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建设局党委书记述职报告

2024-05-20

XX年建设局党委书记述职报告(精选6篇)

XX年建设局党委书记述职报告 第1篇

校党委副书记XX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报告

同志们:

受校党委委托,现在,我就学校党风廉政建设XX年的工作进行总结与回顾,并对XX年的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部署。

第一部分XX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总结与回顾

XX年,校党委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党组和安徽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压紧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干部领导责任,系统规划我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顶层设计,持续推进我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校纪委按照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体部署和校党委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狠抓任务落实,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精心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XX年,校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超前谋划、赶早启动、往深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委会成员以三严三实的的标准和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与韧劲,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带头开展学习教育的各项活动,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认真学习党章、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把深入领会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政治定力、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做到维护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

切实推动决策部署落实。校党委始终把管党治党摆在突出位置,落小落细重在逐项推进。认真组织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严肃纠正三公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基层党组织换届、交纳党费等专项治理工作;组织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综合监督检查,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做好干部换届工作,对新一轮竞聘上岗的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任职前集体廉政谈话,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履职能力;严肃开展了干部个人报告事项核查和兼(任)职专项清理。通过深入推进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我校党的建设更加有力,广大党员干部党性观念得到加强,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的意识普遍提高。

强化制度体系建设。XX年,校党委把依规治党、依法治校摆在重要工作议程,重点推进各项制度建设。以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制度建设作为学校制度全覆盖的首要环节,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文件。以学校章程为引领,对全校涉及改革、发展、管理等各类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推进文件制度建设“废改立”。先后对XX年至XX年以来的学校层面的377份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废止115份,修订93份,新制订规范性文件73份;职能部门和各学院也都按照学校下发的制度建设指南完成了相关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党的建设和学校治理的制度体系。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校党委以贯彻落实《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为根本,始终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对集体决定了的事情,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分头抓落实,勇于担当、勇于负责,不推诿、不扯皮。在组织召开党委常委会、党委全委会时,严格按照会议规定、会议程序组织实施,对涉及干部任免等重要事项实行票决制;在会议讨论中,严格执行党委书记末位表态。

不断完善信息公开和民主监督。学校不断加大校、院及各职能部门党务、校务院务、学术事务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工作力度,拓展公开的范围、渠道和方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加强校院两级教代会、校务委员会以及学术委员会建设,推进民主办学、教授治学,规范学术事务管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学校建设中的参政议政和民主协商作用,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学校的监督体系和形式进一步完善,民主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二、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加强顶层制度设计。XX年,校党委着眼于党风廉政建设新的形势与任务,加强顶层设计,从履行责任、建立体系、突出重点、创新方法四个方面搭建制度框架,出台了《xx工业大学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xx工业大学深入推进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实施方案》、《xx工业大学关于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中共xx工业大学委员会关于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实施办法》等四个体系化文件,明确了校院两级组织和学校职能部门在深入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责任担当和工作遵循。校党委书记袁自煌同志亲自召开落实四个文件工作推进会,校长梁梁同志与我谈心谈话表示全力支持纪委落实四个文件相关要求,这些都代表了学校党委和行政坚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意志与行动。

坚持挺纪在前,注重纪律教育。校党委组织开展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文件的学习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警觉和责任意识,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校纪委多次举办中层干部学习会、传达会,第一时间学习传达解读中央、教育部党组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最新精神及重大举措,结合我校实际积极予以落实;校纪委采用专题辅导报告,编印、发放学习资料,组织专题学习、节假日发送廉洁提醒短信等形式,加强教育与警示,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各级党组织和有关职能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强化正面示范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着力提高党员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的自觉性。

签订责任书,强化责任落实考核。学校党委与各二级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清单和工作任务;从XX年开始,学校建立各二级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向学校党委、纪委书面报告制度,校纪委去年底组织专门检查组,对部分二级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综合督查,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询问,寻找问题、分析原因,对风险点排查防控、内部管理决策机制给予及时指导与提醒,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检查力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的落实情况与二级单位的年终考核挂钩,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一票否决”,推动二级单位切实履行监督职责,逐步形成上下协同、共担责任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体系。

三、扎实做好监督执纪问责

盯住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校纪委不断加大监督力度,通过全程参与、开展专项检查、督促自查自纠、参与问题整改等方式,主动发现问题,查找问题线索,分析问题原因,督促整改落实,不断规范工作程序和权力行为,有效防止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紧住作风建设关键点。校纪委围绕学校办公用房使用管理、“三公经费”使用与国有资产管理自查自纠等工作,严格落实部党组和校党委工作要求,在各二级单位和广大教职工积极支持与配合下,认真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对全校落实中央八项规

定精神,特别是XX年11月以来的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公务接待、公款出国等落实情况进行了回头检查,重点对学校各学院和二级单位XX年以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公务接待方面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自纠和整改;组织开展全体教职员工校外兼职任职专项摸排,为推进规范管理提供有效支撑。配合省纪委,协助调查和处理我校疑似使用公款购买购物卡等问题。

高度重视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认真做好各类纪检监察信访件的受理和处置,落实问题线索集体研究制度;对校内外群众向纪委反映的学校教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以及上级部门签转的信访举报件,按照要求及时将查办的结果和处理意见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信访举报人,切实维护和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利。XX年,校纪委办监察处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网络举报17件,与去年相比减少37%。办结15件,办结率88%以上。

实践运用“四种形态”。认真研究四种形态的表现形式与工作方法,着眼抓早抓小、提醒帮助,针对问题线索,组织专门力量开展调查核实,严格按照政策要求、依法依纪依规进行处理。XX年,通过纪律审查,开除党籍、公职1人,行政记过1人,通报批评3人,警示提醒谈话20多人次。纪委书记同各二级单位党组织与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谈,对落实“两个责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同时,校纪委认真协助上级纪检机关对2个案件进行调查取证,协助三家单位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

充分发挥审计的检查、评价、咨询职能。XX年,校审计部门先后出具经济责任审计报告4项,提出整改建议50余条;完成小型零修项目预审253项,完成竣工结算审计项目405项,完成科研项目审签147项,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建立包括组织、纪委监察、人事、财务、资产等在内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了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基础性评价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堵塞管理漏洞,有效降低了廉政风险。

四、持续推进纪检监察部门自身建设

坚持和完善纪委委员会议制度、学习研讨制度、重要问题线索集体讨论制度,工作例会制度。不断加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部门的治理结构,理顺部门内部的岗位职责,强化部门职能定位,创新工作方法,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技能有所提高。

过去的一年,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迈出了有力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管党,全校党员领导干部和师生员工对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思想认识有新提高;党风廉政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有新进展;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新增强,党风、校风、学风、干部的工作作风有新改善,想干事、能干事、按规矩干事的清风正气和氛围正在形成,学校事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在整体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发展尚不平衡,与党中央、教育部党组和安徽省委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艰巨繁重。具体表现为:基层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需进一步加强,少数党组织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管党治党的腰杆不硬、底气不足、办法不多,党内监督力度不足,管党治党责任还没能完全落到实处;少数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思想素质、能力水平、精神状态、作风表现与学校发展、从严治党的要求还有差距,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党性意识淡漠,接受监督意识不强;有的干部“一岗双责”不落实,缺乏政治敏感与责任担当;个别部门特别是有的业务单位缺乏风险责任意识,对其应承担的监管责任和廉政工作要求没有真正做到“各负其责”。践行“四种形态”还跟不上中央要求,“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还没有成为各级党组织普遍运用的工作方法。纪检部门履行专责监督的内容、方法、途径有待进一步完善,工作效能有待提高,监督检查的覆盖面仍要扩大,发现问题的能力与较真碰硬的精神还需要不断增强。这些问题,都必须认真地加以重视和解决。

第二部分XX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

XX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中纪委十八届七次全会精神,从严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认真执行学校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四个体系化文件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着力构建和完善监督体系,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弛而不息纠正“四风”,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严肃落实问责机制,坚定推进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和建设若干世界一流学科提供有力保障。

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充分认识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总书记核心地位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旗帜鲜明讲政治,立场坚定护核心,严守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提高政治定力和政治站位,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要充分认识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中纪委七次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所做的战略部署,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部署要求上来。要充分认识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所面临的形势,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中纪委七次全会讲话精神作为各级组织本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明确责任,勇于担当,扎实推进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

强化贯彻落实《准则》《条例》的监督检查。围绕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各级党组织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将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要求细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落实为自身管党治党的政治任务;要把《条例》规定的监督责任融入党的建设的日常工作内容。XX年,校纪委将重点加强对六中全会精神尤其是两部党内法规学习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主动了解基层党组织在把握政治纪律、执行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履行自我监督责任和规范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对在学习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不符合、不一致等现象,进行严肃批评教育、督促整改,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突出重点,强化责任。校党委将以最坚定的决心、最鲜明的态度,着力整治党的意识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突出问题,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各级党组织和各职能部门要自觉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切实解决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坚决做到令行禁止。要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深入学习领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学思践悟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服务、四个坚持不懈的战略思想,认真落实《xx工业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XX年,学校将加强对课堂教学阵地、宣传思想阵地和舆论媒体的监督检查,严明政治纪律,维护政治安全,坚决防止和杜绝错误思想和言论在教育阵地的扩散和传播。各级党员干部要努力提高政治觉悟与政治水平,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的全过程,把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日常的教学、科研、管理行为中,不断增强为党工作的责任担当。

XX年,学校将加大对各单位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落实的检查考核,强化述责述廉制度,把落实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二级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向校党委报告工作的首要内容;学校纪委编制下发《党风廉政建设履责纪实簿》,重点加强对二级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尽职履责情况的督促考核,进一步激发基层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

二、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

紧盯无视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对公款吃喝、办公用房超标准等情况,要寸步不让、严查快处、公开曝光,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严格遵守各项党纪党规和各项纪律要求、政策规定,严肃查处公款旅游、违规操办婚宴、违规发放津补贴等显性违规问题;严肃查处公务出差、科研经费使用、会议或庆典活动、各类办学、培训管理中存在的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聚焦重要节日和寒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强调纪律要求,进行廉政提醒;坚持开展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监督检查,今年4月上旬对全校各校区办公用房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并严格落实问责机制。

加强作风建设,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积极宣树先进典型,弘扬工大一家亲精神,培养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高尚道德情操,着力培育工大精神、塑造校园文化。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坚决整治贯彻学校党政决策部署不认真、不积极和一切消极应付、敷衍赛则等不作为现象,在全校营造团结奋进、比学赶超、争先进位、干事创业的氛围,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利益,建设风清气正的校园育人环境。

三、健全完善监督体系,加大监督和内控力度

构建严密的党内监督体系。按照监督条例的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全面监督职能,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组织实施各项监督制度,抓好督促检查;强化纪委的专责监督,履行好纪委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监督执纪问责;抓实党的工作部门的职能监督,推动党的工作部门严格执行各项监督制度,自觉履行属于自身职责范围的党内监督,各职能部门都要对肩负的条线工作开展监督;坚持基层党组织的日常监督,将两个责任一起扛在肩上、记在心中,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充分发挥党员的民主监督,调动广大党员积极行使党员权利,认真履行监督义务,对错误言行敢于较真、敢于斗争。

强化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管事。XX年,校纪委将持续不断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人才招聘与选留、招生考试、基本建设、招标采购、科研经费使用、财务资产管理、校办产业、学术诚信等重点领域的监督,坚持问题导向,从具体问题抓起,查缺补漏,完善治本措施,扎紧扎牢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子”,推进权利责任清单制度,立“明规矩”,不断清理各种有碍公正的“潜规则”,让所有的公权力都在阳光下运行,不断健全完善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工作体系。着力健全和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体制机制。

切实维护政策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XX年,校纪委将重点加强对各单位执行学校各项政策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按照一定比例和轻重缓急,对学校有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专项抽查,逐步实现对制度落实和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的制度化、常态化,增强落实执行制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释放制度的力量。

不断强化外部监督,完善内控体系。学校将继续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支持校院两级教代会、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在学校治理中依法进行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健全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形成常态化的经济责任审计轮审制度,并强化审计建议的整改落实;重视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同时,加强学校内控体系建设,制定学校内控监督检查与评价管理办法,开展内控制度建设的监督检查和评价工作,逐步构建科学有效的内控工作体系。

强化问责追究。针对管党治党中不愿为、不敢为、不会为的一些现象,必须下大力气予以纠正。对责任落实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严格进行追责问责,以问责促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根,着力解决我校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四、加强纪检信访处置和纪律审查,有效运用“四种形态”

规范纪检监察信访问题线索处置程序。XX年,校纪委将一如既往地畅通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渠道,引导群众规范有序地反映问题;通过强化信访举报的办理,加强督办,切实提高初信初访的办理质量;不断建全完善信访处置规程,严格执行线索处置的五类标准和方式,加大谈话函询的力度与规范,提升处置水平。

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认真落实《中共xx工业大学委员会关于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实施办法》,切实推进各二级单位党组织及其负责人认真履行工作责任,对一般性问题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开展提醒谈话,及时记入《党风廉政建设履责纪实簿》,使“四种形态”的第一种形态成为各级党组织、各部门负责人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的经常使用的手段与办法,做到抓早抓小,动辄则就,充分体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XX年,校纪委还将及时推动第二、三、四种形态运用,严格查纠其他轻微违纪行为,同时将严格纪律审查,深挖细查问题线索。采取全面排查、集体研判,挂号交办、跟踪督办等措施,加强线索处置和问责追责,严肃查处违纪案件,让每一项纪律都通上电、立起来、严起来,真正体现对党员干部的严管厚爱。

