,为你送行:“抛弃我的人现在何处?想当初对我那么亲热。

【耍孩儿】湿淋淋的衣袖上沾满眼泪,比白居易的青衫更湿。伯劳鸟向东飞去燕子向西飞,还没有启程倒先问归期。虽然眼前人要远别千里,姑且先干了面前的这一杯酒。没有喝酒心却先醉,眼里流血,内心如同死灰。

【五煞】到京城望你适应水土,及时赶路,节制饮食,顺应时节,保重自己的身体。荒村野店应早点休息,风霜雨雪天气应起得迟!在秋风中远行,身体最难调护,也就最要照顾好自己。

【四煞】这忧愁向谁去诉说?想思之苦只有自己心里明白,老天爷不管人是否憔悴。相思的泪水使九曲黄河都泛滥起来,怨恨能将华岳三峰都压低。到黄昏独自闷倚西楼,只见那夕阳古道,依依杨柳,千里长堤。

【三煞】笑嘻嘻一道来,哭啼啼独自回。回家后若是入罗帏,昨夜绣花被里又香又暖春意迷人,今夜里绣被冰冷难成梦。留恋你不为别的,只是见你攀鞍上马,忍不住泪水横流,紧锁眉头。

(张生说)有什么话要嘱咐我吗?(莺莺唱)

【二煞】你不要担心“有文才而没有福气”,我只怕你“撇下前妻再娶妻”。你不要“一去就杳无音讯”!我这里有信经常寄给你,你千万不要“考不中就坚决不回来”。这一点你必须记住:如果遇上那他乡女子,不要像在这里似的逗留迷恋。

(张生说)还有谁能比得上小姐?我又怎么会产生这种念头。(莺莺唱)

【一煞】青山阻隔我送行,疏林挡住我目光,淡淡炊烟和那傍晚的雾气相互掩映。残阳斜照的古道没有人声,秋风吹过庄稼传来马的嘶鸣。我为什么懒得上车呢,来的时候多么急切,别离独回却又多么迟缓?

(红娘说)夫人回去好一会儿了,姐姐,咱们回家去!(莺莺唱)

【收尾】四周群山中,一马远去残阳里。整个人间的烦恼都填在我胸中,估量这样大的小车子怎么能载得起呢?

(莺莺、红娘下场)(张生说)仆童趁早赶一路程,早些找个住处。泪水随着流水更加多了,忧愁追逐着野云四处飘飞。(张生下

作者邮箱: 751665161@qq.com

长亭送别翻译 第2篇

满肠的苦闷不知与谁诉说?忽而,北燕们划过边际,收回思绪,忙于寻觅归宿的它们,留下孤寂的踪影,终让燕儿送去满怀的思念,独将隐痛抑心间。远处的霜叶垂头低眉,抖动身子,忍不住轻轻地啜泣着。迷人醉,寄人愁,那堪寂寞回首?独守窗儿凝泪,苦海的等待竟是这般无奈,万伤人。小学生作文网t262

万般只为与君逢,惟愿与子偕终老。谁知

 

《长亭送别》课堂实录及点评 第3篇

师:前天我的学生为我送行的时候说:“王老师, 我们想送你一株四叶草, 可是在操场上找了很久都没找到。”我说:“谢谢, 你们的四叶草我已经收到了。”今天, 我捧出心中的四叶草送给大家, 愿幸福与幸运永远与你们相伴。

南朝诗人江淹在他的《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朋友之间的离别就已令人神伤。“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恋人之间的离别更是催人泪下。那么, “昨夜成亲, 今日别离”的新婚夫妻之间, 他们的离别, 又该是怎样的痛断肝肠呢?让我们走进《西厢记》, 赶往十里长亭, 去感受莺莺那无边无际的离愁别恨吧!

点评:没有收到四叶草, 却收获了一份真情。由自己的亲身经历 (师生分别) 过渡到古诗文中的送别之情, 聚焦离情, 贴近文本, 导入自然而巧妙。

二.离愁别恨的绝唱

师:《长亭送别》被誉为“离愁别恨的绝唱”, 大家看教材, 在这19支曲词中, 哪一支可称为绝唱中的绝唱?

生:[端正好]。

师:对, 这是一个精美的凤头, 还有一条响亮的豹尾, 那就是———[收尾], 在中间离愁别恨的“恨”字反复出现, 大家找找看, 哪几支曲词写到了“恨”字?

