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部绩效指标

2024-08-19

人力资源部绩效指标(精选6篇)

人力资源部绩效指标 第1篇

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考核指标

人力资源部绩效指标

人力资源总监

考核指标设计

关键指标设计

量化指标设计

定性指标设计

人力资源部经理

考核指标设计

关键指标设计

量化指标设计

定向指标设计

招聘主管

考核指标设计

关键指标设计

量化指标设计

定性指标设计

培训主管

考核指标设计

关键指标设计

量化指标设计

定性指标设计

薪酬绩效主管

考核指标设计

关键指标设计

量化指标设计

定性指标设计

人事专员

考核指标设计

关键指标设计

量化指标设计

定性指标设计

人力资源部绩效指标

1.招聘计划完成率

2.培训计划完成率

3.员工任职资格达标率

4.关键人才流失率

5.员工自然流动率

6.人力成本总额控制率

7.员工满意度

8.人事档案归档完整率

人力资源总监

考核指标设计

工作项

人力资源总监考核指标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进行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发展规划的质量

人力资源事务管理

1.人力资源制度管理

人力资源制度的有效性

2.招聘管理

招聘计划完成率

3.培训管理

培训计划完成率

4.薪酬福利管理

工资奖金计算错误人次

5.绩效管理

考核组织工作完成的及时性

6.员工流动管理

员工自然流动率

关键人才流失率

7.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满意度

成本与费用管理

部门费用控制

部门费用预算达成率

人力成本管理

人力成本总额控制率

部门协作

部门协作满意度

关键指标设计

培训计划完成率

员工自然流动率

招聘计划完成率

关键人才流失率

人力成本总额控制率

K

P

I

量化指标设计

序号

量化项目

考核指标

指标说明

权重

招聘管理

招聘计划完成率

10%

培训管理

培训计划完成率

10%

薪酬管理

工资奖金计算错误人次

出现工资、奖金计算错误的人次

5%

员工流动管理

员工自然流动率

考核公司员工稳定性和人员代谢情况

10%

关键人才流失率

检测公司关键人才的流失情况

10%

成本费用管理

部门费用预算达成率

5%

人力成本总额控制率

15%

定性指标设计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权重

人力资源战略发展规划制定的质量

是否符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

10%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制度的完善性与执行效果

5%

考核组织工作完成的及时性

当期未按规定完成考核组织工作而延期的天数

5%

员工满意度

员工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综合满意程度

10%

部门协作满意度

公司其他职能部门对该部门所提供的支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

5%

人力资源部经理

考核指标设计

工作项

人力资源部经理考核指标

人力资源规章制度管理

规章制度的制定及监督执行

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全面性与可行性

招聘管理

招聘组织实施与评估

招聘计划完成率

员工结构比例

招聘费用预算达成率

培训管理

培训组织实施

培训计划完成率

培训费用预算达成率

绩效管理

员工绩效管理

员工绩效计划的按时完成率

绩效考核组织实施

考核组织工作完成的及时性

薪酬福利管理

工资管理

人力成本

福利管理

员工保险、福利计算差错次数

员工关系管理

满意度调查

员工满意度

部门协作满意度

人员流动管理

员工自然流动率

关键人才流失率

关键指标设计

培训计划完成率

员工自然流动率

招聘计划完成率

关键人才流失率

员工绩效计划的按时完成率

K

P

I

人力成本

量化指标设计

序号

量化项目

考核指标

指标说明

权重

招聘管理

招聘计划完成率

10%

员工结构比例

各层次员工的比例分配状况

5%

招聘费用预算达成率

5%

培训管理

培训计划完成率

10%

培训费用预算达成率

5%

绩效管理

员工绩效计划的按时完成率

10%

薪酬管理

人力成本

10%

员工保险、福利计算差错次数

员工保险、福利计算出现差错的次数

5%

员工流动管理

员工自然流动率

考察公司人员稳定性和人员代谢情况

5%

关键人才流失率

检测公司关键人才的流失情况

10%

定向指标设计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权重

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全面性与可行性

各项管理制度中出现遗漏或失误的情况

10%

考核组织工作完成的及时性

当期未完成考核组织工作而延误的天数

5%

员工满意度

员工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综合满意程度

5%

部门协作满意度

公司其他职能部门对该部门所提供的支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

5%

招聘主管

考核指标设计

工作项

工作职责部分

考核指标

1.招聘计划的制定

根据现有编制及业务发展需求,协调、统计各部门的招聘需求,编制人员招聘计划

招聘计划制定的及时性与完善性

2.招聘实施

(1)利用各种招聘渠道发布招聘广告、寻求招聘机构

应聘比

(2)执行招聘、甄选、面试、选择、录用工作

招聘费用预算达成率

招聘成本

招聘计划完成率

招聘空缺职位的平均时间

入职手续办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部门满意度评价

(3)建立后备人才选拔方案和人才储备机制

3.招聘效果评估

撰写招聘效果评估报告和录用人员适用性分析报告

录用成功比

关键指标设计

招聘成本

招聘计划达成率

招聘费用预算达成率

招聘空缺职位的平均时间

K

P

I

量化指标设计

序号

量化项目

考核指标

指标说明

权重

招聘信息发布效果

应聘比

5%

招聘计划完成情况

招聘计划完成率

25%

招聘空缺职位的平均时间

所有空缺职位招聘的平均时间

15%

录用人员评估

录用成功比

5%

招聘费用与成本控制

招聘费用预算达成率

10%

招聘成本

10%

定性指标设计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权重

招聘计划订制的及时性与完善性

计划的编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5%

上级审核发现所制定的计划中重要内容的缺失项数

5%

入职手续办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新员工入职时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10%