五、建设一支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认真学习贯彻(中纪委十八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围绕纪委职责和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不断规范和完善部门自身监督执纪和审查工作的程序与规则,维护执纪问责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积极推进学校二级单位纪检组织建设试点,构建纪委委员联系学院(单位)制度,加强对二级单位党组织纪检委员的专项培训,加大对二级单位党组织履职尽责的指导,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向基层延伸。

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努力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纪检监察干部要铁面无私,敢于监督执纪问责,对党负责、对党的纪律负责,同时也要铁汉柔情,充满仁爱之心,还要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纪律审查能力。

同志们!XX年,我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全校党员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扎实做好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XX年建设局党委书记述职报告 第2篇

设工作会报告

同志们:

受党委委托,我向会议报告XX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部署XX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

一、XX年工作回顾

XX年以来,在上级公司和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公司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决策部署,以落实“两个责任”为主线,以依法依规经营为重心,着力在责任体系建设、廉洁教育、从严监督执纪问责、持续作风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进入新常态,为公司完成全年工作目标提供政治和纪律保障。

(一)完善责任体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以“三位一体”责任体系、保障体系建设为抓手,扎实推动“两个责任”落实。

一是主动抓。在公司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公司党委书记和总经理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党委委员对分管领域负主要责任,各党支部和各部门履行“一岗双责”。年初,按照与岗位管理工作相适应的原则,及时修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廉洁从业承诺书;结合公司实际,补充完善了公司“落实‘两个责任’任务清单”,新增了党支部主体责任清单,并经党委会审议通过后下发,确保责任目标和责任事项“接地气”、落到位。

二是层层抓。XX年3月11日,公司召开了XX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暨集体廉洁谈话会,会议传达学习了上级XX年反腐倡廉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XX年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要点,党委书记进行了集体廉洁谈话。会上,党委书记与党委委员、党委书记与党支部、领导班子与分管部门先后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党委委员、中层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还做了廉洁从业承诺。责任书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责任内容、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以“军令状”的形式把“两个责任”、“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到人,强化责任担当,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洁从业环境。在日常工作中实行逐级谈话机制,党委书记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负责人、各党支部书记与所属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关键岗位人员层层谈话,逐级听取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汇报,督促履职尽责。通过“两书两清单”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任务,逐步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工作格局,为推动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政治生态和政治保障。

三是闭环抓。公司修订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管理办法》,将“两个责任”清单内容纳入责任制考评细则,重点对党支部和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情况、廉洁自律情况、廉洁教育提醒、廉洁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动态考评,加强过程督导。对落实不到位的,及时提醒、批评、纠正。约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发现问题较多、民主测评满意度较低的部门负责人,提醒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大问责力度,倒逼责任落实。

(二)加强廉洁教育,提高了党员、干部及员工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公司坚持把党风廉洁宣传教育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立规矩、重预警、早提醒、促自律。一是公司党委通过召开党委会、党委中心组学习和专题研讨、集中廉洁谈话、集中观看《苦难辉煌》、《永远在路上》等记录片、学习廉洁警示案例等方式,全年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共7次。公司党委委员真学、真做,加强执行力建设,带头强党性、转观念、改作风,率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累计开展“四维一体”微党课11次,通过普通党员领学党规党纪等方式,层层学习贯彻习总书记“七一”讲话、习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专题研讨,所有党员、中层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都提前撰写研讨材料或学习心得,确保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入脑入心、学习教育取得实效。二是充分结合“两学一做”教育,发挥党委中心组、纪委中心组以及党支部学习阵地作用,在公司全体党员内掀起学党章党规及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热潮。把两部党内法规学习作为严明纪律规矩首要任务来抓,重点开展了以学习宣贯两部党内法规为主题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月活动,公司先后组织党员、重点岗位人员参观了成都市法纪教育基地和“花语廉心”廉洁文化教育基地。以“三个一”活动巩固学习成效,即:要求每个党员手抄一遍《准则》和《条例》;组织一次两部党内法规专题研讨会;开展一次学习心得征文比赛。在党员活动日上,通过集中观看《苦难辉煌》、《永远在路上》等记录片、学习廉洁警示案例等方式,组织全体党员深入领悟上级公司关于廉洁自律各类文件,既牢记中央面向全体党员的廉洁要求,又学深学透各项“负面清单”的内在含义和本质要求,自觉在廉洁自律上追求高标准,在严守党纪上远离违纪红线。自主制作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宣传展板,图文并茂解读廉洁自律要求,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廉洁谈话常抓不懈。公司坚持深入开展廉洁谈话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廉洁自律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带头公开做出廉洁自律承诺,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全年廉洁谈话达185人次,通过逐级廉洁谈话,警醒大家要珍惜组织的厚爱和公司的重托,珍惜职工的信任和期待,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更好形象示范引导员工,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做一个“忠诚、担当、干净”的好干部、好党员,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要求班子成员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率先垂范,正人先正己,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员工进行提醒谈话。

(三)强化监督检查,促进了权力运行的合法合规。

坚持“服务中心、进入流程、融入管理、发挥作用”的监督监察理念,坚决贯彻上级公司纪检工作要求,紧扣公司前期、基建、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持续关注企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狠抓日常监督、狠抓专项监督、狠抓风险防控、狠抓问题整改。

一是狠抓日常监督。严格监督执行企业“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确保权利的正确行使,此为治“标”。把监督重点放在用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上,即“监督的再监督”,积极引导业务部门强化自我监督,确保监督检查工作取得实效,不走形式、不走过场,而不只是事后的问责追责,此为“治本”。XX年以来,纪检监督工作有序退出招标文件审查、合同谈判等具体业务,集中力量参与公司各项采购开评标过程监督,参与干部考评、合同支付、内控管理、工程变更等日常监察,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规范公司经营管理行为,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针对公司目前“两级”电站投产、“三级”电站基建、前期报批工作实际情况,公司牢固树立“基建”即“经营”的理念,在履行监督职能上,公司纪委将基建、物资设备采购招评标和工程变更索赔等事项的监督列为工作重点,规范招标评标活动秩序,强化监督责任,覆盖事前与事中,防止监督缺位,保障公司各类经济活动依法合规进行。

二是狠抓专项监督。聚焦“四风”问题、作风建设监督检查,从精简会议、简化接待、公车私用、减少简报、反对铺张浪费等方面入手,尤其是监督检查公务车辆管理、八项费用、领导人员履职待遇支出等易滋生“四风”问题的环节,在公司范围内倡导厉行节约精神,促进作风转变。今年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难点、基建管理的薄弱环节,开展了招待费管理效能监察,提出规范招待费申请事项和程序、规范招待费使用管理、健全招待费台账等建议5条,力促规范公司公务接待行为,加强招待费使用管理;开展了工程合同管理效能监察,提出规范合同变更程序、规范合同会签和履行、加强现场计量签证管理等建议6条,促进了工程合同全过程管理,严控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洁风险,切实维护公司利益,促进公司依法依规经营。

三是狠抓风险防控。加强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集团公司22项具体要求和四川分公司21项具体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严禁随意、超标准和违规接待,抽查公务用车管理情况,重大节假日前对关键岗位及以上党员干部发送廉洁短信。加大对“八项费用”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了《“八项费用”开支管理办法》;严格督促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廉洁自律规定,制定了《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廉洁风险的防控。

四是狠抓问题整改。公司党委非常重视内外部审计检查问题的整改工作,特别是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情况,凡审计检查提出的问题,由分管领导作为整改责任领导,亲自抓实整改工作,各部门根据审计检查出的类似问题,举一反三,一并整改。党群工作部抓好整改落实的全过程监督,做到闭环管理,务求取得整改实效。对整改不力的责任人将按党内监督相关规定进行问责;对下次再发生的部门和责任人,由纪委对其进行约谈警示。

持续作风建设,构建了完整的制度保障机制。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集团公司和四川公司“四风”问题整治情况“回头看”工作方案下发后,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回头看”工作安排部署会,并对自查表进行了分工,要求各责任部门对照问题分类,逐项自查自纠,公司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制定措施,加强整改,党委会专题研究“四风”问题整改情况。公司抓住“四风”问题整治情况“回头看”工作契机,全面梳理了“四风”问题相关制度,制定完善了《八项费用支出管理办法》、《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车辆管理办法》、《会议管理办法》、《评先创优理办法》及《差旅费管理办法》等12项制度。并加强对“八项规定”相关制度的宣贯学习,各党支部、各部门利用组织生活会和部门例会等方式组织全体员工学习领会,成效显著,达到了制度的“废、改、立”工作目的。

二是抓实重点事项。加强“八项费用”开支管理,建立了“八项经费、领导人员履职待遇、公务车辆管理”等台账。为加强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监督管理,促进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公司制定下发了《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监督管理办法》,督促公司党员及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廉洁自律规定。班子成员履职待遇及业务支出严格遵守上级规定,没有违规配车用车,没有超标使用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由总经部统一调度派遣。

三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定期深入一线与员工座谈,倾听他们的所思、所盼、所困,为公司科学决策掌握真实情况;行政党支部开展走基层、听民声、出实招、办实事,带头轮流安排部门人员到现场值班,及时解决一线职工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各支部每月开展一次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及时向职工解惑答疑,及时排解员工合理诉求和建议,工作作风明显转变,作风建设步入新常态。

(五)持续队伍建设,提升了执纪监督的履职能力。

“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公司纪委加强纪检监察人员自我监管,守住底线,管好自己和家属,严防“灯下黑”。公司纪检监察人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走前头、作表率,先学、先行、先思考,加强理论学习,重点学习纪律处分条例解读、中纪委《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熟悉掌握党规党纪。充分整合监督力量,切实转变监督执纪思维,向“抓早抓小”、“抓少数关键”、“举一反三”、“闭环管理”转变,持续提升履职能力。

XX年,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这与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工作支持分不开,与党委委员的率先垂范分不开,与各部门落实“一岗双责”所付出的努力分不开,与广大党员及党员干部的自觉自律分不开,与广大员工的群众监督分不开,与纪委委员、纪检人员的辛勤工作分不开。

当然,成绩面前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与上级公司的要求和职工群众期待相比,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党委委员和部门负责人主体责任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偏软,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一岗双责”理解和执行还需进一步强化;普遍存在“重行政轻党风廉政建设”,逐级廉洁谈话走过场,廉险管控不深入;二是有的党员干部工作执行力还较弱,对公司党委和行政安排的工作敷衍搪塞,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拖延或者有选择地执行,不主动想把办法抓落实,没有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工作一拖再拖,存在消极腐败的倾向;有的党员干部政治规矩意识有待提高,凡事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出发,对个人利益患得患失甚至讨价还价,大局意识和一心为公思想淡薄;自由放任、不负责任,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做;不能坚持原则,团团伙伙,保持一团和气;对上级公司或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学习把握不够,工作纪律意识淡薄,凭自己的经验办事,做事不讲程序、不守章法,违反工作程序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公司形象和工作推进等。三是同级监督深度不够,个别党员还不能完全理解“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理念,还存在充当老好人角色惯性,未积极行使党员权利,履行监督义务较弱,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深度有待加强;四是公司纪检监察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配备缺口较大,监督力量薄弱,监督方式不够丰富,监督深度不够。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XX年重点工作

XX年在建电站将陆续投产发电,是公司基建的高峰年,也是增收节支、控亏扭亏的攻坚年,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于保障公司持续健康科学发展,意义重大。今年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纪委七次会议精神,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和四川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和公司年初工作会暨一届六次职代会部署,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以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目标引领,以党员干部零违纪为工作目标,深入推进标本兼治,严明纪律规矩,深刻把握运用监督执纪问责“四种形态”,突出监督执纪运用“第一种形态”,全力以赴保护好公司广大党员干部,持续深化“三转”,开展“风险点”查找,强化组织监督、改进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监督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上下同欲、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环境,推进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强化纪律建设,切实把纪律挺在前面。

一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不断加强重点领域纪律监督,坚持以纪律治本。强化对上级精神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关注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坚决防止发生《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提出的“十二个不准”问题,督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与上级公司党组、纪检组保持高度一致。

二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深入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义和内涵,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规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折不扣落实准则要求。公司纪委要加强对贯彻执行准则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落实不走样。公司要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强化组织监督,改进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监督,各监督主体要担当起党内监督职责,党委书记要当好党内监督第一责任人,党委委员要在职责范围内切实履行起监督职责;各党支部、党群工作部、党员要各司其责,合力担责,尽心履责;纪委既要履行好专责监督职责,更要检查督促各监督主体履行好党内监督职责。

(二)强化责任落实,围绕“两个责任”清单推动“一岗双责”落地。

推动“两个责任”落在实处。把“三位一体”责任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融入到公司经营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形成“明责、履责、督责、问责”闭环责任体系。坚持以“落实‘两个责任’任务清单”为主线,完善公司各部门职责,明晰员工岗位职责,促进“一岗双责”到岗、到人和到事,制定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责任清单、党支部责任清单、职能部门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任务、压实责任,确保将“两个责任”真正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抓好督促,同步行政业务工作,经常过问、检查、推动“两个责任”清单任务落实。抓好问责,以常态化的问责,唤醒责任意识,倒逼责任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加强对“两个责任”的监督。公司纪委成员要按照责任区划分履行好监督职责,要严格对照“责任清单”认真抓好履行监督责任的重点工作。加强对选人用人工作的监督,凡是提拔、重用的,都要在党风廉政方面签字背书,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强化对“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的监督,纪委按上级纪检组要求将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落实主体责任、执行民主集中制、廉洁自律等情况向上级纪检组报告,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严肃认真做好对班子成员和部门第一责任人的“画像”工作;强化对招投标、合同管理、变更索赔、物资设备采购及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八项费用”使用等高风险事项的监督,发现问题线索及时报告、按规定处置。

