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六年级记叙作文

2024-05-25

在路上六年级记叙作文(精选5篇)

在路上六年级记叙作文 第1篇

在路上六年级作文

这个国庆节,我们一家和妹妹一家参加了游侠客组织的坝上旅游。我们要坐八个小时的火车到达北京,再坐六个小时的大巴到达坝上草原。在这看似漫长的路上,我们有说有笑、有玩有乐。在路上成为我们最喜欢的一道风景。

在火车上,印象最深的是舅舅定的肯德基全家桶,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吃,有种久违的感觉。食物品种有很多:有鸡块,土豆泥,虾排,鸡腿鸡翅,玉米杯,鸡米花,鸡排,可乐,橙汁……大家一起吃一盒全家桶,你一口我一口。我啃一口鸡翅瞄了一下妹妹,她因为吃鸡翅吃得太大口嘴边沾满了油,我指着她嘴边的油,捧腹大笑,手上的鸡腿掉到了地上,她痴痴得看着我,用手摸了一下嘴巴,看了一眼,跟我一起笑了。

在大巴上,我们在游侠客三个导游的带领下做了传花球的游戏。跟着音乐的节拍传递花球,我时刻准备接花球,生怕成为“最幸运的人”,没过多久花球传到了我们这块地方。我精神紧绷赶紧传到下一个人,逃过了这劫,却逃不过下几劫。又或者说我运气爆棚了,连连停在我手上,我表演了唱歌,背诗,跳舞,纷纷得到了同行叔叔阿姨的赞扬!妈妈说这个活动叫“破冰”,就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通过游戏活动,介绍自己,认识彼此,迅速成为朋友。

在路上,在欢声笑语的路上,在意义非凡的路上,我们遇见最美的风景,我们并肩成为最好的朋友。

在路上六年级记叙作文 第2篇

人生旅途中有苦有甜,有丑有美,有喜也有悲。不同职业的人有着自己不同的人生旅途。身为一名学生,我四岁那年便踏上了一条与学业息息相关的旅途。

初入幼儿园,体会到的只是满墙彩绘所给予的新鲜感及和蔼的老师给人带来的亲切感。在与小朋友的不断相处、碰撞、摩擦中学会了什么叫友谊,什么叫尊重,什么叫保护;在每一次比赛的成功和失败后,明白了什么是失败乃成功之母,什么是骄兵必败;在老师的训斥和责骂声中,体会到了什么是知错就改,什么是勇于承担。儿时的记忆是那样深刻,这些美好的精神品质,已深深印在脑海中,成为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相对于幼儿园的稚嫩无知,小学则让人变得更成熟。老师每天在耳边念叨的学生守则在不觉间已悄然深入骨血,那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刻苦学习、尊敬师长,已成为了颗颗光滑的石头,为接下来的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初中的整段生活只象征着两个字“拼搏”。每一天都会学到新的知识,都会对以前所学的东西有更深一层的体会。在不断的竞争、比赛,落后和超越中成长,收获前所未有的失落和收获。在无数次的“死去活来”中,体会到了学习的真谛,感悟出了人生的道理。

在路上六年级记叙作文 第3篇

在路上, 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 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 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 只为温暖我的人……这是央视《赢在中国》的主题歌。《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的横空出世, 不知摇曳了多少读者的心田。它在向外界昭示:梦想创造未来。

时值伟大祖国六十华诞, 在《东方红》的序曲中一代又一代的人昂首走来。六十年的大国脚印, 让西方诸国重新认识了这条古老而又文明的东方巨龙。今日的中国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彰显着大国的神威。

伴随着共和国六十年的风雨兼程, 中国财会事业日益蓬勃发展。而《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的六年, 更让业界惊奇, 让智者赞叹, 六年的奋斗足迹, 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个充满睿智而又活力四射的财会大刊的神韵。

