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舆情监测

2024-07-24

金融保险舆情监测(精选8篇)

金融保险舆情监测 第1篇

金融保险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监测的目的

随着信息时代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日益多样化。加快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改善微观经济运行机制,促进宏观经济运行调控已刻不容缓。金融投资者、决策者需要了解同行相关企业或竞争企业的发展动态和下一步市场重点。通过全媒体监测方式,把平面、广播、电视、网络、博客论坛等所有媒体对金融行业、企业的发布文章信息收集起来,形成专门数据,制作媒体监测分析报告,真实地记录行业、企业的媒体舆情状况,有利于制定、调整媒体策略,合理开支宣传推广费用;为此,我们建议将网络舆情监测纳入企业管理工作内容,以节省费用,提高效率。

监测内容

1,行业资讯,行业正负面舆情监测,行业重要记事,金融领域特别是关于金融政策或金融走势的热词媒体表现和社会关注情况。

2、企业自身正负面媒体舆情。

3、本企业和竟企的产品现状、市场占有率与其发展态势。

4、本企业广告投放、会展等大型活动的社会关注和反响情况,持续跟进,总结,升华,为企业公关提供宝贵经验。

服务对象

银行类企业 融资类企业

投资类/咨询金融企业

证券类企业 相关政府部门(财政部、地方财政局等)

建设特点 快速

分布式异步高并发爬虫技术,24小时全方位采集; 重点网站优先采集,实现分钟级获取;

平台运行于云服务器群之上,无论性能速度都极其强大 准确

针对用户关切,准确提取文本主题和关键词,过滤无关信息和噪音信息; 智能语义检索,敏感话题自动提取分析,实现信息精确推送 全面

新闻、博客、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各大网站全网搜索,一网打尽,覆盖所有媒体形式; 通过向主流搜索引擎进行搜索补充,保证了信息收集的全面性。便捷

客户购买产品服务后即可立即使用,无需复杂的软硬件安装调试;

通过浏览器登录平台系统,或下载手机客户端进行操作,使用方便,随时随地查看最新动态。

效果体现

系统将最新的公司品牌信息,产品口碑信息,竞争对手新闻及口碑信息,行业新闻信息等自动收集呈现,让您第一时间全面掌握竞争情报,让您第一时间发现负面信息。

金融保险舆情监测 第2篇

网络舆情技术是有效掌控网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网络舆情技术主要包括:话题检测、话题跟踪、自动摘要、自动分类、爆发趋势分析、舆情预警等。

1)热话题检测:可以根据新闻来源的权重、发言时间的集中程度等参数,发现指定时间段内的热门话题。并可以根据主题关键词和回帖数进行整体语义分析,识别出所有敏感话题。

2)话题跟踪:可以对文章进行聚类,分析新发表文章、帖子是否和已有文章主题是同一话题。

3)自动摘要:可以对所有文章、话题倾向自动分析,形成摘要。

4)舆情趋势分析:可以针对某个主题分析人们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的热度。

5)突发事件分析: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跨时空的全面分析,得出整个事件发生的全貌并对事件的下一步的趋势进行预测。

6)舆情报警:可以对突发事件、涉及内容安全的敏感话题进行及时发现并产生报警。7)舆情统计报告:根据舆情分析引擎处理后得到的数据生成相应报告,用户可通过浏览器进行浏览,并提供了检索功能,可以根据指定条件对热点话题、倾向性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查询,得到话题信息的详细内容,提供决策支持。

网络舆情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

网 络舆情技术从诞生起就显示出巨大的威力,涉足面也愈来愈广,已经从单纯的社会领域走入了专业性更强的金融投资领域。由于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互联 网金融信息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已经越来越不容忽视。这些信息关乎着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和稳定。网络舆情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辅助投资工具 目前很多人把网络舆情技术视为新的理财工具,并不夸张,某一个新事件的发生或者是网络上对某支股票的热议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金融实践者们的行为,同时进一步影响着股市变化的趋势。

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认为,网络舆情技术在我国的逐步推广,将对金融创新、衍生产品等有促进作用。他表示,“未来的资本市场将逐渐转型为市场股民化、股民网络化。”

中科精诚总经理梁正之则表示,“目前网络舆情这一技术仅为一些监管部门运用,未来我们将研究如何逐步向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推广应用。”

中 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网络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余智华表示网络舆情技术是基于内容的智能分析技术,金融行业可以建立一个与当前流行的股票软件和金融市场信息采集 分析系统功能定位完全不同的信息跟踪分析技术。并且通过系统监测互联网上的相关新闻报道、相关评论等,跟踪分析这些信息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关联关系,将这些 信息按照知识模型体系进行分析与组织,为投资者及相关机构提供便于分析利用的、相互关联的信息来源。