(三)强化监督资源整合,不断丰富执纪监督方法。

进一步完善审计、监察、内控三位一体联动监督体系,继续完善纪委协调机制,整合优化监督资源;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链条。纪委委员严格履行分区监督、定点联系的监督网络机制,发挥纪委委员和人资、法律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参与重大问题的讨论和研究,整合监督资源,实施有效监督,提升监督实效,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强化问责和问题整改,坚决纠正执行纪律宽松软的问题。

严防“四风”反弹。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施办法进行重新审视,修订完善配套制度。加强对公司“八项费用”开支管理,一是各部门履行好主体责任,严抓管控关;二是归口管理部门严把程序关;三是财务部门履行报销审核监督关;四是党群工作部发挥再监督关,“四关”同频共振,充分发挥监督合力,对把关不严,失关放水的,要问责追责。紧盯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不断深化节前纪律重申、节中监督检查、节后问题通报“三联动”,在通过短信、谈话、通知等多重方式,围绕行为举止、工作纪律、公车管理、公款使用等纪律要求,开展普遍提醒的同时,针对性开展对招标工作、工程建设、物资设备采购等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廉洁谈话。加大监督检查和通报曝光力度,狠刹“隐形”、“变异”四风现象。

持续开展效能监察。针对公司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强对“八项费用”开支管理、工程变更索赔等开展专项效能监察,对工程类、设备物资类、服务类采购项目开展专项检查,持续提升管理水平。

抓问题整改闭环。要强化问题导向,及时查证审计检查、专业监督、专项检查、信访举报等渠道掌握了解到的“四风”问题,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党群工作部建立健全问题整改台账,做好整改督促工作,对整改不力、边改边犯、重复违犯、问题较多的,较真碰硬,以问责唤醒责任担当,以问责促进问题整改,务求整改闭环取得实效。

(四)强化源头防控,持续深化惩防体系建设。

完善关键岗位廉洁风险点,从源头上加强防控。要把岗位廉险防控工作抓在手上,坚持与中心工作、业务工作紧密衔接,着力建立健全全员参与、全域覆盖的廉险防控体系。要突出重点防控,继续深化招标工作、工程建设、物资设备采购等重点领域重点岗位的廉险防控措施。要建立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党员干部违规干预、插手各种招标、工程建设、物资设备采购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强化制度防控,坚持惩防衔接,分析、堵塞流程设计和制度机制漏洞。要探索建立重点领域人、财、物关键岗位廉洁风险卡片,公司统一制作分发每个关键岗位,放在工位醒目位置,促使每天对照提醒。要实施动态防控,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正廉险等级,完善防控机制,从源头上防止不廉洁行为发生。

(五)强化廉洁教育,逐步构建“不想腐”的堤坝。

深化标本兼治。要在坚持不懈抓好治标的同时,固本培元,强化治本。围绕“不愿为”强化思想教育,以入心入脑的廉洁教育引导人,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关爱保护人。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践行《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觉悟,加强党性修养,严格自律,严守纪律底线,慎独慎微,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抓实专题廉洁教育,深入开展“学纪律、强定力、廉举止”为主题的反腐倡廉教育月活动;学习《微腐败警示录—违规违纪100个典型案例剖析》、中纪委网站《我的家风家教故事》等题材;集中观看国资委《央企领导人员违纪违法警示录》、省纪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等专题片;分两批组织参观成都市法纪教育基地等场所,引导干部员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陶冶道德情操,增强道德定力、抵腐定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准确把握运用“四种形态”。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坚持抓早抓小,突出把握运用“第一种形态”强化监督,用好谈话、函询等处置方式,结合公司各种内外部审计、监察、检查发现问题实际情况,量化常规谈话、提醒谈话、函询谈话和诫勉谈话四种类型清单,党员及党员干部都能知晓和明确触及哪一条就要接受第一种形态的监督,形成第一种形态监督的常态化。要处理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要守护好公司这片森林,必须着眼整体、分类施治,正歪树、治病树、拔烂树,护森林。

“四种形态”与“树木和森林”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第一种形态对应正“歪树”,第二、第三种形态对应治“病树”,第四种形态对应拔“烂树”。我们要分类施治、护好森林,必须理解、运用好“四种形态”。

首先,要掌握客观标准,防止畸轻畸重。第一种形态,主要是指一般性、苗头性问题,也可以理解为“歪树”。要通过谈话、函询等形式,及时提醒、批评教育,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这要成为常态。第一种形态的主体责任在党委,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纪委书记要亲自找有问题反映的同志谈话。看到同志有问题不谈话,实际是害了我们的同志,是失职。第二种形态,主要是指违纪情节较轻,可以说是较轻的“病树”,要及时给予党纪轻处分和组织调整,让他们止步于违纪之初。第三种形态,主要是指违纪情节较重,可以说是较重的“病树”,要给予党纪重处分和重大职务调整,让他悬崖勒马。第四种形态,主要是严重违纪、涉嫌违法,属于“烂树”,必须拔掉,否则影响森林健康。

其次,深入把握“四种形态”的标准和转化关系。从轻或减轻处理真正认错悔错改错的,从重处理拒不认错、推卸责任的,严肃处理口头上认错、但没有实际行动的。

三要深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认真贯彻集团公司“三个区分开来”实施意见,要区分是按规定履行程序还是暗箱操作,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利,是无心之失还是明知故犯。乱作为是腐败,不作为也是一种消极腐败。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关心关爱干部员工,全力营造有利于公司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氛围,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保驾护航。

(六)强化自我监管,持续提升纪检监察队伍履职能力。

按照当好纪检干部“一要有敢于监督的勇气,二要有善于监督的能力,三要有自觉接受监督的底气”要求,加强纪检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以监督执纪工作流程为主线,认真查找风险点和薄弱环节,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工作程序,强化忠诚履职,加强自我监管,严防“灯下黑”。立足更好更快适应四川公司监督体制机制改革新要求,自觉学习、主动实践、提升能力,克服纪检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人员少的困难,持续提升纪检监察人员履职能力。

要切实落实“三转”要求,持续聚焦主业,把监督检查的切入点转变到对业务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上来,有序退出人员招聘、合同审核、招标监督等业务流程监督,发挥好纪检监察机构“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管理的再管理”作用。以效能监察、专项审计等为重要抓手不断深化监督职能。

XX年建设局党委书记述职报告 第3篇

一、《广西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实施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

(一) 《广西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颁布实施

2011年8月8日, 《广西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下称《规划》) 正式颁布。《规划》提出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力争到2015年,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基本实现全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 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较好保障;文化创新体系基本建立, 艺术精品力作、优秀广播影视节目和出版物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逐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创业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力争到2015年广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达到5%;文化市场更加繁荣有序发展,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多彩;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基本建立, 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文化交流传播体系初步形成, 文化交流活动更加有效开展;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初步建立起充满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文化的凝聚力、创新力、传播力、保障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充分发挥, 广西文化的影响力显著提升。形成与广西区位优势相媲美的文化优势, 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合的文化环境, 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力。建设北部湾文化产业圈以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发展聚集区, 探索创建国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实验区、国家民族和谐文化建设示范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实践区和千里边境文化带, 发展具有广西气派、壮乡风格、时代特征、开放包容的广西和谐文化, 建设民族文化强区, 为把广西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规划》还提出了实现总体目标的主要任务: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大力繁荣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不断深化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按照《规划》要求, 到2015年, 广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000亿元, 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对全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就业增长的贡献率大幅跃升, 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5%左右。构成了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重要物质基础。

与此相配套, 广西还出台了《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两个规划成为“广西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两个《规划》的颁布, 推动广西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 广西将建设成为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 成为对东盟文化交流的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 成为我国西部文化产业高地和北部湾文化产业圈, 成为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

(二) 五象新区建设构筑民族文化强区重要文化设施

作为广西“首善之区”, 南宁市大力实施“文化立城、文化建城、文化强城”战略, 按照把南宁市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目标, 把五象新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城, 未来更将成为南宁城市形象新的代表, 使五象新区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先试区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这是广西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 对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具有重大的意义。

2011年10月31日,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 自治区主席马飚在南宁市五象新区考察调研时强调, 南宁市和自治区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增强文化自觉, 树立文化自信, 突出文化产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以更大力度、更大气魄、更实措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努力把五象新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城。规划中的广西文化产业城、广西体育产业城、“三馆三街” (广西规划馆、美术馆、铜鼓博物馆和金融街、文化街、民族风情街) 、五象新区总部基地、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龙象谷项目、南宁—台湾健康产业城等七大板块, 正组合构筑出一个璀璨的五象新区。

(三) 以文化改革发展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2011年, 广西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区7家经营性图书出版社和仍属事业体制的19家新华书店顺利转制为企业, 9家音像电子出版单位中4家停办注销、5家完成转企改制。组建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制定广西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出台全区文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柳州市整合市歌舞团等4个剧团和文化艺术中心, 组建柳州市艺术剧院。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电影制片厂在全国率先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转企改制基础上组建广西电影集团。在全国率先完成整省区城市有线电视和数字化整体转换。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分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先进企业。

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方针, 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为重点, 把改革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有机统一起来, 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实行“四分开”, 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 深化内部机制改革,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 逐步转制为企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要求, 在2012年前完成全区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和全区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 组建全区性的新华书店集团。完善和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推动股份制改造, 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支持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 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 使之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成为广西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

2011年7月5日, 广西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开始组建, 2011年8月19日, 广西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正式宣布成立。根据自治区政府的批复, 广西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战略定位为: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共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平台;自治区人民政府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实施平台;广西文化资产资源整合平台;广西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文投集团兼并重组演出公司、广西展览馆、广西博物馆等, 自治区财政厅成立政府引导、社会多元化投资的财政厅文化产业基金, 并与与文投集团产业孵化平台相匹配, 与金融机构的文化授信金融产品创新相结合, 从而拉开了广西文化产业进入大集团大园区大资本运作的时代大幕, 初步构建广西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二、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和惠民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一)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有成效

2011年, 广西继续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文化资源共享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 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和惠民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投资1.28亿元, 建成80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成立955支文艺队、880支篮球队。有32个设区市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列入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库。投资3994万元, 建成了9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大力开展全区全民读书活动, 全区国有图书馆新增图书54.87万册、接待读者1475.68万人次。大力推进“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 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免费开放实施方案》, 实现全自治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 全部免费开放, 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自治区财政厅下拨了“三馆一站”免费开放补助资金10821万元, 其中, 中央补助资金8768万元, 自治区配套2053万元, 广西“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成果显著。

(二) 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丰富多彩

广西全区105个公共图书馆, 共开展培训516次, 举办展览205次, 组织讲座409场。全区121个文化馆, 开展培训1098次, 举办展览279次, 组织讲座319场。全区1127个乡镇文化站, 开展培训2108次, 举办展览1206次, 组织讲座1239场。这些活动为更多的人们免费走进公共文化场馆学习知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完成2010年共享工程9个县级支中心、192个乡镇基层服务点和4447个村级服务点的设备招标、配送和调试工作, 新增八桂诗词库等一批数据资源。深入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群众文化活动, “天天演、周周训、月月比、季季赛、年年奖”群众文化活动及基层文化骨干培训行动红红火火。积极做好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开展中小学生书法普及教育工作。来宾市入选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罗城县乡镇文化站规范管理入选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培育和发展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组织修改了全区文化先进县评比标准。东兰县等12个县乡入选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三) 农村书屋覆盖乡村

2011年, 新闻出版系统继续加强公共服务建设, 加快全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尽快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 看书难”的问题, 积极完善出版物发行网点规划, 建立覆盖全区城乡的出版物发行网络。将农家书屋设在行政村, 每个行政村都建有农家书屋。2011年, 全区已经建成农家书屋12288个, 2012年将新建2638个, 全部建成时为14926个。2011年全区出版物发行网点总量发展到5456家, 网点人口比例为1∶9253, 其中便民书店发展到4601家, 书城发展到28家, 中型书店发展到235家, 专业书店发展到171家, 电子出版物店发展到398家, 连锁经营发行企业发展到8家, 中外合资发行企业发展到10家, 出版物集中交易市场3个 (其中出版物批发集中交易市场1个) , 总发行单位1家。

(四)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受欢迎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是自治区人民政府201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广西广电系统各级部门积极落实“一年一村放映12场电影”的工作要求, 努力奋斗, 全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82650场, 完成年度任务的106%, 观众达到3171.72万人次。超额完成放映任务的广电局有:河池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22205场, 完成率123%;柳州市广电局11801场, 完成率105.3%;桂林市广电局20643场, 完成率104.8%;玉林市广电局16524场, 完成率100.52%;贵港市广电局12946场, 完成率100.35%。这些公益电影的放映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地区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深受欢迎。

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一) 文物考察和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成果