伴着和谐的华丽乐曲,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的曲谱已经掀过了六页, 虽然和祖国母亲相比, 我们只能算是一个“孩童”, 但在这六年里, 我们用激情抒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六年来, 我们用坚持品尝着过去;六年来, 我们用创新哺育着将来。面对困难和挫折, 我们从未放弃。而今, 当我们看着杂志上那些凝聚着国内外财会界最新研究成果, 就会发现, 那些代表着不同学术观点的业界人士是在用激情抒发着他们的灵感, 用心泉浇灌着思绪。也正是因为《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博大胸怀、兼容并包, 才使得《中国总会计师》园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她的每一步都抒写着辉煌的篇章, 她的每一步都镌刻着创业者奋斗的传奇。

通过《中国总会计师》杂志这个平台, 不计其数的企业高级财务管理工作者抒发着自我。当众多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以及以总会计师为首的财务管理者在杂志上畅谈财智人生时, 很多的财会工作者蓦然发现:《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已经不单单是一本杂志、一个媒体, 她更多承载的是广大财会工作者和企业管理者的心声, 是她把广大的中国总会计师推上了时代的舞台、成为了时代的先锋。

春有百花秋望月, 夏有凉风冬听雪。六年来,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始终剑指高端, 不仅在业界享有盛誉, 更被广大读者称为“新兴媒体的风向标”。从当初的一个人, 发展到现在拥有几十名员工;从当初的一无所有, 发展到今天的欣欣向荣;从当初的“以活动养刊”发展到今天的多元化产业链的拓展。她以自己的松骨梅品竹节甩掉了困难、抛开了竞争对手, 实现了华丽转身, 正一步步地走向胜利的“高地”。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六年的发展历程, 就像一部国学巨著——《五经》, 书写着一篇篇令世人惊叹又充满神奇的篇章。

今天, 我们不知用什么言语表达我们的兴奋和激情。正值新中国六十大庆, 那就用中国的文化经典在此命名我们的奋斗足迹, 也谨向培育我们的伟大祖国庄严报告——

桂冠上的飘带, 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 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 当我们一次次攻城拔寨, 一次次开疆扩土之后, 那种成功者的喜悦绝不亚于《诗经·国风·邶风·简兮》中描述的那样令人手舞足蹈。

“诗篇”

简兮简兮, 方将万舞。日之方中, 在前上处。硕人俣俣, 公庭万舞。有力如虎, 执辔如组。……

人兮, 西方之人兮。

诗经·国风·邶风·简兮

大鹏展翅从容崛起

作为一个媒体, 尤其是作为一个成功的媒体, 离不开读者的支持和拥护, 只有当两者无缝地对接起来, 才能发挥强大的感召力。

2009年6月,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这批客人的特殊性在于, 他们既是德高望众的专家、又是《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的忠实读者和作者。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要积极参与杂志的内容策划, 主动请缨写稿。他们认为, 能够参与《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的内容策划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 他们愿意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在《中国总会计师》杂志这样的平台进行展示。社长兼总编刘丽君亲切接待了这些来自北京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财会精英, 应邀给他们分配了任务, 让他们就杂志社提出的“总会计师的社会责任”命题, 从企业的现状、发展与未来等方面进行深度论述。令人感动的是, 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 这些专家就迅速完成了相关课题, 这些围绕“中国总会计师的社会责任”主题写就的论文将发表在《中国总会计师》杂志2009年9月的“特别策划”栏目里。他们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耿建新教授、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张宏亮博士后、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副会长、北京工商大学张以宽教授等等。

在鲜花和掌声中, 我们从来没有迷失过自我, 我们十分清醒地记得过去所历经的苦难和沧桑, 忘不了杂志创办初期领导带头捡纸片当杂志草稿的窘迫, 忘不了一人当作十人使的劳碌, 更忘不了艰难岁月刘丽君社长挥笔写下的创业口号:“再苦也不放声大哭, 再累也不停止脚步, 再难也不放弃追求, 再好也不自我满足”。

无数次濒临绝境而我们总能得到破釜沉舟式的自我救赎。

2006年, 社长兼总编刘丽君把自己的建社、创刊心得汇编成一本书——《苦难是支歌》。它见证的不仅仅是中师社人永不言败、开拓进取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更进一步地诠释了我们是在用一种大爱诠释了“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的真谛, 也在用一种大爱温暖了我们激情的胸膛。