2.声誉风险管理

近年来,我国各金融机构按照国家有关金融监管制度,初步建立了金融稳定工作协调机制,制订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应急预案。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 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同时由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的高度重视及积极回应,互联网业已成为政府治国理政、了解社情民 意的新平台。金融机构如何建立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有效舆情监控成为当务之急。尤其是近两年来,金融行业的“声誉危机事件”屡见不鲜,致使相关金 融机构形象受损、信用度滑坡,并严重影响了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 更好地净化网络舆论环境,维护金融稳定,进一步帮助金融机构树立品牌形象、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网络舆情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必不可少。它能有效防止负面 信息的肆意传播和舆情失控,协助金融机构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为金融机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保障。

3.辅助决策管理

辅 助决策管理系统主要作为相关管理机构的辅助决策工具,通过网络舆情技术,收集分析金融市场信息,并与传统的金融分析数据相结合,以决策主题为重心,以传统 金融分析方法为基础,网络舆情技术为辅助,构建决策主题研究相关知识库、政策分析模型库和情报研究方法库,建设并不断完善辅助决策系统,为决策主题提供全 方位、多层次的决策支持和知识服务。为金融管理研究机构以及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起到帮助、协助和辅助决策者的目的。

软件监测的必要性

1.金融行业信息呈“浪涌”态势,出现时间段相对集中、信息交互量大,交互次数频繁人工搜集到的信息犹如杯水车薪,传统的搜索引擎根本无法满足搜索要求。

2.金融市场行情多变,投资易因重大事件影响而变动、消费者思路易受外界影响,要求金融业要具有前瞻性。然而信息以光速传播,人工搜索到的许多信息已过期,无使用价值,导致投资决策的滞后,轻则延误商机,重则全盘受损。

3.互联网上海量信息中包含海量垃圾,要浪费大量时间去鉴别。

4.对于可用信息寻根溯源,了解传播途径,辨别官方信息还是民间发布,人工监测太过繁琐。

5.所有找到的信息,都需要一篇篇保存,效率低。

舆情监测系统设计 第3篇

近年来,高校网络建设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为了保障在校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是安全健康的信息,使得校园网舆情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上网的人数已经超过了7 600万,而在校大学生的比率就达到了1∶4,在校大学生受到了来自现实生活中敏感问题的最大波及,而部分学生可能会将自身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在虚拟的校园平台上散播,导致校园网络充斥着各种情绪[1]。

虽然在当下我国对大型媒体网站舆情信息分析已有不少研究,比如北大方正集团研究的方正智思系统,它可以深入分析舆情信息,并起到正确导向作用。但它主要针对的是政府部门的舆情信息,而针对新兴媒体如校园贴吧和微博校园等现在大学生获得校园知识与信息的主要媒介的舆情监测仅仅处于初级阶段,对舆情的监督分析并不到位,因此进行针对有关校园的舆情监测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1 网络舆情概述及相关指标研究

1.1 网络舆情概述

舆情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随着社会发展,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多数群众关于社会环境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表达出的观点、态度的总和。网络舆情则是指网络上传播的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互联网上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2]。校园网舆情信息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新闻网站、门户网站等。网络舆情的形成如图1所示。

通过有关校园的网络信息传播包含了大学生对当今社会各个方面很多症状以及许多讨论度高的现象的想法和方向。因此,网络舆论能够最有效、迅速地回应不一样的层次社会舆情现状与发展态势。怎样抓住虚拟网络社会的即时信息,保证校园甚至社会有关方面的茁壮发展,不仅仅要对传统方式重视,更需要在网络的安全方面做出努力。

1.2 相关指标研究

舆情监测系统指标体系的建立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和应用需求,它恰到好处地将互联网信息的研究知识和应用需求融为一体,使得网络舆情监测手段和系统的架构建设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因此高校等学生基数大的社会空间能够得到更为真实可靠的信息,及时接收来自学生的声音。并且通过辨别和抓取具有引导性、舆论性、热点性的校园网络信息,及时做出预警措施,达到对舆论信息的正确导向,对网络安全的实时引导,从而在苗头上扑灭可能出现的隐患。这种指标的建立同时能够在研究和应用的不同层次上引导舆论信息的监测,并提前发现倾向性的舆情信息,因此构成高校校园网的舆论信息发现、处理、监测以及预警。

舆情监测系统相关指标如表1所示。

2 舆情监测系统设计

2.1 舆情监测系统设计框架

根据信息倾向研究能够知道信息发布者所包含的情绪、立场、想法、意愿等。现在基本使用聚类手段和信息倾向研究手段,针对在校园网中发布的可能带有不良倾向的信息进行分析,分类区别并归纳学生观点。这样可以同时进行话题的进展追踪,研究新出现的主题是否有重复的题目。其次可以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从时间,空间上进行主题追踪,预防出现大规模的影响。最终通过需求分析,确定系统模块规划,可以得出校园网舆情监测系统的基础是能够进行信息采集,而目的是达到舆情预警的效果并通过展示界面及时通知决策者,整个监测模块的设计如图2所示。

