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轶事散文范文

2024-07-08

老家轶事散文范文(精选12篇)

老家轶事散文 第1篇

清明轶事的散文

清明祭祖在我们老家不仅仅是对已故亲人的追思和缅怀,也还是众多远亲近戚如约相聚,叙旧话新的日子。

每逢清明,人们都会停下手中的活往老家赶。上午,三五成群结伴前往自己家的祖坟烧香祭拜;下午大家围坐在一起家长里短、打牌娱乐。我们这里一直流传这样一个笑话:马氏家族有一汉子,清明一大早忙着农活,待到临近晌午才记起还没给已故的母亲上坟,急急忙忙中拿着鞭、香、纸、蜡往母亲坟边赶,刚出门,邻居就吆喝着:“三缺一,快点回来!”这马大哥一心惦记着打牌,一路踩着风,偏偏母亲的坟隔着一条水渠,要绕过这条水渠至少要半个小时,无奈之下他急中生智,隔着水渠燃纸点香,并将鞭炮引燃用力扔过渠沟,大叫一声:“娘啊,对不起了哦,儿要打牌了!”这则笑话如今已经成了我们这里家喻户晓的反面教材,于是,清明祭祖再也没有人敢轻薄草率,做马家兄弟第二了。

孩提时代的清明,常常被父亲、爷爷背着或牵着手在村子屋后的祖坟山上转来跑去,也被父亲按在地上给从未见过面的祖爷爷、老奶奶磕头,祈求降福保佑。

那时候的清明还不及现在这么隆重,最大的鞭炮也不过一千,而且还被父亲剪成许多“百子鞭”,“劈啪”几声过后竟炸落不少小鞭,烟雾中,我们小孩蜂拥而上,趴在草丛中抢出零星的鞭炮,疯癫疯癫地拿着一根点燃的香,乐得沿路噼啪噼啪地响。清明时节,草长莺飞,在山边或坟头前会抽出许多野玫瑰花的嫩茎,乡下小孩叫它“玫荆梗”,折断几根,剥开带着嫩刺的皮,水灵灵的白茎又甜又脆,这可是我们小孩最中意的美食。

那时候的清明也没如今这般繁华,阴间也不流通现在如此大额的纸币。节前,父亲会买来几张白纸,几斤草纸,白纸被叔叔裁成24K,草纸被爷爷用钱凿打成钱印。爷爷说,一个钱印就是一块钱,有了这个钱印逝去的人才能收到。等到上坟这天,爷爷带着一大家的男丁,提着鼓鼓的一蛇皮袋子的纸、香、蜡往自家祖坟山上赶,看到爷爷跪在坟前那么虔诚地烧纸、点香、燃蜡,我也会跑过去一张张递着发黄的纸钱,看着缭绕的烟雾袅袅地从头顶升起,神灵的保佑似乎也弥漫在心中。父亲一边坟头的枝丫上挂着白纸,一边告诉我,清明挂纸也是讲个热闹,挂得越多越表示这家人丁兴旺。这一路上只要是看到坟头都要挂几张白纸,特别是那些没有人来过的坟头更是要多挂些,这样逝去的人就会少了一些孤寂。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这里为什么把清明上坟叫做“挂山”的原因吧。日复一日,族里、祖上,那些鲜为人知的陈年旧事也渐渐清晰我的记忆,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自己远祖是谁,根从何来。难怪爷爷常说,清明祭祖,寻根问祖。

村东头的一棵高大的皂荚树见证了村子里每一年的清明,岁月沧桑将斑驳的记忆如茧般一层一层裹着古老的树身,唯有横卧在地面上那粗壮的树根又长出来一排排更加苍翠的新枝。就在我们五兄妹相继成人后,爷爷奶奶也先后去世了,祖坟山上又多了两冢并排的新坟。从此,每年的清明再也看不到爷爷带着一大家子给祖上的五爷爷、六爷爷还有幺爷爷上坟了,祭祖的接力棒自然交给了父亲,唯有爷爷诸多清明的告诫一直都铭记在后人的`心里。

这一年清明,父亲因为临时有事,出门前吩咐我祭祖时一定要心存敬意。我也不敢怠慢,并与时俱进地将原来的白纸换成了时兴的鲜花,草纸固然不能少,且多了一些巨额的冥币。半个上午下来,人累得热汗淋漓,心却得到许多的慰藉。晚上,吃过晚饭,儿子突然高烧不止,我飞也似的背着儿子跑到临村的医院,打针吃药后虽有缓解,但效果不很明显,这样持续了两天,儿子依旧耷拉着脑袋不见好转。是夜,父亲好像想起什么,把我叫到跟前:“你这次挂山都挂了哪些地方?”待我一五一十地说完,父亲一拍大腿说:“傻了!你竟把六爷爷给挂丢了!”六爷爷生前没有后人,这个我爷爷在世时曾告诉过我,只是他的坟年久失修,全都凹下去了,我一时竟忘了地方。父亲似乎找到了答案,连忙跑出门买了香,蜡和好多纸钱,黄昏时带着我来到村东头的皂荚树下,燃香点蜡,望着六爷爷坟头的方向嘴里念念有词地烧着纸钱,还自言自语地给六爷爷赔了许多不是。有这么灵验吗?我都被父亲迷糊了!谁知第二天,儿子一大早就吵着要吃饭,我拉过儿子一摸额头,全好了!后来,我问过医生,其实这只是药物的一种延缓作用,与那烧香叩头无关。不过,这位六爷爷我是再也不敢马虎了。

年年清明,岁岁清明,无情的岁月总像有一双无形的手,常将旧冢添新坟,又将新坟变旧冢。转眼间,曾经带着我祭祖的父亲也像我的爷爷一样,守住那堆黄土,翘首每年的清明,他的后代也能像他从前那样三叩九拜,追根溯源。我想,当我走完我的时光隧道,永不再回的时候,我的孩子,我父亲的孙子还会记得每年有过这样的清明吗?

