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档案管理出路在哪里

2024-05-20

毕业生档案管理出路在哪里(精选14篇)

毕业生档案管理出路在哪里 第1篇

高陵的“马亚文事件”暴露出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中的问题,许多论者从权力滥用、监管缺失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意在命中事件本身。事实上,对于众多的高校毕业生而言,档案始终是一个让人揪心的话题。

档案作为学籍的凭证,记录了高校毕业生求学生涯的每个重要过程,显然比毕业证更具效力,对于用人单位来讲,也最具参考价值。但是,国家取消高校毕业生分配以来,学生档案就始终面临一个问题,在就业难的现实语境之下,许多学生因为无法落户就业所在地,户口成了“口袋里的户口”;许多学生的档案由于所在单位不予接收得不到妥善保管,档案或被保管在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什么时候提取都成了一个未知数。而提取过程中的保管费用也让众多毕业生头痛不已。这个过程或长或短,短的几年,长的十几年,档案安安静静地躺在某个角落里,一张由保管单位出具的纸条凭证始终锁在抽屉里,要还是不要,取还是不取始终是一个问题。

毕业于2003年的马亚文在毕业6年之后,好不容易找到单位愿意接收户籍和档案,却不幸发现,自己的档案被人盗取。马亚文的档案之所以没有得到妥善的保存,是因为被人盯上了档案管理过程之中的漏洞,档案在就业过程中的效力被人发掘出来,成为利益黑手所相中的对象。我们可以有多种假如,假如马亚文在西安的单位始终不愿意接收其档案,假如马亚文从来没有考虑提取档案,这样的骗局就始终成为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到哪天是哪天,直到秘密被揭开的那一天。

无需强调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必须正视长期以来毕业生档案所存在的问题,能不能免费保管,能不能妥善保管,应该都是毕业生们所忧心的,政府管理部门如果能在这点上为大学生去除这一“心病”,应该说是为众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办了件好事。

毕业生档案管理出路在哪里 第2篇

能不能实现高中毕业生前途出路这一伟大目标,高中生学什么有前途?如何一步一步地把蓝图变为现实?这是摆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高中毕业生面前的前途重要课题和出路问题。《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头就明确指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提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高中毕业生的出路又是人才的一个发展方向,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要造就数以亿计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一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知识,具开拓能力的厂长、经理、工程师、农艺师、经济师、会计师、经计师和其它经济、一技术工作人员。还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革命要求的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新闻和编辑出版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外事工作者、军事工作者和各方面党政工作者。所有一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建设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厦,既需要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专家学者,更需要科类齐全、品格高尚,素质好的各级各类人才,需要的是一代人,只有少数技术尖子是远远不够的。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党中央向教育战线提出的战略任务,这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百年大计。如果我们人才匮乏,不仅谈不上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新的挑战,就是本世纪末国民经济翻番的目标也难实现。所以党中央在“七·五”计划建议高中生学什么前途课题中提出“七·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要培养本专科毕业生二百六十多万人,比“六.五”期间增长70%;毕业研究生二十万.人二增长四倍多。五年内培养具有专科以上文化技术水平人才二百多万人,比“六.五”期间增长一点五倍。五年内,中专和职业技术学校总共要培养毕业生八百多万人,比“六·五”期间增长一点五倍。

毫无疑问,要培养这样一支千百万计的人才大军,首先提供祖国挑选的“先头部队”就是高中生。因为高中生是“七·五”计划头一年的人才。高中毕业生的出路在哪里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动漫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全世界动漫产业总产值已达到5000 亿美元,是仅次于IT产业之后的又一经济增长点。伴随着数字娱乐时代的到来,我国动漫产业正处在一个战略机遇期。据悉,目前全国动漫从业者还不到1万人,只及韩国的1/3。现在全国影视动漫人才每年需求量达15万人,但我国美术类高等院校动漫专业每年毕业生尚不足千人,动漫人才的供给和需求正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据了解,现在的CG行业,不少高薪岗位都处于人才缺乏状态,优秀人才的年薪将达到10万元~50万元。这个待遇,比起其他行业一个岗位众人争夺的场面,CG人才在求职上显得更加从容。所以建议高中生们去武汉清美动漫光谷校区学动漫哦。

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第3篇

年初各种各样的会议很多, 人们非常关心2012年的经济形势, 从达沃斯论坛、中国企业家论坛到各个城市、各个行业的会议, 大家聚集在一起讨论、倾听别人的观点。每个人、每个发言者都有自己的一套观点、一套逻辑, 都有自己认为无懈可击的结论, 在互联网上很容易找到, 但把这些观点放在一起不难发现, 很多都是相互矛盾的。在分析2012年经济发展走向这个具体问题时, 如果我们把2012年放在一个比较大的时段、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观察, 也许会看得更清楚一些。让我们凝神思索, 现在世界上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就是全球化。今天的信息已经充分的全球化了, 每个人都能体会到, 我们发出的微博、短信、拨出的电话, 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都能马上收到。物品也全球化了, 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东西, 也可以看到马来西亚、越南制造的东西。此外, 股票市场全球化了, 期货市场全球化了, 人类自身也在全球化, 几乎在世界上的每个角落都能够看到自己的同胞。什么没有全球化?是货币、语言和政府。现在全球化与非全球化发生着巨大的冲突,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所有的冲突、矛盾、危机、甚至战争, 其根源都是全球化与非全球化的冲突和矛盾, 这也标志着旧的秩序正在瓦解、新秩序正在建立。

欧元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无论今天多少人在批评欧元, 这一进步都是不可磨灭的。但是受困于不同主权国家制订和执行不同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欧洲一个又一个的国家经济出现了危机, 进而爆发了欧债危机。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只有一条, 就是继续地往前走, 朝全球化的方向走。往回走是没有出路的, 将欧元区划分为先进欧元区和落后欧元区是没有出路的, 回到1992年之前、各国发行各国的货币更是大倒退。

金融市场与股票市场理应是辅助和协调实体经济发展, 理应是通过这些市场把各种创造财富的要素统一起来。现在的情况反过来了, 金融市场、股票市场在打击着、剥削着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产生的泡沫像癌症病毒一样吞噬着实体经济。这就是我们目前经济环境中最根本的问题, 其他的解决办法都是暂时的、都不能治本。但我们也意识到, 只有在一次次的危机中, 人们才能够真正下定决心改变。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 你一定会察觉到, 旧的世界秩序在土崩瓦解, 新的世界秩序在一点点地建立起来。过去这种转变一般都是具有破坏性的、革命性的转变, 是突变。革命性的变化带来的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破坏, 是一次又一次破坏力量的重复, 没有让社会从本质上真正的进步, 带给人心的往往是伤害和仇恨的增加。而新世界秩序应该是自然的、有机的转变, 旧秩序中的一些要素会逐渐死亡, 但它也会成为新世界秩序成长过程中的营养。新秩序的健康成长, 一定是从每一个健康的细胞开始, 是自然而然的繁殖, 是从广大民众、草根发起的变化, 本质是人心的变化。