在整个系统设计中,采集模块、分析模块、预警模块的关系层层递进,采集模块作为基础模块完成整个系统信息的采集工作,将信息储存在文件中;分析模块在采集模块之后进行文本分析,完成舆情的趋势分析和热点话题发现;最后预警展示模块根据前两个模块分析的信息,依据危机度设定进行舆情的预警并通过展示界面传达信息给最终决策者。模块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2.2 详细设计

2.2.1 信息采集模块

信息采集模块为整个舆情监测系统的基础模块。本模块的目的是实现对目标空间内的信息采集,选择具有较多采集价值的目标网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爬行过程。采集模块流程图如图4所示。

在整个模块中,首先进行链接分析,Spider主要通过各种Web协议自动采集网络上的相关信息,并将Web页面下载到本地进行分析。信息采集的起点是从一个种子URL集出发,通过Web协议向所需的页面扩展。根据Linkage/Sibling Locality特性,需要选择质量较高的主题URL作为初始种子UR集;然后在页面采集完后,对页面进行解析,从中获取链接及其上下文数据、正文、标题、摘要等信息;接着完成无法解析的页面模块的过滤,无效页面数据的去除;只保留有效的主题词语。最后保存有效文本数据。

通过信息采集,可以进行网络信息管理、舆情趋势调控。而网络爬虫正是网络舆情采集的核心方法。网络爬虫(Web Crawler)实质上是一个HTML页面爬行程序,通过HTML页面对应的URL地址下载HTML页面,从此页面(一般是网站的首页)开始,下载HTML页面的内容,通过分析器,筛选过滤找到这个HTML页面上的其他URL连接,这些URL地址将作为寻找下一批HTML页面的基础,直到将站内所有的HTML页面都遍历完为止[1]。

网络爬虫基本上可以划分为6个部分:URL处理器,Web信息提取器,网页去重检测器,URL提取器,标签信息获取器,数据库,各部分协作从Web上获取信息。网络爬虫的基本结构图如图5所示。

(1)URL处理器。这个部件主要给“待提取的URL”进行排序,并根据一定的策略向Web信息提取器分派URL。URL处理器主要有三个数据来源:初始的种子URL集合;从URL提取器传递过来的新发现的URL集合,它们是从己提取页面中分析得来的;页面的Meta信息、主题以及摘要等信息,来自标签信息获取器,它们主要用来显示从URL提取器中传递过来的URL的重要性,为在队列中进行排序提供依据。

(2)Web信息提取器。这个部件处于系统的底层,主要通过各种Web协议来完成网络数据的采集,如图6所示。一般来说,协议包括HTTP、Gopher、BBS以及FTP等,也有些Web信息提取系统会根据实际需要获取Web Chat、ICQ等特殊网络信息。

(3)网页去重检测器。Web上存在着大量的镜像页面和重复的页面内容,不进行网页重复内容的检测过滤,将极大地浪费网络带宽和系统的运行效率。在进行重复内容检测时,一般可以采用简单的段落匹配方法或者相对复杂的相似度匹配方法。

(4)URL提取器。对于采集到的页面,通过网页去重检测后,需要分析其中的链接,并对链接进行必要的转换以获取真实的URL,这些任务就是由URL提取器来完成的。首先需要判别页面类型,可在对HTTP应答头的分析中得出,有时也可以通过分析URL中的文件扩展名来判别页面类型。随后,需要分析的HTML标记包括<a>,<area>,<base>,<frame>等。页面链接中给出的URL格式可能是不一样的,既可能是完整的绝对路径URL,也可能是一个相对路径。

(5)标签信息获取器。这里所要获取的信息包括已提取页面的Meta信息、作者信息、页面的标题、页面的摘要等。主要目的是在没有对页面内容进行语义信息理解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分析出HTML标签、结构等的信息,对从页面中提取出的URL质量的好坏给出一个度量,然后再传输到URL处理器,对待提取URL队列进行排序。

(6)数据库。通过网页去重检测后的页面数据、提取出来的Meta信息、作者信息、主题和摘要等均需存入数据库中,以备使用。例如,进行分析建立索引等。由于Web页面规模庞大,提取的相关数据在存入数据库之前,一般要进行压缩处理。

2.2.2 舆情分析模块

舆情分析模块是在采集模块的基础上,对采集所获得的内容进行分类和分析,对信息初步完成再处理,主要目的是将原网页的数据通过处理转化成数据形式。舆情分析模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智能处理,最终完成舆情关键信息的获取,它是整个设计的核心部分。舆情分析模块由预处理子模块、分词功能子模块、信息聚类子模块和热点发现子模块组成,如图7所示。

预处理子模块:本模块的目的是在抓取页面时,去除干扰信息,保留有用信息。

分词子模块:本模块通过中文分词技术,对初步获取的信息进行分词,达到电脑自动识别语句含义的效果,然后通过TF*IDF算法完成关键词词频等信息的记录。中文分词指的是将一个汉字序列切分成一个个单独的词,它是文本挖掘的基础,在本文中使用的是MMSEG分词算法,通过这种改进算法,可以提高系统的正确识别率。

