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师师德反思

2024-07-04

科学教师师德反思(精选8篇)

科学教师师德反思 第1篇

我的师德反思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科学教师,我一直坚持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这学期的政治学习中又一再受到重视,并重新阅读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更深深的感到,一个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多么大的春雨润无声式的影响,甚至可以使他们终身都感到受益匪浅。更坚定了我平时要按照师德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回顾已走过的路,进行一下自我反思:

1、政治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没有计划,没有系统性。

2、在工作中还不够细致,有时也存在应付。

3、在新课标中探究不够,教改方面动脑不够。整改措施

一定要给自己定规矩,坚持认真学,认真写体会,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有一个真诚而清醒的政治头脑,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和较深的专业素养,,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践行。只有探索才会前进,在教学上要大胆实践,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探索、开拓。并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决不安于现状,在平凡的工作中留下一串坚定的脚印。并坚持廉洁从教。

总之,通过这次师德师风反思,我较清醒地认识反省了自我,努力对照那些优秀教师的言行,使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科学教师师德反思 第2篇

庙滩镇黄畈中心小学汪兆富

从教几十年来,我感受到教师的职业虽然是光辉的职业,通过多年的学习,对照师德规范觉得做的很好。但同时我也深刻的感觉到在各方面的能力还需要通过日后的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加以提高。对照八查八看特作如下反思:

一、取得的成绩

我自从参校以来通过多年的学习,我的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取得的成绩如下:

1、多年来能遵循教育规律,很好的执行教育方针,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爱岗敬业精神强,专心从教,教学时间从不做私事。

3、工作中特别注重关爱学生,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的生活,如:住宿情况、吃饭情况,学生生病了及时带去治疗等能做到爱生如子。

4、能做到为人师表,时时处处一的、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部做有损教师形象的事,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5、能遵守社会公德,不参与黄、赌、毒等有损教师形象的活动,自主钻研业务。不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的行为。

6、廉洁从教,从不向学生推销和变相推销课外书籍和资料,不办课外补习班和进行有偿家教。

7、时刻惯彻安全思想,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

对照八查八看本人虽然在师德方面做的比较好,但也存在问题。如,本人借年龄较大存在怨学思想,不求进取。知识结构更新缓慢。

三、原因分析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本人学习不够,借口多,思想落后跟不上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教师不仅是要具备专业的知识、道德文化修养,要从一点一滴的“微小”事情开始做起,“积小善而成大德”,从细微小事上锻炼自己的师德,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以自己高尚的师德为学生提供一种道德的楷模。让自己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老师将是我以后的目标。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小学教师,要具有充分的爱心和耐心。然而爱学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在私底下聊天,不听要求,还随便乱动实验器。本来这些常规要求早在第一节课时已经讲的很清楚了,但一到了做实验的时候,学生就像刚从笼子里放出来的小鸟一样,什么都觉得好奇,什么都想碰一碰、试一试。私下我找了一些学生问了问,第一节课老师是怎么提的要求,他们都能回答的很好,可一到上课就做不好了呢?这应该和孩子的心理有很大关系吧。后来我发现,可能是刚开学,还没有进入状态,我就每节课简单的说两条,有时间就编些顺口溜,渐渐地课堂纪律果然有了好转。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并不想我想象中的那么快,而且学习知识也需要一定的反复性,有时侯记得很快但忘的也很快,所以我觉得做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有时更要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所以我觉得具备极大的爱心和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四、整改方向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与存在问题的原因,我本人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学习,加强个人自身修养。时时处处对照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还有就是要尊重差异、分类推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学生中难免会有良莠不齐,尤其是后进生,也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之一。因此要正确对待差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人格,虽然在某些方面他们会出现一些困难,但我门应该明确的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赢配方。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学生优秀的一面,激励他、鼓励他在发展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达到目标或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时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甚至奖励,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作为教师一定要多关心他们,多理解他们,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校园里都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健康的成长。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台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分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