“出路”在哪里? 第4篇

2012年9月,武汉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叫《出路》的纪录片。每集90分钟,每天一集连播三天。后来,《出路》副导演程春霖把剪辑后、片长58分钟的国际版给武汉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生看过,片子没有引起研究生们“特别强烈的反应”。这部纪录片后来成为NHK系列纪录片《为什么贫穷》的第八集。

随着道兰字幕组把这系列纪录片引进国内,奇艺、搜狐等几大视频网站先后将之推至醒目位置。《出路》记录了王振祥、王盼、万超三个年轻人的故事。万超毕业了,正在找工作。王盼高考分数太低只能读“三本”。王振祥是弘博软件教育培训的一名老师,游走于湖北各市区进行“高考志愿填报”的宣讲和招生。太多的中国年轻人经历过片子里那些人潮汹涌的招聘会求职,他们多毕业于教学质量一般、却学费不菲的大专院校。

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上,这部纪录片的播放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一个并不新鲜的问题又一次通过纪录片被呈现在世界面前。

上台了,你就不是你了

2010年6月,王盼高考结束,得知高考分数为388分,她的母亲天生残疾,父母都在县城的砖厂打工,为填报志愿而闷闷不乐。王盼被母亲拉去宣讲会,刚好碰到了在招生的王振祥,交了一百块注册费,但无奈12000元的学费太高,不得不放弃。同一时期,万超在一次次面试、培训、租房之后,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工作。

三个人的命运在“出路”上交汇,然而拍摄者的最初设想并没有那么清楚。副导演程春霖设想过,跟拍王盼三年。当时王盼高考,弟弟中考。三年后,王盼毕业找工作,她的弟弟也面临着和姐姐当年一样的选择,这大致和现在纪录片的结构相同。“但客观上耗不起,前期的投入基本靠我自己。”

2010年6月20日,王盼高考结束。《出路》副导演程春霖到王盼家开始跟拍。王盼直接表示了不配合,总是找借口躲出去,以至于她直面镜头的机会屈指可数。

反而是她的母亲给故事增色不少。“一方面她有着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强烈期望,同时付出了许多,另外一方面她的表现力也很好,愿意谈。”程春霖说。

6月28日,王盼填报完志愿,当晚就坐上南下的火车去东莞打工,在流水线上负责组装玩具。在东莞时,王盼自己曾下定决心,就在这打工了,不回去读书了。“我从小就没什么读书的念头,高考的时候我也尽力了,大学对我来说是比较遥远的。”即便王盼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但她在查到高考分数那一天,还是和同学抱在一起哭了。

后来,程春霖在一家影视公司实习时认识了王振祥的女朋友,闲聊中无意发现了王振祥为弘博教育招生的事,就想拍招生的故事。他和王振祥商量好,以程春霖“弟弟”名义,跟拍招生当中的故事,王振祥介绍自己时,一句“插电的全会,不插电的会一半”逗乐了陈为军,确定了将其作为拍摄对象之一。“王振祥表现力很强。”程春霖说。

拍摄工作在王盼上大学和王振祥的辞职之后中止一段时间,直到申请到了NHK系列纪录片“为什么贫穷”项目后,程春霖和陈为军商量,“拍了一个体制里的人(王振祥),拍了一个进入体制的人(王盼),那从这个体制出来的人是什么想法?”后来,程春霖就在招聘会上守了十天,偶然发现了万超,万超表达不错,对镜头也不怵。

陈为军和程春霖曾有过设想,万超、王盼、王振祥三个人分别按照3:2:1的比例进行架构,“对中国观众来讲,比较容易亲近。”不过,来自西方国家的制片人和剪辑师“更关心体制,而不是情绪的共鸣”。《出路》的制片人是BBC纪录片高级编辑尼克·弗雷泽,他曾写过一个很长的反馈邮件给程春霖,称他们看重王振祥的故事,“他是体制内的人,比较有说服力,而另外一方面是他对自己的行为有忏悔。”

片子中,王振祥在讲台上宣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上台招生王振祥并不是出于本意。他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系,但是一上台宣讲,主持人就介绍说,这是武汉大学的博士、武汉大学的职业规划师、金牌讲师。曾有一次,一个学生留下来,特意问王振祥,你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当时考博的经验?王振祥傻了,想把话题引开,但是对方还是追问,弄得王振祥很尴尬。现实或是比片子惨烈得多,“甚至有别的招生讲师专门来捣乱,在宣讲现场说我们虚假宣传。最后打起来了。”

2011年八九月份,王振祥就从武汉弘博软件教育学院辞职了,现在武汉葛店开发区的一家单位从事市场销售工作,每天耗费两个多小时来回往返市区。对于片中的自己,他觉得自己没有表演,因为“其实你上台了,你就不是你了,站在演讲台上,打扮得衣冠楚楚,用着不是你平常说话的声调,本来就不是我自己了”。

旧问题与新局面

对于以自己为主线的纪录片《出路》,王振祥个人觉得“内容太少了,远远不够”,他的希望是能引起更多人的思考和关注,“就像很多农村里面的学生,传递给他们的信息就是你必须要去读书、你要不停地上学,但是上什么学?读什么书?都不知道。”

导演陈为军觉得,这个片子承载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任何一个社会里的弱势群体,他们永远是以很自卑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自己。不论是哪种文化背景里面的观众,看了我这样一个片子,他们能把头抬起来,看看所处的系统是不是出问题了?我要改变一下周围的系统,我才有可能去改变我自己的人生。”

不管是万超这样的城市里的“蚁族”,还是王盼这样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考生”,归根结底片子探讨的还是教育制度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而这已经不是新鲜话题。

“要出路只有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国内高等教育平等发展,取消‘一本’、‘二本’这样的等级,让每个学校平等竞争。”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在熊丙奇看来,985、211等工程都是政府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现今民办教育之所以萎缩,是因为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唯一判断标准就是受教育者权利有无增加,所以核心问题还是政府向学校放权,中央向地方放权。”而这么多年来,“减负减了么?去年有个主持人在《钟山说事》上做了一期节目《高考天问》,有人说很过瘾,可‘高考天问’十几年前就在问了,还过个什么瘾啊?”

