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教育案例

2024-07-25

大班语言活动教育案例(精选8篇)

大班语言活动教育案例 第1篇

奇怪的桥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按图片内容的顺序进行较细致的观察,鼓励 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继续培养幼儿倾听习惯。

3、让幼儿感受到助人为乐的情感,知道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教学准备:大图片6张、小图片8张、录音故事《奇怪的桥》、动物头饰。教学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用亲切的语言激发孩子的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画,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啊? 二、观察图片,说一说(教师用语言、手势、形体动作引导幼儿按图片内容的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积极发言,引导幼儿说完整话,教师及时评价。渗透助人为乐的情感。)

(一)教师引导:

1,你看到了什么?(提示幼儿要说完整话)2,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 3,你能看着这幅画,说几句话吗?

(二)在观察、讲述第六幅图画的时候,教师引导,使学生感受助人为乐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三)欣赏完整的故事。(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学说普通话,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教师通过提问题,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力。)

三、放录音故事《奇怪的桥》提问:故事中有哪几种小动物?原本鸭妈妈是来帮忙的,后来没有帮上,可是鸡妈妈也过了河,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小朋友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的听一听。

四、分组讲故事(由于幼儿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所以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的讲述,既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也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

(一)提前分好组

(二)老师提要求:每个人都要讲一讲,一个人讲话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听。

五、个别幼儿讲故事(鼓励幼儿当众表达,表达时自然、从容、自信。)

1、请一个小朋友讲故事,其他人认真听。教师提示:他讲的好不好? 为什么?

2、注重评价,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使幼儿明确自己讲的好,好在哪?其他小朋友学,应该学什么?

六、结束部分:表演故事《奇怪的桥》(通过表演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同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幼儿自主选择扮演的角色,教师组织好孩子。

2、放录音故事,教师和孩子一起表演。教学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室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交往。在本课内容中,通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语言讲述内容和故事情节,鼓励幼儿当众表达,在讲述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幼儿看到美丽的图画,兴趣浓厚,观察画面很认真,很细致,基本上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讲出来,不足之处如下:

1、教师对于幼儿的习惯培养这方面强调的不够,应随时关注孩子的习惯培养,如倾听习惯、站姿、举手姿势等。

2、教师的评价过于简单,或干脆不评价。遇到一些特殊的“回答”,教室不予理睬,这样会影响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个别幼儿没有照顾到,可能整个活动他都是旁观者,没有参与进来。改进措施:

1、教师随时用启发式的语言提示幼儿如何“听”,如何“站”,如何举手等常规习惯,要常抓不懈。

2、教师评价要具体,如某某的声音真好听,某某站的真直,某某举手举的真精神等,如遇意外情况,可请小朋友评一评,既避免老师的尴尬,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要面向全体,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也要关注到,可以请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或重复一下其他小朋友的话,这样可锻炼他们当众说话的能力。

好饿的毛毛虫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悟故事创意,获得阅读快乐,产生持续阅读的愿望,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2、引导幼儿尝试用图表的方式表达、迁移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建立初步的读和写的信心,培养幼儿的书面表达能力。活动一: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好饿的毛毛虫》。

2、毛毛虫吃过的实物图片一套,色彩标志与数字卡片一套。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小毛毛虫图片)小朋友看,这是谁?(毛毛虫)这只毛毛虫又瘦又小,它是一直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小毛毛虫饿了,它会自己找吃的吗?它会吃什么?吃多少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呀?

二、猜想故事内容,幼儿翻看《幼儿习得手册》,提醒幼儿从前往后仔细观察画面,猜猜故事内容。

三、幼儿讨论故事内容,幼儿自由结组,和同伴一起看图,讨论故事内容。

四、集体阅读,老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图上画了什么?会是什么意思呢?是这样吗?

五、听故事录音小朋友听故事录音,提醒幼儿边听边指相应的画面。

六、找对应画面,幼儿听故事指相对应画面。

七、讲故事和幼儿一起看书,完整的讲一遍故事。活动二:

一、幼儿讲故事,请两名幼儿边指点画面,边讲故事内容。

二、分组讨论,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或者认识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老师参与到幼儿的讨论中去,倾听、鼓励、启发、指导。提醒幼儿把大家的发现及时地用图片或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

三、集体讨论,各组代表发言,其他幼儿补充。同时,老师将幼儿发现按不同的线索,同于表的形式加以概括:

1、从时间上说,故事从一个星期开始,到下一个星期日,又过了些天。老师将故事发生的时间按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列。

2、小毛毛虫的成长过程:一个小小的“蛋”——又小又饿的毛毛虫,又肥又大的毛毛虫——茧——一只漂亮的蝴蝶。老师可让一名幼儿到前面来,把相关的小图片按毛毛虫从小到大的顺序,从上到下对应星期几的时间,排成两列。一目了然,毛毛虫长得一天比一天答大,他最后变成一只漂亮的花蝴蝶。学习词语:又饿有小,又肥又大。故事里还有一个这样的词语形容叶子,是什么?(又嫩又绿)你还能用又,又的形式说一些词语吗?(如:苹果又甜又脆;眼睛又大又亮我又蹦又跳等)

3、毛毛虫吃东西的顺序:一个苹果,——两个梨子——三个李子——四个草莓——五个橘子——许多好吃的东西——一片又嫩又绿的叶子。把所吃的食物图片按时间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三列,同时提醒幼儿正确使用量词。

4、毛毛虫吃东西的数量:1个、2个、3个、4个、5个、许多,一片。小毛毛虫吃的一天比一天多。星期六,它吃了很多东西,吃的太多了,所以晚上,它肚子疼。星期日,它只吃了一片嫩叶,肚子就舒服多了。请小朋友从上到下,把数字卡片贴在对应的位置。

