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地场中学校学生会部门设置及职责

2024-07-14

坪地场中学校学生会部门设置及职责(精选5篇)

坪地场中学校学生会部门设置及职责 第1篇

坪地场中学校学生会部门设置及职责

一、学生会主席设置:(主席1人

副主席1人)

学生会主席职责:

1、负责学生会全面工作,主持学生会主席团会议、全委会议和常委会议。

2、根据学生会章程和工作需要,提出学生会干部的工作意见。

3、指导、帮助和督促学生会各部门及各班开展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学生会副主席职责:

1、协助主席做好学生会全局工作,主持学生会日常工作。

2、分管学生会有关职能部门及附属机构。

3、主席不在或受主席委托时,代表主席行使各项主席职责。

二、学生会量化部设置:部长1人 量化部部长职责:

1、组织引导全校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促进广大同学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向和意见要求,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材料。

3、协助有关部门维护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

4、维护学校活动及有关场合的正常秩序,协助各部搞好校园文化活动。

5、负责对违犯有关规定的部门和成员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6、指导值周学生干部进行纪律检查工作。调查汇报同学的违纪行为和违纪现象。

三、学生会学习部设置:部长1人 学习部部长职责:

1、做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与学校教学部门积极配合,解决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围绕学风建设,开展各种学习活动。

3、与学校教务部门共同努力,抽查学生出勤情况,抓好考风建设。

4、与学生会各部门协调工作。

四、学生会卫生部设置:部长1人

卫生部部长职责:

1、负责学校教学区、生活区卫生管理和检查。

2、通过制定和实施具体的卫生管理细则,借助适当的奖惩措施,推动我校卫生工作不断提高。

3、组织教室、清洁区和环境卫生的检查、抽查,及时通报结果,定期对卫生工作总结、评优。

4、督促、指导各班级卫生工作的开展。

5、定期召开劳动委员会议,总结工作、征求意见,布置任务,组织各班教室卫生之间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6、负责同学的生活管理。督促、指导各班生活工作的开展。

五、学生会宣传部设置:部长1人

宣传部部长职责:

1、积极宣传学校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正确的舆论导向。

2、负责全校的日常宣传报道工作,保持与学校各部门的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宣传动态,搞好各项工作的宣传报道,学校要闻播音。

3、指导、协调各班的宣传工作,以各种形式推动宣传工作。

4、注重培养和选拔有写作、书法、绘画等特长的人才,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

5、配合团委组织各班宣传委员办好黑板报并进行评比检查。

六、学生会文体设置:部长1人

文体部部长职责:

1、贯彻执行学校文体工作计划,制定学生会文体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配合校团委开展文艺体育活动

2、提高全校同学的身体素质,满足文体爱好者的需要,在全校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性文体活动。

3、了解同学们对文艺体育工作的意见,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并尽力加以解决。

4、充分利用体育设施并积极创造条件,调动广大同学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5、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积极发现学生文艺体育骨干,负责训练和组织任务,组织学生进行了文艺活动及文艺演出。

6、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小组,为同学们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丰富课余生活。

坪地场中学校学生会部门设置及职责 第2篇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 职责 关系

与基础教育的普通高中不同,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有一类教师——专业课教师,他们的工作任务是进行中职学校最重要的教学——专业课教学。中职学校的学生就读中职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学一门专业技术,以利于以后的就业,因此,学习专业技术的专业课是中职学校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课程,而进行专业课教学的专业课教师,也就成了中职学校最重要的教师。专业课教师教学的成败,决定了中职学校的教学成败,乃至整个职业教育的成败;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专业课学习的成败,决定了其学业的成败。由此可见,专业课教师在中职学校的教育体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中职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我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优良的道德品质

一个人的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一个人的人生观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发展轨迹,有着重大的影响。中职生尚未成年,人生观没有最后定型,还具有可朔性,学校应该抓住时机,对学生的人生观施加积极的影响,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成败,以及与他人的交往是否成功至关重要,学校应该利用自己教育者的身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

