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体会

2024-09-04

生活知识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体会(精选14篇)

生活知识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体会 第1篇

《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体会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计算机的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广泛的使用。许多的教育软件诞生,大大的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本文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几何画板》的功能,具体谈了谈《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运用及体会。

关键词:《几何画板》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运用

一向以抽象和推理严谨著称的《几何》不好学,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但至今还没有别的什么课程能取代它的地位。拿着粉笔、直尺、圆规等传统教具的数学教师绞尽脑汁,时刻想着如何为学生“解困”,但传统的教具、教法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几何画板”软件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尺规教学方法,为数学教学,特别是为几何学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我对《几何画板》软件却情有独钟,教学中运用得得心应手,辅助了课堂教学,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下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体会。

一、创新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当前形势下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数学只是符号与公式的组合,因此难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几何画板》改变了常规教学的陈旧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和生动。在《几何画板》中任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猜测和验证结论,在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增加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形成丰厚的几何经验背景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从而揭示问题本质。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从心理上所反映出来的是惊喜和兴奋,进而有一种强烈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学习活动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这一章节时,我利用几何画板对正方体的十一中展开图进行直观的演示,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兴奋、积极参与的状态,有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对于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11种情况,为加深记忆,可编成如下口诀:一四一呈6种,一三二有3种,二二二与三三各1种,展开图共有11种。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看着课堂上激烈讨论的他们,我觉得很欣慰。在教学中那种神奇的效果,非同一般。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高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再例如:学习投影与视图这一章节时,我利用几何画板对正方体进行投影,学生对投影面、投影线等概念理解的的非常容易,特别是对主视、俯视、左视理解得很到位。利用几何画板等多媒体工具,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的过程,探究出三视图之间的对应规律,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很轻松的画出了简单几何体和组合体的三视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以运动的观点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动态展示教学内容或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数形结合思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几何画板》为“数形结合”创造了一条便捷的通道,它不仅对几何模型的绘制提供信息,同时,可以解决学生难以绘制的图形,而且提供了图形“变换”的动感,丰富多彩的“动画”模型,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使学生从画面中去寻求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依据,并从画面中去认清问题的本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基本概念。

例如:利用《几何画板》画一个二次函数图像y=ax2+bx+c。各参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数量关系都显示在同一屏幕上,不用老师开口,学生就会出现“ b2-

4ac ”的值与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的变化规律以及a、b、c的变化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形状及位置的影响。这种做法非常形象直观,易于接受,比过去直接用理论来说明或简单地在黑板上画几个草图来讲解的效果会好得多。

再例如:学习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空间图形这个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由于受到平面几何的负迁移,空间想象能力普遍比较欠缺,在头脑中难以形成较为准确、直观的几何模型。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大脑中建立了一些几何体的表象,但这些表象还是不清晰、不稳定、不全面的。利用好信息技术可以简单地将研究过程中碰到的抽象问题形象化,化枯燥为趣味,化复杂为简单。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与信息平台,引导学生动脑、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能轻松地从平面几何学习过渡到立体几何的学习中。

如何能够辨析并抽象出各种复杂的立体图形呢?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制作了如下图所示一个动态的球体、圆锥、棱锥,由实物形状抽象出几何图形,随机演示几何体的抽象过程,非常直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图形的闪烁,来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立体图形的认识球体立体图形的认识棱锥

立体图形的认识圆锥 如何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转化是初中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运用“几何画板”,制作展示了如下图所示的三棱柱、圆锥、圆柱的形成,三棱柱的截面图及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在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逼真的动静交错的情境中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轻松的气氛中跨越了学习的难点,理解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即“实践和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相互统一”的思想。体会了知识内容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

数学教学中有些内容历

来是难点,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计算机能有效地克服这些难点,看来难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原来的“讲给你听”能够改变为“演示给你看”,甚至变成“在电脑上操作”,于是许多传统教学中的难点现在变得容易克服了。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更能突破书本、课堂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极大地扩大了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能开阔思路,接触到更广泛地知识。

三、进行数学虚拟实验,提高数学素养。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忽略数学实验, 过于注重形式化的数学, 使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广大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应用几何画板创设教学的情境, 他们充分发挥几何画板的优势, 将教学信息以丰富的、生动的形式表达出来, 改变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单

一、直观性差的缺陷, 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力助手,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对文本、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以及其交互式特点,编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

四、利用“几何画板”辅助数学教学,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日新月异的今天,要开拓创新,进一步掌握时代先进的信息,就要有先进的科学知识。“几何画板”的出现,给我们改变传统几何难学难教的局面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要把握机遇,与时俱进,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不但要懂教学规律,熟悉教学过程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还要掌握现代教学技术,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把“几何画板”融入到几何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活化。才能适应21世纪的要求。

总之,恰当地选准“几何画板”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点,适量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若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就可以

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资料: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作

http://.