5、毛毛虫吃东西的颜色:青(苹果)黄(梨子)紫(李子)红(草莓)橙(橘子)五颜六色(各种食物)嫩绿(叶子)。把色卡标志从上到下贴在相应的位置。

6、从语言表述上看,故事反复用了“可是,还是”的转折句式,请幼儿用这种句式说话。不如老师举例:我已经把这本书看了两遍,可是,我还是记不住。为了降低难度,老师可提供图片,或与幼儿配合做动作,然后让幼儿表述如:我提醒幼儿明明不要再说话了,可是,他还是一个劲的说。讨论结束,黑板上完成了一幅图表。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这是一个诗情与创意的故事。说诗情,你看,绿叶,大地,蝴蝶,五彩缤纷的果实,为孩子们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说创意,故事描述了蝴蝶的成长过程,以星期作为每段的开头,各种水果,点心等食物依次的出现,语句排列对应有序,语言内容有鲜明的规律,使故事读起来颇有情趣。

巴喳——巴喳

一、活动产生背景: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有鸟叫声、雷鸣声、树叶的沙沙声,琴儿的叮咚声„„,我们每个人都有神奇的大脑,它不仅能听到声音,而且能判断出是什么声音。这些声音都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探索,而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又是以倾听为基点的,因此,我选择了这一内容设计本次活动。这首诗通过摹声和动作的描绘,塑造了一些小动物的形象。整首诗节奏感强,富有音乐性,能够唤起幼儿有关的声音经验,在积极思维的同时进入诗歌独特的意境之中。

二、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引发幼儿对声音的联想。

2、鼓励幼儿大胆表演,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

3、创编诗歌内容,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创造性讲述能力!活动准备:教学挂图、活动小图片(啄木鸟、松鼠、小羊、老鼠);池塘荷叶图、青蛙;幼儿每组一份操作小卡片(猫、狗、鸟、蜜蜂、青蛙、鸡、鸭等)。活动过程:

一、欣赏诗歌,引导幼儿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老师出示图片,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提问:(1)诗歌的名字叫什么?(2)“巴喳——巴喳”的声音你猜是谁发出来的?

(3)诗歌里的小动物听到声音都怎么样了?都躲在了哪里?(4)那么,到底是谁躲起来了呢?让我们再来仔细欣赏一遍诗歌。

二、再次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引发幼儿对声音的联想。朗诵后提问:

(1)、“笃笃”听到声音,一下子飞进了树枝?它会是谁呢?为什么?

(2)、“吱吱”听到声音,一下窜上了松树?它会是谁呢?为什么?(3)、“咩咩”听到声音,一下子钻进了草丛?它会是谁呢?为什么?(4)、“沙沙”听到声音,一下子溜进了泥洞?它会是谁呢?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用声音和肢体动作表演诗歌内容

四、尝试创编诗歌

(1)集体示范创编出示青蛙荷叶图引导幼儿创编:青蛙听到巴喳声后发出什么声音?躲到了什么地方?是怎么躲的?

(2)分组个别创编每组一份小图片,老师交代创编要求:先想一想你编的小动物听到巴喳声后发出什么声音?躲进了什么地方?是怎么躲的?幼儿每人一张小动物图片自由编,先小组讨论分享创编结果再集体交流,请个别幼儿创编可以把幼儿创编的连成长长的一首诗歌

五、游戏:我编你猜

请幼儿根据发言者创编的诗歌中的声音和躲藏的地方来猜测某种动物。附诗歌:

《巴喳——巴喳》 穿上皮靴在林子里走,巴喳——巴喳!“笃笃”听到这声音,一下子飞进了树枝间。“吱吱”一下窜上了松树。“咩咩”一下钻进了草丛。“沙沙”一子溜进了黑洞。全都悄没声儿地蹲在看不见的地方,目不转睛地看着“巴喳——巴喳”越走越远。

六、活动过程实录

为了让幼儿能很快的理解和记忆诗歌的内容,我把整首诗设计成一张形象的图谱。图谱画的是树林的情景:上面是茂盛的树木、中间是松树、下面是草丛和泥洞。图上还贴着各种声音符号。在开始部分,我出示了图谱,告诉幼儿图就是一首动听的诗,诗里还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看谁能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幼儿一听好奇心马上被发起来,我朗诵了一遍诗歌后提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巴喳声是谁发出的?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答案各不相同:老虎、狮子、野猪、大 力士、猎人等。我给予了一一肯定。孩子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接着我问小朋友小动物听到声音都怎么样了?大家都知道是躲起来了。我就点着图问它们躲到了哪里?看着图幼儿都能把躲藏的地方说出来。接着再次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引发幼儿对声音的联想。我一个个提问:“笃笃”听到声音,一下子飞进了树枝?它会是谁呢?为什么?(后面依次提问)我根据诗歌的内容把图谱设计成了可抽拉式的活动教具,随活动步骤的开展和幼儿的回答相应的揭示动物的谜底,带给幼儿一种新奇的感觉。每当幼儿看到自己猜中的小动物被请出来时都会无比激动,现场也是一片欢呼。接下来一个环节是引导幼儿用声音和肢体动作表演诗歌内容。我给孩子们提供了自由表现,自我创造的机会,幼儿都非常的投入。通过摹拟声音和动作表演更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为了唤起幼儿有关的声音经验,我下面的环节让幼儿尝试创编诗歌。为了让幼儿能顺利进行创编活动,我先进行了集体示范创编活动,重点是让幼儿掌握诗歌的一个格式,为下面的创编做好铺垫。我出示池塘荷叶青蛙图启发幼儿:图上有谁,它听到巴喳声会发出什么声音?会躲到哪里去?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编出了:“呱呱” 听到这声音,就一下子躲到了荷叶下。幼儿学会了怎么创编后,我为每组幼儿提供了许多幼儿所熟悉的、幼儿有声音经验的小动物。如猫、狗、鸟、蜜蜂、青蛙、鸡、等。创编时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幼儿间相互交流。整个活动时幼幼互动积极。讨论后老师请小朋友把创编的句子讲述给大家听,幼儿创编的非常不错的,一个小朋友拿着小鸭的图片编:“嘎嘎”听见声音,一下子游进了池塘里。有个小朋友拿着蜜蜂的图编了起来::“嗡嗡”听见声音,一下子飞进了花丛„„,在仿编过程中,不仅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提到了提高,同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发挥,最后环节我设计了“我编你猜”的游戏:小朋友根据发言者创编的诗歌中的声音和躲藏的地方来猜测某种动物。幼儿对这种活动方式很感兴趣,每当幼儿说出一句诗句时,幼儿都能根据声音猜出小动物,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教学反思: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本次活动中的诗歌通过摹声和动作的绘塑造了一些小动物的形象。整首诗节奏感强,富有音乐性,能够唤起幼儿有关的声音经验,在积极思维的同时进入诗歌独特的意境中。