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

科学教师师德反思 第3篇

一、教育现代化要求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学生为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需意识到以下三方面:一是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将学生视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就是要把学生看作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意识到学生由于遗传、环境等先天和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而表现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的差异性,意识到学生是有血有肉、有认知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即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依据,最终又要促使学生获得发展。二是要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不要因为学生一时的发展不利而对学生的未来轻易下结论,做预言家。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就是要求“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衣着取人,不以长相取人,不以学业优劣取人,不以父母权势取人”[1],最终回归到“有教无类”的教育本质。三是要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将教育过程视作是学生身体、智力、意志、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参与,而不仅仅是定位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上,应该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既要教好书,更要成为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实现学生全面、和谐、持续性的发展。

二、教育现代化要求高校教师要强化爱岗敬业的意识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敬业,对教师来说,即是以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教育,认真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专心传承人类文明,用心缔造人类灵魂,真心做好教育事业。教师就是要忠诚于教育事业,从内心去尊敬教师职业。敬业是教师从业态度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要爱岗,即乐业。乐业一词源于《老子》中提及的“安其居,乐其业”,于教师,是指乐意从事教育事业,并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性。教育职业自有趣味蕴藏其中,这种趣味或因奋斗后获得成功而产生,或因心无旁骛后少去许多烦恼而出现,或因身处其中后感受到职业一点一滴地发展而获得。教师就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地享受工作中的快乐。

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受来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的负面影响,功利性取向加强,奉献意识减弱,并没有“把道德内化成一种责任,只是把从事教育事业当作谋生的手段,只讲报酬,不讲奉献”[2]。对本职工作没有归属感,甚至厌恶,自然谈不上快乐。针对这种价值取向,有必要强化爱岗敬业的意识。需清晰地认识到:教师劳动,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劳动,有复杂性、创造性等特点。需要教育复杂的教育对象,针对个体差异选择不同教育内容和方法;需要完成繁重的教育任务,备课、上课、课外辅导等教育环节环环衔接,没有明确的交接班时间。这就意味着教师劳动是一种需要付出极大努力、花费太多时间精力的劳动,如果能强化爱岗敬业的思想,教师就会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幸福感投身于教育事业,不怕艰辛,不计得失,在平凡的岗位中无私奉献并坚持下去。

三、教育现代化要求高校教师要有正人先正己的认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者需学为人师,育人者要行为示范。教师对学生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其自身的理想信念、人格魅力、道德情操会影响着学生道德观念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在为人处事上以身作则,得体的服饰、规范的言语、文明的举止、正派的作风,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工作、生活领域在这些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高校大学生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更丰富,进行社会交往的活动更频繁,接触到的社会价值观念更多元,而自身的生活经验有所欠缺,所以容易受到来自外界消极因素的干扰。这就意味着高校教师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的任务愈加艰巨,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照亮学生的道路,自身这盏灯就要保持光亮的品质。《论语》中提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要正人,必须要先正己,因为“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3]。

参考文献

[1]王毓珣.师德分层:师德建设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4(12):12—15.

[2]芦凤.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研[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科学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第4篇

一、教学反思的前提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忠于自己的职业

有人说,如果你仅把工作当成领工资的手段,那么你就会陷入一种平庸的生活中。这种生活是很枯燥乏味的,痛苦的,这样生活不会有幸福感成就感。如果同时你是一名教师,我劝你还是尽快改行,换一个你爱干的工作去做,因为你将会耽误一代人的一生。教师应该怎样尽职呢?

1.像美国老师那样热爱教师职业。下面节选[美]彼得·基·贝得勒《我为什么当教师》一文选段:“我爱这一行的真正原因,是爱我的学生。学生们在我的眼前成长、变化。当教师意味着亲历“创造”过程的发生——恰似亲手赋予一团泥土以生命,没有什么比目睹它开始呼吸更激动人心的了。

2.有教育的信托责任。什么是信托责任?郎咸平教授认为,大学生的父母把大学生交给大学了,社会对大学是有期望的,大学应该怎么兑现它们的服务呢?这种契约精神就是信托责任,也是大学改革的真正重点。比如郎咸平教授对学生逼得是非常紧的,学生必须花非常多的时间攻读他这门课,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打教授的私人手机找到他,学生有问题可以跟他讨论,学生写的报告他一定从头看到尾。学生很感动,他们说感觉非常意外,这么有名这么忙的郎教授怎么会有时间读学生的报告呢?郎教授不觉得有什么意外,因为他认为这是他的信托责任。

