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推进会材料

2024-08-15

双语推进会材料(精选8篇)

双语推进会材料 第1篇

“双语”教育教学发言材料

——布依鲁克乡中心小学

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校幼儿园至三年级,已经全面步入了双语教学的阶段,从这两年我校的双语教学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的双语能力不高

我校目前担任双语班教学的教师,基本全是汉族教师,都是从内地和北疆过来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基础上,再加上语言不通,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特别是低年级,纯纯的汉语教学,使很多的学生就像是在看电影,不明白老师讲的是什么,导致教学成绩不理想。语言不通,这成了我校双语教学的第一大门槛。

二、教师责任心不够强

我校教师流动性大,教学任务重,“传帮带”工作无法开展,学生的学习基础差,成绩偏低,教师的努力一时半会难见成效,导致个别教师失去信心,在工作中慢慢就抱有“无所谓”的态度。特别是去年以来,我校双语班开始走模式一和模式二两种模式,模式一的班级里的学生的汉语口语相对来说,比模式二的班级要差。个别老师不是想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以此为借口,来搪塞自己工作上和能力上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和教师个人今后的发展,使学校的教学从一开始就陷于低谷。

三、教师的耐心不够 在双语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老师的耐心,可这一点也正是我校年轻教师所欠缺的。面对语言不通,理解能力还不够强的小学生,很多的年轻教师不是选择循循善诱,而是选择恶言相向,使很多原本热爱学习的学生,也渐渐产生了厌学的心理,不愿意来学校,不愿意写作业。就这样,个别老师还是不知道反省,而只是一味的责怪学生太笨。

四、对双语教学模式还是太陌生

怎样进行有效的双语教学,是困扰我校双语教师的一大难题。目前,有经验的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时,都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方法;没有经验的教师,则是自己的想象,再加上自己上学时老师的教学方法在上课。一堂课下来,老师非常的吃力,学生是什么也没听懂,教学效果非常差。

五、业务学习没有效果

教研组的业务学习大多流于形式,虽然每周都有业务学习,但业务学习的内容没有针对性,未能及时的按照教研组长的教研计划进行学习,而且教研组组长自身也不知道双语业务学习的落脚点是什么,该怎样学习,怎样组织,又是一帮年轻人在一起,很多的时候就是以他们的想法为事,理所当然的就应该这样。导致教师业务学习严重的走过场,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整改措施及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1、领导班子要继续深入一线,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及时研讨解决,切实为教育教学出谋划策。

2、严抓常规教学,开学初,对教学常规检查制度作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使之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3、以校长、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深入细致开展双语教研、教改,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教研主题,深入学习双语教学的《课程标准》,校长、教务副校长要随时跟进业务学习。

4、提高教师的责任心、耐心和参与学校教学工作的兴趣。加大了奖励力度,合理利用绩效工资的发放,来激发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热情。

5、加强教师的双语学习,在学习中采用“结对子”的方式,按照各老师双语水平的差异进行分组,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每月进行测试,使每位教师的双语水平都能逐步提高,以便解决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语言障碍。

双语推进会材料 第2篇

板湖小学推进双语阅读工作汇报材料

缕缕书香,琅琅书声,似一条条悠悠长河,持久、润泽地从我们每个人的心田流过,它势将伴随孩子们的一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近年来,我校在学生双语阅读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并略见成效。如今,师生读书之风已浸润校园,学校的精神文化品位得到明显提高。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营造氛围,重在熏陶

阅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板小人追求一种无处不在的阅读状态,让每一面墙都说话,每一处景都是文化。走进校园,一路上依次是唐诗宋词、成语故事的版面,公示栏内“让书香沁满校园,让书香伴我成长”专题定期更新、运动场边蒙学文化让孩子们如走在中国古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教学楼的墙壁更是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古今名言、历史故事、名校风采、励志短句等,学生是抬头可见,举目皆是,无心漫步也成吟。

二、重金投入,加大储备

为了激发教师的读书积极性,学校每年为每位教师补助100元钱,来订阅购买有关的报刊杂志书籍。学校还根据需要,为图书室添购了《细节决定成败》、《名师策略》系列、《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自2010年起我校联系争取了北京联合大学的季洪益校友,为我校捐资建成“旭日图书馆”,每年投入3万元左右用以添购学生必读书目。每年六月底,我们动员毕业生将他们已读的图书捐赠给学校,用以充实楼梯口的“诚信图书超市”。(这里略作介绍“诚信图书超市”,在教学楼二、三、四楼的楼梯口,我们都摆放着两只书柜,上面摆满各种图书。每到课间,这里便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每可以看到那些或站或坐的孩子手捧图书,津津有味地读着。)春学期我校给新楼的十八个班级都统一安装了的四层书架,现在你可看到书架上摆满各类图书。这些书都是学生自己的藏书,自己看过或新买的都拿来与同学分享,课间这些孩子常常足不出“户”在室内阅读。

三、活动引领,激发兴趣

1、每周两节阅读课由课任老师先指导阅读,然后让学生静静地阅读一段较长的时间,最后再进行欣赏、评析、分享。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要求师生利用晨读时间,每日一成语,每周一首诗,两周一篇美文,充分利用好“板小阅读活动记录本”,记录下每天、每周的收获。同时就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又分段进行双语阅读研讨。低年级的好书推荐课、绘本阅读课;中年级的读书汇报课、阅读交流课;高年级的阅读讨论课、阅读欣赏课异彩纷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挖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眯,以情动人,让母语的魅力扎根在他们心中。

2、为了保证阅读质量,学校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每月进行“阅读之星”评比,定期举办“书香伴我成长”读书心得比赛,每年举办一次读书节。节目形式多样,有古诗新唱,有课本剧,有读书知识竞赛等。定期进行阅读专题的板报评比,鼓励学生积极向《阜宁报》“书香校园”专栏投稿。学生在享受活动趣味的同时,也享受着阅读所带给他们的种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

3、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定期评比书香家庭活动的开展使双语阅读在更大层面上得以保证。我们利用老师和学校来引导家长开展“亲子共读”创建书香家庭活动。我们分年段向家长推荐亲子共读书目,设计亲子共读记录本,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读书,互相交流阅读体会,一同填写亲子共读记录本,起到了身教胜于言传的效果。从而不仅让孩子的小手牵着家长的大手一同幸福在共读时光,同时营造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社会”三位一体的读书氛围。

双语推进会材料 第3篇

1 医学双语教学与医学英语之定位

双语教学通常被定义为“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者外语进行的学科内容教学”[2], 本质上属于专业课教学。在我国, 第二语言或外语主要指英语, 因此双语教学指包含中英两种语言授课甚至全英语授课[3]。医学双语教学即同时以汉语和英语 (或全部以英语) 为工具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在医学双语教学环境中, 英语不仅仅是学习的对象, 更是获取前沿医学知识的工具。医学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双丰收是医学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4]。在学习学科知识和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 双语教学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及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为其今后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5]。因此, 教育部2007年颁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明确提出:“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 ”进一步鼓励高校开展双语教学。

医学英语是医学生的专业英语。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英语教学担负着促使学生完成从基础阶段到应用提高阶段过渡的任务[6]。专业英语教学不是单纯教语言, 不以传授专业知识为目的, 而是以实践训练为主, 让学生习得在专业领域中用英语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交流的能力。从本质上看, 专业英语属于语言课程。从作用上看, 专业英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语言能力上做好准备, 为双语教学做好铺垫。因此, 医学英语是通往医学双语课程的桥梁。要提高医学双语教学质量, 必须先提高医学英语教学质量。