2011, 历时近5年的广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任务圆满完成。经国家文物局核定, 广西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0495处, 其中新发现5562处, 顺利地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指导编制刘永福旧居、白龙炮台、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容县近代建筑群黄绍竑故居夏威夏国璋别墅、武宣文庙等10个维修保护方案。对连城要塞遗址及友谊关、合浦汉墓群、顶蛳山遗址、灵川江头村和长岗岭村古建筑群4项保护规划进行修改完善。继续实施花山岩画本体一期保护工程。组织开展大遗址保护, 指导编制和建设《桂林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 (一期) 项目建议书》。组织指导合浦至河唇线铁山港铁路等30余项基本建设工程用地范围内的文物调查、勘探、发掘等工作, 抢救保护一批文物。组织、指导兴安灵渠、左江岩画、北海海上丝绸之路编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重设预备名单申报文本。积极指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检查评估工作, 加快推动特色文化型名镇名村建设。百家博物馆工程加快推进, 柳州工业博物馆等14个博物馆动工建设, 广西城市规划展示馆、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等14个博物馆建成开放。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入选全国首批5家生态 (社区) 博物馆示范点。有9个设区市级博物馆列入国家“十二五”地市级博物馆建设项目库。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等9家博物馆列入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名单, 全区免费开放博物馆增至45个。行业博物馆、民办博物馆扎实推进。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 组织2011年广西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月活动成效明显。切实加强文物安全执法。会同公安厅开展文物系统三级以上风险单位的博物馆及馆藏文物的安全检查, 会同气象局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专项检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建立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预备名单制度, 确定壮族会鼓等93个项目列为广西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预备推荐名单。加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 确定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九大类的121名传承人为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广西传承人达到240人。完成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工作, 推荐周瑾等31名自治区级传承人申报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推进自治区级铜鼓文化 (河池) 生态保护区申报国家级生态保护试验区取得进展。命名靖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东兰县铜鼓习俗传习基地、永福彩调罗锦镇林村传习基地、宜州市彩调传承展示基地、靖西县壮族织锦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桂林黄昌典毛笔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自治区级彩调传习基地和桂林市彩调艺术传习基地为第二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展示中心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壮族织锦技艺被列为第一批4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举办有1350多人参加非遗保护工作、非遗法解读等培训班。广西“京族独弦琴艺术”、“密洛陀”、“壮医药点线针灸疗法”、“广西八音”、“藤县舞狮技艺”、“田阳舞狮技艺”、“瑶族黄泥鼓舞”、“侗戏”、“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等九个项目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古籍保护工作初见成效。完成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推荐。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二批广西珍贵古籍名录120部。《中华古籍总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卷》编纂工作加快推进。编辑出版《第二批广西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等一批图书。命名广西图书馆等4个单位为自治区级古籍修复中心。

(二) 文艺创作和演出活跃繁荣

1. 文艺创作成果丰硕

2011年是广西的文化艺术创作年, 自治区政府对艺术创作加大了资金投入, 从2011年开始, 将连续3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 用于艺术创作生产。实施打造广西气派的舞台艺术精品成效显著, 硕果累累, 产生了现代壮剧《天上恋曲》、新编历史桂剧《七步吟》、粤剧《海棠亭》等大型优秀戏剧作品, 创排了歌舞剧《壮·美》、木偶剧《拇指姑娘》、话剧《小麻雀变凤凰》、交响声乐套曲《刘三姐随想》等一批文艺精品, 大型民族交响乐《壮族诗情》在北京世纪剧院进行首演获得成功。以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艺晚会《旗帜颂》为重点, 组织开展了桂剧《刘胡兰》、《红色经典·京剧现代戏精粹》等系列文化庆祝活动。举办了为期半年的第六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 推出了一批新作, 培养、锻炼了一批演员。圆满完成“紫荆龙情在广西”文艺晚会演出活动。赴京承办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纪念招待会文艺演出活动, 受到了国务委员戴秉国和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的肯定, 外交部来信致谢。美术家初步完成历时三年的广西近现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37件作品, 进入后期完善工作。

2. 文艺精品频获大奖

2011年, 广西文艺佳作频获大奖。由广西壮剧团创作排演的现代壮剧《天上恋曲》被评为2009~201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项目;由广西桂剧团创作排演的新编历史桂剧《七步吟》入选2010~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群舞《成人礼·上刀山》、双人舞《连就连》、独舞《我俩》获第九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三等奖;小品《夫妻应聘》获第八届中央电视台小品大赛三等奖;粤剧《海棠亭》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群舞《猎山谣》获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群舞组表演铜奖;群舞《绣缘》、双人舞《阿哥阿妹》获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展演十佳作品;杂技《力量的抗衡———皮条》在第八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三次全国杂技比赛中获最佳演员奖, 排在八个单项奖的首位;在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中, 《壮族社会民间信仰研究》获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 《中国民间创世史诗集成·广西卷》获民间文学作品奖;瑶族长鼓《鼓动瑶山》获民间鼓舞鼓乐奖, 壮族芭蕉龙获舞龙大赛金奖, 绝技“铁齿钢牙云中燕”获民间艺术表演奖银奖。

2011年, 广西文联协助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做好第六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评奖活动, 共有13个门类的66件作品获奖;广西文联还举办或参与举办了第四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颁奖、第四届广西小小说颁奖、第六届壮族文学奖暨第二届壮文文学奖颁奖、2011《南方文坛》年度优秀论文奖颁奖暨校园文学座谈会、第五届广西音乐金钟奖颁奖等奖项, 表彰了一批优秀作品。据不完全统计, 2011年, 广西文联和所属各协会组织参评作品获全国性奖项51件 (人) 。

3. 文艺理论研究扎实推进

2011年, 广西文联进一步加强文艺理论评论工作, 举办多次作家作品评论活动, 编撰出版文艺理论家丛书, 推出一批理论研究成果。7月30日, 举办“《潘琦文集》首发式暨潘琦作品研讨会”, 对《潘琦文集》18卷作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探讨。2月17日, 与广西文化厅联合举办“戏曲人物写意画———张忠安戏曲人物画展”, 11月10日举办“2011中国桂剧论坛”, 10月, 举办广西曲艺创作研讨会;11月12日举办林焕平百年诞辰和学术思想学科建设研讨会。广西桂学研究会首次设立招标课题20项, 全面展开广西地方文化研究。2011年, 广西文艺理论家参与第六届广西文艺铜鼓奖评奖, 有《文艺制度论》、《文学桂军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个重要作家群的崛起及意义》等4部理论著作获奖。

(三) 推动广西文化“走出去”成效显著

1. 举办图书会展, 带动版权贸易

广西新闻出版系统推动文化“走出去”成效显著。在推动出版“走出去”方面, 2011年广西出版系统实现了新的突破。一是成功举办2011中国—东盟出版博览会。本届出版博览会由新闻出版总署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广西新闻出版局和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承办、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和广西新华书店集团协办, 中国和东盟10国出版界人士汇聚一堂, 首次在中国同台集中展示展销中国和东盟10国的1万多种精品图书, 达成了《中国—东盟出版界合作南宁共识》, 签订了出版合作项目12个。中国—东盟出版全面合作交流机制首次落户广西, 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10国出版文化合作交流的前沿和窗口。本届出版博览会为影响越来越广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增加了丰富的文化内容, 为中国与东盟出版界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又一个重要平台, 得到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在工作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以书传情, 以展会友, 很好!”。二是成功举办2011柬埔寨、印尼中国图书展销暨版权贸易洽谈会。这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一周年系列重要纪念活动之一。现场展出中国优秀图书近5000册, 总码洋近20万元人民币。达成输出60多种图书、期刊版权的合同和意向。自2008年以来, 展销会连续成功举办4届, 产生了广泛影响。新闻出版总署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为在总署交办的由省级出版单位承办的“走出去”活动中, 广西新闻出版局做得最出色、效果最好, 并指出这一展销会已逐步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国家品牌。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蒋建国作出重要批示:“这个博览会意义重大, 而且这几届越办越好, 成效越来越明显。”三是桂台图书出版合作交流活动成果丰硕。4月份, 广西新闻出版局赴台湾成功举办了台北广西图书展、桂台出版单位版权贸易签约仪式、桂台出版界座谈会、向台湾有关单位赠送桂版精品图书等一系列活动, 现场展销桂版图书1.5万册, 与台湾出版社签订了20项版权贸易项目协议。自治区马飚主席和自治区党委沈北海常委代表广西向台湾方面共赠送价值30万元人民币的桂版图书。2011年, 广西出版系统推动桂版图书走向世界取得新的成绩。广西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版权贸易、合作出版合同的图书300多种, 开展版权贸易已成为广西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2. 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丰富多彩

2011年, 广西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也十分频繁, 活动丰富。4月26日, 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在台湾开幕, 论坛期间, 广西文化厅成功举办了以文化参访、广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展示、广西少数民族歌舞和地方戏曲 (原生态) 综合展演为主要内容的“2011台湾·广西少数民族艺术节”, 进行11场交流演出活动, 观众达1.5万人次, 深受台湾民众欢迎。为庆祝中国文莱建交20周年, 组织广西艺术团赴文莱举行“魅力广西”文艺晚会获得成功。赴京承办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纪念招待会文艺演出活动。受文化部委派, 组织艺术团赴哥伦比亚、秘鲁开展文化交流演出活动, 举办了中秘两国建交40周年专场晚会、第17届太平洋书展中国主宾国专场演出。为庆祝中泰建交36周年, 广西艺术团赴泰国参加2011年“欢乐春节”演出活动, 赢得泰国社会各界的好评;为庆祝中马建交37周年, 广西派出“海丝情缘”艺术团赴马来西亚演出大型历史舞剧《碧海丝路》, 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2012年1月16日至2月12日春节期间, 广西文化厅组派了广西文化代表团、广西青少年艺术团、广西柳州艺术团、广西民族民俗文化展演团共4个“欢乐春节”活动代表团150余人, 在新加坡、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韩国等6个亚洲国家进行演出交流, 为这些国家人民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纷呈、民族风情浓郁的文化盛宴, 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是广西有史以来组织的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活动区域最广、活动时间最长、节目内容最为丰富的春节文化活动。圆满完成了中央和广西交给的文化外交使命, 载誉而归。据不完全统计, 广西4个文化、艺术代表团在亚洲6国表演、展示期间, 共演出44场, 共有200多万人参与、观看了广西海外“欢乐春节”系列活动。

广西文联发挥优势、创新文艺平台, 不断深化对外文艺交流与合作, 充分展示广西优秀文化。为纪念中越建交61周年, 在越南河内举办书画摄影展, 共展出书画摄影作品132幅。广西书画研究院组织开展艺术家走出国门, 开展桂越柬老采风和桂印采风活动, 组织了一批著名画家深入南宁、崇左、桂林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挝、印尼采风写生, 举办采风作品联展。与台湾文艺界的交流进一步扩大。在台湾花莲县举办广西·花莲书画名家作品联展, 并与花莲洄澜诗社签订了长期友好文化交流合作协议书, 同时成立了“广西花莲文化交流合作联络小组”, 协调今后双方文化交流合作事宜。组织广西文化艺术考察团赴澳大利亚、斐济、新西兰进行文化交流, 魔术艺术家赴美国参加国际 (兄弟) 魔术家协会年度大会魔术节目比赛等活动。这些对外交流活动开阔了广西文艺工作者的视野, 同时也为宣传、推介广西文化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窗口。

(四) 广西新闻出版事业繁荣发展

2011年, 广西新闻出版系统在履行国家意识形态职能、服务国家文化建设、繁荣新闻出版事业等方面, 作出了新的成绩。2011年, 广西共有报纸72家, 期刊184家。全年出版图书9600多种, 其中, 新书3600种。

1. 国家政策新给力

2011年4月26日,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 广西新闻出版系统获得国家政策强力支持。该《实施意见》提出, 新闻出版总署将从十个方面全面支持广西新闻出版业的繁荣和发展, 包括: (1) 支持广西加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 支持广西出版更多公益性出版物和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 支持有关重点出版项目申报国家相关资金; (3) 将广西纳入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实施范围; (4) 支持广西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 (5) 支持广西调整优化新闻出版产业结构布局, 建设产业发展基地、园区; (6) 支持广西开展面向东盟国家的多渠道、全方位国际出版交流和合作; (7) 为支持广西实施国家北部湾经济发展战略和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战略, 在出版资源配置上机遇政策扶持; (8) 支持广西加强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 (9) 支持广西加强出版物市场监管, 提高“扫黄打非”工作能力; (10) 支持广西开展版权保护工作, 帮助做好政府机关和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实施意见》还指出, 支持广西新闻出版事业繁荣发展的各项工作, 主要通过加强和改善服务及提供项目支持的方式进行。对于《实施意见》中涉及的项目, 按国家有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 通过评审、论证后, 由新闻出版总署给予资金、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积极争取得到了国家的资金支持。一是向新闻出版总署申报“中国—东盟文化产业 (传媒) 人才培养基地”等11个项目已纳入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 其中“中国—东盟文化产品 (出版物) 物流园区”和“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排版制版技术开发”两个项目已分别获中央财政2010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各1000万元补助。2010年, 广西获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补助155万元;2011年, 广西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获国家资金支持443万元。二是帮助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申请各种专项资助。近两年, 广西报刊共获得国家各类出版专项资金180万元, 其中《广西民族报》 (壮文版) 共获得120万元, 《三月三》 (壮文版) 共获得60万元。

2. 体制改革新进展

2011年, 广西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当年推进新闻出版总署批复的广西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第一批转制单位共31家, 至年底时完成20多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 并已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第二批计划在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前基本完成。2011年12月,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文同意批复广西上报的《广西新华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方案》, 这是广西发行体制改革历时8年的重大突破。2011年12月5日,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广西新华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方案》, 12月21日, 自治区文化体制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召开了广西新华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工作动员部署大会。12月27日,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以桂政办发[2011]221号文件向全区正式印发该《组建方案》。根据该方案确定的时间进度表, 广西新华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预计在2012年上半年组建完成。目前已进入清产核资阶段。