老家轶事散文 第2篇

每当夏季,心底总会萦绕着一种殷殷的期盼---盼望着家乡那片荷塘里的荷花早日盛开。少小离家,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无比依恋和难忘。印象最为深刻的,要算是家乡那一大片荷塘了。儿时曾赤脚站在田埂上,手里捧着几朵荷花,贪婪的闻着花香;曾在荷塘边的树荫下和小伙伴们一起剥食鲜嫩的莲蓬;也曾以叶当伞,听蛙鼓声声,看晚霞灿烂……

然而,最初对家乡的那片荷塘,我却是又怕又恨。这个缘由来自于一次跟随舅舅去乡间劳作,也源于一种叫做“吸血鬼”的小虫子。事情过去多年,现在想起来那次劳作经历,仍然觉得毛骨悚然。

小学毕业那年暑假,午后非要跟了舅舅去荷塘。舅舅到荷塘里劳作去了,嘱咐我不准走远,尤其不准下荷塘里去,避免踩坏莲菜的新颈,影响生长。我起初很听话,一边低声哼唱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边弯腰采了各种野花玩。看到荷塘边一种绿色的穗状东西不知何物,也随手采了来一把,沾了池塘里的水与青蛙们做了“凉棚”。恰这时舅舅上来小憩,看到我手里的“杂草”,戳着脑门儿惊恐道:“小祖宗,稻子你也拔着玩啊!”一边愤愤的:“作孽呢,几斤粮食没了!”我这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错把稻穗儿当做野草了。于是不敢乱动,坐在树荫下看着舅舅干活。

怎奈生性淘气,加之看着舅舅在水里走走停停,时而好像用脚在踩着来回寻找着什么,时而又弯腰把胳膊伸入水中摆弄好半天才直起腰,一边洗着手上的淤泥,一边又一个人在笑……这荷塘好神秘啊!看着看着就心痒难忍了,趁着舅舅背过身去的瞬间,弯了腰借着高高密密的荷叶作掩护,小心翼翼的下了荷塘。

因为怕水太深,不敢远走。只是在离田埂不远处捉几只青蛙放在手心,取取他们身上的凉意,然后再把手高高举过头顶,让小青蛙们从手上一一跳入水田里、荷叶上,看它们入水的瞬间所荡起的那一圈圈跳动的涟漪,傻傻的乐着。胳膊被荷花颈上的小刺拉出很多的印子,红红的,被水一浸,生痛。突然,感觉右边胳膊生疼,像是被什么东西咬了一下。慌忙抬起胳膊看时,一条粗而且软,黏糊糊的虫子一样的东西粘在皮肤上。用手去拽却怎么也拽不掉,反而它会更加的粘了很紧,疼痛加剧很多。于是吓得大哭。

舅舅闻声赶来看我还在那里试图拽那条虫子下来,急忙大叫:“吸血鬼,快不要再拽了!”。说着一边拉我上岸,一边拾起田埂上自己的鞋,用鞋底使劲拍打我的胳膊。那虫子咕噜一下掉了下来。可是我的胳膊上红红一个圈在流血。惊魂未定,哭闹不止。迫使舅舅早早收工。路上,舅舅一边讲着那叫做“吸血鬼”的虫子多可怕,一边埋怨着我进去田里乱踩,弄坏了莲菜……毛骨悚然。从此惧怕荷塘。近而也逐渐的憎恨起荷塘来,以至于起初读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觉得怪怪的。年少时印象那么可怕的荷塘竟会有那样的景色?

几年后,同是暑假。因赶火车回城,外公带我走小路又一次路过那片荷塘。内心的惧怕使得我紧紧地拉着外公的手,眼睛不时的看着路面,生怕那叫做“吸血鬼”的虫子会爬上岸。外公一边给我讲着莲藕的种植经验,一边讲那虫子的`生活习性和对付它的种种办法……我乱声的应着,心里巴不得快点走过这片荷塘。

谁知夏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刚才还是红红丽日,顷刻间就会阴云密布,雷声阵阵,大雨倾盆。因不曾带有雨具,荒野无舍,避雨无门。外公几步走到荷塘边,摘来两只荷叶戴在我头上,笑着说:“前边有个种瓜人的窝棚,到那里避一避”。及到了前边看时,那窝棚上边的麦秸早已被风吹去一半,在风雨里瑟瑟的可怜着。无奈何就戴着那两片荷叶做成的帽子,站在那仅剩半边的棚子里避雨。

大雨滂沱。一层层水雾由远及近,时薄时厚。风也是很及时的,在雷电的帮助下,有些肆虐了。路旁几颗桐树的枝桠竟然在一声清脆的声响里折断,刚才还清丽无比的荷塘,此时早已是白茫茫一片,不辨南北。只听那雨点落在荷叶上的疏密程度来判断雨的大小。远远一声火车的汽笛划破雨的嘈杂渐渐远去,眼里的泪水和着雨水流淌着,嘴里念叨着耽误了回城的火车。“走吧,孩子,明儿赶早班车也好”不知道什么时候雨停了,外公拉着我的手安慰着。

乡间土路经大雨冲刷,十分湿滑。深一脚浅一脚的牵着外公的衣角带着沮丧返回,一直到了村口,都不舍得丢弃手中那两只荷叶,许是感谢她遮雨之功吧。刚才走过荷塘,禁不住多看了几眼。雨后凉风阵阵,空气中一丝丝香甜气息飘然而过,于是禁不住贪婪呼吸起来。“是荷花的味道”外公很平静的说。“你闻闻,荷叶也是有香味的”。我这才第一次认真的闻了闻荷叶,果真也有淡淡清香。“平时是不允许摘荷叶的,那样会伤了藕的元气,长不好会有淤泥进去”……姥爷还在讲着有关藕的事情。我开始喜欢这荷塘了。次日清晨再过时,着实的欣赏了一番。

经过昨日雨水的洗礼,整个荷塘变得清丽起来。那参差的荷叶绿绿的茂盛着,叶面的白色蜡质,在阳光照射下泛着青白色的亮光,水珠儿随着微风欢快的舞动着、聚散着。有的滴在塘子里,有的滴在别的荷叶上,珍珠般圆润。由远及近的那些粉色、红色花朵轻轻的摇曳着,婀娜着,真的如那舞女般亭亭的,迎了朝霞灿烂的笑着;蜻蜓们翩然起舞,翠鸟们也展开清脆的歌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在此刻得到了最为完美的诠释。