2003年11月18日, 年轻的《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应邀访问中央财经大学, 双方并签订了合作协议, 中央财经大学把《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列为核心刊物。这所被誉为“中国财经黄埔军校”的中央财经大学对《中国总会计步攀升, 影响力不断扩大。

为了进一步提高杂志的影响力, 使杂志能够快速发展, 杂志社必须独立走入市场。为了闯出专业刊物市场化的路来, 经过细致的调研, 杂志社决定实施“以活动养刊”的策略。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 这个策略果然如期达到了预期目标, 杂志本身的影响力因一系列成功活动的开展与日俱增, 而现在杂志在反哺会议活动, 就是把会议、论坛、评选等活动公益化, 支撑它的经济基础就是杂志本身的良性发展。这种神奇的运营策略被很多媒体专家视为神话。

彩云飘在空中, 自然得意洋洋, 但最多只能换取几声赞美;唯有化作甜雨并扎根于沃壤之中, 才能给世界创造芳菲。2004年—2005年,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通过一年的调研, 实行进一步的改革探索, 那就是落实中央精神, 实施品牌战略, 在组织上实行采编分离, 完善广告代理、发行代理机制, 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相关合作对象的积极性, 上下左右拧成一股绳, 为着共同的目标奋进。

2003年8月18日出版的创刊号。封面人物为中共中央委员、时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

今天,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就像如日中天的骄阳, 令人瞩目。很多专家评述, 一本没有任何资助的集专业性、学术性于一身的财会杂志能够在几年时间, 游刃于竞争如此激烈的传媒市场, 且引导着中国财会界的舆论方向, 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是一个令人难以超越、无法复制的奇迹。

“书”篇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 谟明弼谐。”禹曰:“俞, 如何?”皋陶曰:“都!慎厥身, 休思永。惇叙九族, 庶明励翼, 迩可远在兹。”禹拜昌言曰:“俞!”皋陶曰:“都!在知人, 在安民。”……

帝曰:“迪朕德时乃功, 惟叙皋陶方袛厥叙, 方施象形, 惟明。”

——《尚书·虞夏书·皋陶谟》

上述主要说的是皋陶的慎人、知人、安民, 禹的注重民生以及舜帝关于君臣关系等的讨论。从对话中可以看出, 那个时代就知道把民生、知人以及为官原则作为重点的问题拿出来讨论, 并碰出了思想的火花, 如果没有长时间的总结、积累和调查研究是做不到的。这么多年来,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始终把视角聚焦在中国总会计师这片沃土上, 辛勤耕耘、永不停歇。

顶级盛会屡获赞誉

一次次财务管理高层论坛, 一批批总会计师年度人物推选, 犹如惊蛰的春雷, 打破了中国总会计师界多年来的沉寂, 令多方关注财会行业的人士从怀疑、观望到刮目相看, 再到交口称赞。来自广东的热心读者程会荣在来信中说:“中国的财会工作者能够取得今天这么高的地位, 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这不仅仅是对财会工作者的肯定, 更是对其精神上的鼓舞。”

2004年9月18日, 首届中国企业经营与财务战略管理高层论坛暨《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周年庆典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九华山庄隆重举行, 近200名财会精英汇聚一堂, 会议提出了“打造中国财富盛典, 赶超《财富》全球论坛, 让中国的总会计师走向世界”的口号。

特地前来参加会议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署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并对《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在成功面向市场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为其成功经验值得推广, 并呼吁同行媒体以《中国总会计师》杂志为范本, 学习其内容、质量和对大政方针的把握。

有了第一步的成功作支撑, 使我们更有信心为理想去打拼。让我们记住这样一组组数字:

2005年5月28日—30日,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联合国内外著名机构在北京隆重举行了“第二届中国企业经营与财务战略管理高层论坛暨‘中国总会计师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会上提出了“财会文化”的理念;