生活知识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体会 第2篇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的确,幼儿的教育离不开生活。作者尝试将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与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相融合,实现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本文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一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关键词:生活教育数学活动幼儿数学教育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数学领域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幼儿的生活中,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数学教学资源及可以引发幼儿思考、探索的数学问题,而且只有在生活中引发的数学问题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应引导幼儿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幼儿已有的知识实施数学教育,从而实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享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

一、结合主题,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到“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可以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抓住契机进行随机教育。教师要善于利用一日活动中的数学教育元素,引导幼儿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除了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外,我们主要还是通过集体数学教学的活动方式开展进行,比如结合主题活动的实施,我们可以将数学活动的内容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中,在主题活动中挖掘、生成和生活有关的数学教育内容,帮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例如结合小班主题活动“亲亲热热一家人”,我们开展了“宝宝送物品”的数学活动,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通过让幼儿尝试根据物体的大小、特征选择与它相适应的人进行匹配,进一步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各物品与各个人物的关联性。另外,结合这个主题,我们开展了“宝宝真能干”的数学活动,这个活动主要是帮助幼儿了解生活中各物体之间的联系,比如椅子和桌子、被子和枕头、电视机和遥控器、照片和相框等,引导幼儿学习将相应的物体进行一一对应匹配,初步获得对应匹配的经验。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利用社会资源,将活动形式生活化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延伸,陶行知先生认为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那么也是教育的场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实施数学教育,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比如请家长利用节假日多带孩子出去增长见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和数学有关的知识及问题。

例如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数字,数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为了更好地开展中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活动前我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字,这些数字都有什么样的用途,并做好相应的记录。由于有了前期的经验收集,这个活动开展得十分顺利,孩子们发现有数字的地方还真不少,除了闹钟、日历、电话机、计算机、鞋子、衣服等这些家中常见物品上的数字,还发现了公交车的路线号,汽车、摩托车的牌照上面的数字,超市里、商场里也有很多的数字,这些数字表示的意思都是不一样的,孩子们也基本上都了解了这些数字的不同的用途,感知、体验并理解了数字的意义,感受到数字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因此,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应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感受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三、“教学做合一”,将操作材料生活化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理论的方法论,他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要在做上教,做上学。”这就强调了“做”的重要性。在幼儿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不能只是教师讲、幼儿看。既然要“做”,那就必须用到材料,如果材料匮乏,就不能满足孩子“做”的需要,也是不符合“教学做合一”这一教育理念的,所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是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的前提。生活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材料,我们要充分挖掘幼儿身边的各种材料,尽可能地发挥这些材料的价值,将它们运用到幼儿的数学操作中,让孩子发挥它们在数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班创设了一个快乐数学区,在这个区域里,我不仅提供了很多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操作材料,还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许多生活化的材料,例如毛线、绳子、瓶盖、饮料瓶、回形针、纽扣、珠子、豆豆等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材料,孩子们都十分熟悉,可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材料,它们的作用可大着呢。比如在进行过“按颜色标记分类”这个活动后,我们就引导孩子们在这个区域中对各色瓶盖、纽扣、珠子按照颜色标记进行颜色的分类;如在进行“找规律”这个活动时,我们引导幼儿利用各种颜色的珠子按照一定的规律串成手链;又如在进行“测量”这个活动时,我们引导幼儿利用毛线、绳子、回形针等不同的材料测量物体,从而了解了不同的物品需要不同的测量工具。另外,还能利用各种废旧的饮料罐、纸盒来进行叠高、辨别大小、比高低等活动;运用各种种子、豆类来给小动物喂食,进行等量的匹配,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等等。由于选取的这些材料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对幼儿来说就格外生动而有意义,在这种生活化材料的操作摆弄中,幼儿摆脱了传统数学活动中的任务压力,获得了一种自然的无拘束的心境,从而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激发了他们更强烈的探索欲望,使他们从中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数学经验。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财富,对于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我将在陶行知先生这个理论的引领下,继续深入探索和实践,将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与数学教育相融合。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幼儿数学教育的生活化,使数学教育不再单

生活知识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体会 第3篇

一、了解学生心中的数学学习需求,创设学生喜欢的数学生活情境。

了解学生的心中的愿望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或是想知道什么等内容,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方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能力,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在小学阶段,学生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学生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还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学生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问题,“想”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深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教学小学一年级“对数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分组交流每个学生家里有几口人,吃饭时需要准备几个碗和几根筷子。同学们交流的积极性很高,在交流中加深了相互了解,在交流中学会了数数,在交流中学会了比较(有同学发现筷子的数目比人数和碗数多一倍)。课后看到学生的喜悦表情,我心里明白,这节课成功了。坚持这样上课,学生的表现一定会更让我满意。

如在教学“不等式”知识巩固练习环节,教师根据不同类型学生问题解答实际,设置了“二次方程x2+(a2+1)x+a-2=0,有一个根比1大,另一个根比-1小,则a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已知a、b∈R+,且a≠b,比较a5+b5与a3b2+a2b3的大小.”、“若不等式

ax2+bx+c>0的解集为{x|α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生活化。

教学方法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有关规律。教师应善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为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自觉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另外,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教师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最高阶段,就是学以致用,利用自己或集体的智慧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收集商品宣传单,找出自己需要的商品,并计算出需要付多少钱,营造家庭购物的氛围。利用知识的迁移,开展实践活动,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尽量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现代化气息,使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三、教育学生在用好知识的同时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而且要让学生知道知识在何处用,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从而力求让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过去的数学教材在每一个学段学完后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数学知识我已经学完了,只不过如此而已,各个学段之间联系不大,没有引申和拓展”,严重影响了数学优等生的发展。因此也要处理好拓展知识和应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

