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育叙事

2024-07-18

初中生物教育叙事(精选8篇)

初中生物教育叙事 第1篇

初中生物教育叙事

(一)生命的春天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人的生殖》和《青春期》这两节课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对青春期这一内容特别关注。这两节上完后,学生纷纷表示还想对这方面的内容做进一步的了解。看着学生们充满渴望的眼睛,我决定在原来课时已经结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节课。所以这节课不是教材主题,而是根据学生需要的课外延伸。

课前,教室中的学生交头接耳,有的学生还不怀好意的坏笑。课上,我首先展示多媒体课件,大屏幕上赫然出现了:“爱,你了解多少?性,你知道多少?”这几个特别“刺眼”的大字,学生们有的出现错愕、尴尬的表情,有的女生甚至低下头,并且从学生的眼中我还读出了他们对这个话题既好奇又羞涩。学生的反应我都看在眼里,也正如我所料,他们只是没有想到老师会那么直接地把他们最想了解的问题摆了出来。接着,展示两幅童趣图片:一幅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掀开小女孩的裙子,并向里张望;另一幅是一对胖嘟嘟的男孩女孩拥抱亲吻。由于图片非常的可爱、有趣,学生们发出一串串的笑声。“你们说说看,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当时的想法是怎么样的?”学生沉默不语。“我掀她的裙子只是好奇!我认为裙子下面藏了好玩的东西!”“我亲她只是觉得她很可爱!”班上两个表现欲特别强的男生一边学着小男孩的神情一边解释道。全班学生乐得东倒西歪。这时,学生尴尬、戒备心理慢慢消除。“在你们眼中小男孩这些行为和性有没有关系?”“没有!小男孩肯定不懂的!”于是我更进一步,问道:“如果画面换成成年人在做类似的事情呢?你们认为是什么行为?”大家都笑而不答。过了许久,有人小声嘟哝着:“性搔扰”。“你们现在对性的理解还有误区,一谈到性就回避,对性有种神秘感、罪恶感、肮脏感、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论它,研究它、认识它!”在这一环节里,我请同学们就性方面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与交流。为了避免学生的尴尬,让学生将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写在纸条上传给老师。学生们的问题千奇百怪:阉割太监都把什么割去了?泰国的人妖是怎么回事?什么是性变态?同性恋是否能遗传?人的性取向受哪些因素影响?阴阳人、两性人的原理是什么……让你感叹媒体的威力。于是,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一起讨论交流,并尽己所能告诉他们其中的一些道理和观念。经历了这些问题,教室里的气氛变得活跃了,这时,一个小男生举起手问:“精子是怎么进入到女性的阴道里的?”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所有的眼睛都在关注着我的反应。虽然事先曾想到他们会问这样的问题,一旦真的面对,我也有些不自在。但从学生们的眼神中,我知道,我不能退却、躲闪。于是,我告诉学生们,性交是成人之间表达爱慕的最高形式,是通过男女生殖器的结合完成的,性交的时候男性的阴茎会进入女性的阴道,并有射精行为产生。并告诉学生没有防护措施的性交可能会导致怀孕并增加患各种性病的机率,爱滋病也可通过性传播。看到我的态度,听到我的解释,学生们心态放松了,他们又兴奋起来。

“老师,我发现有些班的男生、女生经常粘在一起,这是谈恋爱吗?”“如果把学习处理好可以谈恋爱吗?”“这段时间我觉得不见某个女生心里就不舒服,我是喜欢上了她吗?”这时教室里一片起哄的嘘声。我立刻说:“非常感谢这些同学对老师和在座同学的信任!老师非常的佩服你们,能够正视自己内心的变化并大胆的说出来。”学生听了我的话也安静了许多。“下面请大家思考这个问题:你们能否试着回答什么是爱情?”“我觉得爱情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就像我爸和我妈那样互敬互爱就叫爱情。”大家笑了起来。“我认为爱情无疑是一种精神的东西,也包含了人的生生不息,有了爱情,才有相爱的人之间的结合,才有了后代。”“人们更多地是赞美爱情,因为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爱情是永恒的。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虽然死了很多年,但是他们因爱而化作的蝴蝶一直飞翔到今天!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人免不了一死,但爱情却永远延续。”全班陶醉在她优美的文字描述中。“看来大家对爱情有着无限的遐想,在青春期的时候,也许会因为某一异性的才华、外貌等产生一种迷恋心理,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爱情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你们的人生阅历太少,对异性的了解还尚待时日,只有等爱情之花绽放的时候再去摘取,这样才能品味到爱情的芬芳!”但青春期的少年具有强烈的友情需要,青春时期建立的这份友情是值得人一生珍爱的。在中学阶段,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会感到友谊是人们相互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东西,大家往往选择志趣、爱好相投的人做朋友,把真诚、坦白、亲密作为友谊的宗旨,许多内心的问题与困惑更愿意与朋友分享,这种友谊可以发生在同性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异性之间。然而,在目前,无论是青少年自身,还是同学,往往把异性间真挚的友情与两性间的情爱相混淆,老师和家长在发现两个异性孩子交往过频,有时也会非常紧张,以为孩子是在早恋加以不恰当地干涉。孩子呢?本来彼此无猜,可经同学或师长这么一说,有时反而茫然起来,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理解和正确引导,同时要求青少年自己加以重视,正确把握好自己的情感。

