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人员管理办法

2024-08-22

涉外人员管理办法(精选8篇)

涉外人员管理办法 第1篇

涉外单位外籍人员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司涉外人员工作的管理,保证我司外事交流以及其他外事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外国人在我司的绝对安全,防止涉外事件及其他案件的发生,严防在涉外活动中失密、泄密和被窃问题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及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司实际,特作如下外籍人员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一条 我司外事安全保卫工作,在公司的领导指导下,实行主管部门分工负责制,在业务上对外籍人员进行指导、监督、检查,人事部对外籍人员进行统筹安排。

第二条 凡来我司工作、交流、访问、居住的所有外国人,公司都会及时登记并备案人事部。

第三条 外国人来司后,接待部门(必要时请公安局外管处协助)要对他们进行有关中国的法律法规教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等的宣传教育,以及我司有关纪律、规章制度教育。

第四条 外事公寓管理人员要选派政治上可靠、责任心强、作风正派的人员担任。严格执行外事公寓(宿舍)安全保卫管理规定和会客登记制度,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并定期检查,及时消除不利于安全的各种隐患,保证外国人在公司期间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第五条 外籍人员在公司内举行集体性活动,如该国国庆日、重大纪念日、讲座、学术交流、舞会等,接待部门要提前将时间、地点、人员及内容等情况通知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

第六条 外籍人员外出活动、参观、游览,要有专人陪同,陪同外宾工作人员,必须由政治可靠,思想作风正派,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必须严格执行车辆出行的相关规定。

第七条 外籍人员食、宿,会议室等场所,要有专人负责,安全工作要万无一失。外事接待部门要设立值班制度,发生案件要及时与保卫处取得联系,及时处理,防止事态扩大。

第八条 外籍人员在我司活动结束时,接待部门要提前通知办公室和人事部。

第九条 涉外活动中,如发现外籍华人员套问、窃取国家机密,刺探情报、拉拢腐蚀我方人员或提出与交流活动无关的要求,要及时报告公司领导。

第十条 外籍人员向我方馈赠有淫秽内容物品和反动、迷信宣传品或图书、照片、录音、录像、光盘时,应拒收并及时向公司汇报。

第十一条 公司人事部协助外事接待并对外事工作人员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敌情教育、保密教育和外事纪律教育,严防违纪和泄密事件的发生。

涉外人员管理办法 第2篇

(一)合同目的

本合同的目的:乙方根据本合同条款向甲方_________人员和其他人员(以下称为派遣人员),甲方向乙方支付报酬。为保证甲方项目的顺利完成,双方应互相协作,认真执行合同。

(二)人员派遣

1.应按双方商定的计划派遣人员。甲方对所需派遣的人员应提前两个月用书面正式通知乙方。乙方同意在派出前一个月向甲方提交派遣人员一览表,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日、工种、护照号码及_________国申请入境所需要的资料_________。

2.乙方负责办理乙方人员(从其居住国)的出境手续,并承担与此有关的各项费用。在_________国的入境和居住手续由甲方办理,并负担与此有关的各项费用。

3.根据计划的需要,派遣人员可以随时增加或减少。

4.如需要增加派遣人员时,甲方同意提前两个月向乙方总部提出派遣人员计划。

5.如需要减少人员,则应由双方代表商定后实施。

(三)准备费

甲方同意付乙方派遣人员的准备费每人_________元。准备费应在向乙方提交派遣计划的同时电汇乙方_________银行_________帐号。

(四)工资

1.派遣人员的工资应按附件中所商定的工资表支付。工资的计算应从派遣人员离开乙方所在国_________机场之日起到离开_________国_________机场之日止。乙方同意在安排航线时尽可能取最短路线,缩短时间。

2.派遣人员的基本工资_________。

3.基本工资以月计算,凡不满一个月的按日计算,日工资为月工资的25%。

4.根据_________国目前的经济情况,派遣人员基本工资每年应增长15%。

(五)工作时间及加班

1.乙方人员的工作时间为每月_________天,每周_________天,每天8小时。

2.每周休假一天,具体休假日期可由双方在现场安排。

3.由于材料短缺、气候条件等影响不能正常施工时,经双方协商可以临时调整工作内容。如因上述及其他因甲方原因造成停工时,甲方同意支付乙方人员的工资。

4.如工作需要并经双方同意,乙方人员可以加班。甲方按下列标准支付加班工资:

(1)平时加班工资为基本工资的125%;

(2)平时夜间加班(22点至次日晨5点)以及休假日加班,工资为基本工资的150%;

(3)节目加班工资为基本工资的200%;

(4)加班工资计算方法如下:(月基本工资/200小时)×加班小时数×加班工资的百分率;

(5)上述加班工资和基本工资同时支付。

(六)伙食

1.甲方同意向乙方提供厨房全套炊餐具及冷藏设备,由乙方自行办理伙食。

2.甲方同意付给乙方每人每天_________元的伙食费,包干使用。

3.食堂用水、用电和燃料以及生活物资采购用车由甲方提供并支付费用。

(七)节日和休假

1.所有乙方人员有权享有项目所在国的法定节日。

2.所有乙方人员在工作满_________个月后,应享受20天的回国探亲假,其_________国_________机场至_________机构的往返机票由甲方支付。应尽可能安排最短的航线。

3.如果现场施工需要乙方人员推迟回国休假时,乙方同意说服其人员延期休假,甲方同意为了补偿乙方人员的损失,应给予适当的报酬。

4.关于补偿上述损失的报酬,可根据当时的情况由双方代表商定。但这项补偿不应少于_________国_________机场至_________机场之间的单程机票价金额。

5.乙方人员由于家属不幸等原因,工作满半年以上时,经双方代表协商同意,可以提前享用探亲假。如有关人员已享受回国休假,其往返旅费应由乙方负担,对这一类事假甲方不支付工资。

6.乙方人员在项目所在国的节、假日和本国节假日以及休假期间,应享受全部合同工资。

(八)旅费及交通

1.甲方负担乙方人员从_________机场至工程现场之间的往返旅费和航空公司招待之外的必须的食宿费,但乙方应努力减少这项额外费用的开支。甲方同意支付乙方人员进入_________国的入境费用(例如机场税等)。

2.甲方负责提供乙方人员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提供代表、工程师及其他管理人员的工作用车。