部门对新进人员满意度评价

用人部门对新进人员的满意度评价

10%

培训主管

考核指标设计

工作项

工作职责细分

考核指标

1.培训组织和实施

(1)进行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拟定培训计划方案并组织实施

培训计划完成率

(2)按时组织实施培训,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完成培训参与率

(3)辅导公司员工完成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完成率

(4)培训费用的预算与控制

培训预算达成率

人均培训成本

2.培训效果跟踪与评估

监控培训过程,评估培训效果,组织培训考核

培训考核达标率

3.员工外派培训管理

(1)根据公司的业务需求组织员工进行外部培训

(2)与外部培训单位建立良好的联系,以满足企业外部培训的需要

外部合作单位满意度

关键指标设计

培训计划完成率

培训参与率

培训费用预算达成率

人均培训成本

培训考核达标率

K

P

I

量化指标设计

序号

量化项目

考核指标

指标说明

权重

培训成本与费用

培训费用预算达成率

10%

人均培训成本

10%

培训组织与实施

培训计划完成率

20%

培训参与率

15%

培训考核与评估

培训考核达标率

15%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完成率

通过该指标考核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职业通道的设置,使员工能力的提高与企业发展相一致

10%

定性指标设计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权重

培训效果评估报告的编制

评估报告编制的及时性及其质量

5%

满意度评价

领导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评价

5%

受训学员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评价

5%

外部合作单位满意度

外部培训单位合作情况满意度评价

5%

薪酬绩效主管

考核指标设计

工作项

工作职责细分

考核指标

1.薪酬调查

(1)了解企业内部员工对目前薪酬状况的满意程度

员工满意度

(2)组织相关人员了解当地整体薪酬水平与同行业市场平均薪酬水平,为公司制定合理的薪酬,并撰写薪酬调查报告

薪酬分析报告提交及时性

2.考核组织实施

(1)根据企业发展要求和考核指标体系,组织相关人员编制考核表

考核表设计的完整性

(2)根据制定的绩效计划、职位说明书组织公司各部门、各员工实施绩效考核

考核组织工作完成的及时性

(3)统计汇总考核结果

考核数据统计的准确性

3.考核结果异议处理

受理考核申诉,并提出处理方案

绩效考核申诉处理及时率

4.日常薪酬管理

(1)根据公司薪酬方案和员工日常考勤,组织编制员工工资表,以保证员工工资的按时发放

工资奖金计算错误人次

(2)据绩效考核的统计结果、岗位变动以及职位的升迁,按照公司薪酬管理制度及时调整员工的薪资

(3)核算与缴纳企业员工社会保险,并对员工其他福利项目进行管理

员工保险、福利计算差错次数

(4)考勤、休假等管理制度的完善与管理

(5)协助人力资源部经理不断完善公司的激励机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合理化建议采纳数量

5.薪酬总额控制

执行薪酬预算,合理控制薪酬费用

薪酬总量预算安排达成率

关键指标设计

考核组织工作完成的及时性

绩效考核申诉处理及时率

薪酬总量预算安排达成率

工资奖金计算错误人次

员工保险、福利计算差错次数

K

P

I

量化指标设计

序号

量化项目

考核指标

指标说明

权重

员工考核申诉处理

绩效考核申诉处理及时率

15%

薪酬总额控制

薪酬总量预算安排达成率

15%

员工日常薪酬福利管理

工资奖金计算错误次数

出现工资、奖金计算错误的人次

10%

员工保险、福利计算差错次数

出现员工保险、福利计算差错的次数

10%

提出合理化建议

合理化建议采纳数量

5%

定性指标设计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权重

考核表设计的完善性

主要考核内容在员工绩效考核表中缺失的情况

10%

考核组织工作完成的及时性

当期未按规定完成考核组织工作而延迟的天数

10%

考核数据统计的准确性

当期考核统计工作中出现差错的次数

10%

薪酬分析报告提交的及时性

当期未按规定完成薪酬分析报告的次数及延迟天数

5%

员工满意度

员工满意度调查评价情况

10%

人事专员

考核指标设计

工作项

工作职责细分

考核指标

1.公司人事事物管理

(1)组织并协调各部门进行招聘、培训和绩效考核等工作

领导满意度

(2)负责员工管理的相关工作,包括入职、离职、转正等流程的执行与优化

入职、离职手续办理的及时性与规范性

(员工变动后的)职位描述更新及时率

考核统计的准确性

(3)为公司员工办理各项社会保险

办理各项社会保险手续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4)日常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满意度

2.公司各类人事资料的管理

员工人事信息管理与员工档案的维护

人事档案的归档率

关键指标设计

考勤统计的准确性

员工满意度

入职、离职手续办理的及时性与规范性

人事档案归档的完整率

K

P

I

量化指标设计

序号

量化项目

考核指标

指标说明

权重

公司职位管理

(员工变动后的)职位描述更新及时率

10%

公司人事档案管理

人事档案的归档率

25%

定性指标设计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权重

入职、离职手续办理的及时性与规范性

新员工入职及员工离职时按规定办理的相关手续的及时性和规范性

20%

考勤统计的准确性

当期考勤记录统计错误次数

15%

办理各项社会保险手续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公司员工社会保险办理是否及时、各项支付数据是否准确

10%

员工满意度

员工满意度调查评价情况

10%

领导满意度

领导满意度调查评级情况

10%

人力资源部绩效指标 第2篇

如何制定绩效计划中的指标和标准在绩效管理的系统循环中,制定绩效计划、设定绩效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在绩效计划里,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的设置又是重中之重,员工的所有工作成果都将在这里得到体现,关键绩效指标选取得是否准确,绩效标准制定得是否合适,考评依据是否选择得当等等,一系列的工作最终都要归到这一张纸上。目前,在我们所内新员工绩效考核中常会出现这些问题:

1、员工的绩效目标不明确,考核表的中的考核项并不是员工的绩效目标。

2、员工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考核的,在考核之前员工并不知道自己的绩效目标,也不知道自己将怎样被考核,一切都在员工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的。

3、考核结束之后,企业没有反馈,员工不知道自己的考核结果,对自己在那些方面的表现令经理满意,那些方面的表现需要改进,也一无所知。所以今天在这里,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设计绩效计划中的关键绩效指标。

一、指标的类别:业绩指标、态度指标和能力指标

如果你有机会接触一些知名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你就会发现,每个公司都会有一张经过经理和员工双方签字确认的绩效考核表,有的叫绩效计划,有的叫绩效合约,有的叫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这些考核表在叫法上各有不同,但这并不妨碍,因为它们所承担的是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为员工未来一段时间的绩效工作确立相应的目标和标准,以帮助员工不断获取绩效的提升,能力的提高。

这些考核表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基本上被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业绩指标(business indicator),一类是行为标准(behavior standard)。这两类指标基本上概括了一个员工的工作,从行为上对员工进行约束,从业绩上对员工的工作进行定位。

可见,在我们定立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时,首先要从行为标准和业绩指标两个方面着手。确立整体的框架之后,就要考虑该如何选取指标,如何确立标准,二、如何选取指标?