生:[滚绣球][朝天子][四煞]。

师:请大家在这五支曲词前面打钩。虽然19支曲词支支含恨, 但今天, 我们仅以这五支为例, 来解读“离愁别恨的绝唱”。

点评:19支曲词, 只选5支, 这是典型的点式教学, 整体把握, 精选典型, 教会方法, 留下空间, 窥一斑而知全豹, 以有限而求无限。倘若面面俱到就有可能蜻蜓点水以致面面不到。

三.范读和自由诵读

师:首先, 老师朗读一遍, 同学们注意听老师对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师配乐配画面诵读五支曲词)

师:读王实甫曲词, 满口余香。下面, 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五支曲词, 把自己想象成莺莺, 读出离愁别恨的味道来。

(生自由诵读)

点评:提请注意———教师示范———自由朗读, 特别强调走进角色, 体验情感。指导如何听, 教会怎样读, 这就是有效指导。

四.读[端正好]并鉴赏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端正好]。

一生主动起来读文本。

师:读得真好, 为什么语速这么慢呢?下面, 请按照屏幕上的节奏和重音齐读[端正好]。 (生读)

师:清代学者金圣叹说, [端正好]是绝妙好词, 我们不妨来品一品。

“碧云天, 黄花地”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 黄叶地”, 这里的“黄花”和“黄叶”能不能交换位置?大家思考一下。

点评:这一问, 问得具体, 具有很强的动作性, 它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体现出语文的学科特点。一字之别, 而情味迥异, 一花一叶总关情呐。从下面的回答来看,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生:不能交换, 黄花比黄叶更有美感, 更富有诗情画意。

生:有个电视剧叫“幸福像花儿一样”, 我想“黄花”可以表现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像花儿一样美丽。另外, 黄花是菊花, 能傲风霜, 可以象征两人的爱情坚贞不渝。

师:说得真好!你见过写黄花的诗词吗?

生:见过。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生:还有“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师:可见, “黄花”常用来表现一个女子因离别而憔悴忧伤。那《苏幕遮》为什么要用“黄叶”呢?

生:《苏幕遮》要表现的是游子的乡愁。而“黄叶”飘零就像是游子在漂泊。

生:落叶归根, 象征着游子对家的依恋。

师:是啊!“黄叶”表现了游子漂泊的孤苦和归家的渴望。由此看来, 景物的选择要以什么为依据?

生:感情。

师:清代学者王国维怎么说的?

生:一切景语皆情语。

点评:“黄叶”、“黄花”这两个意象有何不同, 经过引申拓展, 比较分析, 学生很轻松很清晰地掌握了, 教师的视野开阔, 教学资源丰富。这里运用了溯源比较法。另外, 教师引导转换很自然, 点拨点评也很精到。

师:你知道的真多。王实甫改一个字, 就成就了自己的千古绝唱, 我王静改三个字看看如何, “晓来谁滴霜叶红, 总是离人泪”, 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 改得一点韵味也没有。原来的“醉”、“泪”是押韵的。

生:霜林的范围比霜叶大得多。离人的眼泪把整个树林都染红了, 而不仅仅是染红了一片树叶, 这强调了眼泪的多。

师: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离情之浓, 离愁之深。

生:“醉”字不仅有“红”的意思, 而且把霜林拟人化了, 好像霜林也被这对有情人感动得一塌糊涂。

师:你的感觉很到位。

生:“染”字比“滴”字更形象, 更有美感。

师:那是因为“染”出来的颜色更鲜亮, 更均匀。

生:“染”字表现了颜色的动态变化过程, 而“滴”字没这效果。

师:而且“滴”也没这么快的速度, 一夜之间枫林变色, 多神奇啊!另外, 从造字法上看, “染”是个会意字, 把植物中提取的染料放进水中, 再把白色的布帛放进去反复多次浸泡, 使颜色牢固。所以, “染”字有浸泡、浸透之意。漫山遍野的枫树林浸泡在离人的血泪之中, 那是多么浓重的悲哀啊!

看来, 王实甫写[端正好]用了两大法宝, 一是情景交融, 一是化用诗词。下面, 我们用这两大法宝来品读最后一支曲词[收尾]。

点评:先改文句, 再比较分析, 孰优孰劣, 一品得之。这是鉴赏语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也是提高语感能力的有效方式。这里着重比较品味“滴”与“染”、“霜林”与“霜叶”、“醉”与“红”这三组词语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很有语文味。学生字斟句酌, 思维活跃而灵动, 教师的适时补充并归纳, 简洁而有条理。这里运用了改写比较法。

五.品读[收尾]

师:请齐读[收尾] (生齐读)

师:请把“四围山色中, 一鞭残照里”这句话改写成情景交融的句子, 来表现莺莺送别张生之后的内心感受。注意用这样的格式:四周的山峦笼罩在暮色之中, 那苍茫的烟霭就像 () 。看到张生的马鞭打在马身上, 莺莺感觉 () , 那西天的残阳, 就是 () 。

生:四周的山峦笼罩在暮色之中, 那苍茫的烟霭就像莺莺那灰色的心情, 看到张生的马鞭打在马身上, 莺莺感觉疼在自己心上, 那西天的残阳, 就是莺莺那颗破碎的心。

师:暮霭沉沉就像灰色心情, 残阳就像破碎的心, 很形象!谁还有别的创意?