第二个层次: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人如果有健康的兴趣爱好、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他将受益终生。比如,一个人如果爱好运动,那么,他就拥有了健康的体魄;相反,如果一个人染上了恶心,将遗害终生。然而,当今社会,娱乐方式多样,也有许多不良的诱惑,而作为未成年人的中职生,人格尚未最后形成,没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容易被不良嗜好所诱惑,误入歧途。中职学校应通过规章制度及各种教育手段,让学生远离赌博、吸烟等不良行为应大力倡导健康的文艺体育活动。在行为养成方面,学校应从平时着手,从小事入手,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促使人人都遵规守纪、人人争当一个文明礼貌的学生。有的中职学校,年年都要举办文明礼仪大赛,老师学生一起参与,这样,老师学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学到了怎样待人接物、怎样与人交往,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三个层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学生到中职学校就读,就是为了学习技术、技能,而这门技术,将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在社会上立足,因此,这是最重要的培养目标。

为了更好地探讨专业课教师的工作职责,我们从时间和空间这两方面来进行观察。中职学校学生大部分课时(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学习专业课,因此,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和专业课老师一起渡过的。从空间上看,专业课的教学场所除了教室,还有实训室以及实习场所。可以说,专业课教师与学生共处的时间最长,空间多样,因此,专业课教师在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职学校最重要的专业课教师,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具体承担哪些职责呢?与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相对应,我认为,专业课教师应负担如下职责:

1、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优良的道德品质。

因为学生和专业课老师共处的时间最多,而且学生也认为专业课老师对他们来说最重要,所以,专业课老师是学生最关注的。专业课老师对人生的态度、对社会及他人的态度,会在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被学生所感知,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润物细无声,因此,专业课教师只有自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才能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产生有益的影响。

2、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与专业课老师共处时间最多,而且交往互动也最多,因此,学生对专业课老师各方面的情况也最为了解,其中也包括专业课老师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而专业课老师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会对学生产生示范效应,要达到教育引导学生的目的,专业课教师自己要有健康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专业课教师还应该利用与学生接触多的有利条件,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发现学生的不良爱好或不良行为,应及时指出并纠正。在中职学校,专业课老师是学生最为依靠和信赖的人,所以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也最易被学生所接受,往往会产生较好的效果。此外,专业课教师还可以多和学生一起参加文体活动,从而对学生起到带动作用。

3、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和培养,是专业课教师最基本、最核心的工作,也是考核专业课教师工作成绩最直接的依据,同时,这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会对学生的前途产生重大的影响。专业课教师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吸引住学生,让学生自觉地围绕在自己周围,并保持很高的学习专业技术的积极性。要吸引住学生,专业课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形象,特别是自己所教的专业技术方面的能手形象。只有这样,学生学习专业技术时才更有积极性、更有信心,才更容易接纳老师的指导和建议。要达成这一点,专业课教师应注意:第一,专业课教师自己的专业技能素质要过硬;第二,要注意树立好在学生中的第一印象;第三,要在学生面前尽力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心悦诚服;第四,要在学生中多宣扬自己以往的成绩。

(2)要向学生阐明所学专业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打消学生“学了是否有用”的顾虑。

(3)专业课教师应该和学生交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觉得专业课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样,学生才会更喜欢接近专业课老师,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创造有利条件。

吸引住了学生,接下来就是怎样组织好教学的问题了。很关键的一点,是多让学生实践。实践包括三个方面:①课堂上老师的示范操作及学生的模仿练习;②实训室的巩固训练;③实习场所的顶岗实习。

在实践操作训练中,除了要保证训练的数量,还要保证训练的质量。要保证训练的质量,专业课教师首先要做到严:教学组织要严密,对学生实践操作的技术细节要严格要求,各项操作任务要严格完成,不打折扣,这样才能严师出高徒。其次要做到勤:第一是勤检查,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状况,以便能及时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教学措施;第二是勤指导、勤讲解,这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从而加快实训操作的进度,帮助学生更快地提高。此外,有些操作比较复杂,加之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必须要有指导老师在现场辅导,才能保证操作顺利地进行。

专业课教师还应当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及早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分方向的培养。在学生就业时,专业课教师要利用自己对本行业的熟悉、了解,指导、帮助学生就业,甚至,在学生就业后,还要对工作中的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

坪地场中学校学生会部门设置及职责 第3篇

关键词:广州市中学生小场足球现状调查

1.中学生对小场足球了解情况[STBZ]