哈哈镜

一、设计意图

散文以其独特、巧妙的思维想象富于了日常生活中人、事、物一种鲜活、动感的形象,并用艺术性的语言表现出来,《哈哈镜》就是这样一篇散文。她从另一个角度来展示出哈哈镜的有趣,以及周围事物中一个个可爱、生动的形象存在。让幼儿欣赏这样的散文,使幼儿早理解、感受作品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及对文学作品意境美、语言美欣赏能力。通过理解、体验、迁移经验、扩展和表达自己的想象来学习语言,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想象散文所表现的画面,培养幼儿欣赏散文的兴趣。学习朗诵散文。

2、发展幼儿想象力,提高幼儿运用文学语言的能力。

3、让幼儿学习按照散文的结构形式,应用个人经验仿编新的散文。

三、重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并学习仿编散文。

四、准备:

小镜子一面 课件 录音磁带、彩色笔 画纸

五、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镜子引出话题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还有什么能照出自己的样子来?有一种镜子能帮助东西变样非常有趣,知道是什么吗?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散文也叫《哈哈镜》可它是一面奇特的哈哈镜。我们来听一听。

(二)、欣赏散文《哈哈镜》教师朗诵。提问:散文里的哈哈镜是什么?池塘怎么变成哈哈镜?这是一篇很优美、很有趣的散文,我们在来欣赏一遍,小朋友把你喜欢的优美的句子和有趣的地方找出。

(三)、感受并理解散文看幻灯并欣赏录音说说哪些是优美的句子,哪些是有趣的句子

(四)、学习仿编散文引导幼儿模仿“小草照照----”仿编“xx照照----”句式再想想风娃娃照照还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发生仿编结束,集体朗诵新编散文。

(五)、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散文的理解和喜爱小朋友很喜欢这篇优美、有趣的散文,你用什么方法告诉大家?是用好听的声音还是漂亮的画面,或者用别的方法?让个别幼儿尝试朗诵表演或是别的方法。最后让幼儿在欣赏中绘画。结束。

落 叶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参照原文进行联想,仿编。用动作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投影。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秋天到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树叶都飘到哪儿去了呢?

2.幼儿完整的欣赏教师朗诵的配乐散文诗,初步理解作品的内容。(1)文诗的题目叫什么?(2)落叶都飘到哪里去了?

3.教师出示图片,有感情的朗诵配乐诗,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学习短句。

(1)树叶落在地上,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2)树叶落在沟里,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3)树叶落在河里,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4)树叶落在院子里,谁看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4.幼儿分角色边欣赏散文诗边表演。5.启发幼儿进行联想.仿编。

树叶还会落在哪里呢?谁会看见,它会把树叶当成什么? 6.朗诵自己仿编的新诗。附散文:

落叶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动作屋子。树叶落在水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拼拼读读真开心

内容与要求:

1、快乐地参加拼读游戏,大胆响亮地进行拼读,安静仔细地倾听,继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尝试用合作的方法拼出完整的儿歌,有一定的协作意识。活动重点:积极参加拼读游戏,大胆响亮地进行拼读,安静仔细地倾听,继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难点:尝试用合作的方法拼出完整的儿歌

活动准备: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字卡若干、儿歌一则、黑板三块、学习用品字卡:铅笔、橡皮、铅笔盒、语文书、数学书、尺、英语书、书包、练习本、卷笔导刀,生活用品字卡:饭盒、餐巾纸、雨披、茶壶、手帕 活动过程:

一、拼读分类(集体游戏)

指导语:这几天我们都背来了小书包,书包里要放些什么呢?你们知道哪些是学习用品吗?(幼儿说说)小学里的老师要考考我们小朋友(出示音节卡片),这些拼音宝宝里有的是学习用品,有的不是学习用品,你能把它们分开吗?

1、你怎么知道哪些是学习用品,哪些不是呢?(拼读)

2、要求:选择一张卡片,先自己拼出再领读,其他小朋友也要听仔细了,要是他拼对了就跟着他念一遍,要是他拼错了,你要帮助他学会拼,看看谁的耳朵最灵。拼完以后,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两块板:学习用品、生活用品)

3、幼儿拼读分类活动。

4、小结:这些学习用品都很重要,上学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这一边的生活用品,你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的带。

指导语: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张纸条,上面要告诉我们小朋友一句话,你想知道它说什么吗?边上还有几个字宝宝,它们是来和拼音宝宝做朋友的。不过这回要考验我们小朋友合作的本领,你们要一起动脑筋,先把拼音拼一拼,然后再去帮它找朋友,把找到的字宝宝贴在拼音宝宝下面,要对对齐,这样才算真的找到了朋友。(1)、幼儿合作拼读,找字

(2)、拼读验证。(老师将幼儿完成的纸条在黑板上贴好,成为一首儿歌。)

1)告诉大家你拼出的是一句什么话?

2)考考你们,第×个拼音宝宝是怎么拼的?(老师,幼儿)

3)告诉大家,这些纸条连起来就是一首儿歌啦,我们小朋友本领真大。我们一组接着一组念念看,每组念一句。

(3)、集体完整的朗读儿歌。(可以分组读,打节奏读等)

(4)、现在,我们小朋友本领越来越大了,不但会自己拼,而且会合作拼,到了小学,老师一定会觉得你们真能干。(表扬合作拼读又快又好的小组。)

二、翻牌大赛(集体竞赛)

指导语:因为你们那么能干,所以我们来玩翻牌大赛开心一下,我们分2组进行,轮流进行,每拼对一个就可以插上一面红旗,等卡片翻完,哪组红旗多,哪组就胜利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夺最多的红旗?要求:我们先听翻牌的小朋友拼,要是他拼对了就跟着他念一遍,要是他拼错了,你要帮助他学会拼,能做到吗?

附儿歌: 清晨小鸟吱吱叫,我们背上小书包,看见老师行个礼,看见同学问声好,大家一起学本领,比比谁的进步大!