国际合作模式

在纪录片导演周浩眼中,导演陈为军是“跟国外电视台合作最最广泛的一个导演”。武汉大学的张卓教授认为“有了国际合作的模式是一个好的事情,当你处于一个匮乏状态的时候,你需要给更多类型、更多的人一个共同发展的机会”。

程春霖在《出路》后期制作过程中,去过开普敦,与制片人、剪辑师等人进行合作,进行片子后期的加工。让他惊讶的是剪辑师给了他一本厚厚的BBC的规范,里面包括了制式、码流、校色、声音要达到何种标准,字母用何种字体和大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业规范”,片子剪辑之后,程春霖把片子拿到混音室,“我之前真不知道声音有多糟糕,那种声音让我坐不下去,完全是难堪的感觉,怎么可以这么差?”

而对中国的不同了解,也让这部中西方磨合的纪录片呈现了不同的面貌。

片尾,求职多方碰壁后的万超进入一家广告代理公司,与一起培训的新入职员工互相分享心路历程。一个男生站上台前说:“泰戈尔说过,你受过的苦将照亮你的路。我经历过这么多之后,一定会非常成功。”

而后,一个帅气的男孩子上台,“我就谈一下我最近的恋情吧,没什么大的经历,就送点牛奶啊爽歪歪之类的,但是她回去,别人给她一个钻戒,第二天跟我显摆,一个钻戒,订婚啦。(我)结不结婚?现在一无所有,一穷二白。每次都说自己年轻,刚毕业,是这样的,可以慢慢混,一步步来,我始终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个借口,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困惑,找不到方向,所以我现在就是一个平庸的失败者。”

下面,负责培训的女职员接话道:“现在女人怎么选择男人?光有爱情可以么?你要拿什么去留下你心爱的女人?你要把你自己打造成一个非常成功的人。她的家庭需要支出的时候,你能拿出一张卡,去取吧。”

最后万超也站上了台。

“我们都非常喜欢这段,我们把一个人上升到一个面,所有人面对的都是一样的问题:工作、爱情、家庭,所以在武汉台的版本上,这些都是保留的。”

中国创新出路在哪里 第5篇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想要实现其伟大复兴,必须提高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何提高中国的创新能力呢?中国创新发展的出路在哪?这就是我今天要论述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素质也有了相当提高。但总的来看,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

“十一五”时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主要体现在:一是国外技术储备急于获得新市场,这为我们发挥后发优势,进行必要的技术引进和主动选择创造了条件,使我国的自主创新有可能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并支付较低的成本;二是国内人才和科技储备已有相当基础,企业的研发能力有了明显增强,这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三是巨大的内需市场将提供创新的广阔空间;四是我国公共财政实力大大增强;五是激励创新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建立,对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加大,按要素参与分配已成为重要的分配原则,国家在税收、折旧、财政和投资等方面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正在形成。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径。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源泉。要大力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形成单项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优势,努力实现关键领域的整体突破。要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形成后发优势加快发展。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要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功能,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强有力的创新激励体系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性制度保障,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体制框架,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增强税收制度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努力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来源。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标志!创新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1、制度的创新;

2、技术的创新;

3、文化的创新。其中,制度的创新尤为重要。隋文帝建立科举制后,国家在用人上可广招贤才,千百年来中国贫寒学子也可步入仕途,养成中华民族勤于读书的传统。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使得政权频频更叠而英王室代代相传。美国的民主制度,使得美国近百来年雄霸世界。一个好的税制,可以使国库满满当当,百姓殷殷实实。技术创新是人类生产力不断提升的动力。造纸、活字印刷,使得前人的思想、经验得以更好的传承。火药改变了战争形式。蒸汽机出现,使人类进入工业社会。计算机使人类逐步进入智能社会。文化创新关乎人们精神生活。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创新。电影、电视、歌曲、舞蹈等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是软力量,它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

普通会计的出路在哪里? 第6篇

先说说自己:本科毕业,不过大专和本科都上的成人教育。

当年中专财会电算化专业毕业后,在外面找了大半年工作,像我这种中专毕业没关系去找工作,其中的辛酸真的是一瓢眼泪。后还是经一熟人介绍,进了一家港资公司做会计助理。所谓港资,就一香港人开的公司。在里面有一个兼职的阿姨,六十多岁,做事严谨,看我刚毕业啥也不懂,指点了我很多,真要感谢她,我领取了会计证,后改为会计从业资格证。在那做了两年,主要也就是统计的工作。后来去了一家小型贸易有限公司,当时这家公司刚开业一年,要转做一般纳税人,还在辅导期,我也是有熟人介绍,并且在面试时小说了一个谎,说自已做过全盘账,我公司的老板与我的介绍人的公司老板都是这公司的股东,就这样,我一做就是5年,这其中经历就不做详细赘述了,这五年里我可谓对商业企业的全盘账务,特别是一般纳税人企业的全盘账务非常的熟练了。但这小公司人也不多,想要提升自己却无能为力了。后来跳槽出来,却是运气不佳,没找到相对比较正规的公司,为了生计,不正规的小公司也做了几家,最长了做了一年多,最短的只做了一个月。

[普通会计的出路在哪里?]

HR的出路在哪里? 第7篇

其实自己也一直在想,未来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总是幻想说去考个证,多学点东西什么的,但是仍然觉得很迷茫。自己公司的HR所做的事无非就是办办社保、招招人、遵循惯例的进行人员考绩、做做考勤。感觉确实是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事。自己考哪些证到底有什么用?真的能充实自己吗?

我不是HR专业出身,从事这个行业也有4年之久,现在在一家上市公司的下属公司从事人事主管。曾参与公司的一个并购案,进行了前期的尽职调查与后续的制度融合等等工作。看似经验较为丰富,实际上这种经验也许一生只用一次,毕竟并购不常有。现在一直在想,HR到底亚做到什么程度才叫深?也经常会上网站就行交流,但仍寻不到一个好的方法。

求解啊!

“钻石”品牌出路在哪里? 第8篇

现状是什么?