从调查所得的数据中显示出,对小场足球了解的人数占73%,这说明广州市中学生对小场足球的了解程度还是比较乐观的。而对于足球对抗这样较激烈的运动项目来说,女生对其了解较少,这是在情理之中。在中国足球遇到瓶颈的时代,中学生对小场足球的了解程度无疑给了中国足球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信心。而在女生中对小场足球了解的人数中大多数是足球传统学校的学生,我们不难看出,足球运动需要更好的环境和气氛才会使更多人去了解,去参与。

在中学生对小场足球参与的意向中,78.4%的学生是愿意或是有意向参加小场足球运动的,认为小场足球运动是展示自身魅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让人身心愉快的运动,持反对态度的学生占21.4%多数为女孩子,而反对的男生且皆认为不参加的原因是因为学习压力较大或是学校没有足球场地造成的。也从这里可以得知学生对于小场足球运动还是有着憧憬的,只是现实条件的限制导致无法参加。

[STHZ]2.中学生参加小场足球运动的情况[STBZ]

在中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类型可以看出参加十一人制足球运动的只占整个运动的22.1%,参与小场足球的人数远远高于参加十一人制比赛的人数,通过调查主要还是因为学生大多数是抱着娱乐、健身和自身的兴趣爱好为主要目的,所以才以小场足球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而由于时间和场地原因要组织参加十一人制比赛的机会要少得多,少数参加十一人制比赛的学生都是代表学校或是其他较正规的比赛才有机会的。

调查可知每周参加2次和3次小场足球的人数占绝大多数,有306人总人数的72%,每周参加3次以上人数占21.6%,而参加1次小场足球运动的人数最少有27人占参加运动者的6.3%,可以分析出广州市中学生每周参加小型足球运动时间次数掌握很好,运动量分配还是比较合理。

2.1中學生参加小场足球运动的主要动机

如表1分析得出,中学生参加小场足球运动原因认同程度中显示,学生一般把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兴趣爱好作为主要动机,调查表明广州市中学生参与小场足球运动的动机较为明确、积极,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积极和理性的动机,为中学足球运动的健康发展创造的有利的前提条件。

]2.2影响中学生参加小场足球运动的部分因素

从表2可以分析出,中学生对于参加小场足球的影响中,有577人选择了学习压力达到了71.4%。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时间少是影响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这也同我们学校老师和领导对体育的认识上存在着巨大的误区,导致歪曲了体育的本质,学校要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阳光体育”保证中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并把它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中去。学校各部门及广大教师都要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同时还要建立检查和评价制度,用各项规章制度去保证中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达成。在这方面,我们还要下更大的力气来改变教师等的看法,达到“学体结合”的最终目的。其次,朋友的影响占了相当的比例,达到了58.3%,这正好符合了小场足球的一个共同目的,团体的运动,能增进朋友的联系,加深朋友的情感。

表2影响中学生参加小场足球运动的部分因素

3.中学生对提高自己的小场足球水平的认识 从表3可以分析出,广州市中学生对于提高自身小场足球水平还是有清醒的认识。52.4%的学生能从自我学习的角度去找到提高自己的对策。一个优秀的球员或是队员要善于发现提高自身能力的方法,在广州这个小场足球发展比较好的环境中,能从主观方面发现自身的缺点,我们能感到庆幸,我们的中学生朋友对足球的热爱,这正是足球运动更好发展的一块基石。

表3中学生对提高自己小场足球水平的影响因素

4.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广州市作为现在中国足球焦点的所在地,其所在地的中学生小场足球开展现状并不是很理想。小场足球以其便于开展的特点在广州并没有理想中开展得很顺利。广州市中学生小场足球开展的道路还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赵升,周毅.广州市大众普及系列小型足球赛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2):60-70.