二、教学反思要重视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1.科学精神的培养。在实验中,在观察中,在分析思考中,在辩论中必须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培养实事求是的习惯。例如有的老师在教学《人体的血液循环》一课,让孩子们用做游戏的方法模拟人体血液循环,这只能促进孩子理解血液循环,但离真实的血液循环抽象得很远,不利于孩子们更科学地理解事物,不利于孩子们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认识方法。

2.解决学科学为什么的问题。科学应该为人类的生存服务,首先是定义为对人类的爱。所以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反思你的教学内容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爱心,是否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命。有一次,听一位老师上《油菜花开了》一课。孩子们在观察油菜花时,从叶子上掉下一条青虫,女孩大叫,男孩说打死它!我对孩子说:你们在打死它之前,为什么不好好观察一下它呢?于是他们就拿起放大镜观察起来。然后说啊原来它是这样的!我紧接着说:你们知道它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吗?孩子们感兴趣起来,问什么样子。我说它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啊!孩子们有些不忍心把虫子打死了。我们的教学应该引导孩子意识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珍贵,这就是在细微处培养孩子们对生命的热爱。

三、教学反思要注重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

日常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有的班级的学生上课聚精会神,有的班级像自由市场,这种现象应该是最值得反思的了。我觉得其中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与这个班级科学课的学习习惯养成有关。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从未上过一堂规范的科学课,首先对科学课就失去了兴趣,因为你上的科学课他什么也得不到。再加不懂试验方法,没有很好的形成小组实验配合的习惯,不懂实验课的规范,当然就会出现混乱局面。老师没有很好的指导他们干什么、怎么干,当然他们就会自己干自己的事。

2.与是否有设计小组实验活动有关。比如老师只是演示,教室那么大,后面的学生看不清听不见,教师又没有很好的巡回展示,于是我看见后面的学生在看小学生报。我挺同情看报的同学,他们做得对,看报纸多好呀,可以得到很多知识,比在这个课堂上得到的多。我这时走过去和他们讨论沉浮的问题,他们很愿意参加研究。所以科学教师一定要设计好小组实验。

3.与教材内容深浅有关。课前要对学生的知识情况进行了解,这就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根据学情制定一节课的教材深度。如果深度浅了,学生就没有兴趣去学习探究了。例如《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一课,老师在一开始就摆出两个装满水的水槽,问学生在水中马铃薯会怎样,学生很麻利地说在盐水中会浮起,在清水中会沉下。那么这节课学生就很不用心上了。要知道现代资讯如此发达,城市中的学生得到这点小常识真是轻而易举,这节课就显得教学效率很低了,不外乎就是让学生动手验证一下自己的准确判断。不会引起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兴趣,于是他们对实验也就马马虎虎,课堂就会比较散漫。

4.与老师的语言有关。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离不开教师生动有趣、热情洋溢、幽默大方的语言表达,当然这是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如果一堂课老师板着脸,老是大叫“安静!安静!”这当然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表达有以下几个要点:(1)使用规范的普通话教学。(2)要使用教学规范术语。比如把玻璃棒称为棍子,烧杯称为杯子。(3)科学课课堂语言必须准确,不能夸张。(4)不要用舞台语言或主持人语言,夸张的语调上课。

教师个人师德反思 第5篇

《教师十不准》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 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要具备以下素质:

一、更新教育观念

当今时代,科学发展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人类社会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整体性、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养与创新精神的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变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地进行着,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转变师生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下的教育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学者。

二、爱岗敬业

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它把野蛮变成文明,把无知变成渊博。”当今社会,有些人把名誉、金钱、权利看成是衡量一个人价值高低的法码,这些人朝思暮想,梦寐以求,想得到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只不过是身外之物,过眼烟云。为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才是我人生最有价值的,最可宝贵的。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三、热爱学生

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在学习了师德标兵先进事迹后,让我更懂得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用心去爱每一位孩子”。也更得了对教育事业的无怨无悔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对所有孩子的真诚无私的爱。同时