截至2014年9月底, 河北中烟实现商业销售85.6万箱, 同比降低8.2%, 其中“钻石”品牌实现商业销售62.8万箱, 同比降低11.7%。一类烟1.2万箱, 同比提高58%;二类烟9321箱, 同比降低27%;三类烟34万箱, 同比降低28%;四类烟42.4万箱, 同比提高17%;五类烟7.1万箱, 同比降低10%。河北中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钻石”品牌销量有所下降, 销量增长乏力, 结构增幅放缓。四、五类烟销量下滑趋势还将继续, 尤其是三类烟销售遇到了较大的困难。河北省卷烟销售将迎来新的拐点, 那就是整体市场容量规模接近饱和的情况下, 三、四、五类烟的下滑以及结构提升空间的收窄。

究其原因, 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中央“八项规定”以及相应消费政策规定在河北的严格执行, 给河北省内的高端烟销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以团购接待为主的公务和企事业单位消费几近消失, 卷烟作为高档礼品的属性正在不断弱化, 个人消费也越来越理性, 自吸型消费将成为主流, 河北市场高档高端烟的销量提升明显放缓, 结构提升空间收窄。二,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卷烟消费梯次化上移的趋势十分明显, 突出表现在四、五类烟向三类烟转移, 三类烟特别是低三类向高三类和二类烟转移的趋势。三, 随着控烟力度的加大, 以及当前反对奢靡之风宣传的深入, 消费者的卷烟消费观开始出现变化, 慢慢趋于理性, 更加注重卷烟的吸味, 更加关注吸烟对健康的影响, 更加注重品牌文化与自我诉求的契合, 这会给河北省的卷烟销售带来长远的影响。

出路在哪里?

在这种大形势下, “钻石”品牌的出路在哪里?

从内部环境角度分析, 今年以来, 利税总额“保八争十超万亿”的年度目标在国家局文件以及官方报道中越来越密集地出现。毫无疑问, 这是行业今年务必要完成的总量任务, 行业经济调控的全部举措都是围绕这个总目标在进行谋划和设计。从实现路径来看, 无非是增加收入、减少支出两个大方向。对于增加收入来说, 除了增加资本性收入之外, 挖掘市场增长的潜力是增加经营性收入的关键内容。重点发展一、二类烟理所当然地成为提升销售收入的切入点。

而从外围环境角度分析,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明显提升为一、二类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增长的空间, 这是发展一、二类烟的市场基础和消费前提。

1.一类烟市场潜力有待挖掘。从全国市场来看, “钻石”一类烟阵营中共有在销14个规格, 其中包括高端规格“钻石” (景泰) 、“钻石” (硬锦绣) 和“钻石” (避暑山庄) , 零售价格在600元/条之上;特色规格“钻石” (蓝120) 、“钻石” (红120) 和“钻石” (时尚景泰) , 以烟支细、长为特色;以及规模规格“钻石” (硬珍品) 、“钻石” (烟波致爽) 等主导规格。目前主要以“钻石” (荷花) 、“钻石” (硬珍品) 和“钻石” (烟波致爽) 销量最高, 零售价位为300元/条之下, 全年合同占到一类烟的59%。而从长远看, 一类烟中零售400元/条~600元/条将会持续升温, 会越来越受到各工业企业和商业公司的重视。在一类烟结构提升的步履之下, 该价位将会成为“高端大众主流价位”, 对于品牌的后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 “钻石”一类烟应提前谋篇做好布局, 在400元/条~600元/条的价位区间中, 培育重点规格, 集中精力做好攻坚, 深度挖掘市场潜力, 强化一类烟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2.二类烟产品提升空间增大。在今年上半年召开的行业经济运行会上, 针对部分省区卷烟销量下滑的现实情况, 国家局领导就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解决办法, 即销量增速达到全行业平均水平的地区, 可适当调减低档烟的销售计划。增加的一、二、三类烟销量与减少的四、五类烟销量在考核时达到1∶3比例的不扣分, 达到1∶2比例的可加分。此考核政策最关键的是在保证三、四、五类烟下滑底线的基础上酌情进行结构的提升, 设计品牌规格布局和市场营销策略等等诸多方面的配套工作。

在这种考核政策下, 发展一、二类卷烟无疑成为完成国家局年度目标和各中烟销售任务的首要突破口。然而, 一类烟虽然有着非常理想的经济效益, 但市场容量毕竟有限, 市场容量和品牌增量不可能像二类烟那样快速而明显。因此, 相对于一类烟来说, 二类烟将是突破的主力价位, “一进一出”的政策为二类烟腾出了不小的空间。就全国市场来看, “钻石”品牌2014年在销二类卷烟共仅6个规格, 分别是“钻石” (金石) 、“钻石” (金玉兰) 、“钻石” (时尚) 、“钻石” (硬中国红) 、“钻石” (84时尚) 和“钻石” (红时尚) , 其中销量最好的是“钻石” (金石) 和“钻石” (时尚) , 合同量分别占整个二类烟的61.6%和26.3%。目前, “钻石”品牌二类烟阵营, 品种相对匮乏, 市场基础比较薄弱, 缺乏强势主导规格, 在二类烟市场的拓展上需要从品牌培育、引导消费上开始, 一定程度上二类烟销量的提升具有难度。

如何去运作?

高度稳定的卷烟品质。在高档烟自吸消费日趋理性的前提下, 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烟民来说, 在近百万次的唇齿与香烟的接触过程中, 消费者已经对卷烟品质有了根深蒂固的认识, 当配方微微调整改动之时, 烟民一触便知。尽管他可能不会用专业术语表述出来, 但在潜意识当中已经形成了评判的体系。品牌好口碑的生成要日积月累, 坏口碑的流传只在顷刻之间。因此我们必须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放在首位。

稍紧平衡的投放原则。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货源是活水之源、釜底之薪。持续稳定的货源是前方市场培育的重要保障, 货源投放, 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要合理把握货源投放节奏, 一二类烟的投放更要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一是在宏观上要实行“稍紧平衡”的货源投放原则。在目前体制下, 交易管理部要具有拥有控制和调节市场的能力, 在货源的供应上, 为使一二类卷烟的销售稳步上扬, 在投放量上应遵循“稍紧平衡”的原则。就是对一二类卷烟适度紧缩而不是全面卡紧。2014年新上市的“荷花”, 在需求低迷的市场形势下, 异军突起, 逆市飘红, 在坚持控户、控量、控价的投放策略下, 实现了快速增长。“荷花”的营销策略, 可以归纳为“一精、二控”。一精, 精确选点;二控, 控价、控量。无论市场缺口有多大, 这一策略一直被严格执行。在保持价格坚挺的前提下, 稳步增加投放的数量, 这一节奏把握的很好, 产品溢价能力显著提升。“荷花”上市后, 销量增长很快。有一段时间缺口很大, 不过河北中烟并没有盲目上量, 只做了小规模的增量, 保持住了稍紧平衡的市场状态, 没有出现异常的波动。二是积极开展精准营销工作, 通过细分市场、细分品牌、细分价位, 精准投放货源, 使一二类烟品牌投放更加有的放矢;同时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开展销量、价格、库存等市场信息的收集工作, 加强品牌的跟踪与维护, 充分发挥工商合力, 保障一二类烟品牌的健康成长。

癌症的出路在哪里? 第9篇

善良的人们都在重复着同一个希望:奇迹降临——攻克癌症的灵丹妙药突然问世,亲人所患的癌症手到病除,一度绝望的人生重新开始生机……。然而,美好的愿望会不会降临人间呢?