生:四周的山峦笼罩在暮色之中, 那苍茫的烟霭就像莺莺离别的忧伤, 看到张生的马鞭打在马身上, 莺莺感觉像打在自己心上, 那西天的残阳, 就是莺莺的心在滴血。

师:残阳如血!不过“滴”字不好。没气势。换一个试试!

生:流血。

师:俗了。

生:淌血。

师:好。西天的残阳, 就是莺莺的心在“淌”血, 那是何等深广的伤痛啊!谁还有别的想法?

点评:让学生来改写诗句,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语感。从滴血, 到流血, 直至淌血, 在教师的追问下, 学生越改越好。这是采用想象再造法, 生生交流其实就是学生教学生, 一经比较, 就可以品味出谁的想象更生动, 谁的语言更有表现力。

生:四周的山峦笼罩在暮色之中, 那苍茫的烟霭就像莺莺对未来的无限担忧, 看到张生的马鞭打在马身上, 莺莺感觉像打在自己心上, 那西天的残阳, 就是莺莺那颗焦灼的心。

师:真好!对于残阳, 同学有的从形状上比, 有的从颜色上比, 还有的从温度上比, 都把握住了莺莺的情感。那苍茫的烟霭除了像莺莺的愁绪, 还可以像莺莺那无法掌控的命运, 像莺莺和张生那前途未卜的爱情。下面思考另一个问题:[收尾]中有化用诗词的句子吗?

点评:三名学生的回答, 一句话概括点评, 从形状、颜色、温度点出了他们的思考的侧重点和思维的方法, 体现出教师高屋建瓴般的概括能力。

生:有。“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化用了李清照《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师:他们写愁妙在哪里?

生:他们都把无形的愁写得有了重量, 表现了愁之多。

师:这叫化虚为实, 赋予离愁以重量, 突出了离愁的浓重。有谁愿意把[收尾]朗读一遍?

(生读)

六.讨论学习[滚绣球][朝天子][四煞]

师:三支直接写“恨”的曲词, 我们用分组讨论的方法来学习, 一二排的同学负责[滚绣球], 三四排的同学负责[朝天子], 后面的同学负责[四煞], 要求: (1) 诵读本组讨论的曲词。 (2) 从中选一句, 说说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为什么? (3) 在本组讨论的曲词中, 莺莺“恨”什么?三个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出色。

(生诵读, 讨论)

点评:如果说上面是师生合作的话, 那么这里主要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便于建立学习模型 (把握学习途径, 掌握学习内容) , 分组学习便于运用所学方法, 展开思维碰撞, 学会分享。注意从这里体会合作学习的要领:目标明确, 内容具体, 充分激发其活动兴趣。

师:下面一组同学来交流一下[滚绣球]。先请代表来朗读一遍。

(生读)

生:“听得道一声去也, 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 减了玉肌。”这句话重读“松”和“减”, 因为这两个字夸张地写出了莺莺舍不得分离的痛苦和她身心所遭受的巨大折磨。这支曲词中, 莺莺恨的是相见得迟、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疏林挂不住斜晖。

师:简单的说, 莺莺恨的是什么?

生:恨离别来得太快。

师:很好。“松了金钏”、“减了玉肌”这就叫“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处的莺莺, 就像一枝在秋风中摇落的黄花。

点评:学生交流, 其实就是学生教学生, 那么教师的追问 (简单的说, 莺莺恨的是什么?) 就是让他表述清晰, 或者突出重点, 这就促成了学生的积极思考, 让学生学会精练表达。

师:下面请二组代表来朗读[朝天子]。

(生读)

生:我觉得“蜗角虚名, 蝇头微利”要重读, 它表现了崔莺莺对功名利禄的极度蔑视, 表明她只看重爱情, 不看重名利。所以, 这支曲词中, 莺莺恨的是功名利禄。

师:莺莺, 你好!请问, 你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怎样的?

点评:不叫某某同学, 而称呼为莺莺, 促使她走进角色的心理情感世界, 显得幽默诙谐, 这就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又追问她的爱情观, 引发其思考。

生: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师:如果莺莺真这么想, 那她就不用难过了。

生:哦!是“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点评: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后, 并没有简单否定, 而是及时引申, 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 一下子点醒了学生, 让其自我修正。点出矛盾, 点醒学生, 可见语文教师的点评功夫该有多么重要啊!

