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故事读后感作文

2024-07-25

生命的故事读后感作文(精选11篇)

生命的故事读后感作文 第1篇

生命的故事读后感作文

这本书是维吉尼亚·李·伯顿创作的,她是美国作家、儿童书籍绘图画家,她在这本书上花费了八年心血。这本书的出版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被人们称为“华彩丽章的生命诗篇”。

“生命的故事像一出永不谢幕的戏剧,常变,常新,永远令人欣悦和惊奇。”我想,我们应该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注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让我们人类扮演主角,在常变中能够常新,永不谢幕!

暑假里,我读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是《生命的故事》。

这使我联想到我们人类。我们人类在现在看来好像是无比的强势,对动物能大开杀戒,对植被能滥采滥伐,而这不就是在破坏生物链吗?这不就是在蔑视生命吗?这样下去,到头来也将毁灭我们人类自己!

一路走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生命不管是坚强,还是脆弱,世界万物的生命都有存在的理由。只要是生命,都应该视为可贵,得到尊重!同时,我也理解了什么叫“适者生存”的道理。三叶虫、恐龙等物种的灭绝,虽然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应该是环境的改变、生物链的断绝。

这本书以五幕剧的形式,讲述了地球上生命进化发展的故事。打开书页,一幅幅生动画面的呈现,一段段优美文字的解说,帮我们穿越时空,走过了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全新世,走进了延续到今天的全新世,帮我们去感知在那些时代里的各种鲜活的生命。从一个个大时代的演变,到人类出现的几代人的经历,再到人们经历的季节的转换、月日的更替、时日的.变化,使我们有一种身在其中的感觉,感受到“我”、“我们”的存在。“春天的……草在变绿,温柔的小雨催开早春的花朵。……羊儿们欢快地啃着新鲜的嫩草。……小溪边,青蛙们在唱歌,唱着春天的歌。”生命的鲜活,美好的生命舞台,无处不在、无时不存。

生命的故事读后感作文 第2篇

作者以五个部分分别叙述了从古到今地球上的变化。

第一幕主要讲述了古生代时期海洋、陆地上各种地区生长着的生命。三叶虫是那个时代最早的生物,它们统治海洋长达1亿年。同时海洋里生长着珊瑚虫和海百合等一些无脊椎动物。陆地上逐渐出现了一些植物,比如荷达树和卢木。

第二幕主要讲述的是在中生代时期地球逐渐变暖,这时陆地上出现了恐龙。它们有的用两条腿和四条腿站立行走,有的在水里生活。这些恐龙有霸王龙、三角龙、冠龙等等。

第三幕新生代时期逐渐出现了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哺乳类不生蛋直接产下幼崽,它们不断寻找自己生存的方式,甚至外形也有了一些变化。就像现在的猪的样子就不是它们先祖的模样了。在这一时期人们怀疑也会出现人类,但是没有任何的凭证。

第四幕新生代时期就很接近现在的时代了,这时候已经出现了人类。人类有了自己的生存方式,用石块或者骨头制造武器,捉捕野生动物当他们的食物和衣服。渐渐地,人类又学会了建造房屋、造船出海,还学会了种地,依靠土地生活。

第五幕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时代了,因为它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所有的植物、动物都快乐的生长着,农民们努力的种地,城市里的人努力的工作,都在为这个世界带来美好的生活。现在的世界就是一个美丽和谐的世界,湛蓝的天空中鸟儿自由的飞翔,森林里的植物茁壮的成长,地里的各种马牛羊自由的奔跑,农作物硕果累累挂满枝头,川流不息的车流在宽阔的马路上行驶,漂亮的房屋一座座拨地而起……只有我们辛勤的劳动,才会让这个世界更加美丽富绕。

读着这本书,我突然感觉到了时代的久远,我们的地球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从起源到眼前的一刻,在长时间历的史变迁下发展的竟是如此美丽,这真让人意想不到!正在流逝的每一秒都像新的一环,连接在无穷无尽的时间链条上,而我出生在这个地球上是那么神奇和幸运。

气候故事生命的美丽与忧伤 第3篇

气候在人类生活中就像影子一样,伴随其左右,气候的故事时时刻刻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雾、雷电、海市蜃楼、彩虹、极光……千变万化的气象犹如一位魔法师,绘制出自然万物独特的美丽。

然而,有些气候故事在述说生命的忧伤。北极冰盖正在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猛烈的速度消融,北极熊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饮食状况产生了变化,不容乐观,究其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极端的气候给生命带来的危害每天都在上演,同样给人类带来更多严峻的考验。

重述生命的故事 第4篇

本书的基本格调在科学共同体中是另类的。作者宣称要以一种宗教的态度来从事科学研究,但这里所说的宗教不是已经成为俗世活动的宗教,而是指本原意义上的宗教即追问人类面临的那些最根本最本源的问题:世界是什么?我们是谁?生和死的意义何在?他们愿意从科学的角度回答这些通常科学家不太关心的问题。“科学家们习惯于把大的、无法证实的问题留给哲学家和神学家,职业科学家把自己孤立在细小的学科内,必须特别注意细节问题,这样一种立场不仅使科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莫名其妙的,而且几乎排除了对大问题的关注。”这是他们挑战科学对待现实世界的基本态度。