2006年11月25日,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和有关机构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企业经营与财务战略管理高层论坛暨‘中国总会计师年度人物’、‘中国财务战略管理成果’等奖项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和谐财会”的理念;

2007年11月25日,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和有关机构联合在北京举办了“第四届中国企业经营与财务战略管理高层论坛暨‘财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主题奖项评选”。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再次见证了一个全新理念——“财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的诞生;

2008年12月, 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在北京举办了“第五届中国企业经营与财务战略管理高层论坛暨‘中国总会计师年度人物’等奖项颁奖典礼”。会上,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即兴演讲并对总会计师提出了殷切希望。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做了《坚持改革开放, 应对金融风暴》的演讲, 高等院校的学院派与中国总会计师的实务派现场PK, 通过思想的对撞和理念的对接, 使睿智与思辨的对话, 精彩纷呈、余音绕梁。这次盛会其参会人员之多、规模之大、层次之高, 超过了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成立以来召开会议的记录。

道:“你们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 还组织了全国400多位财务专家、学者、管理者来参会, 媒体如果没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做不到的, 这个会议规模目前仅有你们能够做到。

》杂志社在中国的财会界首次提出了“财务价值理论”, 在11月份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企业经营与财务战略管理高论坛暨‘中国总会计师年度人物’等奖项颁奖典礼”上隆发布。

“礼”篇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 县贲父御, 卜国为右。马惊, 败绩。公队, 佐车授绥。

公曰:“末之, 卜也!”……

——《礼记·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

文中借县贲父和卜国的死以阐释他们的敬业精神。《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从创刊的那一天起, 就把杂志的内容和质量放在第一要位。也正是因为我们在工作中的精益求精, 才使得杂志的风格永葆清新、内容深度适中精准、读者群体不断扩大。

扶危济困传承大爱

2004年, 一位外地来京的老人昏倒在街头, 被员工胡大山发现并报告给社里。刘丽君社长得知后, 立即安排救助事宜使老人很快脱离危险。同时, 向民政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由于我社的热心和努力, 很快便与老人的家人取得了联系。老人系安徽退休老干部, 患有智障, 在北京迷路, 流落街头, 衣衫褴褛, 亲人来京遍寻无着。为了感谢《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的义举, 老人的两个儿子特地送来一面“厚德秉义, 扶危济难”的锦旗。

长期以来, 就是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感召下, “肩负社会责任”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员工的行为道德准则。

怀揣感恩勇担道义

如果上文所说的《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得到了高等院校专家的认可和支持, 那么广大实务界英才更是与《中国总会计师》和衷共济。2009年5月12日, 为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 由中国总会计师为班底的专题策划《挺起中国财务管理者的脊梁——汶川地震灾后援建·来自中国财会界的报告》刊登在当期的《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特别策划”栏目。

文章刊登出来后, 在财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北京工商大学的教授张宏亮说:“《中国总会计师》杂志能够做出这样的选题和稿件, 准确地概括了中国企业财会界人士在汶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所要表达的心声。很少有媒体能够达到这样的理论水平和高度, 我们只认可这个杂志, 我们的老师只想在《中国总会计师》杂志上面发表自己的财务成果。”河南工程学院的燕廷淼在邮件中说道:“凭心而论, 《中国总会计师》是一本好杂志。我真心希望这本杂志越办越好”等等。还有的读者来信说,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号召这么多企业及总会计师、财务人员完成这样力透纸背的专题, 你们的职业精神与素养和财务管理者勇担社会责任的精神令人叹服。

在此, 再次感谢参与我刊“汶川灾后援建”专题的总会计师及财务人员。他们分别来自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等等。

“易篇”

“”乾下坤上泰:小往大来。初九:拔茅茹, 以 () 汇。征, 吉。九二:包荒, 用冯河, 不遐遗。朋, 得尚于中行。……上六:城复于隍, 勿用师, 邑告命。贞吝。自邑告命。贞吝。

——周易·泰

此卦为“泰”, 卦象为表示地的“坤”和表示天的“乾”相叠加, 以示阴阳交通和畅。全卦内容主要讲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事物都是处在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中, 没有矛盾事物不会发展。