3.乙方应凭机票或收据(按购票当日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向甲方结算。

(九)税金

乙方人员应在_________(其原居住国)交纳的一切税金由乙方负担;乙方人员在_________国交纳的一切税金由甲方负担。

(十)社会保险

1.乙方人员在合同有效期内的人身保险,由乙方自行办理。甲方同意支付派遣人员每人每月_________元的人身保险费。

2.乙方人员在工地发生工伤,甲方只承担其医疗费用,如发生死亡事故,乙方应负担所有的费用,包括善后安葬和抚恤。

3.如乙方人员因工作事故或疾病死亡时,遗体运回其原居住国或就地埋葬,遗物运回其原居住国,一切有关费用由甲方负担。

4.派遣人员经医生证明因疾病或工伤而缺勤30天以内者,发给基本工资;在30天和90天之间者发给基本工资的60%;超过90天者则不发工资。

(十一)医疗

1.乙方所有人员在_________国发生工伤或疾病时,其医疗及住院费由甲方支付。

2.现场医务室需用的常用药品和器具,由乙方向甲方提出购置计划,经甲方同意后,由乙方在其本国或其他地方采购、费用由甲方支付。

3.乙方人员在200人之内,配备医生_________名,护士_________名。超过200人时,是否增加医务人员,由双方代表研究确定。

(十二)劳保用品

甲方同意支付乙方派遣人员所有的劳动保护用品,包括每人每年两套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眼镜、安全帽、安全带等。

(十三)支付办法

1.除机票费和准备费全部支付美元外,甲方应支付乙方的其他各项费用,均按80%美元与20%_________国_________(币种)的比例支付,如需改变这一比例,须经双方代表同意。

2.休假工资和应付乙方的机票费应于休假当月之初支付。

3.乙方现场会计每月末编制派遣人员工资及其他各项费用表,包括基本工资、加班费、伙食费等项,经甲方审查和批准后于次月10日前支付。其中80%美元部分,由甲方电汇_________银行_________帐号,银行汇费由甲方承担。20%的_________在现场支付。

4._________(币种)与_________国_________(币种)的兑换率,按支付日当天_________国政府银行公布的买卖中间价折算。

5.乙方派遣人员到达现场后,甲方同意预支每人一个月的伙食费,如需预支其他费用,由双方代表协商解决。

(十四)住房和办公用房

1.甲方将按下列标准免费提供乙方人员的住房:_________。

2.住房内包括空调和卫生设备,家俱和卧具等备品。

3.甲方同意提供乙方行政人员所使用的办公设备(如打字机、计算器、复印机等)、洗涤设备和用品。

(十五)工伤、人员替换

1.乙方负责派遣身体健康、技术熟练的合格人员到_________国现场工作,如甲方认为派遣的人员不能胜任工作,经双方代表同意后,由乙方负责替换,由此而发生的费用应由乙方负责。

2.乙方人员必须遵守_________国政府的法令和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如违反当地法令和风俗习惯而必须送回国的,经双方协商后,由乙方负责送回,机票费由乙方负担。如需另派人员替代时,则乙方应负责_________机场至现场的旅费。

3.乙方人员因疾病和公伤,经甲乙双方指定的医生证明确实不能继续工作者,应送回其原居住国的,其旅费由乙方负担。如身体状况不合格者,经双方医生检查证实,是因乙方体检疏忽,必须送回其本国的,其旅费应由乙方负担。

4.在合同期间内,乙方人员因工伤致残或死亡,甲方同意:

(1)处理事故、工伤或死亡的一切善后事宜;

(2)负担所产生的费用;

(3)按_________(甲方国名)现行的工人补偿法向死者伤残者支付抚恤金和/或补偿费。

(十六)不可抗力

1.由于天灾、战争、政治事件等人力不可抗力的事故而工作不能继续进行,甲方应负责将乙方人员送回(其原居住)国。

2.如遇上述情况时,甲方人员不撤退,乙方人员亦不撤退,但甲方应支付乙方派遣人员的工资。

(十七)争议及仲裁

1.在执行合同中,如双方发生争议时,双方同意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无效,可提交被告方的仲裁机构裁决。

2.争议一经裁决,双方必须忠实履行,所发生的费用由败诉方负担。

(十八)涉及第三方的事宜

1.乙方人员因履行本合同而发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涉及项目所在国政府或任何第三方的事宜,应由甲方出面处理并负担所发生的费用。

2.乙方人员因行为不端或玩忽职守而发生的涉及项目所在国政府或任何第三方的事宜,应由甲方协助乙方出面处理,所发生的费用由乙方负担。

(十九)合同有效期及其他

1.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至本工程结束、所有派遣人员返回(其原居住)国,以及双方未付帐目结清后失效。

2.本合同与附件及工程内容,不经另一方允许,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泄露。

3.本合同用_________文、_________文书就;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双方各持2份。

4.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友好协商补充,经双方同意的补充条款应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见证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见证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涉外项目现场管理探讨 第3篇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又称t检验。t检验是检验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从而找出那些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哪些是重要的, 哪些是不重要的。由表6可以看出各变量的t值。其中, 人均收入t值为14.296, 政府投入为1.798, CPI为-1.626, 恩格尔系数为-0.094, 养老保险投保率为0.156, 其他因素为1.218。

五、回归模型的分析及实际意义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 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农村人均消费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农村人均收入, 紧随其后的是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最后是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值得思考的是:第一, 尽管2008年以来推广的家电下乡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零售商品价格, 但价格改革的继续深化、工农业商品比价的合理调整仍有很大的空间。农村消费决策的制定受价格因素的影响较大, 商品的价格弹性和物美价廉的心理比城镇强烈。第二, 2007年城镇人均年总收入达人民币14908.6元, 是农村同期数据的2.57倍, 其中农村人均年总收入比城镇低收入户的人均年总收入还要低1201.5元。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使得城乡消费水平差距越拉越远, 农民增收问题任重而道远。第三, 2004年以来, 农村养老保险发展逐渐好转, 但每年增速仅为1%~3%, 2007年甚至出现2%的负增长, 说明农村养老保险在我国的开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养老保险能为农民负担沉重的养老和医疗负担, 减少后顾之忧, 敢于在现期消费, 降低农村养老保险投保的门槛, 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普及率应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点。第四, 自2001年以来,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每隔一年就有1%~2%的小幅下降或上升,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与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比值一直保持在1.25左右, 可以看出我国农民生活中食品支出比重过大, 农村生活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恩格尔系数过高也反映了农民收入的偏低, 说明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第五, 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的人均消费, 但其作用没有前四个因素显著。如何使财政投入转化为农民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 应是今后政府努力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贺菊煌等:消费函数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2]宋志刚、谢蕾蕾、何旭洪:SPSS16实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

(责任编辑:周晓)