开篇第一章讲的既不是共生也不是进化,而是马古利斯少女时代对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一次简短的私人拜访以及由此引申的一些想法。这不是莫名其妙的花边新闻。二战之后,奥本海默受到美国右翼势力的审查,但马古利斯关心的却是奥本海默在听证会上的一段证词:“我在这些事情中的判断就是:当你发现某件事情在技术上可行的时候,你必须继续前进并且付诸实践。只有在你已经获得了技术上的成功之后,你再来讨论它是什么。”这段陈述可以说是技术时代的宣言书:“凡是技术上可行,就一定要把它实现出来。”以这段故事做为全书的开头,衬托了作者对技术时代之科学精神的一种深深地怀疑。

接下来的第二章讲的是马古利斯的另一件私人故事,带有强烈的女权主义色彩。她的私人生活和她所倡导的科学理论一样多遭人误解。人们说她是一个女强人,她驳斥说,她并不是一个女强人,她只是为了探索科学而放弃了许多通常的生活,从不看电视,两次放弃了婚姻。同样,人们指责她所倡导的盖娅假说是复活神秘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她辩解说,她是一个纯粹的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学家。她的理论更具生物学意义而不是本体论意义,不必过多的从哲学上去指责。

由生物化学家拉夫洛克于六十年代首创,后又被微生物学家马古利斯进一步丰富的地球盖娅假说,对地球上的生命及其进化提出了与达尔文主义完全不同的看法。达尔文主义关于生存竞争的进化机制被代之以适应和协作的共生机制;达尔文主义关于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在于个体或者基因的思想,被代之以生物界的整体进化观念。

与达尔文生存竞争进化论不同的共生进化论,强调协作和适应机制。生物不是通过竞争,而是通过网络协作占领地球的。生命类型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并不只是通过杀死其他生命而是要通过适应对方来实现的。在进化的过程中,环境不只是指物理化学环境,所有的物种都是其他物种的环境,因此,适应就不是一个被动的适应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适应过程。生命并不像新达尔文主义者所说的那样消极被动的去适应外部的物理化学环境,相反,生命主动的形成和改造它们的环境。湿润的空气、温和碱性的海水,决不是机械的物理宇宙所决定的,而是代谢的生物圈生理自控的。生命创造了自己的环境。

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太阳的总发光量一直在增加,但地表的平均温度并没有跟着增加,而是保持相对的稳定。按照盖娅假说,这种稳定性正是地表存在生命的一个标志。因为地球生命系统控制着自己的温度。能不能稳定地控制自己的温度是行星有没有生命的一个关键标志。因此,拉夫洛克确信,没有必要让海盗号宇宙飞船去火星上探测那儿究竟有没有生命。仅从火星上的大气完全符合化学平衡原则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那里根本没有生命。

盖娅假说认为,整个地球至少地表系统是一个有生命的、能够自我调节的活的系统。包括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在内,盖娅系统整体地发挥着作用。生命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地质力量,它悄悄地改变着地表的地质结构,特别是,改变了地球大气的成分和结构。生命的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固态的碳,把一个充满了二氧化碳的大气变成一个只含有很少二氧化碳的大气。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个体,新达尔文主义有过这样那样的修正,比如物种,比如甚至基因。盖娅假说认为,这种进化论把注意力过分放在了动植物身上,而忽视了占据了进化史的绝大部分时间的微生物的进化问题。他们强调,动物和植物只是微生物的工具,帮助微生物得以大规模的布满全球。如果我们仅仅把40亿年的进化史看成是为了高等生物,如人的出现做准备的,那么我们就不能以一种公平的方式来看待这一历史。事实上,生命历史的绝大多数部分是由微生物书写的。

一当我们研究微生物的进化过程,严格的物种概念和个体概念就开始变得模糊,达尔文的机制不管用了。马古利斯的研究发现,细菌能够将自己的基因转到另一种细菌体内。细菌的基因交换是迅速而且可逆的。全世界的细菌有接近单一的基因库,整个细菌王国有接近的适应机制。极端的基因流动使细菌的种属概念变得毫无意义。这一发现奠定了整个共生进化理论的基础。

地球上的生命的主体既不是人类,也不是动物界或植物界,而是微生物界。无论是物种的数量,生存年代的久远,还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细菌都当之无愧的占据着主体的地位。动物不可能没有植物和微生物而活着,反之却不然。如果我们的生态系统被人为地破坏,顶多动物界被毁灭,而植物和微生物却不会消失。特别是微生物,它根本感觉不到生存危机。就是发生了一场毁灭全球的核大战,细菌们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人类借助技术的力量毁灭的只是自身,却为微生物界的进化开辟了另外的道路。

所以,托马斯·刘易斯说,地球是一个坚韧的膜,是宇宙中迄今为止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坚韧的膜。这与盖娅假说不谋而合。几个世纪来,人类的傲慢妨碍了它正视地球上的生命,妨碍了它正确理解它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就在绿色运动中,许多人还是要诉诸人在道德上的高贵性,说什么人作为整个物种进化史上的最高级的产物,应该对整个生命系统负责。盖娅假说似乎宣布了这种高傲是自欺欺人的。

地球是一个坚韧的膜,人类倒是这个坚韧的膜中最柔软的部分。尼采说:“地球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在它上面有一种叫做人的脓疮。”多少年来,我们拒绝生命的教诲,我们还有救吗,盖娅假说是一种新的觉悟,它所重新述说的生命故事为我们重新理解生命提供了可能。