信息聚类子模块:本模块的目的是发现某一主题的所有相关信息和相关的用户群,通过文本聚类分析将经过处理的舆情信息按照不同的性质分类成不同的类别,然后经过一定的计算处理判断该主题的舆情构成和公众基本态度。

热点发现子模块:该模块功能是通过关注度算法计算热点关注度,再进行热点统计,判断热点信息类型,最后通过搜索功能进行信息查找,及时进行舆情导向控制。

2.2.3 舆情预警展示模块

舆情预警展示模块的目的是通过舆情预警,及时反馈信息给决策者。本模块首先会对聚类后的舆情信息进行统计,统计元素包括时间、网站、回复和点击数等;再通过直观的图表方式展示到浏览器端页面上。其次预设舆情信息的安全类别有5个类别,由弱至强分别由数字1~5代表;然后对信息关键字的负面词进行加权计算,再将计算结果与安全级别匹配,最后把结果推送给舆情工作人员,从而帮助他们及时发现舆情,及时响应。

预警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判断当前的主题舆情的倾向性,及时进行舆情预警。通过设定危机等级,判断当前信息倾向性;根据舆情相关指标研究,可以通过科学计算设置危机度等级,当搜索到有害信息,计算出危机度,即可以按照相应危机度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一旦达到舆情危机度等级,立刻反馈给决策者,由决策者决定处理方法。

3 舆情监测系统模块实现

3.1 信息采集模块实现

信息采集模块为整个舆情监测系统的中心模块,本模块实现了对目标空间内的信息采集,再将采集到的信息保存在有效文本中,为信息分析做铺垫。信息采集模块是整个系统设计的核心模块,无论是分析模块还是预警模块都是在采集模块的基础上完成的;信息采集模块主要用到的就是网络爬虫技术。其内部工作流程图如图8所示。

采集模块和分析模块有很多交融点,在采集模块建设过程中也要规划好分析模块的建设,在学习采集模块所使用的技术手段时可以同时进行下一步的设计工作。最后,校园网舆情监测系统设计的基础也是相关信息的采集。

由于Web文档使用了文本标记语言,利用这个特点,找出Web文档中文本和标签匹配规律,生成其对应的DOM树(Document Object Model)。

通过输入一个目标HTML页面,如图9所示。保存的页面信息如图10所示。

3.2 舆情分析模块实现

舆情分析主要运用中文分词技术,该模块的实现使用基于词典的分词算法MMSEG算法,以正向最大匹配为主,多种消除歧义的规则为辅。通过这种改进算法,可以提高系统的正确识别率。它是中文分词技术的一项改进,中文文本在计算分析时有一个问题是缺少单词的边界,由于单词是一个基本的语义单元,因此有必要识别中文文本的单词让进一步的处理可以进行。而MMSEG算法的目的是开发一个基于最大匹配算法的两种变体的中文单词识别系统,这个系统由一个词典,两种匹配算法以及四种歧义消解规则组成。在一个由1 013个单词组成的样本中,这个系统的正确识别率达到98.41%。

其次,分词完成后,通过TF*IDF可以计算某个关键字在某篇文章里面的重要性,因而识别这篇文章的主要含义。TF*IDF是一种用于信息搜索和信息挖掘的常用加权技术。

TF*IDF单纯使用频率因子并不能保证系统的查询性能。当高频特征项在文档集合中经常出现时,使用它进行查询就会得到集合中的大多数文档,这会影响检索系统的查准率。因此需要引入一个与文档集合有关的因子,加大文档之间的区分度。如果特征项在集合中较少的文档中出现,则相应的文档集因子IDF较大。在文档总数为N的集合中,如果包含某特征项的文档数为n,相应的文档集因子是:IDF=log2(N n)。

经典的TF*IDF赋权因子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缺乏理论基础。概率模型则考虑特征项之间、特征项与文档之间的概率相依性,从而选择特征项并修正它们的权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文档内容表达的准确度。在概率模型中,特征项赋权因子定义为出现特征项的相关文档个数除以不相关文档个数,但是系统无法自动确定文档与特征项是否相关,因此无法直接计算特征项的权重。可以在缺少完整的相关信息的情况下估计特征项的赋权因子,在特定情况下,赋权因子为log2[(N-n)n]这就是概率模型IDF,有:

TF和IDF参数是在文本检索中最常用的向量权重计算方法。它们刻画了特征项表达文本内容属性的能力。TF词频指的是某一个给定的词语在该文件中出现的次数。TF越大,此特征项在文档集中出现的范围越广,说明它的重要程度越高;IDF反文档频率的主要思想是:如果包含词条的文档越少,IDF越大,并且此特征项在文档中的的分布越集中,说明它在区分该文档内容属性方面的能力越强,且词条具有很好的类别区分能力。

聚类结束后,可以获得关键词的词频数,TF*IDF,和权重。同时获得的词频数,权重等具体数据将可以用于预警模块中具体的指标参数计算,由图11可知,其中“陕西”一词,在文件中出现的次数是1次,权重为0,图12为聚类结果。