师:好。简单, 纯粹, 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宁做野中之双凫, 不做云间之别鹤”。此处的莺莺, 就像一枝在山野间怒放的黄花, 清雅高洁, 淡泊名利。

师:现在请三组代表朗读[四煞]。

(生读)

生:我觉得“到晚来闷把西楼倚”的“闷”字应该重读, 因为它表现了莺莺思念张生、百无聊赖的愁闷心情。还有“衰柳长堤”的“衰”、“长”也要重读, “衰”字表面上写柳树衰败, 其实是写自己容颜一天天衰老, “长”字表面上写河堤很长, 其实是写自己漫长的等待。这里, 莺莺恨的是相思之苦。

师:莺莺为什么要独倚西楼呢?

生:为了看张生回来没有。

师:过尽千帆皆不是——

生: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师:她还可能在等什么?

生:等邮差送来张生的书信。

师:云中谁寄锦书来——

生: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师:此处的莺莺, 更像一枝在雨中哭泣的黄花,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点评:这里教师巧设疑问, 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 联系古诗词, 拓展教学空间, 从而达到体验主人公的情感这一目的。

解析三支曲词, 从重读这个角度切入, 直击人物的情感, 让学生明白重读与情感的关系, 显得巧妙而便于操作。

七.总结

《长亭送别》作为“离愁别恨的绝唱”, 用了两种抒情方法, 一是情景交融, 一是直抒胸臆。莺莺的三恨, 分别是恨离别、恨功名、恨相思。

点评:总结学生交流成果, 以精到的语言来概括, 留给学生以整体的印象。

八.背诵[端正好]

王实甫用花间美人般典雅的曲词为我们塑造了花间美人崔莺莺的形象, 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一段花间美人般动人的爱情传奇。最后, 让我们在弘一大师《送别》的音乐中齐声背诵[端正好], 用声音传达心底的感动吧!

点评:学生在具体且饶有兴味地感知文本的基础上, 也自然产生背诵的欲望。优美的音乐与优美的曲词相映成趣, 师生共同享受了一次美的盛宴。

总评:这是一堂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第24届年会教学大赛一等奖的课堂实录。课堂渗透了新课程的理念, 师生互动、合作对话既频繁, 又有效。这堂课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聚焦离愁别绪, 精选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教学目的统率教学内容, 内容的选择又凸现对全文的整体把握, 体现出选择的智慧。同时又激发学生的联想, 善于引导学生联系所学古典诗文, 讲一篇连一片, 前后勾连, 左右逢源, 这样就拓展了教学空间, 起到了强化认识、深化理解的作用, 让语文课上得极为厚实。二是巧设教学切口, 品评文本语言。本课的重点是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及抒情方法, 而教学的突破口却是从品味语言开始的, 如“黄花”与“黄叶”的比较, 教者本人的改句与原文的差别 (重点是品评“滴”与“染”、“霜林”与“霜叶”、“醉”与“红”的细微差别) , 这样就把教学落到了实处。学生合作学习的三支曲词, 又另辟蹊径, 从重读入手, 解析方法显得灵活多样。三是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教法显得灵活多变。师生合作,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 完成第一支和最后一支曲词的赏析, 接着生生合作, 在提出学习要求的前提下, 放手让他们自主合作完成中间三支曲词的鉴赏, 最后师生在背景音乐中饶有兴致地背诵精彩曲词。单是品味语言, 就采用了朗读法与语义分析法。前者以确定重读方式推进, 后者又分别采用了溯源比较法 (将文本化用句与原句比较) 、改写比较法 (文本句子与教师改写句子比较) 、想象再造法 (比较学生根据原文而创造的句子) 等等方法。

《长亭送别》 第4篇

【关键词】《长亭送别》;离愁;别恨

《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是《西厢记》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之一。在这折戏中,莺莺、红娘、老夫人等到十里长亭为“上朝取应”的书生张生饯行,通过十九支由莺莺主唱的曲词,展现了一幅凄美动人的别离图,刻画了在送别时莺莺柔肠百结的心绪。她身为相国的女儿,为了自身的爱情幸福曾做出了不懈的抗争,刚刚获得片刻的欢愉转眼又要分别。莺莺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痛苦——“此恨谁知?”这悲苦的滋味全融入一个“恨”字中。

一、“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头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一曲“长亭送别”几乎可以视为“一首动人心魄的抒情长诗”,借以景物描写来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其笔下的景语无不可视为情语”,能够“准确而生动地揭示戏剧主人公隐秘奥妙的内心世界”,其情景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浑然天成。

莺莺前往十里长亭送张生。一路上,她眼见到蓝天白云、满地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这些暮秋时节的景致,怎有心思去消受呢?一句“西风”凄紧,点染出萧瑟寥落的寒意,生动衬托出莺莺为“离人伤感”而产生的无法排遣的忧郁心情。这离愁别恨溢满心头,化作“离人泪”,在清秋之晨滴滴染醉了“霜林”。以“染”至“醉”,形象地传出了莺莺内心曲折而深沉的悲愁之情。作者又捕捉来“柳丝”“疏林”与“斜晖”,有意地将人物的主观之情寄寓于这些别具特色的客观之物。“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迭经波折的相思才告结束,身不由己的离别又将开始!此时,只希望马儿慢走,车儿紧随,两人多呆一会儿。无怪乎金圣叹说:“此真小儿女又稚小,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

二、“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长亭离宴,莺莺眼里又是“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这是离愁别绪在心里进一步的郁结。情景寂寥,心情凄苦。这岂不生“恨”意吗?