莱钢十五、十一五技改工程是莱钢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工程的顺利完成必将实现莱钢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 对莱钢实现做强做大的战略目标产生深远的影响。莱钢技改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和设备全部都是从国外引进, 其中包括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生产线, 其设备和技术的含金量非常高, 对这些涉外项目做好现场管理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并最终影响集团公司是否能及时创造良好的效益、按照预定期限收回投资。所以, 涉外项目的现场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参加十五、十一五技改工程涉外项目现场管理, 对如何搞好技改工程涉外项目的现场管理进行了有益总结和探讨, 并认为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是搞好涉外项目现场管理的思想基础

涉外项目的现场管理是整个项目引进的关键, 是涉外合同执行中的重中之重, 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涉外项目引进的成功与否。涉外合同管理者必须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牢固树立“外事无小事, 现场无小事”的观念。只有打好了搞好涉外项目现场管理的思想基础, 才能顾全大局、内外协调、有序衔接、快速推进。如果在脑子里没有绷紧这根弦, 那就说明在思想上还没有正确认识到涉外项目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也就根本谈不上搞好涉外项目的现场管理工作, 达不到涉外项目引进的目的。

二、熟悉商务合同和技术附件, 做到一专多能是搞好涉外项目现场管理的基本条件

涉外商务合同和技术附件是整个涉外项目的基础和依据, 脱离商务合同和技术附件来做现场管理就成了缘木求鱼, 因此项目管理者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熟知合同和技术附件。由于涉外的商务合同和技术附件的内容很多、很细, 且全部都是英文, 这就要求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备很强的英语

场管理探讨

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以及相应的科学技术知识。一个好的项目管理人员, 不仅要具备较全面的国际贸易知识、熟悉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与程序, 而且还要有较高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对问题的综合判断分析能力, 可谓要一身兼数职, 既是翻译又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只有如此, 才能胜任涉外项目现场管理工作。

三、结合现场的实际特点, 制定必要和及时的措施是搞好涉外项目现场管理的关键

一个涉外项目的现场管理, 包括很多内容:现场工程进度网络计划的执行与管理;中外双方会议、会谈的发起、组织、记录、翻译与整理;现场外专以及翻译人员的管理与服务;进口设备的开箱检验与漏发损坏件的索赔;进口设备安装、调试和考核等。针对现场的实际情况, 及时制定和采取不同的、机动灵活的措施, 随时解决发生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现场的情况和进度不等人, 不能所有的问题都拿常规的思路和方法来考虑和解决, 否则就要浪费时机, 耽误工程进度。比如规定每天的早例会制度, 就是一个解决现场问题很好的措施。在例会上, 通报情况, 安排当天的工作计划, 解决前一天遇到的新问题, 这是基于现场情况复杂, 每天都可能遇到很多新的问题, 这就要求双方随时都要交流, 讨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这一制度能够保证工程的进度, 做到所有的问题都能及时解决。

四、项目现场资料管理的规范化是搞好涉外项目现场管理的重要条件

在整个项目现场管理过程中, 涉及到中外双方诸多方面的来往资料, 对这些资料必须做到规范化管理。有些资料涉及到商业秘密或技术专利, 必须妥善保管。针对资料的不同类型, 要做到分类别、按时间进行归档并有序整理, 建立台账登记制度。对双方来往的所有传真以及翻译稿做到准确和快捷传送;每天的工作日志和备忘录做到一天一签并严格管理, 以方便其他部门日后查询, 特别是为整个项目结束后的最终商务谈判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利于分清双方责任, 提高工作效率, 维护企业利益。在国内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例子, 平时不注重资料的收集和管理, 最终谈判时拿不出有力的证据, 而不得不作出重大让步, 损害企业的利益。

五、加强现场外专和翻译的管理, 是搞好涉外项目现场管理的必要条件

每一个涉外合同都规定了外专必须到现场进行服务和指导的条款, 另外中方还要为每一位外专配备翻译。由于国别不同, 每个人都存在着一些工作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如何使他们合理搭配, 充分发挥协调优势,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莱钢的工程建设服务,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勤跑现场, 掌握每位外专的情况, 使工作中所采取的任何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在搞好工作管理的同时还要注重安全管理, 我们通过实践深深理解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外专在工作期间的安全教育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该项工作如果管理不到位, 也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对莱钢、外专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特别是对莱钢建设和谐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为确保外专和翻译的人身安全, 必须对他们进行入厂前的安全教育和不定期的安全教育, 特别是在现场服务期间, 必须遵守现场的安全规章制度, 实行佩带工作证、整齐穿戴工作服制度, 树立安全防范意识。除了让外专了解莱钢安全规定, 还规定各涉外项目负责人勤跑现场, 加强和外专的沟通, 在取得外专理解的同时, 对当场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和行为立即予以纠正。同时我们把安全延伸工作现场外, 外专非工作时间的活动也要确保安全。在外专的理解认同下, 我们要求项目管理人员严格掌握外专非工作时间安排, 详细了解他们的活动计划, 并及时提醒外专注意事项, 确保外专非工作时间安全不出问题。另外还加强生活管理, 为激励他们长期安心工作, 还应当督促、协调有关部门为他们营造一个满意的、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利用业余时间注意加强与他们的感情交流,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关心他们的生活, 尊重他们的信仰和生活习惯, 对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要想尽办法给予帮助和解决, 与外专建立一定程度上的相互信任, 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将有利于搞好项目的现场管理工作。

六、重视协调中外双方的工作关系, 提高工作效率是搞好涉外项目现场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现场中外双方合作过程中, 由于人员复杂且素质参差不齐, 并非每天的合作都令人满意和愉快, 特别是遇到实质性或关键性的问题时, 双方代表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 优先考虑各自的经济利益, 如果处理不当, 会影响问题的解决和工程进度。为协调中外双方关系以及避免中外双方工作中的分歧影响到工程进度, 作为双方联络纽带的涉外项目管理人员就要及时有效地协调化解矛盾和问题。在不违反合同条款的前提下, 本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要求, 既要维护莱钢的利益和信誉, 又不能影响外国专家的工作积极性, 必须把握问题的实质并给予深入地理性分析。凡是属于中方原因的就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克服困难, 协助外方开展工作;凡是属于外方原因的, 就与其总部联系协商解决, 不因拘泥于一点小事而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在协调过程中, 坚持做到有理、有据、有节, 不卑不亢, 实事求是, 对于一些实在不讲道理的外方人员或个别外方专家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况, 项目管理人必须及时上报领导并提出相关处理意见, 以便维护合同执行的严肃性, 维护莱钢的尊严和利益。

