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第一网初中语文

2024-07-03

新课标第一网初中语文(精选10篇)

新课标第一网初中语文 第1篇

排列组合的常见题型及其解法

一.特殊元素(位置)用优先法

把有限制条件的元素(位置)称为特殊元素(位置),对于这类问题一般采取特殊元素(位置)优先安排的方法。

例1.6人站成一横排,其中甲不站左端也不站右端,有多少种不同站法?

分析:解有限制条件的元素(位置)这类问题常采取特殊元素(位置)优先安排的方法。

解法1:(元素分析法)因为甲不能站左右两端,故第一步先让甲排在左右两端之间的任一位置上,有A4种站法;第二步再让其余的5人站在其他5个位置上,有A5种站法,故站法共有:A4A5=480(种)

解法2:(位置分析法)因为左右两端不站甲,故第一步先从甲以外的5个人中任选两人站在左右两端,有A5种;第二步再让剩余的4个人(含甲)站在中间4个位置,有A4种,故站法共有:A5A4480(种)24241515二.相邻问题用捆绑法

对于要求某几个元素必须排在一起的问题,可用“捆绑法”:即将这几个元素看作一个整体,视为一个元素,与其他元素进行排列,然后相邻元素内部再进行排列。

例2.5个男生和3个女生排成一排,3个女生必须排在一起,有多少种不同排法?

解:把3个女生视为一个元素,与5个男生进行排列,共有A6种,然后女生内部再进行排列,有A3种,所以排法共有:A6A34320(种)3636三.相离问题用插空法

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以先将其他元素排好,然后再将不相邻的元素插入已排好的元素位置之间和两端的空中。

例3.7人排成一排,甲、乙、丙3人互不相邻有多少种排法?

解:先将其余4人排成一排,有A4种,再往4人之间及两端的5个空位中让甲、乙、丙插入,有A5种,所以排法共有:A4A51440(种)3434四.定序问题用除法

对于在排列中,当某些元素次序一定时,可用此法。解题方法是:先将n个元素进行全排列有An种,m(mn)个元素的全排列有Am种,由于要求m个元素次序一定,因此只能取其中的某一种排法,可以利用除法起到调序的作用,即若n个元素排成一列,其中mnmAnn个元素次序一定,则有m种排列方法。

Am

例4.由数字0、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六位数,其中个位数字小于十位数字的六位数有多少个?

解:不考虑限制条件,组成的六位数有A5A5种,其中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一定,所1A5A55300(个)以所求的六位数有:A2215五.分排问题用直排法

对于把几个元素分成若干排的排列问题,若没有其他特殊要求,可采取统一成一排的方法求解。

例5.9个人坐成三排,第一排2人,第二排3人,第三排4人,则不同的坐法共有多少种?

解:9个人可以在三排中随意就坐,无其他限制条件,所以三排可以看作一排来处理,不同的坐标共有A9种。9六.复杂问题用排除法

对于某些比较复杂的或抽象的排列问题,可以采用转化思想,从问题的反面去考虑,先求出无限制条件的方法种数,然后去掉不符合条件的方法种数。在应用此法时要注意做到不

重不漏。

例6.四面体的顶点和各棱中点共有10个点,取其中4个不共面的点,则不同的取法共有()

A.150种

B.147种

C.144种

D.141种

解:从10个点中任取4个点有C10种取法,其中4点共面的情况有三类。第一类,取出的4个点位于四面体的同一个面内,有4C6种;第二类,取任一条棱上的3个点及该棱对棱的中点,这4点共面,有6种;第三类,由中位线构成的平行四边形(其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于四面体相对的两条棱),它的4个点共面,有3种。以上三类情况不合要求应减掉

44七.多元问题用分类法

按题目条件,把符合条件的排列、组合问题分成互不重复的若干类,分别计算,最后计算总数。

例7.已知直线axbyc0中的a,b,c是取自集合{-3,-2,-1,0,1,2,3}中的3个不同的元素,并且该直线的倾斜角为锐角,求符合这些条件的直线的条数。

a0,即a,b异号。b

(1)若c=0,a,b各有3种取法,排除2个重复(3x3y0,2x2y0,xy0)

解:设倾斜角为,由为锐角,得tan故有:3×3-2=7(条)。

(2)若c0,a有3种取法,b有3种取法,而同时c还有4种取法,且其中任意两条直线均不相同,故这样的直线有:3×3×4=36(条)。

从而符合要求的直线共有:7+36=43(条)

八.排列、组合综合问题用先选后排的策略

处理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一般是先选元素,后排列。

例8.将4名教师分派到3所中学任教,每所中学至少1名教师,则不同的分派方案共有多少种?