酒席上,莺莺看到张生“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他阁泪汪汪不敢垂”“长吁气,推整素罗衣”一幅失魂落魄的模样时,心里万般怜惜和痛苦。只因老夫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的宗旨,使他们“昨夜成亲,今日别离”。这一切又怎不令她生“恨”呢?

一曲“上小楼”更是耐人寻味。“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痛苦的别情已使自己“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牵肠挂肚的相思,使自己“眼底空留意”,更甚者“险化望夫石”。

而眼前“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分离”,她多么盼着与张生二人一起“举案齐眉”“共桌而食”。可是母子当面,又怎能亲亲耳语,相依相偎?心里的煎熬使得酒食似土泥,玉醅化作相思泪。莺莺哪里还有心思吃茶饭呢?“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这“肠胃”都让辛酸与苦恨填塞满了。黯然销魂者,唯“恨”而已。

三、“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是夸张兼比喻。它把莺莺的离别之情推向最高峰,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莺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愁极恨绝呢?

“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在老夫人和长老相继离去后,莺莺面对即将赴考的张生,百感交集,肝肠痛断。

这是因为在她心目中,“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公开地表明了“莲开并蒂”比“状元及第”好得多。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临别时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同时,她也有深深的忧虑,明确地告诉张生“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这饱含着对张生的期许和相思。“停妻再娶妻”,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是有现实基础的。张生一句“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更加重了莺莺的“心病”。这“心病”,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只限于“儿女情长”。她对爱情的执著和对礼教的反抗在她的离愁别恨中闪耀。

“晚来闷把西楼倚”,眼见得这“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两幅图景叠加成了“倚楼远眺望人归,惟见夕阳古道不见人”的寂寥凄苦的场景。此景虽是莺莺“虚拟”的,但也正是日后可能的实景。接下来“三煞”中“归家若到罗帷里,……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亦复如此。可“这忧愁诉与谁”?

四、“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张生远去,莺莺独留,人远山遥,含情凝望:青山起伏、疏林掩映、淡烟四起、暮霭沉沉、夕阳冉冉西下、古道寂寥荒凉、禾黍离离、秋风习习、凄切的马嘶……这一幅秋阳夕照图瑰丽而苍茫。莺莺极目寻找张生远去的影像,偶见征马在残阳里闪现,随即隐没在群山暮霭之中。她的心里又是怎样的苦楚呢?景随人远,情随恨长。

“天地间最动人归思者,莫如山色,而最慰人悬望者,莫如残照。何别?天涯游子,触景增怀。对青山之无恙,久客而悲他乡,睹落日之无多,长策而归故里。人情往往然也,未有伤心特甚如今日也。”(陈维崧《才子西厢醉心篇》)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来时甚急,去后何迟?”只因“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烦恼”郁结在莺莺的心中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这遍人间的离愁别恨啊,小小车儿怎能载得动?这恰如“春愁离恨重于山,不信马儿驮得动”(宋人石孝友《玉楼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的《武陵春》),可见“愁恨”是车、马、船所不能承受的。让这深重的愁恨,由莺莺一人来扛。这只能是一种“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的痛苦折磨。

所以,“作者将艺术触角伸展到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的莺莺的心灵深处,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交织着对‘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的亲人的百般依恋,对即将来临的‘南北东西万里程的别离的无限悲戚,对逼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强拆鸳鸯在两下里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对当时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爱情悲剧的不尽忧虑。同时,也深刻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这一复杂心理内涵的纯净的灵魂美。莺莺在送别张生时的依恋、痛苦、怨恨、忧虑,都是与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她对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在她看来,‘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所追求的是纯真专一、天长地久的爱情幸福,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总之,作者不仅写出了人物心灵中颤动着的爱情旋律,而且写出了激荡着巨大情感潮汐的人物心灵。”(蒋星煜主编《元曲鉴赏辞典》)

长亭送别古诗教案 第5篇

了解元杂剧中戏剧角色和戏曲吟唱道白手法的运用

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过程与方法:

诵读诗文,理清情节,分析剧中人物形象,体会诗文的主旨

品味本剧多用修辞融古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而富于文采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主题,领悟剧中矛盾冲突和莺莺性格中的叛逆精神