4 结语

通过对校园网络舆情特点的分析,在一些门户网站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够及时发现网络舆情热点。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适合校园网络的舆情监控系统,根据现存的舆情指标,将舆论信息的发布、受众倾向、信息扩散度和不同区域作为4大校园网舆情指标,并且实现了信息采集和舆情分析模,从而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管。

摘要:为了及时调控和遏制校园内突发的不良网络舆情事件的蔓延,引入最近几年针对网络舆情监测过程中的方法及思路,以加强网络信息的监测管理工作为目的,结合信息采集和舆情监测指标研究,设计了一套校园网舆情监测系统。该校园网舆情监测系统实现了信息采集模块功能及部分分析模块功能,达到了采集信息的效果,对舆情完成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校园网舆情,爬虫系统,模块设计,监测系统

参考文献

[1]于琨,孙新领.基于信息挖掘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开发[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24-26.

[2]李舒晨,刘云,李勇,等.网络舆情分析中网页信息预处理方案的实现[J].电脑与电信,2008(10):30-33.

[3]陆瑞.水利工程舆情分析模型及指标体系设计[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4]潘文富,郭友实.网络舆情监测技术研究综述[J].福建电脑,2011(8):39-41.

[5]谢国强,蓝立新.基于Web的网络爬虫技术研究[J].科教文汇,2008(4):198-199.

[6]高承实.微博舆情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2011(9):66-70.

[7]王粱.浅谈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2):46-47.

[8]任德志.基于网络流量的主机安全防护系统研究与实现[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

[9]战琴.基于AJAX技术的Deep Web爬虫实现方法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09.

[10]龚静,李安民.一种改进的k-means中文文本聚类算法[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2):52-54.

网络舆情监测制度初探 第4篇

[关键词] 社会舆情;网络舆情;舆情监测制度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15-1

一、舆情对司法的影响

首先,通过下面一组案例了解社会舆论,尤其是社会舆情对司法的影响:

(一)泸州二奶继承案:2001年,黄某立遗嘱将财产遗留给情人张学英,并进行了公证。黄去世后,其妻拒绝将其遗产交付张。张遂提起诉讼,引起许多媒体的关注,更引发了法律界的争论,网络上舆论纷纷,给审判机关带来了很大压力。法院判定遗嘱无效。二审维持原判。

(二)李思怡案:2003年6月4日,长年吸毒的成都妇女李桂芳因偷盗被抓,后被送去强制戒毒。李桂芳被抓后,曾多次极力哀求抓她的人去救出被关在屋里的无人陪伴的女儿李思怡,但都遭到拒绝,最后只是简单的通过电话进行联系,在戒毒所里求助时同样没有给予答复,其家人及邻居也都未接到通知,导致其3岁幼女李思怡被困家中活活饿死,直到6月21日才被发现。四川媒体记者在网络发文,立即引起广泛关注。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此案,涉案民警被以涉嫌玩忽职守罪提起公诉。8月19日,成都市新都区法院对原金堂县公安局城郊派出所副所长王新和民警黄小兵公开宣判,以玩忽职守罪分别判处王新和黄小兵有期徒刑三年和两年。

(三)河南“喝水门”案:2010年2月18日,河南省鲁山县一名叫王亚辉的男青年因涉嫌盗窃罪,被公安机关带走,3天后其亲属被告知,王亚辉已在看守所内死亡。亲属查看尸体后,发现死者身上有多处伤痕。对此,当地警方解释,犯罪嫌疑人是在提审时喝开水突然发病死亡。当地警方“喝开水死亡”的说法一经报道,立刻引起广泛关注,“喝开水”一词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同时,不少网友也发出检察机关能否查明事件真相、能否依法公正处理的质疑。河南省检察院监测到鲁山县“喝水门”事件的舆情信息后,指示平顶山市检察院介入,迅速查明了4名公安人员的刑讯逼供行为,4名涉案人员被依法批准逮捕。至此,这起网络舆论事件才渐渐平息。

以上几个案例,都可以看出社会舆论监督特别是网络舆情对案件审判产生影响,包括积极影响(李思怡案),也包括消极影响(泸州遗产案);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司法机关的舆情监测与相应的举措也对案件结果起到重要影响。那么,到底什么是网络舆情、舆情监测,后者对前者有什么影响,又应该怎么去完善,笔者将在本文提出一些个人想法。

二、网络舆情概述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王来华研究员在国内最早对舆情进行系统性定义,其研究认为“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1、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2、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3、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

三、舆情监测制度概述

(一)舆情监测制度的概念。舆情监测,是通过对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的一种监视和预测行为。

(二)舆情监测制度建立保障。网络舆情监测体系的建立主要依靠两方面保障:一是人力、资金等物质方面的保障,二是计算机软件系统等技术方面的保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舆情监测和舆情分析有必要通过与之相匹配的科技手段来进行。

四、舆情监测制度建议

(一)加强对各类网络论坛,尤其是市县级论坛的舆情监测。加强地方网络舆情监测,应建立以当地新闻媒体和网络论坛为先锋、以政府和事业单位为后盾、以同级司法网站为互访对象的舆情监测网,搭建夯实的技术平台,对网络不良信息严格管理和控制。