故土轶事优美散文 第3篇

一、故乡与童年

如果说故乡是生命的摇篮,那么,童年与故乡是不可分割的词。

我童年的故乡是一个老式的宅子,宅子被大宅沟四面围住,进出宅子必要经过宅门。

小时候的夏日,天要比现在还要热。中午时分,“知了”躲在宅沟沿中的杨柳树上拼命地叫,我和小伙伴们约定出去捕“知了”。

捕“知了”有二种方法。

一种叫粘“知了”,弄一把小麦放嘴里嚼得粉粉碎,然后吐出来,在手里捏成面团,再用水轻轻汰掉面团上松散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叫面筋,面筋很有粘劲,然后用面筋裹在长竹梢上,看到“知了”就悄悄地将竹梢伸过去,粘住了“知了”就赶紧抽回竹杆捉“知了”,但这个方法不如扣“知了”来得好。

扣“知了”拿出一根粗约四毫米的铅丝,先将铅丝掰成碗口大的圆圈,然后再把铅丝圈牢牢梆在长竹梢上,再将透明的塑料袋的口缝在铅丝圈上。这是最理想的扣“知了”工具,几乎一扣一个准,为什么?主要是透明的塑料袋在阳光的照射下,会让“知了”失明。

还有一桩开心事,就是在宅沟里采紫菱角。

家的后面就是水桥,从家里拖一只洗澡用的大木盆,从水桥上把木盆缓缓放入宅沟里,宅沟里满沟都是紫菱的叶子,老辈人说,这菱角叶子只要听到惊雷会一叶中一下子长出七叶来。想想也是,不然不久前还稀稀落落的几枝藤叶,一场雷雨后竟铺满了一沟。

将大木盆放到水里,然后人慢慢站到木盆里,用竹棍拨开菱角叶,再捞附近的菱藤翻过来,菱藤下面总会有好几只菱角。成熟了的菱角很硬,摘下来煮熟了吃,真是一种美味。嫩菱角剥开来,那白色的棱肉放嘴里一嚼,嫩嫩的,有点甜,稍微有点涩。那种独特的味道,至今都让我怀念。

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公社在宅子大场心上放电影了。太阳还在天上,宅子的大场心上就支好了幕布,小朋友们坐在太阳底下一步也不敢挪,生怕别人会占了自己的位置。我家很得益,家门正对着那块大屏幕,但小孩的心性使然,我仍然也会端张小木凳坐在太阳底下,总觉得这才像看了电影的样子。那时看过的一部部电影,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二、故乡与中年

故乡,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进家门必先见门前二棵直径约二米的大圆黄杨树,还有二棵高大的金桂树。曾记得大黄杨树和桂花树来我家时都高不过盈尺,都是我亲手栽的。

那时候,老家南面1.5公里的青龙港还很繁华,汽笛声声中我常风雨兼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根本无暇顾及它们的成长。忽然有天早晨刷牙时,鼻子嗅到阵阵幽香,抬眼一望,哇!那桂树竟开出了簇簇金色小花!我贪婪地凑近桂技,嗅着那带着甜丝丝的桂花香,那种感觉真的是醉了……

那二棵黄杨树稍无声息,老头无事常将它俩修剪。它俩在岁月浸润下,长成了浑圆浑圆的身材,有点富态,更有点霸气。来来往往的人群在晚锻炼时总会在这二棵黄杨树前驻足,并对它评头品足一番。

随着人流我搬迁到城市,起始的几年间还常回故乡,修剪黄杨树和桂树则又成了我怡情养性的事。小孙孙的降临,我无奈地冷落了它们。

待今日重见久不相逢的它们,我的心中平添了几许感慨。

我老了,陪伴我的黄杨树也老了。望着它们发黄并零乱的枝桠,我毅然决然放下小孙孙,修剪它们。心里默默祝愿:我虽流金岁月己不再,但黄杨树的.坚毅、桂花树的幽香定会将我的晚年长伴……

父亲走了,母亲老了,哥哥的背也驼了,嫂子见我到了,总要帮我张罗好些田间时疏,左邻右舍也是这样,我若说不要,他们会很难受,他们以为是我看轻了他们。于是,我每次大包小包拎到城市,再分给城市里的朋友。

三、故乡与晚年

前几天,微信圈里忽然收到一条信息,说是故乡要拆迁了。

我和老头第二天就赶急赶忙回到故乡,不用我打听,邻居就告诉了我这事,通知我到上面办理各种拆迁的协议。

故乡的老屋,留在那里其实早己失去了它的居住功能。好几次人们要向我租借,但我总是舍不得。我会抽时间回到老屋打理,虽说这是很费神费力的活,但心中还是念念不忘老屋的好。这里有我童年的梦,这里见证了我坎坷的爱情,在外拚博身心俱疲时,也只有这窝让我倦鸟归巢疗伤。

晚年虽然成了大城市的居民,但每年的祭祖我总是要在这里举行。

每逢这种日子,七大姑八大姨,平时不来往的亲戚,自会在这个时候来了。乡下的小楼里那天会多出好多人来,人们巴巴地等着我张罗操持一切祭祖仪式。

我每次祭祖的菜肴总会弄十八样,亲戚有告诉我只要四样就可以了,我说:老祖宗一年才来吃一顿饭,这顿饭我就必须尽量弄好点。

十八碗大菜被装在高脚盆子低脚碗中,层层叠叠,摆好菜,给各位老祖斟酒,酒过三巡,后面就是给老祖宗们添饭,过了会儿,是磕头的仪式,磕头自然是按照辈分次序来的。

熊熊的火苗,袅袅的青烟中,我的心里满是祈祷,祈愿各位老祖在天安好!

今年的祭祖时,我手里重复做着以往的一切,但心里想,明年的祭祖我让老祖宗们到那里呢?祖宗们,故乡要拆迁了,等一切安定好以后我会在爹爹的坟上通知你们再到那里聚会。

呜呼!虽然深知一切皆属虚无,但这样一告,心念己了。

以后要见故乡,只能是梦里重游了!

望一眼故乡的云,心中满是酸涩。

看一眼故乡的人,明年何处找你们?