广西将考虑通过促进出版企业上市融资等手段, 进一步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十二五”时期, 广西将培育新型出版主体, 打造文化产业领域的战略投资者, 力争到2015年有3家左右的出版企业通过内涵式发展或兼并重组, 成为品牌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出版企业;要有2家左右新闻出版系统的出版、发行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并上市融资。广西还将积极推进出版企业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和跨所有制发展, 打造广西资产超过百亿元、销售超过百亿元的“双百”亿大型出版企业集团。“十二五”期间, 广西新闻出版业力争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广西GDP增长速度, 总产值占广西生产总值的2%以上, 成为广西文化产业的龙头产业。

3. 图书出版新成果

2011年, 广西出版系统做好重点图书和重大主题出版工作。5月23日, 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公布了《“十二五”时期 (2011~2015年) 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该“规划”规模为2030种, 其中图书1730种, 广西共有《中国模式丛书》《东盟文库》等31种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选题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 入选总量位居地方省市区前列。其中,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入选18种, 占入选总数的58%;接力出版社和广西人民出版社各入选3种;广西美术出版社、广西科技出版社和广西民族出版社各入选2种;广西教育出版社入选1种。从内容看, 这31种图书选题服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 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 唱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 注重学术研究和文化积累, 体现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为庆祝建党90周年, 广西新闻出版局与有关单位联合策划、摄制作了历史文献纪录片《红星照耀左右江》, 并出版了其音像制品, 自治区领导郭声琨书记、马飚主席、沈北海常委、李康副主席等均对该片的拍摄制作作了重要批示, 自治区财政划拨了专项资金40万元予以资助。指导出版单位策划出版了一批庆祝建党90周年的重点图书, 其中, 《新时期的好军嫂韩素云》等6种图书被列入广西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文艺作品出版项目, 并获得自治区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200多万元扶持。围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策划出版了《辛亥:摇晃的中国》等10余种图书;与有关单位共同策划、摄制作了文献纪录片《辛亥革命:孙中山与广西》, 自治区财政划拨专款给予资助。该片在2011年10月10日前出版了音像制品, 并在广西卫视黄金时段两次播出。为了做好重大主题出版工作,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筹集350万元资金策划党建类选题。广西新华书店集团和各市、县新华书店设立庆祝建党90周年图书专柜, 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2011年, 广西图书在国家、省部级奖项评选和重大出版项目申报中屡获佳绩, 共有3种图书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6种图书入选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4种图书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目录;6种图书入选全国首届百种优秀民族图书目录;5种图书共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1651万元;3个项目获国家古籍整理出版项目资助180万元;4种图书共获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100万元。

4. 新闻传播新特色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精心策划, 认真组织, 着力实施新闻宣传创新战略, 强化舆论宣传, 创新新闻传播特色。2011年, 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把做好建党90周年宣传报道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切实抓紧抓好。在宣传报道中, 广西日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精心设计了“红旗飘飘”、“伟大历程”、“党旗耀八桂”、“广西各族人民心向党”等特色专栏, 在同一题材的报道中独树一帜, 清风扑面。中宣部《新闻阅评》以《内容丰富层层深入特色鲜明广西日报庆祝建党90周年报道高潮迭起》为题, 给予充分肯定。

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报道中突出了广西特色。博览会常办常新, 新闻报道也常报常新。对今年的博览会, 广西日报动员了全社采编力量, 精心组织, 集中版面, 宣传到位, 氛围浓厚, 形成气势。在做好常规报道的同时, 别出心裁地推出博览会特刊, 中宣部阅评员对此高度赞扬, 称之为“一份宣传广西、推介广西、让世界了解投资贸易的指南”。

广西第十次党代会的宣传报道获高度肯定。广西第十次党代会宣传报道工作要求严、时间紧、责任重, 广西日报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紧紧围绕全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总体要求, 以建设西部经济强区、民族文化强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等为主题, 在报道规模、广度和深度、贴近性以及实效性上, 力求突破富有新意。为第十次党代会的圆满召开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保障,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领导“特别满意”, 并对广西日报“特别表扬”。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掀起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宣传热潮。广西日报在要闻版开设系列主题专栏:“改革创新繁荣文化———广西文化发展巡礼”, 全面介绍了广西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惠民、对外文化交流等情况;开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栏, 宣传介绍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就和经验;开辟专家访谈专栏深入解读与阐述会全的精神, 为广西文化发展进言献策。在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同时, 进一步提升了广西日报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

在舆论宣传中融入人文精神上, 凸显主流价值取向, 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西日报在重要版面开设“凡人好事”专栏, 倡导积极健康、催人向上的人文精神, 相继推出“中国达人”卓君、覃俊、王辉、王远文、韦寿增等凡人好事典型, 在全区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反响。2011年4月, 报社派出一线骨干记者赴融安实地采访报道身患重病的融安县纪委书记覃俊, 在全社会树立了党的领导干部良好形象。中宣部阅评员认为:广西日报的报道“饱注情感, 催人泪下, 让人们领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和气节, 理解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和忠诚。”10月, 广西日报联合海南日报深入采访, 共同推出长篇通讯《生如夏花》, 追记在海南见义勇为的广西青年伍思东的英雄事迹, 也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发挥优势, 形成合力,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各子报子刊子网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构筑了广西日报系列品牌新格局。各子报子网在媒体定位、扩大影响力、策划活动、广告经营等方面呈现喜人气象, 各子报子刊子网各展所长, 新闻宣传有声有色。

5. 科技创新新手段

一是北大方正电子与广西新闻出版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 双方将共同推进中国―东盟数字出版基地 (北部湾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建设, 在数字出版平台搭建、数字内容加工生产、数字出版技术研发推广、数字出版版权贸易、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同时, 双方将共同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数字出版交流与合作, 推动“出版走出去”战略实施并共同推动传统新闻出版产业转型, 推进广西新闻出版产业的升级。另外, 为促使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处理的发展, 为广西少数民族电子出版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正电子将凭借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方面多年经验积累, 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 将“广西民族文字出版”、“全民阅读”、“数据库出版”、“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广西出版“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落到实处, 共同推进广西数字出版公共服务建设。二是中文在线和龙源期刊网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2011中国―东盟出版博览会期间, 中国著名的数字出版企业中文在线和龙源期刊网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文在线2000年成立于清华大学, 是中国网络出版的开创者之一, 中文数字出版服务领导者。通过与国内300余家出版机构、逾1000名知名作家、2万余名网络作者的正式签约授权, 中文在线每年可提供7万~10万种电子图书, 占每年出版图书 (纸制) 市场的30%~50%, 大众图书 (纸制) 市场的70%。中文在线和龙源期刊网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的战略合作, 双方将共同推进中国―东盟数字出版基地 (北部湾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建设, 在数字出版平台搭建、数字内容加工生产、数字出版技术研发推广、数字出版版权贸易、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6. 互联网监管新举措

广西新闻出版局加强对广西互联网出版的监管, 改进互联网出版监管手段, 实现监管的智能化。广西新闻出版局与北大方正电子政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广西互联网出版监管系统, 系统于2011年1月开始试运行, 经过一年时间的运行测试、修改完善, 目前已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借助该系统, 广西新闻出版局对本辖区互联网出版工作的监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效率大大提高, 有效净化了网络舆论环境, 维护了国家网络文化安全。加强对广西互联网出版的监管力度, 净化广西互联网文化环境, 维护互联网文化安全, 规范网络出版, 防止有政治导向问题、低俗淫秽色情内容登载、传播。根据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产业部《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 广西新闻出版局积极加强对广西涉及网络出版的网站进行监控, 建立审读员队伍, 加大审读和查处工作力度。2011年, 依托广西互联网出版监管系统, 开展日常在线审读工作, 全年共审读各类网络作品520部, 论坛帖子2500多篇。审读发现18家网站的51部网络文学作品, 14家网站论坛的28条帖子存在淫秽色情低俗等内容, 1家网站的1部网络文学作品和6家网站论坛的23条帖子存在政治性有害内容。根据审读结果, 下达了4次删除互联网淫秽色情低俗出版物的通知, 责令有关网站删除低俗淫秽色情网络作品;口头通知有关网站删除存在政治性有害内容的网络作品;对登载、传播有严重导向问题的网站进行批评教育, 并做好违规情况记录。

(五) 广播电视成绩显著

1. 舆论引导能力有所提升

广西各电视台与电台加大机制改革创新的力度, 激发和提升了新闻报道与舆论引导的能力, 促使新闻栏目日趋丰富, 新闻报道不断提速, 新闻发稿量和信息量大幅增加, 播出覆盖人口逐渐增长, 收听率和收视率有所提高。例如, 据不完全统计, 广西电视台的新闻发稿量达61755条 (次) , 其卫视的全国覆盖人口增至7.62亿, 覆盖率达58.3%, 与2010年同期相比, 增长了近1300万人。各市电视台和电台也有较大进步。在电视新闻播发上, 南宁台8497篇、贺州台5658篇、玉林台6690篇、贵港台6024篇、河池台4578篇、百色台7009篇、北海台4493篇、钦州台8900篇 (次) 等。在广播新闻播发上, 南宁台8330篇、来宾台2200篇、贺州台3653篇、玉林台4400篇、贵港台6333篇、河池台2959篇、百色台5948篇、北海台1300篇、钦州台5880篇 (次) 等。全区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5.2%和97.2%。

2. 广播影视创作繁荣

广西广播影视系统深入实施“广西广播影视剧创作生产繁荣工程”, 积极扶持和鼓励广播影视剧的创作生产, 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全区全年共完成《龙城风云》、《聊斋狐仙》、《天琴美人》、《起舞的蝴蝶》、《天地良心》、《鹭语》、《童年的稻田》等7部电影, 以及《瑶山飞狐》 (《瑶山大剿匪》) 、《马迭尔旅馆的枪声》、《老爸驾到》、《黑狐》、《追查》、《刘三姐》、《绝杀》、《文家的秘密》、《蓝蝶之谜》等9部258集电视剧的摄制, 另有5部电影已经进入后期制作, 18部电影、9部272集电视剧获得广电总局电影局备案公示。另外, 还完成了《献给母亲的歌》《格鲁花开》和《街长唐四》等3部广播剧的录制。在2011年度广西电视文艺作品评奖中有108部作品参评。广西区广电局6月2至3日在梧州市召开全区纪录片工作会议, 研究制定繁荣广西纪录片创作, 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 打造“桂派纪录片”的目标和任务, 促进广西纪录片的发展。广西电视台在综艺频道开设《纪录广西》栏目, 创作和播放了《方舟———桂林抗战文化城纪事》等纪录片。各市台也纷纷推出作品, 有南宁电视台的《洱海谣》、《烽烟往事》, 桂林电视台的《山与水》, 梧州电视台的《带饭上学的那些孩子》, 百色电视台的《邓小平手迹碑林》等。

3. 广播影视作品获得多项殊荣

在电影方面, 广西电影集团的《碧罗雪山》在9月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提名奖, 此外还在第十八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获评委会大奖及最佳影片奖提名、最佳导演奖提名、最佳新人奖提名、评委会大奖提名, 在第三届悉尼中国电影节获最佳导演奖、最佳女主角奖, 在伊朗黎明国际电影节获最佳导演奖。至年底, 该片在国内外共获得17个奖项。这是广西电影集团近十年来获奖规格最高、获得奖项最多的一部影片, 也是中国电影在国际A级电影节上单片一次获奖最多的影片。

在电视方面, 据不完全统计, 广西各电视台获全国奖44项。其中, 广西电视台获奖成绩最为显著。作品《广西钦州:大工业和白海豚的共存之道》和《千万巨匠风波》分别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 (2010年度) 电视消息和电视系列三等奖;《辽河源远》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三等奖;《文化惠民欢乐八桂———2011年广西电视台手拉手艺术团走进鹿寨》和《小兔乖乖———2011广西少儿春节联欢晚会》分别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春节特别节目最佳作品” (一等奖) 和“2011年度全国春节特别节目优秀作品” (二等奖) ;《传销乱相》、《“48小时”的困惑》、《一岁男孩被人偷走两年后终于回家》在2010~2011年度全国电视法制节目创优评先活动中, 分别获电视评论类节目一等奖、电视专题类节目二等奖和电视消息类节目三等奖。在国家广电总局的2011年度电视节目技术奖 (金帆奖) 的评选中, 获标清录制技术质量奖的有:《我的珠穆朗玛》获专题类一等奖、《欢欢喜喜闹新春———广西电视台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获综合文体类二等奖、《广西新闻》获新闻类三等奖;获高清录制技术质量奖的有:《千年之魂———坭兴陶》获专题类三等奖。栏目获奖有《走进农家》栏目获2011年中国广播电视对农宣传创优栏目二等奖和第三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优秀对农电视栏目奖;《时尚中国》栏目获得全国广播电视民生影响力电视60强栏目称号、中国十佳品牌栏目和中国名优电视栏目;《动漫乐园》和《周末队队碰》分别获国家广电总局2010年度少儿精品发展专项资金及国产动画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评选优秀国产动画栏目二等奖和优秀少儿电视栏目三等奖。