(二)加强全国性、主流论坛和主流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引导。全国性、主流论坛往往是舆情热点事件的“孵化器”,同样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这类主流论坛和网络媒体通常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影响力,可以与传统新闻媒体一样通过“议题设置”把网民的注意力和社会关心引导到特定的方向。

(三)加快司法部门对涉法网络舆情的应变速度。畅通网络与司法部门的舆情沟通渠道,确保司法部门能在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内作出正确决策。司法部门应拓展自己的网络传播阵地,创办好法院网站,对题材敏感、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在充分策划后及时公布结果。这是平衡网络舆情与司法审判关系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网络舆情热点面对面[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

[2]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3]杨兴坤.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4]唐钧.应急管理与危机公关:突发事件处置、媒体舆情应对和信任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金融保险舆情监测 第5篇

在今天的很多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上,舆情分析师往往比一线记者更活跃,在政府有关部门面前的话语权有时甚至超过了记者。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在私下场合都需要了解媒体和公众对自己的真实看法,据此妥善地制定决策和及时地调整修正决策。一些公开发表的舆情分析报告和榜单,也能以客观数据呈现的方式,规避新 闻报道的约束。

舆情监测成为新闻报道的另一面,从另一个角度承载着新闻工作者改良社会、推动良政和善治的理想。

舆情监测:社会转型期的“太阳耀斑”

太阳耀斑是一种剧烈的太阳活动,是太阳能量高度集中释放的过程。现阶段,舆情监测业务的需求量猛增,好比“太阳耀斑”一样集中剧烈释放。

国内舆情监测业务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包括智能化搜索引擎的舆情监测平台,舆情分析报告,社会化媒体传播,特别是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运营,舆情应对和媒介素养培训等。

舆情监测产业的出现的几个条件:

第一,全民传播时代到来。

过去传统媒体的接触率受到文化教育程度、交通、电信等条件的约束,政府和企业的“信息相关方”其实是十分有限的。政府领导人、企业负责人通过个人的信息渠道,不难对外部环境做出判断,轻松地敲定决策;如果想控制相关信息的传播,也比较容易做到。

如今,世界的关联性极大增强。网络时代出现了众多的“信息相关方”,远远超出领导人的目力所及、秘书机构的能力范围。

来自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最新数据,中国网民数量突破6亿,居世界第一;网站达400万个,网站访问量仅次于美国;手机用户达12亿,移动网络用户 超过8亿。中国有103家网站提供微博客服务,微博客账号总量已突破13亿。此外,中国还有微信账户6亿,其中境外账户1亿。

几亿网友,意味着几亿个“摄像头”,每个人都可能在突发事件现场发布见闻;几亿网友,还意味着几亿个“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针对公共事务发表意见。这就需要专业的舆情机构,借助智能搜索引擎、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进行舆情搜集、梳理和研判,提供专业的应对之策。

第二,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震荡。

1978年岁末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掀起了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经过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加速驱动,导致建国后前三十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和大一统的社会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分化。中国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产生了不同的利益诉求,但现阶段利益表达的渠道还不够畅通,利益博弈的规则还不够 透明和规范。当前,互联网成为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通道。因此,以互联网为主力平台的舆情监测,具有社情民意风向标的意义,可测量社会的和谐度与稳定系数。反过来说,热点舆情的频率和烈度,则提示着当下社会矛盾的对抗性和潜在破坏性。

舆情监测对于政府公共治理的意义,相当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对于政府工作,包括企业管理来说,舆情监测也具有这样的民意预警功能。2013年秋季以来,微博的活跃度急剧下降,一方面微博平台上好勇斗狠的言论氛围得到扭转,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微博的舆论预警功能弱化,这对政府及时把握民意脉搏不利,需要适度保留微博的舆论活力。

第三,现代新闻舆论环境呼唤新型网络智库。

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公共关系是为了促进公众对本组织的认知、理解和支持,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以利于提高政策拥护度,或促进企业产品销售。今天的 PR(Public Relations),政府、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离开互联网是难以想象的。互联网不仅成为消费者评估某一品牌的重要信源,而且成为公众评估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信源。政府、企业的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都需要在互联网平台上展开,以网络帖文为民意素材,以社会化媒体作为低成本、病毒式传播的传播渠道。

在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有所诉求,一个更为便捷的通道,就是网络表达。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 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7次提到微博和微信。基于互联网的政策反馈研究,网络意见更为直率,还原社会真实的意见构成,避免基层调研和座谈会等形式可能因 为现行体制的“中梗阻”而听不到真实的、尖锐的声音。

如果能结合新闻宣传、公共关系和对策研究诸功能,就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智库。这是舆情监测的高端增值业务,即智能化搜索引擎+公共关系管理+社会化媒体传播,也为新闻媒体、公关公司、软件公司的转型提示了方向。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舆情监测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是社会转型期利益表达和利益博弈的阶段性需求。随着社会转型的顺利推进,特别是法治的健全,利益博弈逐步转入制度化、法制化的渠道,而无需更多地借助舆论压力,舆情监测的业务需求将趋于平缓。