史外轶事散文 第4篇

韩世忠巧骂秦烩

抗金名将韩世忠与岳飞是好朋友,秦烩对此非常的不高兴,他总是来韩世忠处说岳飞的坏话挑拨俩人的关系,韩世忠十分的反感。有一天,韩世忠与夫人梁红玉在帐中正商议军情,秦烩又来了,听到俩人说到了岳飞,就躲在帐外偷听,想抓到些把柄。韩世忠感觉到帐外的肯定是秦烩就说:

兖州无儿去

下着无头衣

泪水一边流

文武双全的梁红玉会心一笑,接了下句:虫子钻进布疋里。

秦烩毕竟是有点文化的人,一听是骂他,也没法说啥,灰溜溜的`走了。

有一贪财又吝啬的财主过六十大寿,请来不少的绅士名流,大家以为财主会丰盛的办几桌酒席,哪想到上来的菜只有豆干、罗卜、笋干等,干脆没有鸡鸭鱼肉。绅士名流非常的生气,就想作弄这财主。一名士抱拳对财主说:六十花甲,可喜可贺,送一对联以示祝贺。

上联:一二三四五七八九十

下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

横批:文口从土回

众绅士名流听后哈哈大笑,财主羞愧的满脸通红。

聪明的读者也会看出这没“酒”没“肉”的宴席说明财主是多么的“吝啬”

才子纪晓岚,题词戏和珅

乾隆年间,大贪心官尚书和珅为示风雅,请才子纪晓岚喝酒题匾。纪晓岚知道和珅有几个不学无术的儿子,略一沉思,于是就挥毫写了“竹苞”二字。和珅十分得意并将“竹苞”二字镶挂在书亭之上。

一日,御驾光临的乾隆皇帝看到了“竹苞”二字,哈哈大笑,指着和珅说:你个蠢才,个个都是草包。

和珅方悟,自愧不如。

祝枝山巧施计,智擒盗宝家贼

明朝才子祝枝山有一心爱之物,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藏于内室。一天,总管慌慌张张地跑来曰:大事不好,夜明珠不见了。

祝枝山一惊,未见外鬼来,莫非有家贼?

于是,祝枝山把家里的所有主仆招在厅堂上,把一只被烟熏黑了的砂锅藏在萝筐内,并用布严实地包裹起来搬到厅堂上。祝枝山对所有的人说:这是一个识贼器,只要贼摸到它,它就会自动鸣响。

所有的主仆都依次而摸,但识贼器也没响。

祝枝山让所有的人都把摸识贼器的手举起来,祝枝山哈哈大笑说:家贼我抓到了。

读者都是聪明的,还用我说祝枝山是怎么抓到家贼的吗?

祝枝山断句戏儒生

明朝的时候,有一儒生为示风雅,请才子祝枝山喝酒并求诗联一副,祝枝山思忖片刻,一挥而就。

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

夫人分娩妖孽不是好儿好女

儒生一看,脸上顿时难看起来。祝枝山哈哈大笑:莫恼莫恼,我给你读读:

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

夫人分娩,妖孽不是,好儿好女

儒生听罢,笑逐颜开。

奴才戏主

一老爷怕死,偏又病入膏肓,便问儿子:可知阴曹地府情况如何?其子吱吱唔唔无以言对。一旁的小奴才曰:阴间可好,老爷放心而去。

老爷大怒:你懂个屁,怎知阴间之事?

奴才笑答:阴间如果不是极乐之地,去的人怎么都不回来呢?

旅途轶事的散文 第5篇

旅途中买眼镜的故事发生在我们坐车候渡的时候。

那天下午,等候摆渡的汽车特别多,在码头边的公路上衔头接尾地排成了一条数百米的长龙。我们的五十铃双排座车已经等了两个多小时了,车窗外来来往往沿车提篮叫卖的小贩们,便成了我们关注的风景。突然,一个卖眼镜的汉子闯进了我们的视线。

这是一个四十开外的中年男子,长得又黑又瘦,人不高,背微微有点驼,引人注目的是他胸前是晃荡着的一排排掖着一条腿儿的太阳眼镜,眼镜的另一条腿儿有的插在上衣口袋里,有的斜斜地插在衣襟上,足有二十多副,随着他走路频率,有规律地摆动着。

只见他探头探脑地同我们打招呼,一副自来熟的`神态。“老板,要眼镜吗?”“多少钱一副?”坐在车窗一侧的小余随口问道。“便宜,便宜,才十元钱一副”,说话间,那汉子动作麻利地递上一副眼镜。这是一副全塑料的长斯特罗式的宽脚太阳眼镜,戴着骑摩托车倒蛮合适。

小余接过眼镜试戴了一下说:“三元钱,我买一副。”“三元钱?你开玩笑吧。”那汉子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就三元钱,多一分我也不要。”我明白,我们车上的人也都明白,小余哪里想买眼镜,只不过随便还还价,借以消磨这无聊的候渡时光而已。我刚想叫那汉子赶紧开路,别在这儿浪费时间了,谁知那汉子不知怎么搞的,居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唉,三元就三元吧,不赚你钱,就算交个朋友吧。”

接过小余的三元钱,那汉子赶紧递上一副明显比刚才这副漂亮的太阳眼镜:“看,这副眼镜多神气,摆在大商店里,起码得上三位数。”那汉子挤眉弄眼地伸出了三个手指。“你卖多少钱?”我们几个见那汉子故意卖关子不报价钱,忍不住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道。

“二十八元!你们存心想要,价钱嘛,还好商量。”“五元钱,我要了。”又是小余不紧不慢地开了口。听话听音,他不会是真想买这眼镜。“哎哟!你这个老板怎么这样还价,五元钱,我一家老小要喝西北风了。”那汉子见小余搭腔,就开始试探性地一点一点往下压价,二十元,十五元,最后象是赌气似的,又是跺脚又是咬牙,大声吼道:“十元钱,你要不要?”小余笑着摆摆手,还是没有松口。

司机小袁实在忍不住了,插嘴道:“我来做个中人,你们双方都让一点,八元钱怎么样?”“八元钱?”那汉子脸上顿时现出一副吃了大亏的神情,顺手把眼镜要了回去,用手掂了一下,随即又把它塞到小袁手里:“好吧,看在你的面子上,就八块钱给他了!”