坪地场中学校学生会部门设置及职责 第4篇

【关键词】场独立/场依存;阅读成绩;教学策略

一、场独立/场依存的相关研究

二语习得研究认为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itkin等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提出的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风格是在教育领域被引用得最广泛的。场独立/场依存是认知风格中的两组重要维量,用于描述人们在感知和处理信息时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所谓“场”就是周围的环境,它会对人的知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人几乎不受其影响,而有些人则受影响较大。前者为场独立型,后者则为场依存型。

阅读是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是复杂的认知活动。认知方式不同, 阅读中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不相同。本研究从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出发,主要探讨英语专业学生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风格对英语阅读成绩有着怎样的影响,教师又将采取什么措施平衡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以期提高其阅读水平。

二、实验设计和测试过程

1.试验设计

试验目的:场独立/场依存对英语专业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

实验构思:根据镶嵌图形测试(测试工具1)将受试的认知风格分类,然后以两个英语阅读水平测试(分别为测试工具2和测试工具3)来测试受试着的认知风格对其阅读成绩的影响,以及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在阅读中所表现出的个性特点,最后得出研究结论。

被试对象: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本科大一学生100名

测试工具1:图形镶嵌实验

为了了解受试者的认知风格,对其进行了镶嵌图形测试。本测试采用的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 学 系 编 制 的 镶 嵌 图 形 测 验CSFT。

测试工具2: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英语阅读》试题

这套试题共6则阅读材料,涵盖各种体裁和题型,共30道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60分。

测试工具3:另一套阅读水平测试

这套试题在阅读篇数、题目数量、题材题型、试题难度均与测试工具2相同。但却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考场播放各种干扰的视频和声音,检验其对环境的依赖性。

2.测试过程

步骤一、100试者全部参加CSFT的测试,收回有效试题100份。然后,对试卷进行评判,按照其准确率确定被试者是属于场独立还是场依存。

步骤二、统计100名受试者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英语阅读》的得分,包括总分、每篇的得分以及不同类型题目的得分。

步骤三、按照实验设计组织100名受试者参加第二套阅读试题的测试。考试结束后回收有效试题100份。

步骤四、在全体被试者完成了这两次测试之后,笔者将测试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和推断性的统计分析。

三、结论

通过分析和比较,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场独立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好于场依存学生

在两场测试中,场独立学生的成绩均高于场依存的学生,前者分别为42.5和41.3,后者分别为38.4和35.3,这表明,场独立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好于场依存学生。

2. 场独立型学生与场依存型学生的阅读方式不同

场独立学生总括题的得分比均高于其在细节题中的得分比,中前者分别为78.8%和72.5%,后者分别为65.6%和66.4%;而场依存学生细节题的得分比均高于其在总括题中的得分比,前者分别为69.2%和62.8%,后者分别为56.3%和52.9%。这表明,场独立型学生擅长抓住文章要点,理清篇章的脉络,但容易忽略文章中的细节;场依存型学生对细节把握较好,但不能从全局上把握文章的整体意义。

3. 场独立型学生与场依存型学生对于阅读环境的依赖性不同

尽管两次测试的环境截然不同,但场独立者两场测试的平均成绩差距不大,为1.2份;但场依存者两次成绩差距较大,为3.1分。可见,场独立学生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场依存学生容易受阅读环境本身的影响和干扰。

四、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场独立/场依存学习风格的研究给外语阅读教改带来的启示是:

1.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学习风格的概念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

外语学习者只有清楚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目标、任务和方法,才能有效地进行策略性学习。教师有责任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意识到在学习中可以培养、挖掘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并从自己的阅读结果中获取反馈信息, 进一步评价和调节自己的阅读方式以适应自己的认知方式。同时, 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阅读策略,比如如何利用文章的背景信息提高阅读效果、如何利用语义关系及语境对文章做出恰当的推论、如何揣摩文章细节和体会文章意境等。

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一方面应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阅读材料,满足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需要, 提高兴趣, 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还可以采取有意失配原则,即有意识地选择学生不喜欢或感到困难的材料或方法,弥补他们学习风格上的不足,拓展学习途径。如,当阅读问题涉及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时,鼓励学生运用场独立认知风格,即从全局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当问题涉及到细节和具体信息时,鼓励学生运用场依存认知风格,即关注相关细节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

3.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自主阅读

根据其认知特点,应注意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一般来说,场独立性学生有自我定义的目标,喜欢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规划和重新构造, 更愿意运用他们自己所特有的学习策略,应该多给他们以独立阅读的空间。而场依存型学生易受环境和负强化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上可采用间隔强化的对策,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构建、探索,培养其自主阅读的能力,即让学生进行主动阅读,训练学生学会就阅读材料的要点提出问题,由此找出材料的主要内容。

五、结语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区分学生场独立/场依存的认知风格,有针对性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教学的新模式,从而使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都能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Witkin, H. A., Moore, C. A., Goodenough, D. R., &Cox, P.W.(1977).Field-dependent and field independent cognitive styles and their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7, 1-64.