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数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的空间,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因此,我们要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集.”三道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问题。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可将着力点放在中下层次学生身上,从而实现整体性教学目标要求。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进行问题性教学活动,要运用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抓住主体特性,摸准数学问题内涵,实施有效教学,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

摘要:为改变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相脱离的现状,培养学生能把学过的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能力,并能够发现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生活知识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体会 第4篇

一、认真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内容,领会其理念精髓,提高生活化数学教学水平

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拓展数学课程内容的领域,减少机械和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强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等”,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精心选取生活素材,构建简单扼要的数学模型

数学是大量概念的集合,而概念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概括,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精选“生活素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充分的数学事实,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生活情境“数学化”的过程,借助生活中的原型构建数学模型,从而真正地获取知识。比如:在三年级“可能性”的教学中,让学生掷硬币,体会有两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从有几种不同彩球的盒子里随机摸出一个彩球,感受会出现多种情况的可能性。

三、精心创设贴近生活的相关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能有效帮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样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身边有数学。

四、注重通过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来实现生活化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注重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的作用,体会数学的应用性,从而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他们肯定是十分乐意的,这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从而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生活知识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体会 第5篇

1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1.1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基本是由大量的公式定律组成的,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与计算可以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耐性较差,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枯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认真学习的现象出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利用生活情境,构建起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有效的提高师生之间互动的有效性,师生之间进行良性的互动与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2可以有效的体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构建数学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能够在比较熟悉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不仅可以有效的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这样就会促使小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能主动应用在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2.1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还在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很容易对外界的事物产生兴趣。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与学生的生活情境比较相似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就很容易听从教师的指导,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前和学生讲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或者是小笑话,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

2.2合理利用生活情境,同生活紧密相连:数学知识本身就是对生活现象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抽象总结的知识体系,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很多数学知识,只是缺乏抽象的总结,不能讲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转换成逻辑思维较强的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成学生更容易理解的与生活情境比较贴近的知识,用更加直观和学生更加熟悉的现象将数学逻辑知识呈现出来,学生学习、理解知识更加容易。同时,学生在学习知识后还能将该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另外,学生也可以领略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这也要求教师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尽量选取与小学生的生活情境比较相近的内容,这样可以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基础上开展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3积极应用生活语言,缩进生活与数学教学的距离: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要使教学内容能够尽量和小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使小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同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贴近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小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拉近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可以与教师进行更加有效的交流,学生不会对教学产生畏惧感,可以主动积极的配合教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进行简单的加减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转变传统教学中的反复计算式的教学模式,将加减运算用更加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生活化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还可以增加类似于分苹果等游戏,在学生更加容易的语境中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数学知识的意识。教师要积极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是为其以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对理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生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是十分关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应用生活情境,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并能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习的质量与学习的效率。

生活知识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体会 第6篇

摘要:体育生活化教学已成为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理念之一。本文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研究,探讨小学体育生活化的特点及实践可行性,以此为体育课堂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为小学教学改革起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学离不开现实生活,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本文试图以体育教学的特点为起点,结合生活化探索小学体育生活教学实践的内涵意义及可行性,为改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提供指导。

一、体育生活化的概念

熊茂湘曾提出体育生活化就是人们运用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充实生活方式,维护终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关辉指出体育生活化就是人们为了获得健康,使体育活动行为渗透到个人或家庭生活当中,成为家庭生活支出构成的一种日常行为。从这些概念可以说明体育生活化是体育向生活渗透的过程,最终达到的是融入生活并改善生活,这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违背的。

二、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及必要性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学生掌握单一的动作技能为主,忽略了学生综合运用技能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实践体验,忽视了“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灌输,导致体育运动项目教学成效低下。因此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生活化教学是当今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多种社会实践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更能有助于小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和体育素养的培养。

三、小学体育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

1.准备部分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倡导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所以在课前教师除了要充分地理解教材内容,把握设计案例,并了解学生情况,更主要的是明确体育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所选内容应是他们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这样才能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设计出生活化的学习内容,这才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的理解教材和设计案例、了解学生特点,结合体育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为实施生活化教学做好提前准备。课前引入是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充分利用身体的感觉器官去充分发掘身边的实例。

2.基本部分生活化

体育课基本部分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环节,也是整节课的核心,起着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可有选择性地利用体育教学器材,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得器具真正得以正确有效使用。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体育教学器材”,运用一些生活化素材,而通过让学生收集各种生活中的遗弃物和废料,用来进行学习和锻炼,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和节约意识,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非常重要的体育信息,那就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寻找到各种不同的器械进行自我锻炼。例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报纸可以说是处处可见,看过之后很多就随手扔掉,能否利用它来进行体育教学呢?回答是肯定的。如通过学生收集的报纸,可以在投掷课中充当“投掷物”,先将报纸折成纸飞机,让学生体会投掷甩手臂的动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将“纸飞机”揉成纸球,在投掷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到掷得准和掷得远。这些由学生收集、开发的生活器材,既发挥了它的.潜在功能,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3.结束部分生活化