在指标的选取上,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业绩指标必须和员工的工作紧密联系,必须基于员工的职位说明书而做,坚决杜绝诸如“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积极性”之类摸棱两可的用词。

2、业绩指标必须是员工工作内容的关键所在,数量不在多,在于其是否是关键,一个员工的工作细分起来可能有10项内容,甚至更多,我们不可能都把所有的工作都写进去,我们需要做的是选取其中3-5项最为关键的指标,抓住员工绩效指标中的关键所在,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3、业绩指标的制定必须符合SMART原则,即:1)指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2)指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3)指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4)指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5)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4、业绩指标必须是公司整体战略的分解。

任何员工的业绩指标都是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分解,脱离了公司的整体战略,你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为员工制定关键绩效指标的时候,你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公司的整体战略,并对其做出切合实际的分解,落实到员工的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里。

5、行为标准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公司的企业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对员工的行为标准做出综合的要求,使员工的行为始终与公司的价值关相一致,帮助员工更好地完成业绩指标,获取更高的绩效水平。

三、如何确定指标的标准?

尽可能详细描述每项指标各个等级的标准。

在对考核标准进行描述的时候,除了尽量量化以外,你还要进可能地对各个等级的标准进行详细的描述,帮助员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每项指标对他的要求,以便于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去实现各项考核指标。其实绩效指标的标准,说白了就是如何能让别人看出你制定的绩效计划中的工作做的好还是不好的一个判断的准则。它可以以具体数量、质量合格率,成本控制率、完成时限、满意度数值等去表现,但希望所有同事尽量去避免以个人主管因素为决定对象的指标标准,如领导满意度。如果你制定满意度过高,而你的上级主管凭个人感觉和印象对你评价很可能达不到你制定的标准,那到时对你评价的结果就会受到影响。

我们在制定绩效指标的同时还要坚固考核方式,比如我们在指标标准中制定“电话铃响3声前拿起电话”,这个指标标准在考评上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无法监控,所以这个标准是无效的。

除了绩效指标的指定,我们还要注意考核依据的确认,也就是说如何证明你工作做了没有的证据,就想法院中为自己举证一样。比如你在指标标准中要求“在考核期间内打30个业务联系电话”,那么到考核期间结束时你的上级主管如何知道你打没打30个电话呢?那么你的电话记录就成为你的考核依据,它足以证明你的工作量。而有的时候你的考核依据还可以给你提供保障,当你对你的主管对你的评价有争议时,你应先拿出你的考核依据来说明,比如我在本月的绩效计划中要求制作2个培训课件,但考核时我的主管给我的评价是不足,而我认为我在本次考核期间完成了4个课件的制作,我应该在优秀那一栏,这时我就可以以我制作课件的草稿为考核依据向我的考核主管质疑,这样既让主管考核时减少了个人主观因素,也可以在特殊情况下维护自身利益

四、如何就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的内容与员工达成共识?

这是非常关键的。毕竟,绩效管理不是员工的单向行为,也不是经理暗箱操作,而是经理和员工的共同利益,是双方双向沟通不断进步的过程。

所以,在开始制定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的时候,员工要让上级主管参与进来,不断与上级主管沟通,倾听上级主管的工作动态和工作安排,征求上级主管的意见,将各项关键绩效指标以及标准的确定告知上级主管,听取上级主管的意见,而考核人的上级主管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对公司战略和经营计划进行有效的分解,认真分析员工的职位说明书,找出关键绩效指标,列入每个员工的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使员工的绩效目标与工作紧密联系,保证员工所做的工作被考核被认可,激励员工不断进步。

2、为更好地帮助员工提高绩效,经理应不断地与员工沟通,使绩效目标成为经理和员工双方认可的成果,保证员工知道自己的绩效目标,知道自己将怎样被考核。

3、与员工保持不断的双向沟通,及时了解掌握员工完成绩效目标的相关信息,及时予以反馈,使员工不断朝绩效目标前进。

4、对员工进行必要的绩效辅导,帮助他们提高绩效能力,成为自己领域的绩效专家。

5、考核结束后对员工进行绩效反馈,使员工了解自己使怎样被考核的,考核结果是什么,应该在以后做哪些方面的努力以更好提高绩效。

在多次的沟通中,双方逐渐达成共识,直至最后双方签字确认,各执一份。然后送人力资源部一份备案。

至此,一份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就宣告完成。

但记住,这只是个开始,更多更重要的工作还在后面呢!

人力资源部绩效指标 第3篇

1.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依据指标体系特性要求, 要使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够全面、科学、系统地反映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 而且实施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1 科学性原则

纳入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任何一个指标, 都要有明确的内涵和科学的解释, 要考虑指标选择、指标权重确定、数据选取时的可比性和计算方法的科学性, 客观全面地反映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运行。

1.2 客观性原则

指标体系中每一指标的设置都要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它所代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一状况, 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并能较好地反映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1.3 全面性原则

指标体系既要衡量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工作, 更要衡量人力资源管理最终效果, 既要有主观的“软指标”, 又要有客观的“硬指标”, 要争取能全面科学地评价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和绩效。

1.4 目标一致性原则

目标一致性原则指的是在评价体系中, 应在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目标、评价指标和评价目的之间取得一致。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评价目的在于衡量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及绩效, 反映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绩效, 更好地为实现商业银行战略目标服务。

1.5 可操作性原则

设计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时, 应遵循明确、具体、可测量等原则, 选择所需要的数据应该是比较容易获得的、可测量的, 计算方法也应该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以提高指标体系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1.6 实用性原则

指标体系要从简单出发, 将需要与可能、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使指标简单又实用。