4. 广播电视设施设备建设有新成绩

在广播电视硬件建设上, 一批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完工与采购, 极大地提升了各电视台与电台的采编播能力。南宁市广电局加大科技项目的投入, 努力打造全区一流的节目制作平台, 全年投资5505万元, 完成南宁电视台和南宁广播电台的设备更新改造62项, 主要有1500平方米全景开放融媒体新闻演播室和南宁电台调频同步网二期建设工程。桂林广播电台、桂林电视台和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分公司共同投资3.5亿元建设桂林广电中心, 已经完成前期工作。桂林市广电局投入2000多万元, 对电台和电视台设备进行数字化更新和升级, 使之数字化率分别由2008年的29%和11%, 上升到2011年的65%和90%以上。柳州市广电局完成了全国第一家采用LED低碳环保型灯光的800平方米的演播室建设, 并投入1600万元改造了270平方米全媒体直播多功能演播室。来宾电视台采购了200万元直播车, 完成了电视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测试与验收。贺州市广播电台对直播区供电系统、新闻综合频道数字化、音频工作站、视频直播室灯光系统等进行了改造与升级。梧州市广电局完成了有线电视基础网络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建设、梧州市西江经济带影视传媒中心建设和梧州城乡广电网络改造工程等项目。贵港广播电视台投入500多万元、河池广播电视台筹集90多万元更新改造全台设备。北海市广电局巩固北海冠头岭、涠洲岛和合浦马头岭无线广播电视骨干发射台的设施和功能, 添置了8台广播电视发射机, 使无线覆盖得以完善。钦州市广电局投资260万元实施市级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工程, 投资250万元购买设备, 从而使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能力、播出质量和安全保障能力有所提高。崇左市广电局完成项目投资5000万元, 主要项目有崇左市广电中心大楼、采编播设备更新改造、数字高清双向互动和公安专网工程等。贺州市广电局筹资313万元加快对电视台和电台采编播设备的数字化改造。

5. 城市数字影院建设改造有新进展

在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上, 广西电影集团积极参与推进全区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改造工程, 认真进行调研和市场开拓, 参股投资凭祥电影城的建设。南宁市广电局启动了县级和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工程。桂林市电影公司投入73.2万元改造影院, 新增影厅1个, 3D设备一批, 4家影院各影厅实现了数字化。来宾市广电局支持的来宾市文化艺术中心影院已经建成, 有影厅4个, 座位800个。梧州市广电局启动了文化展览中心数字化影院建设项目。百色广电局2月份完成了地级市数字影院改造任务, 百色首家数字电影院正式对外放映, 结束了百色没有数字电影院的历史;3月份首家新建的数字影院———大地数字影院又正式对外放映。该影院有5个数字放映厅855个座位 (包括1个3D立体放映厅) , 可以实现全国和全球影片的同步放映。防城港广电局积极协调, 推进了由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2880平方米, 7个影厅, 880个座位的电影城的建设, 计划在2012年完工, 届时将结束防城港市无数字影院的历史。钦州市广电局一方面完成了灵山县电影院数字化改造, 另一方面又通过招商引资, 加快建设城区年年丰广场、青城广场两个数字影院。贺州市广电局筹资250万元对电影公司影城进行改造, 并在5月使设有3个影厅的中影星河数字影城开业。贵港市数字影院金晟电影院发展形势良好。

四、文化产业继续发展

(一) 文化艺术业

“十一五”期间, 广西文化系统产业平均增幅达20%以上, 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广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成为提升广西软实力和新形象的重要力量。2011年, 2011年广西文化艺术业总产出42.01亿元、实现增加值32.56亿元, 增加值同比增长12.43%。按照《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 广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000亿元, 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5%左右, 成为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中新的支柱性产业。“十二五”时期, 广西将重点发展文化娱乐演艺和美术工艺品产业、新闻出版产业、广播影视和动漫产业、文博和会展节庆业、创意设计和广告业、网络和休闲软件游戏新兴文化产业六大产业, 实施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精品生产、骨干文化企业培育、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产业示范点建设“七大工程”。坚持“重点抓项目、抓重点项目”的文化产业工作方针, 加快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2011年, 广西文化厅编制了广西文化产业城概念性规划及相关工作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启动广西文化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库建设, 征集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资源信息88项。桂林雁山动漫戏曲文化产业园、来宾金龟岛民族文化博览园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推进演艺产业的发展, 不断加强文化与旅游及其他行业的结合, 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11年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的纯利润达到9000万元, 文化演出业对周边产业的带动是1比7。靠这台演出, 阳朔的旅游及相关产业每年都有6个多亿的利润, 创造了当地发展的奇迹。大力扶持动漫产业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自治区文化厅等部门关于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明确了广西发展动漫产业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制订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动漫骨干企业、人才培养基地、试验基地、试验园区评选命名暂行办法》, 评选命名自治区级9个动漫骨干企业、2个试验园区、8个人才培养基地。自治区动漫游戏骨干企业桂林力港科技网络公司发展势头良好, 2011年的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230万提高到了8500万。南宁九金娃娃动漫有限公司、桂林云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入选文化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2011年通过认定的动漫企业名单, 实现广西国家级动漫企业“零”的突破。命名柳州蓝海科技公司等9家企业为第一批自治区动漫骨干企业, 南宁高新区软件园、桂林高新区创意产业园为动漫试验园区, 广西艺术学院等8家单位为动漫人才培养基地。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举办了全区文化艺术科研工作培训班。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推出33个招商引资项目分别进入文博会中国文化产业2011投融资项目手册等。推荐广西18个大类共88个建议目录 (其中广西特色建议目录26个) 进入国家西部地区鼓励类文化产业目录, 广西第一批40个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文化项目, 有4个项目已经完成招商引资工作, 4个项目已有部分民间资本到位。

(二) 广西新闻出版产业迈出新步伐

2011年, 广西区新闻出版业生产总值突破190亿元, 比上年增长18.75%, 为打造广西文化千亿元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图书销售新业绩

借助书业展会平台, 促进出版物销售。在2011年1月北京图书订货会上, 由广西8家出版社组成的广西展团参加了此次订货会, 共展出3000多种图书, 共设16个特装展位, 专业馆展位3个, 订货总码洋为10363.8万元。其中, 广西教育出版社订货码洋同比上升16%, 接力出版社同比上升4.5%。广西展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此次订货会, 图书订货数最高的是《新语文读本》 (修订版) , 订数高达24.57万册。在第二十一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订货总码洋6436万元, 在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达成版权贸易合同和意向的图书达200多种。

广西音像产业有成绩。2011年广西拥有音像电子出版单位5家, 音像制作单位3家, 音像复制单位3家, 音像批发单位16家, 音像零售单位2083家。2011年共出版音像制品163种, 复制132.63万张;出版电子出版物38种, 复制832.753万张。2009-2010年复制企业共生产和复制光盘6478万片, 总产值9878万元, 销售总收入9448万元。

2. 产业园区建设新面貌

2011年11月开始动工的南宁五象新区, 其中广西文化产业城有2000多亩的发展空间。中国—东盟文化产品 (出版物) 物流园区、中国—东盟传媒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东盟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中国—东盟印刷产业园区、世界图书公园等一批新闻出版领域重大项目已经规划, 正在实施之中。2011年, 五象新区安排基础建设项目120多个, 总投资60多亿元。到2020年广西文化产业城将成长为五象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单元, 成长为广西文化的新地标、广西对外文化交流的新平台。

3. 版权贸易新收益

搭建中国东盟版权贸易的新平台,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接力出版社入选“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图书《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大王书》系列进入“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图书《走进中医》和《黑焰》入选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资助项目。几年来, 广西出版系统向东盟国家输出了200多种图书版权。2011年, 广西出版系统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版权贸易、合作出版合同的图书有700种, 实现版权贸易图书发货码洋约1.7亿元。2011年在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达成版权贸易合同和意向的图书200多种。

4. 广告收入稳步上升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告经营打出漂亮组合拳。2011年, 面对金融危机、宏观调控、新媒体冲击等不利因素, 集团广告中心从全局的高度对广告战略进行调整, 及时布局, 加强策划, 细化市场, 成效显著。《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的家电、商业广告强劲增长, 占了南宁平面媒体广告总量的70%。房地产广告也逆势增长, 2011年《南国早报》的房地产广告占南宁平面媒体房地产广告总额的80%以上, 处于龙头地位。《广西日报》发挥党报的独特优势, 抓好重大政治活动和重大节日的主题策划, 全面提高党报的广告总量, 成功策划了建党90周年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系列专版广告。特别是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期间, 连续策划了“开好局迎盛会”、“开好局创佳绩”等三个专题, 充分把党代会带来的经营机遇用好、用足, 在短短1个月就组织40多个版的专版广告。此外, 集团把市县广告开发作为2011年的开发重点之一, 精心策划, 市县广告较上一年增长了近50%。同时, 抓住国家“北部湾经济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 在广告策略上及时跟进布局, 大力开发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地广告市场, 有效地拓展了集团广告增长的区域。努力拓展省外广告市场, 先后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市设立了广告中心办事处, 省外广告比上一年有较大增幅。2011年,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经营的各项指标都实现了增长, 经营总收入超过6亿元, 广告业绩喜人, 首次突破4亿元大关。

5. 印刷业务平稳运行

2011年, 面对印刷行业市场低迷、竞争激烈, 印刷整体效益和利润下滑等现实问题,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印刷业务通过内部挖潜、外拓市场, 仍然实现了稳定增长。全年全厂报刊印刷量近11.5亿对开张, 经营收入达9609万元, 全年减少废报233.4吨。在商务印刷领域, 广西南国印刷责任有限公司实施“对内重组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 对外整合产业链、加强战略合作”的经营策略, 稳定商轮业务拓展平印业务, 着重开发包装印刷产品, 在稳定区内商印市场的基础上, 成功开拓了区内、区外包装市场, 公司全年商轮业务量稳中有升, 包装业务量与上年同比增长126%, 基本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经营目标。

6. 新兴产业显生机

2011年,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努力从现有传统产业激烈竞争中实现突破, 加快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并取得重要进展。2011年11月,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正式注册成立广西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有限公司, 并于12月15日举行了揭牌仪式, 以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突破现有产业布局, 促进集团多元化方向转型。此外,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积极发展会展业, 2011年, 集团各先后成功举办了广西 (南宁) 房地产博览会、南宁家装建材博览会、广西 (南宁) 儿童用品博览会、投资防城港发展论坛、南宁东盟商务房地产发展论坛、兴宁区房地产发展论坛等一系列展会及论坛, 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 由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独家承办的广西 (南宁) 房地产博览会从2002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0届, 2011年房地产博览会招商收入突破3600万元, 成为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多元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广播电视产业效益好

1. 产业收入增加

2011年, 全区广播影视产业总收入36.3221亿元, 比2010年增加了3.3221亿元。其中自治区级单位收入28.5568亿元 (含系统外企业收入2.7133亿元) , 市级系统收入5.6516亿元 (其中过亿的市级广电系统有南宁市1.8839亿元和柳州市1.1588亿元) 、县级系统2.1136亿元。全区总收入的主要部分是:广告收入11.0780亿元 (其中电视广告收入9.5197亿元、广播广告收入1.2357亿元) , 网络收入13.0500亿元, 电视收入9.2260亿元 (其中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8.6226亿元, 付费数字电视收入0.6034亿元) , 电影院线票房1.77亿元。以上4部分的收入与2010年相比均有两位数的增幅。增幅较大的单位有:广西电影集团增长136%, 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增长34.4%, 广西广电网络公司增长14.3%。

2011年, 广西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新增8家, 在年检中不合格而被取消影视制作经营许可资格的13家, 总数为74家。虽然这些制作经营机构的数量比2010年减少了5家, 但是总体实力和产值却有所增加。

2. 企业实力增强

广西电视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一方面从台里剥离出广西广电影视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广西广电移动多媒体传播有限公司;另一方面, 按照市场需求在年初将原来的体育频道转型为乐思购频道, 实现24小时播出购物节目。在2011年, 广西广电影视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始商业运作, 以影视剧生产为主, 并承接一系列大型活动电视制作和播出代理业务, 实现收支平衡并略有盈余, 完成全年预算收入115%。广西广电移动多媒体传播有限公司通过广告代理的方式运营, 与多家广告公司和文化传播公司合作, 取得了400余万元的效益。乐思购频道的全年销售额也达到6000万元。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积极拓展下属公司广西新广播传媒有限公司的业务, 积极探索制播分离的新途径, 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五、存在问题与实施建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战略, 提出在2012~2020年, 把广西努力建设成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 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目标明确, 定位准确。但是, 要把规划的构想落实到实处, 任重而道远。

(一) 把文化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盘子

长期以来, 对于文化工作, 各级政府多停留在文件与会议上, 表面形式多于实际行动。归根结底, 主要原因在于自治区党委、政府没有把文化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盘子, 形成一种政绩约束, 各级党委、政府在考虑工作就难以把文化工作摆放到“政绩盘子”和“财政盘子”中去, 文化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边缘工作”, 无关痛痒。

广西要实施“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战略, 实现民族文化强区、区域文化中心、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的宏伟目标, 就必须真抓实干。

第一, 把文化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综合绩效考核体系, 把是否干好“建设民族文化强区”作为各级党委、政府重要的绩效考评内容, 与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人的位置密切相关, 这样, 只有这样, “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战略才能得以真正实施, 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目标才得以实现。

第二, 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盘子, 为全自治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保障。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财政保障机制, 确保公共文化服务足额投入。

第三, 把中央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财税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执行到位, 完善自治区支持文化建设的配套政策。优惠文化税收政策, 加强对文化企业金融支持, 确保文化建设用地。

第四, 把文化建设纳入本地区总体发展规划、置于重要战略地位、纳入干部考评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