这节课在友好、融洽的气氛中结束了。课后我惊喜的发现,学生和我之间多了份默契和信任,很多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的问题他们经常会利用课余时间来和我进行交流、探讨。我想,通过我的努力能够使学生们健康的度过青春期,将是我倍感荣幸的一件事。这节课带给我的感觉是:中学生物要注重反映学生的生活实际,反映与学生休戚相关的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享受,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这样教师就能更好的从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达到提高生物学素养的目的。

初中生物教育叙事

(二)生物学科的教学,有目共睹,虽然意义深远,但她在现行的考试“体制”中所占比例甚微,无疑是教学中无形的指挥棒。生物知识研究又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这门课程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之一。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拓展认知空间,挖掘深层领域,并充分利用一切课程资源,调动一切可用手段,引领学生探究学习他们不熟知的微观世界,使学生们可以更简单、更形象、更轻松的学会知识,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首先摆在生物教师面前的就是如何摆脱这些不利的客观因素,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色。

作为信息技术略知一二的我,很有自信地将其运用到教学中来,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没有负担,有的是快乐,是获得知识的成长,在此略举一二。

那是在讲《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一节课时,因为当时还不是蛙类繁殖的季节,虽然学生有过这方面的所见所闻。但要是一一阐述,似乎说不好,生物学科是实验性强的学科,此时哪是实验能够解决的?所以,我将远程资源中的视频:抱对、受精、产卵等过程一一再现,学生深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直观、易掌握足以说明信息技术给我的课堂增添了异彩纷呈的活力。

还比如,在全国及至全世界震惊的甲型h1n1流感的泛滥的时期,当时我上的生物学科中恰逢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学习过程。我将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和预防措施用图片和视频贯穿其中,非常直观,同时也采取上网查询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知识,运用生物学科知识解释,也进一步引领学生如何上网,上网学什么,无疑是一堂公益课的形式将生物知识融会贯通了。这不是单独实验课就能解决的,所以,我更应该强调:信息技术引领了我的教学。

再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比较重要的一节知识,也是学生不易理解记忆的一节知识。所以以往我的教学设计是:复习心脏结构导入;结合血液循环图,学生观察,教师讲解;总结规律;当堂复习强化记忆。这一教学设计虽然重难点突出,但是教学效果却并不很理想。学生学得烦,老师教的累。

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让我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再走老路子,一味地填鸭,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了。我们应该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营造自主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学并快乐着”的感觉。

因此我结合网络上和一些专家们的优秀课例设计,将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修改为以下环节:

(一)复习导入:复习心脏结构(出示幻灯片),人体内血液为什么能不停的流动,具体在人体内室怎样流动的呢?

(二)自主学习:教师展示血液循环动画,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产生了哪些问题,想知道什么?

学生们在这个环节中看到了血液在循环流动,并提出了“动画中蓝血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血液到胃、小肠等处红色变成蓝色的了”等问题,自主学习意识很强。

(三)探究交流: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观察课本第70页的血液循环模式图,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一个红细胞的自述,从心中出发介绍旅途风光及发生事件。然后汇报交流,上讲台边指图边说明。最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总结规律: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都是(),终点都是()。

(2)和心室直接相连的血管都是(),和心房直接相连的血管都是()。

(3)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方向都是由()()()()()。

在明确了循环途径的基础上,再对血液循环的意义即可以将氧气、营养物质输到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并将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输出体外这一知识点适当加以点拨。

(四)课堂小结:教师播放flash动画,分别展示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与学生共同总结当堂所学知识。

(五)巩固练习

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探究交流环节。我设计了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红细胞,从心脏出来,这一路都是怎么走的,经过了哪些地方,一一说清。但我们也须清醒的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欲,毕竟学生们的层次不同。因此我先让学生小组内部交流表演,尤其让那些学习层次不好的学生主导表演,我也参与其中,亲身示范,指导帮助他们,()虽然学生们说得差强人意,但哪怕有一丁点可取之处,我也及时予以表扬,树立学生们的自信心。通过这种方式的历练学习,所有学生都对这一节课的知识熟练掌握了。他们也尝到了学会知识的快乐。我再适时的给那些表现欲强的学生机会,让他单个汇报,这就满足了所有学生的学习欲。教学任务也就轻松完成了。

这节课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死板的教授,学生被动的静听,而是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的帮助、点拨、指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实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而角色扮演游戏,更让学生亲历于知识体系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红细胞,沿着这条血液循环之旅走上一遍,每到一处,报一个站名,在哪卸载加载,一一讲清。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原本的呆板的抽象记忆变成了生动的形象记忆;让原本机械的背诵变成了有趣的表演;让原本的埋头苦读变成了快乐学习。甚至连平时学习状态不好的、不爱发言的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并能够基本讲述出整个循环过程,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我很享受这节课,学生们学得快乐,老师教的轻松,教学效率也提高了。真正的体现了快乐学习的宗旨。我会继续认真挖掘教材,加工教材,设计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爱上学习。

(合肥市第七十二中学 王大海)

初中生物教育叙事

(三)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方面,提倡的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是起着“导”的作用,教师依据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预先安排,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并进一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和追求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关注生物圈、保护生物圈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为此在未来付之于实际行动,共建美好的地球家园。

依据新课标的这一精神,我认真仔细地阅读了教材的内容,反复推敲与选择更好的教学方法。确定这节生物课教学的指导思想为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在教学策略方面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问题的创设,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来完成教学任务,并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方式,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用流畅的语言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学习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3、体会学习生物学的快乐,培养兴趣。其中,目标1、2是教材中教学内容所规定的、必须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仅仅设计了4个问题。即:

1、地球上广泛分布着生物,说明了什么?