世界各国科学家多年来从不同的科学领域用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成果向癌症发起过多次冲击,提出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激素,营养,免疫,中草药,气功等各种方法。然而,至今还在研究阶段。尤其是在1971年,当美国国会通过了“向癌症全面开战”的提案后,人们就被一种假象所迷惑,人们普遍以为只要花掉几十亿美元就能找到抗癌良药。事实是人们完全低估了抗癌的复杂性。 近年来的基因治疗、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抗肿瘤血管形成疗法、肿瘤生物疗法等一个个都独树一帜,在动物实验中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然而,一旦用于人体,犹如泥牛如海一般销声匿迹了。因此,不得不面对现实,头脑清醒地提出:眼下癌症的出路在哪里?

1/3的癌症诊断有误

人类历史自始至终贯穿着与疾病的斗争。医学就在这漫长的认识和斗争过程中发展成现在的较完整体系。人们现在往往被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些过度宣传而弄得眼花缭乱,如X光机、B超、CT、核磁(MRI)、派特(PET)等,横切面、冠、矢状切面,可以将人体内部组织、结构分层显像而可以发现人体各部位微小的肿瘤;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可以观察到细胞、分子结构;各种生理、生化、免疫的实验室检查,可以随时监控人体水电解质情况,血液、细胞内外液、体液、免疫系统等瞬间的变化……。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根本改变医学的根本面貌。目前常用的检查肿瘤的影象学手段,如CT、磁共振、同位素、B超等,都只能发现5毫米以上的肿瘤,对小于5毫米的肿瘤,还发现不了。诊断学正力图在更小的时候、更准确、更快地发现肿瘤,但现阶段对于肿瘤的检查手段还很难做到早期发现,远远达不到早期诊断的需要。

目前对肿瘤诊断当中,最可靠的方法还是病理诊断,一般是通过取脱落细胞或采用穿刺、活检、解剖等办法取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发现了肿瘤细胞,就可以比较早的诊断出癌症。就癌症的诊断而言,目前中国研究的结果,其误诊率在30%左右(英美等国在40%),其中鼻咽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胰腺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平均误诊率在40%以上。也就是说,一家医院诊断你有癌了,但有1/3是错的,是不准确的。怎么办?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对于癌症的诊断,一定要到第二家医院,或者第二个医生那去验证,你到底是不是癌症,就是说,一定要到第二家医院再验证,以减少误诊率。

2/3的癌症治疗是无效的

关于治疗的问题,良性肿瘤不管在哪个部位,长大了,有不舒服了,有感觉了,影响你的生活了,那就手术把它切除便什么事都没了,切除了就消失了。可是,癌症在治疗上就困难了,需要综合考虑,怎么治疗才是最佳方案。

癌症的治疗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医院里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和近年来比较新意一点的生物治疗。我们从大量的死亡病例的解剖中可以看到,这些已经有的治疗方案虽然都有一定的效果,但都没有根本解决问题,而且都有相应的副作用(对病人的正常组织的损伤)。

外科手术切除肿块,短期疗效可见,早期癌症手术切除后,可以获得临床治愈。但手术无法切除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病灶和转移扩散的癌细胞,已经转移扩散的中晚期癌症,手术弊大于利。

化疗药均为毒药,它具有全身作用,对多种肿瘤都有一定的疗效,有的能够明显缩小肿瘤、防治转移和复发,但副作用较大,尤其是对骨髓的抑制,而且多数病人耐受不了继续治疗而失败。

放疗具有杀死局部肿瘤细胞的作用,对于一些对放射敏感的肿瘤如鼻咽癌等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兴起的伽玛刀、X线刀、光子刀等,其实也是一些类似的射线,也属于放射治疗的范畴。但其结局犹如不开刀的局部治疗而已,对于癌症已经转移者则无能为力了。

中医药可以调理人体状况以以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但对癌症细胞的杀伤力较弱,近期疗效不如其他疗法,仅作为辅助治疗。

介入疗法是应用经皮动脉插管、植入药盒系统等技术,将能识别和杀灭癌症细胞的药物注入癌症局部,局部栓塞癌症供血血管,使癌症"饿死"、坏死、缩小直至消失。适合大多数的实体癌症,特别是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癌症,是一种“缓兵之计”而已。

生物治疗,如干扰素、白介素-II等,对部分癌症如肾癌、黑色素瘤等有一定的疗效,但价格较昂贵,许多肿瘤疗效不确切,不宜用作一线治疗。 基因疗法目前尚处于实验阶段,临床疗效不确切,价格也较昂贵。

3/3的中期癌症病人治疗需要个体化

由此可见,癌症早期靠手术,晚期靠调理,对医学而言,重点是中期癌症的合理治疗。

中期的病人治疗并不是一概而论,也不是所有的癌治疗都有效果,而是要根据病人的什么部位,如肺癌,胃癌,肠癌,肝癌,食管癌等,这些不同的部位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同样还要看癌是什么类型,癌里面有分化好的、中的、差的,以及细胞有大细胞的,小细胞的等等,这时候要综合判断一下,在一个特定的癌症病人身上哪一种方法可以得到最佳的效果,要避免那些无效的治疗。

比如手术,不应该做手术的病人你如果做了手术,给病人带来了不仅是肉体的痛苦,反而可以促进癌症的扩散和转移,这样对病人愈后更不好;再比如化疗,有的癌细胞对化疗是有效果的,有的癌细胞对化疗没有效果的,而没有效果的病人,给他用化疗,只会增加病人的痛苦而没有任何效果;还有放射治疗,就相当于一个局部的手术治疗一样,射线对准的部位才会有效果,如果射线照不到的部位它也没有效果,所以要适合做放疗的病人才可以做,不适合做的,局部做放疗与全身没有任何效果,等于白做;还有介入治疗,就是将导管插到癌症的那个血管,给里面直接注射化疗药物和血管阻塞,这样达到血液供应中断,使癌细胞死亡。可是我们在工作当中发现,供应癌肿的血管堵上以后,病灶中心的癌细胞都可以死亡,但是周边的癌细胞不是靠血管供应,而是靠他周边的正常的相邻近的组织供应的,所以那些细胞在做介入的过程中不但不死反而会更活跃,所以说介入治疗也不是都能解决问题的。这就是目前在癌症治疗上应该遵循的原则叫个体化治疗,就是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癌肿情况,以及癌肿的生物学行为,综合起来决定采取哪种方法最适合这个病人,我们就采取哪种方法。那几种方法配合起来效果好,才用那几种方法,决不是千篇一律的,千人一面采取一种方法,这就是个体化治疗。