解: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将4名教师分为三组(1,1,2),(2,1,1),(1,2,211C4C2C16(种),第二步将这三组教师分派到3种中学任教有A33种方1),共有:2A2211C4C2C13A36(种)。因此共有36法。由分步计数原理得不同的分派方案共有:32A2种方案。

九.隔板模型法

常用于解决整数分解型排列、组合的问题。

例9.有10个三好学生名额,分配到6个班,每班至少1个名额,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案?

解:6个班,可用5个隔板,将10个名额并排成一排,名额之间有9个空,将5个隔板插入9个空,每一种插法,对应一种分配方案,故方案有:C9126(种)

新课标第一网初中语文 第2篇

一、看拼音,写词语。

yīng dāng

tái jiē zhàn zhù zuî yîng()()()()zuï tiān jīn nián yù lán rànɡ kāi()()()()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照样子,组成新字再组词。

四、词语接龙。

五、把词语组成句子并写下来。

1.河边 游泳 在 弟弟 看 大家

2.从 落下 西边 每天 太阳

获取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兔耳故事

获取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兔耳故事

六、把句子补充完整。

1.上学前,妈妈。

2.上课时,我。

3.放学后,爸爸

,我。4.我和

一起。

七、课文回放。

1.第二年春天,小亭子的周围开满了

的鲜花, 在花丛中唱着歌,在花丛中跳着舞。这句话说明小亭子。

2.小朋友们带来的作业中有

的桃花,有

的桑叶,还有

的柳枝。而小丽带来的却是

。我觉得

的作业最好,因为。

八、课外阅读。

小河与小鹿

一条小河每天“哗哗”地唱着歌,它是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孩子。一天,淘气的小鹿离开了家,要到外面找小伙伴们玩耍。它来到了小河边,看到小河便大声地说:“这河水真()啊!里边还有可爱的小鱼呢!小鱼,小鱼,快出来陪我玩吧!”小河抬头看看()朗的天空,笑着说:“小鱼不会出来的。”小鹿说:“那怎么办啊,没有人陪我玩,我多孤独啊!”说着便伤心地哭了。“别哭,别哭,我陪你玩!”

小河给小鹿讲了好多有趣的故事,什么《丑小鸭》啊,什么《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啊„„小鹿的心()好多了,高兴得又蹦又跳。“谢谢你,小河,改天我()你到我家来做客!”

1.请在下面选择合适的字填入文中的括号内。请 情 清 晴

2.小河是个 的孩子。3.你喜欢文中的小河吗?为什么?

九、看图写话。

获取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兔耳故事

获取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兔耳故事

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样?用几句话写下来。

答案:

一、应当 台阶 站住 作用 昨天 今年 玉兰 让开

二、niàn páng jīn ràng

三、站(车站)名(名字)护(爱护)

四、站住 住房 房屋 屋顶 见面 面前 前方 方向

五、1.弟弟在河边看大家游泳。2.太阳每天从西边落下。

六、1.叮嘱我路上要小心

2.专心地听老师讲课

3.看报纸 做作业

4.同桌 打扫卫生

七、1.五颜六色 蜜蜂 蝴蝶 很美

2.红红 嫩嫩 细细 一幅画 小丽 她爱护花草树木

八、1.清 晴 情 请

2.乐于助人

3.喜欢。因为它乐于帮助别人,还会唱歌,会讲许多有趣的故事。

九、提示:图中的小朋友在植树。

获取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兔耳故事

获取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兔耳故事

一、看拼音,写词语。

ná bǐ

quán shēn

hǎo rãn gōng gîng()()()()

kǎ chē rân zhēn mínɡ cì rân shi()()()()

二、偏旁开花。

三、根据字的笔顺填空。

1.“瓜”共()画,第三笔是()。2.“真”共()画,第五笔是()。3.“勿”共()画,最后一笔是()。

四、图上画了八种交通工具,它们叫什么?请把它们的名称写下来。

五、读一读,连一连。

认真地

笑了 金色的朝霞 高兴地

观察 五彩的海滩 不同的画家 美丽的风景

获取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兔耳故事

获取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兔耳故事

著名的角度 红红的贝壳

六、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小猫在河边钓鱼。

小猫在河边(一心一意地)钓鱼。1.林燕在做作业。

林燕在()做作业。2.公园里盛开着鲜花。

公园里盛开着()鲜花。

七、课文回放。

1.小燕子第一次看到冬瓜是

的,茄子是

的;第二次看到冬瓜是

的,茄子是

的;第三次看到冬瓜的皮上有

,茄子的柄上有。

2.燕子妈妈笑了的原因是。

3.丁丁认为自己的字写不好的原因有

不好,不好,不好。但看到冬冬写字后,他明白了:写字必须

, 地写。

八、课外阅读。

红灯与绿灯

喂,注意,注意,我是红灯,神气的红灯。我有一只严厉的眼睛。不管你们是谁,都要听我的命令。我把眼睛睁一睁,所有的人、车都要停。

哎,请看,请看,我是绿灯,和气的绿灯。我有一只微笑的眼睛。所有的行人,都爱我的眼睛,我把眼睛闪一闪,车、人立即可通行。

1.仔细观察下面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偏旁都是(),因为它们都与()有关。2.根据儿歌内容,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