欣赏优美曲词,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大概都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吧。为什么这部影片能够风靡全球,深深地打动无数人的心呢?它讲述的只是贵族少女罗丝和穷画家杰克的爱情故事,但是它演绎出的却是一种人性的美,一种无私的爱。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元代杂剧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最精彩的一折戏《长亭送别》,感受主人公美好无私的爱。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3、重点赏析课文第一、二部分

三、检查预习情况

玉骢金钏靥芥醅

四、师生共同研讨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要求学生浏览课文,用四个小标题概括画面内容,理清情节线索。

板书: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2、重点赏析课文部分段落

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运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名言来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别”的心情,从而较好地把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及熔古典诗词入曲的特点。

v一w阅读第一部分

赏析[端正好]

(1)全体学生朗诵[端正好]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提问: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征?艺术效果如何?“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醉”这三句中,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好?有何艺术效果?这支曲子在整折戏中有何作用?

明确:景碧云天(烘托气氛)黄花地(诗情画意)

西风紧北雁南飞(化用诗词加深意境)霜林染醉(促人想象)

情痛(愁苦)

赏析[滚绣球]

(1)全体学生朗诵[滚绣球]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提问:这支曲子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

柳丝玉骢疏林斜晖马儿车儿借景抒情离情难舍

松了金钏减了玉肌夸张身心憔悴怨恨

提问:请找出第一部分中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语句来,并说出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

例如:

“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渲染莺莺内心怅惘、眷恋、失意。)

赏析[滚绣球]

(1)指名学生朗诵[叨叨念]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提问:【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

明确:排比、反复手法;五个叠词;排比、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v二w研习第二部分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问题:

v1w从夫人的说话来看,她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贪图富贵权势的势利的贵族。

v2w[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

提示: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v3w“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

提示: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

v4w“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

v5w[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

v6w“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一句化用的是谁的诗句?

提示:范仲淹《苏幕遮》: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v7w“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

提示:语出苏轼《满庭芳》词。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

五、小结:

《长亭送别》一折戏,不仅在于它反映了女主人公勇敢、大胆地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动人们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六、布置作业

背诵[端正好]、[滚绣球]

完成学习与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阅读第三、四部分

2、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3、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情况

指明学生背诵[端正好]、[滚绣球]

二、重点阅读第三部分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

2.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

提示:“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

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

3.[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提示: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叮万嘱,真情自现。

4.[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三个典故,见课本。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

三、重点阅读第四部分

v一w指明学生朗读[一煞]

v二w让学生快速阅读文本,思考下列问题

1、[一煞]中再写环境,其作用是否与开头[端正好]所写相同?

提示:稍有不同,[端正好]先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然后用两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这里是表现崔莺莺目送张生远去时那种凄怆悲苦的眷恋之情。以人物所见之物,写内心深藏之情。

2、[收尾]中写‘残照’其含义是什么?

提示:以“残照”表现内心的怅惘失意之情。

3、最后“惜别目送”部分,哪个字能够概括莺莺当时的眷恋和失意?

明确:念(眷恋,失意)

四、分析莺莺这个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及时代局限性

莺莺的倔强与叛逆的行为表现了她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窥见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痛苦,所以让人无限同情;她的倔强与叛逆让人无限佩服。

五、课堂小结

《长亭送别》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它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动人心弦的离情歌。所以,这样的好作品如果不去看,不多读,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六、布置作业:

1、以“送别”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2、体验美感,进行美的享受,背诵文中较多的曲词

附板书设计:

长亭送别(元)王实甫(《西厢记》节选)

主要情节: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感情变化:痛――――――恨――――――怕――――――念

崔莺莺:轻功名重爱情叛逆倔强

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霜林染醉

交融(烘托气氛诗情画意化用诗词加深意境促人想象)

情:痛(愁苦,怨恨)

改写长亭送别 第6篇

天边的云,随风飘,黄花任风摇。满地凋零无人晓,铺满离别道。西风紧吹,黄叶紧随,北雁南飞何时归?谁将霜林染醉?时光流水一去不回,离人落下悲愁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寺前相遇浅谈,只叹相见恨晚,今日君又匆匆归去应试,只留下孤单的人儿独自哀怨。柔柳低垂,难唤马儿回,夕阳西坠,疏林难挂住斜晖。鸟儿欢快的飞,鱼儿在水中来来回回,却从不理会流年似水。马儿呀马儿,你慢慢地前行,为何你不留恋余晖抚过的风景,哎,你又怎知道我心中的不舍之情。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得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眉;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h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jj惶惶的寄。

《长亭送别》教案设计 第7篇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3.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4.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把握、鉴赏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课时安排2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要求学生疏理剧情,并重点赏读这出戏开头的三支曲词和结尾处《一煞》、《收尾》两支曲词,体会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第二课时,重点赏读自《脱布衫》至《二煞》共十四支曲词,体会曲词中反映的莺莺心理活动,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西厢记》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同学们是从什么时候起知道这部作品的?读过那些与《西厢记》有关的书,是否观赏过相关的影视戏曲作品?