大班语言活动教育案例 第2篇

一、活动设计依据:

《纲要》细则在大班语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引导幼儿……学会仿编、创编诗歌。”由于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处于词汇量迅速增加的时期,利用flash的形式仿编诗歌的这一教学形式有益于幼儿感受到诗歌的温馨、和谐、美好画面感染幼儿的童心,并促进幼儿大胆表达,能使其在表达中尝试使用各种词汇,在模仿中掌握句子的句式,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按照“……是……的梳子,梳着……的头发”的句式仿编诗歌。

2.感受仿编诗歌的乐趣。

三、活动重难点:

(一)重点:按照句式“……是……的梳子,梳着……的头发”,仿编诗歌。

(二)难点:理解诗句结构,合理仿编。

四、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课前听本诗歌,熟悉诗歌内容。

(二)物质材料准备:反映诗歌内容的flash。

五、活动过程:

(一)学习并理解诗歌

1.妈妈为你梳头发的.时候,你喜欢吗?有什么感觉?

2.欣赏flash边带领幼儿看,边示范朗诵诗歌梳子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我也用梳子梳着妈妈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船是海的梳子梳着海的头发风为什么是树的梳子?它是怎样给树梳头发的?

船为什么是海的梳子?它是怎样给海梳头发的?

重点:理解梳子与头发的关系

3.学习诗歌,引导幼儿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诵。

(二)分析诗歌句式,为仿编做准备1.提问:你发现这首诗歌句子里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与幼儿共同小结:如果我们把诗歌里不一样的地方继续变一变,把他们做的事情继续变一变,再把那些一样的地方照着诗歌的样子说出来,那么我们小朋友也可以编出诗歌来,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

(三)仿编诗歌

1.想一想,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亲密的好朋友?一个是“梳子”一个是“头发”?

2.这些事情如果用诗歌里的话说出来,可以怎样说?

3.幼儿仿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仿编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出与他人不同的“梳子和头发”。重点突出“梳子”与“头发”亲密及内在的关系。

4.请幼儿将自己最独特、与他人不同的想象与大家分享,教师展示

5.集体共同选择几个有趣的内容创编诗歌:

引导幼儿把仿编的诗句组合起来,形成一首新诗歌,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诵。

例: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我也用梳子梳着妈妈的头发小鸟是天空的梳子梳着天空的头发小鱼是大海的梳子梳着大海的头发六、活动延伸:

(一)鼓励幼儿将自己创编成的诗歌并与同伴和家长分享。

(二)鼓励幼儿用连环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创编的诗歌。

七、教师反思:

幼儿喜欢的诗歌不仅要朗朗上口,还要有语言美、艺术美、童真情趣,因此我选择了《梳子》这一首短小精悍、想象新颖奇特的诗歌。诗歌从妈妈和孩子互相梳头谈起,用比拟的手法,将风比作树的梳子,把船比作海的梳子,在幼儿面前展现了一幅生动有趣、想象奇妙的美丽画面。

在活动中,我把句中的诗句用分解图示的形式,让幼儿直观理解诗歌画面的内容,再通过一个个具有引导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掌握诗歌句式“……是……的梳子,梳着……的头发”,诗歌的结构工整,语言具有韵律感,也便于幼儿的创编活动。在创编过程中,我运用启发的语言鼓励幼儿通过对生活经验的观察积累、想象,创编出自己的诗歌,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幼儿在活动中一直情绪很高涨、讲述语言比较流畅、想象十分丰富,满足了孩子自我表现的发展需求,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八、园长点评:

王斌诗歌仿编的精髓分四个层次。第一是学习诗歌;第二是理解体验作品;第三是迁移作品经验;第四是进行创造性想象创编。教师在组织活动中,较好地把握了这四个层次。

仿编诗歌的过程清晰。首先分析句式,教师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幼儿分析、理解作品,使幼儿对诗歌的句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其次,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为幼儿的仿编诗歌做好了铺垫,确保幼儿在仿编时“言之有物”,使仿编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第三,提出仿编诗歌的要求,帮助幼儿明确仿编的规则;第四,引导幼儿仿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重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引导幼儿,为幼儿在仿编诗歌中能够大胆、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起到了支架的作用。此外,在突破难点时,教师采用了“图谱法”来帮助幼儿分析句式,使幼儿在充分了解句子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诗歌仿编活动。

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仿编过程中,教师给孩子们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全班幼儿都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仿编的内容,并积极踊跃地把自己仿编的诗歌朗诵给全体小朋友听。

大班语言活动:田鼠太太的项链 第3篇

故事《田鼠太太的项链》内容有趣, 蕴含一定的生活哲理。通过田鼠太太的一系列行为, 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想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借助这个故事, 根据大班幼儿的认知经验和思维特点, 设计了“猜一猜、想一想、判一判”等环节, 引导幼儿积极思考, 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帮助幼儿学习智慧地面对生活。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大胆想象、猜测和讲述故事内容。

2.能积极参与讨论, 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简单的判断能力。

3.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事先想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学习智慧地面对生活。

活动准备

8张PPT课件, 第1张:田鼠太太走在树林里的背影;第2张:田鼠太太弯腰捡项链;第3张:田鼠太太分别遇见花母鸡、兔子、刺猬和乌龟;第4张:9瓶花生仁, 8袋玉米, 7袋稻子;第5张:9瓶花生仁, 点击后变成一条长袖连衣裙;第6张:8袋玉米, 点击后变成一条裤子;第7张:7袋稻子, 点击后变成一双鞋子;第8张:田鼠太太倒在雪地里。

活动过程

一、根据故事名称猜测故事内容

1. 认识故事名称。

师:今天赵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个故事, 看看能从这个故事里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故事名称“田鼠太太的项链”, 提问: (1) 有你们认识的字吗?谁知道“太太”是什么意思?是指男的还是女的? (2) 项链有什么用?

2. 猜一猜故事内容。

师:《田鼠太太的项链》这个故事会讲些什么呢?请你们先来猜一猜。

小结:你们从故事的名称就能猜出这么多的故事内容, 真了不起!