2. 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评价, 主要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和人力资源管理结果两方面进行。其中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指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环节, 评估的是人力资源做了多少, 做的过程怎么样。主要又分为四大类, 分别是获取人力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岗位及职务分析与说明、招聘与甄选等;回报人力资源, 包括绩效管理、薪酬与激励、人力资源服务等;开发人力资源, 包括培训与学习、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等;维护和保护人力资源, 包括劳资关系、员工健康与安全等。

人力资源管理结果主要是评估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和效率如何, 实现企业绩效和目标的程度如何。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体现在人力资源部门的绩效, 而且与企业的管理效果、组织效率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息息相关, 因此, 本文将人力资源管理结果的下层指标设计为管理效果、组织效率、组织目标三个方面。

三级指标体系的目的只有一个, 即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一级指标有两个,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和人力资源管理结果;二级指标七部分, 分别是获取人力资源、回报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维持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组织效率和组织目标 (其中前四个二级指标构成第一个一级指标, 后三个二级指标构成第二个一级指标) ;三级指标有20个, 其中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岗位及职务和招聘管理属于获取人力资源 (二级指标) , 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人力资源部门服务水平属于回报人力资源 (二级指标) , 员工培训与学习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属于开发人力资源 (二级指标) , 劳资关系和员工健康与安全属于维持人力资源 (二级指标) , 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内部关系协调和缺勤率属于管理绩效 (二级指标) , 差错率、人均利润和人力资源投资回报率属于组织效率 (二级指标) , 市场占有率、企业利润和组织气氛属于组织目标 (二级指标体系) 。

3. 小结

随着我国加入WTO,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面对外资银行的强大冲击, 如何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的效率和竞争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关键环节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然而, 当前各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如何?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完善程度如何?如何才能了解商业银行有哪些职能和工作需要完善和改进?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水平进行评价。

当前, 在人才、市场、管理等诸多领域面临着全面的严峻挑战, 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的效率和竞争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人力资源管理日益成为企业最重要的和最有潜力的资源。因此, 对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很有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一个科学全面的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为解决商业银行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能够促使国内商业银行全面的、有方向、有目的的完善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焕龙, 董海防.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 2007, (1) .

[2]史建平, 李德峰.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中国金融, 2006, (10) .

[3]合杰, 郭明初, 赵勇.现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指标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典范转移;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指标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作用日益突出,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指标体系是评估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前提。我国学者在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未见报道。本文将从典范转移的观点出发,通过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确立新组织的典范观点,并在陈建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量化的“指标体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体系中的指标,这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企业竞争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典范转移

当某些管理概念在实践中应用后,成为企业界争相模仿的标准模式,这种模式也就是所谓的管理典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典范会受环境潮流的冲击而有所改变,这一改变的过程称为典范转移。经济全球化导致了组织的典范转移。

三、新组织的典范观点

经过大量的文献分析,确立的新组织典范的观点:组织设计(简单形式、人员精简,水平结构与合作,授权以达到持续变革和学习,绩效考核的观念应财务性与非财务性并重,高度利用电子科技与电子商务);策略规划(顾客导向,快速回应,集中发展核心,联盟关系,降低风险);管理技术与流程(提供明确目标及方向,对核心价值的提倡与重视,妥善处理变革与学习,促进知识管理,分享信息)。

四、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指标体系

在新组织典范的基础上,再通过大量文献分析,对陈建文指标体系进行了增加、修改和删除,形成新指标体系,共106项量化指标,见表1-表4(表中含11项删除指标,不属于本体系范畴)。

五、指标体系以及指标量化说明

增加指标共16项,序号分别为:16、17、29、30、31、32、73、74、75、76、77、78、79、80、81、82。修改过指标共7项,序号分别为:1、2、43、44、45、46、61(见表1-表4)。

序号16的计算公式:该渠道的录取人数/该渠道的应聘人数×100%。

序号1、2、16、17等指标,各招聘渠道所录取的人数比率应该与其成本呈正比关系,若呈负相关,则要审视招聘操作是否得当或是否需要该渠道。序号30、31等指标,反映组织的E化程度,其最佳数值为100%。序号44指标,此指标的数值应逐年增加。序号73、74、75、76、77、78等指标,一般来说,这些指标的数值越高越好。其中序号75,边际搭建者是指能协调、建立、联络组织与外部关系的人员,其数值至少不能低于企业的高层主管人数。序号79、80、81、82等指标值越高,说明企业国际化的条件越好。

有些指标经过笔者的分析,其反映的用意已经包含在其它指标中,因此予以删除,但为了把陈建文指标体系展现给读者,这些删除指标也列在表中。删除指标共11项,序号分别为:26、34、36、38、47、63、67、68、69、92、114(见表)。

六、结论

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将对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变和冲击。

出生率的降低将导致国内人力资源供给的成长速率放缓。

适龄人口入大学的比率迅速加大,将导致技术工人供应趋紧。

全球人力需求将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战场。

创新成为人力资源所需的首要技能。

从全球人才库寻找高科技人才将成为企业的最大挑战。

女性将在新进人员和管理阶层占有更大的比率。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指标体系,共106项量化指标(见表1-表4)。

参考文献:

1、Gary Dessler.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Dessler.G..A Framework for HumanResource Management,2nd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2002.

3、陈建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量化指标之研究——以LCD面板产业为例[D].私立朝阳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所硕士论文,2005.