2 医学英语教材建设现状

教材是无言的教师, 在教学诸环节中处于重要地位, 既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 也是实现教学大纲确定的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从一定程度上讲, 教材的设计影响课堂教学模式, 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目前, 我国医学英语教学效果尚不明显, 其中一大瓶颈就是缺乏有针对性和普适性的高质量的医学英语教材, 难以适应医学教育日益国际化的新形势对医学英语教材的要求。现有医学英语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数量庞大, 质量不高。近年来, 随着医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推进, 医学英语教材逐渐从医学院校内部的自编教材发展成已出版的系列教材。然而, 绝大多数教材的出现只是满足了量的需求, 尚未出现质的飞跃。教材内容有的完全选自英文原版文献。有的教材内容由编者选编, 语言虽地道真实, 但课文间缺少内在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许多教材没有设置同课文相关的练习或练习相关性不强。总体上看, 教材缺乏体系, 课文译文和医学术语音标的错误较多。医学英语教材质量偏低的另一个表现是医学与英语两方面内容未做到有机结合[3]。有的教材过于强调语言知识, 而未真正做到将语言当做一个载体, 另一些教材则太过强调学科专业知识, 其语言生涩, 词汇偏难。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编写者或为英语教师, 或为生物医学教师。编写队伍的知识局限性使其难以准确把握“医学英语”这一跨领域学科的全貌, 导致编写的教材难以充分体现医学英语的交叉学科特点。

读者定位不清, 缺乏层次性。大学英语教材提供了分级教学的依据, 而现有医学英语教材将医学专业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的学习内容混合在一起, 读者定位不清。同时, 由于缺乏大纲的规定, 医学英语教材无预备级和应用提高阶段的选修课教材。不同层次的学生英语水平差异显著, 若使用同一本医学英语教材, 则不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形式陈旧, 难以适应新需求。目前许多医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者缺乏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专门用途英语) 相关理论及教材编写的培训, 不以“需求分析”原则为指导, 只注重教学内容, 而忽略教学方法和目标。设计出的教学活动欠科学, 不能满足课堂教学和课后自学的需要。

3 医学英语教材建设的对策

如果将大学英语比作基础, 医学英语比作桥梁, 双语教学比作彼岸, 那么高质量医学英语教材的缺乏则会严重阻碍医学英语这座“桥梁”的建设, 从而阻断了通往双语教学“彼岸”的道路[5]。医学英语教材建设若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 则难以提高医学英语教学质量, 也无法实现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的目标。因此, 第三军医大学医学英语教研室积极组织编写“医学英语基础课程系列教材”。目前已出版此系列教材中针对研究生的《英文SCI生物医学论文写作教程》, 受到普遍好评。针对本科生的《医学英语基础教程》也已付印。在编写教材的同时, 总结了几点经验。

3.1 组建结构合理的编写团队, 保证教材质量

编写者是决定教材质量的关键。如何选择并组织素材而使其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需要编写者具有教材编写的理论知识, 同时要对教材的使用者———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医学英语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 对医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 必须具备深厚的生物医学知识背景, 能够从英文原版语料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语篇作为素材;第二, 必须掌握英语语言学的理论知识, 能够从词法、句法到章法对素材进行正确的剖析。所以, 理想的医学英语教材编写者应该是具有生物医学和英语语言学双重教育背景的复合型专家, 或由此类复合型专家联合两个领域的专家以及医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者 (授课教师) 共同组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对于英语语言特征和生物医学专业知识均有深入研究且具备实践经验的优化的编写团队。还可以根据需要, 在编写工作开始前对编写团队进行语言类教材编写的专门培训。

《医学英语基础教程》的编写主力即为受过生物医学和英语语言学双重教育的医学英语教师, 并由相关生物医学专业教师、英语语言学专家 (包括美国医学写作专家、英语专业教师) 共同参与编写与审校。结构合理的编写团队使欠缺得以相互弥补, 保证了高质量教材的产出。

3.2 开展需求分析, 加强教材的实用性

不言而喻, 教材要实用, 教材的编写就必须始终围绕学习主体来进行。因此, 教材编写前应定位使用对象。医学英语作为ESP的分支, ESP教学的“需求分析”理论 (Needs Analysis) 可以为医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很好的指导。根据“需求分析”理论, 学习者的需求包括“目标需求” (target needs) 和“学习需求” (learning needs) 。前者指学习者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目标, 即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后者指学习者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基于何种学习条件才能完成学习, 达到目标[7]。“需求分析”为教材的编写在内容取舍、组织形式、活动设计等方面提供了依据。

在编写针对医学本科生的《医学英语基础教程》前, 进行较为全面的“需求分析”。通过问卷、访谈等工具, 综合多方 (包括学生、教师、学校管理层、医学从业人员等) 反馈, 确定医学本科生的医学英语“目标需求”为掌握医学基础学科中出现的英文专业词汇, 能听懂正常语速的、用英语讲授的基于已有知识的医学课程或专题讲座, 在阅读英文医学学术文章过程中能把握其主旨和重要细节, 能用正确的英语句子表达已知的医学知识等。而对于“学习需求”, 由于已完成两年的公共英语和基础医学课程,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和基础的生物医学知识, 需要通过大量的运用加强用英语就生物医学内容进行交流的语言能力。因此教学方法应以实践运用为主, 理论讲授为辅。

《医学英语基础教程》为满足学生的“目标需求”, 紧扣医学双语教学内容, 确定各生物医学专业共核的七个基础学科为内容主题, 将选自经典英文原版生物医学教科书的核心阅读材料和收集 (编写) 的视听说、写作、翻译材料组织为七个主题单元, 对学生的医学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进行全方位开发, 以确保双语课上能听懂、看懂, 还能进行问答或讨论。此外, 教材突出了专业词汇的学习, 将构词法知识纳入其中, 尤其强调构成专业词汇的词素的掌握。教材几乎涵盖了构成生物医学词汇的所有常用词根、词缀, 使学生专业交流中的猜词、构词能力极大提升, 为双语课扫清一大障碍。

《医学英语基础教程》力求以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形式吸引学生, 满足其“学习需求”。每单元以体现学科代表性或人物的图片开头, 激发兴趣的同时调动相关知识储备。个别单元还包含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的歌曲或故事。练习以问答、讨论、填空、听写、匹配、选择、复述、口译、笔译等多样化的形式呈现, 以趣味性调动积极性。针对此阶段学生已形成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 为其提供适量的、自我控制的补充学习材料, 以巩固学习效果。

实用的教材是针对学习者“量身定做”的教材。在不同学习阶段, 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不同, 知识储备不同, 既定目标不同。为医学本科生可以编写《医学英语基础教程》, 而针对研究生则需要编写关于英文生物医学文献阅读、英文SCI生物医学论文写作及学术交流医学英语等方面的教材。总之, 医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要定位合理, 可通过“需求分析”, 把握学习者的特点和需要, 符合层次性及针对性的原则, 满足不同级别的需求。

3.3 在试用中修订、完善

一本教材是否合格取决于使用者。因此, 教材编写完成后, 不应仓促付印, 而应首先在实际教学中试用, 经过实践检验后再正式出版。如果教材是由在授课中已使用过的讲义或自编教材整理而成, 则另当别论。

在《医学英语基础教程》编写完成后, 在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0级五年制和2008级八年制医学英语课堂上试用。通过问卷调查请学生 (及教师) 对教材进行全面评价, 并且以小奖品的形式激励学生指出错误或疏漏。学生的角度与编者的角度截然不同, 发现了编者审校多次也难以发现的问题。因此学生的反馈非常宝贵, 应该好好利用。虽然试用可能会延误教材出版时间, 但通过试用, 根据反馈意见对教材再次进行全面修订, 使其不断完善, 才能使更多的使用者受益。

4 结语

医学英语教学能为医学双语教学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勇于参与专业领域国际交流与竞争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作为教学工具的医学英语教材在医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既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又是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以及获得相关语言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主要来源。因此,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质量, 推进医学双语教学, 加强医学英语教材建设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阳雨君.试论医学双语教学[J].高教论坛, 2006 (1) :80-81.