二、根据部分图片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师:我这儿有几幅这个故事的图片, 请你们看看这些图片再来猜猜故事的内容。

1. 播放第1张PPT。提问:这是谁?这是什么季节?秋天的时候田鼠太太会忙些什么呢?

幼儿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 感知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等。

2. 播放第2张PPT。提问:田鼠太太手里拿的是什么?项链是她自己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 播放第3张PPT。提问:故事中还有谁?他们会和田鼠太太说些什么呢?

三、理解故事内容, 对田鼠太太的行为展开讨论

师:《田鼠太太的项链》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些什么呢?哪些和我们想的一样, 哪些和我们想的不一样呢?我们来听听故事。

分段播放故事, 每听完一段, 教师借助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 从“秋天到来的时候”到“因为她找到了很多粮食”。

播放第4张PPT。师:田鼠太太都找了些什么?我们来数一数。想象一下, 这个冬天田鼠一家会怎么过?你觉得田鼠太太怎么样?喜欢田鼠太太的小朋友请举手。

2. 从“一天, 趁天气还不是特别冷”到“田鼠太太快活得马上把项链挂在了脖子上”。

师:这串项链会给田鼠太太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呢?如果是你捡到, 你会怎么做?要说真话哦!

3. 从“田鼠太太带着高贵的项链, 高兴地走在大街上”到“赶快用你的9瓶花生仁去换一件新衣服吧”。

(1) 师:你听见花母鸡说什么了?你认为花母鸡的话有道理吗?田鼠太太会怎么想呢?她会用花生仁换衣服吗?

(2) 师:这些都是你们的想法, 田鼠太太的想法是:对呀, 我都好久没买新衣服了, 也该给自己买件漂亮的新衣服了。于是, 她急忙跑回家, 拿了9瓶花生仁换了一件新衣服。

教师边讲述边播放第5张PPT, 让幼儿直观感受用花生仁换了新衣服。

(3) 师:谁能把田鼠太太的做法说给大家听?请支持田鼠太太做法的小朋友轻轻端起小椅子坐到右边, 左边的小朋友记住, 你们是不支持田鼠太太做法的。

4. 从“田鼠太太在大街上遇见了兔子”到“拿出准备过冬的8袋玉米换了一条漂亮的裤子”。

播放第6张PPT。师:田鼠太太是怎么做的?你们同意田鼠太太这样做吗?为什么?支持田鼠太太的小朋友请继续留在右边。

5. 从“田鼠太太穿着一身新衣服走到大街上”到“到底要不要把这最后的粮食拿去换新鞋子呢”。

师:你们说田鼠太太要不要换?还有谁支持田鼠太太用最后的粮食换鞋子?

小结:可是, 田鼠太太没有听我们的意见。

6. 从“她想到自己脖子上挂着高贵的项链却穿着一双露脚趾的破鞋子的模样之后”到“田鼠太太又饿又累, 晕倒在雪地里”。

随故事进展, 分别播放第7张、第8张PPT。师:田鼠太太早就准备了过冬的粮食, 怎么会又饿又累, 晕倒在雪地里呢?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你觉得田鼠太太拿过冬的粮食去换新衣服、新鞋子值吗?

小结:是啊, 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想一想“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吃的, 生病了, 漂亮又有什么用呢!

四、联系生活, 拓展延伸

1.师: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让田鼠太太穿上美丽的衣服, 又能安全过冬?

小结:我们都很爱美, 也应该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 但一定要想清楚了, 用最好的办法来装扮自己。

大班语言活动案例:黄雨伞 第4篇

我是苏州工业园区教研室的陈建华。从1989年踏上幼教工作岗位走到今天,已经是二十多个年头了,如果真要说对幼教有什么感受,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和孩子在一起很快乐!”我的体会是:只有真正观察孩子,才会有灵感:而只有有了灵感,才能形成实践的动力!所以我喜欢一头扎在孩子们中间。听孩子们在说些什么,看他们在关心些什么,想我又可以和他们聊些什么。如此,我就常常能从孩子们的言语、眼神或者表情动作中,去敏锐地感受和捕捉到孩子们正需要些什么。我发现。孩子们对图书情有独钟。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和孩子们一起看书,放下心中所有的念想,用和孩子一样的心灵去寻找书中的乐趣,去感受画面的幽默、滑稽、美丽、宁静甚至是凌乱、慌张、大笑、跺脚、摇头、叹息……这时候,自己会自然而然地发问:孩子可以怎样去感受?弦子还可以做些什么?顺着这样的思路,就会在不经意闻悟到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发现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做一个幼儿教师的乐趣吧!

俯拾点滴,绽放美丽。我庆幸自己能做一个快乐的播种者,因为我坚信。播种爱,就会收获幸福!

本期关键词:感受审美分享自由

活动背景

如果你也曾翻开过那本名叫《黄雨伞》的书,我相信你一定也会和我一样不由自主地爱上她,那些美得让人惊讶的画面,听了还想听的音乐。虽然从头至尾没有一个文字,可是在画面的转承启合间,却让你真的能读懂画家的心思。这样的作品对于孩子一定会更加亲切,因为,书中那一把把的雨伞,分明就是孩子们在雨中的舞蹈:一幅幅变换的背景,就像流动的音乐,记载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一路走去,伞越聚越多,快乐也逐渐膨胀。这样美轮美奂的作品,我们怎样传递给孩子们呢?是否就从音乐开始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为孩子们设计了“黄雨伞”这个分享阅读活动,让美传递,冈为我们棚信:传递美就会在孩子心中种下爱。

活动目标

1.积极阅读、仔细观察,感受画面和音乐所呈现的优美意境。

2.能从画面前后的关联、变化中合理想象画面内容,大胆讲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人手一册绘本,音乐《黄雨伞和雨滴》《朋友》,小黄伞、小蓝伞各一。

活动过程

一、导人

1.出示绘本。请小朋友一起看封面,说说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感觉这本书会讲关于谁的故事。

2.介绍绘本——《黄雨伞》。

(绘本的封面给阅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灰蒙蒙的天空、灰蒙蒙的背景。在灰色的背景中有一把鲜艳的黄雨伞显得十分醒目,简洁的封面奠定了整本书画面的风格和基调,画面中间淡淡的灰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是一条雨中的小路。一幅简简单单的画面,足以让孩子驰骋想象,感受绘本的风格与特色。)

二、集体阅渎扉页及前两页

1.阅读扉页:说说看到了什么?猜一猜这个扣‘黄雨伞的是谁?