涉外人员管理办法 第4篇

[关键词]会计英语;教学问题;信息化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各国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涉外会计英语更是一种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的实用型英语。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国际贸易、物流和跨国合作事宜日趋频繁和复杂,用人单位对于会计岗位的要求不断提升。熟练掌握会计英语,并能恰当地处理相关财务事宜,已成为涉外会计专业学生求职时的加分项,并且能为其今后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涉外会计英语的特点

目前在很多综合性的学校里面,学校除了基础英语外更增设了与其专业相应的专业英语。如会计专业英语这门课程,要求涉外会计人员用英语分析和解决会计专业问题。然而目前现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资源与会计专业指导,在备课时只能向会计专业教师请教专业性问题,再加上自己的理解进行组织授课。学生在学习中虽然十分努力,但是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急需更多的会计英语资源和专业指导。

另外,会计专业英语的教材专业性较强,内容比基础英语要难,又缺少教辅材料,形式枯燥。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英语时成绩更是参差不齐,许多学生存在文化课基础差的问题,尤其是专业英语方面。我们的英语词汇量缺乏,语言的运用能力也不足,当面对大量难记的会计英语专业词时不仅丝毫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更可以说是“未学先惧”,这也给我们会计专业英语的学习带来了难度,如何激发我们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了我们学习会计专业英语亟需解决的问题。

再就是涉外会计英语口语的语言环境对口语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校教学中,很少使用英语口语,就导致了涉外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口语的学习中缺乏锻炼的机会,没有将学习的英语口语知识及时与同学进行交流,就导致了英语口语的学习效率不高:我国学校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的听说环境较差,英语教学设备较为落后,英语口语的学习方法也存着诸多的问题,这些因素都对英语口语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无形之中增加了英语口语学习的难度。

二、提高涉外会计英语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巧妙发挥兴趣的作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证明,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应该把兴趣作为一种推力,以此来达到学习最终的目的,即既学到了新知识,又能让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单纯的学习而学习,让机械、逼迫在学习中占在主导地位。我们可以想象,一种因为非得要完成某种任务而进行某种知识的学习是多么的悲哀,这种条件结果驱动下的学习效果自然不尽人意,学习者在学习中会充满抱怨、反感的情绪,不仅影响了心情,还会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产生厌恶感。尤其是我们在升入高等学府之后,此时的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自制力,思维也比较成熟了,但是这个阶段的我们面临着考研与就业的巨大压力,学习任务重,我们的学习状态很容易受到心情的影响。相反,若学习者对学习是充满兴趣的,学习者就会愉快地沉浸其中,沉浸感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新知识,享受习得新知识的乐趣。比如,专业英语的老师可以向学生建议,去了解一些四六级水平可以读懂的英文原著,例如简单的科幻或青春小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之后更容易读完,而读完几本英文原著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增长是有很大帮助的。在这之后,就可以着手让学生增加会计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再去读相应的英文课本就会减轻学生的害怕和抵觸,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高。

作为老师在英语专业教学时,要善于在课堂上运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在兴趣的驱动下促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这种教学所带来的效果无疑是最佳选择。比如教师在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时,可以先在课前播放几首具有民族特点的英文歌曲,带学生进入英文歌曲的轻松环境,在课前进行适当的放松:然后再进入今天的教学内容,由英文歌曲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而不是单纯地以纯英文的方式进入课堂教学,那样多少会显得枯燥、沉闷,降低我们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是不理想的。而在那种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更容易被调动,主观能动性驱动下的学习才有可能发生。

(二)输出的基础是大量的输入

现阶段中国大学生普遍口语不强,表达能力较弱,主要原因在于输入不够。类比语文作文,学生是在大量阅读各种书籍之后,有了一定输入的积累,才能输出,写出作文。英语的听说也是同理。在高考之后,大学英语课堂上一般少有听力的练习,加上兴趣缺乏,学生听力输入的内容很少,自然没有足够的句型和内容可以输出。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Englishpod等分难度的对话听力材料,这些材料取材于日常生活,时间又不是很长,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且难度分级,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选择;同时,由研究第二语言学习的著名教授编写材料,专业的播音人员录制音频,听力材料的质量有保证。在进行反复的精听和跟读后,许多内容和句式会记在学生的脑中,学生在对话等口语练习时便有了输出的材料。

(三)创设语境,采用对话的形式

1.情景对话。

在这种训练中,涉外会计英语专业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想象自己处在不同的场景中,针对不同的场景进行交谈。比如训练涉外会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购物过程中如何使用英语,我们可以先看范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编写类似的对话,再进行练习。当进入一个情境时,教师先为我们介绍一些相关的习俗,以及对话过程中所设计到的单词、句型。

2.口头作文。

教师可以给我们设置一些卡片,让每个学生根据提示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开始训练阶段,教师应当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理清回答问题的思路,然后写出答案,然后教师进行修改,最后再进行检查,看我们是否能用英语流利地表达出来。等训练一个阶段后,可以让我们用口头作文的形式即兴练习。

(四)在实践中提升自主能力

对于涉外会计英语学生来说,我们的学习态度很容易被某一知识的实用性问题所影响,而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科目,这一问题更应该引起教师的思考。因此,教师要让我们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提升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角色扮演,以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英语在交流中的重要性,进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进行英语的学习。

三、结语

涉外人员管理办法 第5篇

出国人员哪些情况下需办理涉外公证书及领事认证?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留学、工作、探亲、定居等,领事认证与普通百姓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什么是领事认证

领事认证是领事认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对国内涉外公证书、其他证明文书或者国外有关文书上的最后一个印鉴、签名的真实性予以确认的活动。

领事认证的目的

根据国际惯例和中外领事实践,领事认证的目的是使一国出具的文书能在另一国境内得以承认,不会因为怀疑文书上的印鉴和签名的真实性而影响其域外的法律效力。有人把“领事认证”比作给跨国使用的文书办理“签证”。

领事认证的效力

领事认证是外交或领事机构以国家名义进行文书推介和确认的活动,其本身不设立也不改变或消灭文书所涉及的权利义务关系。领事认证不对已经公证书或其他证明文书证明的事项行使证明职能,文书内容由出文机构负责。

出国人员哪些情况下需办理领事认证

由于目的地国和出国事由不同,根据各国驻华使领馆和文书使用国的要求,办理领事认证的公证书的种类也各不相同,那么一般哪些情况下需要办理领事认证呢?