正是因为社长兼总编刘丽君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才能提出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财会理念;正是因为刘丽君长期的推行标杆管理, 才使得员工的良性竞争、积极奋进的良好局面最终形成;正是因为她通过长期的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 才使红楼新解成为巾帼绝唱并被广为赞颂。

财会理念独树一帜

讲政治,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工作者的基本政治素质和要求。《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社长兼总编刘丽君认识到, “和谐社会”理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民主政治的深入认识而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而“和谐社会”体现在财务工作中, 就是要建设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为核心理念的“和谐财会”。

2006年11月25日, “第三届中国企业经营与财务战略管理高层论坛暨‘中国财务战略管理成果’等奖项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召开, 面对参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近300名总会计师及企业财务高管, 刘丽君发表了关于构建和谐财会的主题演讲: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 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 理论和实践也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国先进财会文化的伟大复兴。”

参会的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对刘丽君提出的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

作为直属中央的财经期刊, 传达国家的宏观财会政策责无旁贷。2007年3月5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让城乡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于是,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强势推出了“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神州”为主题的大型特别策划。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 得到了财政部、国资委及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高度肯定。

当中国经济步入快速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轨道的时候, 企业的财务职能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参与企业战略决策、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承担社会责任、向世界级财务管理职能迈进, 是时代赋予中国财务管理者的神圣使命。为使企业从单纯追求利润转向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2007年7月, 刘丽君在中国财会界率先提出了“财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 此举在财会界引起了深远的影响, 并在当年被誉为财会界最有创新价值的理论。

在全球的瞩目下, 2009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了。吸纳民意、体现民情、聚焦民生, 两会代表议案越来越多反映百姓之声。刘丽君适时提出“民生财政”, 理念。在当期的《寄语读者》里 (2009年第3期) 她写到:

令人欣慰的是, 近年来, “民生”二字正变得越来越璀璨而动人。

民生, 不是庙堂之语, 而是实实在在的五味杂陈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生活滋味。

多为困者虑, 善为民生计。人民政府要以民生为重, 具体表现之一, 就是要将国家财政的钱, 最大比例地用于民生, 围绕民生来安排财政支出。……“民生”作为第一“国计”, 从未如此凸显而又紧密地与“财政”融合在一起。

我们有理由相信, 民生财政的真正施行必将给2009年的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带来暖阳。而被危机“寒流”所侵扰的中国企业是否能在如此温暖的助力下重新焕发活力, 迎来冰融雪化后的明媚花开, 这是作为企业重要领导成员、掌握着企业财务“生命线”的总会计师需要深入思索并全力付诸实践的问题。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像肆虐的飓风, 危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当实体经济受到波及、世界经济模糊不清、中国经济出路不明之时, 2009年6月, 刘丽君又一次首先提出了“财务价值品牌”的概念。这一理念, 是继“财会文化”、“和谐财会”、“财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之后的又一全新命题。“财务价值品牌”概念的提出, 对于危机中的企业而言, 如智者妙法让人醍醐灌顶。上海的一位读者在来信中说道:“财务价值品牌的概念说到了财务人员的内心深处, 这么多年来, 还没有一个财务专家能够提出这样的理念, 弥补了中国财会界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沧海横流, 方显英雄本色;思维不老, 同书古今繁华。一时间, 刘丽君成为了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新浪网、中国总会计师网等媒体对此纷纷进行了跟踪报道。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我们正在以自己前所未有的智慧和创意, 谱写着财会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用红楼智慧管理传媒团队

创社伊始, 刘丽君就认识到, 要想在报刊林立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就必须把加强团队建设放在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因此,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必须将狼的“坚韧、顽强、忠诚、合作、牺牲”等最优秀的个体素质与最卓越的团队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 实现自身价值和团队价值的最大化。