2.播放音乐《黄雨伞和雨滴》,阅读第一页:听着音乐,你在画面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3.播放音乐《朋友》,阅读第二页:画面有什么变化?提供小伞道具,请小朋友想象并尝试表演两个朋友见面的情景。

(对这两个画面的阅读。我采用的是让幼儿静静聆听与画面极其相配的音乐,在音乐中想象画面,让音乐帮助延展画面的内容。这样,相对于整本书来说最为简单的两幅画面,没有让幼儿在阅读时匆匆而过。我觉得,这种停留对于孩子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舒缓的音乐放慢了阅读的节奏,也让孩子的心灵随着音乐安静下来,进入了边看边想的境界,进入了与《黄雨伞》契合的阅读状态,更为幼儿阅读后续画面做好了心理上和阅读技巧上的铺垫。)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1.幼儿自由翻看书本。鼓励幼儿如果看懂了,可以小声地说一说看到的内容。

2.分享交流:发现小朋友撑着小雨伞经过了哪些地方,有什么发现。

3.提问:那你最喜欢小雨伞经过什么地方呢?(帮助孩子大胆表达自己对画面的感觉,尝试用艺术的语言表达阅读到的感受。)

(行走是有节奏的,阅读也是有节律的。孩子们阅读了前两幅画面后,急切地想要了解后面的内容,我及时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自由地翻阅图书,有效地运用前阅读的经验,去捕捉前后画面之间的关系,尝试完整欣赏图书。以“你发现小朋友撑着小雨伞经过了哪些地方”,帮助幼儿融会贯通所有的画面,并把在自由阅读中获得的零散的、片段的信息有机地整合起来,融合成孩子们自己的故事。在基本熟悉整本书画面的基础上,借助“那你最喜欢小雨伞经过什么地方呢”,引导孩子们交流、分享对画面细节的把握、对美的感受……)

四、感受绘本《黄雨伞》的特别之处

1.提问:你觉得这本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小结:这本书只有画面没有文字,这样的书叫无字书。画家把所有的故事都藏在画里面,让每个看书的人自己来编故事,有的地方和别人差不多,有的地方可以有自己特别的理解。

(在孩子们阅读了《黄雨伞》后,我想他们所得到的应该是心灵的自由。一本可以由自己来编故事的书,一本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来连接的书,构成了孩子心中自己的书。面对这样的书,孩子会有很多快乐的表达。)

五、整体阅读图书

1.播放课件,整体阅读。

2.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这本书的理由。

3.给幼儿介绍书的作者和音乐家。鼓励幼儿以后再来欣赏这本书和书中的音乐。

(我们把图书制作成了自动播放的图画书,在阅读的最后呈现给孩子。伴随着轻快的主题曲,孩子们再次完整地欣赏画面、自由地串接一幅幅场景,合成美丽的故事。对孩子来说,这样的阅读是来自心灵需求的阅读,是有利于其身心成长的快乐阅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挖掘了绘本《黄雨伞》的审美元素,将画面与音乐整合的美感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传达给幼儿。激起了幼儿积极阅读理解、审美感知与创造性表达,可以说这个阅读的过程是带领幼儿享受艺术的过程,更是引发幼儿审美情趣多元进发的过程。主要特色体现在:

1.将故事情节与音乐有机整合,让幼儿感受优美的意境。本次活动打破了以往绘本教学的模式,将故事情节与音乐有机整合,通过提问“听着音乐,你在画面中仿佛看到什么”,请小朋友想象并尝试表演两个朋友见面的情景,引导幼儿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喷泉池边嬉戏的快乐、游乐园里游戏的自由、十字路口过马路的匆忙……借助音乐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

2.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给幼儿更多的阅读空间。活动努力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特别是选择了只有画面没有文字的无字绘本,告诉幼儿画家将所有的故事都藏在画里面,鼓励幼儿自己来编故事。教师把重点指向帮助孩子自由联想,通过联想串接、融会贯通所有的画面,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为幼儿创设平等、宽松的交流环境,给幼儿充足的自由阅读的时间,既鼓励幼儿小声地进行交流,有机会与同伴相互学习,也鼓励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表现,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幼儿真正看成是主动获得知识经验的主体。

3.运用多元的阅读教学方法,使幼儿能多角度地进行思考表达。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采用了多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幼儿集体阅读扉页及前两页、幼儿自由阅读、重点感受绘本的特别之处、整体阅读等。在为幼儿提供多元阅读的环境和方式时,注意一方面向幼儿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寻找各种不同的答案:另一方面鼓励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都有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4.适时、适宜的经验分享和语言能力培养。在绘本中。蕴含了丰富的色彩、美学、社会、人文等教育因素。在本次活动中,我注意捕捉到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及时随机地在观察画面的过程中与幼儿一一分享,并准确到位地进行提炼。如“火车道口的内容分享”“集中观察发现俯视的画面感”“画面中的色彩运用”等等,在分享的过程中自然引发幼儿对“高耸入云”“灿烂如花”“陆陆续续”“步履匆匆”等一些文学语言的关注和运用。

语言教育活动:词语开花(大班) 第5篇

活动目标:1.词汇量增加,并学会积累词语

2.认真倾听同伴的回答再进行接龙,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产生对词语接龙的兴趣,语言反应能力得到提高 活动准备:配有相应图案的彩色字卡——水,地,花,山,火 活动过程:一 2.3..开始部分

1.认读字宝宝(出示字卡)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字宝宝,这些字宝宝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请小朋友看看,你们认不认识他们?如果认识的话,请小朋友们大声地读出来。)二.基本部分

词语开花: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师依次出示字宝宝,引导幼儿组词。如水——水果,水龙头等

(师:小朋友们知道这些字宝宝有伙伴吗?就像小朋友们也有自己的伙伴一样。这些字宝宝不仅可以自己出现在我们面前,还可以和他的伙伴同时出现,我们现在就给他找他的伙伴吧!那小朋友想想,给这些字宝宝组词,可以组成什么呢?)