(1)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2)看见红灯要停下,不然红灯会发怒;看见绿灯可以走,因为绿灯脾气好。()3.把你知道的交通规则写一条,好吗?

获取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兔耳故事

获取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兔耳故事

九、看图写话。

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获取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兔耳故事

获取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兔耳故事

答案:

一、拿笔 全身 好人 公共 卡车 认真 名次 认识

二、讠:许 话 讨 论 车:轨 轮 辆 软 轿

三、1.5 2.10 一 3.4 丿

四、飞机 火车 小轿车 摩托车 公交车 自行车 小船 轮船五、六、1.认真地(专心地)2.美丽的(五颜六色的)

七、1.大 小 青 紫 细毛 小刺

2.小燕子观察事物一次比一次认真了

3.纸 笔 座位 身子坐正 一笔一画认认真真

八、1.目字旁 眼睛

2.(1)√(2)√

3.走路或骑自行车要靠右。

九、提示:观察时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仔细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可以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等),可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进行描述。

新课标第一网初中语文 第3篇

然而,《桥》这篇课文与一般的规范性说明文又不太一样,它的语言生动形象,带有一定的文学性。因此,它不是一篇一般的事物说明文,而是一篇带有美学欣赏意味的小品文。而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对说明文已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般说明文的特征和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对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平实的特点也有所体会。基于这些因素,我确定了这节课的第二个教学重点:品味本文诗意的描写性语言,与规范说明文的语言作对比,建立对“科学小品文”的正确认知。

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始终贯穿“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课程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重点的准确定位,只需对文本的反复研读;而重点的突破,却需要在教学中基于课堂观察的丰富积淀和由此内化而形成的教学智慧。毕竟,审美,往往给人以不可捉摸的神秘和难以言说的模糊,对初二的学生而言,因为生活体验简单、情感阅历肤浅,再加之网络时代快节奏生活态度的影响,静下来思考并能欣赏某物之美的耐心普遍欠缺。所以,为了引领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桥之美”的审视而发现的审美原则,进而借用这一原则的体验去认识课文之美,包括形式与内容协调之美、语言之美,在课堂文本解读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尽可能地让学生从自身已有的审美经验出发,引导其认识“桥之美”,进而欣赏美,感悟美。

一、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题为“桥之美”,那么,文章写到了哪些桥?请按照它们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尽可能全面地摘录出来,并标上序号。

二、再读课文,赏桥之美

本文的说明对象就是 “ 桥之美”。

1.这些桥,作者认为它们美吗?如果美,那它们的美体现在哪里?如果不美,那它们又因为什么而不美?或者,它们不美在什么地方?再读课文,让我们仿照屏幕示例的形式,说说自己的感受。

2.让我们换个角度,再来表达我们在阅读中的吸收。请看大屏幕,根据文本、仿照示例在下列空格处填上适当的词语或短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桥之美

吴冠中 《桥之美》题目“桥之美在于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吴冠中《桥之美》第101页第3段最后一句

“凡是起到构成与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吴冠中《桥之美》第104页第7段最后一句

四、品析语言,了解科学小品

1.苇丛是不会感到“发闷”的,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已全身心融入周围环境,或者说自己已成为环境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2.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文本解读”过程中的四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有一个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过程。

总结这节课,有得有失。成功之处在于教学设计的四个环节很好地兼顾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第一个环节,抓住题目——“桥之美”的第一个关键词“桥”入手,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所写的桥。这既是一个初读文章、熟悉内容的过程,也是为下一个学习环节做准备的过程。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是浅层面的认知,是围绕主题要求搜寻信息的过程,只要认真,全部找出来,并不难。从学生课堂踊跃发言的情况来看,前面两个环节的设计是非常成功的,形成了课堂的两次高潮。学生能在问题的引导下,参与课堂,对课文的理解由浅入深,逐渐深入,实现了课堂教学设计的初衷。