与时俱进, 安不忘危。刘丽君作为《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的领军人和资深的管理专家、资深记者, 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完成了双博士学位, 同时, 还兼任北大、韩国等高等学院客座教授, 带有多名硕士以上弟子, 另外她还担任著名财政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许毅教授的财政研究助理。她有效地把中国古典文化应用于现代管理, 从我国的文化典籍中吸取管理的养分, 使红楼新解成为巾帼绝唱并被广为赞颂。2007年7月, 随着刘丽君应邀做客北京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主讲《〈红楼梦〉女性管理之道及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京城迅速掀起了一场剧烈的“红楼与管理”风暴。接着, 新华出版社隆重推出刘丽君的红楼女性管理研究专著《胭脂虎》, 华艺出版社出版了《刘丽君点评红楼职场“八金钗”》。作为一名学者型的专家, 刘丽君认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应该重新定位, 特别是王熙凤这个“脂粉堆中的英雄”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常务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 现代“红学”研究把王熙凤定位为“贪”、“腐”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如果不站出来为其平反, 是对中国文化的不负责。这一观点经媒体报道后, 很快就得到了我国财政学的开拓者许毅教授、清华大学会计研究所副所长杜胜利教授等专家学者的强力支持。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行的现场签书活动中, 众多的读者当拿到刘丽君亲笔签名的书时都激动不已, 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了解刘丽君的人都知道, 她有一颗服务行业、干一行爱一行的赤子之心。她念念不忘的是把自己所服务的群体——中国总会计师推上前台。她有效地把中国总会计师的名字用在自己的管理专著里, 无疑促使了全社会对中国总会计师的一次次关注。

2009年8月25日, 刘丽君所著的“红楼管理学三部曲之三”——《红楼管理智慧》已由中国人民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 并陆续在全国公开发行。至此包括《胭脂虎》、《刘丽君点评红楼职场八金钗》三部曲全部完成,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也将随着刘丽君的成就而为全社会所广泛关注。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挖掘出一大批年富力强、勇于开拓的总会计师及财会英才, 并为中国总会计师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而努力奋斗,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必须重视培养自己的管理团队。打铁还得自身硬,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能够走到今天得力于一大批优秀的务实强干、兢兢业业的员工, 也正是这支摧不垮、打不烂、意志坚的“刘丽君管理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市场是残酷的, 竞争是激烈的, 生存是艰难的。为了《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的生存, 刘丽君独创了“五级标杆管理法”, 并在杂志社和合作公司中推广。

“五级标杆管理”包括:一级标杆, 优秀级;二级标杆, 较好级;三级标杆, 称职级;四级标杆, 鼓励级;五级标杆, 落后级。二级标杆向一级攀登。三级标杆可攀登二级标杆, 也可越级攀登一级。越级攀登成功者, 嘉奖。进行月度、季度、年度总评价。从优秀的员工中, 树立“标杆”, 给大家指明学习的榜样、攀登的坐标。能达标的员工再接再厉, 不能达标的员工只能被淘汰。

为了能够准确、及时地了解员工的思想状况, 刘丽君还组织员工开展了员工心态健康测试。包括:员工是否对加班加点工作牢骚满腹、能否愿意帮助别人、对领导的批评能否虚心接受、是否因工作不顺在单位散布消极情绪、工作中是否具有动力和激情、是否因同事业绩好而心生嫉妒、是否向优秀的同事看齐或把其当成自己奋起的榜样、是否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对国家、社会、领导、父母和自然是否具有感恩之心等等。

针对答卷反馈的信息, 杂志社根据实际情况, 派专人进行心里疏导和有针对性的沟通与谈心。通过员工的心态调查, 摸清了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 使员工的归属感得到了切实的增强, 进一步加强了与组织共同成长的意识, 使得杂志社员工队伍保持了稳定。

为了让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刘丽君所采用的人性化策略更是让员工心服口服, 她甚至让每位员工自己去定自己的薪资, 她相信员工会为自己的所得薪酬负责、会为自己能在这个和谐的大家庭里工作而奋发努力, 可以说这种对员工的信任和激励在目前的组织里都是少见的。

以上种种管理措施和手段使杂志社取得了很大发展, 但社长兼总编刘丽君并没有满足和懈怠。为了能够使杂志社立于不败之地, 她在管理中不断创新, 今年, 刘丽君又在社内发起了“人才、英才、精英人才”的大讨论, 现摘选一段她的讲话稿以飨读者:

如何打造精英人才?