2、不同的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请举例!

3、一些地方大量地饲养山羊,对当地环境有什么影响?

4、生物适应环境也影响环境,请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对这四个问题的理解,结合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学生是不难回答的,为此,这一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四个问题来进行的。

正式上课时,我经过一番简单的课堂导入,引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后,就提出第一个问题:地球上广泛分布着生物,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有的说,地球上有水,才广泛分布着生物,因为生命离不开水。有的说,地球为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如动物所需的食物、植物需要的肥料等。对学生的回答,暂时不急于定论,而是适时的展示预备好的几个图片,指导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分析每一种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的特点,它们主要适应当地环境中的那一个因素,逐步引导归纳出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结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教材中规定的第一个知识要点就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给学生传授了。教学任务得到了初步的完成。

为进一步地巩固上面的知识点,又及时地提出第二个问题:不同的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请举例!对这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起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对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特别活跃,举例也较多。如:鱼的身体长成梭形,很适合水中的生活环境;蜻蜓长有轻而薄的翅膀,特别适合在空中飞行的环境,课堂的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了。

经过简单的归纳小结之后,第三个问题又出来了:一些地方大量地饲养山羊,对当地的环境有什么影响?我设计这个问题,是结合了我们当地的情况。因为在二三年前,我们当地有一个农户引进了一批山羊,这些山羊需要大量的草料,结果不久就把村庄周围的草吃光了,草料供应不上,他也很快就改行干其他工作了。学生对这个情况是清楚的,是学生眼见的事实,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而且这个影响还很大。

在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明确后,提出第四个问题:生物适应环境也影响环境,请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对这个问题的设计也和第二个问题一样,目的是对所学习的知识点起到巩固和加强的作用。学生的回答同样特别活跃,举例繁多。如:有一家农户散养了较多的鸡,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污染,臭气熏天。学生举的例子大都是生活中的,特别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一节生物课就在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和举例中轻松、愉快地结束了,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则当作学生的课外作业,安排在课外进行。因为完成此项内容,耗时较多,且学生人数众多,要分组才能进行,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也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知识要点,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地调动,达到了课堂教学设计中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略感不足的是:学生的课外实践尚需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指导,对测量出来的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也较为复杂,要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的探索,积累经验,寻找更为有效的办法来解决。

初中生物教育叙事 第2篇

期末复习的时候总是老师最头痛的,尤其像生物等这些非中考科目家长不关心,学生不重视,而且一般情况下这些老师教的班级有多,学生也多,凭借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来抓学生的复习就显得有点势单力薄,而且非常辛苦,效果也不好,有时候还因为学生多时间精力有限忽略了一些后进生的复习状况,除此之外,大部分老师还有一个感触就是有时候一个知识点已经复习很多遍了,对于优等生早已经理解了,可是还是有的学生不会,针对这些情况我往年在班级里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本想这样可以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帮助小组中相对薄弱的学生,但是效果不明显,分析原因:虽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但是评价方式还是学生的个人表现,个人成绩,一个人表现的好与不好对小组以及小组的其他成员并没有影响,这样对于一些组的优等生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就大打折扣,基于这些问题,这学期我调整了方式具体方案如下:

1、在进行期末复习之前,把所有知识点做一个汇总,做为假期作业,但是各小组写哪些内容写多少内容,由大家每次复习的情况而定。

2、每次复习课分三个阶段:即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小组内自主学习、教师进行个别人抽测。

3、对于教师抽测同学人数,老师均不提前告知,经过大半年的学习,学生很了解小组的人员的学习情况,在帮扶过程中,不容易遗漏个人后进生.4、老师抽测的个别成绩就代表本小组的成绩,这个成绩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分为三等:免“死”金牌(优秀)自保(合格)自救(不合格)例如一章的知识点我的检测内容是20个空,错2个之内得金牌,2~6属于自保,6个以上就要进行自救(就是重测)也可以用你们组的金牌进行他救,但是金牌只能用一次,由于组内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把金牌留到最后,避免期末考试没考好,影响小组的作业量,所以不合格的学生只能采取自救,自救的时间给一个期限,在期限内还没有找老师自救就视为利用免“死”金牌。

5、期末考试成绩,优秀以上可以拿到免死金牌,不到班级平均分的学生但及格的同学需要一个面死金牌,不及格的同学需要两个金牌拯救。

按照上面的方案,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效果很明显,而且任务完成的越来越出色,当然问题也出现了,对于当时复习检测的效果很好,可是之前复习过很久的内容就慢慢忘了,如何解决呢? 我在测试时不紧有新任务还有原来复习过的,新任务为必做题,旧任务为选做题,选做题可以得金牌,答不好没任何影响,但是要想选做题得到金牌必须在必做题自保的基础上方可答选做题,否则选做

题达到金牌标准也不计金牌数目,显然选做题的目的就是为本组赢得更多的金牌,由于答不好也不用自救或用金牌救,学生毫无顾及的去答选做题。

所以随着题目题型的重复,学生的求胜欲望又很强,出现了作弊的现象,针对这个现象我又加了一条新的规定:一旦发现本组有作弊行为,所有金牌全部失效。没想这个规定一出,使我再次解放出现,原来自救都是我给检测,只能利用中午和晚上,现在不用了,所有的同学都是监考员,本小组的成员更是对他监考严格,既然我都不用监考了,那自救时完全可以在班上在课间了,自救的速度也快了,真是一举两得啊!