第五, 把文化统计纳入政府常规统计工作, 加强部门、全社会、全行业统计。

第六, 定期发布市县文化综合实力排行榜, 制定文化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第七, 加快地方性文化立法进程。适时启动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文化产业促进条例以及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等政府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制定的研究。

(二)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推动民族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第一, 实施大平台、大项目、大发展、大贡献的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我区民族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特色民族文化产业群建设。

第二,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工程, 统筹推进广西文化产业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第三, 以文化内容为核心, 加快发展以创意内容为核心的文化服务业, 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和动漫产业、会展节庆业和文博业。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文化产业, 最大限度地提升相关产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附加值。

第四,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着力培育文化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五, 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休闲娱乐产业。

第六, 推动文化与商业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时尚文化产业, 促进文化产业与通信、建筑、制造、会展、休闲、培训等行业的融合发展。

第七, 强化创意创新支撑, 培育发展一批创新型民族文化企业, 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品牌。

第八, 做大做强市县特色文化产业。要大力扶植有基础、有资源、有条件的市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构筑市县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第九, 加强文化市场诚信建设。大力培育和扩大文化消费。积极探索促进文化消费补贴模式, 提升文化消费意识, 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 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消费集聚区和示范区, 提高我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 解放思想, 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进一步推进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形成有利于文化改革发展的体制环境

第一, 要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方针, 转变政府职能, 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第二, 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推动股份制改造, 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逐步转制为企业。

(四) 加强文化传播阵地建设, 拓展文化传播途径和方式, 健全文化现代传播体系, 提升广西文化的传播引导能力

第一, 加强文化传播阵地建设。加大对自治区各级文化阵地建设的扶持力度, 特别是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兴文化阵地的建设、运用和管理, 扶持培育一批活跃在区内外文艺市场的知名文化团体, 催生出一批在国内外领先的文艺流派, 打造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竞争力的优势媒体文化企业、文化品牌, 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第二, 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 大力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 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民族文化交流新格局。实施广西与东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 建设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培训中心。提高和扩大文化阵地在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覆盖率。做大做强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广西文化舟等文化活动。深化与港澳台文化交流, 推动广西民族优秀文化项目及产品入岛交流, 加强与港澳的文化交流合作。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扩大广西民族文化产品和民族文化服务出口。

第三, 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加快推进广西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便捷化建设, 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西分中心和广西广电网络为主要载体, 加强政府文化门户网站建设, 按照共建共享互通原则, 加快对全区文化信息的数字化处理, 形成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库。逐步建立广西数字文化数据中心、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广西数字电影发行放映网络系统、网上剧场和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络, 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健全文化信息公开、发布机制, 发布全区重要的文艺演出、节庆活动、电影放映、体育赛事等信息, 为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便捷的导航服务, 促进文化消费。

(五) 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为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立智库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使之更好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 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 是一个整体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的重大工程, 必须做好增加发展资金、完善基础设施、重视人才建设, 改进政策和管理体制等工作。具体来说, 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需要克服“忽视”思想, 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两个不可替代”。把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实际成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综合绩效考评体系。

第二, 搞好规划, 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搭建平台。需要尽快出台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三, 建立健全全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重点建设广西社会科学院, 争取三年内广西所有地级市均设置社会科学院或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第四,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在南宁五象新区广西文化产业城内建立中国—东盟社科交流与培训中心。

(六)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文化人才培养机制, 崔生出高水平的文化人才群体

第一,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营造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在人才选拔上“不唯背景、不唯学历”选拔人才, 更不能用党政干部的标准苛求专业型人才;在人才管理上, 充分尊重特殊人才的个性, 调动其积极因素。

第二, 重视领军人物的作用, 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水平发展。培养造就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传承、传播和发展广西民族文化的领军人才。要充分发挥领军人物的示范带动效应, 凝聚一个个创新团队, 促进广西文化产业高水平发展。

第三, 需要坚持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激发文化人才的创造活力。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从根本上解决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普遍性矛盾和问题。要出台促进人才成长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 围绕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 以形成衔接配套人才政策体系, 营造人才成长发展的软环境。

第四, 在人才培养上需要由单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在人才培养上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 着力培养造就领军人物。

第五, 在人才选用上需要由“相马”向“相马—赛马”相结合转变。要特别注重从实践工作中选拔人、任用人, 做到“相马”与“赛马”结合, 特别是借重“赛马”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第六, 在人才引进上需要由“刚性”向“柔性”转变。“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比如, 在北京、上海等地成立文化产业机构, 就地招聘、延揽各类人才, 使那些优秀人才无须离开一线城市就能为广西工作。

第七, 健全奖励分配机制, 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设立广西优秀文化人才奖励基金, 重奖在文化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七) 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 繁荣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第一, 充分挖掘广西深厚文化资源, 不断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第二, 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 多出优秀作品,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第三, 实施打造广西气派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 加强对艺术领域引导力度, 构建科学的民族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第四, 加强民族题材、未成年人题材、生态题材创作等, 培育一批品牌节目、栏目和知名频率、频道以及有影响力的知名制作机构, 不断推出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民族特色剧节目。

第五, 通过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委托生产等方式, 扶持和培育一批活跃在区内外文化市场的知名文化团体、节目制作商, 培育和催生出在国内外领先的文化流派、文化品牌。

第六, 积极扶持少数民族特色表演艺术。挖掘民族文化资源, 创新民族文化艺术形式, 精心推出一批广西民族特色艺术精品, 促进桂剧、壮剧、彩调剧等广西特色表演艺术发展。

(八) 扎实推进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

第一, 稳步推进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传承民族文脉, 共建精神家园。

第二, 继续加强民族文化研究与民族文化古籍的发掘和整理工作。

第三, 大力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基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第四, 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 深入发掘民族文化宝藏, 把“文化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第五, 在城市建设中强调文化立城、文化建城、文化强城, 把文化发展繁荣放到城市建设的突出位置, 成为城市建设的核心和强力支撑。文化立城作为一种理念, 体现高度的文化自觉, 为文化建城、文化强城提供引领并贯穿于各项具体工作中;文化建城、文化强城则是文化立城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行动。让城市体现文化的品格、散发文化的高雅、展示文化的魅力、充满文化的活力, 使城市成为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典范, 成为提高民生幸福指数的美好家园。

摘要:2011年广西文化建设继续取得新成就,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 文化产业平稳发展。文章总结2011年广西文化建设各个领域和文化产业各个行业的具体情况和数据, 分析存在问题, 提出推进2012年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XX年建设局党委书记述职报告 第4篇

下派书记;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党建

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关键。为增强带头人队伍活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海市崇明县委从2009年开始,陆续选派乡镇委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任农村党支部书记(简称“班长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进一步了解崇明县体制内下派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现状,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加强体制内下派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县委党校专门成立了“崇明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调研课题组,深入到农村基层,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个别访谈、深入基层走访等形式,对下派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的初步想法。

一、体制内下派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从调查情况来看,由于建立了下派村党组织书记制度,队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一是年龄呈现老中青梯次结构。崇明县下派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中40岁以下占到了75%,改变了以往党组织带头人“青黄不接”的现象。二是学历层次大幅度提升。下派村书记队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到64.3%,过去村党组织书记学历普遍较低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善。三是知识结构趋于多元化、专业化。下派村党组织书记由于来自县乡机关、事业不同单位,从事不同岗位,改变了以往党组织书记知识结构单一的缺陷。

(二)岗位吸引力增强。一是惠农政策为“三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广阔的农村为下派村党组织书记施展才干、实现人生抱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二是多项激励措施为青年成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近年来,崇明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及村干部的激励措施。如专门拿出了若干公务员岗位对村干部实行定向招考,使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有了职位晋升的机会。2009年以来,共有22名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通过定向招录考试进入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7名特别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被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三是先进典型为青年成长发挥了有效的示范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并通过组织外出考察等方式,切实提高了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开阔了思维及视野。有些村党组织书记依靠岗位优势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成为了当地的先进典型,获得广泛赞誉。这无疑也吸引了部分年青人,期望自己也置身其中有所作为。

(三)群众支持度明显提高。一是信任度递加。随着党的惠农惠民政策的落实、新农村建设及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村级干部倾听民意、关注民生、注重为民办事的自觉性也越来越强,党员群众对村党组织,特别是“领头雁”的信任度与支持率随之大幅提升。在调查的15个村中,超过97%的群众认为体制内下派村书记的效果是好的,认为他们是真正为老百姓做事的人,是值得托付的人。二是期望值上升。调查中,对“您认为体制内下派村党组织书记发挥作用最主要是在哪一方面?”这一问题时,有近90%的群众选择了“落实政策,带领发展”。这也说明了村民对下派村书记的希望和要求不仅停留在“品德兼优”这一层面,更要有经济头脑,能够敏锐捕捉市场信息,引领群众发展特色经济,实现致富奔小康。三是互动性增强。调查中,当问及“体制内下派的村党组织书记在决策本村的重大事务时遵循什么民主规则?”时,有89%的群众选择“严格遵守民主议事规则”。这说明,农民参与村级事务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对村级班子工作的民主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村干部开展工作必须加强与群众的互动,既要吃透上情,又要熟悉村情;既要敢抓敢管,又要依法守纪;既要有成效,又要讲方法。

二、体制内下派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一)体制内下派书记面临的客观困难。一是外村支书群众认可度不高。在“您认为什么样的人最适合做村党支部书记”的问题中,选择“本村德高望重的人”有42.7%,选择“机关事业单位选派干部”、“企业家”、“返乡创业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分别占21.3%、10.7%、8%和5.3%。可见,与不熟悉农村工作环境、有着陌生人身份标签的体制内下派村党支部书记相比,村民更加倾向于本村人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二是体制内下派的村支书面临身份转换和适应新环境的考验。习惯了按部就班的工作流程和相对固定的工作模式,下派到农村基层掌管一方,不少党组织书记在短时间内还难以适应身份的转换,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村级财政短缺。不少经济薄弱村在支出工作经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工资后,可支配的资金捉襟见肘,干事创业的财政保障不够,难以有效施展才干。其次,基层党员队伍活力不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中,年老体弱的多,又地域分散,组织起来很困难,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设先进性的基层党组织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再次,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一些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历史遗留问题,涉及的人员多、关系复杂,又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解决起来相当困难,与群众的期盼存在较大差距。三是缺乏明确政策规范,体制内下派村书记工作心态不稳。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推进“班长工程”的实施意见》中,组织部门对体制内下派书记的选派标准、配套保障、培训保障、监管机制等做了规定,但是关于后续的“出路”却缺乏相应的政策规范,影响了体制内下派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四是教育培训上存在着内容狭窄、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调查中,有40%的党员群众认为,“最大限度发挥体制内下派书记为民办事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方法是“培训和教育”。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培训时间短。目前的培训班大多只有两三天时间,教学内容不得不被压缩,效果难以保证。其次,培训针对性不强。下派书记普遍提到,在目前的教育培训中缺乏群众工作方法、农业技术、政策法规、基层党建等相关实务类课程,不能有效满足需求。再次,培训的形式单一。主要以授课为主,考察体验、现场教学等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尚未引进到培训中,实训效果打了折扣。

(二)体制内下派书记的主观问题。一是群众观念不够强。从调研情况来看,体制内下派书记存在群众观念不强的问题。问卷中,有36%的人选择村支书经常“习惯于发号施令”,有26.7%的人选择“不善于发动群众”,有14.7%的人选择“安排村两委其他干部工作”,有12%的人选择“习惯于坐办公室接待来访群众”。可见,体制内下派村书记主动深入一线群众的工作理念有待提高。二是带领群众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当问及“最期待体制内下派的村书记发挥哪项作用”时,有52%的人选择“带领发展”,选择“落实政策”、“维护稳定”和“开展党建”选项分别占37.3%、9.3%和1%。与群众的迫切期待相比,体制内下派的村书记普遍存在“带领群众发展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三是开展工作缺乏主动性。调研中发现,体制内下派的书记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等、靠心理,有的遇到工作难题绕道走,有的把工作难题向上推,过分依赖上级的帮扶,有的则乐于做老好人,工作中不敢“硬碰硬”,缺乏敢于担当、敢于负责、主动克服困难的精神。四是组织党员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和动力不足。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体制内下派的党支部书记对开展党员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制度化、常态化的党组织活动开展情况不理想。有的村年初制定的学习计划大多停留在纸面,真正落实的少;有的干脆等上级部门下发通知才行动,主动做好工作的热情不够;有的对党员活动认识不足,娱乐化倾向明显,未能认识到党员活动的严肃性。上述因素都阻碍了党员活动的正常开展,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受到一定影响。

三、体制内下派村书记队伍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一)增强群众工作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是增强宗旨意识,在思想上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村党组织书记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历练吃苦耐劳精神,严格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政策要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正确的思想引导行动。二是主动学习,在语言上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近年来,在下派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中,外来人员占了很大比例,而且很多都是缺少基层历练的“三门干部”,他们方言不会说、群众语言说不好,严重影响了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因此,下派村书记要学会方言、使用群众语言,不摆官架子、不打官腔,以群众的心理想问题,以服务群众的心态办事情,使语言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桥梁。三是深入一线,在行动上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调研结果显示,在“体制内下派的村党组织书记尽快胜任新的工作的最佳途径”一栏中,42%的人认为需要积极走访群众。下派村书记只有多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村现状,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拓宽工作思路,推动工作开展。可凭借“民情日记”、“组团式服务”等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定期组织村干部、党员开展“进百家门、拉家常事、知百姓情、聚万人心”走访活动,确保群众工作取得实效。