我国著名医学家张孝骞有一句名言:疾病就像人的脸,没有哪两张是完全相同的。病人的性别、年龄、出生地、成长阅历、文化层次、个人修养、社会环境、心理素质等,均不相同,疾病展示、自我表达、个体耐受、对治疗方法的接纳、药物的敏感性等……也均不相同。用"千差万别,瞬息万变"来形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是不过分的。癌症的个体化治疗也正是这个道理。

信访制度改革的出路在哪里 第10篇

2013-05-27 第05版:民主法治

作者:胡建淼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2419

中国的信访制度是指保障公民在自身的合法权利遭到公权力侵害时,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相应机构反映情况、提出诉求的制度总称。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政务院1951年颁布的《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1995年的《信访条例》将信访制度从一般工作制度上升为法律制度,并将其定位为对公民诉求“转达和转办”的途径。现行《信访条例》由国务院于2005年制定,它废止了旧条例,并将信访职能扩大为沟通、调节、监督、救济等。由于目前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闹不信理”,以及与此相伴随的“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人们便将“罪孽”归咎于信访制度本身,甚至有人将信访制度视作“恶法”,建议“取消”之。我对中国信访制度的总体看法是:问题不是出在信访制度本身,而是出在对待信访工作的态度和方法上。

之所以说问题不是出在信访制度本身上。一是信访制度的定位基本可行。由2005年《信访条例》所确定的现行信访制度,其职能定位和受理范围的划定,在现阶段基本是可行的、有效的,它对于缓解矛盾、解决纠纷、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二是目前每年的信访量较大,而且多数上访人的上访还是有理由的。据我们了解,虽然存在着一部分“无理上访户”和“缠访户”,但是多数上访人,尤其是初次上访者,确实还是有上访理由的。他们的合法权利确实受到了基层组织和人员的侵害而又得不到维护。三是信访有助于国家高层直接而广泛地了解和掌握民情、社情、国情。信访是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的缩影,是“民意上达”的通道。通过这一渠道,国家高层可以了解基层政府的管理水平、存在的问题,可以掌握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信访是非常有效的信息收集渠道和中央对基层工作的监督渠道。四是信访是公民权利救济途径之一。由于受案范围的限制,现行仲裁、复议、诉讼制度无法包揽解决所有的社会纠纷,公民确有大量不属于仲裁、复议、诉讼范围内的权利侵害事件需要通过信访解决。尽管信访机构不是法定的裁决机构,但它通过“协调处理”功能事实上起到了解决纠纷的作用。五是社会稳定需要有“出气阀”。在任何一个国度内,不论其政府管理得多好,人们对管理者还不免会有意见。为了让人们出气,以至于有的国家在议会门口设置国家领导的橡皮人,以便人们拳击发泄。由于我国人多意见杂,加之作为“出气阀”的集会游行示威受到严格限制,我们需要保留信访这个“出气阀”,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了一些不理想的现象,似乎与信访制度有关:一是“信访不信法”。无论涉诉案件还是非涉诉案件,都往“信访”走,不往“法院”走。上访人相信“信访”而不相信“法律”;相信“信访”而不相信“法院”。个别基层的“信仿大协调”机制往往将人民法院的终审裁判随意改变,造成司法终审不终,司法权威下降。二是“信闹不信法”。只要有人要上访,地方管理部门就妥协,不讲法律标准,只求太平结果(不上访)。为了劝住信访人的上访,有的政府部门无原则地答应当事人的无理要求,使得“上访获益”,“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形成“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怪圈。三是“接访”变成“截访”,“截访”又变成“劫访”。群众合法的上访权利被剥夺,上访群众“被截”、“被劫”、“被处罚”、“被关押”、“被拘留”、“被劳动教养”,甚至于“被判刑”,逼得很多受害者成为肇事者,维权者成为违法者,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原来的信访问题未解决,新的矛盾又发生,又形成新的信访案由。

但上述现象不是信访制度本身造成的。现行《信访条例》并未将涉诉案件纳入信访范围,并未规定信访可以推翻司法终审,相反,第14条第2款明文规定“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现行《信访条例》并未规定对信访者可以“截访”、“劫访”以及其他制裁性行为,相反,第 3条明文规定“应当畅通信访渠道”,“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所以问题不在于《信访条例》和由这一条例设定的信访制度本身,而在于人们没有严格执行这一条例,是由对待信访的不正确态度和不妥当做法所引起的,特别是在“各级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压力下,地方部门就来京“花钱销号”,对信访者或者花钱买平安,或者采取违法手段侵犯人权……

中国对信访制度的改革,重点不是弱化甚于取消信访制度,而是改革对信访的考核制度。

第一,摆正对信访的态度,改变过去的“过分重视”。“过分”就会出问题。我们要“正确”对待信访,而“正确”对待信访就在于“正常”对待信访。这里需要对信访作正确的判断:中国如果信访过多,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应该的,说明基层组织工作未做好;但如果信访过少,也是不正常的,因为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没有一定数量的信访;没有信访更是不可思议的,肯定是虚假的事实,违背客观规律。

第二,改革对待信访的考核,中央要减少对地方党政领导的压力,不按信访量给各地排名。不能追求“零上访”。不能不讲“因果关系”而搞“一票否决制”,不能不加区别地按上访人数追究领导人责任。要从结果考核转变为过程考核。区别无理上访者与有理上访者。前者的上访不应当由领导人来承担责任,对于后者的上访,可采取“倒查”机制,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三,正确对待信访者的上访权利。公民信访是由宪法和《信访条例》所设定的基本权利。无论他是否有理,他都拥有上访的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截访”、“劫访”。至于信访者在上访中有闹访或者发生其他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第四,处理信访案件,要坚持法律原则和法律标准。无规矩不成方圆。不得“花钱买平安”,让无理上访者获益。

80后的职场出路在哪里 第11篇

“那时候经常半夜3点都睡不着,整个大四学生的宿舍楼半夜还在放音乐,没有人出来干涉,大家可能都在宣泄吧。”马小伟说,那个时候的他为前途忧心忡忡,一是害怕考不上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另一方面是害怕考研而耽搁了找工作。

“现在虽然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焦虑。”马小伟说,由于背了块“清华”的牌子,在父母和朋友眼里,都认定他铁定能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但说实话,他自己心里并没有底。

今年毕业的牛传坤,曾担任沈阳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学生会主席,回想毕业前的求职之路,他依然“心有余悸”。

“我们学校的招聘会比较少,也少有含金量高的企业。我经常跑招聘会,几百个展位,成千上万的人……一场场下来,挤得头昏脑胀,但不敢早回来,怕人问啊。基本上很少有收获。最难受的时候只好一个人躺在床上落泪,