人力资源部绩效指标 第5篇

一、部门职能

二、部门绩效考核指标

三、部门经理岗位职责

四、部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

五、部门副职(核算组主管岗位职责

六、部门副职(核算组主管绩效考核指标

七、各岗位职责与绩效考核指标

八、部门绩效考核评估标准

一、部门职能

• 筹集调度资金,满足公司经营需要,并控制资金风险。• 准确及时地进行会计核算,真实反映公司经营成果。

• 监督生产、业务、物流等相关部门的节能降耗、资金、物资的管理。• 组织公司财务预算,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加强成本费用控制。• 准确及时提供各种财务管理报表。

• 为公司内外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二、部门绩效考核指标

三、经理岗位职责

• 组织会计核算,制订并监督执行公司经营预算,做好经营预测。• 合理调度资金,努力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资金风险。

• 控制公司和部门成本费用,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和监督。• 制订相关措施,对下属实施有效激励,做好本部门员工管理工作。

五、部门副职(核算组主管岗位职责

• 负责成本核算组及营业大厅工作质量的管理 • 负责销售往来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财务监督质量 • 协助经理做好具体财务工作

七、各岗位职责与绩效考核指标 7.01 管理组主管 7.02 资金小组组长 7.03 银行会计 7.04 出纳(费用报销

7.05 核算小组组长(榨油、油脂、饲料 7.06 销售核算会计 7.07 成本核算会计

7.08 材料会计 7.09 营业厅主管 7.10 票务会计 7.11 结算员 7.12 内审小组组长 7.13 考评会计 7.14 内审会计

7.01管理组主管 岗位职责 • 资金及往来帐项的管理 •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管理 • 部门内部管理工作的质量 • 费用控制及量化分析的质量 • 税务管理及内部审计质量

• 筹措资金、合理安排资金的借贷和偿还;节约资金成本 • 负责公司财产保险与索赔

• 负责本部门员工考评。

7.02资金小组组长岗位职责

• 审核费用报销单据的正确性和合法性,进行相关的帐务处理;• 收集整理工程合同,审核工程预付款,进行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的 管理和核算;• 工程预付款每月和工程部进行核对确认;• 每月正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检查;• 每季进行费用的分析,及时提供费用分析报告;• 协助装订会计凭证;• 关联公司的帐务核对;• 负责资金小组的工作质量。

7.03银行会计岗位职责

• 负责银行收支业务,每月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查明未达帐项的原因;• 负责编制和报送资金日报表,每日与银行进行核对,查找差异原因;• 保证每笔付款业务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负责银行业务的帐务处理;• 及时催办借出的支票和预付货款的结算,每月和相关部门进行核对确认;• 做好与各部门和客户的沟通。

7.04出纳(费用报销岗位职责

• 严格执行公司现金管理制度,负责报销单据的审核和报销;• 协助油、粕、饲料等现金销售业务的收款;• 花生米等农副产品付款的复核;• 备用金的核对和催收管理;• 做好现金日记帐,保证现金库存帐实相符。

7.05核算小组组长(榨油、油脂、饲料岗位职责

• 评审购销合同,审核合同条款、采购发票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本组全部会计业务凭证的正确性审核;• 监督往来帐款核算的正确性,帐款核对和帐款催收;• 审核费用发生的合理性,审核费用归集及分配是否正确;• 审核各种成本类报表编制的准确性;• 组织和参与存货盘点,写出差异分析报告,报批后及时处理差异;• 积累成本分析资料,写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本分析报告;• 做好月度利润预测,定期进行分车间(厂 盈亏分析。

7.06销售核算会计岗位职责

• 协助组长进行销售、购销合同评审, 根据销售合同, 审核销售单据的数量、单价、金额是否正确;• 审核销售退回、销售折让(质量赔偿 手续是否齐全,合理损耗负担是否正确;• 收入确认及时,核算销售收入准确无误;• 审核发票开具的合规性,有无重开和虚开;• 根据信用额度控制应收帐款,做好应收帐款的分析;• 每月核对和检查营业厅发货台帐记录的正确性;• 与赊销客户核对往来帐,保证帐实相符。

7.07成本核算会计岗位职责 • 原材料采购业务的帐务处理;• 原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制造费用的审核、归集和分配;• 人工费用的审核、归集和分配;• 其他材料费用的审核、归集和分配;• 原材料、包装物、产成品的库存盘点,编制盘点表;• 及时准确编制成本核算报表。

7.08材料会计岗位职责

• 负责审核和核算备品备件、辅助材料、燃料的采购成本;• 审核生产领料单据的正确性和合规性;• 组织材料库存盘点,提交盘点报告;• 年末评价辅助材料库存价值的合理性,并向领导提出调整库存的合理化建议。• 归集分配材料费用,每月核对物流与总帐达到帐帐相符。

材料会计绩效考核指标 7.09营业厅主管岗位职责

• 负责营业大厅工作秩序和人员的管理;• 负责大厅发货控制的监督和管理;• 负责大厅现金收款的管理和保证现金安全;• 负责监督检查发货台帐及各种单据的传递,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 不断提高大厅会计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 做好与相关部门及客户的沟通与协调工作。营业厅主管绩效考核指标

7.10票务会计岗位职责

• 负责合同的管理,根据合同控制发货数量、价格;• 审核销售单据的正确性,手续是否齐全;• 正确登记发货台帐,及时与客户及销售会计核对帐款的准确性;• 负责其他有关销售资金帐目的登记和与业务部门核对准确。

7.11结算员岗位职责

• 负责现销方式的现金收款工作;• 审核销售单据的正确性,手续是否齐全;• 现金收款每天及时存入银行,保证现金安全;• 销售单据的结转准确及时;• 负责农产品收购付款工作。

7.12内审小组组长岗位职责 • 公司各部门费用报销审核。• 审核各税种税额计提的准确性。

• 负责公司税务申报及国税、地税方面的日常沟通。• 学习研究国家税收政策法规。

• 负责部门卫生检查。• 监督本小组的工作质量。

• 负责本部门与人力资源部相关事务的上传下达。

7.13考评会计岗位职责

• 编制和报送各部门的量化考核表。

• 做好各部门量化费用升降原因的分析工作,及时上报分析报告。• 负责本部绩效考核工作的统计。

• 协调提供有关部门需要的绩效考核数据。• 负责财务档案的接收、整理、归档、保管。考评会计绩效考核指标

7.14内审会计岗位职责

• 负责公司及分支机构的帐务审核。• 每月出具公司帐务审核报告。

• 负责理顺内部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岗位技术培训。

• 学习、研究会计政策法规,提出具有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建议。

八、部门绩效考核评估标准 8.01部门经理绩效考核标准

8.02 管理主管

8.04银行会计

按时盘点, 延时盘点, 按时盘点, 库存管理 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及 4 发现问题 质量 未及时处 时处理 及时处理 理。每月各小 组对比分 重点不够 重点不突 析打分(重 突出、原因 出、原因不 5 分析质量 点突出、原 准确、上报 准确、上报 因准