《生命的故事》读后感 第5篇

从《生命的故事》里知道了地球以前是一团炽热燃烧的物质,我还知道了地球的运转速度。它的速度是一千七百七十公里,也就是每小时106200公里,哦,对了,我忘了说月亮的速度,月亮的速度是二十九天半(一圈)。

还有呢,(我讲的是前寒武纪时代)大大小小的陨石从太空中落下来。

前寒武纪(太古代)地球像一个干巴巴的大苹果,云层打开了,雨滂沱而下,注入海盆,冲刷山峰。

《生命的故事》读后感 第6篇

《生命的故事》是以文字和剧幕的形式表现的,翻开书,映入眼帘的是像一个舞台布置的画面,把植物和动物从古生代早期一直到新生代的演变都细致入微的画里出来。那些活灵活现的生物们各种各样,同时也把银河系夫人神奇奥秘都告诉了我们。

地球的古生代是我喜欢的时代,那是一个由森林全覆盖的陆地,小河在森林里盘旋着,像一条千古巨龙。如果能生活在这种原始森林,闻着新鲜的空气,喝着甘甜的泉水,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生活啊!寂静无声,清闲自在。在森林之中穿行,玩耍是多么令人向往啊!

《生命的故事》读后感 第7篇

它让我知道了银河系、九大行星、地球月亮的情况,让我了解了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形成,还有人类大约是在100万年前诞生的。

书中详细记载了:海洋里的生命和陆地上的生命,描述了沙漠里的生命和森林的生命等等,之后描述了史前人类、历史上的人类,再到现在人类延续到现代的全新世界。

我们要爱护地球,爱护动物和小植物,更要爱护人类的生命,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很重要,所以,我们更要注意安全,例如:交通安全、家电安全等,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一代传一代,让生命生生不息。

《生命之花》的创作:把故事讲好 第8篇

《生命之花》讲述了一位14岁的少女———商丘市一中九年级五班的学生马玥突患骨癌, 在生命只有8个月预期的情况下, 依然勇敢坚强、面带微笑, 从容坦然地面对病魔的故事。这种在困难面前、灾难面前、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从容坚强、乐观向上的精神, 这种百折不挠的生命意志力, 这种在死神面前还为他人着想为长辈着想的善良, 在作为独生子女的80后、90后一代中显得多么耀眼、多么难能可贵呀!这正是我们电视人所要关注的好故事。那么, 怎样讲好《生命之花》的故事?

强调真实, 将故事的信息还原。其实, “讲故事”就是一个将事情还原的过程, 是有选择的还原, 对叙述内容、角度和重点进行选择, 在信息的深度上进行挖掘, 而不是将故事重新复述一遍。

在《生命之花》一片创作的过程中, 首先我们基本保持事物原来的面貌, 严格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叙事, 时间呈自然线性状态发展。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来组织片子的整体结构, 按照故事的发展来处理悬念与冲突、叙事的结构和画面的节奏, 节目自然地完成了自身的起承转合, 这样还原的信息就显得自然真实, 而且自然而然地造成了故事的一种流动性。

其次是同期声的大量运用, 同期声是还原故事信息、让片子产生真实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生命之花》中, 我们大量使用了事件亲历人的同期声, 有马玥的、马玥老师的、马玥母亲的等。这些事件亲历者的同期声的运用使片子显得真实可信, 使观众如身临其境, 很好地还原了人物的真实形象。而且同期声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重要手法, 人物的喜怒哀乐、性格、喜好等就在他们的话语中, 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如在《生命之花》一片中, 我们为了表现一个真实的马玥, 在马玥的诊断结果出来之后, 用了马玥的妈妈和她外公的两段同期声:“一家人都哭得就跟天塌了一样, 不可思议, 从俺家的情况也能看出来, 这个孩子基本上就是我的生命了, 我跟她爸爸熬的就是这个孩子。”“当时天跟塌了一样, 我们老两口都泣不成声, 她舅也哭了, 全家都哭了。”而马玥经历了简短的痛苦之后, 微笑着面对大家, 还劝家人别哭, 我们用了马玥这样的一段同期声:“因为我知道, 我身上不只是承担来的一种希望, 同时我也是我父母未来的延续。……所以我一定要坚强, 让他们也能稳定住, 让他们能和我一起坚强地、勇敢地面对。”这时的马玥在其他人面前总是一张笑脸, 但通过这一段同期声, 我们看到了一个14岁女孩的内心世界和她的痛苦, 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马玥, 同时也表现了她心里为父母着想, 从容坚强、乐观向上的精神。

再次, 专题片中镜头的应用应该服从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应该和片子的整体基调保持一致。《生命之花》对真实性的要求就限定了其叙事风格的朴素, 而叙事风格的朴素就限定了镜头也必须朴实无华, 整个片子的镜头很好地服务了主题, 还原了故事的信息、还原了故事的真实性。但是, 再回过头来看, 整个片子中富有冲击力的镜头还是少了一些, 这也成了作品永久的遗憾。