舆情服务需要阳光共识

舆情服务作为一个初兴的产业,其行业规范还在探索中。从人民网几年来的实践看,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与业界同行探讨。

一、分清两种角色:媒体式的舆情观察,服务客户的舆情应对咨询。

媒体式的舆情观察讲是非,服务客户的舆情应对咨询讲利害。目前一些舆情机构都定期公开发布一些超越的舆情观察报告、榜单等,打造话语权,对政府、企业、NGO乃至于公众人物的口碑管理做出臧否,往往会触到其痛处。而服务客户的舆情监测和应对咨询,则需站在客户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其趋利避害、利益最大化提供一对一的咨询顾问服务。

两种角色不容混淆。中立的舆情观察报告和榜单,切忌受到客户商业利益的侵蚀,自损威名。现在某些政府部门和企业已经把影响舆情榜单,与“和谐”批评性报道一样,纳入了“公关”日程。

二、要做“阳光产业”,并非“月光产业”

我们做的是舆情监测,而不是舆情监控。舆情业务不带有公权力“管控”的强制性职能。有些急功近利的客户,希望舆情服务主要就是提供删稿服务,游说协调传统媒体和新闻网站、社交网站,删除对客户不利的稿件。这是对舆情业务的误解,也会对年轻的舆情产业造成致命的损伤。我们总是告诉客户:新闻的发生是第一位的,新闻的报道是第二位的;坦诚面对舆论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解决问题是第一位的,所谓“舆论引导”是第二位的。舆情监测和应对咨询顾问服务,从根本上来说,是帮助客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掩盖问题。

三、社会化媒体营销要释放“正能量”。

有一些舆情服务机构兼营社会化媒体营销业务,即在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会化媒体上进行议程设置,利用人物营销、故事营销,请大V转评,推广某个企业、某个产品,或某个组织的形象。这属于创意产业、智慧产业的范畴,即使以营利为目的,只要不是扰乱市场秩序的虚假信息,应予包容。

据媒体报道,某地曾查处一个网上炒作公司,发现公司的600余名“枪手”分布于28个省市,并且拥有312个“大V”,粉丝累计达到2.2亿。警方打击的是这家公司“造谣传谣”的不法行为;如果这些网络“大V”和“枪手”的转帖内容不是虚假信息,即使收费,也并未触犯法律。

但社会化媒体营销不应为追求轰动效应而置信息真实性于不顾,编造事实、恶意炒作、误导欺诈;须保护个人信息,尊重个人隐私;倡导文明用语。

四、为网络舆论加权解读。

网络帖文并不代表全部民意。毕竟只有45.8%的中国人上网。例如农村的妇女、儿童、老人等,他们基本不上网,他们的生活状况和诉求在网上也鲜为人知。而经常在网上发声的,也只是网民的一小部分。当一些知识精英、商界精英和率先触网的官员在网上指点江山、呼风唤雨的时候,别忘了网民中还有一个“沉默的大多数”。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空间,各种意见和观点纷繁复杂,网络舆情研究要以统计学方法为基础,务求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各方利益诉求。既要关注“大V”,也要关心草根;既不能编造数据,也不能预置评判;实事求是,力争还原“水淋淋”的民意。

云舆情监测系统 第6篇

随着网络日益的发达,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凸显出来。网络舆论热点层出不穷,各种突发性事件都是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扩大传播。网络舆情信息主要来源是新闻评论、bbs、博客等,这些成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直接渠道,也是新形势下政府的重要舆论阵地。因此,网络舆论一旦被错误地控制和引导,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舆情监测系统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它可以通过采集各大门户网站信息内容来知晓最新的社情民意,民众的舆论导向。

系统工作流程

采集新闻、论坛网站内容→通过监测系统网站分析、舆情分析第一时间发现敏感、热点话题→由专家学者、评论员或是新闻发言人分析报告、进行及时的舆论引导。

系统介绍

系统对所需信息进行过滤、分析、聚合和数据挖掘,以传播力和影响力作为分析指标,及时发现信息,分析并追踪传播及演变过程,并对指定重点敏感事件进行专项监测与分析。

云舆情监测系统提供对互联网信息(新闻、论坛、博客、贴吧、微博客等)实时采集、内容提取及排重;并且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全面检索、主题检测、话题聚焦、相关信息推荐;按需求定制主题分类;为舆情研判提供时间趋势、传播路径、话题演化等工具,统计舆情信息,生成舆情报告。

全面实时监测网络舆情

采用定向采集为主、全网监控为辅的方式,自动对新闻(新闻跟帖、新闻评论、RSS)、论坛(回帖、点击数、回复数等)、博客、贴吧、微博客等网络媒体进行全面实时监测。智能处理舆情信息