体育课的结束部分是一节完整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置是需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首先放松活动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只要是有益于身心放松的活动都可以采用,游戏、欢快的集体舞、互相按摩、自我按摩、调整呼吸、意念放松、听一段优雅的音乐,想象把自己置身于优美的大自然中,享受大自然赋予人们的恩赐。可以克服整理活动中教学呆板、单调的现象,增加娱乐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疲劳,使学生紧张的情绪在笑声中得到调节,从而转移学生肌肉的酸痛感,消除疲劳,真正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接受体育的启蒙教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仅仅是一半而已,学校体育教学只能为学生学习体育打基础、起好步,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在课外养成自觉学习体育和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所以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学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要为学生设计更多更好的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如在教投掷时,就要求学生回家自己缝制一个沙包,然后在课堂中使用。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投掷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使他们体验到了劳动所带来的愉悦。体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体育。只有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创新、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才能最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四、结语

现在的孩子受到父辈和祖辈的溺爱,大多养成了自私、自大和孤独等不良性格,甚至有些比较极端。这些都对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与人交往和接触社会产生了很大的障碍,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很快地去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因此“生活化”是当今小学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学生活化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体育服务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而将生活融入体育,体育回归生活,才是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观。因此,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借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实施有效的生活化教学,进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兵。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趣味生活化的研究[J]运动,(9)

[2]朱强。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J]科研经纬,(9)

[3]杨建明。生活化体育教学课堂构建的实践研究[J]运动,(82)

生活知识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体会 第7篇

大班幼儿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的平台,固有的数学教学模式无疑阻碍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突破以知识为主线的设计方式,寻找更新的、更好的发展幼儿思维发展的新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我们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无疑是一条快速、有效的教学途径。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在生活中感知数学,感知数学的作用和趣味性;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这丰富多彩中更是隐藏着大量的教育信息。幼儿每时每刻都在和数学打交道,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往往是分散和隐藏的,幼儿难以主动感知。但仔细观察后你就会发现,你的身旁有着无穷无尽的数学信息。比如车牌号、电话号码、时钟、电视机、摩天大楼等等,在寻找与发现的过程中,不仅有效、快速的帮助幼儿建立了数概念,还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比如幼儿园的小架子是各种图形样子的;吹出的泡泡有大的,有小的,一起数数有几个;大一班的小朋友在排队的时候是按照高矮顺序来排列的灯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但是,幼儿在幼儿园这个环境里毕竟还是局限的,因此还需要教师更加广阔的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比如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电话号码,除了感知数概念,还会发现几个相同的数字因为排列位置不一样,所表示的数字也不一样;身边矗立的大楼原来是从下往上数的,电影院的座位跟我们平时的座位排列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教师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地教幼儿,而是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借助幼儿己有的生活经验,就完全能够使现实生活成为幼儿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桥梁,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幼儿的经验基础上。

二、在生活中感知数学。

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需要教师巧妙抓住一日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感知和体验。从幼儿一入园,孩子们就开始了与数字打交道。8点开始吃早餐;今天来了33位小朋友;早操的时候,原来老师的左右和小朋友的左右是不一样的;学习了歌曲《鸭子上桥》,更加理解了正数和倒数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妞妞扔进了4个沙包,浩浩扔进了5个沙包,他们一共扔进了9个沙包。这一系列再平常不过的镜头,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我们不需要去刻意的挖掘,只需要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幼儿就会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任何的数概念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我们要抓住幼儿的一日活动和游戏时间,让幼儿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发展很重要的一方面,在数学教育中更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幼儿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图形,请幼儿拼出丰富多彩的图案,拼出鱼、小人、小房子、鲜花、机器人、小汽车等画面。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和灵活应用,同时在拼摆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间餐时间到了,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中的小饼干,算算吃掉一块、两块、几块后还剩几块;模拟一个小超市,给孩子“十块钱”,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看看花掉多少钱,剩下多少钱;带孩子一起走进“电影院”,找找自己的座位在第几排,第几号。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刻体验到数学带给我们的方便和乐趣。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数学是十分丰富多样的,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影响的积极的、深远的,教师要善于利用的这些数学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发现、感受、体验和学习。

四、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而以往的教学观念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忽视这一点。学是为了用,用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但可以使幼儿感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更可以培养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坚持提供给幼儿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幼儿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小朋友过生日,与幼儿一起平分蛋糕;带着孩子走出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享受购物的快乐,在这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丰富了社会经验,更让孩子在买与卖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加减关系。学习“解决问题”后,要求幼儿给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是爸爸妈妈提一个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我要买一瓶可乐和一包薯片,一共要用多少钱?答:3+3=6;我们班一共有16个女生,长头发的有3人,短头发的有几人?答:16-3=13。认识钟表后,让幼儿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表,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这样结合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符合幼儿心理需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而且真正调动起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请家长配合,让幼儿运用分类知识整理自己的衣柜、玩具橱,或到超市购物,运用所学的加减法计算购物的数量和价钱、学做记录等。教师要让家长认识到,幼儿的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师的义务,在家庭里也可以创设条件,利用环境让幼儿学习数学、运用数学。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引导幼儿感受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积累数学经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数学知识在政治教学中的基本运用 第8篇