[2]Richards J, Platt J&Weber H.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5.

[3]李颖.高校双语/EMI课堂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 2012 (2) :49-57, 88.

[4]俞理明, 袁笃平.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 2005 (3) :74-78.

[5]康淑敏.从教学语言运用视角构建高校双语教学模式——以地方高校双语教学实践为例[J].外语界, 2008 (6) :64-70.

[6]《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本)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新疆双语教育再推进 第4篇

这是近期新疆加强双语教育的一个缩影。

此前在6月中旬,国家发改委相继下达3笔专项资金,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5.3亿余元,支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双语教育。

关注新疆双语教育背后,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这一问题的关切。

2014年4月28日,十八大后首次到新疆考察的习近平到新疆疏附县一所小学,专门询问了双语教育的情况。

5月28日至29日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再次指出,要积极推进双语教育。

市场经济中的语言挑战

“新疆的大学预科教育从上世纪60年代起步,当时主要是在理工科院校,就读时间两年。”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教授方晓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主要考虑是理工类专业的教育资源都以汉语为主,少数民族语言难以开展教学。80年代前后,医科大学、农业大学也提出要求,学生必须会汉语。

如果把此类预科算作双语教育的一部分的话,新疆的双语教育在各民族地区无疑是先行者。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戴庆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新中国成立之初各民族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很多民族有语言、无文字,因此当时少数民族地区是以主要学习、使用民族语文和部分民族、地区兼学汉语文为特色。

至于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本民族文字历史较长,通行面也较广,且新中国成立前已有双语教育的基础。

据戴庆夏介绍,早在西汉时期,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特别是上层群体就开始学习使用汉文。至唐、北宋时,楼兰和高昌一带流行汉文,传授儒家经典。清乾隆年间,新疆各地设立学塾,招收一部分维吾尔族青少年入学学习汉语文,后来还派汉族教师到各地的学堂、学塾,对维吾尔族青少年施以汉文教育。

1949年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大规模双语教育实验则是在80年代,由此汉语学习开始普遍成为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国社科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主任黄行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上世纪80年代,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逐步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这时,少数民族开始遭遇就业问题,市场经济强调的就是效率,国家通用语言优势就越来越凸显。”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国家不再包分配后,少数民族学生在市场上面临语言障碍,一些学生不好找工作。因此,少数民族地区自己要求学生加强汉语学习。”方晓华说。

198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召开中小学汉语教学座谈会。时任自治区副主席巴岱提出把“民汉兼通”作为汉语教学的方针、争取10年内汉语过关的号召。

1992年,就在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的同一年,新疆地区的民族中学开始进行改革。

“这时的改革是学校自发做的,叫汉语授课实验班,就是用汉语教授一些课程。”方晓华说。

1993年9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开始施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这时距巴岱提出“民汉兼通”已经过去了11年。

这一条例明确规定:“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中、小学校,在加强本民族语言文字基础教育的同时,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汉语课程,有条件的可以提前开设,搞好汉语教学,逐步使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时达到民汉语兼通”、“大中专院校应当加强民汉双语教学,培养双语人才”。

“1992年学校自发的改革后来被官方接过来,大概是在1996年,自治区政府开始推行双语实验班。”方晓华说,“政府推行后,规模逐渐扩大,但仍然相当有限。”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到1997年全疆只有60个双语实验班。

“由于实验班学生的汉语和数理化的水平高,基本全部被内地学校录取,所以双语实验班非常受欢迎,走后门都进不去。后来,自治区政府就开始要求更多学校办班。”方晓华说。

最初设立双语实验班的目的是提高高考成绩,因此实验班是从高中开始办的。此后为了与高中双语实验班对接,双语教学开始在初中、小学展开,并进而推广到学前教育。

“后来,双语实验班的名字也改了,开始作为一种正式教学模式提出来,就叫双语班。”方晓华说。

2004年是个关键年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施行,这一法律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定地位。

第二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通过了《关于修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决定》,对1993年的条例予以修订。

新的条例强化了公共场所的语言规范,例如特别加入了对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等的语言能力要求:以少数民族语言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教师、编译等有关人员应当达到自治区规定的语言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标准的,应当进行培训。

在双语教育方面,条例沿用了1993年的表述。

“我国的五大民族自治区,宁夏的回族讲汉语,广西的壮族人口占大约30%的比例,他们没有标准语,所以西藏和新疆是最早设立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内蒙古直到2005年才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出台后,新疆和西藏都做了修订,加大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力度。”黄行说。西藏自治区于上世纪80年代制订了相关条例。

不过,200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的《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显然作用更大。

当时由自治区党委发号召,要求作为一个重要工作来推进,各级党委也都成立了专门的班子来推进该项工作。

此后,新疆双语教育进入快车道。

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2010至2020年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到2012年,基本普及少数民族学前两年双语教育,接受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占年龄段少数民族幼儿的85%以上;到2015年,少数民族中小学基本普及双语教育,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75%左右;到2020年,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90%以上,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基本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据官方数据,到2012年年底,新疆地区学前教育阶段,接受双语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民考汉”学生,合计超过这一年龄段少数民族学生的92%。中小学阶段双语班学生和“民考汉”是59.33%,到2013年,这一数据增长到65%。

所谓“民考汉”,是指少数民族考生在考试时使用和汉族考生同样的试卷。

师资是个大问题

“目前,北疆的中小学双语教育已基本普及,差距比较大的是南疆,比如喀什和和田只有50%左右。”方晓华说。

他解释说,新疆双语教育地区差异较大,在南疆地区的农村、北疆的牧区,因少数民族占多数,因此使用民语为主、汉语为辅;在乌鲁木齐等中心城市和北疆地州市所在地,则是汉语为主、民语为辅;而在南北疆县城和北疆交通沿线的乡镇,民汉双语大多均衡发展。

尽管不同地区的学校大部分都开设了双语课程,但是具体的授课模式各不相同。

“在一些民族聚居地区和偏远地区,学校里是以少数民族语言教授各门课程,汉语只是作为课程之一。”黄行说,“还有一些学校则相反,用汉语讲授大多数课程。”

“数理化用汉语授课,其他课程用民语教授,南疆地区主要是这种模式。”方晓华说,“双语教育不是语言问题,汉语授课主要是让学生享受丰富的汉语课程资源。转语言只是一个手段,通过语言转换打开老师的视野,由此让师生们接触外面的世界,光是强调语言转换,其他不变也没用。”

“目前,双语师资绝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老师,占到87%,汉族老师只有百分之十几。大多数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以前都从事民语教学,后来经过培训转到双语,一下子转过来有困难。尤其是农村的教师,能力有限,但是没有人接替他们。”