(一)出国留学人员

在申请国外的学校、办理学习签证时,一般需要办理学历证、学位证、成绩单、学校课程介绍、学校推荐信等证件材料的公证和领事认证。如申请奖学金,可能还需要提供经公证和领事认证的父母收入证明、国内房产证明等证明材料。

(二)出国旅游人员

申办一些国家旅游签证时,需要办理出生公证、亲属关系公证的领事认证。为未成年人申请旅游签证时,可能需要父母同意未成年人出国的委托书或声明书公证和领事认证。

(三)出国工作人员

根据不同国家对务工人员的文书要求,一般出国务工人员要办理国际旅行健康检查证明书、无犯罪记录证明、工作经历证明、学历证明、职业资格证书等证件的公证和领事认证。

(四)出国结婚、探亲、定居人员

如准备出国结婚,一般需要办理国内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公证或本人的未婚声明书公证。

出国探亲人员需申办能证明与国外亲属关系的公证,如是探望配偶,需要申办结婚证的公证。

出国定居人员一般要申办出生公证、学历公证、无犯罪记录公证等。

我国内地文书送国外使用应如何办理领事认证

办理领事认证,要先到涉外公证处申请办理公证,再按照外国驻华使领馆或目的地国的要求,办理外交部领事司或地方外办的领事认证(单认证),或者在办妥外交部领事司或地方外办的领事认证后,再办理目的地国驻华使领馆的领事认证(双认证)。

公证云

http://

如何知道要办理单认证还是双认证

一般情况下,应按照有关驻华使领馆和文书使用国的要求办理单认证或双认证。

涉外人员管理办法 第6篇

商务英语论文:提高商务英语工作人员在涉外贸易谈判中的沟通技能

杨秋影

(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

摘要:今天的中国对外贸易活动与日俱增,中国的企业同国外企业间的商贸谈判日趋频繁,当前我国急需大量的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的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商务英语翻译工作对于很多有志青年来说有着广阔和光明的发展空间,现在的从业者和未来想加入到这一行业的人们,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掌握商务英语的沟通技巧,提高商务英语的沟通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国际贸易的成功率。

关键词:商务英语;国际贸易;沟通技巧

一、商务英语在中国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额在整个世界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英语作为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包括众多从事对外贸易的人所熟练掌握和运用,今天在中国很多的城市里从幼儿园和小学就已经开始了英语的教育和培训,英语的普及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些都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够与外国人进行有效地沟通。然而国际贸易中所使用的英语又与传统的学校课堂教授的基础英语有着不小的差别,其专业性更强,涉及更多的交叉学科的知识,而进行日常交流的基础英语已远不能满足国际贸易交往的需要,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就诞生了一个新兴学科——商务英语。欧美等很多经济发达国家早就开设了专门的商务英语课程,并面向世界不同国家推出了商务英语考试,我国这些年来许多高校也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复合型的商务英语人才,以满足国家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二、文化差异导致的商务英语沟通障碍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同外部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到了海外市场的竞争中,同时众多国外知名企业也看中了我国的广阔市场,纷纷在中国开店设厂。由此产生的众多商务活动中英语已经被不同语言国家的人们所广泛使用,由于贸易的专业性和多学科性,普通英语已经无法满足贸易交往的需要,贸易会议、贸易洽谈等活动都需要专门的商务英语翻译人员来参与,而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是众多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在沟通中所共同面临的难题。

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是由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不同所造成的。因此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相对独立和特色的文化体系,文化的差异经常反映在一件相同的事务不同的人却有截然不同的理解,这就容易产生歧义造成沟通障碍。在国际贸易中的商务英语交流中,只有弄清不同语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才能令贸易双方更好地进行沟通。语言作为承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翻译人员如果仅仅掌握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等基本知识,而不能了解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就很难做出最合适和准确的翻译。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很多的词语在特定的环境下具有其特定的意义,如果译者不考虑词语所处环境下的文化因素,就容易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情况。例如受文化因素影响,中西方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熏陶,在语言表述上一般谦和委婉,而西方人在表述时往往坦诚直白。如果国际贸易中通过商务英语进行沟通中不进行文化因素的转换采取直接翻译,就容易导致中方认为外方傲慢,而外方认为中方心虚的问题,贸易双方就难以有效交流和沟通。同时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也各不相同,中国的企业往往讲求团结和谐,美国的企业多奉行利益和个人英雄主义,日本的企业则更重视团队作战。不了解不同国家企业的思维方式,在国际贸易中的商务英语翻译就很难沟通顺畅。

忽视文化差异的存在,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或贸易谈判中做不到文化融合,是对外贸易合作交流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天我国很多高校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很多从事对外贸易谈判的商务英语工作者也忽视了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翻译中当出现不同文化产生碰撞后,他们往往不能作出准确的翻译和转换,因而达不到理想的商务交流的目的。因此无论是教学单位还是商务英语翻译从业者,都应认识到语言的翻译其实也是文化的翻译,在国际贸易的翻译中,一定要正确地将双方彼此不同的民族文化和语言文化进行传递,才能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

三、国际贸易谈判中文化差异问题的解决

在对外商务谈判中,由于不同国家的.人们在语言表达、民俗习惯和历史背景存在差异,所以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必须将这些差异充分考虑进去。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具备极高的翻译能力,从而有效化解因这些差异而带来的问题。不能向基础英语翻译那样简单地进行直译,译者不仅要掌握众多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还要深刻了解双方所处国家或地域的文化背景,在翻译中做到不仅要把双方所传递信息中的商务信息准确表达,同时也要把双方所表述的具有文化内涵的信息也准确地传递出去,这样才能保证贸易谈判的顺畅和成功。(论文范文 )它要求译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准确地分析词语在当时商务活动下具体语境中的实际含义,英语的词汇往往具有多重含义,不同的语境下表达的内容很可能差别巨大,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一定要结合谈判中所处的具体语境,以及陈述方所要传递的文化信息,正确地进行翻译。如果lection不加分析地简单直译,忽略了某些词汇在具体语境下的衍生意义,往往容易导致歧义和误解的发生。

其次是提高商务英语翻译者的文化意识,译者在提升自身语言翻译能力的同时,应时刻培养自己的文化敏感性,更多地去了解和熟知不同国家和地域人们的文化背景、历史知识和风俗习惯,知己知彼才能做到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尊重对方的同时得到对方的尊重,从而有效地化解因文化差异所产生的鸿沟。

还有就是能够熟练运用翻译工具,因为能力再强的翻译人员也会有知识的盲区,商务活动涉及的内容往往专业和繁杂,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掌握所有领域的学科知识。而搜索引擎、专业词典和翻译软件等工具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译者可以通过这些工具来更新和完善自身的词汇量,从而能够有效的辅助自己更好的完成翻译工作。