参考文献

新课标第一网初中语文 第4篇

新课标第一册语文 第5篇

新课标人教版第一册语文/Article/UploadFiles/200508/20050826163248503.rar”>点击浏览该文件

新课标人教版第一册语文教案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课标第一册语文 第6篇

新课标人教版第一册语文/Article/UploadFiles/08/20050826163248503.rar”>点击浏览该文件

新课标人教版第一册语文教案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新课标第一网初中语文 第7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

2、通过典型事例加深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兴趣。教学重点:骨骼、关节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教学难点:骨骼、关节、肌肉如何相互协调完成运动过程。教具:人体骨骼、肌肉模型及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既然提到运动,那么我们就需要研究一下人体的运动系统。通过提问人体的运动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入本课。[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片和提问与小组讨论]

二、授课:[总结学生的讨论,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1)、认识骨骼和关节 [投影出示全身骨骼图片] 提问学生人体骨骼由多少块构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人体骨骼、肌肉模型简单介绍人体的骨骼。

介绍关节:球窝关节(肩关节)滑车关节(肘关节)平面关节(脊椎)

自己动手并讨论:我们身上哪些是球窝关节、哪些是滑车关节、哪些是微动关节。(2)、肌肉:[出示全身正反肌肉图片和肌肉类型图片]

肌肉分成三大类: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

平滑肌(食道,胃壁)

心肌(心脏)具有律动性

重点讲解骨骼肌:人体是很很复杂的即使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也要很多肌肉协调配合完成。因此在运动生理学中我们又将肌肉分成这样几类:原动肌(使骨骼产生运动的一块或一组肌肉)对抗肌(在同一动作中与原动肌起相反作用的一块肌肉或一组肌肉)固定肌(了解)中和肌(了解)

用屈肘动作来具体讲解原动肌与对抗肌。当我们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而肱三头肌舒张。他们正好是一对作用相反的肌肉组。所以,这时我们就将肱二头肌称为本动作的原动肌,而肱三头肌就称为对抗肌。(3)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老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上臂结构解剖运动图] 自己动手并讨论: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的关系?(4)小结:

A我们说心肌有律动性,假设心肌每分钟跳60次,我们算一下它一小时、一天、一年分别能跳动多少次?并说说它的重要性!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第8篇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善当下略死板的教学模式,改善课本中学习内容过偏过难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上课时被动的记忆,接受课堂知识的情况,而是让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观念,实现化被动为主动的创新形式上的转变,把传统的“要我学”变成学生主动的“我要学”。那么如何进行这样的转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事,笔者将针对这一情况来探讨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一、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向

关于教学目的,在新课标中强调要提倡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提高其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教学目的上,老师不能只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将学生的能力、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纳入课程考核之中。以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思维,构建出更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课程中应以学生的自主交流与探究性学习为主,展现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以教科书为依托点,而是把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进行教学。

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课程机制评价落后的问题。多数情况下,老师只注重学生的智力与考试成绩,并不注重教学评价中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单纯的将升学率当作教学考察结果的唯一标准。再者,大部分教师对与课堂教学采取全面控制的教学方式,这种独断性的管理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老师单方面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很难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更易影响同学们的学习效率。而老师使用粗暴的责罚手段来维护其教学管理形式,很有可能适得其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优化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与自主合作能力。应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来实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新变革,课堂上老师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让其勇于探索,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同时改变传统模式下的师生关系,改变课堂教学中单一的“讲”与“听”的僵硬关系,使得课堂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而老师则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充当知识引导的作用,创造一个新的属于学生的学习环境。

2、引导学生有目标的预习。简单的查字典,标注解,读课文,属于传统模式下的语文预习。这样的预习并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课文内容,使老师授课时学生对课文并不真正熟悉,导致很多学生在阅读理解上感到吃力。这是传统模式语文教学的一个很大的弊端。因此,新课标主要提倡导教师课前对学案的设置,比如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问题,如概括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找出文章的语法好在哪里,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等等。在文言文阅读中,学生在课前将比较难懂的地方标注下来,根据学生上交的导学案,老师可以更好的抓住重点。