这次期末复习的效果非常明显,例如:一三班6组是本班相对来说比较弱势的一个组,组内只有一位稍微好一点的学生,其他都是通过自救才成功,这个组的成员几乎每节课课间都主动找我复测,最终期末成绩4个优秀,没有出现不及格现象.而且这次成绩与同期比较最大的特点是优秀率有很大提升,从原来的百分之二十左右上升到百分之四十点多,及格率和平均分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而我也摆脱了在课堂上整堂课讲题的局面,而是一个彻底的组织者,指导者,真是双赢.这次复习阶段的调整点也是成功点是个人的表现与小组的表现不脱节,个人的就是小组的,小组的就是个人的,使得小组的成员就是一个人,大家一条心,有一个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这样在很大程

初中生物教师的创新教育浅谈 第3篇

生物是中学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初中生物和高中生物学基础知识既有所分工, 又有所衔接。初中生物学知识是高中生物知识的基础, 高中生物知识则是初中生物学知识的综合、概括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中常常涉及到许多初中生物知识, 因此, 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关系到高中生物的正常教学和学生对高中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近几年河北省高中会考生物试卷和近两三年的理科综合试卷的分析也表明:虽然出题范围只有高中生物, 但是并不排除一些高中生物学与初中生物学相关联的一些内容。所以, 我通过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体会, 要想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高中生物学知识, 并在会考、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必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注意适当复习与教学有关的相应的初中生物知识。生物教学是一门基础知识的教学, 同时也是实验教学, 观察能力及观察方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观察现象是否准确, 是否具有典型性往往能决定一个实验的成败, 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教学生学会正确地选择观察的对象, 要反复告诉学生, 必须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尊重事实。通过一些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 找出科学的验证方法。最后根据观察的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思维能力。

近几年来,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要求学生全面发展, 生物学科的重要性逐渐提上日程。我们河北省每年组织一次初中生物竞赛, 并给在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佼佼者给予奖励。这就要求初中生物教师重新审视本学科的地位, 也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广大学生去从中探索, 自主学习, 力争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乘着生物科竞赛的东风, 再加上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内容,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实物模型教具的辅助, 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主动地学习。从而使这门学科名“副”其“实”, 给初中生物科教学以风气上的巨大改观。目前, 初中学生把所学科目分为主科和副科, 主科即中考要参加考试的科目, 副科也就可想而知了。既然中考不考, 学生对副科很不重视, 也是当然的了。生物属于副科 (目前河北省还未列入中考科目) , 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培养学生对生物科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我们知道, 兴趣对学好生物极为重要, 通过上述方法就会使学生对生物产生兴趣, 就会对它认真地钻研、探索, 就会主动地学习它, 从而学好生物。总之, 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时, 应加强对初中生物学的复习。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初中基础知识, 那么势必加重高中教学负担, 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必须加强对初中生物学知识的教学和复习。

生物教学虽说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但基础知识的掌握, 也是至关重要的。生物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训练, 就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安装调距, 而且还边看边绘图。开始时学生动作不太协调, 通过指导和练习后学生就基本掌握了, 通过亲手操作, 培养学生的手、眼、脑并用的能力, 加强了对实验的印象。为以后生物基础的掌握及实验打下了基础。初中生物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 必须充分运用标本挂图、模型、幻灯等各种教具, 学校缺少的教具自己创造条件, 自己制作。如在上软体动物时, 由于当地这类生物很少, 正好有几位教师外出旅游带了几只河蚌, 我上课时, 就借来河蚌, 这样同学们能亲眼目睹活河蚌, 自然印象深了。然后, 又出示了活动挂图, 使学生看到了河蚌如何运动、捕食、排泄、呼吸等。这样学生很快地掌握了河蚌的知识。

学生们从小生活在农村, 不仅看到多种生物, 而且也饲养过一些动物, 栽培过一些植物, 有的还想到许多问题和不解的生物之谜, 这都是学生的感性认识, 是不全面的、不系统的、肤浅的。我在上课前经过充分思考, 多方调查, 了解学生的情况, 上课时, 通过启发、引导、纠正, 把学生们这些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些既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又杜绝了空洞说教, 增强了教学效果。然而, 生物虽为副科, 但在避免上述不良现象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 生物科有实物模型、挂图等, 这样课堂上老师不必纯知识传授, 可以出示实物模型、挂图等, 并结合它们进行讲解, 调动了学生视觉和听觉等感官, 让学生感到新鲜, 从而对该科感兴趣;再者, 实物模型、挂图出示, 给学生以鲜明形象, 也便于记忆, 降低学习难度, 提高学习效果, 给学生以学习动力。生物科配上演示实验, 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 从而主动学习之。