最后就是要在翻译中尽可能的找到不同语言国家文化的契合点,因为商务谈判不仅仅是商务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同时也是贸易双方不同国家间文化的交流,译者既要保留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尊重和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在翻译中做到不同文化的有效融合。

今天的中国,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是既存在地理位置相隔很远,又存在着经济联系日趋紧密的关系,我国同众多国家在WTO的框架下积极频繁地开展贸易互惠活动,各种形式的贸易谈判与日俱增。在这种状况下,就要求商务英语的翻译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在与外方交流和交往的过程中,恰当地处理不同国家存在的文化差异,在融洽的环境中做到有效的沟通。这样不论是我国的企业进行产品出口进军国际市场,还是先进技术、设备和商品的引进,都能在一个良好的商务交流环境下取得成功。

四、贸易谈判中商务英语的沟通技巧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存在着大量的专业词汇是商务英语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因此能否准确的运用和翻译这些词汇,对译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商务谈判中常常会涉及金融、贸易、财会、法律、政治等等领域的专业词汇,就不能简单地按照基础英语中的词义进行翻译了,例如:balance在普通英语中是“平衡”意思,而在贸易术语中它是“差额”或“余额”的意思;reference在普通英语中具有“参考、查阅”的含义,而在商务谈判中它常常指的是“担保人”或“证明人”的意思。这样的词汇在商务谈判中数不胜数:agreement(条款)、collection(托收)、enquiry(询盘)、honor(承兑)、interest(利息)等等,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多加留意,同时在平时注意积累和掌握大量的普通词汇所具有的专业含义。在国际贸易谈判的过程中,商务英语的翻译者要根据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在沟通中运用相应的技巧,针对商务合同或法律文书等不同形式的文体,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翻译策略。在拥有大量相关专业知识和较高英语翻译能力的基础上,熟知国际贸易活动中商务英语的表述方式和语言特点,具备足够的商务合同和法律文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很多专业术语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因此翻译人员应不断地通过学习来完善自身的专业词汇量,通过互联网、最新的境外报纸杂志以及专业书籍来丰富和增加专业词汇,充实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从而保证翻译中的准确性,使商务信息能够被准确地传递给贸易谈判的双方,促进贸易活动的成功进行。同时,翻译人员应最大限度地消除因思维方式和文化上的差异而带来的影响。跨越文化交际障碍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并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内涵和民俗习惯,避免使用容易令对方产生歧义和误解的词汇。例如在中国代表吉祥的龙在西方的词汇中就有邪恶、暴力的含义;我们认为可爱善良的大象在英文的词汇中就有笨重、累赘的含义。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如果使用了这些我们认为好的,但外方认为不雅的词汇,就容易给沟通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是翻译人员应该十分注意的问题。语境的准确把握也是一个重要的沟通技巧,译者要准确理解对方使用词语所要表述的真实含义,了解对方是在何种语境和文化背景下进行表述的,并依据现代翻译界公认的功能对等理论和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的“信、达、雅”原则,保证原文信息和译文信息含义的等值,尽可能的让原文和译文在文体、文风、语言方式、文化以及社会因素方面保持一致,使两种语言实现等值的传递。在贸易谈判中合同和法律文书的翻译上,翻译人员必须做到运用的语言和行文方式符合现代商贸文献的标准和规范,保证专业术语、译名的统一和前后一致,使贸易双方得以顺畅的沟通。

五、结语

涉外企业管理总结 第7篇

关键词: 企业并购 文化整合 企业文化 整合方式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达到快速积累资本、占有更多市场资源、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并购是企业迅速完成经营扩张、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的最佳途径。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必然面临参与并购的企业之间原本相对独立的企业资产、组织机构、人员、品牌和产品以及企业文化的重新整合问题。其中,企业文化的整合在企业并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有其独特性和延续性,是影响企业永续经营和长期发展的深层次因素。企业并购能否最终成功有赖于双方文化的成功整合。并购企业如何顺利无缝整

合双方的文化,为并购后企业的永续经营和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是众多管理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一、文化整合是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

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非常重要。并购重组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新公司就能顺利的发展,并购后企业之间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企业战略投资、资产管理等有形资产整合固然重要,但是文化整合也成为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企业文化整合是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国外许多企业并购案例中说明,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价值观的相互排斥,导致并购后生产效率低下,管理成本增加。比如前些年日本住友商社在美国性别歧视纠纷案,表面上看只是性别歧视,但实际上,源于日本传统文化影响下日本管理体系和美国管理体系本质上的文化差异。美国企业分工明确,男女员工原则上平等。但在日本企业中,职务分工极为模糊,由于日本女员工的地位远远低于男员工,不成文的工作习惯和社会风俗给日本女员工增加了无数的义务劳动,如给客人倒茶递水、陪客人游玩、应酬客户等等。当日本公司把这套模糊的管理体系带到美国时,便遇到了强烈的文化冲突,当日本管理者用本国内对待女员工的态度对待美国女员工之后,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法律纠纷也就由然而生。甚至导致企业走向失败。20世纪80年代埃克森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后,因未考虑到公司文化差异,导致“埃克森办公系统”项目失败。2002年联想对汉普咨询的并购导致许多原汉普高层管理人员和大批咨询师离职。其原因就在于并购双方企业的文化严重冲突。汉普是一家以平等、自

由为企业文化的知识型企业,而联想则被普遍认为是以市场能力为本的强势控制企业,两种不同企业文化的差异和冲突导致人员的大量流失。

上述事实充分说明,一个企业要想真正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除了拥有一系列“硬件”之外,更重要的是拥有核心价值观、先进的管理理念等“软件”,文化是企业重要并购资源,通过文化的整合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应对市场经济竞争中的残酷挑战,使企业并购真正达到1+1〉2的效果。

二.企业文化整合的内容

企业文化整合远比生产、营销、财务整合来得复杂。通过文化的整合,克服双方的企业文化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并且以此建立共同的企业文化来形成员工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形成共同的企业目标、企业理念和企业形象。而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则表现为一种特殊的逆向性,首先从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开始磨合。由于精神文化具有惰性和传递性,使精神文化的整合显得更难、时间更长。按照企业文化要素对象的不同,企业文化整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精神文化的整合企业精神文化是含于企业群体内,具有导向、激励、内聚、自控和协调能力的文化渊源。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是企业员工潜能发挥的催化剂,而价值观念又具有惯性和传递性。因而不同的企业文化冲突整合,更在于企业价值观念的转变与统一。