(二)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充分发挥下派村书记的作用。一是健全按需选人机制。调查中发现,64%的人表示“建设好体制内人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最紧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选好“人”。因此在选人上,必须打破唯年龄论,针对各村的实际需求、被选人的能力和品行、专业特长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建立健全按需选人机制。注重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做到既满足各村的需求,又能充分展示下派干部的才能。二是完善选拔任用机制。目前崇明县下派村党组织书记在2-3年的一个任期后,大部分都得到提拔任用。这导致部分人员认为下派只是“走过场”,很难真心谋划村里的工作,以至出现“人在位、心脱岗”、作风飘浮的现象。群众也会认为下派村书记只是“镀镀金”,很难真正地认可、支持他们的工作。因此,应健全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只有考核优秀、群众公认的村党组织书记才能提拔任用。对于那些考核不优秀、群众不认可的,根据本人意愿或继续任职,或回原单位工作。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一是延长培训时间。现有的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一般为短期培训班,时间设置3至5天。建议在继续完善现有培训的基础上,适当延长培训时间为8至10天。二是拓展培训内容。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群众工作”、“农业技术”、“政策法规”、“基层党建”等方面课程的比重,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三是创新培训方式。以课堂授课为主,针对性地引入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考察体验式学习等多样化培训模式,提高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同时,可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通远程网络教育平台,拓展培训学习渠道。

(四)创建交流关怀机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是下派村书记交流机制。利用网络平台或定期组织交流会等多种渠道,构建下派村书记经验交流平台,鼓励下派村干部把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或遇到的问题、困惑拿到平台上来讨论、交流,促使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二是乡镇领导带教机制。建立乡镇领导带教下派村书记机制,定期进行调研检查、走访座谈,及时了解掌握下派村书记的思想动态,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下派村书记克服困难、推进工作。三是典型宣传示范机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舆论窗口,及时发现、挖掘和总结下派村书记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对优秀下派村书记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五)健全监督考核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合理确定下派村书记任期和年度工作目标,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基层党建、勤政廉政和道德修养的考核权重,使下派村书记真正成为党的任务在农村基层的坚强执行者,成为群众拥戴的好干部。二是建立“双述双评”管理机制。下派村书记年中和年底向乡镇党委、本村党员群众代表述职,乡镇党委和党员群众根据述职情况、平时工作表现进行评议打分,并予以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六)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提振下派干部工作积极性。一是提高薪酬待遇。通过目标管理、业绩考核,适当提高下派村书记的薪酬待遇,使下派村书记安心农村基层工作,提升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完善提拔任用机制。对于工作优秀、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下派村书记要及时提拔任用,以有效的“选-育-提-用”系统化制度运作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下派村书记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三是财政保障机制。县、乡镇党委要协调县乡两级各层面资源,为下派村书记提供配套政策和财政资金,为推动下派村书记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课题组组长:叶斌;组员:顾娟、李宁、杜杰;执笔:叶斌

XX年终建设局党委书记述职报告 第5篇

今年,我区全面推行旧城改造的第一年,改造地块遍布全区所有街道,拆迁项目之多为历史之最。工作挑战性极大,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帮助下,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作用,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工作质效,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各项目

标任务。根据河办发[XX]82号文件要求,现述职、述廉、述学、述法如下:

一、履行职责情况

年内在拆项目35个,其中往年积存项目6个,其中万达广场、会展中心、灰场路安置小区、十排房项目已全面完成,越河小区、南水北调项目由于体量较大,尚余部分尾数。新拆项目27个,拆迁总面积约52.8万平方米,总户数3328户。其中巨一广场、微机研究所、漕运西路中段、漕运西路西段、万达5号地等5个新开拆地块已拆净;华新桥、康居花园、颐高数码港等尚未拆净但已保证了项目钻探、打桩和开工建设;文苑小区、会展中心、九二五厂、灰场安置小区、万达广场等5个积存多年的拆迁项目完成扫尾工作。位于淮海中心商业区核心地段的雨润拆迁项目在奖金期签约率达98.2%,茂业百货项目、水门桥东北角在奖金期内签约率100%,创造了淮安拆迁新速度。

(一)真抓实干,又好又快推进旧城改造和拆迁安置工作。一是强化项目运作。做深做细每一个地块前期调查和成本测算,积极配合国土局、旧改办及各街道进行土地挂牌前工作,年内对38个地块进行了调查测算,成功挂牌并摘牌了14宗土地。对摘牌后的拆迁项目,坚持一个地块一套方案、一个项目一个计划、一户群众一个方法。对拆迁有直接影响的问题,诸如改制不彻底的企业、未参加房改房等问题在项目进场前尽快协调到位,确保新项目的顺利推进。二是强化方案制定。坚持做到“三不拆”,即拆迁手续不齐不拆迁,拆迁安置方案未定不拆迁,拆迁资金不到位不拆迁。在拆迁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性化拆迁”理念。对安置方案多层次、多角度、反复征求被拆迁户的意见,最大限度地体现绝大多数被拆迁户的意愿。针对老城区的就医难、就业难、生活难、住房难“四难”问题,联系了街道、社区、人社局、住建局开发企业等单位,开展“服务拆迁户,真情送岗位”活动。积极申办共有产权保障性住房,为被拆迁户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强化阳光操作。年初、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十公开一监督”阳光拆迁模式,在所有的拆迁现场都设立公示栏,公示相关政策及投诉举报电话。按拆迁工作序时进度及时将被拆迁房屋的面积、评估价格等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还聘请区纪委、人大、政协等领导成立巡视监督组,从拆迁方案制订,到拆迁、拆除现场参与全过程监督。

(二)强化管理,严格规范拆迁工作行为。一是狠抓制度建设,规范拆迁工作。建立不良记录台帐,实行每月一考核、每月一兑现。二是狠抓拆迁专业人员的素质教育,树立良好拆迁形象。年初向全区所有拆迁工作人员发出了“阳光拆迁、廉洁拆迁”倡议,并在长荣大剧院门前广场举行“廉洁拆迁千人签名活动”;

邀请区检察院杨小平检察长向全区广大拆迁工作人员做了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题讲座。组织了100多人参加了由市拆迁办组织的业务培训,经考核76人取得拆迁上岗证,其中18人获得二级动迁员资格,8人取得三级动迁员资格。在项目开拆之前,组织对参加项目拆迁的所有工作人员学习、讨论、演练,并进行闭卷考试,不断提高拆迁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牢固树立“建一流队伍、争一流服务、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工作目标,坚持每月集中学习和交流点评一次,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在交流中提高水平。三是狠抓廉洁拆迁,坚持警钟长鸣。在项目开拆之前,与各拆迁工作人员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并印在发给被拆迁户的宣传手册上,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时刻警示身边工作人员。凡被举报查实的,对工作人员给予党纪处分,并责令退出拆迁工作岗位。四是严格执行拆迁政策,坚持阳光拆迁。坚持公示制度,增加拆迁工作的透明度,坚决杜绝暗箱操作行为,维护拆迁政策的严肃性、客观性和平衡性;每个项目在开拆之前,对工作人员都要进行严格培训考核,统一操作口径,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拆迁实施工作不规范引发的各类矛盾。在协议签订中,严格对照政策和补偿标准,按照每一份协议通过“三关”(即:组员关、组长关、审核关)“四人”签字的工作流程,以杜绝“人情协议”,避免徇私舞弊情况发生。五是加强档案管理,实现档案管理制度化、信息化、智能化。加大了档案室硬件投入,完善了档案的查、借、调、阅制度,实现了每户一分钟的电子查询速度。

(三)热情周到、细心地服务好亿力未来城,颐高数码港、雨润中央新天地项目等区重点项目。帮助协调建设中遇到的拆除、运土、环境打造等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二、廉洁自律部分

认真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及党纪党规以及党风廉政方面的政策文件,不断提高对廉洁从政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加强自身廉政建设,正确处理好“工作圈、生活圈、家庭圈、社交圈”的关系。坚持以先进典型激励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不断增强防微杜渐、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坚决执行各项规定。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工作和生活中坚决不利用职权和职务上影响

谋取不正当利益;坚决不私自从事经营性活动;坚决不违反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规定,假公济私、化公为私;坚决不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坚决不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群干群关系。主动接受组织的管理教育和群众的监督帮助,平时注意通过交心、谈心听取和征求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做到见贤思齐,正确对待、虚心接受。

三、加强学习情况

作为一名最基层的领导,我始终把学习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根本措施,作为一项硬任务和基本功来抓,作为一种责任和觉悟来对待。政治上,自觉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政策,做到思想上与党中央、上级党委始终保持高度一致。业务上,注重学习成效,把学习贯穿于分管工作的实践中,通过边学习边思考,边思考边总结,努力做到基本理论深学,本职业务精学,修身知识勤学。年初以来,先后撰写了3篇体会,并摘录3万字的读书笔记,对实践工作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四、依法行政情况

(一)坚持以学为重,不断增强依法履职的意识。本人始终把学习各类法律法规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根本措施,作为一项硬任务和基本功来抓,作为一种责任和觉悟来对待。今年以来,相继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同时根据自身工作,侧重加强对项目推介与运作,旧城改造与房地产开发,拆迁与安置等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把学习和工作相结合、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学习和运用相结合,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切实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二)坚持依法行政,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在学法用法过程中,本人注意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努力做到“研究问题先学法,制定决策遵循法,解决问题依照法,言论行动符合法”。在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依法拆迁、阳光拆迁、惠民拆迁、和谐拆迁”的工作原则,认真落实“六项制度”,将相关政策、补偿标准、产权调换房源等进行公示,严格履行拆迁工作程序,严把政策底线,坚决做到“先签的不吃亏、后签的不沾光”,切实做到公平公正拆迁。对个别要求过高、无理取闹、拒不配合拆迁的“难缠户”,及时启动行政裁决和司法程序,双管其下,依法有序推进拆迁。在处理各类信访案件的过程中,能够依据政策法规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依据《信访条例》的规定,妥善处理到位,答复到位。一年来,本人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依规办事,各项工作高效推进,没有发生一起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而引起上访事件或造成不良影响。

作为主城区拆迁办主任,不仅要面对大量复杂的社会矛盾、拆迁矛盾,还要处理好拆迁工作与其它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做大量的综合协调工作。为此,我始终坚持从大局出发,从实际出发,做到忙而有序,能处理的事情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事情就及时请示,多沟通、多协调,坚持“白加黑、5+2”的工作标准,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不畏难不言苦,力求把工作做的更好。

XX年村党委书记述职报告 第6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一年来,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xx大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发挥带头作用,团结带领一班人,勤政为民,锐意进取,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年初乡党委、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为五星村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做出了应有的努力。现将一年中本人在学习、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情况述职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内在素质。一年来,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认真学习党的xx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还根据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需要,并坚持学习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法律知识、经济知识、基层党建、农村工作指导、新农村建设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加强学习,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新的提高和认识: 1.政治理论水平有新的提高。能够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对经济、行政管理等各种理论有了比较系统地掌握。2.提高了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执行政策的能力有新的提 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在事关方向、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观点明朗、态度坚决。3.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有新的提高。通过学习,本人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方法,在工作中能够驾驭农村工作,站在农村的角度抓方向,抓重点,抓主要矛盾,带动村两委全面开展工作。能够把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支部战斗能力。在村两委班子建设上。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促团结。我十分注重与班子成员的团结,遇事与大家多沟通、多协商,召开支委会、代表大会,在研究讨论后才作出决定。现在,村两委班子是团结的班子,是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班子,是有凝聚 力和战斗力的班子。二是抓学教。充分利用党内“三会一课”、培训、远程教育等方 式方法,在提高村两委干部理论水平上下功夫,在增强村两委干部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在转变村两委干部工作作风上下功夫,要求村两委干部做到进村入户常走访、广纳群言查不足,切合实际定措施,真心 实意抓整改,从而真正培养、锻炼一支适应农村工作形势、整体素质较高的干部队伍。三是强基础。村组织建设不仅是基础,而且是薄弱环节,村干部 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是落实农村各项工作的关键。四是搞建设。以“三级联创”为载体,加强组织阵地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抓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资源开发,提高人才服务水平,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三、保持农村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保持农村稳定,一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对农民教育,丰富农民 一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生活,大力开展科技入户活动。二是积极开展打非拆建工作。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提高了计生工作整体水平。一年以来,本人与村两委一班人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分片负责制,每月要召开一次会议进行研究,每季度开展一次活动,每年进行一次奖惩;积极宣传党的计生政策,配合村两委和计生专干,抓好计划生 育各项制度落实。对当年生育、节育、怀孕、服药用具的 妇女进行随访,对个育龄人进行了独生子女奖励政策兑现。同时,做好计生重点户的教育和转化工作,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固发展。四是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 四是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 农村社区化建设。建立了规范化民调室,建立健全各 项规章制度,成立了民事调解委员会,组建民调信访网络,充分发挥 “治安中心户”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矛盾激化,把纠纷矛头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保障了群众最 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解决了群众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五是环境整治工作。我村成立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两委会班子为成员。负责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综合协调整治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审定重大项目实施 方案,检查督促重大项目实施的进度。为让更多村民支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我村在日常工作中坚持 宣传教育先行,积极营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进行自上而下的发动,利用村干部工作会议、村党员会议、村民代表 会议、村民小组会议,强调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这项工作带给每个群 众的好处。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张贴标语广泛宣传。号召全村居民积极行动起来,自觉保护环境设施,珍惜环境卫生。三是组织党员、干部、学生等开展一系列义务活动,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人人参与。

上一篇:关于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下一篇:古代唯美爱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