一、政治课学习需要与数学思想方法相结合

(一) 数学思想方法对政治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转化与归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在政治课中都有典型的应用, 略举例如下。

1.商品、劳动产品、物品三者之间的关系, 用集合的韦恩图来表示, 显得形象直观, 把抽象问题变得具体化。

2.用分段函数知识和分类讨论方法处理个人所得税问题。如:

按照国家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 某白领的月工资为8400元, 则她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 ) 。

本题属于数学中分段函数的问题, 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很容易求得该白领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金额。

3.关于商品的需求与供给, 用图形来表示, 数形结合, 让学生一目了然等等。

政治课程需要掌握的内容复杂繁琐, 很容易将相似的概念定义混淆, 运用上述几种数学思想来学习政治,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政治知识, 对复杂的定义概念印象深刻。

(二) 数学推理方法对政治学习具有辅助作用

分析法、综合法、同一法以及反证法等数学推理方法, 对政治课程的学习也一样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特别是在学习政治课程中真理与谬论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时会有很大帮助。

(三) 数学思维方式对政治学习具有辅助作用

许多学生都觉得政治课程枯燥乏味, 为了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可以运用数学学科中的思维方式来辅助政治课程的学习。比较常用的思维方式是分类和比较、尝试和观察、综合和分析以及抽象和概括。这几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政治案例分析中更快速地掌握重点, 通过仔细阅读比较案例问题, 全方位思考, 得出正确答案。

二、数学知识在政治课中的运用

(一) 充分利用具体函数知识辅助政治课程学习

政治学科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 也有一些经济方面的计算公式, 当学习到这些知识时, 教师就可以利用数学公式进行讲解。面对经济类的公式, 比如说企业的利润、股票的价格变动、银行的利润、货币量公式等, 学生很难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学公式的转变, 就会使学生的条理变得清晰, 让公式的学习不再复杂难以理解。

(二) 利用数学图像图标辅助政治课程学习

面对政治学科中复杂难懂的知识点和理论, 教师完全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比如说在学习价值与价格的内容时, 教师可以将“价格的浮动是根据价值的变化产生的”这一概念绘制成曲线图展现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在复习这一知识点的时候, 脑海中可以出现价格与价值浮动变化的图像, 从而牢记概念。另外, 在学习汇率知识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表格列举本币、外币的汇率关系以及变化情况, 让学生在记住定义的同时也能理解, 而不是死记硬背。

(三) 利用数学逻辑关系辅助政治课程学习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课程中一些较为复杂的概念关系, 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当中子集、并集、交集、补集的知识来进行讲解, 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各概念或事件间的关系, 便于记忆。例如在学习商品、物品和劳动产品时, 可以根据子集图表向学生清晰地展示这三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生活知识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体会 第9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生活材料;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3-0041-02

1 前言

知识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但是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却人为地割裂了教学和生活二者之间的联系,以至于学生无法更加轻松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生活化数学知识,更无法实际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活材料应用于教学中,则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 巧用生活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有学习某种东西的兴趣,才会具有学习的动力,否则即便教师强制性要求学生去学习某种东西,那么他们仅仅在表面上假装学习来应付教师的检查,自身的思维却没有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效果自然可想而知。特别是在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课程教学模式比较落后,缺乏创新性,一味地采用“口述+板书”或者“口述+PPT”的教学方法。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初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逐渐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差。

在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推广和普及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兴趣,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课程教学中来,不断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如果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合理地导入生活材料,则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将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具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提高教学质量[1]。

如在讲解“多边形”这部分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数学教材中各种多边形的图片来让他们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总结、归纳出各种多边形的定义及所具有的特点,接着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裁剪出各种形式的多边形,教师要对学生剪出来的多边形的边数进行分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借助铅笔和直尺,选择相关多边形的某个顶点来画出与其对应的全部对角线,并记录下具体的数目n,接着学生即可根据实际的动手操作来明确多边形某个点的对角线条数和边数之间的关系为:n-3。最后,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多边形边数n同所有对角线条数之间的关系式为:n(n-3)/2。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引入这些比较简单的生活材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满足新课标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动手实践的相关要求。

3 巧用生活材料,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在新课标下,教师不再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切实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来合理开展课堂教学,并要围绕学生来制订课堂教学方案,彻底摒弃传统数学教学观念和模式,促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学习有关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从而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充分按照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决定学习内容,从而不断培养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就具体的策略而言,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合理制作一些简单的生活材料,借助这些数学装备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与此同时,学生通过亲手制作和使用这些生活材料,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这些数学知识,增强对于这些知识的记忆,从而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去学习和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另外,学生在制作这些生活材料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感官器官的作用,加之这些生活材料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验证某些数学原理的可行性,帮助他们逐步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知识,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

如在讲解“轴对称”部分数学知识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类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常用的生活材料,比如篮球、五角星、无把手的杯子、枫叶和柱形等,并鼓励学生根据这些来总结对称图形所具有的特点。