目前, 农村学校生物材料严重不足, 致使生物教学困难重重, 影响着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这就要求我们生物教师充分挖掘当地生物资源, 为生物教学提供材料。由于地理条件不同, 生物分布情况也不同, 各地都有特有的动植物资源, 能够充分运用这些生物资源既能克服现有的不足, 又能提高教学效果。我任生物教师的这几年里, 充分发挥了当地生物资源的优势, 带领学生们参观了林区、果园, 使学生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各种树种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的认识, 组织学生上山采集了许多标本, 指导学生对当地种植的农作物和蔬菜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观察和了解, 使学生懂得了作物生长特点, 以及生长分化与水肥、温度、空气的关系。

初中生物教育叙事 第4篇

关键词:检测;研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13-0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的第三节。我在河北省黄骅市吕桥一中七年级一班进行了实践研究。这个班共有54人。

因为我们这是农村,学生都对一些生物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所以我决定充分利用这个课程资源,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出结论。

首先我进行了前测,提问:1.环境可以影响生物,那么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什么?2如果我们把这两个主体倒过来,生物对环境又会怎么样呢?测试结果学生对第一个问题都能回答,但是我问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同学们都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我心中暗喜,这正是我想要的。我可以利用这种情境导入新课。

接着我让学生们打开书19页,阅读课本第一段。看了一会,有的同学举手回答,说出生物能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我继续追问,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呢?有的同学迷茫的看着我,有的同学赶紧到书上找答案。略一停顿,我就把学生按前后桌四个人一小组,最后六个人一小组分组,讨论书上的资料分析,经过讨论,每一组都能说出生物有哪些特点适应了什么样的环境。

总结之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举出我们身边的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同学们都沉默了,有的咬着笔杆,有的皱着眉。我笑了,拍了一下手掌,指了指窗外。窗前有两棵槐树。这时特别调皮的王世庆站起来就说:“哦,老师,我知道了,槐树的根老长了,适于吸收水分,有利于它的生存。”我鼓励他答的很对。这时纪律委员把胳膊伸直了,高高的举起手,我问他有什么事情,他说:“老师,王世庆没举手就站起来回答问题,我记他违反纪律吗?”我窃喜,一是同学在无意中对其他同学的行为做了评价,另一个原因是平常说了很多次让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也不管用,一班可是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但就是上课学生的积极性上不来,我正愁着没有机会改变这种死气沉沉的课堂呢。“我希望同学们都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讨论中来,谁知道答案或者是好的建议,都可以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回答。但是有一条必须记住,一定要等到老师或者其他同学讲完以后再站起来回答。这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听完这句话,有很多同学抢着站起来,一个同学开口回答后,其他同学又坐下了。这时一个个答案就像一朵朵的小荷花浮现出来,绽放开来。一个同学说:“树叶表面有层透明的膜(角质层),下雨天进不去水。”(括号中的内容是我给同学们修正的,下同)另一个同学说:“冬天树叶都落了,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蒸腾),是对寒冷冬天的适应。”有的说:“荷花的叶子用上面喘气(上表皮的气孔呼吸),我用塑料包起来试过,适于在水中生活。”有的说“苍子(学名苍耳)果实有刺,有利于它的繁殖。”“柳树的种子在白毛毛里面(柳树的种子生有毛绒绒的白色纤维),满处飞,有利于它的繁衍。”“桃花梨花杏花都非常漂亮,可以吸引蜜蜂等昆虫传粉。”“棒子(玉米)的花不好看,利用风传粉,所以种的时候要合理密植。”……在同学们回答的过程中我或者微笑着点头,或者竖起拇指,或者拽上句英文verygood…给孩子们爱的鼓励,使孩子们更起劲的想答案。

在孩子们回答问题时,我除了表示鼓励之外,还认真观察着同学们的表现、表情。我发现有一个孩子眼睛闪着光芒,看着同学们回答,等着别人坐下后,挺起上身,一犹豫的时间,其他人又站起来了,他只好又缩回去。这个孩子是个单亲家庭,平时基本上不说话,很自卑。我想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在一个孩子答完后我急忙说:“我觉得尤。。。。一定也想好了答案,是不是?可以给我们说说吗?”他慢慢的站起来,瞅了瞅我,我用自己的眼睛鼓励他,告诉他一定能行。他唯唯诺诺的说:“人是不是也适应环境啊?”接下来就不说了,我提示他:“人有什么特征,适应了什么样的环境呢”“你看,人要不适应环境不就死了吗?”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肯定了他的答案,并稍作补充,最后总结了一下:“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适应对于生物的生存和延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人也不能例外。”然后我歪着头问他:“你是小达尔文吗?”他怔了一下,不明白我是什么意思。我说:“你怎么知道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原理。你的视角非常独特,同学们让我们为尤。。。。的表现鼓掌加油好不好?”他红着脸在同学们的鼓掌声中坐下,脸上有了一丝自信的笑容。

中学生物教育叙事 第5篇

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作为青年的生物教师,从我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坚定了一个信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主动、快乐的学习,在其中体验到成功,找到自信。