对比手法的运用, 凸显了人物形象。对比手法是新闻报道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将不同的事物或形象, 用鲜明的对比性的方式放在一起进行描述与表现, 以显示各自的明显特征与价值含义, 揭示其中蕴涵的不同思想内容、形式意味与任务形象。如电视作品中常运用的对比叙述手法有人物性格对比、人物形象对比、古今对比、新旧对比等。若使用得当, 可以突出主题, 鲜明人物形象。在《生命之花》一片中我们就大量运用了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的对比, 如在了解马玥的病情后, 其家人的泣不成声、以泪洗面与马玥微笑面对大家的对比;在治疗、化疗期间, 马玥积极乐观地对待病情与其他癌症患者消极悲观地对待病情的对比, 马玥与同龄人在面对困难的态度的对比等, 凸显了马玥乐观、坚强的人物形象, 使这个90后小女孩的形象更加鲜明。

点睛画面的运用是片中的亮点。除了报道视角和报道方式上的突破外, 突出细节, 点睛画面的运用可以实现更好的收视效果。

在马玥发现身患骨癌, 生命的自然存活期只有8个月的预期, 且这种癌症的治愈率仅有5%的时候;在为了防止癌细胞扩散, 将其左腿膝盖以上15厘米处进行高位截肢时;在进行极其痛苦的化疗的时候, 14岁的马玥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坚强和乐观, 她忍受了成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表现出了成人极其少有的乐观, 在面对她的家人、医生、护士等人时, 始终展现的是阳光的开朗的笑容。我们紧紧抓住这一细节, 一次又一次地在片中展现了马玥阳光般的微笑, 为了强调效果, 我们在有的地方进行了慢放处理, 配上了烘托气氛的背景音乐,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看过片子的人, 无不为马玥的精神所感动, 无不为这个14岁小女孩在残酷命运面前的灿烂笑容所感染, 大家众口一词的评价就是:感人至深!

远古生命的故事 第9篇

在一块金黄色的多米尼加琥珀里,藏着一只小小的无螫蜂,在阳光下观察这只被永远“定格”在飞翔之中的小蜜蜂,真可谓纤毫毕现:它完美地伸展着翅膀,用惊恐的眼光看着今天的观赏者。这只被困在透明“小室”中的栩栩如生的小生物。在它的一生中有着什么样的生命轨迹?宁人们通过它可以了解千百万年前的奥秘吗?在它生命的最后一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幸的故事?这块琥珀在被人发现之前又经历了什么?

下面是科学家通过研究这块琥珀讲述的一个“远古生命的故事”。

远古的一天,晨曦微明,一只无螫蜂和它的姐妹们聚集在一起,准备开始它们在一天中的分工不同的工作。年轻的工蜂到“育儿所”去照管幼虫,年长有经验的工蜂外出到树林里去采集花粉和花蜜,其他的杂事则留给年老者去做,比如从亦雨树上收集黏稠的树脂来修建蜂巢。这只无螫蜂就在外出采集树脂的队伍中,然而,一到外面它就离开了同伴,独自穿行在林木高耸树影幢幢的树林中。它小心翼翼地避开藤曼植物,避开可能潜伏着蜥蜴的树干,最终在一株亦雨树的树皮上停了下来,靠近一团黄色黏稠的树脂。

它警惕地四处张望,看有没有饥肠辘辘的敌人潜伏在丛林中,特别是一种善于伪装成树脂的虫子,它们巨大的喙会很容易地伸进毫无防备的蜜蜂的身体里吸取体液。这种被叫做“树脂虫”的虫子常将它们的腿和身体前部涂上树脂,这很专人讨厌,但却是捕获猎物的有效策略,因为它们只要用前腿一扫,就能将不幸的猎物“钉住”。

这只小蜜蜂的复眼里映现出从树上流下的树脂流,在这一道道黄色的液体流中,黏着其他一些小节肢动物、植物残片、碎石等。没有发现什么可怕的敌人,于是这只蜜蜂开始了辛勤的工作,它用嘴取下一小点树脂,涂上自己的唾液,然后揉成小团放在后腿上。这项工作需要细心和耐心,以防掉进黏稠的树脂中。最后,它终于完成了任务,可以回家了。

但是,就在这时,灾难以闪电般的速度降临。这只小蜜蜂看到一团模糊的褐色影子,这是一只树脂虫正用前腿向它伸来。出于一种本能反应,小蜜蜂向后急退,但不幸的是,慌乱之中它一头栽进了树脂“陷阱”中,立即被黏糊糊的液体包裹了起来。可怜的小蜜蜂无力地挣扎了几下,几秒钟后死亡到来。

阳光照耀在亦雨树树干上的这块金黄色的透明“坟莹”上,小昆虫无声无息地待在里面,在它向外伸展的腿上还黏着准备搬回蜂房的一小团一小团的树脂。

几乎在同一日寸刻,化学变化开始了。在阳光照射和氧化作用下,树脂分子间的结合变得越来越紧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块树脂虽然已经变得很硬,但仍然还附着在树皮上。后来,也许是经过了一场暴风雨,变硬了的树脂从树皮上脱落下来,掉到了地上,暂时寄居在树下的一条小裂缝里。在以后千百万年的漫长岁月里,它继续着分子间的聚合变化,直到变硬,或者说变成柯巴脂。植物的枯枝败叶掉落在逐渐硬化的柯巴脂上面并将它覆盖。在一场风暴中,这棵巨大的亦雨树倒下了。

此后几千年中,这块变成了柯巴脂的树脂和它上面的覆盖物就这样静静地待着,直到一场飓风带来的暴雨扫过它并冲走上面的覆盖物。它和其他化石以及植物残片一起被洪流冲到了低洼的三角洲地带,被裹在了淤泥里。在那里,它最终变成了琥珀。