更让我感动的是: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老师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们的学习基础、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各有不同,学习上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首先是不要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不要歧视成绩差的学生,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教育对象,把荣誉给每一个孩子。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学高为师,身正是范。” 学识与品德永无止境,致真、致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古往今来,从教人员无论社会上称之为“先生”还是呼之为“教师”;无论众人评定他们社会地位是高,还是低;无论领到的薪水是多,还是少;在人们的眼里,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倍受世人尊重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教师师德反思材料 第6篇

施尧雄

在今年我校开展的师德师风的学习教育活动中,使我对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意义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对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更加熟悉。现对照《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育工作表现,作自我问题剖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热爱教师的职业方面表现要更加突出。我平时扎实工作,爱岗敬业,认真上课,努力学习,勇于创新。虽然我很清楚地知道,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但是在教育工作中与有经验的教师相比自己做的还不够.2、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学习不够坚持。我经常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天天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经常与本组教师探讨相关的问题。同时,还撰写相关的实践论文、案例、说课稿和教学设计,以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而这些都不是经常性和自觉性的,这都是为了完成任务。现在深入剖析起来,要想不断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教师,就得必须不断地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使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尽快的提高起来。

3、在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方面再耐心些民主一些。平等民主对待学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这一点大家都认同。但是,我自己有时上课时,学生不听话,因缺乏耐心民主,也常训学生,现在仔细回想起来,对待学生确实要再耐心些。

4、在教学工作方面不敢勇于创新。本人虽然能运用新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工作,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但是,目前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还是有点滞后,课堂上还是为能完成教学进度,而突略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训练和培养,没能真正地做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自己思想认识还放不开,总是顾虑太多。另外,对待学生更加“爱心、细心、耐心”些。比如有时对待学生的错误,再多些循循善诱的教育,使其改正错误.二、存在以上问题的思想根源

1、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够深入、坚持,对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认识不太足。还有理论学习不能够与实践紧密结合,对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实质认识不足,在学习中没有能够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与学校情况进行有效的反思。

2、爱岗敬业精神不够,缺乏刻苦专研精神和态度,工作中不善于总结经验和反思,服务意识不高缺乏耐心和责任心,思想懒惰,缺少时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

3、爱心没有很好的培养和树立,因而缺乏爱心的激发、永保爱心不够而出现敷衍塞责现象。

4、忽视了家长在教育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忽视了三位一体的教育策略的重要性,使自己的工作不够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得比较少。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端正学习态度,自觉、主动加强理论学习。第一是要加强对教育经典著作的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教育理论意识;第二是要加强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不断适应时代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第三是要在学习中做到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并能利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工作。

2、在工作中要严于律已,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保持平和心态,不要过于急燥。在对待学生方面,要做到平等、公正的态度。特别是对待困难学生要有耐心,有恒心,对待不听话的学生,可以采用一些比较随和的办法,别让师生关系僵化,因为这样的效果就不大好。因此,要时刻为人师表。

3、在工作过程中,虚心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自身的教育意识,增强自己敢于同不良现象做坚决斗争的勇气,树立良好教师的自我形象。

2014年10月16日

师德师风反思报告

黄茂津

自从任教以来,我在平凡的工作中以诚待人、以诚育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做好每件事,教好每一位学生。积极学习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法规,并努力在工作中将其转化为内在的精神动力,不断促进自身职业道德的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提高,从中我还寻找自己在教书育人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为此提出了一些整改的措施,现自我剖析如下:

1、教书与育人并重。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作为一名高中物理老师,平日注重课堂教学,满足于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对学生的思想等情况也应重视,加强与学生交流沟通。教书与育人,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能够做到理解、尊重、信任和关爱每一位学生,无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讽刺挖苦学生或言语粗鲁、方法简单粗暴等现象;在课堂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比如面对不认真听讲的同学,课下我都会和他们交流,找出原因,讲明道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心管理自己的行为。

2、廉洁从教,从未接受学生家长宴请,无收取学生家长财物,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从事有偿家教,组织或参与各类有偿辅导班等现象;

3、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备课、上课,无马虎从教等误人子弟现象;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作为一名老教师,我会更加注意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并给与尽可能多的、全面的指导。