在过去的两周里,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长沙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0多所院校的大学毕业生。记者了解发现,无论是重点高校,还是普通地方院校的大学生;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优秀分子;无论是否已找到工作,毕业的时候大学生都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甚至有蔓延到大一甚至是高中阶段的趋势。

就业压力引起心理恐慌,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40万,这组不断上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就像一张大网笼罩在大学毕业生的心头。高校毕业生潮水般涌入就业市场,数量越来越庞大,几乎每一位大学生都切身感受到了就业恐慌。

90后高考失利的出路在哪里? 第12篇

“90后”,21世纪新生代叛逆的代表,被社会誉为“ 迷惘的一代”、“愤青”、“垮掉的一代”和“新新人类”,这些曾经在社会人眼里的缺乏教育新人类,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不同,社会大多人对他们缺乏理解,缺乏信任,缺乏爱护。但,这一切并不在他们的眼中所出现,他们有的是自我,有的是信心,有的是对这个社会所拥有的责任。

一项关于“90后”社会调查表明,有六成以上的调查对象否认不关心这个社会。该调查结果所显示的最鲜明的特点是“富于个性与创造力”,但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同时“90后”也是充满自信的一代人。社会评价 “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 90后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虽然体验过“减负”、“素质教育”。这个时代的孩子承受更多的还是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得部分90后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他们更对于实践知识的注重,对新潮更为重视。在此邯郸清华万博PHP学院的教学管理部负责人裴主管给出了相关看法:“90”后的孩子们,有更大一部分的时间缺乏的是爱,而不是教育,他们大多是在与父母离隔之下成长,缺乏父母爱的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更多的是他们的关怀,所以学校在教育“90后”的同时需要更多的去关注他们的生活,他们想法,真正的给他们关心和爱护。

职中财会专业实习出路在哪里 第13篇

一职中财会教学的现状

据了解, 我市职校中大部分都设有财会专业, 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毕业后, 真正从事会计工作的极少, 为什么呢?带着这样的问题, 本人对本校及财校前几年的财会毕业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调查, 从调查结果中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除人才竞争激烈外, 更主要的原因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弱, 独立处理业务能力差, 学校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 只有书本上的理论, 而缺乏实践训练。由于学生在校期间, 对会计工作缺乏系统的训练, 毕业后, 对会计工作既希望又害怕, 希望的是能找到一份财会工作, 但害怕的是如果给我这样的机会, 我能胜任得了吗?同样企业也对此有同样的担忧, 他们能胜任吗?有相当多的毕业生, 就是由于这种担心而放弃了自己所学的专业, 于是造成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得不改行。尽管不能完全说是我们教学的失职, 但起码也是职业学校教学上的失职。

目前, 在我市职校中, 财会专业的教学, 大部分学校都以考财政局的会计证为主要目标, 进校就在灌输这种“求本本”的思想。学校的财会专业课程设置, 课时的安排, 都是围绕考到会计证这个中心, 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 因为会计证是你能不能从事会计工作的前提, 但由于目前我市会计考证中, “会计科”只考理论, 不考实际操作, 因此导致了学校教学只重会计理论, 而忽视会计实际操作, 这种现象, 不是个别学校的问题, 而是大部分学校的做法。因此, 现在的职中生, 毕业后, 普遍的问题是有会计证、财会专业毕业证, 但就是不做会计。为何学生学了两三年的会计, 又有会计上岗证还是做不了会计, 出现这样的局面, 难道说我们的教育适应了社会的需要的吗?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近年来, 我校对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在教学目标上, 除要组织学生参加财政局的会计上岗证考试外, 还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上, 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自编教材, 强化学生的实习、实验教学, 在校三年中, 先后安排了多种类型的实习。在教学内容上, 强化实用性, 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手段上, 多上实习、实验课, 多让学生动手, 在课时安排上, 实习课要求占总课时的50%。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手段, 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效果, 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了“理论—实习—理论—实践”的认知过程, 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以及需要解决的难题。

二职中财会专业实习的困惑

一般来说, 财会工作需要有三个层次的专业能力。第一层次, 是财会基本功方面的能力, 包括以手工和电脑完成基本操作, 如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 账户的设置, 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的记录, 以及对账和结账的工作;第二层次, 是财会工作全过程的运用能力, 即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 完成从账户的设置→凭证的填制→账户的登记→报表的编制→凭证的装订和资料的保管等一系列工作;第三层次, 是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能力。如财务预测、决策, 财务考评等。而对职中生来说, 最主要是掌握第一、二层次的能力, 即学会如何填制会计凭证, 如何登记会计账簿, 学会对账和结账工作。以上三个层次的能力中, 第一个层次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 是重实践的能力, 而这一能力的获取, 关键就是让学生多做多练。

众所周知, 中职教学要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但行动起来并不容易。目前主要的困惑是, 校内实习简单化, 而校外实习难度大。现在我市有财会专业的学校很多, 但校内有较完善的财会模拟实验室的学校并不多, 而设置齐全、功能完备的更少, 大部分学校的实验室都只有几张工作台、几本账、几张凭证。可以说, 这只能满足于手工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的需要, 这与会计工作现代化不相适宜;而会计电算化教学, 也仅仅是为了会计考证的需要, 与实际需要关系不大。由于实验设施简陋、实习内容简单化, 因此, 实习效果就不可能理想。还有部分学校就连简易的实验室都没有, 根本就谈不上财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为只要考过了财政局的“会计证”就可以做会计。同时, 目前仍有相当多的学校存在教与学脱节、学与用脱节, 专业教学成了纸上谈兵。

当然, 要使学生真正熟悉财会工作, 体验实际工作, 较好的途径是让学生去工厂、到公司去实习。通过对企业财会工作的切身了解, 亲身实践, 这种效果在学校是难以实现的。但校外实习, 由于财会资料的保密性, 实习点多且分散, 所以, 就面临着实习单位落实难, 实习内容接触难, 单位既不欢迎, 也不让学生插手。这是造成目前职校生外出实习少的关键所在。据我了解, 就目标来说, 没有几个学校安排外出实习,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职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寻求出路和对策

面对重重困难, 想想学生的需要, 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 作为职教人, 我们有责任也必须让学生掌握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几年来, 我们在探索中求提高, 在实践中求完善。基本摸索出一条较为适合中职生, 又有一定成效的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第一, 以三年为整体, 制定出三年内的实习实验计划, 有重点分阶段地实施, 避免实习内容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尹明善:出路在哪里 第14篇