海水渐渐侵入,淹没了这一地区,这块琥珀也被浸在了海水里。海浪冲刷掉琥珀外面的淤泥,使它重又露出头来。现在,生活在这块琥珀周围的是一大批海洋生物。风浪骤起时,这块琥珀在海浪里翻着筋斗,和它一起随波逐流的还有无数的微生物、有壳类、有孔类等动物。当这些动物死去后,它们的身体沉到水底,和其他的沉积物一起渐渐地填满海床的空隙处。于是,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将不再有一丝阳光照着这只小蜜蜂。

无数的年代过去了,含有这块琥珀的大片冲积层从原先的北美地区渐渐漂移到了加勒比海中,而覆盖着琥珀的冲积层已经硬化成了岩石,含有这只小蜜蜂的琥珀遭受到了又一种自然力的影响,即造山运动。岩石从海水中逐渐升高,在有的地区岩层发生了移动或者断裂,而这只小蜜蜂和它的“坟莹”很幸运,正好在完整升起的那部分岩石中。岩层越升越高,最后变成了山脉。

有一天,这座被嵌在一块山脉岩石中的小蜜蜂的“坟墓”受到了轻微的震动,震动持续了好几天,最后岩石被人用力搬开。经过一阵敲打挖凿后,埋藏小蜜蜂的琥珀从岩石中被分离出来。在昏暗的烛光下,有人将这块琥珀挑选出来放入袋中,后来几经辗转,这块琥珀化石终于成为科学家手中的一件珍品。

《生命的故事》读后感 第10篇

读完《生命的故事》这本书,我心中有许多感想,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生命的故事》主要讲了:很多很多亿年以前,我们的太阳诞生了,它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上亿颗恒星组成我们的银河系。在整个宇宙太空中,旋转着亿万个星系,银河系是其中的一个。我们的太阳不是最大的一颗恒星,也不是最小的一颗,但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太阳的光和热,地球上就没有生命。我们的地球诞生在很多亿年前,它是太阳系家族中的一颗行星。最初,地球只是一团炽热燃烧的物质――被滚滚的尘埃和旋转的气流包裹着。几亿年过去了,地球表面的温度逐渐下降。温度下降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岩石。故事的舞台转到海底。5亿年前的“沉积石”中所包含的化石,将生命走过的历程在我们面前一幕一幕还原。那时,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有海洋植物和“无脊柱动物”。一个个小生命就这样在海里诞生了。陆地慢慢上升,场景随着切换。另一种“脊柱动物”出现了。陆地上,蕨类植物出现了。慢慢的,很多很多生命出现了。人也随之出现了。

读的过程中,每读完一页,我就很好奇下一页是什么。我们应该要好好地保护它――不随便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因为每一个人只有一个什么?每一个人只有一个地球。没有地球,就没有生命。虽然有扫地阿姨来打扫,但是如果每个人都那样,阿姨也打扫不完的。说到扫地阿姨,人人都应该尊重。我们不能瞧不起他们,也不能认为他们只是一个普通的人。

每一个人只有一个什么?每一个人只有一个地球。没有地球,就没有生命。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生命故事读后感 第11篇

生命故事读后感1

暑假 里,我读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是《生命 的故事》。

这本书是维吉尼亚·李·伯顿创作的,她是美国作家、儿童书籍绘图画家,她在这本书上花费了八年心血。这本书的出版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被人们称为“华彩丽章的生命诗篇”。

这本书以五幕剧的形式,讲述了地球上生命进化发展的故事。打开书页,一幅幅生动画面的呈现,一段段优美文字的解说,帮我们穿越时空,走过了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全新世,走进了延续到今天的全新世,帮我们去感知在那些时代里的各种鲜活的生命。从一个个大时代的演变,到人类出现的几代人的经历,再到人们经历的季节的转换、月日的更替、时日的变化,使我们有一种身在其中的感觉,感受到“我”、“我们”的存在。“春天的……草在变绿,温柔的小雨催开早春的花朵。……羊儿们欢快地啃着新鲜的嫩草。……小溪边,青蛙们在唱歌,唱着春天的歌。”生命的鲜活,美好的生命舞台,无处不在、无时不存。

一路走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生命不管是坚强 ,还是脆弱,世界万物的生命都有存在的理由。只要是生命,都应该视为可贵,得到尊重!同时,我也理解了什么叫“适者生存”的道理。三叶虫、恐龙等物种的灭绝,虽然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应该是环境的改变 、生物链的断绝。

这使我联想到我们人类。我们人类在现在看来好像是无比的强势,对动物能大开杀戒,对植被能滥采滥伐,而这不就是在破坏生物链吗?这不就是在蔑视生命吗?这样下去,到头来也将毁灭我们人类自己!

“生命的故事像一出永不谢幕的戏剧,常变,常新,永远令人欣悦和惊奇。”我想,我们应该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 环境,注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让我们人类扮演主角,在常变中能够常新,永不谢幕!

生命故事读后感2

我听过很多故事,可最让我感动的是一篇关于生命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孩子,他妈妈为了把他带到人世间,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每当看不到别人妈妈给自己孩子送礼物时,眼泪就情不自禁地流出来,心想:唉!我的妈妈也没来得及给我送礼物就走了!