4、在教学评价中,采用多元评价机制,激励学生不断的进步。

5、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无违纪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做得不够细致,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1、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多与一些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

2、转变作风,积极工作。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提高创新意识,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

3、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虚心向同行学习,勤于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信服于人。从群众意见中看清自己平常没有察觉或没有引起重视的缺点和不足,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各项工作。

2014年10月16日

师德师风反思报告

施开天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但老师的职业更为神圣,在平日教书育人中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精力、时间,但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给予学生足够的爱,能产生神奇而伟大的教育力量。许多教育学家在谈到他们的经验时都说,其实只有一个字:“爱”。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的班级,爱你每一个学生。老师既要爱又要善爱。对学生的爱要以理解和尊重为基础,要持之以恒,更要一视同仁。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是爱还要因材施爱、因时施爱。既要关爱各类问题学生的细微处,也要关爱优等生细微处,更要关爱广泛层面上的“默默无闻”的学生细微处。“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德是人的素质的核心,也是人健康成长的一个动力。加强师德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教师的师德是调动教书育人积极性、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因素。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首要的问题是转变观念,统一认识,而这一切的实现,强化师资队伍的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关键。

通过短短的一个月的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后,令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漫长的育人之旅,还认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为人师表、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育原则。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人师”,教育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而我在教育中,想想过去,对照现在,展望未来,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现结合自己教学生涯认真剖析自己:

一、存在的问题

1、重教书,轻育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作为地理老师,我醉心于提高本班学生的地理成绩的提高,满足于学生地理方面的进步。平时与学生的分析讲解较多,但与学生的谈心少了,对学生的家庭思想等情况忽视了不少。对学生中出现的诸多不良现象,我也甚至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教书与育人,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细细想来,这种做法让我心有不安。

2、缺乏依法执教,特别是遇到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时,有时会对此类学生大声训斥,使师生关系很尴尬,这实在是一种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表现。不仅损害了老师的形象,还违背了“为人师表,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3、小成即满。我发现自己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特别是老把现在跟以前比,觉得一切都很好,安于现状,进取力度不大,甚至有时还为以前取得的那丁点的成绩沾沾自喜。通过深入学习,我发现这是很危险呀,这种思想那可要不得,感觉“满”了,那就晚了,你思想不解放了,没有了进取心,你会被时代所淘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一定要顺应潮流,这个潮流实际上就是客观规律,逆流而行,太危险。

4、在如何做好课堂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面还需加强:(1)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帮助学生检测反思自我,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等;(2)要为学生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3)要为学生确定新的教学观:首先要帮助学生确定能够达成的目标;另外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同时还需要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及时反馈,建构沟通的桥梁;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 ;最后必需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5、在“在对待自我,新课程强调反思”这句话的理解上,还不够深入:因为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反思的范围缺少广度,反思的内容不够深入。

二、今后的改善

通过对照检查、分析,使我更加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改善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帮助学生方面

1、对学生少一点斥责,少点失望,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关切,尤其关爱学困生,积极与他们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受到学生的喜欢,才能感化每位学生,学生就会信服于你的道理,学生才能在爱的海洋里吸取更丰富的知识。关爱每一个学生是一个教师的职责,应尽职尽责教育学生进步。

2、时刻要求自己“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3、以身作则,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4、帮助学生检测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

5、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二)在自身修养方面

1、刻苦专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时刻牢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同事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与全体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相互配合,齐心协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同事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另外还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转变作风,积极工作。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为人民服务。

4、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一是从实践中学,向广大的教职工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方法和思想,二是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信服于人。三是向挫折和教训学,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丰富人生。

5、我还要继续正确地对待群众提出的各种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从群众意见中看清自己平常没有察觉或没有引起重视的缺点和不足,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好自己的师德问题。

师德建设是与时俱进的,我会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坚持以自觉的育人精神引导自我,我会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功能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师德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我会努力成为“信念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育、善于育人”的好教师。

教师师德反思 第7篇

我从参加工作,担任数学教学工作。我对师德师教育的重要意义有较明确的认识,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也更熟悉了。我逐渐把握了“深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的精神实质,并将其转化为了内在的精神动力,不断促进自身职业道德的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本人觉得获益匪浅。自我剖析如下:

1、重教书,轻育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作为数学老师,我醉心于提高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高,满足于学生数学方面的进步。平时与学生的分析讲解较多,但与学生的谈心少了,对学生的家庭思想等情况忽视了不少。对学生中出现的诸多不良现象,我也甚至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教书与育人,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细细想来,这种做法让我心有不安。

2、小成即满。我发现自己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特别是老把现在跟以前比,觉得一切都很好,安于现状,进取力度不大,甚至有时还为以前取得的那丁点的成绩沾沾自喜。通过深入学习,我发现这是很危险呀,这种思想那可要不得,感觉“满”了,那就晚了,你思想不解放了,没有了进取心,你会被时代所淘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一定要顺应潮流,这个潮流实际上就是客观规律,逆流而行,太危险。

3、在严谨治学方面,我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师德的基础是爱,核心是专;我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缺乏长期性,教育教学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还不够快。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我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

4、在如何做好课堂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面还需加强:(1)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帮助学生检测反思自我,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等;(2)要为学生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

(3)要为学生确定新的教学观:首先要帮助学生确定能够达成的目标;另外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再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同时还需要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及时反馈,建构沟通的桥梁;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 ;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 ;最后必需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5、在“在对待自我,新课程强调反思”这句话的理解上,还不够深入:因为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而恰恰在这方面,我不太擅长。反思的范围缺少广度,反思的内容不够深入。

以后的改进方面:

(一)在帮助学生方面

1、帮助学生检测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7、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二)本人自身方面:

1、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同事发生联

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与全体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相互配合,齐心协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同事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另外还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转变作风,积极工作。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为人民服务。

3、加强数学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我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一是从实践中学,向广大的教职工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方法和思想,二是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信服

于人。三是向挫折和教训学,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丰富人生。

科学教师师德反思 第8篇

一、科学发展观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指导意义

党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已经明确了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都必须认识和遵循人、自然、社会发展及其和谐发展的规律,并自觉按其规律指导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其目的在于真正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促进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教师师德建设,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不仅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科学发展观,具体到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它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两个为本,做好统筹兼顾。即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德育为先;办学以人才为本,促进师生全面发展;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青年教师成长中各方面的问题与利益关系。

二、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师数量随之日益增长,青年教师逐步成为高校师资队伍的主体,他们重视工作与学习,工作努力,外语与科研水平日益提高,为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现有的师德规范和师德评价体制下,受市场自身的弱点和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青年教师在师德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与师德水平,与大学生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政治环境逐步宽松,社会物质条件也日益改善,这些都为青年教师的知识获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在强调知识积累的同时,对于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理论要求一度有所放松,再加上改革开放后,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导致青年教师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出现某种程度的混乱,师德意识淡薄。一些高校青年教师以为把业务搞上去了就行,因而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不够,对重要政治理论问题漠不关心,对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不够了解,思想政治素养低下。

安云风等人在高等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调查中发现,30%的大学生对教师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存有不满,37%的教师对入党的看法有偏差,40%的大学生认为“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和牺牲奉献精神”的教师只有少数。由此看来,青年教师离学生心中教师形象差距较远,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有待提高。

(二)青年教师重视个人学历提高,但敬业精神不够,学术风气浮躁,治学态度不严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人才引进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般本科院校引进青年教师普遍重视高学历,重点院校除了高学历位之外还要有留学经历。这给在职青年教师带来了许多挑战,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提高学历和实践能力。同时,高校对青年教师的科研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职称晋升与科研成果直接挂钩成了青年教师发展的压力。双重压力,导致了一些青年教师注重科研和学位,教学敷衍了事,不认真备课,对学生不负责任,直接给学生透露考试题目;在搞科研时急功近利,态度不严谨,伪造数据,抄袭剽窃;学风浮躁,不专心教学科研,评奖、评职称时虚报浮夸、弄虚作假;有的甚至以钱物或其他方式换取他人学术成果等。因此,青年教师科研质量差,多数在低层次徘徊,难以进入学术前沿,难以出科研精品。这种不思教学、不能潜心科研的现象,时能见诸媒体报道。