素未谋面的小袁,这时仿佛成了他多年不见的朋友。话已说到这个份上,再看看这副眼镜,真材实料,比刚才那副的塑料强多了,八元钱嘛,确实不贵。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中,小余不好意思不要,只得付钱。

那汉子接过十元钱,就像变戏法似的,不知从哪里又飞快地掏出一副眼镜,隔窗不偏不倚地扔进小余的怀里,只见他手一场,潇洒地说道:“两元钱,不找了,我再送你一副眼镜。”没等小余回过神来,他已转身拜拜了。

这副眼镜质地与第一副差不多,两元钱,倒也算得上是物有所值。为这区区两元钱,跳下车去和他理论一番,似乎不值得;更何况,我们前面的车又在朝前挪动了,后面的汽车一个劲地按喇叭催我们快走。小余摇摇头,懒得下车,算是默认了。“正好,全家三口人,一人一副太阳镜。回家叫老婆报销。”我在一旁打趣,满车的人都哄笑起来。

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个其貌不扬的黑瘦汉子,给我们上了一堂活生生的推销课。他熟谙买主的心理,凭他那如簧之舌和恰到好处,不愠不火的表演,居然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让小余心甘情愿地买下三副眼镜。而买主小余,在未碰到那家伙之前,头脑中根本就不曾有过买眼镜的念头。

陈老师轶事散文 第6篇

老公姓陈,我叫他陈老师。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他在家里好为人师,象小学老师似的管着我和儿子,说一不二,我们都怕他。

陈老师是个真警察,有一个词“太平洋警察”是形容多管闲事的假警察的,形容他倒是很贴切。可能是职业原因,陈老师喜欢观察周围的事,小区里谁乱扔垃圾了,谁胡乱停车了,一些老头老太管的事情他也要管一管。在我家这个单元里,他对谁家几个人,干吗的,孩子多大了,在哪儿上学等等情况一清二楚。我住了这么些年,有几个生面孔好像没见过,他说我不善于观察。

我家刚搬入这个小区时,二楼有一位爷爷喜欢把废纸板等收集起来堆放在楼梯底下,等攒多了卖钱。陈老师认为这个习惯不好,楼梯下是公共场合,要保持干净整洁。他提醒过,爷爷改正了一段时间又会忘记。后来陈老师看见楼梯下有脏乱差的东西就直接拎到垃圾箱旁边去放着,于是单元里再也看不到废旧物资了。

在外面管闲事吧也就算了,在家里管得也起劲。我家里所有的东西用好后都必须及时归位,否则就会招致严厉的批评。我个人觉得大致的东西都要有个位子,但小部分随意摆放也未尝不可。比如书,不是一定要放在书柜里的,有时候书桌上放几本,床头柜上放几本,茶几上放几本也很正常,坐在不同的位子上看不同的书,家里面随便哪个地方一坐,随手拿本书翻翻也很惬意。书又不是一定要一次性看完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了其中感兴趣的一个章节而已,然后随手一放,看另外的书了。陈老师可不那么认为,既然这本书你不看了,就应该及时放到书柜里去,哪怕你很整齐地放在茶几上,他都会看不惯,然后一顿批评教育,苦口婆心,最后象指挥小学生似的让你自己把东西归位后才算告一段落。

在陈老师的监管之下我们人人紧张。如果哪一天陈老师来电话说不回来吃饭,我和儿子欢呼雀跃。虽然做不了好吃的,但我们可以叫餐哪,轻松自在,还不用自己洗碗。

说起洗碗,现在都归陈老师做,能者多劳嘛。以前在婆婆家吃饭时都是婆婆洗的,但陈老师看不惯婆婆用的.抹布。老人么,都很节省,一块抹布反反复复用旧了也舍不得扔。陈老师买过许多新抹布,老太太就是不肯换,陈老师无奈,包揽了洗碗的工作,趁势扔掉了旧抹布。后来我们在自己家做饭吃,我洗碗时不小心忘记清理水槽,被陈老师当白痴似的批评,我就罢工了,原因是洗碗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怕自己无法胜任。于是乎陈老师就成了专业洗碗专家了。但他也有过失误的,有一次洗完碗才发现忘记擦桌子了,可把我和儿子给乐的,陈老师总算是犯了点错,我们扯平了。

校园轶事散文 第7篇

每个星期六晚上,音乐都会漂荡在篮球场的上方。大一下学期,阿笛的舞已很娴熟,活像舞林盟主,驰骋在音乐的海洋。像往常一样的散场,却不一样的结束。阿笛的身后响起了一个声音“你叫什么?”。“管你什么事?”“想追你呗”阿笛一直走,那声音一直在后面漂,“为什么喜欢我呢?”“看着顺眼呗”一直走到路的尽头,那声音有点急迫了,“给个电话号码吧,给个机会认识下”。爱情开始的时候,女孩总是高贵的,只是那时的阿笛还不懂什么叫爱情。摩天轮漂在半空中,久久不肯落下。“为什么又不在一起了?”“一个星期了,你正眼看过我没?”“我自卑,我害怕,我还没谈过…”阿笛不知道该怎样挽回。他说:不要紧,慢慢就会忘了,你会不记得当除怎么就会爱上呢,再后来,你可能就会觉得他不就一凡人嘛。

六月,晚上,很大的雨,雷声很大。被困在教室里,出不去。大个子淋着雨冲出去了,很久,回来的时候,换了件衣服,拿了两把伞。他说:衣服是乔丹的,鞋是安踏的,都进水了。校园的地上灌满了水。阿笛的脸上写满了小女人,“如果可以这样一起走一辈子多好。”他说:还是别,这鞋子很贵的。他说:都市都繁华,银联可以到那里刷。他说:可以在一起,在工院你就是我的亲人。他说:我们不能结婚,我妈要我找一个城里人,门当户对,可我喜欢你的个性,能不能和我谈三年的恋爱。阿笛害怕中场就知道没有结局。尽管,事实证明,不管多相爱的人,也不一定都有一个美满的`结局。总之,不是一辈子的人,不说一辈子的话。

大二,十一放假,做了久阳豆浆机导购。晚上,QQ上有人问:你叫静雨笛,你会吹笛?一看那人网名叫泣红尘,就问道:你叫泣红尘,难道你天天哭?写完,自己先被笑倒。那是两年多以来都解不开的心结。