又如在讲解“三视图”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由于学生首次接触该种类型的数学知识,加之此时还没有形成很强的空间感、立体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部分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橡皮泥这一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来让学生自主制作一些相关的立体图形,接着按照这些具体的图形来绘制所需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视图部分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逐渐增强学生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4 巧用生活材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材料的合理运用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充分感受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同时也有助于挖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升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如果数学教师可以合理运用这些生活材料,那么可以切实将那些抽象、繁杂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直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投入教学中来,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外,初中数学教师在选择生活材料的时候并不是越复杂越好,而应该尽量选择那些实用性比较强的合适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只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可以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来。

如在讲解“位似图形”时,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在课下提前准备两个相似三角形,并要求学生在课下也提前制作一组相似三角形。教师对应这两个相似图形进行课堂授课,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位似图形的构成条件。然后继续引导学生来合理变更相似图形的位置,讨论如何使其构成位似图形。学生在反复操作相似图形的过程中,会逐渐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所具有的特征及其构成条件,从而在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部分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 结语

总之,在开展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实物和模型等生活材料来将那些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部分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切实增强教学效果。但是为了确保生活材料应用的合理性,数学教师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第10篇

到今天为止,我把《有趣的数学》这本书读完了,书中编辑了一百多道有趣的中外数学应用题,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在读完书后学会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让所学的东西活起来。

例如,一次我去拜访几个亲戚,虽然间隔比较近,但是在这之间绕路也很麻烦,所以我想是否能够不走重复路,一次走完。于是,我便决定利用该书中《有趣的一笔画》一讲上面介绍的方法来求解。我把几个亲戚家在图上画成几个类似于田字格的图形。由于这幅图上有四个点是奇点,根据判断方法,一个图形中有两个奇点以上的,都不能一笔画出。这就是说在实际生活中,我不可能一次性将所有的亲戚走访完啦。尽管,要走一段重复路,但是我还是有计划地准备了一条路线,仅在中间重复走一小段路。这件事情使我将在书中学到的知识得到了运用,这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到的东西活起来。

一体机在培智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第11篇

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而特殊教育又是现代化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一名从事20多年特殊教育工作者,我经历了从黑板到白板,从白板到电子白板,从电子白板到交互式一体机,经过不断创新与改革,交互式一体机现已成为信息化教育有力的辅助工具。一体机作为新型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不仅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一体机正在改变着我们。教师利用一体机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进行综合处理,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让智障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智力残疾儿童由于先天脑器质受损,因此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反应迟钝,注意力极其短暂,缺乏学习动机,兴趣狭隘,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比较差,这些都造成智力残疾儿童在数学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如何运用一体机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用一体机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感兴趣。”智障儿童由于思维缺陷,他们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不感兴趣。如何才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静态的事物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剌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我们班现在使用的教材,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教材内容老化,情境画、示意图色泽暗淡,而且这些都是静态的,对于智障学生来说不太容易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我利用一体机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化。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学生自然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2、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智障儿童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因为其过于抽象化,而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直接把比较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巧用一体机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智障儿童不能长时间把注意力都集中于某一对象或事物身上,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具有很强的情绪色彩,他们对于一些比较直观、色彩艳丽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一体机的优势,用形象的画面,艳丽的色彩,吸引智力残疾儿童注意,使他们的大脑皮层能克服抑制状态兴奋起来,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堂上。

三、运用一体机,帮助学生记忆

智障儿童的记忆力具有如下特点:记忆速度比较慢,遗忘快,再认或回忆时不准确,所以他们学习的效率非常低。尤其是我们班的学生,12个孩子只有2个学生属于轻度智障,其余都是中重度智障。针对现状,我尝试运用一体机技术来帮助学生记忆。如在教学《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并记忆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先在一体机大屏幕上出示一个由四条不同颜色的边组成的正方形,接着把正方形的一条边移到相邻的另一条边上,两种颜色的边重合在一起。通过演示学生理解了什么叫边长,并记住了正方形的特征。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合理的使用一体机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更吸引其注意,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合理运用一体机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难以听懂,无论教师如何来讲,效果还是很不明显。一体机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等特点,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如在教学《百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学生之前已经学会认读和写100以内的数字,这一节课的重点就是指导学生认识100以内整数的含义。如20里有多少个十……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题,我首先在一体机大屏幕上出示10根小棒,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接着在10根小棒的旁边出示了1捆10根小棒。学生很快就知道了10根小棒就是1捆。在10根小棒的下放又出示了10 根小棒,又我让学生数一数现在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通过数小棒知道了现在有20根小棒。我们把下面的10根小棒又捆为一捆,观察一下现在有几捆10根小棒?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有2捆,就连我们班智力最差的学生阚一涵也回答对了。最后我们得出结论20里有2个10。用同样的方法,我又带领学生学习了30、40、50、60 这几个数的含义,收到了很好的教学的效果。

五、一体机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由于数学科学的一个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它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像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形象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

一体机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实现板书内容即时存储。写画在白板上的任何文字、图形或插入的任何图片都可以被保存至硬盘或移动存储设备,供下节课、下学年或在其它班级使用,或与其他教师共享,也可以以电子格式或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供课后温习或作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第12篇

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柳泉镇一中 周全新

【摘 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已迫在眉睫。本文将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学习情境、高效的电子备课、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有效的个体教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生活知识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体会 第13篇