1.企业价值观的整合。并购中不同的企业必然带有不同的价值

观,具体表现在企业员工对企业目标、企业的市场形象、员工对成功的标准等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企业不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如果不尽快调整价值观,必然给并购后的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企业并购后,要把员工的价值观念的整合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将其规范为一种新的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统一的价值观。要对原有的状况进行分析,分清哪些是有利于并购后新企业的发展,哪些防碍其发展;强调新的价值观。对原有企业价值观念中有利因素果断地加以吸纳,对于不利因素必须摈除。在扬弃的同时,还需要在新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和树立新的价值观念。一旦条件成熟就要以新的企业价值观念取而代之;注意对员工个体价值观的确立,对于新的价值观员工内心转变往往经历:抵触——服从——认同——身化。只有达到身化以后使企业新的价值观为大多数员工所共同拥有,形成预期的企业文化所要求的共同价值观。

2.企业精神的整合。对原有的企业精神取其积极方面并予以肯定,以安定人心;剔除消极的、落后的因素,树立并购后企业优秀文化内容。并购后企业领导要示范推行企业文化。企业领导首先要成为企业精神的积极倡导者、培育者和模范的实践者,自觉地将企业精神体现在领导的思想和行动之中,为之表率。加强舆论力量,冲破旧的观念束缚,使企业精神成为大多数员工能够接受的意识,促进更新整合;树立典型,以典型带路、熏陶、培育员工的群体意识。适时以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引导和启迪员工,利用人们“从众和服从心理”,使企业精神在相互学习中深化,在竞争中升华。

(二)企业制度文化的整合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到企业领导机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这些都是极为敏感的问题,影响力极大。为此:建立健全与预期企业文化相吻合的内部管理制度、行为规范,使企业和员工的行为有明确的方向;设置精简、合理而有效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建立统一、协调、畅通和新的企业领导机制,特别是企业领导制度。企业在并购后,应当按照分工协作的要求,建立一整套新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范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贯彻,同时从硬约束的角度与其他各种软约束的因素共同强化了新文化在员工思想上的积淀。

(三)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整合物质层面的一些文化要素能够进一步强化企业员工的协同感和和对企业深层次观念文化的理解,所以物质层面的一些文化要素并非可有可无。企业统一的服装可以使员工产生纪律感和归属感,企业的商标、标志物、厂房车间、工作环境等物质因素都会与企业文化其他要素一起逐步在员工思想行为上发挥影响,有益于形成统一的新的企业文化。由于行为文化涉及到企业和企业员工的行为表现且操作性强,整合实施相对简便、容易。为此:要塑造良好的并购后的新企业的风貌;坚持不懈地提高企业技术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做好并购后新企业的舆论、形象造势工作,提高新企业产品知名度;统一地把好产品包装、标识、注册等环节。

(四)企业管理模式的整合企业经营者在企业并购时要及时把握企业文化变迁的方向,着力于构建新的企业管理模式,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以文化的强大凝聚力与熏陶力达成并购企业内部的真正整合,形成企业科学管理运行机制。企业管理整合,必须重视现代管理方法,拓展管理上的新视野,追求

管理上的新境界。卓越的企业是靠卓越的管理造就的,而卓越的现代化管理则注重人本管理,就是将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强调人的素质、能力、道德、精神风貌等综合因素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企业管理模式的整合,就是要将员工素质与提高企业素质视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一套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风险共担的激励机制,建立一套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企业文化管理运行机制。

三、企业文化整合的方式

企业文化对于其他外来文化以及文化变革具有排他性和对抗性的特征,在并购文化整合模式的选择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企业文化差异的影响和并购企业的管理能力,还要考虑并购双方企业文化的类型、优劣、强弱程度、文化引力以及双方公司对多元文化的容忍度等因素。企业文化整合的模式是多样的,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模式主要有吸纳式、渗透式、分离式和消亡式四种。

1、吸纳式

当并购双方强弱分明,尤其被并购方经营不善濒临破产时,在并购方为显著优势主导情况下。被并购方完全放弃原有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假设,全盘接受并购方的企业文化,使并购方获得完全的企业控制权。

在这种模式下,优势核心企业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手段,强制地将本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内容导向目标企业。吸纳式文化整合模式的优点,在于整合过程中有一个强力型的核心文化起主导和推动作用,整合速度较快,效果明显。此模式由于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文化整合,虽然是完全以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但被并购企业原有文化很弱,并购企业文化优势明显,因此吸纳式整合方式能得到被并购企业员工的一致认同。当然,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吸纳融合并不是一个强制的过程,吸纳的前提是一方愿意接受另一方的文化。

2、渗透式

渗透式文化整合模式,又称融合式文化整合模式,即并购双方组成新企业后,在不改变各自文化标准的前提下,文化上互相渗透,都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有目的地吸纳对方企业文化中的精华,弃其糟粕,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以寻求新企业的文化生长共同点,从而形成一种双方认同的新型文化。由于这种强强联合的文化整合方式,同时吸收了两种文化的优点,以无法比拟的优势推动新型企业的发展。在这种文化整合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相互尊重对方文化。两种文化在融合过程中容易产生优劣之争、主次之争,每个员工都希望改变对方文化价值来适应自己,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员工之间极易产生对立情绪,其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甚至会导致并购失败。因此,双方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客观真实的态度,积极交流,全方位的促进文化传播和融合;(2)企业文化逐步融合。在不同背景下产生的两种文化,其融合为一体往往需要一个阶段性的磨合。在磨合过程中,应做到有计划,有选择,不应急于求成,在阶段性的时间内应允许不同文化并存,以减少文化冲突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3、分离式

分离式文化整合模式,即对两种文化不进行融合,被并购方的原有文化基本不变动,在文化上保持相对独立性。运用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并购双方均具有较强的优质企业文化,企业员工不愿文化有所改变,或者并购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短期内无法消除双方的分歧,并购后双方接触机会又不多,不会因文化不一致而产生大的矛盾冲突。如果并购双方业务处在不同的市场环境,彼此员工之间接触机会很少,不会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明显的文化冲突;或者由于行业文化的差异性,并购方文化不能成功植入被并购企业,而并购方又很看重目标公司所在行业的战略业务,期望以此获得多元化经营的收益,并购方将允许被并购方保留较大的经营自治权和文化独立性。跨国并购往往因地域和行业的不同,而产生剧烈的文化冲突,如美国通用公司在世界并购浪潮中,往往是有选择的采取分隔式文化整合,使因处在不同地

域和行业而文化冲突降至最小。但分离式文化整合通常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往往会给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留下隐患。企业在并购完成后,要注意逐步消除企业间的文化冲突,在时机成熟后注意及时整合、重塑企业的新文化。