初见时,他拿着一把吉他,在餐厅前吟唱。才明白,原来他问的那句话什么意图.看他在舞台上唱《时光》,激动的落了泪,看有女生帮他整理话筒,衣服,心里一阵心酸。我想,就算做哥们,我也要活在他的世界里。打工挣到钱后,买了本《琴谱》送他。阿笛,对音乐一窍不通,可是,只要是他唱的,都喜欢。听说,他感冒了,阿笛赶忙熬了汤,端着,站在宿舍外等着,热的烫手,也不舍得丢下。听说,他在图书馆借的书丢了。大冬天,阿笛早早起来,到图书馆找一样的书,好在网上购买。阿笛,想傻瓜一样,想整天粘着他。听说:他和哥们去溜冰了,认识别的女孩子了。阿笛,哭了一晚上。他打电话过来说:傻瓜,五分钟之内,你从宿舍滚下来。看到阿笛哭肿的眼,他心疼了,他说:除了老妈,你是第二个为我哭的女人。他说:以后不要随便掉眼泪,尤其不要为男孩子哭。阿笛绝望的哭着:你知道什么叫被爱吗?你知道我喜欢什么?害怕什么?你知道…泣不成声。

书写童年轶事散文 第8篇

割猪菜

小时家里养猪,我是要出去割猪草的,我们那儿猪草叫猪菜。我刚开始挥鎌时只有六七岁,而这个时候城里的孩子早该上一年级了,我们乡下孩子却要到八九岁才上学。那时真的懵懂无知,我所谓割猪草也就是跟着大孩子出去玩而已,鎌刀是小的,背篓却大到可以把我装进去。

我有个小姐姐——佰父家最小的女儿,她喜欢带着我玩。每天一早,她就会和村上的其她女孩子一起约上我。在朝霞尚未散去,东方渐渐泛出鱼肚白时,晨露沾在草尖上,薄雾飘忽在沟旁河荡,一群象喜鹊一样叽叽喳喳的女孩中夹着一个留着长辫子的真小子,他们在田野间或走着亦或跑着。小姐姐就比我大两岁,却比我懂事,她自己一边选着猪能吃的草,一边还教我如何选。我贪玩,稍不留神我就落后面了,小姐姐就回头喊:“小姑娘,快点!”小姐姐因为我有辫子在我记事起就叫我小姑娘,我也觉得好玩,就由着她这样一直叫着,倒也真是件幸福的事呢,因为小姐姐叫过,其他女孩子就大笑,我也笑。

其实割猪草这事,母亲也就当她忙,让小姐姐带着我玩而已。我的篓子是从没填满过,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一二斤,我自己是猪也不够吃呀,哪里还能够喂我们家的那大肥猪?如今,俊俏的小姐姐在城里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恐怕她早忘了割猪草这事。

缺德玩意

我小时很坏,坏到缺德。

八岁那年,中午天热,午觉我又睡不着,就和几个伙伴去偷梨,结果没偷着,倒挨梨园主人臭骂一顿。几人心有不甘,怏怏而回。在往回走的路上,我说:

“咱去治他一下,咋样?”

“咋治呀?又打不过他,”一个伙伴说。

“怕是偷不到了,他更注意我们了,”另一个伙伴说。

“他不给我们吃梨,让他后悔,”我说。

“啥法子?”一起问我,但我笑而不答。

我和他们来到一处据说是梨园主人家的南瓜地里,四处张望了一下,惟太阳暴晒,见没人就掏出小刀,对着一只硕大的南瓜肚子,象试看西瓜甜不甜那样切了一块下来,手伸进去,掏出瓜瓤,接着我站起来,对准切口向瓜里面尿了一泡小便,然后我又把切下来的那块盖上复原。其他几人一见,都会心一笑,也如法炮制了好几只。

搞笑的是,我们把这块地与梨园主人家的弄错了,几天后瓜主人就找上门来了,为啥?——那几只瓜都烂了,当然一定有人说了是我的坏。我自然是少不了一顿挨父亲的打,因为这次只是我做的缺德事中的一件。

调戏老头

大将爹,是我同族里的.远房佰父,因为人矮肚大,嗜睡,族里人俱如此戏称。

大将爹嗓门大,又好管闲事,而且经常扯我的辫子,却拿他没办法。

一日,大将爹在堂屋门口的树荫下睡午觉。我们游泳回来路过他家的门口,看到大将爹正在呼呼大睡,而我身后跟着伙伴家的花狗,立即想起一条整他的办法,忙对其他几伙伴一通耳语,伙伴们心领神会,一个蹑手蹑脚进了大将爹家,找来一根麻绳。我把绳子一头系在大将爹的中裤腰带上,另一头系在伙伴家的那狗脖子上。

绳子系好后,我们立即就跑,那狗也跟着我们跑,可是另一头系着正在酣睡的大将爹呢!狗跑不了,却把大将爹给拉醒了。大将爹双手抓着裤腰带半躺在竹椅上和狗使劲地在拨河,嘴里冲着我们不停地乱骂。

陈老师轶事的散文 第9篇

在外面管闲事吧也就算了,在家里管得也起劲。我家里所有的器械用好后都必须及时归位,不然就会招致严格的批驳。我小我认为大年夜大年夜致的器械都要有个位子,但小部分随便摆放也未尝弗成。比如书,不是必定要放在书橱里的,有时刻书桌上放几本,床头柜上放几本,茶几上放几本也很正常,坐在不合的位子上看不合的书,家里面随便哪个处所一坐,顺手拿本书翻翻也很舒畅。书又不是必定要一次性看完的,很多时刻我们只是看了个中感兴趣的一个章节罢了,然后顺手一放,看其余的书了。陈师长教师可不那么认为,既然这本书你不看了,就应当及时放到书橱里去,哪怕你很整洁地放在茶几上,他都邑看不惯,然后一顿批驳教导,语重心长,最后象批示小学生似的让你本身把器械归位后才算告一段落。

老公姓陈,我叫他陈师长教师。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长教师,他在家里好为人师,象小学师长教师似的管着我和儿子,说一不二,我们都怕他。

陈师长教师是个真警察,有一个词“宁靖洋警察”是形容多管闲事的假警察的,形容他倒是很贴切。可能是职业原因,陈师长教师爱好不雅不雅察四周的事,小区里谁乱扔垃圾了,谁胡乱泊车了,一些老头老太管的工作他也要管一管。在我家这个单位里,他对谁家几小我,干吗的,孩子多大年夜大年夜了,在哪儿上学等等情况一目了然。我住了这么些年,有几个生面孔似乎没见过,他说我不善于不雅不雅察。