这一情况在南疆地区十分突出。以和田地区为例,据新疆教育学院曾建发表的《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研究》一文,截至2007年5月,和田地区共有19184名专任教师,其中1153名为双语教师,只占全区教师总数的6.01%。

“现在中小学大约还有30%的普通班,这部分要推进双语教育比较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师资跟不上。”方晓华说。

2014年4月28日,习近平来到新疆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

在与孩子交流后,习近平来到汉语教研室,特别问其中一位老师:“会不会维吾尔语?”在得到肯定回答后,他鼓励这位老师把维吾尔语学好,更好地教孩子们学好汉语。

“双语教育要处理好通用语和民族语二者的关系。现在,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人也应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我年轻的时候,很多汉族干部都会说。”戴庆夏说。

“我们做过对比研究,外国少数民族掌握官方语言的能力远远高于我国少数民族,我们的双语教育现状和现代化国家的要求并不相称。在这个意义上,一定要强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黄行说。

“目前双语教育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大力推广普通话,另一方面也要大力保护民族语言。”黄行说。

双语推进会材料 第5篇

工作汇报材料

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办学质量

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小学

2014年12月23日

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办学质量

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小学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观、教学质量逐年提升。下面就我校近年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办法以及落实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简要汇报,并恳请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批评与指导。

一、学校基本情况

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小创办于1957年,各级政府先后为我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2000多万元的资金。学校总占地面积48486平方米,目前拥有400米塑胶运动场及两栋教学楼、两栋宿舍楼、食堂、综合楼,锅炉房等,总建筑面积8606平方米。校园绿草如茵,环境优美。

学校现有教学班14个(其中双语教学班有11个,普通班3个),学生共526名(其中双语班学生有402名,占学生总数的76%:普通班学生124名,占学生总数的24%)。在编教职工有33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30名,汉族教师3名),其中学校行政人员1名,专任教师29名,(其中小学专任教师参加过双语培训的15名;正在参加双语培训的教师有2名,参加培训的双语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目前取得MHK等级的教师有3名。

二、双语教学的组织、实施与推进情况:

(一)成立双语教学领导机构,形成双语教学推进工作体系。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市双语教学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学校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双语”教学领导小组。并配备一名师德良好、业务较强、汉语水平较高的双语工作教研员,协助教务处进行 “双语”教学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分工合理,团结合作,发扬团队精神,保证了双语教学的顺利推进。

(二)出台方案,制定制度,形成双语教学工作的有效机制。

为迅速提升广大教师“双语”教学的教育理念,拓宽视野,提高“双语”教学业务素质,使“双语”教学得以扎实有效的开展,我校制定了《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双语教学工作制度》《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双语教学奖励制度》、《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双语教学具体实施措施》等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保障措施,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还起到了激励引导作用。

(三)严格执行双语教学课程计划,狠抓教学管理。

根据 “双语”教学工作推进进度,2005年9月,我校在小学一年级开设了授汉语语文学科的“双语班”,目前我校小学阶段有11个“双语班”,汉语、数学均用双语授课。这对推动我乡民族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提高民族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师资队伍培训,保证双语教学工作有效推进。

师资队伍是推进双语教学最基本的保障。我校采取外派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教学自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以提高汉语授课能力为重点,对全体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强化培训。

1、做好教师的“双语”培训工作。我校克服专任教师短缺的困难,每一学年均选派不同学科的“双语”专任教师参加市“双语”教师培训,截止目前2名教师已参加完自治区举办的汉语培训,12名教师已参加完喀什市举办的教材教法培训,结业后回校担任“双语”教学工作。现有2人正在参加双语培训。对外派培训教师明确要求培训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培训作息时间,培训期间考勤与本人年终考评挂钩,学校领导还定期到培训学校了解双语培训教师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督促他们迅速提高双语教学业务素质。

2、积极开展“双语”校本培训工作,对45岁以下的教师进行全员汉语培训,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授课时间,由我校汉语教师负责授课,并定期测试。学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动员教师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汉语学习,边工作,边学习,工作学习两不误,时刻不放松汉语学习。同时采取了多种方式为教师创造学习汉语的条件,如给各教研组订阅汉语教学杂志、组织教师个人订阅汉语报刊杂志,通过读报活动,提高教师的汉语水平,开阔教师的视野。

3、在抓好“双语”教学常规的同时,努力抓好“双语”教研工作。主要通过听课、评课、说课、校级公开课、镇级公开课、小课题研究等形式,以课件制作、教案评比、汉语水平比赛为载体逐步推进双语工作,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技能。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每

学期人均听课30节以上。在校级公开课活动中,教师利用班班通熟练授课。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双语远程教育培训。

(五)丰富多彩的“双语”活动促进了广大师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学校德育处、团委、少先大队结合不同的教育主题积极组织双语演讲、汉语黑板报评比、普通话国旗献词、第二课堂活动„„这些活动对于提高师生的“双语”能力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六)努力构建“双语”校园文化,创设“双语”学习情境。在双语教学推进过程中,语言环境非常重要。我校所处夏马勒乡,100%学生家庭都是维吾尔族,与汉族交往的机会很少,许多学生刚入校时一句汉语都不会。这样的语言环境非常不利于双语教学的推进。为了创设良好的双语教学学习情境,我们在校园文化的宣传方面精心构建“双语”氛围:在布置各教室、办公室和室内外墙壁时,全部使用汉语或汉维双语;我们在校园内的文化石上用汉、维两种语言书写并配图形帮助学生学习汉语,教室张贴的《中(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和办公室张贴的各类工作职责或制度也全都是汉维双语,组织学生看有关汉语版的动画片,校园广播站使用汉维两种语言播音,学校网站绝大部分内容使用汉语,在升旗仪式、大型集会、专题宣讲时努力使用普通话等。目的是想创设“双语”教学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目的。

(七)领导重视,为双语教学稳步推进保驾护航。

市乡各级领导非常关注我校“双语”教学工作,多次下校调研,为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明确思路,指明方向。市教育局领导、市教研室教研员经常深入我校课堂第一线听课、评课,指导双语课堂教学,帮助提高双语教学管理水平,仅本学期就集中两次到校听课、检查指导。同时,我校也得到了市教研中心领导和教研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我校双语教学工作给予了精心的指导和帮助,为今后我校双语教学工作的稳步推进打下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学校党政领导对双语教学能齐抓共管,倾听群众意见,制定了双语教学工作评价制度,形成了较为有效的表彰奖励机制,双语教学推进工作体系基本形成。在双语教学经费保障上不遗余力,从教学设备的配备、教学资料的购买、硬件设施的补充更新、双语学习环境的创设、双语教师的外出培训、双语教师的表彰奖励等方面尽学校所能,优先保障。

三、推进“双语”教学以来所取得的成绩

我校自2004年开始推进“双语”教学以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宣传,使广大教职工在推进双语教学的意义和目的上统一了认识,尤其是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使用汉语,在国旗下领导讲话、开学典礼、大型活动、会议发言等各个场合努力使用普通话,从而带动了全体师生努力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近年来,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被授予市级德育工作达标校、市级文明单位、同时学校的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在推进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我校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学校网站,使网站成为学

校师生交流、信息发布、考勤管理、考核公示、对外宣传、校务公开等内容展示的平台,在电脑被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师生汉语水平的提高。

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我校始终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四个认同”等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不断强化民汉师生间的互助交流,始终把握好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开展工作的思路

(一)存在的问题:

1、师资:我校缺少民考汉教师,40岁以下一部分教师虽然分期参加了“双语”教师培训,但是因为培训时间短,且接受培训的教师数量少,满足不了实际教学要求。40岁以上的教师,虽然也接受了校本汉语培训,但是由于年龄大、底子薄、语言环境差等因素,导致汉语接受能力差,培训效果不明显,大多不能胜任“双语”教学任务。更让我们没有办法的是:因双语教师的短缺,导致双语学科教师超工作量问题无法解决。

2、学生:我校地处乡村,大多数学生是农民子女,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没有汉语学习和交流的社会环境,家长也没有能力督促和帮助学生;部分学生没有受过学前汉语教育,汉语基础非常弱;我校100%的学生是哈萨克族,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差。这些因素对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进程影响较大。

(二)今后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抓好双语教学常规管理,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面对双语教学教科研力量较薄弱的现状,今后我们会注重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相互听课、评课、交流,使双语教师在实践中改革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艺术能力,培养一支懂教育,懂教法的新型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3、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家长学校培训家长,提高家长对双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农村学前儿童接受汉语教育的入学率。

4、进一步加强我校师生和外校师生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他们互相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互相学习语言,取长补短,达到各民族师生在和谐环境里共同发展。

5、更加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双语氛围。通过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6、开发富有特色的双语教学校本课程。

夏镇牙力古孜铁热克小学

双语阅读推进工作汇报 第6篇

工 作 汇 报

2010年12月我校按照市区教育局“双语”阅读推进工作会议精神,迅速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布置安排“双语”阅读推进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1、2011年1月教导处制订了详实的“双语”阅读推进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

2、寒假前教导处向学生和家长印发推荐阅读书目,动员学生利用假期多读书,读好书。

3、本学期每天专门安排20分钟语文早读和英语早读,有老师专门指导。

4、学校为学科教师订阅一定数量的专业杂志,要求教师阅读教育专著《爱心与教育》、《教育从尊重开始》、《学科与心理学》,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学素养。

5、学校积极创设“双语”阅读氛围,把学生需要诵读的古诗文装裱上墙,形成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文学素养。

6、为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2011年3月2日学校举行美文诵读比赛,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诵读中陶冶性情。

“双语”阅读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我校中小学合并,校园规划建设没有到位,基础设施水平落后,图书室图室陈旧落后,阅读活动开展显得捉襟见肘。

2、家长知识水平普遍不高,没有意识到读课外书的重要性,家长这种错误认识直接影响到孩子读书的态度,给学校阅读推进工作带来阻力。

3、学校“双语”阅读工作在细节方面没有做实,检查督促不及时,还没有把引项工作作为常态工作去管理,使教师有应付的态度。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作了深刻的反思,迅速召开教干会议,进一步研究安排我校“双语”阅读推进工作,决定采取如下措施:

1、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学校通过召开会议、组织座谈、给家长一封信等形式,转变家长观念,赢得家长支持,使加强“双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双语”水平成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追求,成为学校常态教学的内容。

2.教师阅读,形成示范。建立教师读书制度,每年教师的读书总量不得低于100万字,每天读书不得低于1小时,并形成制度,建立教师读书笔记制度。建立教师阅览室、图书室,定期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读书汇报活动,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把教师读书成果纳入教师考评。

3.广开书源,增加储备。形成定期订书制度,鼓励学生多订书,多看书。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到新华书店看书和买书。与市、区图书馆加强联系,广开书源。鼓励学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以书为媒,广交书友。教干与学生结对赠阅图书,并带动一个班级开展阅读活动。

4.纳入课程,强化指导。积极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教师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如:阅读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中小学生阅读的方法;读物推荐课:主要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阅读欣赏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任务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读书汇报课:这种课型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

5.建立阵地,资源共享。学校加强图书室的建设与管理,科学设置图书,添置推荐书目。有效地建立图书借阅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借阅、阅览等活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学期平均借阅3~5本书。图书管理员定期做好新书推荐工作,及时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方向,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第7篇

——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尔肯江•吐拉洪同志

发布者:刘亚蓓

时间:2013-09-06新疆教育信息网

1.您是自治区党委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也是双语教育事业发展的见证人,您是如何看待双语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的?

答:你好!首先感谢媒体记者对双语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认可。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教育工作与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和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偏低的问题成为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升学、就业、走向全国的重要因素。20世纪九十年代,为了提高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自治区开展了双语教学实验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过,那个时候规模很小,2000年双语班学生人数还只有4000人左右,况且教学模式和制度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2004年自治区党委作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之后,特别是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族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双语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截至2012年9月,双语幼儿园、中小学双语班和民考汉学生已达到167.86万人,占少数民族在校生数的66.61%,比2008年增长了110.40%。其中,中小学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在校学生达到122.36万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59.33%,比2008年增长了213.7%。近几年,我一直关注着双语班的教育质量,特别是在基层学校调研的时候,在同教师和学生交谈中,我感到,较之以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和双语教学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12年全区双语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也表明,监测样本中双语班学生汉语水平得到一定幅度的提高,汉语和数学平均成绩都好于普通班。与此同时,由于重视和加强母语教学,母语文教学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由于工作的关系,每年高考过后我都要向阅卷教师了解母语文水平情况,让人高兴的是,母语与汉语一样,水平逐年提高。

2.您是否可以谈谈,在少数民族教育得到很好发展的大背景下,自治区为什么要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

答: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多数民族在它发展的过程中都创造、丰富、发展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而且每一种语言文字都承载着本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品质,是该民族千百年来丰富的传统文化、传统经验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母语对民族个体和群体的成长、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除了采取积极保护措施之外,还必须通过教育来有效传承和发展。然而,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从来不可能是封闭发展的,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多元文化发展格局下,各个民族要想不断发展进步、更好地融入现代文明社会,每个民族群体就必须在传承本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学习好国家通用语言和主流民族文化,以及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因此,国家积极倡导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我想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学术界对双语教育概念的界定有很多种,每一种界定都有它自身的道理。但综合各种双语教育概念的界定,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通俗的讲,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

那么,紧接着你会问一个问题,自治区为什么要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呢?这是因为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实践证明:一是推进双语教育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学习双语、掌握双语、运用双语,可以使我们扩大族际间交流,优化语言环境,更多更好的学习、借鉴各兄弟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开阔视野、广纳信息、增长知识。二是推进双语教育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成千上万高素质民汉兼通的人才和劳动者。而少数民族要很好地参与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在日益进步的高科技、高智能、自动化、工业化的环境中,前提必须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实施双语教育,培养大批民汉兼通的各民族优秀人才和劳动者,无疑是实现新疆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各民族群众同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的基础条件。三是推进双语教育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基础是民族团结,民族团结的基础是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而相互理解和信任的一个重要桥梁就是族际间的交流和沟通。实施双语教育,使得少数民族青少年从小就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和母语,了解包括本民族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有利于形成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同时,实施双语教育,有利于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增强国家认同感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以,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更有特殊重要的意义。3.您认为在推进双语教育工作中自治区应当坚持什么样的原则?