(学生可自由作答,能引入课文学习的正题即可。)

二、简介《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这在元杂剧中是颇为少见的。全剧剧情,可参看课本题解)也是全剧最为脍灸人口听精彩片断之一。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但接下来便是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并说考不取功名便“休来见我”,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三、疏理剧情:

《长亭送别》写莺莺、红娘、老夫人到十里长亭送别上京赶考的张生,莺莺是最重要的剧中人,经过的时间线索。度依据送,把课文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叨叨令”结束}:赴长亭途中

第二部分{承上至“四边静”之前}:长亭别宴

第三部分{承上至“小生又生些念”}:临别叮咛

第四部分{“一煞”至此折剧终}:长亭别后

四、赏读曲词《端正好》。全曲共六句二十五字,可要求学生先背诵,后作赏析。提问:这支曲子在修辞上有什么特点?是怎样渲染出剧中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的?

明确:曲子句子式既整饬又参差错落,前3个三字句构成对偶、排比。后又各有一个四字句、七字句和五字句。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明送别的季节,以景衬情。后二句用设问手法,说是“离人泪”“染霜林醉”,一“染”一“醉”,下得极度有分量。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五、与《端正好》对比,赏读剧本末尾的《一煞》、《收尾》。

提问:和《端正好》一样,《一煞》和《收尾》也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王季思教授评点这两支曲子说:“末二曲写张生去后莺莺的怅望情景,景中有人、有情,虚情实写,正语反诘,俱臻妙境。”试说说你对这段评语的理解。

明确:“虚情实写”,就是寓情于景,借生动的景物来传情。这两支曲子写夕阳残照、青山疏林、淡烟暮霭、秋风马嘶,我们仿佛看到莺莺满怀凄楚,怅然痴立,目送张生转山坡、出疏林,“离愁渐远渐无穷”,此时的满目秋景,都是莺莺悲凉心境的外化。《收尾》的末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便是“正语反诘”,即用反问句抒写心境。比之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正面直说,更显得激越真切。

六、与以上三支曲子对比,赏读《滚绣球》和《叨叨令》。

提问:这两支曲子主要写什么?有人说,只有《端正好》、《一煞》和《煞尾》这样的曲词,才可以称为“绝纱好辞”,《滚绣球》与《叨叨令》便相形见绌,你的看法怎样?

明确:《滚绣球》仍是莺莺的内心独白,借去长亭途中的景物,从正面刻画莺莺与张生难以离舍的复杂内心世界。《叨叨令》由红娘的问话引发,叙说动身前无心打扮的原因,设想今后孤凄的生活情景。

关于曲词的评价:《端正好》、《一煞》等化用唐诗宋词精美语句固然堪称“绝妙好辞”,而《滚绣球》、《叨叨令》亦各有特色。这两支曲子使用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得也很生动真切,同时,又更多地融口语入曲,语言通俗,才能使演员宜于演唱,听众容易接受,雅俗共赏。《叨叨令》多用叠词、衬字,更能体现口语化的音韵美。有时委婉含蓄,有时尽情倾泻,两种曲子风格各异而能统一,正是王实甫才具超群之处,不必硬性分出高下。

七、总结

本课时我们只重点赏读了五支曲子,对课文华美曲雅、富于文采的语言已多有领会。王实甫是酿造气氛、描摹环境的圣手,他描绘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有使人感泣的魅力;他又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曲词艳丽曲雅,又自然流利,毫不矫揉造作。下一课时,我们将时一步赏读共余曲词。

八、布置作业

1.复习已讲析、讨论的五支曲子,进上步作吟诵体味。

2.诵读自《脱布衫》和《二煞》等十四支曲子,体会其中反映出的莺莺的心理活动与思想性格。

板书设计

剧情分析曲词赏读

(《端正好》至《叨叨令》)送别途中《端正好》:浓色重彩以景写情

(《脱布衫》至《朝天子》)长亭别宴《滚绣球》:借景抒情哀婉动人

(《四边静》至《二煞》)临别叮咛《叨叨令》:口语入曲通俗真切

(《一煞》至《收尾》)长亭别后《一煞》、《收尾》:虚情实写正语反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与课文一、四部分不同,二、三部分都是写莺莺、张生在长亭别宴上的表现。张生赶考,莺莺送别,表现了二人之间的真挚爱情,更反映出莺莺的痛苦心情和叛逆性格。对此,应通过曲词的赏析,用心体会。

二、学生吟诵、赏读曲词,教师作适当解说。

三、进行课堂讨论。

1.讨论一:自《脱布衫》至《二煞》的十四支曲子,并未脱离长亭送别的具体情境,也仍旧体现了情景交融的特点。哪些曲词体现了这一特点?