单位职工不是个个都称得上是人才, 一般只能算职场工作人员。现代职场需要的不是一般的人才, 需要的是精英人才。人才和英才合一的精英人才才是单位的顶梁柱。打造一个集团、建设一个刊社如同盖高楼大厦, 需要很多的沙土、石子和木材等材料, 但是那几根柱子才是支撑大厦不倒的关键。有了他们才能使目标更高远, 才能使大厦更稳固。

这一具有前瞻性的人才管理理念, 得到了杂志社员工的一致响应, 因为我们未来的宏伟目标就是要打造独具特色、人人是精英人才、人人是多面手的精英团队战略。

“春秋”篇

侯至自田, 晏子待于遄台, 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 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

……

——《春秋左传·晏婴论和与同》

晏婴所讨论的“和”与“同”, 很典型地代表了国人的思维特点和方式。“同”代表了单调、沉闷。和, 却是相对的一致性, 是宇宙万物起源、构成、发展的规律之一。

壮士千年志丹心明月远

为了比肩世界顶级的《财富》杂志,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从创刊的那天起, 就凸显出“和”的字眼, 不论在杂志的内容、经营还是管理都是“和”字当先, 尤其是在响应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 首次提出了“和谐财会”的理念。可见, 我们不但是国家政策的喉舌, 而且还是领会政策的解码器, 并始终引导着财会界的舆论方向。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走到今天, 既是自身努力奋斗的结果, 也是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关爱的结果。感谢曾经给予《中国总会计师》杂志支持的上级有关单位和领导, 感谢社会各界学者, 感谢广大财务界专家, 感谢广大读者。

可以说, 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在遵守并实现着我们的承诺。为了繁荣中国的财会事业和总会计师事业, 今后, 我们将进一步以杂志为园地, 不断挖掘相关的文化产业及行业的内在潜力与增长点, 在拥有《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平面媒体、中国总会计师网平台的基础上, 为了提高综合竞争力, 向世界进发, 今后一方面注意开拓国外市场, 同时注意打造传媒产业链。力争使《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认可, 未来我们将拥有一个卫星电视栏目、从而实现跨产业、跨区域的发展宏图, 以此来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传媒集团。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将成为中国财会传媒中最壮丽、最豪迈的诗篇, 为了这一使命, 我们一如既往地付出着、努力着、快乐着。

在路上六年级作文350字 第4篇

我和妈妈走在路上。一边吃着煎饼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我的心情无比愉快,再走一会就到家了。

这时,我发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跪在路边,背着一个大包,端着一个破碗用乞求的目光望着每一个从那里经过的人,希望有个过路人能施舍给他些钱。我憋了他一眼,看着他那面黄肌瘦的脸,我心想他肯定很饿。我拉了拉妈妈的衣角,示意让她停下。我先从口袋里拿出而元钱跑到商店里,买了一个面包和一瓶水,拿给他。又拿出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十元钱放入他那破碗中。他抓起面包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吃起来是那么的甜,那么的香。这时,我又发现他竟然连一个厚一点的衣服都没有。这已经是深秋了,早晨和晚上格外的冷,他只穿那一点衣服能熬得过去吗?妈妈也看不下去了,一阵风似的`跑回家,找到了一件旧棉袄送了过来。妈妈和我亲眼看着他穿上棉袄,才放心的离去。

现在,全国各地有很多这样的乞丐,流浪人员,只靠好心人的帮助,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所以,我呼吁政府在各地都建立一个救助站,把乞丐,流浪人员都送到那里去,管吃管住。

有关风景在路上作文六年级 第5篇

换乘了巴士,我贴在窗边,双眼好奇地追捕着北京的一点一星的影迹。鳞次栉比的现代化摩天大厦;雍容贵气的欧洲风;错落有致的古代式重檐叠瓦……纵横交错在眼前,竟不觉违和。