有一天,他又看见一个小朋友的妈妈给自己孩子送礼物了,泪水又夺眶而出,他一边走,一边哭,走着走着,一不小心撞了一位老爷爷,他连忙把那位老爷爷扶起来,并说:“对不起,对不起,老爷爷有没有伤到您吧!”老爷爷站起来,看见了这个孩子在流泪,就问“小伙子,你哭什么啊”?他不说话。老爷爷见他不说话,又说:“你说说你为什么哭,说不定我能帮你解开这个心扣!”过了一会儿,他才慢吞吞地说:“因为我的妈妈还没来得及送我一件礼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老爷爷想了想说:“你妈妈从自从把你带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天,就送你 了一件最好的礼物。”男孩用不解的眼光看着那位老爷爷,心中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老爷爷又接着说:“你妈妈给你了一双手,让你用双手感受生命,给了你双腿,让你在生命中走动,还给了你双眼,让你去观察世界,最后,她还给了你一颗心,让你去体会生命的意义。”

小男孩听了老爷爷的话,擦不擦眼泪,不哭了,在心中想着:我一定要珍惜生命。我是妈妈生命的延续,是妈妈的希望,她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我决不能辜负妈妈对我的希望,要用自己的生命来创造奇迹,让自己变成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让在天堂生活的妈妈好她地看着自己,让我变得更加幸福快乐。

生命故事读后感3

下雪了,一片洁白在这雪野中,当乐音响起时,你会感到雪野更加的纯洁,这不仅仅是雪花,这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这是清晨,当我看到满天的雪花,回味着近段时间一直读的《热爱生命》里的场景时内心的交流。

《热爱生命》这本书的后面写着杰克?伦敦的一首诗歌我宁愿做烈火余灰也不愿做飞扬粉尘,我宁可让生命的火花在壮丽的火焰中燃烧,也不愿意让他在腐朽中窒息。

我宁愿做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夜空,每一个碎片都散发光芒,也不愿做一颗沉睡不灭的恒星。人的价值在于生活,而不是在于活着。

我绝不会仅为了延续生命而浪费时间,我要充分利用我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当我回想着“叛逆”中的主人公约翰尼离家出走时的场景,却也让我感受到机械生活的无意义,正如那句话“生命的密度比生命的长度更值得追求”。杰克?伦敦的这本书的背景大多在极寒的雪野中,人们经受着各种磨难和难以忍受的饥饿,其中可以看到人类顽强的意志,不论多么严寒、多么饥饿,人们的爱却充满了温暖,心灵充满了宁静。

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游历,你感受到纯洁、你感受到年轻真好、你感受到优美的自然带给人的惊奇、你感受到爱的伟大。人类总是热爱美好的东西,美丽的风景、美丽的心灵和美丽的人,当你用你的大脑去组织书中的画面和场景,当你用心去体会这其间的感受,我感觉这本身就是极好的。

这本书有其理性所在,但我更喜欢将其情感部分注射到自己的血液里,让其流淌在我生命的河中,或许读完后我并没有什么感想,但我有感触,我不希望写出《热爱生命》的主题内容、那只是一种概况,早晚我会遗忘,我只希望我的文字就包含着“热爱生命”的情感,此时我想起了班得瑞的一首轻音乐“初雪”我何不听一听,借助这纯净的乐音回味《热爱生命》的情感。

生命故事读后感4

现在的教育虽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事实上,每个孩子还在分数中奔波着,在个学校和各种学习班中奔走着,在德育方面就有所缺失了。我们的德育教育就是要以儿童的美好学习生活为真正基础,在《教育激扬生命》这本书中很好的进行阐述。

学习生活作为儿童生活的基本的、核心的部分,是儿童天性得以启动和发展,形成没好本性的摇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自在的德性及其未来走向,并借以迎接社会对儿童道德成长的进一步要求。所谓教育的生命机制,是指教育最终和基本上依靠教育对象的生命自身。而人大德性的形成,高度依托人以本能为内核的生命自然,但如果让他们在学习中自主地进行大量的客服无知的个体或合作的活动,就会在和谐的、创造的、愉悦的本能下潜移默化,把仁爱、友善、合群融为本性。

儿童在良好的教学生态中汇自动形成德性,它和主要依托外部教化所形成的德性,在形成过程,主体,原理机制,以及基本形态,所处地位上,都有所不同,依据它的性态,我们称之为素朴的德性。认识素朴的德性的存在,特性和生成机制,是认识良好教学生态在德育中的地位的关键,同时也是德育从脱离儿童核心生活的“小德育”向带素朴生活基础的“大德育”回归的关键。

1、价值取向的简朴性。

2、以人格养成和精神涵育为本体。

3、在儿童的美好生活中发展。

4、生产主体是生命自身。

5、具有基本性和广泛深刻的支配性。

在习惯的德育和教学的关系中,教学居于次要的地位,认识教学——学习在整个儿童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是认识良好教学生态在德育中的真正基础地位的前提。

1、教学生态的核心地位基于人类发展需求。

2、教学生态的核心性基于主流社会意志与儿童天性的一致性。

3、教学生态的核心性在于筒儿童的未来紧密联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不断地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