(三)青年教师缺乏人文关怀精神与团结协作精神,自我意识太强。

大学精神形成的主体在于教师,高校人文精神体现在教师科研、教学与服务实践中。人文关怀精神又体现在教师热爱学生方面,要求教师热爱全体学生,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公平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择业就业,关心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关心他们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关心他们成长成才成人;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个性、爱好、隐私、合法权益。

而笔者参考了近年来对青年教师师德研究结果,普遍报告了现在的青年教师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后,多为独生子女,社会和家庭环境使一些青年教师把实现个人价值作为他们人生奋斗的目标,自我意识太强,很少与学生接触,在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严格管理学生和自身作则等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部分青年教师过分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对涉及个人住房职称、工资、津贴的问题斤斤计较,醉心于个人的发展,而忽视集体的利益,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缺乏团结协作协作精神。当前,我们在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在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四)现有青年教师师德教育存在不足。

首先,青年教师师德教育内容形式方法枯燥单一,缺乏主体性、实践性。现有青年教师师德教育无论在形式还是在方法上都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岗前集中培训形式,对师德知识与规范进行硬性灌输和空洞说教,忽视青年教师的能动性、主体性,缺乏青年教师的自主参与与深刻体验,使师德教育变得枯燥乏味,缺乏实效,疏远了青年教师的生活世界,仅流于形式。

其次,青年教师职前师德教育与在职师德教育脱节,缺乏连续性。我国青年师德教育实效性低,既与职前培养有关,又与在职培训不重视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有关。师德教育没有贯穿到教师教育的各阶段中,也没有成为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内在需要,更没有满足教师职业道德自主性的需求。现有的青年师德教育主要是靠师范院校在职前教育和教师职业资格考前培训中进行的,而职后的师德教育体系尚未建立,形成职前教育与在职继续教育脱节现象。

最后,青年师德教育评价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我国对师德教育效果的评价虽然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青年师德教育评价工作缺乏科学性、有效性,评价流于形式,对青年教师个体素质、生涯发展、潜能的发挥等方面评价不够。评价尺度单向,习惯于粗线条的泛泛而论的评价标准,没有将目标具体化形成操作性指标,评价方法不科学,不能发挥评价的发展与促进作用。

三、探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教育新途径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事关教育发展的全局,事关科教兴国大业。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基础。我们可以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出发,创新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路径、渠道、方法,切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根据新的形势要求,不断总结,勇于创新,使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笔者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以下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开拓思路,树立师德荣辱观,实现他律与自律相统一。

师德作为调整就活动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的思想指导和行为规范,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是一种客观的、外在的、他律性的规范。这些规范要求被认识、理解、接受后,转化为自己内心的道德律令,成为职业行为准则后,才能有效发挥作用。这个内化和自律的过程不是自发的,而是一个长期教育与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青年教师自觉接受教育和自我修养的过程。为此,笔者提出树立师德荣辱观,促进青年教师师德他律与自律的统一。

高校教师师德荣辱观主要是指高校教师履行高校师德规范要求的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肯定和褒奖以及教师主体对其心理体验所产生的尊严和自豪感。师德荣辱观受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和制约。其特点是献身教育事业,为社会培养人才而荣耀,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自慰,以自己“桃李满天下”而自豪。师德荣辱观可以激发教师主体积极履行“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的内在动力,可以激发人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它是教师主体行为选择的标尺,有了师德荣辱观,就能趋荣避辱,能以师德荣辱的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与师德规范要求的价值目标一致。

对青年教师进行师德荣辱观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开展师德榜样先进事例报告会、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树立典型,这对于青年教师师德教育和营造先进校园文化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要确立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从身边和媒体中选择先进典型,对青年教师开展教育。近年来教育系统涌现出孟二冬、殷雪梅、郑琦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这些植根于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凡人善举具有更坚实的群众基础,更容易激发群体效仿行为,发挥先进典型的影响和带头作用,形成一种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其次,对于身边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要明确而及时地予以批评和纠正。从而实现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觉的道德约束,通过道德他律推动道德自律,实现道德他律与道德自律的良性互动。

(二)立足长远,做好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把师德教育与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