那一树洋洋洒洒的龙爪槐一瞬点亮了眸子,踏上落英缤纷的石阶,步入了颐和园。

北京的园林优美如画。步入颐和园内,有老人在古树旁晨练健身,在青石板上挥毫泼墨,在知春亭中引弦弹唱……阳光透过叶隙,在肩上,地上,湖上,人群中,投下点点斑驳翩跹的光斑,令人心底平添了一股平和宁静的气息,一派详和的景象。杨柳依依,荷花初绽,湖光潋滟,一片美好的精致。沿着那条牵动着我心弦的画廊-那条绘着三万佳作的长廊,一种空灵的古香古色刹那浸润了我的心灵……

离开了颐和园,下一站,便是书上印刷着的令人神往的紫禁城了。

北京的殿宇气势如虹。立定城下,一入午门,一阵古老沧桑的气息似乎穿过芸芸众生,直抵心底,仿佛灵魂都对这气息,这气度肃然起敬。暗红色的城墙,斑驳的地面和青砖,精妙绝伦的翘角飞檐,方正宽阔的殿下广场,金碧辉煌的宫宇殿堂,精致细腻的白玉石桥……仿佛在此面前,言行稍显懈怠随意就成了一种亵渎。中轴线最后一站,是御花园,园内的两株白皮松枝桠盘虬,就是那夫妻树了,又称连理枝呢。曲径通幽处,小桥流水,怪石奇木,亭台楼阁……倏地眼前一亮,那簇红艳艳的凌霄花一瞬间驱散了烦躁,给一切景物添了一分生气。

早仰慕那负者“天下第一关”美誉的居庸关长城了,今天终得一见!

北京的长城壮绝如歌。他像一条沉睡的巨龙,蛰伏在崇山峻岭之间。仿佛随时会苏醒,爆发出一声石破天惊的长啸。我任汗水肆虐,流满面颊,在地上溅起一朵朵小花。沿着那高低不平,陡峭坑洼的石阶,一步步登上了顶端。顿时,回首凝望,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陡然升腾,冲散了浑身的疲惫和汗水氤氲的眼前的雾气。

结束了长城之旅,我们来到了无数莘莘学子魂牵梦绕的校园。

北京的校园氛围如诗。“清华大学”几个字,轻启了心中的门扉。穿过白石砌成的拱门,面前就是清华园了。园内满是欧式建筑,雍容却不浮华,赭石色的墙壁上爬满了爬山虎,藤蔓肆意延伸着,有种清新活泼的感觉。漫步朱自清月下颂荷的那片荷塘,泛着清浅绿意的纤细匀称的茎擎着一青翠欲滴的荷叶,一片连着一片,几株荷花娉婷着半掩在绿叶丛中,很有种不胜凉风的娇羞模样。

其间,还参观了国家博物馆,饱览了国内的奇珍异宝;游完了科技馆,体验了前卫的技术成果;走遍了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了祖国的沉痛历史……

北京山美,水美,园美,城美,人更美。“孩子,鞋带散了,快些系上,别绊倒了。”一位银丝满鬓的老人细心地提醒我;“阿姨,能麻烦问一下现在是什么时候,去2楼中央展厅怎么走吗?手机关机了。”“嗯,没关系的。现在3:15,去中央展厅,前面左转,直走到尽头有电梯,下楼之后……”;“孩子们,刚从北京回来,累吗?来,吃点东西,大早上刚起来,我帮你们看着手机充电,你们先去忙吧。”火车上一位热心的阿姨。明明只是素不相识的人,却让我心底升起一阵暖意。

那暗红的城墙,赭色的石砖,炙人的热浪,颐和园老人精神矍铄的脸上的红润,怪石间红艳的凌霄花,街头诱人的糖葫芦,还有北京人热情善良的火热的心,构成了一片红色,一片温暖,一片海洋,对,一片红色的温暖的海洋。

上一篇:研究生考试英语翻译下一篇:高中学习方法问答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