生命故事读后感5

在生活中,有着无穷无尽的生命。有的人,在生命中拼搏;也有人,在为另一个生命感恩……但有一件生命的故事令我终生难忘。那时,我只有六岁。那天,妈妈带我去买了一盆茉莉花,放在家里。我天天给它浇水,但妈妈老说:“哎,我不是说了嘛我自己浇!”我听了,就每天偷偷给它浇水。又一天,妈妈看我一直偷偷地浇水,实在受不了,就叹了一口气,说:“你以后自己浇水吧!反正我也轻松了。”不好,不好!我星期六,星期天根本没空,我着急地说道。那算了!妈妈说。“我又说算了就算了,反正植物也没有生命。”妈妈一听,怪笑一声,说:“好,你自己看着办!”我做了一个鬼脸。过了几天,我睡眼朦胧,眼睛还没睁开,就被妈妈催下床。妈妈说:“你这几天给茉莉花浇水了吗?”“呃”我打了个哈欠,“没浇,怎么了?”啊!你这孩子。妈妈连忙弄点水给花浇了起来,我这时清醒了,仔细一看,发现茉莉花好像一点精神都没有,这时我有点后悔了。第二天我早早地起来跑到茉莉花的跟前,我大吃一惊,茉莉花似乎精神得不得了。大约过了一段时间,那天妈妈笑眯眯地带着我走到了茉莉花前,一股花香扑鼻而来,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茉莉花竟然开花了,我高兴地手舞足蹈。我问妈妈:“妈妈,你是不是一直给它浇水啊?”当然,水、阳光、肥料都是必不可少的。哦,对了,我想问你,如果植物没有生命,它们怎么能开花结果呢?它们开的花,结的果,是为我们照料它们所获得的它们对我们的一种回报!我听了,涨红了脸,妈妈紧紧抱住了我,我紧紧地抱住了茉莉花,感谢它告诉了我生命的真谛。生命。只拥有一次,我们人有,动物有,植物也有,世界上的生灵都有。不管是人,动物,植物都会利用它来感恩。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生命故事读后感6

前几天,我读了一篇文章《生命生命》,当时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想:生命到底是什么呢?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开始仔细读了起来。

读了课文,让我感受到了,不管是什么生物,它们都有生命:那只飞蛾,为了仅仅九天的生存时间,在杏林子的手中挣扎,那样强烈的生命力令杏林子感动,忍不住放了它;那粒香瓜苗,自阿一个没有阳光、,没有泥土和水的钻缝中不屈向上,让杏林子对它刮目相看。

可是,最令我感动佩服的还是那个杏林子,她全身关节都不能动弹,随时面临病魔的折磨都坚持用两个手指夹着笔写下了四十多本著作。她是那么的坚强,想想我,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受不了。

记得那一次,老师布置了许多的作业,我回到家,十分不耐烦地做着,妈妈叫我去把地扫一下,我大声地说:“没看到我作业很多呀?你自己去不行呀?”妈妈走过来耐心的说:“去扫地不仅可以帮妈妈做事,还可以锻炼一下身体,光扫客厅,也耽误不了你多少时间。”我只好拿着扫把像画大字一样,东一下西一下的扫起来,突然不小心摔倒了,便哇哇的大哭起来,任凭妈妈怎么安慰,怎么鼓励我始终赖在地上不起来,妈妈很生气地说:“亏你还有手有脚,还不如人家杏林子,你长大了会有什么用?”此时,杏林子的身影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只觉一阵脸红,迅速的爬起来。

我感谢杏林子,她让我明白,生命不仅仅意味着轻松愉快,活得开心时要珍惜,即使是最危难之时,也要挺得住。人生本来就是艰辛的,经受得住挫折的考验,生命才有价值。“

生命故事读后感7

读完《生命的故事》这本书,我心中有许多感想,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命的故事》主要讲了:很多很多亿年以前,我们的太阳诞生了,它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上亿颗恒星组成我们的银河系。在整个宇宙太空中,旋转着亿万个星系,银河系是其中的一个。我们的太阳不是最大的一颗恒星,也不是最小的一颗,但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太阳的光和热,地球上就没有生命。我们的地球诞生在很多亿年前,它是太阳系家族中的一颗行星。最初,地球只是一团炽热燃烧的物质——被滚滚的尘埃和旋转的气流包裹着。几亿年过去了,地球表面的温度逐渐下降。温度下降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岩石。故事的舞台转到海底。5亿年前的“沉积石”中所包含的化石,将生命走过的历程在我们面前一幕一幕还原。那时,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有海洋植物和“无脊柱动物”。一个个小生命就这样在海里诞生了。陆地慢慢上升,场景随着切换。另一种“脊柱动物”出现了。陆地上,蕨类植物出现了。慢慢的,很多很多生命出现了。人也随之出现了。

读的过程中,每读完一页,我就很好奇下一页是什么。我们应该要好好地保护它——不随便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因为每一个人只有一个什么?每一个人只有一个地球。没有地球,就没有生命。虽然有扫地阿姨来打扫,但是如果每个人都那样,阿姨也打扫不完的。说到扫地阿姨,人人都应该尊重。我们不能瞧不起他们,也不能认为他们只是一个普通的人。

每一个人只有一个什么?每一个人只有一个地球。没有地球,就没有生命。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生命故事读后感8

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这种病的症状十分惊人,因为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会时常乱动,口里也会经常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模样十分怪异。医生根据她的情况,判定她活不过6岁。在常人看来,她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的生活条件,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位学生贸然地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有过怨恨吗?”在场的人都暗暗责怪这个学生的不敬,但黄美廉却没有半点不高兴,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

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我的感受:“虽然黄美廉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原本医生认为她最多只活得6岁,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竟然超越了医生认为的岁数,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努力学习,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通过这个故事我认为黄美廉是一个坚强的人。本来,她这个小小的生命已经没有希望了。但因为黄美廉有信心,有志气,从而创造出了奇迹。有了信念,就有了前途。她继续努力竟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能做到这样的人,真是很不简单。是很多四肢健全的人,都做不到的,黄美廉竟然能做到!我要向她学习,热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是的,如果一个人能做到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让生命充满乐观和欢笑,那么她(他)一定会成功!