尽管参加工作的时间很短,但是学生取得的成绩足以让我和他们自己感到满足,可以说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离不开学生的努力,也离不开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而我也不会放过工作中的任何一个小的细节,尤其是在课堂上。我会因为看到一个认真听课的眼神而欣慰;因为听到所有人说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而欣喜;因为看到某个潜能生的努力而感到成功。作为老师,我的追求并不遥远,也不飘渺,而是实实在在的想法,那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也不允许他们自己放弃自己”。在短暂的工作经历中,我努力着、尝试着、也不断收获着,我发现要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学好这个科目主要是依赖课堂上的效率,应当利用有限的课时资源实现最好的目标,达到当堂掌握的效果。

我担任四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有时候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班级达到的效果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我的心情都有所不同,我认为良好的课堂应该是轻松却不放纵的,教师尽情的将所知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也能够主动的吸收,要想达到较好的课堂效率需要有很多细节需要教师重点关注。

一、课前备课方面

教师要尽量做到有效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熟悉教材,明确“三维目标”,研读教参,将重点知识进行提炼。其次要针对不同的知识框架和结构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多样化的课堂环节能够使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要具备合理利用教材的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织和排序。教师还应该在备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臵有效的问题和检测,并且要有梯度和层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保持良好的求知热情。

二、课堂教学方面

短暂的教学经历让我感受到课堂上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无论教师在备课方面做了多么充足的准备,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作为背景,这节课也是失败的。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主导作用,应当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才能使他们主动发挥出自己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曾经学习过自然常识,接触到一点生物学知识,因此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同时他们对于生物世界又充满着好奇心,教师可以借此为依托开展教学,四十分钟的学习任务便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达到有效学习的前提,在实现良好的课堂效率方面,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各种小方法。首先,作为老师,我认为认识自己的学生并且能够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我接到新学生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尽快用各种办法让自己记住每一个孩子。每个班的学生有很多,但是总是那些最好的或者经常出现问题的孩子最容易被老师记住,而大多数听话的孩子是默默无闻的,他们不会扰乱课堂纪律也不会胡乱的完成作业,但却是老师最难记住的。因此会有很多老师直至学生毕业的时候仍然不能准确的叫出他们的名字,我不知道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是以怎样的方法让这些学生回答问题的,但是我却知道这些孩子一定会很伤心,因为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被老师记住。其实对于生物老师来说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执教的班级较多,但是我却觉得这真的是需要努力做到的。如果记住了每一个孩子并且对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性格有所了解,那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必定会有一定的帮助。

课前的几分钟也是极其重要的,学生每天的课程都安排的满满的,尤其是学习压力较大的科目会让他们整天处于忙碌的状态,因此每一节课我都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走进课堂,在课前的几分钟提醒他们将生物相关的书籍和学具摆放整齐,然后面向前方直立坐好,也可以利用一些小幽默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想得以从其他学科转换出来,兴致勃勃的开始生物课程之旅,这样一节课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教师的表情、肢体语言以及语速、语音和语调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问题进行表达,用细微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协调配合引领学生积极思考,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我注重在课堂上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无论是对旧知识的回忆、还是对新知识的掌握,都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一堂课中几乎每个人都要回答不止一个问题,这样可以使大多数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教师要善于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追问,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另外,生物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较为特殊的一面,它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而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好是好奇心理较强的时候,因此以学生的好奇心为依托,利用所学知识为他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疑问,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的学情都不相同,他们所了解的知识也不同,几乎每节课在每个班级都会出现提出问题和想法的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不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是会根据教学内容一一进行解答,既解开了这位同学的疑惑也使其他学生获取了更多的知识,有时候往往是那些课堂中无意生成的东西却成为了闪光点。但是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设计教案的基础上能够提前预设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达到较好的效果。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为课堂增色很多,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摆脱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生物学作为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一切理论和原理都来源于大量实验和长期观察,而新课程理念也更多地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具,甚至是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利用生物材料探究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而不再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学生或者不同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课堂评价,对于潜能生可以通过问题的回答对他们进行激励,增强自信心;而对于浮躁的学生要给予合理的制止,使他们能够真正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踏实认真的学习。

三、复习策略

高效的课堂已经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基本知识,而考试前的系统复习更加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体现综合应用的要求,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基础知识的复习又能够帮助潜能生进行查漏补缺,为他们提供第二次学习的机会。同时,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攀比”意识,采用竞赛的方法进行掌握和巩固。“小对子”之间实现捆绑帮扶,让优等生带动潜能生,既能够使潜能生达到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优等生的综合能力。

四、课后反思 尽管每一个内容都要讲解四遍,但是每个班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因此课堂效果不会是相同的,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善于反思是极其重要的,无论课堂的效果如何都会在下课铃声响起之后成为过去,而留给我们的只有静静的沉淀和无尽的思考。良好的课堂效果会让我从中提炼好的经验,而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课堂,我也不会因此而懊悔,因为从中吸取教训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初中生物教育叙事 第6篇

寇彩虹

我是一位多年从事初级中学数学教学的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历程中,现在十分注意在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充实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的彼此交融,彼此协调,用于完成教学的目标。这一举措的实施,使我的教学目标获得了进一步的完美成为事实,教学的效果获得了全面的提升,并且我的课堂也朝气洋溢,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厚。