20我家刚搬入这个小区时,二楼有一位爷爷爱好把废纸板等收集起来堆放在楼梯底下,等攒多了卖钱。陈师长教师认为这个习惯不好,楼梯下是公共场合,要保持干净整洁。他提示过,爷爷改正了一段时光又会忘记。后来陈师长教师看见楼梯下有脏乱差的`器械就直接拎到垃圾箱旁边去放着,于是单位里再也看不到废旧物质了。

在陈师长教师的监管之下我们人人重要。假如哪一天陈师长教师来德律风说不回来吃饭,我和儿子欢呼雀跃。固然做不了好吃的,但我们可以叫餐哪,轻松安闲,还不消本身洗碗。

说起洗碗,如今都归陈师长教师做,能者多劳嘛。以前在婆婆家吃饭时都是婆婆洗的,但陈师长教师看不惯婆婆用的抹布。白叟么,都很节俭,一块抹布反反复复用旧了也舍不得扔。陈师长教师买过很多新抹布,老太太就是不肯换,陈师长教师无奈,经办了洗碗的工作,趁势扔掉落落了旧抹布。后来我们在本身家做饭吃,我洗碗时欠妥心忘记清理水槽,被陈师长教师当白痴似的批驳,我就罢工了,原因是洗碗确切是一项艰苦的义务,我怕本身无法胜任。于是乎陈师长教师就成了专业洗碗专家了。但他也有过掉落误的,有一次洗完碗才创造忘记擦桌子了,可把我和儿子给乐的,陈师长教师总算是犯了点错,我们扯平了。

公交车轶事一散文 第10篇

一、失去的温馨

今年冬天的天气好怪,阳历的1月中旬,按冬至数九算来也该到了“三九四九冻死猪狗的日子。”按常理这些个日子该是最冷的时候,可我在的这个中国西南腹地的城市,这几天偏偏就是红日高照万里无云,气温也升高到二十度以上。这哪有半点的冬味,倒好像到了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然而日子确实还在年的这头。

年底了,离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没多远了,人们的心情也变得复杂起来,兴奋、高兴、焦躁、期盼、什么样的情绪都有,可占主流的还是春节将近,喜庆和很快就能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表情写满张张笑脸。趁着这温暖如春的日子,人们纷纷地走上街头,买年货的,给家人挑选礼品的,上班的,跑营销的,大家都忙着自己的事,而共同的就都是尽情的享受着冬日暖阳带来的好心情。

这城市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这几年的奋勇赶超,这城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钢筋和水泥筑起来的高楼大厦和穿越在其中的高架路伸向四面八方。路是忙碌的,车好像就更忙,路增加了不少,车的增长比路更快,这城市好像一下子富裕起来。人们的腰包鼓了,钱让他们能办很多原来办不到的事,幸福指数在直线上升。

钢筋和水泥的特性是冰冷的,完善的设施和现代化的结构让人与人之间,户与户之间变得疏远。不出门在家里就能完成一天的吃喝拉撒,再加上便利无比的网购,买东西就更方便了。一栋居民楼中,楼层和楼层之间互不相识成了必然,就是同一楼层的住户也只有在楼道间相遇,在电梯里才有简单的寒暄,也都是“吃了啊,去上班吗?”这类不痛不痒的语言,人们之间的感情变得和钢筋水泥一样,冷淡和互不往来。只有在同一单位在同事间,在上下级间,在利益跟前,才有一定的交流,那也是工作上的需要才会认真或者敞开胸怀。同事间的一般交流也多是虚与委蛇敷衍了事,更多的是虚伪和阿谀奉承。就算是在酒桌上,别看是碰杯频频,可也是各怀心事,虽大呼小叫,推心置腹,泪流满面,可谁知道当中有几句真话能让人信真而感激流涕。

城市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目的地的距离变远和时间之间的矛盾,使得人们出行丢弃了原始的步行,更多的借助于车轮的代步,自行车穿梭在汽车流中是件危险的事,自行车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勇敢者才继续玩这种游戏。更多的市民出行,多是私家车漫步在车河之中,而买不起车和无驾照的人们借助的则是社会提供的公交服务。

我在的这座城市和全国一样,公交车永远是共同的一道风景线,四个轮子的方盒子虽随处可见,而车上永远是拥挤的。然而这座城市的的公交车与之不同的是无人售票,没有乘务员买票喊站名,代之的是无人售票设备和电子语音提示,这在全国首开了先河。经过几十年的推广,这个城市的市民养成了自觉投币的好习惯,逃票的已经很少很少,几乎到了没有的境界。这也算是文明程度的一个提高吧。然而这座城市的公交车上更让人温馨的是给老人、妇孺、让座的好习惯。不管你上那一路公交车,你总会看到好几起这样感人的事。一声轻轻的“你坐”,一声感激的“不用”,一张充满微笑的脸的坚持,一句由衷的“谢谢”,领受者安然的坐下不再言语,让位的站起来握着扶手忍受着车辆的颠簸,这在这座城市好像变成了应该,变成了习惯,虽说这还是少数的年轻人的自觉行为,但是让人们能明显感到的这样感人的事越来越多了。在这儿人们之间的距离又变得近了,渐渐失去的,被钢筋水泥隔开的遥远好像又慢慢的回来了。

哦,这座城市的冬天好温暖!