生命故事读后感9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著名的《物种起源》了吧,而它的作者——达尔文,你了解吗?我向大家推荐这本《热爱生命——达尔文的故事》,读了这本书,你一定有所感触。 这本书讲述了达尔文一生的成长经历:苏格兰的奇妙远行,牛津大学的温馨聚会,还有长达五年的世界环球之旅……正是那些多姿多彩的植物,那些各式各样的动物成为了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重要基础。

对于我们现在来说,达尔文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人,他颠覆了那时人们的思想,甚至颠覆了《圣经》。可谁能想到,小时候的达尔文,竟是一个调皮的“捣蛋鬼”呢?那时,达尔文偷采了自家果园的水果,然后把它们藏在灌木丛中,故意说水果被人偷了,再发动一大堆人“抓小偷”。不懂事的达尔文把这称作“耸人听闻的谎言”。也是,调皮捣蛋是每个小男孩的天份,达尔文这么做,当然是理所当然的了。

也许正是因为达尔文爱玩的天性,在又一次的偷采水果的过程中,达尔文甚至还有了“新发明”。而我认为,正是这么一个“新发明”,预示了达尔文未来的成就。

后来,达尔文考上了剑桥大学。达尔文不喜欢剑桥大学的课程,但是他又新增了两样爱好:欣赏图画和听音乐。可是无论什么兴趣都超不过另一样爱好,那就是采集甲虫。尽管没有什么科学上的追求,达尔文采集甲虫的工作还是进行得兴致勃勃,并且很顺利。

几年后,达尔文由一个不懂航海的外行变成了水手,开始了长达五年的环球之旅。后来,达尔文结了婚,发表了《物种起源》,成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

看到这里,我合上了书本。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事并不一定要循规蹈矩,在没有经过证实之前,你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说不定有一天,你的幻想成为了现实……

生命故事读后感10

前几天,我读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心里思绪万千。那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那砖缝里不屈向上的瓜苗……无不展现了它们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课文中,即使那只飞蛾已经知道,逃不过人类的掌心,可它还是极力鼓动双翅,没有放弃一丝一毫的希望;即使那一截小瓜苗在没有阳光的砖缝中只活了几天,但它依然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仍努力生活。它们短暂的一生最大的价值就是不懈奋斗啊!

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有一次,天气非常闷热,我忍不住去买一根冰棍吃。在回家的路上,火球似是太阳让冰棍立刻脱去了“外衣”,“吧嗒——”一声,低头一看,一大块冰棍掉在了地上,化成了水。冰棍那甜甜的滋味立刻吸引来了许多只蚂蚁,它们成群地向冰棍进攻,成百上千只,无遮无拦,根本没发现我这个“头号敌人”。不知是因为被太阳热的还是蚂蚁无视我,我生气地跑到公共洗手池盛了一捧水,向它们倒去,它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水灾吓到了,立刻放下手中的食物,但每一只蚂蚁都奋力挣扎着,而那些没被水淹到的蚂蚁并没有不顾一切地逃命去,相反,它们跑去救它们的同伴。蚂蚁们在死亡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使我震撼,看着这一幕,我忍不住为刚才的行为而感到深深的愧疚。

生命是一个过程,有轰轰烈烈,有平淡如水,有艰难困苦……生活中不会日日艳阳高照,痛苦并不可怕,只要心中有爱,就有阳光,就有快乐。拥有阳光之心,就有快乐之源。只要笑着面对,用我们的每一颗爱心去直面那人生的愁苦,用明媚的笑脸化解阴霾的心情,我们的生活就充满阳光和希望!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汗水,洒遍牺牲的血雨。“生命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要热爱生命,并不懈努力才能活的经常。

生命故事读后感11

学校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推荐大家阅读生本教育的相关书籍。我首先阅读了《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这是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的延续,洋洋洒洒380多页,从教育观、儿童观、研究法、教学观、基础观、课程观、教师观、生态观、德育观、评价观、根源观等方面,从理论层面,详细阐明了“生本”的核心理念,并且还列举了大量的生本课例,及许多学校开展“生本”教育后所取得的优异成果。无疑,他们的成功,学生的优秀,是吸引我们去探究“生本”课堂的直接动力,可一种教育模式的研究,方法的转变,首先要从理论上重新武装自己,才能切实有效的开展相关活动。

本书中,郭思乐教授强调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应该是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是一个“牧者”,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应该是为了学生自主有效地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一点一点地教,要他们亦步亦趋,教不厌细,把学生看成需要拉动的逆水之舟,而我们则成了“纤夫”。

上一篇:印象水长城作文下一篇:冰雪奇缘中英文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