词语滚球: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个字宝宝,让对方组给字宝宝找伙伴,教师在小黑板上记录,比一比,哪一组说得多。(师:现在我们分组比赛,九个小朋友为一组,分成两组。比赛规则是这样的:每组先选出一位小朋友作为代表,说一个字宝宝让另一组的小朋友组词,老师会把你们每组所说的词语都写在黑板上,最后看哪一组说得多,就赢了。)

4.词语接龙:教师说出一个词语,小朋友用词语的最后一个字来组词,然后再用组的词的后面一个字再组词,依次进行。如中国—国家—家庭—庭院等

(师:最后我们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词语接龙”。就是老师说一个词语,小朋友们用这个词语的最后一个字来组词,然后一个一个地轮下去说,要仔细听前一位小朋友说的再接龙,不能抢着说,要守秩序。小朋友听了也许不是很明白到底怎么进行接龙,那老师请几位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做一下示范。现在小朋友清楚了吗?)

三.结束部分 5.教师总结。

(师:好,游戏我们就先玩到这儿。今天我们的小朋友表现得都很好!说了这么多的词语。其实呀,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好多好多的词可以玩这种游戏,这就需要我们小朋友在平时多读书,多增加词汇量了。回家后呢,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这个游戏。)

活动延伸:成语接龙

(师:今天我们玩的最后一个游戏是词语接龙,其实还有一种叫成语接龙。它的玩法和词语接龙差不多,只不过是把词语换成了成语。课后老师会在语言活动区贴出成语字卡,小朋友们可以在成语字卡后面的空白处,自己进行成语接龙。好,小朋友们可以休息了,要喝水的去喝水,要上厕所的去上厕所。)

大班语言活动教育案例 第6篇

育案例

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案3篇

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案3篇

一、体育游戏:四人三球真好玩

活动目的

让幼儿熟练掌握双手滚大球动作,提高其动作灵敏性。

活动准备

大球三个,场地布置

活动指导

1、热身运动;

2、介绍玩法;

将全体幼儿分为若干组,每组四

人,其中三人各持一个球分别站在角上的区域内,一人为裁判兼候补队员,站于中间圆形区域内。裁判员说:“开始!”三人同时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用双手将球滚向前面的人,然后立即转身接住另一个人滚来的球。如此连续快速地滚球,直至其中一人来不及接球,此人为失败者。这时裁判叫道:“停!”失败者与裁判交换位置后,游戏继续进行。

3、交代规则,提醒幼儿;

4、幼儿游戏,教师多做示范,帮助幼儿理解有关规则,待幼儿熟悉游戏后,可把场地改为方形,进行5人4球的游戏。

大班体育活动:我是小小解放军

活动目标:

1、学会匍匐前进的动作要领,提高幼儿爬的动作技能。

2、发展幼儿的全身协调性和柔韧性。

3、培养幼儿之间友爱互助,克服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尼龙绳结成的网3张、山洞3个、平衡木3条、小红旗3面、椅子若干、2、磁带、录音机

3、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幼儿随音乐“健康舞”跟老师一起做准备运动,老师自编动作。

基本部分

1、老师一边讲解匍匐前进的动作要领,一边示范。

2、幼儿练习匍匐前进,爬过用网搭成的通道,老师个别指导,然后请做得好的幼儿个别示范。

3、比赛游戏“我是小小解放军”

老师讲解规则:今天我们来做解放军,学习解放军叔叔过草地。每次每位幼儿先走过平衡木,然后爬过网道,钻过山洞,绕过椅子跑回队伍,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并站到队伍的最后面,第二

个小朋友才能去。比赛依次进行,哪个队伍最后一名幼儿最先拿到红旗的为胜利。

结束部分

幼儿随音乐跟老师做放松运动。

大班体育活动《蚂蚁搬家》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架空的竹梯上进行手脚爬,提高自身的协调力量。

2、能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难度适合的材料进行活动。

3、能主动参与有挑战性的活动,并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竹梯两架;沙包若干;塑料筐若干;轮胎四个;“蚂蚁的家”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蚂蚁郊游操”

二、基本部分:

1、模仿蚂蚁的爬行。

2、练习在竹梯上爬行。

3、请幼儿示范爬行的要点,幼儿

知道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4、游戏:蚂蚁搬家。

请幼儿想办法把家里的食物搬到新家里,而且不妨碍爬行。

介绍搬家路线,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难度适合的路线爬行。

教师重点保护在架空竹梯上爬行的幼儿。

三、结束活动:

1、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幼儿体验挑战带来的快乐。

大班语言区角案例 第7篇

参观小学是幼小衔接的一项重要活动,参观小学之前,孩子们已经在老师的“口述”下画了一个路线图,结果并不理想,画的什么都有,自从参观小学以后,老师在语言角创设了“幼儿园和我的家”小地图,重点标注幼儿园到小学的路线,那里成了课余时间孩子们驻足的常处。为此,我将此面墙面在区域活动时间作为了语言角,请幼儿说说来幼儿园的路上的所见所闻。这天,小雨和思勉兴冲冲地来到墙前。

小雨:你家在哪里?离幼儿园远吗?

思勉:我家在这里中原新城王府小区,离我们上次参观的伏牛路第二小学很近,旁边就是这个永辉超市。(边说边点着永辉超市的图画)

小雨:我家就在幼儿园旁边的前进路上,和我们上次参观小学的方向不一致,我们家要穿过中原路,走到医院后面,你看就是这个中心医院,你见过这个医院吗,很近的,我们在楼上玩能看见医院的标志

思勉:我不知道你说的哪个医院,我家后面也有个医院,不是你说的那个医院。

小雨:就在这里,我家到幼儿园很近的,你看从这里沿着前进路,直走,转个弯就到了(边说边比划着从幼儿园到家的路径)。在早上这里都是早餐店,有手抓饼店、蛋糕店、还有卖胡辣汤包子的,这个就是中心医院,前门人特别多,我妈妈总是说桐柏路上的人多,我们就从后边的前进路走,(他逐个点着表示这些店面和医院的图标一一介绍着)。