师德教育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目前少有人进行相关研究。但是,只有站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上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才更能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无论是从人力资源管理还是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出发,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师德形成密不可分,师德教育与师德形成始终贯穿于其职业生涯,甚至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

职业生涯发展指个体有意识地进行职业准备到完全退出职业期间所经历的与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事件与角色的总和。施恩把人的职业分为外职业和内职业。表示职业生涯的客观特征的概念是“外职业生涯”,指一个人在工作时期进行的各种活动和行为的连续体(一般是具体的,包括职位、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收入、工作地点等),表示组织努力为雇员在组织的作业生命中确立的一条有所依循的、可感知的发展通路;“内职业生涯”则表示职业生涯的主观特征,涉及个人的价值观、态度、需要、动机、气质、能力、发展趋势等(包括观念、掌握新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处理人际关系、职业成果和荣誉感、道德感、自我实现等,侧重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从业者个人追求一种职业过程中经历的通路。可见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伴随着职业道德的养成。另外,Ralph Fessler和Judith Christensen二人收集了大量研究资料,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动态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模型。他们把教师职业生涯分为:职前期、职初期、能力构建期、热情成长期、职业挫折期、职业稳定期、职业消退期、职业离岗期。

根据以上理论,把握青年教师发展规律,做到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与师德教育相结合。这样,能够克服职业倦怠与困境,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督促青年教师成才,有利于高校持续发展;促进师德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拓展升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因此,围绕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把青年教师师德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把师德教育融入青年教师入校初期和中长期职业生涯指导,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又一条新途径。

(三)统筹兼顾,健全教师考评体系与激励机制,营造和谐管理环境。

高校教师考评与激励是高校教师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如何构建一套既能保证学校整体目标实现,又能满足高校教师需要,有利于教师个体和群体长远发展的考评与激励体系,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师德考评工作是教师绩效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健全师德的考核评价工作方法,把对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师德考评要求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形成准确、量化的标准,要能够全面、科学地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情况,做到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全面性的相统一。例如:某学院建立了“教师自评、学生评价、组织评价、专家评价”———四位一体的多元评价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通过每日网络工作日志、教学周志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不记名反馈与评价;部门领导和主管领导评价,以及专家评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量化的、统筹兼顾的、全面的评价方式,克服了传统的低效的评价方式的缺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评”促“进”,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还需要引导和激励,完善激励机制是师德建设的动力。教师激励要坚持尊重教师、尊重知识,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公平性与差异性相结合,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激励可采取以下形式: (1) 设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各种形式的奖励制度,并且和岗位聘任、职称评聘相挂钩; (2) 执行工资、职务晋升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通过激励制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发现并实现自身价值,充分感受到教书育人工作的乐趣,从而把加强师德修养变为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同时使教师的败德行为付出极大的代价。 (3) 兼顾青年教师的主体需要,促进青年教师自我实现,增强青年教师幸福感。 (4) 实行灵活薪酬制度,推动青年教师不断创新。 (5) 营造和谐的管理文化,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文化沙龙、继续教育活动等。

总之,青年教师是高校事业发展的主体,更是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他们的师德师风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思维方法、创造精神和人格的养成都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素质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青年教师师德教育,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是社会、学校和青年教师自身共同责任。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 同时也为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指明了工作思路。社会发展教育为先, 和谐校园师德最重, 本文由青年高校教师师德现状入手, 领会科学观的精神实质和内涵, 结合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的实际, 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的新途径:开拓思路, 树立师德荣辱观, 实现他律与自律相统一;立足长远, 做好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工作, 把师德教育与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统筹兼顾, 健全教师考评体系与激励机制, 营造和谐管理环境, 促进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师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参考文献

[1]安风云.高校师德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

[2]眭依凡.大学的责任与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况志华, 叶浩生.责任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4]卫荣凡著.师德自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5]胡林因著.道德内化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6]葛晨光.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2) :87, 89.

[7]James Nolan, Jr, Linda A.Hoover著.兰英译.教师督导与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8]方中雄, 刘维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心理健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9]RalphFessler著.董丽敏译.教师职业生涯周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上一篇:中秋节优美散文800字下一篇:村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