答:积极、稳妥、有效是双语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所谓积极是要有积极的态度,所谓稳妥是要有正确的方法,所谓有效是要有教学质量的保证。推进双语教育工作,既要积极进取,不等不拖,又要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把握好节奏,安排好衔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指出,“双语教育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意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合实际、循序渐进。”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同志多次强调“推进双语教育要坚持科学的态度,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哄而上’。”我们要按照这个要求,积极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各级政府应当根据自治区的总体规划和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确定双语教育发展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自治区的规划是这样的:到2015年少数民族中小学基本普及双语教育,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75%左右。这是自治区的平均水平,各地可以参照自治区的总体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本地的任务和目标。语言学习条件好的地区可以高于自治区的目标,语言学习条件差的地区要力争达到这个目标。对接受过学前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小学起始年级,城市和县城学校一般采用模式2实施双语教育,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采用模式1实施双语教育;农村学校可根据双语教师及学生的实际,采用模式1或模式2;也可以根据群众的意愿保留一定数量的普通班。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双语教育的模式,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避免一刀切。那什么是普通班、模式1和模式2呢,您能介绍一下么?

我们讲的普通班是指少数民族中小学全部课程使用母语授课,同时加授汉语言课程的教学班级。双语教育模式1是指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初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高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双语教育模式2是指全部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音乐、美术、体育、德育等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我想强调双语教育两种模式与普通班教学模式都是现在学校中常规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求各地从教师、语言环境及家长要求等实际出发,从起始年级实事求是的做好教学安排。我们在积极推进双语教育模式的同时,对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体的普通班模式,也可以根据家长选择保留,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边远地区,双语教师短缺,就要办好普通班。4.国家和自治区在支持双语教育发展方面出台了哪些重大政策? 答:2004年,自治区党委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这个决定成为21世纪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行动纲领。2005年,自治区党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确立了双语教育从幼儿抓起的工作思路,同时,自治区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使新疆学前双语教育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将新疆双语教育提升为国家战略,会后,教育部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保障双语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201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了新时期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双语教育工作开始步入稳步实施、有效推进的轨道。

5.国家和自治区对学前双语教育发展方面给予了哪些支持?

答:2008年到2012年,国家和自治区投入50亿元资金,实施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其中,在七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州、阿克苏地区、伊犁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及其余地州的九个贫困县市投入20.9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双语幼儿园2237所;投入保障资金29亿元,用于农村双语幼儿园幼儿伙食补助、公用经费、免费教材、配套设备。除此之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口支援省市和部分社会团体、企业也积极捐资建设了一批双语幼儿园。这些经费的投入极大改善了我区学前双语幼儿园办学条件。与此同时,自治区制定了农村双语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规定农村双语幼儿园按1园5个班7人配备教师,不仅解决了农村双语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幼儿园教师待遇。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学前双语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普及率大幅提升,免费受教育面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农村最漂亮、最舒适、最安全的建筑是双语幼儿园。各族群众送子女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全区顺利实现了基本普及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目标。2012年9月,学前两年双语班和民考汉幼儿达到42.61万人,占学前两年(5-6岁)少数民族适龄幼儿数的92.03%,比2008年增长了102.81%。6.上双语幼儿园的幼儿都享受那些优惠政策?

答:七地州及九县市5-6岁的农村在园幼儿,享受每生每年1000元伙食补助,每天4.5元,解决了孩子们午餐问题;每生每年90元的幼儿免费读本,使孩子们可以用到免费的幼儿读本;每生每年300元的幼儿园公用经费,可以保障幼儿园的正常运转。此外,从2013年起,中央还将比照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机制,建立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简单讲,在农村双语幼儿园实行的是免费教育,极大减轻了农民负担。

7.国家和自治区对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方面给予了哪些资金投入?

答: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国家和自治区在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善办学条件的工程项目。例如:2009年以来,已争取中央投入2.67亿元,实施了12所民汉合校普通高中建设项目;2008年起率先在全国实施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落实建设资金5.6亿元,改善了农村教师宿舍的条件;落实国家专项资金1.49亿元,建设了新疆幼儿师范学校等6个学前双语教师培训基地;2010-2013年,中央和自治区设立专项资金7.6亿元,实施“中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计划”,支持新疆双语学校建设854个计算机教室,40715个“班班通”教室。此外,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中,重点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双语教育,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实施这些重点工程,使双语教育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8.自治区在提高双语教育质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双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张春贤书记指出:“注意提高各类学校的教学质量,这是家长所关注的,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努尔·白克力主席强调“要对双语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体系、学段衔接、升学政策等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研究,仔细论证,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自治区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双语教学质量建设工作。一是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2009年以来,先后制订了各学段双语教育的指导纲要、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二是加强教学指导,科学引导双语教学。开展双语教学专家赴基层指导教学,定期开展教材教法培训,通过远程同步直播示范课活动培训双语教师。三是建立督导评估制度,促进双语教育工作走上科学发展轨道。调整双语教育招生考试政策,制定双语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实施双语教育质量监测,完善双语实名制系统,督促双语教育质量的提升。四是加强双语教育研究,积极探索有效推进双语教育之路。成立双语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双语教育研究会,启动双语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双语教育研究初见成效,许多科研成果已经成为教育行政决策的依据。

9.教材建设对提高双语教育质量非常重要,请问,自治区在双语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高水平的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材。张春贤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我为主,编写符合新疆双语教育发展实际的各级各类教材。2012年,自治区启动了新一轮教材修编工作。一是成立了自治区双语教育教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撰委员会,加强对教材建设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管理;二是自治区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新疆教育出版社合作编写供模式2双语教育班使用的语文教材;三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旧教材,2013年秋季学期,汉语教材、学前双语读本等起始年级新修编教材将投入使用;

四、为教师统一配发双语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指导用书,做到人手一册。

双语教育资源制作和应用是改进双语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自治区已经把教学资源建设摆在了重要地位,一是投入专项资金4500万元,制作学前双语教育DVD教学光盘以及双语幼儿园教师电子培训资源并免费配发;二是组织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赛。收集了近万个课件资源,丰富了双语教育资源,调动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质量的积极性;三是不断完善新疆远程教育网资源库建设。今后,自治区将进一步加快学前和中小学优质双语教育资源建设工作,采取自主开发、译制、引进以及资源共享等多种途径,建设和整合资源,尽快建立起涵盖学前和九年义务教育各年级课程资源和各类专题资源的双语教育资源库,通过卫星和互联网免费向农村中小学提供,为提高双语教育质量提供条件保障。

10.当前,少数民族同志十分关心本民族语言文字发展问题,请问,在推进双语教育工作中,我们是如何重视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

答:在前面我讲过,双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包含两种语言和文化内涵。在双语教育中,少数民族语言的地位和作用是独特的,一方面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是双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少数民族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既是手段更是目的。我们在积极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一是双语教育两种模式中少数民族语文课程是重要基础课程,是中考、高中学考和高考的必考科目;二是在双语教育两种模式中,除少数民族语文外,还有一些课程,尤其是涉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团结教育等内容,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模式一课程设置中,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课程课时分别达到小学、初中、高中总课时的57%、51%、52%;模式二课程设置中,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课程课时分别达到小学、初中、高中课时总数的35%、28%、22%;三是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按需保留民语授课普通班,供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四是加大民语文教师和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教师的培训,提升民语言教师授课能力;五是积极开发和引进优质民语言教学资源,辅助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在双语教育推进过程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并没有被削弱,而是得到了保护和加强。11.在推进双语教育工作中,我们是如何倡导和鼓励各民族学生互学语言的? 答: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人民在交往过程中互相学习语言,存在着较为广泛的使用双语现象。在南疆喀什、和田等地长大的汉族同志相当一部分都会说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同样,在北疆乌鲁木齐等地长大的少数民族同志也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在阿勒泰、塔城长大的汉族同志能讲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很多蒙古族、锡伯族同胞能使用两三种其它民族的语言沟通交流。实践证明,新疆各民族群众在长期开发建设新疆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两种以上的语言不在少数。