确、结 及时 及时 构合理、上 报及时 合计 延时盘点, 发现问题未 时处理 未盘点。25 重点不突 出、原因不 准确、上报 不及时 未写分析 15 100 8.07材料会计绩效评估标准 绩效评估标准 权重(%)序 号 考核 指 标 优秀(100 良 好(80 一 般(60 可接受(40 差(0分)分)分)分)分)错 误!结果准确 未找 帐 务 处 及时,差错 差 错 次 数 差 错 次 数 差 错 次 数 差错次数为 3 次 40 以上;造成结帐错 理质量 次 数 为 0 为1 次。为2 次。为 3 次。误或延迟。到引 次。用 源。1 2 材 料 领差 错 次 数差 错 次 数差 错 次 数差 用审核 为0次。为1 次。为2 次。为 掌 握 材差 错 次 数差 错 次 数差 错 次 数差 料 帐 实 为0次。为1 次。为2 次。为 差错次数为 3 次 以 错次数 上;造成结帐错误 30 3 次。或 延迟。错 次 数 差错次数为 3 次 15 3 次。以上;造成结帐错 3 差异 4 误或延迟。库 存 材 按时准确 稍 晚 但 准 按 时 不 准 不 按 时 不 料 控 制 确 确 准确 未盘点和写分析 与分析 合计 15 100 8.08 营业厅主管 序 号 考核指 标 优秀(100 良 好(80 可 接 受(40 一般(60分)差(0分)分)分)分)客户服 务 满 意投 诉 次 数 差错(投诉)差错(投诉)次数 30 度 及 现 为0次。次数为1 次。为 1 次以上。场管理 票据及 差错次数为 3 差 错 次 数 差 错 次 数 差错次数为 差 错 次 数 为 30 资金管 次以上; 造成结帐 为0次。为1 次。2 次。3 次。理质量 错误或延迟。发 货 控 差 错 次 数 差 错 次 数 差错次数为 差 错 次 数 为 差 错 次 数 为 3 20 制质量 为0次。为1 次。2 次。3 次。次以上 发货台 差错次数为 3 差 错 次 数 差 错 次 数 差错次数为 差 错 次 数 为 20 帐记录 次以 为0次。为1 次。2 次。3 次。准确性 上 100 合计 绩效评估标准 权重(%)1 2 3 4 8.09 票务会计 绩效评估标准 序 考核指 优秀(100 良好(80 一般(60 可接受(40 号 标 差(0分)分)分)分)分)发货台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3 次 1 帐记录 为0次。为1 次。2 次。3 次。以上 准确性 权重(%)30 2 3 4 客户服 投诉次数 投诉次数为 投诉次数为 1次以 务满意 为0次。1次。上。度 发货控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3 次 制 为0次。为1 次。2 次。3 次。以上。差错次数为 3 次 单据管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 差

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以上;造成结帐错 理质量 为0次。为1 次。2 次。3 次。误或延迟。合计 30 30 10 100 8.10 内审小组长 绩效评估标准 序 考核指 优秀(100 良好(80 一般(60 可接受(40 号 标 差(0分)分)分)分)分)税务管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3 次 1 理质量 为0次。为1 次。2 次。3 次。以上 2 3 费用审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3 次 核质量 为0次。为1 次。2 次。3 次。以上 5s现场 管理 下属员 工管理 成效 合计 达标 不达标1次 不达标2次 不达标3次 不达标超过3次 权重(%)40 40 10 5 根据公司《下属员工管理成效》问卷调查结果 10 100 8.11结算员绩效考评指标 序 号 绩效评估标准 考核指 优秀(100 可接受(40 标 良好(80 分)一般(60 分)差(0 分)分)分)结果准确及 差错次数为 3 次以 单据管 差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2 差错次数为 时,差错次 上;造成结帐错误或 理质量 1 次。次。3 次。数为 0 次。延迟。收付款 准确性 无差错 差错次数 1 差错次数 2 次 次。差错次数 3 差错次数 3 次以上,次。造成结账错误或延误 权重(%)1 40 2 20 3 结果准确及 现金发 差错次数为 差错次数为 2 差错次数为 3 差错次数 3 次以上,时差错次数 货控制 1次 次 次 造成结账错误或延误 为0次 25 4 服务质 量 合计 无投诉 被投诉 1 次 被投诉大于 1 次 10 100 8.12 考评会计 序 号 绩效评估标准 考核指 优秀(100 可接受(40 标 良好(80 分)一般(60 分)分)分)公司绩 效 结果准确及 考核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为 2 差错次数为 3 时,差错次 数据提 为 1 次。次。次。数为 0 次。供 质量 量化分 90%以上满 80%以上满 60%以上满 析 40%以上满意 意 意 意 质量 部门绩 结果准确及 效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为 2 差错次数为 3 时,差错次 考核 为 1 次。次。次。数为 0 次。质量 及时完整,档案管 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为 2 差错次数为 3 差错次数为 理 为 1 次。次。次。0 次。合计 8.13 内审会计 绩效评估标准 序 考核指标 优秀(100 可接受(40 号 良好(80 分)一般(60 分)分)分)帐务审核 1 及 及时 时性 2 审计质 量 无差错。差错次数 差错次数为 2 差错次数为 3 为 1 次。次。次。准确 及时通 报未培 训 基本准确 有错误 2 处 权重(%)权重(%)差(0 分)1 差错次数为 3 次 以上;延迟。30 2 40 以下满意 差错次数为 3 次 以上;造成结帐 错误或延迟。差错次数为 3 次 以上;不及时或 丢失。30 3 20 4 20 100 差(0 分)不及时 差错次数

绩效考核管理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第6篇

一、关键绩效指标(KPI)基本概念

KPI(关键绩效指标)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的英文简写,是管理中“计划—执行—评价”中“评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映个体/组织关键业绩贡献的评价依据和指标。KPI是指标,不是目标,但是能够借此确定目标或行为标准:是绩效指标,不是能力或态度指标;是关键绩效指标,不是一般所指的绩效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是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绩效指标具备如下几项特点:

(一)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

这首先意味着,作为衡量各职位工作绩效的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所体现的衡量内容最终取决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当关键绩效指标构成公司战略目标的有效组成部分或支持体系时,它所衡量的职位便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相关部分作为自身的主要职责;如果KPI与公司战略目标脱离,则它所衡量的职位的努力方向也将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分歧。

KPI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其第二层含义在于,KPI是对公司战略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公司战略目标是长期的、指导性的、概括性的,而各职位的关键绩效指标内容丰富,针对职位而设置,着眼于考核当年的工作绩效、具有可衡量性。因此,关键绩效指标是对真正驱动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具体因素的发掘,是公司战略对每个职位工作绩效要求的具体体现。

最后一层含义在于,关键绩效指标随公司战略目标的发展演变而调整。当公司战略侧重点转移时,关键绩效指标必须予以修正以反映公司战略新的内容。

(二)关键绩效指标是对绩效构成中可控部分的衡量

企业经营活动的效果是内因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其中内因是各职位员工可控制和影响的部分,也是关键绩效指标所衡量的部分。关键绩效指标应尽量反映员工工作的直接可控效果,剔除他人或环境造成的其它方面影响。例如,销售量与市场份额都是衡量销售部门市场开发能力的标准,而销售量是市场总规模与市场份额相乘的结果,其中市场总规模则是不可控变量。在这种情况下,两者相比,市场份额更体现了职位绩效的核心内容,更适于作为关键绩效指标。

(三)KPI是对重点经营活动的衡量,而不是对所有操作过程的反映

每个职位的工作内容都涉及不同的方面,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更复杂,但KPI只对其中对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影响较大,对战略目标实现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工作进行衡量。

(四)KPI是组织上下认同的

KPI不是由上级强行确定下发的,也不是由本职职位自行制定的,它的制定过程由上级与员工共同参与完成,是双方所达成的一致意见的体现。它不是以上压下的工具,而是组织中相关人员对职位工作绩效要求的共同认识。

KPI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KPI在组织中举足轻重的意义。首先,作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KPI的制定有力地推动公司战略在各单位各部门得以执行;其次,KPI为上下级对职位工作职责和关键绩效要求有了清晰的共识,确保各层各类人员努力方向的一致性;第三,KPI为绩效管理提供了透明、客观、可衡量的基础;第四,作为关键经营活动的绩效的反映,KPI帮助各职位员工集中精力处理对公司战略有最大驱动力的方面;第五,通过定期计算和回顾KPI执行结果,管理人员能清晰了解经营领域中的关键绩效参数,并及时诊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动予以改进。

具体来看KPI有助于:

(1)根据组织的发展规划/目标计划来确定部门/个人的业绩指标

(2)监测与业绩目标有关的运作过程

(3)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发现需要改进的领域,并反馈给相应部门/个人。

(4)KPI输出是绩效评价的基础和依据。

当公司、部门乃至职位确定了明晰的KPI体系后,可以:

(1)把个人和部门的目标与公司整体的目标联系起来;

(2)对于管理者而言,阶段性地对部门/个人的KPI输出进行评价和控制,可引导正确的目标发展;

(3)集中测量公司所需要的行为;

(4)定量和定性地对直接创造利润和间接创造利润的贡献作出评估。

二、关键绩效指标(KPI)设计的基本方法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鱼骨图”分析法和“九宫图”分析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抓住主要问题,解决主要矛盾。

“鱼骨图”分析的主要步骤:

(1)确定个人/部门业务重点。确定那些因素与公司业务相互影响;

(2)确定业务标准。定义成功的关键要素,满足业务重点所需的策略手段。

(3)确定关键业绩指标,判断一项业绩标准是否达到的实际因素。

依据公司级的KPI逐步分解到部门,进而分解到部门,再由部门分解到各个职位,依次采用层层分解,互为支持的方法,确定各部门、各职位的关键业绩指标,并用定量或定性的指标确定下来。

绩效是具有一定素质的员工围绕职位应负责任,在所达到的阶段性结果及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其中职位应负责任的衡量就是通过职位的KPI体现出来,这个KPI体现了员工对部门/公司贡献的大小。

三、KPI指标体系建立流程

KPI指标的提取,可以 “十字对焦、职责修正” 一句话概括。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做到在各层面都从纵向战略目标分解、横向结合业务流程“十”字提取,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以下主要运用表格的方式说明KPI指标的提取流程。

图2:KPI指标提取总示意图

(一)分解企业战略目标,分析并建立各子目标与主要业务流程的联系

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在通常情况下均可以分解为几项主要的支持性子目标,而这些支持性的更为具体的子目标本身需要企业的某些主要业务流程的支持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因此,在本环节上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企业高层确立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可用鱼骨图方式);

2.由企业(中)高层将战略目标分解为主要的支持性子目标(可用鱼骨图方式)

3.将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与支持性子目标之间建立关联。

图3:战略目标分解鱼骨图方式示例

图4:战略目标与流程分解示例

(二)确定各支持性业务流程目标

在确认对各战略子目标的支持性业务流程后,需要进一步确认各业务流程在支持战略子目标达成的前提下流程本身的总目标,并运用九宫图的方式进一步确认流程总目标在不同维度上的详细分解内容。

表2:确认流程目标示例

流程总目标:低成本快速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要求。组织目标要求(客户满意度高)

产品性能指标合格品 服务质量满意率 工艺质量合格率 准时齐套发货率

产品设计质量 工程服务质量 生产成本 产品交付质量

客户要求 质量 产品设计好 安装能力强 质量管理 发货准确

价格低 引进成熟技术

服务好 提供安装服务

交货周期短 生产周期短 发货及时

(三)确认各业务流程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

本环节通过九宫图的方式建立流程与工作职能之间的关联,从而在更微观的部门层面建立流程、职能与指标之间的关联,为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和部门绩效指标建立联系。

表3:确认业务流程与职能部门联系示例

流程:新产品开发 各职能所承担的流程中的角色

市场部 销售部 财务部 研究部 开发部

新产品概念选择 市场论证 销售数据收集 ———— 可行性研究 技术力量评估 ————产品概念测试 ———— 市场测试 ———— 技术测试 ————产品建议开发———— 费用预算 组织预研