思勉:我好像知道你说的那个医院了,我奶奶去那里看过病。小雨:对,那我再给你讲一遍,画下来路线图,周末你来我家玩吧。思勉:好,那我也给你说说我家的路线。行为语言分析:

思勉平时里是个比较腼腆的孩子,上课发言总是吞吞吐吐,说着说着自己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就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就不说了,日常生活中也很少见他侃侃而谈,但是这次,他却说得津津有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交流的主题是关于“幼儿园”和“家”这个幼儿每天都生活的场所。家附近的建筑、好吃的、好玩的都一直伴随着孩子长大,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以至于交流的题材充沛。

第二、交流的内容是主题活动生成下的一个活动内容,有过之前参观小学的铺垫,难点已经突破。而且画面中本就有自己创作的家周围的图标,相见熟悉,有直接的思想碰触。

第三、同伴的带领。从交流中也不难看出小雨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强于聪聪,有了同伴话题开拓,跟随显得相对要简单些。

教师的思考和支持策略: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因素就是:语言环境的创设和同伴的引领非常重要,前者为孩子铺垫一个充分的表达空间,后者带领幼儿学习新的词汇和语句,对语言表达能力薄弱和胆小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当幼儿有了轻松愉悦的游戏交流,教师便应该抓住契机,促游戏的深入发展。

正确指导并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多角度的互动:师幼互动、生生互动和生材互动。

“师幼互动”体现在老师的反馈和组织引导中。我们通过材料的出示、话语的引导,让孩子们在预设和生成中得到平衡的发展。或者在游戏后的讲评中,教师通过“有什么感觉,发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想出了何种方法,是怎么做的,需要什么帮助”等引导语,唤起幼儿对探索过程的回忆和体验,并藉此引发生生互动。在这样的互动中,孩子们不仅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推广了好的经验,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二、关注幼儿语言发展的积极面,摆脱语言行为的负影响。

大班语言活动:蹦蹦和闹闹 第8篇

设计意图

《蹦蹦和闹闹》是一则绘本童话故事, 画面中无论是角色的表情还是动作都能激发幼儿想象, 适于幼儿讲述。但是, 故事的篇幅过长, 画面较复杂, 并不适合看图讲述。根据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 我们最终将本次活动设定为情景表演讲述活动。

活动目标

1. 尝试围绕蹦蹦和闹闹的心理变化进行记录和清楚连贯地讲述。

2. 尝试运用四字词语讲述, 丰富词汇:又宽又大、依依不舍、快快乐乐。

3. 能在别人讲述时认真倾听, 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情景剧表演, 纸笔每人一份, 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察场景, 引出故事

师:我们布置的地方是哪里?

师:我们的背景既有室内的家又有室外的大树下, 今天到底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请欣赏情景剧表演《蹦蹦和闹闹》。

二、分段观看情景剧表演, 感知讲述对象

1. 情景一:两只田鼠争吵, 妈妈让他们搬出去。

师:刚才你们看到了谁?他们是什么样的田鼠?他们总是做什么?最后妈妈做了什么?每天争吵的小田鼠们终于要分开住了, 他们心里会怎么想呢?

2. 情景二:田鼠高兴地在大树下分手, 挖洞。

师:刚才蹦蹦和闹闹到了哪里分的手?他们在大树下分手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他们心里可能在想什么?两只小田鼠都各自挖洞安家, 他们的洞是什么样子的?挖着挖着他们挖到了什么?它吃起来怎么样?小田鼠住进了自己的洞里, 再也没有人和他们争吵了, 他们心理有什么变化?

3. 情景三:两只田鼠相遇愉快地玩耍, 依依不舍地离开。

师:一天又一天过去了, 两只小田鼠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聊了些什么?他们聊天的时候表情怎样?心里面怎么样?为什么高兴?天黑了, 他们要分开了, 心里面怎么样?他们不想分开但天黑了不得不回家, 所以最后他们依依不舍地分了手。你觉得依依不舍是什么样子的?

4. 情景四:天冷了, 孤独的小田鼠啃土豆, 最后又住在一起。

师:天气怎么样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蹦蹦和闹闹的心里面怎么样?他们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呢?他们吃着吃着土豆, 忽然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的心里怎么样?最后又住在一起的小田鼠还愿意分开住吗?现在他们的生活还会是吵吵闹闹的吗?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再次完整观看并记录故事, 自由结伴讲述

1. 教师提出记录要求。

师:记录时一定要完整, 记录下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发生的事情。还可以记录下小田鼠的表情、动作、对话和心理活动。

2. 幼儿完整观看情景剧表演, 并进行记录。

3. 幼儿自由结伴讲述。

四、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1. 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完整讲述,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各自讲述时的优点。

2. 教师从动作的描述, 新词汇的运用, 表情、心理的描写以及对话等方面进行小结。

五、根据记录画回忆并丰富故事内容, 巩固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1. 再次根据新的经验丰富故事内容。

师:我们刚才听了两位小朋友的故事, 都有各自的优点。现在请你们拿出自己的记录画, 仔细地看一看、想一想, 还可以加入些什么优美的词句或者对话来丰富你的故事。想好了的小朋友可以去找一位客人老师, 把好听的故事讲给他听。

2. 幼儿大胆向客人老师完整讲述故事。

3. 活动延伸:把记录的故事带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 并鼓励幼儿到表演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基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3-6 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的精神,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为幼儿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 发展其语言理解能力。

类似于动画片的情景表演符合本班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 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在情景表演中, 幼儿可以看到具体的故事场景, 听到生动的角色对话, 看到最真实的表情动作, 体会人物的情绪情感及心理活动。幼儿在聚精会神的观看中, 潜移默化地掌握不同的词语、句式, 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讲述。

开始让幼儿观看的情景剧表演, 采用教师表演而非幼儿表演, 是由于教师的表情动作以及台词表述更加成熟到位, 能让孩子们观察得更加清楚, 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应的情绪情感。同时我们将表演分为分段表演与完整表演两部分。在分段表演中, 教师以开放性提问为主, 帮助孩子更好地重点观察, 理解角色的表情、心理, 丰富相应词汇。在完整表演中, 幼儿在观看的同时通过符号记录的方式理清故事整体思路、帮助自己记忆故事。

上一篇:拍照作文400字下一篇:工程专业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