自治区积极倡导各民族互学语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鼓励汉族学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一是积极探索在汉语授课学校开设少数民族语文课程选修试点工作。从2010年起,在部分地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进行开设少数民族语文课程的试点,民考汉学生作为必修课程,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和其他年级民考汉学生自愿选修,每周安排两到三节课,通过增加周总课时数解决课时问题,并组织专家编写了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二是在自治区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中,汉语言班级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课程并作为必修课,以适应基层学校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需要;三是举办民族语言教师培训班,选送在民语言授课学校或民汉合校担任教学工作的母语为汉语的青年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提高沟通能力,提升教学质量。12.我们知道,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关键,那么,自治区在培养、培训和招聘双语教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自治区高度重视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培养方面,2007年率先启动实施双语特培生培养计划,以“免费、特培、定向就业”方式,吸引有志于农村教育事业的优秀学子就读师范,补充农村学校双语教师。到2011年累计招收双语特培生4619人。2012年实施定向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当年招生3155人。师范院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师范生双语教育能力,将少数民族语言基础课程纳入母语为汉语学生教学计划,将少数民族师范生纳入相应级别“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已初步建立起双语教师培养的有效机制,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人才储备。

在教师培训方面,自2003年以来,实施《国家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和《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国家和自治区累计投入双语师资培训资金3.48亿元,安排1.97万名教师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一年或两年制培训,其中1.62万名教师已完成培训任务,绝大多数已成为双语教学的骨干力量。与此同时,加强新聘双语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2006年以来,已对5.05万名新聘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大大增强了双语教师的岗位适应能力。

在教师招聘方面,制定了公办中小学统一招聘和突破编制按需补充双语教师等政策,加大以农村双语教师为主的教师补充力度。2006-2012年实施义务教育和双语教育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共补充中小学双语教师3.7万人。2010-2012年实施双语幼儿园教师招聘计划,补充双语教师1.35万人。同时,2003年以来,通过援疆省市支教、城镇教师支教、大学生实习支教累计派出5万余人次赴农村学校双语教育岗位支教。2012年9月,学前和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双语教育岗位教师7.6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6.66万人,占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数(15.93万人)的41.81%,比2008年(2.483万人)增长了168%。

13.社会上有些人担忧少数民族教师会因无法从事双语教育而失去工作,请问,在推进双语教育工作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吗? 答:肯定不会。

建国以来,少数民族教师肩负历史使命,刻苦学习、积极探索、勇挑重担、无私奉献,为自治区的普九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赞扬。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他们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在新时期民族教育的改革工作当中,许多少数民族教师积极适应双语教育工作的需要,努力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专业基础知识,实现了由“单语型”向“双语型”教师的转变,成为了幼儿园和中小学双语教学的骨干教师和中坚力量。在目前推进的双语教育工作中,少数民族教师仍然发挥着主力军作用。近五年来,自治区把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和招聘工作上。截至2012年9月,幼儿园、中小学双语教育岗位教师达到7.6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6.66万人,占双语教师教师总数的87.29%。

但是,也有一些少数民族教师,由于年龄较大,汉语基础偏低等原因,很难胜任双语教学工作。自治区在对这部分教师过去工作充分肯定的同时,对他们也是非常关心的。张春贤书记多次要求:“注意使用好少数民族教师,使他们工资不减,岗位不退,历史地看待他们的突出贡献,要让他们有事业,有岗位,有课时。”我们按照春贤书记的要求,从维护各少数民族教师的利益,发挥好他们的作用的角度出发,一是要求各地根据群众意愿适当保留以母语授课为主的普通班,让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教师继续任教;二是科学规划双语教育模式1和模式2的发展规模,让汉语难以达标的少数民族教师在双语班母语授课课程中担任教师;三是鼓励汉语难以达标的少数民族教师转型从事德育、思想品德、健康教育等学科教学任务,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四是因年龄和个人原因不能从事教学任务的少数民族教师继续留在学校,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教学及教辅工作,做到岗位不退,身份不变,工资不减,待遇不降。14.如何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答:双语教育是推动现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多种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张春贤书记多次强调,民族众多、文化多元是新疆的区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新疆的优势。他特别强调指出,各民族之间都要互相欣赏,真正地把彼此当作兄弟姐妹。新疆文化多元的特点是值得我们很高兴的事情,也是值得我们很骄傲的事情。我们要深刻领会张春贤书记的讲话精神,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把对新疆精神的追求落实在有效推进双语教育的具体实践上,加强对学生的现代制度、现代知识、现代生活方式、现代理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强化学生的 “四个认同”意识,促进各民族学生树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的现代理念,推动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的形成,建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校园文化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形式。持续不断地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教育,对于培育双语班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历史观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音乐、美术、体育国家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一体多元、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教育。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学校地方课程建设,把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内容融入课程建设之中。要积极创新校园文化,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体操、绘画、书法、文化长廊、体育等形式,努力把各民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5.如何让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到推进双语教育的工作上来?

答: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一是深入开展双语教育政策和十年双语教育规划的宣传, 让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让广大学生家长到校体验、感受双语课堂教学。三是支持广大群众学习双语的创新活动,通过口语大赛、有奖征文、技能评比等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学双语用双语。四是热忱欢迎各族群众、机关干部和专家学者对我们的双语教育工作建言献策,也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以及来信来访、政务微薄等途径,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便于我们改进工作,促进双语教育健康发展。16.当前双语教育工作中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答:就当前来看,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双语教师数量短缺,队伍不够稳定,这是制约双语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二是教学管理不够规范,教学指导不够到位。督导、研究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质量监控和评价的针对性、时效性不强。三是一些地方存在不顾客观条件、急于求成选择教学模式,脱离实际,影响了双语教学质量和平稳发展。双语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场变革,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推进这项创新工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这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必须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通过扎实的工作实践和理论创新来逐步解决问题。

17.今后一个时期双语教育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我们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推进双语教育要坚持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2011年自治区出台的双语教育发展十年规划,明确规定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新疆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战略目标。张春贤书记指示“要加强对规划的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让基层干部人人吃透精神,抓好落实,抓出实效”,努尔·白克力主席强调“规划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的,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要抓好落实。”从规划执行两年的情况来看,规划完全符合双语教育发展实际,完全符合双语教育发展规律,完全符合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推进双语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思想,有力地推动了双语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是继续落实双语教育十年规划。

落实规划,一是要抓好文件精神的学习贯彻。我们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向基层全面解读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措施,解答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双语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还要求,把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学习纳入干部培训和教师培训的内容,单列课时,通过学习宣传工作,让基层干部吃透精神,把握政策。二是各级政府要按照自治区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制定修订当地的双语教育发展规划。三是各个学校要坚持积极、稳妥、有效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双语教育模式,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保证双语教学质量。四是抓好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培训工作,完善招聘补充制度,努力满足双语教育推进工作的需要。五是重视和加强母语文教学工作,确保母语文教学水平稳中有升。