(四)部门级KPI指标的提取

在本环节中要将从通过上述环节建立起来的流程重点、部门职责之间的联系中提取部门级的KPI指标。

表4:部门级KPI指标提取示例

关键绩效指标(KPI)维度 指标

测量主体 测量对象 测量结果

绩效变量维度 时间 效率管理部 新产品(开发)上市时间 新产品上市时间

成本 投资部门 生产过程 成本降低 生产成本率

质量 顾客管理部 产品与服务 满足程度 客户满意率

数量 能力管理部 销售过程 收入总额 销售收入

(五)目标、流程、职能、职位目标的统一

根据部门KPI、业务流程以及确定的各职位职责,建立企业目标、流程、职能与职位的统一。

表5:KPI进一步分解到职位示例

流程:新产品开发流程 市场部部门职责 部门内职位职责

职位一 职位二

流程步骤 指标 产出 指标 产出 指标 产出 指标

发现客户问题,确认客户需求 发现商业机会 市场分析与客户调研,制定市场策略 市场占有率 市场与客户研究成果 市场占有率增长率 制定出市场策略,指导市场运作 市场占有率增长率

销售预测准确率 销售预测准确率 销售预测准确率

市场开拓投入率减低率 客户接受成功率提高率 销售毛利率增长率

公司市场领先周期 领先对手提前期 销售收入月度增长幅度

四、在实际工作中KPI的应用

在KPI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尤其是在制定职位的关键业绩指标时,需要明确的是建立起KPI体系并不是我们工作目标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在KPI的建立过程,各部门、各职位对其关键业绩指标通过沟通讨论,达成共识,运用绩效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来明确各部门和各个职位的关键贡献,并据此运用到确定各部门和各个人的工作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围绕KPI开展工作,不断进行阶段性的绩效改进,达到激励、引导目标实现和工作改进的目的,避免无效劳动。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何应用KPI来改进我们的工作,避免产生建立KPI与应用KPI脱节现象?

(一)KPI是关键业绩指标,不是目标,但可以借此确定目标:1.KPI是反映一个部门或员工关键业绩贡献的评价指标,即衡量业绩贡献的多少,从另一个角度看,是衡量目标实现的程度。

2.公司阶段性目标或工作中的重点不同,相应各个部门的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在阶段性业绩的衡量上重点也不同,因此关键业绩指标KPI存在阶段性、可变性或权重的可变性。

3.涉及到职位的员工业绩指标不一定是从部门KPI直接分解得到的,越到基层部门KPI就越难与职位直接相联,但是应对部门关键业绩指标有贡献,不同职位的业绩指标的权重也要根据部门的阶段性目标而变化。

4.一旦各部门或职位的KPI明确后,相应的工作重点即阶段性关键的业绩贡献也就能够明确,结合所在部门的工作目标,每个人的工作重点也就是清楚的,即每个人对所在部门的目标完成所做的关键业绩贡献也就十分清楚了,避免了一些无效的,对目标达成没有意义的工作。

5.部门管理者给下属制定目标的依据来自部门的KPI,部门的KPI来自公司的KPI.这样保证每个职位都朝公司要求的总体目标发展。

(二)绩效考核与绩效改进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循环的一个环节,KPI是基础性依据:

1.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循环中的一个环节,绩效考核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绩效改进,二是价值评价。面向绩效改进的考核重点是问题的解决及方法的改进,从而实现绩效的改进。

2.绩效管理最重要的是让员工明白公司对他的要求是什么,他将如何开展工作和改进工作;主管也要清楚公司对他的要求,对他所在部门的要求,即了解部门的KPI是什么,同时主管要了解员工的素质,以便有针对性的分配工作和制定目标。

(三)通过KPI的讨论,通过沟通,明确部门目标与员工目标的一致性

经理在工作过程中与下属不断沟通、不断辅导与帮助下属,记录员工的工作数据或事实依据,保证目标达成的一致性,这比考核本身更重要。

(四)评价员工的绩效改进情况及绩效结果,KPI是基础性依据,它提供评价的方向、数据及事实依据

(五)定量的KPI可以通过数据来体现,定性的KPI则需通过对事实的描述来体现

阶段性绩效改进考核的过程(以一个季度为例,KPI已经确定):

1.季度初,部门经理根据公司的目标围绕本部门的KPI制定工作目标计划,目标应该是SMART的(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可以实现的、与公司的目标是一致的、阶段性的),并根据目标的侧重点来进行轻重缓急的排序(优先排序),明确相应的权重。

2.根据本部门的目标计划和职位的KPI,将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人,经理与目标执行的责任人进行沟通,在目标上达成共识。

3.目标执行的责任人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部门经理与执行责任人进行沟通、辅导,了解执行人的工作方式、方法,指正执行过程中与目标的偏差,以便朝着正确的目标发展,同时经理也很清楚员工的工作数据或事实依据,便于工作过程的辅导。

4.在季度工作总结时,部门经理及员工就有依据对部门主要业绩贡献及目标达成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部门经理通过上一级主管副总的述职报告中体现的关键业绩的贡献情况,员工就其业绩衡量的指标/要素进行总结。这样部门明确所关注要达成的目标,员工明确了围绕这个目标所做的有效工作。部门工作的焦点也就聚焦起来了。

5.在进行绩效改进考核时,部门经理与每个员工围绕职位的业绩衡量指标/要素以及实际完成的情况进行充分的面对面的沟通。根据过程中经理所掌握的工作数据或事实依据,指出员工在达成目标及工作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同时在沟通中形成员工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这样通过指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和下阶段目标的确定,引导员工朝着部门的目标发展,同时在工作方式、方法、业绩等方面的改进,也有利于员工素质、能力的提高。

6.一般来说,对部门经理的绩效改进考核主要围绕结果,目标是否实现来进行;对于员工的绩效改进考核主要看工作过程。

(六)考核不是目的,是激励的手段,促进绩效改进和提高,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才是考核的真正目的

上一篇:多媒体教学运用过多的弊端下一篇:副站长(行政事业单位)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