[2] 张雁凌. 中国大学生的场独立/依存的认知风格对英语水平的影响[J]. 外国语言文学,2003(4).

[3] 洪俊彬.场独立/ 场依存认知风格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4] 刘芳. 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与大学英语学习的相关性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

英国中学课程设置基本特点及启示 第5篇

关键词:英国;课程设置;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3.02

教育的涵义及其宗旨向来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马克思曾指出教育能够促进“个体创造力发展的自由性”,卢梭亦认为教育旨在“培养兼具思想深度和行动力的能人”。而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教育者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不同的学习个体存在智力、学习水平及认知偏好的差异,若要实现教育的初衷,则不能设定统一的教学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而是积极研究学习者个体及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和发展需求去定位他们的潜力进而提供适合的教育模式。中学教育阶段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学实践及影响个体学习能力和发展价值的先决条件,合理的课程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英国以“基础教育改革之先锋”而享誉全球,有最为成熟的基础教育体系,其课程依据个体具体情况而进行科学设置。笔者在英国进行教育学专业学习期间,对当地中学的课程设置体系进行了研究,并对英国教育及课改的历史及现状有初步的认识。中英两国在中学教育的发展与建设上有着不同的历史人文渊源,因而两国在课程的设置结构及特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望通过对英国中学课程设置特点的分析与思考,给我国中学教育及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一 全面的课程设置目标及内容多样化

英国当局的教育理念坚持,未来的一切挑战将集中在“一种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人”的身上,因而,他们的课程设置始终把握目标的全面性,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新人作为教育实践宗旨。英国课程结构根据时代发展水平、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学校、教师质素条件而采取必修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的多元化模式,在确保共同必修(核心)课程的同时,辅以不同梯度的多样化课程以适应一切学生的能力和特长以达到最为完善的培养效果。英国中学的必修课主要有英语、数学、自然科学、设计与技术、艺术、外语和体育等7门学科,其中前三者被设定为核心课程,另部分学校亦会增设历史或地理为核心课程。此必修课程构建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学科知识体系并达到不同阶段的学科能力评估要求。但英国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反对过度将学生禁锢在智育框架中,因此,各大学校组织的选修课涵盖工农林商、经济、法律、环境、建筑、财会、维修、食品、戏剧等多种领域,偏重于实用性知识和技能的拓展。例如笔者所前往采访的伯明翰伯恩维勒中学(Bournville School),他们所设置的家居技能演练课、未来职业规划等课程与社会及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主体参与性,在扩大知识面之于更促进其个性特长的发展,尤在其生活生存、实践能力及对未来职业的规划能力等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容小觑的积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9月国家课程体系里引入了公民课程,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作为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和社会问题,提升名族文化素养。由此不难发现英国中学课程建构不仅为传递学科知识,更是旨在促进学生作为社会人在认知、技能、审美以及情感道德的全面提升,并为未来的社会实践和职业发展打下夯实基础。