如果我们跟国企合作则共赢,斗则民输,输的一定是我们。因为国企后面有国有银行、国资委和政府的强力支持,我们硬要跟它斗的话确实是鸡蛋碰石头。所以我对民营企业朋友提出三个劝告:1.不可让政府不高兴;2.不可让银行不高兴;3.不可让国企不高兴。

为什么?以前常州有一个很大的钢铁企业叫铁本,确实做得大,如果只做不说,说不定现在也非常强大。遗憾的是他们本人,特别是旁边的人不断吹嘘铁本很快会超过宝钢,很快会超过鞍钢,很快会超过武钢,让中国的大型钢企很不高兴,于是他们就联合起来到某某部门去告状,最后这个部门就把铁本去掉了。所以我们千万不能让国企不高兴。

民营企业吃苦耐劳,受压受屈的能力一定比国企强。比如中国的四大银行,工商银行全世界第一,建设银行第二,中国银行第四,他们那么大的体量,在国外的机遇能够第一、第二、第四吗?没有,连11名、12名、14名都没有,就是因为他们在国外那种吃苦吃亏、受屈受压的能力不如我们民企。民企从来都是在夹缝当中长大,我们学会了忍气吞声的能力。所以我多次跟民营企业朋友讲,吃得苦中苦,不是人上人;吃得苦中苦,不过人中人。

中国古话讲富家子守乡守土,穷家娃离土离乡。我们干脆到国外去,国内就交给国企。比如汽车行业的一汽、二汽、上汽、广汽、北汽、重汽、长安,希望它们强大,把中国国内市场从外资手里夺回来,能否在中国市场上让中国的国企超过福田,超过丰田、大众;我们大豆市场被外资牢牢控制住,希望中粮集团把我们大豆市场夺回来。所以国企,就拜托你们了。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力帆的汽车、摩托车,按质量来讲,如果外资100分的话,我们差不多有90分,但是如果它们卖100万,我们能卖90万吗?没有。他们卖100万,我们卖10万都难。出于种种原因,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父老乡亲对品牌认知度太高。假定有钱,买了一个国产轿车,虽然质量蛮好,买回家去,丈母娘都要骂你,说有钱就买一个进口车,怎么买一个国产品牌,觉得没脸面。可是力帆轿车在国外也是进口车,而且部长也坐过力帆轿车。我们走出去真的有我们的好日子。所以跟国企之间,我提出的观点就是各司所长,各得其所,相互促进,合作共赢。

中国企业在全世界做生意,我们卖什么,什么就便宜。一个汽车,我卖9000美金,他就卖8000美金,转眼之间就做亏本买卖。所以中国出口产品确实是最低价值的。中国人在国外买什么什么涨价,互相抬价。我们在国外买铁矿石,你出200美元,他马上出250美元,结果我们拿到的铁矿石价格世界最高。凭什么?就是因为不合作,在国外不规矩,在国内有政府管我们,在国外没人管、没人劝,我们就乱搞。我们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最怕他乡遇故知。

那么,世界其他国家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靠商会的治理。比如日本要卖一个什么零部件给我们,中国企业对日本的几家企业搞点挑拨离间,说你卖一个零件给我20美元,人家卖给我只有19美元,日本企业会说如果他卖19美元,你找他好了,因为他们行业里有很严格的治理规定。比如瑞士的钟表商会,谁不按照规则办,就会被开除商会,被开除商会之后,这个企业在瑞士没法生存,因为根据有关规定,瑞士的所有银行都不会为瑞士钟表协会开除的企业开户。我们呼吁政府尽早出台《商会法》,让商会有治理权,有仲裁权,我们中国出口大军浩浩荡荡,很多品种销量世界第一,可是由于我们自相残杀,我们获利甚少,甚至亏老本在做。所以我们期待商会的治理和仲裁把我们联合起来。

2012年,即将消失的品牌

索尼影业

索尼影业是索尼旗下的一家子公司,是索尼1989年以3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哥伦比亚三星影业后成立的,从事的业务与母公司主业毫不相干。索尼CEO霍华德•斯丁格正面临着提升索尼股价的巨大压力,而他唯一能够轻易放弃的就是索尼影业,一些媒体巨頭可能会有兴趣收购索尼影业。

萨博

在福特和雪佛兰等大型汽车企业主宰的汽车行业,萨博似乎永远是一个小品牌。2007年底,通用决定放弃这一品牌,这家小公司很快就破产,并被另一家汽车制造商世爵收购。2010年,世爵仅售出了32000辆萨博车,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萨博不再是一个具有生存能力的品牌。

索爱

2001年,索尼与爱立信合资成立索爱,一度是与诺基亚、三星、LG和摩托罗拉齐名的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商。但在全球智能手机普遍增长的情况下,索爱的手机销量却在急速下滑,新的竞争者如HTC也在销售数量上完全超越索爱。2011年10月,当索尼从爱立信手上完全收购索尼爱立信时,索爱的消失似乎已经埋下了伏笔。

MySpace

MySpace曾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在2006~2008年,MySpace的访问量曾位居各大社交网站之首,之后,MySpace被Facebook超越,现在已经开始没落。据估计,MySpace目前美国用户不足2000万,这一品牌已经没有什么价值,新闻集团曾暗示,如果找不到买家,将关闭MySpace。

诺基亚

诺基亚已经失去了活力,股东们只是在等待公司被其他公司收购。现在为止诺基亚还有一些资本:诺基亚占有2011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销售量的25%,但是这个公司却被认为是个烫手的山芋。诺基亚仍在使用过时的Symbian操作系统,并且正在向市场份额很小的微软WindowsPhone操作系统过渡。此外,诺基亚还将是许多实力雄厚企业收购的目标,宏达电、微软、三星和LG都可能成为诺基亚的买家。

A&W

A&W Restaurants是餐饮巨头百胜餐饮集团拥有的一家子公司。2011年1月以来,百胜餐饮集团就一直在寻求A&WRestaurants的买家。

美国服饰

2011年第一季度,该零售商的净销售额为1.1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21亿美元下降了

4.7%,同时出现了2100万美元的亏损。此外,公司创始人兼CEO达福•查尼还面临好几起法律诉讼。

西尔斯

2005年3月,西尔斯和凯马特合并成立西尔斯控股,成为美国第三大零售业公司。当前西尔斯控股困难重重,西尔斯和凯马特的业绩均不理想。西尔斯控股可能会考虑将两个品牌合二为一,保留表现较好的凯马特,放弃西尔斯。

Corn Pops

在截至2011年4月结束的财年里,Kellogg的Corn Pops品牌谷类食品的年销售额下降了18%,至7400万美元。并且Corn Pops产品含有单双甘油酯,不利于身体健康。

Soap Opera Digest(肥皂剧杂志)

上一篇:企业开门红口号下一篇:端午节到了的短信问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