材料物理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第8篇

“材料物理”是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材料物理和材料化学等专业的基础专业课[2]。将其设为双语教学, 有助于学生在掌握该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 拥有国际视野、把握最新国际发展动态, 也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工作、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高等教育中的双语教学已经开展了十多年, 相关教学研究论文也层出不穷, 但是据我所知, 有关《材料物理》双语教学的教学研究论文未见报道。笔者是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物理”双语课程的主讲教师, 经历了课程建设、教材选取、课件制作、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期间, 作为江苏省首批赴美双语教学研修班成员, 经历了3个月的英语教学培训及课堂观摩。本文将根据笔者对“材料物理”的课程调研和教学实践, 结合教学反思和研修经历, 讨论双语教学中必须关注的几个方面, 并探析双语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

一、课程建设的双语化

一门课程的高效、顺利实施, 除了必要的硬件外, 如教室、教师、电脑、黑板、投影仪等, 课程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元素, 其核心部分包括教材和课件。教材是专业知识的载体, 而好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作为双语教学, 英文学习资料是必要的, 但是笔者不建议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原因主要为:虽然原汁原味的原版英文教材有利于学生英语的提升、以及使学生直接领悟英文的神韵;但是, 由于文化差异, 原版教材在内容编排方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不一定符合我国教学要求和实际情况;而且学生有限的英文水平不一定能够充分吸收其中的内容;加之原版教材昂贵, 通常超出大部分学生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 根据笔者调查, 《材料物理》这门课程尚无本土出版、国人编写的双语教材。同时笔者也认为, 中文教材的使用, 更符合语言认识规律, 易于专业知识的消化、理解及巩固。

基于上述背景及现状, 笔者在国内出版的大量《材料物理》中文教材中, 选择了难度中等、出版年份较新的教材 (《材料物理》, 李志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年) , 将其作为学生的第一学习资料。而作为双语教学中的第二语言-英语, 笔者则着重将其体现在课件及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中。这方面, 笔者首先根据所选中文教材, 准备了内容一致、时下美国高校使用教材的相关章节, 作为双语教学的第二学习资料, 包括:1)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Materials》, Six Ed., by D.R.Askeland, P.P.Fulay and W.J.Wright, 2011 (Cengage Learning) ;2) 《Engineering Materials 1:An Introduction to Properties, Applications and Design》, M.F.Ashby, and D.R.H.Jones, 2011 (Elsevier) ;3)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Seventh Ed., by L.Solymar and D.Walsh, 2004 (Oxford University) 。这些英文教材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大学对应的课程分别为:1)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Materials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课程编号MSE 2090) ;2) Structure and Defect of Material (材料的结构与缺陷, 课程编号MSE 3060) ;3) Materials for Electronic, Magnetic and Optical Applications (材料的光电磁性质与应用, 课程编号MSE3670) 。

以中文教材为核心, 以英文教材为参考, 笔者建设了全英文的课件。其特点是既体现了中文教材中的内容, 又是纯正的英文展示。结合中文教材、英文课件及英文学习资料, 学生不但可以通过中文课本扎实地学习专业知识及体会汉语的魅力, 还拓展了专业英语及提升了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达能力, 达到双赢。

除了课件的英语化, 笔者的双语课程的英文训练还体现在:专业词汇的英文列表、平时测验及期末考试的试卷的英语化。这些贯穿双语教学始末的手段, 使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特别是在基于专业知识的书面英文表达方面, 有显著提高。

对于课程建设的双语化, 笔者进一步的设想是:根据双语教学积累, 学生的反馈, 结合国家对该课程的教学要求, 撰写适合本土学生的《材料物理》双语讲义;最终通过几年的实践、及精心的编选及校对, 完成适合我国学生使用的《材料物理》双语教材的撰写, 达到提升双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有别于传统教学, 从语言角度, 国际上常见的双语教学教学模式包括:沉浸型、过渡型及双师型, 分别对应于第二语言教学、母语与第二语言结合教学、及包含母语与第二语言的2位老师的教学[3]。由于第一类型对授课教师及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 而第三类型授课成本较高, 过渡型教学模式在我国现阶段高校的双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满意的双语教学效果, 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为了调动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 达到良好的专业教学效果, 笔者从不同的角度, 在同一堂课上最大限度地实施多元化教学, 得到学生的认可。全局方面, 对全英文的课件, 专业英文词汇列表等内容, 笔者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掌握;平时作业及测验可以自行选择语言答题, 但学期考试则强制使用英文。局部地, 笔者针对具体情况, 主要是在教学语言和师生互动环节, 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模式。1) 针对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 比较容易掌握的, 如材料的光学性质、热学性质等, 采用英文教学, 而比较难于理解的, 如Shrodinger方程、自由电子模型、能带理论等, 以中文讲解;2) 针对授课性质, 在每堂课开始的内容回顾, 使用英文, 而新内容则视情况来定;3) 针对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基础好的, 尽量以英文进行提问, 并鼓励英文回答;基础差的, 则采取中文交流;4) 针对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学习的, 侧重英文交流, 而学习比较被动的, 中文为主。

经过实践, 笔者发现多元化的双语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爱:英文基础好且学习主动的学生, 可以通过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英文基础差、学习又被动的学生, 由于教师没有忽略他们的存在, 消除了他们对双语教学的反感, 同时拉近了这些学生与老师的距离, 学习兴趣也明显增加。因此, 笔者认为在同一课程上, 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值得推广的。

三、其他

双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两个方面获得双丰收, 以便与国际接轨。因此, 传统的母语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双语教学。除此之外, 为了使英语水平与专业知识齐头并进, 在教学方法中必须引入新的元素。根据我们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双语研修的体会, 一些可以发扬或者借鉴的方法包括:1) 帮助学生在教学材料中找到学习的意义;制造积极开放的学习环境;2) 学生的课堂激励:通过专业知识的提问, 引起学生对知识点的注意;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赞赏, 增强学生学好课程的信念;3) 使学生相信自己是学习团体中一个很有价值的成员;4) 避免在学生中制造很强的竞争气氛, 让每个学生相信自己很有能力, 这门课程很值得学习, 同时胜任学习。

特别地, 不同于文科教学, 理工类专业课程内容是针对自然科学的, 趣味性较差, 而复杂性较高, 抽象又枯燥, 因此课堂气氛通常不够活跃。针对这一问题及特点, 授课教师经常性地提出问题, 并向学生询问答案, 以增强互动及提高学生的兴趣。老师还可以利用堂课的5-8分钟, 进行小测验。测验的题目很少, 并且通过小组讨论后提交, 每个小组只交一份答案, 作为全组学生的成绩。这种方法, 既增加了学生讨论的气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使老师及时了解到学生学习的程度。又由于是以小组为单位, 提交答案, 教师的工作量也相应地减少。

四、结语

双语教学, 作为近十几年在我国兴起的高校教学模式, 尚属新生事物, 需要进一步探索及完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将双语教学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元素归纳如下:

笔者认为, 双语教学必须兼顾所开设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英文水平, 综合考虑, 因材施教;双语应该体现在教材、课件、测验及考试中。现阶段、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高教师第二语言 (英语) 水平, 尽可能做到专业术语准确, 语言表达恰当, 发音标准;2) 不断地提高和拓展学科知识, 及时更新可视化教学资料;3) 编写难易适中的精品双语教材;4)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提供多元化授课模式及课程辅导;5) 实施有效的双语教学方法。通过最佳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为科技英文的阅读和学术论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1-9-3.

[2]刘艳改, 黄朝晖, 邓雁希, 房明浩.“材料物理”课程建设与改革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 2006, 57 (1) :92-94.

上一篇:三八妇女节布置下一篇:幼儿园教案手印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