二 课程结构合理性及综合性

英国中学学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7-9年级。据《教育改革法案》规定,在普及国家课程的中学教育机制内,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均应达到相应阶段的学习水平并通过关键阶段考核。因此第一阶段的课程设置便是以建固学生学科知识体系并使其通过第三关键阶段测试为主要目标的。10-11年级为第二阶段,此阶段学生除了完成阶段考核任务外,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未来发展需求来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因此在两个不同教育实践阶段,高质量的知识需要依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和认知逻辑进行阶梯式整合。在第一阶段,基于巩固基础学科习得并通过学力测试评估的教学要求,必修课程往往占据更多学时,再适度辅以如戏剧、设计等较低难度的选修课,从而保证学生形成均衡的知识体系并通过阶段考核。而在9-11年级,除了调整课业难度以适应学生此阶段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之余,学校侧重学生实践创新和个人技能的进一步培养,为其将来的课业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因此,这个阶段的课程模式在保持数学、英语和科学核心课程比重的同时,深化课程弹性化策略,极大地增强学科课程与拓展活动的密切配合,引入大量的选修发展课程和社会实践项目。比如伯恩维勒中学设定的资优生课程项目,使得学生能够针对个人特长参与由Okas大专学校所提供的各种丰富的活动,激发了个体潜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实践机会并进而提升毕业生质量。而哈本山中学(Harborne Hill School)则给学生提供到伯明翰大学进行长期或短期的课堂体验活动以增强他们的课业规划能力,激励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倾并学会结合实际选择大学学习课程以及规划未来的职业。由此可见,英国中学的课程结构是按照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层次组织和协调各学科各类型课程的结构体系,通过对教学阶段的合理划分以及在课程类型和内容上的科学调整和布控,增加了课程设置的文化生成性转变,保證了课程结构的层次性和合理性。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也是英国中学课程设置所凸显的一大特点。由于当今科学的发展研究已然超越了学科的界限并向综合化、协同化方向发展,因此在科学发展的新趋势下,唯有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创设综合性的课程才能更好地培养综合性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英国的中学课程在其合理构建中也积极响应了这一时代号召。1.在9-11年级第二层次教育阶段,英国学校根据其办学理念和教学实际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若干学科的融合,例如伯明翰城市学院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门科目合并为科学课程,哈本山中学则将公民课程和信仰教育课整合为一门学科,并将多项社会实践项目及选修课统一为自主选修及社会实践项目。2. 英国中学积极提倡教学示范和学科知识的融合。例如,英国教育素来重视名族文化素养的培养,但人们却很难发现在他们的中学里有任何关于思想道德课程的设置。那么他们是如何培养道德的?在经过几所学校的观察和采访后,笔者发现他们的道德教育不依靠单纯的理论说教,而是渗透在例如英语、历史、公民课程等各门课程里。首先,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不应该仅是揭示真理和概念,而更应该涵盖人文精神和价值。其次,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积极的言辞与行为来做良好示范以达到综合教育的效果。英国中学教育综合性课程的实践避免了各学科知识的分裂,有益于建立学生的整体观念并培养其综合运用多门学科领域的知识去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此外,相关科目的合理归并亦使得课程门类减少,防止各学科教学内容的重叠,因此也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endprint

三 自主性和灵活性

英国分成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几大地区,各个地区的发展实际各不相同,在教师教育目标、对教师要求甚至师生质素方面都存在具体差异,因而中学课程设置根据各地区、各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鼓励特色发展,不要求绝对统一。而英国政府在中学义务教育内推行的国家课程,虽有着相当详实的课建标准,但没有规定统一的课程方案和教学材料,学校和老师在课程创新和建设方面拥有极大的发挥空间和自主性。比如教师可以采用任何他们觉得优秀适宜的教学资料,可以自己设计教学内容和调整进度,因而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专业潜力。于学生而言,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使得学生拥有极大的自主选择权,他们甚至可以根据个体水平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低难度选修课程或者直接跳级进入高阶段课程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他们在特定课程的拓展,发展了学习者的个性特长。

四 思考与启示

探讨英国课程设置体系对于我国中学课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现行中国中学教育课程大多偏重基础学科和思想道德的认知领域建设,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有碍其多元智能的拓展,因此课程方案设计应确立多元化的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教育学习理念并培养他们客观的态度、社会情感、价值观以提升个体学习和综合发展的能力。其次,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中学课程设置唯有优化课程功能的发展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以及学习方式的自主性,涵盖教师专业质素的协调发展,课程与学生个体需要的综合,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综合课程的学习水平,促进其创新能力及综合实践活动的协调组织能力,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最后,构建中国中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还需要实施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深入改造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管理体制、内容和方法,在保持校本课程建设特色和灵活性的基础上,借鉴他国经验寻求更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教育发展视角。

参考文献:

[1]McCulloch,G.,Goodman,J.,& Richardson,W., Social Change in the History of British Education, London: Routledge, 2008

[2]Thomas,R.M.,InternationalComparative Education: Practice,Issues and Prospects, Oxford: Pergamon,1990.

上一篇:致辖区居民的一封信下一篇:我有一个梦想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