对互联网舆情信息自动提取关键词、摘要、分类、聚类、主题检测、关联分析、情感分析。

完善的舆情监控业务

自动监测敏感信息,自动聚焦热点话题,自动追踪潜在舆情事件。可预置审核流程,逐级审核、上报舆情信息。自动探测页面删除状态,统计研判网络舆情,生成可定制舆情报告。提供对本地网站的属地化管理,支持违规网站信息统计管理。

行业特色功能

网站舆情监测 第7篇

各科室:

为加强网络安全领域监测,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预警和管控处置能力,结合单位实际,建立网络安全领域监测预警和工作协调机制。

一、组织领导

市公管办网络安全领域监测预警和应急工作协调机制,由市公管办领导班子成员统一领导下,综合科统筹协调落实,各科室共同配合开展工作。

二、工作重点

一是组织开展对单位网络安全信息内容的检查。重点加强对中心网站、微博、微信等环节的涉稳问题发现、研判、记录和处置,从落实网站主体责任、内容审核管理制度、技术管控手段建设、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等方面加强检查。

二是组织开展网络安全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治理。以全面实施《网络安全法》为契机,深入开展网络安全隐患排查、打击网络谣言、网络侵犯个人信息等系列专项活动。加强网络生态综合治理,维护好网络安全稳定。

三是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和网络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各科室信息审核、信息发布、安全管理等,摸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风险状况,构建一体化防御体系,防止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四是强化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体系,充分发挥信息通报作用,完善通报机制和平台建设,加强社会资源整合。

五是严格贯彻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实行层层负责制,按照《关于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意见》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网络行为的教育、引导和管理。

六是健全重大网络敏感案事件处置的协同联动机制。遇涉公共资源交易敏感突发舆情,启动网络舆情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及时与市网信办、协调沟通,制定舆论引导预案,及时有效地引导好涉及本单位网络舆情。

高校舆情监测系统功能研究 第8篇

一、网络舆情系统概述

网络舆情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系统、分析系统以及服务系统。当前网络舆情系统的工作方式通常是分为以下六个步骤来运行的,信息抓取、信息检索、建力分析模型、生成数据库、可视化展示、生成分析报告,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前三个步骤,是为了满足舆情工作中信息采集、信息追踪和舆情内容倾向性分析三个关键需求。高校舆情信息主要是由互联网中大型网站传播,例如百度贴吧,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收集,监测这些网站的评论就是要洞察舆论导向,监管人员对有效的舆情信息进行了解,就需要监管系统,帮助监管人员获取有效信息,完成监管工作,保证在互联网环境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舆情系统现状

我国政府近年来非常重视网络舆情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网络管理措施。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不良信息,采取措施积极教育,引导,还可以挖掘出具有价值的正面舆情热点,为学生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目前高校有专人监测网络舆情,购置网络舆情检测软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监控工作。

三、高校舆情监测系统存在功能性问题

互联网是以多媒体信息为主的传播平台,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作用远大于文本信息,影响力更深,更远,而且容易形成病毒式传播,有时一条热门的转发数量高达上百万次,这是影响网络舆情的重要信息形式。然而目前舆情系统的数据采集对象多为文本信息,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内容呈现方式复杂,对其进行抓取分析需要多领域技术。根据资料显示,舆情行业类较为知名的谷尼、军犬等舆情系统具备对网络多媒体信息的抓取分析功能。这些舆情系统所使用的检索、分析技术也保持在对音视频多媒体信息的底层信息处理和特征检索等层面的提取,以及对多媒体信息的关键帧提取、文本定位和字符分割方法等。这离人们普遍共识上的深层分析还有一定的距离。

四、增强多媒体信息支持能力

目前,需要针对舆情监测工作重点是对多媒体信息的抓取分析,结合技术整合和创新,对抓取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和利用。在涉及到多媒体信息的高层语义抽象等层面,需融合其他领域在文本挖掘,语义分析,重复构建等方面加以应用。

综上所述,为了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信息分析、预测数据挖掘技术,应注重完善系统的全面性、科学性、处理时效性等重要条件。要确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舆情监测工作,必须组建专业技术人员,要做好对舆情热点的处置预案,让好事传千里,传递正能量,同时也要遏制校内负能量的扩散和传播,为高校的互联网创造和谐的环境。网络舆情系统的功能完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合法性和有效性,在搜集数据的同时,对用户隐私的保护也极为重要,目前移动互联网用户涉及用户地理位置、通讯录等个人信息,未来的高校舆情监测系统应做到公开,共享、全面、高效、安全合法的目标指导下做好舆情监测工作。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况和高校网络舆情系统的基本应用情况,对系统功能进行研究,该系统为高校舆情监测系统提供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舆情监测,高校

参考文献

[1]郑岩.高校网路舆情检测系统的目标定位、评判依据与运行保障研究[J].情报科学,2015.6

[2]于新扬.中国网络舆情检测发展状况与不足[J].声屏世界,2015,(1)

[3]江青艳.高校舆情捕获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昌大学.2013

上一篇:一年级填标点符号练习下一篇:我渴望自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