一、充分理解代数式的化学意义和应用目的

在数学中经常用规定的数学符号和26个英文字母组成代数式, 可以进行各种运算。在化学中可以借鉴这些代数式, 使化学问题简单化。但在应用这些代数式时应该注意充分理解其化学意义及应用目的, 才能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可见如下教学实例。在进行溶液pH值计算时, 用到了pH=-logCH+这样一个简单公式, 这里pH和CH+都代表了溶液的酸度。采用此公式的目的在于将烦琐的浓度表示简单化, 使酸度有一个简单的数字表示, 应用更方便。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 类似的化学问题都可以用此式来解决。方法是将上式变为纯代数式pA=-logCA, 有任何物质浓度需要转换, 都可以应用。于是后续课中出现的pOH=-logC-OH、pKa=-logKa、pM=-logCM等, 学生就一目了然了, 无需特别记忆。在讲解平衡常数表达式时, 经常会设一个代数式表示的化学反应aA+bB=dD+eE (有的书上用A、B、C、D, C容易与浓度表示混淆, 造成多余的解释) , 其平衡常数的表示有定义式K=CAaCBb/CDdCEe, 这里的大写字母分别代表反应物和生成物, 小写字母代表化学计量关系, 必须强调由于参加反应的物质是可变的, 此式的表达形式也可以千变万化, 在不同平衡中出现形式相同, 内容不同的表示。如在酸碱电离平衡中, 等式左边K变为Ka、Kb, 右边为电离出的离子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次幂的乘积比上弱电解质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次幂的乘积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次幂的乘积。在沉淀平衡中, 等式左边K变为KSP, 右边为电离出的离子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次幂的乘积, 由于反应物为固体, 分母为1, 可以省去。以此类推, 所有平衡常数的表示都迎刃而解。

二、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数据表

在基础化学教科书中有许多数据表, 其中主要一种是常数表。通常在使用时, 往往只注意查阅表中的具体数据, 用于相关的计算, 不注意对表中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在教学中如果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 找出其中的规律, 可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 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解弱酸电离平衡时, 可以借用弱酸电离平衡常数表, 引导学生将表中的弱酸按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排队, 说明该顺序即是弱酸酸性强弱的次序, 并从常见弱酸入手, 判断弱酸的酸性, 将不常见的弱酸与之比较, 加深学生的印象, 从而掌握各种弱酸的酸性及强弱规律。在讲解原电池时, 可利用标准电极电势表, 将金属及离子按氧化性和还原性大小排序, 看是否符合中学学过的金属活动顺序。同时引导学生根据组成原电池的基本要求, 自己寻找可作正极和负极的电极, 组成原电池, 强调其标准电池的电动势即是正极和负极的标准电极电势之差。反过来, 如果想制作一个已知标准电动势的原电池, 可以在表中根据标准电极电势寻找合适的电极。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在讲解元素基本性质时, 可以借助参数表, 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如讲解卤素单质的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 色散力增大时, 可以借助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比较表, 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增大会造成物质的聚集状态发生由气态到液态的变化, 颜色也会发生由浅入深的变化等。在指导学生查阅数据表时, 还要注意特例并加以解释。如电子排布全满、半满、全空结构的原子有特殊的稳定性;有氢键的物质沸点会反常的高;等等。

三、发挥图形的强大作用

教材中的图形有助于形象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各种结构图, 可以形象生动地给出物质结构, 明晰地看出成键状态和角度。讲解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对立体结构的想象力, 最好借助购买或自制的模型等辅助教具。同时还要注意讲明图形形状和形成化学键的联系与区别。如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 但其C-H键的位置不在四面体的边上, 而是四面体的中心和四面体各个顶点的连线。磷也为四面体结构, 其P-P键即是四面体的四个边, 因此磷为有张力的分子, 不稳定。鲍林能级图、分子轨道能级图、金属能带理论示意图、配位场能级分裂图等各种能级图主要表示了能级高低的顺序, 教学中应强调纵坐标即为能量高低的标志, 电子的填充都是由低能级到高能级, 按填充规则排布。元素电势图给出了元素相邻价态电对间的标准电极电势值, 进而可以算出不相邻价态电对间的标准电极电势值, 教学过程中可以举例计算, 使学生掌握如何应用已知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值求未知电对标准电极电势值。该知识点还可以延伸为利用ΔG0=-nFE0求出元素电势图中各个电对的自由能变, 进而得到自由能氧化态图, 利用图中折线判断歧化反应简单明了。可以请学生课下寻找相关实例, 写出小综述, 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深刻理解曲线的化学含义