4、消亡式

消亡式文化模式是指并购企业为了己方目标的实现,被并购方既不接纳并购企业的文化,又放弃原有文化,从而处于文化迷茫的整合状态。这种模式有时是并购方有意选择的,其目的是为了将目标企业文化和心理纽带断裂,其价值观和行为就会混乱无序以便于控制。消亡式文化模式有时却是导致文化整合失败的根本原因。它的实施往往会伴随着各种沮丧、愤怒、不满和紧张情绪,有时会受到被收购企业的强烈抵抗。因此,采用此种策略应当十分谨慎。

结语

蓬勃兴起的涉外事务管理 第8篇

涉外事务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将外交学、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

我国涉外事务管理工作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及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网络信息的进步,涉外事务管理由原来的临时性、小范围、后台服务性工作,发展成为现在的设有常设机构、专职人员的专业性工作;由语言翻译、迎来送往、礼宾服务等局部事项,发展到协助处理、直接参与涉外事务的全过程,参与项目的设想、设计、可行性研究、立项、谈判、协商、签订合同,项目的组织、指挥、实施等,涉外事务管理者已成为领导决策的重要参谋、核心幕僚,甚或亲自指挥。外事人员工作由简单的服务性工作拓展为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工作,由后台走到了前台,涉外事务工作范围更加宽广,涉及到国家间、政府间的外交事务;对外经济、贸易等交往事务;国际间的企业购并、合作、合资、独资事务;对外科技、文化、宣传等交流事务;国际大型活动的承办事务;这就要求涉外从业人员在具备了一定的外语交际能力的条件下,需要掌握涉外事务的办理流程,基本的涉外事务管理知识和相关的法律、规程,懂得基本的公关交际技能,交往技巧,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成为领导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和优秀高层管理者。

一、涉外一般指国外、境外

涉外事务是指国家、地方、部门涉及与国外、境外政府、组织和个人跨国跨境交往、交流事务的总称。涉外事务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狭义的涉外事务通常是指国家间的外交事务、对外联络;单位组织间的对外交流、交往。广义的涉外事务则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外国政府、组织、机构、外国企业、团体、外宾、华侨所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旅游等一切交涉、交际、交流交换等活动。

涉外事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人员、动植物、货物、资金的跨境通关事务的管理;国际企业境内外设立及管理;国际文化交流、对外宣传、国际赛事、国际会展、国际会议等大型涉外活动的申办、承办等事务的管理;档案、礼宾、谈判、文书、翻译等行政管理内容。

涉外事务管理主体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国家管理层面,包括国家政府及各级机关、职能部门代表国家利益进行的涉外事务管理。如公安部、外交部、海关、边防检查、外汇管理局、商品动植物检验检疫局、商务委、文化部对相关的组织、个人等的涉外事务活动所进行的管理。其二是单位组织层面,包括各类组织单位对自身涉外事务进行的管理。如外宾来访、内宾出访的出入境手续办理、接待、翻译、行程安排;会晤、会议、谈判的举行等行政、礼宾等。

涉外事务管理特征:1、涉及面广泛;2、政策性强;3、事态的多变性和不可确定性;4、从业人员素质要求高。

二、涉外事务管理职能:

1、服务职能。国家政府服务于涉外相关事务的单位组织;单位组织及涉外管理人员服务于部门、领导和人员。

2、组织协调职能。涉外事务是一项综合性事务,需要上下协调、内外协调。如协助办理出入境事项,组织安排接待外事活动。

三、涉外事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

涉外事务活动必须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对外表态口径要统一。不论哪个单位的涉外事务工作,都是国家外交事务的一个组成部门,都是国家外交政策、外交关系的体现。因此,各单位处理涉外事务工作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统一的方针、政策、规定、标准、要求开展工作,办理有关涉外事务业务,完成各项涉外事务任务。绝不允许各行其是,各搞一套。对没有把握的事,要及时向涉外管理部门请示、报告,以免出现差错。

2、弹性灵活原则。

在对外交流、交往中,可能会随时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需要冷静而灵活的处理方式和富有弹性的政策把握,来应对突发事件,使之与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相适应。

3、平等相待原则。

在涉外事务工作中,应体现我国在国际交往中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不强加于人。既要反对卑躬屈膝,又要反对任何大国沙文主义的表现。

4、内外有别原则。

在涉外事务活动中,礼仪和生活照料应尽量热情周到,但也不要过分讲排场,铺张浪费。要充分做好调查研究,做好礼宾安排,跨境通关服务等,对外该说的话就说,不该说的就不说,内外有别,重礼仪,重实效。

四、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

随着涉外事务活动空前活跃,各单位组织纷纷在内部建立了对外交流专职部门,如:涉外事务办公室、涉外事务处、外事处,涉外事务科、国际交流部、企业国际事务部等专职管理机构,成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职能部门。

作为企事业单位的涉外事务办公室(处、科)的基本职责:

1、代表本单位维护其主权、安全和利益,办理外交事务,承办单位高层领导与外国高层领导的外交往来事务,贯彻执行本单位外交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

2、负责调查研究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中与本单位有关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分析与本单位有关的国际商务伙伴和竞争对手的基本状况和发展情况,及时做出报告,为制定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提出建议。负责礼宾方面的具体工作,提示领导应注意的诸如习俗、禁忌、爱好、喜好,外宾的个人背景等。

3、按照本单位总体外事项目布局,负责组织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工作。

4、负责本单位对外交往活动中有关合同、协议的谈判工作,协助筹备洽谈事务的文件起草、撰写、整理、归档等行政工作。

5、负责协助办理本单位与涉外司法、法律有关的案件事项,负责相关法律方面的知识准备等。

6、负责本单位对外礼仪、典礼事务、礼宾事宜,组织迎来送往的礼宾工作:包括外宾的吃、住、行等日程行程安排;统筹安排会晤、会议、参观等活动的举行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

7、负责协调办理人员、货物、资金、商品、动植物等进出境的手续办理。

8、负责协调本单位驻中国外国人员或外国组织工作的衔接等事宜。

9、负责衔接对外的宣传报道等事项。

1 0、负责本单位重要涉外事务活动、外交文件和文书翻译工作。

1 1、承办本单位交办的其他事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涉外人员管理办法】相关文章:

涉外旅游酒店管理求职简历07-06

中国篮球协会运动员涉外转会管理暂行办法08-17

涉外工程LNG接收站建设的技术质量管理09-13

涉外民事06-09

涉外高校06-23

涉外护理06-30

涉外英语08-06

涉外业务08-15

涉外服务09-13

涉外侵权09-15

上一篇:经典电影励志语录下一篇:杂志magazine可数吗