有趣的教学活动很值当回味,它的呈现,进一步加大了我对于学生学习情感与立场的培养力度,现在回想起来,还别有一番味道。

记得一回数学课上,我出了几道数学题让学生操练,此中有一道儿题是找规律的题型,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道题普遍做的很差,包括班上的优等生对于这种题型也显的手足无措,我感到很纳闷。在课后反思中,我做了较为周全的查询,发现学生遇到此类不懂的题目时就一筹莫展,真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就连程度较高的学生也感到有些茫然。不过学生到感到很有兴趣。她们都以为此题看似简单解起来为什么却如此之难。看到学生学习情感和立场,我由衷的感到开心。我给学生提示:数学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用数学规律题,一类是发明数学规律题。应用数学规律题,指的是需要学生应用之前学习过的数学规律解释回答的题目。发明数学规律题,指的是与学生之前学习的数学规律没有什么关系,需要学生先从已知的事物中找出规律,才气够解释回答的题目。学生所做数学操练,绝大多数属于头类。找数学规律的题目,题目有关一个或几个变化的量。所谓找规律,多数情况下,是指变量的变化规律。于是,捉住了变量,就等于捉住了解决不懂的题目的关键。

其实,同学提出的这个不懂的题目很是好,她们想知道这种不懂的题目中所隐藏的某种秘密。但我不想就直接告诉她们现成的谜底。为了捉住她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让同学们汇集我们相关的习题和课外题,因为有些同学们想“难为一下老师”,也想准确展示一下自己。于是刻意查询了许多资料,找了许多她们以为的难题,我也调整了我的教学计划,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这个不懂的题目,并为此做了充实的准备。

新的一节课开始了,一组同学首先提问,其它组同学也不甘示弱,挖空心思,彼此争论着,终于解释回答出来,她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并且有的同学直接向我提问,我作出苦思冥想的样子,有些同学还真为我着急了。其实我想由这种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如何着手解题,思考依据。当我将同学们提出的不懂的题目一一解释回答出来时,并肯定了她们的提问时,她们的开心劲似乎无法用语言加以形容。接下来,我顺手推舟,让同学察看数码规律题与图形规律题,获得规律式的题目有什么特点,很快她们得出了结论:很多是一次函数关系,也有二次函数关系。这个结论很是准确,这是我所想不到的。此时,我从心里佩服她们,给了她们最真切的鼓励:你们真了不起!然后,我又提出新的不懂的题目:那么如何能判断这个规律式是一次函数关系呢?带着这一不懂的题目,同学们又踊跃摸索起来。从几道一次函数规律式不懂的题目中找到了真正的谜底:当因变量的差除以相应自变量是常数时,就是一次函数关系。那末,其它情况一般就是二次函数关系了。带着同学自己得出的结论,我们展开了大讨论活动,经过一番热战,有些对于结论持有怀疑立场的学生也撤销了疑虑。

初中地理教育叙事 第7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改革也在飞跃的深入与提高,尤其新课程改革在初中阶段的全面铺开,这对我来说,老教师遇到新问题。所以,也得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努力奋进,跟上教改的潮流,不断前进。在教学的实践中,就得弃旧创新,渴望上好每节课。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为了上好每一课,我在课前总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考虑教法练法。但是,课堂教学并非时时处处都会按照自己设计的程序一步一步顺利进行,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随时有可能出现各种让我们意料不到的事情,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充分的教学机智,来妥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否则,纵有高超的学识,也难以真正完成教学任务。这些突发事件,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严峻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同在,利用好了,便会转化为不可多得的教育契机,给课堂增添色彩,是师生得到“意外”收获;不会利用或者利用不好,就不仅失掉了教育的时机,而且可能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甚至使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付之东流,学生毫无收获。

一次我给实验班上地理课,由于没有学案,我就把这节课的提纲写在黑板上了,先让学生看书并把提纲的答案找出来,让学生自己总结。

这节课由于是下午第二节课学生很容易困,我就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个书上活动题:【“北京老城区的某一部分要进行改造,如何对待区内的四合院和胡同,反应不一。人物一:政府是小区改造计划让我们搬进高层楼。相比祖辈留下的四合院,居住面积大了,卫生条件也好多了。应该拆除四合院修建楼房,让更多的人享受新生活。人物二:于世界其他城市不同,北京最吸引我的就是它古香古色的传统民居四合院。当然,城市的现代化也是必然的过程。能否将所有的四合院加以改造,保留其古朴的外表,增添一些现代化的功能呢?人物三:过去,我们拆除了北京的城墙。现在,我们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不能让四合院和胡同完全被现代商业楼、住宅小区和道路取代。问题一:分析不同的合理性或片面性。问题二:从“正确处理古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你自己的观点”】是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是有关北京的四合院的问题。同学们很积极的在探讨。你争我夺的抢着 回答。有的说赞成外部不变里面改成现代化的形式 有的同学还说就保留老北京的特色,还有的同学说一部分保留一部分搞现代化的建筑 等等还有的同学真对她们的答案反驳 比如就保留四合院的问题,有的同学就说社会要进步就要改变 不改变那就是退步。还有的同学对改变外观只改变内部的也提出异议,说那是换汤不换药。还是没有保留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还有的真对全改变变成真正的大都市提出异议,那就失去北京城是个古城的 说法了。还有个同学赞成保留遗址,改变没有古式建筑的地方这样是既有古式建筑也有现代化都市的风格这才体现北京的特色。学生们争论的很激烈,热情都很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不存在困的概念了。最后我做了简单的总结:从“正确处理古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应该有如下观点: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由于其特殊的身份,使得北京必须要朝着现代化大都市的方向发展。但现代化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破坏原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是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相信,发展中的北京,定会协调“发展”于“保护”的矛盾,北京的前景是光明的。未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兼备有古代文明和现代化科技的举世无双的现代化大都市。