3、给学生一个足够的创造性思维空间。将枯燥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生活化、合理化,引起学生更多的课堂参与热情,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是我们目前首要做到的。首先要建立新的教学情境模式创设,在进行师生互动的情况下,培养同学们敢想,敢质疑的精神,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鲜活而又个性化的思维。提出一个好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难问题更有意义。并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来找到属于自己的问题,找到问题后,通过合理的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仍有进一步探索问题答案的耐心,在不自觉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4、拓展思想性阅读。阅读分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而课内阅读又包括朗读、理解与背诵。一定要让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看法,尽管学生的理解有时也许不会很深刻,不会很全面,但是必须给学生一个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这样才能突破原先思维定式,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而课外阅读往往是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部分,因教学任务中没有明确要求等等原因放弃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不负责任的。课外阅读又包括与课内阅读相关的拓展性阅读、名著阅读与美文赏析。应该在各个班级设立图书角,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5、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这里笔者所说的表达,是指学生的口语交际。现代语文培养出的学生应是如新课标的要求那样:“能就适当的话题做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有的同学可能性格较内向,很少在班級、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语文课上每天都要求一名同学站在台前讲一个故事、或者介绍一个成语的来历、说一说新闻。并要求带上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可以消除一些同学的“开口恐惧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材内容的“案例”作用决定了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例子的作用还是要发挥好其语言的典范作用。然而,许多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对教材理解得不深刻、不透彻,缺乏对课文的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见解,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对教参解读的照本宣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面面俱到而不能抓住文章最重要、最适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总之,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更加合理化,提供教学上的新思维,切实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本文通过对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罗列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并逐条分析,以便读者更好的运用和理解新形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云清.浅析高一新生成绩下滑的原因和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2)

浅析新课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标;生活;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写作能力能够直观的反映出语文综合能力。作文写作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以及社会性强的特点,因而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作文教学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环境的变化,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作文的辅导与训练,增强学生的作文能力。如何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需求,才能充分贯彻新课标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要求,才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更新教学思想,明确教学理念

新课程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注重学生真情实感的培养,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写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文你能力。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的束缚,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学更加倾向于各种知识与写作技巧的传授,过分强调作文的构思以及词藻的华丽。这样导致了学生将自己的思维限制在了固定的圈子里面,无形的框架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导致写出来的作文空有骨架,没有血肉。所以,在新课标的带动下,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的禁锢,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明确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心中所想所思,让那个学生抒发出自己的情感。同时教师自身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作文水平,加强学习与反思。语文教师应该对语文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认真学习,第一时间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改善作文教学的效果。

教学生活化,促表达实感

新课标中指出:“写作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回顾以往的作文教学,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经常处于一种封闭的环境当中,片面的追求高分,因而无暇去领悟生活中的美好与生命的璀璨,导致素材匮乏。学生往往通过背诵几个经典实例,然后再将一些美好语句进行加工整合,最后形成一篇保险的考场作文。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什么文字。”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写作的源泉是来源于生活。因而要达到新课标中对写作真情实感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让作文教学回归到生活当中去,让作文教学生活化。

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的指出,学生应该认清自己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从而讲自己的生活融入到写作中区,提升自我的写作能力。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总是伴随着情感的变化,只有深入到生活中,通过对现实中的人或物的观察与接触,才能带来情感的变化。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加强学生融入生活、体验生活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获得全新、独特的感受,进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唤起他们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的情感,诱发写作的热情,发现写作的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注意尽量避免让学生写他们不熟悉、不了解的内容,这样才有助于他们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作文教学向生活倾斜,要实现作文教学贴近生活,教学内容与生活接轨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我多年的教学观察,发现学生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作文内容与生活聯系不紧密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热情普遍不高,多数学生把这样的写作看做是一种负担。而在作文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时候,学生往往能够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

我认为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多设计与生活相关的题目。在日常授课中,讲授课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如何体验生活、如何感悟生活以及如何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对生活各个方面进行思考,发掘学生的思想深度。这样学生就能够产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做到真正的有感而发。

革新评改作文方式,鼓励学生表真情实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文的评改这一过程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对学生作文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作文评改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对自己写作水平做出真实的认知,让学生能从中得到启发,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传统的作文评改过程中,注重的往往是语言的修辞、文章的模式以及写作的技巧,还有就是文字的优美与结构的完美来痕量作文的优劣,这样往往忽略对学生思想的审视。我认为评改作文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如遣词造句、表达方式等方面外,还应关注学生是否有对所写能容细致的观察,是否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评改作文时,可以采用多种角度,多种标准进行评判,这样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得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

浅谈新课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第10篇

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把握新课改“闪亮登场”的机会,来更新我们的思想,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武装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丰富我们今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先学后教”式教学方法。学生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一个发展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提供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疑惑,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和尊严。

语文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取长补短。一般每小组由4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记录员、发言者等。不定期地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通过小组的互相帮助,使成员不再有置身事外的感受,积极参与讨论,可以在每组中确定一个发言人,总结本组各成员的回答。这样分组更能帮助学生取长补短,学会独立欣赏文学作品。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即兴演讲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先学后教,进行合作阅读,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坚持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促进就业的方法下一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总复习》的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