二、公交车轶事

一次深深的感动,一个深深的尴尬

在贵阳公交车上,尊老爱幼的风气是常见的。时常的坐公交车,时常看到年轻人让位给老年人坐,看到大家给孕妇让座,给带小孩的人让座,这已经很平常,时间长了,这种让人感动的场面就平常了,司空见惯了,就如此成了人们的共识。这种现象可说是贵阳人独有的,是贵阳人的骄傲。然而前两天一次坐公交车,一次不经意的让座却又深深感动了我。

这是在隆冬的季节,在凌冻灾害重现贵州的.日子里。因为天气极冷,人们上班下班,出门办事,都不象平常时那样的从容,有车的自然开着自己的车在车河中游走,没车的人们,公交车就成了热门的交通工具。就是在路上行走的人也是急急匆匆的,谁都希望赶快回到家或赶单位,谁也不希望在寒冷中逗留。

这一天,气温是零下三度,公交车像平时那样繁忙,车上也是挤得满满的。拥堵的交通使得公交车的速度很慢,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个站一个站的挨着,站在寒风中等车的人们在车一到站的刹那就蜂拥的往车上挤,离座的下车的又都很快的离去。这时的车上是最乱的时候,也是人们最体现道德情操的时候,看到有需要座位的人上来,人们都会很快让出座位。我坐的是四路车,又正值中午下班的时候,高峰期的车流就更拥堵,好不容易在车上挨到老东门站时,一位七十来岁头发花白老人颤巍巍地也挤来了,他在一位满身泥土,刚坐下的年轻人的身边站住,年轻人就毫不犹豫的站了起来,主动的把座位让给了老人,这位老人也很礼让,推辞再三,才在年轻人一再谦让下坐了下来。这年轻人是一个农民工。农民工让座,这让他旁边的人们很感动,我也在旁边。所以这一幕我看得很清楚,也同样的感动。

都说农民工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里的人们也都有这样的体念,搬个家拿点什么重物,人们都已经习惯于找农民工,城市的建设,道路的拓宽,垃圾的清运,处处离不开农民工的身影,如今的城市里农民工无处不在,无处不能没有他们。虽说各地的叫法各有不同,有的叫背篼,有的叫棒棒,但其真实身份都是农民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农民工就是城市组成的一部分。如今农民工已经逐步融入了城市这个社会,他们摒弃着自身地位的自卑,也像所有上班族一样,像城市的居民一样在城市中奔忙。他们也挤公交车。也从一地赶到另一地的去寻找生计。城市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改变着他们原来固有的的习惯,与社会的融洽,努力以城市人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改变着自己的人身轨迹。然而要让城市真正的承认他们,这不是他们单方面能实现的,尴尬会时时出现。

公交车上,农民工让座的感动之余,我很快的发现了人们的感动和惧怕都是那样的现实和具体,一身的泥土的这位年轻人也很快的感到了人们与他的格格不入,脏是一个界线,如果是在夏天,一身的汗臭又是一个界线。车上本来就很挤,可他旁边的人们都自觉或不自觉的尽量不靠近他,不是怕他这个人,而是他身着泥土。有的人在不经意的刹车和起步时和他的身体不稳定的接触中,在站稳以后就会不自觉的去拍拍自己的衣服,这使得这位年轻人很是尴尬和受刺激,心里的伤痛使得他在现有的位子很不舒服,为了摆脱这样的局面,他尽量的往车后门挤,还不时的吆喝着身上脏,请大家让一让的话。当时我就在想,他要是不让座不就没这些事了吗?他不是能舒舒服服的心安理得的坐到他下车的地方了吗?可他让了座,却给自己招来了不快。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能预见吗?

卢表叔三戴表轶事散文 第11篇

从前年代不懂计划生育,女人刚生完一胎可能紧接一胎,即便不是双胞胎、三胞胎,如此一胎接一胎便兄弟姐妹一大摞。

兄弟之间的孩子互称“堂”:堂兄、堂弟、堂姐、堂妹;姐妹之间或姐弟兄妹之间的孩子则称作“表”:表哥、表弟、表姐、表妹,上一个台阶便是表叔……表叔何其多,数也数不清。

言归正传。回到讲她表叔三次戴表的轶事。“轶”是没有正式入“典”入“史”的事。

一、卢表叔一戴表

话说她这又一表叔是卢家的表叔,他后来的身份不同一般,她与表叔之间没有来往,所以从来没有对朋友同事提起过。

这表叔是学美术的,50年代初学生时代羡慕人家有一块表,衣袖一撸露出一块亮晶晶的多么帅气呵。没手表的人常常要问别人几点钟了,有手表的人不用问,撸起衣袖看一眼就行。

当时戴表是一种奢侈,靠工资过日子的人都买不起,即便几个月不吃不喝不穿也不够买一块。她表叔早年就没了父母,哪有钱买这样的奢侈品,吃饭还是靠学校的12元助学金呢。

她表叔学的是美术,躲着悄悄画连环画得了好几十元稿费,于是才买了一块,这是第一次戴表。除了画连环画,还偷偷地去小学当美术课代课老师,为了赚钱常常耽误集体活动,不参加集体的自习课生活会上还挨了批评,资产阶级的享受思想、虚荣心、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大帽子一大摞。

不料辛辛苦苦买的手表,洗澡时麻痹大意,有人趁澡堂烟雾腾腾他正满脸的肥皂泡之际,把手表“顺手牵羊”了,白白辛苦还白白的驼批评。

二、卢表叔二戴表

第二次戴表是毕业后用两个月工资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加起来买的。

表叔的第二次戴表没有故事。他大大方方、堂堂正正的领了工资去买了一块回来。只是没有戴多久日子,结婚时把那块表给了新婚妻子。

他当然想第三次戴表。“三”是吉利数字:三炷香、三星高照、连升三级,三阳开泰……全是“吉”词,独“三长两短”是“凶”词,令人战战兢兢,怕有哪天来个“三长两短”。

以后就一年一年都没有戴成。妻子一连生了两胎,第二胎是龙凤胎,凑成“三”的吉利数字,小夫妻非常高兴。只是夫妻俩养三个孩子哪有余钱买表,于是死了心,不指望第三次戴表。同事开玩笑说他也变成“无表阶级”了。

老家遐想散文 第12篇

最近一直想回老家弄套房子,等退休以后,回归自然,过那种田园生活。我喜欢养花,想把院子走路的两边种上五颜六色的花。他喜欢养狗,养猫,再养几只鸡。闲暇的时候,看小狗摔跤,小猫爬树或者抓一把米撒在院子上,看小鸡争着,抢着啄米的画面。

爱人说在院子的边角种上葡萄,搭上葡萄架,四周种几棵向日葵,向日葵的下面栽上豆角,这样既可以看向日葵花,还可以吃豆角。我建议在临窗处种几颗葫芦或者冬瓜,搭上棚子,在下面乘凉,闲聊,看书,喝茶,听音乐……偶尔抬手便可以触及悬挂的葫芦,既可有劳动的成就感,又可以做食材……

上一篇:《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诗赏析下一篇:幼儿园业务园长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