这节课上的很成功,学生既学到了知识还达到了增长见识的目的,我很满意。以后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搞些讨论性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因为在初中地理课不是中考考试科目不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老师在按老的教学方式那样去讲课学生没有兴趣,也很难对

地理课的重视。这样课程就很难进行下去,课堂教学会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还会使学生反感。所以地理教学要想教好就要求老师很好的引导,才能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达到学到地理知识的目的,教学的任务的顺利完成。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德育教育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标,生物,德育教育,课程资源

学校是进行系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笔者根据初中生的年龄、思想和心理特征,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尝试提出了初中生物课堂开展德育教育的新模式—————创建情境式的“德育环境”, 全面渗透“德育内容”, 注意挖掘教材的德育要素, 科学地、生动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博爱宽容的完善人格, 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及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 简要分析如下:

一、激发学生情感, 创建“情境式”德育环境

从本质上讲, 德育就是做人的工作, 升华人的情感。因此, 针对中学生情感丰富的特点,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 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 让学生真正地感动, 在情感体验中, 经历动机的冲突, 情感的激荡, 认识的升华。

例如在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事迹时, 笔者通过创设情境, 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笔者讲了一段小故事:袁隆平凭借过人的胆识研究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只能种植一代, 每年必须购种, 而原种只掌握在袁隆平的水稻研究所里。因此, 有人曾对袁隆平教授说:“只要你带几粒原种去美国, 立刻就会成为亿万富翁。”而此时袁隆平坚决地回答:“如果外传, 就会使我国的原种资源流失。中国有十几亿人口, 粮食问题的解决尤为重要, 再说我是中国人, 我的事业在中国, 我的价值在中国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听了这段话, 学生们情绪激昂, 议论纷纷。从他们的表情中笔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二、挖掘课程资源, 全面渗透德育内容

学科德育必须以学科教学的知识内容为载体,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不是在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额外添加的, 更不是喊口号和牵强附会式的枯燥说教。德育内容是蕴含在朴素的生物学原理之中的。新教材中寓有大量的德育因素,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 把德育教育适时、时时的贯穿渗透于平时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不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和激励, 完善他们健全的人格, 实现“德智并育”的目标。

第一,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生物学科中涉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自然界, 生物的体色与体型表现出与生存环境协调一致的现象随处可见。这样的奇特现象令很多成年人都困惑不解, 甚至产生迷信思想, 更何况那些涉世未深的中学生。中学生物教师要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学生解开这些谜团, 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以免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和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

第二,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教材中介绍的我国生物学发展史、生物学成就和生物科学家的事迹, (如:1965年, 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 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1992年我国成功地研制了乙肝疫苗并投放市场;1993年研制出了两系法杂交水稻;1995年抗虫基因棉培育成功;1997年, 成功培育出了乳汁中含有治疗血友病药物蛋白的转基因羊;2001年, 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绘制人类基因图谱等等。)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 从而树立起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远大理想,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 培养学生环保、可持续发展意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人类改造自然的规模空前扩大, 环境问题已是目前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 环境保护要从每个人做起, 从身边做起。初中生物新教材十分注意渗透环保教育。在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体验到只重视过渡的开发利用而忽视环保、可持续发展, 是目光短浅、无知的危险的表现, 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启发引导学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观。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现“实践参与型”德育过程

新课标十分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他们是有情感、有思想、有各种意志品质的人, 他们觉得自己成为“大人”了, 不愿意总是去被动地接受老师提出的条条框框。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尊重学生的人格, 变填鸭式为疏导式, 要想方设法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把德育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人只有在感到自己是独立的主体时, 他才会感到自己的责任和权利。

在新课改实践过程中, 结合生物学科的内容特点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 通过真实感受和亲身经历, 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重视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处在身体迅速增长, 知识迅速积累, 智力迅猛发展, 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很成熟, 是一个在教育上比较困难的时期。尤其是两性之间的相处, 已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天真无邪。有的学生开始注重衣着打扮, 有的学生留长发染彩色, 有的甚至偷偷喜欢异性同学。我们的家长和教师切忌大惊小怪, 更不可粗暴干涉。生物教师定要担负起对学生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 通过德育教育实践, 笔者很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变化, 尤其是学生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态度与方法。以前学生看问题, 看的多是阴暗面, 一开口一动笔就是不正之风, 以批评家、评论家的姿态出现, 有的学生则干脆置身事外、袖手旁观。但现在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以主人翁、建设者的姿态去研究问题, 用辨证的、客观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试图改变现状。可见, 落实德育主体, 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主体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 对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稿)

[2]周美珍.中学生物学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5

[3]《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4]罗家英.论德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教育资源网

上一篇:eap实施方案下一篇:销售冠军是如何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