明确:在叙事抒情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如《脱布衫》的“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蓑草萋迷”,把整个离宴用萧条气氛笼罩起来,使秋境与离情统一。又如《四煞》的“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黄河与西岳华山,也被用来作离愁别恨的陪衬。还有《四边静》的“两意俳徊,落日山横翠”,把席残人散,两人相别的人物活动包容在苍山落照的秋境之中,气象阔大,使人如在画里,历历在目。

2.讨论二:莺莺是重爱情轻功名的,具有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哪些曲词中体现了这一点?

明确:在莺莺心目中,金榜题名,并不是爱情的前提与基础。如在《朝天子》中,她称上朝应考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在《二煞》中说“你休忧文齐福不齐”“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在《幺篇》中说“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之及第”。这些言语,与老夫人汲汲于功名的态度形式鲜明对比,是莺莺叛逆性格的体现。)

3.讨论三:虽然张生一再表白自己不会再在异乡拈花惹草,但莺莺却总担心他“停妻再取妻”,故而一再试探、叮咛,莺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

明确: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妇女地位低下,始乱终弃的事是屡见不鲜的。实际上,作为《西厢记》故事雏形的《会真记》(唐元稹作)和《莺莺歌》(唐李绅作),都将张生描写为始乱终弃的薄情文人。莺莺的离愁别恨,固然反映她对爱情的执著,同时也是她对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只是单纯的儿女情长。

4.讨论四:课文二、三部分的十四支曲子中,细节生动,描摹逼真处甚多,试举你最喜欢的曲子作说明。

此题无统一答案,可由学生自由发挥。如《满庭芳》、《快活》、《朝天子》的细节描写,《耍孩儿》、《四煞》的夸张对比等,都很突出。

四、总结、扩展

《西厢记》既有曲折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又有美曲雅的语言,称它能代表元杂剧的最高成就,绝非过誉之词。而且,不仅《红楼梦》的中宝、黛爱读《西厢记》,今天读它也还有现实意义。当代著名作家李存葆,便为《西厢记》写下他感悟人类情爱的长篇散文《飘逝的绝唱》。

问题讨论:

李存葆在《飘逝的绝唱》中说,当代世界,“暴力对美色的霸抢远未结束,权力对美色的侵吞仍显贪婪”;以金钱为媒,“用钞票铺设婚床”的现象更为多见。你思考过这些问题吗?作为已步入青春期的年轻人,你认为什么样的爱情观才是正确的?

明确:社会丑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必隐晦,自然也不要夸大。让年轻人早一些接触“爱情观”问题亦无坏处,可避免他们在独立面对生活时的迷失。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引导青年人珍惜它,有利于他们美好情操道德的养成与坚守。

五、课后作业

1.选择最喜欢的一支或几支曲子,背诵出来,并把它写成现代诗。

2.课后阅读《西厢记》全剧剧本。

3.阅读李存葆《飘逝的绝唱》,写一则读笔记。(李文原载第3期《十月》,《散文海外版》等多种报刊,并收入《中国最佳散文》等文集)

板书设计

人物性格思想启迪

崔莺莺蔑视功名利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执著追求爱情摒弃金钱权力的侵蚀

“十里长亭”为何泛指送别之地 第8篇

那么, 为什么古人用“十里长亭”来泛指送别的地方呢?

亭存在的历史久远, 早期的亭并非供观赏用。周朝时, 亭是设在边塞观察敌情的处所, 如《墨子》上载:“百步一亭, 高垣丈四尺, 厚四尺, 为闺门两扇。”到秦汉时期, 亭成为各地方的治安机构, 如《后汉·百官志》载有:“十里一亭, 十亭一乡。有亭长持更板以劾贼, 索绳以执贼。亭长旧名负弩, 改为亭长。或为亭父。”

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驿逐渐取代亭制, 但之后亭、驿也废弃不用。慢慢的, 亭发展为筑在路旁的公家房舍, 供旅客投宿休息。如《说文解字》上载:“亭, 人所安定也。”及《释名·释宫释》“亭, 停也, 道路所舍, 人停集也。”又《风俗通》:“亭, 留也, 行旅宿会之所馆也。”同时, 有的人也用它来作为迎宾送客的场所。

当时, 道路每隔十里设一长亭, 五里设一短亭, 供行旅憩息之用。如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水毒秦泾, 山高赵陉;十里五里, 长亭短亭。”倪璠注:“《白孔六帖》云:‘十里一长亭, 五里一短亭。’”因此, 长亭又称为“十里长亭”, 而近城的十里长亭经常作为人们送别的地方存在。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社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下一篇:浅析如何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