在学习各种曲线时, 学生往往不感兴趣, 理解也不深刻。此时应注意讲解数学曲线在化学上的深刻含义和用途。如在讲酸碱滴定曲线之前, 可以先请学生回忆做过的氢氧化钠滴定盐酸的实验。然后请学生思考, 如果这个实验中涉及的药品都需要学生自己准备, 应该如何实验?学生很快就会发现问题, 不知道该选哪种指示剂。此时再讲滴定曲线的用途就是确定滴定突跃范围, 在此范围内选择指示剂, 学生就会对滴定曲线感兴趣。接着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曲线的横纵坐标的化学意义, 说明滴定曲线即是滴定整个过程中pH值变化的形象化描述, 然后再利用酸碱平衡基本原理算出每滴入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对应溶液的pH值, 学生即可自行画出曲线。在讲解高温氧化还原反应的自发性时, 可以借助埃灵罕姆图。理解该图时, 应强调两点。第一是该图为ΔG0-T关系曲线图, 化学意义为氧化还原反应温度发生变化时反应的自由能变也发生变化, 反应的自发性也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主要用于讨论高温下的某些氧化还原过程, 确切地说是讨论某些金属氧化物是否可以被C或CO还原。第二是在该图中重要的线为C→CO、C→CO2、CO→CO2线, 其他线如果在此三条线的上方则可被还原, 否则不能被还原。然后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哪些金属氧化物可以被还原, 哪些物质低温下不能被还原, 但升温后可以被还原。这样就可使学生很容易掌握这部分知识。

综上所述, 在化学教学中成功地运用数学知识, 可以使困难的内容变得容易, 教学更加灵活, 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摘要:本文对大学基础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 通过解析代数式、图、表等, 通过课堂教学的具体实例, 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知识与方法在课堂中的运用 第14篇

从课堂效果看

笔者首先在两个班级作了调查,两个班级学生平时的成绩相当,其中模式一的统计结果:全班50人,5道题目中,第一题全对,第二题错3人,第三题错28人,第四题错15人,模式二的统计结果:全班50人,5道题目中,第一题全对,第二题错10人,第三题错38人,第四题错16人,仅从人数看,可以看出模式一的结果比模式二的结果要好,特别是第二题、第三题,因为模式一先介绍了方法,所以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能够提取前面介绍的方法,做到有据可依,完成的情况自然要比模式二好,而模式二,虽然错误率比较高,但是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笔者仔细研究了他们的解题过程,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导致了结果的多样化,甚至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解题结果,因为没有现成方法的限制,所以学生会考虑的更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解题的结果也就各不相同,学生难免在练习中会出现解题的片面性、表面性甚至错误,有些题目对学生来说却往往是艰深的、破碎的、粗陋的,这是由学生特定的学习阶段和特定的学习水平所决定的,正因为这样,学生才需要不断地学习,反复地归纳,在一次次的失误中总结提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肯定学生的阶段性进步,分阶段、分层次地引领学生逐步形成对规律、方法的正确认识,从而形成最终的解题方法。

从课堂安排看

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起点低的题目,但是题目太简单,学生也就没有学习的激情,如果题目难度太大,学生受挫感太强,也容易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所以题目安排要循序渐进,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上面的题目,在第一题时,学生感觉比较容易,第二题稍微设置点障碍,需要动脑筋,让他不至于掉以轻心,这时第三题如果还是这样,学生就容易失去解题的激情,所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大难度,让学生需要跳一跳才能够着,这时,如果先告诉解题方法,学生考虑问题就有了依赖,就会从前面的解题方法中去提取,但是,有必要给学生讲解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点,以及一些该记住的公式,让学生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少走弯路,储备充足的知识,而解题方法,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去实践,切不可越俎代庖,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不仅教师的题目安排要合理,课堂中,学生的活动也很重要,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小组活动为主,如果先告诉方法,小组讨论的重点就是在老师介绍的几个方法里寻找,如果不告诉方法,就有可能就会创新出更好的方法,但是,内容不能太难,太难学生找不到解题思路,反而会适得其反,降低小组的学习热情,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首先,解题的正确率得到提高,其次,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评,解题方法又得到提高,出现了一个学习与归纳不断反复而又螺旋式推进的学习过程,比如,上面的第三题,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有的在画图形,有的在图形的基础上建立坐标系,有的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向量,利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有的还在讨论其它方法,通过观察发现,这道题目错误率高的原因不是在学生解题方法上,而是很多学生思维的片面性导致的错误。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两种模式中,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学内容,但是模式一是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的方法,毕竟不是学生自己从实践中得出,所以尽管模式一的课堂效果好,但是禁不住长时间的考验,在以后的练习中,当出现一些新的题型的时候,模式二就占了优势。

从学生发展看

模式一学生的学习效果好,但是因为有了教师预先的解题方法,学生容易形成思维上的定式,形成前摄抑制,导致在最后的综合题中,学生的思维得不到突破,所以容易出现仅仅平时发挥好的现象,而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凭借自身的思维习惯,解决一些新颖的、具有创新意义的题目。模式二恰恰是一个学生自发的、主动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得来的东西,记忆是最深刻的,沃夫甘·冯·歌德说:如果孩子的成长凭借自身的本性,那么得到的就是天才。教学是为了学生将来的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更应该坚持模式二的教学,即合理的安排知识与方法运用顺序。

现成的教育有拔苗助长的趋势,喜欢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出现越来越多会模仿的,没有个性的思维,吃一堑,长一智,虽然节奏慢了,误区多了,但是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取得最后的成功,更加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学生能够在繁忙、烦躁的氛围下,静下心来,更加需要教师能够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上一篇:浅谈我的职业理想下一篇:《心中的自留地》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